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为什么会选择“文化产业”成为房地产业发展历史继任者

或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如希望直接展示,可邮件联系我们(bang@aiweibang.com)未来十年 文化产业将取代房地产,成为财富收割机
一,房地产之后,文化产业接盘
参照十年前,国家对房地产产业的频繁政策引导,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历史的相似性。文化产业已经没有悬念的成为了地产之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继任者。历史,为什么会选择“文化产业”。
首先,是“内需”。中国是举世无双的文化大国,拥有丰富而庞大的文化艺术资产,以及强大的现当代的文化艺术创作力,积淀与积攒了至为可观的产业力量。一方面,这些文化艺术资产需要“盘活”,需要一个出口转化为生产力与利润,释放出它所积淀的力量。另一方面,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成为关键因素,而这一因素正孕育在以创意力和创新力为支撑的文化产业中。同时,事实证明高成长性的新兴经济,往往聚集在轻资产、高附加值的产业领域,文化产业正好符合这一特点。
其次,是“外需”。中国经过高速的经济发展,财富暴涨的同时,国民文化素养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在国际上声誉上,中国需要与经济总量相匹配的文化形象和声音,需要有力的“国家形象”。从不久前,就可以看出高层对中国“文化输出”的殷切期望与迫切期待。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产业是未来中国的“国家战略”。
1,艺术“嫁给”金融
在文化产业诸多分支中,艺术品产业是创作积淀最为丰厚,产业链最为简单,交易最为灵活的业态分支。在《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文件指导下,2009年“艺术金融产业”以厚积薄发的态势迅猛发展起来。
艺术金融,是将艺术品转化为金融工具,以金融资产纳入个人和机构的理财方式。其主要形式有:1、艺术品产权交易;2、艺术基金;3、艺术银行与信托;4、艺术品按揭与抵押;5、艺术品租赁等。目前占市场主流的是证券化的艺术品产权交易和私募化的艺术基金。
为什么金融会“爱”上艺术?——首先是“投资环境变了”,股市不景气、房产增幅停滞,除了股市、房产,艺术品是最安全的投资避险工具,大量热钱与财富人群涌进艺术品市场。其次是“参与群体变了”,收藏变成投资,买艺术品和煤老板买楼没有区别。市场上引领风骚的不再是传统藏家,而是呼风唤雨的金融资本。中国真正意义的藏家本来就微乎其微,新的财富阶层又把仅存的行家挤走了,行家如果手上货全卖掉了,也就出局了。传统收藏群体加速衰减,注重投资效益的群体越来越庞大,资本大佬和热钱已成为市场主角。
2,为“投机”正名
在美国和欧洲,艺术品与金融资本联手早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金融资本介入到艺术品投资和收藏领域,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艺术品市场的主要推手。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和投资业务最大的几家银行,包括瑞士联合银行、荷兰银行等金融机构,都涉猎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艺术银行服务系统,下设有专门的艺术银行部。
二,中国艺术市场需求6万亿
“艺术与金钱的关系从未如此密切。”《艺术生意:全球金融市场背景下的当代艺术》的作者Noah Horowitz表示,“在最近几十年,艺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化的生意,如果想全面了解艺术世界以及我们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必须了解介入其中的金融力量。”
1,艺术资源变为金融资产
最近几年,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迅猛发展,介入艺术领域的金融机构随之迅速增加,金融资本进入艺术产业,将艺术品变成一种投资品,实现金融资本与收藏、艺术品投资的融合,艺术资源变为金融资产。随着这些资本的介入及相关体系的建立完善,中国已进入艺术金融化的初级阶段。
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西沐分析了其中原因:一是因为国家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人们生活富裕,家庭资产增长,高净值人群参与艺术品投资的愿望加强。另一方面,艺术品市场不断壮大,从不成熟到形成体系,艺术品资源的价值被认知、开发,而其高投资回报率也成为吸引买家入场的主要原因。
