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寸的PRO是低配还是巴拉克高配和低配,需要加SSD吗

苹果13寸 买AIR还是pro?买高配还是低配
机锋网的评测大师还用问这样的问题啊!嘿嘿!个人觉得13寸的本子,还是买中配的RMBP吧,AIR的低电压U实在不给力啊,而且RMBP的分辨率还是很骚气的!ME865那款!
如果对你有帮助的话,点【好评】鼓励一下呗:)
而且不要装双系统,就用苹果系统,用惯了发现挺好用的。而且买Retina屏的Pro,这是新出的。一般13.3的屏就行。我是13.3的Pro,而且自我感觉比Air好...
如果是个爷们的话,推荐买air13低配版,个人感觉11的本太小了,显示器也太小了,另外电池续航能力也相对较差,13的也没觉得它便携性差到哪里去,电池还更强。(我...
配置肯定是PRO好,攜帶肯定是AIR,看你傾向哪方面
这个得看你具体成色3到5成左右吧
希望对你有帮助。
麻烦好评,谢谢
苹果Macbook Air 13寸 C02H5DLFDJWT还在保修期(麻烦设为好评,O(∩_∩)O谢谢)
答: 是可以刷米有系统
答: wifi或者接3g网卡或则有有线网的模块
答: 一般都是wifi 3G版也可以用手机卡。
希望对你有帮助
麻烦好评,谢谢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macbook pro 13寸低配 可以留着原来的机械硬盘再加个ssd 固态硬盘么_百度知道
macbook pro 13寸低配 可以留着原来的机械硬盘再加个ssd 固态硬盘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里面就一个硬盘槽 你如何保留原来的再加ssd?除非你把光驱拆掉,然后去淘宝买个硬盘架,把ssd装光驱的位置。我是15寸高配,本来也想增加ssd,后来放弃了。因为ssd容量太小,大容量的又太贵,于是选择了西部数据的bpkt企业级黑盘。750G的。
采纳率:35%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固态硬盘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想买最新的mac pro,纠结选择13寸得高配还是15寸得低配,13寸的高配运行内_百度知道
想买最新的mac pro,纠结选择13寸得高配还是15寸得低配,13寸的高配运行内
15寸的2.3GHz,550图形处理器,双核i7处理器,450图形处理器,2GB显存,平时用来剪辑视频和音频,选哪个好,纠结选择13寸得高配还是15寸得低配,13寸的高配运行内存16GB想买最新的mac pro.6GHz,四核i7,3
我有更好的答案
13寸的高配配置还可以
不过显卡还是主板集成的
15寸的2G显卡如果是独立显卡的话编辑视频会更好
运行速度会有提升
不过一般15寸的电脑低配应该也是集成的才对
你最好问问清楚
如果都是集成的还是买13寸的高配的好
采纳率:78%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Apple 苹果 2017款 MacBook Pro 13.3英寸 笔记本电脑:性价比低,但该买的还是会买_开箱晒物_什么值得买
Apple 苹果 2017款 MacBook Pro 13.3英寸 笔记本电脑:性价比低,但该买的还是会买
