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盛行的华为手机在美国为什么偏偏在美国卖不出去,还处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
>>&&>> &正文
华为在欧洲对抗三星苹果节节胜利 在美国有点难?
来源:参考消息网&&&
作者:佚名&&&
中金在线微博
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2月26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开幕前,人们试用中国品牌华为新发布的P10和P10 Plus手机。(新华社)
  参考消息网3月14日报道《财富》中文网3月13日刊载一篇介绍华为海外业务的报道。
  文章称,芬兰曾经是全球手机业的中心,后来,它和世界其他地方一样,成了苹果和三星的地盘。但在过去18个月,华为的智能手机在那里的市场占有率一飞冲天。研究机构IDC称,2016年第一季度,华为在芬兰的手机销量是苹果的10倍。2016年10月,华为手机迅速超过三星,夺得芬兰市场占有率的头把交椅。
  今天,漫步在赫尔辛基,你根本躲不开华为的广告牌。芬兰的一支顶级冰球队也配上了华为的那个像盛开的花一样的标识。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研究人员弗朗西斯科·热罗尼莫来到芬兰亲眼见证了这一切。他说:“华为很了不起,到哪儿都有它的手机。”
  和许多科技界的专业人士一样,热罗尼莫曾经以为,苹果和三星将在今后的很多年里牢牢占据着高端智能手机市场。这两家公司自从2011年以来就垄断了全球手机的前两位。
  虽说还未能撼动这两家巨头对市场的掌控,但华为是到目前为止最强大的挑战者。这家公司拥有17万名员工,年销售收入达610亿美元。
  如今,华为的目标是统治手机市场。它在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在欧洲节节胜利。
  深耕欧洲市场
  其实,华为的爆发经历了很长时间的酝酿。
  就在几年之前,中国消费者甚至都不了解华为。华为多年来主要生产廉价、低质量手机,它的大部分产品是供应电信运营商的“白标贴牌”产品,即只在这些产品的背面贴上自己的标识。生产这些东西,华为看不到未来,它甚至在2008年试图卖掉这块业务,但是没有找到买家。当时,华为自己的员工带着三星或苹果手机上班。
  2011年,曾经主管华为欧洲组网业务的余承东接管消费者业务,他知道公司需要打入高质量产品的市场。但是改变不会一夜之间就发生。不久前在华为总部接受采访时,余承东表示:“我记得在接管智能手机业务的第一年,我们的销量不到100万台。”
  但是,余承东和他的团队迅速将华为在组网设备上的专业知识转变为优势。在全球1000家智能手机生产商中,大部分的公司喜欢廉价使用生产手机所需要的软硬件。谷歌提供了安卓软件操作系统;日本的软银公司旗下的ARM公司出售对其芯片组设计的使用权。而手机网络的知识产权(让手机与铁塔交换数据的方式)并非共享技术,华为正是从这里发力的。
  在余承东上任时,高通、爱立信、诺基亚等西方和日本公司掌握了西方的3G手机网专利,将华为阻挡在了诸多市场之外。但是,华为公司致力于下一代4G手机的专利和标准。4G手机的网络速度是3G的10倍,更适合于不断更新版本的APP产品。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司的尼尔·沙阿说:“在过去三到四年,华为在知识产权上投入很大,几乎与三星、苹果不相上下。”华为因此得以在三星和苹果主导的西方市场销售手机,同时不会因为知识产权诉讼而付出代价。
  到了2014年,华为开始生产第一款在质量上可以说与三星不相上下、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三星的智能手机。华为率先在手机上安装了调制解调器,让中国用户可以在地下室或停车场里接听电话,其他品牌的手机遇到这类环境就会没有信号。尽管没有苹果手机那样的美誉度,但是华为手机依靠强大的信号接收能力、给力的摄像头以及漂亮的设计加以弥补。在苹果的iPhone 7问世前数月,华为就向消费者推出了带有双镜头的P9。
  到了2016年第三季度,华为出货的智能手机有60%为中高价格的设备,一举逆转了它从前对廉价手机的依赖。
  拥有竞争对手无法比拟的广泛技术能力是华为成功的原因之一。
  华为能生产无线通信产业链上所有环节的产品,包括发射信号的电信网络、连接网络的芯片以及手持设备。华为就好比通用汽车公司先铺好了州际高速公路,然后才开始销售汽车。华为的组网设备年销售收入达350亿美元,有了大量现金,研发上的投入充足,使其手机的质量接近于苹果的iPhone和三星的盖乐世。
  与运营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是助推华为在欧洲成功的原因之一。
  在欧洲,华为首先赢得了与主要运营商的组网设备协议。如今,华为正在欧洲销售用于这些网络的最新设备。《财富》杂志了解到,在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使用华为组网设备的无线运营商可以在采购智能手机时享受巨大的折扣,这就是之前从未被报道过的附带协议。其他的智能手机生产商拿不出这种促销手段。
