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行为经济学 pdf,哪里有免费午餐

怪诞行为学 txt免费下载_读后感_在线阅读_读书人图书资料库
怪诞行为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页码:25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9 ?条形码:9 ?版本:第1版 ?装帧 ...
怪诞行为学
怪诞行为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页码:25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9 ?条形码: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怪诞行为学》中讲述的是我们常常暗下决心节食减肥,但是只要看到甜点小推车一过来,我们的决心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候兴致勃勃去购物,买回来一大堆东西,放在家里却用不上。这是为什么?我们感冒头痛,5美分买的阿司匹林吃了不见效,可是50美分买的阿司匹林却能立竿见影。这又是为什么?生活中我们常有莫名其妙的举动。你真的会失控?一时冲动就是没道理可言?《怪诞行为学》作者丹R26;艾瑞里告诉你:错!所有的现象,背后都有经济的力量!社会当实验室,真人做小白鼠,丹R26;艾瑞里的这本新作──《怪诞行为学》(Predictably Irrational)一语道破,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告诉我们这是为什么,又该如何改变。他比别的所有经济学家都更好地揭示、解释了我们不可思议的行为背后的原因。这是一本能让你恍然大悟的经济学,用行为经济学家的另类视角看世界,从此你看待生活的眼光会全然不同。一起体会阅读的乐趣吧! 荣获:亚马逊年终十大好书有用、时髦、轻松的行为经济学!让消费者喜不自禁、行销商惊慌失措的经济学!回答传统经济学解释不了的生活秘密! 作者简介 丹?艾瑞里,18岁时的一场爆炸意外,让艾瑞里全身皮肤70%灼伤,住在烧伤病房达三年之久。身穿治疗用黑色弹性紧身衣、头戴面罩的他,自嘲为“蜘蛛侠”。但恰恰是在这段漫长、无聊,而又痛苦不堪的岁月里,那套奇异的“蜘蛛侠”服装拉开了他与外界的距离,使他可以以局外人的眼光重新看待身边的世界,从此有了探索人类行为与经济关系的兴趣。最终,他成为著名行为经济学家。 丹?艾瑞里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传媒实验室艾尔弗雷德?P?斯隆基金会和斯隆院行为经济学教授、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研究员、普林斯顿高等研究中心研究员。在麻省理工学院期间他写了这部行为经济学的重要著作。他的文章一直在重要的学术期刊,以及《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的专栏上发表。
媒体推荐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大量非理性现象,尤其在不确定的转型时期,这种现象更多。如前一段股市的暴涨和这一段的股市暴跌,深圳房市的暴涨和暴跌,自杀人数的增加等等。因此,行为经济学对转型的中国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有更多的现实意义。                ――梁小民 著名经济学家  这将是未来几年最有影响力、也最常被人们讨论的一本书。                ――丹尼尔?麦克法登 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而且还让我们更加明智。                ――乔治?阿克罗夫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这本书读来让人发笑,但会让你更有智慧。                ――丹尼尔?卡尼曼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本书告诉我们,人们为什么总会犯愚蠢的错误,甚至是灾难性的错误。“人是理性的吗?”本书给出了一个言之凿凿的回答:不是!通过本书,你可以了解人们为什么总是做出太多匪夷所思的选择。                ――肯尼斯?阿鲁 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通过本书,你会从另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认识你所做出的决定。                ――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 全球著名网络大师。 编辑推荐 《怪诞行为学》中讲述的是我们常常暗下决心节食减肥,但是只要看到甜点小推车一过来,我们的决心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是为什么?四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联袂推荐,荣登《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出版人周刊》畅销书排行榜!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专文推介!亚马逊网站商业畅销书第1名!“这将是未来几年最有影响力,也最常被人们讨论的一本书。”有用、时髦、轻松的行为经济学!让消费者喜不自禁、行销商惊慌失措的经济学!回答传统经济学解释不了的生活秘密!
