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婚姻千,杳杳寒山道冥冥事非轻,若或临门事不真,肯把黄金先费尽,纵然有事不粘身

第七签 杳杳冥冥恐非真、若或临门祸不轻、好把黄金光用尽、纵然有事不染身。请问谁会解这签吗_百度知道
第七签 杳杳冥冥恐非真、若或临门祸不轻、好把黄金光用尽、纵然有事不染身。请问谁会解这签吗
若或临门祸不轻第七签杳杳冥冥恐非真、好把黄金光用尽、纵然有事不染身
我有更好的答案
人没事,当然,信则有不信则无,全看你自己的想法啦,我是觉得不假我也求到这个签,楼下说的破财消灾是对的,如果是别人找你说要花钱才能解决的话,那就是骗子,如果是庙里求的,没人问你要钱,掉钱之类的,那你要注意了,肯定会破财,比如被骗,但是别往心里去,因为钱去了
采纳率:23%
可口可乐了考虑考虑图天气热兔兔兔兔图V5里路退人生
乐善好施 破财消灾
乐善好施 破财消灾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寿佛灵感第七签,求姻缘。请帮解签,谢谢了_解签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729贴子:
寿佛灵感第七签,求姻缘。请帮解签,谢谢了收藏
诗曰 解释 杳杳冥冥恐非真,欲求安宁,恶事临门祸不轻。预先防定。若把鱼签光用尽,讼非和合,纵然有事不沾身。百事保吉。
我也求了这个,感觉要遇上事,但是存在转机
姻缘有阻滞,拖泥带水,不明确,要防是非小人,意志坚定,方得姻缘美满。
庙里都不帮解签的?我也求了这个签!10块钱就丢这个卡片给我!
登录百度帐号吕祖决疑签诗一百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吕祖决疑签诗一百首
在校大学生,质量管理内审员|
总评分3.9|
浏览量797904
用知识赚钱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312
所有文档均可在线免费浏览,需要的朋友请看好是否是自己需要的文档。所有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参考学习,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侵权,敬请及时告知,本人会及时删除侵权文档,竭诚全力为您服务!!!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吕祖决疑签诗一百首
下载积分:1358
内容提示:吕祖决疑签诗一百首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34|
上传日期: 07:22:38|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358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吕祖决疑签诗一百首
关注微信公众号揭破高人的秘密,发丹道真实入手口诀、方法
我的图书馆
揭破高人的秘密,发丹道真实入手口诀、方法
揭破高人的秘密,发丹道真实入手口诀、方法
楼主 23:52:58
内容出自胡孚琛的《十二讲》===========================揭示内丹学的修持法诀。我近几年为博士生讲授内丹学,仅以王重阳《五篇灵文注》、丘处机《青天歌》为教材,一句句讲了好几遍,此处不想再重复讲述,读者可以自己研读这两篇丹经,便能得北派真传。我要在此讲述的是王重阳的丹诗《四得颂》,想由此诗揭示丹道的入手要诀和诸家丹法的基本修炼程序。《四得颂》诗云:得汞阴消尽,得铅阳自团,得命颠倒至,得性见金丹。首先讲“得汞阴消尽”一句,汞属离(),为火,乃心中阴精,又称木液、青龙髓,即人之元神。元神为先天之神,识神为后天之神;先天属阳,后天属阴,丹道为消阴炼阳之功夫。人能定心止念,以如如不动之妙明真心为清净之体,以不坏不灭之无染元神为灵妙之用,则群阴消尽而得汞。《参同契》云:“此两孔穴法,金气亦相胥”。天仙大丹之修持法诀,须提挈天地,把握阴阳,阴阳即乾坤二卦,必使阴阳相互感应与交合才能结丹,具体到人身,就是以两孔穴阴阳相互呼应之法炼养神气。如以人体为阴,卦在坤宫,则身外虚空玄关一窍为阳,卦在乾宫,二者正合“以无制有”之丹诀。如以人体头部元神所居内院为阳,卦在乾宫(泥丸宫),则人身腹部乃真气发生之所(又称牝府),卦为坤宫(黄庭宫),二者正有“上下冲和”之妙用。头部亦有两孔穴,为丹家千圣不传之秘。其一在两目连线的正中间,与鼻准到印堂的连线横竖相交,丹家称之为“十字街头”,又名祖窍穴。丹家每言“万两黄金买不到,十字街头送与人”,就是此窍的秘语。有的丹家秘传一穴在祖窍稍上的两眉连线中间的眉心,称为天目穴,有“大道不远在目前”之秘语相传。天目穴的作用,在于激发光感,以聚光止念。盖人脑中之松果体本为“第三只眼”,有感光功能,外通两眉间之天目,乃神光激发之所。人之左目为日,右目为月,双眉间之天目为日月合璧之处。头部双目间之祖窍穴,又名山根,乃人脑之性户,是引罡秘法之要穴,亦为神光归根之地。此段功法,入坐后以“身要直,体要松;息要微,意要轻;齿轻叩,津频咽;缄舌气,凝耳韵”为入手要领,先将双目向鼻端下视,以鼻准调整目光之强弱,使垂帘得中,遂即放下,聚光天目穴。先以内视神光向颠顶(囟门、又称百会穴)一注,感应红黄星点若雨洒下,即以双目、天目存如梵天“伊”字(∴),微以意运如磨镜然,则两目神光自会于眉心天目穴,光耀如日闪烁于眼前,复由天目返照山根性户,然后于此处(祖窍)凝聚神光,由此上通下达无不如意,此乃天仙丹法的回光功夫。其二头部的另一孔穴在鼻下悬空的径寸之地,丹家谓之“悬胎鼎”,又名“虚无窟子”、“虚无窍”,乃鼻下呼吸出入之根。邵康节诗云:“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树之根在地下,人乃无根之树,其根在头上,头为天,足为地,则天根为颠顶百会穴,月窟为海底会阴穴,这也是丹道的两孔穴交感之法。然而根必扎在地里,月必悬于天上,这是因为人之九窍中双耳、双目、双鼻孔恰成坤卦()在上部,故谓之扎根于地(坤),号曰“天根”;口、肛门、生殖器为单数,恰成乾卦(),在下部,故谓之悬月于天(乾),号曰“月窟”。这样,鼻下方寸之地的虚无窍恰在乾坤二卦之间,又为色身与法身之交界处,医家名为“人中穴”,亦称此穴在天地之间正中的人位。古德有诗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自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应在灵山塔下修”。“自心”二字合为“息”,“自心头”即鼻下呼吸起头处的“虚无窟子”,“灵山塔”即鼻准,“灵山塔下”即鼻孔下虚空方寸之地,足见此诗即鼻下虚无窍之秘语。莫认真诗云:“平生姿韵爱风流,凡笑时人向外求;万别千差无觅处,得来原在鼻尖头”。孙陀罗尊者云:“世尊教我观鼻端,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烟相渐消,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此段功法,即是将前在山根处所聚神光,移至鼻下虚无窍,与鼻息融为一体,在鼻下径寸之地的“虚无窟子”光气合一,心息相依,渐入虚空大定,消尽心魔群阴,元神光明无垢,则为“得汞”。先师知非子《仙道漫谭》有云:“于鼻外径寸之色法两身交界点中安神调息,有息则在鼻外虚空中相依,无息则在鼻外虚空中入定,以此功始,即以此功圆”。先师誉之为“西派别传超等天元丹法”。我为接引后学,曾提出“得汞定律”:“修道者依法诀在鼻孔下悬空方寸之地的虚无窍心息相依,使神气在一定火候下发生光合作用,久之神凝气定而先天元神呈现,即为得汞”。这个定律断定意念和呼吸按法诀相互作用可由后天转为先天,仅是借假修真的方便说法。得汞实为“离宫修定”之功,心死方能神活,神活即为“得汞”。我个人修持则参照藏密《椎击三要诀》以求先见性,足见得汞之法非止一途,读者不可将活法拘为死诀。
