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香港电影的黄金十年年过去了吗

输掉了黄金十年 广东电商未来玩什么?――中新网
本页位置:
输掉了黄金十年 广东电商未来玩什么?
  北京、浙江的网商企业数量和规模飞速膨胀,业内纷纷感叹:“广东电商输掉了黄金十年。”
  对于一个仍在扩张的行业,这显然绝非定势。昨日,2011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峰会在东莞召开,京东、腾讯、环球市场、乐淘、走秀网、库巴网……全国1000余位知名电商云集此间,论剑南北电商差异、共谋突破电商行业抵御寒冬的锦囊妙计。作为中国乃至世界制造基地的广东,借力电商助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值得期待。东莞市方面的言语就表述得很直白:东莞在稳定外销的同时,开拓内销市场方面急需借力电子商务这一先进的商业模式实现新的腾飞。
  垂直电商最适合广东
  如此盛会开在家门口,加上今年以来业内“寒冬论”不绝于耳,此刻华南电商最关注的焦点是:北京电商玩百货,上海电商玩精品,广东电商应该玩什么?对此,华南B2C诚信同盟会会长、优歌网CEO凌远强昨日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垂直电子商务最适合本地电商。
  凌远强进一步解释,垂直电子商务是指在某一个行业或细分市场深化运营的电子商务模式。他认为,和北京、江浙等地区的电商相比,广东电商最大的优势是华南地区发达的制造业以及多年来积淀的营商氛围和服务意识。广东拥有全国最多的专业市场,有备案的专业市场都多达110多家,白马服装周围的商圈是全国最大的服装批发,淘宝1/3的服装来自于白马和沙河地的服装商圈。
  “因此如果一味效仿北京电商‘烧钱’做综合百货类平台,其结果之惨烈可想而知,倒不如集中精力专注在本地优势商品品类和领域。” 凌远强说。
  市场细分是未来大势
  凌远强还认为,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市场细分将是必然的大趋势,“从这个角度来看,电商走垂直的发展模式也是必然的”。
  而对于外界有声音质疑,垂直电商依靠单品类抗风险能力较弱的说法,他认为并不成立。哪怕是综合百货类的B2C网站,只要某一个产品出现问题,消费者同样会失去信心。相比起来,垂直B2C不管在服务和管理上,都更能够做到位,反而可以有效地优化供应链。
  传统企业怎么玩?
  广东一家大型服装企业的电商负责人对羊城晚报记者透露:“其实传统制造企业进入电子商务还是有自己的优势,比如我们的品牌已经家喻户晓,即使只进入已有的电商平台开设自己的官网也会比较顺利。”
  迪彩集团电商总经理刘东君也认为,传统企业有很多的消费者沉淀,如果你有了互联网的平台,可以把传统消费渠道的消费者转到互联网上。
  “虽然金融危机来了,但网购的比例仍在增加。更重要的是,中国网购人群有四五亿。”TCL电商总经理肖锋认为,传统制造企业只要产品有竞争力,能够利用互联网平台找到合适的消费者就有生存空间。
  刘东君表示,传统制造企业正进入微利时代,电子商务不是替代传统商业模式,而是牵引传统企业商业模式变革的动力。
  “电子商务市场正在成熟起来,当一些用户消费习惯发生变化时,零售商必须看到未来发展趋势。”广百股份副总经理、首席运营官亢小燕这样对媒体总结零售商投身电子商务的必然性:网购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实体业务的补充,而是传统百货品牌可以挖掘的新的利润增长点。
  相关报道
  传统企业
  进军电商“钱”景难料
  不过,对于传统百货进入电子商务,众多电商并不看好,他们认为百货做电商最多是服务的配套,很难成为真正的电商。
  线上线下冲突难解决
  传统零售企业触网不令人看好的另一个因素就是业内普遍担心传统商家线上的销售会冲击其线下的卖场生存。
  “要在线上和线下有所区别,一是同一种品牌专门生产新的产品,二是推出新的品牌。这两种做法我们都在用。”百丽电商总经理谢云立透露。
  七匹狼电商总经理钟涛则认为,线上和线下的冲突归根到底是利益的冲突,这就迫使电商采取必要的措施及时解决分销商的诉求,消化存货,对商品进行系统的规划。
  传统零售渠道将会萎缩?