目录 引言 飞来横祸改变了我的一生第一章 相对论的真相 富人嫉妒更富的人 让我们开始了解价格的真相 你会选择哪种风格的房子 “诱饵效应”是秘密的原动力 面包机的 我们有什么办法解决相对论引发的问题呢?第二章 供求关系的谬误 为什么珍珠无价? 人类的大脑也和幼鹅一样受到局限吗? “羊群效应”与星巴克咖啡 汤姆?索亚的篱笆墙 税收与需求第三章 零成本的成本 为什么免费的东西让我们花更多钱? 你认识零吗? 免费的诱惑 为什么我们疯抢不需要的东西? 免费享用Vs免费交换 博物馆免费开放日 附录第四章 社会规范的成本 为什么我们不拿钱白干活高兴,干活挣钱反而不高兴 “免费的性是最贵的” 不要问我价格几何 罚款对杜绝迟到有效吗? 为何我们的请求常常事不过三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用钱买不来教育 “火人节”的规范第五章 性兴奋的影响 为什么”热烈”比我们想的还热? 安全性行为 驾驶事故的干预措施 生活中更好的决定第六章 拖沓的恶习与自我控制 为什么我们想做的事情却老是做不到 美国的危机 我们为什么以拖沓为荣 保健问题 储蓄第七章 所有权的高昂代价 为什么我们会高古自己的一切 三大非理性的怪癖 所有权的独特个性 所有权依恋症第八章 让门都开着 为什么多种选择使我们迷失主要目标 专业与男友的选择困境 鬼屋的三扇门 该关的门与不该关的门 饿死在草堆间的驴子第九章 期望的效应 为什么期待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费城老鹰队对纽约巨人队 添加香醋的啤酒 添加异常调味料的咖啡 重启啤酒实验 什么在影响我们对美味菜肴的判断? 白事可乐挑战可口可乐 亚裔妇女的数学测验第十章 价格的魔力 为什么50美分的阿司匹林管用,1美分的就不管用 神秘的安慰疗法 价格越贵的药越有效吗? 安慰疗法该不该被禁止 治疗烧伤的紧身衣该继续穿吗?第十一章 性善还是性恶 为什么我们不诚实 不诚实的行为总是诱惑我们 强制措施能保证诚实吗? 纠正不诚实的更好方法 职业道德的堕落 上帝能发挥提醒作用吗?第十二章 性善还是性恶 为什么现金能使我们更诚实 偷可乐的人为什么不偷现金 关于不诚实的实验 人人都是脆弱的 商界的诚实水平在下降 没有现金时的舞弊设想第十三章 啤酒与免费午餐 什么是行为经济学,哪里有免费午餐 卡罗来纳啤酒屋的免费啤酒 “免费午餐”的行为经济学解释致谢………… 序言 解释非理性行为梁小民那是三十多年前,我在东北林区工作。有一天,当地商店的经理来找我说:"咱们店里的白糖卖不出去,眼看快到夏天了,再卖不出去就要变质。你是学经济的,能不能给我想个办法?"我知道,虽然当年物质短缺"要嘛没嘛",但林业局用木材换了不少白糖,当地人吃糖并不多,糖并不缺。我想了想,告诉他,你在商店门口贴个告示,写上"本店新进白糖一批,每户限购两斤,凭本购买,欲购从速,过期不候"。告示贴上之后不久。白糖就卖完了,甚至还有人求他多批几斤。读完《怪诞行为学》我才知道,其实我是做了一个行为经济学的实验。在不缺白糖的情况下,夏天之前买白糖并不理性。但在物质短缺的格局下,人们总喜欢储备物品。
文摘 第二章 供求关系的谬误 为什么珍珠无价  “珍珠王”的传说  一文不名的黑珍珠怎样被捧成了稀世珍宝?  你对商品的估价会受什么数字的影响?  给你多少钱你才愿意去忍受噪音的折磨?  星巴克咖啡为什么成功?  请人听你蹩脚的朗诵要付多少钱?  汽油价格翻番会影响需求吗?  “珍珠王”的传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开始,意大利钻石商人詹姆斯?阿萨尔逃离欧洲到了古巴。他在那里找到一条谋生之道:美军需要防水表,阿萨尔通过他在瑞士的关系,满足了美军的这一需求。  大战结束,美军不再买防水表,阿萨尔和美国政府的生意也做到了头,还剩下几千只瑞士表库存。日本人那时需要表,但是没有钱,不过他们有的是珍珠――车载斗量的珍珠。不久,阿萨尔就教儿子做易货贸易――用瑞士表换日本珍珠。生意很兴隆,没多长时间,他的儿子萨尔瓦多?阿萨尔,就被人们称为“珍珠王”。  1973年有一天,“珍珠王”的游艇停靠在法国圣C特罗佩。一位潇洒的法国年轻人,让C克洛德?布鲁耶从邻近游艇上过来拜访。布鲁耶刚卖掉了他的空运公司,用这笔钱为自己和年轻的塔希提妻子在法属波利尼西亚买下了一座小岛――珊瑚礁环绕着蔚蓝海水,堪称人间天堂。布鲁耶对萨尔瓦多介绍说当地莹碧的海水中盛产一种黑边牡蛎――珠母贝。这些黑边牡蛎的壳里出产一种罕见之宝:黑珍珠。  那时候黑珍珠还没有什么市场,买的人也不多。但是布鲁耶说服了萨尔瓦多合伙开发这一产品,合作采集黑珍珠到世界市场上。但是萨尔瓦多首战不利:珍珠的色泽不佳,又灰又暗;大小也不行,就像早期步枪使用的小弹丸,结果萨尔瓦多连一颗都没卖掉,无功而返,回到了波利尼西亚。事情到了这种地步,阿萨瓦多本可以放弃黑珍珠,把库存低价卖给折扣商店;或者搭配上一些白珍珠做首饰,推销出去。但萨尔瓦多并没这样做,他又等了一年。他们努力改良出一些上好的品种,然后带着样品去见一个老朋友,哈利?温斯顿,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宝石商人。温斯顿同意把这些珍珠放到他第五大道的店铺橱窗里展示,标上令人难以置信的高价。同时,萨尔瓦多在数家影响力广泛、印刷华丽的上连续登载了整版的广告。广告里,一串塔希提黑珍珠,在钻石、红宝石、绿宝石的映衬下,熠熠生辉。
