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生猪价格下跌的原因下跌什么时候

行业领先的食品资讯网站
┆┆┆┆┆┆┆┆┆┆┆┆┆┆
站点位置: &
【设置字号:大 中 小】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2017年生猪价格后期预测:专家分析生猪价格不存在长期下跌的基础
时间: 9:29:09 来源:生猪价格网
&&据农业部生猪监测预警专家组分析,近期生猪价格持续下跌,主要原因是消费下降造成阶段性供需失衡;养殖效益仍处于历史同期偏好水平;生猪产能恢复缓慢,价格不存在长期下跌的基础,下半年不会出现严重过剩情况。
&&消费下降是生猪价格回落的主要原因
&&据农业部监测,5月份第4周,全国活猪平均价格和猪肉平均价格分别为每公斤14.3元和24.91元,均连续17周下降,同比分别下降30.8%和20.2%。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一是消费下降,供应偏紧情况明显缓解。一季度规模以上屠宰场生猪屠宰量同比下降8.3%,表明消费弱于去年同期。二是市场供应有所增加。据定点监测,4月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0.3%,连续2个月环比增长。三是养殖场户压栏因素影响。4月份生猪出栏平均活重121.62公斤,同比增加3.32公斤,接近历史最高水平,表明养殖场户存在明显压栏现象。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大猪集中出栏,形成了一定价格踩踏效应。
&&生猪养殖效益正常偏好
&&正常年份4月份是生猪价格的低谷期。今年4月份活猪平均价格每公斤16元,比前5年同期平均水平高11.9%;出栏一头商品肥猪平均可获利200元以上,比前5年平均利润高100元,与往年消费旺季的平均盈利水平相当。总体而言,当前生猪价格和盈利水平处于正常区间。
&&年内不会出现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
&&4月份生猪存栏同比下降1.4%,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2.1%,表明生猪产能虽然有所恢复,但受散户持续退出、环保和用地趋紧等因素影响,产能恢复比较缓慢,目前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今年内不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的情况,价格不存在长期下跌的基础。随着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到来,猪肉消费将逐步恢复,价格或将企稳上升,但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总的来看,今年生猪市场供应有保障,养猪场户有效益,形势总体较好。
相关搜索: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热门图片新闻
美国召回超2亿枚“问题鸡蛋” 疑被沙门氏菌感染
你买的进口食品、化妆品安全吗?
何时需要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食物过安检会有辐射残留?别信!
养胃护胃,专家: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
&更多关于本文的相关文章
本网站内的相关新闻: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
相关热点专题
中国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 &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养猪网
五月,素来就是一个充满了斗争流血的日子,所以五月又常被称为&红五月&。今年五月,各地猪价&红不起来&,生猪市场继续走弱,养殖户心头继续淌血。面对持续下跌的猪价,尽管养殖户抱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并出现惜售挺价的行为,但是依然挡不住节节败退的行情。都说今年是银猪年,可猪价已经来到了近两年的最低点,如果猪价一直跌下去,今年还会是个银猪年吗?猪价涨跌起伏,自然不可能跌到18年,那么关键在于,猪价什么时候能彻底反弹呢?
