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外汇,什么是外汇基础货币币,什么是计价货币

supplierchannel什么是外汇投资? 带你看懂外汇各种指标和货币换算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欧元/美元=1.1800。
此时,您用攒下的11,800美元换到了10,000欧元。
两周后,欧元/美元=1.2500。
此时,您卖出两周前持有的10,000欧元,换到了12,500美元。
这时候,您手里会有12,500美元,比起两周前的11,800美元,您多了700美元。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什么是外汇报价
"外汇报价"就是两种货币的"比率"。说起"外汇报价",人们就会想起一组组的"货币对",比如"欧元/美元"或"美元/日元"。原因也简单,在买卖外汇时,买入一种货币的同时,必定要卖出另一种货币。两种货币是不会分家的。
基础货币与结算货币
只要掌握两个基本知识点,读报价就会变得十分方便:
(1)前面的货币是基础货币,后面的货币是结算货币。
(2)基础货币总是以1为单位。
基础货币除了可以是美元以外,还可以是英镑(GBP)、澳元(AUD),或欧元(EUR)等其他货币。比如,GBP/USD1.7366表示1英镑可兑换1.7366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汇率上涨便意味着美元的贬值,因为要兑换1英镑将需要比以前更多的美元。
总而言之,汇率的上涨表示基础货币的增值,汇率的下跌则表示基础货币的贬值。例如:美元/日元120.01,在这组报价中,美元即为基础货币。美元/日元120.01,意味着1美元等于120.01日元。无论买/卖,都是在交易基础货币。
当美元作为基础货币时,如果汇率上涨,则意味着美元增值,同时相对于美元的另一货币贬值。如果我们上面提到的美元/日元从120.01升到123.01,说明美元现在可以兑换比以前更多的日元。
如果一个货币对中不含有美元,则该货币对为交叉货币对。例如,欧元/日元127.95表示1欧元兑换127.95日元。
让我们看以下英镑/美元的例子:
左边的货币,就是"基础货币"(BaseCurrency),就像这里的英镑。右侧的货币,就是"结算货币"(CounterCurrency),也称"标价"货币(QuoteCurrency),就像这里的美元。
基础货币总是在前。比如"美元/瑞士法郎",美元就是基础货币,瑞士法郎就是标价货币,也叫结算货币。同样,在"英镑/美元"这个货币对中,英镑是基础货币,美元就是标价货币。
标价货币也叫结算货币,因为外汇交易的盈利亏损总是用结算货币来表示。
美元/瑞士法郎
左侧货币是基础货币,右侧货币是结算货币,基础货币/计算货币=1基础货币能换多少结算货币?
买入英镑/美元时,此时的"汇率"就做出提示:
要花多少单位的"结算货币",您才能买来"1单位"的"基础货币"?在这个例子中,您要花多少"美元",才能换来"1英镑"?
同样,卖出"1单位"的英镑/美元时,此时的"汇率"就做出提示:
卖出"1单位"的"基础货币"时,您会拿到多少单位的"结算货币"?在这个例子中,您卖出了"1英镑",换来了多少单位的"美元"?
基础货币就是买卖货币的"基准"。买进欧元/美元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您在买入基准货币欧元的同时,也卖出了结算货币美元。
这时候,您就可以故作严肃,神情很拽地讲:"我正在买进欧元,卖出美元!"
在外汇交易中,您需确定"买"还是"卖"。
如果是"买",意味着您买入基础货币,同时卖出结算货币,您期望基础货币升值,然后在一个比较高的价格上,把基础货币卖掉。用行业术语讲,这就是"做多",您手里有了"多头"。请新手们牢牢记住:"做多(goinglong)=买(Buy)"。
同样的道理,如果您想"卖",就意味着您卖出基础货币,同时买入结算货币。卖出基础货币之后,您心里痒痒地盼着基础货币贬值,然后在一个较低的价位,把基础货币再买回来。就和卖狗差不多,您先把腊肠狗卖掉,等狗的价格下跌后,再把腊肠狗买回来。这就叫"做空",您建立了"空头"。请记住:"做空(Goingshort)=卖(Sell)"。
买入价与卖出价
所有的外汇报价都由两个价格组成:买入价(Buyprice)和卖出价(Sellprice)。
卖出价(Sellprice)就是卖出基础货币,同时买入结算货币的价格。这是当前市场上,您卖出基础货币的最好价格。
记住,买入货币时,您要用到报价盘右侧的"买入价",卖出货币时,要用左侧的"卖出价"。
买入价和卖出价之间的价格差,就是"点差"。买入价比卖出价要高,原因是您需要从外汇经纪商那里买卖货币,经纪商为您提供了服务,就要收取"服务费"。看以下的例子。
假设您的裤兜里有1欧元,并且欧元/美元没有波动,您买入1欧元,卖出1.3041美元,然后卖掉1欧元,买入1.3038美元。这一来一往,您的裤兜里只会有1.3038美元,比早先前的1.3041美元还少了0.0003美元。
欧元/美元没有波动,那这0.0003美元到哪里去了?很简单,您给经纪商交了0.0003美元的服务费。经纪商真是雁过拔毛,它是怎么赚钱的,您明白了吗?
经纪商只要简单地在"买入价"和"卖出价"之间动动手脚,使买入价和卖出价之间有一个价格差,就能够坐地收钱了。这个价格差,也叫"点差"。
按行业惯例,外汇汇率的标价通常由五位有效数字组成,从右边向左边数过去,第一位称为"X个点",它是构成汇率变动的最小单位;第二位称为"X十个点",如此类推。
如果欧元/美元从1.1010变为1.1015,就是欧元相对美元来说,上升了5点。如果美元/日元从100.00变为100.10,就是美元相对日元来说,上升了10个点。
货币的"升值"与"贬值"
需要看哪个经济体表现良好,哪个经济体表现差劲。如果一个经济体表现抢眼,那么这个国家的货币将走强,变得更值钱。因为,如果它表现越好,就有越多的国家更加信任这种货币。
欧元是基础货币,自然地,我们以"欧元"为中心,开始买卖活动。
如果您认为美国经济会走弱,前景堪忧,是"衰哥中的衰哥",那么美元也自然地好不到哪里去;而欧元区经济繁荣,大有发展,是"帅哥中的帅哥",自然地,欧元的身价也会水涨船高。您心里有了底,开始"买入"欧元/美元,然后就可以耐心等着,在欧元相对美元升值之后,收获利润。
如果美国经济牛气冲天,美国企业欣欣向荣,而欧元区国家就象睡猪一样,昏沉在世界的西方,那么,欧元相对美元就会贬值。您需要"卖出"欧元/美元,然后等待欧元的陨落。
看涨欧元/美元,您需要使用"买入"欧元/美元的交易订单。看跌欧元/美元,则需要"卖出"欧元/美元"的订单。
美元是基础货币,是买卖的中心。85年的时候,1美元能换260日元;过了十年,1美元只能换80日元。十年了,美元好衰,只能换回早先不到3分之1的日元。
日本经济繁荣,日元就有了升值的动力。二战后的日本经济高速增长,迅速建立起庞大的工业力量,成为强大的经济强国。在此背景下,自1985年起日元持续升值,十年间日元相对美元升值三倍。
举个例子,假设美元/日元的汇率由1美元=260日元,变为1美元=80日元,播音员就会说"美元兑日元的汇率下跌",或者说"日元升值",这是正确的。
为什么呢?早先,要想兑换1美元,需要260日元,现在,只用80日元就可以了,日本的老百姓还能省下180日元。相对之下,美元就不值钱了,这叫"美元贬值",日元则身价升高,称为"日元升值"。
看涨美元/日元,您需要使用"买入"美元/日元的交易订单。看跌美元/日元,则需要"卖出"美元/日元"的订单。
"美元肯定要走强!瑞士法郎高得也太离谱了吧?!"如果您这么想,就可以"买入"美元/瑞郎。在这里,美元是基础货币,瑞郎是结算货币。您使用了"买入"美元/瑞郎的交易订单之后,就可以耐心等待,盼望着美元相对瑞士法郎的升值。
"美国总统的新政太衰了,怎么看都是个夸夸其谈的家伙!"您毫不掩饰对美国的失望之情,自然地,没有美国经济实力支持的美元也会走低。您可以使用"卖出"美元/瑞郎的订单。然后,您就可以去瑞士旅行,在阿尔卑斯山湛蓝的晴空下等待美元的贬值。
手数、杠杆与盈亏
外汇合约的单位是"手"(Lot)。可细分为标准手(Standardlot)、迷您手(Minilot)、微型手(Microlot)和纳米手(Nanolot)。
一个"标准手"代表100,000个基础货币单位。"1个标准手的英镑/美元合约"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它代表100,000英镑能换多少美元。
以德银外汇为例,其标准手是100,000基础货币单位。但德银外汇并不会限制交易者只作一标准手的交易,也可选择迷您手。
货币是以"点"来衡量的,欧元/美元由1.3600上涨至1.3610,这就是说欧元/美元涨了10个点。
杠杆在人类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器的人类用杠杆来撬动石头,埃及人也用杠杆来建造宏伟的金字塔。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甚至豪迈放言"给俺一个支点,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外汇交易中,杠杆也发挥了强大的力量。只需数百美元,通过"杠杆",您就能调动数万美元的资金。杠杆也有不同的"倍数",象美国,最高杠杆是五十比一,而英国的杠杆则以二百比一和一百比一居多。选择什么样的杠杆,取决于您的交易喜好。
以买1标准手的欧元/美元(EUR/USD=1.000)为例,要想买入欧元,按此时汇率,您并不需卖出100,000美元。您可以使用"杠杆",以一百比一的杠杆为例,您只要卖出1,000美元,就能买入100,000欧元了。如果使用二百比一的杠杆,您只要卖出500美元就行了。这时候,您已经建立起100,000欧元的仓位,欧元/美元每波动一个点,您的账户就发生10美元的盈利或亏损。
这就是杠杆。杠杆越高,您需要投入的"占用保证金"就越少。经纪商在交易平台里,会明确地标示出所需保证金的数量。
需要注意的是,杠杆是双刃之剑,杠杆式外汇交易既能扩大您的盈利,也能扩大您的损失。通过杠杆,您可以买入数量更多的货币,当货币升值时,您是赚得多了。但是如果这些货币贬值了,您买入的数量越多,亏损越大。
交易的盈亏
盈利与亏损
如上所述,"外汇报价"是以"货币对"的形式来表示的。每笔交易中,都要卖出某种货币,以换取另一货币。"货币对"反映了一种货币能兑换多少的另一种货币。