(作者:bkbk861158 编辑:kind887)
本文网址:
读书人精选什么是行为经济学_百度知道
什么是行为经济学
我有更好的答案
行为心理学和经济学结合的二级学科,用研究行为心理学的方式来研究经济问题,主要是打破以往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也就是人是理性和自私的。目前主要的理论是卡尼曼的前景理论,才外还有锚定效应等等。
随时、随地的企业家商学院
主营:EMBA培训 总裁班 EDP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获得诺贝尔奖的行为经济学到底是什么?获得诺贝尔奖的行为经济学到底是什么?钛媒体APP百家号北京时间10月9日,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颁奖结果发布,在17点45分,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奖、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以表彰他在行为经济学上的贡献。这次行为经济学的获奖可以说是众望所归,对于所有学习经济学的人来说,行为经济学都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一下行为经济学到底是什么?他对我们的生活到底有何影响?跨界为王的行为经济学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从亚当斯密开创了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以来,经济学的发展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我们日常的生活购物,大到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都和经济学脱离不了关系。众所周知,传统的经济学是建立在“经济人假设”之上,经济人是会计算,有创造性,并且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人,研究这个理性的经济人是一切传统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然而经济人假设太过于完美以至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都不存在,所以微观经济学能够解释的很多问题都存在瑕疵,特别是上个世纪中叶之后,世界的经济学界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乏力,当时传统经济学说在一些理论推演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无论是古典经济学还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都出现了对日常生活解释的无法解释问题。这个时候,经济学界开始进行了跨界的尝试,最先进行跨界的是科斯先生,他通过将法学与经济学的有机结合,开创制度经济学的学派,从而也打开了经济学界的一个全新的大门,在浩如烟海的经济学分类中,有一支经济学流派异军突起,这就是将经济学和心理学、社会学有机结合到一起的行为经济学,以此次诺贝尔奖得主理查德·泰勒先生为代表的行为经济学学者,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引入了经济学的研究,从而可以让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由经济人变成了非理性的经济主体,从而修正了传统经济学中关于理性、自立、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等一些基本假设的问题,从而让经济学的市场解释能力得到了大的提高。行为经济学从狭义上来说就是心理分析和经济分析结合的产物,将人类的认知,社会地位,情绪,个性,情境等等心理学因素引入了经济学,从而能够更好地分析我们日常的生活,著名的心理学家也是行为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维农·史密斯在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也是因为行为经济学,不过作为行为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一直到15年后的2017年才获得诺贝尔奖,不得不说是一份迟来的荣誉。