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2018年港币还会升值吗相对美元跌

为什么港币利率与美元出现背离?--港币估
为什么港币利率与美元出现背离?--港币估
  次 尚未公开发表。
  为什么港币利率与美元出现背离?--港币估值中的人民币因素研究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黄少明(中银香港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作者简介巴曙松博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与金融市场监管、企业融资问题与货币政策决策,还担任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专家委员会委员;亚洲债券基金中国子基金评审专家;长城证券公司博士后流动站指导专家;东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山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并指导研究生,曾经担任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中银香港有限公司风险管理部助理总经理、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长等职务,并曾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通讯地址:100010北京市朝阳门内大街225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个人主页:www.bashusong.com黄少明:中银香港经济研究部高级研究员,电邮,通讯地址:香港花园道1号中银香港经济研究部
  内容提要港币利率在联系汇率制度下呈现与美元利率趋同的趋势,是港币利率走势的基本趋势。但是,2004年11月港币呈现明显与美元利率背离的趋势,这实际上反映出当前港币估值中的一个重要的变化,这就是人民币因素开始影响并参与决定港币市场利率的形成和变动,其机制主要是联系汇率制度套息功能出现部分失灵;其次,是港币估值基础客观上越来越受到内地经济和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其机制主要是港币已逐渐担当人民币资产的替代货币角色。因此,应当针对新的国际经济环境,对港币的利率走势及其估值机制进行调整,以巩固和改进港币联系汇率制度的运作。
  关键词?s联系汇率,套息功能,替代货币,估值基础
  如果仅仅从外贸依存度角度考察,中国迅速攀升、并且居高不下的外贸依存度已经使中国经济成为全球市场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不仅使中国经济受到全球经济的影响更为直接,同时也使得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在提高。中国香港地区在这一点上表现得更为突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日决定2004年度第4次上调利率0.25厘,除香港金管局因货币制度的原因,跟随美国将港币贴现窗利率由3.25%同步上调至3.5%之外,香港货币市场的存贷款利率不但未按联系汇率机制随之上浮,香港的银行反而下调最优惠贷款利率0.125%,大多数银行还同时降低了储蓄存款利率0.115%。这是自香港1983年实行港币联系汇率以来,香港与美国利率走势首次出现背离状态。一些金融市场人士认为这只是一个短暂的市场波动,实际上这一背离对于现有的港币联系汇率制度带来的含义是多重的,对联汇机制运作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对于这个日益重要的问题,有必要从理论上作出研究。
  一、套息功能失灵??港币利率形成增加新变数在2003年9月大量国际热钱涌入香港、投机人民币升值的活动中,从市场的直觉就可以发现。在这一特定的市场环境下,港币利率的形成和变动将不再只以美元利率为马首是瞻,人民币因素开始影响并参与决定港币市场利率的形成及变化。但当时美元利率处于相对稳定的低息环境阶段,还未出现利率周期变动的拐点,香港与美国市场利差虽开始出现且逐步扩大,但基本保持同向变动状态,差异不突出,总体仍较平稳,虽然之前在美元减息周期后期,香港银行存贷款利率也曾不再跟随美元利率变动,但始终未出现利率走势背离现象,而是基本保持一致的趋势;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人民币因素影响港币利率形成和变动的机制尚未显现。