  华为智能手机欧洲市场占有率在月间翻番,达12.2%。华为手机销量在葡萄牙和荷兰排名第一,在意大利、波兰、匈牙利、西班牙排第二位。2015年,华为卖出了1.08亿台手机,排名世界第三。2016年的出货量估计大涨30%,达1.4亿台,手机带来的营业收入增长率约为40%,达1780亿元(约265亿美元),而同一时期,全球的手机行业仅有一位数的增长。
  易观分析师赵子明认为,华为手机在欧洲的成功主要还是因为产品得到了市场认可,他们对欧洲市场也非常重视,在欧洲还设了研发中心。
  相关人士向参考消息网-出海记记者总结了华为在欧洲取得成功的几个要点。
  首先是创新。在各地设有研究所和创新实验室,马拉松式地进行创新和研发投入,对全球ICT人才资源整合、进行知识产权积累等……华为有一整套的创新机制,以准确把握行业趋势和技术趋势;其次是倡导自由贸易:开放合作、做大产业并分享利益;再次是与全球价值链开放合作共同发展,包括标准合作,与客户建立联合创新实验室,跨行业合作等;最后是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华为一直强调本地贡献,提倡在本地投资采购,提供就业机会吸纳本地人才。
  日,在芬兰中部城市卡亚尼,工程师卡莱纽斯在一处基站塔顶调试华为公司生产的天线。(新华社)
  美国市场是挑战
  《财富》报道称,华为毫不谦虚地认为,它将很快在全球范围内超过苹果。去年11月,公司的消费者业务首席执行官余承东在慕尼黑的产品发布会上对记者说:“我们将一步接一步,一个创新接一个创新地超越(苹果)。”他后来对《财富》杂志说,华为的手机会在2018年的某一天超越苹果。这个目标可谓雄心勃勃,但并非不可实现:在2016年第三季度,华为的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达3,400万台,落后于苹果的4,600万台。(两家都远远落后于三星的7,300万台。)
  不过,想追上这段差距,华为需要在其他很多地方以及更大的市场上复制在芬兰的成功。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美国禁止华为在其境内销售组网设备,华为无法使用这一策略,这也使得美国的无线运营商不了解华为,因此公司的智能手机在美国难觅踪影,市场占有率不到0.4%。
  华为的智能手机在美国进不了前十位,甚至排在BLU和一加这些小公司的后面。公司的直销网站GetHuawei.com还没有任何起色。在百思买或沃尔玛网站可以买到华为手机,但鲜有买家。2016年第三季度,华为手机在美国的销量仅为15.3万台,而苹果卖出了将近1,200万台。
  由于不能向美国的无线运营商销售设备,华为不能像在欧洲那样,与它们建立起合作关系。美国的四大运营商——威瑞森(Verizon)、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T-Mobile和Sprint——都没有和华为签订合作协议。由于这些运营商占到美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的80%到90%,华为也就不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美国人在无线运营商的品牌店、销售亭和网站这些购买手机的主要地方也找不到华为的手机。
  而且到目前为止,华为对开发美国市场的努力都没有效果,公司自己也认为,这一情况不会很快得到改观。因此,如今的华为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上:如果不在美国市场上做大,它能否真正超越苹果、三星?还是仅仅能够与苹果、三星并驾齐驱?
  Counterpoint的分析师沙阿说:“美国一直是他们的瓶颈,需要花时间来解决。”
  这个瓶颈并没有遏制华为的野心。在采访的最后,余承东平静地说道:“我们现在想进入市占率前两强,到2021年,成为世界第一。”
  《财富》报道称,除了大幅增加在美国的销售,华为或许还可以从技术突破那里找到动力,这就是5G无线服务。今天,5G更多地存在于人类的想象当中,尚未变成现实,标准要到2020年才完成。但是,这项技术有望让速度达到现行4G网络的60倍。更加重要的是,5G支持的连网设备数量大增,估计是4G网络的1,000倍。因此,若以5G为架构,互联网汽车、住宅、商业和智能城市的发展将出现井喷。分析师们认为,华为和爱立信都是建设5G网络的早期领军企业。
  去年11月在芬兰,无线运营商Elisa宣布了一项世界纪录:它的网络的数据传输速度达到了每秒1.9GB,这样的速度可以一点不卡地支持虚拟现实和在线观影,而实现这一速度的,正是由华为建设的试验网络。它让人们一窥下一代信息高速公路的样子。
  易观分析师赵子明也表示,美国和欧洲都是运营商为主导的市场,如果华为能复制欧洲的模式,那在美国就有可能取得成功。但是目前在各种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前景有些消极。
  至于能否超越苹果和三星,赵子明说:“在全球销量上,华为超过苹果是早晚的事,但是要超过三星,还需要一段时间追赶。”而华为未来的销售地区,赵子明分析仍然会以中国和欧洲为重点。
  参考消息网-出海记记者联系到华为,其表示暂时不作回应。
  资料图(法新社)
责任编辑:cnfol001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小米、OPPO、华为们把手机卖到美国有多难? |中兴|小米|oppo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小米、OPPO、华为们把手机卖到美国有多难?
