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网购为什么发达电商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却不行

美国日本的电商+实体经济,和中国有哪些不同点?|界面新闻 · JMedia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众所周知,以阿里巴巴为代表性的电子商务企业在最近十几年中,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购物方式,以及很多企业的经营方式。不少企业由实体经营转向线上经营。可以这么说,电子商务模式给线下实体店经营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让后者面临凄惨现状、黯淡前景。
在电子商务兴起时间方面,美国与日本要早于中国不少。但电子商务在两国发展的情况却迥异于中国。在美国,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是并驾齐驱的。前者的代表是亚马逊,后者的代表,我们不妨推举沃尔玛。两者的竞争,无论是在美国国内,还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没有分出胜负手的。而在日本,实体店的经营状况更是远远好于线上模式。
为什么中国与这两个国家在这方面的发展情况差异如此之大呢,这还要从中国的国情以及经济结构谈起。
中国人口众多,快递行业容易发展,电商要壮大跟快递行业关系紧密,美国日本没有强大的快递业做支撑,电商成本居高不下,说白了,就是网上的东西并不比实体店低多少。
经济水平的差距
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听起来是非常牛逼,但是除以人口基数,便暴露了中国人还很穷的现实。电商和实体在价格有差别的,基本上都是那些生活刚需品,你口袋只有十块钱,你肯定更愿意到网上花一块钱去买而不是花三块钱跑到实体店消费,美国和日本人均收入比较高,自然不用如此精打细算。
实体店本身的问题
由于房地产的热炒,房租飞涨,实体店的经营成本一再飙高,而这些成本最终都反映到商品上,由消费者来买单,再加上中国人做生意不诚信,伤了消费者的心,一旦有了网购这种更实惠的平台,实体店倒闭也算情理之中,死有余辜。
现在的中国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网商顺应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便捷,于是,在这种生活节奏和便捷条件的催化下,人们越来越懒,网商就更加具备大行其道的条件了。
而且经营上的一些细节,以及实体经营场所的基础设施,也是美国、日本两国实体店铺能够经营良好,不受线上经营模式冲击的原因之所在。以日本为例,它的实体经营场所在几个方面是中国所不能比拟的。
最人性化的细节服务
日本的商场都拥有十分人性化的服务体验,以东京为例,东京的百货商店位置集中,因此安排一天专门用于&购物血拼&是最合适的方案。大部分商场从上午10点或11点开始营业,闭店时间为晚上8至10点。达人们会选择在开门时间进店,上午购物的积分可以在商场顶层&大食代&换取免费午餐,节省一笔不小开支。
东京商场提供免费的行李寄存服务,客人并不需要找自动存包柜,服务员甚至会亲自帮忙将行李拿到专门的寄存处,让他们安心购物。
东西买好之后,若东西太多,不容易拎回,还可委托商场打包送货上门。
基础设施齐备
除了商场常见的停车位之外,商场还为带孩子和身体状况不佳的顾客准备婴儿车以及轮椅放在商场大门入口处,最大限度的为减少顾客的体力负担。甚至商场还专门开辟出专门店额儿童区,为小孩在提供休息与玩乐的场所,还有为妈妈照顾婴儿而设的婴儿室,为妈妈为孩子提供哺乳以及更换尿布。
匠人气质为实体店注入强心剂
匠人精神绝对是日本实体业的一大特色。一普通的寿司店可以经营数百年。一家酱油企业可以数百年专注做酱油,别的什么都不涉入。这些匠人将精益求精的精神世代传承,在他们看来,生意没有大小之分。开店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做到让自己以及顾客满意。匠心是日本实体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源泉。
日本实体经营的这些特色,让电子商务模式始终无法望其项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跟其民族性格有关。
微信公众号:多少说(duoshaoshuo);转载须征得作者同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 相关文章界面JMedia联盟成员推荐阅读电商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这篇文章一针见血!
掩盖短期通胀,也为长期恶性通胀打下坚实基础。网购的优势是降低价格,促进交易信息透明化,推广廉价产品。在非网购时代,一些生产企业利用信息差异,可以卖高价;企业创新后,利用渠道的时间差,也能把创新产品卖高价。但是网购普及后,一家企业打价格战,瞬间波及大片厂家,一起介入价格战。一家企业创新产品后,由于得不到有效,很快就被仿制出来以低廉的格销售山寨版。比如,苹果推出Apple
Watch,仅仅几小时,深圳已经有店主在网上推出类似的廉价产品。
在网络时代的价格战背景下,几乎所有企业都不得不自杀式销售。结果就是工厂的设备折旧无法摊销、设备投资无法收回,创新投资更是为他人做嫁衣。
短期内,自杀式价格战对于来说价格持续降低,但是这让生产企业无利可图,减少持续投资和生产的动力。现有企业在正常设备折旧基本完成后维修费急剧增加,不再购置新设备而选择关门。当大量实体企业倒闭,意味着短缺的时代将要开启。
网购加速国内生产和实体商店倒闭,大规模压缩社会中的水平,也加剧将来的物资短缺。随着网购的发展,品种迅速向生活日用品延伸。网购为了降低成本,积极进行各种渠道采购。尤其是中国产品价格过高时,大量销售进口产品,挤垮国内的生产。例如,中国乳业是高价毒品工业,关键在于中国的乳业运营机制,或者说症结在于政府支持的乳品企业。而在网购普及后,大量民众购买进口乳品,减少对于国产奶的采购。结果导致中国乳品企业压低收购价、甚至停止采购,中国奶农大量倾倒牛奶,并且杀掉奶牛。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实体商业越来越坚持不住,大规模关店,减小运作规模。
从民众个体的角度,由于网购越来越多,商业店铺的需求量减少,店铺倒闭并不是问题。但实际上,这些商业店铺都意味着本区域之内的相应产品库存,对于本区域的供应量具有关键意义。当店铺纷纷关闭的时候,区域的产品库存也快速减少。在过去,网购不盛行、经济增长的时候,由于店铺增加,实际上导致库存越来越大,甚至意味着库存增加。而网购则在推动店铺倒闭的过程中,加速库存快速减少。当大量实体店铺倒闭后,区域的库存也意味着降到危险的低水平。
随着实体企业和实体店铺加速倒闭,产品短缺状况重新出现,恶性通胀已经在酝酿之中。实体和店铺关门倒闭,都习惯低价处理库存,这个阶段产品物价会下降,畸形的低价。说简单点就是,人性的自私,不守规矩,最终害的是自己!批发和零售实体收入减少甚至倒闭,消费自然萎缩!经济是什么》别那么狗屁!能让大部分人赚到钱,经商有利润,工厂的有订单,人人有饭吃,就是搞好了经济!只顾自己,贪婪无底线!最终自己也会灭亡(阿里巴巴)!
