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硕主板配什么显卡好,索泰770独立显卡卡扣怎么打开啊

一统高端显卡市场!NVIDIA GTX770首测
日 21:00&&&出处:&& 作者:蒋尚文&&
  泡泡网显卡频道5月30日& 做了数年显卡编辑,今天我终于明白根本不用担心NVIDIA或者显卡产品线残缺的问题。因为除了屏蔽核心部分流处理器这一惯用手法,他们还有更强大的王牌——“升级”!
  说来有趣,NVIDIA这次推出GTX 770并非偶然。早在2012年一月份,就推出了划时代的GCN架构,当时堪称显卡界的革命之作》 。制造工艺和架构同时更新,HD7970携千钧之势力压日渐老迈的GTX 580,然而吃独食的好日子没过多久,就让AMD乐不起来了,Kepler和开挂般的能效让GCN瞬间风光不再,GK104本是次级核心,偏偏性能还略胜HD7970一筹。
   其实说实话,GK104想干掉Tahiti原本是非常困难的,只不过NVIDIA很鸡贼的在GTX 680上加入了一个叫做GPU BOOST的技术,这个技术原理其实并不新鲜,但GTX680就靠自动超频的微弱优势,HD7970败下阵来了。
   AMD也不傻,明明同频率下Tahiti不怵GK104,凭啥要俯首称臣?于是就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 。此物一出天下反,如果说工厂超频也能算新品,那这个竞赛的节操又在何出?
   AMD不会承认HD7970GE是“升级”,事实上NVIDIA也不会想说今天发布的GeForce GTX 770是“升级”。纠结它是什么不是重点,好用不贵才是王道。笔者怀着对“升级”的无限憧憬踏上了这款显卡的评测之旅……
这个“升级”不简单!GTX770规格解析
   首先我们来看看NVIDIA的公版产品,作为NVIDIA目前次高端的型号,GTX770在硬件配备方面并非是GTX780的删节版,而是搭载了之前GTX 680使用的GK104显示核心,除了频率超高以外,显存规格也和GTX680并无二致,这款GTX770看起来就是GTX680的“升级”。
   GTX770采用的GK104核心和GTX 680一样拥有1536个CUDA核心,核心频率则提升到了1046MHz,等效显存频率更是高达7012MHz!搭配2GB GDDR5显存,位宽256bit。下面是高端显卡的详细参数对比:
&& 基本单元S:
GK104的SMX架构图
1. GK104的晶体管数比GF110减少了,但流处理器数量达到了三倍,NVIDIA改进架构、提高浮点运算的努力效果显著;
2. GTX770的核心与显存频率都创新高,TDP也涨到了230W,当然和AMD相比,依然不算高,这都要归功于它小核心的设计、以及不再使用双倍CUDA频率的作法,NVIDIA控制功耗的作法成效显著;
3. Tahiti的晶体管数是GK104的1.22倍,流处理器数量是1.33倍,N卡晶体管利用率显著提升;
智能游戏设置:GeForce Experience
   上面我们所有的游戏测试都是将设置手动调整到最高,目的是测试显卡的真实性能。但实际游戏的时候,根据显卡的性能和游戏的需要,我们并不需要这么做,而在画面质量和游戏速度两者之间达到最佳平衡才是我们需要的结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NVIDIA发布了GeForce Experience——一款智能设置游戏参数的软件。
   这款软件在提供下载,安装之后第一次运行,GeForce Experience会从NVIDIA的云端下载用户所需的游戏设置。
▲ 通过云端硬件和游戏的数据匹配交换,GeForce Experience可以优化系统。
▲ GeForce Experience的系统要求,支援主流硬件和系统
   GeForce Experience支持手动调整游戏设置,也支持一键智能优化,云端会根据用户的电脑硬件配置和游戏的要求设置特效的高低,保证所有GeForce用户最佳的游戏体验。
   当然GeForce Experience作为一款新兴的软件,还称不上完美,目前主流的游戏GeForce Experience均已经提供支持,但依然有部分游戏不能用GeForce Experience来智能优化,目前GeForce Experience最新版本为1.5版,相信在之后的版本中支持的游戏会越来越多。
GPU Boost2.0:让显卡智能超频
   对于显卡来说,核心频率仍然是决定其性能的关键参数,在相同架构和核心数量的情况下,更高的频率意味着更强的性能。而这一次GTX770在GTX 680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引入了一项BOOST2.0技术。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Y5NDY5Nzgw/v.swf
GTX680 GPU BOOST 1.0动态加速演示及其他功能特性演示视频
   一块显卡都有热设计功耗(Thermal Design Power,简称TDP),根据大量不同实际应用测试来决定最终GPU频率、电压等参数。不过,测试的时候发现,并非所有应用都可以达到TDP上限,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显卡的功耗有所差异。而在没有达到散热、功耗极限的情况下,GPU核心频率依然有提高的余地,从而可以达到提升性能的目的,因此GPU核心实现动态加速的设计思路被NVIDIA的工程师所提出。GTX680就是第一款应用了动态加速技术的显卡。
对于负载相对低的应用,执行效率上仍有上升余地
在保证同样功耗的前提下,动态调节GPU核心频率从而挖掘出显卡全部潜能
   相对于GPU Boost1.0,2.0强化了温度控制理念。当应用运行时,硬件电路系统会实时监控温度的变化,只要软件检测(笔者注:Bios层面的控制,结合驱动程序,并不需要额外安装软件)到GPU核心温度在安全范围,就可以自动超频GPU核心,和BOOST 1.0检测功耗不同的是,检测温度更能保证核心的安全,并且搭载优秀散热器的显卡可以BOOST到更高的频率!