中国企业家
  美国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仍然是以运营商渠道为主,截止到今天,超过95%的手机是通过运营商渠道销售,虽然这几年美国公开市场的出货量在增加,但是这种变化非常缓慢,在未来两到三年内,这个比例也不会超过10%。
  文_本刊记者 李亚婷
  随着国内手机市场的逐渐饱和,继续把手机卖到国内变得更加艰难。
  几乎所有的手机厂商都面临出海难题,一提出海,大多数人想到的是东南亚、非洲等市场,把手机卖到这些地方的难度并不大,虽然艰辛,但是只要渠道做到位,产品品质没有问题,不会遇到硬性门槛,一来他们对于手机的要求并不高,其次国内手机厂商不会出现专利纠纷等问题。
  如今可以看到两个明显的出海趋势:以小米、魅族等为代表的千元到两千元的手机,会将海外市场的精力放到了印度等东南亚市场,类似的手机厂商还有oppo、vivo等;另一波则是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中高端手机,它们主攻的海外市场是以美国、欧洲等地为主。
  以美国为代表的手机市场与国内手机市场仍然有非常大的不同,以渠道为例,线上、公开市场以及运营商是国内三个主要渠道,随着运营商补贴的骤减,这部分市场手机的出货量已经开始减少,公开市场成为所有手机厂商争夺高地,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增加线下实体店,入驻到国美、苏宁等卖场中。
  美国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仍然是以运营商渠道为主,截止到今天,超过95%的手机是通过运营商渠道销售。虽然这几年美国公开市场的出货量在增加,但是这种变化非常缓慢,在未来两到三年内,这个比例也不会超过10%。
  瞄准这个市场的国内手机厂商主要是华为和中兴,以出货量来算,前者是去年国产手机厂商的第一名,全球范围内大约出售1.09亿部手机,其中国内出货量为6300万,剩下的则是海外市场,目前华为尚未打开美国市场,它的海外市场主要是在欧洲国家,因此美国成为其今年国际市场的重点。外界不会质疑华为的“狼性”和魄力,它看上的市场,很少有失手的时候。
  另外一家手机厂商中兴正相反,海外市场要比国内市场的成绩单好看不少。2015年中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5600万部,国内市场占到1500万部,美国市场也是这一数字,中兴智能手机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为8.1%。
  不同于华为,中兴从去年开始逐渐摸清了手机的玩法,就去年中兴手机出货量而言,仍然有4400万部是功能手机,占到将近一半的出货量份额。如何迅速降低低端功能机,打造品牌定位是中兴去年摸索的主要任务。
  中兴在美国市场以中高端市场为主,价位多是在两百多到四百美元之间,AXON天机在北美地区的裸机售价为499.98美金,这也是目前国内手机厂商在美国售价最高的产品。目前中兴在美国主要销售两个系列手机:主打商务的AXON天机系列和主打时尚的Blade系列,后者在价位上相当于国内千元机。
  国产手机出海美国的困难除了渠道之外,专利是另外一个痛点。这方面有所积淀的国内手机厂商不多,主要有中兴、华为、联想等品牌,除了后者是以当年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事业部的方式获取专利以外,前两家厂商则主要是多年的积淀。
  事实上,专利问题在出货量较少的阶段不会凸显,但是当形成一定规模,会对其他品牌形成威胁的时候,专利也就成了阻挡手机厂商进入美国最大的短板。程立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兴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从13年11%增长到15年的30%,但是在增长初期,市场份额开始上升的时候,就明显的看到国外手机和芯片厂商的自我保护,“基本上每个星期,至少都有一两桩专利的案子告过来”,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终端北美区CEO程立新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
  国内几家互联网手机厂商几乎都遇到专利纠纷,他们也开始建立自己的专利池,最快的方式是通过与传统手机厂商的合作来共享专利,比如乐视与酷派的合作,这能为乐视手机进入美国市场节约不少时间。
  或许今年将是国内手机厂商整合期,传统手机厂商与互联网手机厂商整合,这是从渠道和专利角度出发,渠道商也可以和手机厂商整合,它们可以互相借力,形成组合拳进军。
  对于中兴而言,无论是产品、技术还是渠道,都算的上配备齐全,国内市场不易攻,海外市场算是一次弯道超车的尝试。但无论怎么看,中兴都还要更快一些,站稳脚跟之后才能腾出精力争夺市场。
启动速度将更快、照片将更清晰、日程提醒将更易设置。
该机仍保持了全键盘特色,但它的实体键盘是固定的。
出错原因是苹果公司使用了过期的安全证书去验证应用。
大部分用户都使用智能手机拍照,GoPro正在被边缘化。
参考价格5288元
参考价格2499元
对称玻璃设计
Smartisan个性UI
参考价格699元
处理器性能较弱
参考价格2998元
性价比一般又遭百思买停售,华为手机的美国之路为什么这么难?_凤凰科技
又遭百思买停售,华为手机的美国之路为什么这么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又遭百思买停售,华为手机的美国之路为什么这么难? 据外媒消息,百思买打算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停止
原标题:又遭百思买停售,华为手机的美国之路为什么这么难?
