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是那么wwWa9av红番阁手机在线看18不尽人意的,难不成还能是a9av红番阁手机在线看18cOm更该了

宗是那么wwW52avav不尽人意的,难不成还能是52avavcOm更该了_百度知道
宗是那么wwW52avav不尽人意的,难不成还能是52avavcOm更该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点了回车你就看着,8d3.zd5.tech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千古奇人宋高宗赵构   靖康二年(1127年)1月初,因为昏庸无能的北宋君臣指挥不当,加之江湖术士郭京误国,北宋都城东京汴梁被金国女真兵攻破。金兵大肆烧杀抢劫搜刮,将当时世界的著名大都会东京汴梁洗劫一空。同年四月初,金兵押着徽、钦二帝以及宋朝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3000多人北返,被金国女真兵押走的还有东京城内的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以及平民百姓男女不下10万人,其中女性尤多,金兵还带走了北宋朝廷的大量文籍舆图以及宝器法物,北宋宣告灭亡。史称“靖康之变”或“靖康之耻”。   宋高宗赵构,生于北宋大观元年(1107)五月二十一日,为宋徽宗赵佶第九子。赵构的母亲韦氏是一个地位较低的嫔妃,并不受宋徽宗的宠爱。赵构本与皇位无缘,然而,靖康之变中,赵宋宗室多被金兵掳去,惟独赵构成了漏网之鱼,“中兴之主”的位子自然非他莫属。   靖康二年,时年21岁的康王赵构登基,重建赵宋政权,即为宋高宗。但是,宋高宗赵构这个“中兴之主”实在是有名无实,父母兄弟妻女被掳的奇耻大辱都无法激起他对金人的仇恨,他的“恐金症”不可救药。   宋高宗赵构在位期间,无论抗金战场上的胜负如何,他都是一味地投降求和,在金人面前极尽卑躬屈膝、摇尾乞怜的丑态。历史安排了一个谈“金”色变的君主来承担抗金御侮的使命,无论如何是难有成就的。   宋高宗赵构的亲生父亲宋徽宗赵佶后来被金人折磨致死,宋徽宗的尸体还被金人拿去炼油,后来宋金和议达成之后,金人归还的所谓“宋徽宗梓棺”里面装的并不是宋徽宗的遗体,而是一截朽木。   包括宋高宗赵构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在内的所有北宋皇亲国戚几乎全部被金人抓走,在金国受尽凌辱,有的被折磨致死,有的沦为金人的奴隶。   在被金人掳走的宋朝战俘中,女性的遭遇尤其悲惨。金人把从宋朝掳掠到的女子,不论是皇后妃嫔、公主太后,还是宫女和民间女子,全部集中关押在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南)的“洗衣院”(官方妓院)里,供金国女真人玩弄、蹂躏,而且金国的达官贵人们还可以把他们看中的宋朝女子带回家当“性奴”。   在健康之变中,宋高宗赵构的元配王妃和五个幼小的女儿以及宋高宗赵构的兄弟姐妹也都被金军掳掠而去,并曾多次遭到女真贵族的凌辱蹂躏。 但是,宋高宗赵构并没有感到很耻辱,也没有因此而对金人恨之入骨,宋高宗赵构后来甚至一再奴颜婢膝地屈辱求和,祈求仇敌金人让他当“太平皇帝”。   宋史泰斗王曾瑜先生指出:在杀害抗金名将岳飞以及爱国文人陈东、欧阳澈等人时,宋高宗赵构有足够的凶狠,在南宋臣民面前,宋高宗赵构也具备足够的帝王专横霸气,但是对待杀父之仇敌金人,宋高宗赵构却表现了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奴气。   刘豫之称帝、李成之为盗、郦琼之反叛(他们原本都是宋臣,后来投靠金人,给金人当鹰犬,成了汉奸),都很逍遥自在,也很难见到宋高宗赵构对他们的指责。   至于金人之跋扈骄横,灭亡北宋,侵占宋朝疆土,屠戮宋朝臣民,害死宋高宗赵构父兄,奸淫宋高宗赵构母姊与宋高宗妻女,宋高宗赵构反倒尊之为大金,自称曰臣构,屈膝跪拜,必恭必敬了。   公元1127年五月初一日,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将靖康二年改为建炎元年,成了南宋的开国之君,后庙号称宋高宗。  宋高宗赵构当时才二十一岁,他长期在深官养尊处优,所擅长的只有享受和淫乐,统治经验还不丰富。  宋高宗赵构称帝伊始,迫于严酷的形势,不得不起用众望所归的爱国名臣李纲担任宰相。然而,宋高宗赵构当时真正言听计从的,却是权奸汪伯彦、黄潜善,外加一些宦官。黄潜善和汪伯彦等人无意恢复故疆,坚持迁都东南,以图苟安一隅,这正中宋高宗的下怀。  南宋建炎二年(1129)年底,金左副元帅宗维攻陷徐州,驱军南下,扼守在淮阳的韩世忠军一触即溃,败走盐城,金兵长驱直进。  建炎三年(1129年),向来畏惧金兵的宋将刘光世不战而逃,致使金兵在顺利渡过淮河,接着,金国骑兵奔袭南宋小朝廷所在的扬州。  二月初三清晨,宋高宗赵构正在进行性生活,楼着妃子亲热,内侍省押班康履突然向他报告紧急军情,说派去探听消息的内侍连夜逃回报讯,天长已经陷落,金兵正奔袭扬州。金国骑兵快要杀到扬州这一消息有如晴天霹雳,正在行淫的宋高宗赵构顿时被吓成了阳痿。宋高宗赵构睡意顿消,从床上一跃而起,急急忙忙穿上甲胄,跳上一匹战马,向外出逃,紧跟在他后面的只有御营都统制王渊、内侍康履等五、六人。  这时扬州城内已开始混乱,军民十分恐惧,人心惶惶,四出逃难,而宰相汪伯彦、黄潜善还若无其事的带着一班官僚在听高僧说法。许多官员到相府询问,他们冷静的说:“已有措施,不必惊慌。”形势十分紧急,敌人已到跟前,这些官僚们却还在酣歌宴会,直到听说皇帝已经逃出扬州,这才仓皇策马出走。  皇帝逃走了的消息很快传遍扬州城内,老百姓更加惊慌了,扶老携幼,背负肩挑,匆匆逃难,宫女们在街上哭哭啼啼到处乱跑,惨遭乱民奸污,官员们骑马挥刀在人群中横冲直撞,城门口十分拥挤,数千妇女儿童和老弱已被踩、挤死,扬州城一片混乱。  再说宋高宗赵构冲出扬州城南门,在扬子桥驻马,一个浙东籍卫士对他出言不逊,说他重用黄潜善,以致造成这一局面。宋高宗赵构十分生气,拔出佩剑竟然将卫士一剑砍死,然后继续向南逃跑,一口气跑到长江边上的瓜洲镇。  这时瓜洲渡口的情况更为混乱,不但找不到官船,就连民间渡船也很稀少,十几万难民挤在江边争渡。偶有一只渡船,但到不了岸边,就被泅在水中等在那里竞渡的人截住了,有勇力者不去与满兵做战,反而杀人掠夺财物并抢夺渡船过江。  宋高宗赵构在亲信王渊的帮助下,总算觅到一只小船,许以重赏,才策马泅水,攀登上船,渡到了对岸的西津口。这次他匹马渡江,身边竟无一人跟随,上岸后,便独自一人走进岸边的水帝庙里坐下休息,取下佩剑,把剑上的血渍擦掉。镇江府守臣钱伯言得知宋高宗赵构过江到了西津口的消息后,便派出府兵,把他迎到镇江府治,直到这时,宋高宗赵构才稍安定。  瓜洲镇又名瓜埠洲,在江苏省邗江县南部,大运河入长江处,离扬州约50里,向为长江南北水运交通要冲,是有名的古渡头。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初三这一天,阳光灿烂,从扬州到瓜洲镇的路上全是难民,而蚁聚在渡口的竟有10多万人,有妇女婴儿,妇女和老弱的下半身浸泡在水里,竟向水中的几只渡船走去,而绝大多数男女难民则在岸上哭哭啼啼乱作一团。因最近运河不涨潮,水位下降,运河里的船只进不了长江,所以只靠几只民间小船摆渡,就显得格外紧张。  是日晚,金兵先头部队500骑兵进入扬州,大肆奸淫抢掠,纵火焚烧摘星楼,第二天金兵追至瓜洲渡口,这时没有渡江的难民尚有15-20万人,一见金兵冲到,有数万人奔逃堕江而死,江面上到处是死尸,在岸边的难民被金兵杀的血污狼藉,惨不忍睹,处女都被驱赶回城,遭到金兵的残忍虐待。自江岸至瓜洲镇一带,尸横遍地,血污狼藉,惨不忍睹。在瓜洲渡口,遍地都是被丢弃的金帛珠玉,任凭金兵和来自华北的伪军取拾,至于官府案牍、朝廷仪物堆积如山。在这次战乱中,南宋皇室的狗脸都丢尽了。  就在这一天,金兵后续人马4500人陆续从天长进入扬州,扬州城内发生了大劫掠,大屠杀,城中的处女玉帛,一抢而空,未及逃出的南宋宫女和朝官女眷也全被掳去。金兵在扬州城内掳劫半月之后,满载子女玉帛北去,在退出扬州时,纵火焚城,城中所有建筑物全被烧毁。  进犯扬州的这支金国装甲骑兵部队人数不足五千,转战几个月(虽然遭遇的都是些不堪一击的软弱宋军),实际已经成为强弩之末,是完全可以击败的。但是南宋王朝的统治者和那个时代汉人软弱的性格就是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  宋史泰斗王曾瑜先生指出:在杀害抗金名将岳飞以及爱国文人陈东、欧阳澈等人时,宋高宗赵构有足够的凶狠,在南宋臣民面前,宋高宗赵构也具备足够的帝王专横霸气,但是对待杀父之仇敌金人,宋高宗赵构却表现了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奴气。  刘豫之称帝、李成之为盗、郦琼之反叛(他们原本都是宋臣,后来投靠金人,给金人当鹰犬,成了汉奸),都很逍遥自在,也很难见到宋高宗赵构对他们的指责。  至于金人之跋扈骄横,灭亡北宋,侵占宋朝疆土,屠戮宋朝臣民,害死宋高宗赵构父兄,奸淫宋高宗赵构母姊与宋高宗妻女,宋高宗赵构反倒尊之为大金,自称曰臣构,屈膝跪拜,必恭必敬了。  岳飞遇害十几年之后,金国海陵王完颜亮蓄意吞灭南宋,故意命令其使者王全在出使南宋时当面毒骂宋高宗赵构,完颜亮还对其使者说“彼必不敢害汝”。  在听到金国使者的恶毒谩骂之后,宋高宗赵构不仅没有发怒,而且还可怜巴巴地躲到屏风后面哭泣。  事后,宋高宗赵构竟然还命令南宋大臣照旧设宴招待,以礼貌发遣金国使者,还继续派遣使者去金国修好,仍然企图乞求完全没有丝毫希望的和平。  南宋时人的史书为了给皇帝遮羞,只字不提金国使者辱骂宋高宗的具体情节。我们真是惊异于宋高宗赵构的忍辱心态,假如换做是个稍有血性者,是可忍,孰不可忍,肯定是先宰了这个辱骂自己的金使,再行区处。  