摩帝富艺术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亚洲区总经理黄文叡表示,“艺术金融化的构想非常好,可以刺激艺术产业的发展,如果没有资本进场,这个产业就发展不起来。”
艺术金融化不但为金融产业的发展寻找到一条新的途径,是金融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也为艺术市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这样的形势下,无论金融机构还是艺术品市场都在探索新的途径,不断推出新的产品,目前,金融机构介入艺术领域,主要从事的是艺术品融资、艺术品信托、艺术基金、份额化几方面的工作,这些都推动了艺术与金融结合的进程和步伐。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意识到艺术品值得投资,艺术市场也需要资本助力,才能进一步壮大。
西沐表示,“发展到今天,艺术金融取得重大突破,艺术与金融的对接不再是零散的、点对点的,或者仅仅是产品级的,而是体系性的形成。这是艺术金融真正进入体系化发展的阶段,这才是艺术金融时代到来的一个基本标志。”
2,产业化的理念发展艺术金融
“艺术金融是一个经济或者金融概念,千万不能单纯地看作一个产品,一定要用产业化的观念来看待艺术金融。”西沐强调。在他看来,艺术金融是一个至上而下的产业链条,不仅有自己的产品体系,还有独立的交易平台以及相应的支撑和服务系统,只有建立起相应的产业链条,艺术金融才能按照产业化的理念发展。“只有以产业化的理念,艺术金融化地才能发展持续、长久。”黄文叡说。
然而,在目前,因为产业链诸多相配套的环节严重缺失,艺术金融化发展的步子走得小心翼翼,西沐说,“金融机构看艺术品市场感觉水很深,不敢贸然进入,无从下手,而艺术市场看金融一头雾水,不知道从哪里切入。”
艺术金融化产业链发展面临重大缺失,西沐、黄文叡以及鼎艺艺术基金投资委员会主席陈波阐述了自己对产业链有待完善的看法。首先,艺术金融化需要建立两个行业对接的保障体系,比如艺术品的鉴定、评估定价机制、咨询顾问以及艺术品确权等,建立艺术金融化的支撑体系,是文化艺术资源变为金融资产的前提。
其次,艺术金融化缺少衔接的平台,艺术金融化的核心是产业化、规模化、大众化和社会化,这是艺术金融发展的大方向。要适应这种发展,不能停留在单纯的点对点、一对一的交易形式上,必须建立更广泛,具有公信力的交易平台,能够让大众参与,实现艺术与金融的对接。
再者,艺术资源与金融资本对接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没有形成具有共识的定价机制。艺术品评估的核心就是定价,但目前,我国没有一家具有公信力的估价机构,也没有形成具有共识的定价机制。
此外,艺术金融化还需要建立多元的艺术品退出机制和体系。目前,我国艺术品退出主要依靠拍卖,不仅公信力不足,而且单一且狭窄,严重阻碍了艺术金融化进程的发展。如果没有形成多元的退出渠道,就不可能建立完整的退出机制,资本进入就成问题。
而陈波认为,保险和仓储的缺失也阻碍了艺术金融化的发展,“保险是艺术金融化基础缺失最重要的一环,有了保险,艺术品仓储和典当才能发展起来。”
此外,在艺术金融化的发展过程中,监管是必须,也是必要的。在艺术金融化发展过程中,配套法律法规的制定、监管的力度和程度、具体落实和执行都需要相应的监管。在艺术金融化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与此配套的服务业,比如艺术顾问、咨询等业务,服务是其发展的核心。
目前,国内的艺术金融化更多的是产品层面,比如基金或者信托;当然也有文交所这样的交易形式,或者一些公司提供增值保值的平台,还有一些提供一些艺术品金融的咨询服务。虽然诸多金融机构在艺术品产品交易、服务业都有尝试,艺术金融发展的亮点已经有了,但是目前缺乏的是具有前瞻性、产业化的理念,来把这些点连接、延展,形成一个产业链。在宏观层面缺乏这种战略规划的研究,缺少相应的政策、对策。西沐认为,
“只有形成具有共识的机制、有了交易平台和支撑体系,金融资本和艺术资源的对接才有基础。”
而在这些需要建立的体系中,每个环节都是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潜力,正如黄文叡所言,“一旦这种架构建立起来,将带动中国之前并没有的产业,这是一条很看好的产业链。”
3,继续伸展的发展空间
就艺术金融发展前景而言,陈波作了这样的比较,2011年,中国二级市场的总成交额接近1000亿元,而艺术品基金发行的规模仅50多亿元,相对来说,是很小的体量。现在艺术基金的量还是很小,也影响不了整个市场。
西沐在中国经济和艺术品市场规模的基础上,计算出艺术品金融发展的潜力。根据巴克利银行的推荐数据:机构投资者与高端人士会配置5%的资产进行艺术品投资。如果以保守的5%作为对艺术品的潜在的需求进行估计,按中国130万亿元的财富这样一个保守的数字计算,中国艺术品市场潜在的需求就是6万多亿元。