据外媒消息,百思买打算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停止销售华为的产品,并最终结束与华为之间的合作关系。对此华为对媒体回应称,华为非常重视与所有合作伙伴的关系,充分理解并尊重其选择。
又遭百思买停售,华为手机的美国之路为什么这么难?
实际上,百思买并非华为手机美国之路的第一次折戟。今年1月,华为原本计划在CES展上对外公布与AT&T的协议细节以及未来在美的销售安排,但AT&T方面却突然中断了与华为的合作,这也让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CES上发表了一番颇显遗憾的演讲:
“没有进入运营商渠道,很多用户就没办法买到我们的产品,这是华为的损失,是美国运营商的损失,更是美国消费者的损失,因为他们没有最好的选择。”
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美国市场运营商渠道还是占绝对主流的。美国智能手机销售对于运营商渠道的严重依赖,三大移动运营商Verizon、AT&T、Sprint+T-Mobile 卖出了美国92%以上的智能手机。也就意味着公开渠道只有8%的份额,而且8%还不仅仅华为,有很多品牌都在争夺,竞争也异常激烈。
实际上不仅华为手机,华为产品进军美国市场之路都非常艰辛。
早在10年前,2003年,华为在美遭到思科系统公司(Cisco Systems inc.)的起诉。思科指控华为窃取其网络路由器的软件代码,随后华为否认了这些指控, 但也召回了部分产品。
但如今华为早已通过自己的发展将思科超越,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通讯设备厂商。
而2010年,华为收购3COM失败内幕,幕后的原因是触动美国家安全神经。
2011年,由于美国政府的施压,华为前天晚上宣布将放弃收购3Leaf Systems专利技术的交易。
2012年10月, 华为和中兴被列入了黑名单。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布报告称华为等中国制造商存在通过路由器等设备将敏感信息泄露给中国政府的威胁。这次间谍指控使华为失去了向 Sprint 出售设备的合同。
可以说,从通信设备时代到智能手机时代,华为都没能正真撬开美国市场的大门。
华为屡屡遭拒,你认为核心原因是什么呢?
来源:多少说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网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289886
播放数:129561
播放数:5808920导语: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日前发布公开信,要求华为披露内部运作资料,并澄清与中国政府的关系。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为何长期质疑华为?安全威胁之外还有哪些原因?美国科技新闻网站CNET通过走访华为,为我们讲述了此中究竟。
以下为文章全文:
这些天,陈黎芳有点不知如何是好。
陈黎芳是华为公司副总裁,也是该公司董事会成员之一。这些天,HIC(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向华为施压,要求该公司澄清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关系。 HIC委员会主席、美国共和党议员迈克·罗杰斯和民主党议员鲁珀斯伯格(Dutch Ruppersberger),通过媒体给华为创始人兼主席任正非发来公开信,要求华为披露公司细节。
HIC的这封公开信长达11页,充满对华为的多种责问与质疑,包括质疑华为在创立之初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投资,华为董事会成员的产生过程等。在这封信中,罗杰斯和鲁珀斯伯格称他们正在调查“那些可能与中国政府有关,可能会给美国的关键基础架构和反间谍系统造成威胁的企业”。
来自美国当局的长期质疑给华为参与国际竞争设置了绊脚石,使得该公司在西方世界的拓展之路受到阻碍。在美国网络设备市场,华为不能和思科、爱立信同台竞技;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华为也不能与三星、苹果公平竞争。尽管华为的设备可能比竞争对手更好更实惠。最近,华为推出了一款足以与iPhone媲美的智能手机,但是,受多年来美国联邦政府给华为施加的压力影响,该款设备已被排斥在美国市场之外。
身在距离美国半个地球之外的陈黎芳,在华为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但是,她很不确定,华为到底要怎样做才能让美国那些国会议员放下戒心,打消对华为的猜疑。