编著《宋史》的元朝史官在《高宗本纪》的结尾对宋高宗赵构做出了如下评价:  『赞曰:昔夏后氏传五世而后羿篡,少康复立而祀夏;周传九世而厉王死于彘,宣王复立而继周;汉传十有一世而新莽窃位,光武复立而兴汉;晋传四世有怀、愍之祸,元帝正位于建邺;唐传六世有安、史之难,肃宗即位于灵武;宋传九世而徽、钦陷于金,高宗缵图于南京:六君者,史皆称为中兴,而有异同焉。  夏经羿、浞,周历共和,汉间新室、更始,晋、唐、宋则岁月相续者也。萧王、琅琊皆出疏属,少康、宣王、肃宗、高宗则父子相承者也。至于克复旧物,则晋元与宋高宗视四君者有余责焉。  高宗恭俭仁厚,以之继体守文则有余,以之拨乱反正则非其才也。况时危势逼,兵弱财匮,而事之难处又有甚于数君者乎?君子于此,盖亦有悯高宗之心,而重伤其所遭之不幸也。  然当其初立,因四方勤王之师,内相李纲,外任宗泽,天下之事宜无不可为者。顾乃播迁穷僻,重以苗、刘群盗之乱,权宜立国,确虖艰哉。  其始惑于汪、黄,其终制于奸桧,恬堕猥懦,坐失事机。甚而赵鼎、张浚相继窜斥,岳飞父子竟死于大功垂成之秋。一时有志之士,为之扼腕切齿。  帝方偷安忍耻,匿怨忘亲,卒不免于来世之诮,悲夫!』  =============================================================  宋高宗赵构个人小档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赵构  出生:大观元年(1107年)  属相:猪  卒年:淳熙十四年(1187年)  享年:81  在位年代:建炎元年(1127年)~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  当太上皇的年代: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淳熙十四年(1187年)  谥号:圣神武文宪孝皇帝  庙号:高宗  陵寝:永思陵  父亲:宋徽宗赵佶(被金人折磨致死,尸身被金人用来炼油)  母亲:韦贤妃(被金国盖天大王完颜宗贤(赛里)要了,还给宗贤生了两个儿子)  初婚:17岁  配偶:邢皇后(元配,被金人掳走蹂躏)、吴皇后  子女:一个儿子(三岁时受惊吓夭折),五个女儿(靖康二年被金军掳走)  继承人:宋孝宗赵眘(养子,原名赵瑗)  最得意:当太上皇期间生活安逸、备受尊称,继承人赵眘对自己十分孝顺  最失意:绍兴和议之后秦桧长期专权、架空皇帝  最不幸:建炎年间颠沛流离、逃亡海上  最痛心:建炎三年,金军突袭扬州时受惊吓而失去生育能力  最擅长:屈膝求和、苟且偷安
楼主发言:24次 发图:15张 | 更多
  早在公元1127年,宋高宗登基不久,就不断遣使去金国,卑辞厚礼,一意求和。但金国最初兵力强盛,一心想吞灭南宋,根本就不肯承认南宋的重新立国。   面对金军的武力威胁,宋高宗乞和不成,为了自己的性命和皇冠,不得不破格提拔抗金将帅。   南宋初年,时局动荡、战事频繁,朝廷无力也无心限制武将的发展,同时因抗金战争的需要,一批原无资历、默默无闻的年青将领得以发挥自己的才能,成长为灿烂耀眼的将星。岳飞、吴玠就是这批年青将领中最优秀的人物,也是南宋王朝军功最为卓著的两位将领。   但是对武将的猜忌和防范,却一直是赵宋王朝恪守不渝的家规。宋朝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就是实行重文轻武、以文制武,打压武将的事权,使武将受制于文官。只要出现武将功大、官高、兵多、权重的情况,就会被宋朝统治者视为对皇权的巨大潜在威胁。   只要有战争,南宋朝廷就不得不倚重武将,这与宋朝对武将的猜忌和防范的传统国策相抵触。   南宋初年外敌入侵、战乱不断的特定历史条件使武将事权增重、威望提高,与宋朝以文制武的传统国策发生了冲突。宋朝以文制武的传统国策与武将权力增重之间的矛盾,在南宋初年始终存在。这个矛盾随着抗金形势的变化而升降。   到后来,宋高宗赵构出于对武将的防护与猜忌,为了压制武将、防止武将做大,甚至不惜放弃收复失地,曲膝求和、偏安江南。   在抗金过程中,爱国将领岳飞屡立战功、威高望重,治军严明、秋毫无犯,深得军心民心,不仅得到岳家军将士的爱戴拥护,而且也得到广大军民拥护和尊崇。   同时,岳飞既不贪财,也不好色,一向廉洁奉公,一心只想着如何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美人金屋,丝毫不能打动岳飞,其志趣之高远,可以想见。宋高宗担心岳飞会有功高震主之威,对岳飞的疑忌愈来愈深。   宋高宗赵构不是圣明的君主,他没有雄才大略,但他也并非昏庸无能之辈。宋高宗赵构处置军国大事,虽没有大智大勇,却不乏小聪明和小伎俩。   对于像岳飞那样德才兼备而又卓尔不群的杰出将帅,宋高宗赵构感到自己的能力和威望比不上他,而且对于能否驾驭控制他,也没有信心。所以,在具有防范武将的传统的宋朝,宋高宗赵构不仅在潜意识里畏惧岳飞,而且还将其视为皇权的潜在威胁。   由于北方人民的反抗斗争以及金国女真统治集团的内讧,加上连年侵宋,金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金军将士厌战,士气低落,军力日弱。而在侵宋战争中,金军又接连被宋军击败,金国统治区内的各地汉人纷纷起兵反抗女真人的压迫,加之来自北方蒙古的威胁,使兵老气衰的金国无力继续打下去。   在经历了公元1140年和公元1141年几次大战的挫败之后,作为向来骄横的金国好战分子,把持金国军政大权的金国都元帅完颜兀术(宗弼)也不得不承认南宋『近年军势雄锐,有心争战』(《三朝北盟会编》卷215《征蒙记》)。意识到宋金双方战略态势已经发生逆转之后,兀术采取的策略是,一边虚声恫吓,一边放出允许和谈的信息。   金国统帅完颜宗弼(兀术)要讲和,这当然是宋高宗、秦桧求之不得的。但宋高宗、秦桧却又感到议和的最大障碍是来自那些握有重兵的宋军大将们。宋高宗、秦桧明白,收回宋军诸大将兵权和与金国议和这两件事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与金人媾和,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地解除诸大将的兵权;而只有收回诸大将的兵权,才能确保与金国议和的顺利进行。   宋高宗赵构要解除宋军诸大将的兵权,不仅是为要议和,而且更是出于对武将的猜忌和防范。而防范武将做大是赵宋王朝恪守不渝的家规。宋朝历来就重文轻武,推行以文制武的国策。   绍兴十年(1140年),在金国败盟之后,宋军取得了空前的胜利,这标志着金强宋弱的形势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正因宋金对立的形势发生了这样的根本转变,赵宋政权偏安江南已经有十足的把握,解除诸大将兵权的时机也已成熟。所以,宋高宗赵构就把他这一心思告诉了秦桧,『乃密与桧谋削尾大之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6)。   内奸秦桧的心理状态和宋高宗并不完全一样。一方面,内奸秦桧一直在不断地破坏南宋的抗金斗争,尤其是在金国危难的关键时刻,更是要千方百计地来为其金国主子效劳。另一方面,秦桧在南宋朝廷中,正因有金国女真主子作后台,与金人勾结往来,决意主张和议,才取得了宋高宗的宠信而久居相位,进而争权夺利。   如果宋军北伐取得了胜利,金国政权势必被最终打垮,而秦桧自己也会随之而失去包括官爵、权力、财富在内的一切,甚至连身家性命都难保。只有让大金国继续存在下去,并通过和议让南宋臣服于金国,秦桧才能得到金人的支持,同时通过秦桧在南宋推行的卖国政策,金国统治者可以获取很多从战场上得不到的巨大利益,而一心求和的宋高宗赵构也必须倚重秦桧,这样秦桧的特殊地位才能继续维持下去。   结果是,金人有所需求,秦桧都无不唯命是从;在议和之后,有了金国主子撑腰,秦桧当上了皇帝无法罢免的终身宰相,没有金国首肯,宋高宗不敢罢免秦桧;而在秦桧的主持下,南宋解除了三大将的兵权,并与金国达成了绍兴和议,暂时消除了金军对南宋的武力威胁,向来猜忌防范武将的宋高宗赵构自此可以无所顾忌地打压武将,进而消除武将权力增重对皇权构成的潜在威胁。   秦桧及其奉行的妥协求和政策既符合金国女真贵族的利益,又满足了宋高宗赵构的需要,正因为如此,才有秦桧这个金国代理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内奸秦桧为要替其金国主子女真贵族效劳,为要适应兀术“乃始讲和”的策略,更是『力主和议,恐诸将难制,欲尽收其兵权』(《宋史纪事本末》卷72《秦桧主和》)。因而,宋高宗的主意,正中秦桧的下怀。  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下半年,在奸相秦桧的主持下,南宋朝廷与金国再次议和。宋金双方先是暗中就议和事宜进行交涉,之后又公开派遣使者进行谈判。  当时执掌金国军政大权的金国都元帅完颜兀术(宗弼)提出了宋金议和的条件之一便是要求南宋杀害抗金名将岳飞。这是因为金人深知:岳飞能征善战、威名远播、功高望重,不仅抗金意志坚定,而且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善于带兵、练兵。岳飞即使被南宋朝廷罢官免职,也犹如『猛虎在山』,『飞虽不掌兵,亦足以强国』(《皇宋中兴四将传》卷2《岳飞传》)。这对于兵老气衰的金国来说,仍是一个很大的潜在威胁。  兀术的密信,就像给秦桧下了一道不可违抗的圣旨,秦桧当然会千方百计地去执行。而宋高宗赵构为了向金国表示求和的诚意,除了要解除岳飞的兵权,还下决心要谋杀岳飞。  绍兴十一年(1141)八月,岳飞罢官赋闲。在这之后,岳飞既脱离军队,也没有兵权,不仅对南宋朝廷的降金乞和活动无权干预,而且对皇帝的宝座也没有威胁。如宋高宗真要“保功臣之终”,完全可以就此住手。但是宋高宗为了尽快对金国媾和成功以迎回亲生母亲韦太后,加之对岳飞的忌恨,故在秦桧的怂恿下,决定对岳飞下毒手。  绍兴十一年(1141)十月十三日,岳飞被逮捕入狱。按着宋高宗的诏旨,特设诏狱审讯岳飞。南宋朝廷还特地将岳飞“逮系诏狱”的事,公开“榜示”朝野。御史中丞何铸和大理卿周三畏被特命为正、副主审官,『奉圣旨,就大理寺置司根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3绍兴十一年十二月癸巳注;《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12《岳少保诬证断案》}  由于主审官何铸天良发现,力辩岳飞的无辜,秦桧理屈词穷,遂上奏宋高宗,改命阴险歹毒的万俟卨为御史中丞,任主审官(《宋史》卷380《何铸传》)。
