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和华为为什么没有成为另一个华为

华为和联想,如今两者命运为何相差如此之大?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华为和联想,如今两者命运为何相差如此之大?
百家号是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百度为内容创...|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 其实从联想的起家就能窥见未来发展思路的不同。
& & 联想的前身是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当初创办这个公司正值下海风潮,柳承志看到了市场机遇,同时为了规避风险,将公司至于这样的一个框架下。当时的柳传志是不甘于现状的技术新贵,想趁着政策的东风一展心中抱负。
& & 后来联想研发汉卡&&可以视作将系统汉化的系统工具,并因此发展壮大,并最终从进口电脑的经销商成为电脑生产商。
& & 反观华为,是当时已经四十三岁的任正非东拼西凑花两万多块钱创立的公司,这时候的他正面临人生中最大的低谷&&被国企除名,和老婆离婚,负债两百万,总之是很惨。但可能以前吃过很多苦难,这位中年人还是很快站了起来,显示做交换机的代理,而后开始自己研发,并最终靠着这种艰苦卓绝的创新精神,成为世界第一的通讯器材生产商,国际专利申请量也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中国技术公司的典范。
& & 我们可以看一下柳传志和任正非,他们的团队其实都很有个人风格的烙印。柳传志在汉卡之后就开始做电脑的生产,但他的主要精力其实在于销售和资源整合。任正非则选择的是取代自己的对手。
& & 在面对外部威胁时,柳传志选择的是裁撤不必要的机构,同时大打价格战,在产品研发端投入的精力和金钱却并不多;华为则是逆流而上,投入更大的资金搞研发,以更为卓越的产品来面对自己的竞争对手,说华为有狼性,原因就在于这种一往无前的狠劲。
& & 在市场营销上,因为联想主要产品为个人电子消费品,而华为主要产品为企业级电子消费品,所以相对来说联想的广告之类的投入更大,而华为在渠道建设和商务拓展上花销较大。两家公司相比较,联想的营销布局是稍微侧重于国内市场,而后再向国外市场发展;而华为在最开始就已经面向全球,大概也因为深圳的特殊地理位置吧。
& & 银行信息港认为 ,而越到后来,联想虽然获得巨大成功&&成为全球第一的PC生产和销售厂商,但联想的路子其实越来越窄,因为整合资源毕竟不具备自己的技术核心,而个人消费其实非常注重创新;华为在奠定自己的优势之后,却没有就此止步,仍旧和之前一样注重技术积累和技术研发,任正非的忧患意识可以说对这家企业帮助很大,正是在这样的底蕴下,华为才能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其手机业务以及硬件设计创新能力,都在国内科技行业首屈一指。
相关文章推荐联想溃败,惨不忍睹! 华为几年后将如何呢
我的图书馆
联想溃败,惨不忍睹! 华为几年后将如何呢
一巨亏1.28亿美元!股价一年跌掉了60%!本月26日,联想给市场交出了去年的成绩单,公司近七年来首次出现了亏损,在2015 财年的收入同比下降3%,为449亿美元。无论是移动还是个人电脑,销量均出现下滑!联想财年财报摘取联想近8年财务数据这些数据,怎一个惨字了得!作为中国一家堪称伟大的公司,这次,联想真的进入了严冬!二面对这种惨不忍睹的数据,作为企业领袖,最近几天,或是柳传志和杨元庆一生中最焦虑的日子。一家企业的气质,与该公司的创始人基本同构。联想的整体气质和战略道路选择,可以说是由柳传志塑造的,杨元庆传承的。联想教父柳传志,是以何种身份起家的?销售!1984年,在这个充满暗示和悬念的年份,在中科院计算机研究专业机构工作却无所事事的技术工程师柳传志,终于耐不住寂寞创办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就是日后的联想。当时,柳传志每天像个没头苍蝇一样骑着自行车每天在北京街头瞎转,又是摆摊兜售电子表和旱冰鞋,又是批发运动裤衩和电冰箱的时候。在柳传志买进卖出之间,联想的战略基因,那时已在悄悄生长。