工作之外的陈黎芳是一个喜欢足球的小孩的妈妈,是一位留着短发的中年妇女,但是现在,她要去面对的是来自美国国会的调查和质疑。今年6月的一天,陈黎芳坐在华为深圳总部的“新世界咖啡”馆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她耐心而又礼貌地说,华为没有帮助中国政府刺探任何国家的秘密。她指出,这样做是自取灭亡,一旦被发现在技术上留有后门,会立刻招来客户的唾弃,公司业务也会因此土崩瓦解。
三周前,任正非、陈黎芳等多名华为高管前往香港一个私人俱乐部,回答了HIC委员就华为问题的类似质问,并发表了相同的观点:华为没有帮助中国政府去刺探任何国家的秘密。这次会议是应HIC要求召开的,他们认为面对面的交流能获得华为公司的更多细节。
陈黎芳称:“我们不回避回答任何问题,面对HIC的质疑信,我们也将一一作答。”
美国国会议员们询问华为高管,中国政府是否持有华为股份或者是华为的实际控制者。特别地,他们对任正非的出身背景不放心。他们施压华为,看是否能问出深层次的问题,包括中国政府是否曾经施压华为,逼迫该公司充当其刺探信息的代理人。
面对如上所述的询问与质疑,陈黎芳和华为已经在多个场合多个时间做出同样的回答,但仍旧没能打消那些人的疑虑。所以这次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陈黎芳情绪稍微有些激动,提高音调反问,华为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你们放心?她的回答没有怒气和敌意,似乎她只是认为,没有必要再次重申已经被重申多遍的答案:华为与中国政府没有关系。此时此刻,在经过多年的辩白仍然无法完全消除人们对华为的质疑时,陈黎芳通过这样的反问表态,她可以采纳任何可以消除怀疑的建议。
在今年的6、7月份,CNET走访了华为的深圳总部,以及该公司位于上海和加利福利亚州圣克拉拉的研发中心。华为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公司中少见的一面,展现了一个中国科技巨头除了低价、外包生产之外的别样风采。
如今,华为是全球第二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仅次于瑞典爱立信公司。2011年,华为营收320亿美元,其网络技术和设备被包括沃达丰、加拿大贝尔公司和马来西亚电信公司在内的大量运营商采用。但是在美国,只有规模较小的运营商Leap和 Clearwire采用了华为的网络技术。华为的技术积累使它具备了进入通信相关市场的能力,譬如手机和数据中心市场。如今,这些新市场也开始为华为带来10亿美元级别的收入。即将于今年冬季举行的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将是华为向世界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在上届大会上,华为宣布了全球最快的智能手机Ascend D Quad。
在科技企业高度集中的中国南方城市深圳,华为与中国其它很多仅为西方企业代工的厂商不同,它自己也研发产品(华为目前制造能力有限的部分业务也采取外包代工模式)。在华为总共14万名员工中,有6.2万人从事研发工作。在员工和研发人员数量方面,华为远远超过了其主要竞争对手思科,后者的总员工数只有6.5万。
此外,华为在专利方面也有很深厚的积累,目前该公司全球专利超过5万项。尽管前些年华为一直被指责抄袭思科,但近年来随着在多项复杂技术上取得的突破,该公司已赢得了业界的尊重。华为的突破领域包括无线接入网络技术、无线上网加密技术等。
扬基前分析师X.J. Wang称:“华为勤于学习,渴望打入新兴市场,有雄心。他们想要追逐更大的机会。”
华为总部和你能所见到的山景城的谷歌或雷蒙德的微软总部没什么两样——池塘和郁郁葱葱的景观花园掩映下,坐落着别具风格的建筑群;其中一座带有殖民地风格的竖条建筑物被华为员工戏称为“白宫”。在这里,游泳池、篮球场和不计其数的乒乓球台可供员工们工作之余休息和锻炼身体。
此外,华为还未来自五湖四海的员工精心准备了符合他们口味的食物,其中包括专为穆斯林准备的清真食堂和专为西方员工准备的咖啡馆。
与近邻的富士康一处工厂不同,工作在这里的华为员工都是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
网络攻击猜疑和间谍忧虑
尽管工作环境与谷歌微软已无区别,尽管商业和技术正变得越来越强大,但华为还是得不到西方世界一些重要公司和国家的认可。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华为拗口的发音(WAH-way)。
谈及美国对华为的排斥,“保护主义”是一个很容易被想到的原因。随着华为的成长,它低价的策略必将影响到西方厂商的利益,进而影响到这些西方厂商在美国的客户的定价,最终波及消费者,危及美国企业的利润,这是美国议员们不想看到的结果。并且,华为还在快速成长中,2011年,华为新招聘2万名员工。与之相对的,思科上个月宣布再次裁员1300民。去年,思科已宣布裁员1.15万人。
但是,美国国会议员们坚持宣称排斥华为还有其它原因。HIC对华为可能存在的威胁缺乏具体描述,只是含糊其辞,广泛地谈到了华为可能带来威胁。参与调查的一位议员称,国会已经收到多份国际网络攻击事件的指控,并怀疑这些攻击行为是由华为技术所驱使的。