  电商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人们对传统零售渠道是否会萎缩的疑虑。
  对此,一家大型服装企业的电商负责人对羊城晚报记者透露:“零售渠道的份额非常大,我们现在在线的销售只占其1%。据我们判断,零售渠道五年内不会萎缩。”
  不过,走秀网副总裁钟琳则相信,电商的出现就是技术模式的革新,这是大趋势。“线下零售商业模式肯定会萎缩。而将来,网购也肯定会改变价格低廉的形象,价格甚至会与线下持平。”为此,也有传统企业采取了中庸之道:线上线下渠道齐头并进。
  (孙晶、黄海云、林曦)
【编辑:左盛丹】
----- IT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视频图片2010}
 |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您的位置:
为什么我认为互联网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
作者:Luke
本文由三节课官方出品,作者 Luke,三节课发起人,原百度搜索产品架构师,资深产品经理,《产品的视角:从热闹到门道》一书作者。
三节课是首家互联网产品主题学习社区,提供最系统的产品 + 运营学习课程,定期出品有深度的产品观察 + 评论。
如需转载,请联系三节课(ID:sanjieke),并注明出处。
从2005年我进入互联网行业到2015年,正好十年。刚入行的时候,我还是个充满理想主义激情的射手座;十年后,我更像一个沉静而多思的处女座了。
十年,在人的一辈子中算是不长不短。但对一个行业来说,也许只是刚刚起步。但互联网不是一个普通的行业,她的增长速度是其他行业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因此,互联网能用十年,大步走过其他行业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商用互联网从1995年开始到2015年,已经过了两个十年。
如果一个行业也有生命周期,那么我认为,前十年中,1995年到2000年是探索期,2000年到2005年可以称为圈地运动时期,而后十年,也就是2005年到2015年,则应当被称为互联网的黄金十年。而当下,互联网的黄金增长十年已经结束。
互联网,已正式进入了她的成熟期。从最早起源于高校的实验室网络,到“失败者冲浪”形成最初的创业者,到今天“一切都是套路”,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互联网正在经历从草莽到精英的蜕变。
那么,为什么我会认为2005年到2015年是互联网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呢?黄金十年结束后的互联网又将迈向何方?
一、已经消逝的黄金十年
1. “堂吉诃德”式的创业者让这个行业从笑话中走出来
美国的互联网创业者,典型如乔布斯、扎克伯格、比尔 o 盖茨等,都是常青藤大学的学生(虽然可能有几个是肄业),他们几乎都拥有比较优越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经历,应该说是精英创业。
但中国不是这样。2000年前后,第一波互联网创业浪潮来的时候,那些名校的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基本都被公务员、国企和大型跨国企业吸引而去,只有那些 “失败者”才投入到“一穷二白”的互联网大潮中,搏浪蓝海。
一手创立了腾讯的马化腾毕业于深圳大学。虽然今天的深圳大学基础设施极好,但当年的深大,真的只是一所普通大学。
腾讯的前身是一个网络寻呼机的投标项目,他们希望用这套系统给某通信公司服务。不幸但万幸的是,他们投标失败了。失败后的几个人,看着已经花了50 多万人民币的系统,不得不自己来运营。小马哥说自己创业不易,曾经在 QQ 上装扮成女人和网友聊天,来吸引用户,这极有可能是真实的。试想一下,如果当年小马哥的网络寻呼机招标成功了,是不是就像今天的飞信一样?
从白手起家到互联网巨头,腾讯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其在传统领域的“失败”。
在1999 年成立的阿里巴巴之前,马云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
他第一年高考报了北大,结果数学零分,只有梦想没有分数的他没有悬念地落第了。第二年他考入了杭州师范学院,成了一个专科英语系的同学,正巧当年赶上杭师大设立本科专业,马云英语很好,所以才幸运地专升了本。看起来他的学历和学霸没有任何关系。
在大学期间,同学们都去肯德基实习,有一种说法是:8个同学去肯德基餐厅面试兼职,7个同学都录用了,除了Jack Ma。
临近毕业,大家找工作。有为青年马云和大家一起想为国奉献,于是和4个同学一起去面试警察,想成为光荣的人民公安,结果3个人录用了,除了马云。
后来,他想做一个中国供应商的黄页平台,他拿着宣传册去国家部门推介,结果被赶了出来。坐在离开北京的出租车上,也许马云含着泪,心里的旁白是:“你伤害了我,还一笑而过,我一定会回来的!”
