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预言“世界市场价格的变化和趋势”的理论指向什么趋势?

“马克思预言”拨开全球化迷雾_国内新闻_大众网
新闻>国内新闻' />
新华社柏林4月8日电 题:“马克思预言”拨开全球化迷雾
新华社记者张远徐扬任珂
伴随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兴风作浪、扰乱全球秩序,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被诸多不确定和不稳定性因素裹挟。事实上,翻阅马克思著作,马克思早在150多年前就预测到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也揭示了全球化的历史必然。
正如德国知名的马克思研究者贝恩德?齐泽默所言,马克思是第一位提出全球化概念的思想家,他对全球化趋势的判断和预测,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保护主义只是全球化的低潮,而不是倒退与萎缩。
提出全球化是资本趋势
在西方世界,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只看到马克思的哲学,而忽视了他的经济学成就。
但事实上,马克思在他的哲学观、唯物史观以及世界历史理论中包含了丰富的经济全球化思想。齐泽默认为,从经济学史上看,马克思可以说是全球化理论的先驱。虽然马克思没有用“全球化”这个字眼,但他在《资本论》等著作中上百次地提及“世界市场”的概念,并且对全球化的趋势作出准确的预言。
马克思在其经济学手稿中提到:“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他判断,资本将力求“摧毁交往即交换的一切地方限制,征服整个地球作为市场”。马克思一系列关于“世界市场”的理论都在指向一个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为了将马克思关于全球化的思考更加通俗地呈现给当代读者,齐泽默这位德国《汉堡商报》前总编辑专门撰写了《卡尔?马克思:第一位提出全球化的思想家》一书,并编入德国经济科学丛书《每个人的经济学》。
预言全球化是历史必然
齐泽默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马克思的高明之处在于,100多年前,当大多数经济学家仍以德国、法国或是欧洲某单一国家作为分析贸易和经济问题的对象时,马克思已经把全球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
正因如此,马克思对世界历史及其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中始终包含着丰富的经济全球化思想,并与其哲学观、唯物史观以及世界历史理论形成密切关联,进而产生准确的预言和判断。
例如,马克思在《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的批判》中就对全球化形成的过程进行了预测性描述,并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交往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
再如,150年前,美国加利福尼亚掀起淘金热,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马克思当时就预见到,加利福尼亚通向亚洲的商路将迅速铺开。不过,在那个年代,更多人宁可对亚洲与美洲相隔万里的现实望洋兴叹,也不愿意相信马克思的这一判断。但150年间,中美间不断扩大的商贸往来以及环太平洋贸易的逐渐兴盛一次又一次地验真了马克思的预言。
“马克思的预言远超那个时代,”齐泽默说。
判断全球化会遭遇阻力
齐泽默说,马克思提出关于全球化的理论后,并没有“只坐在书桌前,称赞全球化的伟大与不可思议”,相反,他在判断全球化将推动人类发展的同时也在分析这种趋势所伴随的问题。
如今美国总统特朗普对美国经贸处境的诸多描述,甚至也没有超出马克思当年的预判。马克思当时就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当全球贸易不停冲击部分地区的市场和固有的经济模式时,可能引发地方保护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地抬头,从而带来“不断的危机与损害”。
齐泽默说,特朗普政府的主张就是逆全球化的贸易保护措施。“但这只是全球化的低潮,而不是全球化在倒退萎缩。”而且,这种现象并不只出现在今天,在历史上也曾多次出现。马克思在留下的手稿和著作中写道,拿破仑战争后,欧洲不少国家为扶植本国制造业,采取保护性关税。
另外,马克思还预测过全球化可能带来环境问题。他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逐利性,人类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必然会向自然界不断攫取。“像马克思强调的一样,人类应遵循自然规律,自主规范劳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齐泽默说。
启发全球化的鲜活变革
马克思关于全球化的思想不仅是世界经济学的财富,更鲜活地指引着一些现代国家的发展思路。
齐泽默说,中国与德国眼下都是全球化的坚定支持者,利益契合度高。“中国在世界舞台的政治影响力日益增加,德国的经济体量不小,两国共同合作前景光明,相信中德可以携手共同增进人类社会共同的福祉。”
在齐泽默看来,中德两国都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因此默契度高,认同度高。在德国,资本主义采纳了社会主义元素的创新。而中国的发展历程更是证明,中国不断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从1980年开始,齐泽默访问中国不下20次,他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及中国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印象深刻。