  早在公元1127年发生的靖康之变中,宋高宗赵构的亲生母亲韦贤妃也被金人掳到北方,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宋金议和之时,韦贤妃还被扣留在金国。  当岳飞被投进冤狱时,宋金议和的书信、使者往来十分频繁,双方秘密地就宋金两国再次议和之事进行讨价还价。宋金议和期间,金人提出了条件,要想让韦太后回归南宋,除了割地称臣纳贡之外,还必须杀掉岳飞。  宋高宗赵构和奸相秦桧原以为大兴岳飞冤狱,宋金就可以签订和约,就可以偷安于东南了。宋高宗对秦桧说:『边事既息,可以弥兵,卿为相,亦当效曹参之清静也』(《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2)。但南宋军民并没有被压服,他们既反对谋害岳飞,也反对向金投降。  南宋军民虽然纷纷反对议和,但宋高宗、秦桧却置若罔闻。宋高宗、秦桧派宋使魏良臣等人带着他们拟好的投降条款去请求金国批准。  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金国使者再次来到南宋行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宋高宗赵构、秦桧卑躬屈膝地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第二次绍兴和约,主要内容如下:  (一)、南宋向金国称臣,金国册封宋康王赵构为南宋皇帝;  (二)、南宋每年向金国进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三)、重新划定宋金疆界,秦岭-淮河以北的原北宋辖区全部归金国所有。南宋与金国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南宋割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二州及商(今陕西商县)、秦(今甘肃天水)二州之大半给金国。  (四)、金国放回宋高宗赵构生母韦太后,归还宋徽宗和郑皇后的梓棺。  通过绍兴十一年达成的宋金和约,金国获得了在战场上得不到的大片土地。岳家军当年攻克的商、虢、唐、邓等州,以及北伐中收复的很多失地,加上吴磷、杨政等部所收复的陕西州县,以至吴玠当年坚守的和尚原等要塞,都被宋高宗和秦桧割让给金国。邵隆坚决反对割让商州,被秦桧贬官后毒死。  屈辱降金的第二次绍兴和约的签订,不仅捆住了南宋抗金军民手脚,让抗金大业和收复失地的宏图成为泡影,而且还使南北分裂的政治局面持续了一百多年。  然而,宋金虽然已经签订绍兴和约,但当时执掌金国军政大权的金军统帅完颜兀术(宗弼)原先提出的杀害岳飞的要求还未实现。  宋高宗、秦桧害怕金国以此作为翻脸变卦的借口来破坏和约。加之,宋高宗赵构的亲生母亲韦太后在靖康之变中也被金人掳到北方,当时还在金国,宋高宗非常思念他的亲生母亲,而金人曾经提出条件,要想让韦太后回归南宋,必须杀掉岳飞。于是,在奸相秦桧的怂恿下,宋高宗赵构最终下决心杀害岳飞。  绍兴十一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万俟卨等通过秦桧,匆匆上报一个奏状,提出将岳飞处斩刑,张宪处绞刑,岳云处徒刑,说『今奉圣旨根勘,合取旨裁断』。宋高宗当即下旨:『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3绍兴十一年十二月癸巳;《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12《岳少保诬证断案》)。   当日,岳飞在狱中被赐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岳飞无限悲痛地向天空仰视了一阵,接着就拿过笔来在供状上写了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绍兴十一年除夕 (即公元日),三位献身于抗金战场,出入枪林箭雨,矢志不渝地尽忠报国的爱国将领(岳飞、岳云、张宪),终于牺牲在南宋投降派的屠刀之下。岳飞、岳云、张宪三位爱国将领遇害的那几天,临安(今浙江杭州)城内凄风苦雨,连绵不绝。岳飞的悲剧既是他自己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那个时代的悲剧,通过岳飞个人的悲剧,得到了很强烈、很集中的表现。岳飞之死,标志着南北分裂,标志着北方人民遭受金国女真贵族压迫奴役的长久化。  根据第二次绍兴和议,南宋要对金国称臣,每年要向金国进贡几十万两白银与几十万匹绸缎,还要割让大片国土。金国则答应放回宋高宗赵构那已经年逾六十的亲妈韦太后,同时归还南宋的还有宋高宗赵构亲爹宋徽宗赵佶的棺材(注:棺材里面其实是一截朽木。宋徽宗赵佶于1135年在金国被糟蹋致死,之后金人将赵佶的尸体扔到火坑里浇上油锻炼,制成好燃料)。但宋高宗赵构当亲王时娶的原配王妃与两个小妾,以及宋高宗赵构的五个亲生女儿,还有宋高宗赵构的兄弟姐妹和其他亲人却没能从金国归来(在被金军掳走后,他们中的不少人被凌辱蹂躏致死)。  对于金人灭亡北宋、侵占宋朝疆土、屠戮宋朝臣民、害死宋高宗赵构父兄、奸淫赵构母姊与妻女等诸多罪恶,宋高宗赵构并没有感到很耻辱,也没有因此而对金人恨之入骨。  宋高宗赵构一再奴颜婢膝地屈辱求和,祈求仇敌金人让他当“太平皇帝”。 根据绍兴和议的规定,宋高宗赵构要尊称金国为“大金”,自称曰臣构,每年还要必恭必敬地屈膝跪拜金国皇帝派来的使者。
  没用的赵家人,毁了全民族
  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北伐前后,金国内外交困。然而在绍兴十一年(1141年)达成宋金和议之后,经过将近二十年的休养,加上南宋每年进贡给金国的大量财富,金国的国力得以恢复,金军将士也养得膘肥体壮;而此时的南宋,经过秦桧及其党羽将近二十年的折腾,已经国困民穷,“国之府库,无旬刀之储,千村万落,生理萧然”。宋金国力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   (注意:秦桧执政期间,是宋朝最黑暗、专制、腐败的时期之一。南宋日后的繁荣,大半是建立在宋孝宗的励精图治之上,与秦桧赵构之流毫无关系。)   在接连得到完颜亮加紧备战的情报之后,南宋的一些臣僚开始上奏请求朝廷赶快备战。秦桧虽然死掉了,但南宋的朝政大权还被秦桧过去扶植起来的党羽们把持着。秦桧的党羽们玩弄权术、压榨百姓、作威作福十分在行,但是处理军国大事却是鼠目寸光。由秦桧党羽把持的南宋朝廷不仅拒不接受备战的建议,还处罚了一些上书言事的官员。   宋高宗也认为自己的南宋王朝给了金人那么多好处,又向来毕恭毕敬地侍奉大金国,故大金国找不到借口来进攻南宋。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自认为准备就绪,灭宋之谋便不再遮掩,金军开始大举南侵功宋,“臣构”祈和不成,命且不保,南宋再度面临亡国的严峻形势。  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听说金主完颜亮率大军气势汹汹地扑来,宋高宗赵构马上吓得尿裤子,赶紧备船,准备逃亡海上,经过大臣陈康伯分析利害、竭力劝阻之后,宋高宗赵构暂时留在临安(今浙江杭州),但是宋高宗赵构仍然命人暗中备好大海船,一旦金军渡江,他就要赶紧坐船逃亡海上。   而经过秦桧及其党羽将近二十年的压制和破坏,到了金国再次发起攻宋战争的绍兴三十一年(秦桧当时已经死了),南宋军备已废弛多年,宋军军纪败坏、军心涣散,宋军将士也早已失去绍兴十年时的那种进取之心和雪耻之志,此时算得上是兵无精兵,将无良将。结果,在名将刘锜(已经六十多岁)的指挥下,虽然集中了江州、池州、建康、镇江四支大军,但宋军在两淮还是一败再败。毫无疑问,刘锜此时手中的兵马,已非昔日骁勇善战的八字军,而是被秦桧之流腐化削弱后的军队。刘锜纵有千般能耐,此时也无济于事了。   金军的大举南侵宣告了宋高宗赵构、权奸秦桧之流长期奉行的屈辱求和政策的彻底破产,主和误国之罪昭然若揭,抗战派再次得到人们的尊重和仰赖。  南宋太学生程宏图、太学生直学宋芑,以及倪朴等人先后上书,请求南宋朝廷给岳飞平反昭雪,并追究秦桧祸国殃民的罪行,以谢天下,以激励南宋军民的忠义之气,进而振奋宋军将士的士气。此外,他们不仅要求南宋朝廷恢复岳飞的爵位和名誉,录用岳飞的子孙,而且还要求追夺秦桧的官爵,没收秦桧的家产,甚至还要将秦桧开棺戮尸!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多亏了临危不惧的文臣虞允文指挥宋军残部凭借长江天险据守,成功地阻止金军渡江,宋军取得了采石之战的胜利,粉碎了金军的南侵图谋,南宋总算又逃过一场劫难。   在金军南侵失利之后,金国海陵王完颜亮死于内讧,面对金国内部政局动荡的严峻形势,刚刚夺取政权的金世宗完颜雍派遣使者前去与南宋谈判,希望两国重新议和。   见到金国使者,作为战胜国皇帝的宋高宗赵构刚说了些“洒扫陵寝,肃清京都”之类豪言,就马上改口,说可与金使讨论“朝见之仪、岁币之数”等。他先说要与金使在交界处讨论,商量不妥,就不接待,旋即又让金使到临安,主动引见。   一个自称“臣构”二十多年的人,似乎已不知与杀父之仇敌平起平坐为何物。如此千古一人,能用正常的理智去忖度他吗?