更广泛的担忧是,华为可能与中国政府有关系,该公司可能听从中国政府的指示,建立一个路由器、交换机和移动终端的通信网络王国。2011年,美国国家反间谍执行办公室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人是最活跃、最持久的从事经济间谍犯罪活动的人群。HIC希望通过阻挠华为在美国市场发展壮大,来避免未来有可能发生的由华为技术驱动的网络攻击事件。
HIC一名议员称:“华为技术可能会为那些意图从事经济犯罪的中国人打开方便之门,使美国陷入麻烦。你不能打开窗户,让华为进来。”因为调查还在进行之中,该议员拒绝透露详情。
迄今,华为还没有做任何动作来阻止HIC的调查。据CNET了解,华为也不会像罗杰斯和鲁珀斯伯格所期望的那样,快速回答他们提出的质疑。
HIC成员表示,“华为没有回答我们的问题,这太奇怪了。”
华为向HIC承诺会回答一些问题,譬如机密信息的披露。但是,当被问到能否提供这些保密信息的保密协议时,华为拒绝作答。
华为在一份书面声明中称:“我们在努力地回答HIC的问题,争取在他们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作答。在回答某些问题时,我们披露的细节可能会曝光一些私有的商业信息,这一点我们已同HIC解释过。”
HIC希望得到华为的回答后,加入一些对执政者及企业的下一步的建议,然后在9月底或10月初作为报告发布。
要化解西方的质疑,最大的麻烦是任正非。任正非可能是中国新经济时代最伟大的企业家之一。但是,在创办华为之前,他曾经是中国人名解放军的一名土木工程师。美国联邦政府的鹰派人士还是不相信任正非带领的华为取得的成功是单纯的商业成功,他们担忧华为可能是中国政府的工具,通过提供网络通信基础架构并在其中设置暗门,以刺探别国企业或政府的机密数据信息。
美国不是唯一一个排斥华为的国家,今年3月,澳大利亚政府取消了华为在其总额为380亿美元的“国家宽带网络”项目中的一切竞标权。据《澳洲日报》报道,澳大利亚安全情报机构指出,有证据证明华为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存在联系,但该机构并未给出任何具体的证据。
差不多同期,华为与赛门铁克的合资公司华为-赛门铁克解体,华为为此支付后者5.3亿美元。据《纽约时报》当时的报道,电脑安全软件厂商赛门铁克之所以撤资,是害怕其与华为的合作关系会影响该公司从美国政府那里获得分类信息网络威胁项目的合约。当时赛门铁克没有对此报道回应,只是称该公司与华为组建合资企业的“目标已经达到”。
还是美国,早在2010年11月,时任美国商务部长,现任美国驻中国大使骆家辉就召见了电信运营商Sprint CEO丹·黑塞(Dan Hesse),劝说他取消与华为签署一份价值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合同。
骆家辉在事情过去一个月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的确与黑塞先生进行了深入的电话交谈,从国防到国会方面做了非常深刻的探讨。”后来,Sprint果然取消了与华为的合约,转而投向阿尔拉特朗讯、爱立信和三星电子的怀抱。至今,华为仍未打入美国的一线电信运营商,这注定在未来几年的美国电信设备市场,华为只能作壁上观。
当然,对华为来说,所谓的间谍活动是一个无需辩白的莫须有的指控。只要可疑的批评还存在,只要美国当局还有发起调查的政治动机,关于间谍的讨论就会一直会持续下去。
毫无疑问,中国政府的政策——不管是官方的还是非官方的,加剧了美国对华为的不信任。中国是一个对互联网内容有着严格审查机制的国家,在这里,Facebook和Twitter被禁止使用,网络监听更是常事。此外,还有许多电脑间谍和网络攻击活动由中国发起。譬如,谷歌就曾指责其Gmail电子邮件服务遭遇来自中国的网络攻击,称黑客试图监控其Gmail信息。但是,最为严重的还是:中国政府在华为问题上的含糊其辞。
“与世隔绝”的文化
华为最大的挑战,可能是遭遇间谍指控后随之而来的对政策和公共关系处理的无能为力,而任正非首当其冲。多年以来,任正非一直保持强烈的神秘性,从不接受采访,很少在公众场合讲话(华为此次也拒绝了CNET对任正非的采访要求)。任正非的低调表现与西方的高管们截然不同,后者总是不失时机地表现自我,经常放出购买夏威夷岛或向慈善机构捐赠几十亿美元的豪言壮语。任正非的过度低调与神秘为该公司面临的指控增加了澄清难度。
更深一步,华为公司的领导层,大多成长于一个刚从闭关自锁恢复过来的国度,这里的人们对公开的羞辱感到害怕,反应也比较迟钝。包括任正非、陈黎芳在内的华为高层从没有过需要对公众批评进行回击的经历,这种事情此前根本没有发生过。所以,当美国国会议员们指控华为可能是中国政府的“御用工具”时,该公司没有意识到这指控的严重性,也没认识到快速反应和回击的重要性。
在新世纪咖啡馆接受我们的采访时,陈黎芳也谈到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任正非年轻时加入中国人名解放军是因为那里有很多工程方面的岗位。毛泽东主席在建军之初就为部队安排了很多与军事本身关系不大的岗位。陈黎芳表示:“西方人很难理解中国那段引导任正非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和文化。”