   以GTX770为例说明,其基本核心频率为1046MHz,也就是运行3D程序时的基本时钟频率,当核心温度未达到设置的临界点之前,GPU频率在大多情况下可以提升至1100MHz以上。
   这一全新的技术让游戏玩家能够将 PC 性能推向极限,同时享受精确的控制功能。 凭借 GPU 温度目标值、超频、以及超电压等更加先进的控制功能,GPU Boost 2.0 可智能地进行监控工作情况,以确保 GPU 能够以顶级性能运行。SLI 技术为世界各地最苛刻的游戏玩家所采用,该技术让玩家能够最多连接三块 GeForce GTX 780 显卡以获得惊人的性能。 NVIDIA 在快速而频繁的软件更新这方面保持着业内纪录,凭借这一点,玩家在现有游戏和未来游戏中均能够实现最佳性能。
   当然,GTX770显卡依然可以手动超频,并且与GPU Boost 2.0技术不会产生冲突,在第三方软件的支持下,GTX770可以对TDP、电压、默认频率等参数进行更改设置,从而让显卡整体性能进一步提升。
自适应垂直同步/抗锯齿/单卡四屏
● 平滑的动作:自适应垂直同步
   这项技术在运行的原理是根据帧率实时开启或关闭原本的垂直同步技术,取两者之长,达到让游戏运行帧率更流畅的目的。具体运行情况是这样:当检测到FPS低于60时,实时关闭VSync,让当前帧能够以能够达到的最高渲染速率进行,不至出现强制降低帧率从而出现严重卡顿的情况,而一旦帧率达到60,随机开启VSync,避免游戏帧率过高从而产生画面撕裂。有了NVIDIA Apdative VSync技术,你不用再纠结与垂直同步的开启或关闭,从而将可以得到更流畅的游戏体验。
● 新型抗锯齿技术:FXAA和TXAA
   FXAA在得到与MSAA相近的画面品质时,运行帧率却能高出一倍。TXAA是全新一代硬件渲染的抗锯齿技术,可以提供电影级别的画面品质,专为发挥GTX680强大的纹理性能而设计。TXAA将会通过HDR后处理管线从硬件层面上提供颜色矫正处理。目前TXAA分为TXAA1、TXAA2两个级别,TXAA1可以实现8x MSAA的效果,执行效率与2x MSAA相当,而TXAA2则会提供更高的画面品质。
● 震撼的显示效果:单卡四屏
   这样的视频输出配置在显示驱动的支持下最多可以达成四屏幕同时显示,并且使用两个DVI和一个HDMI接口就可以组成三屏系统(AMD Eyefinity技术在实现显示必须要使用一个DisplayPort接口)。此外显示输出可以完美支持立体3D显示,这样一来NVIDIA 3D Vision Surround技术便可以用一张GTX680显卡完美实现,带来最极致的视觉体验。
GTX 770和同门旗舰做工对比
   GTX 780的造型无论从美观还是效能上都堪称经典,这次GeForce GTX 770依然采用了和它一样的设计。改进型的涡轮离心式风扇不仅继承了前辈多卡SLI互相干扰小的优点,而且在噪音控制上也非常出色。
▲ GTX 680
▲ GTX 770
▲ GTX 780
   其实这也在情理之中,GTX TITAN别具匠心的设计深受好评,如果仅仅在一款旗舰卡上昙花一现未免太过可惜。看来NVIDIA打算将高端公版卡都采用这种设计。
▲ GTX 770
▲ GTX 780
   改良版的涡轮离心式风扇看起来非常美观,拆下外壳以后的风扇全貌可以看出,GTX 780和GTX 770一模一样。
▲ GTX 680
▲ GTX 770
▲ GTX 780
   散热器颇有份量,工艺也非常不错,至少拧了一二十个螺丝才将其拆下。均热板底座比普通纯铜底座散热效率更高,和GTX 780也是一模一样。组装起来浑然一体,拆开以后却发现零件众多,和一般显卡相比,GTX 770的散热器构造比较复杂。
这是GTX 770的散热器的核心部件,底座鳍片一体式的镀铬散热模块。
GTX 770和同门旗舰设计对比
▲ GTX 680
▲ GTX 770
▲ GTX 780
   PCB结构紧凑,用料扎实但并没有华硕的战神、微星的闪电那么张扬,可以看出GTX TITAN和GTX 780完全一样。
▲ GTX 680
▲ GTX 770
▲ GTX 780
   其实对于多数人来,GK110虽然从未正式亮相消费级市场,但并不陌生,NVIDIA之前为高性能服务器设计的顶级产品Tesla K20X采用的就是这款芯片。GTX780和GTX TITAN均采用GK110核心,GTX 680是GK104-400-A2,而GTX 770则是GK104-425-A2。
▲ GTX 680
▲ GTX 770
▲ GTX 780
   GTX 780核心频率为863MHz,GTX 770为1046,两者都支持GPU BOOS,2.0,GTX780 TDP为250W,比GTX770的230W高出20W。都是8加6Pin接口,5加1相供电,设计方面大同小异。
▲ GTX 680
▲ GTX 770
▲ GTX 780
   显存颗粒均为三星出品,GTX 780显存颗粒编号是K4G20325F0-FC03,但GTX 780采用的是samsung 310,正面12个颗粒组成了384bit、3GB容量的显存规格。GTX 770采用的是samsung 313,正面8个颗粒组成了256bit、2GB容量的显存规格。容量上少了1GB,位宽减少128Bit,当然,相对于采用频率只有6008MHz现代颗粒的GTX 680来说,频率上的提升还是不小的。
▲ GTX 770
▲ GTX 780
   和TITAN一样,GTX 780做工也是一丝不苟,该屏蔽的地方绝不含糊。笔者感觉比之前的公版做工都要更好一些,而且GTX 770比GTX 780售价便宜不少,NVIDIA官方指导价2999。
GTX 770和同门旗舰外观对比
▲ GTX 770
▲ GTX 780
