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阶层可以用华泰汽车金融金融?有哪些项目?

股票/基金&
华泰宏观:我们坚定看金融长牛
&&&和讯网消息 (,)日前发布表示坚定看好金融长牛,并指出市场的主流悲观情绪必须扭转,对中国要有信心。
  因为有人误解M1定买卖,热血分析师特别声明:我们坚定看长牛,没有看空,任何说热血分析师看空都是错误的,我们从13年6月开始坚定看多,在股市的山谷大声怒吼:金融指数基金要发飙啦,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欢迎查http://weibo.com/luoyistock),现在伴随着中国的历史大机遇,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开放,我们的信心是更加的坚定,虽然从,大盘涨的有点急,但是随着人气基础的巩固,未来大金融走势是大金融大长牛市,我们充满信心。为了正本清源,我们再把13年6月写的《我为什么对中国充满信心?一名热血分析师的自白》热血第一卷再发发,希望对投资者有启发,里面的逻辑和预测都在兑现哦,常回顾,有收获!
  前言:市场的主流悲观情绪必须扭转,对中国要有信心!
  由于本人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去拜访全国的机构投资者,所以能比较好的了解目前机构投资者的主流想法。近一年以来,越路演越感到悲哀,因为大部分机构投资者对中国的信心一直在低位,有些投资者想移民,有些投资者宁可放高利贷,或者将资产换成美元向其他地方转移,或者是买黄金进行避险,就是不相信中国资本市场。问其悲观原因,他们总说中国经济要硬着陆,社会要乱,文革再来,所以早点避险好。这种观点不停的重复,仿佛已经成为投资界一条真理,我感到很郁闷,想发挥正能量,但是无穷的负能量向我扑面而来,但我不会放弃,坚持向投资者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全球政治史和经济史的论据支持,让投资者明白目前所处的历史机遇。
  首先这种悲观观点的形成有其历史根源。不得不说在09-11年,我们的经济结构改革,行政制度改革都比预期要慢,积累的问题一天比一天严重,政府为了救市,大规模投资造成的产能过剩,环境质量的恶化,房价的进一步暴涨,既得利益的进一步膨胀,都让人感到绝望。所以我们09年底写了《M1定买卖,目标2300》的经典报告,就是认为这种投资造成的后遗症将导致流动性收紧,股市低迷。因此,有移民或者社会将乱的想法并不奇怪,也不应该责备。
  但是随着的召开,领导的换届,反腐的实质推动,金融体制的变革,其实中国的前途已经初露曙光,只是投资者还沉迷于以前的逻辑,还没有苏醒过来。作为一名热血分析师,未来金融体制变革的参与者,此时我希望能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来逐步消除机构投资者心中的担忧,使得机构投资者实实在在的发挥主动管理的能力,为经济转型,内需崛起,提升资本配置效率,为中国资本市场变革实实在在的出力。
  此时我要做的事情是要让投资者看到曙光的方向,而不是过度渲染黑暗的可怕,因为现在信心很脆弱,更需要的是对未来的指引,在光明的路上凝聚共识。我们都是参与者,为什么不能为未来的道路发出一些建设性意见,而不是总想着逃避,保护自己可怜的一点资产。在现代社会,资本是最强大的力量,中国的崛起需要有强大的资本市场作为支持。如果我们进一步金融市场化,提升资本配置效率,机构投资者会崛起,证券公司也会变成强大的资本中介,那么作为从业人员,这样的未来难道不值得期待吗?下面针对投资者的担忧,我们仔细分析
  投资者Q&A部分
  1、投资者中国的GDP增速都破8了,还有什么指望?肯定不买盘子大的股票,因为经济不好,赶快躲起来最好。