杨元庆,也是从销售起家的。1994年,联想成立了以杨元庆为首的微机事业部,就在那一年,国外品牌大举进入中国,29岁的杨元庆顶住了压力,使联想成为一枝独秀的国产品牌,杨元庆因此被誉为“销售奇才”,也让柳传志对他刮目相看。柳传志和杨元庆起家的身份,简直可以视为联想战略基因的隐喻。联想战略基因是什么?内参君以为,就是以销售为王,以技术引进为基,做一条在夹缝中来回穿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的鱼儿!柳传志讲得很清楚,联想选择的,是一个“跟在IBM后面吃土”的战略。他说了:这是一场赛跑。跑在前面的人说:“你在后面吃土吧。”他跑得快,我在后面吃土,这没错。咱们现在必须狠下心来,踏踏实实在后面“吃土”。联想很长一段时间,跟在IBM后面组装电脑,依靠熟悉国内市场渠道,向国内市场销售,以大规模采购组装降低单台成本,积累菲薄的利润。薄利多销,倒也赚的钵满盆满。就连品牌,联想采取的,也是买买买政策。从12.5亿美元收购IBM认为是负累的个人电脑部门,再到29亿美元巨资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最后到23亿美元收购IBMX86服务器业务,都是如此。为了这些品牌,联想付出各种的成本合计不下百亿美元。在中国和西方技术上存在较大差距的时候,这一战略迅速成全了联想的奇迹。在国内,联想一度成为了PC机和移动电脑的巨头,成了中国制造业最闪亮的“明星”,沧海一声笑,一览众山小,广受拥趸们的追捧。想当年候联想多么威风,对美国惠普,戴尔个人电脑业务挤压,令他们差点要关闭个人电脑的生产。就像现在华为打压苹果和三星一样。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使一个企业成功的原因,往往会成为它日后失败的诅咒。这个道理,一样适用于联想!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联想发展战略的问题逐渐显现,不断成为了它跨向卓越的阻碍!不掌握核心技术!缺乏美誉度品牌!这两者,成为了现在制约联想发展的最大问题!这两个问题,进而延伸出联想当前的两个困境:国外进不去!国内有追兵!他们,一起造成了联想业绩的恶化!联想收购了IBM和摩托罗拉这两家跨国公司或其部门,主要想利用其国际品牌和销售通道,走出去,打开欧美主流市场。但是,像摩托罗拉这样的品牌在国外其实是过气品牌,给人的想象空间不大,反倒成了联想的负累。最后联想只好拿国内的盈利向IBM国际方面输血,消化重组成本。如果联想国内的利润丰厚,这么勉强输下去,倒也罢了。问题是,随着国内技术和国际技术差距的缩小,联想作为引进技术进而占领国内市场的“二传手”的角色也岌岌可危。在中兴、华为、联想、魅族和酷派等手机企业之后,格力、奇虎360等新人正在涌入,他们依靠自主品牌和自主研发,形势蒸蒸日上,步步紧逼挤压和蚕食着联想的市场空间。特别是华为Mate7和Mate8手机横空出世,初步奠定了全球男士商务手机第一品牌的地位,更是让联想相形见绌!据统计,一季度,联想集团智能手机发货量1080万部,环比大跌46%,远低于华尔街预计的1500万~1800万部。在全球市场份额占有量上,联想和小米双双跌出了前五,而被OPPO和VIVO取而代之。IDC 2016 Q1 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机品牌出货量2015Q4,联想位居全球市场第四(2020万部)数据来源:IDC更难受的是,联想传统优势项目笔记本电脑,也被动地陷入了左右夹击之中。不仅很多功能被智能手机所取代,而且也面临着国内厂家的强有力竞争。&5 月 26 日,华为MateBook笔记本正式面向中国市场发布,这对于联想又是迎头一击!国外市场失血不止、国内市场又被釜底抽薪,联想这种苦苦支撑的格局还能维持多久?四站在今天回头看,内参君不禁要为联想一叹!过去的十五年,是联想失去的十五年。联想不但无法与腾讯、阿里巴巴、华为相比,就算与百度、京东相比,也变成了一个“小矮人儿”。形势比个人强,战略比战术强。今天,也许苛责柳传志、苛责杨元庆并不公平。他们都是爱国的民族企业家,都为自己的企业竭心尽力!我们只能说,做企业的,必须有中国传统“易经”生生不息、与时俱进的精神,时代变了,战略也要变!联想和华为,一个年净亏8.32亿元,一个年净利润369亿元!