[&此帖被飘柔哥在 15:56修改&]
这些回帖亮了
虽然不懂经济学,但我觉得这文章没道理
引用1楼 @ 发表的:
吓得我赶紧网购个女朋友
来个韩红同款。。
库存清完后,人们再想购买相应的产品,不得不付出高价寻找---总之我觉得文章有些狗屁!
词汇堆砌得看似高大上,文章论证过程漏洞百出毫无逻辑,结论莫名其妙
要黑电商也花点钱啊,请个水准这么低的枪手算怎么回事?
顺便扯点正经的:电商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更多是在批发、零售环节,对生产环节来说,反而会是种促进。
举个实例:面料。
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因为我爸妈在上海做了近二十年的面料批发。近几年他们一直在说批发生意越来越难做,很多客户来店里都是看样子,选色号,然后直接去厂商的网站上订货。省去了中间批发环节,零售商直接向厂商下单,双方获利,被干掉的是批发商。另外零售商的生意也慢慢不好做了。为什么?同样的原因,现在有些厂商的网站上连零售都一起做了,于是零售商的一并被削弱(当然在面料这个行当里,零售还能fnk延残喘一阵子,因为厂商直接做零卖需要的裁剪打包等人力成本有点高,每单利润也低,不方便做,有些厂商还不太愿意接入零售环节)。目前,我正在积极劝说我爸妈改行,上海的批发市场里那个摊位赶紧出手,晚了白菜价都不一定有人要。想不出新行当就回家养老去吧,这行当里的批发商已经没多少活路了。
再举个实例:零食。
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因为我弟弟现在供职于一家天猫零食巨头。他们公司主要做坚果类,自己承包种植园、雇农、建厂、线上线下一起做零售,直接面向消费者,一条龙把所有活儿给干了。跟他们相比,传统的种植者==》原料收购==》坚果厂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模式,价格上被完爆,竞争力从何谈起?妥妥全线被干掉,种植者还可以受雇于一条龙巨头的种植园,其余改行。我弟弟进这家公司的本意是学习电商的运作模式,想为自己未来创业摸索点思路,但是工作近一年下来,不提从淘宝创业这个话题了,因为咱们家的资本远远玩不起这种一条龙,只做零售环节的话,在各大巨头的夹击下,很难生存。
再举个实例:信息化设备。
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因为我自己供职于某公家单位的信息技术科,单位信息化设备采购这块由我们科室负责,所以有所了解。采购的时候,只要财务制度允许的,我都尽量在网上买。为什么?方便呗!不用各种电子市场死命找,打开某猫某狗一搜就有,*河蟹*也是正规的,快递上门,而且质量还比电子市场有保障,价格也不太会被坑。在什么事都讲究终身负责的形势下,采购时最怕的两大坑,质量没保障,价格被杀猪,通过网购都给避免了,我何乐不为?
那么网上卖这些设备的都是谁?据我印象流统计,一半是厂家,一半是代理商。而且只要厂家有直销,我肯定不会选代理。长此以往,同一个网购平台上,代理有活路吗?我看很悬。所以到最后还会是厂家==》消费者模式笑到最后。
当然在设备采购这块最大头的还做不到网上购买。为什么?你不是说网购能完美避坑吗?没办法,两个原因:第一、超过一定金额是要立项招标的;第二、很多工程里涵盖的设备种类太多,工程设计超出我们的专业能力,只能找专业公司设计施工。设计施工都包出去了,我还要自己做采购肯定不现实啊,一来太烦,而来人家公司如果只赚设计和施工的话谁肯搭理你这个标,所以要整个工程打包立项招标。
但是立项招标后,有些标是被大的生产商直接拿下,比如安防这块海康和大华两个巨头就经常能拿标自己做;还有些标是被集成商拿下,集成商在做项目时一般向谁拿货?一般有实力的都直接向厂商拿货。拿到标之后向批发商要设备的小角色在这行当里基本处在慢慢被淘汰的过程中。所以以后这行业的批发商?零售商?抱歉没你们什么事了,冼冼赶紧投胎改行吧。
扯了那么多,无非是想通过身边的几个例子说明下我自己对“电商影响实体经济”这个话题的看法。那就是,在大部门行业里,电子商务对批发商、零售商有极大杀伤,对善于利用网络平台的厂商来说是莫大的利好和机遇。电子商务发展的未来肯定是指向“厂商==》消费者”模式,中间环节逐渐被抹杀。但是对于一些能提供技术性需求的中间环节,比如第三个例子里的集成商,他们因为自己不可抹杀的技术价值,会继续存在,而且一定程度上能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得更好。
马云有句话真不是吹牛逼,大意是:他要做的不仅仅是一门生意,他是要创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甚至大一点,从人类发展来说,这就是一个“消除中间环节/解放生产力”的过程。我们正身在改变中,抓住机遇的将发达,而负隅顽抗的,终将被淘汰。
吓得我赶紧网购个女朋友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吓得我赶紧网购个女朋友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虽然不懂经济学,但我觉得这文章没道理
库存清完后,人们再想购买相应的产品,不得不付出高价寻找---总之我觉得文章有些狗屁!
