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中国股市散户资金比例还能这么玩,这个散户怎么做到的

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时间的复利,对于投资和人生的思考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时间的复利,对于投资和人生的思考》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时间的,对于和人生的思考》 精选一原标题:时间的复利,对于投资和人生的思考导读:今天比较简单,和大家聊聊“时间”对于我们投资和人生的影响,事实上过去一年最大的收获就是对于的理解。前一段时间在飞机上终于看掉了《异形:契约》,让我感触颇深。一直以来对于这种有宏大世界观的电影和电视剧无法抵抗。从之前的《西部时间》到最近几部的《异形》。在《异形:契约》中,最重要的人物无疑是拥有思想的生化人大卫。在《异形:普罗米修斯》和《异形:契约》中,最大亮点就是看着生化人大卫思想的醒悟,而且变成了超越人类,甚至电影中人类“造物者”工程师的一种存在。在《异形:契约》里大卫引用了英国“预言家”诗人波西比夕雪莱1817年创作的一首十四行诗:《Ozymandias 奥斯曼狄斯》。这首诗也道出了大卫为什么能够临界人类,甚至工程师之上的原因:因为大卫是永生的,他能和时间平行,这也让大卫能够拥有更高的顿悟。今天,我也想说说时间,对于投资和人生的意义。我们都知道,对于世界认知每提高一个维度,就能看到几何倍数的新视角,也以一个更高的视野去看待事物。我们能看到一个三维度的世界,对于人生观,世界观的理解就远远超过只能看到二维世界的生物。但是世界不仅仅是三维度的,是的。再更高维度的世界中,就是时间。虽然我们无法真的看到过去和未来,和时间平行,但是站在更高维度去思考,就能真正做到降维,就能把许多问题简单化。过去几年我开始理解,时间是投资中最大的杠杆,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从交易的本身来看,短期交易永远是最拥挤的。99%的人都希望在短期的交易中获利,但是作为一个群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也没有人,永远能够在短期交易中获胜。长期的交易,其实没有那么拥挤。从确定性的角度看,长期会比短期更清楚,而且杆杠也更大。我们无法判断明天的股市怎么走,但长期股市的增长只和经济GDP增速有关,这一点在每天一点一滴的学习中,还是能够有所把握。如果我们从目标上去思考,加入时间因素以后,这个年化目标收益率就能变得更加合理。许多人看不上一年25%的收益率,却不知道10年连续25%收益率就是10倍,那么只要能保持,20年就是100倍,30年就是1000倍,40年就是10000倍。通过,我们会看到这是一个多么惊人,也多么让人觉得诱惑的回报率。绝大多数的,没有想过干40年,甚至没有想过干20年。他们更看重那些1年10倍,20倍的回报率。不过有一句话叫:盈亏同源。高杠杆带来的回报,会成就你,也会毁灭你。成为抛硬币大赛冠军,完全取决于运气。而事实却是,好运是最不可持续的。受困于时间这个维度,就会让我们的视野受到巨大限制,看不清目标和方向。巴菲特最伟大的就是,从一开始就加入了,当然时间杠杆之外还有廉价资金的杠杆。这让他永远都很从容,并不被短期收益率影响,也不焦虑,每一个决策都是在完全放松和理性的情况下做出的。时间杠杆+美国国运=股神巴菲特,当然成就他的还有许多其他因素。许多人都觉得我们永远没有机会成为巴菲特,因为我们活不了那么长时间。但生命的长度,不应该由我们自己去决定,而是上天。不过从理性的思维出发,人的寿命变得越来越长,对待时间的态度,应该越来越从容。在投资中,最无法摆脱时间的人,就是关心下一分钟股价波动。每一天,每一个月,每一年都是一种轮回。当我们的关注点约短视,最终的结果就越没有长期时间效应。要把握一个股票下一天,下一个月能否上涨,取决于基本面之外的因素。这种能力,我认为是没有复利的。所以许多人都会在短时间内,不断被清零后,从头开始,就变成了一种轮回。比如,就算通过某种因素(大概率是运气),把握住了今天的波段,有怎么样?每天这种因素是否能复制呢?但是用长期的时间维度思考和执行,是有复利的。复利就是时间杠杆对正确事情的回报。比如享受企业长期增长的钱,通过提高自己对事物的认知,把握时代的方向和潮流。方法论中,加入了时间因素后,都是有复利。人生亦是如此,跳出时间维度之外,会改变我们的思考方式,从一个更高的角度看待自己和这个世界。时间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但绝对不是我们的终点。过去和未来,都是时间的一部分。而过去和未来的中间点就是当下,当下也是脱离于时间之外的。把握住当下,能够跳出过去和未来对于我们的束缚。跳出时间维度后,我们会明白,方向比速度重要。是啊,不用在乎时间了,就不需要那么着急。这也是为什么,做正确的事情,远远比用正确的方式做事情重要。最后,无论是投资和人生,希望朋友们都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也希望自己一点小小的感悟,给大家带来帮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时间的复利,对于投资和人生的思考》 精选二关于的问题,我之前也进行了很多的分析,我们建议普通工薪家庭最好进行意外险、重疾险、的配置组合。如果担心国家医保保障不足,还可以适当的购买。在上面提到的产品中,可能重疾险是整个组合的重点,也是缴费时间比较长的产品。那么就有一个问题,我们购买的保险到底选择多久的缴费时间更划算呢,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保险缴费的问题。主要包含如下内容:保险缴费时间有哪,具体怎么选?不同保险缴费应该有哪些侧重点?为什么建议重疾险,选择长缴费时间?一、缴费时间有哪些,如何选择?我整理了目前保险常见的缴费方式,具体可以见下表:根据目前现状,重疾险/寿险都是采用年缴的方式,缴费时间可达20年—30年。对于一年期的产品,比如意外和,自然都是每年一次性交清的方式。深蓝君之前遇到过很多案例,就是电话销售的一些返还型的意外险,由于存在返还的因素,所以年缴保费比较多,而采用月缴的方式,也仅仅是看起来缴费没有那么多,都是套路而已。对于我们普通人如何选择缴费时间呢,我建议你掌握如下原则::选择长期缴费,杠杆更高;:选择短期缴费,收益最大;结合个人情况:一定要结合自己收入和现金流来选择。二、为什么重疾险推荐长期缴费?保险缴费和房贷有些类似,缴费时间越短,总的费用越少;期限越长,总费用就越多。我们就是想转移自己的风险,花最少的钱获得最高的保额。所以在收入稳定的前提下,应选择较长时间的缴费方式。下面是我根据工银安盛御享人生制作的缴费对比表格,大家可以看一下:从上图可以看出,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不同缴费时间对保费的影响。同样50万保额,5年缴费撬动的杠杆为14倍,而30年缴费为54倍。对于保障型的保险建议选择最长缴费期,可以降低每期交费的压力,获得最高杠杆,非常符合我们。这里面就会有人问了,的确杠杆会很高,但是总的保费也是更高了,总保费多了4.3万,这个得怎么看?的确看起来总保费是贵了4.3万,但是提醒大家金钱是有时间价值的,也就是说未来的钱并不值钱,30年后的4.3万折现到现在是没多少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用每年省下来的2000元预算可以用来购买其他的保险,可以把我们的保险组合做的更好。换句话说就是花同样的预算,30年缴费保额能做到更高。中国几十年来财富增长迅速,但是货币泡沫化和也是非常严重的。一个敢于负债的人,其实是一个敢于对未来负责的人。如果没有负债,那就表明我们现阶段所有的支出都是现金支付,而这些必将对我们的现金流造成一定的占用,资本不仅得不到升值,还将造成一定的浪费。通胀让货币贬值,背负的债务也将变少。就像我们买房一样,就算有能力全款买房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分期付款,因为只要自己的投资能力跑赢就好了。比如3.25%(公积金贷款),拥有100万现金,即便是买较低的国债,都可以达到4.17%,也就是说如果你选择负债,每年还可以白赚100万的0.92%,也就是9200元。另外目前很多保险都提供了特别好的豁免条款,以现在比较流行的保费豁免来看,只要在缴费时间段被发生了轻症,那么后期的保费就不用再交了。缴费期越长,在缴费过程中遇到轻症的可能性越大,理赔时的就越大。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附加投保人豁免,当投保人轻症、重疾险、全残、身故时,可以免缴余下的各期保费。这样来看,选择较长的缴费期限就更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了。三,为什么建议短期缴费?核心是投资回报的问题,既然是理财,那么就会有涉及到本金,大家都知道滚雪球的原理,投入的本金越多,雪球滚动起来获取的收益当然就越大。同样的时间,不一样的本金,收益必然有差距。另外很多理财保险又都向消费者提供复利的万能账户,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缴费,也就能在未来时间中,更加充分利用复利来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我想说,和任何消费一样。都需要结合个人的基本状况,可能一些企业主收入不稳定,但可能一时间现金充裕,这种情况适合短期交,可以很好锁定利润。对于收入主要构成主要是工资的朋友,比如白领、公务员等,每年收入都比较稳定,适合长期交,可以建立起强制储蓄的习惯,积少成多,积累家庭财富。买保险的这件事情,没有标准答案的,一定要根据自己选择的险种、家庭经济状况、实际需求等来决定,只有这样才能买到“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希望我们的内容能帮到大家。如果觉得有用,也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动一动手指,让世界美好一点。(注:本文系多赚作家深蓝保投稿,其观点和建议仅代表其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多赚赞同或证实其观点。如有问题可直接在下面留言,各大媒体转摘请说明出处。)《时间的复利,对于投资和人生的思考》 精选三关于保险配置的问题,我之前也进行了很多的分析,我们建议普通工薪家庭最好进行意外险、重疾险、定期寿险的配置组合。如果担心国家医保保障不足,还可以适当的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在上面提到的产品中,可能重疾险是整个组合的重点,也是缴费时间比较长的产品。那么就有一个问题,我们购买的保险到底选择多久的缴费时间更划算呢,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保险缴费的问题。主要包含如下内容:保险缴费时间有哪,具体怎么选?不同保险缴费应该有哪些侧重点?为什么建议重疾险,选择长缴费时间?一、缴费时间有哪些,如何选择?我整理了目前保险常见的缴费方式,具体可以见下表:根据目前现状,重疾险/寿险都是采用年缴的方式,缴费时间可达20年—30年。