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分析题: 1.用你学过自然科学的哲学原理理谈一谈你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看法; 2.用你学过自然科学的哲学原理理分析我们

  [摘要]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其他国家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时经常会出"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谈中美贸易摩擦的演进趋势及我国的对策
  [摘要]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其他国家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时经常会出现摩擦,而中美贸易摩擦最为常见。中美贸易摩擦由来已久,就性质来看,中美贸易摩擦不仅具有经济色彩,还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文章具体探讨中美贸易摩擦的发生原因、演进趋势,以及我国的应对举措,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2/view-8521759.htm  [关键词]中美贸易;贸易摩擦;演进趋势   [DOI]1013939/jcnkizgsc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繁荣,提升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贸易摩擦的影响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中美贸易摩擦不可避免,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中美贸易摩擦将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为了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维护我国的政治安全,必须采取科学对策,应对中美贸易摩擦问题。   1中美发生贸易摩擦的原因   11世界贸易环境的影响   中美之所以会发生贸易摩擦,是因为受到了世界贸易环境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国际市场的扩展使各国投入到了对外贸易之中,实现了经济的飞跃。[1]值得注意的是,在贸易过程中,不同国家的价值标准不同,劳动分工也存在较大差异。以我国和美国为例,我国输出大量的劳动力指向型产品,这些产品的附加价值非常低,美国输出大量的技术指向型产品,这些产品的价格往往较高。从产品输出的角度看,我国和美国在贸易上处在不平衡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双方的摩擦。从大的方向来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分工并不合理,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美国是?l达国家的代表。在贸易摩擦普遍存在的情况下,美国政府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极大地损害了我国利益,更是把双方推向了对立的边缘。   12中美经济因素的影响   中美之所以会发生贸易摩擦,是因为受到了中美经济因素的影响。中美两国的经济体制不同,资本构成也存在较大差异。对美国的资本构成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美国的产品利润和生产价格都比较高,而中国的产品利润和生产价格都比较低,这说明我国在与美国进行贸易时处于劣势。[2]自2008年爆发经济危机以来,美国的经济受到了严重打击,美国的汇率下降,国内市场呈现疲软状态,进口量大大减少。在爆发经济危机之前,美国对中国产品的需求量非常大,但是在受到经济重创之后,美国的产品需求量开始不断缩减,对我国的贸易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我国在经济危机爆发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恢复举措,促进了市场经济的繁荣,美国在此背景下迫使我国的人民币升值,导致贸易逆差。   13中美政治因素的影响   中美之所以会发生贸易摩擦,是因为受到了中美政治因素的影响。美国推行资本主义制度,而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推行社会主义制度,制度的不同使美国产生政治性歧视,认为中国会扰乱国际市场经济的秩序。对两国的贸易史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美国多次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损害了我国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也影响了我国的声誉。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大力排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治制度的不断改进,美国的气焰日益强盛,在贸易过程中经常忽视国家贸易条款中的内容,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在贸易过程中,美国声称我国侵犯人权,对发达国家造成了安全威胁,这些不实言论都使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阻碍,加剧了中美两国之间的摩擦。   2中美贸易摩擦的演进趋势   21政治特征更加突出   就未来的中美贸易摩擦来看,政治特征将更加突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的经济来往更加频繁。我国的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提升。在经济危机爆发之后,美国开始意识到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强度。中美贸易摩擦不仅涉及经济领域,更涉及两个国家的政治安全。在和平与发展的理念下,中美两国的贸易摩擦将更具政治色彩。对中美贸易关系进行回顾,可以发现从整体上来看,中美的贸易关系相对平稳,和双方的政治往来密切相关。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和我国的政治摩擦不断加剧,必然会反映到贸易上来。但是经过一段跌宕期之后,双方贸易将再度归于平稳。[3]   22摩擦形式更加多元   就未来的中美贸易摩擦来看,摩擦形式将更加多元。在传统的贸易格局中,美国以反倾销作为手段,对中国实行贸易壁垒。近几年来,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形式发生了改变,美国不再以反倾销作为手段,而是以产品技术作为主要手段。美国制定了双边贸易的产品技术指标,如果技术超出指标范围,就不能进入美国境内。除了上述打压手段之外,美国还利用TPP协议对中国发起挑战。一方面,美国抬高了中国的进出口税率;另一方面,美国严格了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标准。美国是如今发展最快的发达国家,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在美国有大量技术成果,技术指向型产品也是美国出口量最多的产品,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美国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加剧了双方的经济摩擦。   23摩擦领域不断扩展   就未来的中美贸易摩擦来看,摩擦领域将不断扩展。中美贸易摩擦不会仅限于贸易领域,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中美贸易摩擦将扩展到汇率领域、服务领域等。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拥有美国的大量国债,为了转嫁自己的经济危机,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提高了人民币的汇率,使两国之间的经济矛盾更加突出。当人民币汇率上升之后,美元贬值,我国将承担巨大的经济风险,外汇储备将受到威胁。随着我国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上升,我国扩展了服务行业的对外贸易领域,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服务行业已经相对完善,势必会对我国的服务业进行打压。[4]   24摩擦程度不断和缓   就未来的中美贸易摩擦来看,摩擦程度将不断和缓。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密切,国际市场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经济危机爆发之后,各国意识到了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在未来,和平和发展将成为世界的必然之势,我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将逐渐和缓。
  3中美贸易摩擦过程中我国的应对举措   31巧用世界贸易规则   在中美贸易摩擦过程中,我国应该巧用世界贸易规则。具体来说,我国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我国应该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国际贸易条款,利用国际贸易条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第二,我国应该熟悉国际贸易中的税法条例,避免关税壁垒损害我国利益。第三,我国应该开展与美国的经济谈判,选拔优秀的谈判人才,实现我国与美国的互利共赢。第四,我国应该依靠众多区域经济组织,如亚太经合组织、亚洲银行等,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五,我国应该加大反击的力度,如果美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我国应该利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救济措施来保障本国企业的经济安全。   32优化我国经济政策   在中美贸易摩擦过程中,我国应该优化国内经济政策。具体来说,我国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我国应该和其他国家开展精诚合作,逐渐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分散贸易顺差的风险。[5]第二,我国应该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战略,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并把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统筹起来。第三,我国应该优化对外贸易的经济结构,实现对外贸易的产业升级和优化调整,减少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第四,我国应该提高服务行业的水平,解决中美服务贸易不对称的问题。第五,我国应该规范人民币汇率,避免人民币过度升值加大外汇储备的压力。   33调节中美政治关系   在中美贸易摩擦过程中,我国应该调节中美政治关系。具体来说,我国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我国应该加强与美国的政治往来,形成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第二,我国应该强化合作理念,以史为鉴,避免发生激烈的国际冲突。第三,我国应该解决过去存在的政治矛盾,优化两国之间的贸易格局。第四,我国应该秉持平等互惠的原则,适当为美国提供优惠条款。第五,我国应该就台湾问题、西藏问题等与美国达成一致,保障我国的政治安全。   34形成贸易预警机制   在中美贸易摩擦过程中,我国应该形成贸易预警机制。具体来说,我国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我国应该成立专门的数据分析小组,对中美贸易数据进行动态观测,如果数据出现异常,要立刻进行预警通知。[6]第二,我国应该保障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反倾销案件进行核实。第三,我国应该形成贸易壁垒的干预机制,增加技术指向型产品的出口量,了解美??与知识产权相关的规定。   4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我国发展,把握中美贸易摩擦的演进趋势、采用科学应对举措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宋志刚中美贸易摩擦的博弈分析框架:以轮胎特保案为例[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29-36   [2]邝艳湘经济相互依赖与中美贸易摩擦:基于多阶段博弈模型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0(11):36-43   [3]梁会君,史长宽贸易模式转型与外贸平稳发展的经验分析――基于中美贸易摩擦化解的视角[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7-25   [4]柳剑平,张兴泉产业内贸易、产业结构差异与中美贸易摩擦――与中日贸易摩擦的比较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1(5):27-32,63,87-88   [5]查贵勇,高凡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兼析中美贸易摩擦的政治性原因[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6(7):12-18   [6]柳剑平,郑绪涛中美贸易摩擦的未来趋势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417-420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国际贸易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中美贸易摩擦之成因与相关论文范文检索
当前位置 ――― 范文
国际贸易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中美贸易摩擦之成因与相关论文范文检索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范文,国际贸易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中美贸易摩擦之成因与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国际贸易及贸易及对外贸易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国际贸易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由于两国经济贸易结构的互补性,中美已经形成了“互相依赖,共同繁荣”的贸易格局.但是自中国入世后形成的巨额贸易顺差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吸引了国内外经济学家对该问题的高度关注,对该问题的分析及为利益相关体进行针对性政策研究显得颇为重要. 【关 键 词 】双边贸易;贸易摩擦;反倾销;贸易保护主义;对策 日,中国结束了长达15年的艰难谈判得到入世资格,美国从中国加入GATT/WTO的漫长过程中获得了中国的市场开放和保护美国的重要产业部门,之后中美经贸合作继续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趋势.在4年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增长78.6%,进口增长64.1%.同期,自1993年以来,中国对美国贸易从原来逆差转为顺差,并逐年上升.