社会在发展,不适应就淘汰。新的市场建立有新的机制。总体来说,社会向前进步。网购虽然有劣势,但是网购模式的改进更新会弥补这些劣势。执着于一成不变必然被淘汰。楼主最后一段的结果及时是对的,也是在短期内的。l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引用1楼 @ 发表的:
吓得我赶紧网购个女朋友
来个韩红同款。。
楼主有着这么高深的认知和超前意识,完全可以去国务院上班。
引用6楼 @ 发表的:
楼主有着这么高深的认知和超前意识,完全可以去国务院上班。
z引用6楼 @ 发表的:
楼主有着这么高深的认知和超前意识,完全可以去国务院上班。
zhu引用6楼 @ 发表的:
楼主有着这么高深的认知和超前意识,完全可以去国务院上班。
转的!
你瞎扯(转载)这么一篇文章想说什么?什么叫在网络时代的价格战背景下,几乎所有企业都不得不自杀式销售?苹果自杀销售吗?三星自杀销售吗?伊利自杀销售吗?便利店会倒闭吗?
网购意味着产品短缺,真亏你想的出来。
现在黑阿里黑的越来越没水平了···
扯犊子的理论,电商只会非常影响商场这种实体店面传统营销模式
这种sb文章也能骗经验真当jrs小学生
总而言之一句话,不让实体店宰我们就是不对,我们就应该被他们赚百分之几百的利润…
胡扯点东西就能挡住时代发展的车轮?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引用12楼 @ 发表的:
总而言之一句话,不让实体店宰我们就是不对,我们就应该被他们赚百分之几百的利润…其实你被电商宰得更多(利润率)
基本上做过生意的都有这个认知,内贸死于淘宝,外贸死于阿里巴巴。所以他早晚要被共产dang专政。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什么狗屁文章,一窍不通。。。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引用12楼 @ 发表的:
总而言之一句话,不让实体店宰我们就是不对,我们就应该被他们赚百分之几百的利润…
你只看到了被多挣钱了,没看到背后的就业。全部都虚拟化电商了,也许你也就失业了,连被宰的权利都没有。中国有庞大的就业需求,可惜淘宝 阿里巴巴满足不了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你把电商想的太牛逼了现在的电商可不比当年的房地产 没那么大影响
没有淘宝,,我想买很多东西都不知道在哪买,,样也少,,也贵,,淘宝给我选择也多,,但是淘宝假货也多,,淘宝贡献绝对大于缺点,,经济不好不是电商问题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所谓市场,就是竞争,优胜劣汰。山寨iwatch虽然便宜,但大部分人还是会去买正品。落后的,产能低的,就应该淘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236人参加团购299.00元&449.00元
526人参加团购829.00元&1399.00元
283人参加团购229.00元&629.00元
234人参加团购899.00元&1399.00元
284人参加团购529.00元&799.00元
1308人参加团购195.00元&399.00元
1391人参加团购1229.00元&1399.00元
22人参加团购59.00元&158.00元
44人参加团购59.00元&112.00元法制日报报系&&:
你现在所处的位置:&&&金融&&&正文
实体商业的救赎&&&&来源:《法人》
对电商网购业予以依法规制,使之与实体店铺零售业处在同样的起跑线上,享受同样的政策待遇,接受同样的市场监管,是降低商业实体经济成本、保障和促进商业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文 《法人》特约撰稿 蔡根泉
与电商网购相比,商业实体经济的特点显而易见:一是培育并支撑消费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相对稳定的店铺和物流基地,会使人们产生“只要有庙在,不怕和尚跑”的消费心理,这是培育和拓展稳定的消费市场和消费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二是最大限度地降低虚假交易的发生概率。商家和消费者面对面,可最大限度地降低甚至杜绝虚假交易的发生概率。三是能够保证商品和服务质量。实体店铺与“电商网购”的一个明显区别,是相对各方“先见实物后交易”,商品质量有保障。
从社会消费需求和与“虚拟经济”的关系等要素来看,商业实体经济在功能上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一是供给基本生活资料。如果商业实体经济的供给活动一旦停止,社会消费需求就不能保障,“虚拟经济”就必定成为无米之炊。
二是提高人的生活水平。如果商业实体经济售后服务乃至个性化服务等活动一旦停止,人们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基础,“虚拟经济”就会失去很大市场甚至失去发展的根基。
三是增强人的综合素质。如果商业实体经济的文化等特殊产品的供给和相关服务活动一旦停止,人们也同样会从根本上失去增强综合素质的重要渊源,“虚拟经济”也就无从谈起。
四是支撑虚拟经济发展。如果商业实体经济的循环流通供给活动停止或者受阻,“虚拟经济”就不复存在了。
商业实体经济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先看实体经济的严峻形势。对此,业界有人调侃说,传统制造业的萧条、农业三大主粮价格的全线下跌,以及商业服务业中餐饮业的“中高端”也不得不转而卖低端自助餐,这都表明我国实体经济已经到了“四面楚歌”的危险时刻!实体经济的严峻形势,程度不同地表现在六方面。而这六方面,又都关乎着经营成本:
一是不能承受的税费。社会保险33%,企业所得税20%,增值税17%,个税累进粗算10%,贷款利息10%(有的短期紧急贷款则更高),还有各种名目的行政和事业性收费以及罚款等费用!①