如果马云是一个成功的警察,或者名校毕业生,今天我们还能有“亲,给个好评哟”的体验吗?
阿里的成功,也是某种意义上传统路径“无路可走”的结果。
直到2005年前后,大部分国人对互联网的认知还停留在“新浪”、“搜狐”等少数几个门户网站上,认为互联网不过一个泡沫,不可能对整个生活带来多大的影响。犹记得当年我无法和母亲解释我做的互联网工作,只能说“我是修电脑的”。但让我帮邻居修一下电脑的时候,我又完全不会修。
但整个行业,正是被这些看似在传统生活中的失败者,或者说“堂吉诃德”式的创业者,一路推着往前走,才得以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个浪漫的时代。
那个时代,诞生了无数草根英雄,带来了无数企业神话。
那些神话,在我们建国后的历史上几乎是前所未有的。
未来十年二十年也注定不会再像前十年一样,一个行业能够迅速地因为几个人、几家公司,在全社会形成话题效应了。
2. 十年,一千万从业者,上千万就业岗位
2005年,互联网从业者在100万左右,而到了2015年市场规模已超过1000万。
除了互联网公司提供的岗位之外,互联网形成的生态效应更是庞大。
阿里巴巴带来了电子商务的周边劳动力拓张——新增了几百万卖家,几十万代运营从业者,上百万快递小哥。
百度拉动了营销行业的增长——代理公司和互联网广告公司在全国发展起来,带起上千家周边公司。
腾讯让游戏业务进入了更大的轨道——游戏研发、发行、运营等业务依附在大企鹅身上,也造就了上千家企业。
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携程、艺龙、滴滴打车、美团、京东……这些企业除了自己产生大量的劳动力需求,也通过生态辐射,为整个社会带来了大量的职位。
每年我们国家新增劳动力岗位在1800万左右,其中超过5%的岗位直属于互联网行业,预计超过10%的岗位和互联网相关。
一点都不夸张地说,这十年互联网对整个社会的就业产生了极大的贡献。
黄金十年,就像美国淘金热一样,不仅吸引了一大波淘金者,也让卖铁锤、铲子和水壶的人都赚的开怀大笑。
3. 从默默无闻到世界第二大互联网市场
晚上十点的阿里巴巴
有时候,我们开玩笑说,得益于GWF,中国对美国的互联网扩张自带免疫功能。
在全欧洲购物都用亚马逊,搜索都用谷歌,社交都用脸书,看视频都用YouTube和Netflix的时候,我们还有自己的一整套中国制造。
互联网让世界平了,但非常平等的世界上还是有两个奇点,一个美国,一个中国。
2012年,我去美国参加过一个“World Social Media Marketing”的大会,只有我一个中国人,还有几个印度人,其他的都是欧美人士。
当我介绍自己来自中国的时候,有人会很惊讶地问“中国也有自己的社交网络么?”“中国也有自己搜索引擎吗?”那感觉有点像我们看朝鲜。
有人说这是政策保护。难道国家对汽车、钢铁、新能源没有保护么?
我认为,除了政策之外,还有从业者的努力,创业者的艰辛付出和行业领袖的引导。我们把欧洲人喝咖啡、美国人社交的时间用来加班,用来创业,我们获得这一成就是非常合理的。但正因如此,我们有了自己的社交网络、打车软件、视频网站、搜索、团购、电商,而且我们做的还算不错,至少为全球多样性做出了一点贡献。
而一切,都是在十年内完成的。
4. 一个全新阶层的诞生
这个说起来挺逗的,当年不被看好的唐吉可德、失败者,十年后很多都成了商界巨人,大部分从业者都百万净资产,千万身价。
互联网造富在这十年尤其明显,一大波互联网公司的上市带来了更大波从业者的一夜富有。
虽然很多人都一夜暴富,但我看到的互联网同行是最能忘记财富,继续过加班狗生活的一个行业。虽然开上了奥迪A6、宝马Z4,但大家还是吃盒饭、周末加班、陪老婆孩子吃KFC。
互联网人对于财富的理解往往是,更加自由地做一些自己爱做的事情,而不是一味地消费和炒房。
我在阿里的很多同事富有了之后去做天使投资、公益事业,百度的同事很多出来创业的时候已经是千万身家。
但这些人还有梦想,还在努力,而这,也是美好的黄金十年所造就的互联网心态。
接下来的十年,还会有很多公司上市,很多新贵出现,但像前十年一样那么规模化的造富是不太可能了。
5. 三次软件和硬件的产业升级,三次质变
到底是硬件驱动了软件,还是软件驱动了硬件,这一直是互联网界争论的话题。
互联网从Windows开始进入商业化时代。到底是Windows的发展带来了PC的大发展,还是PC的到来带来了Windows的进步?