如果用可流动的有效需求只占总需求的1/3这个假定来计算,也有2万多亿元的规模。而目前的规模只有几千亿元,“潜在的需求非常大,显现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潜在需求与现状存在巨大差异,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产业链发展的缺失,很多想要进入的资本望而却步。
而黄文叡看重了艺术金融带来的更大的艺术产业发展空间,他表示,“艺术金融化会引发相关产业的发展,最直接的就是文创产业,这个产业链太大了。”比如艺术授权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将艺术资源转化为日常用品,市场的发展潜力非常大,也有机构试水,比如北京文交所最近所做的限量版画的交易。艺术金融化会衍生出很多类似艺术文创、版权买卖交易这样的产业,还有很多无形的艺术文物,他们的价值可以通过文创产业实现。
黄文叡表示,尽管艺术金融化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大家对这个产业还是有信心。“艺术金融目前还处于混乱的发展阶段,需要停下来整理市场的架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发展艺术金融,以及以怎样的视角与理念去发展艺术金融。西沐则强调,“发展艺术金融必须以产业化的理念与视角,才能将其做大、做强。”
目前,文化产业已上升到国家政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艺术金融化无疑会成为推动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推进艺术市场壮大,促进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途径。借助金融化的手段,促进艺术的影响,只有以强有力的推广方式,中国文化艺术在世界竞争中才能站得住脚。
不论是“特色小镇”的建设大潮,还是“田园综合体”的政策利好,作为地方政府、开发商机构、运营机构、金融投资机构等,一定想在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和纷繁复杂的观点研究中“拨开迷雾”,10月28-30日,壹方城、清大文产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的“2017第十四届中国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模式创新与项目实操总裁峰会”将在杭州举行,带您一起求真知、探灼见!报名电话:特邀行业20多位一线项目操盘手齐聚,从特色小镇— 政策机遇、国家扶持、创建申报、顶层设计、盈利模式、策划创意、规划设计、产业导入、落地要点、操盘实践、运营模式、IP打造、投融资模式、资源链接、项目考察等15个纬度分享。
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推荐信息:娱乐频道
您的位置: &  & 正文
(导读:俗话说:买房赚一生,买画富三代。原文163nvren.com参照十年前房地产产业,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历史的相似性。文化产业已经没有悬念的成为了地产之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继任者。历史,为什么会选择“文化产业”。乱世黄金,盛世书画,盛世收藏年代。
根据巴克利银行的推荐数据:机构投资者与高端人士会配置5%的资产进行艺术品投资,据此估计,中国艺术品市场潜在的需求就是6万多亿元。未来最富有的,将是懂艺术的人。)
一,文化产业取代房地产,成为造富机器
参照十年前房地产产业,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历史的相似性。〖〗文化产业已经没有悬念的成为了地产之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继任者。历史,为什么会选择“文化产业”。
首先,是“内需”。中国是举世无双的文化大国,拥有丰富而庞大的文化艺术资产,以及强大的现当代的文化艺术创作力,积淀与积攒了至为可观的产业力量。一方面,这些文化艺术资产需要“盘活”,需要一个出口转化为生产力与利润,释放出它所积淀的力量。另一方面,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成为关键因素,而这一因素正孕育在以创意力和创新力为支撑的文化产业中。同时,事实证明高成长性的新兴经济,往往聚集在轻资产、高附加值的产业领域,文化产业正好符合这一特点。来自http://www.163nvren.com/
其次,是“外需”。中国经过高速的经济发展,财富暴涨的同时,国民文化素养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在国际上声誉上,中国需要与经济总量相匹配的文化形象和声音,需要有力的“国家形象”。中国“文化输出”成为的殷切期望与迫切期待。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产业是未来中国的“国家战略”。