国际贸易论文怎么写 播放:25827次 评论:7458人在此数据中,貌似颇为占据优势地位的中国,却并没有获得预期中的经济利益,反而是颇显劣势的美国却净收暴利.逆差只是经济活动的表象,它并没有给美国带来根本危害,无论是美国的进口、出口、对外投资还是消费者,都获得了巨大利益. 全球产业链中,中美两国之间并不是在同一个水平上的竞争关系,而是优势互补的分工合作关系.然而,经济繁荣的现象并不能掩盖背后愈演愈烈的贸易摩擦事实,中美贸易关系遇到了贸易顺差问题、反倾销和反补贴等问题、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等障碍,阻碍了双边贸易的顺利进展. 该文出处: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经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贸易摩擦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领域;二是中国没有优势的进口和技术知识领域.中美两国在钢铁、轮胎和汽车进出口问题上时有矛盾.且其摩擦特点为:数量和领域不断扩大,摩擦往往是复合型.其中最典型的案例便是中美双方日益升级的“反倾销”大战,截止到2005年6月,美国对华反倾销案件为112起,居当时世界首位,其中,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国的淡水小龙虾尾肉倾销案作出终裁决定,裁定倾销成立,对涉案中国公司裁定了程度不一的反倾销税率:中国永亮贸易公司为156.77%,彬州水产品进出口公司为119.39%等,对其它出口该商品的未应诉中国公司适用的统一税率为201.63%,这层层升高的反倾销税率,无疑加重了中方对美方贸易的压力,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中美贸易农产品贸易方面的阻碍.从日开始,美国对中国出口至美国的乘用车轮胎产品采取特别保障措施,征收惩罚性关税,日决定,对从对中国进口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第一年为35%,这是美国奥巴马政府对中国发起的首例特保调查的结果.美国的一系列对华反倾销措施,均可视作是其“贸易保护主义”在作祟,诚惶诚恐忧虑中国的优质产品会占据在美市场,担心本土产品的市场主导地位受到威胁,而这些措施却严重阻滞了中方对美贸易的顺利展开.此种情形之下,我国也不甘示弱,日,我国商务部已启动对美国进口的肉鸡产品和部分汽车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的立案审查程序;日,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日对进口自美国、欧盟、韩国的己二酸产品征收5%&#%不等的反倾销税,期限为5年.双方展开了持久的贸易摩擦“拉锯战”,对彼此的发展可以说“百害而无一利”. 官方数据显示,2011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到4467亿美元,是建国初期的180倍,对于贸易依存度如此之高的中美双方,日益激化的贸易摩擦势必会阻碍到双边贸易的更深层次的合作与共荣,据分析,贸易摩擦产生的经济原因主要有: 1.贸易不平衡导致的宏观经济摩擦.其中贸易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中美经贸的不对称性.中国在经济上对美国的依存度较高,而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依存度却大相径庭,依赖水平相对较低.正是因为这种不对称性,使得美国对中国有着较大的经济约束力,而中国对美国则缺乏相应的制约能力. 2.因单方某些进口激增或者进口限制引起的微观经济摩擦.如2005年12月美商务部国际贸易署发布最终法规公告,宣布将钢材进口监控和分析机制延长至日,并将所有基础钢厂产品列入监控名单.无疑给向美国出口机械设备的中国加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 3.因技术性贸易壁垒引起的技术摩擦.美国在技术性贸易壁垒上设下重重关卡,给中方造成莫大的压力和阻碍,诸如轮胎测试标准,部分产品能效标准等.尤其是轮胎测试标准,令中国的轮胎出口常遇瓶颈,因质量和规格不符合美国标准而难以在美国市场颇有一番作为. 从政治方面分析,产生贸易摩擦的原因有: 1.公平贸易取代自由贸易.美国在70年代以后因为巨额贸易赤字等问题开始转向公平贸易政策,其基本观点是认为美国市场开放度远远高于别国.而最终美国从中增强了自己的竞争力,而且常常借此来以经济手段来制裁其他国家,地位不平等性导致了贸易摩擦的产生. 2.利益集团对贸易政策有重要影响.在美国的特有制度下,我们经常会看到,对于有利于的美国的事情,美国政界睁只眼闭只眼,而对于不利于美国的事情,无论影响大小,势必规避. 3.国会管理贸易.美国的宪法规定,国会有管理同外国贸易的商务合同,并制定和征收关税.美国注重本地区利益的议员可以制定对外贸易政策,使得贸易保护主义更为猖獗. 中美贸易是中国对外贸易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鉴于中美不可分割的贸易“情缘”,但是摩擦火花如果不加遏制,必将引发熊熊大火,给中美贸易双方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我国在入世的大好情势下,理应做好充足准备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贸易市场,在艰险困难之间游刃有余,尤其是中美双边贸易方面,要抓紧谈判时机,积极推出对策,具体如下: 1.缩减对美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降低对美贸易的依赖性,积极寻找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援助,博得更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实现对外贸易的重心转移,避免对美贸易消退与障碍对中国对外贸易整体水平的重创.
2.对在华的美资企业实施沟通、鼓励的措施,发挥这些企业的游说功能,采取积极有效的经济手段吸引美国相关利益集团对华投资,规避政府和党政关系对中美贸易的干涉,以非官方方式拉近中美贸易联系. 3.我国政府应重点在优化市场竞争环境加强市场机制建设中扮演关键角色和发挥作用,创造一个有利于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高效市场环境.因此,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借机实现政府由职能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完善各种立法,建立公平的交易和竞争环境,深化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提升我国出口生产的竞争实力. 4.努力创造适合我国行业协会的运行机制,改变我国原有的以政府带头的具有浓重的政府色彩的行业协会现状,培养一批有行业牵头所形成的行业协会,形成一定的行业协会规模. 5.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有效的规避国际贸易摩擦.通过直接投资,在东道国形成当地生产、当地销售甚至在区位条件适宜的第三位进行间接出口产销结合的局面;而且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还可以整合资源,使得中国的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实现国际化经营,有效规避国际贸易摩擦,开辟国际贸易的崭新局面. 6.熟悉WTO/GATT运行机制,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来抑制国际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在遇到国际贸易摩擦时,首先应积极争取以磋商的方式解决国际贸易争端,尽量谋求和解,但不是无原则退让,以调解方式降低诉讼及其不利影响给贸易带来的损失,妥善处理好与摩擦国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耿晗.关于中美贸易摩擦的思考与探索[J].东方企业文化,2010,4.
中美贸易摩擦之成因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国际贸易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论文题目推荐度:
[2]徐声星.我国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摩擦[J].当代经济,2012,10. [3]袁心湄.从中国对美出口商品结构角度分析中美贸易摩擦及发展趋势[J].中国外资,2012,16. [4]苗昕.对于中美贸易摩擦的思考[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8. [5]李亚.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与策略分析[J].网络财富,2010.13. [6]白霜.浅析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及成因[J].Chi国际贸易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检索na’s Foreign Trade,2010.Z2. [7]刘丝.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0,10 [8]姜国庆,李淑静.中美贸易摩擦的特点、原因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09,18. [9]石磊,寇宗来.美国的贸易逆差及中美贸易摩擦成因探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10]周浩明.基于静态博弈的中美贸易摩擦的对策分析[J].财务与金融,2012,01.
