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幕阜山山绿色产业带

丁小强来我县调研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建设
中国崇阳网消息 记者王勃报道:6月10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丁小强来我县调研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建设时强调:加速绿色产业带建设,以产业带带动幕阜山片区的保护和发展。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张方胜,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杭莺,县委副书记、县长郑俊华和县领导金山、王崇琳、郭正华等陪同调研。
丁小强一行首先来到白霓镇京剧名伶米应生故居,详细了解了古民居的保护、利用等情况。丁小强要求,把古民居的保护和利用与发展旅游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在铜钟乡大岭村樱花假日酒店,丁小强详细了解了酒店的管理运营、配套设施等相关情况,希望企业加强管理、完善设施,利用大岭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打造具有大岭特色的精品度假酒店以及特色服务模式,提升休闲度假的吸引力。
在港口乡油榨村火龙果基地,丁小强详细了解该基地的种植管理、销售等运作情况。丁小强鼓励基地延长产业链,打造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园。
在西庭樱花小镇,丁小强仔细询问了该项目的建设和搬迁户入住等情况。西庭樱花小镇是一个正在加紧建设的扶贫特色小镇,可安置66户203人,丁小强希望我县充分利用国家扶贫政策和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建设两大机遇,将易地扶贫搬迁与产业扶贫有机结合,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丁小强指出,建设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对我市实现绿色发展、绿色崛起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建设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以产业带带动幕阜山片区的保护和发展。把幕阜山绿色产业带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绿色发展示范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调研期间,丁小强还带领咸安区一行考察了崇阳大市场建设。
编辑:舒琦&>>&&>>&&>>&正文
建富饶家园——通山县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建设纪实
  “幕阜山是全省区域发展、脱贫攻坚的主场之一,也是短板之一。要提升政治站位,把主战场和脱贫工作作为主要任务,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打赢脱贫攻坚硬仗。”10月23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楚平深入通山调研幕阜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工作时,要求该县把握脱贫攻坚工作重点,瞄准“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健康扶贫和教育扶贫,确保圆满完成幕阜山片区脱贫攻坚任务。
  近年来,通山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咸宁市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建设指挥部的统筹下,紧紧围绕“山通水富、绿色发展”总目标,以项目为抓手,着力基础提升、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克难攻坚,奋力开拓,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为推进扶贫攻坚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与此同时,通山县从构建“绿色产业、绿色城镇、绿色生态、绿色文化、绿色管理”五位一体绿色发展体系入手,以绿色产业项目为引擎,强化措施,在控制性项目建设、三产融合和一镇一业上力争取得突破性成效。总投资8亿元的中电电业光伏项目已并网发电;南玻光伏、大幕山风电、黄荆口水库、蓝焰生物质等一批能源项目正在推进;玉龙机械、景源生物科技、金鹰药业已具规模;九宫山、隐水洞联合推进5A景区创建;大幕山赏花、九宫山夏季观星火爆了旅游市场。另外,杨芳林乡竹林风生态园、通羊镇赤城水果采摘观光园、大畈镇奇人谷、慈口乡旅游码头项目建设也正在加快推进,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建设正以一种改天换地的气魄砥砺前行,奏响生态旅游名镇建设的时代最强音。