这或许暗示着新时代已经作出了选择:当今中国,联想这种追逐处于下降颓势的品牌、而非寻求有前景和上升空间的技术,重跟跑轻领跑、重营销轻研发、重细节管理轻战略掌控的模式,可能已经走到了尽头!其实,对此,联想管理层并非懵懂不觉。杨元庆对联想团队说过:这已经不是PC时代,只要靠运营,加上渠道和品牌的优势就能取胜。现在需要的竞争力已经完全不同。杨元庆还说: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要更加积极,更加进取,不能被动,不能保守,要认真地去重定战略、策略!联想的战略咨询师在哪里?其实,老师就在身边,何须费力驰求。柳传志的闺女柳青,在滴滴已经做得风生水起,柳传志大可以放下姿态,多向自己闺女请教下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经营之道!这个时代的消费主力,已经逐渐变成了80后。老一代杰出企业家俯身下去,向杰出的年轻一代取经,一点也不可耻!五《创业史》的作者柳青讲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其实,这句话对企业家也很有启示。中国企业,已经进入不仅追求大、更要追求强,不仅注重引进吸收,更注重自主研发、自主品牌的时代!在告别粗放式发展,向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链高端攀升时,中国企业进入了步步惊心步步为营的发展阶段。对中国企业来说,战略思考和把握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关键处,走对了,企业满盘皆活,走错了,就会分分钟崩盘!战略型企业家,并不是掌握了绝世本领的人,而是那些随时准备扬弃自己的人,准备花一生时间去认真学习的人。特别是身处今天这种创新追赶得人连尿尿的时间都快没有了的时代,每个企业和企业家更应当时刻有主动归零的心态和准备。在公司和个人越是在成功的时候,企业家就越是要好好地想一想,告诫自己:此地不可久留!然后,继续开拓,在业绩抛物线开始下滑的时候继续找到了一个新的一个曲线的起点,重新继续新的增长。否则,你不主动归零,市场就会让你被迫归零。在这个多维竞争、千变万化的企业江湖里,只有创新偏执狂和被迫害妄想狂才能生存!德鲁克警告过:“不能放弃昨天,是许多企业走向没落的原因。”无论是柳传志还是杨元庆,乃至联想整个团队,都应该忘掉昨天的荣耀,从零开始、从今天开始,重新思考联想下一步的战略道路。其实联想应该学习谷歌的经验,不断创新进取。要有远视眼光。不能被眼前一时的业绩的辉煌沾沾自喜。谷歌是一件做互联网搜索引擎的公司,它不甘墨守成规,踏足手机方面的领域,并且进行人工智能和硬件的创新。而Google是一家“10%的人负责赚钱,90%的人负责胡思乱想和科技创新”的公司。这个公司的利润增速每年都只是在10%-20%之间,比起中国创业板里那些华为阿里巴巴动不动刷出百分之百,甚至百分之几百利润增长的公司,Google的数据一点也不光彩照人,甚至略显寒碜。Google 也进军手机行业,不过谷歌不是研制智能手机和苹果。三星。华为竞争。而是以准备替代手机的谷歌智能眼镜投放市场,目前已经研制出3代智能眼镜了。歌眼镜是的一款“拓展现实”眼镜,它具有和智能手机一样的功能,可以通过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以及上网冲浪、处理文字信息和电子邮件等。Google Glass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人称镜头视角,能提供更方便的拍照方式,更好的连接人与互联网,优秀的语音识别系统和声音传输系统,可视性的导航系统。谷歌眼镜升级到安卓4.4操作系统,带来了更多更出色的表现。 在基本设置下,用户可以触控眼镜右侧的触摸板或直接通过语音控制眼镜来完成拍摄,这种方式要比先拿起手机再开启应用方便得多,更容易捕捉突发的画面。另外,甚至有开发者已经开发了一款名为Winky的应用,用户只需要慢速眨动右眼就能完成拍摄。Google Glass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人称镜头视角,利用Google Glass,可以拍摄许多更具真实感镜头。不仅如此,利用这一特性,你也可以把自己看到的东西利用实时视频的方式告诉他人。