  但日美元进入加息周期后,香港与美国利率差异逐渐明显。香港与美国利率变动先是同向不同步,差距逐步扩大。在2004年前三次美国加息中,美元利率上调0.75厘,而香港储蓄存款只是从象征性的0.001厘分两步调升至0.125厘;贷款方面,香港银行也只在第三次加息的9月份跟随过一次,将最优惠利率由5厘调升至5.125厘。然后,在2004年11月美元第4次加息中,香港与美国利率开始出现明显的背离(参见图一?s美元加息后,香港与美国利率出现背离),在美元再次加息0.25厘共1厘情况下,香港储蓄存款不仅未上调,反而减回至0.01的低位,贷款方面亦将最优惠利率调低0.125厘,还原至上次加息前的5厘水平。
  图一?s美元进入加息周期后,港币与美国利率出现背离资料来源?sReuters
  发生港币与美国利率背道而驰的直接原因之一,是近期美元再次转弱,大量资金流入香港期待人民币升值,使香港的银行体系资金在短时间内大幅上升,香港银行体系的资金结余一度高达约150亿元,以至银行隔夜拆息只有可怜的0.02%,几近为零,远低于储蓄存款利率0.125%。在银行需要将多余储蓄存款作隔夜拆放情况下,就意味着银行补贴存户,长期会导致银行利差收窄,于是香港的银行决定调低储蓄存款利率。在存款利率调低下,贷款利率亦有下调的空间和必要,为平衡市场利益,香港银行同时也降低最优惠利率至5厘水平。表面上上,港币与美国利率背离现象的产生主要是资金流动的结果。但实际上,它反映出在中国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经济金融日趋融合条件下,联系汇率机制已出现了不同寻常的变化。在货币局制度下,利率套戥机制会发挥调节资金流动、稳定联系汇率的功能。美国加息港币利息也必跟随,否则资金就会流向美元以获取高息,给港币汇价产生压力。然而,此时香港与美国息差已扩大至约二厘的空前高水平,却还未触发市场利率套戥活动,即没有出现??售港币买美元令香港银行体系的总结余下降、促使港币拆息回升的市场走势。相反,海外市场的资金仍然继续流入港币,使香港的银行体系总结余达150亿港币之多,加上香港的银行体系外估计还有高达400亿元的热钱,港币处于强势,升至1美元兑7.7694港币水平(04年12月),偏离了1:7.8的固定汇率(参见图二?s热钱驱动港币走强,偏离7.8固定汇率)。虽然与2003年9月开始的上一轮热钱炒作使香港的银行体系总结余高达550亿元,港币汇率升至7.692(03年10月6日)水平相比,此次热钱流入及港币升值情况仍较温和,但目前热钱流入香港仍然持续,从目前的趋势看,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还有加剧的可能,值得关注。
  图二?s热钱驱动港币走强,偏离7.8固定汇率资料来源?sReuters
  目前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套息功能之所以失灵,是因为人民币预期升值或预期美元下跌的幅度大于美元套息的所得,或者说,??港币买美元的套息所得不能弥补美元下跌的外汇风险。从这一点可以深刻看出,在中国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经济日趋融合的新形势下,人民币因素开始影响并参与决定港币市场利率形成和变化的运作机制。进一步看,当前港币、美元和人民币的互动新机制可以概括为?s由于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因素,联汇套息功能在特定市场条件下出现失灵,港币利率的形成和变动此时不再只由美元利率决定,同时受由人民币因素支配的资金流动的影响。在近来人民币升值预期情况下,资金大量流入,银行体系结余增加,港币利率变动与美元利率背离,不仅不加息,反要减息以稳定香港的货币市场的运作。
  二港币利率与美元利率背离的状况在未来不会是暂时的市场现象目前,不少国际金融机构认为香港与美国利率背离只是短暂现象,港币与美国息差也只是反映机会成本,香港金管局也基本持这一看法(任志刚,2004),通常的看法认为,热钱退却后,联系汇率的运作会复原如常。但从发展趋势看,随着人民币影响力的扩大,在香港市场上,就不难发现香港与美国利率不一致甚至背离,将会是港币日后反复发生的现象。从2003年9月至2004年2月为止的热钱涌入结束仅半年,资金涌入香港现象再次发生的事实反映了这点;而且,日美元在04年度第五次加息,港币市场利率仍不跟随,使香港与美国息差进一步扩大,利率背离情况更为严重。