  站在幕阜山旅游公路通山县厦铺镇桥口村,只见公路沿线果木成荫,农家“小洋楼”一栋连着一栋,一幅美丽生态新农村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当地群众说,这是通山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抓好幕阜山“一路一带一景”开发,改变了幕阜山沿线地区的贫困落后面貌。
  通山县既是集“山、库、苏、贫”于一体的省级“四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又是幕阜山连片扶贫攻坚核心区。为了幕阜山沿线绿色产业开发,近年来,通山县举全县之力,抓好幕阜山“一路一带一景”绿色产业的开发建设。一是投资79490万元,为民修通一条致富路。幕阜山连片开发的公路贯穿于通山县的通羊、南林、厦铺、杨芳林、大畈、慈口等6个乡镇,45个村。公路线路长、涉及农户多,该县按照“以人为本、有情操作”的要求,采取“县包乡镇,乡镇包村,干部包农户”的“一对一”结对拆迁修路的方式,7个多月时间完成路基路面83公里、硬化78公里,在公路两旁栽上绿化树、护上植坯,安装旅游指示牌86块、新建公厕8座、游客中心3个、自驾车房车营3个。如今,路修通了,山里的木材楠竹和土特产源源不断地运到城里,一条全长83公里的旅游路,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二是投资300万元,兴建一条绿化带。为了抓好幕阜山绿色产业开发,该县充分发挥财政奖补资金的杠杆作用,激励社会资本投向绿色产业发展,支持杨芳林乡建起3000余亩竹林风生态园,指导通羊镇赤城村发挥挨城傍市优势建起600亩水果采摘观光园,引导库区的大畈、慈口等乡镇利用库区湖面广的有利条件,在库区湖岸建奇人谷和旅游客运码头。目前,该县按照幕阜山旅游开发思路,实行沿山建基地、沿路办产业、沿水搞养殖。达到了“三个一”,即紧盯“一片山”、发展林特业,咬住“一片叶”、发展有机茶业,看准“一滴油”,发展油茶业。如今,生活在幕阜山沿线的村民既可以在基地干活赚钱,又可以在库区湖面捕鱼摸虾,生产有门路,生活有保障。三是投资850万元,建设一村一景。为了建设好幕阜山沿线新农村,该县按照“不毁林、不毁田、不毁路”的要求,突出地方特色,抓好村庄环境整治,实行美化亮化。在抓村庄环境整治中,该县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通过公开招投标引入国内知名企业北京中新华宝,对杨芳林、通羊、厦铺、南林等4个乡镇,45个农村村庄环境进行治理。到目前,已经投入2台垃圾压缩转运车、2台垃圾压缩车、4台钩臂车、180个钩臂垃圾箱、2500个垃圾桶,确保整治村庄垃圾日进池、周清运,村庄路上不见垃圾、农家门前不见纸片。在抓新型农村建设中,该县从各地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目前,该县已在地处幕阜山沿线新建2个社区服务中心,3个游客集散服务中心,改造古民群面积达8500平方米。如今,走进幕阜山公路沿线,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村一特色、一路一景色”的美丽风光。
  秀美大畈硕果累
  站在通山县大畈镇板茶大桥头,面对浩淼的富水湖,一幅美丽的生态富裕的新农村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隐水洞景区游人如织,集镇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叫买喊卖声不停,水果采摘园笑声不断。大畈镇地处国家水利风景区富水库区上游,是幕阜山片区扶贫攻坚核心区,全镇14个村(社区),95%是库区移民后靠村。过去,这里的群众生产无门路,生活困难。近年来,大畈镇积极实施“‘一洞’带多业,‘一湖’结百果,‘一路’美乡村”发展战略,走多业融合扶贫开发之路,推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一洞”带多业,即以国家级地质公园隐水洞景区为依托,带动景区周边二、三产业发展。该镇抓住隐水洞景区来往行人多、游客流量大,年接待游客达50余万人次有利条件,积极谋划、深度挖掘隐水洞景区资源,重点开发建设周边的古村落,休闲农庄,农家乐,果品采摘观光园。到目前,该镇以隐水洞景区为中心,配套建起陶渊明故居、富水龙珠湾生态度假园、长滩岩桃茶寨等景点,鼓励26家农民在隐水洞景区沿路建起农家乐,农副产品一条街,让广大游客在大畈镇探洞、攀岩、玩水、摘果,在景区玩得开心,吃得放心,住得欢心。