2楼 23:54:13
其次再讲“得铅阳自团”一句,铅属坎(),为水,乃身中阳气,又称金液、白虎脂,即人之元气,写作“炁”。元气为先天之气,呼吸气为后天之气,当后天呼吸转为胎息(内呼吸),先天炁在丹田(肚脐)凝结成团,沉甸甸的像“铅”,便是得铅。我为接引后学,亦曾总结出一个“得铅定律”:“修道者依法诀在肚脐部位的丹田凝神,使身心在一定火候下发生光合作用,产生放热反应,久之形成以肚脐为中心的原始星云般旋转的先天之物,称作炁,此处形成炁穴,炁是有重量感的阳性高能虚物质,亦称作铅”。这个定律断定在肚脐使意念和肉体按法诀相互作用可由后天转为先天,也是借假修真的方便说法。人的腹部在丹经中称作坤宫,又名牝府、西南乡,其实腹部的孔穴在丹道中也有多个。人初生时肚脐和母体相联,下丹田正在脐内,显然丹田这一孔穴在人体中具有特别的位置,为炼丹起火得铅的要窍。历代丹家皆以“凝神入炁穴”为修炼要诀,将头部祖窍所聚之光引入丹田,在这里内视凝神、“积精累气”、水火既济,则为丹道正途。意守丹田之法各家承传不一,有文火熏蒸者,有武火烹炼者,有松静而入混沌者,有寂照而入虚空者,火候全在自己灵活掌握。据一些丹家的修持经验,凡调息细匀,微意轻照即止,念中无念,中和在抱,归于自然而无作之功夫,往往在丹田稍上部位出现炼丹反应,丹家称此孔穴为黄庭中宫。又有南宋咸淳初(1264年)青霞真人所传“修肾间动气法”,以为人出生之后,先天炁停于两肾之间,今人宰牲,曾见两肾之间腰脊膂处有一空膜,其中有气鼓荡至肉冷方息,此穴即为玄牝之门。其功法专修肾间动气而得铅,以自然之真火候采取抽添,迎之以意,送之以目,惺惺默默,不久则两肾火起,夹脊如车轮,泥丸如汤浇,口中生甘露,两目生神光,不仅得铅,而且得汞,以铅伏汞,渐成仙胎。“得铅”实为“水府求玄”之功,神火入水府(坎)而炉红汤滚,水受热则蒸腾为炁(炼精化炁),炁即是铅。丹诗所云:“昔日逢师真口诀,只教凝神入炁穴”,“西南路上月华明,大药还从此处生”,“如今说破我家风,太阳落在月明中”,“若问真铅何物是,蟾光终日照西川”等,都是这步得铅法诀的秘语。铅有内外之分,外铅为虚空中先天一炁,意注丹田转为先天虚无境界,炁穴形成,玄关开窍,便可招摄外来之铅。接着讲“得命颠倒至”一句,丹功中有两次颠倒。第一次颠倒为坎离交媾、采药归鼎的复命功夫,可得玉液还丹。第二次颠倒为乾坤交媾、移神换鼎的见性功夫,可得金液还丹。刘一明游金城遇龛谷老人,得丹诀云:“性命必须双修,功夫还分两段”,“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这说明丹道功夫分为命功和性功,二者是两段不同的程序。命功的要诀是在虚极静笃下开关展窍招摄先天一炁,称作“外药了命”;性功的要诀是无欲入定促生大药孕育婴儿,称作“内药了性”。第一次颠倒时以铅伏汞,铅汞归真土(即凝神入炁穴),身心寂不动,外药自得,命功成就。然“得命”后第二次颠倒又至,中间停顿不得,须了得真如之性,才免抛身入身之患。此段功法,只须忘情忘形,委志虚无,身心于大定中妙合而凝,如此神守坤宫(坤宫乃真炁发生之所),静极而动,海底有一轮新月之光上透,丹田火热,有一股无质的纯阳真炁熏蒸上腾,过尾闾,闯三关,聚泥丸而下鹊桥,送归土釜,河车运转,此即坎离交媾,以铅伏汞结成玉液还丹之象。此时元阳充实,内真外应,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点化身内之还丹(铅汞凝结之“紫金霜”),使神抱于炁,炁包于神,神炁凝结,三关升降,上下冲和,生出五彩神光,凝为至宝无象玄珠。此先天一炁虽自外来,实由内孕,此乃无中生有,有中生无,无因有激之而成象,有因无感之而通灵,有无混融,二炁感通,定中生动,造化自现,其功夫非关存想,不赖作为。要之,此乃丹家通过玄关一窍沟通两重天地的功法,盗虚无世界之宝入有形之色界,以法身修炼色身使之与道合真,便是命功究竟。得命之后,于凝然大定之中,勃然机发,玄关大开,顿觉无边无际一片虚无空灵,失去天地物我的界限,此时神守玄关,意迎牝府,于恍惚杳冥中一点红光闪入丹田,与身内神炁交合,阴阳相引相激相抱,如波涛翻涌透过三关化为琼浆,顷之点滴落黄庭,吞入腹内,香甜清爽,便是金液还丹。此功法为乾坤交媾,我之神炁深入玄关窍中,打开有无之界限,方知我身不过是一丹炉,我本一个真意而已,此时乾坤合一,霞光万道,虚灵独露,完我太极。最后讲“得性见金丹”一句,即结成灵胎,婴儿现象的功夫。据《上品丹法节次》,丹家于修成金液还丹之后,便是“得性”,还有“十月养胎”、“移神换鼎”、“泥丸养慧”、“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与道合真”六步功夫,才能“见金丹”而达性功究竟境界。“得性”为得“灵明性体”而锻炼之,相当佛教密宗大手印之“四瑜珈”功夫而有异曲同工之妙。禅宗谓之“明心见性”,其实“明心”即“开悟”,相当金刚乘大手印之“得法身见”,“见性”则是见“灵明性体”,为丹道“得性见金丹”之起始入手处。这段功法,须于证得金液还丹之后,神守黄庭中宫,常使炉火温温无间,十二时中,念兹在兹,如鸡抱卵,如龙养珠,十个月化尽阴滓,阳神出现,结成灵胎,随之行移神换鼎之功,阳神自然升至泥丸宫中。丹家于此惟端拱冥心,诚而明之,直至婴儿现象,塞断黄泉路,冲开紫府门,身外有身,得大神通。丹家惟真幻两忘,寂定无为,定自生慧,静极则动,婴儿动而愈出,然只宜多入少出,如此乳哺三年,婴儿老成,九年功满,便可动与天俱,静与天游,出有入无,与太虚同体,返乎无极大道。丹经每云“道本无相,仙贵有形”,又云“阴神能见人,阳神使人见”。阴神有影无形,称作鬼仙;阳神有影有形,称为天仙。我在广州时,听无忧子师云,丹道修炼,可得三种法身。一为“意生身”,可以随心所欲,真灵不昧;二为“炁化身”,可以聚则成形,散则为炁;三为“光蕴身”,是丹道性命双修的最高成就,可以出入光音天,万劫不坏。我想这大概是因为丹道修持或重性或重命之方法不同,因之法身的功能亦有所侧重,实则三种名相本为一体。“光蕴身”或即佛教金刚乘所谓像霓虹一样的“虹身”,为佛陀之“大乐智慧身”,可以“出有入无”,为佛道二教殊途同归之果位。今天但愿有人能发勇猛决烈心,据此法诀修成丹道,证得光蕴身,不仅可逃过地球生态大劫,且不怕核大战,或如陈撄宁先生所云,此人能“以伟大神通力,挽此世界末日之厄运”,则我“破戒”将丹诀公开泄漏,苟遭“天谴”,当亦无憾。王重阳之《四得颂》,为三家四派丹法的总纲,凡丹道之真传无能背离者。准之西派秘传法诀“心息相依定动定”七字,凡得汞、得铅皆须“心息相依”,皆用“定”功,得命则为一“动”,得性复归于“定”。再依刘一明之丹诀,则得汞、得铅为“后天之先天”,得命为“先天之后天”,得性为“先天之先天”。其所传《修真九要》,亦与“四得颂”完全相符。依虚无丹法口诀,“以止念为经,以浑照、浑化为纬,继以浑忘为竟”,则得汞必“止念”,得铅须“浑照”,得命为“浑化”,得性即“浑忘”,此即《参同契》之“以无制有,器用者空”八字妙诀。又据谭峭“五忘仙诀”,“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忘虚以合道,忘忘则功圆”,其忘形、忘气则可得铅、得汞,忘神则得命,忘虚、忘忘即可得性。其他同类阴阳之彼家丹法和龙虎丹法,仅是筑基功和得铅、得命两步具体操作方法各有特点,但整个修持程序与《四得颂》完全一致。我这些年还收集有其他门派的修持法诀,与《四得颂》相较,无不若合符契。丹道总诀“虚寂恒诚”四字,亦可贯彻《四得颂》功法始终。