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宝马汽车广告语上已经有触摸屏了,还要做这个按键干嘛

这是什么车?宝马系列方向盘不是这种按键 但又有M的标志
无人知道啊
应该是日系车吧,德系的大灯开关都在空调口那个位置
宝马的大灯开关哪会这样集成在方向盘旁边的。。
这不是宝马车
引用3楼 @ 发表的:
宝马的大灯开关哪会这样集成在方向盘旁边的。。
对所以不知道什么车
引用2楼 @ 发表的:
应该是日系车吧,德系的大灯开关都在空调口那个位置
不是日系 日系没有测玻璃出风口,而且这种反光镜调节很别扭,不多见
广汽传祺GS5
手缝的方向盘套
各种标,贴得不伦不类的车最搞笑
感觉像mpv啊
AMG的标志啊,奔驰
广汽传祺GS5无误。楼上说出GS5的果然牛人。M标目测是车主自己贴的。上图:
进来看看。。。。
M3的标志好像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403人参加团购639.00元&1199.00元
75人参加团购99.00元&329.00元
731人参加团购99.00元&299.00元
280人参加团购539.00元&999.00元
367人参加团购695.00元&1299.00元
163人参加团购399.00元&899.00元
1889人参加团购139.00元&269.00元
371人参加团购699.00元&1390.00元
205人参加团购440.00元&619.00元
459人参加团购400.00元&1099.00元
2686人参加团购1188.00元&1599.00元
795人参加团购199.00元&729.00元触摸交互还是物理按键?专访宝马设计师谈车内交互
导语:科技在变,趋势在变,车载人机交互系统的功能样式也开始五花八门,这其中谁优谁劣?设计在变革中应该坚守什么?本期facecar专访宝马人机交互设计师程泉博士,从宝马车机系统的坚持聊起,分享几点车内人机交互的设计法则,比如「裁剪」和「三步论」,它们究竟是什么?
facecar:宝马idrive系统中,物理按键一直都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与当下汽车主流采用触屏交互方式相比,您认为两者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程泉:宝马的idirve系统从形成至今历时很久,不过在最初设计时还没有触摸屏的概念,设计团队考虑的重心主要在保障汽车驾驶的安全性上,所以设计出了一个基于旋钮操作的系统雏形。
从操作方式上来讲,有几个方面,一个是考虑到驾驶员的便利位置,即在驾驶员的右手位置,保障驾驶员右手自然下垂就能触碰到idrive旋钮;另一个是尽量减少操作维度,只设定出旋转、点击两类操作维度。它带来的好处主要在于不用分散掉驾驶员很多的注意力去考虑多维度的交互,总结来说,就是操作简便、维度少、安全性更高。
从信息分层上看,宝马人机交互系统的旋钮旁是快捷键,它主要用来控制中控台,仪表盘通过方向盘控制;HUD则不需要用户去触控只是单纯显示信息。其中的设计考虑即是将(用户)跟车和驾驶最重要的信息内容显示在视线最前方,也就是放在HUD和仪表盘内;由于受到视线偏移以及更复杂信息呈现的干扰,中控台会分散用户更多的注意力,所以里面更适合放置娱乐、通讯等功能。随着车内交互发展,宝马也会在人机交互系统中引入触摸屏,使触摸交互、手势交互等与idrive交互系统并存
触摸屏的交互是有利也有弊的。它有一些典型的问题,比如指纹(干扰显示)、交互维度更复杂(需要视线定位之后才能用手指点击);而触摸屏的优点是比idrive系统快,特别是文字输入方面,整个操作流程步骤比较复杂,触摸屏用起来就会比idrive系统更加简便。尤其在导航场景下的文字输入,是idrive系统的一大痛点,所以在未来,旋钮加触摸屏的互相补充将是一个改进的方向。
宝马idrive旋钮
facecar:随着触屏交互的加入,宝马的人机系统会怎么去定义触屏加旋钮的操作方式组合?您认为什么样的车内交互组合方式是最具潜力的?