国际贸易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中美贸易摩擦之成因与相关论文范文检索参考文献: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论文改革之初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论文改革之初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论文改革之初探【摘要】课程论文是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考察学生对。
对俄罗斯能源领域投资与合作的进展和趋势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论文改革之初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论文改革之初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论文改革之初探【摘要】课程论文是国贸专业实践教。
对俄罗斯能源领域投资与合作的进展和趋势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论文改革之初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论文改革之初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论文改革之初探【摘要】课程论文是国贸专业实践教。
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提纲论文题目:《农产品出口突破技术贸易壁垒的思考》,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了解我国农产品出口时所遇到的问题对农产品出口所涉及的技术贸易壁垒探。国际经济与贸易论。
产业经济与国际贸易,2016暑期国际金融世界经济与贸易系简介,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世界经济与贸易系成立于2001年11月,其前身是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金融与贸易系国际经济。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论文题目福建交最新的科研成果和论文,参与大会的交流与讨论.,1.国际贸易前沿理论与研究方法,2.国际贸易与劳动力市场,3.价值链分工与全球生产网络,。国际经济与贸。
文改革之初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论文改革之初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论文改革之初探【摘要】课程论文是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
国企业对俄罗斯能源领域投资与合作的进展和趋势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论文改革之初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论文改革之初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论文改革之初探【摘要】课程论文是国贸专。
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论文改革之初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论文改革之初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论文改革之初探【摘要】课程论文是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考察学生对本课。
显不符合当前形势和有关方针政策;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论文改革之初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论文改革之初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论文改革之初探【摘要】课程论文是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
国际贸易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1、国际贸易本科毕业论文
2、国际贸易硕士毕业论文
3、国际贸易职称论文
国际贸易相关频道推荐
优秀论文题目推荐
热门参考资料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本科毕业论文-浅析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原因及对策,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关系的现状,中小衔接现状及对策,中美速递,中美汇率,摩擦摩擦,摩擦力,中美大都会,中美时差,摩擦系数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本科毕业论文-浅析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论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撰予单位馋码!q璺§生学号或申请号—— 密 级——堂j郑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论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成因及对策作者姓名:胡音音学科门类:经济学专业名称:国民经济学<b&&&&r />导师姓名、职称:温太璞2006年月日 摘要当今世界,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而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005年国际贸易额美国世界排名第一,中国世界排名第三,中美贸易关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探 讨研究中美贸易关系,尤其是贸易摩擦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美贸易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迅速,合作规模不断扩 大,领域不断拓宽,深度不断增强,贸易额从1979年的24.51亿美元,发展到2005 年的2116.3亿美元。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导致两国贸易关系大发展的根本原因。 中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和经济结构的互补性为双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贸易利 益。同时,在两国贸易发展中也出现了许多障碍、摩擦,成为两国贸易中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中美贸易关系中的摩擦,给两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中国企业的成长、 技术研发的进步,中国出口产品可能会对美国的相关产品造成更多的冲击,在这种情 况下,中美贸易摩擦还可能会进一步升级。贸易逆差、知识产权保护、人民币汇率、 市场经济地位、纺织品服装等问题将成为今后中美贸易摩擦的焦点。通过分析两国贸 易摩擦的由来、演变,我们发现中美贸易摩擦有日益频繁化的趋势、贸易摩擦领域有 扩大化的趋势、贸易摩擦有人权化、政治化的趋势等的特点。贸易摩擦的手段也正在 发生变化,除了传统贸易摩擦手段外,又出现了如“特保条款”等新手段。中美摩擦不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和非经济原因,主要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扩张: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美国保护劳动密集型产业:美国打压中国承担的权利义务等。 中美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等非经济要素的严重制约和影响,也是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国家崛起的过程都伴随着包括贸易冲突在内的各种各样的 摩擦。这些冲突是无法避免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寻找一条合作双赢的道路,通过对 中美贸易关系的分析,从宏观角度,从政府、企业、行业等层面提出应对建议,这些 建议是:(1)调整外贸发展战略,减少贸易摩擦机率:(2)政府全方位加大力度,力 促取消不平等待遇;(3)加速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培养非价格竞争优势;(4)完善行业协会职能,组织协调外贸秩序;(5)建立国际统一战线,巧妙化解贸易争端;(6)积极利用国际规则,有理有据进行斗争;(7)加速国内经济发展,不断扩大国内需求。 关键词:中美贸易贸易摩擦战略对策 abstractintodaysworld,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biggest developed country and china is the largesldeveloping country.the united states ranked the first largest nation in trade volumeandchina thiol"mird in 2005.trad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aresignificant andfunctionmanyaspects.analysesontrade relations betweenchina andtheunited states,especiallytradedisputes,have great theoretical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sino—u.s.diplomaticrelationsin 1979.bilateral trade volume h越been increasing rapidly.thedepth hasfields of economic coopermion have beenexpanding greatly and m‘statesbeenstrengthening.the trade volume between china and theunitedincreasedfron is the2.451 billion dollars in 1979 to 211.63 dollars in 2005.china's rapid economicdevelopmentfundamentaleconomicstatesreason for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bilateral trade relationships.complementaqrestructuresandthedifferences in economicdevelopment disputesbetween andchinaand theunitexbenefitedthe bothnations great deal.meanwhile,tradeobstacles that could not bcignored and need urgent solution appeared gradually.thefrictions in sino-u.s.traderelations andhave brought huge economic 10sscs to both countries the progress of china’s technolcigical researchon an(with the growthof chinese enterprises exports couldcausedevelopment,china’sin suchmore impactsthe related products of the united statescircumstances.sino—u.s.