   可以看到GTX 780和GTX 770背面有区别,GTX 770 PCB背面只有8个显存颗粒位。
▲ GTX 680
▲ GTX 770
▲ GTX 780
   考虑到它的定位,GTX 780和770的长度并不算夸张,空间设计合理的中等大小机箱即可容纳。
▲ GTX 680
▲ GTX 770
▲ GTX 780
   接口方面,GTX 780和GTX 770也是一样,NV高端显卡经典的接口组合:DP HDMI 双DVI的阵型无论是对付多个显示设备还是多种显示设备均毫无压力。
首测产品曝光:索泰GTX770至尊版
  作为NVIDIA全球核心AIC合作伙伴的索泰,研发实力在业内一直都是位居前列,此次更是发力,第一时间推出了两款GTX770产品,分别是索泰770-2GD5极速版、索泰770-2GD5至尊版。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款产品都是基于NVIDIA公版基础上进行升级的超公版设计显卡。
  索泰旗下至尊版系列产品一向都是索泰的扛鼎之作,甚至一定程度上也是行业内最高发烧级显卡的指向标。至尊版的推出一般也都会在公版之后,毕竟超公版的设计方案也需耗费比较多的研发时间。而此次索泰在第一时间推出770至尊版系列产品,也确实是让人大吃一惊。
  索泰770-2GD5至尊版显卡在外型上基本沿袭了上一代680至尊版的设计风格,并进行了优化与升级。全金属外观极致纤薄的身材,外加顶部负压系统超炫呼吸灯设计,处处彰显顶级玩家身份。
  索泰770-2GD5至尊版拥有1536个CUDA处理器,采用28nm工艺,GK104显示核心,Base/Boost/显存频率高达00MHz,高出公版一大截。采用2GB GDDR5的显存设计,256bit显存位宽设计。在PCB设计方面,索泰770-2GD5至尊版依然采用了索泰独有的越肩式PCB,比公版高出一块2cm左右高度的区域,这样的PCB设计毫无疑问会带来极大的加工难度和成本,但是换来了宝贵的PCB空间,能够良好的控制PCB长度,更加合理的布局电子元件和更大的供电模块。
  散热方面,索泰770-2GD5至尊版采用了全新改进的F.S.S散热器,依然搭配顶部负压系统。得益于越肩式PCB的设计,在PCB顶部架起了索泰独家研发的顶部负压系统。根据冷热差异化的压力学原理,显卡散热风扇汲取显卡热量之后,借由散热器内部风道排经顶部负压系统,再借由风道处理槽以负压形式排出,有效的杜绝机箱内部乱流对显卡散热器的影响,散热效能提升38.4%。
  索泰770-2GD5至尊版的身上依旧原生了OC Plus超频模块,自从在索泰GTX560Ti至尊版OC+上首次出现这个模块以后,之后的至尊版上OC模块已经标配化,成为索泰至尊版业内最强超频显卡的标志。在OC Plus超频模块的帮助下,玩家可通过索泰的FireStorm软件直接监控显卡的运行状况例如GPU温度、核心/显存频率、核心/显存占用率甚至是每相供电的电流、整体供电转换效率等运作情况,并对显卡的频率参数和电压参数进行调整。
  输出方面,索泰770-2GD5至尊版提供了2个DVI、1个HDMI合1个DisplayPort接口,可满足玩家对组建单卡多屏输出系统的需求。
  索泰770-2GD5至尊版在用料上几乎可以说是不计成本的奢华,将公版的供电设计增加到8+3相,采用Drmos的超效能供电元件,优异的用料保证了张卡供电及运行的稳定。AIO电感及SSP数智供电芯片等都是索泰至尊版的标志,泼洒式的用料风格也是索泰一向的作风,这也说明了索泰被称为行业最好品质显卡的制造商是有道理的。
首测产品曝光:影驰GTX770四星黑将
  日,紧接着GTX770之后,第二款7系显卡GTX770也发布了,国内一线AIC厂商影驰同时发布了自家的影驰GTX770。影驰GTX770采用了NVIDIA基于最新28nm工艺的GeForce 图形处理器GK104。GTX770搭载1536个CUDA Cores且搭载了频率运行在7GHz的超高速显存让其通用运算以及游戏运算效率大大提高。影驰GTX770支持单卡3D Vision Surround、3D Vision、PhysX以及SLI技术。
  GTX680创造了公版旗舰显卡首款核心超过1G。而这次的GTX770则是创造了显存频率的新高,超强的7G显存频率性能大幅度超越现时众多显卡。
   新一代的GTX770中还提供了新一代GPU Boost2.0功能,让显卡整体温度、噪音、性能得到更好的控制。凭借智能超频以及频率的大幅度提升在3D Surround下依然保持极为流畅的画面体验。让众多玩家不用再担心显卡在高分辨率下因性能不足而导致卡顿的情况。
  此外,透过结合NVIDIA全新优化的单卡NVIDIA Surround、 3D Vision、 PhysX等NVIDIA独家的先进技术,让玩家能够进一步体验颠覆史前的视觉震撼效果。藉由SLI技术,让游戏体验大大增强,只要使用3D眼镜,搭配具有3D Vision功能的LCD、投影机等,玩家便可体验真正身历其境的3D环绕游戏效果。
   影驰GTX770配备了双DVI+全尺寸HDMI+DP接口。
首测产品曝光:映众GTX 770游戏至尊版
  作为NVIDIA全球战略合作伙伴,一线AIC映众(Inno3D)携手NVIDIA率先推出了GTX 770游戏至尊版,其采用NVIDIA P2002公版增强型PCB方案,搭配HerculeZ 2000散热器,频率设定略高于公版水平,达到了MHz的水准。
  映众(Inno3D)GTX770游戏至尊版搭载GK104核心,采用NVIDIA最新的28nm工艺制程。核心拥有1536个CUDA处理器,核心频率为1068MHz,借助Boost加速技术,最高可到1110MHz,TDP为230W,完美支持DirectX 11.1标准,支持CUDA,PhysX,3D Surround,3D Vision,PureVideo,OpenGL 4.1,Displayport以及HDMI 1.4等技术标准。
