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速换挡期,为什么就业却能治榷

限制土地流转,真能让农民安心进城?——兼与贺雪峰先生商榷_网易新闻
限制土地流转,真能让农民安心进城?——兼与贺雪峰先生商榷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编者按】       “造乡”是我们一直关心的主题,乡村面临诸种复杂问题,也有诸多青年为之行动。不过,返乡营造者在活化古建、改造民宿等等方面,往往面临土地限定用途、无法流转等一系列障碍。       最近仍能看到学者强调,“进城农民要有返乡退路,农村是现代化稳定器和蓄水池”。可参见本期的另一篇文章。       不过,在互联网时代下,新一代的农民是否还像之前一样务农,这样的“保障”是否还有必要?在此,年轻人有不同看法。              我的父亲、母亲出生于1960年代初,常常对我提及他们饥饿的童年时光。作为在城市里长大的“80后”,儿时的我难以理解这样的际遇。长大后,我知晓了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当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农地经营权明确到单个农户手中,农村的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尽管社会中还有人食不果腹,饥饿却再也不是我所身处的时代的主题。这样的变化,反映了一个经济学的“铁律”:只有不断解放生产力,才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014年,中国经济正式步入了“增速换挡”时期,前三季度GDP增速下调至7.4%(去年同期为7.7%)。在这一年,为实现经济转型的平稳过渡,中央政府选择启动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日,中共中央与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不过,以贺雪峰先生为代表的部分学者,对此提出了担忧: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以及城乡二元结构)为进城农民提供了基本社会保障,而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会破坏这一弹性的社会结构,不利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在此,本文对贺雪峰先生的观点进行系统回应。       一、“三八六零部队”绝非农民以地养老的表现       2000年以来,由于城市务工与农地经营收益的巨大差异,农村的青壮劳力大多选择进城务工。中国的农业生产出现了新的主力:“三八六零部队”(留守妇女、老人)。2012年夏天,笔者曾去成都农村实地调研。如贺雪峰先生所观察到的,留守妇女与老年人通过经营自家农地,似乎能获得基本社会保障。但这只是表面,实际上,他们种植田地的动机,并非为了获得生活保障,而是不得已。       由于土地的细碎化,以及缺乏年轻劳动力,当地很难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成都平原的肥沃土地,竟被当作“望天田”,种植最易管理的玉米,产出效率极低。即便如此,玉米的产出尚不足以偿付农药、化肥等成本开销。当地政府为减少农地抛荒现象,对实质的农业生产给予补贴。在政府的补贴下,农民的种田行为才不至于亏损。真正支撑留守妇女与老年人持续种地的动力,源自农民传统的乡土观念。这些淳朴的农村老人,不忍自家土地抛荒。调研之时,老人常提到:“年轻人已经不会种地了。以后谁给社会提供粮食?”可见,“三八六零部队”现象,绝非说明农民拥有基于土地的社会保障,而是资源低效配置的突出表现。       在成都,部分乡村突破相关制度限制,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将农地的经营权出租给专业的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公司。公司与农户之间达成以下合作协议:1)公司与农户约定农地年租金;2)公司为农户提供专业的技术与设备支持,引导农民生产标准化的农产品;3)公司与实际的生产农户,约定一定年产要求,按期结算。由于土地经营权的“化零为整”,规模化、现代化的生产带来显著收益。       企业一边对接市场,能比单个农户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一边对接农户,利用自身的技术与资本优势引导生产。如此,不仅农民经营土地的收益成倍增长(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部分年轻人也开始返乡,从事专业的农业生产),而且大幅降低了相关农产品在城市的价格(城市居民的饮食更丰富)。在成都,曾经“尊贵”的蓝莓,已经以各种产品形态(初级产品、蓝莓汁等)流入寻常百姓家。2013年,125g蓝莓的售价可达25至30元。2014年,125g蓝莓的价格大幅下降至10至15元。       二、只有明晰的产权才能保护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       贺雪峰先生十分担忧,农地经营权流转变相成为地方政府“剥夺农民土地”的手段。这种担忧有其合理性。然而,通过固守城乡二元结构、严控农地经营权流转的方式,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无异于因噎废食。       