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失业”的有关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为什么能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增添正能量

以下试题来自: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2013年,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简历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了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截至2015年,已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与中国合作建设“一带一路”的意愿。30多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与相关国家合作建设了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
国际产能合作是指两个经济体之间进行产能供求跨国或者跨地区配置的联合行动。2015年底,中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20余个国家签订了产能合作协议。开展跨国产能合作的中国产业,既有以轻工、家电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以钢铁、平板玻璃为主的富余产能优势产业,又有以通信设备、轨道交通为主的装备制造优势产业,同事还带动了通讯等优势行业的相关技术和标准“走出去”。
埃及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中埃国际产能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截至2015年底,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第一期吸引了68家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石油装备、高低压电器、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机械制造等产业园区。合作区吸引投资近10亿美元,年销售额约1.5亿美元,年纳税约2亿埃镑,为当地创造了2000多个工作岗位。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能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积极探索;有利于沿线各国人民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能够促进沿线各......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问答题 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供给和需求是现代经济活动互为关联的两个方面;扩大内需能......2.问答题 简政放权,激发企业活力,增加有效供给;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鼓励创业创......3.问答题 号召员工向技术能手学习,境况敬业精神和专业精神;制定相关鼓励制度,激励员工提高职业技能;创造有利条件,组织员工参加职业技......4.问答题 ①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我们要在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中推动发展,在永无止境的追求中不断砥砺自我、超越自我。②......5.问答题 ①工匠精神落在个人层面,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是公民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下试题来自: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简历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了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截至2015年,已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与中国合作建设&一带一路&的意愿。30多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与相关国家合作建设了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
国际产能合作是指两个经济体之间进行产能供求跨国或者跨地区配置的联合行动。2015年底,中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20余个国家签订了产能合作协议。开展跨国产能合作的中国产业,既有以轻工、家电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以钢铁、平板玻璃为主的富余产能优势产业,又有以通信设备、轨道交通为主的装备制造优势产业,同事还带动了通讯等优势行业的相关技术和标准&走出去&。
埃及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中埃国际产能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截至2015年底,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第一期吸引了68家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石油装备、高低压电器、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机械制造等产业园区。合作区吸引投资近10亿美元,年销售额约1.5亿美元,年纳税约2亿埃镑,为当地创造了2000多个工作岗位。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能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本题考查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设问指向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能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属于原因类试题,......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问答题 (1)&一带一路&战略扩大我国对外开放,有利于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社会生产力、综合......2.问答题 ①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创立国内名牌,培育和造就国际名牌,不断提高生产和服务的质量,树立中国企业......3.问答题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对外开放。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联......4.问答题 ①&一带一路&战略扩大我国对外开放,有利于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5.问答题 ①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国际化水平。②按照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制定正......关于“一带一路”,你应掌握这些考点!(附真题实战)
