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金融,如果要考研,需要准备什么,复习那些

2018金融考研复习要杜绝哪些做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8金融考研复习要杜绝哪些做法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2016 中传考研:金融学复习三大要点需注意-360文档中心
360文档中心免费免积分下载,各行业
知识、技术、信息等word文档下载网站
2016 中传考研:金融学复习三大要点需注意
http://www.360docs.net/doc/info-098fd9fb25c52cc58ad6be80.html /对于2016年金融硕士专业课的复习,新祥旭中国传媒大学考研网辅导专家们建议考生首先应该要通读,在此基础上抓住重点精读,最后总结重点中的重点进行背诵。对于重点,主要看历年的试卷,哪部分出题的比重大就是重点,规律也需要掌握,一般来说,同一知识点题型连续年不重复。当然这也不是绝对。
开始复习时,新祥旭中国传媒大学考研网提醒2016年的考生还要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整体观念
不管是一个章节还是一本书、五本书,都是有联系的。这个道理大家应该都明白。所以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前后联系。
以《货币银行学》为例,货币供给理论和需求理论各为章节,但是在复习的时候可以将两章对比着复习,归纳出区别和联系,一方面容易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加深记忆。再比如货币乘数与存款成熟这两个概念,如果不进行前后对比就很容易将两个概念弄混。所有的书目全看过之后你会发现有很多内容都是重复的:货币发展史在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学中都有讲,CML 和SML 线在公司金融和政权投资中也都是重点...... 这样在第2次复习的时候你就可以将内容压缩、综合、有所取舍,比如国际金融学中对国际收支讲的很详细而且是个重点,所以货币银行学中后几章有涉及国际收支的东西第2论复习你就没有必要看了。因为这部分内容放在这里也只是个简单介绍。
二、注意总结
一本货币银行学的书,可以整理总结后压缩到十几页的大笔记本上,其他的也是一样,这样东西就变的很少了。这些总结尤其适合最后冲刺时使用。而且你也可以通过总结把握整本书的重点。公司金融推荐王立元的课件,它本身就总结的很好,不需要你再进行总结。
三、联系实际
这并不是说考试的时候一定会考到。但是联系实际绝对没有坏处,关心一下大的事情,比如人民币汇率升值、国际收支不平衡、外汇储备过快增长、股市重启再融资等等。绝对有助于学习,还可以锻炼思维。最后新祥旭中国传媒大学考研网老师提醒一下2016年的考生们,其实公共课才是考研复习的重点,“数学定高低,英语定生死”。一般情况下,专业课不会把人拖垮的。
免费下载该文档:
2016 中传考研:金融学复习三大要点需注意的相关文档搜索
中小学网校排名:http://edu.21cn.com/net/zhongxiaoxue/ 一、选择模拟卷适度训练 冲刺复习期间,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尽量多做历年中考模拟卷。要精心整理错...金融硕士考研40天冲刺复习三大要点_研究生入学考试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为学生...天大金融硕士考研复习要... 暂无评价 4页 免费 2016 中传考研:金融学复... ...金融学考研各学科知识复习要点汇总_研究生入学考试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凯程考研...北师 大教育学 7 人,会计硕士保录班考取 30 人,翻译硕士接近 20 人,中传...