  答:就是因为经济增速下来了,才说明中央这次是玩真改革。如果是真正的大资金,假设看到13年的中国又出台4万亿的大幅刺激政策,第一反应根本不是买股票,而应该迅速撤离中国。因为现在中国的贫富分化这么大,房价这么高,09-11年的大刺激,搞得房价涨了70%,你再来一轮,想象下北上广深的房价再翻一倍,既得利益集团进一步膨胀,中国还能稳的住吗?到时候文革想不重现都难,这样的中国你敢待吗?革命真的爆发,首先被瓜分的一定是有钱人。如果再刺激,快移民吧。
  但是反过来说,就是因为中央很清楚不能再搞大刺激了,所以经济才会下滑,所以我们在去年底明确的说明,今年经济增速不快,因为这需要为改革做铺垫,改革的环境,就是要经济不能太快(8%以上),太快的话,既得利益都很爽,谁愿意改革?也不能太慢(7%)以下,如果太慢,就没法改革,例如08年底面临的情况,即使中央想做结构调整,但是看到6.8%的经济增速,估计还是先稳住经济才行,不然社会会乱。所以刺激政策有其必要性,或许说也是种客观的必然。
  但是今年不同,第一:全球经济崩溃的风险可以说是没有的,和08年有本质不同。第二:目前中国的改革决心也和08年不同,因为不改革代表的就是崩溃。第三:当前金融体系的风险是可控的,不存在系统性风险。无论主观和客观都不支持再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所以中央提出经济7.5%的增长目标是务实的。我们认为7.5%的增速还是可以达到,但是结构会有变化,以往主要靠投资的模式会变成投资与消费并重,结构在逐步改善。
  因此GDP增速破8是好事,大资金应该看得清楚,只有平稳的增速,才能使得改革顺利推进,才能内需崛起,资本市场崛起,这个逻辑这样说才通顺。而不是说GDP越高,资本市场越好,这种想法是想中国崩溃的人的想法。因此,GDP平稳增长就好,别奢望大刺激,所以不要超配强周期的股票,而应该转到实实在在的内需,金融是第三产业的核心,内需的关键,需要重点关注。
  2、投资者:政府怎么会自己限制自己的利益?所以任何改革都是说说的,没有兑现可能。
  答:政府有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还有各种各样的利益诉求,但总的来说,中央和地方的分法比较能说明问题。中央政府到底需要什么?如第一条所说,简单的放货币,大搞投资,这样最终导致革命,中央政府的损失是最大的,因为政权的更替,必然导致顶层是利益损失的最大方,这点在大革命上面是看得最清楚,路易十六上断头台就是明证。所以领导推荐我们看《旧制度与大革命》,看看在法国大革命前的各阶层心理分析。也因此中央政府是最不敢走老路的,老路只能代表几年的快活,过把瘾就完了,而改革是实实在在的带来永久幸福,你说中央会怎么选?而且中央政府最希望的是祖国真正的强大起来,这样才能让各阶层实实在在的支持中央,中央才能持续性的获得政治基础。
  但是地方政府则不然,关于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很多文章都分析了,不累述,可以肯定的说,很多地方政府是希望投资越多越好,手上掌握的资源越多越好,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体制内部的既得利益,另一方面在预算监管上又不用负责,换个地方做官则继续。同时地方政府的利益导向,决定了目前这时点,地方政府还是和房地产绑在一起,因为有土地价格的利益纽带,还有背后的高利贷,地主阶层,实际上都由于有土地价格的利益,都统一为一个博弈群体,这就是中国改革上最大的既得利益团体。
  这也是这么多年房价飙升的根源之一,因为货币本身是公平的,但是摄取货币的能力,是由政治决定的,而这个既得利益团体利用手中的政治权力,通过囤地,控制舆论,资本配合主推等相关运作,才使得房价如脱缰之马。他们这批既得利益团体才不会理老百姓的幸福,只想尽可能的汲取经济资源,政治上也希望国家出现动荡,因为这样就可以成功分裂中国,让这个既得利益集团占领政治的最高点。这种前景可参考军阀混战,各地厘金高企,严重阻碍货物流通,阻碍内需发展,而实业,金融家与广大中低层收入者则会被地主豪强压在山底,这才是真正的阶层固化,想想看房子再涨一倍,做实业的都被高利贷,高房租,黑社会,地方乱收费给整疯了的前景,而中低收入者则沦为地主的奴隶,一辈子的所有收入只能买套房,遑论尊严?最终就是革命,这是投资者想要的前景吗?