  《千古罪人秦桧》曾琼碧著  在中国,秦桧就是奸臣和卖国贼的代名词。谁要是给秦桧翻案,谁就是汉奸卖国贼。因为给秦桧翻案就是给奸佞、卖国贼翻案。  就炮制冤狱、害死岳飞这一点上讲,罪责不全在秦桧,因为秦桧当时的权势暂时还没有达到架空皇帝的程度,决定权在于宋高宗赵构。但是,“罪责不全在秦桧”不代表“秦桧没有责任”。事实上,在炮制岳飞冤狱的过程中,秦桧不仅是主要同谋,而且还是阴谋的具体执行者。在得到宋高宗赵构的首肯之后,秦桧、张俊等奸佞之徒亲自炮制了岳飞冤狱,秦桧、张俊等人对岳飞的冤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宋高宗、秦桧都是杀害岳飞的凶手。  尤其是,在害死岳飞之后,秦桧独揽大权十几年。在秦桧专权期间,秦桧甘当奸细、卖国求荣、媚事敌国,残害忠良、迫害异己,结党营私、独断专行、架空皇帝,贪污受贿、贪赃枉法、卖官鬻爵,徇私舞弊、包庇贪官污吏,横征暴敛、霸占民田,大肆增加苛捐杂税,搜刮民脂民膏,致使南宋民生凋敝,平民百姓大量破产,迫害打压抗金将士,致使南宋军备废弛多年,军心涣散、军纪腐败,军力日益衰弱。此外,秦桧为了巩固自己的独裁统治,还搞起特务统治,鼓励奸佞小人随意诬告无辜,栽赃陷害、炮制冤狱,制造恐怖气氛,还禁止私人修史,肆意篡改官方史料档案以文过饰非,大兴文字狱来粉饰太平,最后甚至图谋篡夺皇位。秦桧的这些罪恶是不能推给其他人的,从这些方面来看,秦桧生前作威作福,坏事做绝,罪恶滔天,一点也不冤枉。  千古罪人秦桧电子书_免费在线阅读全文_曾琼碧-超星读书   http://book.chaoxing.com/ebook/detail_.html  http://book.chaoxing.com/ebook/detail.jhtml?id=&page=165        《秦桧小传》  http://book.chaoxing.com/ebook/detail_.html  http://book.chaoxing.com/ebook/detail.jhtml?id=&page=138  南宋超级大贪官秦桧专权期间残害忠良、卖国求荣、祸国殃民的罪行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83494.shtml  宋金达成绍兴议和之后,秦桧和赵构是怎样给南宋“休养生息”的?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223227.shtml  谈谈当代丑类伪造的“秦桧遗嘱”与秦桧的人权问题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83606.shtml    编著《宋史》的元朝史官在《奸臣 秦桧传》的结尾对秦桧的生平主要事迹做出了如下总结:  “桧两据相位者,凡十九年,劫制君父,包藏祸心,倡和误国,忘仇斁伦。  一时忠臣良将,诛锄略尽。其顽钝无耻者,率为桧用,争以诬陷善类为功。其矫诬也,无罪可状,不过曰谤讪,曰指斥,曰怨望,曰立党沽名,甚则曰有无君心。  凡论人章疏,皆桧自操以授言者,识之者曰:“此老秦笔也。”察事之卒,布满京城,小涉讥议,即捕治,中以深文。又阴结内侍及医师王继先,伺上动静。郡国事惟申省,无一至上前者。桧死,帝方与人言之。  桧立久任之说,士淹滞失职,有十年不解者。附己者立与擢用。自其独相,至死之日,易执政二十八人,皆世无一誉。柔佞易制者,如孙近、韩肖胄、楼照、王次翁、范同、万俟禼、程克俊、李文会、杨愿、李若谷、何若、段拂、汪勃、詹大方、余尧弼、巫伋、章夏、宋朴、史才、魏师逊、施钜、郑仲熊之徒,率拔之冗散,遽跻政地。既共政,则拱默而已。又多自言官听桧弹击,辄以政府报之,由中丞、谏议而升者凡十有二人,然甫入即出,或一阅月,或半年即罢去。惟王次翁阅四年,以金人败盟之初持不易相之论,桧德之深也。  开门受赂,富敌于国,外国珍宝,死犹及门。人谓熺自桧秉政无日不锻酒具,治书画,特其细尔。  桧阴险如崖阱,深阻竟叵测。同列论事上前,未尝力辨,但以一二语倾挤之。李光尝与桧争论,言颇侵桧,桧不答。及光言毕,桧徐曰:“李光无人臣礼。”帝始怒之。凡陷忠良,率用此术。  晚年残忍尤甚,数兴大狱,而又喜谀佞,不避形迹。”  ——《宋史》卷四百七十三《秦桧传》   秦桧篡改历史及其对后世研究岳飞的消极影响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75916.shtml      现存的秦桧夫妇跪像有多少?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219468.shtml  当代丑类伪造的“秦桧遗嘱”与秦桧的人权问题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83606.shtml  南宋群臣对秦桧卖国政策的揭批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83234.shtml  大汉奸秦桧不是美男,不是状元,不是书法家,而且并不冤枉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82495.shtml  绍兴和议后的秦桧行为小评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57084.shtml  秦桧的人权问题  http://www.cnchi.com/thread--1.html  一桧虽死,百桧尚存  http://bbs.cqzg.cn/thread--1.html  扫盲:秦桧跪像首次出现于公元1475年,距今已有538年,而非492年   扫盲:秦桧跪像首次出现于公元1475年,距今已有538年,而非492年
  宋高宗赵构的两位皇后:  邢秉懿(1106年—1139年),宋高宗赵构元配。开封祥符人,父邢焕。   宋高宗赵构为康王时,聘娶邢氏,封为「嘉国夫人」。后来康王赵构出使金国,将妻小都留在藩邸。靖康之难起,邢秉懿与康王另外两位侧室田春罗、姜醉媚以及康王的五个女儿被金人掳走,当时邢秉懿已有身孕。起初一行人北行不久,便传出几位皇室女子相继坠马流产,其中包括郓王妃朱凤英、康王妃邢秉懿、洵德帝姬赵富金、柔福帝姬赵嬛嬛。几天后,金国盖天大王完颜宗贤强逼邢秉懿,使她几乎想要自尽。  宋高宗赵构即位后,金人将其相关女眷包括生母韦贤妃、妻妾邢秉懿与姜醉媚,以及其两个女儿赵佛佑、赵神佑等,皆送入洗衣院(金人官营妓院),做为对宋高宗赵构的羞辱。直到绍兴五年(1135年),金人才将韦贤妃、邢秉懿等人送至五国城安置,并封邢秉懿为「宋国建炎夫人」。   起初,一同被北迁的曹勋受宋徽宗之托逃回南方。临行之前,邢秉懿脱下一只金耳环,命侍者交付曹勋,请他转交给宋高宗赵构,说:「请代我告诉大王,我希望能像这只耳环一样,能早日与他相见。」宋高宗得到耳环后,相当珍惜。他遥册邢秉懿为皇后,并授予她的亲属二十五人为官。   绍兴九年(金天眷二年,公元1139年),邢秉懿于五国城逝世,年三十四。金熙宗下诏以一品礼祔葬,但此事南宋方面并不知情。直到绍兴十二年(1142年)要迎回韦贤妃时,才得知邢秉懿已死,此时中宫已经虚位长达十六年。高宗为她辍朝,谥为「懿节」。邢秉懿的梓宫送回后,安置在圣献太后梓宫西北。由于宋高宗赵构时常思念这位发妻,内心郁郁寡欢。吴皇后知道宋高宗的心事,于是请求让自己的侄儿吴珣、吴琚分别迎娶邢家的两个女儿为妻,以安慰高宗。   吴皇后(1114年—1197年),宋高宗赵构皇后。吴氏十四岁被选入宫,侍奉高宗赵构。宋高宗赵构即位之初,外受金兵追击,内部时常发生兵变,吴氏身穿戎装,跟随高宗左右、英姿飒爽,颇有胆略。金兵南征,高宗乘船入海,从定海(浙江镇海)转赴昌国(浙江普陀)途中,封她为和义郡夫人。回到越州又进封才人。此后,吴氏博览书史,勤习翰墨,旋进为贵妃。韦太后由金国还朝后,吴贵妃侍奉太后起居,得到韦太后的认可,高宗便于公元1143年正式册立吴贵妃为皇后。
  1129年,宋高宗赵构惟一的儿子病死后,后宫再无生育。张贤妃收养宗室赵伯琮为养子,吴皇后为才人时,也收宗室赵璩为养子。张贤妃病逝,伯琮也由吴皇后一并收养高宗分别封赵伯琮、赵璩为普安郡王、恩平郡王。伯琮恭俭勤敏,聪慧好学,可当大任,吴皇后劝高宗立伯琮(赵昚)为皇太子。于是高宗立为皇太子,改名为赵瑗(系宋
赵匡胤七世孙,赵昚即位,皇权又转人宋
一系)。公元1162年,宋高宗赵构禅位于赵昚,是为宋孝宗。尊吴皇后为寿圣太上皇后。 1194年,宋孝宗去世,宋光宗又尊吴太后为太皇太后。光宗因病退位,立皇子嘉王赵扩为宋宁宗。   吴太后一生,经历南宋高、孝、光、宁四朝,在后位(含太后)长达五十五年,是历史上在后位最长的皇后之一。公元1197年,吴太后病死,终年八十三岁。谥号为"宪圣慈烈皇后",葬永思陵。
  秦桧之所以能够在南宋官场平步青云,主要是因为宋高宗赵构骨子里想曲膝求和、偏安江南,而作为金国代言人的汉奸秦桧是金国点名要求南宋重用的卖国求和派。  如果没有金国主子对秦桧的支持、点名要求南宋重用秦桧,如果宋高宗赵构不是一味想着尽快结束战争、苟且求和,秦桧根本就不可能长期窃据南宋宰相要职,更不可能在宋金和议成功之后独断专权甚至架空皇帝。  绍兴二年(1132年)秦桧第一次当宰相时因为胡作非为而遭到南宋大臣百姓的一致反对,迫于南宋臣民群起的反对形势,加上当时金国尚没有准备专心议和,宋高宗罢免了秦桧的宰相职位,让秦桧外调赋闲。  绍兴四年(1134年)十月,宋高宗赵构一面让宋军将士抵抗金国、伪齐联军,同时又派魏良臣、王绘等大臣前往金军统帅挞懒处求和。  包括完颜挞懒在内的金国权贵一见到南宋使者,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来发泄他们对秦桧被罢官之事的不满,并特意褒扬秦桧,向南宋朝廷施加压力,要宋高宗重新任用秦桧为相,否则,宋金和谈就休想成功。  绍兴四年(1134)十二月,魏良臣、王绘回到南宋,在平江(今苏州)晋见宋高宗,立即转达了金国权贵挞懒等人的意见,宋高宗当然非常重视。  绍兴五年(1135)正月,宋高宗下诏令秦桧等人条陈“攻战之利,备御之宜,措置之方” ,到二月,正式起用秦桧做官。   秦桧再次进入朝廷后,便利用手中所掌握的权力,蒙上骗下,拨弄是非,乘机捣鬼,从中破坏抗金斗争。  绍兴八年(1138年),秦桧玩弄两面派手段,挑拨离间,让左宰相赵鼎、右宰相张浚相互倾轧,最终将他们排挤出南宋朝廷,张浚、赵鼎先后被罢相,接着,秦桧开始第二次当宰相,“桧独专国”。从此,南宋的朝政大权完全由秦桧一人独揽。  南宋初年外敌入侵、战乱不断的特定历史条件使武将事权增重、地位和威望提高,与宋朝以文制武的传统国策发生了冲突。宋朝以文制武的传统国策与武将权力增重之间的矛盾,在南宋初年始终存在。这个矛盾随着抗金形势的变化而升降。到后来,以宋高宗赵构为首的南宋朝廷出于对武将的防范与猜忌,急于收回诸大将的兵权,甚至不惜放弃收复失地,曲膝求和、偏安江南。   内奸秦桧的心理状态和宋高宗并不完全一样。一方面,内奸秦桧一直在不断地破坏南宋的抗金斗争,尤其是在金国危难的关键时刻,更是要千方百计地来为其金国主子效劳。另一方面,秦桧在南宋朝廷中,正因有金国女真主子作后台,与金人勾结往来,决意主张和议,才取得了宋高宗的宠信而久居相位,进而争权夺利。  结果是,在秦桧的主持下,南宋解除了三大将的兵权,并与金国达成了第二次绍兴和议,暂时消除了金国对南宋的武力威胁,向来猜忌防范武将的宋高宗赵构自此可以无所顾忌地打压武将,进而消除武将权力增重对皇权构成的潜在威胁,同时,向来希望偏安东南的宋高宗赵构此后也可以当“太平皇帝”,尽情享乐;作为金国的代理人,凡是金人有所需求,秦桧无不唯命是从,故金人全力支持秦桧为相。在议和之后,有了金国主子撑腰,秦桧的权势越来越大,逐渐转变成皇帝无法罢免的终身宰相。  显然,秦桧及其奉行的妥协求和政策既符合金国女真贵族的利益,又满足了宋高宗赵构的需要,正因为如此,才有秦桧这个金国代理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才有了秦桧在南宋的权势和地位。