买进某货币时,交易者预期此货币与另一货币相比,此货币会升值;当他卖出此货币时,他期望此货币会贬值。
当欧元/美元报价为1.3705时,就表示1欧元能换1.3705美元。如果买入十个"标准手"的欧元/美元时,就相当于买进了一百万欧元,同时,他在1.3705卖出美元。如果欧元/美元上涨了二百点,交易者在1.3905卖出欧元便可盈利。但如果欧元/美元下跌了二百点,到达1.3505,那便是亏损。
结算货币为美元
交易盈亏=(卖价-买价)*交易手数*合约单位
例:欧元/美元,100,000单位的标准手合约。卖出2手欧元后,平仓买入2手欧元。
卖价:1.4350买价:1.4300
盈亏计算方法:(1.0)*2*100,000
盈亏=(0.0050)*2*100,000
盈利=1,000美元
以1标准手为交易单位,所有结算货币为美元的货币对,每个点的价值都是10美元。例如欧元/美元,1点X1标准手X10万欧元=10.00美元。
结算货币为非美元
基础货币为美元
交易盈亏=(卖价-买价)/平仓价x交易手数x合约单位
例如:美元/日元,100,000单位的标准手合约。先卖出10手美元/日元,后平仓买入10手美元/日元,即先卖后买平仓。
卖价:116.00买价:114.50
盈亏计算方法:(116.00-114.50)/114.5*10*100,000
盈亏=0.*100,000
盈利=13,100.4美元
以1标准手为交易单位,当非美元的货币为结算货币时,每点价值是10个单位(日元则为1000个单位)的结算货币。
例如,当交易者买入了10个标准手的美元/瑞士法郎,此时美元/瑞士法郎汇率为1.1665,当美元/瑞士法郎上升到1.1666,交易者的持仓值便由1,166,500上升到1,166,600的瑞士法郎,赚了100瑞士法郎。根据当时的美元/瑞士法郎汇率1.1666,把100瑞士法郎兑换成美元:
100瑞士法郎/1.美元。
基础货币为非美元,即货币对为交叉盘时
交易盈亏=(卖价-买价)x"交叉盘结算货币/美元的汇率"x交易手数x合约单位
例如:欧元/英镑,100,000单位的标准手合约。先卖出10手欧元/英镑,后平仓买入10手欧元/英镑,即先卖后买平仓。
卖价:0.9136买价:0.9036平仓时英镑/美元:1.6320
盈亏计算方法:(0.6)/1.,000
盈亏=(0.6)x1.,000
盈利=16,320美元
以1标准手为交易单位,当非美元的货币为结算货币时,每点价值是10个单位(日元则为1000个单位)的结算货币。
盈利和亏损已经给您计算好
当前,外汇平台都能根据汇率变化,自动地计算交易者的"盈亏"。交易者并不需要拿纸和笔,在那里搞繁琐的计算。
占用保证金的计算方法
结算货币为非美元
一、基础货币为美元,包括美元/加元、美元/瑞郎、美元/加元等。
所用保证金=合约单位x合约手数/杠杆倍数
例如:美元/日元,现在价格88.68,要买入一个标准手,所用的保证金就是100,000x1/100=1000美金。如果是迷您手,合约单位是10,000,则所用保证金就是100美金,按照上面方法计算。
二、基础货币为非美元,包括欧元/日元、英镑/日元等交叉盘。
所用保证金=合约单位x合约手数x"交叉盘基础货币/美元的汇率"/杠杆倍数
例如,英镑/日元,买入一个标准手。那么所用的保证金就是100,000x1x1.6287(即英镑/美元的汇率)/100=1628.7美金。在这个货币对中,英镑是基础货币,在计算占用保证金,使用的汇率就应该是英镑/美元的。其他的类如欧元/日元以及澳元/日元等等,方法类似。
结算货币为美元
所用保证金=合约单位x合约手数x汇率/杠杆倍数
例如:英镑/美元,现在价格1.6287,要买入一个标准手,所用的保证金就是100,000x1x1.8.4美金。如果是迷您手,合约单位是10,000,根据上面公式算出来就相当于是162.84美金了。
以上是汇率变动对交易盈亏的影响。除了汇率变动之外,货币的利息也会对交易者的最终盈亏产生影响。交易者需要以经纪商公布的利息收取标准为依据。在新手入门课程里,我们就不赘述了。
市价单和挂单
有一些基本的订单类型,是所有经纪商都会提供的,比如说市价单。
市价单:指在当前的市场价格买入或者卖出外汇的订单。比如说,EUR/USD的当前价格是1.2140,如果您想在该价格购买欧元,您需要在交易软件上点击诸如"买入"一类的按钮,那么您的订单在此刻就已经生成了。看好了价格,然后点击成交,就这么简单!唯一的区别是买入还是卖出。
除了市价单之外,还有一种重要的订单--挂单。
挂单:指用于在"指定价格"买入或者卖出的订单。有了此类订单,您就能在"指定价位"买入或卖出货币。比如说,EUR/USD的当前价格是1.2050,,您觉得价格突破了1.2070值得买入。这时,您有两个选择,一是坐在电脑前等着,等到价格涨到1.2070时买入;另外还有一个轻松的方法,您可以马上创建一个在1.2070买入EUR/USD的挂单,确切地讲,属于挂单中的"止损买单",当价格涨到1.2070的时候,您的交易软件会自动帮您买入。
挂单交易包括四种类型:
1.限价买单-在当前价格下方挂买单
2.止损买单-在当前价格上方挂买单
3.限价卖单-在当前价格上方挂卖单
4.止损卖单-在当前价格下方挂卖单
止损单和止盈单
止损单:该订单指当市场报价达到或者经过指定价格时买入或者卖出。止损单能够限制交易者的损失。当价格开始向无盈利方向运行时,可以使亏损最小化。如果价位达到设定的价位线,交易者的仓位将会自动平掉。
举例:这种订单大多数是出于保护的目的。比如我们在1.1888的位置开设了的多单,我们考虑到如果市场方向判断错误最多亏损10个点,那么我们可以设置一个止损价格为1.1878的止损单。
止盈单:止盈单是为了在市场报价达到预期获利水平之后,获利了结。
两种特殊的订单
跟踪止损:该订单与价格趋势移动同步,减少了回调造成的损失,交易者不需要一直盯盘。跟踪止损的价格会自动随着市场报价的变化,做出相应的移动,而且这是由交易软件自动处理的。即便您的网络中断时,您的订单依旧得到保护。
举例:在设置跟踪止损时,有必要清楚货币对的一个点的计算方式。比如我们在1.1888附近开立的多单,我们想设置跟踪12个点的跟踪止损订单。那么则应该填写0.0012.而对于USD/JPY,则应该写为0.12。这时我们的止损价位在此时卖出价格以下12个点。所以如果目前卖出价格为1.1887,那我们初始的止损价位在1.1875。如果卖出价格上升到1.1902,那么我们新的止损价位将被设置为1.1899。正如前面所说,请注意我们的跟踪止损价位是随着价格变动而单向变动。如果卖出价格升到1.1902,又马上回调到1.1890,那么这个订单将被成交。
OCO订单:就是两个标准的挂单订单,分别处于某个特定价格的上下位置,当其中一个成交的时候,另外一个就会自动取消。比如说,的当前价格是,您想在之上买入,或者在卖出。如果您设置了订单,那么当价格到达时,系统会自动实施买入操作,同时取消1.1985的卖出挂单。
希望文章能给你带来收获,在接下来的投资里顺风顺水,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找我咨询,我不仅是一位指导老师,也是你生活中值得一交的朋友,如需了解更多外汇投资、交易手法、操作技巧以及K线等知识可以关注都可以联系本人暮雪夺金(VIEVIE666)进行交流学习。另外我还要说做投资最重要一点:点位到了就干!点位不到就看,做单需要勇气,技术支撑盈利!成功不是靠运气,选择大于努力!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外汇中基准货币和对应货币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外汇中基准货币和对应货币是什么意思
我有更好的答案
时下外汇交易都是以美元外基准,当然去到不同的国家可能有些地区特别偏爱一种货币。如果说炒外汇的话,在中国来说,基本上都是以美金作为入金。
采纳率:81%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人民币贬值、外汇储备和基础货币  上个月参加一场婚礼,席间问到一个学生的工作情况,他告诉我一个信息,现在商业银行基于外汇的理财产品都很好卖,像他们行推出的美元理财产品,几乎都是疯抢,一两天甚至半天就卖光。再看看网上,各种外汇管制的信息时有披露。比如澳大利亚一个女影星想卖房子,买主是中国人。原本已达成协议,结果中国方面近期外汇管制非常严格,这房子就卡在那里无法交易。银行不给换汇,钱没法子流出中国,想要完成交易,就得走一些障眼法。不管怎样,这都增加了交易成本,由此可见国家加强外汇管制的决心。  这里有个问题是不容易搞清楚的。国家外汇储备并不缺,截止2016年4月,外汇储备为3.219万亿美元。对于这么高的外汇储备,上上下下早有微词,认为这个外储规模过高,很不合理。既然手中并不缺外汇,国家实行严格外汇管制的目的何在?居民到国外买房子,双方自愿的事情,为什么连正常的买卖交易都受到波及呢?  和外汇管制趋严相伴随的是人民币兑美元的一路贬值。2016年1月汇率是1美元=6.4935人民币,现在12月2日是1美元=6.8835人民币,跌幅6%的样子。人民币贬值的原因众所纷纭,不少看空者甚至认为中国经济崩溃在即,人民币破7是一定的,到8或者9也有可能。然后中产阶级财富大幅缩水,然后中国就完蛋了。网络上这种论调不在少数,且都振振有词。无论其论据充实与否,这都是一种观点。毕竟,有点危机感也是必要的和应该的。现在令人疑惑的是人民币贬值的理由是什么。中国经济下行不假,但这个下行,无非是传统的行业转型升级难度很大导致效益不好,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不行、效益都不好。从身边人的生活来看,所谓经济下行也没看出来对老百姓生活有啥影响。2015年我去了山东和江苏,今年夏天则去了新疆的喀什、阿克苏、阿图什地区。看来看去,都觉得普通人的生活没啥变化。像去年我去的山东农村,那是我母亲老家,很多家庭都买了小车,家里头也都普遍装了空调之类,普通人的生活还是逐渐改善的。一些小工厂的生意确实不好,他们那个地方出石材,石材加工在2011年到2013年的时候特别红火,从县城到农村一条路上都是这种小厂子。2014年下半年开始生意不好做了,然后很多厂子关门。但这些加工厂本身就不是当地人开的,主要是外地老板来开的。他们走了,对当地人有没有影响呢?有一点,但总体影响不大。这里的人本身就是到处打工。本地有钱可赚,就在本地打工。本地没机会了,就跑去外地了。去外地能不能挣上钱呢?问了一下亲戚们,他们说一年下来,基本还是那些收入,没什么问题。所以普通老百姓该怎么过日子怎么过日子,当地的GDP可能是少了,但当地的生活水平还是稳中有升。