  所以中央要找支持中央的政治基础,从目前的政策看,方向很明确,广大中低收入人群的支持,实业与金融阶层的支持,对中央来说十分关键,所以能看到医改,养老改革,社保改革,政府的简政放权,金融市场化改革方向坚定不动摇。既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如果中央成功的凝聚这些阶层的共识,使得上述地主既得利益集团能够释放手中的资源,那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资本市场的强大崛起则是一种必然。因为房价回归到一个正常的水平,地租下降,实业阶层的融资成本下降,同时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交给市场,国内的资源流通效率将会大幅提升,实业阶层会获得巨大利益。在人类历史上,还没人见过14亿人口进入中等收入所带来的庞大市场机会。有能力的人可以在这样的市场化浪潮中,获得丰富的收益。而随着实业阶层真正的提升经济效率,金融阶层提升投融资效率,经济获得持续改善,同时给中低收入人群以合适保障,这不就是未来的中国梦吗?过十年回头看,会以生活在中国感到自豪。
  3.投资者:中央为什么能击败既得利益团体?地主明显没有让利啊,房价还在涨啊,听说最近房价又涨20%?
  答:给中央些时间,我们自己也要努力改革啊,让钱从地主手里,转到真正有效率的实业阶层,而不是从实业阶层手里,转给地主啊。至于我判断为什么中央一定胜利,这是由我读过的全球政治史,全球经济史所影响的。当前的利益博弈格局决定了中央能胜利,想想看,中央+实业+金融+广大中低收入人群的集合,面对地主豪强,怎么可能不胜利?再说从中国历史来看,从宋朝以后,基本地主豪强想挑战中央,在没有外力或者动乱的基础上,是不可能的。还有就是,当前军队,舆论,金融的核心权力还是在中央手中,地方如何挑战?关键的原因,还是地主和豪强现在压榨人民压榨的太厉害了,当最佳分析师有什么用?还是买不了房子,这是社会资源的逆配置。我很愤怒,但是愤怒要转化为动力,所以我每晚很兴奋的想挖掘资本市场的机会!
  香港在12年7月1日上台,结果到10月1日,香港房价涨了20%,终于梁振英出手了,香港房价到13年3月份,才开始有些松动,现在已经明显松动,这中间已经经过了9个月了。我们新一届领导在13年3月才正式上台,不能指望马上房价就降下来,但是估计到年底,一线城市房价应该会有所松动,而到14年,有一定的回落是可以预期的。但是崩盘也不会,因为崩盘就没法改革了,还是一步一步走比较好。至于既得利益阶层拿房价下降导致经济崩溃来威胁中央政府的说法,我只能表示很傻很天真,仿佛地主就是中国经济的全部代言似的,只有让地主阶层把房价,地租,融资成本降下来,实业阶层才能真正崛起。同时在投资上,保障性住房,中央的转移支付,和一些有实体支持投资的继续推进,可以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
  回到我们金融阶层,我们到底是跟地主等既得利益绑在一起,还是跟实业的利益更一致,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根据海外发达国家经验,金融和地主绑在一起是没有前途的国家,而与实业和创新共同努力的金融体系,才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尤其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所以作为机构投资者应该看到这样的历史机遇,因为地主和地方政府如果把利益让出来,这就是我们发挥主动管理能力的绝佳时期,我们可以帮助地主,让他们变成实业家(海外这种例子太多了,中国台湾的土地改革,的土地改革,的明治维新),也可以帮助地方政府的效率提高,让真正透明高效的地方政府,以合理的成本拿到资金,也给投资者更多的选择。还有就是让很多地方国有企业脱离政府的行政控制,实现真正的以股东利益为重的转型,也使得更多的资本能够突破地方政府的审批限制,打通中国资源流动的障碍,为实业阶层多出点力。怎么做?地方政府那么缺钱,还看不明白?淘宝的机会已经到了!
  4. 投资者:改革的具体措施没见到,所以不相信,等出来再说。
  答:其实改革已经推进很久了,只是很多机构投资者没有观察到。例如12年底出的四部委联合发文,463号文,今年8号文,10号文,还有对资管的资金池业务的清理,新三板的大幅扩容,都说明一个方向,希望我们金融阶层不要把钱给既得利益集团,而应该把钱给实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因为中小微企业代表创新的方向。方向很清晰,只是说的少,但是说的少不代表做得少。因为要触碰既得利益,没必要提前打招呼,如果打了招呼,导致结果就是既得利益容易抱团报的更紧,因此直接出方案或许更好,所以很多人误解肖主席,误解领导,真的是不正确。
  预计6-9月会是新政的密集期,投资者可以拭目以待。或许大改革推进之后,投资者的信心能强不少,但是那时的股市应该已经涨了一段了。到13年年底和14年年初,地方政府的财力将会到瓶颈,那时地方政府则必须要放弃手中的行政权力来换取融资权利,同时还要大规模退出市场,出售手中的土地和股权,此时不淘宝何时淘宝?这才是真正对于投资者的大机会,到时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收购,定增等方式参与管理,甚至派出董事,帮助很多企业建立现代管理制度,适应资本市场,和企业一起成长,这才是价值投资的核心,股市这种例子很多,例如当年的价值投资典范:与张裕。
  5、投资者:对今年市场怎么看?
