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和恶魔高校相识的动漫回忆成魔的欲望,人性为魔与弱点,连自己都已经占全了,魔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到处遍地与散播,

[转载]《西游记》第二十八回大义精解(决定版)
《西游记》第二十八回大义精解(决定版)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义 黑松林三藏逢魔
花果山:因果律所决定的事物。一切物质皆不离因果,因此这里要注意《西游记》写作上运载花果山的定位,属于傲来国,即众生妄想里建立的。傲,取情见,即妄想。换言之,花果山里的事物虽然是属于一切万法,但是中心放在花与果的关联上。花,生心而显化。果,是化为面对的境界。山,最根本的内涵是业积之产物,心无尽的妄想,种无尽的业识,种子堆积如山。花果山,是一切众生共享的,因此特异功能从这个根本上看,就非常简单了。佛佛平等,众生平等,在这个要义上看,就真实了。
群妖:过去所用心的集合。最核心的内涵,马流二元帅,奔芭二将军。分别是统帅意,执着是引导行为的根本用心。注意:这一回里用“奔”代替了“崩”,代表将军名号。这是功能转换的标志性文字。
聚义:在道德仁义礼五个层次上,礼是方便,义是归宗之心。仁,是大悲心,即不同体的本义。前面介绍了菩萨的进退问题,已经获得了大悲心,当然是相似的大悲心,但是也具备了不离众生的功德利益。这是小乘人所不具备的真实功德。行不退的菩萨,在习气作用的时候有退步,但是不会退掉大悲心的发心功德,即不离一切众生义。这是觉而不迷的功德,不会忘义,因此能不离普度众生的千秋伟业。不论众生如何看待菩萨的言行,菩萨对待一切众生都是时刻满怀着赤诚之心。这是本回故事的重要看点。如果人类能理解修行的好处,社会上就不至于迫害真正的修行人。
中华传统文化中特别强调义,仁义之义是指舍我精神的道德属性,归元之心自然具有这样的品质。罗汉果位的特征是无我有法,罗汉果修行的九次第定,就是用一路舍我的方法而成就的。可见,在生活中能有舍我之心,是一种福报的表现。舍得彻底了,就获得出离六道所对应的福报,是离苦的重要特征。这样就好理解为什么佛家要求信佛人一入门就要放下自我,舍我文化是世界上最希有的解脱文化,也是世界最有效的和平文化,最有资格获得世界和平大奖的是佛文化的弘扬者。真正能倡导世界和平是要有智慧和功德的,有能力和全维层一切众生沟通,才有可能真正推动世界的和平事业的发展。《西游记》大义,当然也是要传达这样的信息,还原宇宙人生的真相才可以冠以“大义”。人类如果能在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同时都能对宇宙人生的大义有几分观照,生活就变得更轻松愉快了。反观人类社会的崇高主义和理想,有没有倡导众生彻底放弃自我的?恰恰相反,都是张扬自我的,这就是导致众生堕落的根本原因。试想如果人类社会没有了舍我文化的影响,没有几亿人追随舍我利他文化的功德效应,人类社会的种种苦难将会严重到什么程度!
黑松林:这是从另一个层面来介绍无住的功德,如果无住不能生心,那就是住在妄想之中。故事里由八戒和沙僧来护持唐僧,实际是有名无实的。
三藏:三藏的名字代表含藏,还没有显露的功德利益。如何来显露?必须由真心来显现,这就是心性不二的道理。
逢魔:真心不出现,无住也还是习气的展现。从这个高度看人类社会,“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开示的这句话,千真万确。当然,在宗教学里可以讨论,在现实生活中不能直言。恰恰相反,如果一个人不能像大众一样去求名求利,而天天去读经研教,世人会说这个人被宗教害了,走火入魔了。没有人反对《西游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高明。世人听不得直言,爱听顺耳语,爱赞叹,多数人不接受批评。这一回遇的魔叫奎星,本义是智慧星,误用即所知障。即八戒在修行中代表所知障,换言之,没有所智障,怎么会耍小聪明?
行者回到花果山,看到山上花草俱无,烟霞尽绝,峰岩倒塌,林树焦枯。见了群猴,马流奔芭。然后做石头阵打杀猎人,然后把旗子改作杂彩花旗,上写重修花果山,复整水帘洞,齐天大圣。逐日招魔聚兽,积草屯粮,不题和尚二字。
却说唐僧听信狡性,八戒开路,沙僧挑担西行。八戒使钉钯开路,径入松林,长老要八戒去寻斋饭。钻冰取火寻斋,压雪求油化饭。走路辛苦,倒在草科里睡了。
八戒不还,长老叫沙僧寻他。长老徐步幽林,却走错了路,向南边去了。见一座宝塔,金顶放光。举步进前,才到塔门之下,见里面石床上侧睡着一个妖魔。被妖魔发现后,缚在定魂樁上。
沙僧找到八戒,又回来寻师父,也来到妖魔处,见门上方写着“碗子山波月洞”。八戒叫门,妖魔披挂对阵,原来妖魔是黄袍老怪。八戒与老怪战在一起,沙僧也来帮攻。他三个半空中往往来来,数十合不分胜负。
这一回的大义分两大方面,一者行者再回花果山,能转化些什么?二是三藏顺八戒和沙僧能取得真经吗?
那悟空虽然由于住相而离开了真性,这种离开性德,与凡夫有什么样的差别呢?从这个理义上看,由于平等心的建立,显现在阿赖耶识中,境界或者说种子起现行的表现与凡夫完全不同。这是《西游记》中非常精彩的一回,因为这一回故事把心境转化的道理说清楚了。希望了解宇宙人生真相,从这里可能会有很多的感悟。中华传统文化为什么可贵?现在为什么很多人喜欢西方的物质科学文化?原因就是不明白这个大道理。不了解人生的层次和境界的大问题。
人类社会往往也会把人类分成很多的阶层,不谈制度上人为的设定问题,在任何人类生存的环境都是普遍存在观念与习俗的现象。可谓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生活层次。在人们的内心处各有一个贵贱的观念,这是不同的价值观所导致。然而,名利地位在道德文化中的定位则不受观念差别而有不同。在中华文化里,层次依道德来评判,不会依文化潮流而有不同。比如,物质和财富占有的多少不能改变生命的层次,名利和权势的大小不能改变生命的层次。什么是生命的层次?就是绝对的自由度的大小,或者说自在度的大小。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往往正是渴望自由和自在的表现,但是,人们忽略了智慧这个更关键的因素。自由和自在的根本是智慧,智慧圆满了,财富肯定圆满。由于,人们不了解智慧,把聪明当智慧,让更多的人放弃了精神而追求物质。发生这个错误的根本是哲学观念上把精神与物质分了家,虽然现代量子力学已经揭示了精神对物质的决定作用,还是没有能真正转变对物质财富渴望的观念。因为只是通过科学对现象的研究发现了精神的决定性,还远远不能了解精神境界的层次性,更没有了解到精神进阶的规律性。换言之,还没有看到中华传统文化真正的大光明,真正了解了科学发现的可贵,就会对中华传统文化五体投地了。正相反,科学一旦有了新的发现,首先是在物质利益上先得到享受。在修行上,有一句“慧而不用,方能精进。”在生活中,享受物质,就消损福德。本回故事里,大圣带领众猴杀猎人,就是讲述行不退后,享受与损德的机制不一样了。凡夫虽然有福可享,但是一定要明白享福就一定会消福。
怎么样享福才不消福呢?关键是不落在分别执着里,而是依金刚智慧,这就不损耗。这就像砂轮与钻石的强度差异一样,用细小的钻石粘合起来的物质,并不能具有一个整钻石的强度。粘合物质的强度是一个弱点。人生也一样,没有弱点比张扬优势更有效。而世人搞竞争,把过去生中积累的优势,在这一生中发挥出来,并因享受而消损。凡夫的心念是念念相继的,念念之间就是习气。前一念到后一念存在的导向效果,是由习气决定的。这就是思维的程序效果,欲界天人的自在天,就可以心想事成。其中的道理,就是心境的程序效应。“人到无求品自高”正是表达了这个道理。有求就不是依智慧,不依智慧就依阿赖耶识,依阿赖耶识就有迷惑。所以,从修行原理上看,先要打破凡夫的程序效应,这个过程就是修清净心。没有弱点的人肯定无所求,佛家讲随缘亦是此理。无病人不需要吃药是一样的道理。智慧圆满的人不需要财富,因为智慧圆满就是一即一切的果证。与任何的一完美地融为一体,任何事物不出其外,还有什么需要?把一切事物都推为外境,再追求外境的完美,这是什么样的逻辑?还自称西方文化有逻辑?中华传统没有逻辑?这叫智商?内外统一,这就是落实。生活在内外对立的境界里,一辈子没有一件事是真实的,怎么不叫醉生梦死?名利地位都不能改变这个事实。
行者在证得大悲心的基础上,回到花果山,内外统一是最基本的亮点,带领群猴与猎人的征战就是这个内涵。佛家文化里特有的消业,可以从多个层次上看,重整花果山就是其中重要的内容。花果山是世界上各式各样的因果规律。提升生命层次,最重要是学习因果律。可是,世界上的聪明人只学片面的规律,不学总规律。岂知人生几十年,一条一条规律学,当然没有错。错就错在,生命太短暂了。针对人类寿命太短的特征,如果想一生学成,就必须先学总规律,把握了总规律,获得了无穷的寿命,再把无穷无尽的世间规律一条一条地学,才是正确的选择。更有很多人,误解了因果律,以为因果律是封建迷信,什么都可以信,就是不信因果。岂不知,哪一个文化不讲因果?只相信有限的小因果,不相信无尽的大因果,这一生最好的结果是等流果。什么叫等流的结果?忙忙碌碌一辈子,一点进步没有,还在一个同等的境界上平行移动。好比,一个蚂蚁在一个球面上爬,虽然爬了一生,很辛苦,甚至误以为把球面都爬到了,那也是一个球面程度,能说就懂了这个球吗?没有离开这个球,没有深入这个球,就是这么的肤浅。地球人离开了地球,进入了外太空,才知道地球是何等的渺小。科学知识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时空坐标里的因果研究,是有限物质的时空规律研究而已。人们常用一个词汇,涉猎。到底是我们主动去猎物,还是我们被本来不变的物守株待兔了呢?这样来反省我们的生活,唯物者岂不是被物所猎者?还有什么自豪感可言?鲁迅笔下的阿Q精神确实具有普遍性。如何才不被物猎?这一回故事给读者一个深层的道理的揭示,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胸怀天下的趣味。且不说佛道两家深奥的大道之理是何等深妙,就说儒家的“格物致知”,岂是科学精神所能相提并论的?