至于那些关门的厂子老板,他们在红火的那几年基本都收回了投资,现在行情不好关门走人,对他们有没有损失?似乎也并不大。统计局公布2016年第三季度我国GDP增长率6.7%,有人认为统计局数字从来就不可信,那么多厂子倒闭,哪来的经济增长?但如果没有经济增长,那应该是普通消费的减少和生活水平的下降。而放眼每个城市的餐饮业,晚上都是该吃的吃、该喝的喝。你说统计局的数字不可信吗?我感觉说一味说统计局造假也没什么依据。  如果经济还能保持一定的增长,6.7%的增长率实际上不算低,那么人民币贬值就不是经济基础的原因,剩下的其中两个原因就是贸易逆差和通货膨胀。但看对外贸易情况,2015年进出口总值24.59万亿元。进口10.45万亿,出口14.14万亿,贸易顺差3.69万亿。至于2016年以来,前三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53万亿元,进口10.06万亿,出口7.47万亿,贸易顺差2.59万亿元。不看资本项目,经常项目上的顺差非常大,这能支持人民币贬值吗?至于通货膨胀更是感觉不到。大家都感叹生意不好做,市场上炒作的情况有,但商品普遍涨价的情况没有看到。所以不管从经济增长、贸易差额还是通货膨胀的角度,都看不出人民币有贬值的依据。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从年初到现在,人民币贬值了6%,这是怎么回事?看来只剩下最后一个原因,就是资本项目的问题。因为大家都在说美国要加息,美国加息后,其金融资产收益率上升,这样美元就会升值。美元升值了,其他货币相对就贬值了,既然持有美元更能赚钱,那通过各种渠道选择把人民币兑换成美元的人自然就增多。从外汇储备的数字变化看,大致能验证这一点。外汇储备在2014年6月达到顶峰,3.99万亿美元,现在2016年11月份的数字出来了,不到3.1万亿,这样子就少了快9000亿。外储的绝对数字虽然庞大,但下降的速度之快也不合常理,配合人民币一路贬值,这样才导致了政府出手干预外汇市场。只是现在政府的这种干预都还没在台面上显示出来,对各商业银行,主要是窗口指导在起作用。不过从这点也能看出来政府应该是有所戒备,少一点外储其实没什么大不了,本身外储过剩就应该减少,但如果形成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就不好,现在是开放的年代,人民币持续贬值,前两年还是国际上的硬通货,现在突然又变成不值钱,这对外贸的长期利益有损。  外储下降除了导致会产生人民币贬值的预期要警惕,还有个问题就是影响了基础货币的投放。我国是强制结售汇制度,出口企业所取得的外汇都要按现行汇率卖给银行,银行手中每天的资金进进出出,也有一定外汇,但这个额度,外汇管理局有限制,超过这个额度就要把多余的外汇卖出。卖给谁呢?商业银行的交易对象自然就是央行。企业已经把外汇卖给商业银行了,商业银行不可能再把外汇卖给企业,所以只能是中央银行。而央行不是个盈利机构,它的钱从哪里来呢?这不必担心,钱不够央行可以印的。当央行掏钱买入商业银行的外汇时,这就意味着基础货币的投放。所以外汇储备增加的同时,往往也意味着基础货币的投放。那么,从2014年下半年以来,外汇储备是在下降的,这又带来什么问题呢?应该就是基础货币的减少。  我们不妨看一下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2015年1月资产项目中的外汇储备为亿元,对应负债项目中的货币发行和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两项。其中货币发行为69461.11亿元,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为亿元。2015年9月,这三个数字分别是:亿元、68454.85亿元和亿元。随着外储的下降,央行的资产下降,负债也减少了。商业银行是通过存款来派生更多的存款,是负债创造货币。而央行却是资产创造货币,货币发行对应一定的资产准备,这样的话,外汇储备持续减少,就必然影响了流通的中货币量,造成资金供应偏紧。所以说单纯的外汇储备减少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由于我们现行的结售汇制度,现在外储的减少对货币政策产生冲击了,那么政府对外汇的流出进行限制,也就不难理解了。  那么,这种外储不断下降、人民币持续贬值的局面会不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呢?
楼主发言:26次 发图:0张 | 更多
  你额头上印了几个字,体制内!
  个人认为影响肯定是有的,现在的分歧在于怎么来判断这个程度,如何去应对的问题。网络上的声音以悲观者居多,而且自有网络论坛以来,主流的声音就是崩溃。国有银行的坏账会导致崩溃、房地产泡沫会导致崩溃、出口下降会导致崩溃、腐败会导致崩溃,股灾会导致奔溃,反正每次崩溃的理由都相当充分,都认为中国很快就要完蛋了,中产阶级要被消灭,老百姓一无所有。现在轮到人民币贬值,理由还是很充分。经济学是一门显学,分析经济问题100个经济学家有100种答案,谁都能说出若干道理。而到底谁说得对?还得实践来检验。要保证说的靠谱,必须考虑各种因素和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实地的调查,这样得出的分析和判断才可能更接近实际情况。只有理论推导去纸上谈兵肯定是不行的。  首先来看这个强制结售汇制度。这个制度的弊端显而易见。人民币发行和外汇储备绑在一起,外储中又以美元居多,这样的话意味着对老百姓来讲人民币是钱,美元也是钱,因为人民币的基础就是外汇嘛。但如果美元哪一天不是钱了,那恐怕人民币也不是钱了。这是很糟糕的事情,也是我国当前货币发行体制的一个极大的弊端。2014年5月总理访问非洲时表示:“我这里也坦率地说,比较多的外汇储备已经是我们很大的负担,因为它要变成本国的基础货币,会影响通货膨胀。”但这里的疑问在于,明明知道这个强制结售汇制度有问题,为什么不改呢?这个问题到现在为止,我也没看到有合理的解释。有些学者写论文讨论过这个问题,以外汇储备为货币发行准备,这至少使得货币发行有了依据,外汇储备象征着对外国的债权,货币发行本质上是负债,负债不能无条件无根据的增加,总得有个基础,以外汇储备资产为准备,虽然不是好的选择,但它起码是一个选择。在找不到更合适的货币发行渠道时,我们还不敢把这个渠道猛然间就给放弃掉。
  其次是外汇储备的下降问题。2014年我国外储规模达到峰值的4万亿美元时,批评的声音几乎是一边倒,都认为这个规模太大了,极其不合理,一定要想法子降低这个规模。现在这个规模下来了,很多人还是心惊肉跳,觉得降速太快又不合理。多了担心少了害怕,貌似怎么做都是错的。这里的原因恐怕在于大家对政府的不信任和不放心。外汇储备规模再大,它不在老百姓手里,藏汇于民喊了多年,但效果一般。所以不管外汇多还是少,官员们总是很头大。其实在个人看来,这并非什么了不得的问题。资金本身就是流动的,进进出出很正常。4万亿外汇降到3万亿,这其中有挑战,但更有机遇。真正对我国经济有影响的还是那个令人头痛的外汇占款导致的货币增发问题,那么外储的下降岂非正好为外汇占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呢?如能从这个角度妥善应对,其实外储的下降应该是政府所乐见,降了就降了吧,这么个定时炸弹非抱着不放有意义吗?  所以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基础货币怎么办。我国的经济现在总体是下行,高增长的阶段过去了。现在提出来稳增长,需要一个宽松的货币环境,因此央行有扩张信贷的冲动。但问题是钱怎么放出去?外储下降,央行资产负债表收缩,基础货币也紧缩了,央行干着急却一时半会儿找不到放水的有效渠道,这该怎么办?说实话这确实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能妥善解决,可能我们就不必担心什么经济下行了,但从高层官员言行和央行已有的行动外,我还没看出来有太好的解决方法。现在各商行限制外汇兑换,说实话这是上不了台面的手段,但大概这是没办法的办法,毕竟这涉及货币政策,涉及基础货币,台面上既然没法子出台一锤定音的有力政策,台下面搞点这种小动作也算是我国国情使然吧。
  不过我仍认为基础货币的问题只限于短期,时间充分的话,这不会是个问题,也不应该是个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货币发行并不只有外汇储备一个途径,货币发行的渠道很多。只不过在我们国家,因为我们目前的制度,导致了外汇占款占到了货币发行额度的相当大的比例。如果看一下其他国家,比如美国,人家的货币发行就跟中国完全不同了。  看一下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具体数字我不罗列了,网上有很多资料。我们看它的资产项目里头,大头不是外汇储备,而是美国国债和联邦机构债券。这也就是说,美国的货币发行是基于对国内的债权而非国外。所以美元不会出现像人民币那样的尴尬问题——人民币是钱,美元也是钱。对美国人来说,只有美元是钱,其他货币都不是钱,因为美元的基础是国内的债权,和他国货币关系不大,美国人也不必操心什么升值贬值问题,别人的货币跟自己有啥关系?美国人持有美元,主要是拥有的对国内商品的要求权,等于我们所说的那句俗话:肉烂在锅里。所以说和美联储相比,我国的货币发行制度有非常大的改革空间。现在的人民币对美元有很大的依附关系,这个关系不正常也不合理,比较尴尬的就是我们经常面临货币政策的两难局面,怎么做都不对。尽管这个依附关系并不是短时期内就能扭转和改变,但只要明确了改革方向,我依然认为这是个短期问题。未来我国要做的,是建立和完善一个强大的债券市场,这个规模一定要有,一定要足够大,依托国内的债券市场,就有条件实现货币发行制度的转型,摆脱被动局面。这个事情做起来要花时间,但绝不是没有能力做,也绝不是很难做的事情。
  文章不错
  先从上到下建立信用市场吧  
  别扯了  外汇减少了将近四分之一,基础货币不仅没少,还在大幅增加
  没看完,但是撸主有一个观点就是外汇占款减少,但是总量却还是保持13左右高速增长,这是个悖论,现在都感觉钱少了,总量却在全天候增长,我理解就是贷,贷又是未来的钱,又可以理解为负债,现在国家以债代税!一个国家的开支第一是社保,第二是国防,第三是政府,我倒觉得咱们这政府支出不会比国防少!反正就是摊子大,开销就大!转不动就贷款消费!  