  如果单凭“赵构苦力支撑”,却没有岳飞等抗金将士的浴血奋战,则南宋不仅没有与金国谈判讲和的资本和筹码,而且早就被金军灭掉了!  事实上,南宋之所以没有灭亡,主要是因为岳飞等抗金英雄与宋朝军民的坚决抵抗,金国之所以要与南宋议和,主要是因为宋金力量对比逐渐发生变化,南宋军民的持久抵抗使金军无法灭宋,而岳飞北伐又击败了金军主力,使金人认识到宋金双方战略态势已经发生逆转,南宋这才有了与金国议和谈判的资本和筹码。  早在公元1127年,宋高宗登基不久,就不断遣使去金国,卑辞厚礼,一意求和。但金国最初兵力强盛,一心想吞灭南宋,根本就不肯承认南宋的重新立国。宋高宗赵构向南一口气逃过长江,金兵在后面追赶。南宋的江防司令官向金人投降,这使金兵轻易地跨过长江,赵构再进一步逃到海上。  面对金军的武力威胁,宋高宗乞和不成,为了自己的性命和皇冠,不得不破格提拔抗金将帅。这期间,好几支新的宋军(包括威名远扬的岳家军)在战场逐渐发展壮大,而且通过平定内乱、抗击外敌,确保了江南地区的安宁稳定,为江南地区经济社会的恢复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岳飞、韩世忠、吴玠等杰出将帅逐渐地按照自己的方式组织训练出一支支能征善战的军队,成功地遏制了金国对南宋的入侵,宋金两国转入战略对峙。   从总体上看,自南宋建炎四年(1130)以来,直到岳飞遇害之前的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之间的力量对比在朝着有利于南宋的方向转变。南宋由弱变强,金国由盛转衰。  公元1140年(南宋绍兴十年,金国天眷三年)七月上旬和中旬,在最有利于金国女真骑兵发挥威力的天时和地利条件下,岳家军仍然能够以寡击众而取胜,先后在郾城之战和颍昌之战中击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进军至朱仙镇,迫使金军撤出东京开封府,这标志着宋金之间的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经过多次交锋较量,金人也感到岳家军锐不可挡,他们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由于北方人民的反抗斗争以及金国女真统治集团的内讧,加上连年侵宋,金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金军将士厌战,士气低落,军力日弱。而在侵宋战争中,金军又接连被宋军击败,金国统治区内的各地汉人纷纷起兵反抗女真人的压迫,加之来自北方蒙古的威胁,使兵老气衰的金国无力继续打下去。   在经历了公元1140年和公元1141年几次大战的挫败之后,作为向来骄横的金国好战分子,把持金国军政大权的金国都元帅完颜兀术(宗弼)也不得不承认南宋『近年军势雄锐,有心争战』(《三朝北盟会编》卷215《征蒙记》)。意识到宋金双方战略态势已经发生逆转之后,兀术采取的策略是,一边虚声恫吓,一边放出允许和谈的信息。   金国统帅完颜宗弼(兀术)要讲和,这当然是宋高宗、秦桧求之不得的。但宋高宗、秦桧却又感到议和的最大障碍是来自那些握有重兵的宋军大将们。宋高宗、秦桧明白,收回宋军诸大将兵权和与金国议和这两件事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与金人媾和,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地解除诸大将的兵权;而只有收回诸大将的兵权,才能确保与金国议和的顺利进行。   南宋初年外敌入侵、战乱不断的特定历史条件使武将事权增重、威望提高,与宋朝以文制武的传统国策发生了冲突。宋朝以文制武的传统国策与武将权力增重之间的矛盾,在南宋初年始终存在。这个矛盾随着抗金形势的变化而升降。只要有战争,南宋朝廷就不得不倚重武将,这与宋朝对武将的猜忌和防范的传统国策相抵触。到后来,宋高宗赵构出于对武将的防护与猜忌,为了压制武将、防止武将做大,甚至不惜放弃收复失地,曲膝求和、偏安江南,用南宋军民抗金斗争的成果作为筹码去与金国议和。   绍兴十年(1140年),在金国败盟之后,宋军取得了空前的胜利,这标志着金强宋弱的形势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正因宋金对立的形势发生了这样的根本转变,赵宋政权偏安江南已经有十足的把握,解除诸大将兵权的时机也已成熟。所以,宋高宗赵构就把他这一心思告诉了秦桧,『乃密与桧谋削尾大之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6)。 内奸秦桧为要替其金国主子女真贵族效劳,为要适应兀术“乃始讲和”的策略,更是『力主和议,恐诸将难制,欲尽收其兵权』(《宋史纪事本末》卷72《秦桧主和》)。因而,宋高宗的主意,正中秦桧的下怀。  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下半年,在奸相秦桧的主持下,南宋朝廷与金国再次议和。宋金双方先是暗中就议和事宜进行交涉,之后又公开派遣使者进行谈判。当岳飞被投进冤狱时,宋金议和的书信、使者往来十分频繁,双方秘密地就宋金两国再次议和之事进行讨价还价。宋金议和期间,金人提出了条件,要想让宋高宗生母韦太后回归南宋,南宋除了割地称臣纳贡之外,还必须杀掉岳飞。  尽管南宋军民虽然纷纷反对议和,但宋高宗、秦桧却置若罔闻。宋高宗、秦桧派宋使魏良臣等人带着他们拟好的投降条款去请求金国批准。  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金国使者再次来到南宋行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宋高宗赵构、秦桧卑躬屈膝地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第二次绍兴和约。  屈辱降金的第二次绍兴和约的签订,不仅捆住了南宋抗金军民手脚,让抗金大业和收复失地的宏图成为泡影,而且还使南北分裂的政治局面持续了一百多年。  然而,宋金虽然已经签订绍兴和约,但当时执掌金国军政大权的金军统帅完颜兀术(宗弼)原先提出的杀害岳飞的要求还未实现。  宋高宗、秦桧害怕金国以此作为翻脸变卦的借口来破坏和约。加之,宋高宗赵构的亲生母亲韦太后在靖康之变中也被金人掳到北方,当时还在金国,宋高宗非常思念他的亲生母亲,而金人曾经提出条件,要想让韦太后回归南宋,必须杀掉岳飞。于是,在奸相秦桧的怂恿下,宋高宗赵构最终下决心杀害岳飞。  根据第二次绍兴和议,南宋要对金国称臣,每年要向金国进贡几十万两白银与几十万匹绸缎,还要割让大片国土。  金国则答应放回宋高宗赵构那已经年逾六十的亲妈韦太后,同时归还南宋的还有宋高宗赵构亲爹宋徽宗赵佶的棺材(注:棺材里面其实是一截朽木。宋徽宗赵佶于1135年在金国被糟蹋致死,之后金人将赵佶的尸体扔到火坑里浇上油锻炼,制成好燃料)。但宋高宗赵构当亲王时娶的原配王妃与两个小妾,以及宋高宗赵构的五个亲生女儿,还有宋高宗赵构的兄弟姐妹和其他亲人却没能从金国归来(在被金军掳走后,他们中的不少人被凌辱蹂躏致死)。  对于金人灭亡北宋、侵占宋朝疆土、屠戮宋朝臣民、害死宋高宗赵构父兄、奸淫赵构母姊与妻女等诸多罪恶,宋高宗赵构并没有感到很耻辱,也没有因此而对金人恨之入骨。  宋高宗赵构一再奴颜婢膝地屈辱求和,祈求仇敌金人让他当“太平皇帝”。 根据绍兴和议的规定,宋高宗赵构要尊称金国为“大金”,自称曰臣构,每年还要必恭必敬地屈膝跪拜金国皇帝派来的使者。
  科普资料
  宋高宗赵构,生于北宋大观元年(1107)五月二十一日,为宋徽宗赵佶第九子。赵构的母亲韦氏是一个地位较低的嫔妃,并不受宋徽宗的宠爱。赵构本与皇位无缘,然而,靖康之变中,赵宋宗室多被金兵掳去,惟独赵构成了漏网之鱼,“中兴之主”的位子自然非他莫属。   靖康二年,时年21岁的康王赵构登基,重建赵宋政权,即为宋高宗。但是,宋高宗赵构这个“中兴之主”实在是有名无实,父母兄弟妻女被掳的奇耻大辱都无法激起他对金人的仇恨,他的“恐金症”不可救药。   宋高宗赵构在位期间,无论抗金战场上的胜负如何,他都是一味地投降求和,在金人面前极尽卑躬屈膝、摇尾乞怜的丑态。历史安排了一个谈“金”色变的君主来承担抗金御侮的使命,无论如何是难有成就的。   宋高宗赵构的亲生父亲宋徽宗赵佶后来被金人折磨致死,宋徽宗的尸体还被金人拿去炼油,后来宋金和议达成之后,金人归还的所谓“宋徽宗梓棺”里面装的并不是宋徽宗的遗体,而是一截朽木。   包括宋高宗赵构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在内的所有北宋皇亲国戚几乎全部被金人抓走,在金国受尽凌辱,有的被折磨致死,有的沦为金人的奴隶。   在被金人掳走的宋朝战俘中,女性的遭遇尤其悲惨。金人把从宋朝掳掠到的女子,不论是皇后妃嫔、公主太后,还是宫女和民间女子,全部集中关押在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南)的“洗衣院”(官方妓院)里,供金国女真人玩弄、蹂躏,而且金国的达官贵人们还可以把他们看中的宋朝女子带回家当“性奴”。   在健康之变中,宋高宗赵构的元配王妃和五个幼小的女儿以及宋高宗赵构的兄弟姐妹也都被金军掳掠而去,并曾多次遭到女真贵族的凌辱蹂躏。 但是,宋高宗赵构并没有感到很耻辱,也没有因此而对金人恨之入骨,宋高宗赵构后来甚至一再奴颜婢膝地屈辱求和,祈求仇敌金人让他当“太平皇帝”。   公元1127年五月初一日,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将靖康二年改为建炎元年,成了南宋的开国之君,后庙号称宋高宗。  南宋建炎二年(1129)年底,金左副元帅宗维攻陷徐州,驱军南下,扼守在淮阳的韩世忠军一触即溃,败走盐城,金兵长驱直进。  建炎三年(1129年),向来畏惧金兵的宋将刘光世不战而逃,致使金兵在顺利渡过淮河,接着,金国骑兵奔袭南宋小朝廷所在的扬州。二月初三清晨,宋高宗赵构正在进行性生活,楼着妃子亲热,内侍省押班康履突然向他报告紧急军情,说派去探听消息的内侍连夜逃回报讯,天长已经陷落,金兵正奔袭扬州。金国骑兵快要杀到扬州这一消息有如晴天霹雳,正在行淫的宋高宗赵构顿时被吓成了阳痿。宋高宗赵构睡意顿消,从床上一跃而起,急急忙忙穿上甲胄,跳上一匹战马,向外出逃,紧跟在他后面的只有御营都统制王渊、内侍康履等五、六人。  皇帝逃走了的消息很快传遍扬州城内,老百姓更加惊慌了,扶老携幼,背负肩挑,匆匆逃难,宫女们在街上哭哭啼啼到处乱跑,惨遭乱民奸污,官员们骑马挥刀在人群中横冲直撞,城门口十分拥挤,数千妇女儿童和老弱已被踩、挤死,扬州城一片混乱。  