从过往的实践看,城乡二元结构无法有效保护农民的合法土地权益。《土地管理法》规定: “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十倍”。正是这种非市场的行政估价手段,极大地伤害了农民对土地增值的获取。朱一中等(2013)结合广州市的实际交易案例(从征地到最终的商品房入市),测算出农民、政府、开发商在土地自然增值中的收益分配关系为0.19 : 69.45 : 30.36。如此悬殊的利益差距,简直是鼓励农户采取极端手段对抗征地。       中央政府在推进农地经营权入市流转的过程中,首先明确了土地登记确权的重要性。信息清晰的农地产权证书以及作为支撑的完善土地法律体系,才是农民合法土地权益最根本的保障。农民无需通过暴力对抗征地,可以选择妥善的运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获取土地增值收益。       在成都都江堰,“联建”模式有力推动了震区灾后重建。首先,地方政府对农民的承包土地、宅基地等,统一勘界发证。其次,农户与社会资本共建农房:前者出地;后者出钱。再次,按照统一的乡村规划,对农村居住区进行重建。农户获得舒适的新房;社会资本进入,建成一定的旅游地产。最后,旅游地产为农户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如宾馆服务员)和收入增长点(如农家乐),乡村经济韧性恢复,良性发展。可见,有了产证的保障,农户在“联建”过程中,得以自主实现土地增值收益,建设美好乡村。虽然农地经营权出现流转,但在健全的产证基础上,地方政府想要“分一杯羹”的难度却显著增大了。       三、中国经济的未来是“以人为本”       贺雪峰先生认为,正是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国家有能力相对自主地分配经济增长剩余,进而使中国能避开“中等收入陷阱”。理论上,这一思路有其合理性。国家将社会财富剩余集聚,投资到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整体经济转型。然而,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策略已经过时。       以台湾地区为例,国民党在新近的“地方选举”中遭遇惨败,这与马英九政府采取的一系列不合时宜的经济政策有关。自2008年以来,台湾主推“台商回流”,希望通过资本积累,再造台湾地区的经济神话。然而,台商回到台湾地区,却难以找到与之擅长的代工产业相搭配的生产要素,反倒挖掘到土地投机的机遇(台商回流后在购置土地、厂房时有优惠便利)。于是,台湾经济未见明显增长,土地价格却强势上升(以新北市为例,2013年,其都市区住宅、商业与工业地价较上年分别上涨13.6%,22.1%与11.5%),带动楼市与物价上扬。       在美国,苹果公司起源于乔布斯家的车库;Facebook起源于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学的宿舍。加州的硅谷并非美国的金融中心。在互联网时代,资本为技术所牵引。哪里有新的生产力,国内乃至国际的资本便会为之服务。台湾地区依靠行政手段集聚资本,结果导致流动性泛滥。可见,贺雪峰先生所设想的,以城乡二元结构支撑以国家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显著隐患,更有可能将中国经济引入“中等收入陷阱”。       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发展思路。反响最为热烈的区域,不在城市,而在农村。2011年以前,广州经济欠发达的揭阳市军埔村曾是著名的“上访村”。2012年,几名在广州打拼的年轻人因城市房租上涨,故回归军埔,依托农房开启“实体店+网店、零售+批发”的电商探索。此后,军埔逐渐形成服装等产业的聚集。除了本地居民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者来此拼搏。在军埔村,乡下人与城里人的鸿沟被击破。这样的蜕变,离不开农房的灵活流转。这些其貌不扬的农房,为数量众多的网商提供了价格合理的仓储空间,使他们的事业逐步发展。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许多城市的郊区,现代化的大型商贸城空空如也。上图中,阿里的编辑有错别字,“自费”应为“资费”。不过,这个事实却是很有力的,便宜、高速的网络,在淘宝村似乎发育得更好。以上四张军埔村的图片来自阿里研究院网站       目前,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中,专门强调了发展中小型城镇的重要意义,就是要鼓励类似“淘宝村”的就地、就近城镇化发展。与过往以行政级别配置城市资源的城镇化思路不同,新型城镇化将以市场为准绳,配合产业的发展提供与之相搭配的公共设施与服务,实现“产城一体化”与“以人为本”。       总结       长久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市场的建设滞后于国有土地市场,更显著慢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进一步解放农民的土地经营权力,将形成新的生产力——因为,中国的农业用地产能,还有显著的提升空间;中国的农房,是网商们最好的孵化器。在信奉自由与平等的中国,“以人为本”的城乡一体化,既关注农民进城的自由,也重视城市居民进入乡村的自由。