金融学复习要点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名词解释...与新股发行 热市现象并称为我国新股发行的三大异象...严格地讲,绝对无风险的资产是不存在的;但为了研究...翻硕考研备注意三大规律_研究生入学考试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凯程 2016 年集训营...北师 大教育学 7 人,会计硕士保录班考取 30 人,翻硕接近 20 人,中传状元王...2016 年中传艺术硕士考研参考书完整版及政治复习三大误区专业 全日制艺术硕士(MFA...这种复习方法,把复习的重点放在对各个琐碎 的知识点的复习上,缺乏对知识体系的...2016同等学力申硕学科综合复习三大要点_研究生入学考试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2016 同等学力申硕学科综合复习三大要点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科目包含外国语水平测试和学 ...金融学期末复习重点内容 第一章:绪论部分 1.金融...2.金融学:金融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不确定环境下如何...信用的发展三大阶段:实物货币阶段的信用、金属货币...备考考研高等数学指导:复习中要特别注意的三方面_...时候同时要兼顾复习要点,让要点成为复习中的&刀刃&,...中传状元王园璐、郑家威 都是来自凯程,法学方面,...2016考研数学高数初期备考三大要点_研究生入学考试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新东方在线...所以考生先要从基础学起,先把教材中的一些概念、定理、公式复习好,牢牢地 记住...  自己考上武大金融后,打算给自己的备考做个总结,写点所谓的经验,希望帮到后来人。  考研的成功与实力和运气相关,运气我们控制不了但实力还是可以通过努力提升的,就如一首老的台语歌那样“三分天注定 七分靠打拼”。  决定考研是从去年二月开始,和老同学吃饭,他谈到工作2年后遇到瓶颈,没个硕士学位很难再发展,他决定辞职考研,还一个劲地鼓动我考,我也知道各个总行,券商,基金没个小硕的头衔人家连简历的都不看,想打入机构内部,这个文凭是必需的。我也决定考了,但还没有开始复习。目标学校放在武大上,一来避免北京上海的激烈竞争,二来武大的金融可以考小语种,这样我就不用复习传说中变态的英语了,三来素问武汉过早品种丰富,我也很想亲身体会下看看是不是真的吃一个月可以不重样。  复习过程  1.4月开始偶尔听听新东方的数学课件,我大学没学过数学,自己看书效率不高,听听往年的课件帮助挺大的,起码有了大概的印象,也觉得不是很难  2.7月报名参加了个9月份的考试,由于报名费很高,为了不使数千的报名费打水漂,暂缓考研复习,着重复习9月的考试。  3.国庆之后全面复习开始,政治,外语,专业课,数学同时复习。  4.12月,数学开始做模拟题,专业课强化记忆,政治继续看书,外语研究前5年的真题。  5.1月7号之后调整状态。  接下来分科讲讲怎么复习和一点体会。  数学篇  数学是我最没底的一科,大学完全没学,我又不喜欢搞题海战术,怎么短时高效的学好是个问题。  如果和我一样是零基础的话,可以先听听课件,再做书上的习题,接下来按章节做往年真题,再按考试时间做真题,最后点模拟题(3-5套就够了)。  教科书上的题和重要定理的证明一定要亲手做,这可以帮你提供基本的解题思路,甚至这几年的真题中都有书上的原题。我的经验时把重要的定理和习题标出来或者单独誊写在一个本子上,反复看,一定要熟悉(今年考试时发现考了道自己压题,都不用思考,提笔就写,节约了不少时间)。  另外我也买了660题和复习全书,但是660题没有做,复习全书上很多体都是来自历年真题,所以也没怎么做,不过历年真题做了3遍,基本要熟悉每章典型题目的解法。  复习数学也要记笔记,我使用画脑图的方法,可以把一章的内容都容纳到一张纸上,这样看起来省时间。另外对于自己做错的题和不会的题一定要在书上标记出来或者写在另外的本子上,第二遍或者第三遍看书的时候重点看这些就行了。