是日晚,金兵先头部队500骑兵进入扬州,大肆奸淫抢掠,纵火焚烧摘星楼,第二天金兵追至瓜洲渡口,这时没有渡江的难民尚有15-20万人,一见金兵冲到,有数万人奔逃堕江而死,江面上到处是死尸,在岸边的难民被金兵杀的血污狼藉,惨不忍睹,处女都被驱赶回城,遭到金兵的残忍虐待。自江岸至瓜洲镇一带,尸横遍地,血污狼藉,惨不忍睹。在瓜洲渡口,遍地都是被丢弃的金帛珠玉,任凭金兵和来自华北的伪军取拾,至于官府案牍、朝廷仪物堆积如山。在这次战乱中,南宋皇室的狗脸都丢尽了。  进犯扬州的这支金国装甲骑兵部队人数不足五千,转战几个月(虽然遭遇的都是些不堪一击的软弱宋军),实际已经成为强弩之末,是完全可以击败的。但是南宋王朝的统治者和那个时代汉人软弱的性格就是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  宋史泰斗王曾瑜先生指出:在杀害抗金名将岳飞以及爱国文人陈东、欧阳澈等人时,宋高宗赵构有足够的凶狠,在南宋臣民面前,宋高宗赵构也具备足够的帝王专横霸气,但是对待杀父之仇敌金人,宋高宗赵构却表现了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奴气。  刘豫之称帝、李成之为盗、郦琼之反叛(他们原本都是宋臣,后来投靠金人,给金人当鹰犬,成了汉奸),都很逍遥自在,也很难见到宋高宗赵构对他们的指责。  至于金人之跋扈骄横,灭亡北宋,侵占宋朝疆土,屠戮宋朝臣民,害死宋高宗赵构父兄,奸淫宋高宗赵构母姊与宋高宗妻女,宋高宗赵构反倒尊之为大金,自称曰臣构,屈膝跪拜,必恭必敬了。  岳飞遇害十几年之后,金国海陵王完颜亮蓄意吞灭南宋,故意命令其使者王全在出使南宋时当面毒骂宋高宗赵构,完颜亮还对其使者说“彼必不敢害汝”。  在听到金国使者的恶毒谩骂之后,宋高宗赵构不仅没有发怒,而且还可怜巴巴地躲到屏风后面哭泣。  事后,宋高宗赵构竟然还命令南宋大臣照旧设宴招待,以礼貌发遣金国使者,还继续派遣使者去金国修好,仍然企图乞求完全没有丝毫希望的和平。  南宋时人的史书为了给皇帝遮羞,只字不提金国使者辱骂宋高宗的具体情节。我们真是惊异于宋高宗赵构的忍辱心态,假如换做是个稍有血性者,是可忍,孰不可忍,肯定是先宰了这个辱骂自己的金使,再行区处。  编著《宋史》的元朝史官在《高宗本纪》的结尾对宋高宗赵构做出了如下评价:  『赞曰:昔夏后氏传五世而后羿篡,少康复立而祀夏;周传九世而厉王死于彘,宣王复立而继周;汉传十有一世而新莽窃位,光武复立而兴汉;晋传四世有怀、愍之祸,元帝正位于建邺;唐传六世有安、史之难,肃宗即位于灵武;宋传九世而徽、钦陷于金,高宗缵图于南京:六君者,史皆称为中兴,而有异同焉。  夏经羿、浞,周历共和,汉间新室、更始,晋、唐、宋则岁月相续者也。萧王、琅琊皆出疏属,少康、宣王、肃宗、高宗则父子相承者也。至于克复旧物,则晋元与宋高宗视四君者有余责焉。  高宗恭俭仁厚,以之继体守文则有余,以之拨乱反正则非其才也。况时危势逼,兵弱财匮,而事之难处又有甚于数君者乎?君子于此,盖亦有悯高宗之心,而重伤其所遭之不幸也。  然当其初立,因四方勤王之师,内相李纲,外任宗泽,天下之事宜无不可为者。顾乃播迁穷僻,重以苗、刘群盗之乱,权宜立国,确虖艰哉。  其始惑于汪、黄,其终制于奸桧,恬堕猥懦,坐失事机。甚而赵鼎、张浚相继窜斥,岳飞父子竟死于大功垂成之秋。一时有志之士,为之扼腕切齿。  帝方偷安忍耻,匿怨忘亲,卒不免于来世之诮,悲夫!』  宋高宗赵构个人小档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赵构  出生:大观元年(1107年)  属相:猪  卒年:淳熙十四年(1187年)  享年:81  在位年代:建炎元年(1127年)~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  当太上皇的年代: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淳熙十四年(1187年)  谥号:圣神武文宪孝皇帝  庙号:高宗  陵寝:永思陵  父亲:宋徽宗赵佶(被金人折磨致死,尸身被金人用来炼油)  母亲:韦贤妃(被金国盖天大王完颜宗贤(赛里)要了,还给宗贤生了两个儿子)  初婚:17岁  配偶:邢皇后(元配,被金人掳走蹂躏)、吴皇后  子女:一个儿子(三岁时受惊吓夭折),五个女儿(靖康二年被金军掳走)  继承人:宋孝宗赵眘(养子,原名赵瑗)  最得意:当太上皇期间生活安逸、备受尊称,继承人宋孝宗赵眘对他十分孝顺  最失意:绍兴和议之后秦桧长期专权、架空皇帝  最不幸:建炎年间颠沛流离、逃亡海上  最痛心:建炎三年,金军突袭扬州时受惊吓而失去生育能力  最擅长:屈膝求和、苟且偷安
  《荒淫无道宋高宗》-王曾瑜-著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6897055.html
  这也算奇人?
  回复第3楼(作者:@kongtiankuohai 于
21:38)  没用的赵家人,毁了全民族  ==========顶!  
  家天下的悲剧——说说岳飞和赵构  岳飞和秦桧的故事,中国人都知道。然而若问在岳飞和秦桧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又没有几个人能说得清楚,连研究历史的专家也莫衷一是。  中国人研究历史的思路是宿命的:历史只好如此,甚至也只能如此。借用黑格尔的那句名言: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样的研究总是把我们带进历史宿命论的陷阱之中,研究的目的不是分析历史、总结历史,而是替历史辩护,把历史的已然解释成历史的必然。这种现象近一段时间有所改正,但研究的主流仍然是把历史解释成必然。  说到中国人的深刻的奴性,历史宿命论是它的民族心理基础。一种理论如果把失败理解成不可避免的,就意味着他将会迎来另一次失败。反复地失败,反复地替自己的失败辩解,奴性的而且是宿命的思想意识就会在民族心理中站稳脚跟。  尽管传统得历史观把两宋定位为历史的正统,在实际上,宋时的中国是南北分裂的,跟东晋南北朝时的中国政治状况最为接近。南边是中原本土居民自己建立的朝廷,北边是外来入侵者建立的殖民朝廷。政治对立的形势是:北强南弱。  两宋的君臣和人民始终感到来自北方的军事压迫。故有的国土被侵占了,而且被侵占得越来越多;暂时的和平是用屈辱的纳贡甚至称臣换来的,这与自己的正统的统治地位更不相称。从人力、物力和技术能力上来看,这种情况不应该发生;南朝在所有可以考察的国家资源方面都远远地强过对手,他只弱在一个方面——他的军队不会打仗。  一百万的常备军在近代以前的世界历史上是一个奇迹,除“大宋”以外,没有一个国家有力量供养这么庞大的军队,而且这支军队的物质供应不错,他所获得的技术上的支持更是前无古人。但是,他就是不能打仗,几乎每战必败。  宋不能战  宋军之不能战,在中国的历史上创造了另一个世界纪录。他被人家歼灭或打散的军队加起来,在人数上超过好几百万,这个数量也超过了当时北方任何一个少数民族的人口总数。宋之不会就此灭亡,实因为他的自我补充能力太过强大。宋的总人口超过一亿。  宋军之所以不能打仗,这是由他的立国精神所决定的。他的军队是一支向内防御的军队,主要的任务是防止别人造反或篡权。为了从根本上杜绝谋反和篡权事件的发生,他的军队不设统帅,战争来临的时候当然也就无将可派,通常的做法是任命一个文职大臣去临时代行将职。水浒传里头朝廷要剿灭梁山,几千人的军队由武将带领,出动更大的军队则由高球和童贯领军。高球和童贯不懂军事,更要命的是他们完全不了解自己所统率的军队,也不了解自己所面对的对手,那结果就是:军队虽多,战则必败。  文臣和武将的区别不是绝对的。文臣领军的时间久了,也会从失败中学习,他们会逐渐地了解军事,了解军队,了解对手。但宋的传统是:及时换帅,绝不容许任何人在军队中扎下根基。文臣范仲淹曾经主持过对西夏的战争,面对那个小小的地方割据势力,范仲淹也是每战必败,奇怪的是他不必为自己的失败承担任何责任,他还能照样升官。当范仲淹在纸上写下慷慨激昂的爱国诗句的时候,他可曾想到过那些无辜战死的数万将士的生命吗?我们不知道,我们只知道范仲淹升官了,接替他的是另一个文臣。大宋朝挨打的局面不但没有改观,至此又多出一个新的对手。  宋的苟且偷安的立国精神和儒的因循守旧精神完美地结合起来,使宋朝被动挨打的局面完全不可能发生改变。儒生的耻辱感是非常奇特的,纲常秩序才是他们要极力维护的东西,只要纲常秩序不变,不管国家遭受多大的对外失败,他们既没有危机感,也不觉得有什么耻辱。更奇怪的是,他们不但不感到耻辱,甚至能反以为荣。王安石变法,旧党进行反对。旧党中有一个名叫韩琦的人,官至宰相,他也曾经主持过对西夏的战争,当然也是一个丧权辱国的主儿,死在他手里的大宋官兵有好几万之多。按说这样一个人应该为自己的失败感到屈辱,应该想到怎样富国强兵,一雪耻辱,可韩琦不这么想。宋神宗赵琐问韩琦关于对辽关系的国策,韩琦提出七条意见:  1、不要跟高丽国来往,那样会使辽国人不高兴,因为高丽国处在辽国的屁股后边。  2、我们用武力夺取河湟地区是错误的。  3、不要在边境上栽树。因为树林有阻挡辽国骑兵的潜在的军事价值,也会使辽国人不高兴。  4、不要训练人民。  5、不要在边境上修筑城郭,  6、不要制造武器装备,  7、撤销边境上新任命的将领。  那么如何应对辽国的强大的军事压力呢?——办法在儒家的经典著作里:皇帝广施仁政,选贤任能,天下都会自然亲附,何况一个小小的辽国呢!  儒家的经典在儒生眼里就是无往而不胜的超级武器,比如今天的核武器。一个国家手里有了核武器,普通的武备就可以撤销。反正最后的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但如果这个秘密武器并不起作用呢?——王安石认为这个秘密武器可能靠不住,因此必须变法图强。然而,占士人中绝大多数的儒生并不这么认为,对他们来说,读了一辈子的儒家经典决不会是骗人的。儒生的力量非常强大,王安石的变法最后失败了,守旧的力量取得了胜利。  不能战,也拒绝变。宋的命运已经决定了。
  辽金交替  一个辽国已经使宋朝感到无法应付,在鼠目寸光的大宋君臣看来,辽国就是最恐怖的人间魔兽,世界上不可能存在比辽国更恐怖的野蛮对手。因此,当爱国英雄马植从敌人后方带来可以利用女真来对付辽国的时候,宋朝的君臣很快就接受了马植的建议。  这是女真民族第一次登上中国历史的舞台,当时的女真还是辽国的臣属。辽国对女真的统治非常残暴,激起了许多女真人的不满。这是有原因的,辽国主要不是贪图女真人缴纳的那点赋税,而是害怕女真人繁衍兴盛起来,所以他们对女真的统治措施就是运用包括杀戮在内的一切办法来限制女真人口的增长。女真人非常好战,桀骜不驯,一旦失去控制,对辽国的威胁会超过来自宋国的威胁。当时的中国北方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女真兵不满一万,满一万即天下无敌。”马植向宋国朝廷献上联金抗辽的策略的时候,女真战士的人数恰好达到一万人,在首领完颜阿骨达的带领下,他们起兵造反。  看起来,形势对大宋朝最为有利。这是敌对国家的一场内乱,正可以被自己所充分利用。造反的女真人自称金,宋金联合,开始对辽国进行夹击。辽国最精锐的国防军在金军的打击下迅速崩溃,大辽国岌岌可危,面临着灭国的危机。两面作战是非常不利的,辽国向宋国派出使节,希望能跟宋国交好,甚至愿意向宋国称臣纳贡,只要宋国不参与对辽国的进攻。我们可以猜想,如果辽金对抗中胜利的一方是辽,宋国绝不敢公开背叛宋辽之间的盟约,但现在金国胜利了,宋朝君臣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彻底解决边境问题的大好时机,他们拒绝了辽国的要求,派出军队向辽国进攻。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几十万大宋军队在二流的辽国军队面前,仍然是不堪一击。  辽国打败了宋国,集中自己的力量去对付金国。如果说辽国总是能够以较少的军队打败宋军,在辽金对抗中则正好相反,不管辽国能动员出多少国防军来,他们就是无法打败金军。在最大的一次决战中大辽国出动了七十万军队,结果在金军的打击下霎时崩溃。  有多少军队才算强大,或者换句话说,才能保证安全?历史上的统治者们总是忘了:毁灭秦帝国的项羽只有八千子弟兵,打败匈奴的霍去病手下不过战士数万,天才的统帅李世民总是以较少的军队打败较多的军队。他们都知道在战场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军队的人数,而是军队的战斗力。在中国历史上,当一个皇朝拥有的军队数量接近或达到一百万的时候,就是他们将要灭亡的时候,前秦如此,宋朝如此,后来的明朝还是如此。  大宋朝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再次派出二十多万国防军在大太监童贯的率领下向辽国进攻。辽国派遣使臣来传话说:真毁灭了辽国,你们宋国就要跟更野蛮的金国做邻居了,不如留着辽国来做大宋的屏障吧。宋军不听,继续挥师北上。辽军应战,二十万宋朝国防军再次覆没。  宋、辽、