二是不断攀升的成本。制造业的生产要素都在涨价,商业实体企业的经营要素涨价更为明显;工资社保每年增加12%~15%,菜价、水价、气价都涨,房租虽是相对长期合同但也每年递增上涨;至于物流成本,则到处是收费站,产品从产地到终端消费地,中转几次,价格就涨几成,否则中间经营者必亏。因此,商业实体企业,尤其是处在物流终端的零售业,都在微利保本经营,稍有不慎则必亏无疑,甚至血本无归。如兰州主城四区,人工、房租、设施、税费样样都贵,就是租最小的经营场所,一家公司没有几十万、上百万元,就很难起步,即使勉强起步也难以生存;因为不能满足合作者和客户的需求,利润太低难以继续;员工更不满意,待遇太低难以留人。
三是难以为继的融资。给中小企业贷款100万元和给大企业贷款1亿,花费成本一样,因而银行自然不愿给中小企业放款。其结果是,一方面中小企业拿不到贷款,另一方面大企业拿到资金却无处投资,有些资金在一些大企业手里转个弯后再加利息放贷给贷不到款的中小企业,某些大企业由此变成为隐形贷款的“二道贩子”。
四是难以留住的员工。近几年来业界有一个奇葩怪象:员工人才之争,已不是产业实力的竞争,而变成实体中小企业与有“海量”贷款的大企业之间资金实力的竞争。特别是季节性城建业一开工,不少中小企业技术含量不高的熟练工就“跑路”。加之大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不考虑投资收益、也无所谓劳动力成本,而且来源于贷款的基建资金无所谓还贷,所以一缺人就加工资。通过高工资诱惑根本无法提高工资待遇的制造业,尤其是商贸服务业的员工,这使必须考虑成本和利润的中小实体企业本就招工不易,留住人才更难。
五是可怕的房地产业。2015年全国GDP达67万亿,其中卖地收入3.4万亿。在房价构成中,地价约占30%,也就是说房地产“创造”了11.3万亿的GDP;再加上中介、装修、家电、家具等,房地产所“创造”的GDP非常巨大。至于房地产投资在GDP中的占比,包括3.4万亿元卖地收入在内,则要超过45%。②其“可怕”之处就在于:因为要“居者有其屋”,大多数城镇老百姓的大多数消费资金被房地产业所“吸引”而手中只剩下生活必需品消费,这就导致“扩大内需消费”的希望难以落实,实体企业的很多产品(包括服务)卖不出去,中小实体企业因此也就很难有再发展的可持续之力。
六是过低的社会地位。我国实体中小企业维系了全国70%的就业,但这些企业的创办者、管理者和其他员工,也就是从事“实体经济”的人,连同他们的实体企业一起,却被互联网和金融人士甚至电商网购业者嘲笑为“老土”“草根”“平民”甚至“屌丝”。加之官方舆论的严重失误,中小实体企业及其广大从业者的社会地位过低,这也是实体经济贷款难、办事难、发展难的主因之一。
2.再看电商网购的严重问题。短短几年,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商网购消费国,2015年的所谓“双11”更是震惊了全世界。西方各经济大国和印度、俄罗斯等国,业界无不惊呼我国电商网购之发展凶猛和销售“奇迹”。但是,在并不否认电商网购对商贸经济发展所做贡献的同时,必须看到紧随而至的负面问题,主要有四:
一是国家税收大量流失。电商是以人为“低价”,将实体店铺的买家吸引为电商买家而转移了购买方式,社会产值和消费供给并未因电商而扩大,但因实体零售店铺关闭而税费大量流失。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等公开数据显示,淘宝网成交额万亿、2015年第二季度4270亿,如按最低3%的营业税率,淘宝网卖家2014年至少应上税350亿、2015年第二季度应上税127亿,但喊了多年的网店纳税并未实施,卖家逃税相当严重。
二是虚假“就业”伤害民生。据说仅淘宝网店已达1000多万个,如果每家店一个老板,就有1000万个老板,店均两个员工,就是2000万人就业,即使所有国企的全部就业岗位,也顶不上一个淘宝网,但这绝不可能!再则,除非就业者自己购买,电商网店几乎不为就业者缴纳养老等社会保险,这又直接损害就业、伤害民生。
三是假冒伪劣垃圾商品泛滥。国家质检总局2014年下半年对网购商品进行的品质调查显示,淘宝网正品率仅37.25%;2015年“双11”前调查结果显示,合格率仅6成。2015年“双11”,淘宝天猫销售额912亿,但之后三天退货就达574亿,假货率高达63%。③ 不少电商明目张胆地打着国内外著名品牌旗号,公开售卖假货伪货;某大牌化妆品厂家没有开过一家网店,但网上却虚名挂店5万多家且所售7成以上是假货;驰名世界的瑞士名表,除几款奢侈品品牌外,几乎无一例外以“厂家直销”的名义充斥国内各大电商网站,但价格却只有几百元,最多几千元,这不但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国家名誉和民族信誉,更是“釜底抽薪”,从根本上破坏了我国商业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基。2015年11月的美国《福布斯》杂志封面,就直言我国某大电商“市值2000亿美元的帝国,建筑在假货高山之上”。④
四是恶性竞争破坏市场秩序。电商网购的人为低价,直接导致垃圾商品盛行,而且“刷单”(商家花钱雇人虚假交易)行为普遍,数额惊人。这些都直接损毁了零售业的实体商业生态系统。破坏了商贸市场秩序,造成了实体零售业与电商零售业之间的不公平恶性竞争。就连电商的“诞生地”西方国家的业界专家都说,中国电商“绝不是拉动社会消费的好办法,反而是在毁灭消费”。⑤
3.后看商业实体经济面临的主要困难。总的来看,前述“实体经济不实”和“虚拟经济太虚”的问题及“实体经济的严峻形势”,基本上就是商业实体经济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此外,从上述列举和分析不难看出(实际情况也再三证明),电商网购已经表现出来的所有问题,几乎无一例外,都成为商业实体店铺业的“杀手”和噩耗,所不同的是,电商网购从其自身的四大负面问题中获取巨大利润而并不需要付出太多成本,实体店铺业则因电商网购的四大负面问题而不得不一再缩减本就不多的利润并再三增加本就不低的成本,一些商家因成本过高而累累亏损,不得不倒闭、关门。
归纳起来,以“实体店铺零售业”为标志的“商业实体经济”,目前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比较集中地反映在四方面:
一是消费习惯的悄然改变。“四不”即不受时间的约束、不受地域的限制、不可思议的低价、不用取货的便捷,购物不用考虑身处何地、是否上下班和如何取货,特别是同样商品的网店价格仅为实体店的五六折甚至更低。这些都使以大中专学生和中青年上班族为主的一些消费群体养成了网上购物的习惯,随时、随地上网购物成为主要消费方式,从而由实体店铺消费者转变为“网上消费生力军”。
二是电商网购的直接冲击。电商网购冲击最直观的现象,是商业店铺倒闭关门,大量商铺处于转租、退租甚至长时间空置状态。据日《东方网》转载、注明“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原载《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网站》的《2015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关店统计》显示,主要大型零售企业(含百货、超市)在国内共计关闭120家。其实,据笔者研究,从统计学的视角衡量,这个“统计”的范围仅仅纳入了一部分城市而没有涵盖全国,而且没有给出统计方法和计算公式,因此还不具有“统计意义”,仅是一个很不完全的粗略计算,难免挂一漏万,真实情况恐怕要严重得多。
中国投资咨询网2015年7月发布的《2014年中国百货行业会员企业经营状况统计报告》,根据207家会员企业统计数据,2014年商品销售总额整体增幅,四年来首次降为个位数,低于全国GDP增速近1个百分点,低于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超5个百分点。由此认为,2014年成为中国百货业态进入“后百货时代”的标志。
此外,在电商网购的冲击下,即使困难重重、艰难经营的大型百货商场,一些场所实际上也已尴尬地沦为电商的“广告处”和网购者的“试衣间”。与之唇齿相依的商业物业、城市综合体也出现了供大于求和招商难、租金退的现象。地处西北的兰州也难“独善其身”,2014年底至2015年,似乎一夜之间就“迎来了”近几年波及全国大中城市的“实体店铺关闭退租潮”。城关区永昌路、张掖路、南关十字、西关十字、民主西路和东部市场等传统商圈,以及四大主城区的其他核心商圈,大量实体店铺关闭或者转租的现象,表明兰州已经深受其害。据了解,在几十家关闭转让的店面里,商场百货、服装店、化妆品店、礼品店等占到近90%;兰州某大型购物广场的百货商场,去年也不得不调整和缩减公司的主营业态百货零售场所,用卖场大楼中的整整一层、占原百货零售卖场1/5的偌大面积,改营并非本公司强项甚至是弱项的“餐饮”。
三是难以遏制的成本增长。如上所说,大量商业实体店铺之所以关门退租,固然有短期内难以克服的众多实际问题,但其中最可直观的,就是成本太高、利润太低、负担过重而难以为继。
商业实体店铺,实际上都有两个“成本”:一个是法定认可却掩盖了实际情况的“核算成本”,另一个是不被认可却反映了真实情况的“实际成本”。例如,中央明令取消的一些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在不少地方摇身一变,“分项收费”变成“统一罚款”、“现开收据”改为“定额罚单”,原收费的部门(单位)所收款项并未减少,只是“明变暗、收变罚”,换了一张单子而已,企业负担却因此加重。某大型零售企业响应政府号召,为缩减办公用房、扩大经营面积、增加就业岗位,将与卖场连为一体的办公用房从内部改造装修成为卖场。政府城管部门立马以“未经审批”为由上门“执法”,实际上就是为了收取“审批管理费”,否则不准改造装修。结果,经“讨价还价”,该企业上交数万元了事,但城管部门因为没有收费收据,出具的是一大堆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的“定额罚款单”,这就使本可计入成本的收费变为不能税前入账、不能计入经营成本的“罚款”,从而成为企业还没有收入就“提前支出”的“纯利润”。
在成本增长中,最令商业实体经济经营者(尤其是绝大多数中小实体店铺经营者)苦不堪言但又无可奈何的,除了居高不下、难以预料的融资成本,最主要的就是店铺房价租金。因为几近年增20%的租金上涨,特别是看到业绩“好”就要随意“涨”的房租,已经成为压垮商业实体店的“真凶”。据某媒体报道,兰州有位经营者,刚租下商业街一个门面时租金每月4万元,由于经营得当,生意不错,但一年合同到期后房东把租金涨到6万元,上涨了50%,而且没有商量余地。该经营者一算账,结论是如果这样则“赚的钱都是在帮房东打工”,最后只能放弃。另有媒体报道,目前二三线城市商业街上的专卖店,年房租都在200万~300万元,但很多做得好的专卖店,年销售额也就几百万元,除去人工、税收、水电等费用,利润所剩无几。
大型商业实体企业的情况也不乐观。商界实际情况是:凡“实体店铺零售业”者,自建自用商业房产的很少,租房开店的居多;即使一些商贸大公司自建商用营业大楼的,各种经费支出都非常大,房屋折旧和物业成本也很高。如兰州某大型商贸百货零售企业,自建5万多平方米的商用营业大楼,开业近15年还没有收回建设成本。
四是员工队伍的难以稳定。人工成本高、队伍难稳定,是商业实体经济经营者的又一严重问题。近年来人工成本与实际经营效益不成比例,因此使就业岗位多、利润率低但竞争异常激烈的商业实体企业(特别是大型零售企业)普遍存在“招不到、用不起、留不住”员工的问题。近些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很多保护劳动者利益的各种政策,但所需经费几乎都要企业承担,还有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迫使企业的利润一降再降而成本一升再升。加之一些基本不考虑投资收益也无所谓劳动力成本的单位在缺少人手时的季节性高薪揽工,使商业实体企业“工资低,招不到人;工资高,企业负担不起”的问题愈加严重,员工随意跳槽流动的频率随之加快。而员工流动频率越快,人工成本因此越高,员工队伍就越难稳定。
商业实体经济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的成因