  @淡淡溪流
17:43:00  你额头上印了几个字,体制内!  —————————————————  体制内也没有什么,关键是对不对,我看也能成为一家言。  
  @paul6699ABC
20:30:35  没看完,但是撸主有一个观点就是外汇占款减少,但是总量却还是保持13左右高速增长,这是个悖论,现在都感觉钱少了,总量却在全天候增长,我理解就是贷,贷又是未来的钱,又可以理解为负债,现在国家以债代税!一个国家的开支第一是社保,第二是国防,第三是政府,我倒觉得咱们这政府支出不会比国防少!反正就是摊子大,开销就大!转不动就贷款消费!  -----------------------------  确实还要再说一下这个问题。基础货币减少,按道理流通中的钱就少了。可是M1、M2依然爆发式增长。这应该是货币乘数的作用。基础货币完全由央行管控,但货币乘数,如果央行不调准备金,那么商业银行也能影响货币乘数。所以货币供给确实是个很麻烦的东西。
  外汇贵金属,金道环球,MT4国际通用平台,  开户链接:  http://oa.gwfx.com/zh/ibclientperAccount.html?code=NGBIHA  
  中或赢
  对于上层来说,眼下最大的风险不是房地产泡沫破裂.毕竟房地产泡沫破裂最大的受害者只是高位抢房入市的少部分人.最大的风险是国民的帐户上有太多可以动用的人民币,而国内的经济低迷加货币超发,如果不能营造出一种人民币资产在国内能够保值增值的氛围,国民会都想着换汇避险或者外逃.这种情况一旦发生,除非紧急外汇管制,否则三万多亿的外储几天就会被这些年超发的人民币换光.而外汇管制是要付出代价的.这是绝对不能承受的风险. 为避免这种情况,一方面要烧美金稳住汇率,抛出美债也在所不惜,不能让民众形成一致的贬值预期;另一方面,就得让民众帐户里的资金有地方可以去.本来股市是可以承担一部分这个功能的,可惜,去年失手玩残了.现在只能完全依靠楼市了. 让房价上涨,吸引资本进入,不要换汇外流,其实就是在保汇率. 保汇率是目的,支持房价上涨只是手段. 当民众感觉只有买房能赚钱,其他干什么都不靠谱,资金必然如洪水一般涌进楼市,一浪接一浪推高房价;当民众把多年的存款和未来的收入都绑定到了那堆钢筋水泥上,也不会有大量的资金来威胁外汇安全了,这也直接降低了外汇贬值的压力.因为海外的人民币总量没有多少,对付这点资金量央行得心应手.但国民手里的人民币如果都跟央行成了对手盘,那周行长就算是三头六臂也玩不起. 既然让房价上涨只是吸引资本的手段,目的是保汇率.那么一定要锁定这些进入的资本才能实现目的.如果让进入的资金都有机会套现出来,那么这盘大棋就白下了. 如何才能锁定,是这盘大棋上的关键一子. 锁定的方法无非就是改变上涨趋势,让房价下跌.央行盯着大数据,等存款搬家搬得差不多的时候,收紧货币政策.让房价急跌一波或者先缓跌数月之后再急跌一波,在购买力本来就已经透支的市场高位上,为数不多的尚有财力接盘的买家甚至刚需,马上会选择观望,买盘一夜之间就将消失殆尽,只要房子卖不出去,投资客无法套现,资金就成功锁定了.今年疯抢着入市的买家们,如果是囤房想着两年之后出手套现,大概率会失望.这里面的大部分资金,可能都将成为炮灰,不会有套现的机会.
  中或成最大宜家  
  正常的商业信贷今年发不出去。关注下央行的逆回购看看。  
  总之一个国家发行货币的法理基础,应基于伦理道德基础!伦理道德基础也就是法理基础的基础,也是管理基础的基础! 立法者,制定政策者他们都是资产持有者,他们不会为没有资产或者没有大的资本利得的人考虑,所以整个政策的制定或者走向实际上是不文明的!  
  同样是金子,含金量高者价值就高,再对比民币跟美刀吧,撸主不傻
  写如此长文,哪来的动力?
  请站在人的角度写字,不要做档,我怕你没资格。请问,目前天量的地方和银行债务怎么办?千万别告诉我们可以债转股,玩烂了!再请问,洪水一般的基础货币用什么来对应?靠印刷机?  
  共d不下台 无解  铲除八千万及其附属的垃圾
废除住房公积金  大规模减少财政开支
全民减税  国家财政预算严格化
中国的国债才有人买
  否则中国国债是没人买的
也就根本无法  我每个月都转移美元到境外
信匪徒??
还不如信美国
  关于基础货币还有一个问题,是总的货币供给的问题。自2015年以来,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告别了以往30多年扩张的阶段,开始收缩。看一下数字变化,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的总资产额是39395.36亿元,到了2014年,剧增至亿元,增长了858.6%。2015年这个扩张的势头总算止住了,截至2015年9月,总资产额为亿元。因为我查央行的网站,直接显示的就是2015年的资产负债表,现在2016年的数据出是出来了,但网站上一下子还没找到,所以姑且以这个数字来做分析。资产负债表和2014年比是缩水的,至少没有再扩张下去,那么从理论上讲,缩表之后,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理应偏紧。但看一下2016年的数据又不符合实际了。尤其2016年第一季度的数据,广义货币M2是144.62万亿元,同比增长13.4%,狭义货币M1为41.16万亿元,同比增长22.1%,现金M0是6.47万亿元。整个一季度,现金净投放1435亿元,只是和2015年第一季度相比的话,倒是少投放了255亿元。再看截至到2016年9月第三季度的数据,M2是15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5%,狭义货币M1为45.4万亿元,同比增长24.7%,现金M0是6.5万亿元,同比增长6.6%。前三季度现金净投放1852亿元,同比多投放1089亿元。  上面数字的变化看得人比较糊涂,按说外储在下降,居民和企业购入外汇,抛出人民币,商业银行和央行就得售出外汇,回笼人民币。这样的话流通中现金应减少啊,可前三季度现金净投放还是增加的,这是咋实现的?
  @低烧不打针
01:10:03  请站在人的角度写字,不要做档,我怕你没资格。请问,目前天量的地方和银行债务怎么办?千万别告诉我们可以债转股,玩烂了!再请问,洪水一般的基础货币用什么来对应?靠印刷机?  -----------------------------  写文章得有个主题,我的主题是围绕人民币贬值相关的外储下降问题,逐渐展开到经济领域的其他方面。至于房地产地方债股市之类,这个得看我文章的进度,如果我能一直写下去,这些问题都会涉及到。如果某一天不想写了,那写到哪算到哪。我写东西是遇到了自己想不通的问题,一个念头起来了才动笔。这个念头下去之后,也就不愿再写。我更多的是给自己解惑,至于其他人的疑惑,解得了就解,解不了拉倒。能力有限,没法强求。
  @帝_杰_爱士
00:54:42  写如此长文,哪来的动力?  -----------------------------  没什么动力。就是遇到一个感兴趣的问题,然后一个念头起来了,不写点东西出来降伏不了这个念头,只好动笔写了。经济领域的问题都很复杂,有些问题是边写边想边发现的,不知不觉就成了长篇大论。
  看一下央行的解释:“2016年春节前,受现金大量投放、外汇阶段性流出等因素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波动加大,货币市场利率面临一定上行压力,人民银行开始尝试每日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及时缓解市场资金供求压力,收到了较好效果。在此基础上,人民银行宣布从 2016 年 2 月 18 日起建立公开市场每日操作常态化机制,根据货币政策调控需要,原则上每个工作日均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这是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里的话。  再来看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一段内容:“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促进货币市场平稳运行,第三季度, 中国人民银行累计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 22.5 亿元,对地方性金融机构按需足额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积极发挥常备借贷便利利率作为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根据货币市场流动性总体情况,前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累计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 5473 亿元,期末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为 4 亿元。 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合理充裕,结合商业银行流动性需求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开展每月中期借贷便利常态化操作,稳定市场预期。前三季度累计开展操作 32885 亿元,期末余额为 19063 亿元,及时向银行体系提供中期流动性,中期借贷便利成为央行基础货币供给的重要渠道。”  这段话里有个说法,中期借贷便利成为央行基础货币供给的重要渠道。中期借贷便利的英文简写是MLF,它的意思是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一笔质押贷款,期限3个月、6个月、1年的都有。贷款有利率,央行向商行的MLF也有规定的利率。最近的一次MLF操作发生在12月6日。人民银行对24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3390亿元,其中6个月1510亿元、1年期1880亿元,利率与上期持平,分别为2.85%、3.0%。因为是质押贷款,商业银行要提供质押物,例如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等,那么通过这样的操作,相当于在有了合格的证券做抵押和准备之外,央行以信贷方式投放出了基础货币。
  把外汇流失的渠道关闸!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这种水平也出来丢人现眼,浪费我眼球
  可以购买香港保险,Wechat  香港保险的卖点:保障高(比如人寿单没有不保事项)、保费低、保证回报较高、免缴遗产税、医疗保障全面、危疾保障项目多、行业监管严谨、投保严格,理赔规范化、离岸投资(资金合法自由进出香港)、全球联保(全球性保障)、保险产品完善、人民币近年升值,赴港投保更合算、特区的私隐条例保护投保人的个人私隐、香港保险理赔投诉低,12年比11年增加18%,国内理赔投诉增加205.78%、香港代理人流动性低,知识专业和诚信不误导。 香港保险比国内保险对比同样的保额,香港保险保费更便宜,回报高,保障范围大,理赔条款宽松。因为香港是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美国洛杉矶,英国伦敦,亚洲香港。所以,在香港投保可以享受较低的保费和较高的投资回报。与此同时,在香港经营保险业务的,大多是世界顶级跨国保险公司,加上香港完备的法制,沿用英国法律体系严格的监管,都予以投保人高度诚信和全面保障,到香港买保险签的是法律档。 1、相同年龄的被保人,香港保费通常是国内保单的60%-70% 2、如果是重大疾病,保障病种更多,还保52种早期重疾,保障范围更全面。 3、保单满五年后,现金价值一直高于国内的保单。这是说明什么?说明两个问题: —香港保险是面对全世界投资的,投资管道多,范围广,没有限制,客户和公司的利益都得到保证。 —香港是全世界第二长寿城市,保费率是按人均寿命计算(香港人均寿命85岁)。国内人均寿命75岁,因此保费便宜,保障高,投资回报也高。 香港人寿保险除了一年以内自杀,枪毙,无任何事项不保。香港人寿险最大的优势是没有“免责条款“或”不保事项“! 中国保监会规定,若被保险人未成年身故,身故保额以10万为上限,而香港则以最高320万赔偿额为上限。 国内政府对保险公司的监管比较保守,所以国内的保险公司在投资方面限制比较多资金不能做境外投资,不能最有效的进行投资;再者,两地的保险公司的费用结构也不一样,由于香港保险公司的业务质量较好可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进行投资,所以费率和分红都对客户更有利。 香港是世界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金融服务的竞争激烈,产品当然更有优势,国内居民到香港投保,用国内同样的保费,可以得到更高的保额,条款完善,理赔容易,保障更全面(例如国内一些保险公司的重疾险是保40+10种重大疾病,而香港的重疾险保56+18种)
  这样的话央行应该已经找到了外储下降导致基础货币减少的应对方法了,通过MLF这种贷款工具,央行可以放水到金融体系中。那么我前文所说:“央行干着急却一时半会儿找不到放水的有效渠道”,这个说法应该不能成立了,央行明明是有办法的,并且采取了行动。或者即便2015年央行遇到了这个难题,2016年的话这个难题已经解决了吧?可这还是有问题。如果外汇占款的问题已经解决,那么央行不该再担心外储流失。外储流失虽然带来基础货币缩水,但央行有法子放水啊,那么过剩的外储趁机减少一点,这不正是政府期望的吗?可现在却要求商业银行对外汇兑换进行管制,这其中的道理何在呢?