在法治化与市场化的框架下,人们发挥自己的才能,自由选择喜欢居住与工作的地方,平等竞争。这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全新动力!       (作者系城市战略规划师)       参考资料       贺林平 (2014). 县域电子商务:从“上访村”变身“电商村”. 人民日报, http://www.aliresearch.com/?m-cms-q-view-id-76538.html.       贺雪峰 (2014). 进城农民要有返乡退路,农村是现代化稳定器和蓄水池. 澎湃新闻,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77817.       朱一中, 曹裕 & 严诗露 (2013). 基于土地租税费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研究. 经济地理, 33(11): 142-148.
(原标题:限制土地流转,真能让农民安心进城?——兼与贺雪峰先生商榷)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上半年中国经济已经交出满意答卷:国内生产总值(GDP)4189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
手握上半年成绩单,我们不禁进一步展望,中国经济接下来的发展走势会是怎样。&&&&&&&&下半年经济领域有哪些风险值得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又将如何调控。&&&&&&&&在国内外复杂环境下应该如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本期中国经济时报圆桌特别邀请国内专注宏观经济研究的知名专家解析、把脉、研判下半年宏观经济走势。&&&&&&&&
张占斌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
汤铎铎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
冯煦明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周景彤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主持人 周子勋
下半年经济将稳中求进、稳中趋缓
中国经济时报:上半年我国经济取得良好表现,延续稳中向好态势。&&&&&&&&那么,各位对下半年我国经济走势作何预断。&&&&&&&&
张占斌:上半年,面对异常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我国经济总体上仍能保持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下半年,国内外环境增大了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走势将可能会出现一些小的波动,呈现稳中求进、稳中趋缓的态势。&&&&&&&&
稳中求进好理解,为什么可能出现稳中趋缓。&&&&&&&&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稳中趋缓是经济周期的一个必然。&&&&&&&&从经济周期看,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都会经历低速—中高速—高速—中高速—低速这样的循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GDP实现了年均近10%的增长,已经创造了中国奇迹。&&&&&&&&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变为中高速,经济增长逐步放缓,都是很正常的经济周期现象。&&&&&&&&第二,稳中趋缓是经济转型的一个必然。&&&&&&&&从创新周期的历史规律看,一般全球经济进入衰退和萧条时,新技术、新经济就可能应运而生。&&&&&&&&第三,稳中趋缓是目前国内外环境复合作用的一个必然。&&&&&&&&总的来说,稳中趋缓会增大我们寻找新增长点的动力,加快我们推动经济转型的步伐。&&&&&&&&
汤铎铎:我国下半年经济走势可以从三方面看:第一是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大概率维持原有的低波动趋势,波澜不惊。&&&&&&&&GDP增长率维持在6.8%上下的狭窄区间,CPI则在1.8%左右,经济结构和增长动能、增长质量均会有所改善。&&&&&&&&第二是金融。&&&&&&&&在政策环境稍有松动的情况下,下半年金融业改革和金融部门调整将继续有序推进,金融市场总体趋于平稳,也有可能爆出个别极端案例,从局部逐步释放风险。&&&&&&&&第三是外部环境。&&&&&&&&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需要格外关注外部经济环境。&&&&&&&&中美在经济上的角力会长期化、复杂化,这个要有心理准备,就下半年而言,贸易摩擦仍是最大变数。&&&&&&&&
冯煦明:我们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速将整体稳定、略有放缓,第三、四季度分别为6.6%和6.5%,2018年全年的经济增速大致在6.6%左右。&&&&&&&&
