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薪高于四大,Tier 2咨询的内资所跳四大咨询,值得去吗

&p&七八年前,工作很不顺,想换个环境,在网上刷了刷简历。适逢菊厂招聘,猎头打电话给我,问我是否愿意试一试。&/p&&p&菊厂招牌很大,据说工资也很高,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当然得去试试,万一中了呢。&/p&&p&招聘的并非菊厂本部,而是一个菊厂的外包公司,负责生产制造方面的。具体名字忘却了。职位也不高,生产主管而已。&/p&&p&当时就在坂田岗头住,离菊厂基地一步之遥,走过去也就几分钟。到了面试的那天,颠颠二跑了过去。&/p&&p&&br&&/p&&p&可能面试的职位不高,又是外包,面试在食堂进行。此次招聘的人数比较多,生产主管职位十多个,其他职位不详,所以去的人很多,满满当当全是人头。&/p&&p&然后一面二面三面四面,各种验资笔试面谈,时间越拖越长,陆续有人离开。我感觉我的测评成绩还不错,起码最后面谈的HR对我一脸笑容,还跟我说,虽然是外包公司,但是每年有百分之几的转正名额,希望我继续努力,争取早日转正成为菊厂正式员工。然后通知我在旁边稍等,HR经理马上开完会,要跟你谈一谈。&/p&&p&按照我纵横职场这么多年的经验,这次面试应该是差不离,HR经理最多就是谈下工资待遇什么的。于是就安心的坐在一旁静候。&/p&&p&&br&&/p&&p&等了很久,其间HR还招呼我们还在现场的人在食堂里吃了个饭。到了下午两点多。HR经理过来了。&/p&&p&他看了看我的资料,说了两个字,“很好!”&/p&&p&听到这两个字,我就知道,妥了,就看工资能开多少了。这方面我也做了工作,我有很多同学同事都在菊厂工作,以我的资历应该能开8-10K的底薪,绩效奖金另算。当然了,在外包公司,很多菊厂的福利待遇都是没有的。&/p&&p&HR经理翻了翻其他人的资料,又重新看了看我的资料。继续说,“上午下班前HR已经把你的资料给我看了。你很优秀。你期望的薪资待遇是多少?”&/p&&p&我就知道会问这个问题,不慌不忙的说,“8-10K,税前,绩效奖金另算。”&/p&&p&HR经理笑了笑,说,“看来你对我们菊厂很了解,有朋友在这里吗?”&/p&&p&我没有否认。&/p&&p&HR经理说,你给出的工资要求完全在我们的范围之内,而且按你面试的综合评定,可以给你给到上限。&/p&&p&我心头一喜。&/p&&p&“但是!”HR经理脸突然一黑!“我不能录用你!”&/p&&p&&br&&/p&&p&一个“但是”如同晴天霹雳,我表面笑嘻嘻,背后MMP,强笑着问了一句,“能告诉我原因吗?”&/p&&p&HR经理正坐起来,“当然可以,也必须告诉你原因!”&/p&&p&“你的此次面试的最后综合得分是91分,这也是我说你很好很优秀的原因。”&/p&&p&“这一次来应聘生产主管职位的大部分人,得分只在60-70之间,除你之外最高分只有78分。也就是说,你比他们这些人更加强一些。”&/p&&p&“但是你知道,我菊崇尚狼性管理,大家是一个团队,一起分工合作,共同进退。如果狼群中出现一匹特别强壮的狼,势必出现两种结果!”&/p&&p&“第一,整个团队被这匹特别强壮的狼拖着走,其他的狼跟不上这匹狼的脚步,而导致整个团队分崩离析。”&/p&&p&“第二,整个团队把这匹特别强壮的狼拖住,大家一起慢吞吞的走。这匹狼势必觉得非常痛苦,最后疲累不堪。”&/p&&p&“无论是第一个原因还是第二个原因,你注定不可能融入到这个团队中。与其最后伤害到整个团队或者伤害到你,不如我一开始就把你拒之门外。”&/p&&p&&br&&/p&&p&我惊呆了!这是什么操作?&/p&&p&看不懂啊!&/p&&p&优秀的不要去要普通的?这是什么逻辑?&/p&&p&&br&&/p&&p&虽然我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套路,我还是很诚恳了表示了对他的感谢。