  一个比房地产更大的经济泡沫将席卷全中国,一触即破!   要闻聚焦  要闻聚焦(news116688 )---扬真善,辩是非,聚焦突发重大事件、揭秘不为人知的新闻内幕。关注我,让你足不出户看天下!  毋庸置疑,房地产是个很大的泡沫。但在今天的中国还有一个比这大得多的超级大泡泡———那就是遍布各地大大小小的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  请看看下面的事实吧:  第一  全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333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285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40906个镇乡级行政区划单位,你们仔细查查找找看这10年几个地方没有热火朝天的搞“经济开发区或者工业园区”!?一般几万亩、大的几十上百万亩、小的也有好几千亩。全国加起来那是啥子概念啊!?  第二  但你走遍全国实地考察后,定会是痛心疾首:到处是蒿草丛生、到处是鸦飞不过的鬼业园区,真实的闲置率、空置率远远超过了你们的预期。  第三  很多企业是老的厂房生产都还没有饱和,就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或高瞻远属到开发区或工业区圈上一大片地建产能是以前5-10倍规模的新厂区。  第四  结果呢:生意远远不是开初预期的那样理想,要不一直闲着,要不就干脆空置着连围墙都懒得建,就那样更政府和银行耗着。  第五  那他们为何要那样做呢:  1、地方政府要政绩GDP;  2、地方官吏贪污腐败,好吃回扣;  3、企业资金困难、好借此机会向银行贷款;  4、银行相关管理者为了吃回扣和冲业绩。  第六  现实状况呢:  1、企业业绩远不如预期,盈利不升反降;  2、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利息保护、同时被回扣、佣金、各种费用和税收压得喘不过气;  3、企业只好以难为难,最大的愿望就是等待清算将各种固定资产抵押给银行脱身或者干脆将资金挪用去炒房或见效快的娱乐行业。  第七  实地考察例证:  1、成都郊县一个大镇大概总计有8-9万人,该镇此前已经有了一个工业园区大概3万亩,借力2008年地震后的东风又开始搞了一个10万亩的开发区。快6年了,更多内幕新闻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要闻聚焦”查看!对外宣称有170多家企业入驻投产产值60个亿。  而我实地了解的真实状况却是:修了围墙挂了牌牌的企业也就96家,真正里面在生产有员工(超过30人的)才17家,而实际的产值呢不太准确,但可以肯定就按他们自己报的也绝对不会超过5个亿。大号环球看焦点遭禁言,紧急启动新号要闻聚焦,请拥毛战友迅速归队!  整个园区是10万亩地啊,空荡荡的连鬼都害怕!好多企业只是领导来检查或银行来考察时偶尔象征性的生产热闹一会。  你们说这样大的代价、这样大的维持成本何时是个头啊。企业老板的心态就是把假账做到位、尽量多贷款,大不了破产打包还给银行和政府。  2、资阳的一个县也是在2009年搞了个15万亩的工业园区,去年上报园区产值30多个亿而实际有的说3个亿、有的说8000万,反正就是加起来也没有4个亿。  而所看到的场景就是到处是杂草和空地、好点的修了围墙、优秀的建了厂房(但从窗户看里面没有打水泥地坪)、若哪家有工人在生产那可就是“国宝熊猫”了。  至于贷款呢,早就拿去买房、其它或土豪掉了。归还贷款想都没有想过,给点利息就是上帝了。用一位老板的话说,银行想咋就咋吧!反正我们是没有办法了,大不了找政府把我关起来但还是没钱。  第八  这样的状况太多太多了,这就是全国几万个开发区、工业区大多数生存状况的缩影。  企业、银行、地方政府相互绑架,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拖、赖、混,熬一天是一天。只要不在我的任期出问题就好。  这是很恐怖的造假:一般浮夸都是10-20倍啊!你说我们统计局的数据水分会有多高。  第九  比如有个我熟知的企业,拿地约200亩实际花了2000万、各种关系费用花费400万,银行贷款8000多万、后来又高息借了近2000万。每年利息支付大概就要1200万、关系打点及其它支出保守算也要300多万,揭秘更多不为人知的事实真相,请添加小编微信a,更多精彩等着你!可这个企业进园区都4年多了年营业额还没有突破4000万毛利还不到400万。你说他咋办?老板的出路就是等待和耍赖,反正他也没有办法了。他还有一个幻想就是:包装上市圈钱或等待转化为商业用地(推到盖房子卖)。你说可能吗?!  第十  全国几万个工业园区和开发区,我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基本上是大同小异。你们说这样巨大的闲置、这样的鬼业园区、这样的巨额贷款、这样的产能过剩、这样的相互绑架。他们的出路在哪里?  伴随而来的却是欧美制造业回暖、我国劳动力和资源竞争优势逐步丧失。  我国经济的希望在哪里?看不见、真的看不见!看到的只是比房地产大得多的,巨大气球!
  我的感觉是MLF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缺陷。基于MLF来投放货币和基于外汇储备投放货币,看上去都能实现放水,但功能效果可能并不相同。和外汇储备相比,MLF是有优点的,它在央行的政策工具中,属于主动性的一类。什么时候动用MLF,央行有主动权,这一点对央行是有利的。而外汇储备则不然,央行处于被动地位。当企业和银行要把多余的外汇进行买卖时,央行只能被动跟进。所以对央行来讲,MLF显然更灵活、更主动。但是MLF的缺点也比较明显。首先MLF本质上是一种贷款,有利息成本在里头,并且只有少数金融机构才有资格和央行做MLF的操作对手,其他大多数机构是没资格的。那么既然商业银行取得央行的贷款要付出利息成本,它能有意愿贷多少款呢?这个贷款不是无息的,是付息的,考虑到利息成本,所以MLF的规模恐怕有限。其次还有个问题,贷款是有期限限制的,到期了怎么办。央行发放贷款,是在投放货币,是在放水。可贷款到期后呢?资金又回去了。当然央行可以继续放贷,可如果贷款规模不能大于等于上一次的规模,那么等于对流通中的资金没有影响。所以从这两点考虑,MLF形成的基础货币有可能并不如外汇储备形成的基础货币稳定。但MLF作为一种调节流动性的工具是没问题的,这应该能解释为什么央行资产负债表缩水了,可流通中的货币量还在增加。只是对于MLF,这毕竟是个新东西,设计出来派上用场还没几年。现在高层对这种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还有待评估,因此从审慎角度出发,才实施了外汇管制。
  @释非空
18:08:47  这样的话央行应该已经找到了外储下降导致基础货币减少的应对方法了,通过MLF这种贷款工具,央行可以放水到金融体系中。那么我前文所说:“央行干着急却一时半会儿找不到放水的有效渠道”,这个说法应该不能成立了,央行明明是有办法的,并且采取了行动。或者即便2015年央行遇到了这个难题,2016年的话这个难题已经解决了吧?可这还是有问题。如果外汇占款的问题已经解决,那么央行不该再担心外储流失。外储流失虽然带来基础......  -----------------------------  支持一下,望楼主继续
  综上所述,对于外汇储备下降导致的外汇管制问题,我的看法是不用大惊小怪。外汇储备本来就过剩,即便现在从4万亿降到了3万亿,但这个规模依然占全世界外汇储备规模的30%。这个绝对量还是太高,本身就该降。而之所以又要收紧外汇兑换,则是从宏观审慎角度出发实行的一种临时措施。你现在问外管局,有没有具体文件规定说不让兑换外汇,它肯定说没有。确实也没有,一发文件就麻烦了。这个就是仗着我国的国情,有实力的银行基本都是国家开的,所以一个电话过去,让你银行怎么办你就照办得了。至于什么时候放开也搞不清楚,这都要看形势的发展变化来定。但从我的认知角度,外储的问题对国内金融市场没什么特殊影响,假如就只在国内呆着,而不是去国外投资买房的话,普通老百姓其实可以无视。  所以你说中国现在的这个金融系统,它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按说就算是窗口指导,也没这么蛮横不讲理的,连基于正常买卖关系的外汇兑换都能给你停掉。有的时候西方国家指责我们操控市场、不承认我们的市场经济地位,说实话我们自己确实有理亏的地方。但是呢,如果天下本无事,莫名其妙的搞外汇管制确实是庸人自扰之,现在的情况是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全世界的金融市场都是风声鹤唳、到处着火,一直没消停过。这么个复杂局面以前任哪个国家都没遇到过,因为以前再怎么闹危机,美国一直都是好好的,美国所建立的国际金融和贸易规则大家还都在遵循。现在则全乱套了,欧元区眼看着要解体,曾经风光的金砖国家比如印度,居然要废掉原有的货币体系,这么闹腾劲儿,你还能按教科书上写的那一套去解决问题?所以说我们现在采取的这些个手段你可以说它不合理,甚至很流氓,但它确实行之有效啊。
  妈的,银行找人背帐这种事都见诸媒体了,可见银行的窟窿有多大。
  外汇储备不是居民的存款! 那些美元都同汇率发行人民币的
  @allangeorgeABC
01:21:13  共d不下台 无解  铲除八千万及其附属的垃圾
废除住房公积金  大规模减少财政开支
全民减税  国家财政预算严格化
中国的国债才有人买  否则中国国债是没人买的
也就根本无法  我每个月都转移美元到境外
信匪徒??