艺术“嫁给”金融
在文化产业诸多分支中,艺术品产业是创作积淀最为丰厚,产业链最为简单,交易最为灵活的业态分支。在《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文件指导下,2009年“艺术金融产业”以厚积薄发的态势迅猛发展起来。
艺术金融,是将艺术品转化为金融工具,以金融资产纳入个人和机构的理财方式。网站http://www.163nvren.com/其主要形式有:1、艺术品产权交易;2、艺术基金;3、艺术银行与信托;4、艺术品按揭与抵押;5、艺术品租赁等。目前占市场主流的是证券化的艺术品产权交易和私募化的艺术基金。
为什么金融会“爱”上艺术?——首先是“投资环境变了”,股市不景气、房产增幅停滞,除了股市、房产,艺术品是最安全的投资避险工具,大量热钱与财富人群涌进艺术品市场。其次是“参与群体变了”,收藏变成投资,买艺术品和煤老板买楼没有区别。市场上引领风骚的不再是传统藏家,而是呼风唤雨的金融资本。中国真正意义的藏家本来就微乎其微,新的财富阶层又把仅存的行家挤走了,行家如果手上货全卖掉了,也就出局了。传统收藏群体加速衰减,注重投资效益的群体越来越庞大,资本大佬和热钱已成为市场主角。原文http://www.163nvren.com/
为“投机”正名
在美国和欧洲,艺术品与金融资本联手早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金融资本介入到艺术品投资和收藏领域,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艺术品市场的主要推手。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和投资业务最大的几家银行,包括瑞士联合银行、荷兰银行等金融机构,都涉猎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艺术银行服务系统,下设有专门的艺术银行部。
未来,我们走向哪里?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每个时代,都会有那个时代独属的烙印。作为历史洪流中的投资者而言,以史观的视角审视一切,读懂时代,读懂当下,找寻规律,抓住机会,才能稳站时代的潮头。
艺术品成为富人资产配置工具
收藏文物艺术品成为很多富裕家族的必然,原因在于:
首先,文化艺术品收藏是传承家庭文脉的上佳选择。
文物艺术品不仅可以赏心悦目,与心灵对话,而且其具有历史、文化和学术的传世价值,同时凝聚着父辈文化理念的价值取向。
其次,艺术品是高雅的身份名片。《》
收藏艺术品象征着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和社会地位,是进入高层次文化圈的通行证。
第三,艺术品具有较为安全的投资性质。
艺术品的唯一性和垄断性增加了艺术品的价值,尤其是高端稀缺的艺术品精品,伴随着收入的增加和通货膨胀,需求会越来越大,其价格也会越来越高。大量的研究表明,由于艺术品资产与其他资产的收益率关联不大,所以艺术品特别适合做企业或家庭资产组合配置的选项。
艺术品资产适合慈善和遗产传承安排。
富人具有巨额的财富,其社会责任和未来家族的遗产安排是无法回避的问题。艺术品资产由于其隐蔽性和价格的难以确定性,成为富人在资产配置中税收筹划和代际传承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现在流行这样一句话,就是钱多了就不是自己的了。收藏圈也有这样一句话,那就是收藏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不是为自己收藏了,而是为社会、为国家收藏。
收藏的成就不完全在于藏品的数量多少和价值高低,还在于藏家的精神和品格。藏家以个人之资金,尽毕生之精力,日积月累,聚沙成塔,给自己、给后辈、给国家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物质财富。既弥补了国家文博部门的不足,保护了历史,又为馆藏文物增加了来源。著名收藏家马未都等均办起了私人博物馆,将本属于自己个人的藏品让社会共享。
二,中国艺术市场需求6万亿,未来最富有的,是懂艺术的人
“艺术与金钱的关系从未如此密切。”《艺术生意:全球金融市场背景下的当代艺术》的作者Noah Horowitz表示,“在最近几十年,艺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化的生意,如果想全面了解艺术世界以及我们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必须了解介入其中的金融力量。”
艺术资源变为金融资产
最近几年,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迅猛发展,介入艺术领域的金融机构随之迅速增加,金融资本进入艺术产业,将艺术品变成一种投资品,实现金融资本与收藏、艺术品投资的融合,艺术资源变为金融资产。随着这些资本的介入及相关体系的建立完善,中国已进入艺术金融化的初级阶段。