与此同时,齐泽默发现,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影响着东方中国的发展变革,而且,马克思主义近些年也在西方获得“重生”。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暴露西方资本主义金融体系的“脆弱和危险”之后,大批西方经济学家重拾马克思著作,寻找解释与出路。马克思对世界的启发,依然鲜活。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
而在“人才、人口争夺攻坚战”的号召下,今年前3个月共有23.1万人落户西安,接近2017年全年落户西安的总和。而城市的公共服务能力又恰恰与这些人口相关,所以在引进人才的同时,需要考虑的是城市低学历群体的就业、落户等相关工作。
04-09 07-04人民日报海外版
裴端卿研究员领衔的科研团队经过多年攻关,开发出一套高效、简单的化学小分子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方法,即化合物诱导干细胞多能性。裴端卿说:“我们这个方案只需要给细胞用两种不同的‘药水’依次‘洗澡’,便可以将体细胞‘返老还童’到胚胎干细胞的状态。
04-09 07-04人民日报
记者7日从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该局在回收安装在老鸦山区域的红外触发相机里首次采集到野生大熊猫妈妈带宝宝游玩的影像资料。钟欣摄  红外触发相机里采集到的影像资料。
04-08 10-04中国新闻网
(记者 朱志庚) 8日,两名年轻女子跪地对倒地老人施救的照片在徐州朋友圈传开,众热心人纷纷转载并全城寻找这两名伸出援手后默默离开的救人“天使”。看着老人被120送往医院,朱严和李冉默默推着电动车离开现场。
04-09 21-04中国新闻网
(记者张光政)中联部副部长、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顾问王亚军9日在西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民间交流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得到本地区不同国家的民众的普遍认同,对本地区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当天,由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
04-09 21-04人民网-国际频道
赴英度假者被警告说,一些诈骗分子在住宿网站上放置虚假广告,骗取钱财。英国旅行社协会同时警告说,还有一些诈骗是通过售卖假机票实施的,其中大部分是飞往非洲或亚洲的“机票”。
04-09 21-04人民网-国际频道
Copyright (C)
&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主办 Email: &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马克思预言”拨开全球化迷雾
  新华社柏林4月8日电 题:“马克思预言”拨开全球化迷雾
新华社记者张远 徐扬 任珂
伴随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兴风作浪、扰乱全球秩序,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被诸多不确定和不稳定性因素裹挟。事实上,翻阅马克思著作,马克思早在150多年前就预测到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也揭示了全球化的历史必然。
正如德国知名的马克思研究者贝恩德·齐泽默所言,马克思是第一位提出全球化概念的思想家,他对全球化趋势的判断和预测,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保护主义只是全球化的低潮,而不是倒退与萎缩。
提出全球化是资本趋势
在西方世界,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只看到马克思的哲学,而忽视了他的经济学成就。
但事实上,马克思在他的哲学观、唯物史观以及世界历史理论中包含了丰富的经济全球化思想。齐泽默认为,从经济学史上看,马克思可以说是全球化理论的先驱。虽然马克思没有用“全球化”这个字眼,但他在《资本论》等著作中上百次地提及“世界市场”的概念,并且对全球化的趋势作出准确的预言。
马克思在其经济学手稿中提到:“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他判断,资本将力求“摧毁交往即交换的一切地方限制,征服整个地球作为市场”。马克思一系列关于“世界市场”的理论都在指向一个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为了将马克思关于全球化的思考更加通俗地呈现给当代读者,齐泽默这位德国《汉堡商报》前总编辑专门撰写了《卡尔·马克思:第一位提出全球化的思想家》一书,并编入德国经济科学丛书《每个人的经济学》。
预言全球化是历史必然
齐泽默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马克思的高明之处在于,100多年前,当大多数经济学家仍以德国、法国或是欧洲某单一国家作为分析贸易和经济问题的对象时,马克思已经把全球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
正因如此,马克思对世界历史及其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中始终包含着丰富的经济全球化思想,并与其哲学观、唯物史观以及世界历史理论形成密切关联,进而产生准确的预言和判断。