对于一年期的产品,比如意外和医疗保险,自然都是每年一次性交清的方式。深蓝君之前遇到过很多案例,就是电话销售的一些返还型的意外险,由于存在返还的因素,所以年缴保费比较多,而采用月缴的方式,也仅仅是看起来缴费没有那么多,都是套路而已。对于我们普通人如何选择缴费时间呢,我建议你掌握如下原则:保障型保险:选择长期缴费,杠杆更高;理财型保险:选择短期缴费,收益最大;结合个人情况:一定要结合自己收入和现金流来选择。二、为什么重疾险推荐长期缴费?保险缴费和房贷有些类似,缴费时间越短,总的费用越少;期限越长,总费用就越多。我们购买保险就是想转移自己的风险,花最少的钱获得最高的保额。所以在收入稳定的前提下,应选择较长时间的缴费方式。下面是我根据工银安盛御享人生制作的缴费对比表格,大家可以看一下:从上图可以看出,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不同缴费时间对保费的影响。同样50万保额,5年缴费撬动的杠杆为14倍,而30年缴费为54倍。对于保障型的保险建议选择最长缴费期,可以降低每期交费的压力,获得最高杠杆,非常符合我们购。这里面就会有人问了,的确杠杆会很高,但是总的保费也是更高了,总保费多了4.3万,这个得怎么看?的确看起来总保费是贵了4.3万,但是提醒大家金钱是有时间价值的,也就是说未来的钱并不值钱,30年后的4.3万折现到现在是没多少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用每年省下来的2000元预算可以用来购买其他的保险,可以把我们的保险组合做的更好。换句话说就是花同样的预算,30年缴费保额能做到更高。中国几十年来财富增长迅速,但是货币泡沫化和通货膨胀也是非常严重的。一个敢于负债的人,其实是一个敢于对未来负责的人。如果没有负债,那就表明我们现阶段所有的支出都是现金支付,而这些必将对我们的现金流造成一定的占用,资本不仅得不到升值,还将造成一定的浪费。通胀让货币贬值,背负的债务也将变少。就像我们买房一样,就算有能力全款买房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分期付款,因为只要自己的投资能力跑赢贷款利率就好了。比如房贷利率3.25%(公积金贷款),拥有100万现金,即便是买利率较低的国债,都可以达到4.17%,也就是说如果你选择负债,每年还可以白赚100万的0.92%,也就是9200元。另外目前很多保险都提供了特别好的豁免条款,以现在比较流行的被费豁免来看,只要在缴费时间段被保险人发生了轻症,那么后期的保费就不用再交了。缴费期越长,在缴费过程中遇到轻症的可能性越大,理赔时的杠杆率就越大。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附加投保人豁免,当投保人轻症、重疾险、全残、身故时,可以免缴余下的各期保费。这样来看,选择较长的缴费期限就更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了。三,为什么理财保险建议短期缴费?理财保险的核心是投资回报的问题,既然是理财,那么就会有涉及到本金,大家都知道滚雪球的原理,投入的本金越多,雪球滚动起来获取的收益当然就越大。同样的时间,不一样的本金,收益必然有差距。另外很多理财保险又都向消费者提供复利的万能账户,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缴费,也就能在未来时间中,更加充分利用复利来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我想说,买保险和任何消费一样。都需要结合个人的基本状况,可能一些企业主收入不稳定,但可能一时间现金充裕,这种情况适合短期交,可以很好锁定利润。对于收入主要构成主要是工资的朋友,比如白领、公务员等,每年收入都比较稳定,适合长期交,可以建立起强制储蓄的习惯,积少成多,积累家庭财富。买保险的这件事情,没有标准答案的,一定要根据自己选择的险种、家庭经济状况、实际需求等来决定,只有这样才能买到“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希望我们的内容能帮到大家。如果觉得有用,也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动一动手指,让世界美好一点。(注:本文系多赚专栏作家深蓝保投稿,其观点和建议仅代表其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多赚赞同或证实其观点。如有问题可直接在下面留言,各大媒体转摘请说明出处。)《时间的复利,对于投资和人生的思考》 精选四摘要:【摘要】新年一开春,相信很多人都开始制订新的。小编想问下,去年的理财目标实现了吗?今年目标又定了多少呢?年年理财,你的财富到底增长了多少?大家可以算一算,这些年理财到底赚了多少钱?新年【摘要】新年一开春,相信很多人都开始制订新的理财计划。小编想问下,去年的理财目标实现了吗?今年理财收益目标又定了多少呢?年年理财,你的财富到底增长了多少?大家可以算一算,这些年理财到底赚了多少钱?新年一开春,相信很多人都开始制订新的理财计划。小编想问下,去年的理财目标实现了吗?今年理财收益目标又定了多少呢?年年理财,你的财富到底增长了多少?大家可以算一算,这些年理财到底赚了多少钱?其实,工作也好理财也好,实现财务自由是每个人的梦想。对于我们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工资收入难以实现财务自由,因而才需要帮助自己实现财富增长。这个道理并不难懂:一般工资收入与你的劳动时间挂钩,一旦失业,就失去了收入来源,我们把这种收入叫做线性收入。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依靠线性收入生活,靠出卖自己的劳动时间来获取报酬,没有时间自由也就没有所谓的财务自由。而投资理财则不一样,虽然前期发展可能很缓慢,但是一旦到达临界点收入就会迅速增加,我们把这种收入叫做指数型收入。指数型收入赚取的是时间红利,并不会限制我们的时间自由,因而也被成为“睡后收入”,只有躺着都能赚钱,才敢说财务自由。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在没钱的时候,时间就成为我们赚钱的最大利器。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实现指数型收入呢?对于投资理财来说,实现收入指数化,只需要搞懂一个道理:复利法则。提起复利法则,相信很多菜友并不陌生:就是俗话说的利滚利,将所生利息加入本金,以计算下期的利息,让财富从小雪球滚成一个大雪球。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据说华李嘉诚常打一个比方:一个人从现在开始,每年存1.4万元,并都能投资到股票或房地产,获得每年平均20%的,40年后财富会增长为1亿零281万元。看上去好像并不难,只要投入资金,按照一定的收益复利增长,总有一天会走上人生鼎峰。但细细分析,复利法则中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投资时间的持续性;二是的持续性。拿上面的故事来说,按这种方式操作,第十年仅能攒36万元,在很多大城市还不够买一个卫生间。到了第20年,这笔资产就积累到了261万元。可是,坚持20年的不间断投资已经非常不容易。而收益的持续性更是难上加难。40年实现年复合收益20%以上,在这个世界上,目前只有一个人做到了,那就是股神巴菲特。而且,即使是巴菲特,某些年份的收益也是亏损。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亏损对于复合增长的影响有多大。很多人单纯地认为,单次的亏损对复利增长影响不大,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小编举例来说,第一位10年来年年持续盈利15%;第二位投资者前9年持续盈利25%,但最后1年亏损50%。哪一个复合收益更高?事实上,第二位投资者看似业绩更好,但10年复合收益率却仅为14.1%,低于第一位投资者。即使是微小的亏损,长期下去对于复利增长也是致命的。可见,复利法则看起来很简单,执行起来却并不容易。正如查理·芒格所言:理解复利的魔力和获得它的困难是理解许多事情的核心和灵魂。但是,复利法则却是我们实现收入指数化增长,走上财务自由的必要条件,这条道路上离不开复利效应的影响。搞懂了复利法则,我们才能做出长期的正确选择。对于新一年的理财规划,要实现财务自由,小编建议着重把握好以下三条原则:坚持理财时间的可持续性复利的神奇之处在于雪球效应,通过足够长的时间把小额资金越滚越大。但是,在初始阶段效果并不明显,这就需要坚持不断地投资,以达到指数式爆发增长的临界点时间。所以,理财的第一步就是坚持,充分利用闲散时间投资理财。制订合理的理财收益目标复利效应要求长期的稳定回报,收益目标定多少合适呢?这里小编给大家两个参考标准:第一个是72法则,用于估计投资翻倍的时间。比如说,你制订年复合收益为12%,那么你实现本金翻倍的时间就是72/12=6年。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算一下,按照自己现在的投资回报率,实现本金翻倍需要多长时间,再根据时间长短调整理财收益目标。第二个是参考CPI、GDP、M2增长幅度。跑赢CPI增速也就是跑赢通胀,是理财的基本要求,意味着手中的钱实现保值;跑赢GDP增速叫增值,说明你资产增加的速度和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一致;跑赢M2叫超值,说明你的财富超过了这个社会财富增长的水平。以2016年为例,官方数据显示M2增速为11.3%,GDP增速预计为6.7%,CPI按照之前教给大家的方法,用前面两者之差估算为4.6%。所以,2016年理财最低要求要达到5%以上,超过12%则是相当不错的收益了。今年的理财收益目标也可参照此方法,在跑赢通胀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投资能力和风险偏好制订合适的收益目。不仅今年如此,以后年年如此,才能实现小钱变大钱。避免亏损是底线复合增长最大的敌人就是亏损,不管是单次的重大亏损,还是长期的微小亏损,都足以毁掉好不容易滚起来的财富雪球。巴菲特说:“投资的第一条准则是永远不要亏损;第二条准则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避免亏损是理财投资的底线。当然,谁也无法保证自己会不会。所以,投资不仅要设置盈利目标,也要设置止损点。当你已经陷入亏损时,请及时止损。不少人制订理财目标,往往只看到追求眼前短期的高收益,却不能放长眼光思考如何获取长时间的稳健回报,大赚大亏的结果常常是得不偿失。有句话叫做:投资不是比谁赚得多,而是比谁活得久。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理财同样如此,要想借助复利效应实现财务自由,我们既要坚持长时间的投资,还要收获长期稳定的收益回报,更要避免亏损。祝愿大家可以在这一年顺利实现自己的理财目标,不断向财务自由的人生靠齐!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阅读量:1300《时间的复利,对于投资和人生的思考》 精选五本文为作者微博的投资感悟合集公司研究的核心是空间、结构、深度、角度;交易策略的核心是概率、赔率和差;的核心是对象,时机,力度;而投资最本质的核心是价值、安全边际和复利。