  “一湖”结百果,即以富水库区上游的千亩之湖为航道,带动湖库四周的百座孤岛种植业。目前,该镇以兴办绿色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专业合作社为龙头,采取“公司+村委会+基地+农户”联营模式,带动周边133个村组,1500家农户发展种植业,在沿湖孤岛山上建林特基地13个,新发展油茶、杉木、枇杷、柑桔、甜橙 3.5万亩,在沿湖岸边河汊湖地栽果木,新发展猕猴桃、葡萄、大棚蔬菜、香菇750亩,使千亩湖畔圈内连线形成“一村一业、一山一品”的特色林特果木产业群,让库区湖畔百座孤岛成为“花果山”。
  “一路”美乡村,即以湖北内陆大畈核电路和幕阜山旅游公路为引领,全力推进秀美乡村建设。该镇严格实行“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体化”的规定,按照“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序化”的“五化”标准,认真做好村庄整治和危房改造,对沿路新建房要求达到门前有花坛,栽有风景树,正门墙面贴瓷砖,室内通电、通水、通网络;对村庄农户的农房改造一律按镇村规划进行改扩建,每个村(社区)建有“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全镇乡村整治达到“村村通路,沿路绿化,家家整洁”的要求。如今,走进大畈镇境内可谓是“村村通、沿路绿、村庄美、农家亮”,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心里乐开花。
  慈口蜜桔富万家
  “慈口一边岩、出门便爬山,门前是湖水、生活靠鱼虾”。这首民谣是对幕阜山片区重点扶贫开发区域的通山县慈口乡群众昔日生活的真实写照。为了让当地群众摆脱贫困,尽快过上富裕的日子,近年来,慈口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走“‘一路’连村组、‘一湖’圈千户、‘一山’富万家”的扶贫开发之路,使库区的山水和乡村旧貌换新颜。
  “一路”连村组。即以幕阜山旅游路扶贫开发为引领,发动村组大力发展沿路经济,抓好村庄整治。慈口乡地处阳新县龙港镇,通山县大畈镇、黄沙铺镇中心交界处,为了将三镇一乡连为一体,该乡抢抓幕阜山旅游公路开发的机遇,在修通三镇一乡连村组的31公里循环公路的同时,着力开发好沿路经济,即在集镇兴建商贸街,在公路沿线建农家乐,在村湾建田园农庄。为了充分运用历史遗传文化资源,该乡已计划投资3690余万元,认真打造“乾隆石印盒”、“大王庙”景点;并以景点为依托,利用各村地处在富水库区四面环湖的有利条件,在石印村先行先试,新建84套民俗文化移民新居,修建文化广场,以此推进全乡沿路11个村,2460家农户的房屋改造和村庄庭院绿化,让生活在库区的百姓家家住新房。
  “一湖”圈千户。即以富水库区上游的万亩之湖为圆轴,鼓励千户群众大力发展环湖绕路沿边经济,开发生态旅游业。慈口乡11个村、2.4万人大都生活在富水库区湖畔,为了引导群众利用水资源、做活水文章,该乡转变发展思路,认真保护生态环境,将绿水发展成“流金产业”。从去年底开始,该乡实行双管齐下,一手抓网箱养殖户和围汊养殖户的拆除,一手抓富水库区沿湖孤岛和湖汊绿化,鼓励和支持793家农户抓好生态旅游业开发。该乡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计划投资3000万元,兴建水上乐园和滨湖度假村,将慈口乡打造成“华中滨湖度假小镇”,建成年吞吐能力达2万吨的农副产品、杂货、日接待游客万人以上的码头,让生活在库区沿湖岸边的1270余名群众从事客运、餐饮、接待等旅游服务业。
  “一山”富万民。即以万亩之湖百座孤岛荒山为阵地,发动全乡万民投入到建果园办林特基地的主战场,大力发展果木业。到目前,全乡发展柑桔1.8万亩、人平0.75亩。为了把闻名鄂南地区的“慈口柑桔”做强做大,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采摘、统一销售。省党代表、咸宁市人大代表郭春桃,带头推行“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将西垅村260户群众种植的柑桔,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办起2000亩徐氏生态观光园,解决当地桔农生产管理、销售难的问题。现在徐氏生态观光园的柑桔远销北京、广东、武汉等十多个城市,每到柑桔上市季节,前来观光、采摘,订购柑桔的游客和客户络绎不绝。
  生态杨芳美如画