我是把错题和不易有思路的还有自己觉得不错的题都标记出来,再复习时只看这些,省时间。  我没有时间大量做题,有时间的话也不会,因为这种方法不适合我,同一种类型的题做第一道时它的边际效益最大,再做下去就递减了,题不再多,典型就行,不过可以每天做点计算题保持计算能力。还是就是数学考试中有80%以上的题是常规题,偏题怪题很少,我只要把主要精力放在80%的部分就行了,另外的偏题怪题根本无从抓起,就干脆放弃。  最后说个数学考试取巧的招:8道选择题中,ABCD的选项一样多,也就是答案是由 2A 2B 2C 2D构成。  政治篇  政治我是国庆之后开始复习,先买了大纲解析(熟称红宝书)和考试分析,后来在XX论坛知道一位叫风XX草的政治达人,买了他编写的考点和习题。考点就是大纲解析的浓缩,100多页,看起来没什么压力,而且还有配套的mp3,坐车外出或者做家务的时候可以听听。  政治第一遍看是以理解为主,尤其是哲学和政经部分,如果实在理解不了可以上网找找相关部分的课件,如果这样都理解不了就只能应背了。哲学部分出题可以很灵活,和实际联系紧密,如果学的枯燥也可以试着和实际生活联系,也许你还能从中发现乐趣。理解之后就是加强记忆,反复看书。  文科类的复习看书也是有点讲究的,就是要善于使用不同颜色的笔在书上写写画画,标个1234之类,这样能使你从众多文字中理出条理,将来你的主观题答案也会来自于你标记的这些文字,语句。而且人的大脑对颜色和图形的反应要比文字深刻,所以用不同颜色标出的重点内容容易留下印象。  12月中旬之前,我复习政治是以看书为主,没有做题,每天能拿出一个小时左右看看考点,熟悉考点是首位的,市面上流行的习题都太厚了,看起来有压力,另外我也不相信压题这么一说,考试时,80%以上的考试大纲,又何必舍本逐末呢。12月下旬各个政治大侠的模拟题纷纷出炉,我买了任汝芬和肖秀荣的来做,只做客观题,主观题简单看看,了解下答题格式。这段时间模拟题做起来很快,不用半个小时可以做一套,再把错题标出,相应的考点也标出。  到考试前一天教材都是要看的。考试前夕各种资料铺天盖地,眼花缭乱的,所谓的压题之类都是噱头,要说压题最多的还是考试大纲,80%以上呀。  政治考试中,答主观题的格式和字迹很重要,有时间的话要打草稿,字可以写的不漂亮,但一定要工整,条理也要清楚。  简单来讲就是要 反复看书 勾勾画画 条理清楚 字迹工整。  外语篇-日语  大学时过了日语一级和英语六级,选择语种上还是选了日语,毕竟研究日语考试的人不像英语那么多,题目也不算变态。这部分内容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讲是不用看的,我写写只是为了记录自己复习的体会。  喜欢追看日剧,听力还行,阅读翻译也没啥问题,不过写作倒是退步很多。十月开始逐步恢复日语功力。日剧还是照看的,遇到喜欢的台词还会记下来,另外有空回去XX日语论坛,看看日语文章,把还不错的句子记下来。参考书买了挺多,挑本最厚的,写得最全的,看看语法,不熟悉的标出来,过几天再看第二遍。单词没有专门背,平时看文章的时候遇到不会的会查查。毕竟考试时遇到不会的还可以根据上下文猜猜,而且日语文章有一半是汉字。  11月开始研究历年的真题,小语种关注的人就是少,想买本全的真题都没有,百般搜寻才找到04-08这5年的,做下来感觉试题没有一级难,不过我的功力也不如当初考一级的时候了。  试题分为完型 阅读 翻译 和作文几部分。  完型主要考语法和单词的读法还有惯用语。  阅读的4篇文章中,都会有1-2个题的答案很出乎意料的。为了接近命题人的思路,我仔细研究了大纲解析的真题分析部分,大概了解了出题人喜欢用的计谋和招数,这对答阅读题很有帮助。  翻译没办法复习,就算中文和日文水平都很高也难达到信达雅。  写作,我平时会记录下喜欢的语句和百搭的语句,有空看看。另外直到考试前写了4篇文章,总算找到点写作文的感觉。  考试的时候答的还算顺手,尤其是主观部分。答翻译时先写的草稿,答得算工整。作文的题目很广,不过看到题目之后我就想到刚追完的一部日剧“梦像成真”,它给了我很多思路和角度,平时记录的句子也派上了用场。  专业课--初试篇  跨专业的同学差不多现在要开始准备了,早点看书临近考试时就多了点从容。  初试参考书:  美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月之前我简单翻看过教材,8月份参加了XX时代的专业课辅导班,由于之前没认真看书,教材不是很熟悉,只听了个大概轮廓。  