创业怎样找作为公司的第一批员工工

“旅行加”招募第一批创始员工
“旅行加”招募第一批创始员工
弗远(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由清华海归联合创立的一家专注于移动互联网产品开发的科技公司。目前公司主打产品“旅行加”是国内第一款专注于行程自动生成及管理的旅行管家类APP。目前公司已获多家风险投资的意向投资。更多关于旅行加的情况,可以参考
我们只招募一类人:真正有才华,有雄心,有决心一起开疆辟土的人。加入我们,您将获得:
平等、透明、开放的工作氛围
和创始人一起工作和成长的工作模式
参与无线互联网产品开发全过程的机会
与孵化器中其他团队成员广泛交流的机会
有竞争力的薪资和丰厚的期权
关于具体工作岗位及描述,请参见:
简历请投送至:
回复 主楼 的帖子
我觉得我好适合
我觉得挺靠谱
来围观下。。
顶贴。。。
顶贴围观。。。
学习一下..创业如何招聘第一批员工?我们采访了三位创始人
雇用首批员工这一问题对于绝大多数创始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编者按:也许你所创立的初创企业正处于早期阶段,你们的创始团队也非常优秀,但随着公司的发展,工作量也开始越来越大。于是,你开始思忖是否应该开始雇用首批员工,但是有很大的可能是你不知道该雇用什么样的人。雇用首批员工这一问题对于绝大多数创始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Tech in Asia 编辑 Charmaine de Lazo 采访了三位创始人来分享他们的经验。
新加坡加速器墨腾创投(Momentum Works)创始人李江玕
过早招聘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成本耗费,并且可能会导致招聘到的优秀员工并没有那么多的工作去处理这一窘境。而过晚招聘则有可能会妨碍公司的发展势头,错过发展机会。
我认为创始人在决定招聘首位员工之前需要考虑下列三个条件:
1、至少在接下来三到六个月的时间里,你有足够的工作可以安排给这位新员工。
2、招聘到新员工后可以让你腾出时间去做更多增值的事情。
3、你能够负担得起该支付给新员工的合理的工资。
也就是说,一家初创企业从创立之日起就应该开始去寻找优秀的员工。因为找到合适的人才需要时间,你总不会想看到在你迫切需要某个职位但却没有合适的人才储备这种事情的发生吧!我们就经历过这样的情景,所以我们对一些合作伙伴就给出过这样的建议,让他们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毕竟,相信我,这事情一旦发生,就够你受的。
寻找怎样的特质?
在寻找合适的员工时,一般有以下几个特质需要留意:
有动力—对于早期阶段初创企业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灵活性—不是那种“这不属于我的工作,我不会去做”类型的人。
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你需要一位能够思考该去做些什么样的工作,能够增加价值的人。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人应该相信你们公司的未来愿景。
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创始人在招聘时往往并没有去关注这些特质、技能和经验,而是关注一些有的没的“危险信号”(例如握手力度、眼镜设计或者是出现的语法错误等)。你没必要去介意一位前端工程师究竟戴什么样的眼镜,同理如果这位员工未来是负责泰国市场的营销工作,那他的英语技能也没那么重要。
我们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在决定正式聘请他们之前先让他们来工作一个周,并且付给他们相应的薪水。虽然这个办法并不是屡试不爽,但至少可以降低错误雇用的风险。
进一步壮大团队
在你进一步壮大团队的过程中,你会聘请到那些比首批员工能力更强、更能胜任这些工作的人。这往往会造成一种不平衡的局面:新员工感觉被老员工(即便是只比新员工早来公司三个月)“剥削”,而老员工则感觉创始人不像从前那样赏识他们了。这样一来,工作环境可能会变得乌烟瘴气。
以下有助于改善这种情况的几个建议:
不要对首批员工给出过多的承诺,特别是在责任方面。
为首批员工所承担的风险而提供奖励(提供给他们股权,而不是更高的职位)
确保首批员工获得足够的成长空间。
当然,最重要的在于不断促进公司的发展,这样每个人都有进步的空间,都有可以负责的项目。
因为我们与阿里巴巴的一些老员工合作创建了一些初创企业,我们从阿里巴巴的“合作伙伴”体系中也得到了很多的启发。阿里巴巴 18 人的创业团队通过股权都获得了丰厚的报酬,而阿里的合作伙伴机制可以让新鲜的血液加入,同时又不会损耗早期人员的权益。
Zookal 联合创始人 Jon Tse
雇用首批员工的合适时机应该是以下两个时间段相交的时候:一个是工作量目不暇接,迫切需要更多的人手;同时你的公司有财力去支付新员工的工资。但是当你拿到融资,终于可以开始去招聘左膀右臂的辅助人才时,你必须认真思考公司目前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在初创企业早期阶段,我们的衡量标准很简单:他们能够承担未来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们需要去完成的工作吗?他们能融入团队吗?他们是否具备完成日常工作和任务所需的技能和经验,能否帮助公司实现里程碑成就?