这几个环节是同心圆,越后面的越靠内环。内环决定战略和原则,外环确定策略和技术。内环是道,外环是术。内环解决了What和Why,外环实现了落地的How。内环不牢靠是闷头乱撞,外环不扎实是夸夸其谈。市场的高波动不代表高风险,反之市场的平静也不等于均衡。平静和激烈放在不同的尺度看完全不一样,日线的惊涛骇浪可能在月线来看只是个小浪花。均衡与失衡的关键不是短期的波幅,而是到底距离价值线有多远的问题。或者说,波动的程度仅仅体现情绪的烈度,但决定中长期方向的是价格与价值的偏离度。当远去之后,你还会投资吗?你的还健康吗?这是目前我们应该问自己的战略级别的问题。在“”趋势下推升出来的收益率是有很高欺骗性的,善于用趋势变现的是高手,被趋势迷惑并在趋势末段入套的就有点儿被动了。读了这么多书,其实提炼出来就两句话:和趋势作对,你很难发财;和均值回归作对,你很容易破产。谨慎型投资人给人感觉好像总是很胆小,但其实相对于绝大多数天天追求涨停板年年挑战高收益的“勇敢者”来说,他们赌得是整个人生。只有当你赌得足够大的时候,你才会谨慎,只有你想赢得足够多的时候,你才会忍耐。很多时候,不理解只是因为大家不在一个游戏桌上而已。所有的大亏都是贪和怕导致的,而对赚和一夜暴富的期望又是贪和怕的本质原因。稳健说起来容易,但那意味着你要在别人快速赚钱的时候不眼红,在你的保守屡屡被疯狂的市场暴击的时候不变卦。根本上是需要对自己理念和方法的绝对信心。而这种信心又不能是盲目的。信心最终只能来自于知识、历史和经验。不管哪种和所谓门派,你可以有不同的市场假设,不同的理论内涵,不同的价值主张,不同的操作体系,甚至不同的世界观。但所有的这些不同都是表象,它们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须必然必定符合复利法则。一个在复利法则上无法自圆其说的方法论,无论您拽多高深的词,拿出多深奥的理论,用多牛的人来背书,都是无济于事的。投资要想成功需要承认两个前提:第一,我们都是凡人,我们必将不断犯错;第二,投资的核心原理早已稳定,我们要做的不是创新,而是理解并执行。投资要想惨败可以建立在另外两个前提上:第一,我天赋异禀,我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第二,我拥有或者发现了最新的炒股奥义,我在上已经帮人类跨出了新的一步。无论是公司的经营变化,还是资金和情绪的变化,其实最终一定会在估值上反映出来。但估值反映不出来的,是这种变化到底是对还是错。而对于投资人来说,估值的意义除了“对”和“错”之外,更重要的是真相与其预期验证之后的结果分布。所以估值是乍看很直观,再看看好像很复杂,最后看时又没想象的那么复杂。没有高赔率相伴的高确定性,是鸡肋。没有高确定性为前提的高赔率,是赌博。但市场普遍认知到的高确定性,在通常情况下又不可能给你高赔率。所以问题的本质其实是理解市场的有效性与局限性,理解错误定价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出现。黑盒状态下,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很重要,围观和出价的人认为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也很重要。大多数时候和放长时间来看,盒内物品本身更重要。但特定的时间内和氛围下,围观群众的判断和出价有可能造成一些极端情况。公司的不确定性到底来自哪里?我想主要是:1,未来市场需求与当前预期之间的差异;2,公司战略制定及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对经营产生重要影响的各种不可控因素(如原材料波动,汇率波动,政策重大变化,颠覆性技术革新等);4,竞争烈度的大幅提升;5,随着时间的拉长使一切事物不可控进而不可测。对于上述一到三的对策,其实是解铃还须系铃人。优秀的企业家和管理团队是提升这三项确定性的根本依靠。对于四,更重要的是生意属性上的根本特征,已非简单事在人为的范畴。对于五,唯一需要的就是对生命周期的敬畏和对安全边际的重视,其应对本质已在企业自身之外。投资人的主动性努力不外乎以下几点:第一,寻找中长期经营提升确定性高的企业;第二,寻求中短期赔率好的价格;第三,构建能平衡黑天鹅风险和研究的有效回报的;第四,持续学习争取每年进步一点点;第五,保持身心健康,做好以上循环并耐心等待。其它的,基本就交给国运了。有多大?我觉得第一它是重要的,但它一定是在一个长期的刻度上才显示出这种优势;第二,所谓的配置一定要有足够的力度才有效果,优质的配置机会但你只配了很轻的资产,也没什么意义;第三,本身并不必然导致升值,它是分担风险,这两者区别很大。最后,配置的重要性与单一资产的规模成正比,大部分的人问题不是配置而是规模。我最感谢的是时代。很多所谓的成功和牛逼都是给的,没有长长的雪道,大多数群众连瓜都没得吃。我推崇经济发展,是看到世界上最多的恶,其实本质上是因为贫穷。中国经济现状表现为周期叠加结构。短中期而言周期压力是主要矛盾,中长期来看结构转型是主要矛盾。如果转型不成功,周期复苏其实救不了中国。如果转型成功,毛估看应该还有十几年的好日子。2015年后,城镇化率基本达到72%以上,人均GDP迈入发达国家,人口结构完全进入老龄化,按传统经验看伟大的历时50余年的实力回归之旅告一段落。届时是否能打破社会老龄、经济萎靡的关键,是看有无新的技术突破。其中最关键的可能是技术,这是不再依赖于年轻劳动力人口的又一次生产力升级。那时的第一和第二产业将进一步被全球寡头垄断,老年化高技术国家未必竞争力下滑,但将以全球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为代价。经常在微信看到“中国面临剧变”之类的文章,其实客观的讲中国的剧变一直在进行时中,就没停过。只不过我们经常容易高估短期事件对中国变化的影响,而大大低估中国长期持续变化的驱动力和重要性。就像复利一样,渐变且持续不断的渐变是最好的路线图。又想起最近一本书上看到的一句话:繁荣总是静悄悄的发生,而灾难总是在大吵大闹中降临。市场时刻都热点繁多,新闻每天都有惊悚头条,但咱做投资的真要有点儿满清太祖那“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劲头。与真实的价值为伍,站在概率和赔率的有利面,透彻理解并执行复利法则,其它的何必管它那么多?大多数的所谓对策都没有存在的必要,大部分刺激的新闻都与投资没关系。其实过度的关注反映的是内心的焦虑,这是种病,而且不好治。投资成长中有两个临界点,在第一个临界点之前是艰辛的学习,用勤奋都不足以描述,简直是废寝忘食的恶补。完成这个阶段的时间因人而异,但1万小时定律是最起码的。过了这个基础临界点后,反思和质疑开始产生价值(之前别瞎反思),实践和总结推动着越过第二个临界点,但悟性和天资可能让一些人永远翻不过去。两次质变之后,将开始享受学习积累和资产积累的双重复利。有网友和我说:过去赚10倍其实没什么了不起,一线房产10年也10倍了。这话可以这么说,但这账这么算就糊涂了。为什么呢? 因为房产这10年你赚的不是能力的钱,是运气的钱,是超级景气的钱。未来10年您还打算靠房子再翻10倍?但投资扎实获得的可不仅仅是钱,更值钱的是经验和能力。再过10年比比看?其实吧,了怎么都是好事,但人要善于分析自己的钱是能力还是运气得来的。而且,千万别用资产景气高位区域的数字当成自己的身家,最真实的身家一定要在你的主要资产处于熊市萧条期去计算。当然,在很多人眼里,自己的资产是永远只有涨潮没有退潮。讲实话,时间放长了看,德不配位比周期轮替对的杀伤力更大。我经常和朋友说:懂得把自己放低一点儿,净值就容易更高一点儿。所谓放低点儿就是接受世界运行的复杂性和市场生态的多样性,接受自己有很多不懂的东西这个事实。放低点儿后,进,可保留扩张能力范围提升自身实力的余地;退,可更加坦然的专注于自己熟悉和能懂的领域。在投资这个人人自命不凡的世界里,老天其实很多时候更关照笨小孩。看几个公司的历史研究报告,翻到15年上半年期间的报告时,纷纷出现“公司正在搭建互联网+大平台,应价值重估”的内容。要不是这些历史证据,还真忘了那时的“互联网+”大潮。仅仅1年半后,曾炙手可热的互联网+概念已经在市场上销声匿迹,各类报告也不再提及。一切就像个梦,一个昂贵而可笑的梦。某以绝对收益为目,自12年10月底至今的收益率是120%左右,看起来尚可。但这种策略的另一面,是其产品成立的09年4月到12年10月底的3年半里净值几乎都盈亏10%以内上下波动,产品成立的7年里其收益的90%都是来自去年的牛市。这种只做强趋势其它时间近乎空仓的策略,长期看赚钱肯定没问题,但代价也很高昂。公司的性格和投资人的性格一样分为很多种,比如有一种就是手里现有的主业一塌糊涂,但跟着产业风口(甚至是跨行业)投资制造想象力的本领却是一绝,这就像有一类股民把“当下”处理得一团糟,却总是忙于追逐热点希望抓住“未来”。后者最喜欢的追求对象还真就是前者,而且还就愿意给这类公司高估值,我觉得这除了爱情别的都没法解释。我个人估计,未来十几年中国在半导体、汽车和商用客机领域会有惊人的发展。与之相伴,台湾和日韩的相关产业将遭受重大冲击。现在这看起来似乎痴人说梦,不过别忘了,仅仅20年前的90年代,松下东芝索尼的家电在我们看来也是神一样不可企及的存在。商用技术不是魔法,只要有庞大内需,又具备了充分资本后盾和基本的人才技术基础和产业决心,不成功其实才是奇怪的。以中国未来能达到的经济体量而言,千亿市值的公司其实是不大的(按美元计只有140多亿)。目前两市的千亿级公司共59个,其中技术密集类的高端制造业勉强算也就是7-8个,剩下的都是地产和大国企垄断类。从逻辑上推导,未来中国如果要成功,目前数百亿市值的民营中高技术类企业批量上千亿是必要条件之一。现在的局面,一方面是未来确定无疑的持续大放量(实质注册制),另一方面是货币和利率大概率走向大周期的拐点,而目前房产价格处于泡沫顶端处于中高区间。所以从供需和估值两个维度看,现在应是保持平常心降低心理预期的时候。要想避免被动,大约第一是别把自己负债搞那么高,第二是远离高风险的资产,第三是留点后手。短中期可以有机会主义的获利者,但中长期的大赢家一定是同时符合社会发展前进大趋势的“天时”、有壁垒的行业和良好生意属性的“地利”,和强烈的产业雄心加企业家精神的“人和”这三大必要条件。快行业里的强公司与慢行业里的快公司,其成功本质都需要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但行业景气氛围下一方面市场给予的预期太高,另一方面受热捧的公司自己也容易头脑发热。而慢行业恰恰相反,市场关注度低溢价低,优秀公司也更踏实专注。但慢行业必须同时是大行业,整体增速低没关系,建立起差异化优质的公司靠集中度提升和掌握定价权,同样可以走出漂亮的成长股曲线。一般理论认为,不需要研发和资本支出,且管理因素也不重要的生意是最好的。但我觉得随着现代社会需求变化频率升高,基本需求趋于饱和,这种躺着赚钱的生意越来越少,很难构成投资的主体了。靠持续性技术和资本投入,用供给创造新需求,并靠高效经营的量变到质变构建壁垒的机会会越来越重要。《人民的名义》里侯亮平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他们的心里要么是恐惧,要么是贪婪,要么兼而有之,但唯独没有一点儿敬畏之心”。一部经典谍战剧里有个特工说过一句话:在我们这个行当里,怀疑,是最好的品质。那么,在投资这个行当里,最好的品质又是什么呢?如果一定要选择一个的话,我想是理性。理性让世界有序,感性让世界多彩。