程泉:车内交互最理想的状态是多交互模态的集成,比如用户在开车前,可以利用全键盘触摸屏输入目的地;在行驶场景中利用语音或手势交互,总之根据驾驶员不同的状态和使用场景,去做切合的交互。
对于宝马而言,我们一开始说到在宝马的设计演进过程中,最开始是不带触摸屏的,到现在它同时支持触摸和idrive旋钮,但它实质上是偏向于iDrive旋钮的设计,还不是对触摸屏的最大优化。我认为在一代代的、更趋于触摸交互的改进中,界面上会出现更易于触摸的元素;同时它也支持idrive旋钮,但这时的idrive设计就并不是针对包括主页面在内的每个页面去交互,它存在的意义更多在于,当车主进入到第三级、第四级页面时,或者某些特定的页面中再去使用。
总的来看,大约车主60%、70%的需求主要靠触摸来实现,而iDrive系统旋转式操作会趋向于弱化,这个弱化指的是,在某一些特定的场景中,比如高速上车主不能分散过多注意力的时候,提供给车主一个选择。
触摸、手势等多种交互方式正在融入汽车内部
facecar:我们看到现在车内集成的服务越来越丰富,但车主好像并不感冒?什么样的功能适合被添加在车内?
程泉:现在做车载交互比较错误的方向,就是将手机的各种应用功能一窝蜂地加入车内。问题在于,手机和汽车是完全不同的使用场景,车主90%的需求就是驾驶,从A点到B点这样简单的位移需求。因此,不建议为了车联网,将各种功能手机应用当作一个噱头去宣传,而没有为用户带来真实的价值,没有满足他们真正的细节需求。
那么,用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其实就是与用户出行息息相关的内容,比如,当监测到我是上班时间,车内系统主动呈现给我上班路线的路况信息,而不需要自己去一次、两次的主动点击,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功能吗?
当然,现在也有智能提醒,比如快到目的地时,马上弹出停车场的信息,但目前做的还不是很完善,只是提供给用户p1、p2、p3去选择,但用户很多时候还是对要去哪个停车场犹豫不决,所以我的建议是把这些最关键的出行需求,把细节的部分做好,哪怕宣传出来不够酷炫,但对真正使用的用户来说它会是一个很贴心、到位的设计。而不是说添加一些消费娱乐场景到汽车中,实质上,对于车内使用场景来说,这些需求太弱了,可能对于后排乘客来说还可以。我不建议“填鸭”式的去做车内的功能设计。
facecar:虽然消费娱乐场景需求极弱,但仍有不少厂商会去添加这样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弱需求类的功能,如何进行设计?
程泉:宝马自身也添加有部分弱需求功能,但我们不去做太花哨的功能,比如目前在做的餐馆指引、航班、天气股票等功能服务,虽然需求比较弱,但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当在做这部分设计时,你就要考虑到不是把一个应用完整地搬过来,或者直接投射进来,这样肯定是一个不好的解决方案,因为在车内车主真正需要的可能只是30%-50%原本应用的核心功能。
那么,设计师需要做的是去裁剪,一个是做功能裁剪;另外,车内交互肯定不能像手机那样,页面多少信息,操作多少步骤都可以被接受,在车内信息肯定是最简要的,操作步骤最多不要超过三步,这是我们的设计原则,一步两步最好,这样就能在短时间内把一个任务解决。
无论强、弱需求,总的来说,功能上要满足用户,设计上应秉承的原则是不论功能多、内容多,车主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一定保证操作尽可能简便,把最主要的功能提炼出来。开车时五花八门的功能,我们通过研究发现、数据积累总结出导航、通信和娱乐仍然是最主要的功能,所以,在设计时要在第一级呈现,使用户瞥一眼就能看到导航、来电、歌曲信息。这已经覆盖了80%的用户使用场景,那再进一步,让用户可以在一步、两步、三步的操作中找到全部的功能,但是一定要把最主要的、最常用的信息和功能放在前面。
facecar:共享式出行的概念越来越火,宝马也称在向出行服务商转型,这将对车内交互设计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程泉:与原本车内只乘坐自己、家人、朋友不同,共享式出行或拼车的模式下,车内还会有陌生人进来,那么首先要针对这些人的需求进行设计,比如支付需求,拼车场景下将涉及到油费的计算,如何通过车内系统或者手机联动等方式进行分别支付;再比如陌生人进入车内,设计要考虑到对车主的隐私保护,电话、信息等通知来了,如何做出新的设计,需要进行不同的考虑。
facecar:除了功能以外,车内的屏幕也在越变越多,您如何看待这种现状,如何避免屏幕成为冗余器件?