仃adefrictions could become moreandmore serious.trade deficits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rights,rmbexchange rate,market economy status,textilesan(011igarments and other issues will become the focuses ofsinou.s.tradefrictions.according toanalysesonthe offgins,evolutionand developmentareoftradefrictions between china by step,theandthe unite(ai'eajstates,we found that sino-u.s.trade frictionsarestrengthening steptradefrictionexpandinggradually,the trade frictionsarefrictionsarcgradually combining with humanrights andpoliticsthe meansoftradealso changing from the traditionalmeanssuchas”antidumping”an(”countervailing”tosome new methods such勰”special safeguardprovision'’.there are many reason,,onfor the sino—u.s.frictions,including economiccallreasons and noneconomic reasons.the major reason,,the u.sbe summarizedasthe followings:china’s trade expansion;china's dependencymarket;protecting its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by the unitedobligationsstates;china’sfailure to fulfill m culturetand commitmentsinwto;thedifferences in politicalsystems,ideologies,andare also thesignificantreasons for trade frictionsbetween the twonations. fromahistorical point of view,any country in the process of uprising has beenaleaccompaniedbythe various conflicts with other nations,including trade friction.these conflicts key to solve the problems is how weourunavoidable.thetocancooperate sincerely wim eachonotherfindsomepositive—game methods.based bonanalysessino—u.s.trade relationships,we try to find out.some reasonable proposal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macroeconomics,government,enterprises,industries,ctc:thesetradeproposalsare(1)adjustourdevelopment strategy of foreign trade toreducetofrictions;(2)strengthen governmentnegotiation to reduce the unfair tradeourtreatments;(3)tryfoster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non-priceenterprises,including associationsprice competitiveness andto organize and coordinatecompetitiveness;(4)improve theorder(5)establish anfunction of tradethe foreign tradeinternationalunitedfront to skillfully resolve the trade disputesour(6)creativelyutilize the international rulestoandregulations to struggle forbenefits;(7)acceleratedomestic economic developmentincrease the demand ofdomestic market.key words:china-us trade,tradefrictions,strategic countermeasures 第一章1.1选题的意义和价值引言当今世界,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而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005年国际贸易 额美国世界排名第一,中国世界排名第三,中美贸易关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中美贸易关系发展迅速,双方获利巨大。自t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两国之问的贸 易发展十分迅速,贸易额从1979年的24.51亿美元,发展到2005年的2116.3亿美元。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美贸易扩张创造了条件,中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 的差别和经济结构的互补性为双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贸易利益,中国从美国引进了大量 的外来投资,进口了大量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同时中国廉价物美的商品出口为美国消费者节约了大量的开支,仅2004年一年中国对 美出口贸易就可以为美国消费者节约1000亿美元的消费者开支,中国大约40%的外汇储 备购买了美国政府的国债,使美国经济得以在高赤字条件继续繁荣。但是,在中美经贸 快速发展的同时,双方贸易摩擦越来越频繁,贸易摩擦的领域不断扩大,贸易摩擦的手 段也正在发生变化。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领域不断扩大。根据中国国家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01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280.8亿美元,2005年顺差为1141.73亿美元,而依据美国 商务部的统计,2001年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为830.4亿美元,2005年美国对中国贸易 逆差为2016亿美元。由于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美国国内部分贸易保护势力和 反华势力借题发挥,指责中国从事所谓“不公平贸易做法”和操纵人民币汇率,敦促政 府不断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和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上向中国施压。2005年美国对华贸易 限制案件明显增多,其中对华反倾销调查案件4起,特保调查案1起,共涉及我国出口 产品价值5.72亿美元。以我国产品涉嫌侵犯知识产权为由,频繁发起337调查案件。 在纺织品方面,美国对我国多种纺织产品设限,并发起特保调查,涉及我国产品24种、 出口金额63亿美元。随着中国企业的成长、技术研发的进步,可能会对美国的相关产 品造成更多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中美贸易摩擦还可能会进一步升级。贸易逆差、知 识产权保护、人民币汇率、投资自由化等问题将成为今后中美贸易摩擦的焦点。 中美贸易纠纷,世界深受其害。美国对外贸易额世界排名第一,中国对外贸易额世界排名第二,这样两个贸易大国频繁发生贸易纠纷,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是巨大的, 随着经济与贸易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中美贸易摩擦将使东亚其他经济体、乃至世界其它地区受到巨大冲击,影响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而且从贸易结构和贸易依存度两个角度来考察,贸易摩擦常常使中国面临更大的损失。中国如何摆脱目前的不利局面,实现中 美贸易的双赢,维护世界经济贸易形势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1.2文献综述:本文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应用性研究课题,论文集中研究的是中美贸易摩擦问 题。中美贸易摩擦是在中美两国全面经贸关系这个大背景下发生的,论述中美贸易摩擦 的表现、成因、对策,范围很大,涉及面广,专业领域多,需阅读参考文章很多。我将主要的专题文献分别综述:关于中美贸易中合作和摩擦。总的来说,学术界、理论界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合作前 景看好,但合作中的矛盾和冲突也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应该趋利避害,积极推动中美贸 易关系朝良性方向发展,但也不能回避矛盾。有学者认为,中美两国经贸、政治和外交关系由于(taiwan,tibet,transferoftechnologies等)问题的存在,决定了中美关系在矛盾中合作的长期性,决定了中美关系不可能很好,也不可能很坏。有学者认为,我 们对待中国加入wto履行承诺有一个理性的评价,我们只当wto的合格成员,并没有必 要成为wt0的优秀成员。 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原因,学术界有三种看法;一种认为是政治原因,即认为美国 抱着冷战思维,企图遏制中国。美国政府是出于国内政治需要,如大选、党派之争,而 在经济上对中国施压。第二种认为政治、经济因素都有,即除上述政治因素之外还包括经济因素,如贸易逆差、知识产权等。第三种认为是由于中国经济迅速崛起,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引起。“因为中国目前在世界排名达到第三位,自然会引起别人提防,如果中国排名是30位或是300位,是不会引起别人国提防和制约的。”关于中美贸易逆差问题。学术界、理论界看法一致。i,贸易赤字历来是美国手中 的一张牌,目的是想打开中国大门,扩大自己出口。2,评价中美贸易逆差就必须了解 两国间统计口径的不同。3,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很多是外商到中国投资后造成的逆 差转移,对美国的相关产业没有竞争压力。4,美国对中国技术出口限制是中美贸易逆 差的一个重要原因。5,中美经贸摩擦会长期存在,不可能消除。中国劳动力低廉,外 国投资不断增长,贸易转移连续不断,逆差转移也会连续不断。6,美国的政治斗争需要和选举周期等因素决定中美贸易关系时好时坏,并长期存在。7,中美双方大规模贸2 易战不可能爆发。外商投资利益、美国的反恐战争都需要中国合作。 关于人民币汇率改革。人民币汇率问题是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表现。2005年7月 21日,我国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以参考一篮子货币为基准的人民币汇率改革。理 论界有人认为汇率上浮势必影响企业的出口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将削弱中国的国际竞争 力,对我国出口产品产生不利影响。有人认为受宏观调控影响,中国投资增长速度明显 放缓,国内对生产资料的进口需求大幅下降,导致中国贸易顺差增加。贸易顺差的大量 增加,客观上增加了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压力,使我国中美贸易处于被动局面。还有人认 为中国即使提高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逆差影响有限。实际上美国的对华逆差是一种 结构性赤字,与中国汇率政策没有必然联系。 关于纺织品贸易问题。