对于早期阶段的招聘工作来说,最难的不是找不到人才,而是能否准确发现公司业务发展实际需要的岗位和角色。我记得曾经读过“招人要慎重,解雇要迅速”类似的一句话,这应该是一个可以供你借鉴的原则。有时,最聪明的人并不一定是你们最需要,或者说最适合你们公司的人。
我开始创业的时候,创业大环境还不像今天这样繁荣。当时,人们都认为我肯定是疯了,放着银行稳定的工作不做,去做什么 Zookal。同样,在当时的这种环境下,要寻找和吸引合适的人才就更为困难,因为当时在澳大利亚和亚洲的颠覆性、高增长初创企业的表现并不是那么突出,首批员工的事业发展机会也没那么稳定。因此,我们在寻找合适的人选和所需的岗位角色时必须十分耐心,而长远来看,这也确实让我们因此受益。
iScribblers 创始人Priyanka Desai
当我发现自己无法处理 iScribblers 的工作量时,我就雇用了首位员工。这样一来,我就可以处理更多的项目,我雇用的新员工可以来负责内容创作,我就可以专注于销售工作。
有一点我非常坚信,技能是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的,但态度不能。因此,在聘请员工的时候我首先关注的就是他们是否有学习的欲望。他们是志在必得的那种人吗?他们聪明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我就会让他们加入我的团队。我们团队中所有人的以往工作经验都不到一年半的时间,但他们的工作表现却比大多数行业资深人员的表现都要好。这就是因为他们不断进行自我激励,不断挑战自己去学习新的技能。
由于我们公司总部设在艾哈迈达巴德,这里没有通地铁,所以找到合适的员工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之前也犯过一些错误,雇用过不合适的人,也做过错误的解雇决定。我现在已经将这些事交给人力资源合作机构来负责。他们了解我的要求和公司的需要。
我所得到的最重要的教训是:
不要急于招聘。一旦决定招聘,也只聘请那些你愿意与之共事的人。
合同文件要准备到位,律师过目之后再正式签署合同协议。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他38岁从头开始,3万元,4个员工,30年后一举成就700亿的材料王_青年创业网
他38岁从头开始,3万元,4个员工,30年后一举成就700亿的材料王
38岁不当厂长,而用3万元。他先后做过电动车、卖过办公用品,仅用2年时间就做到预涂膜领域的全球老大。此后一路赶超,彻底打破老外对我国光学膜市场的垄断,建成中国第一、世界第五的碳纤维生产线。他是钟玉,康得新集团的创始人。
1988年,已经38岁的钟玉给北京曙光电机厂的书记提交了一份辞职报告,大体意思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书记痛心疾首,&下海办公司?你读书读傻了吗!&
也难怪,18岁就进厂的钟玉已经在那里干了整整20年。他从车工做起,一路提拔为电机研究所的副所长,中途还在北航攻读研究生,研制出歼八战斗机的主发电机,并获得过航天部的科技银奖章。
更何况,升任厂长的任命书就压在书记的桌上。就这么放弃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大好前程,钟玉是读书读傻了吗?当然不是,他辞职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国企条条框框多,很难突破,想换个活法。&
怎么活法?当然是自己当老板。1988年秋天,钟玉和4个同事,用3万元在中关村开发区创办了康得新,&虽然很小,但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运作。&
他选择的第一款产品是电动车,主要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电机技术是老本行,上手快。&
不过,真干起来,发现没那么简单。铁皮、钢片等原材料可以去废品收购站淘,但是机床却拿钱也买不到,最后逼得没有办法,只好从地质大学借来一台。