程泉:车内屏幕是一个度的问题,车内有多块的屏的存在,它对应的是驾驶员、后排乘客、副驾驶等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因此这些屏幕所呈现的信息和功能都是不一样的,比如驾驶员和副驾共享一块屏幕,或者副驾有单独的屏幕,后排屏幕的尺寸更大,这是基于不同乘客角色的需求进行的设计,只要是根据用户需求都是可以的,但如果说单纯为了酷炫,将屏幕利用过了,对驾驶员或者乘客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就是一种错误的思路。
单就驾驶员而言,最关键的信息80%在仪表盘和HUD、20%在中控,有这个信息分层已经足够,如果再在诸如后视镜等其他屏幕上再添加一些功能信息,那么用户有一个重要信息时应该去关注哪里。所以,屏幕的设计归根结底还是应该避免重复,只要达到用户需求就可以。
facecar:HUD作为新加入汽车人机交互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价值是什么?UI设计如何发挥在其设计中的角色?
程泉:现在已经有很多汽车上添加了HUD装置,它的便利性是毋庸置疑的,而且HUD的位置是驾驶员的最佳视觉区域,驾驶员无需转移自己的视线。目前,HUD上主要显示着车速、导航箭头等信息,而将来会有更丰富的信息投射到汽车的挡风玻璃上。不过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HUD的位置只放最重要层级的需求内容。
之前的部分概念车比较极端、夸张,将信息呈现在整个挡风玻璃上。但HUD设计不是越多越好,当虚拟的信息太多,又需要跟现实的路面情况融合起来的时候,车主往往容易分不清哪些是“真”、哪些是“假”(虚拟的信息),造成危险。
UI设计师的职责一个是保障HUD呈现的信息是与驾驶直接相关的,另外一点是保障信息显示的量不能太复杂。国外有一个很有趣的研究里面提到,HUD是驾驶员最容易关注到的区域,但当利用过度的时候,即挡风玻璃上显示了过多的信息,那么,也正因为它很容易被(驾驶员)看到,原本并不需要分担过多的精力,但用户觉得这样很安全,就会不自主的经常关注这个区域,这样一来反而会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所以在设计过程中,一个是严格控制信息量,另一个是做后期的可用性测试,保障不会对驾驶员造成过多的干扰。
HUD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关键在于如何合理的设计它(图丨Vitaliy Gorban @behance)
facecar:您曾主导宝马7系的智能钥匙的界面交互设计,当时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怎样的?
程泉:当时设计这款产品,业界尚没有先例,在做触摸屏版的钥匙上宝马是一个先驱。在设计过程中有一个典型的冲突是:宝马车内、车外、手机应用方方面面的设计都有一个统一的设计语言,当考虑钥匙的屏幕设计时,是要延续一贯的设计风格,还是改变?一方面我们要维持一致性设计需求,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考虑到作为一个这么小的触摸屏设备,要保持一贯的设计风格,用户操作起来将十分不便,那设备自身的实用性就不会那么强。
最终,设计团队选择在宝马的设计风格基础上,根据设备的属性,如尺寸大小、手持方式、操作方式,经过反复的迭代,形成了一个最佳的界面方案。其中包括,避免使用内容列表(受限于尺寸,列表方式会使屏幕很挤,手指点按不便),信息内容尽量扁平、平铺,尽量少的跳转和层级,控件要尽量的少,以及横向竖向划动等扁平化设计风格。
宝马7系的智能钥匙的界面
facecar:当前手机、车机互联也是一个十分普遍的车联方案,就目前而言还有哪些改进的方向?