去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对贸易摩擦成为焦点,中美、中欧纺织 品贸易争端举世瞩目,去年世界纺织品取消限制,推行贸易自由化,但中国纺织品遭到 了来自美、欧的强力抵制,它们利用我国入世承诺的纺织品“特保条款”,试图通过重 新设限来限制中国纺织品。经过几番周折和多轮谈判较量,中、欧纺织品贸易已达成协 议,中美也已初步达成协议,但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并非终结,今后双方的争执或摩擦仍将会继续。1.3结构安排和研究方法本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第一部分主要阐述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论文的内容和结构、参考的主要文献综述。 第二部分中美贸易的发展进程和概况 这一部分集中论述三方面的问题:(1)中美贸易发展的基本概况,(2)中美贸易发 展的基本成因,(3)中美贸易发展的经济影响。 第三部分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特点和成因 这一部分集中讨论三个方面的问题:(1)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例如,贸易逆差问 题、知识产权纠纷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市场经济待遇问题、纺织品和服装配额问题 等等。(2)中美贸易纠纷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例如,贸易摩擦有日益频繁化的趋势、贸 易摩擦领域有扩大化的趋势、贸易摩擦有人权化、政治化的趋势等等。(3)中美贸易摩 擦的主要成因分析,这方面主要包括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结构的互补性与竞争性 问题、中美两国问的比较优势差异问题、中国内部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完善问题等等。 第四部分,中美贸易摩擦的分析和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分析认识,从宏观的角度为减少和弱化中美贸易摩擦寻找出 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论述:调整外贸发展战略,减少贸易摩擦机率;政府全方 位加大力度,力促取消不平等待遇;加速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培养竞争优势,开拓海 外市场;完善行业协会职能,组织协调外贸秩序;建立国际统一战线,巧妙化解贸易争 端;积极利用国际规则,有理有据进行斗争。 本文根据论文不同部分内容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 合、逻辑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经济分析与非经济分析 相结合,力争对中美贸易摩擦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而准确地剖析。4 第二章2.1中美贸易的发展进程和概况20世纪80年代的中美贸易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贸易从此走出禁区。1972年2月28日,中美两国发表了联合公报,其中提到:“双方把双边贸易看作是符合两国人 民利益的”。这为中美贸易的发展清除了障碍。中美贸易额也从1971年的490万美元 发展到1978年的11.47亿美元。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同 年1月28日,中国国家领导人邓小平访美,为中美经贸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1979年, 两国的贸易总额为24.51亿美元,比1978年增加了两倍多。 1980年2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贸易关系协定》正式生效,协议规定:为了使两国贸易关系建立在非歧视性的基础上,缔约双方对来自或输出至对 方的产品应相应给予最惠国待遇。中美贸易协定的生效,把中美贸易关系从双边关系中 的配角地位迅速上升为中美关系中具有决定性影响的组成部分。迎来了80年代中美贸 易的蓬勃发展。虽然由于里根总统在台湾问题上违背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承诺,导致 了中美经贸关系的低潮,1982年中美贸易总额为53.37亿美元,比1981年的58.88亿 美元有所减少,1983年又下降至40.27亿美元。但是,随着两国关系的缓和,中美第二 个纺织品贸易限额达成协议以及美国放宽对华技术控制,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迅速回升,1984年贸易额上升到59.63亿美元,1989年达到122.5亿美元,比1984年翻了一番多。同时,美国对华出口的贸易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科技产品在美国出口产 品中的比重逐步扩大,化工、机械电子等制成品的比重不断增加,而粮食在出口中所占 比重逐步下降。1986年机电、化工产品的比重上升到63%,而农产品比重降为19%。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主要以纺织品、农产品和能源为主,1986年纺织品占51%,农产品和能源占18%,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的第十三大贸易伙伴。另外, 美国对华投资迅速增加,自1979年至1989年底,美国企业同中国共签订投资协议953 项,协议金额累计40.5亿美元,仅次于港澳地区在我国大陆的投资。美国对中国的投 资是亚太地区增长最快的,年均在20%以上。投资重点在能源开发,占投资总额的1/3 以上,其次是服务业,约占1/4。总之,80年代是中美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的十年,虽然 其中也有曲折和摩擦,但发展势头是令人欣喜的,双边贸易由1980年的48亿美元上升到1989年的122亿美元,整整翻了两番。 2.220世纪90年代的中美贸易 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美国对中国的制裁,使中美经贸关系陷入了建交以来的 最低潮,1990年双边贸易总额下降至117.70亿美元,1991年、1992年虽略有上升,但 增幅不大,分别为142.02亿美元和174.90亿美元。1993年11月19日,江泽民主席和 克林顿总统在美国的西雅图会晤,标志着中美关系的缓和,1993年中美贸易总额猛增至 276.52亿美元,中国成为美国进口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以及出口的第十三大贸易伙伴,而 美国也成为中国的第二大出口贸易伙伴以及进口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从90年代初到20 世纪末,中美关系不断改善,两国首脑定期会晤,经贸关系也进入到“蜜月”期,1997 年双边贸易额达410亿美元,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中国成为美国的第四 大贸易伙伴。美国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已有百家在中国投资,投资总额超过368.7亿 美元。从产业分布上看,计算机和通讯产业的大公司几乎都已进入了中国,化学和医药 工业的大公司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汽车产业的三巨头都在中国建立了生产基地 和销售中心。特别是1999年11月15日中美正式签订了“中荚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 组织的双边协议”,长达13年的中美双边谈判终成正果;2000年5月25日美国正式给 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为中美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最大的障碍。2.3中国加入1『to后的中美贸易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随着中国的经济进一步开放,中美 双边贸易的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贸易总额为971.8亿美元,2003年增长到1263.3亿美元,2004年中美贸易总额为1696.3亿美元,同比增长34.3%。中国成为美国第五大出口市场,第二大进口市场。2005年中美贸易总额达2116.3亿美元, 其中,中国对美国的出口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487.3亿美元,顺差为1147.7亿美 元。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中美经贸关系在新的世纪中面临着更广阔的前景。2.4中美贸易发展的原因(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美国经济的复苏是导致两国贸易关系进一步高速发展 的基本原因。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的势头。美国经济在经历了一个短期衰退以后也迅速回升。2001年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仅为1.2%,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大多数产业普遍衰退,个人消费增长趋缓,失业率上升。布什政府采取了一整套扩张性 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并较快取得成效。2002年继续缓慢增长,全年增长率为 2.4%。2003年虽然石油价格上涨,但经济复苏势头加快,全年实际增长3.1%。2004年 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达到4.2%,2005年又增长3.5%。(二)两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结构决定了两国经济上互补性很强,发展双边的 经贸关系是互利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虽然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国 民经济的结构与以前相比已经有了调整,但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点没有改变。中国的比 较优势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相对较低的劳动力价格,中国的出口商品以劳动密集型产 品为主。美国的相对优势在于密集的资本、高科技和服务贸易,美国对华出口的商品也 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服务贸易的巨大潜力则尚待开发。市场全球化为中美经 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将国际分工推向更高的层次,使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赖 更加紧密,资本追逐利润的特点也表现得更加明显。在美国,由于劳动力价格昂贵,导 致美国生产低档日用消费品的厂商让出该市场,或者将生产转移到劳动力相对便宜的国 家和地方,在那里生产这些消费品,然后再返销回美国。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积极主 动地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中国一方面以自有资源生产并大量出口制成品,另一方面大量 承接从海外转移来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并主要以海外市场为生产目标。中国出口美国 的产品中一半以上是日常生活用品。2003年荚国超市的“巨无霸”沃尔玛公司一家在中 国的采购就达150亿美元。这种资源重新合理配置是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加速器。当然, 这也不是说,中美两国的贸易只有互补性,没有竞争性,但总的说来,互补性大于竞争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三)中国入世对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作用甚大。