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西沐分析了其中原因:一是因为国家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人们生活富裕,家庭资产增长,高净值人群参与艺术品投资的愿望加强。另一方面,艺术品市场不断壮大,从不成熟到形成体系,艺术品资源的价值被认知、开发,而其高投资回报率也成为吸引买家入场的主要原因。
摩帝富艺术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亚洲区总经理黄文叡表示,“艺术金融化的构想非常好,可以刺激艺术产业的发展,如果没有资本进场,这个产业就发展不起来。”
艺术金融化不但为金融产业的发展寻找到一条新的途径,是金融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也为艺术市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这样的形势下,无论金融机构还是艺术品市场都在探索新的途径,不断推出新的产品,目前,金融机构介入艺术领域,主要从事的是艺术品融资、艺术品信托、艺术基金、份额化几方面的工作,这些都推动了艺术与金融结合的进程和步伐。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意识到艺术品值得投资,艺术市场也需要资本助力,才能进一步壮大。
西沐表示,“发展到今天,艺术金融取得重大突破,艺术与金融的对接不再是零散的、点对点的,或者仅仅是产品级的,而是体系性的形成。这是艺术金融真正进入体系化发展的阶段,这才是艺术金融时代到来的一个基本标志。”
产业化的理念发展艺术金融
“艺术金融是一个经济或者金融概念,千万不能单纯地看作一个产品,一定要用产业化的观念来看待艺术金融。”西沐强调。在他看来,艺术金融是一个至上而下的产业链条,不仅有自己的产品体系,还有独立的交易平台以及相应的支撑和服务系统,只有建立起相应的产业链条,艺术金融才能按照产业化的理念发展。“只有以产业化的理念,艺术金融化地才能发展持续、长久。”黄文叡说。
然而,在目前,因为产业链诸多相配套的环节严重缺失,艺术金融化发展的步子走得小心翼翼,西沐说,“金融机构看艺术品市场感觉水很深,不敢贸然进入,无从下手,而艺术市场看金融一头雾水,不知道从哪里切入。”
艺术金融化产业链发展面临重大缺失,西沐、黄文叡以及鼎艺艺术基金投资委员会主席陈波阐述了自己对产业链有待完善的看法。首先,艺术金融化需要建立两个行业对接的保障体系,比如艺术品的鉴定、评估定价机制、咨询顾问以及艺术品确权等,建立艺术金融化的支撑体系,是文化艺术资源变为金融资产的前提。
其次,艺术金融化缺少衔接的平台,艺术金融化的核心是产业化、规模化、大众化和社会化,这是艺术金融发展的大方向。要适应这种发展,不能停留在单纯的点对点、一对一的交易形式上,必须建立更广泛,具有公信力的交易平台,能够让大众参与,实现艺术与金融的对接。
再者,艺术资源与金融资本对接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没有形成具有共识的定价机制。艺术品评估的核心就是定价,但目前,我国没有一家具有公信力的估价机构,也没有形成具有共识的定价机制。
此外,艺术金融化还需要建立多元的艺术品退出机制和体系。目前,我国艺术品退出主要依靠拍卖,不仅公信力不足,而且单一且狭窄,严重阻碍了艺术金融化进程的发展。如果没有形成多元的退出渠道,就不可能建立完整的退出机制,资本进入就成问题。
而陈波认为,保险和仓储的缺失也阻碍了艺术金融化的发展,“保险是艺术金融化基础缺失最重要的一环,有了保险,艺术品仓储和典当才能发展起来。”
此外,在艺术金融化的发展过程中,监管是必须,也是必要的。在艺术金融化发展过程中,配套法律法规的制定、监管的力度和程度、具体落实和执行都需要相应的监管。在艺术金融化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与此配套的服务业,比如艺术顾问、咨询等业务,服务是其发展的核心。
目前,国内的艺术金融化更多的是产品层面,比如基金或者信托;当然也有文交所这样的交易形式,或者一些公司提供增值保值的平台,还有一些提供一些艺术品金融的咨询服务。虽然诸多金融机构在艺术品产品交易、服务业都有尝试,艺术金融发展的亮点已经有了,但是目前缺乏的是具有前瞻性、产业化的理念,来把这些点连接、延展,形成一个产业链。在宏观层面缺乏这种战略规划的研究,缺少相应的政策、对策。西沐认为,
“只有形成具有共识的机制、有了交易平台和支撑体系,金融资本和艺术资源的对接才有基础。”
而在这些需要建立的体系中,每个环节都是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潜力,正如黄文叡所言,“一旦这种架构建立起来,将带动中国之前并没有的产业,这是一条很看好的产业链。”
继续伸展的发展空间
就艺术金融发展前景而言,陈波作了这样的比较,2011年,中国二级市场的总成交额接近1000亿元,而艺术品基金发行的规模仅50多亿元,相对来说,是很小的体量。现在艺术基金的量还是很小,也影响不了整个市场。