10开始认真看教材,由于还算有点经济学基础,所以先看的高鸿业的,再看曼昆的。要是完全没有基础的同学,建议先看曼昆的,他的教材通俗易懂富有趣味性,要是你做数学题累了或者背单词累了,还可以看它来当调剂。  我一般先看目录,大体知道一本书的框架,再一章章的看下去,也不一定按照目录的顺序看,怎么便于理解就怎么看。第一遍看教材总是辛苦,耗时长,忘得快,大家都这样,再看一遍时就有所提速,后来也就越来越快,各章内容了然于胸。对付健忘最好的办法就是重复。  我采取的方法是这样的:第一遍看书的时候每看完一章,都用mingmanager做个脑图当作笔记,第二天看下一章之前打开脑图,回忆联想上一章的内容,第三天看书前先看看前2天的脑图。复习一张脑图只用2-5分钟,到后来的时候不用半个小时,一本书的脑图也看完了,开始做的辛苦点,不过到后来就省力气了。  在熟悉教材内容之后还要看看历年真题。如果没有大的人事变动,一个专业的试题风格上是相近的。  初试的题型分为:名解 简答 计算和论述  我在书的目录上都标出每章节都出过那些题型,在正文部分写明曾经出过的题目,这样就很清楚的看出来哪些章节是热点,哪些章节是冷门。当然经济学属于文理结合的科目,对于初级经济学来讲更偏文的一点,所以在看书时还是要向复习政治一样,再书上勾勾划划,比如把重要名词用框起来,在重要观点前标出个1234来。如果看完一遍后书上还是很干净的话,再看第二遍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印象,效果很差。  12月之前教材起码要看过3遍,而且影响深刻。我的经验时白天看完书后,晚上睡前回忆下相关章节的脑图,想不出的部分第二天再看一眼就行了。其实再睡前回忆下当天复习的主要内容可以事半功倍,因为临近睡眠时大脑在α波段活动,这时最利于记忆,简单回忆个2分钟左右,回忆的内容就会留下很深的印象。  12月中旬的时候我参加了XX时代的专业课冲刺班,老师在讲台上面讲,我在下面边听课看相应章节的脑图,还会有所补充,听课的一天又把重点内容复习遍,比几个月前没怎么看书就听课的效果好很多。  说到辅导班我就讲讲我的看法。  参加之前先想好为什么参加,如果是想偷懒,自己不全面看书,只看辅导班的重点内容,这样肯定会让你失望的。所谓重点内容只是根据往年的经验得出的,而将来的考试未必按照往年的重点来出题。  我报名辅导班时,目的就很简单,第一了解规范的答题步骤,第二知道考试信息。之后这两个目的都达到了,自己也觉得不错。  12月是很关键的一个月,强化冲刺就在这一个月了,争取每天能有三个小时来复习经济学。我在这一个月开始做习题,书后的习题之前在看书时都看了,而且大部分答案都在教材上。我买了尹伯承的绿皮书,简答题简单翻翻,靠普的标出来,计算题太难得不看,只做做和教材的知识点直接联系的,这样下来2本习题集半个月搞定。 这时候教材相当熟悉了,习题也见识过了,就可以做套题来模拟下,主要是体会3个小时疯狂写字的疲劳和抓狂,再来合理安排时间,力求规定时间答完试卷。  考前的一周看看自己做错的题,再翻翻教材,看看脑图,这时你会觉得轻松自在,但是考试时会紧张的,可能会影响发挥,突然失忆,这时就不要硬想,反而要调节呼吸,让自己平静之后再继续答题。遇到不会的或者临时忘记的就pass,接着往下写,最后如果还是不会的话,东拼西凑写点东西也会有分,没准判卷老师还会觉得你思路独特。  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来讲可能开始会觉得书太厚,内容太对,自己忘得太快,这些都是正常现象,要相信经过第一遍的辛苦之后,接下来会越来越轻松。  专业课-复试篇  复试的参考书指定的有四本,金融学:    黄宪、江春等:《货币金融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刘思跃、肖卫国等:《国际金融》,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卢汉林:《国际投资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Stephen A.Ross,Randolph W.Westerfield,Jeffrey F.Jaffe等著,吴世农、沈艺峰、王志强等译(原书第6版):《公司理财》(1——18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4月。  