节后消费崩塌 猪价断崖式下跌
每年春节都是全国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春节前的年货储备让市场消费大幅增长,而节后被透支的消费也让部分行业呈现下滑态势。就生猪产业来说,受困于终端消费疲软,年后我国猪价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年前备货让猪价在一月上旬延续了去年年底的上涨走势,中旬猪价小幅回落开始维稳,这种稳定的行情持续到了2月初,也就是正月初八、初九,这也正是春节假期结束的日子。
二月初猪价开始大跌
随着假期结束,返校的返校、返厂的返厂,消费被透支的情况浮出水面。2月上旬,猪价开始了今年首次的崩塌式、断崖式下跌,2月中上旬猪价跌势汹汹,市场供大于需。2月中下旬寒假结束,各大院校开学,集中采购让市场打开了一定的需求口子,猪价稍微稳住,但由于市场终端依旧凄惨,在2月底猪价再次掉头下行,在3月中旬跌破去年猪价最低点,直到此时,养殖户挺价惜售终现一定成效,猪价阶段性触底,第一季度猪价也以小幅反弹收尾,但这也给了行业一个错误的信号,许多养殖户认为猪价将就此回涨,结束年后颓势。
市场依旧偏空 猪价&逢节必跌&
3月底猪价的小幅回涨让部分养殖户认为节后颓势退散,猪价将恢复上涨。但就目前来看以及对后期的分析,整个二季度将是&跌跌不休&。由于去年行情较好,养殖户、规模猪场资金充裕,去年年底的补栏数量较多,今年一季度疫情并不严重,市场猪源供应充裕,而年前制作的腊肉腊肠等替代鲜猪肉,在一、二季度市民日常肉类摄入中占比较大,消费没有恢复,市场依旧偏空。3月底猪价小幅回涨也淡去了4月中上旬养殖户的惜售情绪,而二季度节假日较多,清明、五一以及端午节,三节即是三劫,就目前来看,清明节与劳动节都应验了&逢节必跌&的说法,端午节怕也难逃&逢节必跌&。
清明节和劳动节逢节必跌
二季度是春夏交替的季节,在春季尾期市场消费未能恢复,到了传统消费淡季夏季,市场消费也很难转好。五、六月份天气升温,尽管腊肉腊肠已被消耗,但市民口味逐渐清淡,终端需求依旧不足,需求端极度缺乏利好。而在供应端,去年年底国内各大型农牧企业都已开始了生猪产能扩张,农业部能繁母猪存栏数据也终于出现了上涨,加上今年严抓环保,禁养风暴席卷多省,市场生猪供应并不会减少,前期压栏也让市场牛猪增多。标猪牛猪都不缺,这样给了屠宰企业操作&牛猪大屠杀&的空间,在清明节和劳动节后,我们可以看到两个明显的下跌走势,而就各省政策以及供需格局来看,端午节前后及整个六月,猪价跌幅或许缩窄,但没有太多的上涨空间,猪价也难彻底反弹。
台风影响猪价 尾期行情或扭转
三季度的气候总体是极度炎热的,所以市民口味清淡,终端消费也很难好转。七、八月份作为暑期,院校不能提供集中采购的支撑,猪价继续下跌概率较大。而在七八月份,台风依旧是个关键词,就年初有关报道来看,今年台风或许量少威力大,去年湖北、安徽等地惨痛的教训让人心头滴血,同时台风对生猪供应端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台风天气风雨交加,给中小散户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生猪供应或将阶段性减弱,猪价也将阶段性上涨。但是考虑到今年禁养、限养,猪场规模不够的中小散户已经大量减少,今年台风能带来多大的危害还是个变数,但可以肯定的是,台风将影响到第三季度猪价。
去年三季度
笔者认为,今年行情将在第三季度末或第四季度初出现扭转,也就是在九、十月份左右,猪价或将彻底止跌并开始回归之路。现阶段行情较差,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不高,这将导致在第三季度尾期,生猪供应量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而在八月下旬,院校开学带来的集中采购,将刺激猪价,给猪价的上涨埋下基础。去年三季度末中秋、国庆双节是出现了&牛猪大屠杀& ,但今年猪价持续下跌,屠宰企业操作空间较小,如果没有相关政策给拆猪场添柴加火,那么今年中秋、国庆的&逢节必跌&的程度同比去年将大幅减弱。综合来看,三季度尾期猪价或小幅上涨,在中秋后小幅回落。类似于一季度尾期情况,但实则不同。三月份猪价上涨没有基础,回落之后就很难上涨,而第四季度猪价上涨空间较大,九、十月份作为过渡期,猪价小幅上涨之后就算遇上&逢节必跌&,那也能尽快反弹上涨。
禁养面临收官 猪价持续上涨
上文提到,九、十月份是一个过渡期,市场需求由弱转强,四季度前期消费处于恢复阶段,天气降温之后市民口味不再那么清淡;四季度中期同样受天气影响,&冬令进补&发挥作用,市场需求继续增长;四季度后期便开始了年前备货,此时需求将大幅提升,整个第四季度,市场需求都处于积极的发展态势,在需求的支撑下猪价也有了巨大的上涨空间。
去年三季度
今年是禁养的关键年份,第四季度作为收官阶段,各地政府的禁养力度或有个突增。环保、禁养、限养、拆猪场,这对今年整年的生猪市场都有影响,年底的收官更多的是针对个别&大风场式&猪场,对生猪供应的影响或不如一、二季度。虽然今年各大农牧企业的生猪产能扩张,能在年底提供大量的猪源,但是家庭农场、中小散户受今年行情影响,补栏较少供应不多,第四季度国内市场供应端并不会成为猪价上涨的拦路虎。