  答:资本市场也是在大变革的前夜,所以跟中国的GDP一样,股市不适合大涨,更不适合下跌,我个人判断年底上证指数应该在2500以上,应该有15%左右的涨幅,这也是相当不错了。因为如果涨得太多,既得利益不要改革,跌的话,领导没法交代啊,所以应该有个合理涨幅最好。
  6、投资者:海外大资金怎么看?未来还有新增资金吗?
  答:做金融研究已经有十年了,什么大资金也都见过一些。可以很确定的说,去年底这波金融股的大行情,跟本土资金没什么关系,就是海外大资金主导,他们的逻辑就是我刚才说的逻辑,对中国信心的恢复,相信新一届领导人的改革。他们只是QFII和RQFII吗?远远不止,QFII和RQFII只是冰山一角,看看真正通过地下钱庄方式流入国内资本市场的规模,可能比目前公布的统计都要大,我没有数据,但是热钱流入是不争的事实,买房子吗?限购和政策,相信大资金比我们想的要聪明吧,出货都来不及呢,所以资本市场是最好的大资金沉淀平台。跟我在05年见到的大资金运作思路完全一致,当时看好中国,看好人民币,进来就买,买大蓝筹指数。
  场外资金多得是,一方面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未来10-15年,全球会有30万亿人民币的沉淀,其中如果有20%-25%的资金进入A股市场,则能带来6-7万亿的资金。同时随着人民币资本账户的开放,这些大资金更无后顾之忧,可以大规模来中国淘金,短期根本没有撤离的可能,因为大资金的进入成本是很高的,一些机构投资者担心一年内进出,这绝对是做不到的。而且如果中国的经济改革成功,这些资金为什么要走呢?全球还有哪个大国拥有中国这样的内需空间,有这样的经济增速?
  7、投资者:中国股市的结构性问题怎么看?如何解决?
  答:中国股市目前的吸引力在逐步提高,钱进来后先买本身特色的股票也正常,例如。但是这种特色恰恰是由于非市场化导致的,IPO没有重启,发行制度变革还在空中悬着,新三板还没扩容。我不认为创业板会短期崩盘,但是新三板的大扩容会分流一部分炒作资金,毕竟估值差距太大,而IPO重启,发行制度变革,都使得优秀的企业更有效率的得到资金,估值则更加市场化,到那时再讨论估值高低。就算是估值回归也应该是逐步回归,而不是一步崩盘,金融蓝筹的估值现在大家都看得见,不敢买的原因就是里面蕴含着经济硬着陆的担忧,经过上面那么多条的说明,还那么担心吗?随着经济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将使得研究的作用更加强,炒作的空间将减小。如果经济平稳,改革成功,优秀的银行股给2倍PB是合理的,证券和的成长空间也是不小的。
  8、投资者:有没具体给监管层的建议?
  答:发行制度改革步子再大一些,市场化步子再大一些,机构投资者的长效激励机制希望能尽快建立,不然机构投资者的看法都太过短期,使得其投机的风格很难改变。另外希望放开分析师持股,建立详细披露制度,还有就是希望能恢复独立董事制度,让懂资本的人提升资本的效率。
  9、投资者:对中国的信心,为什么如此的强?