关于“一带一路”,是近年比较热的考点,近年的两会上也都提到过,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和学科知识结合一下。都涉及哪些高考知识点,今天我们请老师来解析这一问题:
一、【名师解读】
政治:四本教材皆涉及“一带一路”,考生需注意问题的切入点
要说起“一带一路”这个热词儿啊,它首先就和政治学科有关。
2013年9月,总书记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设想。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加强新亚欧大陆桥和陆海口岸支点建设。这“一带一路”啊,真正成了近几年非常重要的时政热词。
长春市第二中学的沈玉玲老师说,“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强调了相关各国要打造 “利益共同体”。而经济互利,是联系各国的主要手段,这“一带一路”与高中政治学科的必修教材“经济生活”相结合的知识点,就有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发展等等。另外,在“文化生活”方面,“一带一路”又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文化交流。“一带一路”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的同时,也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引入了中国。
而“一带一路”与“政治生活”中的知识点同样联系紧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间的共同利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所以能够合作,就是因为国家之间有共同的利益。
长春市第二中学政治教师沈玉玲:“比如说当今世界和平发展是时代的主题,那么我们的这个合作,也就体现了这个和平与发展这个主题。还有就是我们国家比如一贯奉行就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那我们这个合作,也是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此外,“一带一路”与高中政治学科的第四本必修教材“生活与哲学”,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唯物论的角度,可以联系“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辩证法的角度,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各国在合作共赢的大前提下,再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长春市第二中学政治教师沈玉玲:“那我们这个合作同样是要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然后来共同制定这个规划,还有比如说我们还可以和联系和发展相结合,这个一带一路,它很显然体现了各国之间这种联系,那么这种联系也就会构成事物的发展,也就是能推动各国的发展。”
沈玉玲老师还说,如果以“一带一路”为大背景材料来出题的话,设问的角度也很广。在高考时,考生审题必须认真仔细,找好问题的切入点,如果题干要求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考生用政治生活或是经济生活知识来作答,即使答案正确也是不得分的。沈老师建议考生在审题时可以用笔把关键词用笔标上以免马虎出错。
长春市第二中学政治教师沈玉玲:“比如说用矛盾特殊性原理,或者说就是用矛盾的观点,考生也要好好想一下这个矛盾的观点包括什么,然后哪些和这个题能够衔接上,题目要是要求矛盾普遍性,考生答了矛盾特殊性也不行,或者题目中说用矛盾普遍性特殊性这个原理来说明,考生只答了矛盾普遍性,也是不行的。”
历史:丝绸之路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文化传承是关键知识点
要说起这“一带一路”的渊源,也是个历史命题。古代的丝绸之路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标志着中国文明的开放和繁荣。涉及历史学科的知识点也不少。
长春市第二中学的历史教师隋晶说,如果高考历史学科一旦出相关问题的话,应该就会以古代的丝绸之路和如今的“一带一路”相贯穿为背景,侧重考查学生“中国文化传承”方面的知识。
长春市第二中学历史教师隋晶:“中国今天之所以国家领导人再提一带一路,还是因为汉代咱们这种繁荣,然后对外那种开放,以至东西丝绸之路是横贯亚欧大陆,横贯亚欧东西方,所以它从这个对外开放的角度。”
隋老师说,学生在复习的时候,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把和陆路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相关联的知识要记牢,同时,一定要把“丝绸之路”作为一个中国对外开放的事件来看待。
长春市第二中学历史教师隋晶:“从这个背后体现出是中国国力的强盛,你比如说丝绸之路是中国汉代路上和海上,基本上都那个时候开通的。但是刚开通的时候还是以北方的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后来是南方的陆上丝绸之路,然后到唐末到宋元的时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为什么由陆上转为海上,就是学生需要理解的东西比较多。”
地理:“一带一路”涉及区域广泛,区域间能源合作要记牢
“一带一路”,除了是个时政热词,又有历史渊源之外,它还和地理区域以及区域之间的合作知识有关。“一带一路”所涉及的地理区域包括我国的东中西三个区域,在国际上呢,还包含俄罗斯、南亚、东南亚、以及中东和东非等地区。可以作为考点的知识点也非常广泛。
长春市第二中学的地理教师于俐娜老师认为,从地理学科角度来讲,“一带一路”所涉及的区域广泛,各区域在交通线建设、交通点建设,港口、铁路、公路等的建设与发展,以及选址选线等问题,也可能成为考点。而各区域间在能源领域的供给和流通,更是重中之重。
长春市第二中学地理教师于俐娜:“能源问题也是我们国家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 ,比如说现在我们国家的石油,50%以上的都需要进口。那这个能源问题的建设,以及能源安全问题的解决,都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像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包括产业转移,像怎么样充分发挥我们国家的产业优势,我们国家在一些领域,比如说轨道交通、通信等等,一些优势方面,在国外怎么样和其他一些国家进行区域合作。”
此外,丝绸之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奇特而壮丽。所以这“一带一路”沿线的旅游景观,考生在复习时也不能忽略。
长春市第二中学地理教师 于俐娜:“这个“一带一路”的沿线和周边的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怎么样充分利用,促进区域发展,还有环保方面,这也是我们近两年关注的一个热点,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提出了“铁腕环保”,这也是一个重点。”
虽然“一带一路”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也很复杂,但是考生只要把最基础的知识点搞清楚了,一旦高考出现相关的题型,管它是简答题还是分析题,考生都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二、【多维视角】
1、文化生活: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古丝绸之路为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宝贵启示?