例如,马克思在《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的批判》中就对全球化形成的过程进行了预测性描述,并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交往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
再如,150年前,美国加利福尼亚掀起淘金热,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马克思当时就预见到,加利福尼亚通向亚洲的商路将迅速铺开。不过,在那个年代,更多人宁可对亚洲与美洲相隔万里的现实望洋兴叹,也不愿意相信马克思的这一判断。但150年间,中美间不断扩大的商贸往来以及环太平洋贸易的逐渐兴盛一次又一次地验真了马克思的预言。
“马克思的预言远超那个时代,”齐泽默说。
判断全球化会遭遇阻力
齐泽默说,马克思提出关于全球化的理论后,并没有“只坐在书桌前,称赞全球化的伟大与不可思议”,相反,他在判断全球化将推动人类发展的同时也在分析这种趋势所伴随的问题。
如今美国总统特朗普对美国经贸处境的诸多描述,甚至也没有超出马克思当年的预判。马克思当时就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当全球贸易不停冲击部分地区的市场和固有的经济模式时,可能引发地方保护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地抬头,从而带来“不断的危机与损害”。
齐泽默说,特朗普政府的主张就是逆全球化的贸易保护措施。“但这只是全球化的低潮,而不是全球化在倒退萎缩。”而且,这种现象并不只出现在今天,在历史上也曾多次出现。马克思在留下的手稿和著作中写道,拿破仑战争后,欧洲不少国家为扶植本国制造业,采取保护性关税。
另外,马克思还预测过全球化可能带来环境问题。他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逐利性,人类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必然会向自然界不断攫取。“像马克思强调的一样,人类应遵循自然规律,自主规范劳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齐泽默说。
启发全球化的鲜活变革
马克思关于全球化的思想不仅是世界经济学的财富,更鲜活地指引着一些现代国家的发展思路。
齐泽默说,中国与德国眼下都是全球化的坚定支持者,利益契合度高。“中国在世界舞台的政治影响力日益增加,德国的经济体量不小,两国共同合作前景光明,相信中德可以携手共同增进人类社会共同的福祉。”
在齐泽默看来,中德两国都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因此默契度高,认同度高。在德国,资本主义采纳了社会主义元素的创新。而中国的发展历程更是证明,中国不断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从1980年开始,齐泽默访问中国不下20次,他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及中国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印象深刻。
与此同时,齐泽默发现,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影响着东方中国的发展变革,而且,马克思主义近些年也在西方获得“重生”。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暴露西方资本主义金融体系的“脆弱和危险”之后,大批西方经济学家重拾马克思著作,寻找解释与出路。马克思对世界的启发,依然鲜活。
作者:张远 徐扬 任珂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nbsp&nbsp&nbsp会员注册
本站不参与评论!()
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国家宗教政策和社会稳定,含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您在本站发表的评论,本站有权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马克思预言”拨开全球化迷雾|全球化|马克思|迷雾_新浪新闻
“马克思预言”拨开全球化迷雾
“马克思预言”拨开全球化迷雾
  新华社柏林4月8日电
题:“马克思预言”拨开全球化迷雾  新华社记者张远 徐扬 任珂  伴随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兴风作浪、扰乱全球秩序,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被诸多不确定和不稳定性因素裹挟。事实上,翻阅马克思著作,马克思早在150多年前就预测到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也揭示了全球化的历史必然。  正如德国知名的马克思研究者贝恩德·齐泽默所言,马克思是第一位提出全球化概念的思想家,他对全球化趋势的判断和预测,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保护主义只是全球化的低潮,而不是倒退与萎缩。  提出全球化是资本趋势  在西方世界,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只看到马克思的哲学,而忽视了他的经济学成就。  但事实上,马克思在他的哲学观、唯物史观以及世界历史理论中包含了丰富的经济全球化思想。齐泽默认为,从经济学史上看,马克思可以说是全球化理论的先驱。虽然马克思没有用“全球化”这个字眼,但他在《资本论》等著作中上百次地提及“世界市场”的概念,并且对全球化的趋势作出准确的预言。  