买这个MacBook的动机很简单,不过请容我大概介绍下心路历程。看不下去的请善用app自带的导航功能跳到正文嘛,哈哈。购买动机我上大学的时候一个亲戚把自己的2011末款MacBook Pro 15寸送给我用,从此接触Mac系统。虽然是顶配,但是其实这款机器有一些尴尬之处,比如,这是苹果最后一代仅支持USB2.0的MacBook。后来,即使换了SSD,问题也越来越多的显露出来,比如移动i7 2代真的坑,发热极大,动不动风扇像拖拉机一样,还降频。另外,15寸的硕大体积携带也不是很方便(更何况还是2.6kg的老款)这台电脑尽管问题多多,却还是老当益壮伴我度过3/4的本科时光,借助iWork套件啥的,我的一些团队合作项目之类的幻灯片展示等做得效率很高、最后演讲效果还比别人好。顺便说MacBook真的耐艹,从桌子上摔下来2次,除了外壳变形没啥别的问题。大三期末的时候吧,实在忍不住了,因为刚好要泡图书馆啊,然后这个机器实在是太重了,各种忍受不了的地方越来越多。所以想换个轻薄的产品。当时啥轻薄最火?当属Surface Pro 4莫属。surface pen啊,二合一设计啊,加上当时我加入了insider计划,对win10的感受不错,于是纠结再三就买了。&引子Windows和Mac两家系统常常成为电脑使用者们争论的对象,就连张大妈每次推MacBook的优惠,都会引来评论区的一片议(si)论(bi)。使用Windows的人会说OSX各种反人类啊,软件缺少啊什么的;而苹果用户呢则会说我家用户体验完虐你好不好?你家微软猪队友OEM的工业设计能比得上Appl| 赞118 评论121 收藏163&刚到手的时候很惊艳。机器是真的薄,而且surface pen很爽,当时大三期末的复习、笔记啥的全都是用one note完成的。 Windows Hello也很高端大气,同学看到我这样解锁都表示很屌。不过惊艳感过去,给我的确实不爽甚至可以说是折磨。Surface Pro 4早期的Bug就不说了,我经历过无法唤醒、各种死机、蓝屏啥的。后来通过系统更新修复得差不多了,很多关键问题却一直存在!比如说待机的时候莫名其妙被唤醒、掉电,有时候从包里拿出来是滚烫的。同学建议我说,你关机不就行了吗??我TM用Mac的习惯改不过来啊,我习惯盖上盖子就走、揭开盖子就用,我之前的Mac估计有过2、3个月没关过机的记录。Surface Pro 4 要长时间不关机试试?不是因为睡死被迫重启,就是各种莫名其妙的问题、卡顿逼迫我重启。不过这些我都忍了。真正逼我抛弃surface的导火索是一次抽风。突然某天开始,win10的某个进程突然开始疯狂占用CPU(不过我现在好久没用win了,都忘了是哪个进程了),占用CPU的下场是什么?电池2小时就没电了,风扇开始狂转。你们知道在图书馆学英语学得正high突然我这里风扇开始叫起来,然后别人都望过来,这种感觉多尴尬吗...其他的小bug,比如输入法突然崩溃啊啥的我忍了,这个我可真忍不了。我自认为电脑基础水平在平均水平以上,这个问题我谷歌了好久都没解决,而且都是间歇性发作,估计换做我大部分同学,都更解决不了了(各种方法我tm真的都试了)。经过这个事情以后,百般失望的我把SP4恢复出厂设置以后挂咸鱼了(学费真贵)。想换回Mac,然后大四我恰逢毕业设计,可以用学校的电脑,然后当时2016款的MacBook是真的比较坑(CPU都还是第五代),然后就一直没买笔记本。然后瞎扯了这么久,终于回到正题了,这台MacBook正是我阔别Mac一年多的回归!&新的2017款主要是将CPU升级至Kaby Lake平台。 与2016款相比,模具基本不变,采用低电压版i5处理器,双核四线程。厚度14.9mm,重量1.37kg,10小时续航,有带有Multi-Touch Bar和Touch ID的型号与不带的型号。13.3英寸2560 x 1600分辨率屏幕,DCI-P3色域,500nits高亮度,高亮度环境光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内部配置上,本代13英寸MBP使用了i5-7360U和i5-7267U这两个型号,频率分别为2.3-3.6GHz、3.1-3.5GHz,内存8GB起步,固态硬盘128GB起步。显卡分别为Intel Iris Plus Graphics 640与650。扩展方面不带Multi-Touch&Bar的款式有2个Thunderbolt 3.0接口,带Multi-Touch&Bar的有4个,配合扩展坞可以发挥出强大的外接能力。 值203 点评0 原创0 好价38好了 废话说完了,正文终于开始,MacBook作为热门产品,评测真的已经非常多了,所以我也不做详细评测了,我在这里就简单说下我的感受吧。