  映众(Inno3D)GTX770游戏至尊版采用的是P2002公版增强型PCB方案,板长25.5cm。
  供电部分,映众(Inno3D)GTX770游戏至尊版配备了5+2相供电设计,同时每相供电模组的用料也十分豪华。每相核心供电均采用全屏蔽铁素体电感、八脚MOS管、钽电容、日系全固态电容等其他电气件组成了豪华核心供电军团。 显存供电同样豪华,全屏蔽铁素电感、电容、八脚Mosft和背面的钽电容样样不缺,这也最大程度上保证了2GB的GDDR5高速显存运作。此外,显卡还采用6pin + 6pin的外接供电设计,以保证对显卡的供电。
  显存方面,显卡配备了三星0.3ns极速GDDR5显存,容量为2GB/256Bit,核心与显存速度为MHz,Boost频率达到了1100MHz,略高于公版标准,性能自然也会比完全公版更出色一些。
  散热器是这款显卡的特色所在,其采用的是倍受玩家追捧的HerculeZ 2000百变大力神散热器,双插槽设计,拥有双风扇四热管的豪华配备,可以满足GTX 770的散热要求。HerculeZ 2000采用的是回流焊接工艺,散热效能更强,而且稳固不易变形。而作为百变大力神系列产品,其自然也支持易拆洗风扇技术,用户可以通过显卡赠送的六角螺丝刀将金属导流罩以及风扇页拆下来进行清洗,方便用户对显卡进行保养。
  接口部分,GTX770游戏至尊版采用的是双DVI+HDMI+Displayport的接口组合,除了可以满足主流用户的需求外,亦支持用户组建多屏系统。
  作为NVIDIA GTX 700的副旗舰产品,映众(Inno3D)GTX770游戏至尊版的规格非常强悍,相比上一代的GTX 670有了非常大的提升,而得益于频率的优势,其在性能方面的表现也要比上一代的旗舰产品GTX 680来得更为出色,但是在价格方面,这款映众(Inno3D)GTX770游戏至尊版却延续了上一代GTX 670显卡2999元的定价,也就是说,GTX770的价格比GTX670便宜,但性能要比GTX680强,彰显其性价比突出!对于追求性价比的高端玩家而言,这款映众(Inno3D)GTX770游戏至尊版无疑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选择!
测试说明和平台介绍
   此次测试的显卡主要定位高端旗舰,测试时所有游戏中开启全部特效,包括4X抗锯齿(AA)和16X各向异性过滤(AF)。虽然很多游戏提供了更高精度的AA,但由于实用价值不高,且没有可对比性,所以不做测试。
   目前也有部分显示器是(),游戏在这种分辨率下的性能表现与差不多,FPS稍低一点点,使用这种显示器的朋友依然可以参考我们的测试成绩。
NVIDIA GeForce GTX 770 GPU-Z 截图
● 测试平台主板:技嘉G1.Sniper M3
   技嘉 G1.Sniper M3是一款采用m-ATX板型设计的高端Z77主板,它结合了屡获殊荣的G1.Killer设计理念,目标是给玩家提供强大的性能。无论是内建Creative专业级音效处理器、Sound Core3D高质感音效输出还是支持 cFosSpeed 与网络加速技术的芯片,都是为了让玩家能有最棒的娱乐和联网游戏体验。
● 测试平台电源:Antec HCP1200
   安钛克Antec HCP1200电源在世界超频大赛中非常常见,通过了80PLUS认证,转换效率高达92.4%,支持4路12V输出,最高电流72A,支持四卡SLI/交火。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为10万小时。配备一颗8cm静音风扇,运行噪音极低。
● 测试平台SSD:OCZ Vetrx3 240GB
&& OCZ的Vertex系列属于它的高端固态硬盘,专门为高端玩家和存储发烧友设计。随着Sandforce控制器大红大紫,OCZ也将Vertex系列升级到了全新的SF1200方案。如今SATA3.0 6Gbps接口大行其道,OCZ推出了基于SF2200系列主控芯片的Vertex 3固态硬盘,涵盖60-480GB容量范围。
最新3D性能基准:《3DMARK》
   既然针对平台不同,测试项目自然也相去甚远。三大平台除了PC追求极致性能外,笔记本和平板都受限于电池和移动因素,性能不是很高,因此之前的3Dmark11虽然有三档可选,依然不能准确衡量移动设备的真实性能。
3DMARK主界面
   而这次Futuremark为移动平台量身定做了专有测试方案,新一代3DMark三个场景的画面精细程度以及对配置的要求可谓天差地别。
   Fire Strike、Cloud Gate、Ice Storm三大场景,他们分别对应当前最热门的三大类型的电脑——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
▲ GTX 770 3Dmark Extreme模式得分
   最新的3DMARK软件,最严苛的Fire Strike Extreme模式中,GTX 780 SLI以6672的成绩遥遥领先于其它显卡,双芯的HD7990紧随其后,当然这是因为新3DMark比较偏A,而GTX 770的成绩介于HD7970GE和普通版之间。
DX11基准测试:《3DMark11》
3DMark11的测试重点是实时利用DX11 API更新和渲染复杂的游戏世界,通过六个不同测试环节得到一个综合评分,藉此评判一套PC系统的基准性能水平。
● 3DMark 11的特色与亮点:
1、原生支持DirectX 11:基于原生DX11引擎,全面使用DX11 API的所有新特性,包括曲面细分、计算着色器、多线程。
2、原生支持64bit,保留32bit:原生64位编译程序,独立的32位、64位可执行文件,并支持兼容模式。
3、新测试场景:总计六个测试场景,包括四个图形测试(其实是两个场景)、一个物理测试、一个综合测试,全面衡量GPU、CPU性能。
4、抛弃PhysX,使用Bullet物理引擎:抛弃封闭的NVIDIA PhysX而改用开源的Bullet专业物理库,支持碰撞检测、刚体、软体,根据ZLib授权协议而免费使用。
▲ GTX 770 3Dmark 11 Extreme模式得分
   3Dmark11大量特效堆砌出来的以假乱真的画面让HD7970和GTX680也不能完全流畅运行它,GTX 780以上的显卡就稍微流畅一些。本次测试中所有显卡一视同仁开启Extreme模式,高端级和旗舰级性能差距依旧非常明显。这个测试项目和最新的3DMARK软件测试成绩正好相反,N卡在3DMARK11中占据了不小优势,GTX 770和GTX 680都要强于HD7970GE版。
DX11基准测试:《Unigine Valley》
   对于现代显卡测试而言,除了3DMark之外必不可少的项目就是来自俄罗斯的Unigine Heaven(天堂),尤以其高负载、高压榨而知名。现在,新一代3DMark发布之后,Unigine也奉上了全新的显卡测试程序“Valley”(山谷)。Valley正是Heaven的开发团队一手打造的,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榨干GPU显卡资源。这次场景来到了一个优美空灵的山谷,群山环绕,郁郁葱葱,白雪皑皑,旭日初升,而且拥有极致的细节,每一片花瓣、每一株小草都清晰可见。
主要技术特点包括:— 场景面积达6400万平方米,超高细节— 整个场景可以完全自由浏览,并支持鸟瞰、漫步模式— 先进视觉技术:动态天空、体积云、阳光散射、景深、环境光遮蔽— 所有植被、岩石均为实时渲染,而非贴图— 用户可控的动态天气— 支持立体3D、多屏幕— 极限硬件稳定性测试— 基准测试预设— 监视每一帧画面对应的GPU温度和频率— 多平台支持:Windows、Linux、Mac OS X— 支持命令行自动执行— CSV格式可定制报告
   Unigine Valley分为基础版、高级版、专业版三个版本,其中基础版免费,支持测试预设、自定义设置、GPU监视、交互模式,不支持循环测试(也就是拷机模式)、命令行、CSV报告,对于普通用户和一般评测足够用了。
   Unigine Valley的场景面积达6400万平方米,超高细节,对显卡渲染提出了很大的考验,在未来的游戏中,类似的情况将会越来越多。GTX 780可以在极端HD模式下达到58.2FPS,GTX770 也有45.2FPS!
DX11游戏:《孤岛危机3》
   《孤岛危机3》支持大量的高端图形选项以及高分辨率材质。在游戏中,PC玩家将能看到一系列的选项,包括了游戏效果、物品细节、粒子系统、后置处理、着色器、阴影、水体、各向异性过滤、材质分辨率、动态模糊以及自然光。技术主管Marco Corbetta表示之所以《孤岛危机2》并不包含这么多的选项,是因为开发主机板的开发组实在是搞的太慢了。
● 实时体积烟云阴影(Real-Time Volumetric Cloud Shadows)
   实时体积烟云阴影(Real-Time Volumetric Cloud Shadows)是把容积云,烟雾和粒子阴影效果结合起来的一种技术。和之前的类似技术相比,实时体积烟云阴影技术允许动态生成的烟雾拥有体积并且对光线造成影响,和其他物体的纹理渲染互动变化。
● 像素精度置换贴图(Pixel Accurate Displacement Mapping)
   像素精度置换贴图(Pixel Accurate Displacement Mapping)可以让CryEngine 3引擎无需借助DX11的细分曲面技术即可一次渲染出大量没有明显棱角的多边形。此前crytek曾透露过正在考虑在主机上实现类似PC上需要DX11硬件才能实现的细分曲面效果,看来此言非虚,新型的位移贴图技术来模拟细分曲面的效果。虽然实现原理完全不同,但效果看起来毫不逊色。
极度精细逼真,完全嵌合的植被(Tessellated Vegetation)
● 实时区域光照(Real-Time Area Lights)
   实时区域光照(Real-Time Area Lights)从单纯的模拟点光源照射及投影进化到区域光照的实现,以及可变半阴影(即投影随着距离的拉长出现模糊效果),更准确的模拟真实环境的光照特性。
● 布料植被综合模拟(Integrated Cloth & Vegetation Simulation)
   布料植被综合模拟(Integrated Cloth & Vegetation Simulation)其实在孤岛危机1代中植被已经有了非常不错的物理效果,会因为人物经过而摆动,但是这次crytek更加强化了这方面的效果,还有就是加入了对布料材质的物理模拟,这方面之前只有nvidia的physx做得比较好。
● 动态体积水反射(Dynamic Water Volume Caustics)
   动态体积水反射(Dynamic Water Volume Caustics)孤岛危机1和2基本上在水的表现上集中在海水,很少有湖泊和类似大面积积水潭的场景,而这次crytek实现了超远视野的水面动态反射。动态体积水反射可以说是孤岛危机2中的本地实时反射的一个延伸,是结合静态环境采样和动态效果的新的水面反射技术。
绝密细分的蟾蜍惊艳绝伦,完全可以以假乱真!