&台钻、手枪钻、电焊......&,三天三夜熬下来,钟玉身上到处青一块紫一块。等2台样车下了机床,他一扭头趴在门口睡着了,手上还攥着图纸和电钻。
&座椅可调节,行驶不费劲,噪音低、污染小,&在昌平一家养老院,钟玉现场展示代步电动车,结果当场就卖出去10辆。
他接着跑到通州的一家轴承厂,找到工会主席,&每次慰问残疾员工都花不少,但员工不一定记得,还不如发辆电动车打眼!&正是最后那句话,一下戳中了工会主席的心窝,最后搞定了50辆订单。
沿着这个思路,钟玉不出两个月就拿下了北京20多家养老院和工厂,&月销量最高达到200辆。&一年下来,钟玉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
然而,好景不长。2年后的1990年秋天,市场上遍地都是电动自行车,竞争陷入白热化。雪上加霜的是,钟玉错误估计了形势,前期的200多万盈利全都砸了进去,&盲目扩大再生产。&
一方面电动车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原材料占压了大量的资金,工厂现金流吃紧,最困难的时候,账面不到10万块,&撑不了一个半月。&
情急之下,钟玉决定来个乾坤大转移。他在车前安装了两个工业拖把,行驶时能扫地、拖地,电动车就变成了清洁车。与此同时,车后安装个连接器,&可以拉着运货托板、手推车,&电动车又成了轻型牵引车。
彼时,国内的工业清洁行业非常落后,多以人力为主,&范围大的场地根本打扫不干净,还要重复支付人工费。&钟玉无意中的微创新却满足了市场需求,&电动清洁力度强,只需支付一次性购买费用。&
而且,正好赶上个1990年北京亚运会。于是,一夜之间,亚运会各大场馆、首都机场、天安门广场都用上了钟玉的清洁设备。亚运会过后,更是吸引北京300多家电厂来买清洁车,康得新的销售收入一举突破800万。
不过,生产清洁车占压资金太大,动辄上千万,而国有企业三角债严重,产品卖出去要半年后才能回笼资金。
有没有更加轻巧的赚钱办法?当时,正赶上我国外贸进出口逐步放开,钟玉就瞄上了跨境代理。在德国慕尼黑,他一眼盯上了清洁设备和成套办公设备,&盈利高,光设备上的薄膜就可以赚2000多。&
此后8年,钟玉就成了2家德国清洁设备、1家美国办公设备的总代理,每年营业额超过2000万。不过,经过8年的折腾,他也琢磨明白了,&设备不挣钱,真正挣钱的是设备上的薄膜!&
一打听,那层膜可不是简单的薄膜,学名叫&预涂膜&。因为薄而透明,所以又叫&水晶膜&,广泛应用于杂志、书籍封面,酒和食品的包装印刷,&覆膜后,平滑、柔软,手感好,关键是能防水、防污、耐磨。&
不过,当时国内还做不出&水晶膜&,只能做出&即涂膜&。但是,使用&即涂膜&印刷容易起泡、脱膜,而且工艺中用到的苯溶剂,会危及工人和消费者的健康。
于是,钟玉决定借鸡下蛋。1998年年底,他找到那家美国办公设备公司,&一起开发中国的预涂膜市场,如何?&人家早已睥睨大陆市场多年,正苦于没有合作伙伴,于是两方一拍即合,&我们出技术,你们出场地、出资金、出人。&
说时迟,那时快,很快,钟玉就砸下1500万,购买昂贵的干式覆膜设备,并建好了2000多平米的厂房。不过,天有不测风云。就在2001年,我国加入WTO。
对于很多外贸企业来说,意味着大把的机会来了!但是,对于钟玉来说,却是一场灾难。因为我国加入WTO,也即将意味着美国的水晶膜可以长驱直入,合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果然,美国人马上翻脸,&单方面撕毁合同。&
当年7月,钟玉悲壮地对同事发誓,&一定要争口气,建成国内第一条预涂膜生产线!&
不过,预涂膜可不是电动车,技术门槛太高了,没有人才根本搞不定。
关键时刻,一直负责指导钟玉安装设备的华人设计师站了出来,他果断选择了加入康得新,&我来履行承诺&。这位老兄一来不要紧,一下子跟过来5个技术高手,&我们也来履行承诺。&那一刻,钟玉激动得热泪盈眶。
专家一出手,生产问题马上迎刃而解。当然,钟玉自己也没闲着,他在车间里泡了3个月,愣把自己培养成了半个内行。