供需基本面对市场影响较大,但目前我国生猪市场需求端难以量化,供应端进口猪肉和走私猪对猪价也有强烈的冲击,有关政策、法规的颁布也能影响猪价的走势。笔者认为,今年上半年猪价下跌是主流行情,到了下半年,猪价上涨将成为主旋律。笔者依旧建议,养殖户要更多的关注规模化、科学化的猪场生产方式,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率,不要把心思过多的放在不能掌控的猪价上,规模猪场是未来行业主体,养殖户们要尽快完成自己猪场的转型升级。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谢谢配合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扫扫有惊喜
生猪下跌 玉米回归(农经瞭望)(原标题:生猪下跌 玉米回归(农经瞭望))近日,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负责人分析上半年农产品价格形势,我国农产品价格总体稳定。今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总体延续近年的下跌走势,但部分产品价格开始企稳回升。上半年,农业部编制并定期发布的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均值为102.6,同比下降9.8个点。鲜活产品价格大幅下跌。蔬菜、猪肉、鸡肉、鸡蛋价格指数同比分别降25.5、15.8、10.7和21.8个点。小麦、玉米价格同比下跌。小麦、玉米批发均价分别为每斤1.31元和0.79元,同比分别降6.8%和14.4%;稻谷、大豆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6%、6.9%。鲜活农产品供求关系总体宽松,生猪价格持续下跌禽蛋禽肉生产规模扩大较多。受前两年禽蛋禽肉高价刺激和去年以来玉米等饲料原料价格回落影响,今年以来鸡蛋、白羽肉鸡、黄羽肉鸡产量都有所增长,再加上H7N9流感疫情影响和季节性消费低迷,鸡蛋价格一度跌至近10年最低水平,禽肉价格一度跌至近3年最低水平。蔬菜大量集中上市。受去年高价刺激,蔬菜种植面积扩大,今年580个重点县监测点在田面积同比增加,再加上今年北方天气回暖快,导致开春后蔬菜大量集中上市,价格下跌早、跌幅大。生猪价格今年以来持续下跌。据农业部监测,上半年我国集贸市场猪肉和生猪价格同比分别跌9.7%和16.2%,春节过后连续4个月下跌。据农业部分析,本轮猪肉价格下跌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猪肉供给增加。1—5月份监测的我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累计8657万头,同比增0.9%。二是消费进入淡季。二季度历来是猪肉消费淡季,同时今年因为禽肉和禽蛋价格下跌也替代了一部分猪肉消费,拉低了猪价。三是生猪集中出栏。春节后猪价一路下跌,养殖户存在压栏待售现象,导致5月份集中出栏,加剧了供应过剩局面,导致生猪价格又开始下跌。玉米收储政策改革成效显现,农产品进口持续增加今年以来,玉米价格进一步回归市场,玉米收储政策改革的成效正在逐渐显现。首先,玉米价格下跌降低了畜禽饲料成本。目前,玉米占饲料成本的50%左右,初步测算,去年新玉米价格下跌带动饲料成本同比降低10%以上,产品降价空间扩大。玉米结构调整后蔬菜、杂粮杂豆等供应增加。去年全国玉米面积大幅调减,大多改种大豆、杂粮杂豆、蔬菜、马铃薯和饲草等市场需要的品种,由于部分品种供给增加,市场需求弹性小,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其次,玉米价格下跌也给相关替代产品带来价格下行压力。这主要表现为玉米及其下游产品对小麦、稻谷、高粱、大麦以及蔗糖、马铃薯等有很强的替代性,减少了这些产品的消费需求。今年以来,我国农产品进口持续增加。从农产品进出口动力看,近年来,国内外农产品始终保持较大价差,驱动进口持续快速增长,对国内农产品市场运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今年1—5月,我国多数农产品进口继续增加,小麦、大麦、大豆、油菜籽、牛肉和羊肉进口量同比分别增长67.3%、130%、19.8%、21.4%、14.0%和8.3%。再就是油菜籽,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油菜籽的面积都在下降,所以对进口的需求也在增加。据农业部测算,年,我国谷物、大豆、肉类、奶制品进口量年均增速分别为32.2%、9.8%、24.9%和16.6%,谷物粉等制品、蔬菜水果制品及其他食品进口量年均增速分别为19.0%、2.4%和16.4%。(原标题:生猪下跌 玉米回归(农经瞭望))
热门新闻更多
实时热点榜单热门视频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拒绝访问 | www.mrcjcn.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mrcjcn.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0c4dea1c62343bf-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猪价格下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