性必须依德而显露,代表真心的悟空离开后,八戒是代表用心自由的,能不能让唐僧获得自在呢?即能不能化到斋?这是本回故事向读者呈现的大道之理。小乘佛教了了三界分段生死,因此可以说阿罗汉证得了自由。通过作意来发挥神通的自在作用,这种自在具有“不变不随缘”的特征。因为不能随一切众生的缘,因此在普度众生的能力上不能和大乘的菩萨相比,即使是没有明心见性的权教菩萨,修证大悲心,普度众生的实力非同一般。能随缘不变,平等对待一切众生。八戒与悟空不在一处,这个八戒就代表尘沙惑的习气,既然是习气,肯定养不了性。养不了性,又处于位不退,又如何从自由转向自在的升华过程呢?这是这几回故事所说明的过程和原理,因此是很精彩的。后面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让八戒去请行者,这个心就转变了。心在当下,就可以消业破魔。
这一回说业的表现形式,不可避免地顺随无明而进入黑松林,后面几回说平等心的功德,完成消业的过程。什么叫消业?就是解决心与性不和谐问题,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心与境有违逆。其实,任何文化现象都在做这个事,科学也不例外。然而,由于对大道认知的深浅不同,在行为上必定不能彻底清净无为,不符合性德理义,结果总是此消彼长,往往是得不偿失。如果能认识到这个深度,才能真正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祖先是多么有智慧,决定不会认为祖宗不讲逻辑了。
最近一个时候,地陷和山体滑坡特别多,台风越来越强。什么原因?世人越来越不尊重道德,为所欲为所致。没有道德,国土危脆。道德是一切境界里的大地,对道德失去了信念,国土必定松散。要自由,特别是要意识形态领域里的自由,会引发生态环境的问题。意识形态上的自由本质是痴迷,必定引起风灾。
皈依三宝,第一条皈依觉,什么是觉?宇宙人生的本体。皈依了本体就得到了两个殊胜,两足尊。智慧足,福惠足。依觉大地就坚固,境界就美好。要懂皈依觉的必要性,还要把握充分性,那就是皈依法。正法,是获得觉悟的正确方法。方法正确就不留后有,即不留下后患。表现形式就是僧义,还归一切于清净义。清净就是本来面目,本来就具足圆满。因此,保护唐僧就是皈依觉的过程,在修行过程中,不断地皈依觉,把皈依觉落实到圆满,就是去西天取经。
八戒离开了大圣,就是用心离心,必是妄心。妄心不实,等于将自性功德放任自流,然而这个自流必定是落在阿赖耶识的种子起现行上。从正邪的角度上看,就必定落在妖魔的境界上。因此,八戒就像一个方向指针,所指的境界中意识的作用就是沙僧代表意识心。八戒为妄,沙僧必定不实。此二者,如何能护持唐僧?这个修行要义,很多修行人不懂,这就是自力与他力的问题。末法时期,这个问题更是非常严重。净土法门的必定性就显现出来了,指方立向,取暗合道妙来化解众生的自以为是。离开了真心之体的心所法和心智识都只是错位用和杂染法,专业上称散乱心。修行人容易走火入魔就是这个道理,没有人明白什么是真心。以为念头就是真心。用错位法修行,就是自投魔王宅院,何以求得真经?如佛家净土法门常说:“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众生在六道长劫轮回的病根子就是用意识心来生活,用意识心追求理想,用意识心来建立善恶法,用意识心来求解脱道。
当然,故事中把这个错误的本质也说出来了,无住生心,依八戒的意思,那就是奎星下界而出现的魔障。名字叫碗子山波月洞,本觉本有,不觉就误用。误用就是迷惑颠倒,《西游记》用小说体裁来演义颠倒的因果,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在佛家的《首楞严经》中,佛开示众生迷惑颠倒的根本就是知见立知。前一回故事中,行者打杀尸魔,正是犯了这个错误。知而不立,一切清净。总而言之,知见立知,必落有为。有为是非常细微的用心过程,世俗的小聪明要粗重得多。从小聪明的过失来学习这一回故事,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由于修行过程要真实而细致,所以有必要提出一些关键环节,以梳理本故事,也便于理解后面几回的内在联系。
第一,花果山怎么会花草俱无?
第二,为什么大圣拿上天界后,猎人常来杀猴?
第三,大圣为什么要把烧酥了的石头堆着施法?
第四,为什么要用猎人的衣,用马的皮靴?
第五,大圣又立齐天大圣的花旗,天界为什么不管?
第六,八戒化斋为什么叫钻冰取火,压雪求油?
第七,唐僧为什么会向南自投魔王?
第八,魔王的住处为什么叫碗子山波月洞?
第一,花果山怎么会花草俱无?
花,艹化,即生心而显化,即因心。果,是显化过程和结果。行者,修行到目前的果位,正是修不分别不执着,已经证果。只剩下最后一关,破无明证法身。虽然还没有断尽分别的习气,但是已经不再落有为而生心了,因此,花和草代表的生心已经没有了。
第二,为什么大圣拿上天界后,猎人常来杀猴?
大圣大闹天宫,从修行上看是修无为的过程,被如来压在五指山下,代表彻底回归自然。相当传统文化里说的炼神还虚和炼虚合道,其中还虚的成分多,合道的成分少。发愿修大乘,合道的成分多。何为还虚?就是彻底地依靠无为。过去有为的心,由大道自然律来化解。何为自然律?就是消磨掉。比如,自然放电的打雷,就是正负电的消磨。像自然净化污染一样,一切回归平等。这就好比猎人一样,有什么样的心生,就对应有什么样的消磨约束对应。像磁场一样,有北极就必然感生南极,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现在科学家说的正反物质是同样的道理。道家讲的太极是一个原理,自然本来清净,极化出对立的事物来。科学设想的宇宙大爆炸之前的高能态,这是一种错误的设计。宇宙本来是清净的,因为心有差别,而产生对立的能量。佛家称为一念无明,而一时顿现出对立的境界的。不管是哪一种文化,他们发现的是同一个事实,只是理解的深度不一样,揭示的奥秘不同。从《西游记》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对自然的认识水平远远地高于现代科学,不是没有发现,而是喜欢科学的人没有真正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在说什么。用正反物质现象来理解这里的猎人,就很恰当。猎人是大道之理对凡夫心的对应产物,像是镜子里的影像。有生心,就有影子与之相对。而且,这个影子要随时来平衡掉这个妄想的生心,这就是猎人总来消磨猴子的道理。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所造的业,已经造了,就有一个对应的力量存在,这就是科学发现的能量。这个能量总是在消业的,简而言之,动善念的,有人天的福报来消;起恶念的,有三涂苦报去消。这是真正的科学,哪里跑的掉?如何不落在猎人堆里而不受报?只要有正,必然有负。不是不报,时辰未到。了解了这个规律,已经造的,说化解,只能是报。如何消?报的时候,不起心不动念,即不再造,这就叫随缘消旧业。故事里描述的很精彩,用石头堆施法去解决。
第三,大圣为什么要把烧酥了的石头堆着施法?
这些地方写的非常精彩。其中烧酥的石头非常有趣味,石头在《西游记》从大圣出世就已经定义了,代表意识种子。石猴,石桌,石桥,等等,一切皆有意识心而建立。这些都是业!造业,只要动心就造业!凡夫哪个不造业?在世间,有善业和恶业,称为事业。做事都围着业来用心的。修行过程,就是消业。消业,百回故事里常常用烧来说明,比如每过一个妖魔的山洞,都会把洞烧掉,代表化解。烧酥的石头,代表已经化解了业障。只剩下一点习气了。这个习气的存在,让三藏不认行者为徒,理性如此,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修行不是情理,是法理,是没有什么通融不通融的事。没有彻底符合,就不能合而为一。修行与科学的差别在这里,非常明显,难度上没有办法相比。科学有误差,问题不大。物质提炼里有杂质,过程精度达不到完美,没有关系。修行可不行,一点点业障,都有无穷尽的境界显现,即前面所说的镜子效应肯定存在。因此,佛家说:“天上天下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中华传统文化不骗人,因为学传统的人懂得因果报应,不敢说瞎话。可是,现在的中国人,不懂这个原理,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怀疑中华传统,甚至打击中华传统。要是真正能理解一点人类传承的规律,就会相信,这一世的聪明智慧都是前一世修定而得的福报,大科学家的前身都是哪个国家的人?
石头堆既然是习气,施法就有趣味了。其实,就是道德的显现,让对立面消失。消失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发心不同。前面讨论过的,中华文化的五大源流,佛道医儒武,全是发心的学问。佛道儒说用心,大家都会觉得容易理解。医和武也是发心吗?当然。中华医学的诞生就是内学的成果。武术也不出其外,习武必站桩,与西方的方法不一样。站桩练什么?心力!古代的李广射石头,能把箭射到石头里,那只有心力能做到。同样的道理,要让习气彻底化解,只有发菩提心。菩提心的施法,就是把一切起心动念都放下,就是把一切意识看成一堆,同时都放下。放下,就妄尽还原了。可见,对着石头施法的做法,将中华文化分流出释道医儒武不同的表现形式,都是解决意识形态问题的生活学问。
第四,为什么要用猎人的衣,用马的皮靴?
业障消了,不是消灭了对方。因为发心不是对立,结果肯定不是对立的,而是第三种结果,二者合而为一了。就像科学上说的正反物质的湮灭一样,看不见,才是无条件的存在。佛法的修行最高明的地方,就是从表面上看,似乎一点变化也没有,而在内心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这样才能做得到,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这个改变是什么?人还是那个人,但是形象变成了道德,即人们常常说的“真理的化身”。这就是佛字的由来,佛,人弗,人的形象,本质不是人。历代的高僧大德皆如此,六祖惠能全身舍利。这就是内在不同的标志。什么是猎人的衣?就是道的德相显现的。什么是马的皮靴?表面上好像成佛的人还用意识,其实根本不用了。用净土法门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活着去的,死了去,那是很危险的。祖师大德开示说:“去则实不去,生则决定生。”表面上并没有什么来和去的差别,而本质确实有质的改变。
第五,大圣又立齐天大圣的花旗,天界为什么不管?
注意这里是杂彩的花旗,有没有自我?没有了。依一切众生为我,这就叫杂彩的花旗。众生在,就是我在。众生乐,就是我乐。众生苦,就是我苦,这是大悲心。这个心真正是大圣,是普遍存在的根本规律,不与一切理事有对立,没有对立即没有冲突,皆大欢喜。修行的妙处在这里,一定要出类拔萃,也可能会引火烧身。一旦落入有为法,就必有猎人与之对立。佛家出家人穿的僧衣,是袈裟色,就是平等色。把所有的颜色混合起来,就是袈裟色。穿上袈裟,就提醒自己要代表佛,要有大悲心供养一切众生。
第六,八戒化斋为什么叫钻冰取火,压雪求油?
离开了大圣,八戒就代表妄念,妄念不实,不可能归性养心,所以不可能给唐僧化到斋。因为用心错了,肯定结果是幻。就像在冰里取火一样,不可能实现。虽然都是一个动作,因地不真,果遭迂曲。这是借用了《首楞严经》里佛开示的两大根本,不懂得用清净的原料。取砂子做饭,不论用什么样的锅,用多高的温度,也做不出米饭来。修行人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就是用错心的人太多了。前些年,气功盛行,修什么?修着意,强化意念,修分别执着。可能不在生活上分别执着,但是在功夫上有严重的分别执着,门派之间不能团结。气功与修行的最大区别就在这里,一个修提起,一个修放下。修提起,虽然境界会转化,可能还转化的不错,如果用执着心来修,永远不可能解脱。
第七,唐僧为什么会向南自投魔王?
唐僧是代表性德的,本家在西方。三个徒弟都不管的话,应当是自动向西的,为什么会自动向南呢?读故事要看仔细,就是看前因后果。修行的进修会向西,受心意的影响会上南。受谁的影响呢?就是八戒的影响。八戒睡在草丛里,就是指八戒还要用妄心。什么妄心?就是在境界里用心,怎么用的心呢?就是意识形态里取舍。智慧德能,小聪明等等,都是属于南方的。易经八卦里,把这些都归纳在南方,代表识智生用。在佛家把唐僧的这个过程叫知见立知,有没有知境界,有知。在知性上立知了,就成了妄想。这就是妖魔叫奎星下界的道理。
第八,魔王的住处为什么叫碗子山波月洞?