  答:世界1000万以上人口国家的政治史,经济史我都读过,而且我天天紧盯管理层与国家政策,我知道中国目前所处的阶段,政治博弈格局之前已经详细的分析过,而经济阶段也正处于内需崛起的前端,金融领域的改革与开放必定带来金融崛起。中国的管理层现在已经在动手了,此时作为的一员,应该积极的参与到改革的大潮之中去,为中国建言献策,要引导资金从地主手里面进入资本市场,提升资金效率,让真正市场化的企业分享到改革成果,中国必定会崛起。
  还是以我的口头禅作为结尾:
  每晚想到资本市场的未来就兴奋难眠,希望下来能在资本市场的崛起过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HN005)
01/04 11:4601/04 20:0101/04 20:0001/04 19:2501/04 18:5801/04 18:3201/04 18:04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华泰汽车金融营改增项目工作内容说明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华泰汽车金融营改增项目工作内容说明书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华泰证券金融工程研究员面试】华泰2017暑期实习一面群面。-看准网
公司地址 南京市江东中路228号公司介绍
华泰证券金融工程研究员面试经验详情
华泰2017暑期实习一面群面。
面试地点:华泰证券-南京
一位面试官,我们组额定10人,来了6人,(据其他面试的同学说,人来的比较齐整是辩论,依据座位情况来看,一边五个,是辩论的阵形。)我们组是4-2分布,最后确定是无领导小组讨论基本流程:先是一分钟自我介绍,然后是25分钟小组讨论,5分钟总结成词我们讨论的题目是,搜狗公布了最新财报;然后微信搜索部门改组了架构,具体改组啥忘了;最终形成了四个部门:搜索业务部们,用户广告技术部门,人工智能,数据部门。由于问题比较跨界,大家都很不适应,各自结合自己的专业发言,得到了一些统一的结论。整个气氛有点尴尬。
面试官的问题:
面试结果:感觉靠谱
面试难度:有难度
面试感受:一般
按职位查看华泰证券面试
在华泰证券工作过么?
给TA打个分吧!
来自实习生面试
来自实习生面试
来自实习生面试
来自理财经理面试
来自投资助理面试
来自投资顾问面试
来自行业研究面试
来自金融服务岗面试
来自机器学习算法工程师面试
来自行业研究面试
来自行业研究员面试
¥3915月平均工资
低于同行业
来自 138职业,580员工分享
平均¥3160
来自152员工分享
平均¥6669
来自22员工分享
平均¥4350
来自19员工分享
来自11员工分享
来自11员工分享
来自11员工分享
来自10员工分享
来自9员工分享
来自9员工分享
来自7员工分享
向该公司老鸟提问
1回答 · 3关注
1回答 · 3关注
5回答 · 6关注
2回答 · 3关注
2回答 · 3关注
1回答 · 2关注
2回答 · 3关注
1回答 · 2关注
1回答 · 2关注
1回答 · 2关注
看了该公司的还看了
小贴士:问题描述的越清楚,越能吸引老鸟来回答哟~
请输入问题
华泰证券面经:想知道华泰证券怎么样?看准网(Kanzhun.com)免费提供华泰证券招聘、华泰证券工资、华泰证券面试、评价、工作环境招聘及员工等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信息。
关注看准官方微信
下载看准官方APP
关注看准官方微信
下载看准官方APP
爆料数十万公司信息爆料
互助职场人在线互动
工资公司实际工资查看
改简历专人改简历提高工资
老鸟私聊求助能挣钱
输入手机号,下载看准APP
扫码下载看准APP或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看准
订阅公司信息
订阅成功!
向老鸟咨询
把你关于华泰证券的问题大胆的提出来,这里的655位老鸟很乐意为你解答~
写下问题吧~
提交成功!请静静等待老鸟们回答~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朋友圈,邀请微信好友帮忙解答
下载看准APP
立享畅读全站爆料校招生必看:金融业有哪些适合应届生的工作?
400-700-9596
&&&校招生必看:金融业有哪些适合应届生的工作?
校招生必看:金融业有哪些适合应届生的工作?