中美贸易摩擦扩大的风险是影响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最大的不确定性。&&&&&&&&如果贸易摩擦扩大,将会从进出口贸易、汇率、国际资本流动、金融市场情绪等多个渠道影响中国经济。&&&&&&&&届时,经济增速也可能面临下调的可能。&&&&&&&&
周景彤:展望下半年,从全球经济来看,各主要经济体经济表现再次分化,美联储加息缩表、中美贸易摩擦以及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动荡,外部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全球经济复苏面临更多变数。&&&&&&&&从国内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推进、新动能持续增强、经济效益改善,中国经济具有许多稳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有增无减,严监管背景下融资渠道急剧收缩,房价过快上涨导致二三线城市房地产政策转向等,对经济稳定增长带来了不小的变数。&&&&&&&&总体看来,下半年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有所增大。&&&&&&&&根据各方面环境和条件分析,预计全年GDP增长在6.7%左右,比上年有所放缓。&&&&&&&&
多个因素预示下半年经济增速将趋缓
中国经济时报:作此预判的主要支撑因素是什么。&&&&&&&&
张占斌:一是消费升级面临诸多困难。&&&&&&&&收入方面,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为6.6%,低于GDP增速,这可能使得居民消费意愿出现下降。&&&&&&&&价格方面,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这一数值与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相比,都处于较低水平。&&&&&&&&信贷方面,截至5月底,住户贷款占境内贷款的比重为33.58%,住户贷款中的71.77%为中长期贷款,而这些贷款可能大多流向房地产市场&&&&&&&&韵巡费梗赡苁沟镁用裣涯芰Τ鱿窒陆怠&&&&&&&&二是投资增速继续面临去杠杆的压力。&&&&&&&&三是进出口持续遭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
汤铎铎:可以从两方面来看:首先,我国经济的基本面良好。&&&&&&&&从生产端看,三次产业都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科技创新和新兴业态非场&&&&&&&&钤尽&&&&&&&&从需求端看,居民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基建投资虽有所放缓,但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出现回升。&&&&&&&&货物贸易顺差虽然收窄,但是贸易结构持续改善。&&&&&&&&另外,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就业形势稳中向好,这是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的重要基础。&&&&&&&&其次,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者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有清醒认识。&&&&&&&&从三期叠加、新常态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到最近踏实推进的金融去杠杆,我国近几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可圈可点。&&&&&&&&现代经济离不开政府的宏观管理,正确务实的宏观经济政策是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条件。&&&&&&&&
冯煦明:从总体上判断,下半年经济仍然会比较稳定,增速出现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但也需要注意到,在一些周期性因素的作用下,下半年经济增速可能会略有下调。&&&&&&&&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金融扩张周期面临触顶回落的大背景。&&&&&&&&2012年以来中国金融部门经历了一轮史无前例的逆势扩张。&&&&&&&&M2
与GDP之比由2012年底的180%上升到2017年底的203%。&&&&&&&&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与GDP之比由2012年的169%上升到2017年的211%。&&&&&&&&2017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强化监管的政策措施,影子银行业务的扩张势头开始得到逆转,金融周期开始触顶回落。&&&&&&&&
二是中国经济小周期复苏或将迎来下行拐点的大背景。&&&&&&&&对经济周期的研究文献表明,中国经济中大致存在着以三年为周期的小周期波动规律。&&&&&&&&最近一轮经济复苏周期从2016年第四季度开始,而6月份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开始边际走弱。&&&&&&&&