一方面,年度审议对华最惠国待 遇(正常贸易待遇)的干扰不再存在,两国经贸关系中的政治障碍基本消除,另一方面, 中国在入世后认真履行入世承诺,降低农产品、化肥、化工产品、通讯产品、汽车等工 业制成品的进口关税,大幅度削减非关税壁垒,加大国内市场开放的力度,国际投资者 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倍增,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布局中的地位更加提高,从而大大促进了 中美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中国入世之前,平均进口关税已从最高点的1982年的55% 降低到2001年的15%,降低幅度为3/4。2003年中国平均进口税率是11.5%,制成品平 均进口税率是10.3%。虽然这个税率仍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却远低于其他发 展中国家的水平。中国政府对全国性和地方性的涉及对外贸易与货物出入境管理、国内 分销与零售、投资和融资、服务贸易、生产准入等各方面的法律、规章、制度进行全面审查,凡与世贸组织规范相抵触的,或取消,或修改。2002年第一批取消了789项行政审批项el,2003年3月又取消了406项审批项目。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有近400家在中国开设了企业。根据中国美国商会2002年6月的调查,在中国经商的美国公司7 中80%的公司相信,中国入世对他们的企业有“积极”或“非常积极”的影响。64%的公 司已经在中国盈利,26%的公司预期可以在三年内盈利,4%的公司认为可以在4—5年内 盈利。美国贸易代表12月11日向国会作的关于中国履行入世承诺的报告指出,中国政 府的努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层面上改进指导货物与服务贸易的法律 与规则的框架,这是一个规模广泛的教育运动。、(四)从2001年下半年以来,中美关系保持了大体稳定,没有冷战结束后一再出 现的大起大落,尤其是“9.1l”后,中美两国在地区和全球层面的合作进一步发展, 良好的政治和战略关系使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有了好的大背景。两国领导及政府官员互 访频繁,所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两国的经贸关系。 (五)布什政府支持自由贸易,支持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在2000年国会辩论对 华永久性正常贸易待遇(pntr)时,布什虽然正在竞选当中,但他超越党派界线,公开 呼吁国会议事员支持对华pntr,使中国成为美国的一个正常贸易伙伴。布什当政后,美 国政府宣布恢复美国贸易发展署1989年以后暂停的官方对华援助计划,该计划有利于 扩大中美两国在能源、基础设施、环保技术等方面的合作。7月31日美国商务部和中国 外经贸部在北京签署了《中美贸易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具体化了多项援华协议。同时, 中国政府也在“9.11”以后与美国加大经济方面的合作力度,减轻“9.1l”事件给美国经济带来的损失。2001年10月,中国四家航空公司与美国波音公司签订了价值约20亿美元的定单合同,这是在美国的航空和旅游业遭到沉重打击后波音公司接到的第一个大定单。 表1加 拿 大 墨 西哥2005年美国主要出口贸易国(各进口国占美国总出口额%)日 中 英 德 国 本 国 国 韩 国 荷——法 国中国 厶口新 加 坡比中 国 香 港澳 大 利亚1.7巴其 他兰利 时西湾23.4 1&3 6.1 46 43 3.8 &l 29 z5 z4 2 3 zl1.8l 724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表22005年美国主要进口贸易国(各出口国占美国总进口额%): 加中墨 西 哥日 本德英国韩国中国 厶口委 内 瑞 拉法国马 来 西 亚意 大 利爱 尔——沙 特 阿 拉 伯巴其 他国 拿西兰大国湾1 7.2146102&3矗l3.1z6212020201.91.7l6l52t2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表3(中方统计) 年份20012001--2005年中美贸易(单位;亿美元) 出口542.8进口262总额804.8平衡280.82002 2003 2004 2005272 338.6 446.7 487.3696.9 924.7 1249.4 1629971.9 1263.3 1696.2 2116.3427.3 586.i 802.7 1141.7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表4(美方统计) 年份200i 2002 20032001--2005年中关贸易(单位:亿美元)出口192.4 220.5 284.2进口1022.8 125i.7总额1214.6 1472.2 1808 2314平衡-830.4 -1031.2 -1239.6 -16201523.81967 2434.62004 2005347 418.42853-2016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2.5中美贸易发展的经济影响中关双方经济的互补需求远远大于摩擦冲突,中美两国都从贸易中获得很多实惠,9 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中国从美国引进了大量的外来投资,进口了大量的资本品和中间 产品,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中国市场快速增长促进了美国的出口, 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以及对美国金融资产的投资则帮助抑制了美国的通货膨胀和利率上 升,为美国经济快速增长和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创造了条件。0 第三章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成因、特点和发展趋势3.1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应该清醒地看到,在中美经贸快速发展、利益不断交织的同时,双方也发生不少 摩擦和冲突。由于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美国国内部分贸易保护势力和反华势力 借题发挥,指责中国从事所谓“不公平贸易做法”和操纵人民币汇率,敦促政府不断在 市场准入、知识产权和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向中国旋压。2005年,美国对华贸易限制案件 明显增多,其中对华反倾销调查案件4起,特保调查案1起,共涉及我国出口产品价值 5.72亿美元.以我国产品涉嫌侵犯知识产权为由,频繁发起337调查案件.在纺织品方 面,美国对我国多种纺织产品设限,并发起特保调查,涉及我国产品24种、出口金额 63亿美元。此外,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美国牛肉对华出口、我国进 口美国分帐电影等问题,在中美经贸关系中也是双方各自关注的议题。 3.1.1中美贸易摩擦的内容 (一)关于贸易逆差问题 根据美方的统计,从1991年起,中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贸易逆差国,从2000年以 后,中国取代日本成为最大的贸易逆差国。在美国原先有一种期望,以为中国入世以后 美国对华逆差会缩小,但这种情况没有出现。虽然美国对华出口增长迅速,但中国对美 出口增长更快,根据美方统计,2003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为1240亿美元,2004年为1620 亿美元,2005年为2016亿美元。美国前5大逆差来源国是中国(占逆差总额的26.3%)、 日本(10.8%)、加拿大(10%)、德国(6.6%)、墨西哥(6.5%)。美国国会中有一些人就 试图把贸易逆差问题政治化,这种观点的集大成者是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2005 年1月1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这项由经济政策研究所国际项目主任罗伯特斯科特署名的报告名为《美中贸易,1989~2003——在全国和各州对就业和各个行业的影响》。报告指出,中美贸易的逆差不断增长,它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导 致美国不但在劳动密集型而且在高科技领域丢失就业岗位,美国各州、各行各业都未能 幸免。报告指出,在1989年到2003年的14年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增长了20倍,从 62亿美元到1240亿美元。这导致美国丢失了150万个就业岗位。在中国2001年入世后, 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增长了一倍多,美国就业岗位丢失的速度也就比先前快了一倍。中国 出口美国的高档电子产品和通讯设备等高科技产品增长的速度远比劳动密集型产品要快。因此在人们原先以为不会受中国低工资竞争影响的半导体工业现在也受到了贸易赤 字的影响。在汽车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中国的份额也在增大。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主席达马托在公布这一报告时称,“有了这些资料,我们就可以开始评估中国对我们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影响。这一报告是对我们发展这种理解的一个突破性贡献。” 关于贸易逆差问题,中美两国相关部门在20世纪90年代就曾进行过多次会商。近 年来,在两国官员的会晤中,中方一再指出,中国本身并不追求对美贸易的巨大顺差, 还是希望在贸易上基本做到进出平衡。中美贸易不平衡主要是结构性、转移性、互补性 的。美中贸易逆差不是引起美国失业的原因,对美国产业也不构成威胁。2003年12月, 中国商务部官员指出,美对华出口连续三年增长,增长幅度超过美国对任何外国的出口 增长。美国2002年出口整体下降4.9%,但对华出口增长1 5%.2003年头9个月,美 国出口整体上升2%,对华出13则上升18.5%。中美双方应冷静分析中国贸易顺差产生的 原因。首先,在统计的口径上中美双方并不一样。2002年的逆差,美国的统计数额是中 国的2.4倍。2004年,中方统计的顺差是800亿美元,美国统计是1600亿美元,相差 一倍。产生这种分歧有多种原因,美方统计出口时使用离岸价,没有包括装卸、搬运和 保险费,统计进口时使用到岸价。香港转口是重要原因。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研究,香港 的转口加价幅度在25%左右,而根据别的研究,加价幅度更大达到50%。美国把香港的 加价计入中国出口价造成了夸大中国出口。美方对逆差的统计没有计入服务贸易。美国 在商品贸易存在逆差,但在服务贸易,却一直是顺差,而且在迅速增长.其次,经济全 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和美国结构调整,在美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早已成为夕阳产业,中国 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美国旺销完全是市场力量驱动的。第三,美国公司实行全球化战略, 利用中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在中国加工制造,或者在中国大量采购,这是美国企业为成本 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采取的市场行为。中国加工贸易在对美出口中占的比重很大,据海 关统计,2004年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5497.2亿美元,增长35.9%。其中加工贸易出vl 3279.9亿美元,增长35.7%,加工贸易在外贸总额比例高达47.6%,2005年达到58%。 中国的加工贸易的特点是“大进大出,两头在外”。即加工贸易以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 为主,原材料和销售市场两头在外,加大了对外贸易的进出13流量。如果扣除中国的加 工贸易顺差,或者外商投资企业的顺差,中国对美国的顺差会分别减少91%和73%。第 四,逆差很大程度上是转移了美国对亚洲其他国家原有贸易逆差的结果。如果把亚洲作为一个整体,则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的增加与其他国家对美贸易顺差减少相抵后,总体对 美贸易差额的变化不大。