这一回的魔王,后面有结论,这里要先拿出来做个解释。不论是哪个层次的众生,都是依自己的知见来感受境界的。所不同的是,觉悟的人知道境界的本质,不觉悟的人不知道境界的本质,误以为身外还有世界,且世界里的众生都不是自己,还要分别执着,甚至还要竞争斗争,最可悲的就是伤害众生。需知,众生都有一个觉知的功能,这个功能在凡夫位是依一念所摄之体所具的识而起作用。如《菩萨处胎经》中弥勒菩萨的开示,在一弹指的瞬间里有三十二亿百千个念头闪过。用科学来说,就是电磁感应的光子波动的频率。科学所不知道的是,每个电磁转换,都有色受想行识。这个识的质地,决定了众生的感受差别。六道中的众生无不如些,随机感而定感受。这个感受的根又是觉知的功德,叫奎星;这个功德落在境界里,就叫奎星下界。由三十二亿百千念的每一念来讲,如果不受妄想的干扰,只论当下,不错位映射,易经上说不重卦,依体而论。那么这个觉知随每一念而变化,就像天上奎星的功能一样。奎星是天上二十八宿之一,位于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之首。觉知的功德是归于性德的,即属于西方。生用立知之后,就是木狼了。随业而奔流不息,前面说行者的牛马二元帅,奔芭二将军。其中改为奔,理义上是统一的,这是《西游记》讲道理严谨的特征。奎木狼在唐僧看来是个金顶放光的宝塔,即日落的映现的。
古代的二十八星宿,有很深的理义在其中,现在人误会为天文学,真正与星座联系落实了。就像经典里的文字一样,变成了概念。古代的文化是智慧的载体,比如汉字,是会意的。很多人不理解,甚至有一些教外语的人,还要多赞扬西方文字的科学性,认为中文不好,包括读音与书写不统一,等等。岂知中华民族的祖先不明白这么浅显的道理?为什么要放弃读写而强调会意?因为那是智慧,是承载的工具,并不是代码符号。二十八星也是同样的道理,四方代表的理事和因果,本义上有不同,作用规律上都取了七数,这是周期数。事有循环和轮回,理上必有其道理的存在。这就是性与相,体与用的统一。
这一回写奎木狼,后面还有昴日鸡吃蜈蚣的故事,都是说理,将一切现象归于性德。所有的星与动物联系起来,代表古代的智慧,一切理和事都是活泼的。这个活泼的作用,到世间来,依意识即有石。意识与智慧的差别就是一个有真义,一个是曲义,这就是宛的内涵。宛,屈草自覆也,起心动念盖覆了真心。合而为一,就是碗,因此一切依识而起的作用,都属于碗子山的范畴。因为有曲折,清净月就成了波动月,就如同我们现在宇宙现象,一切万物都波动。心灵被扭曲了,依扭曲之心而建立的意识形态,都叫波月洞。
从这里可以发现从凡夫到成佛的难度,用心又着相,不用心又随习气,很难做到无住生心。这个事不仅对凡夫来说难,对小圣的阿罗汉来讲亦很难,菩萨尚且有习气,何况以下的修行人?因此,在中华大地上能兴起禅宗,确实是不可思议的事。释迦牟尼佛应化在印度,没有兴起禅宗,祖祖单传到中国来之后,“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换言之,在中华大地上,实现了直接破无明的上上乘佛法。当然,这样的功夫对当今的世人来讲,几乎不可能。禅宗可以说,已经成了口头禅,真正办到的人十分罕见。从古至今都罕见,祖师大德说,已经没有这样大根机的人了。很多人喜欢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禅确实是佛法的精髓,成佛之要径。
却说那大圣虽被唐僧逐赶,然犹思念,感叹不已,早望见东洋大海,道:“我不走此路者,已五百年矣!”只见那海水:
烟波荡荡,巨浪悠悠。烟波荡荡接天河,巨浪悠悠通地脉。潮来汹涌,水浸湾环。潮来汹涌,犹如霹雳吼三春;水浸湾环,却似狂风吹九夏。乘龙福老,往来必定皱眉行;跨鹤仙童,反复果然忧虑过。近岸无村社,傍水少渔舟。浪卷千年雪,风生六月秋。野禽凭出没,沙鸟任沉浮。眼前无钓客,耳畔只闻鸥。海底游鱼乐,天边过雁愁。
那大圣虽被唐僧逐赶,然犹思念,感叹不已,大圣生心时不能无住,必然与性德产生了隔阂,故事里描写为不再认为徒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然而,从修行上讲,修行人都是皈依三宝的,哪个不心怀菩提,发大愿呢?发大愿又谈何容易?发是发了,真发出来,不容易的事。都在路上,向着菩提心的方向努力。感叹不已,修行人的感叹太多了。哪个修行人,都是历经了千辛万苦的。说的更明确一点,无量劫的修行,体验到的是什么?各种各样的失败啊!最可贵的是,经受了无数的失败,还是勇敢向前,每次到人间来,都努力放弃名闻利养,这个就太难了。早望见东洋大海,道:“我不走此路者,已五百年矣!”一念的闪失,东洋大海的境界全来了,所以叫早望见。我不走此路者,已五百年矣!《西游记》里的五百年,是一个大周期。这是借用佛的时间单位,佛法在世间来,第一个五百年,是正法时期。然后第五个五百年,佛法进入末法时期,这样五百年的时间单位就有了一个特殊的意义,代替心理上质地的变化周期。大圣在五行山下,待了五百年,修无住,即不生心,因此没有走此路五百年。只见那海水,有过修行体验的人会有这样的感受,“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烟波荡荡,巨浪悠悠。烟波,即泡影,一切现象都是梦幻泡影。荡荡,大道似水,波动不止。科学上称波粒二象性,一切现象无一不是动荡不止的。巨浪,世人所见的难以抗拒的事,像地球上由于痴迷于对立的见解而引起的飓风,越来越大,灾难规模渐渐增强。悠悠,获得大悲心的人,因为有万法与我同体的果证,化解了世俗对立之灾,只有悠悠的感受,平等化解了差别。幻想化烟波,欲动生巨浪。幻想不灭呈荡荡无尽娑婆景,欲望不减现悠悠不息灾难事。烟波荡荡接天河,巨浪悠悠通地脉。为什么可以化解?因为幻想无尽未离理体;欲望无边原在心地。潮来汹涌,水浸湾环。起心心现势汹涌,识转识变若湾环。这里是强调本心是定的,但是起心动念的作用真不小。虽然作用很大,变现无穷,却又法法都在道中。体用不二,理事宛然。潮来汹涌,犹如霹雳吼三春;起心如潮来,势不可挡,一二三生,无明三细都心现。水浸湾环,却似狂风吹九夏。识变似湾环,潜移默化,七十二变,六粗四相皆识变。乘龙福老,往来必定皱眉行;三界外的圣人懂得依性起行,因此福寿无疆,看到众生苦能生悲心;大悲心的利益在此,与众生同体大悲,能拔济娑婆世界的众生。跨鹤仙童,反复果然忧虑过。已经证果自在的过来人,又何曾不被境界相障碍过?这里强调是大悲心显现的因果关系,过去所受的苦,如今都变成了功德。这里可以发现佛家文化的圆满性和平等性的体现。社会上,吃苦与享受是两回事,很难统一。只能通过忆苦思甜来建立相对的快乐。近岸无村社,傍水少渔舟。这是论彼岸与此岸的趣味,若依体而论,体上本无相,道也不着相。菩萨度众生,怎么度的?依理体而度之。令一切众生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妄尽还原的大道之理。浪卷千年雪,风生六月秋。境界里世相的波浪,有这些波浪是因为阿赖耶识的种子,又因种子与般若是同体的,因此能永恒存在,只因觉迷不同,而有差别。风动不止,然而动静一如,正动之时,又何曾动过。科学的功能被限定在境界相上,就是因为科学只能觉察到动相。对体性只能通过意识去推断,因此总体上说,科学是意识形态。不仅如此,对波动的理解还有错误,以为动是真实的运动和移动,而实相是心动使得本静的世相波动起来。换言之,动是共振之动,并不是运动之动。共振之动是静在心理上的感应而变现的妄动。野禽凭出没,沙鸟任沉浮。野,指不是本性里的;禽,是迷惑之心,情识。出没,是起心动念的作用。凭,亲因缘。前面说事相与理体是一回事,那么事相又是依何来决定其生灭呢?就像科学说宇宙的生成,是由大爆炸而来的。这不是事实,这是推论。菩萨通过修行,看到了事实真相。原来是心住在相上,才是生相的根本原因。相是种子识,固化在阿赖耶识里的。这个识一出现,被认可,情见就生了。情见一生,境界就被阿赖耶识转了。佛开示说境界是一时顿现的,就是众生一念迷,让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依识而感受境界相。这样的结果,就叫所知障,佛家称为尘沙惑,即沙鸟。沙鸟之见,在没有转变之前,叫尘沙惑,转变之后就是后得智,道种智。用什么的知见,因此称任沉浮。沙,是红尘之尘沙,鸟,指见解。眼前无钓客,耳畔只闻鸥。眼前,指大圣当下的境界。钓客,得了行不退的果证,不会在造新业,再去钓鱼。鱼,是水中之鳞影,即世相。无钓客,前面所证的破尘沙惑的功德。耳畔,指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功德,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只闻,即反闻,用心内敛,不着世相。鸥,区鸟,区在水义,即沤,这个典故出于《楞严经》卷六:“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鸟,为见。对一切影像的用心完全合乎归性之道。海底游鱼乐,天边过雁愁。度世之道,是将心沉在海底,任鱼游荡。即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不着相,不分别,不对立。如果依理还对立,这就是天边,要想完成修行,就根本上不可能了。过雁,比喻完成菩萨道业。海底,一切法的底源。游鱼,一切相法互缘生灭的自在作用。
那行者将身一纵,跳过了东洋大海,早至花果山。按落云头,睁睛观看,那山上花草俱无,烟霞尽绝;峰岩倒塌,林树焦枯。你道怎么这等?只因他闹了天宫,拿上界去,此山被显圣二郎神,率领那梅山七弟兄,放火烧坏了。这大圣倍加凄惨,有一篇败山颓景的古风为证,古风云:
回顾仙山两泪垂,对山凄惨更伤悲。当时只道山无损,今日方知地有亏。可恨二郎将我灭,堪嗔小圣把人欺。行凶掘你先灵墓,无干破尔祖坟基。满天霞雾皆消荡,遍地风云尽散稀。东岭不闻斑虎啸,西山那见白猿啼?北溪狐兔无踪迹,南谷獐【犭巴】没影遗。青石烧成千块土,碧砂化作一堆泥。洞外乔松皆倚倒,崖前翠柏尽稀少。椿杉槐桧栗檀焦,桃杏李梅梨枣了。柘绝桑无怎养蚕?柳稀竹少难栖鸟。峰头巧石化为尘,涧底泉干都是草。崖前土黑没芝兰,路畔泥红藤薜攀。往日飞禽飞那处?当时走兽走何山?豹嫌蟒恶倾颓所,鹤避蛇回败坏间。想是日前行恶念,致令目下受艰难。