● 分辨率成绩汇总:
● 分辨率成绩汇总:
   作为新一代DX11游戏的画质标杆,孤岛危机3相比上一代对显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这款代表着最尖端画质的游戏中,GTX770较之HD7970GE依然小有优势!
DX11游戏:《古墓丽影9》
   这些年我们看到了不少形态各异的劳拉,从丰乳肥臀的动作游戏主角到喜欢探索亚特兰蒂斯文明的睿智贵族。不过我们从未见过这样的劳拉。Crystal Dynamics的《古墓丽影9》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参加初次探险的年轻劳拉,她遭遇海难被困在刀枪林立的小岛上,必须将自己的智谋和求生欲望提升到极限。
   剧情介绍:故事从年少时期的劳拉开始,劳拉所乘坐的“坚忍号”仿佛是被宿命所呼唤,在日本海的魔鬼海遭遇到了台风,不幸搁浅。劳拉也被迫到岛上开始自己的求生经历。
   古墓丽影9的游戏画面较之前代上升了不少,游戏要求也提高了不少。
   这是我们开启不同画质的游戏截图对比,可以看出“高”特效的画质已经非常不错了。
● 分辨率成绩汇总:
● 分辨率成绩汇总:
   古墓丽影9对A卡的优化非常到位,虽然N卡驱动后来也进行了优化,游戏性能得到大幅提升,但依然没有超过A卡的表现。尤其在高分辨率的Benchmark测试中,GTX 770明显疲软。
DX11游戏:《战地3》
  由EA DICE工作室开发的《战地3》采用了最新的“寒霜2”引擎,完美支持DirectX 11,并且拥有强大的物理效果,最大的亮点还是光照系统,其渲染的场景已近乎乱真的地步,视觉效果堪称绝赞。游戏还支持即时昼夜系统,为玩家营造一个亲临现场的真实环境。
   寒霜2引擎最大的特点便是支持大规模的破坏效果。由于考虑到游戏的画面表现以及开发成本,DICE放弃了以只支持DX9的WINDOWS XP操作系统。另外由于该引擎基于DX11研发,向下兼容DX10,因而游戏只能运行于WINDOWS VISTA以上的的操作系统。
   在《战地3》中,“寒霜引擎2”内置的破坏系统已经被提升至3.0版本,对于本作中的一些高层建筑来说,新版的破坏系统将发挥出电影《2012》那般的灾难效果,突如其来的建筑倒塌将震撼每一位玩家的眼球。
  《战地3》采用了ANT引擎制作人物的动作效果。在此之前,ANT引擎已在EA Sports旗下的《FIFA》等游戏中得到应用,不过在FPS游戏中使用尚属首次。相较于Havok等物理引擎,用ANT引擎可以花费较少的精力制作出逼真的效果。举例来说,战士在下蹲时会先低头俯身、放低枪口,而不是像以前的游戏那样头、身、枪如木偶般同时发生位移。此外,ANT引擎也可以让电脑AI的行动更加合理。但这款大作目前并不能良好的兼容120Hz3D以及红蓝3D模式。&
&& 寒霜2引擎大作战地三,是为数不多的画面可以挑战Crysis的游戏大作,而对核心和显存的要求已经超越了Crysis!越是要求变态的游戏,旗舰级显卡就越喜欢,这款游戏中,GTX 770以微弱优势领先HD7970GE!
DX11游戏:《地铁 2033》
   游戏介绍:《地铁2033》(Metro 2033)是俄罗斯工作室4A Games开发的一款新作,也是DX11游戏的新成员。该游戏的核心引擎是号称自主全新研发的4A Engine,支持当今几乎所有画质技术,比如高分辨率纹理、GPU PhysX物理加速、硬件曲面细分、形态学抗锯齿(MLAA)、并行计算景深、屏幕环境光遮蔽(SSAO)、次表面散射、视差贴图、物体动态模糊等等。
开启景深,模拟镜头感
   画面设置:《地铁2033》虽然支持PhysX,但对CPU软件加速支持的也很好,因此使用A卡玩游戏时并不会因PhysX效果而拖累性能。该游戏由于加入了太多的尖端技术导致要求非常BT,以至于我们都不敢开启抗锯齿进行测试,只是将游戏内置的效果调至最高。游戏自带Benchmark,这段画战斗场景并不是很宏大,但已经让高端显卡不堪重负了。
   测试说明:如果说是CRYSIS发动了DX10时代的显卡危机,那地铁2033无疑是DX11时代的显卡杀手!地铁2033几乎支持当时可以采用的所有新技术,在画面雕琢上大肆铺张,全然不顾显卡们的感受,和CRYSIS如出一辙。然而CRYSIS靠着特效的堆积和不错的优化,其惊艳绝伦的画面和DX9C游戏拉开了距离,终究赚足了眼球;而地铁则没有这么好运了,画面固然不差,BUG却是很多,招来了大量的非议。
   地铁2033,一款销量惨淡,游戏性被人遗忘但却家喻户晓的游戏,DX11游戏中的奇葩。这款来是A卡优势项目,但GTX 780和TITAN两兄弟实力过于强劲,依然完胜HD7970GE,GTX770就要弱一些了。
DX11测试:《石巨人》
   游戏引擎开发商BitSquid与游戏开发商Fatshark近日联合公布了一个展示DX11强大技术的DEMO。这个名为《StoneGiant》(石巨人)的DEMO,可以让玩家来测试自己PC显卡的DX11性能。BitSquid Tech即将提供PC平台的引擎,并且大概在今年第三季度将提供PS3和Xbox 360等其他平台的引擎。
   画面设置:StoneGiant是一款技术演示Demo,画面做的非常精美,进入之后可以选择开启关闭Tessellation以及DOF(DX11级别景深)进行测试,这两项技术都十分消耗资源,尤其是同时打开时。其中Tessellation技术对画质的改善最为明显,测试时默认开启Tessellation、打开DOF进行测试。
   测试方法:自带Benchmark。