当你使用谷歌眼镜以后,你会发现谷歌眼镜终将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手机是最糟糕的发明你会意识到手机已经太多地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手机用各种方法将我们从生活中分离。即使在一 起,人们也都盯着那些小小的屏幕,跟不在旁边的人们交流着。我们总是看着我们的手,而不是各自的脸。我们总是在记录,而不是在体验。5-10年,人工智能经进入你的日常生话和工作当中,手机将消失,你还要手机做什么?谷歌智能眼镜以后就可以替代手机了。所以谷歌看得很远,不和你在手机产品上竞争,研制5-10年内替代手机的智能眼镜。你看苹果刚刚发布了iPhone 6,我可以做个更大胆的预测:iPhone 8s将是最后一代iPhone,到那时候,苹果手机业务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苹果不会再造手机了。所以联想现在不做产品创新转型,电脑市场5-10年将消失,那时候联想公司将破产,切底退出历史舞台了。同样任正非的华为手机,别看他现在上打苹果,下踢三星,好像春风得意的那样,如果他不思进取,不做产品创新转型的准备。5-10年手机退出市场了,任正非的华为一样被历史淘汰。
馆藏&55943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联想和华为,一个“巨亏”、一个“称王”?为何在海外,却是不同印象
[摘要]:桥,当然不是一个舒适的地点。不过走过去,认识桥对面的人却是一个建立信任的过程,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和一个对世界施加正面影响的过程。  几个月前,我和一位朋友吃饭。她曾在中国不同的科技企业工作多时。现在,她在BAT中的一家做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
  我们都知道,包括BAT在内的诸多中国科技企业现在为了走出去,融入全球化进程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过在我这位朋友看来,不管他们采用什么方法,从根源上说,道路只有两种:“联想模式”和“华为模式”。
  我这位朋友的论断也得到了她国外同行的认可。一位北美的资深猎头就认为,“如果你的简历上有华为或联想的工作经历,那将使你非常有竞争力。”
  与此同时,全球著名广告巨头WPP也将联想和华为列为中国出海企业中最强大的两个品牌。事实也的确如此。位列世界500强企业第226位的联想在世界范围内有52000名员工,而华为的规模甚至还要超过联想。华为在500强企业中排名第83位,在全球范围内有多达180000名员工。联想70%的营收来自海外市场,而在这一项上,华为也不低,为60%。
  不过,尽管都是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典型代表,联想和华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企业文化,采取的也是截然不同的全球化策略。而在中国科技企业争相出海的大背景下,这两种发展观也会对其他出海企业制定发展战略起到重要影响。因此,梳理二者各自的发展路径就显得很有必要。
  别相信任何人&VS&每个人都值得信赖
  首先我们来看两家员工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企业的。在联想这边,大部分雇员都相信,联想所崇尚的是乐观、互信的企业价值观;而华为则对信任一词嗤之以鼻。
  “员工在华为学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要相信任何人。”一位在华为和联想都有工作经历的员工如是说。
  “在联想,员工们的预设判断是:每个人都值得信赖。直到这位员工确实遇到了例外情形,他才有可能稍微改变下看法;但在华为却不是这样。在这里,每个人都觉得,其他人不靠谱。甚至在经过长时间的共事,在他自己也觉得这位同事‘很靠谱’的时候,他仍然会在心中对其保持距离。”