我为编撰《中华道教大辞典》和写作《道教志》,曾花费多年时间苦读《道藏》,又遍访明师搜罗丹诀,深知其中甘苦。读者大多不似我这样以研究道教为职业,岂易遍阅丹经?其实万卷丹经,只要抓住“铅、汞、性、命”四字,便可入丹道正途,不必再受盲师、故纸之累。读者苟能按王重阳《四得颂》法诀修持,则可望“我命由我不由天”,达到张伯端所云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日”。吕洞宾诗云:“九年火候直经过,忽尔天门顶中破,真人出现大神通,从此天仙可相贺!”其实丹经中所云“灵胎”、“婴儿”、“骑鹤”等,皆是形象化的假名,不可执为实事。世上凡有名相之物,皆不是真虚无,不是真绝对,与道尚隔一层,故丹经云“身外有身未足奇,粉碎虚空方为真”。《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套用《金刚经》的句式,云“道言金丹,即非金丹,是名金丹”。我所披露的丹道法诀,即非法诀,是名法诀。谭紫霄《化书》云:“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是以古圣人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这段文字颇具道学哲理,又隐有丹道法诀。由道而虚而神而气而形,为顺者生人;由形而气而神而虚而道,是逆者成仙,仙人则可交通虚实,出有入无,仙人境界就是虚实相通的大同境界。王重阳祖师所传最上一乘丹诀,“以太虚为鼎,太极为炉,清净为妙用,无为为丹基,性命为铅汞,定慧为水火,以自然造化为真种子,以勿忘勿助为火候,洗心涤虑为沐浴,存神定息为固济,戒定慧为三要,先天之中为玄关,明心为应验,见性为凝结,三元混合为圣胎,打成一片为丹成,身外有身为脱胎,打破虚空为了当”。学者可以《四得颂》印证此最上丹诀,丹道程序和要点已了了分明。王重阳诗云:“一灵真性号金丹,四假为炉炼作团”,足见人之炼丹,无非是炼此一灵真性,炼此‘灵明性体’,炼此不生不灭之元神。道为绝对之宇宙本原,丹家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与道合真,元神便有了道的绝对性,则可不生不灭,则可称仙称佛,这就是丹道的究竟境界。
3楼 23:55:34
丹道秘传的方便法门。此《究竟境界》原是“第十二讲”(最后一讲)的内容,因我于2002年在台湾辅仁大学、台湾大学、成功大学等校将此章内容提前作了讲演,有的道友依法而炼,出现自身原所遭受生理、心理创伤又重演一遍的现象。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好像有一条录像带,经历的创伤都早已录在带上,丹道就是在激发出人体真气后洗去这条录像带上的创伤印痕。因此在炼功中出现创伤重演现象是正常的丹功效验,不是坏事,但如执着此现象,却又会加深这些创伤印痕,也非好事。大道本应依缘而传,吾修“祖师相应法”蒙开许披露丹道中一些秘密法诀,以助道友实修。(1)自然三住法:其一曰身心驰缓住,要求“不加功用”;其二曰无念平等住,要求“无所计执”;其三曰自然任运住,要求“无有立破”。身要宽松舒展,息要弛缓不急,意要随一切境,如浪静大海。其要害之处在于不能产生“对治”的念头,如果以“自然三住法”对治“创伤重演”,将“自然”作为一念,则此法就不“自然”,反而会加深印痕。丹家最忌在意念上人为做作,以意念对治意念,如此必生“斗境”,误入阿修罗之魔境。此种自然境界,佛家喻之为“如象体被刺”,不知不觉,创伤重演现象会自然而然的过去。不懂得此理,则不能算真正明了丹道奥义。先师先忧子因同国民党高官有交往,1951年在广州受审查身陷囹圄,后被先师黄友谋教授保释出去。据他说当时万念俱灰,听之任之,安心修持,竟然气通黄道,中脉融动,却经历一次渐次死亡的过程,他称为“死亡预演”,所见光、电、星、云、烟、火等景象与佛密“中阴法”描述一致,并传下一套口诀,嘱我日后遇此依法而行。可知丹道修炼之效验,我们不知的还多,须不断探索前进。(2)调理肝木法:中医每言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故多用补肾健脾之剂以强身,此乃以药物治其外之法。丹家以肾为水,以心为火,故用交通心肾,取坎填离,水火既济之术以改换人体素质,此乃以神气炼其内之法。其实人体之虚弱乃至疾病,多为七情所伤,七情不畅必肝气郁滞,明医施以舒肝理气之剂,疗效既速又佳,比服用滋补之剂还好。《云笈七签》卷八十七载《太清神仙众经要略》云:“夫肝者,精神首运之路也。故婴儿之生,坠藉而先啼,肝气激也。”可知肝气为七情之首。肝为风,风者气之动,动则生内息。肺为金,肝为木。肺在上为天,肾在下为地,风动于天地之间,则体内五脏之气无不因之相互交通。丹家之入手功法从调息始,由外息而带动内息,不仅要水火交,还要金木并;不仅行子午周天,还要行卯酉周天,是借肝肺之气,而行五气朝元之功。此功法入手是自冬至日前,借“寒凝大地发春华”阳生之机,每日晨寅卯时或晚戊亥时,在院内以背部督脉一线在树上撞击。其树木可选杨、柳、槐等结实且有生机的树种,粗细适意且须于树无伤。盖道学以地球为一大生命体,万物都有信息互相交通。人以树木调理肝气时不仅人要感到舒服,而且使树木舒服,这样才不会摄入相互伤害的信息,使人体疾病得到良性治疗。撞击背部脊柱一线要有节奏,以“夹脊”穴为中心拍击,以感觉舒适为度。口中可以“哼、哈、嗨”、“嗡、阿、吽”、“六字气”等发声调理五脏之气,全凭感觉掌握火候。时间约用20分钟至40分钟,出现麻热胀感、出汗、出虚恭、火灼感,即是效验。大约三个月,便可得丹道阳生之候,如得要领,可在腹部产生鼓动感,称作橐籥,由此可入丹道正途。继之意注玄膺,使津液满口,徐徐咽下,微微以意引过重楼,渐聚膻中,下达气海。随之从气海分作两路,沿左右大腿至膝、足三里、脚背、大拇指而至涌泉穴,复经脚跟、小腿、大腿,上至尾闾合为一处。此后沿命门、夹脊,再分送双肩、两膀、两臂、手背,由中指过手腕至肩、颈,历腮后上头顶合作一处,复从头顶灌下至明堂、上腭,以舌迎之至玄膺为一周天。如此周而行之,一身壅滞皆除,气血自然通畅。此术不仅可调理人体生理疾患,而且可调理人之心理疾患。只要在行功时心气合一,凝神定息,如无云晴空,则心理亦可得到疏理。风为百病之长,又为生气之源,肝风动而金木并,则可转祸为福,害里生恩。(3)水火交流法:虚空世界是道的世界,是初始信息的场,是宇宙万物生化交流的媒介。现代科学证明,“原子结构的实际稳定性是电子和真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不是它们从真空中吸收的能量与其轨道运动所失去的能量相抵消,那么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由于恒定地辐射能量,因而就会逐渐与原子核靠近。”(《ψ场理论》,载欧文·拉兹洛著《微漪之塘》,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364页。)换句话说,现实物理世界的稳定性是靠虚空世界支撑的结果。现实物理世界可以和虚空世界交换信息,也可以通过真空场的媒介相互交换能量和信息,这和丹道“两重天地”的理论完全一致。丹家所传虚空阴阳之虚无丹法,以《参同契》“以无制有,器用者空”为法诀,采取大自然中的光和气以补充人体的能量,就是以“两重天地”的理论为基础的。人体在放松时,细胞中的某些阀阈或大分子链会打开,可以通过丹功使体内细胞在量子层次上和虚空相互作用,甚至可以和自然界的其他生命体通过真空场媒介相互作用,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其法以天高气爽、云淡风轻之日,面对十米外(能隔水更好)之大树闭目站桩,两眼肌肉放松,心虚神凝,每次20分钟至40分钟,反复炼习,久之睁开眼睛就可见到大树顶上发生的气。