行为经济学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到底有什么影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高深的经济学界离我们太过遥远,无论是传统的经济人,还是非传统的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对我们普通人来说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所以我们今天就把行为经济学从神坛上拉下来,来说说行为经济学对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些解释和影响。一是令人着迷的羊群效应。中国人有个很好玩的特点,这就是排队,经常在路上能够碰到一群人在排队,而你问排队的人,你在排什么哈?很多人会得到,我也不知道,我看到大家排了我就排了的回答。当然也有稍微理智一点的,在饭馆或者餐饮店门口的排队习惯,著名的很多网红奶茶店就是用托来制造排队的样子来吸引你购买,当然在股市也会有类似的排队情况就是追涨杀跌。这个在行为经济学理论就是行为经济的个体从众和跟风现象,行为经济学在解释这个现象的时候往往分析一个群体中,如果对于某种决策的想法引发了大家的排队心理,或者说有比较多的人支持这种想法,剩下的人就不会考虑决策是否正确而盲目的跟随这项决策。这就像羊群一样,当一头羊向着一个方向行动的时候,其他的羊根本不会考虑前方是否有危险或者是否有更好的草场,反而跟着向前。在现在的市场营销中,很多企业都会这么用,比如说淘宝的刷单行为,奶茶店的请托行为等等。二是明星或者自媒体赚钱的网红效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关于明星代言或者网红代言的情况是随处可见,我们经常能看到某某明星代言的某个品牌,导致了品牌销量的大涨,或者某个网红卖了某个面膜让面膜成为了爆品等等。这种网红效应,或者说代言效应在我们日常的心理中可以从侧面反映企业产品品质的好坏。请到明星代言,这个明星的知名度、粉丝数量、社会影响力都会直接影响产品的形象或产品的销量,甚至某些产品会通过某个明星的代言来改变自己的产品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从而改变消费者的口味,说到明星代言最近比较有名的比如说吴亦凡代言的小米,董明珠自己代言自己的格力等等,通过网红效应推动产品销量的改变,这就是行为经济学的另一种体现。三是赌博中经常会碰到的前景效应。无论是香港的赌博电影,还是大家日常买彩票、打麻将的日常博彩行为,赌博基本上在大家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涉及。在大家的日常博彩过程中,经常大牌的人都会告诉你,要赢钱一定要“落袋为安”,这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打牌或者赌博一定要见好就收,这就是行为经济学中的确定效应。在日常生活中,你如果被逼到了绝地,在接受一个小损失还是去赌一个翻盘的可能性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去选择“搏一把”这就是行为经济学的反射效应。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丢了100元钱感到失落,和又捡到100元钱所带来的欣喜,往往后者难以抵消前者,这就是损失规避。而很多人会坚持很多年去买彩票,却不怎么中奖,这种迷恋小概率事件,其实也是行为经济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行为经济学其实无处不在,尤其在股市、房地产等金融领域,大家都在接触行为经济学,但是我们却不自知,希望这次诺贝尔奖之后,能够有更多的人用行为经济学的观点看待问题,这就是诺贝尔奖更大的意义了。行为经济学的例子还有很多,篇幅有限就不再说更多了。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钛媒体APP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犀利、前沿、独家,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怪诞行为学·升级版(美)丹·艾瑞里pdf下载_爱问共享资料
怪诞行为学·升级版(美)丹·艾瑞里.pdf
怪诞行为学·升级版(美)丹·艾瑞里.pdf
怪诞行为学·升级版(美)丹·艾瑞里.pdf
简介:本文档为《怪诞行为学·升级版(美)丹·艾瑞里pdf》,可适用于财会税务领域,主题内容包含GeneralInformation书名=怪诞行为学作者=(美)丹艾瑞里著页数=SS号=出版日期=封面书名版权前言目录第一章相对论的真相为什么我们喜符等。
侵权或盗版
*若权利人发现爱问平台上用户上传内容侵犯了其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合法权益时,请按照平台要求书面通知爱问!
赌博犯罪类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学点经济学丨什么是行为经济学?它研究的究竟是什么?
我的图书馆
学点经济学丨什么是行为经济学?它研究的究竟是什么?