&/p&&p&HR经理最后说,其实我也很矛盾,以你的资历和经验,担任生产经理的职务都没有问题。但是你的学历又不够,我菊要求经理职位最起码要本科以上学历。而且现在外包那边又没有生产经理职位空缺。&/p&&p&我笑了笑,说,以后有机会可以联系我!&/p&&p&&br&&/p&&p&离开菊厂,回到家,想了很久也没相通。打电话给菊厂的几个朋友说这事儿。几乎一致的反应都是“HR抽风了。”&/p&&p&&br&&/p&&p&天长日久,细节记太清了。面试流程可能跟很多曾在菊厂面试过的人不一样,无需细究。一来职位不高,二来外包公司招聘,有差异也正常。但是当时的情形大概就是这样。这也是我纵横职场这么多年来最想不通的一次。&/p&&p&&br&&/p&&p&另外分享一些面试中的小套路,有需要的知友可以看看。&/p&&p&1. 我们需要综合型人才。&/p&&p&——在我们这里,你一个人得干几个人的事儿。&/p&&p&&br&&/p&&p&2. 你什么时候可以入职?&/p&&p&——回答“明天就可以”的。这个人没有责任心,上家公司的工作交接都没有就跑来了,等以后要走了肯定也是拍拍屁股就跑了!&/p&&p&——回答“一个月之内”的。这个人估计还在骑驴找马,不给我明确的时间,肯定还想去其他公司面试!&/p&&p&&br&&/p&&p&3.希望你有强烈的上进心(事业心)&/p&&p&——没事多加班,别卡着点上下班。&/p&&p&&br&&/p&&p&4. 你怎么看待加班的问题?&/p&&p&——这份工作需要很多加班,而且可能大部分是义务加班,并没有加班费。&/p&&p&&br&&/p&&p&5. 你先回去等消息,我们会电话通知你。&/p&&p&——你可以走了,也不要做指望了。如果你通过的话,我们会马上安排下一轮面试,如果不能马上安排,也会告诉你下一轮的时间。&/p&&p&&br&&/p&&p&6. 可以让你得到全面的发展。&/p&&p&——你将会做很多你职位范围之外的事,不要抱怨,都是为了拓展你的能力。&/p&&p&&br&&/p&&p&7. 你应聘的职位很重要,将会面临很大的挑战。&/p&&p&——这个位置很难做,已经做跑了好多人,你不仅要克服工作上的困难,还要给你的前任擦屁股。&/p&&p&&br&&/p&&p&8. 我公司实行弹性工作制。&/p&&p&——早上必须准点到,晚上几点能下班鬼才知道。&/p&&p&&br&&/p&&p&9. 你抗压能力强吗?&/p&&p&——我们公司工作压力很大,但是工资并不高,你能接受吗?&/p&&p&&br&&/p&&p&10. 一个星期内(XX天内)通知你。&/p&&p&——我还想多面试几个人。如果这一个星期我找不到比你更合适的,那就是你了。如果找到了,那你就靠边站。&/p&&p&&br&&/p&&p&11. 你有什么兴趣爱好?&/p&&p&——试试你的消费观念,如果是比较费钱的爱好,那不好意思,我们给出的工资可能不足以支持你的兴趣爱好。&/p&&p&&br&&/p&&p&12. 你结婚了吗?有孩子吗?孩子多大了?&/p&&p&——我们不可能招一个刚进公司就怀孕休产假的人。&/p&&p&——孩子太小,你肯定要花很多精力在孩子身上,工作就没那么专心了。&/p&&p&&br&&/p&&p&先写这么多吧,很多都在网上能搜到的。&/p&&p&以后想起来了再写。&/p&
七八年前,工作很不顺,想换个环境,在网上刷了刷简历。适逢菊厂招聘,猎头打电话给我,问我是否愿意试一试。菊厂招牌很大,据说工资也很高,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当然得去试试,万一中了呢。招聘的并非菊厂本部,而是一个菊厂的外包公司,负责生产制造方…