程泉:手机作为个人数据的核心,它跟车内互联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因为车机的更新比较缓慢,而将手机实时的数据、功能延伸到车内,是一个肯定的解决方案。但怎么去做这个设计,建议还是要保持车内界面的风格统一,不能说汽车本身有独有的界面,而手机放上去又完全另一套风格和操作方式,这点是不能接受的。应当把手机和车内系统无缝融合、形成一个整体,第二个还是功能必须要做裁剪,要看哪些功能是用户真正需要的再把它放进去,而不是机械复制。
---------------------------------------------------------------------------------
facecar(微信ID:facecar)车联网体验创新平台,专注于探索未来车联体验生态,通过组织行业峰会、持续输出研究报告等方式,为车联网落地实践提供体验创新咨询方案,帮助企业探寻新的车联网产品空间和商业机会。欢迎扫码关注↓↓↓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指触经典车(21)圆润的新纪元宝马540i
  [爱卡汽车 汽车文化 原创]  一个人的能量有多大,那要看你的自信值挂进了哪个挡位。对于巴伐利亚州汽车行业的&长子&来说,无论是在设计领域还是在工业线上,他们好像从来没有缺失过人才。90年代,正赶上宝马发展蒸蒸日上之际,一批设计鬼才加盟了他们。而克里斯&班戈也为宝马注入了全新的理念,虽然今天这款40i(E39)的设计师不是他本人,但也能从这辆车的身上看到班戈已经对宝马开始&动手脚&了!  宝马的&魂&在3系车型身上这点不可否认,但对于品牌来讲,这个&魂&可以被理解为是精神根基,但不能覆盖所有。1972年,在几轮试装车之后,宝马定义了自己的&豪华&理念。不同于3系的运动风格,第一代在造型上要更稳重,或者说是:有点平庸。第一代宝马5系(E12)最初由于在设计理念上与另外几款欧洲品牌车型相仿,而面临过市场窘境。唯一能够识别出它是一辆宝马的地方,可能也就剩下&四眼车灯&和&双肾样式&的进气格栅了&&时间来到上个80年代,宝马5系的第二代车型(E28)问世。造型上来看好像相比第一代车型变化不大,线条更加平直。要知道,这种设计在80年代是很受欢迎的。  80年代,车型开始&走红&。巴伐利亚人看到了车辆的不同形态带来前所未有的市场反馈。逐渐,旅行版本车型、第一款的M5也在第二代5系(E28)身上诞生。同时期,诸多枪战题材的电影当中也常常能看到这一代车型的疯狂抢镜。7年之后的1988年,第三代宝马5系(E34)来到世间。在这一代车型身上,开始有了那么一丝丝稳重的意思。  在班戈90年代、21世纪初期的设计理念中,总离不开&圆润&这两个字眼。当第四代宝马5系降临时,所有人都看到了前所未有的一款宝马。E39的主设计师是日本人永岛让二,相信当时他也受到了班戈的启示或者说是熏陶,而永岛让二和班戈这两个人对于这代车型来说就好比是手术台上的主刀和副刀的关系。克里斯&班戈的到来打破了宝马的传统,可以说,宝马在那个年代诞生的作品都离不开&班老师&的指点。永岛让二1986年进入汽车设计圈,他便是第四代宝马5系(E39)的主设计师。对于一辆以&豪华理念&为核心的汽车来讲,有谁规定了它的长相必须是方正有力的?恐怕没有一个先人勇于承担这份责任。那好,那就推翻重来吧!除了&打死都不能改变&的双肾进气格栅,第四代车型已经变得谁都不认识了,甚至独立的&四眼车灯&都被两两整合到了灯罩之中。&润滑&的外观可不代表&娘炮&,黑色的防擦装饰条、裸露在外的大灯清洗装置,在视觉效果上看还是相当粗犷的。&以零化整原则&在这辆540i的身上运用得恰到好处。近光为氙气大灯、示宽灯和远光则为卤素灯泡。这款前期版本(2001年以前)第四代5系还没有标配动人的环形&天使眼&。由于有了第三代车型在国内的成功(当时的宝马在国内还被称为&巴依尔&),E39的宝马5系在中国市场很快得到认可,90年代末期,满大街白颜色的528i也构成了我童年的一道回忆。经典的作品总离不开&精简细致&,因为这是多久都不会过时的原则。