华为给任正非打造的是一种霍雷肖·阿尔杰式的故事,而非一个具备军人背景的故事。1987年任正非以2500美元开始创业,为中国企业生产传统的公共电话交换机。他开创了一个摆脱对西方通信设备依赖 的时代,符合中国政府的利益倾向。在接下来的20多年里,华为逐步将业务扩展到包括无线设备在内的其它更复杂的设备领域,并开始了国际化扩张的道路。
到1995年,华为的年收入已经达到15以人民币(约合2.36亿美元),业务收入大部分来自中国农村地区。当时,中国城市的业务大多被国有企业所控制,华为在城市市场没法与它们抗衡。
2012年上半年,华为销售收入达到161亿美元,在处境艰难的电信市场拿下5%的份额。
纵观华为的整个发展历程,任正非都对业务和战略都保持了高度的参与。据与华为有商务往来的某企业高管称:“华为在不断变化,但不变的是,任正非一直保持着对公司的高度控制。”
公众视线之外的任正非被认为是一个极具魅力的人物,他掌控着华为的未来走向。他很会讲故事,在公司创办之初和后来的成长过程中,他的这些特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任正非只讲普通话,在与外国公司高管或官员交流时需要配备翻译。
华为公司有三个副主席,他们每6个月会轮值担任公司CEO。陈黎芳将任正非描述成公司的“精神领袖”。不管是谁当值CEO,公司的重大决定和战略都要送交任正非审核。陈黎芳表示:“他仍有否决的权利。”
为了消除人们对任正非个人影响及中国政府对华为控制的担忧,该公司管理层已竭尽全力聘请了几位外籍人士加入公司高层。同时,华为也在华盛顿地区设有公共关系和政府关系团队。为了增强曝光度,华为在美国投放了大量的品牌广告,包括在奥运转播期间昂贵的黄金时段播出的品牌宣传片。华为此前公布了一个巧妙的视频,在时代广场吸引当地人和游客来参与拼读“Hua Wei”的发音。并且,华为还在加利福利亚圣克拉拉成立了Futurewei TECHNOLOGIES研发中心,目前该中心员工人数超过1000人,展示了华为在中国之外的创新成果。
在网络设备市场之外,华为也在拓展其它领域的业务。短短数年,华为已成为低价手机市场的主要玩家之一。该公司生产的廉价手机主要销往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当然,在美国极少数的预付费运营商店中,也能看见华为低价手机的身影。前不久,通过推出超薄、高分辨率显示屏的Ascend P1智能手机,华为开启了向高端手机市场拓展的步伐。
华为终端首席设计总监哈根·芬德勒(Hagen Fendler)称:“Ascend P1具有非凡的设计,它看起来比实际中更纤薄。这款手机将是华为实现高端手机战略的主要产品之一。” CNET评论员杰西卡·多尔科特(Jessica Dolcourt)给予Ascend P1 三星半的评价,认为它具备强大的配置和引人注目的设计,并且不因超纤薄设计而影响摄像头的成像质量。
芬德勒两年前加入华为开始组建设计团队,目前该团队成员已超过300人,在中国、斯德哥尔摩、伦敦、圣地亚哥等地设有办公室。华为在高端智能手机上不惜一切代价地投入,目标直指该市场的领导者苹果和三星。
芬德勒表示:“我们在中国拥有最大的设计团队。资源已经备齐。”
华为是一家以工程师文化为主导的公司,但芬德勒并不是工程师,他是一位典型的带有北欧风格的设计师:窄窄的长方形眼睛,搭配齐肩的棕色波浪形卷发。芬德勒在加入华为之前是德国VanBerlo Strategy + Design设计公司的CEO,此前他曾担任西门子产品概念设计主管。
在加入华为的早期,芬德勒也曾挣扎于该公司以工程为中心的文化及管理方式。他表示:“工业设计在中国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工作之初,要说服公司领导理解设计的重要性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但是,芬德勒坚持不懈,通过“长时间的交谈,再交谈”去说服华为管理层相信设计的重要性。芬德勒称,他一直保持和华为高管们的沟通频率,包括与任正非的沟通。
现在,华为需要说服运营商销售其高端Android智能手机Ascend P1了。本月开始,英国的消费者可以从沃达丰购买到这款产品了,但美国还没有一家运营商采购该手机。
华为终端业务成长迅速,但与市场领导者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根据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分析报告,华为手机业务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市场份额约为5%,同比增长2%。排名前两位的还是三星和苹果,两家合计占据了手机市场超过50%的份额。
Avian 证券负责手持设备行业的前分析师马修·桑顿(Matthew Thornton)表示:“我并不认为华为是真正意义上手机市场玩家。”