来源丨L先生说 & ID:lxianshengmiao作者丨Lachel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研究行为经济学的理查德·塞勒。这个消息令我很兴奋。因为行为经济学,是近几年我特别感兴趣的领域。所以,我想用今天这篇文章,告诉你:什么是行为经济学,它研究的究竟是什么。尽管网上已经有铺天盖地的资料了,但这篇文章还是得写。希望能稍微帮你增进对这个学科的了解。要了解行为经济学,必须先从「理性人」假设聊起。什么是「理性人」假设?1776年,英国人亚当·斯密发表了他的旷世巨著《国富论》。在书中,他这样写道: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我们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好处。简而言之。他的观点可以概括为:我们基于自己的需求,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行为,客观上,促成了整个市场和社会秩序的形成。面包师做面包,是因为他需要用面包换钱;我们购买面包,是因为我们需要用钱买面包。所以,「购买面包」这个行为,对我们和面包师来说,都是有利的。双方都能通过这个交易行为获益。这就是整个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在亚当·斯密之前,经济学的思路是什么呢?是重商主义。那时的研究,都将注意力放在国家如何控制对外贸易,如何殖民掠夺,如何通过关税来实现顺差,从而提高本国的财富(也就是金银)积累。简而言之,是在玩零和游戏。为什么是零和游戏呢?国家之间的贸易,有得必有失。一国实现顺差(即出口比进口多),另一国必然是逆差。一个国家富裕了,必然带来其他国家的贫穷。总体来说,整个社会的福利状况,是没有变化的。但随着1760年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兴起,自由贸易和劳动分工的需求变得迫切起来。这时,传统的重商主义就不适用了。整个社会需要一个新的理论,来指导它们如何去运转和行动。于是,亚当·斯密出现了。亚当·斯密认为,政府不需要干预市场,只要市场中所有的参与者,按照自己的需求行事,市场效率就能实现最优。所有人的状况都能得到改善。这背后的原理是什么?他称之为「经济人」假设。他认为,人是追求利益的,会遵循「利益最大化」的路径去行动。如果我比起钱更需要面包,我就会用钱去买面包;如果面包师更需要钱,他就会用面包去卖钱。这个假设,在后世,经过西尼尔、约翰·密尔和帕累托一系列大师的改进,被发扬光大,成为「理性人假设」。也成为古典经济学的根基。简而言之,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理性人」假设。1. 人对于所面临的一系列选择,有充分的信息和稳定的偏好。2. 基于这两者,人可以对每一个选项,赋予一个「效用」值,用来描述这个选项对他带来的收益;3. 人会选择效用值最高的选项进行行动。这里面的「理性」体现在哪里呢?体现在第二点。也就是说,传统的假设认为,如果一个人是理性的,那么他的「主观效用」就一定是正确、稳定、客观的 —— 他一定不会觉得50块钱比100块钱好。这个理论看起来很正确,直到20世纪中叶。20世纪发生了什么事呢?心理学获得了蓬勃发展。尤其是认知心理学的兴盛,将人的认知过程,揭示了出来。人们开始发现:我们的思维过程其实是有迹可循的。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和决策,并不像我们所认为的那么准确。简而言之,传统的理性人假设,就像牛顿第一定律。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就像人们发现了摩擦力的存在。这时,就要提到一位重量级的人物了: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 —— 的好友兼老师,丹尼尔·卡尼曼。如果说行为经济学有一位亚当·斯密型的人物,那无疑就是丹尼尔·卡尼曼。可以说,行为经济学虽然早在20世纪前叶,就开始有了很多研究,但直到卡尼曼的论文横空出世,才算彻底奠定了这门学科。那么,丹尼尔·卡尼曼做了什么呢?他在1979年,和特沃斯基一起,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了「前景理论」。这个理论,总结了20世纪对心理学的应用,对传统的「完全理性人」假设,做了极大的修正。它认为:人在分析预期效用和做决策的时候,会受到许多心理因素的影响。这些心理因素,会致使我们作出许多「看上去不太理性」的决策。而这跟传统的假设是相悖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做着不喜欢的工作,每天上班了就盼着下班,从周一起就盼着周末,薪水也不高,就是普普通通,但他就是不肯跳槽,为什么呢?传统的解释,是用效用函数来计算期望。譬如说:他现在工资6000,跳槽的话,有50%几率工资增加1000,50%的几率工资降低2000,那么,总的期望收益是 50% x 1000 - 50% x 2000,结果是-500,是一个负数,所以他不愿意跳槽。