那行者将身一纵,跳过了东洋大海,早至花果山。前面是大圣,这里说行者,即依大悲心而显现的作用,当然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直接与根本对话,一切万法的根本,是花果山。那山上花草俱无,烟霞尽绝;峰岩倒塌,林树焦枯。随顺大悲心的功德,不会造新业,因此花草俱无。烟霞,指幻境,因此也断绝。林树,过去所造的业都在功德火中炼过了,不仅林树代表用心念念相继不同了,念念之中的识起也完全不同了,后面说烧酥的石头即此内涵。焦枯,比喻阿赖耶识的种子而在,但树木不会发新芽了。只因他闹了天宫,拿上界去,此山被显圣二郎神,率领那梅山七弟兄,放火烧坏了。在上界里待着,就是远离了分别执着。不分别不执着,任凭因果报应来化解。读起来像是败落,然而业障的败落,岂不是欣慰之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事不如无事。可见,事一定是会发展变化的,但是心不能落在事相上。只等有个功夫,与事相能打成一片,再到世间来,就不同了。
回顾仙山两泪垂,对山凄惨更伤悲。成就了大悲心,必定会有大悲心的作用。我们有同情心和怜悯心,有爱心去帮助别人,这个不是大悲心。大悲心是无为的,无时无刻都在起作用。众生千处祈求菩萨能千处应就是这个道理。但是世人只认看的见的,不知道看不见的更高明,更无价。回顾,现在的大圣,已经修成了大悲心。从大悲心的作用来看众生的根地,阿赖耶识的种子山,一样是坚固不坏的,一样是本来还将的,因此称仙山。像麒麟文化的诞生一样,都是倒驾北航的文化,麒麟回首吐旋极图,点解世间万法的生成演变的大道之理。为什么要点解?本来清净的众生界,只因众生妄想执着而冤枉受苦。不求就能得清净的众生界,众生偏偏要苦苦的求,感受各种的苦,岂不悲哉!两泪垂,众生心苦,众生身苦。今天的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就是典型的例子,求物质丰富,并不能解决众生的苦果,因为因果并不圆满对应起来。当然,物质不丰富是有苦,但是仅仅丰富物质是不能解决物质的问题。随着物质丰富,问题始终存在,并且愈演愈烈,终会有人觉悟过来。早在上世纪麒麟文化盛行的时期,就提出二十一世纪是中华传统文化世纪。这为什么会成为必然?就是物极必反律决定的。当科学走向极致时,克制科学的力量必然产生。一切有为法必然受无为法的制约,这就是中华文化在人类发扬光大的机会来了。传播真理的文化,绝不可能被一时一域的误解而毁灭掉。觉悟的文化是众生界永恒的闪光,因为是从理性里应化出来的。从大悲心流露出来的文化,只要有众生的存在,文化就存在。只是众生的悟性不同,接受的程度有所不同。对山,证果的事实,山代表定,所谓铁证如山。大圣修定,就是修一个放下。从本质上讲,修行并不难。从道理上讲,悟道的过程比科学难。但是,方法上讲,修行的方法比科学易,只管放下就可以了。凄惨,这么一个简单的方法,比如净土法门借助一句阿弥陀佛,放下三毒烦恼。繁简的对比太鲜明了,众生的苦难都是经历过的,怎么不让觉悟者悲悯众生?更伤悲,众生本来就很苦了,往往又把有限的资源用在了解脱的反面。像当今世界的强权政治的美国,把大量的金钱用在了尖端武器上,迫使弱小的国家跟进这种错误。科学研究本来就够苦的了,像化学科学涉及到种种毒害,制造化学武器更加缺德。劳民伤财,岂不是更伤悲?
当时只道山无损,今日方知地有亏。当时,即迷时,如我们现在的情况。只道,只知道一些眼前的规律,就信以为真。山无损,指世间规律是永恒左右自己的,是没有办法超越的。在那样的认识水平下,建立的方法论也应当是决定正确的。比如,最明显的例子,世界上的人都相信物质是对立,不可能存在不对立的事情。今日,功夫境界变化了之后;方知,事实胜于雄辩。地有亏,心地不正。意识形态错误之后,甚至所发现的规律也是一种假象。比如水往低处流,这并不是众生界的普遍规律,他方世界的众生是可以不必遵守的。
可恨二郎将我灭,堪嗔小圣把人欺。说起来也是一种遗憾,假如世界上没有因果报应该多好?一切众生都能为所欲为了。只感慨,凡夫都是被因果给吞没了,被因果压制得无可奈何。当今社会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的学问?从这里可以方便理解,最需要《因果规律学》,这比科学技术重要千万亿倍。因果看似小圣,不起眼,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一切众生心不能超越因果的规律。众生心颠倒故,大小颠倒,是非颠倒。因果看似二郎,因和果仿佛相去甚远,其实,因赅果海,果彻因源,丝毫不爽,分毫不差。
行凶掘你先灵墓,无干破尔祖坟基。二郞神代表的因果作用,是哪里作用的?在花果山。这里是强调修行要从根本上修,解决问题的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消业必须涉及根本,不触及根本,怎么可能消业?很多人希望通过往功德箱里捐钱来化解自己的罪业,这怎么可能?杀了人,花钱请人做法事,能解决掉?这是不可能的。必须自己忏悔,自己诚心念佛,从根本上改变自己才是正道。行凶,这里指消业,杀除妖猴,灭掉妄想和分别执着。先灵,就是阿赖耶识。无干,就是放下一切有为。祖坟,恶业习气。
满天霞雾皆消荡,遍地风云尽散稀。根本变化了,现象跟着就变了,这就是依报随着正报转。满天霞雾,迷时境界全是幻影。就像我们这个世界一样,原子粒子构成的物质世界本质上就像风车一样的,旋转不止。众生意识里显现的都是一合相。如二三片叶子的风扇,转起来后,成了很多片叶子。一旦心定下来,不随业流转自己的意识,这样叶片就还原了。把种子清净了,以此而显现的霞雾的波荡效果就消失了。遍地风云,各种境界动态效应都清净下来了,多物象变成了稀有的质地。就像量子力学发现的,物质是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而已。
东岭不闻斑虎啸,西山那见白猿啼?东岭,万法生起之地。斑,指境界相;虎,指虚妄,对境界不再有虚妄的执着。西山,万法寂灭之所。白猿,知见立知,因知觉的作用而落在印象之中。证果之后,回到生活中,一切都变了。境界生时心并无相的妄想产生,境界灭时,也不残留任何境界的痕迹。即因果上,并不差别。凡夫为什么造了业,还企求不受报的奇迹出现。因为生心与住相,都是时时在变,变化太快,没有办法察觉微细的因果。即使已经报上身,还不以为然,还不相信因果报应的事实真相。
北溪狐兔无踪迹,南谷獐犭巴没影遗。南理北事,这一句强调理事都转变过来了。北溪,正是世间电磁之间的溪水,显现出来的万事万物波动相。狐兔,指兔死狐悲,凶险的因果相续不断,时时不得安宁。人间的苦难如此,八种苦不停地折磨所有的人,这八种苦,不因为名利和权势而有改变。南谷,指精神上的作用,两山之间的意识流。獐犭巴,误解和巴附是其实质。既然没有了意识的住着,这个意识流也自然就断掉了,当然也正是断了此流,才能与镇元大仙结拜兄弟。
青石烧成千块土,碧砂化作一堆泥。修炼,就是火功。炼化阴渣,阴渣,就是指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比喻为青石,青是比喻有体,石代表执着。炼化这个坚固的联系,就像物质原来为光子和中微子一样,物相没有了。碧砂,比喻世间相常住。化成泥,就是体质变化了,柔软了。心不执着,大地就柔软。虽然有世间相,但是不起世间意的作用。比如圣人到世间来,墙壁挡不住他的出入。因为圣人的心中并没有凡夫坚固的意识执着在起作用,因为一切世相都是通透的。不仅不能遮挡身体,也不能遮挡视线。不挡视线,现在科学能解释,各种科学仪器利用射线对物质穿透扫描。不挡身体科学家不能解释,原因是量子力学还不够精通,继续研究下去,真正把精神与物质统一起来,就能相信老祖宗的高明了。现在的科学家还很自负,想用科学的方法把人体信息化以后,再做越空间传输。换言之,他们已经承认了穿墙的可能性,但是不能理解不借助外在能量的实践性。从《西游记》的角度看,科学还不能明白摇身的原理和方法,因此还不能接受摇身一变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洞外乔松皆倚倒,崖前翠柏尽稀少。松,共业;乔,高大;翠,道义;柏,明理;洞外,指心外。崖前,比喻对立思想。凡夫的共业习气倚倒了,比如惑已经断,习气还有。稀少,也是指习气还有。
椿杉槐桧栗檀焦,桃杏李梅梨枣了。这一句全是代木字的,都是说业的事。前六个字,都是世间业;后六个字,都是出世业。总之,是有对立的用心,现在合而为一了,成就了世出世间业。因此,对立不平等的业,都消除了。
柘绝桑无怎养蚕?柳稀竹少难栖鸟。这一句是束缚和解脱,养蚕是身束缚,栖鸟是见束缚。从因地上获得解脱,不造业,就不需要消业。不起心动念,也就不需要离见。柘桑,蚕生存所需的。柘,即用意识形态里的种子识,概念。桑,三细互缘。柳,是阴阳平衡,竹,清静意。这是修行提起的善念,这个善念也成了无念之念,即净念。
峰头巧石化为尘,涧底泉干都是草。既然有了安乐的成果,也就有了度众生的资本。峰头巧石,比喻世间种种理论,世巧之心。化为尘,都是成为尘沙惑,即所知障。世间的知识很多,概念很强,知识分子,修行很难,所知障难除。涧底泉干,相对之世象是依道理而显现的,如果依知识和概念,则称为不相应行法。都是草,纯粹是造作,毫无实义。当然,既然不实,也就不能够妨碍真实了。因此,凡夫能障碍凡夫,不能障碍圣人。
崖前土黑没芝兰,路畔泥红藤薜攀。度众生,一定要给众生指活路。佛法度众生,彼岸是解脱。但是,如果用了分别心,就到不了彼岸了。崖前土,指对立之境;黑,无明。没芝兰,不可能产生妙德。即在无明里修行,找不到灵根,芝兰比喻从灵根里生出的雅慧,真实智慧之比喻。路畔泥,指解脱道上有染之法;红,有为。藤薜攀,修行再好,也属于攀缘,即缘生法。因缘所有的法,肯定是虚妄的。因此,修行的文化与世俗的文化在学习上有根本不同,修行文化不能执着,不能攀缘。
往日飞禽飞那处?当时走兽走何山?这一句是落实之后的感慨。凡夫妄想纷飞,所谓远大的理想,根本没有实处,怎么可能实现?就像天文学要在时空现象里找天边一样,天哪里有边?见解才是边,然而科学不承认见解是实存在。坚定信念,又哪里有信念之真?以电磁互感而生用的心,总是两边不落实的,哪里有真实心地?说是真心对人好,又如何成为可能?