  “我喜欢这里的一个原因是,这里很礼貌。中国不少科技企业在开会时常常出现两个员工一言不合就互相指责的情形。但在联想,这样的情况极少发生。我当然不是说联想开内部会议的时候就没有不同声音,我想强调的只是,即使出现意见不合的情况,公司也会鼓励员工用礼貌、恭敬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
  相反,华为由于其领导人的军人经历,公司的文化充满了军事色彩。人们常把华为这个特色称为“狼性文化”。
  “在华为,所谓‘狼性文化’就是:要么你吃掉别人,要么你就被别人吃掉。而这当然会让公司的内部竞争变得非常激烈。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文化也让公司在面对外部压力的时候,更能调动起每个人的工作激情。”
  从这个角度看,这种不轻松、不友善的工作环境也是领导人有意为之的结果。
  “我觉得华为从来就没想把员工往‘工作使人快乐’之类的价值观去领。华为一直在中国四五线城市‘招募新兵’,在那里,大量有技术的年轻人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华为希望他的每位员工都能保持“饥饿感”,它给员工展示的发展逻辑是: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拿到高收入;只要业绩出色,就能不断升职。这套观念是华为发展的核心,它成功的让其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还能有效压低经营成本。
  虽然这种理念听上去简单粗暴也并不讨喜,但对于特定的员工,它又是十分奏效的。
  “当我完成项目的时候,我收获了巨大的满足感。我的工作是为偏远地区架设电信基础设施,而我对于这项工作十分自豪,因为我的工作将使那里的人和世界相联。”
  这句话出自一位“华为老兵”,他在公司工作了16年、在世界上五十多个国家留下过足迹。
  员工的家庭,重要吗?
  华为创始人兼CEO任正非有一个知名的故事。尽管这个故事有着不同的版本,但其整体叙事框架大同小异。据说华为一位高管曾向任正非提出申请,希望能将其工作地点由深圳改换到北京,原因是其妻子和家人都在那里。
  任正非先是问他,“你就不能让你的家人也来深圳吗?”而后,当他知悉该高管的家庭难题后,任正非严肃而直白的告诉他:“哦,那你离婚吧。”
  尽管这件事无法证实,但这个传说本身所传递出的信息即是,在华为,员工的忠诚度和奉献精神是第一位的。很多后来在华为“建功立业”的员工在初到公司时,就签订了一份“奋斗者协议”。协议中明确提到,员工需主动放弃年假和加班补贴。
  华为公司绝大多数精英人才与管理层决策者都是“奋斗者俱乐部”的“会员”。对于这些有着数十年“会员年龄”的员工来说,华为是他们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家公司。
  显然,“资深会员”的存在会提升公司的凝聚力,但另一方面,这也让“局外人”更难进入公司高层。
  “在华为工作,就像是搬进了一个小城镇,所有同事和领导都在此居住。”一位华为前员工说,“即使你在公司已有5年,甚至10年的工作经历,但只要你的家庭不在这里定居,你仍有可能被同事和领导视为‘局外人’。”
  这种“奋斗者”式企业文化在“胡萝卜加大棒”式的政策影响下,得以强化。按照华为的内部政策,在公司服务时间越久的员工,所获分红也越多。这意味着很多级别不高但在公司够久的员工所获得的收入会比某些级别高但服务时间不长的员工要高。
  与之相对,华为的另一条政策是“有去无回”:
  “一般来说,离职的员工再想回来,公司都是不欢迎的。”一位前华为人力资源专家说,“当然,在极特殊的情况下,也会有例外发生,但总体来看,这种情况十分罕见。”
  这和联想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离职很正常,有的是因为家庭原因,有的则是渴望更高的薪水和发展机会。”联想的人力资源高管解释道。“但我们发现,很多员工出走多年后还是会选择回来,因为他们发现,没有比联想更好的地方了。而只要他们想回来,公司都会很欢迎。”
  “全球化的组织&”与&“处理国贸事务的中国企业”
  在经营国际市场时,两家企业的风格也是大相径庭。我身边几乎每一位对这两家企业有深度了解的朋友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联想,在很多方面上看,确实是一家全球化公司。而华为,则更像是一家中国企业在处理其国际业务。”