我想两者应该是相互促进,一起发展的。
这就像,到底是安卓和iOS的发展带来了手机时代,还是手机的普及推动了安卓和iOS的进步呢?
从Windows开启了PC时代,到安卓和iOS开启了手机时代,再到今天的人工智能引领的可穿戴设备和机器人时代,软件和硬件的协同发展深刻改变了普通人的生活。
而这种改变,就像沙漠开荒,机会只有一次。
PC让我们的工作更有效率,生活多了一个窗口。
手机让我们的生活和互联网完全融入一体,人们很难分清到底什么是线上什么是线下,比如你去星巴克用Apple Pay支付了一杯咖啡。
而机器人和可穿戴设备时代让万物互联,物物相连,将更大程度地改变人们对传统生活与在线生活界限的认知。
但这样的改变,从0到1的机会只有一次,接下来,将是技术层的改进、业务层的落地,如潮水般涌入的时代不会再来。
互联网的原居民已经出生,2005年出生的孩子已经11岁,他们是整个互联网环境下生长起来的,互联网对他们来说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
所有以上这一切,都是这十年里发生的,她发生的太快了,以至于我们都来不及适应。
在这个行业的十年,基本是被行业推着走的,所有的积累、反思、沉淀都做的很弱,只有前进的步伐一致很强。
但这样的黄金十年已经不会再来了。
二、未来可能的白银十年
不过不要担心,没有黄金十年,还有未来白银十年。
那么未来的互联网世界又会是什么样的一种局面呢?我大胆做出以下推测:
1. 平台之路已死,BAT已经不是公司
前十年是BAT平台化搭建自己的城堡,并且完成了护城河的十年。
毫无疑问,目前来看BAT还是平台公司,他们构筑了自己的流量入口和服务体系,搭建了自己的城堡。
这个城堡BAT花费10多年的时间建立,而且是在没有遇到太多的外力阻挠和不可抗力的情况下完成的。虽然技术上也有很多难题和困难,但相对来说,这些都还是开拓处女地的“小苦恼”。
今天,每一家手里都是有着大把的现金、技术资源和用户,要想再次崛起一家平台型公司是如何艰难?
360、小米、乐视,都曾经被认为有可能替代其中一极,但都没有实现,究其原因,是因为核心的商业逻辑:BAT在to B、to C和B to C的领域各有一席之地,并且通过技术、产品和运营做到了相对极致和生态完整。
这样的城堡很难被从外部攻破,这样的城堡只会从内部瓦解。
今天的BAT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互联网公司,而是有着生态圈的企业联盟。
他们的业务像八爪鱼一样牢牢地抓住每一个领域,从最底层到最顶层都有着比较完善的布局,能被BAT投资并购已经算成功,完全超越其实很难了。
生、死、BAT,是初创公司的三个结局。
2. 垂直化在深耕中不断异化
互联网的垂直化进程一直在推进。可以说有需求要做,没有需求创造需求也要做!
这两年,上门洗车、上门美甲、上门做饭、上门捶背等项目不断地起来,不断地挂掉。
垂直化进展飞快,同时也出现了很大程度的异化——用户被异化、需求被异化。
从链接人和信息、人和人、人和商品延展出来的链接人和服务的时候,大家认为新的机会来了。但事实上,除了陌陌在移动端成了BAT的漏网之鱼外,其他所有有质量的垂直项目要么被BAT并购,要么成了BAT的投资对象。
垂直化不断加强依然是一个大的趋势,但不会也不可能带来互联网格局的大变化,也不会让互联网重回黄金时代。
互联网大厦已经搭建成功,个性化装修当然需要,但也就是个装修的事情了。
3. 用户不够用了
产品太多,用户显然不够用了。
互联网用户从1亿到8亿用了不到10年,但从8亿再往前推就遇到了用户红线。
再加上还有很多不懂汉语的、不认识字的、视力不健全的,或者是身体不方便的人群,用户的增长将会越来越困难。
简单来说,就是互联网的人口红利结束了。
互联网女皇Maria的报告认为印度正在复制下一个中国,我想是有道理的,中国的快速发展已经结束,印度将是下一个中国。
除了用户增长进入红线外,用户还都被BAT瓜分完了。
我经常说,新用户从哪来?用户在哪里?