(1)文化具有多样性。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加强经济贸易往来,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3)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4)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我们既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和借鉴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2、经济生活: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1)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在沿途各国间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沿途各国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3)是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要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我国与中亚各国之间的相互开放、互利合作,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
3、政治生活:运用国际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政治学依据。
(1)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互利共赢,符合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共同利益。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倡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主张做和谐和睦的好邻居、真诚互信的好朋友、互利共赢的好伙伴,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主题。
(3)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以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基本目标,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发展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发展与中亚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主张和政策,体现了我国的外交政策。
三、【创新体验】
1.古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传播和交流之路。东西方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川流不息,沿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这说明:
A.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B.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D.外出旅游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2.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紧密、合作更深入、发展空间更广阔,中国倡导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构想的提出将使曾经繁荣几个世纪的丝绸之路迎来新的生机,对世界经济将产生重要影响。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①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 ②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基点 ③将为沿途各国经济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④有利于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
3.中国主张,中国与中亚各国要坚持世代友好,做和谐和睦的好邻居;要坚定相互支持,做真诚互信的好朋友;要大力加强务实合作,做互利共赢的好伙伴。这一主张:
①符合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共同利益 ②体现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反映了中国对中亚地区事务的主导权 ④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2013年,国家主席在访问中亚四国、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反响积极。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
①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完善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 ②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③构建区域经济优势,实现主导世界市场的目的 ④平衡区域内各国经济发展,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5.2013年以来,我国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在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从贯穿欧亚腹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到携手东盟共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再到推动连接东亚与南亚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一个活力四射的经济圈正在形成。这表明:
①我国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领导者 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我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④我国与周边国家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
6.日,主席在访问中亚四国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新疆自治区接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地处内陆,交通不便,技落后,资本短缺,工业不发达。反观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技日新月异,但能源资源日益短缺。因此,中国与中亚诸国存在广阔的合作前景。
依据材料,说明中国与中亚各国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价值。(9分)
7.古代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接在一起,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四国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将通过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
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1)联系上述材料,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中西亚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8分)
(2)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6分)
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中国古都长安和洛阳,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它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制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
材料二 能否扫清政治障碍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内部而言,我国新疆的恐怖主义、极端宗教势力、极端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十分猖獗,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从外部来看,美国凭借其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力图干涉中亚事务,甚至威胁中国的边疆安全。
材料三 2013年,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三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传工作正式启动,力争在201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意义。(8分)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对材料二进行简要分析。(14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9.(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中国古都长安和洛阳,连接亚洲、政洲和非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它扰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制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
材料二 日,由文化部、外交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的2013年“中阿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该活动是针对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国开展的大型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旨在打造对阿文化交流新品牌,塑造中国文化崭新的整体形象,向阿拉伯民众呈现一个涵盖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艺术“中国梦”。近年来,中阿文化交流与合作整体进展顺利,双方积极派团参加在对方国举办的国际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动了双方民众的广泛参与,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既有效提升了中华文化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也为中国人民了解阿拉伯文化起到了媒介作用。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意义。(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开展中阿文化交流与合作举措的依据。(14分)
10.(24分)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如今,一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在重新崛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9月,主席在访问中亚四国时,首次正式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提出从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入手,形成跨区域大合作格局。这表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已由学术.局部和部门层次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外交战略的高度,体现了中共18大后中国外交的创新,也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践行合作共赢外交新理念的具体表现。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正确性。(12分)
材料二 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新疆自治区接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科技落后,资本短缺,工业不发达。对中国来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需要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因此,这种双方合作的互补优势和利益的高度契合,使中国与中亚诸国存在广阔的合作前景。
(2)依据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价值。(12分)