还不如信美国  -----------------------------  在中国你能有大把钱挣,还能换成外汇转移出去,  就这还不知足,把gcd骂的狗血喷头,你特么怎么不直接到美国挣美元去?什么东西!
  等到大妈都知道换美元保值的时候,央妈更加难以操作了。  
  接下来是第三个问题:人民币贬值的影响。其实如果说外储从4万亿降到3万亿没什么大不了的话,那么年初至今人民币贬值6%更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跟什么经济崩溃完全搭不上边。就从外汇市场供求角度分析,4万亿的外汇少了1万亿,那本币应贬值25%才对呀。可现在才6%,这还值得大惊小怪吗?外汇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人民币居然只是小幅贬值,这是不是还得表扬一下央行和外管局的调控能力啊。而且这贬不贬值的跟普通老百姓能扯上什么关系?美元在中国又不流通,就算是炒汇吧,有多少家庭真正入得了外汇市场的门槛呢? 所以汇率问题,恐怕还是要从它最本源的地方开始入手,看看这个贬值的变化对于国内进出口贸易到底带来了怎样的冲击和影响。把最基本的问题分析清楚了,再去看它附带的一些影响。汇率的波动最根本的还是它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把这个问题忽略掉,去大谈什么钱不值钱了、人民币以后要破8破9破10、赶紧把资产转移到国外去吧,这都是瞎忽悠、没名堂的说法。
  @自动打怪中
00:32:42  等到大妈都知道换美元保值的时候,央妈更加难以操作了。  -----------------------------  难以操作个P,国家抛货总要找到接盘侠才行啊,暗爽还来不及呢,呵呵
  看一下进出口的数据。197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206.4亿美元,.4亿美元,亿美元,万亿美元,万亿美元,2014年达到峰值4.303万亿美元,2015年下降了8%为3.96万亿美元。2016年还没过完,数据没出来,但海关信息网在11月发布了一个分析报告,认为2016年的进出口额应大致和2015年持平。从数据的变化能看出,以往外贸企业的好日子确实渐行渐远,现在全世界国家情况都不太好。美国2015年的贸易额也在下降(2014年将近4万亿美元,2015年降了5%为3.8万亿美元 ),这显然对我国有影响。所以贸易额能保持在一个水平已经颇为不易。如果对比1978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情况,应该承认,中国的国际地位已经今非昔比,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已经变得相当大。一国的综合实力和一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决定了该国货币的在国际上的地位:是硬通货还是软通货。硬通货的标准就是一条,能够保持币值的长期稳定。那么人民币具不具备币值稳定的基础呢?从进出口贸易的角度,这是不需要质疑的。从2013年开始,我国的进出额就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2015年对外贸易有所下降,但还是第一。2016年同样的国际形势不太好,但进出口额至少没有显著下降吧。和以前相比,中国的出口创汇能力确实减弱了,但对外贸易增长了30多年,本身也有个周期问题。况且从总量来看,就凭世界第一的贸易大国地位,你说人民币破8破9的依据在哪里?我认为没什么依据。一国货币大幅贬值,其根本原因还是经济贸易基础的不牢靠。如果本国经济衰退,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胀,那货币肯定得贬值。如果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下降,贸易额大幅减少,那贬值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中国现在出现这些情况了吗?要让人民币贬到8或者9,那经济增长率和贸易额都得下降15%、20%才行,同时美国还得撑住,他要跟着降那就没用。所以当前人民币的贬值并没有理由能持续下去,现在贬了6%很正常,可别忘记以前升值升了多少年,2005年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8.28元人民币。从2005年到2015年,10年了,总不能一直升值升下去吧?  至于美联储加息,美国资产价格上升,换成美元收益率更高的说法,这个我认为对普通老百姓来讲最好还是无视。这句话理论上没问题,但和普通家庭无关。现在全世界,每个国家的日子都不好过,相比较而言,中国还是收益率最高的地方,否则你看看那些银行理财产品,看看银行业的存贷利差,你还能找到中国这样高且稳定的收益率吗?人民币是贬值了6%,如果年初换成美元呢,现在就挣了6%的收益了。可是你随便看看中国的商业银行,哪家银行没有收益率超过6%的理财产品?所以外汇上的投机炒作这些东西,这都是大资金在折腾,门槛很高,普通人玩不了也玩不起的。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银行基于外币的理财产品大受欢迎,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支持一下楼主,讲得不错。  虽然有五毛的嫌疑  但只要多列一下数据,也可以参考。
  @草根123TY
18:11:09  一个比房地产更大的经济泡沫将席卷全中国,一触即破!   要闻聚焦  要闻聚焦(news116688 )---扬真善,辩是非,聚焦突发重大事件、揭秘不为人知的新闻内幕。关注...  -----------------------  不知道你的数据是否真实,有没有实地考察过,如果是真的存在这样的现实,那中国人民币将是大灾难,因为银行是国家的,最后只能是全民买单,结果就是通涨,让人民手里的货币贬值
12:29:35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这种水平也出来丢人现眼,浪费我眼球  -----------------------------  
  楼主:释非空 时间: 15:44:54  先回答你的“首先”  为啥要强制结汇,要人为操纵汇率?  我个人认为,一国无法长期操纵汇率,除非管制。但短期内可以操纵汇率。  目的是为了利益最大化。  至于谁的利益最大化?不必用大脑,就算用脚趾头想想也会明白。多数人是被代表了,尤其是在房产观澜及经济论坛里哭爹喊娘的网友,楼主的贴子回复中就能抓到几位。  当年,短期压低人民币,有利于外贸出口,利于经济增长,这个,对中国而言,是好处大于坏处。但同时,可以印钞。  即用国内的大通胀来代替人民币升值。重要的事,再说一遍,用大通胀来代替人民币升值。  能够相对随心所欲的开动印钞机,当然爽啦。  房产观澜里和经济论坛内,为啥有这么多的人在愤怒地咆哮?在绝望地呐喊  ?  哈哈,就是因为在过去模式下,他们手中的人民币被贬光贬尽啦。  反过来,如果当年他们抛掉人民币,甚至是加了扛杆,买了房产,他们还会咆哮吗?还会怒骂社会不公吗?  嘿嘿,他们甚至会反过来称赞,认为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躺着也资产升值。  如果明天号没被再封掉,再来回答楼主的其次
  楼主,想想看,把时光倒流回10年前。  如果让你来当总理,你突的发现,你面临着两种选择。  一是让人民币升值,从1比8升到1比4。(只是打个比妨),同时,不能随便开印钞机。  二是让人民币不升值,想尽办法,保持住1比8,但好处是可以相对随意开动印钞机。让敬业的印钞机加加班,国内钱多了,商品价格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呵呵,楼主会做何选择?
  后果,苦了那批人民币的坚守者,  M2打着滚的翻倍再翻倍,2000年的一百万元算一笔钱了,现在的一百万,算个屁。  在M2已150万亿的国情下,千万富翁满街走,百万富翁不如狗。  所以,那批人就跑到房产观澜来咆哮了,其实,是印钞机抢了他们手中的财富。
  其实这问题很简单。理财产品其实是银行变相的存款工具,客户买理财产品,你拿人民币买也好,你拿外币买也好,都是在往银行里存钱,这跟用汇换汇是完全不同的,用汇换汇的话就是取钱了。为什么选择这类理财产品呢?看收益率啊。这类产品本身有个投资收益在里头,再加上本币贬值的因素,两相叠加后收益率明显高于其他产品,那投资者当然乐于购买了。但是买理财产品相当于存款,跟外汇储备下降是没关系的,这就是在人民币贬值的影响下,普通居民所选择的一种理财方式,这种理财方式并不会导致人民币的进一步贬值,没有传导机制在里头。  那么该如何看待人民币贬值的现状呢?个人的看法如下。第一是目前的贬值幅度不足为惧。从2005年以来就一直升值,本身现在就有贬值的空间。而实际上如果人民币一直升值下去其实也有烦恼。网上有个流传甚广的例子,说一个美国人来中国玩,带了10万美元,来的时候汇率1比8,换了80万人民币。吃喝玩乐1年中花了15万人民币后准备回国,拿到银行兑换发现现在汇率是1比6.5,手中刚好剩65万人民币,换回10万美元。这一琢磨,来的时候装了10万美元,回国后还是10万美元,敢情来中国这一年没有花任何代价,被中国人白伺候了1年。请问这公平吗?所以说目前的贬值幅度并没有大的问题,何况按经济学中最基本的理论,贬值本身也有利于外贸出口。既然生意现在都不好做,人民币适当贬值,对于出口企业总是利好消息。二是不能让贬值成为预期,成为预期了就比较麻烦,容易形成投机炒作的风气。虽说我们国家资本项目是管治的,但现在各种回避监管的手段防不胜防,如果形成贬值预期,大家都跑来炒汇,那确实是很讨厌的事情。更何况还有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关于人民币加入SDR的。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就是IMF宣布人民币在日正式加入SDR。然后呢,人民币就贬值了,一直到现在。你说有这么巧合的事情吗?前面我已经分析过,从我国的国力和我国的贸易地位来看,人民币贬值都没什么空间,结果愣是给贬了1年。要说这里头没点阴谋,怎么着我都不能信。人民币加入SDR,说明已经具备了国际储备货币的资格,未来的话就可能成为国际结算货币,挑战日元欧元乃至美元的地位。但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你得是硬通货呀。你这个货币老贬值,谁储备的你的货币谁受损失,那这个货币谁敢要?所以该防范的还是要防范,审慎一点没有坏处。第三是人民币的估值最终会回归到合理的位置。决定一国货币币值的只能是该国的经济实力和贸易地位,偶尔的炒作、资本的推波助澜短期可以起点作用,时间长了都耗不住。至于汇率能不能守住,主要还是看自身怎么做。自身实力不济,你想维持怎样的汇率稳定都不可能。因此就带来第四个问题,都说现在形势不好、生意难做、经济下行,该怎么来看待这样的一些观点呢?