理性让我们区别于动物,感性让人区别于机器。理性催生了科学,感性孕育了艺术。理性可以培养和训练,感性多是自然的萌发。失去理性很难美好的生活,失去感性很难拥有真正的生命。从历史来看,中华民族最大的特点可能是韧性。从好的方面来说,这个民族只要还剩一口气都有可能翻盘,危亡之际却可能爆发最强反弹并创新高。从坏的方面说,由于特别能忍耐所以往往寻底之路异常漫长,不到危难的极端很难有改错的历史自觉。有两种对手是比较可怕的,一种是胸怀大志又特别隐忍的,另一种是意志坚定还不按套路出牌的。川普恰好是后者,而中国又正好是前者。未来算是有好戏看了……历史的潮流到底是走向更进一步的全球化,还是重新回到关门自己垂直一体化?这可能是决定美国和中国未来实力变化的更深层力量。在历史关口时,逆流还是顺流比领导人能力甚至比体制本身的力量还大。人之所以平庸,是在平庸的机会上花费了太多的精力。当然如果连这点儿努力都没付出,那就不是平庸而是惨淡了。但要想超越平均水平,就需要把精力用来寻找和把握人生级别的大机会。而这又是以长期的思索、通透的判断体系为前提,并以异乎寻常的耐心和超乎常人的利益计算模式为基础的。说起来容易,但要真想超越思维和决策的舒适区,还是很艰难的。投资的窍门就是巧方法+笨功夫。巧方法是指方法论体系,让你事半功倍,做到高效聪明的整息碎片形成完整认识;笨功夫,就是踏踏实实花时间花精力一点点去阅读、 搜集和积累。市场里80%的人被笨功夫这层就淘汰了,基本失去超额收益的入围资格。剩下的又有一半儿被巧方法挡住了,原地打转收益与付出无法匹配。所以想当赢家,既要甘于“笨”又要善于“巧”。巴菲特用与的10年PK,证明了对普通人来说最好的途径就是指数基金。但是然并卵,这个结果有一个非常高的壁垒就是你必须承认自己是“普通人”,这对每一个来到股市的玩家都是很难接受的前提(包括我自己)。这个游戏最讽刺的一点在于,赚那些最自命不凡的普通人的钱是让我们自己从普通人里脱引而出的最好的办法。巴菲特最可怕的就是永远在学习进化,中国的“巴式投资总结(不碰科技只买消费)”被某些人奉为圣经,可人家转眼就重仓了苹果和航空公司。看看巴菲特这一生的投资进化,从早年间看图玩技术,到最纯正的格厄姆捡烟头,再到创立新的商业模式并融合了芒格的伟大公司论,到快90了还有改变自己的能力,就这点都足以封神称圣了。投资很难赚到你不信的那份钱。往小了说,对一个公司没有充分的信心,最多只能赚到财务数据直接相关的那点儿钱,再远点长点的钱是不可能赚到的。往大了说,对国家未来从心底悲观,那么最多赚到几个波段的小聪明的钱,要赚大钱也很难了。格局、历史感这些东西在99%的时候都很虚,但在1%的重要决策时刻往往就是强大信念的真正支撑点。(编辑:孙涵予)《时间的复利,对于投资和人生的思考》 精选六1逐利是资本的本性。当的资本回报率显著高于社会资本平均回报水平时,聪明的资金不请自来。反之,当股票市场的资本回报率显著低于社会资本平均回报率时,聪明的资金就会抽离,去寻找更高收益的,直到价值洼地被填平,这是一个可以称之为真理的铁律。以利率为例。按中国人民银行目前执行的 1.5% 一年期存款利率计算,100 元存满一年获得 1.5 元收益,那么对应一年期收益的股票市场市盈率是 66.67 倍。也就是说,上市公司 66.67 倍的市盈率等同于一年期存款利率。一些聪明资金当然不满足于这个回报,于是理财市场相对高收益出现了。以一款为 5% 的做标准,则对应的是证券市场 20 倍市盈率。如果低于 20 倍市盈率,其收益率已经高于理财产品,除了风险因素外,收益率水平已经对理财市场具有相当高的以引力。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和追求更高收益率的资金会在逐步填平这个洼地,直到 20 倍乃至更高市盈率,理论上说,这只股票至少有一倍的上涨空间。所以无需担心股票不涨,不涨是因为回报率还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或者这种吸引力还没有被认识。《论语》有云: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莫患莫己知,患为可知也。意思是不要忧虑自己有没有位置,而要忧虑你有没有立足这个位置的能力,不要忧虑你不被人赏识,而要忧虑你有没有被人赏识的素质与能力。用在的解释就是:不要忧虑你的股票不涨,而要忧虑你的股票是否有上涨的能力,不要担心你的股票不被市场认同,而是要思考你的股票有哪些被市场认同的因素。回报率提升是驱动股价上涨的内在最本质因素,也是资本市场能够进行资源配置的基本原理。即使是收购或兼并重组、题材炒作,也是基于基本面变化带来回报提升这个基本原理。这个原理永远有效,只会迟到,不会缺席。既然资本回报率高低对吸引资金如此有效,那么按市盈率排序选股不就可以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以 10 倍市盈率为例。10 倍市盈率是以上年每股税后利润为基础,假设未来 10 年每股税后利润均保持这一水平的回本时间,折算成年化收益率为 10%,这个回报水平在目前的理财市场已经足够高了。然而,10 年间,且不说企业面临的客户需求、竞争对手等外部环境可能会发生很大变化,即便企业自身经营能力也会发生巨大改变,能不能兑现年化 10% 的收益要划上一个巨大的问号。所以,用市盈率看估值仅仅是一个大致参考,重点还是分析企业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趋势。如果不会改变,按现实利率水平上涨一倍不是难事,一旦基本面发生重大改变,即使再低的估值也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也不仅仅是本益比这个指标,它还与公司的资产规模(与)、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与水平(、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比例)、盈利水平()、运营效率(流动、速动比率、流动与速动周期)、发展潜力等高度相关。正是因为企业千差万别与形态,对公司价值进行评估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即使专业的的估值也不一定相同,对同一专业机构的评估结果,买卖双方都存在重大分歧的情形。基于对评估的困难,通过证券市场交易,让买卖双方直接议价,只有达成共识才能成交,不失为一种具有公平和高效率的方法。市盈率是一个以过去经营绩效考量的指标,是静态的,考量未来未必公允。企业的经营不是一成不变的,增长才是获取更高收益率的关键。以 30 倍市盈率测算,回本期限为 30 年,不考虑复利,年化收益率为 3.33%。假若企业利润年均增长 30%,则年回报率第一年为 3.33%,第二年为 4.33%,第三年为 5.63%,第四年为 7.32%,第五年为 9.51%,第六年为 12.36%,第七年为 16.07%,第八年为 20.90%,第九年为 27.16%,第十年为 35.31%,第十一年为 45.91%,第十二年为 59.68%,第十三年为 100.86%。以上数据表明,至第八年,回报率已达到 106.61%,全部,且从第十三年开始,即使企业保持平稳,不再增长,也将每年获得超过 100% 的回报。这不是养了一只会下金蛋的鸡、会带来财富的吗?不是请了一个每日为你创造财富且不用支付任何成本的财富机器吗?请问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激动的投资?相反,十年过去,那些每日忙于选股、追涨杀跌的股民中的绝大多数恐怕仍处于亏损状态。查理芒格认为好的投资不需要考虑退出的问题,甚至终生不退出,原因就在这里。这个增长模型没有计算复利,也没有考虑估值水平的变化。相反,对于高成长企业,市场愿意给更高的估值,如果考虑这两点,长期投资的收益将无穷大。对于一个增长的企业持有时间越长,回报率越高,时间价值在个人财富密码里得到了充分体现。连续十年以上保持 30% 以上的增长速度,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并非罕见。翻开深圳、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的上市公司资料库,那些保持长期高速增长的公司一目了然,它们的市场走势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长期价值投资,是试图以企业自身经营的增长复利来替代频繁操作带来的复利(不一定是复利,理论上一半左右将是负利),它考虑的问题非常简单:第一个考虑的是企业的经营环境,包括企业所在的市场是一个逐步放大还是缩小的市场?是否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是否愿意为此服务和产品买单?市场饱和度的现实及长远情况?消费市场可能出现的天花板在哪里?现实与未来之间的距离还有多远?目前的主要产品及竞争对手是哪些?消费不能得到较好满足的痛点在哪里?未来主要的创新方向是什么?等等。第二个是企业自身经营能力的问题,包括企业的原发性技术能力是哪些?与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哪些?哪些正在改进哪些从未改进?企业的主要能力(技术研发能力、产品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价格、市场营销能力、财务支持管理能力、企业组织与管理能力等)评估等等。如果企业的消费市场处在一个长期放大(巴菲特形象地称之为雪道足够长,或者叫赛道足够长)的环境而公司竞争力足够强,那么,这个公司就是一个长期成长的目标。作为投资人,只需要像一个真实的股东一样,认真阅读公司董事会、管理层报告和财务报表,明白公司的进展与不足,关注改进即可。公司经营保持线性增长的比较少,多数是曲折式增长,在经过一个高速增长阶段后,往往需要整固,再上台阶。这既是公司面对的经营市场的规律,也是企业经过增长后强化业务和管理体系的需要,这也是世间万事万物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从过去 20 多年一路走来的超级大牛股看,在高速增长的过程中,无不间中出现一到两年的低增长或负增长时期,判断是间中调整还是发展趋势逆转,只需要重新审视以上两个问题即可。要弄懂所在的外部市场环境以及公司内部的经营管理两个问题,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真正的投资大师是每投资一个标的,就要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正是通过这种持续学习的方式去扩充自己的能力边界,通过能力完善达至财富的积累。但是多数人无法体会这种成长,他们在波动的市场中匆忙地做出买入和卖出的决定,这对个人的长期成长毫无益处,多年的投资能力积累始终在原地踏步,有的甚至焦头烂额,远离了投资为美好生活服务的初衷。波动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回过头去分析,有时甚至超越了一只股票本身能够提供的利润空间,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对波动趋之若鹜,以致于忘记了。说它是理论价值,是因为拐点随时有可能出现,操作难度非常大。生于波动,也必然困于波动,极有可能死于波动。正如查理芒格所言:如果我知道我会死在哪个地方,我一辈子也不会到那里去。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恪守投资本道,在理念上不忘与上市公司长期成长的投资初衷,在过程管理中洞悉公司经营发展变化,其实是一件非常简单、有效而幸福的事情。但是,80% 的人做不到,因为多数人不愿意考虑长期的事情而沉迷于短期游戏之中。《时间的复利,对于投资和人生的思考》 精选七讯 经过确认消息,界传奇人物,瑞林嘉驰对冲,《期货大作手风云录》作者刘强因高位做多期指与配资买股,最终导致破产于华贸中心酒店顶楼平台跳楼自杀。据悉,刘强患抑郁症多年,并曾在大理修养三年。