   看得出来,A卡的“压力”确实很大,Tessellation特效使用的越多,其表现就越差,这是架构特性使然,但总的来说和上代相比进步很多,和N卡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了。
DX11游戏:《异形大战铁血战士》
   《Aliens vs. Predator》同时登陆PC、X360和PS3,其中PC版因为支持DX11里的细分曲面(Tessellation)、高清环境光遮蔽(HDAO)、计算着色器后期处理、真实阴影等技术而备受关注,是AMD大力推行的游戏之一,但是这样的主题难免让本作有很多不和谐的地方,暴力血腥场面必然不会少!发行商世嘉在2009年11月就曾明志,表示不会为了通过审查而放弃电子娱乐产品发行商的责任,因为游戏要维持“异形大战铁血战士”这一中心主题,无论画面、玩法还是故事线都不能偏离。
   画面设置AVP原始版本并不支持AA,但升级至1.1版本之后,MSAA选项出现在了DX11增强特效当中,当然还支持Tessellation、HDAO、DirectCompute等招牌。该游戏要求不算太高,所以笔者直接将特效调至最高进行测试。
&& 测试方法:游戏带Benchmark,其中测试画面颇代表意义,很好的体现了Tessellation异形身体以及HDAO等高级特效,希望这些特效能让系统发挥所有潜力。
   作为A卡的优势项目,AVP测试环节中HD7970终于战胜了GTX770,毕竟GTX 770 仅仅采用了GK104核心,和GK110核心的GTX 780很难相提并论!
DX11游戏:《光荣使命》
  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网络日益融入人们的生活,爱网、用网成为时尚,上网络玩游戏成为青年喜爱的娱乐方式之一。军事游戏在国外一些军队已发展多年、形成体系,并广泛应用于教育、训练。我军军事游戏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基层部队日常娱乐多以小型益智类棋牌游戏为主,形式和功能都比较单一。
   一些部队开展网上军事游戏对抗,使用的也大都是国外军事游戏的汉化版,游戏内容和体现的价值理念、军事思想,与我军有很大差异,长期使用不利于部队教育训练,甚至可能误导官兵。新研发的军事游戏《光荣使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我军军事游戏的空白。
  在总部有关部门指导下,南京军区抽调骨干力量展开研发工作。历时半年,研究分析了34款主流军事游戏,先后派出6个专题小组,召开30多场座谈会,调研摸清官兵的兴趣爱好和现实需求,并在部队政工网开设“游戏开发论坛”,发动官兵建言献策。他们经考察了20多家游戏企业,最终选定与无锡巨人网络公司进行合作研发。
   正式研发阶段,南京军区专门组成军事指导组,指导游戏设置,配合动作捕捉;聘请国内知名游戏公司技术人员担任顾问,参与项目评审,帮助解决技术难题。经过两年半的摸索实践,2011年4月初完成了测试版本,进一步测试、修改后,6月20日完成了正式版本,被行业专家称为“军事游戏的一个突破,游戏产业的一个创举”。&
   光荣使命不仅是第一款支持DX11的国产游戏,同时也是支持PhysX物理加速的游戏,可惜A卡并不支持,所以测试没有开启物理。在这款游戏的Benchmark测试中,N卡表现更加出色一些,GTX 770未逢敌手。
DX11游戏:《狙击精英2》
  《狙击精英》是2005年Reblion推出的一款以二战为背景的狙击游戏作品,一经推出后就获得英国独立游戏开发者协会的“最佳PC/主机游戏”大奖,《狙击精英V2》则是这款作品的续作,据游戏开发商称续作继续秉承了游戏潜入类狙击的风格,较初代来说更加注重枪击后的真实感,“我们保证,新游戏将是最真实的二战狙击类游戏。不仅仅在武器弹道上,还有在开枪之前那种紧张的气氛,都会很真实的表现出来。”Rebellion的首席执行官杰森·科林斯雷(Jason Kingsley)如是说。
  游戏的画面在整体上相当的不错,无论是从整体的质感,还是画面的流畅性看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在光源的处理上也非常的到位。同时,游戏依旧延续了初代精益求精的场景设计的理念,比如城市巷战地图中的断壁残垣以及黑烟冲天、山洞地图中充满着神秘气息的导弹基地等都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像。
   这款游戏支持超级采样AA,特效全开以后对显卡的要求达到了惊人的地步,甚至超越了素有显卡杀手之称的地铁2033,所以我们本次测试并没有开启超级采样,仅仅开启了4XMSAA,很明显,这款游戏是A卡优势项目。
DX11游戏:《失落星球2》
   《失落的星球2》的游戏舞台是前作故事发生后十几年之后经过温暖化改变的EDN-3rd,这里将新增丛林等新场景,主人公也并非前作那样为一人,而是以“雪贼”们不同的视点展开故事。
   画面设置:与前作相同,《失落的星球2》采用CAPCOM公司原创引擎MT Framework的最新版VER.2.0进行开发,游戏世界的表现将更加细致和美丽。而不仅仅是画面上的进化,本作将会在前作玩家要求基础上追加大量全新要素,新场景、新角色、新武器等自不必说,角色的动作也比前作更加丰富多彩。
   测试方法:游戏自带Benchmark,开启全特效+4AA选择B场景的BOSS战,非常激烈过瘾。
   这款游戏对显卡的要求不算太高,所以参测的数款显卡成绩并没有完全拉开,HD7990仅仅比HD7970GE高了十几帧,但明显N卡的整体表现更耀眼。
OC潜力尚可!GTX 770超频测试
   大家都知道GTX 780的超频能力不俗,那GTX 770超频性能如何呢?