但前景理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把工资增加的概率变成80%,工资降低的概率变成20%,总收益从-500变成正的400,他同样会不愿意跳槽。为什么呢?因为「工资减少」在他心目中的比重,要远重于「工资增加」。这就是前景理论最重要的成果:损失厌恶。人们对于损失的敏感度,会远高于收益。简而言之,同样是100块,丢了100块和捡到100块,心情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带来的痛苦会更强烈、更持久。由下图可以看出,同样的数额(X值),损失和收益所对应的主观价值(Y值),是全然不同的。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曲线那么,为什么人会有损失厌恶呢?用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这是因为,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损失一样东西(比如受伤、丢失食物、失去领地)比得到一样东西,对我们的影响更为严重。因此,我们的大脑被塑造成了,对损失更加敏感。如果你足够敏感,你会发现,很多文章的标题,都会用负面的词语(失去,失业,错过,落后……),来吸引你的注意(包括我,捂脸)。这背后的原理,其实也是损失厌恶。基于前景理论和损失厌恶,卡尼曼、塞勒和一大批行为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少好玩的理论。比如下面这两个实验。第一个实验:经济学家把参与者分成AB两组。他们给A组每人一个杯子,并告诉他们:杯子完全归你们所有,你们可以选择带回家,或者待会把它卖掉。同时,他们给B组一笔钱,并告诉他们:你们可以把钱带走,也可以用这笔钱去购买A组的杯子。结果是什么样呢?A组里面,愿意卖出杯子的人,定价的中位数是5.79美元;而B组里面,愿意购买杯子的人,出价的中位数是2.25美元。也就是说,两组人对于同一个杯子的估价,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结果。拥有杯子的人,认为他们的杯子更值钱。第二个实验也是相似的:将参与者分成三组。第一组,每个人给一个咖啡杯;第二组,每个人给一块巧克力;第三组则什么都不给。然后,经济学家分别告诉他们:第一组的人,可以选择用杯子交换巧克力,也可以拿走杯子;第二组的人,可以选择用巧克力交换杯子,也可以不换。第三组的人,则需要从杯子和巧克力之间做出选择,告诉实验人员,他们更想要哪一种。先说第三组。选择杯子的人是56%,选择巧克力的人是44%。虽然有一点差距,但大体可以认为: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杯子和巧克力差不多一样值钱,没有显著的偏好差异。但第一组和第二组的结果相当悬殊:第一组中,有89%的人选择了「不交换」,只有11%的人愿意交换。第二组中,有90%的人选择了「不交换」,只有10%的人愿意交换。这说明什么呢?人们对于自己「已经拥有」的物品,所评估的价值会大大增加。简而言之:大家都会认为,自己拥有的东西更值钱。这就叫做「禀赋效应」。「禀赋效应」看上去很简单,无非就是对「损失厌恶」的发展。但进一步思考,其实很有意思。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首先,产生禀赋效应,最基本的条件是损失厌恶,亦即对损失的敏感性高于收获,这一点无需赘言。但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损失和得到,都是相对的。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界定「损失」和「收获」呢?以实验一为例,参与者们所得到的杯子,本质上都是外来的,是实验者赠与的。那么,为什么会有差距呢?这是因为,A组是先得到杯子,再选择是否卖出 —— 他们的参照点被设定为「我有一个杯子,愿不愿意失去它」,亦即一种损失。而B组的参照点则被设定为「我没有杯子,愿不愿意得到它」,是一种收获。因此,禀赋效应就产生作用了。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我们对一个事物的态度,会受到「初始状态」的影响。初始状态不同,我们的参照点不同,对事物的评价也会完全不同。从这个推论出发,又有一个好玩的原理诞生了。请看下面这个情况:有一种严重的疾病,正威胁着600名居民的生命安全,现在对于两个小组,他们得到的选择是这样的:A小组听到的是:现在有两个措施。措施1可以确保拯救200人,措施2有1/3的机会救出600人,有2/3的机会一个都救不了,你会怎么选?而B小组听到的版本是这样的:有两个措施。措施1会有400人死亡,措施2有2/3的风险会全部死亡,1/3的机会无人死亡,你会怎么选?我们一眼就能看出,A小组和B小组,所面临的选择是一模一样的。措施1都是救出200人,400人死亡;措施2都是1/3的机会全部生还,2/3的几率全部死亡。