  联想CEO杨元庆一直都在强调公司的国际化身份。2014年,在接受《哈佛商业评论》的采访时,记者曾问到,“中国企业应向美国企业学习什么,以及美国企业应该向中国企业学习什么?”&杨元庆干脆利落地答道:“我觉得两国企业都应该向联想学习。”
  在杨元庆看来,联想不只是一家国内企业,它的内在基因是国际化。
  国际化意味着本土化。而这正是联想所擅长的。
  在组建公司的海外办事处的时候,联想只带极少数中国员工去到当地;分公司的主体成员都是当地人。联想相信,只有给本地员工充分的信任,才能真正打开当地的市场。
  “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我们会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我们会努力激发当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他们应对全球化市场的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联想首席多元官Yolanda&Conyers说。
  “我们相信,当我们能真正激励到员工时,他们不仅能为公司带来更高质量的产品,也能使我们的产品更贴合不同消费人群的消费需求。”
  但在华为则是另一番景象:公司的全部海外分支机构就像是环绕在行星周围的诸多卫星。而那个行星,就是华为在深圳的总公司。
  在运营海外分公司时,华为会带着大量本国核心团队前往当地,他们一直以不信任当地员工而闻名于业内。
  “如果这个员工不是中国人,那不管他赚的多少,不管他头衔多么显赫,他都不会获得公司的实权。”一位华为前员工说。
  另一位华为外籍前员工讲述的更为详细:
  “当我们在海外工作时,中国员工会私下讨论公司议题,我们外国人根本无从知晓。很多时候他们跟我们讲的话与他们实际做的根本就是两回事。”
  追根溯源,最初开拓国际业务的方式决定了两家企业在国际扩张道路上的不同路径。联想通过收购国际知名品牌开启了他们的发展之路,而华为则像经营根据地一样,不停地把深圳的运作模式复制到其在海外的分公司。
  对完成大规模收购项目的联想来说,公司在当地的文化融合工作不仅是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形势所迫。
  “他们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文化问题,这是他们当时面对的最棘手的难题。”一位曾参与2005年联想收购IBM&PC业务的前员工如是说。
  联想的应对方式,是将文化挑战作为公司的头等要务来抓。他们专门成立了一个项目组来处理公司的文化融合事宜。现在看来,联想的举措不仅深刻影响了后来的中国企业,也对很多国外企业起到了示范作用。
  当联想为解决文化融合问题而奔波劳碌的时候,华为则在步步为营的开辟其海外市场。华为的目标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其业务项目则是为那里的人们铺设电信基础设施。在那里,适应当地文化虽然也很重要,但绝对称不上是紧迫。
  “华为在文化问题上采取的方略是那种‘碾压式’的。”一位曾给华为公司做过语言和文化培训的美国企业家说道:
  “他们从不认为公司应该适应当地文化,他们只是在不停的用海量的工作项目来推进其在海外分公司的运营工作。在华为看来,文化问题并不是个长线挑战,它只是个看上去令人分神的议题。而当你在为一个个短期目标奋斗时,这些‘令人分神的议题’自然会被束之高阁。”
  这种策略自然给华为带来了短期成功,但从长远上看,它人为的加剧了公司与当地员工和当地文化的疏离感,而这显然影响到了公司在海外市场,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市场的声望。
  从国外雇主评分网站Glassdoor.com显示出的数据来看,尽管两家企业在总分上都没有超过4星,也都没能达到谷歌或希尔顿那样的高度,但当我们聚焦不同类型的海外市场时,两家企业的特征就显露出来了。在发达国家,联想的分数虽然说不上有多高,但至少在平均水平以上;而华为的答卷则是完全意义上的“不及格”:
  几乎在每一个发达国家,华为的分数都要低于3星。在有的国家,这个分数甚至还可能更低。唯一的例外是瑞典,那里的员工因为拿到了相对更高的收入而收获了相对更高的“工作幸福感”。
  但即使是在瑞典,当地员工的抱怨和其他地区也无明显不同:对当地文化和法律缺乏尊重、内部交流问题尤其是语言障碍明显。
  当然,类似的抱怨在联想的答卷上也能看到,不过相比于华为所面对的激烈的指责,联想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
  反之,当我们聚焦发展中国家以及中等收入国家的市场时,华为的表现就是另外一番光景。尽管在这些地方,华为所拿到的分数也算不上惊艳,但相比于其在发达国家市场上的不及格表现,这个数字已经有了显著提升。相形之下,联想在这些地方的表现反而不及华为:
  为什么华为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收到的反馈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在访问了多位相关人士之后,我得出的结论是,这和“第一桶金效应”密切相关。
  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员工和华为在中国招募的员工类似,他们出身相对贫寒,履历也比较普通。他们渴望打破阶层的桎梏,获得高收入,实现自身价值。然而现实是,那些高收入的职位他们很难获得,而华却给他们提供了机会。尽管在华为工作也会面临很多困难,但相比于得到的回报,这些困难也都不足为惧了。
  相反,在那些发达国家,很多求职者出身中产阶级,他们对工作体验有着更高的要求。而华为往往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但即使是在发展中国家市场,华为也时常和当地员工发生纠纷。
  2016年,The&Sahara&Reporters报道了华为尼日利亚分公司的一系列违规操作。华为被指控偷税漏税,触犯外籍员工(这里指中国籍员工)人数限制法案,还放任签证已失效的中国员工滞留尼日利亚。除此之外,华为还因为拒绝为当地尼日利亚员工开设培训课程而违反当地法律——尼日利亚政府规定企业必须要给当地员工提供培训课程。
  更早的2010年,华为被印度政府调查,原因是他们在当地办事处所制定的规矩:印度人只能进入研发部门前两级,二级以上都是中国人。
  今年五月,300多人在华为约翰内斯堡的办事机构门口示威,导致30人被警方逮捕。原因是华为选择用发短信的方式解雇当地员工,而且一下子就开掉了上百人。
  华为在聘用外籍员工时屡屡遇到各种麻烦,与其根深蒂固的企业文化密切相关。如前所述,华为公司的许多“奋斗者们”毕生服务于华为,对公司的认同感十分强烈。但这种认同感本质上是排他的。外来人员想要融进“奋斗者圈子”并不容易。
  “外籍员工在华为所遇到的所谓不公平待遇其实并非外籍员工独有。即使是中国员工也会遇到类似难题。”一名曾为华为服务半生的中国籍华为前员工说道。
  华为海外业务依赖大量本国员工的另一原因其固有的管理模式。
  为了让海外的中国高管专注于工作,避免出现“结党营私”的情形,华为在海外推行“轮岗制”。一位经理在当地工作三四年就会被调任他处。而新来的领导为了方便管理自然也要带来他所信任的老部下,这样一来,当地的中国员工越来越多。“在这个管理模式体系下,本地人根本就没有晋升机会”,一位华为前经理如是说。
  联想和华为在管理文化上的区别也和两个公司领导的个人经历有关。我们不妨看下这两家公司的董事会:
  根据公司官方网站所言,华为的17位高管都在1997年以前入职,且无一外企工作经历,无一海外求学经历。
  相比之下,联想的董事会更为国际化:
  除了在人才招募方面强调全球化与多元化,联想的另一大特点是,中方领导人在面对文化碰撞问题时,态度更为开放。
  “杨元庆和乔健都是全球化的企业领袖。他们愿意在碰撞中学习他国文化,他们愿意摆脱‘舒适区域’,尝试新的挑战。他们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却有着全球化的开放视野。”&Yolanda&Conyers&对联想的管理层赞不绝口。
  反之,当我和华为的一名前高管聊到全球化视野下企业的文化融合问题时,他的回答却是,
  “我觉得他们根本就不在乎这件事。”
  为何在国内人们对两者的态度截然相反?