正文2017年款和2016款各方面都大同小异,所以我以老版rMBP的印象说说新款的MacBook Pro。厚度与电池首先最明显的变化是薄了,而且这个薄得视觉冲击力是真的强。苹果在追求薄的道路上感觉是走火入魔,甚至不惜牺牲电池。新款的电池从以前的74.9mAh缩水到了49.2mAh。实际使用来说,我把MacBook带到学校图书馆,平常也就上网查查资料、运行一些不太占用资源的软件,也就是所谓的“学习”,使用一整天不充电。从上午10点左右一直到下午5、6点,除开午饭时间,其他时间一直这样轻度使用,晚上还能剩个2、30%的电,我倒是觉得已经够用了。LogoLogo有个明显的变化,就是不能发光了。这个设计可以说是毁誉参半。坏的方面很明显,逼格降低了,带去;咖啡厅、图书馆怎么装b嘛,哈哈。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好的一面。(我的老款不在身边,所以从网上找的图了)老款的MacBook的logo发光其实直接来源于屏幕背光,所以很明显,在背后有强光照射的时候,强光会透过logo直接映射在屏幕上。这个问题很恼人,用老款的时候,我有时候在图书馆里,阳光刚好照进来,屏幕上就永远会有一个苹果形状的光斑。而新的不发光logo则解决了这个问题。新款logo应该是不锈钢或者什么材料打磨出来的非常非常光滑的镜面,其实也是非常漂亮的。但是,既然是镜面,也许大家也就想到了:这个logo非常容易产生划痕。我的刚买来没过久logo就有一条大划痕了。哎,反正我是看开了,电脑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看的,一个划痕没啥啦。Touch Bar2017款MacBook Pro的标志性设计就是touchbar了。touchbar确实给笔记本提供了一个新的交互体验。比如用滑动的方式调节亮度,确实比以前狂按/长按功能键舒服。但是在某些方面,却变麻烦了...比如调节键盘背光。在没有touchbar的电脑上,明明可以直接按功能键调节背光,在touchbar上,却偏要展开功能菜单,多出一个步骤才能看到键盘背光控制。一开始我和大家的想法是一样的,觉得touchbar就是个纯鸡肋。比如在浏览器里,我真的从没用到过touchbar。不过后来我倒是发现,touchbar也没有想象的那么没用。比如在“预览”中,touchbar可以快速给文章做注释和笔记,这点对使用pdf文档学习的人来说真的比较方便。当然,touchbar倒是有个隐藏彩蛋。touchbar默认支持网页html5内容的媒体控制。在优酷之类的网站上面,广告被识别成了媒体内容,可以由touchbar控制播放进度。于是,用户就可以直接把广告快进掉了。厉害了我的哥...TouchID还算是比较有用的,我在App Store购物,或者解锁电脑时,用指纹都比输入密码方便。TouchID还提供了锁定备忘录之类的功能,可以防止隐私被别人翻动。不过我Mac上的Apple Wallet一直用不了...我建行或者Commbank的借记卡都没法绑定...不知道啥出错...再说说触摸板。苹果很早在触摸板引领潮流,比如一体式没有单独左右键的触摸板,极大增加了触摸板的面积。加上触摸板本身手感优秀、还有系统优化很好的触摸手势,Mac的触摸板一直就是毫无争议的世界第一好用。这次Macbook的触摸板更NB了。苹果直接把其面积加大了到几乎是前代产品的2倍大,如果是第一次看到,相信都会被这个触摸板的霸气所震慑(15寸版本的触摸板就更霸气了~)。我拿5寸手机的屏幕比了比,我感觉13寸MacBook Pro的触摸板对角线大小能达到6寸。有人怀疑,这么大的触摸板肯定很容易误触吧?其实不然,Mac系统对触摸板的优化非常到位。但是还是由于打字的时候,手掌几乎就是放在触摸板上,在Mac系统下,还是会有极为偶然的误触(平均几天都发生不了一次,而老款MacBook的小触摸板则完全不会有误触发生。)倒是touchbar的误触频率比触摸板还高一点,科科。