回顾: 逍遥刘强:对于这次A股股灾的几点反思!整整两周时间,我没有发一篇微博,为什么?因为我在痛苦的反思!此次股灾颠覆了我的很多,让我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多次怀疑自己是否还适合这个市场?对证监会的无能,对政府救市的昏招,甚至是对自己祖国的不满,都让我感到极度的愤怒。但这又能如何呢?这次短暂的牛市,成也政府,败也政府。冷静下来,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不足,慢慢发现其实问题的核心还是出现在自己的几大性格弱点上。一、对于基本面的过于执着让我忽视了技术面的提示。我个人一直是个基本面派,所选的股票的主要原则就是该公司未来的业绩会稳步增长,由此该公司会由一家中小市值的公司成长为中大市值的公司,而我的长线持有则会享受到公司成长所带来的股价飞跃。这种选股方法在多次的牛市中都屡试不爽。这种忽略短期小波动,长线持有的股票大多数都会有几倍以上的高额回报。但没想到这种长线持股的方法让我在这次股灾中失去了止损的最佳时机。很多浮盈非常大的股票刚开始下跌时,我无动于衷。跌破20日线,我开始重点反思这些股票,基本面毫无问题,继续持股。跌破30日线,开始意识到市场的,止盈出局。跌破60日线,觉得这么好基本面的股票居然能跌到这么低的价格,于是重仓买入,马上被套,,股价跟着暴跌,再止损。心态彻底乱了。究其原因,还是自己太过于执着于股票的基本面了,觉得只要是股票好,主力又没出局,我怕什么?没想到赶上了百年不遇的股灾,再强的主力这次都被包了饺子。这次A股的股灾让我想起了1930年美国的大股灾。从1930年5月到1932年11月,短短两年的时间里,美国股市连续出现了6次大暴跌,道琼斯指数跌到了惊人的41点。在这场股灾中,近4000人因破产跳楼自杀,5000万人失业,美国和全球进入了长达十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在这场股灾中,投资大师欧文费雪在几天之中损失了几百,顷刻间倾家荡产。一代天才利弗莫尔在这场股灾中输掉了,最终选择开枪自杀。一直到25年以后的1954年,美国的股市才回到了股灾前的指数水平。想一想这个场景,何等惨烈!而我们这次A股的股灾,虽然指数还没有如此惨烈,但下跌之快,下跌之猛,覆盖范围之大,实在让人难以接受。虽属天灾,但其实还是可以避免如此之大的损失的。这就要靠技术分析的风险提示了。在这点上,斯坦利克罗是我们的榜样。最近打算再次重读斯坦利克罗的《策略》,向大师学习。二、永远不要高估了政府的能力和智商。说实话,我一直认为中国的政府是个高智商的精英领导的政府机构。民主集中制让政府在做一些重大决策时有时比西方的民主制更有效率。特别是这届的习李政府,我更是和大家一样极力看好。更何况这本来就是新政府一手导演的人造牛市,既然政府需要牛市,那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可这种万里挑一的意外却恰恰发生了!打死我也想不到,我们政府一手导演的的牛市,最终的结果却是政府又反手把杠杆瞬间降下来,导致了股市的危机,买盘和卖盘严重失衡,上千只股票连续跌停,造成了严重的踩踏!说实话,对于证监会这种粗暴的干涉市场,我真的想骂娘!在我看来,这就是渎职,这就是犯罪。杠杆可以降,也可以查,但这需要个技巧,你让一列已经加速到300公里每小时的高铁列车瞬间停下来,不出事故才怪!再来谈谈这业余水准的救市,更让人哭笑不得。各个部门之间的推诿,冷漠,毫无合作精神。打了半天仗,连对手空头在哪里都不知道。最后急了甚至采用流氓方法限制开仓,这种明晃晃的违约竟然出自管理层之手,实在令人扼腕叹息。一个缺乏了公开、公平、公正的资本市场和赌场有何区别?真是让人唏嘘不已,我国的依法治国还谈何说起?这还仅仅是一场小小的股灾,换个角度想,如果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军事战争,我们的国家就靠这些官员去指挥战斗?我不敢想象。如今,与其说是救市,其实不如说是灾后重建了。因为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人气上,此轮难得的牛市已经结束了。信任比黄金重要,一个对政府失去信任了的资本市场,?我不敢想象。顺便提一句,千万别以为A股股灾已经结束了,看看今天市的大跌,再看看美国中概股的集体跳水,我们的政府老爷们,你们难道还以为这只是市场的正常调整吗?什么叫自毁长城?什么叫内外勾结?虽然我没有证据,但我可以负责任的说,A股的这场股灾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阴谋!这绝对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外敌可恶,但内奸更可恨!要想攘外,必先安内!三、当风险来临时,保命最重要!记得《股票大作手回忆录》中有一句经典的话语:“当我看见一个危险信号的时候,我不跟它争执。我躲开!几天以后,如果一切看起来还不错,我就再回来。我是这么想的,如果我正沿着铁轨往前走,看见一辆火车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向我冲来,我会跳下铁轨让火车开过去,而不会愚蠢地站在那里不动。它开过去之后,只要我愿意,我总能再回到铁轨上来。”这番话非常形象地表现了一种投机智慧,令我始终不忘。奇怪的是,大多数投机者遇到的麻烦是,他们自己内心中的一些东西使他们没有足够的勇气在他们应该平仓的时候平仓。他们犹豫不决,他们在犹豫当中眼睁睁地看着市场朝着对自己不利的方向变动了很多个点。现在回过头来看这句话,简直太符合股灾时大多数人的心态了。吃一堑长一智,下次再有风险时,记得保命最重要!四、缩小自己的投资圈子,学会独立思考!说实话,在这次股灾前,我的众多投资圈子中,还是有几位朋友一直在提示市场风险的。但回过头来想想,自己的朋友那么多,每天都听到成百上千条建议,我怎么可能注意到那寥寥无几的看空者呢。投资确实需要圈子,三人行必有我师,但除了大量的交流,我们还是需要给自己留下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归根到底,投资是我们自己一个人做决定的事情。所以,独立思考格外的重要!说了那么多,都是事后分析,问题的关键是接下来怎么办?我的个人建议: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如今的市场还未企稳,最好的策略还是现金为王,空仓观望。如果牛市真的结束了,那现在进入股市就是找死。如果牛市还能起死回生,那我们也不在乎再晚几天入场。总之,不要轻易相信政府的任何建议,独立思考,多看少动!另外,我再顺便提一句,除了关注股市,我们已经可以逐步开始关注大宗商品了。东方不亮西方亮,如果A股的牛市真的结束了,大宗商品的春天也就不远了。祝各位好运!活着就好!刘强:不算真本事成功投资秘诀是“长寿” 听闻一位我很欣赏的大佬的基金遭遇了大规模赎回,原因竟然是因为他的基金在过去一年的业绩只有40%,投资者对他大规模持有,而没有去配置创业板表示不满,所以导致了大规模的赎回。听到这个消息,我不知道是该感到悲哀呢?还是该感到遗憾呢? 众所周知,中国股市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散户市场。很多人宁可自己在股市里赔钱,也不愿意交给专业的机构去管理财富。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很多人来股市不是来想赚钱的,而是来想过瘾的!如果是想过瘾,当然不能,只有自己在市场里追涨杀跌才叫痛快! 压抑了多年的股市终于来到了牛市,那些赔的遍体鳞伤的“股神”们终于有机会跳上前台,好了伤疤忘了疼,信誓旦旦的说道:你们也不过如此,一年才40%的收益,你看看我,满仓追涨一只,今年的业绩已经翻了好几倍了。这样看来,我们散户比你们基金经理强!你们还凭什么来帮我们理财?每当这个时候,我从来不申辩,只是表示呵呵。 在里混了快20年了,身边曾经的股神比比皆是。什么一月翻倍的,什么一年百倍的,我都见过很多,但仍然活到现在的,屈指可数。市场从来不缺少明星,市场永远缺少寿星。为什么?因为在牛市赚钱不算真本事,能在熊市里赚钱或者是少赔钱的才是真正的高手。如果你对基金经理年收益40%还不满意,那我建议你看看巴菲特,他的年化收益率不到20%,却成为了世界首富,为什么?因为他在股市活了50年,而不是5年!让时间飞一会,时间会告诉你什么是真正优秀的基金! 在5月初的巴菲特上,我拜访了很多华尔街的一线基金经理,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投资比的不是进攻,而是防守。在美国,如果你的基金可以做到连续年化收益率10%以上,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大资金来找你。反观中国,这个收益率恐怕连基金都很难募集出来吧?为什么?恐怕是因为我们的投资者和基金经理都过于急功近利了吧?大家都想快,都想用1年时间挣到自己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这可能吗?当然可能,你可以去买彩票。呵呵。 慢就是快。欲速则不达。这些道理恐怕只有经历过几次牛熊转换的投资者才能懂。 当然,我并不是反对持有创业板,相反的,我持有的中涨的最好的也是几只。但它肯定不是全通教育,也不会是暴风科技。原因很简单,我的能力有限,我看不懂这些没有业绩支撑的高价股。不管是创业板,还是主板,甚至是新三板,在我看来什么板都无所谓,只要这家公司是好公司,只要这家公司在未来能赚到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只有这家公司的领导人值得我信任,我就会买入他,一直持有到他的业绩拐点。 很幸运的是,我在筹备我时,我就对我的投资人说,不要有太高的预期,我的能力只能努力做到长期年化收益率30%,牛市时高些,熊市时低些。我甚至还自嘲的对自己说,我的榜样就是巴菲特,他才年化收益率20%,我只要努力做到像他一样能在资本市场里活上50年,我就对得起信任我的投资人了。 最后,送给各位朋友一则小故事:苹果创始人之一韦恩,在35年前以2300美元卖掉他10%股权,离开苹果。如今韦恩卖掉的股权价值350亿美元,有人说这是“最昂贵的错误”。韦恩却不后悔,他说他得到了无价的快乐和健康。如今,乔布斯留下巨大的财富病逝了,而韦恩还在快乐的活着。 没错,努力让自己快乐的活着,长寿比什么都重要! 祝各位投资人长寿! 瑞林嘉驰刘强:巴菲特索罗斯和利弗莫尔究竟谁最牛 2015巴菲特股东大会之旅收获分享:巴菲特,索罗斯和利弗莫尔究竟谁最牛?——瑞林嘉驰逍遥刘强 如梦境一般的50周年巴菲特股东大会终于落下帷幕。当我亲临现场,和四万多人同时坐在体育馆里,看着主席台上一位86岁的巴菲特和一位91岁的芒格坐在上面侃侃而谈的时候,我的心确实有些激动了。别的不说,我只问自己一个问题,等我到了91岁的时候,我还能坐在台上六个小时谈如何投资吗?这个恐怕真的很难!