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贸易地位连年上升,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人民币在经常项目已经于1996年实现可兑换,资本项目管制也正在逐步放松的情况下,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从当前的国际经济格局看,因为国际经济金融格局的失衡到相对均衡的调整需要一段时间,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美元在汇市波动中可能会出现持续偏软走势,人民币却可能承受一定的升值压力。在人民币仍未实现自由兑换,仍在较大程度上受管制条件下,港币自然成为人民币资产的重要替代货币(proxy)之一,成为热钱集聚的对象之一并引发港币套息机制失灵,港币利息与美元利率出现背离的现象就会不断发生。此外,中国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经济进一步融合令香港的经济周期更贴近内地,也增加投机港币走势与人民币渐趋相同的诱因之一。香港与美国息差背离,联系汇率运作机制出现变异,必然会对香港经济和金融带来影响。目前香港利率保持低企虽可减少借贷利息,但同时也孕育着隐忧。在全球进入加息周期条件下,香港低息环境的产生并不是正常现象,而是热钱流入扭曲资金市场的结果。在货币局制度下,港币终究要跟随美国利率走势变动。一旦热钱流出香港,香港就不仅要跟随美国的加息周期正常加息,而且从趋势上还可能补回目前因热钱冲击而导致的香港与美国息差,香港利率将经历一番急升,幅度有可能达二厘甚或更高,如此,必然对香港经济金融市场产生严重的冲击。而且在国际热钱炒人民币升值的投机活动不时发生情况下,利率大幅波动对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冲击将会是经常发生的事情。2004年12月,通过对香港主要银行的调研发现,在当前香港利率低企的压力下,香港银行业的信贷扩张十分迅猛,银行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如果银行利率在未来迅速上升,对于这一阶段迅速扩张的信贷的质量将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这一阶段的信贷大幅扩张很有可能是香港的银行业缺乏在这一新的市场环境下的业务经营经验所致。
  三、“替代货币”效应??港币估值渗入人民币的新因素联系汇率套息机制出现失灵,港币利率变动与美元出现不一致甚至背离的现象,实际上是港币估值机制出现重要变化的反映。人民币汇率变动及内地经济对港币价值的形成机制产生了一定影响。在联系汇率制度下,每发行一个单位的港币,都必须有十足的美元作为支持,港币基础货币数量的任何变动,都是相应美元金额增减的反映,这是由联系汇率制度的货币规则决定的。在绝对固定汇率制度安排下,港币估值机制非常明确,就是唯一体现美元的价值,不受其它任何因素的影响。而且人们深信“内地和香港是两个不同的经济实体,各有截然不同的特点。采用两种不同货币,汇率政策也不一样。……即使人民币汇率有任何变动,港币固定汇率也不应受到不必要的影响”(任志刚,2000)。
  但是,包括2003年9月在内的这两次资金流入活动,都基本是在预期人民币升值理由下发生的。大量热钱涌入,不仅使香港银行体系结余骤升,香港银行被迫放弃跟随美元加息,而且港币本身也承受升值压力,港币汇率跟随人民币不交收远期合约(NDF)折让的上升而上升。最近一年期人民币不交收远期合约折让上升至约4000点子,港币汇率也随之升至7.7694水平(参见图三?s人民币一年期不交收远期合约(NDF)走势)。港币汇率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人民币汇率预期走势的一种反映。
  图三?s人民币一年期不交收远期合约(NDF)走势资料来源?sReuters
  实际上,港币无论在形式还是实质上都已经充当人民币资产的替代货币角色之一。由于人民币依然有较为严格的外汇管制,国际投机者如果预期人民币升值,在购买并持有人民币的过程中如果受到许多限制,但因为香港与内地经济关系密切,港币资产的盈利能力大小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内地市场的走势和因素,如在香港上市的近280家国内背景的公司,它们在香港虽以港币挂牌买卖,但其业务经营及收入来源完全或主要在中国内地,其资产以人民币为主,却可以在香港以港币买卖和持有;即使是香港背景的公司亦有许多拥有内地投资项目或内地的业务,其收入不同程度来自内地的经营。上述不同形式人民币资产的业务、项目或财产,都会随着其本身资产的增长和人民币汇价的上升而增加,从而也就使得以港币资产为表现形式的这些公司的资产、业务或财产得以升值。通过货币替代,人民币资产的增长及升值也就最终反映在港币资产的增长和升值上。