从1990年到2002年,中国在美国进13中的份额从3%增加到 11%,而日本、台湾和韩国的份额却从27%下降到17%,可见亚洲对美国的出口总额变化 不大。第五,中国电子产品生产规模大、出口量大,但中国在电子工业的国际垂直分工 中处于下游,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高,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如cpu、集成电 路、操作系统等中国基本不能自主生产,或产量很低,中国事实上只是组装加工中心。中国高技术出口占世界高技术出口的比重很小,仅为1.8%,远低于韩国的4.1%,新加坡的7.7%的水平。第六,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妨碍了美国对华出口的增长。美国对中国 的高科技出口一直严格管制,包括核反应堆、卫星、集成电路和程控交换机、先进机床 等都由于美国政府和国会的阻挠而未能成功。以2002年为例,中国进口高新技术产品 8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9%,而从美国进口的高科技产品仅为41亿美元,占同类进 口总额的4.996。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数据表明,由于对华实施高科技管制政策,美国 每年要丧失35亿到135亿美元的贸易机会。美国对华技术管制是一把双刃剑,受伤害 的不仅是中国,而且是美国的商业利益。在未来15年中,中国电信业、计算机和半导 体市场年均增长率有可能达到20%~40%,这将为美国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如果美国政 府一味限制美国对华技术出口,必然损害美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严重损害美国在这些 领域中的领先地位。(二)人民币汇率问题中国从1994年起实行人民币与美元连锁的汇率制度。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外的普 遍预料是中国会使人民币贬值,但中国从稳定大局出发,做出决定人民币不贬值,顶住了亚洲各国货币竞相贬值的风波,对亚洲各邻国度过危机做出了贡献,受到各国普遍赞扬。2002年美元开始贬值。美国一些出口商、劳工组织和国会议员开始指责人民币盯住 美元的政策,认为中国通过这种固定汇率制使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变得便宜,而使美国 输入中国的货物变得昂贵,从而削弱了美国的商品的竞争力,增大了美国对华的贸易逆 差,导致“美国的物质财富不正常地向中国转移”,并导致美国丢失制造业的就业岗位。 2003年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的诸多委员会举行了十余次各种听证会,对政府和国会施加压 力。6月美国纺织品生产商协会(atmi)向美国参议院小企业委员会听证会提交了题为 《外币的人为操纵对美国纺织业的影响》的证词,声称“中国将其货币贬值49%,然后 其他亚洲竞争对手的货币也贬值40%,最终导致美国制造业经历美国经济大萧条以来最 严重的衰退”,“对美国纺织业而言,亚洲货币贬值的效应不亚于一次。浩劫”。 2003年9月美国国内压人民币升值的浪潮达到高峰。9月初,美国财政部长斯诺专程为人民币汇率问题访问中国。财政部长金人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与他就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温家宝总理接见了美国客人。温总理说,中国实行的是以生产供求为 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汇率制度,中国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运行状况和国际 收支状况,在深化金融改革中进一步探索和完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他强调,保持人 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符合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 美国业界和国会继续向政府施加压力。9月5日,民主党参议员和共和党参议员格 拉汉提出一项法案,其中说,人民币的“人为低估”在美国“从2001年3月以来丢失 260万个制造业岗位中起了主要的作用”,法案要求布什政府与中国进行谈判,确保“中 国接受以市场为基础来确定货币价值的系统”。在这一法案成为法律后,将进行l8 0天的观察,除非布什总统可以证实,中国不再控制人民币汇率,否则美国将对从中国进 口的货物额外征收27.5%的关税。当然要通过这样一项法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利 伯曼、格拉汉等8人又在9月9日提出了一项决议案,法案指责中国“违反世贸组织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的精神和文字,操纵人民币汇率以赢得贸易和竞争方面的优势,” 表示支持财政部长继续与中国进行谈判以导致以市场来确定人民币价值,并要求中国继 续以遵守入世承诺的方式行动。在国会的敦促下,布什政府此后不断在人民币汇率问题 上对中国施加压力。10月贸易代表佐利克、商务部长埃文斯访华、11月贸易副代表辛 纳访华,人民币汇率都是主要议题之一。 2004年是美国的大选年,一些试图在大选中与布什一争高下的民主党候选人和一些 利益集团也在就业和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纷纷表态,表示要采取强硬态度,美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对中国的压力持续不减。国会也继续对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政策进行猛烈攻击。9月9日,这些行业协会再次提出同样请愿,并威胁要对从中国的进口商品征收40%的关税。请愿再次遭到布什政府拒绝。美国贸易代表发言人米尔斯在当天发表的声明中批驳了他们的要求,认为对中国商品征收40%的关税的要求是一种“冒险”,这等于“在 美国的周围筑起高墙,从而伤害美国的出口,消灭就业岗位,危害美国经济”。“中国对 美国承认其市场经济地位深感兴趣,而要做到这一点,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是不可或缺的 要求”。同日,财政部部长助理尼科尔斯在声明中指出,布什政府在敦促中国尽快实现 人民币采取以市场为基础的汇率方面的努力是“史无前例的”,中国正在向正确的方向 前进,为了取得结果,美国“将会尽可能咄咄逼人地行事”。2004年9月底,中国财政 部长金人庆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第十六届中美经济联委会上与美国同行又着 重讨论了人民币汇率问题。中方重申,将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领域的自由化和开放,并 承诺进一步推进改革,积极稳妥地向以市场为基础的、更有弹性的汇率体制推进,并介绍了中国为创造条件而采取的措施。14 对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美国的一些有识之士也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人民币贬值并不能解决美国的双赤字问题,西方国家不应在此问题上对中国施加压力。研究中国经济问 题的专家罗迪在国会作证时也说:如果“中国使其人民币浮动,更有可能发生的是人民 币贬值而不是升值。因此,我们劝告中国人让他们的货币浮动时应该非常谨慎。它具有 潜在的危险……将使货币朝着与我们的利益相反的方向运动。” 从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任何国家的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其汇率制度长期目标必 定是浮动汇率。中国也确认了这一长远目标.一方面,布什政府不希望看到由于人民币 汇率问题妨碍两国的经贸关系和整个双边关系,在一定程序上抵制了国内的贸易保护主 义倾向,同时,美国出于其自身的利益,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也不会善罢甘休,今 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人民币汇率问题仍将是两国长期关注的问题,美国还会不断对中国施加压力。汇率政策是国家的经济主权,不能以他国的意志为转移。中国的货币管制调整,必 须按部就班,依据自己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身的需要去进行,切不可屈从美国或国际舆 论的压力。2005年7月21日,我国实施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适度放宽并实行窄 幅波动。从中长期来看,逐步更改人民币盯住美元的单一汇率联系机制,变为与美元、 欧元、日元三大重要货币一揽子汇率联系机制,以确保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改革取得了成功,国际社会给予了积极和客观的评价。(三)关于知识产权问题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最多的专利,在许多行业,技术是美国最大的竞争 优势,因此知识产权保护也是美国政府和公司最关注的问题。版权产业在美国国民生产 总值中具有重要地位。根据美国国际知识产权联盟发表的报告,2002年美国核心版权产 业创造了大约5351亿美元的产值,占gdp的5.24%左右,总体版权产业产值估计为7912 亿美元,约占gdp的7.75%。客观地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从无到有, 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走过的道路是艰难的,取得的进展是巨大的,中国已经初步建立 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系统,中国已经承诺履行世贸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 产权协议》,因此在该领域的谈判总体上已经结束,中国知识产权的法规己基本符合世贸组织的规定。中美两国之间曾于1992年1月签署知识产权谅解备忘录,1995年2月和1996年6月签署知识产权协议。从那时以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强打击盗版侵权行为的力度,从1996 年到2003年查处了用于生产非法光盘的生产线182条,而且这些生产线没有一条是中1 s 国自己生产的。同一时期,海关查处的盗版光盘3亿多张。可见大量光盘是从海外流入 中国市场的,盗版侵权的源头在境外,中国也是受害者。美国近年来对中国一再发起337条款调查。2003年,在国际贸易委员会受理的13 起有关美国专利的案件中,涉及中国当事人的有9起.2004年前9个月,在23起“337 调查”中涉及中国的有10起。可见问题之尖锐。美方认为,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责任 分散,各政府机构存在责任不明和职责重叠的现象,例如,国家专利局负责专利保护, 外经贸部负责国际合作和协调,国家技术监督局负责检测产品的技术规格,海关总署负 责查处违反知识产权保护的进出口,而美国公司寻求实施知识产权保护要找国家工商局 和质量监督局。另外,美方对中国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不够表示不满。根据中国 美国商会发表的《白皮书》,美国公司对中国履行入世承诺中感到最不满意的是关于知 识产权保护问题。在2001年的《白皮书》中说:“知识产权侵权现象仍然十分普遍,使 中外知识产权拥有者继续深受其害。侵权现象在以下领域中尤为严重:伪造商标产品、 侵犯版权、软件盗版、互联网域名盗用”。报告肯定中国政府对侵权行为的查处,但认 为“处罚力度不够”,因此“威慑力小甚至毫无威慑力”。报告还指出,在中国“专利申 请过程严重拖拉”。在2002年的报告中又指出,虽然中国根据世贸组织有关规定修改了《专利法》、《著作权法》和《商标法》,对一些违反知识产权的案件给予刑事处罚,但执法状况不佳,处罚力度太小,以至违反知识产权的状况仍然普遍存在。2004年的报告 中更是指出,“中国猖獗的侵权活动,继续影响着许多产品和技术,涉及行业包括媒体 和娱乐、制药、信息技术、消费品、电器设备、汽车零件和许多其他行业。虽然中国已 为解决这一问题建立了一个基本健全的法律、监管框架,但缺乏一个有效的执法体系。 我们认为,总体而言,市场形势是在恶化,而不是在改进。”这是在整个报告中对中国 履行入世承诺最严厉的批评。2003年3月28日美国贸易副代表帮办弗立曼在对参议院 外委会东亚与太平洋小组委员会关于中国履行入世承诺的报告中说,“在知识产权方面, 中国确实在法规和框架方面做出了重大的改善。主要的挑战是缺少有效的执法。