  杨芳林乡既是省级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区,又是幕阜山片区扶贫攻坚核心区,12公里的幕阜山二级旅游公路穿乡而过。近年来,该乡抢抓幕阜山片区扶贫开发机遇,大力推行“三建三带”的举措,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一是山上建银行,带领一批群众致富。该乡充分发挥山地面积广的优势,指导林区村抓好林特开发,创办6个千亩果木和油茶基地。为了确保全乡种植业形成规模化,在山上建起“绿色银行”,以专业种植大户为示范,以专业合作社为引领,引导9家农户种植香榧900亩,指导新丰等3个林区村创办香榧基地4000亩;以华磊园公司、新元苗圃基地为龙头,以武汉、上海等大城市为市场,建成3000亩苗木基地,年销名贵果苗30万株;以金珠油茶基地、天宇油茶基地和八仙淌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带动周边群众新发展油茶1600亩,到目前,全乡多种经济种植业面积达1万亩,3150余名群众专门从事种植业,人平收入达5000余元。二是田野建基地,带动一批群众致富。该乡积极指导群众从过去的耕田作地单一型向集约型转变,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以传统产业杨芳酱品为主导,引导郭家岭村至乡集镇沿路的4个村大力发展种植油干豆,从种植油干豆到生产加工豆豉、豆皮等酱品,使油干豆变成商品。到目前,全乡已新建2个千亩黑豆基地和1个5000亩油干豆基地,全乡150余家农户种植黑豆、油干豆,户平收入达10万元。为了充分利用冷浸田塘库资源,该乡积极鼓励农民发展小龙虾养殖,建成株林、寺口、宝树等3个村小龙虾养殖基地,养殖小龙虾1800亩,让农户在水下“淘宝”。三是临路建农庄,带好领头人先富。杨芳林乡是省级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区,幕阜山旅游公路穿境而过。为了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该乡充分发挥本地生态环境优良的优势,积极引进4位在外创业有成者回乡投资创业,重点打造忆江南生态园、竹林风生态园、樱花谷生态园、大城山旅游度假中心等人文景观。该乡在认真做好“三园一中心”旅游景点的同时,以酱油、豆豉等名特产品为支柱产业,着力建好酱品文化一条街和“三园一中心”景点路边餐饮店、农家乐,让各地游客在杨芳林乡各地景点玩得开心、吃得舒心、住得安心。
  如今,走进杨芳林乡12公里的幕阜山旅游公路上,2.6万株绿化树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公路两旁春有樱花展姿,夏有紫薇含笑,秋有桂花飘香,冬有樟树婆娑,一幅绿满乡村美如画的长卷展现在人们眼帘。
  厦铺“明珠”创新业
  厦铺镇地处幕阜山片区,全镇4410户群众,85%以上生活在山区和林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严重制约了该镇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该镇积极实施“‘一珠连三线’、一园带多业”战略,打好精准扶贫“组合拳”,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一珠”,即以镇区为轴心,认真打造“萤火虫小镇”,让萤火虫成为人们观赏的“明珠”。“萤火小镇”位于厦铺镇东部桥口村,该镇以大耒山萤火虫基地为核心,以望江岭湿地公园为依托,引进客商投资33亿元,用三年时间,把桥口村打造成中国第一家以萤火虫为龙头的旅游项目和中国最美萤火虫山村。“萤火虫小镇”建有田园度假、山林度假、古街茶亭、露营休闲、游乐探险等五个功能区,同时,大力发展有机水稻100亩,带动当地有机无公害农业和乡村观光旅游、餐饮等二三产业,带领100余名贫困户脱贫。
  “三线”,即以厦山(厦铺镇至山界村)线为龙头,打造旅游业;以厦闯(厦铺镇至闯王镇)线为引领,打造观光业;以厦杨(厦铺镇至杨芳林乡)为主导,打造种养业。为了将“三线”打造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群,该镇认真做好“六个一”的产业链建设,即紧盯“一片林”、发展林特业,咬住“一片叶”、发展有机茶产业,看准“一滴油”、发展油茶业,依托“一河水”、开发建设梯级小水电站的能源业,利用“一塘水”、发展养殖业,抓住“一条街”、发展服务业。到目前,该镇已建成林木,油茶,茶叶基地3个,新建果木基地5000亩,种植油茶和茶叶3000亩,发展小龙虾养殖面积达300亩,建起小电站7座,137家农户在公路沿线、镇区沿街、景区沿边建起农家乐、小商铺,实现户平收入3.5万元。
  “一园带多业”,该镇充分发挥镇区城郊双河畈交通方便,信息灵通,田地肥沃的有利条件,认真建好“双河产业园”。产业园采取“集体+大户+贫困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分板块建好种养殖两业,面积达750亩,园内产业项目有苗木、瓜蒌、香菇、西瓜、莲子、梅花鹿、鸸鹋、小龙虾、螃蟹、甲鱼等,93名贫困群众在该园区从事种养殖业,他们既学会了种养技术成为致富能手,同时摘掉了贫困帽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领头人。