[编考按]大家是已经参加校招的各位同学,相信对各大金融机构的各种岗位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列举一些我觉得适合应届生去从事的一些相关岗位,当然列举可能存在不完整,见解也来源于我个人,大家仅供参考。
  大家是已经参加校招的各位同学,相信对各大金融机构的各种岗位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列举一些我觉得适合应届生去从事的一些相关岗位,当然列举可能存在不完整,见解也来源于我个人,大家仅供参考:
  业务前台类型
  投资银行类
  在此说的主要是内资券商的相关投行部门,广义上可以分IPO、并购、新三板、债券承销等方向。我一直认为,作为应届生在一级市场的职业起点,最适合的莫过于券商投行。无论是债权还是股权,券商基本上可以说是市场中最专业的机构之一,投行更是资本市场中的弄潮儿。在券商的投行部,高强度的工作、专业的工作环境,都可以让你得到非常大的锻炼,个人专业能力、综合能力急速提升。
  总体来说投行部门的出路非常之广,有一定投行部门的工作经验,基本上在一级市场内的绝大部分领域都非常受欢迎。
  大资管类
  资管在目前来说,涵盖面非常之广,在此主要指的是信托、券商资管、基金保险等资管部门。如今资管十分火热,作为应届生的一个职业起点,前景不错。
  资管内部关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业务泾渭分明,二级市场在研究类或买方类更多类似,在下面进行更多的描述。在一级市场从事资管,总体来说比较忙碌,出差必不可少,但是和券商投行相比较,生活状态会好上不少。因为没有那么繁重的监管压力,也不用做那么多让人感觉重复劳动、无意义的工作。资管项目周期相对较短,出差也多是短途,而且多是和当地的大企业或者大型金融机构打交道,至少不会碰到要去偏远山区关小黑屋的情况。
  总体来说,待遇相对优厚,工作强度合理,上升空间和出路都挺不错,有资源者甚至可以比较轻松地赚钱。虽说出路可能没有投行类的广,但是大资管有着足够广阔的空间任你在内部自由发展。
  银行核心部门类
  这里主要指银行的资管职能部门、利润中心,如投行部、金融市场部、资管部等。银行作为金融市场中的霸主,在市场上享受着强势的买方地位。在做业务过程中,银行的体制虽然相对僵硬,但是话语权较强,所以一般情况下节奏都是掌控在银行手中。作为金融业的航空母舰,银行同时掌握着资金和项目的优势,所以如果善于积累的话,在银行出路也会非常不错。总体来说银行待遇偏稳定,激励机制肯定不如其他市场化机构,但是待上几年时间可以积累下不少资源,对于将来跳槽有不少好处,基本上大资管领域都会非常欢迎。不要根据柜员的苦逼就说银行是坑!那只是你去不了银行的高帅富部门而已。当然银行的这些核心部门是非常难进的,但是通过管培或者其他方式进入,目标明确,都是有机会的。
  卖方研究类
  和券商投行一样,我一直觉得卖方研究所对于有志于从事二级市场业务的同学来说,是最适合的第一份工作。同样高强度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使得研究员必须急速成长起来,写出专业的报告,能够去上市公司调研、勾兑,能够去买方路演取得认可。基本上工作一段时间的卖方行业研究员,在短期内都能够在该行业领域快速入门,甚至很快崭露头角,获得巨大关注。在卖方锻炼的这几年,不但能为你打下非常坚实的基本功,也可以使你快速地积累二级市场相关人脉,成熟的卖方研究员转行去各种买方机构都会受到非常热烈的欢迎。
  买方类
  在此主要指的是公募基金、私募基金、PE、VC等。总体来说,买方机构的研究员,相对卖方研究员而言工作强度确实低很多。公募基金不另外解释,在此私募基金泛指二级市场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PE、VC指投资股权的私募机构。在公募基金,买方研究员有着诸多卖方贴心服务,主要服务对象是优秀基金经理的投资决策,整体的研究思路更纯粹,更倾向于投资角度而不是服务角度。在公募基金的工作强度、下班时间、福利水平相对来说非常地人性化。
  那么买方研究员还是卖方研究员作为职业生涯的起点更合适呢?以前我觉得卖方研究员作为职业生涯的起点会好很多,因为当时觉得买方研究员的工作强度和环境远不如卖方研究员,各种报告和开会以及调研都会显得更加随意。但是后来接触多了,觉得买方卖方只是对问题的分析角度不一样而已,从买方做起,未必会比卖方成长得慢,后发优势同样很大。
  而私募证券投资整体上更加随意,人非常少、人均管理资产很大,只要收益够高,其实对其他很多形式化的东西,根本不在意。虽说体制整体相对不会太规范,但是私募基本上也是在证券市场浸淫多年的人创办的,基本上行情一好,人均待遇惊人(因为人少)。
  PE/VC专注于一级市场,很多时候也需要做一些相关的研究,并且经常伴随着出差、看项目。但是同样是一级市场,想想券商投行,生活状态还是好上不少。至少出去面谈也算是个资方,地位不一样。