  2000年的一百万元算一笔钱了,现在的一百万,算个屁。
这个是大实话。  希望楼主不是来推销理财产品的。继续。。。。。
  对于第四个问题,当前经济下行的问题,各方面看法很多。官方承认目前的下行状态,但认为这是和以前的高速增长相对比的情况下,相对的一种下行,本身还是在增长的。所以官方总的表态是目前的经济形势平稳,保持这个增长率就算不错,提出的政策口号就是“稳增长、调结构”。民间的看法就五花八门了,其中持崩溃论者数量庞大,不乏像牛刀、时寒冰之类的知名人士,也给出了崩溃的理由,大致就是货币超发、房地产泡沫、大量中小企业倒闭、地方债负担严重之类,在崩溃论者看来,这些问题都是死结,跟僵化的制度有关,除非爆发革命,否则无解。宏观经济包含的内容相当多,要全面论述的话难度很大,每个方面都可以做一篇大文章。为了不离本文的题目太远,我主要对总体经济形势、物价、房地产、地方债等几个方面简要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对总体形势的看法。经济发展总是有周期性的,短期的话三五年,中期的话八到十年,长期的话三五十年。每个周期都会有一些变化、一些革新,引起生产方式、消费行为的变化,进而影响到企业,带来企业的生老病死,带来财富分配的重新洗牌。所以不管是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局面从来都是复杂的,变化的,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时候。体制完善、综合实力最强的美国不是都出了次贷危机了吗?遇到困难不用大呼小叫,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就行了。往国外移民、把本币都换成外汇、把资产通通转移出去,这种逃避的方式少数人能实现,大多数人是却办不到的,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就得老老实实的去面对,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手段。更何况,办法总比困难多,眼下中国的局面离砸锅卖铁还早着呢。  来看一些具体的数据分析。这里我引用央行的数据,因为央行的很多数据只有电脑能统计出来,人工是无法实现的。所以这类数据没有造假的空间。来看央行支付结算司发布的2015年我国支付体系运行的总体情况。首先是票据。2015年,全国共发生票据业务4.17亿笔,金额238.23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7.87%和11.07%。其中,支票业务39124.56万笔,金额211.53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9.10%和12.79%;实际结算商业汇票业务1905.71万笔,金额20.9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5%和8.86%;银行汇票业务211.94万笔,金额1.56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1.09%和7.36%;银行本票业务458.60万笔,金额41515.78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92%和4.75%。  票据是企业生产经营中主要的结算工具。企业之间进行买卖结算,是不允许用现金的,除非金额特别小。现在我们看2015年票据结算业务是下降的,笔数下降了近28%,金额下降了11%。这说明什么问题?金额的下降说明企业生意确实不好做。如果生意好的话,买卖数量就应该增加,就应该经常的收款付款,资金进进出出,票据的使用应该增加才对。现在则肯定是生意清淡,比不得往年,所以没啥业务,也就用不到票据。至于笔数下降了28%更是个不好的信号,这说明一方面生意清淡,另一方面确实有不少企业倒闭了,因为生意不好做,同时使用票据的企业少了很多,票据业务的笔数才出现了大幅下降。所以从票据市场的情况看,经济形势确实不容乐观,很多企业在经历寒冬也不是危言耸听,确实现在生意难做,赚钱的机会和以前相比要少多了。这一点很清楚的反映在了票据市场上。那么,这个生意不好做,是市场的原因,还是政策的原因,抑或企业自身的原因呢?来看下面一组数据。
  这是关于银行卡的一组数据。  2015年,全国共发生银行卡交易852.29亿笔,同比增长43.07%,增速加快17.91个百分点;金额669.82万亿元,同比增长48.88%,增速加快42.61个百分点。日均23350.41万笔,金额18351.23亿元。其中,银行卡存现91.92亿笔,金额70.9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7%和0.47%;取现184.21亿笔,金额73.15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7.48%和1.69%;转账业务285.86亿笔,金额470.7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7.11%和79.34%;消费业务290.30亿笔,金额55.0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96%和29.78%。  2015年,全国银行卡卡均消费金额为10106元,同比增长17.69%;笔均消费金额为1894元,同比下降11.74%;银行卡跨行消费业务172.39亿笔,金额42.9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8.20%和49.83%,分别占银行卡消费业务量的59.38%和78.02%。全年银行卡渗透率达到47.96%,比上年上升0.26个百分点。  截至2015年末,信用卡授信总额为7.08万亿元,同比增长26.43%;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为3.09万亿元,同比增长32.05%。信用卡卡均授信额度1.79万元,授信使用率43.77%,较上年末增加2.08个百分点。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380.2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63亿元,增长6.33%;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23%,占比较上年末下降0.30个百分点。  以上这三组数据,第一组是银行卡交易量方面的。我们看这个数据是大幅增长的。第二组是银行卡消费业务,卡均消费依然增长,就是每张卡的消费额,这个是增长的。而每一笔业务的消费额有所下降,或者说大额消费有所下降。那么总的消费量呢?看第一组数据最后一行,消费业务也是大幅增长。第三组是信用卡的使用规模。刷信用卡进行消费的人,这个额度也在上升。这三组数据反映一个问题,就是民众的消费能力。普通民众的消费能力和购买力,这个是下降的还是上升的呢?从银行卡的使用情况来看,肯定是上升,也就是说,中国有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中国人的消费能力依然还在提升,否则银行卡业务就没有增长的理由。佐证这个结论的还有一组数据,是关于电子支付的。  2015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1052.34亿笔,金额2506.23万亿元。其中,网上支付业务363.71亿笔,金额2018.2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29%和46.67%;电话支付业务2.98亿笔,金额14.9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35%和148.18%;移动支付业务138.37亿笔,金额108.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5.86%和379.06%。  上面的数据分别反映了网银的使用情况和各种移动支付终端的使用情况。这个数字更是不得了。银行卡的消费业务不过290.3亿笔,55万亿,而电子支付是多少?1052.34亿笔,2506.23万亿。这得是多大的交易量?这个市场的规模又得是多大?当然,这2500多万亿包含了各种中间业务中间产品的支付,它并不是最终产品的支付,但这样大的一个消费市场,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和支付能力,这个还要质疑吗?  所以这就产生一个悖论,企业都在喊生意不好做,票据市场的变化确实反映了这一点。但从市场看,从消费市场的角度,国人不但有足够的消费能力,而且这个能力还在提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还有没有赚钱的机会存在?还没有能赚钱的行业和企业?钱又都被哪些人给赚走了呢?
  货币是否超发,在决策层肯定是有争议的。M2是看着挺多,150万亿。但这个M2的形成,它都是央行印钞印出来吗?这个可不能轻易下结论,你得看实际情况啊。我们看M2的公式,M2=现金+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其他存款。这是它的基本公式。这里头央行管的是那一项呢?就是第一项现金。所有的现金都是央行从印钞厂印的,别的银行谁也办不到。也只有这个现金的量才是央行印钞票的量。除了现金完全归央行管,M1(现金+活期存款)的量央行也能影响到它。因为央行是资产创造负债,央行可以购入资产形成基础货币进而形成M1,这里就有个过程在里头。现在看一下流通中现金的变化,2013年12月,M0是58558.31亿元,2014年12月,M0是60300亿元,2015年12月,M0为63216.58亿元,214.93亿元。再看M2,2013年的M2是110万亿多,万亿多,万亿多,1.95万亿。好吧现在你看央行印钞,它印了多少?就这么点现金,能撑起那么大的M2吗?  再看M1,央行是可以影响M1的。银行贷款给企业,形成了企业的存款,同理,央行贷款给商业银行就形成了商业银行的存款。然后,商业银行就可以利用央行给的这笔钱源源不断的派生出新的贷款和存款,从而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形成M2。那么来自央行的这笔钱,我们就把它叫基础货币。基础货币的投放权在央行手里,它可以多投放,也可以少投放,这取决于货币政策的松紧。但这个投放绝不是印钞那么简单,何况钞票也不是随便就能印。前文说了,基础货币的投放也就是货币发行要有准备,这个准备可以是国外的债权比如外汇储备,也可以是国内的债权比如国债。有了这些资产做保证,央行才可以进行相应的货币投放。哪能说印钞机说开就开呢?有人批评央行是无锚印钞,央行肯定是不服气的。我央行手里有多少资产我才能投放多少货币,所有的货币发行都有资产做保证,怎么就叫无锚印钞了?你可以说资产的质量也就是说锚的质量不好,或者说资产的组成不合理,但直接说无锚印钞,央行肯定不能认这个账。  所以说央行有没有多投放钞票,货币到底有没有超发,这是有争议的。现在我们能肯定的是流通中不缺钱,但超了没有,超的程度严不严重,现在给不了明确结论。如果能形成一致结论,央行早出手了。在货币超发存在争议的情况下,这个资产价格的上涨到底能不能把账算到货币超发上头去,这个就更是不好确定。还是这个道理,这事情要是有这么简单,央行不出手那就成二百五了。对于经济问题,你不把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弄清楚是不行的,很多时候它根本就不是非此即彼的事情。
  @释非空
18:32:36  其次是外汇储备的下降问题。2014年我国外储规模达到峰值的4万亿美元时,批评的声音几乎是一边倒,都认为这个规模太大了,极其不合理,一定要想法子降低这个规模。现在这个规模下来了,很多人还是心惊肉跳,觉得降速太快又不合理。多了担心少了害怕,貌似怎么做都是错的。这里的原因恐怕在于大家对政府的不信任和不放心。外汇储备规模再大,它不在老百姓手里,藏汇于民喊了多年,但效果一般。所以不管外汇多还是少,官员们总......  -----------------------------  调降存款准备金率足以对冲外汇占款造成的基础货币收缩