  九宫四季景色怡
  走进通山县九宫山镇横石大桥头,人们就会被一块长5米宽3米的巨型规划广告牌所吸引。牌内写着“创建‘二园三带’、做强‘两核三翼’,着力将九宫山镇打造成生态农贸型集镇”的奋斗目标和举措。这是九宫山镇党委政府给全镇人民作出的庄重承诺。
  九宫山镇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宫山脚下,与闯王陵相邻,是各地游客的集散中心。为发挥优势,尽快开发山地资源,该镇决定推动农业板块形成“三区三基地”格局,即富有村的牛、猪、羊生态养殖区,畈中村的鸡、鸭生态养殖区和彭家垅村的生态种养区;南中畈的千亩优质水稻种植基地、畈中的400亩葡萄基地、南岸畈的千亩蔬菜基地,与此同时,该镇加快生态立镇步伐,着力建设“二带三园”。“两带”,即通横线万亩杉木林和楠竹基地绿色带,横石滨河沿岸二公里景观带;“三园”,即将大垅山、虎头山、石峰尖千亩茶叶基地建成省级品牌茶园,将程许和畈中两个村的千亩茶花基地建成观光园,将牌楼、程许、畈中、横石等4个村的荒山坡地建成5000亩油茶园。
  在此基础上,该镇通过镇、村、组、农户四级联动兴办工业企业,以工业强镇壮大商贸集镇的“两核三翼”。“两核”是指:建起新城商贸中心,老城商贸服务中心;“三翼”即是:北翼依托106国道发展现代旅游服务业,西翼依托横宝路发展乡村工业,南翼依托106国道发展餐饮小吃饮食业。
  面对未来发展前景,九宫山镇党委书记张炳恩信心百倍。他对笔者说,我们将依托“106”国道和“横九线”贯穿镇区的交通便利优势,在九宫山风景区必经之道的进出路口横石村地段征地200亩,兴建商贸区、集贸市场和生意街。让进出九宫山风景区的游客在该物流中心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购农家货;在程许村石崖山沿河山上建起四季花海人文景观,让各地到九宫山镇的游客春看花、夏摘果、秋赏景、冬看雪。
  魅力通羊格局新
  来到通山县通羊镇,只见沿路果实累累,沿山林木郁郁葱葱,沿街的商铺叫喊声不停……到处呈现一派经济发展猛提速的势头,这是该镇着力抓好“三沿”经济开发带来的效应。
  通羊镇地处通山县城区,交通方便、信息灵通、商贸交易活跃。如何发挥城郊优势?该镇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出“一区二线”发展规划,着力抓“三沿”经济开发。一是“一区”,即以通山县城区为主体,沿街建商铺。该镇洋都村借助地处城中的有利条件,在全县创办首家家政、月理、法律咨询等公共社会服务中心,解决城区居民日常生活的疑难;该镇新城、南门桥、凤池等社区积极引导居民大力发展“六小”经济,在城区沿街道建小吃点、小卖部、小豆腐铺、小屠宰铺、小菜市场、小加工厂,有力地带动了城区个体经济的发展。二是以“二线”为载体,做到沿山建果木基地、沿路建观光园。该镇茅田村充分利用本地与国家级地质公园隐水洞景区相邻的有利条件,投资500万元,创办湖北艳阳农业观光有限公司,流转山地200亩,栽杨梅、枇杷、樱桃、桑葚等13种果木,让4名贫困户在果木基地负责果树除草、施肥、整枝,年收入达2.4万元。目前,该镇沙堤村依托隐水洞、富水湖的生态环境优势,创办农业观光园400亩,沿路种植葡萄、火龙果、西瓜等水果,让游客进景区后入园摘果观光。与此同时,该镇以石航、赤城两村为引领,做好“菜篮子”工程,建蔬菜基地2000亩,解决县城居民吃鲜蔬菜难;以高坑、赤城、衢潭三个村为龙头,发展小龙虾养殖基地800亩,乌骨山羊养殖基地3800亩,全镇23个村已形成“一村一策、一路一品”的经济发展格局。(撰文:王能朗、晏亚光 策划:咸宁市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建设指挥部办公室)
编辑:yangweijie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重磅】新华社点赞咸宁,未来两年主城区这项建
【聚焦】完美!咸宁惊艳广交会,这次拿下5000万
【关注】通城一香菇基地45万元扶贫专项款去哪了
【重磅】咸宁2018“一号文件”出台,明确乡村振
【政务】王晓东在咸宁调研时强调:牢记嘱托感恩
主管: 中共咸宁市委宣传部 咸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主办:咸宁日报社 承办: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鄂ICP备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鄂备2016019号
鄂公网安备 14号
Copyright & 2005 - 2017 Xn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咸宁网