国,看起来一个比一个大,一上战场就正好颠倒过来:一个比一个弱。辽国虽然再次打败宋军,还是不知道如何应付金军。金军的进攻何等凌厉,不到一年,大辽国在金国的打击下彻底灭亡。到这时宋国和金国就真的要作邻居了。  宋金对抗与北宋的灭亡  北宋的君臣们知道这个新的野蛮邻居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吗?——他们不知道,他们根本就拒绝往坏的方面来想。过去的老对手辽国灭亡了,尽管是在别人的打击之下,他们也在庆贺自己的胜利。单纯从战略上讲,他们也有庆贺的理由,毕竟,自己是攻辽联盟中的一员,是站在胜利者的一方。  唯一的清醒者是爱国英雄马植。马植如果知道自己的国家如此腐败衰弱,他会后悔当初的联金抗辽计划。他本是一个宋人,从小生长在寒冷的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他爱自己的故国,但他更清楚这些野蛮民族的习性。马植向宋朝的统治者提出警告:金人一定会进攻宋朝,以宋军现在的作战能力绝对阻挡不住金人的进攻,所以必须立即进行防御准备。可是,宋朝君臣过去不同意王安石的危机感,现在也不认可马植的危机感。指导他们的国防意识的是前宰相韩琦的七条意见。为了表示对大金国的真心诚意的信任和友好,他们不允许边境上的国防军做任何战争准备,直到金军向他们打过来。  宋金之间的和平只维持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金国就开始进攻宋国。战事进行得非常顺利,如果说辽国的军队面对金军的进攻还能进行一些抵抗,宋国的军队则完全不进行抵抗,他们一看见金国的军队就一哄而散。有些军队驻守在城里,按说他们不能野战也能据守,但别人都逃跑了,凭什么让我来据守呢?——他们才不会做傻瓜,他们举城投降。  唯一救宋国于暂时不亡的是金军的人数实在太少,他们无法控制如此广大的领土。在抢劫和勒索了大量的财物之后,金军暂时撤退。大宋朝依然不能进行任何认真的战争准备。大宋君臣的思考逻辑是如此奇特:进行防御准备会激怒金人,因而是危险的;与其激怒金人不如不进行任何准备,反过来向金人显示自己的和平诚意,以期感动金人允许自己来称臣纳贡。可他们忘了,金人是野蛮的,野蛮人无法理解宋国君臣的思考逻辑。相隔六个月之后,金人略作准备,再次向宋国发动进攻。  宋朝军队不能进行抵抗,金军轻易地直捣核心,包围了宋国的京城开封。此时,开封附近陆续聚集了几十万宋国的野战部队,但他们只是远远地观望着,对于自己的首都被围困一筹莫展。金军志在必得,恰在这时,一个流氓骗子郭京登场了。郭京向宋朝廷献计,说自己会六甲法术,可以撒豆成兵、剪纸成阵。在没有别的办法可想的前提下,宋朝皇帝接受了郭京的建议,于是撤下守城的官兵,让郭京登城做法。郭京并不是宋朝的叛徒,也不是金国的奸细,但他的六甲法术不能起什么作用,他只好逃走。金军乘机攻占开封。  大约七百年过后,大清朝的奕山亲王曾经装满了两大船粪便和狗血去破英国人的现代化战船,结果是换来一个新的不平等条约。北宋比大清要不幸得多,他的国家从此灭亡。  金人占领开封,大肆杀戮和抢掠。赵氏皇族及其所有的家眷宫人全部被俘虏。还是那个原因,女真人的人口数量太少,他们一时不知道任何统治如此庞大的土地和人民,在尽情地劫掠一番之后,他们立宋朝的大臣张邦昌为傀儡皇帝,自己带着赵氏皇族和大量宫女美妇撤回北方。  金人显然不善于计划,有一个叫赵构的皇子漏网了,如果能把所有的皇子都俘虏干净,宋国可能永远也无法再恢复。大宋国不但没有任何像样的战争计划,连对皇族的保护计划都一点没有。赵构幸运地逃脱了金人的魔掌。他逃回到宋国的南方,在一帮宋国旧臣的拥戴下登上皇位,建立南宋。
  宋军能战  相隔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金人再次南侵。  赵构向南一口气逃过长江,金兵在后面追赶。南宋的江防司令官向金人投降,这使金兵轻易地跨过长江,赵构再进一步逃到海上。我们实难相信,一个人口一亿以上的庞大国家,在一个总人口不过几十万的小部族面前,竟至于失败到如此地步。当然,这时候的金国的总兵力也增长到十几万,因为有许多被征服的民族加入到金的军队里来,其中就包括汉人的军队。但南宋也有自己的优势。长江和淮河就是那么容易渡过的?各州各县在平时都修筑了高大厚实的城墙,南方的城市也绝不至于缺少粮食,可就是没有人愿意据以固守。大家一门心思,要么想着怎样逃跑,要么想着趁早投降,就是没有人想到可以作战。可以设想,如果金国的君主稍微文明一些,懂得运用怀柔政策,懂得笼络儒生,让儒生们给自己的征服披上天命的外衣,就像后来他们的后辈满洲人做的那样,则女真人征服全中国的时间可以推前七百年。儒生,这群中国历史上天然的奴才,是很愿意向一切强有力的征服者屈从的。儒生一屈从,全中国人就会跟着屈从,征服中国的秘密就在这里。金国的征服者还不够成熟,他们只知道抢夺和杀戮,其结果就是激起汉族人的来自民间的自发的反抗。  在从民间走出来的抗敌救亡军队当中,最出色的一支就是岳飞的军队。  对比一下中国历史和印度历史的不同,我们发现:印度教文化对印度社会的侵蚀是彻底的,而在中国,儒教文化始终是一种官场文化,它的影响主要局限在社会的上层,对民间的侵蚀是间接的、有限的。到宋朝的时候,官场文化主要是儒、佛、道的杂糅,并且以儒为主。儒、道、佛三教,真是一个比一个更柔,一个比一个更弱。其中儒和佛的最致命的缺点是:愿意跟最残暴的魔鬼合作,充当他们的奴仆和辩护者。而在民间,除了上述三教之外,还始终流行着侠义的传统,或者说是一种英雄传统。这种传统的文化来源有两个,一个是来自于正统的侠义精神,其根源是来自墨子;另一个是民族历史的民间沉积。儒的精神价值不管被吹捧到多神圣,作为一种活生生的人格形象,则除了孔夫子之外,谁也无法活在人民的心里。叔孙通、董仲舒、颜回、孟子、韩愈、二程,老百姓一个也不认识他们,他们的心灵纯洁也好,卑污也好,他们的形象不能感动人,他们对民间精神的影响力就几乎等于零。相比之下,项羽、伍子胥、关羽、秦琼等活生生的英雄形象对民间精神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儒教圣贤的影响力,这使得中国民间始终保持着一股尚武的英雄气概。和平时期,狭义和尚武的民间精神被统治阶层的犬儒精神压制着,一到政局变乱或是异族入侵的危亡时期,民间精神就被激发出来并承担起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事实上,在中国历史的每一个紧要关头,都是这种民间的狭义和尚武精神担当着民族的命运,儒教的弟子在这种时候躲了、藏了,他们要等到刘邦、赵匡胤、朱元璋、李自成、忽必烈或是多尔衮征服了天下之后,才慢慢地走出来为统治者提供服务。当然,服务的第一项内容就是替成功地征服者披上天命和道德的外衣。  从民间走出来的军队能够作战,这是义军和政府军的根本区别。赵构皇帝不得不启用这些从民间崛起的义军将领,并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征召、组织和领导军队,这才使南宋有了一支能够作战的军队。过去的那种由儒生领军的军队管理模式,至此也基本上结束。南宋自己的军队也慢慢地托付给将军,而不是文官儒生。  岳飞、韩世忠、张俊等中兴诸将逐渐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训练出一支支能作战的军队,成功地遏制了金国对南宋的入侵,宋金两国转入战略对峙。对南宋来说,失去了北宋的大量土地,许多人于心不甘,要求北伐是必然的。对金国来说,乘着自己国势正在上升的大好势头,一举消灭南宋统一天下,也是一种难以克制的冲动。问题是:如何正确地估计自己和对手的真正实力。在这个问题上,金国和宋国一样,都是分成两派。在金国,主战派一直占据优势;在南宋,岳飞大概是唯一始终如一的主战派。  岳飞主战  要主战,你得先有主战的本钱。岳飞主战的本钱就是自己的岳家军。  大宋国的军队到岳家军诞生的时候其战斗力整整跨升了两个等级:由不敢战,到敢战,再到敢胜。宋国的军队只要敢战,哪怕野战能力不如金军,大宋也绝不会亡国。宋国的军队有上百万之众,以这些军队来据守,足以抵挡住几十万金军的进攻。更何况,南宋的地盘上到处都是高大坚固的城池,还加上几十条纵横交错的河流。北宋的灭亡是因为北宋的军队根本不敢战,也不敢守,他们只会一触即溃,然后望风而逃。以岳家军韩家军为代表的南宋军队与北宋相比发生了质的改变,他们不但敢战,而且还变的敢胜。这一切,仅仅发生在十几年的世间之内。  对于南宋的小皇帝赵构来说,南宋的军队敢战能胜,这既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南宋急需要一支能战斗的军队,否则就只好等着亡国。如今这样的军队出现了,却不是掌握在朝廷的手里。这些军队打着岳家军、韩家军的旗号,实际上是一些半私人性质的军队,这严重违背了宋的立国传统。一开始,赵构不得不依赖这些军队和将领,但他对这些将领的不信任是根深蒂固的。南宋建立之初,地方将领不听诏命,叛乱、割据、投敌的事屡屡发生,更加重了赵构对将领们的不信任感。所以,一等南宋政权初步稳定下来,赵构首先想到的不是乘胜北伐,而是对内整顿,收回国家对于军队的直接控制权力。  向自己的老辈祖先学习,赵枸做得比较温柔。一开始,赵枸解除了岳飞的军权,明升暗降,岳飞被提升为中央枢秘使,加太子少保。这个地位足够荣耀,如果岳飞能理解赵枸的良苦用心,他可以从此放下军务,安享余生了。岳飞此时只有三十多岁,那又怎么样?你越是碌碌无为皇帝越喜欢你,大不了你完全解甲归田,也有一辈子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如果岳飞能多长几个心眼,他也可以韬光养晦,暂时隐藏自己的野心,哪怕这种野心完全是无私的,他可以慢慢等待自己的机会。机会有的是。纵使赵构一心想要偏安一隅,人家大金国还在那里虎视眈眈呢!只要宋金两国一开战,岳飞就有机会重掌军权,再创辉煌,甚至,一鼓作气直捣黄龙也说不上。