   GTX 780超频测试,基础频率可以达到863+180=1043MHz,加上BOOST,真实频率接近1.1GHz!3DMARK11的成绩从X4386提升到了X5054,提高了668分,提升幅度15.2%!
  GTX 770超频可以达到1300MHz!3DMARK的成绩从X3364提升到了X3577,提高了213分。可以看出,由于核心频率太高,加上BOOST的影响,实测成绩并没有和频率同比提升。
   其实BOOST2.0已经非常优秀了,对于普通玩家来说,显卡手动风冷超频的意义越来越小。
GTX&780空闲、满载整机功耗测试
   我们的功耗测试方法是直接统计整套平台的总功耗,既简单、又直观。测试仪器为微型电力监测仪,它通过实时监控输入电源的电压和电流计算出当前的功率,这样得到的数值就是包括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电源以及线路损耗在内的主机总功率(不包括显示器)。
   待机为windows7桌面下获得的最小值;满载是以模式运行Furmark时的最大值,Furmark能够让显卡稳定的以100%满负载模式运行,测得的功耗值比一般的游戏要高一些。
● 显卡空闲整机功耗测试(显示器除外)
● 显卡满载整机功耗测试(显示器除外)
   大家知道,待机功耗GTX 780只有76W,满载以后功耗只有319W,比HD7970高不了多少。而GTX770因为采用了GK104核心,所以功耗表现非常不错,只比HD7950高出一点,能效比显然高于参测的A卡。
GTX 780空闲、满载核心温度测试
   FurMark是oZone3D开发的一款OpenGL基准测试工具,通过皮毛渲染算法来衡量显卡的性能,同时还能借此考验显卡的稳定性。提供了多种测试选项,比如全屏/窗口显示模式、九种预定分辨率(也可以自定义)、基于时间或帧的测试形式、多种多重采样反锯齿(MSAA)、竞赛模式等等。
   本来FurMark只是用来测试显示卡的OpenGL效能,但是因为他热力四射,火力非凡,所以可以拿来当烧机软件使用。它可以让显示卡跑出一般游戏达不到的高温,以致于只要通过了FurMark考验过的显示卡,跑游戏都不会出问题。
● 显卡空闲GPU温度测试
● 显卡满载GPU温度测试
   GTX 780温度测试成绩达到了84℃,比GTX TITAN的81摄氏度高出3℃,但值得一提的是,GTX 770温度表现更佳,显然这款散热器比GTX 680的要更优秀!
总结和展望:GTX 770撬动高端市场的利器
   Kepler架构终极形态GK110又一次提高了游戏行业的标准,在单台计算机上进行设计和渲染,GK110核心的工作站可以实时编辑更多图层与特效,查看更大的地震数据集并与之互动同时不会因数据堵塞而令系统失去响应,以GPU为核心的计算模式再次被发扬光大。
   Kepler GK110设计的初衷就是利用卓越的电源效率达到最大化计算性能和吞吐量。该架构有很多创新,如SMX、Dynamic Parallelism 和 Hyper‐Q等等,这些功能不仅使混合计算大大简化,同时也简化了编程接口,有望催生出更优秀的软件,适用于更广泛的应用。
《照片级渲染!NVIDIA最强实时肖像Demo》
   而对于游戏玩家来说,GK104显然更加适合。在性能满足苛刻游戏需要的前提下,拥有一块GTX 770需要付出的代价仅仅是GTX TITAN的一半都不到,而功耗温度噪音方面GTX 770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 GTX 770的优势:
1. GTX 770公版设计用料向TITAN和GTX 780看齐,质量做工一流;2. 温度功耗控制的比较理想,噪音比某些开放式散热的显卡还要小;3. 上市价格2999,可谓GTX680加量不加价的完美替代;
● GTX 770的劣势:
1. “升级”;2. 采用256Bit显存位宽,部分游戏高分辨率下表现不如HD7970GE。
   GK110核心接近完美,但良品率问题让成本居高不下,价格自然不是普通游戏玩家可以承受。而GTX 770才是真正适合游戏玩家的高端显卡。作为GTX 680的接班人(或者说是“升级”),它不仅在频率性能上有所超越,设计做工也完胜前代,价格依然保持不变。
市场分析:
   综上所述,GTX 770无疑是一款GTX680的“升级”,从技术方面考虑,除了理所应当的支持BOOST2.0以外,它乏善可陈!但对于玩家而言,其实倒无须苛责。技术革命神马都是浮云,好用不贵才是群众真正的诉求!当年G92核心瘦市场热捧,经久不衰就是最好的证明。从测试成绩来看,GTX 770无论性能功耗还是做工价格,都让HD7970GE版显得无比尴尬,别忘了Tahiti的晶体管数是GK104的1.22倍,流处理器数量是1.33倍!
   来而不往非礼也,今天HD7970GE的境遇我们似曾相识。当初HD7970凭空加了个GE,将GTX 680的王位夺走,而这次GTX 770的发布让GK104重装上阵,再压Tahiti一头,更让AMD难以接受的是:这次是旗舰被对手次高端全面压制!本来以为Kepler和GCN之争已经硝烟散去,未曾想临了再起波澜,AMD还有法宝可力挽狂澜否?我们拭目以待!■
核心型号:GeForce GTX770 显存容量:2GB 显存位宽:256bit 显存类型:GDDR5 核心频率:1150MHz 显存频率:7200MHz
扯扯车精品文章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泰和华硕显卡哪个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