西沐在中国经济和艺术品市场规模的基础上,计算出艺术品金融发展的潜力。根据巴克利银行的推荐数据:机构投资者与高端人士会配置5%的资产进行艺术品投资。如果以保守的5%作为对艺术品的潜在的需求进行估计,按中国130万亿元的财富这样一个保守的数字计算,中国艺术品市场潜在的需求就是6万多亿元。
如果用可流动的有效需求只占总需求的1/3这个假定来计算,也有2万多亿元的规模。而目前的规模只有几千亿元,“潜在的需求非常大,显现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潜在需求与现状存在巨大差异,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产业链发展的缺失,很多想要进入的资本望而却步。
而黄文叡看重了艺术金融带来的更大的艺术产业发展空间,他表示,“艺术金融化会引发相关产业的发展,最直接的就是文创产业,这个产业链太大了。”比如艺术授权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将艺术资源转化为日常用品,市场的发展潜力非常大,也有机构试水,比如北京文交所最近所做的限量版画的交易。艺术金融化会衍生出很多类似艺术文创、版权买卖交易这样的产业,还有很多无形的艺术文物,他们的价值可以通过文创产业实现。
黄文叡表示,尽管艺术金融化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大家对这个产业还是有信心。“艺术金融目前还处于混乱的发展阶段,需要停下来整理市场的架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发展艺术金融,以及以怎样的视角与理念去发展艺术金融。西沐则强调,“发展艺术金融必须以产业化的理念与视角,才能将其做大、做强。”
目前,文化产业已上升到国家政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艺术金融化无疑会成为推动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推进艺术市场壮大,促进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途径。借助金融化的手段,促进艺术的影响,只有以强有力的推广方式,中国文化艺术在世界竞争中才能站得住脚。
作者:黄辉
来源:《中国文化报》
隔山楼◎弘扬书艺
责任编辑:
通过键盘前后键←→可实现翻页阅读
见或不见,依然思念,联不联系,都没忘记。忙碌的生活,让我们少了问候肩上的责任,让我们各自拼搏有多久没有在一起谈心了,曾经有过的快乐,走过的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手机里有彼此的电话号码,圈子里有刚发的新动态,你忙你的,我做我的,我们就像互不相干的陌生人。其实,我知道,你有你的事情要处理,他有他的工作要完成。不联系,不代表就忘记;不问候,不代表不关心。朋友是什么?朋友是一生的伙伴,朋友是一世的缘分,朋友是断不了的牵挂,朋友是忘不掉的惦记。虽然好久不见,但是牵挂仍在虽然联系不多,但是关心不断朋友不在于
中国吉林网梅河口市记者站孙池在新年伊始,在除夕之夜,独家带来红尘情歌原唱蒋姗倍的新年祝福!祝福全国人民新春快乐,万事如意,身体健康,红红火火生活幸福到永久!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岁除等,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这一天对我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万象更新的节日。每到除夕这天,家长们会提前给家里做大扫除,让屋子焕然一新,还会提前采购好年货。家家户户都有的习俗就是贴春联,除夕这一天对我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家庭是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
(PS:过年期间本平台不定期更新,大家勿念。祝大家新春快乐,阖家幸福。)「最好的人品,是善待家人」过年了,熙熙攘攘的大城市渐渐有些冷清了。还在外漂泊的游子,思乡之情格外浓烈。难得在家里县城工作的二表哥来省城出差,我们几个兄弟姐妹便约着吃了顿饭。久未见面的兄弟姐妹们,总有些情怯。饭吃了一会儿,大表哥站起来,端起一杯酒对二表哥说:“我们几个都离家远,老人还得你多照顾了……来,兄妹几个敬你一杯。”这句话和这杯酒,似乎打开了大家情感的闸门。快过年了。路那么远,票那么难买,为什么我们都在赶着回家?因为家是
戊戌新春到了,过年了,美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艺术美食,殊途同归”。虽然美食之美体现在味觉,艺术之美体现在视觉,但二者都会转化成精神意义上的享受,变为一种情绪的愉悦。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就珍藏很多美食,过年了,请跟我们到故宫“蹭吃蹭喝”去——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东坡肉形石高5.73cm宽6.6cm厚5.3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翠玉白菜清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象牙雕草虫白菜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粉彩像生瓷果品盘高6.5cm口径22cm足径12.3cm故宫博物院藏宜兴窑紫砂三连核桃清乾隆故宫博