  尽管两家企业在国外的声名迥然不同,但在国内,华为才是更受欢迎的那一个。多数企业更倾向于将华为,而非联想,视为可供学习的典范。这与两家企业最近的表现密切相关。
  在2005年收购IBM的PC业务后,联想一直保持着稳步发展的平稳势头,还一度雄踞全球PC出货量榜首。不过近几年来,联想的表现有些挣扎。2015年,联想开始亏损;尽管一年后联想就止跌盈利,但是其在PC市场的份额却逐年缩水,更糟的是,服务器和智能手机业务也一直难以获得盈利。总的来看,现在的联想正处于困难期。
  相比之下,华为最近的发展态势要稍好一些。尽管华为2016年的营收提升了32%,但其净利润却只是和前年持平。同时,其7.1%的毛利润增长率也是近十年来最低值。不过这也与他们在研发上的巨额投入有关。
  但在广大中国人心目中,华为近些年的存在感与日俱增。在中国,华为高端手机的销量仅次于苹果和三星;而在中低端手机方面,华为的“荣耀系列”在与小米和VIVO的争夺中也完全不落下风。在中国,使用华为手机的人随处可见,但使用联想手机或者是摩托罗拉系列手机的人却并不多见。现在,在中国市场和海外市场的同时助力下,华为已经超越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品牌。(译者注:目前华为在全球市场份额位居第三)
  最后,华为让中国人收获了民族自豪感。
  “我对中国企业能生产出世界级水平的智能手机而感到骄傲。”一位中国高管告诉我。
  “华为能有今天,完全是白手起家,一步一个脚印努力的结果;而联想(之所以成功)不过是因为他们收购了IBM。”我的一位中国同事对我说。
  最后的思考
  我需要澄清的是,我做这番比较并非是在鼓吹其中某家企业去学习另一家企业。因为在我看来,联想和华为都有着强大的品牌实力。
  华为在很多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比如他们始终不渝的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比如他们一直在朝着自己设定的长远目标稳步前行。而现在,他们已经造出了让世界惊叹的产品,他们也确实是在用自己的努力打消着外国人对于中国科技的偏见。
  不过现在的形势是,太多国内企业在看到华为的成功后开始盲目效法。他们以为只要有了发展战略和必要资源,就无须与海外市场的员工搭建互惠互信的工作伙伴关系,而这显然大错特错。
  一位同时在这两家企业有过工作经历的商业领袖的话对我颇有启发。他说:
  “对于国际贸易双方来说,文化之间的不同与区隔就像一座桥梁。在联想这边,我认为乔健最为人称道的一点,在于她敢为人先,在于她有决心去成为最先过桥的那群人。只有当前人成功过桥,才有更多后来者愿意去追寻他们的脚步,从这个角度上说,我觉得乔健的努力是在让世界连在一起。不过很可惜,我在华为身上完全看不到那样的勇气与决心。”
  桥,当然不是一个舒适的地点。不过走过去,认识桥对面的人却是一个建立信任的过程,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和一个对世界施加正面影响的过程。而这自然要比单纯的去盘算着如何控制他人要高明得多。从这个角度上说,尽管联想现在的发展势头并不理想,但它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扮演的角色却要比单纯的赚钱要重要。因为他们展现出的是海纳百川的领袖气质。
  作者:Ell查
  来源:虎嗅网(ID:huxiu_com)
私募基金基金经理:近6月收益:9.99%近1年收益:25.76%基金经理:近1年收益:20.28%今年收益:-0.69%
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四章第十四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和布告、传单、手机短信、微信、博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
格上财富谨遵《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之规定,只向特定投资者展示私募基金产品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推介建议。
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机构和个人:
(一)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机构; (二)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阁下如有意了解或进行私募基金投资,请注册成为格上财富用户以确认您的合格投资者的条件
阁下如有意了解或进行私募基金投资,请注册
成为格上财富用户以确认您的合格投资者的条件
进行调查问卷
根据基金业协会规定,您尚未完成调查问卷
进行调查问卷
您的测评结果未满足相关规定,建议重新测评
您的专属理财顾问会给您详细解答
感谢您的垂询!稍后为您服务!
马上咨询敬请致电理财热线:400-080-5828
咨询服务(预约成功后,格上财富专业顾问将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
咨询阳光私募
理财服务咨询
订阅格上财富周报
咨询信托产品
咨询私募股权
订阅格上研究报告
我愿意接受格上最新的产品和活动信息通知
风险揭示:投资有风险,当您/贵单位进行投资时,可能获得投资收益,但同时也面临着投资风险,比如资金损失风险、运营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您/贵单位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相关风险揭示书和投资协议、公司章程或者合伙协议等文件,充分认识投资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可能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联想和华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