一所大学、一面砖墙、一辆老车,路过年轻人,你可知身旁的它与你岁数相仿?  &手术刀&在油泥模型上精准划过,当设计师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这辆车时,E39就成为一个被选召的孩子一般,静候着这把刀温柔却有力地更改着那历史中的模样。这个初夏,在漫天飞絮的季节里,能够再次欣赏到来自20年前的侧影,实属一件幸事。不久之前,我曾拍过一辆6(E63),那是班戈在新到来后的作品,记得那同是一辆银色的车。我喜欢欣赏银色的车,因为我能在它们的车身上看到如今飞舞着的活跃线条。造型密集的轮圈很难让人们将这辆前期版本的540i与配置、动力都低上一级的528i区别开来。外观上同样也是如此,除了全车加了膜的双层玻璃,但除了爱美的姑娘外,谁还会在意这种细节呢?尾灯内部的构造也是格外简约。后期版本的520i、530i一抓一大把,前期版本的528i却再难遇到,而这辆稀世的540i呢?把沉沉的发动机盖弹开,一台硕大的V8发动机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空间。这台排量4.4L,代号为M62TUB44的发动机相当&抗造&,以下两段视频为发动机工作时的状态展示。  视频中可以看出,这台发动机历经了十余年,在怠速时的状态非常稳定,转速也是相当低。在这辆540i发动机舱的一角,配备了两个玻璃水的水壶。大罐供正常清洗,小罐则为强洗专用。左前轮上方,有着电磁悬挂的感应装置。这也是这一代40i所配备的独有功能。这个旋转的油箱拧盖是现任车主在其损坏后海淘而来的原装货,玩老车就是应该怀着这么一种忠于原创的设计。  对于一辆&被国家放弃&的国二排放老车来说,它始终在用精神头儿反驳着这一切。的确,我们所看到的不仅只有保存良好的外观,还有一个精致、不落伍的内装设计,当然,这样的一个内饰,也算是设计师给予整车的附属品。木质的装饰条、向驾驶者一侧倾斜的中控台、以及一款标注M Logo的方向盘。它不只是看上去那么简单,直到今天,做工不良的尾巴也没有从缝隙中溜出来&&为了保证中控台面的整洁,两侧的空调出风口被挪到了车门上方。方向盘上面的按键中还有语音拨号按键,下文中我们将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将此功能呈现给大家。中控部分靠右侧的位置有一个尺寸不大的彩色屏幕,我居然在里面找到了看电视的功能&&这集剃刀边缘我看过&&既然看过,就不在车上追剧了。这个SEDC按键就是所谓的电磁悬挂功能。来自ZF的5HP-30 5挡自动变速箱。这个电动调节座椅可不仅仅只有几个&常规动作&这么简单。下面这段视频为大家展示一下其中的&驼背&功能。没错,这就是与方向盘按键相连的车载电话本体,话说那个年代的车都特别流行车载电话这么一说儿。&拿起电话,下方可以看到电话卡的插槽,5元卡?够唠嗑儿的么?除了按键拨号之外,语音识别拨号支持两种方式,分别有如下的名称拨号和数字拨号。我特别佩服能把浅色皮质座椅保存地如此干净整洁的车主。一个男人是否有责任心,看看他的车就知道了。后窗遮阳帘为手动抽拉。这就是540i车型特有的双层加膜玻璃,行驶过程中确实能够对噪音构成更好的控制。这或许算是对顶级车型的一种关怀?如今,这辆老车受限于国家小客车排放标准的影响只能在双休日时&重见天日&。4.4L V8发动机运转起来的平顺感是四缸发动机无法比拟的,当经典具备了&一劳永逸&这个标签后会更有价值,更何况它还驱动着一个不朽的躯壳。面对经典,我总是觉得说多不益,那就留着这份沉默,用眼睛去多看上两眼吧&&  编辑点评:如今的已经发展至第七代车型,但回首这辆稀有的E39 540i,还是觉得那般亲切,不仅仅因为它曾出现在我的童年,更是因为它有别于先辈。在其之后,班戈终于拿起了设计宝马5系的主刀,将第五代5系(E60)推上设计之巅。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崇拜他一人,还应该记得为我儿时创造&豪华&的永岛让二先生&&
收藏成功咯 !