马克思在其经济学手稿中提到:“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他判断,资本将力求“摧毁交往即交换的一切地方限制,征服整个地球作为市场”。马克思一系列关于“世界市场”的理论都在指向一个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为了将马克思关于全球化的思考更加通俗地呈现给当代读者,齐泽默这位德国《汉堡商报》前总编辑专门撰写了《卡尔·马克思:第一位提出全球化的思想家》一书,并编入德国经济科学丛书《每个人的经济学》。  预言全球化是历史必然  齐泽默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马克思的高明之处在于,100多年前,当大多数经济学家仍以德国、法国或是欧洲某单一国家作为分析贸易和经济问题的对象时,马克思已经把全球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  正因如此,马克思对世界历史及其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中始终包含着丰富的经济全球化思想,并与其哲学观、唯物史观以及世界历史理论形成密切关联,进而产生准确的预言和判断。  例如,马克思在《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的批判》中就对全球化形成的过程进行了预测性描述,并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交往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  再如,150年前,美国加利福尼亚掀起淘金热,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马克思当时就预见到,加利福尼亚通向亚洲的商路将迅速铺开。不过,在那个年代,更多人宁可对亚洲与美洲相隔万里的现实望洋兴叹,也不愿意相信马克思的这一判断。但150年间,中美间不断扩大的商贸往来以及环太平洋贸易的逐渐兴盛一次又一次地验真了马克思的预言。  “马克思的预言远超那个时代,”齐泽默说。  判断全球化会遭遇阻力  齐泽默说,马克思提出关于全球化的理论后,并没有“只坐在书桌前,称赞全球化的伟大与不可思议”,相反,他在判断全球化将推动人类发展的同时也在分析这种趋势所伴随的问题。  如今美国总统特朗普对美国经贸处境的诸多描述,甚至也没有超出马克思当年的预判。马克思当时就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当全球贸易不停冲击部分地区的市场和固有的经济模式时,可能引发地方保护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地抬头,从而带来“不断的危机与损害”。  齐泽默说,特朗普政府的主张就是逆全球化的贸易保护措施。“但这只是全球化的低潮,而不是全球化在倒退萎缩。”而且,这种现象并不只出现在今天,在历史上也曾多次出现。马克思在留下的手稿和著作中写道,拿破仑战争后,欧洲不少国家为扶植本国制造业,采取保护性关税。  另外,马克思还预测过全球化可能带来环境问题。他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逐利性,人类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必然会向自然界不断攫取。“像马克思强调的一样,人类应遵循自然规律,自主规范劳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齐泽默说。  启发全球化的鲜活变革  马克思关于全球化的思想不仅是世界经济学的财富,更鲜活地指引着一些现代国家的发展思路。  齐泽默说,中国与德国眼下都是全球化的坚定支持者,利益契合度高。“中国在世界舞台的政治影响力日益增加,德国的经济体量不小,两国共同合作前景光明,相信中德可以携手共同增进人类社会共同的福祉。”  在齐泽默看来,中德两国都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因此默契度高,认同度高。在德国,资本主义采纳了社会主义元素的创新。而中国的发展历程更是证明,中国不断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从1980年开始,齐泽默访问中国不下20次,他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及中国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印象深刻。  与此同时,齐泽默发现,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影响着东方中国的发展变革,而且,马克思主义近些年也在西方获得“重生”。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暴露西方资本主义金融体系的“脆弱和危险”之后,大批西方经济学家重拾马克思著作,寻找解释与出路。马克思对世界的启发,依然鲜活。
新媒体实验室
Copyright (C)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马克思预言”拨开全球化迷雾
  新华社柏林4月8日电 题:“马克思预言”拨开全球化迷雾
新华社记者张远 徐扬 任珂
伴随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兴风作浪、扰乱全球秩序,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被诸多不确定和不稳定性因素裹挟。事实上,翻阅马克思著作,马克思早在150多年前就预测到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也揭示了全球化的历史必然。