以目到意到之法将树木之气召摄入身,做到收放自如,则功成。又法于清晨或傍晚对太阳站桩,两眼肌肉放松,睁目招摄太阳的光线。功力不足,不可直视太阳,以免损伤二目,但炼功有素者例外。每次炼功20分钟至40分钟,专一凝神目不转睛而视之,可以藏密“金刚诵”之“嗡阿吽”发声招摄日光入中脉。气为水,光为火,以上二术为水火交流法,可合而修之。其法诀为“放光以引之,摄心以俟之”。惟其寂然不动,虚而善受,气机一到,以意包摄之,深藏内炼,以行周天之功,则自有证验。又修习“调理肝木法”和“水火交流法”,因都需20分钟至40分钟之时间,可以默诵《心经》或《道德经》有关章节(例如第1章,第71章、第48章)来计时,约七遍即可。年老体弱之人,以臀部半坐在凳子边沿上,保持站桩姿式,以“端直其体,空洞其心,真一其意”为要领,默诵《道德经》或《心经》,亦有奇效。盖《心经》之内容乃是色界(色)与无色界(空)交通的宣言,默诵《心经》有如吹响向虚无世界出发的进军号,可在站桩、静坐时收到摄取宇宙灵能的修持效果。(4)遗尸旷野法:其法于无云晴空之日,至旷野草地之上,仰身而卧,手握金刚印(以拇指掐无名指根部,其余手指握固成拳状),全身彻底放松,长吐一口气,心神随气息离开身体,则其身如死尸遗弃于旷野之中。此时万念猝然而止,一点灵明性体停于虚空,心地空明如大海无波,但契于性体中坦然任运而住之,则可以在量子层次上和宇宙万物交通。此术必立舍身求法之志,以立断而明心,以顿超而见性,以大痴之睡眠得明空双运,将色身透入虚无界之中修睡光明,为最快捷殊胜之法门。内丹家萧志才先生之著作在香港出版,邀我题字,吾为之赋诗云:“莫言金丹可长生,遗尸旷野对晴空。身家性命全抛下,天心寂照似月明”,便是对这套功法的描述。或择山野高旷之处,身正直不动摇,身不动则脉不动,脉不动则眼不动,眼不动则气不动,气不动则心不动。如此心缘眼,眼观空,以眼根之观空,心地之明空,无云无风之睛空合而为一,成一明空无垠之大境界,无缘无修,澄湛凝定,任运而往,坦然明朗而智慧显现,当下证得灵明性体。此术传自西藏密宗宁玛派(红教)之大圆满心髓,上根利器可以修成。先师无忧子和知非子,都曾皈依密宗灌顶学法,知非子师且是贡噶上师亲传弟子,故我对藏密之学亦多涉猎。其实丹道和密宗之功法,多大同小异,所差不过是密宗重观想,丹道重调息而已。例如丹家“十六锭金”和瑜珈功之“宝瓶气”,就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至究竟境界,其实心气不二,及至心离能所,必然气离出入,无非皆为追寻和验证此万劫不坏之一点灵明性体而已。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的吴占有上师(该佛学院教务长),为丹迥·冉纳班杂第五世活佛,与我相交多年,每言西藏之密宗受唐代随文成公主赴藏之高道影响,和道教渊源颇深。吾观明清一代丹经,多杂有密宗咒语,是密宗和丹道早有交流,两者功法是相通的。大圆满功法之“明体”,即丹道之“灵明性体”,佛家称作“真如实相”,全真道称作“本真”、“元初”、“一点灵明”、“主人公”、“本来面目”、“真性”、“本元”等,王重阳的丹法和大圆满功法本质上是一致的。全真道之号为“全真”,实际上即证得灵明性体的意思。(5)转毒成智法:丹家和佛密瑜珈士皆将贪、嗔、痴、慢、疑等妄念,称作五毒,欲成仙道,必须化毒成智,从妄念中解脱出来,才能使性体虚灵不昧。盖人皆有七情六欲,人世间不如意事十常七八,人遇不如意事,常常气愤填膺,故“嗔”之一字,毒人最甚。吾之师辈如武术家王芗斋先生、匡常修道长,生前亦曾受嗔毒所伤。我辈性情中人,虽常以“制忧怒”自戒,然亦有难以扼止之时。况且怒气发泄出去,也总比压抑心头耿耿于怀好些。除发泄一法之外,尚有若干修持之术以解脱五毒,摒除妄念,护持性体常明。首先要树立修道的“出离心”,彻知世上各派之争斗如一局棋,人间之悲欢离合如一出戏,人生之劳碌奔波如一场梦,个人之善恶、恩怨、荣辱、得失、隐显、取舍等皆是“戏论”(即愚弄人的幻想),人之七情六欲及贪、嗔、痴、慢、嫉等皆无自性。只有灵明性体,是人的“主人公”、“本来面目”,是“真我”;人体之躯壳为修持性体(所谓“一灵真性号金丹”)的鼎炉;人的各类社会关系对自己的定位统统是虚幻不实的“假我”,人的各种情绪、思想及贪、嗔、痴、慢、嫉等不过是此真我之性海激起的波涛而已。海水虽能扬波,但仍不离大海,性海之波涛显现,现后自会消失。因为贪、嗔、痴等习气和妄念本质上也是来自灵明性体的本觉智慧的显现,应认知它们并无自性,只要不去分别、执着它们,自会转毒成智,可自行解脱。其法诀为“不随不止”,既不随妄念而分别、执着之,又不故意断治、阻止它,只要在自性本体上放松安住,妄念之流自会越续越少,以“出离心”超越到心气不二之境界,妄念如蛇盘结自能解脱。由此观内外皆空,仅有自性本体赫赫朗然,要任运自然、“善自护持”使其虚灵不昧,便是丹道究竟境界。实际上人之灵明性体,本来无苦乐,无罪业,无过去未来,不假修正,勿令间断,空明赤裸,自然任运,方是丹道究竟义。其次传一“制忧怒”的方便法门。丹家以忧怒烦恼难平之时,先激起“出离心”转换情绪。随之两腿跨立,双足跟翘起,两手握固攥拳置于胸前,习佛宗之威猛忿怒本尊法或呈金刚怒目欲同敌人决斗状,仰视虚空冷笑一声,大呼“嘿嘿”、“哈哈”,透出妄念住于灵明性体,以大慈大悲之菩提心善自护持,立得解脱。另以“椎击三要印”,了知灵明性体非止非观,坦然自在,自生自住,于其所显现之妄念不加断治。“最初令心坦然住,不擒不纵离妄念”,“离境安闲顿住时,陡然斥心呼一呸”。丹家此际陡然惊呼“呸”、“也马火”,截断意识流,住于性体上,亦获解脱。此法将“前念”之妄念止而灭之,“后念”之妄念止而勿生,乃于前念已灭,后念未生之间,显出赤裸裸之灵明性体,善自护持使其虚灵不昧,便是“全真”之道。丹道之秘密其实就是如此简单,此即我所谓“凝炼常意识,净化潜意识,开发元意识”的心灵修炼程序。最后传丹家“真火净身法”,行之亦可转毒成智,阴极生阳,绝处逢生。丹家凡于心理或生理出现疾患时,可于腹部升起拙火,暖气渐渐上升,继而观想烈焰腾空,由下至上将全身焚烧一遍。师传咒语曰:“万念俱灰,一灵独照,阳焰腾空,百病全消。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此术亦适用于身患危症之病人,盖存想真火净身可促使剥极返复,阴极生阳,企盼绝处逢生,然须诚意痛哭起大悲心而诵之。亦可观想日光由头顶而降,犹如汽油,助其燃烧,焚除一切烦恼、贪嗔习气和病气,渐生安乐。有火气为患者或观想头顶一轮明月,光圆清凉,继而月光化为五彩甘露,沿中脉而降,透入五脏六腑,滋润全身,消除烦恼和病气,得大安乐。随之入于虚灵安乐境中,修乐空不二大定,住于灵明性体,获得解脱。以上所传方便法门,不仅适用于有多年修持经验的道友,亦可为初入门径者采用作健身延年之术。“证验推移赖火候,日积月累是功夫”,学者只要持之以恒,用心体会,小术也能见大效。
4楼 23:56:46