上述情况表明,电商网购价格低,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成本很低甚至很多环节并不需要什么成本,二是假冒伪劣品充斥其间并占有巨大份额。与此相比,“商业实体经济”最大的问题、也是根本性的问题,其实就是“经营成本居高难下”;导致或者直接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正是电商网购负面问题的成因。这些成因加之自身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六点:
1.缺乏法律规制。迄今尚未立法、缺乏法律规制,是电商网购发展虽快但问题不断的根源性问题。正是这一根源性问题,对商业实体经济造成了直接冲击。
2.缺乏规划引导。缺乏规划引导,是造成电商网购无序竞争盲目发展的关键原因。恰恰是这一关键原因,挡道阻碍了定有规划、相对有序的商业实体经济的正常发展。
3.事中监管缺位。事中监管缺位,负面问题不能及时纠正,是电商网购在商海中游刃有余、脱离监管的重要原因。就如英国一位业界专家所说“中国允许电商如此快速发育,这是社会经济管理的严重失误”;⑥与之相对,纳入监管之中的商业实体经济就处在竞争能力受到单方面制约这非常不公平和非常被动的不利境地。
4.舆论宣传过头。最不可思议的例证是:日是中国空军建军66周年纪念日,但当日及其前后,包括国家各大媒体在内的各类大小媒体,都少见或不见空军纪念日的方寸只字,却以醒目标题报道所谓“双11”的销售“奇迹”。这种国家媒体的舆论“偏食”对电商网购所给予的难以估量的“广告”效应支持,别说商业实体店铺业从未“享受”过,恐怕其他实体经济也未曾有过。而这对以“实体店铺零售业”为标志的“商业实体经济”来说,无异于一场虽然间接但却清晰可见的公开“绞杀”。
5.管理标准不同。商界不少人士无奈戏称:“有庙的和尚有人管,没庙的和尚没人管。”实体零售业有固定经营场所,应缴税费及员工“五险”和住房公积金都不能少,经营成本很高。电商网购业则相反,经营成本很低,并且违法行为不断而几乎不承担任何违法成本但工商、税务、劳动和技术监督等行政部门,都能对实体零售业及时监管,而对电商业则监管“难到位”,甚至基本不监管。例如电商网店几乎不为就业者缴纳养老等社会保险而无人过问,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业实体企业哪怕少买一个险种也要受罚。这种商界的“一国两制”对实体企业极不公平的制约,有时甚至是致命的。
6.自身内功不足。商业实体经济之所以面临这些困难和问题,出现目前这种状况,从某种程度上和某种意义上讲,并不完全是经济形势不好,也不纯粹是电商网购“太强”,而是传统百货零售业的一些经营者自身“内功”不强、外延“武功”不足、抗风险能力不够。比如同样的地区、同样的商圈、同样的业态,甚至同样的品类,但在电商网购同样的冲击下,有的店铺虽然利润下降但揽客营业依然红火如故,有的店铺则很快倒闭关门,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
对保障和促进商业实体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今后几年,“虚拟经济”和“虚实兼备”的“互联网+”经济,仍将凶猛发展并继续刺激和催化其他各行各业不得不快速发展,这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在这种情势下,尽快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和商业实体企业自强内功,是保障和促进商业实体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
(一)解决几个关键问题。目前,须重点解决三大问题:
1.思想认识问题。习总书记2015年11月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就零售业与社会和民众的消费而言,是从生产和供给的开端入手,满足优质消费需求;就经济结构而言,是实现“供需向相匹配”;就消费管理而言,是从商品需求的末端管理转变为商品生产和供给的开端管理;就生产和供给的标准而言,是必须确保商品质量。这一经济治理理论和发展战略决策,为解决商界的不公平竞争、促进商业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高质量消费需求,给出了新的思路,带来了新的机遇、开辟了新的路径。这应该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在供给侧改革中“降低商业实体经济成本、保障和促进商业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
2.发展思路问题。商业实体经济,尤其是店铺零售业,必须适应形势、改变思路、拓展路径;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以满足社会消费需求为目的,积极参加供给侧改革,寻求新的发展路径。虽然,电商网购对商业实体经济的冲击很大,但这并不意味实体店铺能被电商网购所取代。未来科学预言家、美国《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商业观察者凯文·凯利,针对未来电子商务预言称:“未来世界上最大的电商公司也将拥有最大的实体店,未来零售业将是一个线上线下融合的业态。”笔者赞赏凯文·凯利先生的观点,并认为:未来最大的电商公司必须拥有最大的实体店,否则自身难以为继;未来零售业态也必须是一个线上线下融合的业态,否则自身难以可持续发展。因此,“实体+虚拟、店商+电商”,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拓展“体验为主”的业态,应该是今后发展的思路和趋势。
3.市场管理问题。发展经济,没有市场是万万不行的,但市场绝不是万能的。因此,“市场要到位,政府不缺位”,应该是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尽量少走弯路的体制保证。但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入,学界和业界不少人对相关政策精神要么理解不够或者没有理解,要么过度解读甚至任意曲解,并搬用“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的理论,指责政府“多管闲事、管得太多”,抱怨“市场受制约过多,没有自由”,要求政府“什么都别管,统统交市场”。