11. 材料一 日,主席在访问中亚四国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新疆自治区接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科技落后,资本短缺,工业不发达。反观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但能源资源日益短缺。因此,中国与中亚诸国存在广阔的合作前景。
材料二 能否扫清政治障碍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内部而言,我国新疆境内的恐怖主义、极端宗教势力、极端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十分猖獗,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从外部来看,美国凭借其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力图干涉中亚事务,甚至威胁中国的边疆安全。
(1)依据材料一,说明中国与中亚各国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价值。(6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为了扫清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政治障碍,应当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6分)
12.(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主席2013年10月访问东南亚时,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海上丝绸之路”事实上早已存在。中国丝绸的输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条主线路,比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
东海起航线:据历史记载,早在公元前1112年,周武王就派遣箕子到朝鲜传授田蚕织作技术。箕子从山东半岛的渤海湾海港出发,走水路抵达朝鲜,把中国的养蚕、缫丝、织绸技术通过黄海最先传到了朝鲜。公元前三世纪,江浙一带的吴地有兄弟二人,东渡黄海至日本,传授蚕织和缝制吴服的技艺。隋唐时期,日本使节和僧侣往来中国频繁,他们仿制彩色锦、绫、夹缬等,至今仍沿用中国唐代的名称。宋代有很多的中国丝绸被运往日本,元代政府设置市舶司向日本出口丝绸,明代日本从中国输入的生丝、绢、缎、金锦等不计其数。
南海起航线:早在汉武帝(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时,中国海船就携带大批丝绸、黄金,从雷州半岛起航途经今越南、泰国、马来半岛、缅甸等国,远航到印度去换取这些国家的特产。由于中国丝绸对世界各地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欧洲各国都派使节到中国通好,进行贸易交换,中国丝绸通过缅甸传到欧洲的大秦(罗马)。唐宋两代,伴随着北方少数民族的活跃以及我国造船、航海技术的长足发展,我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及至非洲大陆航路的纷纷开通与延伸,海上丝绸之路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明代,中国航海家郑和携带大量丝绸、瓷器和铁器等赠品,率船队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空前交流与发展,对世界的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当前,顺应时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为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提供难得机遇,必将有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1)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12分)
(2)运用联系客观性原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10分)
(3)有人认为“海上丝绸之路体现人类实践特点的重要活动”,请谈谈这一观点的合理性(4分)
参考答案:
1.A 2.C 3.B 4.A 5.A
6.①有利于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3分)②有利于提升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3分);③有利于解决我国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经济持续发展。(3分)
7.(1)①经济决定文化,经济上的交流合作必然带来文化交流的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为中西亚文化交流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从而有力地推讲中西亚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既可以通过中西亚对外贸易将商品、技术、服务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每点4分)
(2)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一个国家在维护自身利益同时,兼顾其他国家的合理关切,就能够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世界各国和平相处、共同发展。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他们的共同价值追求。因此,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 (每点3分)
8.(1)①丝绸之路繁荣了商业贸易,(2分)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2分)②丝绸之路促进了科技、宗教、艺术等的交流、借鉴与融合,(2分)有利于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2分)
(2)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排除国内和国际因素的干扰。(4分)②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成功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是扫清政治障碍。(5分)③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使矛盾不利的一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沿途各国创造条件,克服困难。(5分)
(3)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联合申遗有利于带动沿线国家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进而促进这一地区经济发展。(2分)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联合申遗有利于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2分)
9.(1)①丝绸之路繁荣了商业贸易,商业贸易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4分)②不同民族文化在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不断进行文化创新。(4分)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中阿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活动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反映时代的要求,促进文化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5分)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中阿文化交流推动了双方民众的广泛参与,发挥了民众的主体作用;(5分)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中阿文化交流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4分)
10.(1)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符合我国和中亚地区的共同利益。(3分)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共同建设“经济带”有利于促进中亚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分)③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和基本目标。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标。(3分)④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共同建设“经济带”,有利于加快中亚地区的经济联系,增强各国综合国力,在多极化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3分)
(2)①有利于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3分)②有利于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区域市场体系,建立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分)③有利于提升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3分)④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资源短缺问题,维护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3分)
11.(1)①有利于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2分)②有利于提升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2分);③有利于解决我国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经济持续发展。(2分)
(2)①要切实履行专政职能(或“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严厉打击分裂势力和恐怖主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3分)②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宁。(3分)
12. (26分)(1)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政治上的交流合作必然带来文化交流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3分)②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外商业贸易的发展,商船的行进和人员的往来也促进了文化交流(3分);③“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将中国的商品、技术传入国外,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有利于中国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3分);④ “海上丝绸之路”推进了中外商品、技术的交流与借鉴,促进了中外文化在交流中发展(3分)。
(2)①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分)②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海上丝绸之路”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它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各国使者、商人、传教士等人的来往造就了这条著名的“国路”,而它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4分)。③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人们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东西方紧密联系在一起,“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延伸是人们不断调整事物具体联系的体现(4分)。
(3)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离不开经济、交通和科技等物质条件的支持;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开展交往活动的结果;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是历史地发展着的,不同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延伸都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制约。(答对其中任意两点的满分)
优质文章推荐
(点击蓝色标题即可阅读)
丨丨丨丨丨丨丨丨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疾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