再发王重阳《五篇灵文注》==============================五篇灵文重阳祖师心传清虚子录最上一乘妙诀夫最上者,以太虚为鼎,太极为炉,清净为妙用,无为为丹基,性命为铅汞,定慧为水火,以自然造化为真种子,以勿忘勿助为火侯,洗心涤虑为沐浴,存神定息为固济,戒定慧为三要,先天之中为玄关,明心为应验,见性为凝结,三无混合为圣胎,打成一片为丹成,身外有身为脱胎,打破虚空为了当。此最上一乘之妙道,三教同源之心法,上士行之不怠,直超圣域,顿悟圆通,形神俱妙,与道合真,逍遥极乐,永劫不坏,即大觉金仙之位也。至道原来不易传,空微究理了尘缘,山头水降黄芽长,地下当升白雪填,慧月涓涓澄碧沼,玄风细细卷青烟,木性金情相交合,便是虚无太极圈。序斯文乃金丹之至宝,非其人而不可传也,若上根上器大德之子,得遇此书,修仙之正路耳。重阳注曰:仙有五等,鬼仙不可取,人仙不必论,地仙住世长年,神仙出有入无,隐显莫测,身外有身。能二其身者,是谓神仙。天仙者,列于神仙之上。学道之士,勿为中下之徒,当学最上一乘之真法,无上至极之妙道。洞晓天地阴阳,深达五行造化。阴阳二字,理莫大焉。天地日月五行,由此而化,太极既判,清气上升,在天成象;浊气下降,在地成形。木火之精为太阳,金水之华为太阴。天地日月,感二气而化成也。此二气互运于天地之间,周流不已,化生万类。然人之生也,禀父精母血,天之阳气,地之阴气,日之阳魂,月之阴魄,火之阳神,水之阴精。人之一身造化,与天地同一气也。天地乃人之大父母。悟之者超乎天地阴阳之外,迷之者罗乎苦海万象之中。不被五行之所拘、阴阳之所缚,是谓上品天仙。不悟之者,与造物同沦,悲哉。以天心为主,以元神为用。重阳注曰:天心乃妙圆之真心也。释氏所谓妙明真心,心本妙明,无染无着清净之体,稍有染着,即名之妄也。此心是太极之根,虚无之体,阴阳之祖,天地之心,故名天心也。元神者乃不生不灭无朽无坏之真灵,非思虑妄想之心。天心乃元神之主宰,元神乃天心之妙用。故以如如不动,妙圆天心为主,以不坏不灭,灵妙元神为用也。以三宝为基,外三宝不漏,内三宝自合也。重阳注曰:内三宝者精气神是也,外三宝者耳目口也。须以耳目口,闭塞勿发通。目视色则神从目漏,耳听声则精从耳漏,口开言则气从口漏。视听言时动于外,则神气神日耗于内,渐渐衰老,耗尽则死。所谓固三宝者,目不妄视,耳不妄听,口不妄言。是为外三宝不漏也。目不视而神在心,耳不听而精在肾,口不言而气在丹田也,是为内三宝自合也。始得天人感通,先天之气,自然归之。重阳注曰:天者先天气也,人者后天形也。修仙之士,若常涵养如如不动之天心,灵妙不昧之元神,行住坐卧,摄于玄关一窍之中,自然目不妄视,耳不妄听,口不妄言,内真外应,先天之气,自然感通,归于吾身矣。然人之一身内外,四大上下皆属后天阴阳,惟有先天一点至阳之气,混于杳冥不测之内,至虚至灵,难求难见。重阳注曰:人之一身,外有四肢百骸,内有五脏六腑,至于涕唾津精气血者,俱是有形之物,皆属后天阴浊。这点至阳之气,即先天真一之气,谓太乙含真气是也。恍惚杳冥者指先天发生之所也。欲先天至阳之气发现,别无他术,只有一静之工夫耳。静工之道,只在去妄念上做工夫。观一身皆空,寂然不动之中,忽然一点真阳,发现于恍惚之中,若有若无,杳冥之内,难测难窥,非内非外,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虽然外来,实由内孕。重阳注曰:万物负阴而抱阳,人之一身四大虽属阴浊,内含一点先天元阳。本自良知良能本妙本明,因人七情六欲攻于内,寒劳暑役伐于外,以致元阳散尽而不知觉悟,随造化而沦没也。知之修炼,收视返听,忘物抱真,视听不漏于声色,妙湛不漏于念想,真精自固,元阳自充。内真外应,先天一气自虚无中而来,点化身内之金丹。故曰虽从外来实由内孕。是以母气而伏子气,神抱于气,气抱于神,当斯之际,丹田温暖,三关升降,上下冲和,醍醐灌顶,甘露洒心,钧天妙乐耳中常闻,至宝玄珠,目中常见,此乃真景象也,非譬喻也。真精既返黄金室,一颗明珠永不离,岂虚言哉。先天若无后天,何以招摄?后天不得先天,岂能变通?此乃无中生有,有中生无,无因有而激之成象,有因无感之而通灵,先后二天之气,如谷之应声。重阳注曰:先天者入于无象,后天者滞于有形。先天者真净妙明之心也,后天者端严具足之形也。先天妙明真性本来清净,无始以来,一念垂珠至今日,若不得后天具足之体招摄,则阴灵孤渺。后天具足之体若不得先天灵妙之元神,则不能变化通灵,岂能超凡入圣。夫性命者,神气之根源也。气者天一之水,神者太乙含真,性者无中之有象,命者有中之虚无。命无性不灵,性无命不立。无者是先天之性,神者真一之气也。有者后天之命,气者真一之精也。此有形阴质因一点无象阳气而生,此有形之内怀无象之真,必假煅炼澄清,方得玄珠显象,玄珠既显,采归炉内,有无混融,二气感通,如影之随莆,如谷之应声,自然心凝形释,骨丹都融,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神仙妙用,只是采取先天真阳之气,以为金丹之母,点化已身阴气,以变纯阳之体。重阳注曰:金丹在内,药从外来,实由内孕也,盖神依形生。既有此物,一点先天在人身,个个不无,人人本有。世人迷真顺情,情境既熟,爱海流浪,欲海波深。实观觉悟之者,得遇真师指示,这先天一气,药从外来依形而生,采取之法,只是忘情忘形,委志虚无,一念不生,静中至寂,忽然天光自发,不内不外之间,若有一物,或明或隐,乃玄珠成象。玄珠因何而成象,皆因静寂之时,神抱于气,气结精凝,结成一粒金丹,永在丹田之内。外现玄境地之象,犹如室内之灯光,照透窗外之明朗。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待他一点自归复,身中化作四时春。温养丹鼎光透廉帏,此之谓玄珠外药也。先天真元也,真阳火也,铅遇癸生也。于斯之时,宜当于静,方可采取归来。自觉丹田火炽,两肾气暧,三关升降,一气冲和,醍醐灌顶,甘露洒心,内景无穷,笔难尽述。先天气生,即一阳动时,更生天地,别立乾坤,回阳换骨之时也。人自父母媾精胎形,十月渐满,气足形全而生身,其一点灵光元阳之气,已含于内。既有此身,则阴系阳,五行之内,死生贵贱,莫能逃也。既得先天真阳,归于身内,假作炉鼎,与后天真阴交媾,二气氤氲,结成仙胎,返炼五行,逆施造化,当三万刻工夫,不差毫发,方得火侯不灭丝毫。须要十月功成,脱胎飞升。五行不能拘,阴阳不能陶,通身浊阴尽化纯阳,跳出樊笼,散荡逍遥无穷矣。却从炼已纯熟,方得先天造化,玄珠成象,太乙含真,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此皆自然而然,不假一毫作为也。重阳注曰:二六时中,逆而修之,不顺熟境,动持道念,目不随色随境,耳不随形遂境,鼻不随香臭境,身不随触欲境,意不随情熟境。觉而常照,照而常寂,如斯不顺人情熟境,久久自然,天理纯真。炼已即炼心也,心为离,离者已土也。炼心不动即离宫修定。定则气和,和则身安,安则精气充满,满则铅汞凝结,结则造化自有。玄珠成象,太乙含真,金液炼形,骨散寒琼,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皆自然也。若非操存谨守,降心炼形,必无自致之理。然此工夫必加勇猛决烈之心,舍死忘生之志,乃可纯熟也。心死方得神活,此之谓也。玉液章第一神不离气,气不离神,呼吸往来,归乎一源,不可着体,不可运用,委志虚无,寂然常照,身心无为而神气自然有所为,犹天地无为万物自然化育。重阳注曰: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二气相交自然神抱于气,气抱于神。先后于天之气,相交相得者,浑如醉梦,自然而然,无一毫作为也。吸则气呼则神,神呼气吸,上下往来,复归于本源,炼结成丹为之胎,身心大定无为,而神气自然有所为。委志虚无,不可存想,犹如天地之定静,自然阳升阴降,日往月来而造万物也。工夫已久,静而生定,神入气中,气与神合,五行四象,自然攒簇,精凝气结,此坎离交媾。初静之功,纯阴之下,须用阳煅炼,方得真气发生,神明自来矣。重阳注曰:炼自纯熟,工人静久,自然神气交合。神属南方火,火在卦为离。精属北方水,水在卦为坎。魂属东方木,木在卦为震。魄属西方金,金在卦为兑。意属中央土,土在卦为坤,名曰中宫黄庭。先天玄关为乾,既神与气合,神入气中,自然五行四象攒簇,是为坎离交媾之功也。纯阴用火,谓凝神下照坤宫,杳杳冥冥而得真气发生,神明自来,谓一阳生而为复也。产药章第二神守坤宫,真火自来。坤宫乃产药川源,阴阳交媾之处。重阳注曰:坤宫乃人身中黄庭是也,即心下肾上,肝西肺东,内肾之前,脐轮之后,中虚之窍,真气发生之所。人自父母胞胎,一身之精粹,其连如环,其白如练。先生三元,后生两肾,两肾既生,渐生两目。后生两外肾,三才既全,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渐次而生。