正是由于港币作为人民币资产的替代货币,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大量热钱涌入港币资产,主要以相关人民币资产为目标,特别是投入到在内地有业务,有收入的股份及其它相关资产上。港币估值受人民币因素影响的机制可以表述为?s香港有许多以人民币为主要资产或部份资产的公司,涉及人民币资产的项目、业务,以及与人民币有关的其它任何形式的财产,通过港币作为替代货币的角色,人民币资产本身的增长和升值促使以港币为表现形式的上述有关公司资产、项目、业务及其它财产得以增长,人民币价值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已开始影响港币价值的形成和变化。从香港市场看,随着香港金融体系中人民币业务的开展、以及其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民币因素对于港币估值及其利率走向的影响会更为明显。
  四、港币的估值基础应逐步包括人民币因素香港与美国息差走势背离和港币价值受人民币因素影响的事实,反映内地经济对香港经济的影响,已经深入到香港的货币制度领域。自香港回归以后,特别是近年来,香港与内地经济的合作不断深化,逐渐融合,香港的经济周期逐渐与内地同步,对内地的经济依赖越来越大。随着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自由行、个人资产对外转移管制的放松、以及CEPA的不断深化等一系列措施的实行,两地融合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强。目前香港经济与内地经济联系的紧密性及互动性,已经超过香港与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而在这次国际热钱流入香港的过程中,香港与美国息差及港币价值形成受人民币影响的现象也表明,港币与人民币之间的内在联系已经很密切,人民币对港币的影响力已不容忽视,在特定的时期且大有超过美元影响力的趋势。港币联系汇率制度已实行20多年,在稳定和促进香港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在此之前,联系汇率一直被视为是最适合香港发展的货币制度安排。但是,在目前国际经济格局已发生巨大变化,香港经济的依靠对象已经从美国转至中国情况下,港币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已经不能准确反映香港经济的发展状况,也不能有效推动香港经济的长远发展。相反,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国际投机资金大量和急速的流动,港币利率和估值的波动会冲击香港经济和金融市场,有可能成为妨碍香港长远发展的消极因素之一。目前的汇率制度使香港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香港为维持联系汇率,需在货币政策上跟随美国;另一方面香港的经济周期因日益趋同内地而与美国的周期差距扩大,客观上要求港币汇率机制或估值基础中渗入或考虑人民币因素。从理论上说,一个国家只能有一种法定货币,不同货币竞争的结果只有一种货币存在。如果一国范围同时有两种法定货币流通,则必然形成竞争,将二者区分为信用等级不同的货币,或称为良币和劣币。如果两种货币之间实行可调节固定汇率,国民将会选择良币作为储存手段,而尽快将劣币用于流通支付,因为人们预计劣币迟早会贬值。竞争的结果是良币被劣币挤出流通。这就是著名的“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法则”(Gresham’sLaw)。但假如两货币之间以自由浮动汇率相联系,国民则无论为了储蓄还是流通都会选择良币,以避免可能的损失,从而良币占领货币市场。目前港币和人民币并存是特殊的制度安排。虽然港币与人民币并轨或港币人民币化是香港与内地经济互动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但这是一个漫长和自然发展的过程,而且需要成熟的市场条件。所需的条件包括:两地经济的高度融合,人民币全面可兑换并成为国际强势货币。本来,只要等待并轨条件成熟,港币到时自会水到渠成融入人民币体系,在此相当长时间内香港并不需面对港币并轨的问题,也不必花费社会成本去修正有关制度。但是,在由国际经济格局变动决定的热钱冲击下,香港与美国利率发生背离现象,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已开始深刻影响港币价值的形成和波动,使联系汇率提前面对人民币因素问题。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及时研究联系汇率制度,并作出相应的积极调整。