且不说“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这一理论是百年前的舶来品,是产生于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理论,仅从其内涵和外延来看,就非常片面,因而不能照搬适用于今天的中国经济,特别是不能照搬适用于“商业实体经济”。因为商业实体经济的发展,既依赖于市场,又离不开政府。近几年突显的电商网购无序、实体店铺倒闭的诸多严重问题告诉我们:“市场”反对的是依“权”收费,而不是依“法”监管。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包括“实体”和“虚拟”在内的商业经济,既不能放任市场成为“无缰的野马”而政府只做“守夜的更夫”,也不能允许市场成为“襁褓中的婴儿”而政府去做“辛勤的保姆”;既不能重复“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时代”的“政府失灵”,也不能翻版“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时代”的“市场失灵”,而应在引导市场充分发挥应有作用的同时,保证政府对市场“适度而有效地干预”;因此,政府必须尽到管理市场之责,要在以市场调节为主的条件下和基础上,既要对市场当好忠实的、勤劳的“守夜人”,又要对市场适时进行适度干预,还要对市场实施规范管理。当然,这种管理应该是宏观管理、调控管理、间接管理和法制管理。
(二)采取几项具体措施。对电商网购业予以依法规制,使之与实体店铺零售业处在同样的起跑线上,享受同样的政策待遇,接受同样的市场监管,是“降低商业实体经济成本,保障和促进商业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当前应进一步采取下述五项措施:
1.尽快立法。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进行专题调研,拿出符合本地实际的立法法案,提请人大制定规制电商秩序、保护实体零售业和供应商的合法权益、能让商家和消费者都得到实惠的地方性法规,从法律层面为实体零售业与电商业公平竞争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完善规划。政府应将电商发展纳入“十三五”地方商业发展规划,并确保规划执行,以对其发展给予明确的规划布局引导。
3.平等对待。政府及相关部门对电商和实体零售商的政策规制及监督管理,应予平等对待,以尽可能减少实体零售商的成本劣势。当前应强化工商、税务、技术质量监督和劳动等行政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细化对电商的税收征管,严防国家和地方税源流失,严厉打击各种假冒伪劣和侵权行为,大幅提升不法电商的违法成本。
4.设置必要的准入条件。应对电商设置必要的准入条件,如在一个城市至少有一家固定经营场所、税费标准核定和缴纳程序等。
5.保护传统零售业不被击垮。国内外几百年来的实践证明,“商业实体经济”立足不易,培养一个知名品牌更是难上加难,往往需要几代人几十年上百年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稍有不慎,则百年老店说垮也易,往往就在一夜之间。而如果任凭临危无助的商业实体店铺大量倒闭关门,则对国家、对社会,特别是对人民大众消费者来说,都无疑是一场在短期内难以治愈的商业灾难。因此,对于传统实体商业,尤其是零售业,应借鉴国外经验,制定出台相关保护政策。比如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和印度等国,早有立法和规划规制,尽可能保护本土中小零售店不被“绞杀”,并对家乐福、沃尔玛等巨鳄的进入进行必要限制,其相关规定同样适用于电商发展。
(三)自强内功创新发展。市场活力来自竞争,竞争实力基于优势。面对来势汹汹的电商网购和成本难降的困难处境,商业实体经济应牢牢把握自我持续发展的自身实力,应重点做好三件事:
1.把握实力,树立信心。对于企业发展,实力是发展的基础,信心是发展的动力,对此,商业实体业者尤应充分认识和把握。
首先,与电商网购的“成败都易”不同,商业实体店铺的培育、成长和发展及其对社会的贡献,都需要一定的资本、条件和时间。其稳固立足虽然很难,但一旦立足,就有一定的抗风险和再发展能力,这是商业实体经济的基础实力所在。而且稳定的店铺和物流基地,能使人们产生“只要有庙在,不怕和尚跑”的消费心理,这是培育和拓展稳定的消费市场和消费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素。如果缺了这一基础要素,则包括电商在内,任何“虚拟经济”无论如何发展,都不可能轻易战胜和击垮实体经济,有的甚至一遇困境就会轰然坍塌。
其次,实体店铺的商品,尤其是高档商品和奢侈品,“有图、有物、有真相”地摆在那里,看得见、摸得着,这是纯粹的电商网购永远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对于那些追求完美、讲究品质而且比较稳定的消费群体,较之于价格虽然便宜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和真伪难辨的电商网购,他们在实体店里购物更为放心,这恰恰又是电商网购“望尘莫及”的、商业实体经济的潜在实力和独特优势。
从上不难看出,虽然业界不少同人认为,百货零售业在2014年进入了“后百货时代”,但事实上我国百货零售业仍有巨大空间,虽然电商网购盛行,但商业实体店的自身优势却非他人所能替代。由此可见,商业实体店铺生来具有的这些基础实力、潜在实力和由此而生的独特优势,正是商业实体经济及其庞大从业队伍的信心之源。
2.调整结构,集群发展。面对电商网购的“网大、线长,到处可设点、什么货都卖”和“低成本”,商业实体店铺业者目前亟须从根本上调整结构、降低成本、创新发展。