此一窍乃祖气之宫,故曰坤宫。坤乃承载万物之谓也。实为产药川源之处,阴阳交媾之所也。神守坤宫,要昼夜之间,时刻不离,元神下照,回光静定,逆施造化,拔转天关,大药自此而生,金丹由是而结也。若不得真火煅炼,则金水混融。若不专心致志,则阳火散漫。大药终不能生,先天何由而得。煅炼之久,水见火则自然化为一气,熏蒸上腾,周流不息。真精自此而生,元气胚胎于此。呼吸相含,脉住气停,静而生定,大定之中,先天一气,自虚无中而来。是以先天母气而伏后天子气。顺其自然,不可欲速,先天自发也。重阳注曰:坤宫之火,曰真人之火也。常以神照坤宫煅炼阴阳,精化为气。专心致志,于行住坐卧之间,皆可随意守之,不可散乱。日久而不见其功者,皆因心中杂乱。若煅炼之久,精得火炼,自然化为一气。日久三响,震上泥丸,化为甘露,降下重楼,凝为精液,复归坤位。胚胎元气,渐渐壮旺,神呼气吸,自然含育,周流不息。气脉以停而入静定,大定之中,忽然而动,乃先天一气发生。自坤宫而来,如母恋子,自然感含,神变莫测。听其自然,不可欲速,时至气化,自然见其功效也。天光者神光也。工夫久静,神光照烛,静则神灵,表里透彻,发现于外色象不能碍,爱欲不能障,自然隔墙见物,预知前世矣。混沌之初,天地未判,玄黄相杂,时至气化,定中生动,只这动处,方知造化,若有一物,或明或隐,不内不外,此是大药始荫,不可遽采之,若有一毫念起,天真遂丧矣。重阳注曰:天之轻清在上,其色玄,地之重浊在下,其色黄。天地未判之前,浑沦一气,玄黄不公,清浊未定,混而为一。时至气化,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凝为地。地气上升,天气下降,二气氤氲,化生万物。清净之功亦然。先天真阳与后天真阴,阴阳混一,犹如天地玄黄相杂。忽然定中生动,造化自现,如天地一判,别立乾坤是也。若有一物或明或隐,乃玄珠成象也。此玄珠似乎在外,闭目甚分明,似乎在内,开眼却清白有象。他人不能见,无象独自见分明。故曰无象玄珠。乃是大药之苗始生,其药尚嫩,故不可采。若有妄念,采之必失玄珠,丧却天真至宝,反成魔狂,呼吸乱奔不可救也。命宝不可轻弄,其斯之谓也。采药章第三神守坤宫,真气自归。坤宫乃造化之源,行身受气之初,知之修炼,谓之圣人。重阳注曰:坤宫属地为阴,应人后天有终之形。乾宫属天,应人先天无始之神。乾宫乃虚无玄关一窍是也,实为造化之源。自无而有谓之造,自有而无谓之化,由造而化也。始则受气于虚无一窍而生,终则散精于幻妄图六贼而死,造化循环,不知几万劫矣。始则凝神于坤,煅炼阴精,化为阳气,熏蒸上腾,河车搬运,周流不息。次则凝神于乾,渐炼渐凝,渐聚渐结,结成一颗玄珠,大如黍米,恒在目前,一得永得。先天虚无真气,自然归之。待其铅光闪烁如月之象,汞气飞扬如日之象。不时日月交合一处,一点灵光,圆陀陀,光烁烁,照耀上下,内真外应。先天之气自虚无中而来,是以母气而伏子气,自然感合造化之妙。药从外来,非假存想。重阳注曰:人禀天地阴阳二气以生,真阳之气在身,为铅为精为坎,真阴之气在心,为汞为神为离,象曰人与天地之气同体是也。修真之士,既得大药初荫,玄珠成象,而精神壮旺,当此之际,神中之精下交于坎,精中之神上交于离,内则精神交合于内,外则阴阳交合于外,内外明彻,照耀上下,化为一颗明珠,圆陀陀光烁烁,三关升降,上下旋转如轮,周流不息。如斯景象,是内之精神和合,金木交并,水火激发之际。是内有真实,故外应其景象也。若非亲造真境,岂能有此哉。先天之气母气也,后天之气子气也,自然感合,返斯造化之妙,始得药从外来。母气天气也,子气人气也,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先坤后乾者,又名移鼎换炉也此乃金丹之真窍妙,先天火侯之秘诀也。初炼丹时,便向水中求之,终落顽空,毕竟无成。须以我之真气而感天地之至精,当以阳燧方诸,水火感通之理,推之自得。重阳注曰:初炼丹时,先须神照坤宫,以火炼药,以神驭气。待真气发生,后守乾宫,悬胎鼎内,结成玄珠,炼成大药,吞入腹中,点化已之阴气,变成乾阳之体,此空中之妙用也。时人不悟真空之妙用,不遇至人之传授,道听途说,盲修瞎炼,便向水中求之。水者杳冥之谓也,忘念忘体于杳冥之中,岂不落于顽空乎,必竟终无成丹之理也。当以阳燧方诸,水火感通之理,推之自得。阳燧火珠也,太阳正宫,以火珠向日燧之。方诸水珠也,太阴正宫,以水珠向月珠之。天地悬隔之远,一刻之中,自然得水火也。彼物受气之偏,尚能感通日月,得水火于顷刻之间。何况人为万物之灵,静定之中,岂不感通身中妙化,而结成金丹也哉。当其日月交光之侯,先天适至之时,泥丸风生,欲海波澄,此身如在万丈海中,不知有水,不知有火,不知有天地人我,浑如醉梦。正是龙虎交会之际,金木相啖,水火相激,景象发现,迅如雷电。急急采取,其采取之妙,如发千钧之弩,惟用一寸之机。似采非采,不采实采,乃为真采也。重阳注曰:不知如醉,此是得药之景象也。当其玄珠成象,日月交光,正是采药之时,先天适至之侯。当此之际,泥丸自觉风生,从天吹下,灌入玄关两目之中,径通周身,关窍齐开,骨节如断,酸软如绵,心冷如冰,丹田如火,身心欠爽。慎勿恐怖,正是水火烹蒸激发之时,龙虎金木交会之际。少刻三宫气满,二气冲和,尘情尽绝,神气泰定,恍如醉梦,犹如万水万木,互相感激,不知有天地人我。只闻千钟雷呜,万道霞光,灵明内外,琳琅满空,雷轰电击,撼通乾坤。采药归来,这个妙用,如半寸之机发千钧之弩,一旋之水斡万斛之舟。经云,人发杀机,天地反复,乃真妙之用也。又云,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又云,杨柳风来面上吹,梧桐月向怀里照。泥丸风清,绛宫月朗,林间嫩风清,一派天音降之句,皆形容先天一气自外而来也。得药章第四神守玄宫,意迎牝府,神意相合,先天自得。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一点红光,闪入下元。已之真气,翕然凑合,阴乃抱阳,阳乃激阴,至精发现,海泛浪涌。自太玄关升入泥丸,化为金液,吞入腹内,香甜清爽,万孔生春,遍体生光。至此乃是乾坤交媾。一得永得之妙,全在防危虑险,即当牢封固闭,勿令渗漏,以便温养。重阳注曰:玄宫即玄关也,炼黍米之所也。又云,悬胎鼎,朱砂鼎,乾坤鼎,皆异名也。前言乾坤,所谓初炼丹,以乾坤为鼎器。先凝神聚于坤位,静中生动,采阴中之阳,名曰兔髓。真气上腾,升上乾宫,动而后静,合阳中之阴,名曰乌肝。二物相融,炼成如意之珠,所谓坎离交媾,癸花发现,真铅初露,先天初现,一阳初动之时。如初三日,月出庚方之象,正所谓活子时也。一时分作六侯,二侯得药,四侯别有妙用,此时是得药之初一侯。既得初一侯之药,宜当深入静室,运天然之火,再入兑丁半轮之月现,此时有龙吟虎啸之声。铅汞全在洗心涤虑,沐浴提防。渐过十三日而生乾甲,即十五日是也,此日圆满乾坤之时也。鄞鄂已成,玄牝已立,金花已现,三阳已备之时。月圆满于甲方,应乾之象,恐其金逢望运,正是日月重明之际,再得药之侯,二侯得药也。四侯别有妙用之法,为前半月之象,半轮明月之内,有龙吟虎啸之声,要虑险防危之妙用也。仙胎已成之后,月到十八,一阴巽方守城,野战之妙用也。次炼二阴,下弦二十三,艮地洗心沐浴之妙用也。炼尽三阴,阳神出现,提防固济之妙用也。此名前三三后三三,四侯之妙用也,二侯得药之理也。神守玄宫,意迎牝府,此二句是采药之口诀。当其玄宫之中,至精发生,真铅之气,发现一轮明月之象,真汞之水,发现一轮红日之象。日月之中,各发金花二朵,壮如丹山,金红赤色。斯时正不老不嫩,急急采取,何采何取,诀曰,只是意迎牝府,神意相合,先天自得。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一点红光,闪入下元,交会真阴,阴乃翕然凑合,阴乃抱阳,阳乃激阴,阴阳激发,海浪泛涌,自太玄关至尾闾夹脊,过玉枕化为金液,琼浆吞入腹内,香甜清爽,耳听鼓声,万颗雷呜,钧天妙药,非琴非瑟,非笛非箫,别是一般妙音,似寒泉漱玉,似金磬摇空,似秋蝉拽绪,似风鼓青松,非常之异。