豹嫌蟒恶倾颓所,鹤避蛇回败坏间。这一句很深奥,说修行中的矛盾性。豹,与虎字不同,虎取虚字头,豹是取斑点之义。即境界里的相中有实之义。用科学来讲,就是粒子相,波粒二相,这里指粒相。修行难就难在这里,落实,落到实相上,很多人误解有一个定相。这就是豹的趣味。然而,由于世间相是心之波动而有的,哪里去世间寻到一个定相?蟒,就是科学称的波动相,作物基本粒子都是波动的。蟒,是虫艹犬艹,即波动的恒动性。现在科学发现光子中微子的寿命是无穷大的。即光波是电磁互激的,怎么可能让它停下来?从修行上讲,想有一个不变的相,是错误的。因为在修行中取静,这个取静的心,恰恰是妄心,妄心本身是动的。因此倾颓所,把自身的功德倾颓了。鹤,比喻为智慧高妙的见地。蛇,也是动义。智慧要起作用,那得有动的趣味在的,否则岂不成了死水?修行上,知见立知是无明本,能不能让知见不立知呢?就是避蛇回的趣味了。修行一旦理解错了高明的出处,则必定落在两边。落两边,就败坏了智慧彻照万法的功德。科学界粒子性与波动性的两大学派,争论了一百多年,因为粒子波动本质上有矛盾的,至今科学界没有完美的解释。但是,科学是为技术而建立的,只要能发展出应用的技术,那科学理论上的矛盾就不必去追究了。其实,科学家若能认真地学习佛家经典,答案就在经典中。可惜,科学家往往太自负了,无论如何也不相信三千年前,科学的终点佛早就揭示给人间了。当然,这不能责怪科学家,就是道家的老子,《道德经》的体证者,也没有彻底打破对立的矛盾。虽然,在《道德经》中不断地解说对立的错误,却在字里行间还是落在了对立的知见之中。像老子这样的高道,古人曾给过很明确的评价,称如果没有庄子的出现,可能人类至今还没有人能读懂《道德经》到底是什么样的境界。
想是日前行恶念,致令目下受艰难。这是一句总结语,生活中一切不如意的境界,皆是前世所造之业报。修行也是一样的,前一念注定会影响后一念。
那大圣正当悲切,只听得那芳草坡前,曼荆凹里响一声,跳出七八个小猴,一拥上前,围住叩头,高叫道:“大圣爷爷!今日来家了?”美猴王道:“你们因何不耍不顽,一个个都潜踪隐迹?我来多时了,不见你们形影,何也?”群猴听说,一个个垂泪告道:“自大圣擒拿上界,我们被猎人之苦,着实难捱!怎禁他硬弩强弓,黄鹰劣犬,网扣枪钩,故此各惜性命,不敢出头顽耍,只是深潜洞府,远避窝巢,饥去坡前偷草食,渴来涧下吸清泉。却才听得大圣爷爷声音,特来接见,伏望扶持。”那大圣闻得此言,愈加凄惨,便问:“你们还有多少在此山上?”群猴道:“老者小者,只有千把。”大圣道:“我当时共有四万七千群妖,如今都往那里去了?”群猴道:“自从爷爷去后,这山被二郎菩萨点上火,烧杀了大半。我们蹲在井里,钻在涧内,藏于铁板桥下,得了性命。及至火灭烟消,出来时,又没花果养赡,难以存活,别处又去了一半。我们这一半,捱苦的住在山中,这两年,又被些打猎的抢了一半去也。”行者道:“他抢你去何干?”群猴道:“说起这猎户可恨!他把我们中箭着枪的,中毒打死的,拿了去剥皮剔骨,酱煮醋蒸,油煎盐炒,当做下饭食用。或有那遭网的,遇扣的,夹活儿拿去了,教他跳圈做戏,翻筋斗,竖蜻蜓,当街上筛锣擂鼓,无所不为的顽耍。”
只听得那芳草坡前,曼荆凹里响一声,比喻有实义的众生心。跳出七八个小猴,这里的七,应当是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八,应当是八识。你们因何不耍不顽,一个个都潜踪隐迹?大圣在天上修无住,因此小猴肯定是一个个都潜踪隐迹。我们被猎人之苦,着实难捱!大道自控调谐律。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这个与佛家的不变随缘,趣味相同,在不同程度上实证了自控调谐律。怎禁他硬弩强弓,比喻自然之道不可违背,表面上好像自己有能力可以妄想分别执着,但是因果报应就像在弦之箭一样,一触即发。黄鹰劣犬,黄鹰,比喻明察秋毫;劣犬,忠实道德,秋毫不爽。网扣枪钩,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故此各惜性命,不敢出头顽耍,不敢妄动念头。地狱里多的是什么人?胆大妄为之人,是有才华且自负的人。只是深潜洞府,远避窝巢,饥去坡前偷草食,渴来涧下吸清泉。安守本分,以道德养身。偷草食,因为没有证德,只是不妄动,而得到道德的济养。涧下吸清泉,即离相对之德感。却才听得大圣爷爷声音,特来接见,伏望扶持。现在心体依正法,则必定令正行归顺。我当时共有四万七千群妖,如今都往那里去了?四万七千,表神识之用,只要不离阿赖耶识,不离末那识,四大烦恼常相随,七是因果周期之数。群猴道:“老者小者,只有千把。”千把,暗指千如之德,在一切境界中不失的功德。虽然识业未断,不执着识的作用,识业会变成净业。我们蹲在井里,钻在涧内,藏于铁板桥下,得了性命。活下来的,就是沾水的,即阿赖耶种子。群猴道:“说起这猎户可恨!他把我们中箭着枪的,中毒打死的,拿了去剥皮剔骨,酱煮醋蒸,油煎盐炒,当做下饭食用。或有那遭网的,遇扣的,夹活儿拿去了,教他跳圈做戏,翻筋斗,竖蜻蜓,当街上筛锣擂鼓,无所不为的顽耍。”说猎户的这些,都是因果报应里的变相境界,那些阿赖耶种子所起的现行,都是虚妄不实的,感生种种苦报。死的下了地狱,剥皮剔骨,酱煮醋蒸,油煎盐炒;不死的被网扣的,轻报则被玩耍,即下贱报。人活在世间,争名夺利的行为不是恰恰如同这跳圈做戏,翻筋斗,竖蜻蜓,当街上筛锣擂鼓,无所不为的顽耍吗?真正明白的人知道是笑话一场,可是不明白的把这些事当毕生的事业来做,认为是人生的正道。不但自己如此虚度,还教育他人如此,这就可悲。看看当今世界教育界,就能预见到世界的未来的灾难。
大圣闻此言,更十分恼怒道“洞中有甚么人执事?”群妖道:“还有马流二元帅,崩芭二将军管着哩。”大圣道:“你们去报他知道,说我来了。”那些小妖,撞入门里报道:“大圣爷爷来家了。”大圣坐在中间,群怪罗拜于前,启道:“大圣爷爷,近闻得你得了性命,保唐僧往西天取经,如何不走西方,却回本山?”大圣道:“小的们,你不知道,那唐三藏不识贤愚。我为他一路上捉怪擒魔,使尽了平生的手段,几番家打杀妖精,他说我行凶作恶,不要我做徒弟,把我逐赶回来,写立贬书为照,永不听用了。”
群妖道:“还有马流二元帅,崩芭二将军管着哩。”群妖,现在直接称这些狲猴作妖了,这是从修行返观的正念来说的。马流二元帅,马,凡夫都是以意为引导;流,种子效应,程序流程,全是着相生我执,因此全是邪见。崩芭二将军,总在二边的边见里用功,所行所持全是妄想,崩(散乱),芭(笆织)即攀缘境界。持边见生活的人,总在是是非非中受苦。纵然为理想热血沸腾,总不外乎血染的风采。但凡心不归正,恶报总不离身。那马流奔芭闻报,忙出门叩头,迎接进洞。注意,这里崩字变成了奔字,内涵不同了。不是误笔,理义变化所致。那唐三藏不识贤愚。不是唐僧不识真假,是功夫未到家,无住与生心不能同时受用。
众猴鼓掌大笑道:“造化!造化!做甚么和尚,且家来,带携我们耍子几年罢!”叫:“快安排椰子酒来,与爷爷接风。”大圣道:“且莫饮酒,我问你那打猎的人,几时来我山上一度?”马流道:“大圣,不论甚么时度,他逐日家在这里缠扰。”大圣道:“他怎么今日不来?”马流道:“看待来耶。”大圣吩咐:“小的们,都出去把那山上烧酥了的碎石头与我搬将起来堆着。或二三十个一推,或五六十个一堆,堆着我有用处。”那些小猴都是一窝峰,一个个跳天搠地,乱搬了许多堆集。大圣看了,教:“小的们,都往洞内藏躲,让老孙作法。”
众猴鼓掌大笑道:“造化!造化!做甚么和尚,且家来,带携我们耍子几年罢!”这是凡夫心态,做什么和尚?不如及时行乐。这样描写,也是习气的表现形式。快安排椰子酒来,与爷爷接风。椰子,正是阿赖耶识种子,酒,在识境界里享受陶醉。大圣道:“且莫饮酒,我问你那打猎的人,几时来我山上一度?”大圣已经破了尘沙,因此不会再饮椰子酒了,并且还要化解习气。这是修行者的心态,且莫放纵,常常省察自己的轮回业,几时又来发作?如佛家讲,到底自己修行有没有成绩不必看别人的评价,只需问一问自己“多久没有发过脾气了?”这些都是检验依识还是依智的问题,这都是在真实之处观察。现在一般的修行人喜欢用神通来判定境界,其实神通都是圣末边事。若把神通当成修行目的的,还是在造轮回业。不明心见性,心不平等,猎人就永远在自己身边。马流道:“大圣,不论甚么时度,他逐日家在这里缠扰。”因果报应何曾离开过肉眼凡胎呢?只是我们不察觉罢了。最明显的例子,时空效应就是恶报,八苦都有时空的痕迹,理事相背之识变是根本原因。把那山上烧酥了的碎石头与我搬将起来堆着。烧酥了的碎石头,指放下执着的世间相,内涵很像现在科学上讲的种种粒子。或二三十个一推,或五六十个一堆,这一句相当深奥。二三,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之二三;十是指普遍存在。二三是怎么来的呢?分别和执着。一是妄想,二三是分别执着。五六,五欲六尘;五欲六尘又是从二三上来的。逆炼归元,先从五欲六尘上下手就是这个道理。堆着我有用处。这就是大圣多年修学的心得,要逆炼归元,必须解决二三五六的问题。大圣看了,教:“小的们,都往洞内藏躲,让老孙作法。”起心动念是一切错误的开始,因此要把这些心藏在洞内,法喜自然会有的。祖师讲“世味哪有法味浓”,就是指起心动念哪有不起心不动念的智慧快乐殊胜。
那大圣上了山巅看处,只见那南半边,冬冬鼓响,噹噹锣鸣,闪上有千余人马,都架着鹰犬,持着刀枪。猴王仔细看那些人,来得凶险。好男子,真个骁勇!但见:
狐皮苫肩顶,锦绮裹腰胸。
袋插狼牙箭,胯挂宝雕弓。
人似搜山虎,马如跳涧龙。
成群引着犬,满膀架其鹰。
荆筐抬火炮,带定海东青。
粘竿百十担,兔叉有千根。
牛头拦路网,阎王扣子绳,
一齐乱吆喝,散撒满天星。
那大圣上了山巅看处,只见那南半边,从根本上看,还是识与智的问题。鼓,鼓者,郭也,内外之隔。锣,金罗,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一切相不离自性是也。闪上有千余人马,暗指百界千如之变相。都架着鹰犬,持着刀枪。变成酬业之相。现在人不理解自己为什么会活在这个世界上,诗人也常常为此感叹?最著名的例子是三国中周瑜说:“既生瑜,何生亮?”其实,佛早就开示世人了,都是酬业而来,哪有一处不是因果报应?来得凶险。好男子,真个骁勇!不仅仅来得凶险,还会有越报越惨之趋势。怎奈众生不晓得前世所造诸恶业,以为仇家找上门来是无理取闹。这都是依识不依智的结果,若真有智慧,无始劫来所行之恶历历在目,再也不必说是说非了。