未经咸宁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邮箱:
网站技术服务QQ:
Copyright & 2005 - 2017 xnnews.com.cn 版权所有 咸宁网 鄂ICP备号
欢迎访问咸宁网,扫描二维码,下载咸宁日报APP客户端当前位置:&>>&&>>&&>>&&>>&&>>&正文
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建设启动
推进咸宁产业扶贫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 12:47:00   编辑:luoxunyang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朱哲、通讯员方晓松报道:“用土地和扶贫贷款入股,既让自家闲置的荒山荒地‘变废为宝’,又能通过政府投入的钱帮助自己‘生’钱。”8月23日,在湖北富民农业生态园水果基地,通山县大路乡新桥冯村村民张幼焰说,从2016年起,他家不仅每年有1500元土地租金收入,每年还有3000元的扶贫贷款入股“红利”,加上自己在生态园打工收入,一家人生活不用愁了。
  湖北富民农业生态园围绕4D农业体系及农业清洁化生产示范区发展方向,计划投资1亿元,带动大路乡、南林桥镇2个乡镇6个村同步发展,辐射带动周边山地面积达2万亩。项目建成后,预计提供500个就业岗位。
  湖北富民农业生态园初具雏形、畈上控股集团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如火如荼、麦市镇井堂村产业化扶贫效益突显……,驱车行驶在幕阜山旅游公路上,处处可见绿色产业建设火热的场景。
  充分发挥旅游公路“一线串珠”的作用,以180公里幕阜山旅游公路为主线,我市筛选了68个项目作为重点支撑项目,按照建设“生态带、旅游带、文化带、发展带”的目标,全面启动了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建设。
  按照“生态为先、以人为本、功能为要、文化为魂”的总体要求,我市坚持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的原则,全面推进幕阜山咸宁片区绿色产业、国家公园、特色小镇、新型社区、环境整治、精准扶贫和基础设施建设。
  立足绿色生态优势,片区将整合人文、历史、文化、资源等旅游元素,赋予旅游景点文化内涵,策划一批旅游开发项目。围绕产业扶贫,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策划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和特色生态农业项目。围绕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改善,策划了一批水利、交通和环境保护项目、特色小镇和新型社区建设项目。
  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建设将抓好八项重点工作:加快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加快鄂南国家公园报建、加快提升旅游公共设施、重点打造一批特色示范小镇、加快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逐步完善片区交通路网、打赢实施精准扶贫攻坚战。
  市委、市政府提出,力争到2018年,幕阜山咸宁片区经济总量达500亿元、绿色GDP占比达90%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37000元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10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30亿元以上,确保片区16.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市人民一起过上小康生活。
更多新闻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咸宁新闻网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咸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主管: 中共咸宁市委宣传部 咸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主办:咸宁日报社 承办: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鄂备2013001号
xnnews.com.cn 鄂ICP备号
未经咸宁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咸宁新闻网举报电话: 网站技术服务QQ:
咸宁市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不良信息专项行动崇阳全力打造幕阜山绿色产业带 -咸宁日报
第09版:崇阳周刊
一带多点 一线串珠
崇阳全力打造幕阜山绿色产业带
&&本报讯&通讯员沈荣华、特约记者汪国文报道:建设崇阳县幕阜山绿色产业带,是崇阳县“建设幕阜山区经济强县,打造美丽富饶新天城”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是推进幕阜山片区精准脱贫、建设小康社会和“中三角”枢纽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为实现崇阳幕阜山区“一带多点、一线串珠”生态经济发展布局,该县突出“四抓”,推动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建设已风生水起。&&以公路建设为契机,狠抓规划布局。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崇阳段东起通山与崇阳县分界点界头塘,西至崇阳与通城县分界点白埚,全长50.6公里。目前,崇阳段界头塘至塘口段8公里按“畅、洁、绿、美、安、舒”文明样板路标准全面建成;塘口至金塘段18公里沥青路面、硬路肩、绿化、排水沟建设全面完工,正在按规范化标准安装路面标志、标牌;金塘至高枧段20公里路面底基层已完工;高枧至白埚段5.6公里正在进行桥涵及路基工程施工。该县以公路建设为契机,委托湖北大学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联动沿线区域,融合产业发展,促进崇阳南部山区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崇阳幕阜山区“一带多点、一线串珠”生态经济发展布局。&&以生态旅游为引领,狠抓产业发展。通过谋划一批项目,推进一批项目,建设一批基地,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强势崛起。科学谋划以畈上村生态旅游开发为主的观光农业项目22个,以交易体验为主的新型工业项目18个,以湖北健福爱禅博园和西庭岩野樱花观赏景区乡村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项目53个。金塘风电、铜钟至小山界公路建设工程、西庭岩野樱花观赏景区道路建设、朝阳洞综合旅游开发、湖北畈上村生态旅游开发、铜钟乡茶博园、中华甜茶种植基地、九龙山野桂花蜜源地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工建设。&&以环境保护为基调,狠抓生态建设。通过积极开展“绿满崇阳”行动,采取造、封、改、退等多项措施,全面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工作,重点搞好宜林荒山及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无立木林地造林绿化;对一些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陡坡耕地、河港源头及两侧、湖库周围、石漠化地区和矿区,积极开展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矿区治理、长江防护林等生态工程建设;加快陆水河、青山河、高堤河、青山水库等河流水库水源涵养林建设。目前,沿线乡镇有林地面积达到124万亩。&&以配套设施为重点,狠抓标志建设。扎实抓好房屋风格、旅游厕所和标志标牌建设,促进沿线景区建设提档升级。加强沿线民房建设管理,严控公路沿线两侧违规建设,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施工,形成统一风格,目前已完成白霓至港口、金塘至江西旅游公路沿线建筑风格及细部设计。加快沿线旅游厕所建设,今年计划建设旅游厕所7座,目前已完成规划和选址。加快沿线标志标牌建设,今年计划主线(港口、金塘、高枧)28块和支线(青山、天城、铜钟)30块,目前已做好定点定位工作。&&据了解,该县还将按照“有看点、有特色、有规模,能落地”要求,充分考虑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结合,产业转移与新农村建设同步,进一步加大谋划项目、招商引资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在“十三五”期间将幕阜山绿色产业带打造成全县生态建设先行区、绿色产业聚集带、生态旅游目的地、民生扶贫示范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幕阜山国家森林公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