那么,我们能够期望的结果,就是两个小组,做出措施1和措施2的比例,应该是大体相似的。如果A小组有80%选择措施1,那B小组按理来说,也应该有80%左右的人选择措施1。但结果呢?A小组中,大比例的人选择了措施1;相对应的,B小组中,大部分人却选择了措施2。这里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初始状态」不同。对于A小组,两个措施都是「获得」的框架,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倾向于保守,亦即选择能落袋为安的策略。但对于B小组,两个措施都是「损失」的框架。这时,人们的「损失厌恶」就体现出来了 ——&宁可冒更大的风险,也不愿意白白看着损失发生。亦即是说,当我们接收到一个「损失」框架时,我们下意识的反应,是倾向于冒险。哪怕冒险的结果可能更严重,我们也不愿意白白损失。这就是鼎鼎大名的「框架效应」。同样的事件,用不同的方式表述出来,传达给对方不同的「框架」,所带来的效果,很可能完全不同。譬如说,把「下岗」说成「待业」,把「减少」说成「负增长」,看起来,就没有那么直白了吧。再比如说:「我们这季度营收达到xx,距离目标还差xx%」和「我们这季度营收达到xx,环比增长xx%」—— 看上去,是不是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框架效应的应用非常广。基于「框架」,理查德·塞勒提出了经典理论:心理账户。这是他非常突出的贡献,也是他在行为金融学方面相当大的突破。心理账户不但可以解释日常生活现象,也可以解释储蓄、投资、消费等金融现象。那么,什么是「心理账户」呢?我们还是来看一个案例:假设你花100块买了张iMax电影票,走到电影院门口,你发现票丢了,你会再花100块买一张票吗?大多数人的选择是不会。他们会觉得,这相当于在电影票上面,花了200块。现在,假设你打算到电影院买票,出门前,你发现丢了100块现金,你会不会继续去看电影?大多数人的选择是会 —— 丢了100块,跟我看不看电影有什么关系?但两种情况本质上是一模一样的。无论是丢了价值100块的电影票,还是丢了100块现金,对我们来说,都是丢失了100块的价值。按照传统的理性人假设,人在这两种情况下,作出的决策应该是一样的。如果你在第一种情况选择回家,那第二种情况下,你就应该放弃看电影。为什么实际情况跟假设恰好相反呢?塞勒认为,这是因为,在人的心目中,存在着无形的「心理账户」。我们并不是统一地、平等地对待所有的收入和支出,而是在内心里设定诸多不同的账户,把每一笔收入和支出分门别类地放进去。这就是「框架」对我们的影响。由于框架的不同,我们对每一笔收入/支出的判断,也会完全不同。塞勒进一步用这个理论来解释储蓄和消费。如果一个人在基金上投入了20万,某天,基金大涨10%,增值了2万,他多半不会把这2万拿出来花掉,而是继续放在基金里。但如果这2万来自意外所得,比如彩票、奖金,他就很可能把这2万花掉。造成这种现象,就是因为在他心中,两种情况所归属的「心理账户」不同。前者的2万块,属于「投资账户」,应该留着;而后者的2万块,属于「消费账户」,里面的钱就是用来消费的。利用好「心理账户」,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轻松。在一篇论文里,塞勒就提到过一个趣事:有一个金融学的教授,每年年初,都会设立一个账户,叫做「捐款账户」。如果在这一年里,发生了任何计划外的开支,比如交通违章罚款、打碎了盘子,等等,他就会将这笔开支,从「捐款账户」中扣除。最终,到了年底,这个账户里还剩下多少钱,就全部捐出去。这样一来,由于这笔钱本来就是「要捐出去的」,无论发生任何开支,都不会影响他的心情。当然,具体将多少钱拨入「捐款账户」,就是一个学问了。最后,总结一下。行为经济学有没有对「理性人」作出颠覆?其实也没有。它只是将心理学的因素,引入了「理性人」模型,从而让它变得更加现实,能够描述实际情况。如果说丹尼尔·卡尼曼,作为一名心理学家,为行为经济学提出了种种解释;那么,理查德·塞勒,作为经济学家,就将行为经济学往前推了一步,提出了切实的操作建议。虽说如今,行为经济学在经济学的语境里,依然不是最主流的方向,但无可置疑,是最有趣、也最吸引人的方向。我们能够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那就是:虽然人的非理性,是与生俱来、根深蒂固的,但我们正在一步步地认识它,揭开它的机制。尽可能地觉察自己的非理性,尽可能地丰富和完善自己,尽可能克服本能、让自己的决策和行为更合理 ——这就是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的必经之路。最后,推荐几本相关的书籍帮助大家认识行为经济学汪丁丁《行为经济学讲义》理查德·塞勒《错误的行为》丹尼尔·卡尼曼等《不确定状况下的判断》凯莫勒《行为经济学新进展》
馆藏&16433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nudge 行为经济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