但是如果你买Mac强行要装windows,那就GG了,准备体验无时不刻的误触噩梦吧(这点我在Win to go里已经体验过了 哈哈)...键盘键盘又是另一个争议了吧...苹果哎真的总是争议不断,永远活在争议中。这个键盘招致争议的唯一原因,可能就是极短的键程了。请容我为大家分析下这个键盘。首先,由于键程短(但是其实并没有New MacBook那样短),手感差是必然的。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用过的人都知道,机械键盘之所以好用、打字快,是因为其非常干脆的回弹,而这正好是薄膜键盘的软肋。薄膜键盘——尤其是低端,往往会弹拖沓、肉,导致输入效率不高。但是由于MacBook Pro的键盘键程短,加上特殊的结构,所以根本不存在肉的问题,打字效率自然就高了。所以综合起来说,这个键盘并没有那么不堪,它的手感不好,但是输入效率高。给大家做个不恰当的类比,压缩饼干虽然难吃,却可以有效填饱肚子,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感觉。屏幕屏幕大概是和老版比起来差别最小的地方。2017 MacBook Pro的屏幕和iPhone、iPad Pro同步支持P3色域了,而且根据外国网站的评测,这块屏幕的色准又变nb了,未校准的平均△E低至1。好nb啊,可惜对我一个又不学画画又不学摄影又不学影视的人来说卵用没有hhh。I/O接着说说接口。苹果极为激进地在MacBook Pro上只保留了3.5mm耳机接口和四个USB-Type C接口。别忘了,这四个接口都符合USB PD规范,而且兼容Thunderbolt 3。这个设计当然也会引起争议。很多人讽刺买MacBook那你得带一大堆转接头。不过其实这个问题并不算大问题。首先国内外很多外设厂商早就推出了功能强大的hub(2016款发布的时候就推出了),受益于Thunderbolt 3 接口强大的扩展性,一个hub能够直接满足USB3.1、HDMI/DP、读卡器等全部功能(Thunderbolt 3: 显卡我都能接尼玛有啥我tm扩展不出的???”)不过对于我,我没有买这样的产品。我是用的是一个苹果官方的USB-C转USB-A母(没记错的话200块多吧...150的信仰税,又称智商税2333)加上一个小米的USB-C 转USB-A+HDMI(这个只要100出头,便宜)平常在家,转接头再多我也不嫌事多;出门在外,我带其中一个转接头就OK了啦,需要那么多干嘛~总之根本不会出现网上那样满包都是转接头、都是线的情况。另外,大家也知道,USB Type-C其实是个未来注定成为主流的标准。我使用谷歌Pixel手机,其实就已经享受到了便利。我一般直接把Pixel通过两头都是USB-C的线连接到MacBook上,因为都支持USB PD标准,所以可以直接快速充电哦~直接连接+快速充电,这样的福利iPhone都享受不到,哈哈哈。而且Thunderbolt 3 USB-C的强大之处还远不于此。以外接自带Thunderbolt 3 的 LG UltraFine显示器为例子。该显示器采用电源内置,用电源线将显示器与交流电连接,然后再通过USB-C线将显示器与MacBook连接,即可实现MacBook给显示器输出视频、同时显示器给MacBook供电。如果没有USB type-c,我们需要2根电源线+一个电源适配器+一根信号线实现笔记本外接电源并和显示器连接。而有了USB-C,只需要一根电源线+一个信号线即可完成。未来我们就能完全享受到USB-C带来的双向电力、信号传输的便利。当然,这样的产品目前还很局限而且很贵。所以还是有人吐槽,苹果这样太激进了。但是苹果永远是这么激进的啊,从取消软驱、到取消光驱,再到取消RJ45,苹果的每一刀都使其招致不少黑锅。但是从现在回头看过去,苹果每一刀都侧面推动了消费电子的进步。这个角色,也许只有包括苹果在内的少数几个有号召力的企业能够承担。对于很多没法接受的消费者,就只能说:“等USB Type-C完全普及再买吧。”音频说到集成的音频系统,Mac一直是领先的。