而且每本书还都挺厚的,如果初试之后感觉不错的话,就可以开始准备复试了,不过我当时并不感觉考的好,没准备复试而是去安心过年了。三月上旬在淘宝上买了复试的书,开始准备复试。  首先看书之前尽可能的收集关于复试的信息,解到复试笔试时这四本书的分值比例是 货币金融学和国际金融各占40%,国际投资学与公司理财各占10%,所以复习的重点自然放到前面的两本书上。还有复试的题型和初试一样,另外找到了这四本书的课件。  再来了解复试规则,复试分为笔试,专业面试和外语面试,在总成绩中权重各占25%,10%和5%。总成绩的计算方法是:初试成绩/5*60%+笔试成绩*25%+专业面试成绩+外语面试成绩。  即使初试成绩有个20分的差距,在复试笔试时一道计算题就可以追回来。初试的20分经过折算在总成绩中只是2.4分,笔试时一道计算题9分,折算后是2.25分。所以笔试非常重要,基本上关系到能否录取和获得奖学金的问题。  专业面试是回答国际金融和货币银行学各一题,面试官有可能还会提问题。  外语面试可以选择日语,我就没怎么担心了,自己写了篇自己介绍,再准备了几个可能问的问题。  复习这四本书时我先大概的翻翻,安排下复习的计划。公司理财的内容我之前看过其他的书,对它的内容有所了解,估计7-10个小时可以把这本书准备完。国际投资学之前考的内容都不多,我打算先看课件再简单的看看书,划下名词解释就可以了。国际金融和货币金融学重点复习,重点章节还是要画脑图来复习,在书上把能出简答和名解的部分标记出来。每天睡前还是要简答回忆下当天的复习内容。  对于复习时间是因人而异的,我每天差不多有6个小时左右来复习,极限值也就是8小时了,时间久了也看不下去,即使这样两周的时间也可以完成第一遍复习,三月下旬开始第二,三遍的复习,重点放在理解记忆。  另外复习时不要再想其他的事情了,复习时效率和方法比时间更有用。应届的同学可能会受找工作和写毕业论文的影响,但想想之前辛苦了大半年,别在这个把个月上功亏一篑,这时候心理的调节就很重要了。  对于跨专业的同学如果很多内容都没有概念的话,准备复试时可能有点辛苦,不过还是要相信第一遍最艰难,接下来会越来越轻松的。货币金融,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这三本的内容都比较容易,第一遍看能懂个七七八八。我觉得公司理财稍有些难,而且和实际联系也很广,如果只考10%的内容还真体现不出来它的重要。像capm,apt,mm,这些基础的理论构成了现代金融学的基本框架,虽然考试时不一定会出题,但是建议大家有空的话好好看看。  如果觉得时间紧来不及,就要有所放弃,我是把重点放在国金和货金这两本书,国际投资以看课件代替看教材,公司理财之前有些基础所以简单翻翻就行,要是跨靠的同学时间实在不够的话,要把时间放在分数最多的两本书上。  考试当天有惊无险。  面试时虽然紧张,但还是要装作很镇定。我面试抽题时,解答思路并不是想的非常全面,有点急,但是想想看,面对的9位老师每人都有自己的专攻,也不一定会对我抽的题了如指掌,所以我不用担心啥,尽量忽悠就行。紧张只有自己知道,但自信却要让所有老师感觉到,这样就可以弥补解答的不全面。  外语面试选择的是日语,经管的一位帅老师面的,会问到比较专业的题目,不会的我就问问,他也很耐心的解释,互动不错,比较轻松。  帖子地址: 转载请注明本帖地址。  ※ 来源:考研论坛 bbs.kaoyan.com
关于"最后阶段,真题的正确打开方式_备考经验_考研帮"有15名研友在考研帮APP发表了观点
扫我下载考研帮
相关信息:
最新资料下载
2017考研热门话题
课程预告,帮学堂出品
考研帮地方站(熊爸爸@小熊星)
(翠非竹衣)
(越长大越孤单)
第三方登录:273被浏览55,359分享邀请回答3826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92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