  关于应届生是否适合去直接做私募的问题,在此也简单提几句。上面也说了,私募其实更加适合在其他行业有较为丰富经验的人转过来做,如PE/VC更喜欢投行或有资深产业经验的人,二级私募则更青睐有买方、卖方投研经历的人。大多数私募都人员简单,单兵作战能力强,但整体风格较为随意,一般来说缺乏完善的培养制度。所以应届生毕业直接进入私募其实挺难适应,一来私募绝大多数的工作都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二来如果没有良好的培养制度,未来跳槽出路其实不佳。当然也非绝对,如果确实能遇到非常好的领导,愿意倾囊相授带你,或者说个人能力超群,在私募这种环境下说不定可以更快地成长。
  中台类型
  中台岗位主要包括产品、风控、合规稽核等,一般来说是技术要求较高、对业务提供支持的岗位。
  产品相关岗位
  个人觉得产品也是非常适合应届生的岗位,如公募基金的产品部门是非常核心的岗位,需要懂投资、懂产品、懂法律、懂创新,时刻关注业内动态和实事,对个人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在产品部门做得好,待遇好,想转业务前台也是非常受欢迎的。在金融专精化发展的今天,各个部门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精细,专业中台的地位会越来越高。
  风险管理、合规、稽核等岗位
  风险管理会逐渐成为金融机构的核心,一直记得以前我老板说过的话&金融机构,比得不是谁跑得快,而是比谁活得久&。风险控制管理岗位在未来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技术含量和综合素质要求也较高,待遇也相对稳定。建议大家可以在大三大四考出,对就业也有帮助。
  后台类型
  后台部门,主要就是支持业务部门工作的后勤部门。虽然说整体上工作较为枯燥,但是后台部门对于每一个公司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金融机构能同时享受金融机构的各种待遇和福利。有的金融机构统称为综合管理部、运营管理部,一般情况包括财务、人力、信息技术等。一般情况下,后台的出路多为继续在别的机构做后台,更多情况下适合性格温和稳定的同学。
  关于后台转前台的,很多人也咨询过我,比如说想要从后台转业务,或者后台转研究的。市场上确实也有这种现象发生,可能也不算少。但是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在求职开始的时候还是要尽量努力追求你想要的工作。如果你一开始就不热爱一份工作,你是无法做好的,做不好凭什么得到领导的青睐而愿意让你转岗?不要被其他人举的个例所迷惑,那些成功转岗的人的努力(或运气或关系)很多时候是你想象不到的。其实做个比喻,如果前台部门是精细化的厨师,后台很多时候做的是服务员,你觉得服务员转行做厨师会非常容易吗?毕竟你每天做的活只不过是在端盘子。当然对身在后台、一心想做业务的同学,大可以往此路径上走,我只是针对很多同学抱着理所当然的想法,做出一些批判。  
  金程推荐:
  2017年FRM前导网课今日起免费给全球考友试听,如需试听,编辑短信内容&姓名+FRM网课试听&发送至&&,即可免费预约试听,收到回执方为预约成功!
  FRM备考资料在线下载:  &
&  FRM全球微信群入群方式:添加FRM小助手微信&FRM201605&即可邀您入群 ;
& & & &FRM官方交流群:()
& & & &▎来源金程FRM,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金程FRM。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
告诉小伙伴:0
课程主题: 开课时间: &&|&&
FRM考试推荐
总站:WWW.GFEDU.NET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400-700-9596
金程考研专线:400-821-7221
上海市虹口区松花江路2539号复旦科技创业大厦1号楼11-12楼(近辉河路)
咨询电话:021-
徐汇区龙漕路200弄28号(宏润大厦) 3楼
咨询电话:021-510226
上海市松江区文汇路678弄202室
咨询电话:021-
北京西城区南菜园街2号国泰大厦2楼
咨询电话:010-086667
南京市秦淮区中山东路90号华泰证券大厦7楼S1室
咨询电话:025-628496
深圳市罗湖区银湖路金湖一街CDI大厦3楼
咨询电话:5
西安市碑林区长安北路1号陕西国际会展大厦1428室
咨询电话:
郑州市东风路花园路向东800米金成国际广场5号楼西23层
咨询电话:6
登录金程教育
两周内免登录
金程帐号合作帐号直接登录
注册金程教育
同意金程的《用户协议》
已有账号马上合作帐号直接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泰汽车金融有限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