分享好友:
打开微信,用“扫一扫”扫描二维码,打开页面后分享到朋友圈。BMW&触摸屏&别摸我&用你的&AirTouch广告
iDrive、智能语音识别、触摸屏、手势控制...... BMW在人机互动领域脑洞还能有多大?日至9日国际消费电子展(CES)现场,BMW将给你&好看&! 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驾驶者、车辆和环境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并由此催生出更多无缝联网的智能科技和服务。在iDrive、智能语音识别、触摸屏和手势控制之后,宝马集团又推出新的人机互动科技&&AirTouch控制。AirTouch技术允许用户使用简单的手部动作,操作全景显示屏幕,而无需直接触摸屏幕。传感器可以识别用户在中控台和车内后视镜之间区域中做出的手部动作指令。通过这些简单的手势,用户能够更直观地控制、选择全景显示屏中的内容,操控车内的娱乐、导航和通信功能。仪表盘区域安装传感器,人机交互实现3D操控2015年的CES上,BMW就展示过手势控制功能:用户可以通过预先设定的手指动作调节音量或接听电话,这项技术如今已配备到全新BMW 7系上。AirTouch技术在手势控制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用户通过手掌动作,也可以激活车辆上的全景显示屏上的按钮,实现更加便捷、安全的操作。此次展示的概念车的中央仪表盘区域安装的传感器,可以实现手部动作的三维识别,让更多的3D操控成为可能。确认按钮辅助实现便捷操作通过AirTouch技术,用户仅用手势即可&隔空&实现对全景显示屏的操控,选择菜单并激活功能。同时,这个系统还设有一个辅助快捷确认按键,让用户通过按钮迅速地确认指令。 在概念车方向盘的左侧边缘隐藏着一个AirTouch按钮,驾驶员大拇指可以很容易接触到。当到达菜单或某一功能选项界面时,这个按钮便会亮起;用户只需轻轻一按,就可激活功能或者改变设置。 而在副驾车门侧梁上有一个同样功能的按钮,乘客也可以进行类似的操作。这样乘客可以用一只手&隔空&操作菜单,另一只手通过按钮快速地确认指令。人性化的智能识别AirTouch的菜单控制可以智能识别用户接下来的操作步骤并提前显示,进而简化用户的选择步骤。例如,当进入拨打电话的界面时,系统将自动把联系人或通话列表置于首选位置,用户的一个简单动作便能拨通电话。AirTouch让驾驶者可以更专注前方的道路;而在车辆进行高度自动化驾驶中,这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智能便捷的操控方式。科技进步总能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非凡体验,在未来,BMW在车辆电子化、智能化、互联化领域又会带给我们哪些创新科技和意想不到的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
商家名称:
咨询电话:400-830-1410
店面地址:大连市甘井子区华北路699号(大连北站对面)
免责声明上述文章内容由经销商自行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经销商负责,汽车之家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对以上车型感兴趣?想了解底价?
请填写如下信息给商家:(信息保密,不会对外公开)
对以上车型感兴趣?想预约试驾?
请填写如下信息给商家:(信息保密,不会对外公开)
*意向车型:
请选择意向车型
*上牌城市:
请选择您的城市
因厂商地域政策,此经销商无法为消费者报价,将由其他经销商为您报价。
*您的姓名:
请填写您的姓名
*手机号码:
请填写您的手机号码
提交询价即可获得经销商回复的车型底价
*手机验证:
请填写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旧车估值:
置换旧车可享更低新车优惠价
想给您的旧车估值,还需填写如下信息:
*您的车辆:
请选择您的车型
*行驶里程:
&万公里 请填写行驶里程(0.01-99.99)
*验 证 码:
请填写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手机/iPad上看汽车之家
请输入图形验证码
请填写验证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马汽车壁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