2000年8月,钟玉提出改造旧工艺的点子,&把即涂膜设备的温度升高到130℃,再增强20%的压力,就能达到干式覆膜设备的要求。&这一点子堪称金点子,一举为工厂节省了40%的生产成本,而且,生产出来的水晶膜没有气泡和褶皱。
2年后的2002年10月,我国第一条预涂膜生产线在康得新落成,&产品完全达标,快速干燥只需3秒。&
前脚货物刚下线,后脚钟玉就找到顺义的一家二锅头酒厂。什么?干燥水晶膜,没有任何溶液气味,覆膜机随用随开,3秒包好,还不起气泡、不脱层,酒厂老板顿时来了兴致。
质量不相上下,价格却比进口的便宜了40%,那酒老板还不跟疯了一样。果然,当场就签了5吨水晶膜的合同!&光定金就付了25万。&随后,北京周边的20多个酒厂都蜂拥而来,钟玉签合同签到手软。
搞定了酒厂,钟玉就大胆向食品包装业挺进。2003年3月,他把早先做代理的那30多位经销商重新牵上线,&用新产品覆盖老用户。&
为表诚意,钟玉也不含糊,&第一批水晶膜全免费!&合作伙伴乐了,财务总监却哭了,&花了那么多钱搞研发,现在又玩免费,下个月工资从哪儿来?&
结果当然是杞人忧天!2个月后,30个食品包装商逐一追加订单,而且一追加就是10万套。
此后短短一年,钟玉就拿下了全国70%的包装覆膜市场,&从杂质印刷、食品包装、到酒瓶外膜,一共11个细分行业。&他还把预涂膜的终端延伸到300多个城市和600多个乡镇,完全取代过去有污染的苯工艺。
到2004年年底,康得新的营收一举突破1个亿。
是时候展示一下中国风了!2004年,钟玉携带康得新水晶膜参加了堪称&印刷界奥林匹克&的德国德鲁巴印刷展会。会场上,一位英国印刷商试用后,当场下了订单,&薄膜比美国的印刷巨头的还要柔软、细密,韧度也强了15%,但价格只有对方的一半。&
由此,钟玉彻底打开了海外市场,他先在英国收获5000万,抢占8%的市场份额。随后,又把康得新复合材料公司开到印度、日本、俄罗斯等5个国家,每年盈利超过5个亿。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原来那家美国的水晶膜老大哥却江河日下,&市场丢失60%,每年亏损上亿资金。&此后,就从市场消失了。
2010年,钟玉的康得新成为全球最大的预涂膜生产企业,并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市值超过700亿。
但钟玉并没有就此止步,他很清楚,&水晶膜的应用范围还是属于小众,而且毛利率较低。&什么毛利率高呢?当时是光学膜,&手机、电脑、电视液晶显示屏,没有光学膜无法成像;汽车玻璃、光学仪器、建筑玻璃、照明LED灯,全都有光学膜的存在。&
和水晶膜一样,光学膜的核心技术一直被日、韩等外商垄断,虽然台湾也有技术,但从不在大陆设厂。钟玉不信邪,2011年10月,他在张家港一次性投入10个亿。
世上无难事,正是靠着苦干+蛮干,2年后的2013年,钟玉在张家港建成了2亿平米的光学膜产业集群。这个时候,国内手机的第一集团军如三星、LG、京东方、TCL、创维都成了他的忠实客户,康得新的年营收突破100亿。
之后,钟玉走在了新复合材料的自主创新之路上。
2015年,布局裸眼3D全产业链,携康得新裸眼3D技术参加美国拉斯维加斯CES展,获得&最佳创新技术奖&。
2016年,瞄准材料界&皇冠上的明珠&&&碳纤维,大手笔在全球8个国家布局9个研发中心,&与慕尼黑工大联合成立材料中心,与炭纤维设计公司雷丁合资成立设计中心。&
7月,一次性投资50亿,在廊坊建立中安信碳纤维生产基地,&年产能15000吨原丝、5100吨碳丝&,是我国第一条单体产能最大的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良品率达到97.5%。&
2017年1月,全球首条卷绕式大宽幅高性能封装阻隔膜生产线成功投产,带动我国柔性产业全面崛起。
如今,康得新集团以节能、环保、清洁能源为主攻方向,业务涉及预涂膜技术、高压变频环保、余热利用发电、快装高空作业平台等11个方面,旗下拥有2家上市公司,20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美国、日本、俄罗斯等55个国家和地区。
回顾一下钟玉近30年的商业历程,发现他每一步都走的如此完美。那么,为什么是他呢?