这诗句的描述与地狱变相十分相似:
狐皮苫肩顶,锦绮裹腰胸。狐皮、锦绮,指变相效果;肩顶、腰胸,分别代表体和用,都是变现的假象。
袋插狼牙箭,胯挂宝雕弓。狼牙箭,宝雕弓,比喻果报使者。
人似搜山虎,马如跳涧龙。因果报应无处可以躲藏,时机成熟必定现前。
成群引着犬,满膀架其鹰。因果报应符合因果律,丝毫不爽。
荆筐抬火炮,带定海东青。这是隔世之报,火炮和海东青都是远距离猎杀。
粘竿百十担,兔叉有千根。迷惑众生处处是障碍,处处成险境。粘上即缚,触上即伤。
牛头拦路网,阎王扣子绳,本来是说网绳之圈套,因为地狱里有牛头马面和阎王之名字,因此这合起来就是地狱之报。
一齐乱吆喝,散撒满天星。一切境界不出因果报应之理事。
大圣见那些人布上他的山来,心中大怒,手里捻诀,口内念念有词,往那巽地上吸了一口气,呼的吹将去,便是一阵狂风。好风!但见:
扬尘播土,倒树摧林。海浪如山耸,浑波万迭侵。乾坤昏荡荡,日月暗沉沉。一阵摇松如虎啸,忽然入竹似龙吟。万窍怒号天噫气,飞砂走石乱伤人。
心中大怒,比喻下定决心,发誓言不受此等折磨苦难。手里捻诀,口内念念有词,心地上捻诀,本义是道德里功德起作用。念念有词,即佛家说的密咒,即密义,道德里本具的功德,必然会取代妄想的罪业。往那巽地上吸了一口气,呼的吹将去,便是一阵狂风。巽,风也,这里比喻转换。如净土法门,只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将一切景象都打掉,即此效果。把识处建立的种种娑婆景象全部丢却。好风!这句深奥。很多人以为执持名号,不打坐,不入定,没有神通,怎么可能是无上妙法?其实,越是高级越简单,越是真理越明了。众生本来成佛,只需把本无的不觉伏住,发露本有的本觉即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转识成智才是究竟了义之圆顿。如《金刚经》开示得那样,佛就是在日常生活行进圆满的修行和普度众生的教育义务工作。
扬尘播土,倒树摧林。把世俗的概念、形象、名字都还原;把世俗的价值体系都放下。海浪如山耸,浑波万迭侵。修行之事都是大手笔,发大心量,放得要彻底,普遍到究竟。乾坤昏荡荡,日月暗沉沉。乾坤要扭转,根本要澄清;识不破,智不立。所谓“二边不立,中道不存。”不理会阴阳,不辨别清浊,自还归清净。一阵摇松如虎啸,忽然入竹似龙吟。摇松,指消共业;入竹,指归元。虎啸,离假;龙吟,归真。万窍怒号天噫气,将一切法消归自性,当然可以开万窍达天义。噫气,是指由塞而通。飞砂走石乱伤人。放下对一合相的执着,脱掉凡夫的习气。砂,是尘沙惑业,走石,是意识转变成智。人,在《西游记》代表众生界,伤人,就是转变境界。乱伤人,境界转变没有定法可说,人人造业不同,因此消业有别。
大圣作起这大风,将那碎石,乘风乱飞乱舞,可怜把那些千余人马,一个个:
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有诗为证:
人亡马死怎归家?野鬼孤魂乱似麻。
可怜抖擞英雄将,不辨贤愚血染沙。
大圣作起这大风,从根本上转变,因此称大风,一转一切转。将那碎石,乘风乱飞乱舞,所以的意识种子跟着转。可怜把那些千余人马,从识的根源下手,识的境界当然会彻底变化,所以千余人马都在转变之中。
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意识归性被粉碎掉,湮灭掉。意识变了,尘沙与境界里的识用都转变了。乌头,与意识相关的性德,而以猎人义出现的事物。海马,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的识用。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众生相被无情地转变,这一句对艺术追求现象的艺术是一个无情打击。现在社会的建筑艺术真是千奇百怪,世人的心灵扭曲才会如此。且不说这样的建筑是不是养生,心理上健康的人绝对不会以此为美。就算有些美感,也完全不值得追求,更不值得劳民伤财。心境不同的人,美感不同。一生的努力都是白忙,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本有自然常在,本无的何处归元?附子,是附庸之假;槟榔,木宾、木郎,都是业之过客,过往之幻。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一切假立之相都会当下消散,红尘之阴识只能空等无望,比喻,世人的理想都如这痴情的红娘子,往往许身于根本上难以现实的梦幻泡影般的情郎。
人亡马死怎归家?野鬼孤魂乱似麻。因为书是写给世俗人看的,直接的意思也应当有教育的作用,提醒众生反省人生的真正价值何在?这里写出了战士战死在杀场的结局,都成了野鬼孤魂。据佛家大德介绍,当年古罗马的凯撒大帝的带兵攻打中国,至今孤魂还在古丝绸之路上。鬼的寿命都是万年计的,人类过去了几千年,对他们来讲,时间并不长。鬼道一天,是人间一个月。
可怜抖擞英雄将,不辨贤愚血染沙。这段对人间悲剧的描写更是入木三分,一针见血。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总是追求醉生梦死的名利欲乐。一生鼓足勇气,勇猛努力,可谓英雄豪杰,到头来都只是血染的风采,地狱的景象。原因是什么?不能辨别圣贤与愚昧的根本差别而已。人生难得,佛法难闻,可叹可悲世人哪一天会有所省悟?
大圣按落云头,鼓掌大笑道:“造化!造化!自从归顺唐僧,做了和尚,他每每劝我话道:‘千日行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自有余。’真有此话!我跟着他,打杀几个妖精,他就怪我行凶,今日来家,却结果了这许多猎户。”叫:“小的们,出来!”那群猴,狂风过去,听得大圣呼唤,一个个跳将出来。大圣道:“你们去南山下,把那打死的猎户衣服,剥得来家洗净血迹,穿了遮寒;把死人的尸首,都推在那万丈深潭里;把死倒的马,拖将来,剥了皮,做靴穿,将肉腌着,慢慢的食用;把那些弓箭枪刀,与你们操演武艺;将那杂色旗号,收来我用。”群猴一个个领诺。
这里都是一语双关的精华,“千日行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自有余。”真有此话!众生时刻都离不得佛法,否则,起心动念无不是恶。行善难之又难,做恶易之又易。打杀几个妖精,他就怪我行凶,今日来家,却结果了这许多猎户。这一句要能明辨。放在一起说,内涵不相同。依性德,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若论功德,修行的每一分努力,都是功不唐捐的。因此,不要说还没有明心见性,就放弃了基础的修行,修行是必须的,又是利益无穷的。你们去南山下,南山下是智慧的增长。把那打死的猎户衣服,剥得来家洗净血迹,穿了遮寒;衣服,指世间相,还是要穿的,这就是入世的道理。很多人总会落在二边,说离就生对立心,何时能了道?这就是佛家普贤十愿中“礼敬诸佛”的道理。世界上所有的文化,有哪一家文化把一切众生都当成佛来礼敬的呢?“称赞如来”更是崇高到极处了。为什么要尊重礼敬一切众生呢?是因为众生的佛性功德无量,并不是众生的形象和思想值得他人去效仿。把死人的尸首,都推在那万丈深潭里;尸首,是身见,是万丈深渊的起因,归还至深潭里。把死倒的马,拖将来,剥了皮,做靴穿,将肉腌着,慢慢的食用;马,是意马,与衣相似,剥了皮,做靴穿。如佛家讲,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将肉腌着,慢慢的食用;这一句很深。佛家有一句转烦恼为菩提,理义如此。众生的无明恶业种子,亦被称作金刚种子,不能断除的,只是转换了。普度众生时,就是用这些种子来接引众生。《普门品》中,应以何身得度,随现何身而为说法,说的是一个道理。佛家智度论所说:一、一切智,声闻缘觉之智也。知一切法之总相者。总相即空相也。二、道种智,菩萨之智也。知一切种种差别之道法者。三、一切种智,佛智也。佛智圆明,通达总相别相化道断惑一切种之法者。把那些弓箭枪刀,与你们操演武艺;世事的作用也不是空而无实的,只是变化无住而已。掌握世间法也是菩萨的修行功课,属于普度众生的专业技能。将那杂色旗号,收来我用。这一句非常重要,是佛法的普度众生的方便。前面讨论过,什么是佛家文化?一切文化之名,究竟了义之义,都是佛家文化。借你口中言,传我心腹事,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佛法本来是洋洋洒洒,活活泼泼,不拘一格的。现在佛教进入末法时期,执着名字的多,受持实质的少。常常会因为一句话来自不同的文化而大加诽谤之词,悲剧。
那大圣把旗拆洗,总斗做一面杂彩花旗,上写着“重修花果山复整水帘洞齐天大圣”十四字,竖起杆子,将旗挂于洞外,逐日招魔聚兽,积草屯粮,不题和尚二字。他的人情又大,手段又高,便去四海龙王,借些甘霖仙水,把山洗青了。前栽榆柳,后种松楠,桃李枣梅,无所不备,逍遥自在,乐业安居不题。
重修花果山复整水帘洞齐天大圣,这是说功德重修了因果律,人生是圆满的,不是八苦的。这就是修行的功德利益,不修行不论做什么,再大的科学家,地球的大总统,还是有八苦相逼。逐日招魔聚兽,积草屯粮,不题和尚二字。这一句也很有禅趣。有了大悲心,与一切众生合而为一了,魔法都转变成了佛法。那样的生活是何等的快乐!佛法的美好真是圆满的美好,利益自己的同时,又能圆满地利益一切众生。再不用提和尚二字了,因此提了也多余。分别心没有了,哪里还有名字上的差别呢?就像念佛功夫成片的人,念什么效果都是清净的了。借些甘霖仙水,把山洗青了。虽然没有明心见性,平等心修成了,境界全转变了。前栽榆柳,后种松楠,桃李枣梅,无所不备,逍遥自在,随缘得自在,即菩萨所证得的,随缘不变。世俗人有差别的事物,到菩萨这里,全是智慧功德,这是何等的消遥自在?科学发展的再好,就算科学的想法能实现,那也是机械上的成果,人还是那个人,又如何能谈得上自在和安居之事?