很多人都喜欢把巴菲特,索罗斯和利弗莫尔拿来对比,既然这个话题如此之热,那我也就来闲聊两句。
首先,如果把投资圈比喻成一个江湖的话,那这三位绝对都算得上是绝顶的武林高手。就像你很难去评价到底是少林厉害,还是武当更强,亦或是峨眉第一那样,其实这三位掌门人只是分别代表了投资圈中的三个门派:基本面派的巴菲特,秃鹫派的索罗斯以及鳄鱼派的利弗莫尔。
巴菲特是基本面研究的登峰造极者。与其说他是在,其实不如说他是在买企业。就像他说的那样,如果你不想持有一只股票十年,那么你根本就不应该持有他一分钟!这话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极难。但巴菲特居然做到了。这得需要多大的耐心和毅力啊!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何况巴菲特?对企业的充分了解,对企业领袖人品的充分信任,对更迭的充分淡定,对自己判断的充分自信,才能成就了巴菲特50年的巨大成功!在股东大会上,巴菲特一再强调,他想告诉年轻人,投资是一件简单的事,不要将其复杂化。但是,这种简单中蕴含的大智若愚的大智慧,又有几人能懂呢?
与大智若愚的巴菲特相比,像秃鹫一样猎食的索罗斯更像是一名伟大的投资哲学家。他在哲学方面的成就绝对不逊色于他在赚到的金钱。“ 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相和谎言的连续剧,经济史的演绎从不基于真实的剧本,但它铺平了累积巨额财富的道路。做法就是认清其假相,投入其中,在假相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这种颇具佛性的言论让索罗斯注定成为了备受争议的。当然,由于秃鹫的猎食方式过于残忍,索罗斯在大众中的名声显然不如巴菲特更加正面,但这其实恰恰更加说明了索罗斯在投资造诣上要更胜巴菲特一筹!原因很简单,这个世界本来就是黑白颠倒的,如果连颠倒梦想的大众都能认可的,大概率上不会是什么绝世武功!
索罗斯虽有一身绝世武功,但遗憾的是罕有人能懂。他的反射理论被投资界公认为绝世武功秘籍,但其中的原因我想大多是看不懂的才是最好的。 尼采的一句话特别适合索罗斯: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的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与巴菲特和索罗斯相比,我个人其实更崇拜利弗莫尔。倒不是因为利弗莫尔赚的钱比较多,而是源于那本经典书籍——《股票大作手回忆录》。佛法中谈到的最高智慧是布施,而布施中的最高级别是法布施,也就是把自己的智慧无私的分享给众生。利弗莫尔这本书的法布施帮助了无数在投资中迷失方向的投资者找到出路,这才是利弗莫尔的伟大之处。
当然,遗憾的是,利弗莫尔最终自杀身亡的结局总让人扼腕叹息。当一个人的信仰不足以支撑他的巨大欲望之时,走火入魔就是他的不归之路。过于自信的性格,放荡不羁的私生活,以及对的一再放纵,再加上美国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让利弗莫尔最终走向了灭亡之路。时也运也命也!
说了这么多,我们到底该向他们三位投资前辈学习什么?简单一句话:在实战中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战术。
学高人者生,模仿高人者死。为什么?因为法无定法,万事无常。巴菲特对投资的专一性,索罗斯对机会的把握性,利弗莫尔对趋势的很随性,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我们毕竟不是他们,时代也在变化,我们想通过简单的模仿他们在投资中取得好的结果那是不太可能的!莫向外求。其实佛法中已经讲的很清楚, 大地众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其实投资的秘籍不在于巴菲特,也不在于索罗斯,更不在于利弗莫尔,而在我们自己的心中。为什么体会不到?因为我们的妄想执着蒙蔽了我们的佛性。试着让自己安静下来,体会一下自己的呼吸,静极生慧,就是这个道理。
有时想想也觉得蛮有意思,远在地球另一面的中国A股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一轮!想想两年以前,同样的股票,价格打折不到三分之一,却无人问津。想想两年以后,同样的股票,价格乘以三倍,却是炙手可热。股票变了吗?显然没有。变的是什么?人心!
最后,用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 一个大牌,给手下传阅的一封信,摘录一段:“他们的判断仍是基于事实和数据这两个基本维度,而他们参与的这场投资游戏,却是在情绪的第三维和梦想的第四维上展开的”。 刘强:我们该向股神学习什么? 山不在高,有人则灵。这话一点不假。2015年五月初,来自全世界的几万名巴菲特粉丝们集会美国小镇奥马哈,俨然是一场们的大聚会。我们千里迢迢从遥远的中国飞到这里,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也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 在和巴菲特的校友Donna教授交流时我想明白了很多问题,分享给大家: 一、巴菲特是不能复制的。学巴菲特者生,复制巴菲特者死。其实,也是一直在跟随市场与时俱进的。在对巴菲特形成影响最大的三个人中,格雷厄姆主张用低价去买入具有安全边际的小公司。而费雪则让巴菲特转向了更加注重公司管理层的选股方法。当然,对巴菲特影响最大的其实还是他现在的合作伙伴,芒格。他告诫巴菲特与其用低价去买入一家差的公司,不如用合理的价格去买入一家出色的公司。这让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有了质的飞跃。三位老师,巴菲特把他们的投资理念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投资风格,才有了今天的成功。所以,名师指路固然重要,但自己的悟性才是成功的关键。 二、以戒为师的重要性。巴菲特能在血雨腥风的资本市场活到50年,靠的不是锋利的快刀,也不是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反而靠的是他的以戒为师,只做自己看得懂的。这让他错过了1999年的美国互联网大牛市,但也让他躲过了互联网泡沫的大崩盘。只投资于简单的看得懂的商业模式,只投资于有护城河的有安全边际的公司,简单加上坚持,巴菲特的淡定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对于我们这些来说,缺少的不是发现机会的能力,而是放弃机会的勇气。学会放下,学会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学会以戒为师,我们才能成为投资马拉松的最后大赢家。 三、诚信是巴菲特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尔虞我诈的资本市场里,大家似乎都在拼谁聪明,拼命想占别人便宜,而巴菲特恰恰相反,他的真实和诚信让他成为了真正大智若愚的真人。在每年一度的上,巴菲特从来不是只报喜不报忧,反而会把自己今年投资中的遗憾坦诚的告诉所有股东,这种海纳百川(微博)的胸怀和坦诚的做人原则在大多傲慢自负的基金经理中实为罕见。厚德载物,你的道德水平决定了你可以承载的财富,这话一点不假。在Donna教授眼中,巴菲特是一位幽默,风趣,没有架子,让别人感到非常舒服的智者。也只有这样的人,才配得上掌管那么巨额的财富。 四、投资股票的精髓不在于关注盘面,而是在于背后的调研和超级耐心的等待。巴菲特很少关注股市盘面,他绝大部分的精力都在寻找出色的上市公司,然后耐心等待市场对它错误的定价时,重仓买入,长期持有。巴菲特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他从来不担心他后交易所停牌五年,因为他买的公司都值得他持有一辈子。对比一下我们国内投资者的短线追涨杀跌,投资的境界差距可见一斑。有意思的是,巴菲特觉得自己最大的缺点恰恰是缺乏足够的耐心,他坦诚他听别人说话很难超过五分钟,看来股神也是个急脾气啊。 五、到底是否适合于中国?这个恐怕永远没有答案。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每个投资者心中都有自己的巴菲特。我本人是个利弗莫尔迷,和大起大落的投机天才利弗莫尔相比,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和财富量级其实远不及当年的利弗莫尔。但天资更好的利弗莫尔最终自杀身亡,而大智若愚的巴菲特却是善始善终,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人生的成就并不完全取决于你的智商,而是取决于你的人生智慧。慢就是快,做里的乌龟,而不是着急的兔子,你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多点共振系统简介——逍遥刘强 多点共振交易系统包括投机哲学.大局观.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交易规则和交易心态几大部分。当道几部分发生共振时,才是比较好的交易机会。需要强调的是,每个人部可以设计自己的多点共振,我的只是参考,只有你自己总结出来的多点共振才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 关于投机哲学 1.理解投机的本质是什么?的本质是帮助市场发现商品合理的价格。只有改变自己的竞争性思维,用创造性思维去看待投机,我们才能看清投机的本质。 2.投机中道和术的关系?道为投机哲学,可以照搬学习,但术即为自己的交易系统,是独一无二的,必须依据自身的特点去实践总结,特别是要把自己的优缺点都融入到自己的交易系统。 3.投机的大道就是无为的状态。不去为过去的行情而扼腕叹息,也不去为将来没有发生的行情而去杞人忧天,真正的无为状态应该是活在当下,只去分析当下的价格成交量和持仓量,并作出相应的对策。只有当下的事情才是真实的。 4.如何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绩?1期货是门实践科学,至少需要5年以上的实战经验总结才能建立初步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绩。2 交易系统只是个大纲,它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去变化,设有一成不变的交易系统。3每个交易系统只能适应一部分行情,要耐心等待适合自己的行情出现时才去交易。 关于大局观 1.何为大局观?就是站在世界政治的角度看投机。1美国主导世界经济。2 中美欧博弈。3金融是一场政治战争。 2.从全球热钱的投机流向来看投机。1全球货币泛滥,热钱流向最赚钱的市场。2热钱的主导思路是对冲思路。 3.从中国国情的角度看待投机。1在中国市场中,中国政府的态度至关重要。2在中国,政治因素大于经济因素。3很多商品是由代表中国政府的国企来垄断的。 关于基本面分析 1.理解何为基本面?投机者需要分析的是商品未来的供应和需求。不是现在,而是未来。 2.当市场出现对未来基本面预期错误时,才会出现交易机会。这种机会只有两种:未来供应大于需求,目前价格还在高位,出现机会。未来供应小于需求,目前价格还在低位,出现机会。 3. 了解基本面的方式:亲身在现货企业了解整个产业链;向资深现货商咨询;从研岌郜获取信息。 关于技术分析 1.约翰墨菲的《》是基础,需要熟读。 2.技术分析的精髓是寻找市场的趋势性机会,而关于突破的判断是技术分析的核心。 3.技术分析中的重点是K线,成交量和持仓量。成交量:多空短线厮杀的激烈程度。持仓量:多空对未来价格的分歧程度。持仓量大幅增加,价格一旦突破,大行情的机会很大。行情的转折点:成交量大幅增加。 4.资金流向分析也是技术分析的一部分。当市场投机主力与现货商的意见一致时,往往发生大行情。 关于交易规则 1.投盗收益=P*R*B.1P成功率,通过共振法提高。2B仓位率,盈利时重仓,亏损时轻仓。也就是浮赢时加仓, 亏损时不加仓。3R盈亏率:大赢小亏,止损止赢。4三者是乘法关系,必须都要努力成为正数。 2.当多点发生共振时,才去交易。 3.做多,做空。 4.一次只做一个品种。 5.整个交易系统中的交易过程试仓.建仓.加仓.止损.止赢。 关于交易心态 1.防守第一,学会放弃行情。抓大放小。 2.浮赢才能拿住单子。 3.盈利单不能变成亏损单。 4.处理好交易和生活的关系。 5.寻找生活中的爱好。运动.读书和旅行是比较好的减压方式。 6.赚到钱要及时奖励自己。 7.要建立自己的期货圈子。和什么人在一起,决定了你的思路层次。