  目前看来,在改变和取代联系汇率制度的其它方法不可行,港币与人民币并轨条件又不成熟的情况下,现阶段继续保持港币联系汇率制度是上策。短期内,人民币仍未实现自由兑换,在人民币成为国际强势货币及其它有关条件未成熟之前,港币无法或不可能与人民币挂钩。而长期看,港币最终会与人民币趋同。随着人民币经济体的不断扩展和增长,港币区经济体将不断与之融合。如人民币作为国际主要货币的条件成熟并广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并发展成一种与美元、欧元和日圆同样甚至比欧元和日圆更强势的货币,那么港币也将自然并入人民币体系,届时也就没有港币与人民币挂钩的必要。从中期角度看,随着人民币影响的日益扩大、特别是对港币利率和估值影响的扩大,同样应当应该积极研究如何改善港币固定汇率制度的措施,以应对港币面对的人民币因素问题。既然人民币汇率走势,甚至只是预期,就已经深刻影响港币的价值及利率变动,那么在港币估值的基础安排中,就应该包括人民币的价值部份,以反映人民币因素的存在和影响。如上所述,港币融入人民币的条件包括人民币成为全面可兑换货币,以及人民币成为国际强势货币。前者主要取决于经济实力和金融市场的完善,其进程是可测的。而后者不仅取决于自身实力,也取决于国际经济力量对比,取决于国际政治、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及演变,因此是一个较漫长且不可控的过程。在港币最终融入人民币的漫长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有可能现有制度在完成与人民币并轨之前就会遇到各种机制性的变化。目前,人民币在逐步推进可兑换的进程,这就为港币固定汇率的估值基础增加人民币因素创造了条件。因此,一旦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香港就应考虑利用这个机会,不失时机实行扩大港币估值基础的方案,以体现港币反映人民币因素的需要。这个方案可以是一蓝子货币制度;考虑到一蓝子货币的安排在技术上的复杂性和难度,也可以是港币与美元和人民币双挂钩的方案。无论是哪种方案,其中的关键都是将人民币纳入港币固定汇率的估值基础中。这样有利于港币保证其估值基础的灵活性,适应日后港币估值基础的变动,特别是其中人民币因素比例变动的需要,有利于保持港币的合理价值和长期的稳定性,直至货币并轨时机的到来。既然香港已逐渐融入内地经济体系,港币与人民币联系也日益密切,任何有关港币地位变化的决定,都应该与人民币政策的变动相适应。同样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影响的扩大,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日益显现,特别是对于联系日趋紧密的香港更为如此,加强内地与香港、以及中国与相关国家之间的货币政策协调开始变得重要,这是中国的货币政策实施中必须关注的一个日益重要的课题。特别是考虑到香港经济与内地的紧密联系,使得港币成为人民币依然保持管制条件下承担货币升值或者贬值压力的替代货币,进而直接影响到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向与香港银行体系的资金供求状况,因此,内地与香港的货币政策协调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任志刚,2004?s《香港与美国息差属机会成本》,《信报》日。巴曙松,2004,《劣币与良币的角力》,清华大学出版社HKMA,1999:《ReviewofCurrency Board Arrangements in Hong Kong 》Hong KongMonetaryAuthority1999。任志刚,2000?s《人民币汇率》,《任志刚“观点”专栏》日。郑骢,1997?s《与弗利曼论港币前景》,《经济前瞻》日。黄少明,2001?s《美元化不是捍卫联系汇率制度的最佳方案》,《对冲基金透视》P112-122,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巴曙松 黄少明
  (来源:博士咖啡)
来源:博士咖啡今天我看菜根坛老师的公众号发现个信息 :
USDHKD再次大涨,收于7.8195,高于的7.8187,为(7.8196)以来的十年收盘新高
看看的走势图
还有今年走势图(虽然看起来涨的凶猛,但实际今年只涨了0.85%)
虽然还搞不懂为什么美元兑港币涨这么多,我业余的猜测是不是美元指数跌太多了资金去抄底造成?具体需要
姐姐给分析分析
但是,听说过7.85弱方保护位,也就是跌倒7.85香港金管局就会抛美元,应该是个固若金汤的位置
那么现在7.8195跌到7.85有0.39%空间,而回到年初位置有0.85%上涨空间,我明天把IB里的美元都换成港币是不是个理性的选择呢?