用户都在BAT那里:从PV看,BAT三家占据了每天100亿以上的PV,而整个国家的一天PV也就200多亿(8亿用户,人均30PV算)。从访问时间看,BAT也占据了用户大量的时间,看视频、点外卖、朋友圈、搜索、购物……这还不算上BAT投资的公司和关联公司呢。
所以用户都在BAT那里,而且新增用户又那么少了,仰仗巨头的日子里,做到最好也无非就是要么被我投资、要么封杀你!
4. 资本套路太深,创新成本越来越高
2014年底到2015年初的几个互联网公司的并购,让我觉得浪漫主义的互联网时代彻底过去了,资本主导的时代开启了。
滴滴和快的打的脸红脖子粗,突然合并了。
赶集和58打了接近10年,成了一家人。
美团和点评谁是第一还没分出来,也结合了。
整个2015年前后成了互联网的“在一起时间”,看似和谐无比,其实完全是资本推动的结果。从中关村出来的刘强东和从知春路出来的李国庆,现在都被认为是中关村的人了。那个充满着英雄主义和战斗气息的时代,被资本的理性和投资回报率取代了。这让人多少还是有些唏嘘的。
接下来的事,就不仅仅是互联网的事了。
让一件事、一个行业被完全结构化、流程化和精英化操作的时候,应该算进入了理性发展阶段,相对应的,也应该是一个较为成熟和无趣的阶段。
2015年以后,就是这样了。
当我快写完这些文字的时候,我觉得我陷入了深深的悲观主义的情绪中。其实我本质上是个悲观主义的人,虽然每天笑呵呵的。我总认为未来是不可知的,结构化是不性感的。
但在一阵悲观之后,我还是看到了一些让我很兴奋产品和创业者,比如下面这位同学的这段言论——
在中国,所有300亿美金估值以上的公司都诞生于2003年前(百度、京东),所有1000亿美金以上的公司都诞生于1998年前(阿里、腾讯),美国也是如此。FAG的流量和收入占比不断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还有机会打破这沉闷的格局,过程本身就很有意思。我认为,对我们来说,哪怕有10%的机会,也值得为此全力以赴,何况我觉得不止。
这是张一鸣同学在回复业界对腾讯投资今日头条事件时说的话。
微斯人,吾谁与归?
(转载请保留)
您刚刚看过
互联网的一些事,已超50万小伙伴关注!转载请署名:火蝠电商——蝙蝠。这篇文章是本人原创,里面有摘入行颠的采访文,文里也有写。那些自己都不清白的人,别在下面留言说这是抄的文章,两个晚上码字很幸苦,你如果看到了这篇是抄的,麻烦你马上发出来我删帖!!这篇文我只发过派代和喵言喵语。别跟头猪一样见什么都像抄的!!淘宝天猫的黄金10年才刚刚开始!该文命题来源:(想看那篇文的自行百度,本文完全反驳该说法!)这篇文章是我在不经意间百度马云两个字的时候出现的,一个靠淘宝天猫生活了五年,从屌丝到现在自己创立了自己的公司有了一份说的出口的事业,可以说纯粹靠淘宝天猫而能够存活的人,看到自己依靠的东西“马上要垮台”了。吓的我赶紧把所有这些文章全部看了一遍,力争找到“淘宝天猫垮台”的原因。希望能尽微薄之力能联合靠淘宝天猫活着的那群商家们向上面反映反映,让饭碗能保住。结果当我怀着找原因,找错误的态度去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才发现是有多么可笑,更可笑的是这种文章为何总能流传开来!派代总共有三篇&加起来不下十几万的浏览量,上千个回复。分享下他是如何荒诞:一个商业帝国的黄金时代原来是这么结束的。和几个90后年轻人聊完天,然后查了下自己的网购记录,突然这个帝国的黄金时代就结束了!我觉得这是毫无根据,糊口乱说的,就跟315之前淘宝面临的“假货”风波一样,网监副司长在淘宝上面买了一个产品,回去是假货。发文称淘宝网假货率100%一样。以自己片面的调查来概括整个淘宝网。我是90后,我身边的人没有不网购的。扪心自问,在看这篇文章的,又有多少人和多少身边的人不淘宝呢?2003年淘宝确实带动了一大批电商平台的发展,依靠淘宝生态链活着的企业可以用万来计算,但是淘宝是在成长,可以看的出来发这篇文章的人很少关注电商,淘宝是一个生态链,本身是不断在进步的。