我童年生活中,不光是海边山上孤单寂寞的独往独来,也有热闹得锣鼓喧天的时候,那便是从前的“新年”,现在叫做“春节”的。那时我家住在烟台海军学校后面的东南山窝里,附近只有几个村落,进烟台市还要越过一座东山,算是最冷僻的一角了,但是“过年”还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过年的前几天,最忙的是母亲了。她忙着打点我们过年穿的新衣鞋帽,还有一家大小半个月吃的肉,因为那里的习惯,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宰猪卖肉的。我看见母亲系起围裙、挽上袖子,往大坛子里装上大块大块的喷香的裹满“红糟”的糟肉,还有用酱油、白糖和各种香料
守岁,即在除夕之夜,通宵守夜、辞旧迎新的一种习俗,民间称之为“熬百岁”,有“熬年年,熬年年,熬个年年活一百”的说法。唐《秦中岁时记》载:“守岁之事三代前后典籍无文,至唐杜甫的《杜位宅守岁》诗云‘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疑自唐始。”不管此说当否,隋唐之时,守岁盛行却是不争的事实。唐朝诗人李商隐在《隋宫守岁》诗中描述了宫廷守岁的盛况:“沈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浆作寿杯。遥望露盘疑是月,远闻鼍鼓惊欲雷。”据说,隋炀帝在除夕夜守岁时要燃烧香木,一般用沉香和檀木,燃起熊熊篝火,散发的香味可达几十里,仅除夕
春节饮食习俗里的家风传承——团圆每年的重要节令,家住西安市凤城五路的赵辉就会带着妻子孩子赶回周至的老家,和兄弟姐妹们一起陪父母过节。“我们家已经是四世同堂了,但是我们兄弟姐妹五个常年都在外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父母,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才能聚在一起,感受家庭亲情。每次聚会的时候,我们必定会一起在家里做一顿饭,在做饭的过程中,体会家庭的温暖,这比在外面吃饭要有意义的多。每次聚会过后,我们虽然又会离开这个大家,回到各自的小家,但亲情不会断,家风不会断。”赵辉说。在中国,虽然像赵辉这样的大家庭已
一共三款产品,一款狗屋沙发:一款人可以使用的沙发,一侧安装了一个术士的小狗屋,让人与宠物的距离可以更近。另外两款狗屋和垫子。单独的小狗屋十分牢固,材料也是健康环保的,对免疫力低下的小狗身体十分有益。垫子有各种颜色,面料高品质,踩踏舒适。此外100%防水,方便清洁。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农创季引领农创季理念:农业技术与生活艺术的有机结合。本文源自网络,谢谢阅读,如需转载,请注明创意乡村。
在市场限制下,Pagona将采取低成本的建造方式,设计师需要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结合当地地域性特色。这座住宅位于阿提卡盆地(AtticaBasin),靠近Mt.Hymettus前路的希腊的沿海郊区Vari。当地气候属冬季温和,夏季炎热,山丘环绕着古时形成的盐床的平坦地貌。坐落于此,这座建筑被低密度的单户住宅所围绕。低成本,可持续性和低能源消耗需求定义了该项目的设计。它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建造——使用了当地承包商的材料和标准的建造技术。该项目基于时间vs成本效率比使用了低能源消耗和存储系统。它的
编者按北京时间2月13日,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发布2018盖茨年信。今年是“盖茨年信”十周年,他们的纪念方式是回答了“经常被问到的十个难题”。岛君将要点整理如下:编辑:叶开甫来源:正和岛(ID:zhenghedao)谈影响力:我们如此富有并不公平问你们的影响力这么大,这公平吗?梅琳达不公平。我们如此富有,但世上却有几十亿人几乎一无所有,这不公平。我们的财富能打开对多数人关闭的大门,这也不公平。世界领导人愿意接听我们的电话,认真考虑我们的意见。我们想用自己的工作与所拥有的影响力尽可能帮助更多人
本站除标明"本站原创"外,其他文章和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C) nvren.co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与文化产业学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