可转债/可交换债信用申购貌似已经开始了
上交所规则是网下可以收50万定金:
桐昆可交换债这次申购网下投资者申购几亿也是50万定金
上次我看见定金就以为还是资金申购,看来错怪交易所了,看来下次的可转债就是信用申购了
解构五洋债——官家操盘,银行脱困,债民顶雷,浙江失信
300与500增强:一个战胜大多数主动型基金的组合
你认为我国真实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
持有封基:三只乌鸦后一定下跌吗?
1金币8金币18金币58金币88金币188金币
余额不足,
支付即为同意
- 趋炎附势,随波逐流,25年投资生涯,擅长短线,擅长抓涨停。
据分析是香港流动性泛滥的原因,实际拆借利率比金管定的要低。
- 趋炎附势,随波逐流,25年投资生涯,擅长短线,擅长抓涨停。
我不太明白,但我觉得应该是港股牛市是否继续的一个观察点。
为什么港币弱,香港早就没落,物价房价畸形高。香港除了几个过气明星到大陆来骗钱,别的有什么?极度不看好香港。港币实际价值1块人民币应该值3块港币
港纸是rmb资本外流的中介,所以往弱方保证走
美国的政策阿, 打左灯向右走。。。。
港汇下跌是和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决定的,即美元加息但港元市场利率加不足,则由汇率承担差价。
- 没事少赶集,闲了多拾粪
信用申购可转债的资金额度是怎样定的呢?
交50万可以认购 10亿吗。
1块人民币值3块港币都有人说得出来,哎。
- 我很崇拜我大哥
因为李嘉诚之类的大佬在跑路,看看欧元兑美元,或欧元对人民币的涨幅吧
- 认清自己在市场上的位置
是狼还是羊
网下好解决,关键是网上,测试了好多轮了,也不知道测试完成了没有。这个要问问券商,什么时候周末没有测试了,估计就差不多了。
- 套利小学生
交50万能认购多少啊?@帅牛
- 大家好,共同发财
帅牛辛苦了
好心疼,怕人民币贬值换了港币,然后只值1/3了
港币银行体系流动性泛滥, 1个月hibor远低于libor有套利空间造成港币下跌。 等跌到7.85金管局就不等不收紧银根以支持汇率了
- 分级粉丝
帅牛辛苦了
是了,请教一下各位,ib上有港元美元期权交易吗?
看了帅牛MM关于8月7日的投资提示,还有那个热帖的消失,我知道要默默地卖出222了---亚洲最古老的传统是什么?
- 80后金融
帅牛辛苦了
小散怎么申购转债
- 80后IT男-话不投机一律拉黑,jsl现在垃圾信息多了,拉一个清静一个
投研帮姐姐。。。
王小二快出来帅牛帮你改性别了
- 理工科投资爱好者
港纸实际利率低,做多USD/HKD有利息收,我从低位做多USD/HKD收息已有半年有余,汇率上涨是惊喜
- 理工科投资爱好者
网下50万定金就可申购?太不公平了,网上50万也不知能不能中一手
- 集思录编外研究员
网下,机构投资者
没有散户什么事啊
金管局出手干预汇率了?