Mac机器里内置的DAC、输出电路水平就不低(相比其他电脑几乎清一色Realtek),再加上系统的CoreAudio加成,用户可以享受到极低的音频延迟和较好的音质。这次MacBook Pro 13让我惊讶的一点是优秀的底噪控制。老款的MacBook系列底噪较大,不太适合入耳式耳机。这次的新款可NB了,即使是推我的动铁耳机低噪都极小,声音非常干净,只有在深夜才能听到微弱的沙沙声。以前的MacBook我都要搭配阻抗头才敢接上入耳式耳机的。我的这款耳机只需要一格都不到的音量声音都很大了,足以说明我的这个耳机有多灵敏了。另一点就是自带的扬声器。笔记本的扬声器本来就限于体积很难做好。以前的MacBook扬声器只能说是差强人意,而这次的MacBook Pro扬声器可谓是极大的惊喜。MacBook自带的扬声器声音偏向中性。声音立体感较好,而且比较通透、解析度较好,但是低频量感不足。个人觉得比上一代产品有一定的提升。几个丢失的优秀基因第一个很简单,MagSafe。以前MacBook的电源线是通过磁力连接的,好处就是不小心绊到线的情况下,电源线会自动断开,而不是拖拽电脑导致摔地上。采用了USB Type-C供电后,这项功能很显然没法继续存在了。第二个,MacBook的设计其实有一个隐藏的巧妙之处,那就是无论多轻多薄的MacBook,包括12吋的那款,都可以单手打开屏幕,CD面能稳稳贴在桌子上。但是在2017款里,这个隐藏的亮点被削弱了。单手打开屏幕的时候,用力必须恰当,如果稍微有些失误,CD面就会翘起来。嗯,MacBook的吹点又少了一个。第三,正如我之前提到的,电池缩水。以前的MacBook的续航水平遥遥领先竞争对手。在windows阵营的续航2、3个小时就GG的时候,MacBook系列能做到5、6小时的续航,更别说13.3寸MacBook Air恐怖的12小时以上续航。然而现在Windows竞争对手的续航水平追上来了,MacBook Pro的续航却开了倒档。不得不说,非常令人失望。作死玩游戏...最后说说...地球人都知道,Mac大概是世界上最不适合玩游戏的电脑之一了吧。不过我就是想做个死怎么样,我想用Mac跑csgo~首先Mac系统跑csgo是完全悲剧了,不说极为不稳定的帧数,光没法关闭的鼠标强制加速就要把人逼疯。但是我又不想Boot Camp,而虚拟机的性能显然是不行的。所以最后我采用了Windows To Go。在MacBook上用Windows To Go很顺利,做好启动U盘然后插入,按住option键开机,选择就能直接开机。不过在2017款MacBook 在 Windows To Go的win10下遇见了很严重的问题,主要是Wi-Fi极为不稳定、蓝牙根本连不上(装了Boot Camp最新驱动)。TMD,反正我只是为了玩游戏,连个USB转RJ45照样玩!2017 款 MacBook Pro 13 的集成显卡是intel iris plus 650。理论性能只比GeForce 940M略低,但是MacBook Pro 13采用的LPDDR3内存估计会严重影响这个集显的发挥。直接看看实际性能吧:开分辨率、全低画质。作为竞技游戏,玩csgo的时候,性能肯定是优于画质的,所以开低画质。同时的分辨率是我比较习惯的。而职业选手的分辨率往往会更低,普遍是甚至800*600。虽然早就验证了csgo在16:9的比例会更好,但是他们很多都是1.6时代的老习惯改不过来了吧。不过很多选手比如shroud已经开始接受1080p这样的分辨率了。5v5竞技,官方。在dust2、mirage这样的老地图上,这台MacBook能保持200fps优秀帧数。即使是烟雾弹、燃烧弹横飞的交火状态,帧数也能稳定在150fps以上,帧数比较理想。而在nuke、inferno这些“修复了帧数过高的bug”的新地图上,帧数约在120-150,交火状态会跌落到90多fps,算是个勉强可以玩的水平。如果只是玩DOTA2之类的MOBA游戏,我也觉得帧数肯定是比较让人满意的。关于守望屁股呢,因为我不玩,只能估计,最低画质下,稳定60fps以上是应该没问题的。温度散热一直是Mac的弱项。