文里所说的那些京东,唯品会等等不算竞争对手的竞争对手,让我想起来行颠在中欧商学院的分享会,在我看来行颠京东和美团唯品会等的分析更加的客观。京东原先的商业模式是做自营,但是这种商业模式是看不到盈利的那一天的,国外的类似电商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未来也许他们能看到盈利的一线希望,今天你会不断看到,它正在通过“高仿”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苦苦追求由负转正。只要阿里巴巴做什么它就马上会去做,阿里做村淘它也搞个村帮,阿里做阿里云,它也做个京东云,阿里做支付宝钱包它也做个京东钱包,阿里做天猫国际它也马上做一个全球购,所以京东一半市值来自于资本对于阿里的期待。可以说京东的每一步正在越来越像天猫淘宝,京东和阿里,一个是自营为主丶一个是平台,模式迥异。但这些已是过去,未来的京东会越来越像阿里,开放平台的占比会越来越高,而开放平台带来的一些商品丶服务丶管理问题,阿里以前面对过的,以后京东也会面对。财报显示,京东第一季度的GMV为878亿元人民币(142亿美元),同比增长99%。来自自营业务和市场业务GMV分别为509亿元人民币和369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63%和185%。而在2014年全年,京东第三方(即开放平台)交易占比达到了39%,其中第四季度更是高达44%。不难看出,开放平台在京东内部的业务占比越来越高,并且带动了京东营收的高速增长。因此,说京东未来会越来越像阿里并不为过。一个跟着阿里走的平台,要超越阿里可以说是非常困难的。而美团网这种团购网站现在几乎都在走向落寞,打开美团客户端就可以发现,今天美团卖的很多都不是以前团购的东西,在卖“钱”,卖代金券。美团今天80%的业务表明它已经变成一家金融公司,而根本不再是一家O2O公司。这有什么好处?它把原来复杂的标的物都统一标准化了,因为此前那种模式不可能一直干下去,O2O在今天只有这样做。文里所说的那些电商公司,要么是模仿,要么和阿里几乎没有冲突,这种情况是很难对阿里造成威胁。而文里所说的阿里要担心的天猫平台随时面对品牌撤离的危险,我觉得这种可能性更难,建立一个APP是非常容易的,成本确实低,但是APP的流量成本将是一笔巨大的数字。其实早在12年的很多电商公司都尝试过自己建立购物网站,就我所知道在武汉本地就有两家,其中百分之一就建立过,曾经武汉做的TOP的这个4金冠女装店铺,年销售过亿的店铺&在11年12年,结果现在他的购物网站:改成了转接,点击后进入的页面是淘宝店铺的链接,为什么?流量问题,后台维护需要的巨大成本。而这些对于淘宝天猫来说,却成熟很多,中国网购,大部分想到的第一个词肯定会是:淘宝两个字,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改变,因为在中国没有大型购物网站的时候淘宝出现了。大品牌撤走几乎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自己做购物网站和APP的费用会比进驻淘宝大的多,而品牌在淘宝里面所享受的资源让他没必要这么做。至于文中所说的商家越来越少的问题,我觉得根本不存在。做这行的都知道商家何曾少过。对于淘宝天猫创业来说,相比其他创业,投入成本和可行性可以说是大非常多的。电商平台以后会是90后&80后的主力,而和我一样年龄的90后,无论是从兴趣还是社会的限定来说。做电商都算一条比较好的出路。很多人玩笑说淘宝商家是一个屌丝群体,其实说的也没错,屌丝终有逆袭日。从07年到今天,有多少屌丝通过这个平台而逆袭的了数不胜数。其实淘宝人无论在哪里,都可以说是一副奋斗青年的形象,淘宝规则天猫规则限定了这群淘宝人的行为,从进驻开始就小心翼翼对待每一位顾客,对待每一个产品,对待每一份买家的期待。