周景彤:从需求端看,鉴于当前我国对内需的重视,正逐步出台提振消费的政策,所以,预计下半年消费有望稳定增长,而在金融去杠杆、强监管背景下,投资则难以明显改观。&&&&&&&&此外,全球复苏和一带一路合作利好外贸增长,但不确定性越来越多。&&&&&&&&
从生产端看,下半年,房地产政策收紧、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升级、金融严监管持续、环保督察加强等会加大工业生产压力,预计下半年工业生产压力或有所加大。&&&&&&&&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但弱于上年同期。&&&&&&&&
下半年经济须重点注意三个问题和挑战
中国经济时报:下半年经济运行应该重点注意哪些问题和挑战。&&&&&&&&
张占斌:下半年经济需要重点注意三个问题和挑战:一是注意中美贸易摩擦演变为多个国家对中国发起贸易摩擦的连锁反应。&&&&&&&&近日,自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摩擦后,澳大利亚、埃及、巴西、阿根廷等多个国家也对我国有关商品发起双反调查。&&&&&&&&二是注意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引发资本大量外逃。&&&&&&&&三是注意地缘政治冲突触发原油、原料、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
汤铎铎:短期内的两大问题是金融去杠杆和中美贸易摩擦。&&&&&&&&金融去杠杆对我国经济而言短空长多,短期内肯定会造成经济下行压力,可长期看会使得我国经济的增长基础更加健康稳固,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短期看,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宜过分夸大,不过,长期而言,这是中美经济角力的重要一环,处理不好未来可能会处处受制、穷于应付。&&&&&&&&另外,还有一个长期的问题是收入和财富分配。&&&&&&&&目前虽非迫在眉睫,却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始着手解决,不然将来会非常被动。&&&&&&&&
冯煦明: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比较突出的挑战。&&&&&&&&具体到下半年,有三个领域存在突出风险,值得高度关注、密切防范:一是信用违约传染扩散风险。&&&&&&&&某些规模较大、牵扯面较广的信用债违约个案可能传染至其他相关企业和金融机构,引发局部地区的小规模金融风险。&&&&&&&&二是实体企业融资断崖风险。&&&&&&&&在金融强监管环境下,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所谓影子银行体系的融资剧烈收缩。&&&&&&&&传统上依靠非标途径进行融资的实体企业将不得不寻求新的融资渠道。&&&&&&&&届时,这些原本就被标准化融资渠道排斥在外的企业将可能出现融资断崖。&&&&&&&&三是外部冲击可能诱发汇率贬值与资本外流风险。&&&&&&&&美国经济目前势头强劲,处于上行周期。&&&&&&&&美联储在坚定地推进加息和缩表,致力于实现货币政策正场&&&&&&&&&&&&&&&&在这两个因素的作用下,美元指数由4月初的90升值至95。&&&&&&&&美联储加息缩表已经引发了国际市场上美元流动性收紧,导致美元回流,对其他国家货币造成了负面冲击。&&&&&&&&如果下半年宏观经济转冷,国内货币政策与美国货币政策的分歧势必加大,届时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压力可能再现,资本外流的压力也可能再次增强。&&&&&&&&
周景彤:尽管当前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但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有所上升,国内各类风险和挑战依然存在,还需要特别关注一些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一是基建投资增速放缓,增大经济下行压力。&&&&&&&&二是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大,甚至再现一房难求的现象。&&&&&&&&房价过快上涨不仅会影响楼市调控效果、降低调控政策公信力,长期还会降低民众福利、推高企业生产成本、削弱经济竞争力。&&&&&&&&三是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有增无减,隐性债务问题依然存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形式多、增速快,积累的局部风险不容忽视。&&&&&&&&
宏观政策将以稳中有进+精准实施相结合
中国经济时报:在对下半年经济运行走势预判的基础上,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将如何调控。&&&&&&&&