琳琅振响,有群鸦齐噪之声,众鸟频伽之韵,口涵目惊,心怜意悦,诚为极乐之邦,实乃天宫妙境。尘寰俗客,如瞽如聋。身心清净,百关和畅,万孔生春,遍体发出万道霞光,现一圆光,内有婴儿之象,乃阳神出现也。全在防危虑险,不可远离。温养之法,注见下文。温养章第五神守黄房,金胎自成。黄房乃乾之下坤之上,十二时中,念兹在兹,含光藏耀,行住坐卧,绵绵若存,如鸡抱卵,如龙养珠。抱元守一,先天元神元气,刻刻相合,渐渐相化,但安神息,不运火而火自运。百日功灵,十月胎圆,阴魄自化,阳神出现,千日之后,温养火足,剥尽群阴,体变纯阳,婴儿现象,身外有身,形如烟霞,神同太虚。隐则形同于神,显则神同于气,步日月而无影,贯金石而无碍。温养三年之后,婴儿老成,不可远离,直至九年,与太虚同体,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天地山川,有时崩坏,吾之道体,浩劫长存,潜伏人间,积功立行,提挈天地,把握阴阳,所以阴阳不能钧铸,天仙之道,斯乃毕也。重阳注曰:黄房即黄庭宫也,故为乾之下坤之上也,规矩之中也。金胎即仙胎也,金乃坚刚不坏之物,此乃人之元神也。此元神不坏不朽,清净妙用之体,如金之坚,如刚之利,净如琉璃,光如满月。存不亏明,因一念之妄,缘于幻化。今既修五篇之口诀,得返还之丹道,要炼有合无,投黑结红而成仙胎,返本来之真常,合元始之妙用。金胎自成,规中之妙,以神守之。黄房之中,一意不散,十二时中,念兹在兹,含光藏耀,敛视收听,绵绵若存,不可须臾离也。如鸡抱卵,如龙养珠。龙养项下之珠,心意不忘,精神感化,其珠有光,生光既久,珠成小龙,飞腾太空,或收或放,时人见之,是为龙象,乃龙之神也。神全变化,兴云致雨,脱骨飞腾,是谓神龙。所以能大能小,可潜可显,动则裂泰山发洪浪,兴云起雾,击电轰雷。静则隐藏渊泉,是阳灵之物。金丹之道,学天仙者,亦如此理也。初则抱元守一,养先天黍米,元神妙珠。度人经云,元始天尊,悬一宝珠,去地五丈,于空悬之中,万圣千真,从珠口中出,渤渤然后从珠口中入。存养之久,自然元神黍米,劫劫相会,渐渐相化。新月娥眉,次而半轮上弦,渐至满月之圆。自有金光发现,日月合壁,铅汞相投,结成仙胎。温养三年,婴儿老成,直至九年,功圆行满,阴滓尽消,一神可以化百神万神,形神俱妙,出有入无,炼神与太虚同体,返乎无极之真道,合乎元始之妙境。观天地在玄妙中,如太仓一粒黍,太虚一片云耳。有何五行拘系也,有何阴阳变化也,于斯天地,由吾提挈,阴阳由吾把握,永无终始,浩劫度存,与道合真,神哉神哉。
5楼 23:59:02
青天歌丘 处 机青天莫起浮云障,云起青天遮万象。万象森罗镇百邪,光明不显邪魔旺。我初开廓天地清,万户千门歌太平。有时一片黑云起,九窍百骸俱不宁。是以长教慧风烈,三界十方飘荡澈。云散虚空体自真,自然现出家家月。月下方堪把笛吹,一声响亮振华夷。惊起东方玉童子,倒骑白鹿如星驰。逡巡别转一般乐,也非笙兮也非角。三尺云璈十二徽,历劫年中混元所。玉韵琅琅绝郑音,轻清遍贯达人心。我从一得鬼神辅,入地上天超古今。纵横自在无拘束,必不贪荣身不辱。闲唱壶中白雪歌,静调世外阳春曲。我家此曲皆自然,管无孔兮琴无弦。得来惊觉浮生梦,昼夜清音满洞天。
6楼 00:02:29
李涵虚《三车秘旨》之收心法收心法长乙山人李涵虚著&&皖江陈撄宁校订收心法提词平铺直叙收心法,上天欢喜无谴责。穷年矻矻驾河车,心似勤劳实安逸。昨夜飞神朝上真,封为善教大真人。道我四百年来事,三番游戏到红尘。怀抱金丹独得意,也共群仙说哑迷。觉来始动慈悲心,手中直写琅环记。不分善恶与贤愚,总要收心坐虚无。入得杳冥方见道,最初一着好功夫。收心法下手功夫养生之道,真息为本。曹文逸云:“我为诸公说端的,命蒂从来在真息。”诚要言也。下手功夫先静心,次缄口,次调息(心静则气平,不调之调为上)。鼻息平和,然后闭目内观,神注肾根之下阴跷一脉(谷道前,阴囊后),如此片时,将心息提上虚无窍内(脐后腰前,心下肾上,中间一带,不可拘执),停神安息,以自然为主。心太严则炎,务必顺其自然,即文火也。心太散则冷,务必守其自然,即武火也。文武烹炼,始终妙用。内息匀称,勿忘勿助。是时也,心如虚空,有息相依则不虚,有息相随则不空。不虚不空之间,静而又静,清而又清。气息绵绵,心神默默。至此要一切放下,人我皆忘。此之谓钻杳冥。杳冥中有气,一神独觉,此乃真息也。真息发现,熏心酥痒,还要按入腔子里虚无窍内,积之累之,则命蒂生而阳气自长,乃可以开关运气矣。凝神调息,是下手功夫。凝神者,是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内闭。先要自劝自勉,收他回来,清凉恬淡,始行收入气穴,乃曰凝神。坐虚无中,不偏不倚,即是凝神于虚。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之、顺之,加以神光下照,即是调。调度阴跷之息,与吾心之息相会于气穴中也。神在气中,默注元海,不交而自交,不接而自接,所谓隔体神交也。守其性,不散乱。存其神,不昏沉,故能杳冥恍惚。心止于脐下,曰凝神。气归于脐下,曰调息。神息相依,守其清净自然,曰勿忘。顺其清净自然,曰勿助。勿忘勿助,以默以柔,息活泼而心自在,即用钻字诀,以虚空为藏心之所,以昏默为息神之乡。三番两次,澄之又澄,忽然心息相忘,神气融合,不觉恍然而阳生矣。收心法杂谈门人问曰:“三车秘谛,尽泄天机,能不惧天谴乎?”涵虚曰:非敢故违天谴,实望人改过自新。凡作功课,必先去人心,求道心。屏凡息,寻真息。然后定神气,钻杳冥。如此诸境,皆不可少。入吾道者,安得复为小人?凡做功夫,钻杳冥是第一桩难事。但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必有真杳冥,乃有真虚无。噫!先难而后获,全身要舍得。昔我在洞天中,学钻杳冥七八年,然后稍有把柄。今之学者,进锐退速,安能入道耶?弟子问曰:“先生传道,人言过滥。倘下士得之,行持无效,能不反唇相诋耶?”涵虚曰:不遭下士之讥,不足以见吾道之大也。大道者,先要清净身心,调理神气。其甚者,要能一切放下,钻入杳冥。必有此等真功夫,然后有真效验。彼无功而妄想效验者,亦终为不得效验之人也。反唇相诋,何足病之?弟子问曰:“如师所说,恶人皆可学道乎?”涵虚曰:可。即诵格语曰:“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能转地狱为天堂,变黑气为红光。余有三字诀,修道之士,勤、诚、恒,缺一不可。但勤矣、诚矣,而结果必归于恒。孔子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况道乎?儒生习文艺,尚以数年为期,甚至有十年者。岂修心炼气,反不如读书作文?诚乃至阴之象,在《易》为太极,在佛为如如。孟子曰:“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动对静言,则知诚为阴象。孔门之道,推至诚如神,论至神无息,皆静中大体、大用,故以诚入静,静心不乱。以诚入定,定心不移。以诚守中,中心不偏。以诚入杳冥,则通微无碍矣。勤为学业之本,其在于道,更有不勤之勤焉。养自然之息,定自然之心,无为而为,为而不为。所谓“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者,真乃勤之至也。炼睡魔,必用勤字。跑香打坐,精神倒退,此误用其勤之过也。善炼睡者,睡而不睡,不睡而瞧,功夫自然不断,神气自然加增。熬更守夜,反惹睡魔。《参同契》曰:“寝寐常相抱,觉悟候存亡。”能用此诀,自然惺惺不昧。门人问曰:“陆潜虚仙师云:‘交媾乃太上閟秘之旨’,其诀可得闻乎?”曰:交媾者,至阴之本,杳冥之根也。人能钻入杳冥,方能得成交媾。