却说唐僧听信狡性,纵放心猿,攀鞍上马,八戒前边开路,沙僧挑着行李西行。过了白虎岭,忽见一带林丘,真个是藤攀葛绕,柏翠松青。三藏叫道:“徒弟呀,山路崎岖,甚是难走,却又松林丛簇,树木森罗,切须仔细,恐有妖邪妖兽。”你看那呆子,抖擞精神,叫沙僧带着马,他使钉钯开路,领唐僧径入松林之内。正行处,那长老兜住马道:“八戒,我这一日其实饥了,那里寻些斋饭我吃?”八戒道:“师父请下马,在此等老猪去寻。”长老下了马,沙僧歇了担,取出钵盂,递与八戒。八戒道:“我去也。”长老问:“那里去?”八戒道:“莫管,我这一去,钻冰取火寻斋至,压雪求油化饭来。”你看他出了松林,往西行经十余里,更不曾撞着一个人家,真是有狼虎无人烟的去处。那呆子走得辛苦,心内沉吟道:“当年行者在日,老和尚要的就有,今日轮到我的身上,诚所谓‘当家才知柴米价,养子方晓父娘恩。’公道没去化处。”却又走得瞌睡上来,思道:“我若就回去,对老和尚说没处化斋,他也不信我走了这许多路。须是再多幌个时辰,才好去回话。也罢,也罢,且往这草科里睡睡。”呆子就把头拱在草里睡下,当时也只说朦胧朦胧就起来,岂知走路辛苦的人,丢倒头,只管齁齁睡起。
却说唐僧听信狡性,纵放心猿,这个地方对八戒的定位很准确,用字很到位。世智辩聪,都是狡性。修行人绝对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在末法时期,祖师大德为什么要推出他力法门?就是聪明人太多了,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人们的想法看法越来越狡性。狡性的最大的过失,就是纵放心猿,随顺起心动念。攀鞍上马,攀鞍上马,又是依攀缘心来修道了。像这样的修行,修的是什么呢?八戒前边开路,沙僧挑着行李西行。八戒开路,那就是想当然,今天社会视之为极有价值,称为创造性。得到的是什么呢?沙僧所挑的行李,即意识形态上的累积,今天世界图书馆里的收藏都是这些内容。知识大爆炸,是不是能养性呢?这是人类尚且不关心的问题。就算这八戒还遵守戒条,放纵心猿,戒而不得清净。如祖师大德开示的,正法时期,戒律成就。正法时期,佛传授的戒律修行人能做到清净,因此得度。末法时期,净土得度。成就的道理是一致的,就是能不能拴住心猿,这是本质。因此,祖师大德说末法时期,受戒的人很多,得戒的人很少,原因就是不清净戒的本质。净土法门将念佛与持戒融合起来,还原了佛法的真义,因此净土法门还是可以通过往生西方来普度众生的。过了白虎岭,修行到这个阶段,明白修行的原理。对心的作用是了解的,但是放纵心猿这个事,事实还存在。生心不能无住,因此心猿还在起作用。忽见一带林丘,真个是藤攀葛绕,柏翠松青。这是描写随顺习气。习气没有断尽,转不了习气所生的境界。这就是藤攀葛绕,这里要定位准确,是白虎岭,即是习气。我们凡夫是身在其中还不能自觉,师徒四人是能自觉,明明白白知道因果果因。这就是柏翠松青。当然,做为凡夫,如果能坚信佛理,也有几分相似的效果。贵在老老实实做人,一点心机不要动,一切交给佛菩萨去安排。叫沙僧带着马,他使钉钯开路,领唐僧径入松林之内。这里很仔细,也很关键。修行,修的是什么?信念!佛家讲:“信为道源功德母。”不论什么事,都是立信最为重要。既然信念如此重要,那教育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当今世界的问题,本质上就是教育的问题。沙僧带马,就是科学上常引以为豪的:“知识改造命运。”用意识形态来引导行为,从世间法来讲,这个没有错。但是,如果想心身解放,那这就是个错误了。八戒使钉钯开路,就是人们用思维去创造未来。创造来,创造去,越作越怪,现在人美其名曰:“创新点。”八戒,我这一日其实饥了,那里寻些斋饭我吃?创新到底对不对呢?这个事在生活中,似乎不明显,对错很难讲。从修身养性上看,就特别明显了。由唐僧来出题,创新里面有禅悦吗?修行人以禅悦为食,没有了悟空,自然也就没有了禅悦了。我这一去,钻冰取火寻斋至,压雪求油化饭来。心所法,只能通过画饼充饥了,本质上是背道而驰的。往西行经十余里,更不曾撞着一个人家,真是有狼虎无人烟的去处。这一句很关键,道理也很深。道家的功法主要是在念头上寻清净,用字上,一般是讲清静。这就是西行的趣味,历史上道家的高道静定功夫修得相当高,形同槁木,心如死灰。这些都着在清静的相上了,用的是什么心?还是心所。这里没有真实,所以没有一个人家,有狼虎无人烟,有错用心的虚妄而没有真实。真正能看出佛道两家文化的差异,才有可能出三界六道。看不出差别,肯定是修什么的问题还很迷惑,摆出个精进修行的样子,或许能得一些世间定,修出一些小神通,但是悟不了道。不悟道,则不能得解脱。今日轮到我的身上,诚所谓“当家才知柴米价,养子方晓父娘恩。”行者在,就有真心,心性一如,因此心正则性安,这是必然的。如今真心不得,随顺狡性,方知道理的实义。创新的思维还需要合乎道理才有科研的成果,心所必须随心王,才能落实。公道没去化处,公道,就是人人都有的普适之道,这样的道一定是现成的,不可能是创造出来的。却又走得瞌睡上来,这一句说得好!俗称“伤脑筋”,想多了,就困。人需要睡觉,就是因为胡思乱想。且往这草科里睡睡。八戒的心所,本质就是草科,钻进去,就是迷在其中,本质就是睡在妄想之中。岂知走路辛苦的人,妄想惯了的人,要让他们觉醒就太难了。知识分子难度就是这个道理。
且不言八戒在此睡觉,却说长老在那林间,耳热眼跳,身心不安,急回叫沙僧道:“悟能去化斋,怎么这早晚还不回?”沙僧道:“师父,你还不晓得哩,他见这西方上人家斋僧的多,他肚子又大,他管你?只等他吃饱了才来哩。”三藏道:“正是呀,倘或他在那里贪着吃斋,我们那里会他?天色晚了,此间不是个住处,须要寻个下处方好哩。”沙僧道:“不打紧,师父,你且坐在这里,等我去寻他来。”三藏道:“正是,正是。有斋没斋罢了,只是寻下处要紧。”沙僧绰了宝杖,径出松林来找八戒。
长老在那林间,耳热眼跳,身心不安,这一句很有趣。传统上耳热眼皮跳,称为是一种超光速信息信号,预示祝福将至。又由于常常凶多吉少,因此身心不安。现在科学上大多不承认这个事实,多采用眼睛疲劳等等来自圆其说。随着量子科学的进步,精神与物质本质上的统一,尤其是量子纠缠的研究深入之后,或许有一天能解释传统文化并不是迷信,所谓糟粕或许是高等的科学。有斋没斋罢了,只是寻下处要紧。有钱没钱,不要紧,来身去哪里要紧。从修行上讲,就是得定不得定,不要紧,能不能得解脱要紧。因此,不得定的人还有往生极乐世界的可能,那个真正重要。得定的人,未必就能解脱。
长老独坐林中,十分闷倦,只得强打精神,跳将起来,把行李攒在一处,将马拴在树上,取下戴的斗笠,插定了锡杖,整一整缁衣,徐步幽林,权为散闷。那长老看遍了野草山花,听不得归巢鸟噪。原来那林子内都是些草深路小的去处,只因他情思紊乱,却走错了。他一来也是要散散闷。二来也是要寻八戒沙僧。不期他两个走的是直西路,长老转了一会,却走向南边去了。出得松林,忽抬头,见那壁厢金光闪烁,彩气腾腾,仔细看处,原来是一座宝塔,金顶放光。这是那西落的日色,映着那金顶放亮。他道:“我弟子却没缘法哩!自离东土,发愿逢庙烧香,见佛拜佛,遇塔扫塔。那放光的不是一座黄金宝塔?怎么就不曾走那条路?塔下必有寺院,院内必有僧家,且等我走走。这行李、白马,料此处无人行走,却也无事。那里若有方便处,待徒弟们来,一同借歇。”
长老独坐林中,十分闷倦,无有心之禅悦,必有情之郁闷。马拴在树上,意马随顺习气。插定了锡杖,佛法提不起了。徐步幽林,在虚处游荡。那长老看遍了野草山花,听不得归巢鸟噪。见识都缘影去了,境界里没有回归的实义。原来那林子内都是些草深路小的去处,习气同样会缘起万法,法法相牵,影像无穷。只因他情思紊乱,却走错了。出现了幻境,随顺了幻境。就像人在梦中,很荒唐的事,提不起觉醒,还以为真实,在梦中同样会生起七情六欲。他一来也是要散散闷。二来也是要寻八戒沙僧。性德,一来是恒随因缘,二来是随顺心识。因此人们听到佛讲,性德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没有人会相信,似乎根本不存在。因为人们只感受到心识,又因为心识看不见摸不着,有人说精神是虚存在,物质是实存在,会相信这个哲学是真实的。万万没有想到,自性是一切事物的本体,是唯一的真实,现象和作用出现时,随顺心识变现了而已。基督教在表达这个道理的时候,被信徒们误解了。唯一的真神,就是指性德。搞宗教的人误解了,神圣化之后,又人格化,而变成了宗教。不期他两个走的是直西路,长老转了一会,却走向南边去了。妄想是直西的,因为是习气。如果不是习气,还会向东。长老是性德,必定生智慧之用,因此会向南。行者向南去化斋是同样的道理,在境界里的智慧里得到安养。现在的教育与中华传统教育不同,传统教育是得心安,现在的教育是得心不安,在目标上就有这样的差别。现代向东走,传统向西行。从归宿上看,就可怕了。花圈写逝者安息,能不能安息?一生都没有想过安息的人,死了又如何能安息?因此现在人死了是长夜大苦的开始,着实可怜。出得松林,与八戒去化斋是一样的,先要出松林,离开共业,进入妄想的别业习气。忽抬头,见那壁厢金光闪烁,彩气腾腾,这些地方要仔细,金光闪烁是忽然见到的,后面八戒和沙僧也这个情况。这些内容都只有修行过的人,有体会的人才会发现,《西游记》的作者是个修行人,不可能是一个普通的文学家。境界是顿现的,我们现在所处的宇宙也是一样的,科学家称是大爆炸来的,他们不了解顿现的道理。妄里有真,真是什么?金光。习气,不论如何放任,还是受制于真实的。因此师徒三人,最后都被金光牵到碗子山波月洞里来。有金光,就有彩气,彩气是金光的场效应。科学现在知道有磁场,有电场,但是磁和电的本质一直不清楚。只是发现磁极的相互吸引和排斥作用,正负电子的中和作用,只是会应用这个发现,本质上一无所知。包括人、动物、植物,乃至矿物,研究到波粒二象性,研究不下去了。科学上讲的性,其实是作用。与佛家讲的明心见性的性,还有十万八千里。作用是因缘,不是实质。因此科学上讲的质量,还不是质,是因缘。所以质量还有可能会变,所谓质能转换。佛家讲的性和质,是永恒不变的。仔细看处,原来是一座宝塔,金顶放光。这就是习气的特征,习惯是什么就现什么样的相。唐僧一路上扫塔,这就是习性。当然,宝塔的内涵是功德。功德通达实相,因此放金光。这是那西落的日色,映着那金顶放亮。这一句是解释,那个金光是幻化的,不是真实。修行比科学难的原因就在这里,任何一点习气,都会变化境界。从主观上讲,修行者认为那个时候没有起心动念,因此往往把境界称为真实的。历史上,有一位法师写过《极乐世界一游》,把自己在定中游历极乐世界的情况写了出来。真正明白的人一读,就知道是假的,其中描写的都是幻影,不是极乐世界。
