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鉴赏考试制度是谁制定的?为什么把这种死板的东西拿来作为考试标准?

404 - 找不到文件或目录。
404 - 找不到文件或目录。
您要查找的资源可能已被删除,已更改名称或者暂时不可用。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一种固定文体,在写作形式上有一整套死板的______,严重束缚考生的思想。1905年,清朝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制度,八股文随之失去它的实际效用。新文化运动兴起时,它作为封建文化的象征之一,受到严厉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限定
抨击B.规定
打击C.限制
批判D.规矩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必要B.必然
主要C.肯定
重视D.固然
重要2A.加快
加强B.加紧
加倍C.加剧
加深D.加快
加速3A.偏远落后
跨越B.穷山恶水
发展C.恶劣环境
跳跃D.不毛之地
攀越4A.萎缩
单一B.枯竭
平淡C.枯萎
黯淡D.失落
干涩5A.年轻有为
才华横溢B.著作等身
学富五车C.真才实学
才华出众D.名校毕业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科举八股文专题研究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文体。要对此种文化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须先立足于文体本体的研究。基于此点认识,本文分列专题对八股文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本文除引言外,共分六章。第一章探讨八股文称名、八股文的考试范式及其在科举考试中的地位。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考试文体,其考试内容首为《四书》,《五经》次之,其体式由题头部分(破题、承题、起讲)和股对部分(四组对仗句组)组成。就其称名而言,除“八股文”外,还有“八比文”、“《四书》文”、“经义”、“制义”、“制艺”、“时文”等。这些称名有着各自不同的内涵,从各自的角度体现着“八股文”某一方面的特点。第二章考察八股文源流变迁。就八股文的起源而言,说法颇多。但一般而论,大多溯源至宋元的经义文。代圣人立言和排偶是该文体的两个重要特征。就“代言”而言,中国传统文体中并不鲜见。排偶语体源远流长,而用排偶的方式来作文,初非官方规定,亦非由某个人或少数人创制,它实是考生&
(本文共183页)
权威出处:
1964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27号唐慕出土了一些与《论语郑氏注》(以下简称《郑注》)有关的对策残片。这些残片后经整理者拼接缀合,成为一件对策残卷。笔者曾对此进行过考索,认为它原是唐代前期西州地区流行的一件《郑注》对策范本;并认为,《郑注》对策范本的产生,是唐代经义对策重视《论语》经义及郑注诸经的必然结果①。由于篇幅限制,对于有关唐代经义对策的问题很少涉及。其实,有关唐代经义对策的问题很重要。我们知道,《文苑英华》所辑唐代对策中,没有经义对策。对于有关唐代经义对策的问题,譬如唐代经义对策的格式、内容、类型等,我们一,直弄不清楚。而这件唐写《郑注》对策残卷的出土,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根据。笔者拟根据这件唐写《郑注》对策残卷,对于唐代经义对策的格式、内容、类型等问题作几点探索。残片(二) (前缺)/ 团归也。德(得)谓利禄。仰明事 〔由勺者团 团篇者,《子张篇》也。谨对。口:口口问主。对:此明哀公失口口 团团社无教令口人, (后缺)残...&
(本文共7页)
权威出处:
马经义著《红楼十二钗评论史略》于2013年4月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作者系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已出版《红楼梦》论著5部。本书共计26万字,将历来评论“金陵十二钗”的文章做了一次梳理与总结。该书由总论、主体、附录三部分构成,主体部...&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自宋以降科举取士文体的经义,在明代的发展过程是一个重要的阶段,使其在宋元经义文体“四段式”的基础上完成了向“三段式”的转变,并最终在成化、弘治之时形成经义文体中的八股格式,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八股文。明人谓其经义之文,“至于成化、弘治间,科举之文号为极盛,……深醇典正,蔚然焕然,诚所谓治世之文”①,又谓:“经义之学,自我朝始,我朝莫盛于成、弘。”②事实上,即使到了清代,成、弘经义大家如王鏊、钱福依然被尊为正宗。成化、弘治时的经义之所以被作为明清经义之正宗,正在于经义八股格的形成。因此,本文以经义文体在永乐至弘治这段时期的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尝试展现经义文体八股格式的形成过程。一、永乐至景泰时期经义文本分析永乐至景泰时期,在明代二百七十多年的历史中,是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开始,是明代进入所谓太平盛世之时;这个时期的结束,是明代进入历史学者所谓的制度始坏之时。就文学而言,台阁文风的兴盛和衰败贯穿于始终;在取士方面,...&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两汉时期是我国经学昌明繁荣时期,其被确立为官方意识形态而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武帝"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后,通经成为入仕的必要条件,社会上兴起一股学习经典的热潮。而已为公卿大夫者也多研习经学以符合这一政策导向。在复古尊经的历史潮流中,皇帝、儒家学术团体与儒吏同心协力,推行经典政治,致使儒家经典的地位逐步上升,渐渐具备了社会性与规范性的特点,成为一种带有约束力的法典性文本。在司法实践中,经学思想成为指导思想,经义不仅可以修饰与解释法律,还能够代替甚至破除法律的规定,成为超越法律之上的规范。在立法活动中,深受经典影响的汉代诸帝虽然未能推翻承秦而来的法律体系,但通过发布诏令这样一种方便灵活的法律形式又使经义进入法律制定领域,成为颁布诸多行政措施的理论依据。受此影响,公卿大臣在向皇帝上疏与进谏时也多援引经义为据以增强自己主张的合理性与可接受性,地方长官在其辖区内也多颁布"条教",推广德教,践行儒家经典之要求。统治集团内部在经义上的...&
(本文共263页)
权威出处:
杨时,字中立,号龟山,是二程的高足,北宋时期著名的经学家、理学家。其《三经义辨》一书是针对王安石《三经新义》而作,不但在当时极负盛名,在整个宋代学术史上亦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此书亡佚已久,学界一直难了解其内容。究竟杨时的《义辨》写了什么,有何特色,这些问题都未能厘清。对其如何辨正安石《新义》亦缺乏清晰的认识。笔者经过仔细梳理相关宋元经学文献,发现杨时《三经义辨》仍有不少学者引用。今将《三经义辨》进行一番辑考,相信辑稿的刊布,将对研究杨时经学产生极大的影响。一、杨时《三经义辨》考辨长期以来,学界对此书的研究一直存在很多空白和误解,更没有人进行全面的辑佚工作。其原因在于:一者对于南宋各家经解缺少深入梳理,不知道很多集解类经解中所引“杨氏曰”的文字,实际就是杨时。再者,即便知道各家所引“杨氏”乃是杨时,如何确定哪些言论是出自《三经义辨》?正是由此两点,造成了相关研究的疏漏。其实,如南宋林之奇《尚书全解》、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
(本文共9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xuewen.cnki.net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股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