  奇了怪了,有敏感词吗?怎么遇到删帖子了?  在分析上述问题之前,我先要厘清一个概念,就是货币超发问题。我是不同意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就轻易给出货币超发这样一个结论的。现在民间知识界普遍的观点都是央行钞票印多了,证据就是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涨价要有动力,最直接的动力就是钞票。央行不过分印钞的话,资产价格哪能涨成这样子?看看M2吧,150万亿了,哪个国家会像我们这样子开动印钞机的?这是现在常见的一些观点。像一些重量级的人物,就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出“钱太多”这样的观点。所以针对货币超发的批评声可说不绝于耳。对这些观点和意见,你说有没有道理呢?当然是有的。但是,我绝不同意把货币超发看成是资产价格上涨的唯一因素,这里面的证据恐怕很不充分。真要只有这一条原因的话,那政府领导人太好当了,不是房价高吗?紧缩货币就得了呗。5月份房价高了,那行,5月份央行缩水吧,把房价打下去。6月份房价太低啦不行,那6月份再放水啊。你看这政府领导决策得多轻松,谈笑间把偌大市场调控得井井有条。但你说这可能吗?  货币是否超发,在决策层肯定是有争议的。M2是看着挺多,150万亿。但这个M2的形成,它都是央行印钞印出来吗?这个可不能轻易下结论,你得看实际情况啊。我们看M2的公式,M2=现金+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其他存款。这是它的基本公式。这里头央行管的是那一项呢?就是第一项现金。所有的现金都是央行从印钞厂印的,别的银行谁也办不到。也只有这个现金的量才是央行印钞票的量。除了现金完全归央行管,M1(现金+活期存款)的量央行也能影响到它。因为央行是资产创造负债,央行可以购入资产形成基础货币进而形成M1,这里就有个过程在里头。现在看一下流通中现金的变化,2013年12月,M0是58558.31亿元,2014年12月,M0是60300亿元,2015年12月,M0为63216.58亿元,214.93亿元。再看M2,2013年的M2是110万亿多,万亿多,万亿多,1.95万亿。好吧现在你看央行印钞,它印了多少?就这么点现金,能撑起那么大的M2吗?  再看M1,央行是可以影响M1的。银行贷款给企业,形成了企业的存款,同理,央行贷款给商业银行就形成了商业银行的存款。然后,商业银行就可以利用央行给的这笔钱源源不断的派生出新的贷款和存款,从而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形成M2。那么来自央行的这笔钱,我们就把它叫基础货币。基础货币的投放权在央行手里,它可以多投放,也可以少投放,这取决于货币政策的松紧。但这个投放绝不是印钞那么简单,何况钞票也不是随便就能印。前文说了,基础货币的投放也就是货币发行要有准备,这个准备可以是国外的债权比如外汇储备,也可以是国内的债权比如国债。有了这些资产做保证,央行才可以进行相应的货币投放。哪能说印钞机说开就开呢?有人批评央行是无锚印钞,央行肯定是不服气的。我央行手里有多少资产我才能投放多少货币,所有的货币发行都有资产做保证,怎么就叫无锚印钞了?你可以说资产的质量也就是说锚的质量不好,或者说资产的组成不合理,但直接说无锚印钞,央行肯定不能认这个账。  所以说央行有没有多投放钞票,货币到底有没有超发,这是有争议的。现在我们能肯定的是流通中不缺钱,因为150万亿的数字很大,看上去就不像缺钱的样子。但超了没有,超的程度严不严重,现在给不了明确结论。如果能形成一致结论,央行早出手了。在货币超发存在争议的情况下,这个资产价格的上涨到底能不能把账算到货币超发上头去,这个就更是不好确定。还是那个道理,这事情要是有这么简单,央行不出手那就成二百五了。对于经济问题,你不把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弄清楚是不行的,很多时候它根本就不是非此即彼的事情。
  @释非空
22:50:47  奇了怪了,有敏感词吗?怎么遇到删帖子了?  在分析上述问题之前,我先要厘清一个概念,就是货币超发问题。我是不同意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就轻易给出货币超发这样一个结论的。现在民间知识界普遍的观点都是央行钞票印多了,证据就是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涨价要有动力,最直接的动力就是钞票。央行不过分印钞的话,资产价格哪能涨成这样子?看看M2吧,150万亿了,哪个国家会像我们这样子开动印钞机的......  -----------------------------  货币超发是说央行前两年的双降吧,如果外汇占款没减少太多(相对),准备金率降得却快。MLF大量操作花样放水,再加上去库存的预期,一二线房价涨速自然远胜影帝时期,一年半翻一番。
  我们现在再退一步分析,就算是当前货币真的有超发的可能吧,那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是对所有人都是坏事呢,还是对有些人来讲其实是好事?这还是需要搞明白的事情。货币超发,对消费者肯定不利,因为一超发货币就贬值,购买力下将。如果收入不能随着提高,消费者的福利就一定受损,所以消费者一定是反对货币超发的。但从生产者的角度,恐怕就不是这么回事,一个宽松的货币环境能给生产者提供更多的获利机会。我们现在的M2是150万亿。围绕这个150万亿形成的市场交易规模是多大呢?看一下我前文列举的我国支付体系的数据资料。2015年,全国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943.22亿笔,金额3448.85万亿元。3448.85万亿,这是个什么概念?还没完,这只是非现金支付业务,还有现金支付业务呢。2015年,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469.48亿笔,金额4383.1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74%和29.34%。2015年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金额是全国GDP总量的64.77倍。把这两个数字加起来,你看看这个总额是多少?7800多万亿呀。这样的一个支付结算规模,这里头是不是存在着大量的市场机会?嫌M2多,那好吧,砍掉50万亿,可是这么一缩水,倒洗澡水的同时,是不是会连孩子也倒掉了呢?所以M2多不多,怎么评价流通中的货币量,这是个技术活,不能看到150万亿的数字就吓得心惊肉跳,就咋呼着太多了受不了了不带这么发钞票的。不能否认这150万亿确实可能会有不合理之处,但在目前经济下行,企业效益不好,尤其中小企业亏损严重的局面下,该怎么调控货币,这个还是得谨慎。在缺乏充分论证的情况下,是不可以凭感觉,凭拍脑袋去决策的。  结合上面的分析,再结合之前已经给出的银行卡方面的消费数据,回到前面那个问题,我们可以肯定的给出结论,现在市场上的赚钱机会肯定是有的,不但有,而且理应不在少数。交易规模摆在那里,结算额支付额这都是很实在的资金流动,不论是中间产品市场还是最终产品市场,就看这个交易量,绝不可能是百业萧条一片衰败。那既然这样的话,就要琢磨一下这个问题,钱都被哪些人赚走了?
  钱被谁赚走了呢?想来想去无非三类:一是体制内的腐败分子,二是外国人,三是适应了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抓住了市场机遇的企业。前两类普通老百姓是管不了够不着的,普通生意人要赚点钱只有变成第三类人才行,也就是说你得适应当前的这个经济环境。每一次生产方式和技术的巨大变革都会带来产业的更新换代,带来财富的重新洗牌。现在全社会并没有特别了不得的技术进步,就是个移动互联革命,但是,就这么个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它对人们生活方式的也带来了巨大改变。做生意就得适应这个改变,不适应的话就是要被淘汰。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甚至零零后这一批人是消费市场的主体,你得摸清这些人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你得充分融入到电子商务发展带来的销售市场和销售方式的变革中。好多人开实体店,抱怨电商把生意都抢跑了,指责马云的淘宝是万恶之源。这完全是没搞清楚状况在那里瞎报怨。电商的本质就是销售,它并不生产什么产品,产品是制造商生产的,就看你怎么卖掉。淘宝也好天猫也好京东也好,它的规模再大,也只是个销售平台,而再大的平台也不过是个工具。这个工具是谁都能采用的,并不是说只有一部分人能用,其他人不能用。所以你指责这个工具干什么?有了电商提供的销售平台,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可以自由的卖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极大的丰富了市场,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提高了每个消费者的福利,这岂能会是坏事情?这个工具你没有别人用得好,那你怎么办?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你不能一张口期待着把这个工具被废了,大家都不要用,回到原始状态去吧,这肯定是不现实的。  因此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消费人群的变化,政策环境的变化,销售方式、销售手段也要跟着变,因循守旧懒于面对这种变化就是要吃亏,要亏钱。很多人抱怨现在无法勤劳致富,这话对了一半。勤劳没错,但光有勤劳的精神现在是不够用的,不能老按以前的套路去做买卖。2008年我曾到下面一个农场去做调查,他们那里产葡萄。我问那里的农户,怎么把葡萄卖出去。他们说有人来收啊,一到秋天,江浙那里的商人就来了,他们来收,我们把葡萄卖给他们就行了。我当时听了就有点疑问,我问农户如果没人来收葡萄怎么办,农户说不可能,这都多少年了,每年都这么卖的。这就是传统的很常见的一种销售方式,农户们考虑问题很简单,他没能力、也不愿意花精力去考虑市场的问题,他只管把产品种出来,种出来后自然就有人收了,多少年了都这样子的。至于市场会不会改变,他想不到这些问题,也不愿去琢磨。所以这种销售模式,在传统的市场环境下没有问题,但它经不起冲击,环境一变他就赔钱。拿今年来说,我所在的地区,今年种西瓜、种甜瓜的农户通通赔钱。很多西瓜直接烂在地里,卖不掉了。我打听了一下原因,是西瓜质量问题还是其它什么原因行情会这么差,后来发现主要还是市场销售的问题。我们当地的西瓜都怎么卖呢?和那个卖葡萄差不多,也是南方江浙、广东一带的人来收。但是今年人家收西瓜收的少了,一个是西瓜的质量稍微出了点问题,我们这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土壤被侵蚀的厉害,西瓜的品质有所下降。但这不是主要的,实际上收瓜的人总体上觉得西瓜质量还行。主要的问题是在销售终端上面。往年这些批发商们收完瓜之后,就通过各种渠道分散销售给各个大小超市、小商小贩等。有些小商贩卖瓜很简单,就是弄个三轮车走街串巷的叫卖,这样的一个销售终端占得比重还相当大。可今年呢?内地很多城市都在抓市场环境建设,不让随便摆摊设点了,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一律撵走,所有果蔬通通进超市销售。这下子就弄尴尬了。这西瓜的成熟它是一波一波的。批发商前期发过去了一批瓜,发现卖不动,因为销售渠道少了,那他后面当然就不收了,再收他就要赔钱。可他一不收瓜,种瓜的农户傻眼了,只好临时找销售门路。但那么多西瓜同时上市,你怎么存放?怎么能一下子都销售出去?只好贱卖。可贱卖也得有人买呀,再便宜的瓜当地的吃瓜群众一天又能消耗多少西瓜?所以今年夏天,我工作的城市中,满大街都是卖瓜的。但你说这该怪政府呢还是怪收瓜的商人?怪别人又有什么用处?谁会为瓜农的损失负责?是瓜农们不勤劳吗?为什么那么勤劳还会惨亏?没法子,市场就是这么残酷。市场是要去琢磨和研究的,只有研究市场的人才能发现市场的机会,光出卖体力却没有动脑筋,注定了要吃市场的亏。
  所以现在的宏观形势差,并不是说消费需求下降、市场机会缺乏造成的生意人赔钱,这跟当前的商业环境有关。现在是信息爆炸的社会,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变化,这注定了有些产业、有些行业、有些企业要被淘汰掉的。现在国内的消费市场不但规模很大,而且还有增长的空间。需求上没问题,哪里出问题了呢?供给端。所以现在讲供给侧改革,它并不是空穴来风,本身就有技术进步的要求在里面。供给侧改革不是说你把生产质量搞上去就行了,这是其中之一。还包括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和畅通的销售渠道,这构成整个的供给端。所谓稳增长调结构,这个说法也没什么问题。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供给需求不匹配造成的,就是结构性的问题。结构出问题了,才要调结构,这能有什么错?至于稳增长,这要和保增长做个区分。这两个提法一字之差,含义完全不同。稳增长和保增长都有增长的目标要实现。以前我们政府提保增长提得多,保8保7都提出来过,如果目标看着实现不了怎么办?那就想办法,甚至花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汇占款与基础货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