各位淘宝人自问,自己除了对待这份事业,可曾有过对其他事情这么投入,这么努力。一群年轻人的这种努力,这个阿里生态圈可能垮台么?对于商家来说,相对于07年10年,淘宝天猫确实难做了,那时候淘宝是个风口,站在风口上面的猪都飞了起来,我12年的老板娘曾经和我说过一句话,说07年的淘宝挂一坨狗屎在上面,都有人下单,直通车一分钱一个点击,都没人开。因为免费的流量就让你飞起来了。因为商家少,极其少,小类目可能就两三个商家。但是淘宝普及开始后流量却非常巨大。我在12年认识三个电商老板。之前都是靠在打工,一个在上学。站在风口上面后都飞起来了。他们店铺C店不需要刷三皇冠。但是从天猫10年开始,商家入驻增大,竞争开始。才慢慢转变思维去学习直通车等等,12年的天猫规则巨变,低价不再有排名,搜索规则的不断改变让那些飞起来的猪措手不及,和马云说的一样:在风口上面,猪都能飞,风口过后,最先摔死的也是猪。我们要做的是什么?不是一头找风口的猪。淘宝和天猫现在确实不算一个风口,是一个成熟的平台,有成熟的运营机制,并且有一群为未来奋斗的小二,一些不断进化的规则。我们要做的是找准平台后,在变化里面玩转规则,生存下去。而不是一窝蜂的,大家说哪个好搞去搞哪个,这种商家最后只有一种结果。就是这个风口过去的时候全部摔死。或许你会说07年认识几个商家,是找准了风口才做起来的。但是不要忽略他们能做下去是因为他们不是猪。淘宝很火你去搞淘宝,天猫很火你去搞天猫。微商很火你去搞微商,你跟着这个潮流走到最后,如果还是猪的思维,只会越走越难。很多电商人抱怨这个抱怨那个,为什么别人1心的店铺可以上聚,为什么哪家有多少次淘抢购,为什么别家又怎么怎么活动,怎么怎么爆了。这是一个平台,是一群人建立起来的平台,玩的就是资源,你在抱怨的时候,别人在挖取资源,别人在做自己的电商圈,别人在圈子里面得到一手消息,同时玩转这个圈子。你玩不转你就说别人腐败?你玩不转就说别人不该玩?失败者却只看到了成功者的缺点,这是创业者最大的悲剧。我从事电商行业,淘宝天猫行业行将5年,我很感谢这个平台,给我这个屌丝逆转的机会,我更感谢的是这几年自己付出的青春以及奋斗的汗水让我有了今天这个17个小伙伴的公司。能够和他们一起为这份电商事业而奋斗。并且会一直奋斗下去。&
共有1条精华回复
反正我要买垃圾才会去淘宝,当然早几年不是这样,早几年我是要找好东西我会去淘宝,至于其他人是否是这样的心态,我不知道!只是你说的貌似永远不会倒!我看你是哗然取宠而已!
平台不倒,机会永远都会有,只是规则的升级,赚钱没有以前那么容易。
不是啊,一目三行啊,我可没有一目10行那么厉害。
叼叼叼.必须赞一个~说的很好
一个行业,无论经历多少年的发展,无论发展的有多么成熟,在里面玩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菜鸟。
抄底的好时候
火钳刘明!
那时 他们就换地方玩了。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希望一直好,自己也能走下去。
表示淘宝卖家的黄金十年过了
顶蝙蝠大神
天猫缺点:刷需要佣金,增值税终身追缴.希望生意做大一点的,作天猫就是给自己挖要命的坑.---总之,网店的销售成本过高的迟早都是死路一条.
表示淘宝卖家的黄金十年过了
顶蝙蝠大神
&说得不错啊 亲
重在选择做的类目,细分类目可能机会大些
强烈顶蝙蝠大神,说的太好了。
一个巨人永远都不是被对手打败,永远都是自己打败自己,永远都是从内部开始。京东模仿阿里是正确的,因为风险更小,紧盯阿里就是为了寻找阿里的破绽。模仿越像越容易被商家接受,越会吸引商家入住 京东第三方营业额的增长也说明了这点。他现在就等阿里内部犯错或者决策犯错,一个巨人犯错了是没有那么容易更正的,体量太大了。行癫如果光看到京东模仿阿里这一层的话,那只说明行癫是战术家不是战略家,小马云的外号给他那简直在侮辱马云。马云成功是因为他有战略眼光,他可以在各种利益集团下玩太极。行癫更本不配。
既是挑战,也有机遇
被你看出来了。还真是羞射。
都没有流量,流量都去哪儿了。?