首先,改变“坐店经商”的传统方式,实行“店商+电商”的融合发展模式,这是传统商业品牌和未来商业街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盛行的“店内店外相接、线上线下联动”的商业发展模式,已经预示着未来的商业街区不再仅仅是“三名”(名牌、名品、名店)的集聚地,更是商业经营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地。而且“店商+电商”所形成的“线上线下融合”,能够打消顾客在消费选择上的不必要的顾虑,增强顾客的实物体验和购物愿望,并为顾客提供更加自由的消费便利,还能使顾客在购物之外,满足休闲、旅游、文化、社交等多重消费需求。比如顾客先通过网络了解和挑选中意的商品款式和价格,然后到实体店去“眼见为实”地购物提货;或者从网上下订单,由实体店送货上门乃至售后服务,等等。通过顾客的购物体验和商家提供的贴心、增值服务,既能体现和传承实体商业经济的传统商业价值,也能使商业实体店铺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做大做强,走“集约化经营、集群化发展”的路子,这是传统商业实体经济立于不败的必由之路。任何行业,对于外来冲击等风险,若以企业(包括大型企业)单打独斗对之,将悉数败退;若以抱团对之,则仅在气势上就多了几分胜算。所谓“抱团对之”,就是“集约化经营、集群化发展”。仅从产业集群的微观层次(即单个企业或产业组织)来看,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发展,可以用费用较低的企业内交易替代费用较高的市场交易,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可以增强企业生产和销售的稳定性,可以在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等方面形成竞争优势,可以提高企业对市场信息的灵敏度,等等。被誉为“竞争战略之父”的管理大师、美国人迈克尔·波特1990年在其《国家竞争力》一书中,用“产业集群”一词分析企业集群现象并创立了“产业集群理论”,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各地以国家大型企业为龙头、以中小企业(主要是民营经济)为主体,形成了众多规模不同但各具特色、竞争激烈但合作有加、实力有别但均具潜力的产业集群,如北京中关村高新特尖技术产业集群、浙江义务小商品产业集群等。这一理论和这些案例,应该是我们今天的商业实体经济所应认真学习和参照的极好蓝本和成功经验。当然,这需要企业自身努力,更需要政府支持。
最后,有序竞争,不能“窝里斗”。不少倒闭关门的实体店铺,并不是“倒”于外来因素的直接冲击,而是“倒”于本行业的恶性竞争“窝里斗”,其明显标志,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所谓促销“活动”、价格大战。而“集约化经营、集群化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要求,就是竞争要有序,不能“窝里斗”,行业要团结。
3.转变方式,拓展路径。在电商网购以低价格和便捷方式不断吸引以青年人为主的消费顾客的情况下,商业实体店铺业者亟须凭借自身的实力和优势,顺势应时、找准对象、转变方式、拓展路径,培育新的比较集中、相对稳定的中老年人消费群体。
首先,相对于电商网购的消费群体,实体店铺业者应紧盯“中老年人”这一消费群体。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不少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人)“更相信实体店”,他们的消费习惯是“不做到万无一失,不会轻易购买”,所以“宁愿多走几步路到实体店购买”,而且实际上很多中老年人的消费心理也趋于年轻化,只是不大愿意网购。这些情况都表明,中老年人正在替代年青一代,成为实体店的消费主力。
其次,作为老年人口最多的世界人口大国,我国老年人的特殊消费需求及其收入水平,特别是老年人因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而形成的消费观念现代化和消费模式多样化,加之“更相信实体店”的消费心理,必将对消费市场的构成和消费需求的增长产生深刻影响。
再次,中老年消费中很多人是为子女消费,其消费商品大多是单品价值较高的“大件”商品,而电商网购因“线长面广、急功近利”往往忽略或者无暇顾及中老年人的这一独特消费。
最后,仅就兰州现状来看,能够自成体系的中老年消费产业链和消费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有些行业制定的扩大消费相关政策规定中不但没有将中老年消费(特别是老年消费)放到应有位置予以鼓励,反而设置了一些阻碍甚至歧视老年人消费的障碍性规定。而这对实体店铺来说,却是一个“激发、吸引”中老年消费欲望的大好机遇。
上述这些,可以说都为商业实体店铺业者开发中老年消费市场、培育稳定消费群体创造了广阔前景,提供了难得商机。
(作者简介:蔡根泉,民建中央委员,甘肃省政协委员,兰州虹盛商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兰州虹盛百货购物广场有限公司董事长,兰州虹盛企业集团理事长,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兼职教授。)
(责任编辑:xiaoli)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
ALL RIGHTS Reserved《法人》
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IE6以上分辨率浏览
京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商 实体经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