除了手机外,华为还依托丰富的资源进入另一个相关市场,为连接到数据网络的客户提供以业务为中心的产品。目前,华为已在数据中心、楼宇通信、协作以及针对垂直市场的Web服务方面取得良好进展。这些新业务帮助华为企业部门去年的销售额实现翻倍,达到38亿美元。
“智真”是华为企业业务部门其中的一款产品,是一种视频会议服务。目前市场上的很多视频会议系统对参会各方的硬件和场地设备有较高的要求,华为智真视频会议服务则允许用户通过基于Web的网络视频服务接入会议,譬如通过Skype呼入。
华为智真视频会议服务已被中国知名的四川风味火锅连锁店海底捞部署使用。在海底捞上海和北京的火锅店内,人们可以通过华为智真“共聚一堂”,享受面对面的逼真体验。具体来说,在部署有华为智真的海底捞的包房内,消费者可以通过平板电视与远方的家人、朋友、同学或同事“同桌就餐”,并可以通过麦克风“面对面”交谈。该服务目前费用为每小时200元。
在企业业务市场,华为的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150亿美元的年收入。
华为对相关市场的拓展,不仅仅是为了增加收入,该公司还有一层考虑,这些业务不会遭遇其网络技术核心业务所遭遇的政治方面的潜在威胁。销售智能手机和视频会议服务比销售网络技术所冒的政治风险要小得多。
华为高级副总裁兼北美研发中心总经理约翰·罗伊斯(John Roese)称:“华为是一个非常透明的公司。除了可能陷入争议的网络技术市场,我们要在多个领域发力,最终目标都是帮助客户解决难题。” 罗伊斯“华为公司很透明”的言论是很多竞争对手和业界分析师所不认同的。
罗伊斯是华为聘用的西方高管之一。两年前,罗伊斯卸任北电CTO,加入华为。目前罗伊斯领导的华为北美研发团队专注于新技术的探索,之后华为深圳的员工会将这些创新成果转换成产品。针对那些对华为在中国的影响力持怀疑态度的人,罗伊斯发表了如上所述的观点。
罗伊斯称:“华为将公司里最好的工作挑出来,外包到美国执行。”
与思科的冲突
随着业务成长和在新领域的不断推进,华为所面临的竞争对手也在不断增多,其中最强大,对华为威胁最大的莫过于思科系统公司。过去十余年来,华为与思科的摩擦多有上演。2003年,思科起诉华为剽窃了该公司用于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具有专利权的源代码。华为承认使用了这些代码,但并非剽窃,而是来自一个独立的源头,并强调这些代码的重要性不高。一年后,华为清除了这些代码,思科撤诉。
在很多西方人的眼里,官司缠身是他们对华为的第一印象。这是一个不好的印象,导致华为在他们眼中的形象是一个刻板的中国模仿者,而非华为想要传达的科技创新者形象。2010年,摩托罗拉起诉华为涉嫌窃取商业机密,虽然摩托罗拉最终撤诉,但该事件加剧了人们对于华为的不好印象。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华为就是思科的模仿者。2011年思科营收430亿美元,比华为多出约1/3。双方的冲突从市场蔓延到媒体。今年4月,思科CEO 约翰·钱伯斯(John Chambers)在一次会议上毫不讳言地称,华为是思科最棘手的对手。钱伯斯称,当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和计算机安全时,华为通常“不按规则出牌”。在今年5月的财报会议上,思科执行副总裁罗布·劳埃德(Rob Lloyd)在回答一个问题时,再次斥责了华为:“我们很清楚当谈及创新时,我们的客户想到的是思科而非华为。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声明,模仿不是创新,我相信客户也明白这一点。”
华为高管认为,随着竞争加剧,思科不得不更多地直面华为的竞争,所以该公司会不遗余力地丑化华为的声誉。思科对此不予置评。随着华为的拓展,思科发现将不得不在更多的市场与华为展开竞争,包括企业视频会议市场。罗伊斯戏称:“听了一场思科的财报电话会议,发现他们在引导人们正确读出“Hua Wei”的发音方面做得不错。”
随着双方的扩张,思科与华为的争斗还将继续。随着营收增长和对工程的专注,华为2011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高达38亿美元,占公司总营收的12%,这与思科每年大约50亿美元的研发投入还有些差距。更重要的是,华为正疯狂地吸纳优秀人才加入该公司位于深圳和圣克拉拉等地的研发中心。工程师也乐于加入这家在电信设备市场举足轻重,对新市场也踌躇满志的中国顶尖企业。
毫无疑问,华为前进之路可能会充满坎坷,要打消HIC议员们对该公司间谍行为的疑虑,华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华为努力向一个更西化的科技公司发展的过程中,美国及其他西方世界国家对该公司的忧虑和质疑仍将存在。
陈黎芳表示:“近年来,我们意识到应对西方国家的质疑是必须的。我们知道,抛弃旧习惯,采用新的做事方法会很困难。”
华为要在西方世界求生存,除了直面质疑,没有别路可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在美国卖多少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