噫!长老一时晦气到了。你看他拽开步,竟至塔边,但见那:
石崖高万丈,山大接青霄。根连地厚,峰插天高。两边杂树数千颗,前后藤缠百余里。花映草梢风有影,水流云窦月无根。倒木横担深涧,枯藤结挂光峰。石桥下,流滚滚清泉;台座上,长明明白粉。远观一似三岛天堂,近看有如蓬莱胜境。香松紫竹绕山溪,鸦鹊猿猴穿峻岭。洞门外,有一来一往的走兽成行;树林里,有或出或入的飞禽作队。青青香草秀,艳艳野花开。这所在分明是恶境,那长老晦气撞将来。
噫!长老一时晦气到了。随顺了习气引发的幻影。
石崖高万丈,山大接青霄。石崖,是对立的意识心。高万丈,坚固的分别心。山大,习气很厚重。接青霄,遍境界存在。根连地厚,峰插天高。从体到用,皆从分别。两边杂树数千颗,前后藤缠百余里。杂树,喻散乱心所造的业;藤缠,喻攀缘而受到的束缚。数千颗,遍满大千世界。百余里,生生世世不解脱。花映草梢风有影,水流云窦月无根。这里解释了前面说西落日色,映着那金顶放光的事实真相。花是心的转化;草是生心。这个转化是怎么来的呢?是草的梢,在风动的情况下,而有了影像。就像风扇叶片一样,在转动中,变化成了一个转盘的影像。这个情况的本质是后边的解释,水流云窦,道在运转中,云窦的影像,这里所生的智慧,是月无根。聪明为什么不能用,因为没有根,不是印现的。佛法强调,要真实,就必须用实相正印来印证。倒木横担深涧,枯藤结挂光峰。倒木横担,这一句精彩!现在科学发现,所有的物质之中,寿命真正能达到永恒的,只有光子和中微子。这是基本中的基本。那么光中的本质是什么呢?电磁感应的相续相,即电和磁是真正的真实,光子是正是横担在电磁上的缘影。深涧,就是电和磁的本质。枯藤结挂,电磁拧成的电磁波,又何尝不是挂在光峰之上呢?光峰就是纯电和纯磁。光峰是什么?正是世间相的本质。石桥下,流滚滚清泉;台座上,长明明白粉。石桥,就是阿赖耶识,横跨在清泉之上,与上一句完全相同的趣味,让我们理解阿赖耶识的本质。台座,起作用的时候,阿赖耶识的本质是什么呢?长明明白粉,就是一合相,基本粒子堆积而成的合相。远观一似三岛天堂,近看有如蓬莱胜境。不入实而论,依对立之见,好像仙境天堂莫过于此。现在西方的科幻电影把人类的这种理念展现的很充分,通过高科技的制造技术,在太空里建造一个结构完美的处所,那里有高度的自动化还满足人体的各种需要。似和如,透露的真义。科学的发现光子和中微子,似乎已经找到了物质的根本。科学家就开始推论,那不论是天堂还是仙国,不外乎这个基本因素。如果再把握了转基因的技术,那科学家与上帝还有什么区别?注意,科学的问题在于只考虑了物质的层面,忽略了精神境界的差别。人类这种德行,与天堂和仙国根本不在一个坐标系中,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差别。香松紫竹绕山溪,鸦鹊猿猴穿峻岭。香松,和合共业的功德。紫竹,清净空虚的体质。两者合起来,与科学家发现的原子结构可以进行类比。物质现象好像是清净无为的,但是物质是绕着场而动的。像银河系的转动一样,科学家设想中间一定有个黑洞,质量巨大,有足够的引力吸住这么多星球旋转。山溪,就是流淌在两山之间的水,即在两大实性之间的道法。佛家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从这些解释中,很容易理解,真实不虚。世俗之人不出轮回,就是把这个虚妄当成了真实。鸦鹊猿猴,鸦鹊,对应于香松之见,在世间流行的见地。本质上,是邪见和成见。但是,这样的见,在人间很有市场,人人以此为真。猿猴,对应于紫竹。就像心跳,思想的活泼,人们认为正常的,不跳不思想不正常。穿峻岭,与绕山溪理义相同,是在种子识里穿行,并无实体。光子没有体,真正把光子打开了是空,原因就是光子没有体。佛家讲的无自性,毕竟空,就是这个道理。电磁两者之间的缘影,说是电,说是磁,都不正确,但是又似乎又是电又是磁。这种似是而非的物质现象,就必定属于假相。这样看人生是何等的悲剧!从精神到物质,没有一个是真实的,总在两边的中间立个虚像,以此影像搞真理,做事业,意义何在?虚妄无明在概念和常识里穿行。世间人都依靠唯常识论,与常识不同的,一定不能接受。而学佛的决定不可如此,常识多业识,染而不净,依此咱妄心如何得解脱?洞门外,有一来一往的走兽成行;树林里,有或出或入的飞禽作队。一来一往,或出或入,都是影像,因此称走兽和飞禽。走兽与物质对应,飞禽与精神对应。青青香草秀,艳艳野花开。然而,这样的境界真是分外妖娆,因此乃能捕获如此众多的芸芸众生。不说天上美景,就说人间山色,又养活了多少影像事业的众生!现在流行的秀班子,不是最鲜明的写照吗?这所在分明是恶境,那长老晦气撞将来。只问秀出人生光彩如何,哪管性德的晦气啊!可是,作为性德的唐僧,大祸撞到面前来了。
那长老举步进前,才来到塔门之下,只见一个斑竹帘儿,挂在里面。他破步入门,揭起来,往里就进,猛抬头,见那石床上,侧睡着一个妖魔。你道他怎生模样:
青靛脸,白獠牙,一张大口呀呀。两边乱蓬蓬的鬓毛,却都是些胭脂染色;三四紫巍巍的髭髯,恍疑是那荔枝排芽。鹦嘴般的鼻儿拱拱,曙星样的眼儿巴巴。两个拳头,和尚钵盂模样;二只蓝脚,悬崖榾柮枒槎。斜披着淡黄袍帐,赛过那织锦袈裟。拿的一口刀,精光耀映;眠的一块石,细润无瑕。他也曾小妖排蚁阵,他也曾老怪坐蜂衙,你看他威风凛凛,大家吆喝叫一声爷。他也曾月作三人壶酌酒,他也曾风生两腋盏倾茶,你看他神通浩浩,霎着下眼游遍天涯。荒林喧鸟雀,深莽宿龙蛇。仙子种田生白玉,道人伏火养丹砂。小小洞门,虽到不得那阿鼻地狱;楞楞妖怪,却就是一个牛头夜叉。
只见一个斑竹帘儿,挂在里面。迷惑都是因相而起的,因此都隔着斑竹帘儿。破无明,就是破生相,可以在心中生相,凡夫就不能无住。猛抬头,见那石床上,侧睡着一个妖魔。猛抬头,又是顿现的趣味,顿现又是因缘所生的。当然,这是故事,不是事实。佛家的高僧行为庄重,不会有突然和急促的举动。石床上,就是阿赖耶识的趣味。侧睡着,任何识用,都是本有的,用之即有,不用即无。为什么要用侧睡?释迦牟尼佛有一尊侧卧像,又称吉祥卧。麒麟文化的睡功,就是取这个姿势,其中妙趣就不言而喻了。说妖魔侧睡,趣味就多了。魔并不接引众生,而佛是接引众生的。什么内涵呢?坏事都是人主动去做的,而至善是本来就有的。本来有,你合于善,本有的必然来接引。接引,必是站姿,当下起作用。虽然佛也侧卧,理义完全不同。这是佛法里比较难解的地方,净土法门讲,临终念佛,念释迦牟尼佛,来释迦牟尼佛,这是佛来了。念阿弥陀佛,来的是其他的佛,这是魔来了,因为不是应机而现的,必定是业障缘影。这个唐僧是要见佛的,结果面对是一个妖魔,问题就来了。
看一看这个奎星的变相图,青靛脸,靛,青定,这就是识的标志,知见立知的产物;白獠牙,獠,代表错误的尞,即归错了理义;白,代表明白,指奎星代表智慧的作用。一张大口呀呀,强调口大。通俗点讲,天大地大,不如奎星的口大,因此一切众生的情识最大,物质精神都是识的作用,三界六道,十法界都是意识的作用。两边乱蓬蓬的鬓毛,两边指对立,鬓毛,是耳边的毛发,即代表耳根的作用,与正法的反闻闻性不同。却都是些胭脂染色;所有的作用,没有离开立对,既然有对立,就是我法两立的表现,因此用胭脂来代表肉因肉旨。三四紫巍巍的髭髯,紫巍巍,清静色,紫气东来,有相当高的定功;髭髯,脸上的胡须,哪里的毛发就代表哪里的作用。三四,从前面的一张口,两边鬓,三四髭髯,这是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与四理义相同,开合不同。麒麟文化在点解一二三时,指出三即是五。三与五行是一回事。因此,四大与五行也是开合不同。恍疑是那荔枝排芽。这是指出像奎星下界的面孔说法,展现在境界里的物质,无非恍疑而已,似是而非的事物。荔枝,艹力力力木支,三细相为本。排芽,交织。今天科学发现的能量,信息,物质,三者不可分。鹦嘴般的鼻儿拱拱,鼻,是出入息;像鹦鹉一样的,会学舌。意识形态表面看是活泼的,本质上是死的,种子识的堆砌。东西方文化都有人指出,人的一生,整个的智力水平,不超过七岁的水平。即七岁之后的发展,都是像堆积木一样的。所谓的创新,不过是一个排列组合的变化,根本并没有什么新意。这段描写细节,也值得品味,口是呀呀,鼻是拱拱,眼儿巴巴,威风凛凛,神通浩浩,用字上,都是直指本质。表面上,很不简单,本质上是楞楞的妖怪,不真实,不活泼。呀呀,指场面惊心动魄。拱拱,指阿赖耶识种子共享,现与不现,缘随取出和收藏而已。曙星样的眼儿巴巴,精明的作用,在境界里分别的功能很强,但是又离不开巴巴,只此而已,种子就是种子,堆砌排列,干巴巴地,没有智慧的润泽,崩巴二将的本事。两个拳头,和尚钵盂模样;力量所在,用和尚的钵盂来代表,意味就深了。修行证果,最终要在理事上印证,阿赖耶识有理有事。没有突破,很容易被误解为真如。道家炼虚合道,还真有可能把境界就当成大道。四空天,被多少修行人当成了究竟?魔王波旬为什么成为魔王?他承认他是魔王?他若能明白自己错误了,肯定会改过。就是不明白,才会有三界六道的差别。不说天界的美好,就说人间的这些聪明人,他们承认自己错吗?只有真正看懂了中华传统,才会放弃西方的逻辑文化。提倡科学的人,就是认定了科学的理与事是世界上最真实可信的文化,宗教文化能指导科学实验吗?能上卫星上天吗?不思考,不想象,能创造新生事物吗?可见,每一个道里的众生被困在他所在的道里,《西游记》里的洞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性漫画心魔游戏全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