我这里室温只有15度左右,在windows系统下跑csgo,风扇会明显加快,但是温度只是发热,还远达不到发烫,而且帧数稳定、没有降频。目测比以前动不动就拖拉机、发烫的Mac好多了。也不知道室温2、30度的情况下会是个什么样子呢。所以如果你要作死拿它玩游戏呢,似乎也没有那么失望吧。性价比?其实以前的MacBook Pro性价比也不算差。毕竟入门配置9000多(实际成交价格肯定还能更低),能买来macOS、超好的做工、分辨率色准都在同档次顶级水平的屏幕等等。达到同样的水准其他品牌的超级本,价格也同样不低了(XPS13、X1等)。但是新版呢?带touchbar的版本在官网最低价就要14288...苹果是不是知道touchbar是个鸡肋,无Touchbar版的便宜得多的话,用户肯定会买无Touchbar的。所以他们把无touchbar版的USB Type-c接口阉割到2个....我没看拆解图,不知道是是不是因为无bar版的内部空间问题?不存在啊,去掉个touchbar理论上空间会更充裕啊。唯一的解释就是苹果故意阉割的呗。简直坑死....所以说,无touchbar版八成是几乎没人买的吧...算下来,买新款的你至少得花14288,增加到512GB硬盘就要15000+,而因为新款MacBook无法更换内存,用户可能会担心以后内存不够用,于是内存也加到16GB,总共就要17000多块钱。呵呵。总体起来,新的MacBook Pro提升是有的,改进是有的,但是也有退步。所以一个比起老版有进步也有退步的产品,比老款贵了40%...简直是天坑啊。但是我怎么买了个天坑产品呢?大概正是因为之前Surface Pro 4的坑爹,给我带来了强烈的回归Mac阵营的想法。我知道Windows阵营还有很多优秀产品,比如X1 Carbon;但是,只用一个SP4已经给我带来了强烈的抵触心理,所以即使新MacBook Pro性价比再怎么低,也阻止不了我入这个坑了。对于其他用习惯了Mac系统的消费者,理由大概也是这样,你没有一个理由让他们买除了Mac以外的产品。所以个人觉得,我想表达的就是这个:新MacBook Pro的性价比再坑爹,该买的还是会买的。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35)
文中提到的商品
赞10评论10
群晖 DS218+ NAS & SkyNAS + 西数4TB红盘*2
pple 苹果 HomePod 智能音箱
赞19评论23
赞1986评论1351
赞1256评论1042
赞913评论1037
赞935评论189
赞946评论600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macbook pro 13寸高配和15寸低配到底哪个比较好用_百度知道
macbook pro 13寸高配和15寸低配到底哪个比较好用
我有更好的答案
15英寸还是2014款 使用第四代的i7处理器,能省1千多元。3、屏幕方面。2,13英寸2015款使用第五代i5处理器,你把Excel放大来看肯定舒服多。综合来看,如果你工作需要大屏幕那肯定15英寸的,如果预算一般 又没有特别要求;13英寸是最新一代处理器,在能耗控制方面有优势,核心数,比如编程、看表格等、缓存大小、最大功耗TDP各方面参数都是15英寸的占优,所以它的整体性能强于13英寸高配,就是核心部件更省电,都是视网膜高分辨率的,不过15英寸屏幕大 更适合多窗口工作 或者单个窗口放大来显示、价格方面,苹果官方标价 13英寸高配是1.29万,15英寸低配是1.4万多1、性能方面,那你买13英寸够用就可以了。欢迎追问.
采纳率:91%
来自团队:
无论高配或低配都买15的 13寸工作时看着很累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macbook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买车高配好还是低配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