1、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别人做的我不做,别人做的好的更不做,专做别人没有的。&28年来,钟玉的康得新拿了多个第一,它是我国第一家做电动车、第一家做工业清洁设备、第一家做预涂膜、第一家做光学膜,第一条家做碳纤维的企业。
2、向中高端突围
钟玉的产品创新很多都是微创新,主要是为了让消费者获得更好的客户体验,但是微创新多了,也就成了伟大的创新,成了客户眼中的高端产品。
3、想创新,先&归零&
28年来,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但是钟玉一直保持着归零心态,&敢想、敢干、会干,要想把一个行业做到极致,就必须从头起步。&
申明:本站所有标明出处稿件均来至互联网,所转载内容及图片只为传播信息无任何商业目的,若涉版权及侵权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投稿删稿联系邮箱: &青年创业网首页 &创业投资有风险请谨慎操作
最新图文推荐
好项目推荐
点击排行榜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创业公司怎么招人?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1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682,438分享邀请回答2.3K18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iApp4Me.com (此产品已经关闭,公司还没倒闭)。有人说要用最好的价钱找最好的人才。结果是我认为充足的天使投资,要是都雇我找得到的最好的人的话,也就够花两三个月的。而且他们我不一定能够说服跟我混。我个人能力有限,不认为我有带领超级团队的能力。所以,我去找跟我互补的小朋友,我的iOS程序员,Php程序员都只有一两年工作经验,但是他们在他们的领域比我强多了。我准备要的前端小朋友,大学刚毕业,也不是啥好学校,但是我给了他一个我觉得我很难实现的效果,一天后,他给了我一个我觉得很满意的Demo(不完美,但是很不错),他很聪明,我相信聪明的孩子可以学会每件需要学会的东西。我给公司制定的是工作时间是早晨11点上班,下午6点下班。原因是,一、我自己很难保证11点前,会一定到公司,我做不到的话,不想强迫别人做到;二、我们知道再好的工程师,一天能高效工作的时间也只有三个小时左右。我们的工作时间短,所以我不希望被浪费,所以我们不需要大家出门找吃的,我们每天集体订餐,尽量让大家吃好(有点难做到,送餐服务不是很稳定)。公司的冰箱里放满可乐和矿泉水等等,最近天热了还有一堆冰激凌和冰棍,箱子里面也有方便食品(不为加班,为了大家万一下午饿),全都是免费的。一方面希望大家可以过得舒服,也免得大家需要自己出门采购。我们尽量不让冗长的会议耽误时间,希望每个人的沟通本身就是高效的,希望每个项目计划是高效的,希望执行是高效的。我不会给他们准备各种各样的培训,因为我相信最好的学习来自工作,来自业余时间的努力。业余时间的努力,我管不着,也不干涉。工作方面,我希望公司能高速成长,用户量能高速成长,这样每个人为了做好工作,就会开始学习无数的东西,面临无数的挑战,这种状态是可以让人最快成长的。我会跟每个来应聘的人谈清楚,作为一个小公司,加入我们是有风险的,小公司倒闭的几率比大公司大多了,只不过大多不上报纸而已。我会告诉他我们给的薪资不会是最高的,但是会尽量合理,且可以协商,不会让他无法谋生。我是希望尽量真诚的去对待每个加入我们的人,希望大家能一起成长。 ============更新============写完这个答案1年多后,iApp4me这个产品因为经营不善关闭了。在我们快弹尽粮绝的时候,账上只有20万的时候,我跟投资人讨论过是否清盘后,听了他的建议,裁员做最后一搏。我们把原有的将近10人的规模裁至只有3人。当时我心如刀绞,我从不相信这个答案里面我说错了,或者我不真诚。但是公司和项目确实做砸了。细节上可以怪任何一个具体的执行者,但是总体的责任,一定在我。跟全体员工吃了一顿饭后,挨个谈了一遍。给了半个月的补偿和半个月的找工作时间以后,我们就正式开始裁员了。有一两个员工接受了我的帮助,大多数人自己找到了新的工作。在一段时间里我不想触碰这个伤口,因为我自己的责任和愧疚。这个公司在三个人的规模下又发展了快2年。中间又有一次财务非常紧张,全员4个月不发工资。但是后来抗了过来。去年过年前,我请以前的员工一起吃了顿日料,大家一起聊这2年的成长。他们都发展的还不错,我们相约每年都会一起吃饭。公司现在执行的考勤制度比这个答案里面更夸张,全员不管兼职还是全职,坐班还是remote,都是时间充分自由的,待遇也保持一直在提升。这点符合我之前的话,如果公司正常的话,给员工一点福利,花不了太多的钱。公司最重要的是盈利,这话说起来轻巧,做不到的时候,才明白是什么意思。65010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作为猩便利第一批员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