要在这 方面取得重大的进展,中国必须在这一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和政治意愿”。在2004年5 月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的关于知识产权保护情况的报告中,中国被列入了置于306条款下的监察名单。2004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率中国代表团赴美,出席升格后的第一次中美商贸联委会。吴仪副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做出承诺,对知识产权法律和法规做出具体改进;加强 知识产权的宣传教育和执法工作;批准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字公约;建立中美知识16 产权联合工作小组,以解决执法问题:出台关于刑事责任标准的司法解释,内容覆盖起 诉、定罪和量刑三个方面。中国政府已决定从2004年10月到2005年9月用一年时间 严厉打击侵权行为,保护知识产权。 世界各个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都有一个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美国也不 例外,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一步登天实现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即便美国现在也远没有达 到完善的地步,国内的侵权行为也还相当严重。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发 展水平决定了中国还不可能一下予就达到发达国家现在的标准,中国只能按中国的立 法,采取国际上多数国家的规范做法保护知识产权。诚然,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任重道 远,但中国政府是在努力这样做的,而且成效也是明显的。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一味施压或者以制裁相威胁是无济于事的。(四)关于服装与纺织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贸易国,是影响世界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重要力量。我国纺织工业纤维消费量占全球的1/4左右,棉纱、化纤、丝绸、服装等的出口 额占世界第一位。多年来,纺织品为中国的外贸顺差做出了巨大贡献。2000到2004年, 纺织品和服装出口为3414亿美元,进口747亿美元,顺差2667亿美元,年均533亿美 元。2003年纺织品和服装出口为788亿美元,2004年更达到951亿美元。纺织品和服 装也是中国对美出口的主要商品之一。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品市场,产品消费量 占全球的20%,仅服装一类每年市场销售额就达到100亿美元左右。而在美国的服装消 费中约有60%为进口。美国的纺织业与其制造业的平均水平相比,效益差、收入低,是典型的衰退部门。1950年,该部门的gdp在制造业中的比重为9.8%,2000年下降到3.2%,而且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根据劳工部门的统计资料,自1997年到2003年上半年,共 有290多家纺织厂倒闭,20万工人失去工作,约占纺织业就业人员总数的30%。而中国 的纺织品和服装行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以每小时美元计算工资,墨西哥为2.23, 中国为0.62,以单件服装的成本计算,墨西哥为2.17美元,韩国为2.98,泰国为2.79, 而中国为1.6美元。因此中国出口美国的纺织品的增长是很自然的。 2005年1月实行了长达40多年的纺织品配额全部取消,使世界纺织品市场真正进 入了“自由贸易”时代,这对中国纺织品的发展是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中国纺织品出口迅速增长,2002年增长15.6%,2003年增长27.6%,2004年增长20.6%。自2002年以来,美方实际已经采取保障措施、特殊保障措施、反倾销、技术壁垒 等手段限制中国纺织品。2002年9月美国纺织品生产商协会(atmi)就以从中国进口的 纺织品剧增、扰乱其国内市场为由,向美国政府提出对从中国进口的针织布等五种纺织 品重新设置配额限制。其实这五种纺织品美国本土并不生产,根本谈不上对美国同类产 品的市场扰乱和产业受损。2003年4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已制订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 的有关法律程序性文件,表示对上述五种纺织品进口重新设限进入审核与操作期。11 月美国商务部所属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cita)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针织布、胸罩、 袍服三个类别实施特殊保障措施,设定7.5%的增长限额。稍后,又受理了对中国棉制裤 子的设限申请。此外美国六家纺织业组织一家劳工组织还递交了对中国产的衬衫、内衣、 床单、长丝巾、棉纱、人造纤维裤子、毛制裤子等的设限申请。中美两国在纺织品问题上的硬仗在所难免。美国对华纺织品出口重新设限的决定违背了世贸组织的根本宗旨,与世界纺织品服 装的贸易自由化的大势背道而驰。中美纺织品贸易的迅速发展,是两国业界共同努力的 结果,也是美国进口商、分销商和消费者自主选择的结果,是中美两国双赢的现实选择。 对中国纺织品的重新设限不仅打击了中国业界,而且损害了美国业界和消费者的利益. 2004年3月上旬,美国联邦参议院通过决议对由联邦政府出资的外包项目实行限 制,一些州议会也通过了相应的决议.从2001年以来,美国的制造业失去了100万个 蓝领工人的岗位,近年来又出现了白领工人的岗位向印度和中国外包的现象。面对美国和国际上对我国出口的种种限制,中国方面既要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通过外交手段据理力争,也要从我国产业的发展方面打开思路。2005年以来,我国 纺织品出口出现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前7个月我纺织品出口达615亿美元。美方宣布的 初步统计数字说,前3个月,来自中国的衬衫、上衣及长裤较上年同期增幅超过了1000%。 这种“井喷”现象必然会引起美国欧洲的高度惊慌,特保措施、反倾销等措施随即而来。 2005年5月13日,美国政府宣布对棉质裤子、棉质衬衫和内衣裤3类中国服装产品进 口设限。18日美国政府宣布对更多纺织品设限。包括男式和男章棉织和人造纤维衬衫, 人造纤维裤子、人造纤维针织衬衣和外衣以及精梳棉纱等。6月1日,美国海关与边境 保护局公布中国出口的裤子、衬衫、内衣等7类纺织品实施配额限制,接下来实施的“封 关”和“清关”,更让大量的中国纺织品滞留在运输路途中。发展中国家也对中国大量 廉价纺织品出口产生了恐慌。2004年12月,65个国家115个纺织产业组织签署《伊斯 坦布宣言》,要求延长现行配额体制,限制中国纺织品在全球抢占市场。 我国纺织品出口高速增长引发的问题日益突显,已经到了危及行业生存的地步了, 而对这种严峻形势,中国不得不在纺织品出口上以“自限”代替“他限”的“主动配额 制”。“主动配额制”是解决我国纺织行业现存问题的客观需要。第一,生产企业多规模 小。全国纺织品出口企业有4万多家,但出口额达500万美元以上的仅300家。第二, 设计开发能力弱,名牌产品少。国内服装业目前还没有催生出一个国际性品牌。这是中 国服装业的一大缺撼。第三,产品结构上,中低档产品比重大。我国出口的最终产品出 口中,加工贸易占50%,多数为外国品牌做加工。第四,行业的组织程度低,产品附加 值低,利润微薄。“一流设备,二流产品,三流价格”仍是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真实描述。 第五,市场竞争过分依赖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一是工资极低,二是福利无保障,长期 维持这种价格优势,就容易受到反倾销指控和打击。实施“主动配额制”政策效果看, 实现了预期目的。 (五)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非市场经济国家”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1930年贸易法》有关规范反倾销调查程 序的法律规定中,起源于“国家控制经济”的概念。美国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国家 完全垄断经济,控制全部商品价格的性质,因此,出口产品的价格完全不真实,进口国 在反倾销调查中很难按其市场价格来计算倾销幅度,需要寻找第三国的数据作为“替代 国”,以此来确定倾销幅度。这往往会导致最终裁定较高的反倾销税,从而实现限制社 会主义国家产品出口的目的。由此可见,“非市场经济地位”是美国反倾销调查确定倾 销幅度时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美国《1930年贸易法》以及之后的修j下案确定了判断“市 场经济国家”的6项标准:该国货币的可兑换程度;该国企业雇主与工人之间通过谈判确定工资的程度;外国公司在该国投资行为的自由化程度;该国政府对生产企业所有权掌握程度或控制方法;该国政府对资源调配、企业产品定价和生产数量的控制程度;其 他美国调查机关应当考虑的适当因素。根据这个标准,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被列为“非 市场经济国家”。 在中国与美国1999年11月底双边签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 规定,如受调查的(中国)生产者不能明确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 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则该wto进口成员可使用不依据中国国内价格 或成本进行严格比较的方法。尽管该条款未确定我国国内经济体制为“非市场经济”, 但实质上削弱了我国应当享有的wto成员的基本权利.必须指出的是,《加入协定书》第1 5条同时还规定了1 5年过渡期。根据第15条的规定在反倾销的调查中,采用替代价格或成品计算中国产品正常价值的技术方法,“无论如何应在加入之日后i 5年终止”。这一规定表明,即使有的成员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在反倾销领域不给予中国 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到2016年,中国也将自动获得在反倾销领域的市场经济地位。 除美国外,欧盟、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也制定有具体的市场经济标准.所谓“非市场经济” 的有关规定,只不过是某些发达国家的国内法,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和统一的标准。 1988年,美国对(1930年贸易法》进行了修改,正式确立了有关“非市场经济国 家”的立法,修改了前述的6项判别标准,并明示在美国一般有商务部确定非市场经济 国家的性质。几年来,中美就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谈判,取得了一定进展。其一,在2004 年4月举行的中美商贸联委会会议上,中美达成协议,联合成立“中国市场经济工作组”, 第一步工作就是在美国的法律框架内考虑中国的经济体制;其二,2004年5月,美国商 务部长埃文斯在一份经贸关系声明中强调美国(1930年贸易法》中规定的劳资和汇率两 项标准是美国政府衡量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重点考虑的问题;其三,2004年6月,美国商 务部有关官员与中国代表举行了有史以来第一场听证会,经过7小时辩论,美方普遍反 对承勰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而告结束;其四,听证会后,埃文斯访华,中美双方确立7 月成立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联合工作组,以进一步确立双方磋商的具体步骤。围绕中 国“入市”谈判,不是短期的,通过几次谈判就能解决的过程,而是可能长至2016年的过程。“入世”后的“入市”,是中国在和平崛起道路上所遇到又一个更加严峻的挑战, 也是一个进一步融入世界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哲学原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