我劝人先在虚空中团炼,静之又静,定之又定,无人无我,无无亦无,自然入得杳冥,不交媾而自能交媾,从至阴中生出至阳矣。交媾之法,先天与后天不同。先天交媾,以性立命。后天交媾,以神合气。故《入药镜》云:“是性命,非神气。水乡铅,只一味。”先天名目,独有一物。后天名目,则分精、神、意、气、魂、魄、性、情。若在先天,只炼出一个,就皆有了。总要从交媾中取出真阳耳。人身五脏,原有部位,不可移动。道家云:“乾坤坎离颠倒”,岂心可移于下,肾可移于上耶?非也。所谓颠倒者,乃心肾中之神气耳。心神俯而下就,肾气仰而上升,神气颠倒,则有形之心肾亦如颠倒,无形之乾坤亦皆颠倒。颠倒交施,坤中生一阳为坎,干中生一阴为离。离女与坎男交施,则如西方之兑女,相接东方之震男。又将南北移为东西,水火变为金木。金情木性,称为白虎青龙。龙交虎,如姹投婴,虎交龙,如婴投姹。要之,乃性命二物。命中有性,性中有命,二物乃一物耳。故紫阳先生曰:“震兑非东西,坎离非南北。”人亦可以恍然矣。儒家、道家,养气各有不同。养自然之气,可以得生。养浩然之气,则可生、可死。古来志士仁人,见危授命,杀身成仁之类是也。养之之时,纯是义理之心,充乎宇宙,故孟子曰:“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之间,是集义所生者。”道家养气,独葆其真,不必见危而早退,不必杀身而早隐。《易》所谓见机而作,不俟终日之君子也。道家初功,须养其自然之气。敢问何为自然之气?曰:易言也,其为气也,至小至柔以曲,养而无害,则聚乎虚空之中,是集精所生者。道家还丹,亦是浩然之气。其气得手,亦能见危授命,杀身成仁。古来谓之刀解,究竟有神奇莫测处,变化莫解处,异乎儒家。或死之后,他处见之,须眉转少,仙客同游,此乃还丹成就,身外有身者。至人得道,生亦仙,死亦仙,如留形住世,尸解登真之类是也。仁者能静,生亦寿,死亦寿,如曾子全身,颜渊短命之类是也。道有五失:有浅尝而去者;有浮慕其名者;有始勤终怠者;有心性偏执,未入门墙,妄诋高深者;有资质下愚,唤之不醒,呼之不悟者。道有三得:有知之者,可为灵人;有好之者,可为真人;有乐之者,可为至人。
7楼 00:06:42
看了1,2两帖.胡教授蛮好玩,看来从民间,包括从本论坛应该偷学了不少东西.不过因为没有实修,所以他综合拼凑形成的'理论功法'未免有些似是而非,不通之处实多.国家的银子花得有些不值.
8楼 00:08:29
现在是有真修实证的没话语权,有话语权的却又纸上谈兵,不伦不类.:)
9楼 00:21:54
引用: 看了1,2两帖.胡教授蛮好玩,看来从民间,包括从本论坛应该偷学了不少东西.不过因为没有实修,所以他综合拼凑 ...紫阳先生 发表于
00:06 我不知道紫阳先生丹道修为层次如何,对我来说我还是更相信拿国家经费的专家教授的研究成果,胡教授拜过的师父有王沐、无忧子、知非子(张义尚)、匡常修等人,写出来的东西还是可信的。对于我这样的一个世俗缘分深重,没有机会脱产专修丹道的人,胡教授是自然而然的唯一选择,原因无他,因为只能相信胡教授。至于你说他从民间偷来的,胡教授是按照江湖规矩拜的师,怎么能说是偷?他的这些文章发表的时候还没有漏尽阁呢,又怎么能说是从本论坛偷来的?
10楼 00:50:44
青蛙跳水,竹蓝打水。
11楼 01:17:27
不装B难道会死
12楼 03:26:03
本帖最后由 ok 于
03:31 编辑 胡教授掌握了很多丹道的知识,这些知识也有很多是很难得的好资料。但是,他的研究,重在考证和描述,这个研究方向有很大的错误,当然,也可能是不得以而为之。但不管怎么说,他披露的这些内容,还是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的。如果他日丹道有所发展,他整理这些系统性的资料也功不可没。为什么我说他研究方向错了呢?这是因为,他研究丹道的方法如同研究历史,他是把丹道当成一个历史去揭秘,至于对错就不管了,而不是把丹道当作一种技术去研究。丹道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技术性的学问,应当用类似理科那种方法去研究,揭其原理,找其漏洞,改进创新。丹道从外丹发展到内丹,从重命发展到重性,从一家发展到南北两家,再有中东西派,丹道的变化很大,也说明丹道自身有不足才会不断有人去改进或被人钻空子。丹道的价值不在于它的历史,而在于它的用处。因此,研究丹道的历史用处不大,发扬丹道光靠这一套是不行的。解决技术问题是关键,专家学者应把聪明智慧拿来攻克丹道难关,多问点为什么,例如研究一下“为什么要凝神入气穴,为什么必须凝神入气穴,为什么一定要这样而不能那样去凝神入气穴,凝神入气穴到底有什么作用,有什么效益和不良后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益和不良后果,如何解决不良影响”。千万别用宗教那套“不得怀疑、信即可”来对待它。
13楼 08:47:53
,& & 问题在于:照胡的学说,真能修吗?真能修出成果吗?
14楼 10:38:33
本帖最后由 紫阳先生 于
05:20 编辑 回复
光刀 & & 关于胡教授从民间修士那里偷师的事,道门中人多有所闻.而且因为这件事双方曾经在几年前爆发过一次大的冲突,据说双方曾在道家相关媒体上多次骂战,最后听说还引起政府层面的介入.我记得前几年在本论坛,双方的门人也曾为此事相互骂战过.& & 关于胡教授从本论坛'偷师',我是纯粹揣测的,没有实证.这点请光刀同学见谅.不过我的根据有四点:一是,因为本论坛在道家修炼论坛中影响足够大,胡教授作为这方面的研究者,不可能不关注此论坛.二,我曾在论坛看到过一个有趣的ID号,好象是叫做'胡教授',要不就是'胡老师',记不清楚了.这个号一直是在论坛潜水,从未发过帖子.我当初看到这个号时就不由自主把它与你所提到的这位胡教授相联系起来了.:)第三,我从你贴上来的胡教授的文章中发现了一些鄙人的观点,鄙人这些年基本都在本论坛活跃,极少在其它地方发表道门修炼的观点,当然这也许是巧合.第四,胡教授的这个丹道十二讲,我听说是近两年才正式修改定稿的,而鄙人来漏尽阁的时间就足有五到六年之久了.所以说胡教授此文章比漏尽阁的历史还长似乎有些不实.& & 其实6年前,鄙人就曾经在一些道友贴出来的胡教授的文章中学到过一些丹道名词的解释,所以鄙人也算是偷师过胡教授的.哈哈.道门修士师法天地自然众生,才能迈入道修的高阶及至最终悟道得道,这本为平常之事,不值得大惊小怪.江海不择细流,所以成其大.池塘固执一隅,终究死水一汪,以光刀同学的自信,自然是不屑于向论坛中众道友学习的.当然,这是你的自由,我也相信论坛里没有道友强求你跟他学.& &历代以来,道门高修都在民间,只有极个别隐于庙堂.古帝皇之尊,不乏金银财宝,如果金钱能堆砌出高修,古庙堂之上恐怕神仙满天飞了,可是事实呢?.:)胡教授对于当代道门是有贡献的,这点不可否认,但正如一些道友所说,胡教授毕竟只是将丹道当成学问来研究的,于修炼实践上恐怕有所欠缺,至少目前从其文章中鄙人还看不出他具有突破到先天境界的修为.光刀同学,你能跟他学,选择也不差,毕竟这一领域对你来说差不多就是张白纸.& & 实话实说,希望你也别生气.如果你因此恼怒而发泄一番也算人之常情.当然,来论坛最重要的还是开心,这几天我看你骂得也够多了,工程师嘛,应当理性看待与处理所有的事情,实在不必那样激愤.:)
15楼 10:43:30
紫阳先生 & & 紫阳先生 这话 还是 说明 我们的有真修的人做的 还是不够啊。假若有一天,奥巴马 请你做老师,那时候你不是就有话语权了吗。说的是真心话,不是胡说更不是讽刺。
验证问答: 输入下面问题的答案请打出“敬天爱地”中的“爱”字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灯火星星 人声杳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