《时间的复利,对于投资和人生的思考》 精选八点击关注我哟?定期推送蜂融网新项目,平台动态,互联网相关信息,心灵鸡汤等诸多优质内容。订阅号不回复任何问题,请您见谅!如有需求请致电蜂融网官方客服电话(400-999-7956)正文 · 内容MOMENT中国在投资领域的关键问题其实并不是总量和增速,而是结构、质量和综合效益。在机制优化基础之上的高明聪慧的和行为,在当下及其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有着非常重要的核心意义。这样的“聪明投资”能够释放潜力、增加有效供给,有助于稳增长、优结构、护生态、惠民生、防风险。央行与的必然逻辑总体形势来看,全球经济目前都在面临去产能、,国家务过高,希望去通胀。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提出加息,恐怕更多是为了表示政治姿态,目前占国家GDP的93%,这意味着100元的GDP中就有93元债务。美国的财政支出是15%、16%,如果加一个点利息,相当于财政支出增加7%,站在执政者角度来看,这7%的财政支出不可能从任何地方消减,唯一的办法就是政府不会加息。所以美国维持高的选择只有两个:第一、维持低利率,让政府每年的支出减少;第二、想办法将债务证券化。这就需要保持汇率稳定,能让更多人愿意买。中国的情况也是一样,中国经济走弱,主权信用大幅度下降,负债率相应提高,货币必然会走弱。但如果货币持续走弱。国债就卖不掉,这里面是对矛盾,中国、美国等各个国家都会首先维持低利率,因为不低利率当期债务的现金流就会有问题;第二,一定要维持借新债还旧债的能力,政府必须表现出“这点债对我没有任何问题,”的样子。所以货币要稳定,一方面要降息,就是货币收益率低,就应该走弱,走弱的同时思考怎么让汇率走强或者稳定。在全球范围内,日本的国家负债率可以达到200%以上,欧洲和美国都在90%到100%,有人说欧洲今天灾难严重,但从债务角度看美国也是一样的。官方数字目前只有55%,大家知道欧盟刚成立时债务60%就是红线,从现在形势来看,中国债务跨越60%或许不用等到明年,如果把刚性支出算上去,中国债务现在就在70%到90%之间了,因此中国政府降息、维持低利息,包括维持汇率一定程度的稳定,这些都是必然选择,谁去做决策都是一样的。全球资本市场五大错配机会所以毫无疑问,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我们将处于全球降息和低利率环境,对民营企业来说,就需要注意发债期限的问题。民营企业的习惯思维是债发得越长越划算,但处于降息通道中,以前7.5%的利率或许2、3年就能变成6.5%。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曾发行了大量保证人们年利息11%、12%的,那时社会上的利息很轻松到14%,15%,发11%的确很划算,但就是这11%的利率从年开始变成了沉重的包袱,保险公司因此连年亏损。那么处于降息通道,企业如何找到投资机会?笔者认为有三个原则,首先要追求全球高成长的资产;第二要在全世界范围找低成本的资金;第三充分利用全球资本市场的估值歧视。什么是估值歧视?从事资本运作的人都知道低买高抛,这一行为的根本目的是逆周期。估值低的时候大家都想跑,高的时候大家都想买,人家买时你卖,人家卖时你买,这就是逆周期。我们很容易找到低风险低收益、高风险高收益的机会,那我们怎么找到一个低风险高收益的机会,核心要点就是找到价值错配的机会。目前全球资本市场中存在5个比较清晰的价值错配:例如海外很多低成长、低价格消费的龙头企业,买回国内成长将非常划算,这是一个简单的错配。在这里需要提一下“EV”这个概念,企业家们可能更多在讲“PE”。EV是并购中常用的概念,EV的计算公式是:EV=公司市值+负债++优先股-现金以及现金等价物。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一百亿,利润十个亿,一百亿当中如果九十亿是债,十个亿是股,听上去他回报率高得很,百分之百,非常划算。如果他PE卖十倍,一年赚十个亿,你会觉得挺划算,但按照EV计算,你付出一百亿买了他全部股权,还有90亿债,EV是190亿,你拿了公司190亿的价值去赚了十个亿,你立刻会觉得不划算,所以应该多使用EV的概念。第二,例如你到银行借债、或发债券,成本起码得6%到7%,高一些会到8%到9%,对你而言这是向别人借,借钱给你的人它是购买了债券或贷款,对他来说是高收益的金融产品,如果他在欧洲存款,活期收益只有2%,定期不到1%,所以如果你能将低成本的欧洲、日本资金匹配起来会非常划算。具体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中国企业可以到海外发债、借钱,也可以在海外直接收购金融机构,所以可以先购买金融机构,再鼓励金融机构贷款给中国公司。大多欧洲银行并不会款给中国公司,因此中国公司贷款需要通过中国的银行。但中国银行的钱从哪来?从当地的银行贷款过来,再加1点几的利息贷款给企业。欧洲一些是1.7%或者1.9%,可对中国企业来说,假设一家企业在欧洲并购,拿到五年期3.7%、3.8%利率的贷款,对他们来说是大好事,所以当你并购成为这家欧洲银行的股东,中国哪家公司好你也很了解,贷给他三个点左右,他会觉得非常划算。你的净息差会轻松增加1.5~2个点,银行增加了2个点,业绩马上就回来了。这也是为什么要到境外机构,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第三个机会,这里有一个数字,中国A股在3600多点的情况下,股市平均市盈率还有63倍(中位数),算数平均数是153倍。中概股市盈率3.8倍(中位数),算术平均有15倍。市盈率为13倍(中位数),算术平均数28倍,价格还是高得离谱。很多人认为目前A股股灾过后现正处于低潮期,股市一定会涨,这种可能性很大。但假设有同样的钱,买H股、中概股要比买A股风险低很多。企业家可以通过在境外买中概股,在香港买H股,之后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在当地退市,回A股上市还是有非常大的空间。这是第三个错配机会。第四个机会很容易理解,日本的股市和中国类似,但日本的股价比中国还贵,所以,所以在全球范围错配是始终存在的。第五个错配也容易看到,欧美的一些公司,比如说像肯德基的母公司,它亚洲收入已经占全球的50%以上,利润占全球60%以上,但是价格很便宜,因为价格低,企业家如果把它亚洲的资本部分,也很划算。像这些错配你想明白之后,H股和中概股这么便宜,其中有很大机会。所以错配的本质是我们要低买高卖,我们要逆周期,错配现在基本上是存在的。如何准确预测未来三年的高生长行业很多企业家喜欢买大宗商品,在过去七八年来,全球大宗商品50%到60%的新增需求来自中国,中国大宗商品市场的总量需求占到全球市场的20%到30%。但未来几年,全球面对削产能的问题不可避免,中国尤其严峻。削产能会导致制造业直接损失,同时制造业连带的原材料需求也会下降,所以在去产能杠杆没结束的情况下,大宗商品价格很可能是回不来的。因为削产能会让老板净光,继而影响银行债务,甚至影响,这将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所以我认为从今天开始,去产能带来的损失将在未来两三年内逐渐出现。我们经常去预测中国哪些行业是高生长的朝阳行业。对这个问题,有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会一目了然。一个国家的财力源自三部分,主权、企业部门、家庭部门。如果看哪个行业有没有成长,可以用这三个部门的杠杆率重新看一遍。首先说主权,中国的(国家的负债率跟GDP比值)现在是55,已经非常高了,所以依靠国家补贴,国家财政支持的行业必须有所行动。很多太阳能企业到今天还非常坚定地认为,这个东西清洁能源国家肯定补贴,这种想法非常可怕。等到国家觉得类似退休金、卫生、养老不够时,就会先把你削减掉,这是正常逻辑,不要相信靠政府的资金还能维持某一种的价格,因为国家财力有限。第二说企业,中国企业部门的债务在全世界都是畸形的,中国企业债务占GDP的130%,大大超过全世界其他国家水平。中国的企业部门负债率是高度偏高的,所以今后主要任务是降债、削杠杆。因此靠企业加大发展是不太现实的,企业家们可以认真思考远离和离开制造业,制造业今后的主基调就是削负债,,弥补消化损失,这或许是未来趋势。第三个是家庭,中国的家庭部门的负债率现在还是非常低的,只有38%(全球平均50%多),所以未来家庭部门加杠杆增加负债的概率是很高的,家庭部门增加负债、加杠杆第一可以促进消费,家庭部门消费的都是中产阶级消费。其次加杠杆还可以改变结构,目前中国60%的家庭资产在房地产上,金融只有20%出头,加杠杆可以增加金融市场,房地产哪怕不动,新增的部分也会在金融方面。所以今后在,基本可以确定,跟家庭有关的东西成长空间很大,不是家庭消费,就是家庭投资。这个想明白了再看很多行业会得到更深的领悟,会跳出这个行业看这个问题。A股股市:震荡走牛是基本逻辑现在A股3000多点,目前存在一个利好和一个利空,二者相互博弈。利空就是注册制,如果注册制出台,允许成千上万家企业经过注册之后快速上市,股市的资金会产生巨大的分流,势必拖动股指往下走,这是一个大利空,在经历过这次股灾之后注册制不会贸然推出。其次,利好就是整个社会流动性增长当中对于股市的配置在逐渐增加。过去十五年(年)中国的货币供应量每年同比增长19%,主要分为三部分构成:一部分国家发的钱M2大概17%点几;第二是海外的资金流入每年平均流入增长27%点几;第三是储蓄率的提高,从期初的7%增长到期末的53%,但是增加了这么多资金(每年增加18%到19%),配置并不均衡,所以你就能理解这15年制造业和房地产为什么会这么好。