张占斌:下半年我国经济可能稳中趋缓,为此将可能采取稳中有进+精准实施的宏观政策。&&&&&&&&稳体现在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目前,全球正处于逐步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步伐之中,过去灌水式的积极货币政策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不会存在。&&&&&&&&我国的货币政策周期应尽量与国际保持一致,避免出现外紧内松的货币环境。&&&&&&&&
进体现在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收入方面,需要继续推行减税降费,强化放水养鱼意识,在全球减税浪潮中进一步研究出台其他减轻企业负担政策措施。&&&&&&&&财政支出方面,须更多地投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支持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实施、重点领域改革,提高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民生保障。&&&&&&&&
精准体现在结构性调整。&&&&&&&&目前很多问题不在总量,而在于结构。&&&&&&&&去产能要从钢铁、水泥、平板玻璃、造船、化肥等细分行业或产品着手。&&&&&&&&去库存要从三四线城市、小县城入手,同时根据人口规模与增速适当降低房地产开发速度。&&&&&&&&去杠杆要分部门、分债务类型提出不同要求,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尽快把杠杆降下来。&&&&&&&&降成本要从减税清费着手,尤其是清理不合理的收费。&&&&&&&&补短板要重点围绕生态薄&&&&&&&&ず屯哑豆ゼ幔床煌梅⒄钩潭榷员。&&&&&&&&ど肪匙鞒霾煌曜嫉囊螅床煌谧嗤贫凳┫绱逭裥苏铰浴&&&&&&&&
汤铎铎: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最大看点是如何在金融去杠杆和稳增长之间取得平衡。&&&&&&&&首先,政策制定者需要发出清晰信号,明确表明坚持金融去杠杆的立场&&&&&&&&荒苡逃淘ピィ率故谐「鞣酱嬖诮男倚睦怼&&&&&&&&其次,面对市场和舆论压力,比如某些市场主体会死给你看,舆论中改革倒退的论调等,政策制定者要做到心中有数。&&&&&&&&一方面,不能在利益攸关方的压力和游说下轻易妥协。&&&&&&&&另一方面,也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即完全置稳增长目标于不顾,放弃使用总需求管理政策。&&&&&&&&因此,下半年不管是放水还是包括减税在内的财政刺激,一定程度的宽松是有空间的,不过,不能据此认为金融去杠杆已经退出甚至反转。&&&&&&&&
冯煦明:当前,宏观政策的着眼点主要还是应当放在防风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经过过去几年时间的政策发力和市场的自发调整,重点行业去产能、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均取得显著成效。&&&&&&&&结构性去杠杆任务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未完成,部分领域、部分地区、部分经济主体存在较大的金融风险。&&&&&&&&对此,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强化去杠杆政策的结构性,区分好的债务与不好的债务。&&&&&&&&去杠杆政策应是结构性的,而不能一刀切。&&&&&&&&对于生产率低下、资不抵债、不符合经济转型提质增效大方向的僵尸企业,要大胆地去杠杆,允许其违约、采用市场化的方式进行破产重组。&&&&&&&&但对于健康企业,乃至虽暂时遇到盈利困难但前景光明的企业,则要满足其正常的生产经营性融资需求,容许其杠杆率的合理适度上升。&&&&&&&&
第二,在保持去杠杆政策定力的同时,辅之以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环境。&&&&&&&&去杠杆应当更多地从微观视角出发,通过微观市场主体的市场化行为实现,辅之以微观政策干预,定向清除有毒资产。&&&&&&&&去杠杆应该交给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政策,尽量避免直接使用货币政策工具。&&&&&&&&特别应当注意的是,由于去杠杆本身会对宏观经济造成紧缩效应,这时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尤为重要,从而为实体经济营造较为稳定的流动性环境。&&&&&&&&
第三,完善破产重组机制,防止僵尸企业不良债务越滚越大。&&&&&&&&对于僵尸企业,应当果断地允许其进行破产重组,而不是靠着政府信用的隐性兜底任由其债台高筑,无谓地消耗金融资源,积聚金融风险和财政压力。&&&&&&&&建议在法律框架上完善破产重组机制,推出若干项有代表性的案例作为示范,提高《破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对于企业破产后的人员安置和再就业问题,应通过强化失业保障体系、贫困家庭救助体系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来化解。&&&&&&&&
外部风险也应密切跟踪关注。&&&&&&&&主要是两点:一是美国特朗普政府贸易薄&&&&&&&&ぶ饕逭策扩大化的风险。&&&&&&&&二是在美联储加息缩表背景下,新兴市场经济体发生大范围经济巍&&&&&&&&姆缦铡&&&&&&&&如果外部环境恶化,那么国内的经济政策也应当及时作出调整。&&&&&&&&