正如德国知名的马克思研究者贝恩德·齐泽默所言,马克思是第一位提出全球化概念的思想家,他对全球化趋势的判断和预测,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保护主义只是全球化的低潮,而不是倒退与萎缩。
提出全球化是资本趋势
在西方世界,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只看到马克思的哲学,而忽视了他的经济学成就。
但事实上,马克思在他的哲学观、唯物史观以及世界历史理论中包含了丰富的经济全球化思想。齐泽默认为,从经济学史上看,马克思可以说是全球化理论的先驱。虽然马克思没有用“全球化”这个字眼,但他在《资本论》等著作中上百次地提及“世界市场”的概念,并且对全球化的趋势作出准确的预言。
马克思在其经济学手稿中提到:“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他判断,资本将力求“摧毁交往即交换的一切地方限制,征服整个地球作为市场”。马克思一系列关于“世界市场”的理论都在指向一个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为了将马克思关于全球化的思考更加通俗地呈现给当代读者,齐泽默这位德国《汉堡商报》前总编辑专门撰写了《卡尔·马克思:第一位提出全球化的思想家》一书,并编入德国经济科学丛书《每个人的经济学》。
预言全球化是历史必然
齐泽默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马克思的高明之处在于,100多年前,当大多数经济学家仍以德国、法国或是欧洲某单一国家作为分析贸易和经济问题的对象时,马克思已经把全球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
正因如此,马克思对世界历史及其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中始终包含着丰富的经济全球化思想,并与其哲学观、唯物史观以及世界历史理论形成密切关联,进而产生准确的预言和判断。
例如,马克思在《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的批判》中就对全球化形成的过程进行了预测性描述,并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交往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
再如,150年前,美国加利福尼亚掀起淘金热,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马克思当时就预见到,加利福尼亚通向亚洲的商路将迅速铺开。不过,在那个年代,更多人宁可对亚洲与美洲相隔万里的现实望洋兴叹,也不愿意相信马克思的这一判断。但150年间,中美间不断扩大的商贸往来以及环太平洋贸易的逐渐兴盛一次又一次地验真了马克思的预言。
“马克思的预言远超那个时代,”齐泽默说。
判断全球化会遭遇阻力
齐泽默说,马克思提出关于全球化的理论后,并没有“只坐在书桌前,称赞全球化的伟大与不可思议”,相反,他在判断全球化将推动人类发展的同时也在分析这种趋势所伴随的问题。
如今美国总统特朗普对美国经贸处境的诸多描述,甚至也没有超出马克思当年的预判。马克思当时就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当全球贸易不停冲击部分地区的市场和固有的经济模式时,可能引发地方保护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地抬头,从而带来“不断的危机与损害”。
齐泽默说,特朗普政府的主张就是逆全球化的贸易保护措施。“但这只是全球化的低潮,而不是全球化在倒退萎缩。”而且,这种现象并不只出现在今天,在历史上也曾多次出现。马克思在留下的手稿和著作中写道,拿破仑战争后,欧洲不少国家为扶植本国制造业,采取保护性关税。
另外,马克思还预测过全球化可能带来环境问题。他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逐利性,人类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必然会向自然界不断攫取。“像马克思强调的一样,人类应遵循自然规律,自主规范劳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齐泽默说。
启发全球化的鲜活变革
马克思关于全球化的思想不仅是世界经济学的财富,更鲜活地指引着一些现代国家的发展思路。
齐泽默说,中国与德国眼下都是全球化的坚定支持者,利益契合度高。“中国在世界舞台的政治影响力日益增加,德国的经济体量不小,两国共同合作前景光明,相信中德可以携手共同增进人类社会共同的福祉。”
在齐泽默看来,中德两国都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因此默契度高,认同度高。在德国,资本主义采纳了社会主义元素的创新。而中国的发展历程更是证明,中国不断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从1980年开始,齐泽默访问中国不下20次,他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及中国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印象深刻。
与此同时,齐泽默发现,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影响着东方中国的发展变革,而且,马克思主义近些年也在西方获得“重生”。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暴露西方资本主义金融体系的“脆弱和危险”之后,大批西方经济学家重拾马克思著作,寻找解释与出路。马克思对世界的启发,依然鲜活。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市场价格的变化和趋势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