过去十五年资金每年都会流入到房地产行业,每年增长24%以上,只要买地、买楼肯定就涨20%,这就是资金推动的结果。大宗商品增加22%,制造业的增加26%,所以和制造业关联的行业就鸡犬升天了,造车的、造船的、钢铁水泥都非常好。反过来股市债市加入的资金增长率却是个位数,社会平均增长19%,到你这个行业是个位数,实际上是在缩小。那么未来的情况正好反过来了,未来三五年内,整个货币供应量每年可能只会增长9%到10%,过去15年是19%到20%,相比几乎削减了一半。什么原因呢?第一印钞票速度慢,去年今年都控制在12%。第二流出的,不存在流入了,没有增长了还要吃掉。第三储蓄率也是下降的,大家不会继续选择存钱,买薪金宝、都是比银行更好的选择。但对股市的投入会大大增加,因为第一制造业将向股市供应大量资金,因为老板赚得的钱付利息都不够,他们现在以制造业的名义贷的款都投到制造业之外的地方去了,这个才划算。第二房地产我估计未来三年和制造业一样,也将往外扔钱,房地产今年上半年增长是个位数,去年的增长也是接近个位数,过去的增长都是20%几,如果制造业、房地产、大宗商品,这三大吃钱的户头都往外供应钱了,谁吃钱?股市,债市,还有就是ODI境外投资,对于股市的,最重要的就是资金将以每年14%、15%的速度增长,但股市同样受到几个因素的影响,短期如果房市很好,股市会受影响,中期3、5年内如果债市发展很快,资金流到债市,股市也将受影响;长期五六年后,流到海外的钱很多,也会影响股市。所以股市是波动剧烈的小牛市。微信号:fengrong2020(←长按复制)打造最专业的官方网站:www.fengrongwang.com《时间的复利,对于投资和人生的思考》 精选九本文收集整理自高毅资产首席投资官邓晓峰在上海交通大学演讲在资本市场里面,对于投资来说,你首先要理解这个市场。中国的资本市场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你以什么角度看它,它可能就以什么样的形式回馈给大家。我们在这个市场上面可以看到,尤其在中国,很久以来,大家说这是一个赌场,是以赌博、投机的方式,以很高预期回报率的方式参与这个市场。但是还有其他的一个说法,我们在这个市场上面依研究公司的基本面,可以获得持续稳健的回报,不同的做法可能都会得到他预期的结果。总体上看,是我们的行为方式或者价值观,决定了自己参与这个市场的方式。但是市场本身我们可以看到,这么多年来,它真正反应的还是我们国家、产业发展的变化,反应了我们国家这些公司的成长。一个一个行业我们都可以看到,很多公司最后成为了很高回报的公司,很优秀的公司,在全球都是有非常高的市场占有率或者说竞争能力的公司,这个过程总体来看,还是一个反应基本面的市场。作为一个基金经理,首先你要理解,自己适合什么样的方式做研究和投资。我们还要理解这个行业或者公司,也要理解资本市场本身运行的规律,其他参与者的行为。我觉得同样重要的,是需要理解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尤其当市场有剧烈变化,有重大恐慌,是其他高度不确定性的事件,非常重大的事件发生的时候,对于我们在资本市场应的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个东西会使你减少恐惧感,可以使你在资本市场关键的时刻,或者重大变化时刻,能够有信心做出独立的决策。在资本市场上,考验基金经理或者投资人的地方,除了获得收益,是能不能获得超额的收益,业内叫做阿尔法。有一种理论叫有效市场理论,说市场已经高度有效,我们很难获得超额收益。美国是这样的市场,我们看到过去一年,三年,五年,十年,大概只有10%左右的基金能够打败各自的基准,从打败基准的比例来看,专业机构在美国已经很难超越市场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市场。这个过程是怎么形成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确实是现在信息传递的效率远高于历史,同时资本市场本身得到的关注,也高于历史水平,有太多的人、非常多的资源投入这个市场。当所有管理者更努力的时候,驱动这个市场本身能更早实现价值发现功能,也导致更难战胜这个市场,这可能是所有市场发展到后面比较极端的时候的一个普遍现象,我们发现美国出现了这种现象。中国有重大差异的地方是,第一,中国市场本身的参与者很多,我们有太多的个人、其他机构、很多不专业的机构,确实有对资本市场理解比较少的机构在参与市场。因为这种多元的参与,使市场的效率没有那么高,给这个市场创造阿尔法提供了比较好的外部的土壤。另外,我们看到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说,即使是专业机构,因为公司治理的原因,因为考核机制的原因,造成非常大的扭曲,这种扭曲事实上会导致市场经常出现无效。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些恍如隔世的情况会阶段性地经常出现,就人类本身来说,我们都有这些天然的弱点,知识可以积累,但是智慧还是很难去同步达到。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我们会看到,资本市场还会有阶段性、间歇性、甚至是很长一段时间非常多的无效率的情况出现。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资本市场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年的时候,整个社会有一个巨大转型的压力,大家特别喜欢向互联网去转型。所有的传统行业和公司非常恐慌,这个时候发现市场有很大的扭曲。大家认为应该转型的方向有过高的预期,而真正来说本身竞争结构比较稳定的行业的公司,容易被市场所忽视,这个是在年,中国市场最扭曲的一部分。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看到互联网行业对各个行业的影响已经高度明确化,市场的不确定性下降了之后,过去这些正常行业的低估的部分,又在年得到了资本市场比较大的修正。这本身是一个市场阶段性没有效率、也会阶段性有效率的运作过程。对于做研究或者做投资来说,我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发现这个市场无效率的部分,怎么做?从自身体会来说,我希望建立一个参照系,建立一个坐标系,我们通过研究,能够对未来有所判断或者是预测。我自己是在1996年本科毕业以后到深圳开始接触资本市场,当时市场是一个庄股横行的年代。我研究生毕业,2001年到上海国泰君安证券的时候,正好又看到整个国家的股票市场从一个庄股横行到做庄模式后面的阶段。从2003年开始,整个行业寻找一个可持续的方向,开始去关注企业的竞争力、公司的基本面,投资逐渐向国际规范去靠拢,我觉得那是一个国内机构投资者学习的过程。但是在2007年之后,随着,成为上市公司股价影响最大一股力量。我们看到,2009年以后大股东对于资本市场影响也好,干预也好,甚至操纵也好,到了一个史无前例最高的层面,他们是影响资本市场非常大的一个方面,甚至在短期之内产生很大的扭曲。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事情发生,但我自己的体会是,我们在这个市场上面,还是可以很好的通过做基础的研究,发现公司的未来价值创造,可以得到持续稳定的回报,可以获得一个长期的超额收益。简单的说,选到好的行业,回报率高的行业,找到最优秀的公司,在合适的价格做投资。所有的投资,估值水平,也就是价格,一定是最重要的,因为价格决定了你的回报率。再好的公司,过高的价格可能给你比较低的回报率,甚至负的回报率,这是无法避免的。我们的投资,基本是希望面向未来,通过分享企业的价值创造,来实现我们自己的投资回报,这个过程其实需要我们去更多的判断企业的未来,这是我们所有做研究的根本的目的。我们研究过去,研究历史,是为了我们能够更好的,更大概率的去分析和判断企业、行业的未来发展。在这之前,我们在和积累的时候怎么找框架?我自己在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有一个比较好的类比的参照性,我们研究了当时美国标普500的行业结构分布和利润分布。因为美国是一个大国,中国也是一个大国,美国的产业非常全,中国的产业也很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参照系和指标,我们可以观察过去40年。当然这个图只是到2012年,之后我也就没更新了,因为当时我们研究过了这个图,或者我们后来把标普500的数据看过之后,自己有了一个框架。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个大国里面,随着经济发展、产业成熟,不同的行业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分布。金融行业永远是一个大行业,它关系到所有的人,也关系到整个经济活动的运行。在格林斯潘几次降息以后,美国金融泡沫的时期,这个行业最高占到标普500市值的22%,2012年大概是16%。我们可以看到,医疗行业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美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大概15个点以上,是医疗行业。标普500的市值结构里面,它也一直是一个前三位的重要的行业。高科技行业是美国最大的一个行业,在2012年的时候,这个行业占标普500的市值是18个点,目前肯定更高,我估计大概是24-25个点左右,现在没有仔细去看。但是还没有到2000年,Intel泡沫的时候,当时占整个市场市值接近三分之一。我们还可以看到,可选消费也就是耐用消费品和日常消费一定是一个比较稳定的行业,它的长期比例都是在11个点左右。我们也可以看到,美国确实是一个非常稳健的经济体,他的工业行业一直都是在10个点左右的比例。虽然他的就业比例在下降,但是,我们看到过去40年来总体上维持比较高的比例,美国的制造业还是很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像电信服务,像公用事业和大宗商品,原材料这些行业,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国家发展的成熟,这些行业在经济结构里面所占的比例是下降的。能源行业是一个很大的行业,这主要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代表。但未来这个行业会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比如当我们电动化以后,汽油不再是重要的燃料,也许这个行业会发生重大的变化。我们再看一下,这些行业的利润占标普500的比例,这个相当于做了一个市值加权。我们的红色线是指这些行业的估值水平,理论上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市散户实战技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