周景彤:下半年,积极财政政策将加快支出进度,优化支出结构,着重稳定经济增长、促进高质量发展。&&&&&&&&第一,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加快财政支出进度。&&&&&&&&第二,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节奏。&&&&&&&&第三,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货币政策将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防范由于处置风险而引发新的风险。&&&&&&&&一是加大公开市场贷币投放力度。&&&&&&&&二是再次出台定向降准政策。&&&&&&&&三是保持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基本稳定,避免金融机构负债成本进一步上升。&&&&&&&&四是加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在政策方向、工具实施力度的协调与配合,避免各类政策叠加带来的不利影响。&&&&&&&&
多措并举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中国经济时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应该如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张占斌: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精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振实体经济。&&&&&&&&二是激发民营企业的投资活力。&&&&&&&&三是结构性高质量扩大内需。&&&&&&&&四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汤铎铎:短期而言,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在于打赢三大攻坚战。&&&&&&&&首先,在金融业膨胀和金融体系复杂化背景下,继续坚持金融去杠杆,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会让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其次,除了精准脱贫而外,应该推出更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的政策,让我国的经济发展更加均衡。&&&&&&&&最后,也要打好污染防治的攻坚战,让我国的经济发展更可持续。&&&&&&&&
冯煦明: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个特殊阶段,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很重要,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也很重要。&&&&&&&&不应把增速和质量对立起来看,两者不是孤立存在的。&&&&&&&&一方面,要向质量要增速,未来经济增长的空间主要蕴藏在产业升级、提高产品和服务品质、化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过程中。&&&&&&&&另一方面,保持中高速的经济增长仍然是必要的,质量提升要在中高速经济增长中实现,大量的社会矛盾也要在中高速经济增长中化解。&&&&&&&&就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而言,需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这里分别着重强调两点。&&&&&&&&
在供给侧,要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激活知识产权市场&&&&&&&&喙芷胂麓俳萍即葱潞筒瞪丁&&&&&&&&在科技人才聘用评价、科研资金使用、科技成果所有权收益权等方面打开制度枷锁,探索更为灵活的制度安排,给科研人员更充分的激励。&&&&&&&&要激活知识产权市场&&&&&&&&忧坎а薪涣骱献鳎市砗凸睦萍既瞬旁诟咝!⒖蒲性核⑵笠抵淇缃缌鞫苊獗彰旁斐怠⒆ɡ了南窒蟪鱿帧&&&&&&&&
在需求端要释放需求,重中之重是加强住房、医疗、教育等关键领域的民生建设,把居民消费需求从住房、医疗、教育三座大山下解脱出来。&&&&&&&&我们建议启动二次房改,探索实施政策性和市场化分配相结合的房地产发展体制改革,灵活运用房地产基金、长租房等创新形式实现房住不炒。&&&&&&&&要增加医疗、教育等公共产品供给,优化供给结构,切实化解公共产品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文章转载自:
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感谢您的支持理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增速换挡下行,势仍稳中向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