可是,岳飞不理解自己的真实处境,他把过去赵构皇帝对自己的依赖看成是对自己的信赖。他以为,赵构之所以要向金人屈辱求和是因为看不到自己的实力,他一心一意想要说服赵构相信:北伐是可能的,消灭金国也是可能的。你老不必害怕,有我呢!——有我岳飞在,有岳家军在,只要你老信任我,我们完全可以彻底打败金国,收复失地。  赵枸当然不喜欢金国。问题是:赵枸更忌惮自己的将军。按照大宋朝一贯的立国方针,赵枸应该把国家的军队牢牢地掌握在自己地手里,可现在这些军队实际上是半失控的。岳飞韩世忠都已经被提拔到中央任职,可他们的军队依然是岳家军、韩家军,这些军队离开了自己的统帅就不再能够打仗,对于这个难题,赵枸无法解决。赵枸只能折中。在北伐和偏安之间,赵构选择更稳妥的偏安;在放权和收权之间,赵枸选择有放有收。对韩世忠,他放大于收;对岳飞,他收大于放。岳飞念念不忘北伐,在赵枸看来,就是想要重掌军权,就必定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明朝的文徴明后来写诗说:赵枸原来那么信任岳飞,后来怎么会无端地杀死岳飞呢?——其实,岳飞和文征明都被赵枸给欺骗过去了。赵枸从来就没有信任过岳飞。赵枸实际上不信任任何人,这一点从秦桧死后赵枸的如释重负就能看得出来。对自己的文职宰相都忌惮到如此地步,这样的人又怎么会信任一个领兵在外的将军?——赵枸不过是曾经依赖过岳飞罢了。依赖不等于信任。依赖中包含着屈辱,在赵枸看来,这种屈辱也许并不比金国所给的屈辱更容易忍受。  岳飞一心想要北伐,从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观点。岳飞的忠义之言,传到赵枸的耳朵里,听到的只是威胁。要下定杀死岳飞的决心,想必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如果说下定这个决心也需要一个过程的话,那么,赵构的杀心是从岳飞还在与金兵进行决战的时候就起了的。多么可怕,岳飞至死也不明白自己究竟犯了那条错误。
  家天下的两难困境  有一个奇怪的历史现象是:汉人建立的中央王朝总是版图越来越小,除去生猛的大汉朝之外,这似乎是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少数民族建立的统治王朝,一到他们开始汉化,版图也开始逐步变小。也许,这就是所谓“家天下”的历史宿命。家里装不下那么多的领土和人民。为了家的稳定,他们只好放弃越来越多的领土和人民。  满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例外。满清不是家天下,而是族天下。族比家的潜在容量更大,所以,满清的领土就越来越大。  在家天下的汉族政权内部,最高的统治者皇帝实际上找不到一个可以信赖的同盟。他的主要精力不得不用来向内提防,而不是向外开拓。汉族皇帝总是把自己的权力分给外戚和太监,从汉到明,活跃在汉族政权的政治舞台上的主要角色,一个是外戚,一个是太监。盖莫例外。  满清则不同。拒绝汉化的满清统治者获得了一个例外的好处:旗人是皇帝的天然的同盟。旗人的数量有几十万之多,其中不乏英才俊杰,这些人可以比较放心地为皇上所用。终清一朝,外戚和太监无缘走上政治舞台,是因为没有这种必要。  汉族政权内部不是没有人才,相反,汉族政权内部的人才多到滥觞的地步。建立大汉朝的不过是沛县的几个流氓,建立大明朝的不过是朱元璋和他的几个同乡。但是,一旦汉族人的政权建立起来,在家天下的框架之内,人才反成了对皇权的潜在威胁。皇帝所能信任的人,除了外戚和太监之外,就只剩下专会磕头作揖的儒生。许多皇帝,比如汉武帝和明
,对儒生的憎恶是发自心底里的,但他们仍然愿意选用儒生,因为儒生的奴性使他们感到了安全。宋朝的神宗皇帝决心要变法图强,他对韩琦司马光之流的不信任是明摆着的,但是,他不信任韩琦司马光的学问见识,却信任他们的顺从和忠心。一句话:只要“家天下”还在,儒生的饭碗就是金子做的。一个政权倒下了,只要新建立的政权仍然是“家天下”,这金子做的饭碗还是属于儒生。  南宋的军队强于北宋,因为南宋的军队在将军而不是在儒生的手里。赵构本来拥有复国的机会,如果赵构知道怎样统御自己的将军,他具有最好的北伐条件。大金国军队强悍,但是数量不足;他们刚刚进行了最野蛮的征服,被灭亡的辽国和北宋土地上的人民并没有亲附。此时如果南宋的军队能战,敢战,敢胜,为什么不能立即北伐呢?  赵构选择苟且偏安,把北伐的重任留给自己的后人。他的后人,再次陷入家天下的怪圈,只敢信任自己的老丈人,那结果就是:重蹈覆辙。  岳飞一定要死吗?  赵构一定要杀死岳飞,这是毫无疑问的。岳飞与赵构之间的矛盾,根本无法调和。  汉失天下,匡扶汉室的是曹操,结果是曹氏代汉兴魏。司马氏代魏兴晋,杨坚代周兴隋,赵匡胤代周兴宋。在家天下的背景下,强臣和弱君不能共存。不是臣杀君。就是君杀臣。周勃和霍光没有强大到可以杀君的地步,然而弱君一旦强大起来,过去的强臣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屠戮。  强臣不但为弱君所难容,就是强势的君主,也很少能够容忍强臣的存在。刘邦杀韩信,李世民疑李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在说明一个道理:过于强势的文成武将是对家天下的最大威胁。  谁都明白这个道理,独独岳飞不明白。岳飞的聪明智慧,在中国历史上所有的武将当中,可列第一。做为武将,岳飞的文化素养为大多数文臣所不及。岳飞的诗歌不算是十分杰出,然而也是第一流的。最难能可贵的是岳飞的诗歌中流露出一中十分纯洁的情感,这足以表明岳飞有一种异常纯洁的天性,因为天性是装不出来的。诗如其人,字如其人。岳飞的书法登上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峰,足以与最杰出的书法家相媲美。后来的文状元、大诗人文天祥见了岳飞的书法作品,惊叹说:岳飞的字当世谁能及之,既后世亦谁能及之。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聪明绝顶的人,在生活上却表现出一等的迟钝和笨拙。他不知道保护自己,也不知道交结大臣。他快言快语,不但得罪了皇上,也得罪了同僚,以至于当自己被逮捕下狱之后,朝廷上没有一个为自己说话的人。那么,岳飞在人格上有什么缺陷吗?——不,恰恰相反,岳飞是我们在中国历史上所能找到的人格最完美的奇男子。在战场上,他勇猛无畏,足智多谋。在生活上,他不娶妾,不召妓,而且滴酒不沾。一个将军不娶妾不召妓这在南宋是不可思议的,这会在同僚们中间引起种种不必要的误解。可是,岳飞坚持自己的原则,他的高尚的心灵使他看不到拒绝同流合污的危险,他的多才多艺使他有更好的形式来排解自己的余闲。一个人在战场上百战百胜,在道德上接近完美,在艺术上出类拔萃,这个人,不但是皇帝不能容他,同僚们也无法容他。  岳飞只有三十多岁,为什么不能再给岳飞一次机会?——给岳飞一次机会,就是给历史一次机会,也是给南宋一次机会。可是,在南宋小朝廷赵构看来,不能再给岳飞任何机会了。岳飞太完美,如果任由岳飞继续建立更大的功勋,岳飞的威望将崇高到无以复加,同僚们对岳飞的嫉妒就会改变成敬仰,岳飞的种种不近人情也会被重新解释成天生贵格;到那个时候,岳飞的地位就将无人能够撼动,司马氏篡魏和赵匡胤篡周的局面就会出现。退一万步说:就算是岳飞由于品德高尚,绝不会威胁到赵构的统治,可赵构偏偏又不能生育。赵构如果什么时候驾鹤西去,万里江山还不是落在岳飞的手里?  赵构的心肠足够阴狠。当初他是何等依仗岳飞,他们君臣之间的书信来往叫今天的人看了都会深受感动,事实上岳飞之所以滴酒不沾,就是因为赵构在给岳飞的书信中提到了喝酒误事。岳飞万万想不到一贯视自己为腹心和膀臂的赵构皇帝,会忽然拉下脸来要结果自己的性命。到岳飞最后明白过来的时候,一切都已经太迟了。据说,在审判岳飞的廷堂上,岳飞一言不发。他知道,说什么都没有用。  几百年之后,另一个挽救了大明朝的英雄宰相于谦也被皇帝抓去杀头。审判于谦的时候,于谦跟岳飞学习,也是一言不发。同案的朋友问于谦:你干吗不为自己辩解?——于谦回答说:这根本不是司法问题,我辩解给谁听?  有人说:于谦是岳飞再世。我不知道岳飞和于谦究竟欠了中国人什么,但我知道,当岳飞和于谦被捉去杀头的时候,没有人替岳飞和于谦说话。大家都知道岳飞和于谦是冤枉的,但他们就是打定主意不吭声。他们都是儒学的信徒,仁义的君子;异族打来的时候,他们跑了;英雄被杀死的时候,他们躲了。你如果问他们凭什么来做官,他们告诉你说:他们熟读了圣贤之书,学会了仁义道德。可是,他们就是不吭声。  中国人在开会的时候不吱声,开完会后说三道四,成了华人自己都不喜欢的特色。当我们看到苦干实干,撤职查办,溜须拍马,晋升提拔的时候,就可以知道秦桧和岳飞和赵构的故事,是中国几千年历史轮回的缩影。
          《中华民族全民腐败的根源》:  文化深度的深思,反省,更新和进步,甚至革命,确实是中华民族崛起的窍门。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高速发展的原因。  《私有化就是美国发绿纸收购我们辛苦赞起来的资产》  
  附上科普扫盲资料辟谣:  在中国,秦桧就是奸臣和卖国贼的代名词。谁要是给秦桧翻案,谁就是汉奸卖国贼。因为给秦桧翻案就是给奸佞、卖国贼翻案。  《千古罪人秦桧》-曾琼碧著  全书引用大量的史实证据全面地揭批秦桧甘当奸细、卖国求荣、媚事敌国、残害忠良、迫害异己、结党营私、独断专行、架空皇帝、贪污受贿、贪赃枉法、卖官鬻爵等罪恶,揭批秦桧徇私舞弊、包庇贪官污吏,横征暴敛、霸占民田,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致使南宋民生凋敝,平民百姓大量破产,以及秦桧迫害打压抗金将士,致使南宋军备废弛多年,军力日益衰弱,还有秦桧大搞独裁统治和特务统治,鼓励奸佞小人随意诬告无辜,栽赃陷害,炮制大量冤狱,制造恐怖气氛,以及秦桧肆意篡改官方史料档案以文过饰非,严禁私人修史,大兴文字狱来粉饰太平,最后甚至图谋篡夺皇位等一系列罄竹难书的罪行!  千古罪人秦桧电子书_免费在线阅读全文_曾琼碧-超星读书   http://oldbook.chaoxing.com/ebook/detail.jhtml?id=&page=165  http://book.chaoxing.com/ebook/detail.jhtml?id=&page=165        秦桧变节投敌、给金人当走狗的经过,兼谈秦桧的内奸身份及其归宋奸计    不愿做金人臣仆的南宋群臣、军民与卖国贼秦桧的斗争    南宋史家学者对秦桧卖国罪行的揭批    南宋超级大贪官秦桧专权期间残害忠良、卖国求荣、祸国殃民的罪行    宋金达成绍兴议和之后,秦桧和赵构是怎样给南宋“休养生息”的?    谈谈当代丑类伪造的“秦桧遗嘱”与秦桧的人权问题    大卖国贼秦桧不是状元,不是书法家,没有发明宋体字,而且并不冤枉    千古奇人宋高宗赵构    《荒淫无道宋高宗》-王曾瑜-著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6897055.html  秦桧跪像首次出现于公元1475年,距今538年,而非492年    杭州岳飞墓前的秦桧跪像五百多年来共铸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ww.a9av.com红番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