叼叼叼.必须赞一个~说的很好顶蝙蝠,不说了 去群里扯蛋了
反正我要买垃圾才会去淘宝,当然早几年不是这样,早几年我是要找好东西我会去淘宝,至于其他人是否是这样的心态,我不知道!只是你说的貌似永远不会倒!我看你是哗然取宠而已!
变革带来无数个机会,
我都是看完再回帖的,以示尊重LZ的辛勤,不管在哪个平台都得玩转对应的规则,淘宝并不是说黄金10年完了就完了的,完了的是那些不思进取,还一直用原来模式来操作的那部分人
我想问的是淘宝的新规则在哪里能看得到,求给说明
淘宝天猫刷单的黄金10年才刚刚开始!
没有他们的存在,我们这些优质的卖家如何能活下去?如何能活的更好?
我都是看完再回帖的,以示尊重LZ的辛勤,不管在哪个平台都得玩转对应的规则,淘宝并不是说黄金10年完了就完了的,完了的是那些不思进取,还一直用原来模式来操作的那部分人
十年后又会有人说同样的话。
表示淘宝卖家的黄金十年过了
站在风口的猪,马云没有说过这句话。
楼主作为代运营公司 是有必要站出来稳定一下客户信心了
淘宝形势大好一遍,我朋友去年开了个C店,今年买Q7了
顶起,淘宝最近几年是不会倒闭的,努力吧骚年们!
兄弟,现在行颠所做的一切都是马云授权的,他就是个执行者而已
一个巨人永远都不是被对手打败,永远都是自己打败自己,永远都是从内部开始。京东模仿阿里是正确的,因为风险更小,紧盯阿里就是为了寻找阿里的破绽。......
一个巨人永远都不是被对手打败,永远都是自己打败自己,永远都是从内部开始。京东模仿阿里是正确的,因为风险更小,紧盯阿里就是为了寻找阿里的破绽。模仿越像越容易被商家接受,越会吸引商家入住 京东第三方营业额的增长也说明了这点。他现在就等阿里内部犯错或者决策犯错,一个巨人犯错了是没有那么容易更正的,体量太大了。行癫如果光看到京东模仿阿里这一层的话,那只说明行癫是战术家不是战略家,小马云的外号给他那简直在侮辱马云。马云成功是因为他有战略眼光,他可以在各种利益集团下玩太极。行癫更本不配。
一颗准备出淘的心仿佛又开始小激动了!!
改革的方向是对的,但是改革的手法是错误的。也许马云确定了方向,但是执行者的手法欠缺考虑。这就是战略家和技术员的区别。
兄弟,现在行颠所做的一切都是马云授权的,他就是个执行者而已
说的太对了
写的很好,给你个赞
做为一个靠淘宝逆袭的屌丝我必须顶你下,风口过后我看到了很多摔死的猪,确实死的很馋,机会永远是留个有准备的人,我做淘宝五年,一直低价跑量,说淘宝打底低价,我们一样卖的挺好,销量每年都增加,纯利润也年过百万了,虽然不多,但是对我一个屌丝来说知足了,机会还是有的,大家一起努力吧!
只要阿里巴巴做什么它就马上会去做,阿里做村淘它也搞个村帮,阿里做阿里云,它也做个京东云,阿里做支付宝钱包它也做个京东钱包难道你他妈不知道,支付宝是仿照paypal
你的意思是,淘宝还能活10年?
身在淘宝,希望淘宝能越走越好。本人对太极小有体会,给对方留一点空间,能看到自己的缺点。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所有的极致都会走向另一面。
菜鸟看世界
机会永远都在永远都有,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都能把握住。明显的违规操作有违市场的公平公正,肯定有这种人有这种关系,但是我们能说着是一个好现象吗?-----“为什么别人1心的店铺可以上聚,为什么哪家有多少次淘抢购,为什么别家又怎么怎么活动,怎么怎么爆了。这是一个平台,是一群人建立起来的平台,玩的就是资源,你在抱怨的时候,别人在挖取资源,别人在做自己的电商圈,别人在圈子里面得到一手消息,同时玩转这个圈子。”
都不想回复的
反正我要买垃圾才会去淘宝,当然早几年不是这样,早几年我是要找好东西我会去淘宝,至于其他人是否是这样的心态,我不知道!只是你说的貌似永远不会倒!我看你是哗然取宠而已!
@你关注的人或派友
亲,先登录哦!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对方邮件地址:
您的反馈对我们至关重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911给了中国黄金十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