要回复问题请先或集思录:港股暴跌的根源是港元吗
转自微信公众号 集思录(jisilu8)最近抄底原油的老师多,抄底港股的老师更多,即使H股ETF(510900)一直保持溢价,也很难阻挡老师们一颗抄底的心。从估值角度看,港股确实很低,按照昨日收盘价,恒指PB正式破1,是1998年危机以来首次,而恒指与的市盈率和股息率也相当诱人,数据如下:香港特区政府1998年8月入市购买恒指成份股,当时恒指的市盈率约为8倍,与目前恒指7.5倍的市盈率相差无几。自今年1月4日新年开市以来,在14个交易日内暴跌了14%,创4年来新低,与此同时,港币同业拆借利率飙升至6年高点,港元汇率也跌至2007年8月以来低位。港股的暴跌让越来越多的人怀疑香港开始进入98年亚洲金融危机模式,就是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担心香港自1983年以来执行的联系汇率制度将要失守,所谓联系汇率制度:即是港元与美元挂钩,1美元兑7.8港元,所有发钞银行一律以1美元兑换7.8港元的比价,事先向香港外汇缴纳美元,换取等值的港元“负债证明书”后,才增发港元现钞。香港金管局允许美元兑港元在7.75至7.85的区间运行,如果市场抛售港元兑换美元,导致美元兑港元的汇率升至7.85的水平,金管局有义务按照7.85的水平向市场卖出美元收回港元;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以索罗斯为首的对冲基金大鳄对香港市场的攻击,终极目标是香港弃守联系汇率制度,港元汇率自由浮动。当时对冲基金的做法主要涉及了三个市场,包括:港元汇率、港元利率和港股。按照时任香港金管局副总裁沈联涛的描述:第一,从1998年初到8月中旬,每当港元利率比较稳定时,对冲基金预先在债务市场自己借入港元,他们与通过发行债券筹措港元的机构用美元互换港元,1998年8月中旬,这种债券总额规模达到300亿港元以上;第二,与此同时,投机者在股指期货市场上累计大量的沽空头寸,即期恒指期货未平仓合约从1998年6月的7万份合约增加到1998年8月的9.2万份合约,特区政府估计大约有8万份沽空合约,恒指每下降1000点,投机者可以获得40亿港元的利润;第三,投机者耐心等待在适当时机抛空他们先前借入的港元,推高港元利率(因金管局此时卖出美元收回港元),利率急升导致股市暴跌,投机者通过平仓恒指期货的空头获利。根据港府的预计,“如果他们精心安排的这件事在1000天以内发生,他们不赔不赚,如果在100天内达到目标,可净赚36亿港元”。当我看到沈联涛描述的1998年对冲基金在香港的手法之后,发现今年的路径简直是似曾相识,先来看今年1月份港元汇率和港元利率的走势:美元兑港元走势从今年1月6日开始,美元兑港元从7.75附近大幅飙升至最高7.8295的水平,已经逼近7.85的金管局入市干预的水平,表明市场在大量抛售港元; 港元3个月期的同业拆借利率(Hibor)3个月期的同业拆借14个交易日飙升了59%,虽然看起来绝对值不高(香港还是低利率环境),但是涨幅已经足以引起恐慌,想想13年中国钱荒时期上海银行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飙升的后果。投机者大肆抛售港元,导致市场流通港元减少,港元拆借利率飙升,资金成本抬高,股市暴跌,基本与1998年索罗斯攻击香港的路径一致。利率飙升引发港股跳水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昨天的香港股市,昨天港股上午本来在美元兑港元汇率回落的情况下开始上涨,但是由于中午11:15分香港银行同业公会公布的银行同业拆息继续飙升,导致港股直接在11:15分左右大幅跳水。从短期看,股市是投票器,是资金市场,与估值无关,从长期看,股市是称重器,好股票跌出了好价格,正是买入时机,左右侧交易均能获利。【声明】腾讯证券已取得该自媒体授权,再次转载需得到原自媒体授权。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腾讯无关。关注腾讯证券公众号(qqzixuangu),前置腾讯新闻app股票页卡,热门投资讯息极速送达!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shumingli]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本日热门资讯
一周热门资讯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年港币还会升值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