&p&还记得5年前,互联网风口吵到最高的时候,做个APP或者开个公众号的成功率很高。那是产品经理很吃香,所谓的产品思维被吵到人尽皆知,仿佛不懂产品思维就OUT了。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现在互联网已经进入了下半场,各家产品比拼的重点也不再是产品思维了,而是一个综合能力,产品经理作为一个非研发岗位,未来势必要比拼的是对产业的理解力。&/p&&p&下面抛出腾讯副总裁的文章,给予佐证&/p&&hr&&p&来源:混沌大学 文/郑志昊&/p&&p&(ID:hundun-university)&/p&&p&在行业变迁中,我一直在思考:在中国,创新、创业的机会究竟在哪里?该怎么驾驭这样的机会?&/p&&p&现在业内很多人强调产品思维,但我要提醒大家的是——&b&产品已“死”,产业方兴。&/b&&/p&&p&在10年以前产品思维绝对是互联网行业乃至整个创新领域特别关键的一点。&/p&&p&在联网早期用户进行大规模线上化、用户进行整体迁移时,只要有一款产品做到极致、快速实现闭环体验,你是有机会拥抱这次红利的。但今天这样的机会已经不多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2c4549a85ff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2c4549a85fff_r.jpg&&&/figure&&p&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的消失,整个用户和平台新的迁移处于停滞状态,很多领域常常被BAT等巨头把握。产品思维走到今天,在能否带来新的产业突破时遇到一个瓶颈。&/p&&p&产品思维的视角是从产品出发,比如关注细节、体验、转化率。但是,&b&今天我们需要以产业思维视角,去关注整个产业链的逻辑关系、关注整个产业链里面的供求关系以及实现的细节,关注资本、技术、流量对这个产业的助推作用。&/b&&/p&&p&如果我们不能做好产业,不能理解新的产业需求和产业共同成长,并和这个产业形成一个共生体,我们会输的很惨。&/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784ceae9dccce7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20& data-rawheight=&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784ceae9dccce7_r.jpg&&&/figure&&p&&b&互联网下半场的创新法则:&/b&&/p&&p&&b&连接、赋能、破界&/b&&/p&&p&现在,移动互联网的红利,人口的红利都在面临枯竭,而中产阶级文化娱乐生活的消费升级,以及中国城市化的红利正在到来。&/p&&p&麦肯锡研究院指出,传统行业通过数字化创新,会带来10%-45%行业增长。在一些产业里面,这个增量还会变得更大。一个拥有上百年传统的行业在拥抱了互联网之后,甚至会面临井喷和爆发。&/p&&p&但这些红利带来的机会和我们现有的纯产品思维逻辑未必完全一致。大家需要找到的是:&b&配合消费升级的产业升级过程中,产业链上还有什么样的痛点?我们怎么抓住这些痛点并解决这些痛点?&/b&&/p&&p&什么样的打法是最适宜的?我总结了以下三个法则:&b&做好连接;做好赋能;破界。&/b&&/p&&blockquote&&b&一、连接&/b&&/blockquote&&p&&b&(1)连接服务。&/b&&/p&&p&表面上看,连接服务就一句话,实际上你深入进来,会发现从技术到产品、到运营都面临很多坑。&/p&&p&拿猫眼电影举个例子。过去,大家去看电影的体验是很糟糕的。到影院之后,要在柜台前面排长队。排队后能不能买到票、选到喜欢的座位,还不一定。整个服务过程和用户体验非常差。这个行业痛点,大家感受都很强烈。&/p&&p&所以,能否连接购票服务、改善用户体验、提升行业效率,是当时摆在从业者面前的一个难题。&/p&&p&2012年就开始有些公司切入这个领域,试图改善当时的局面。&/p&&p&猫眼电影在那个时间点,开始做选座业务。用户不需要到柜台就可以提前完成购票选座,从取票机上快速拿到票迅速进场。服务体验和从前有本质的区别。&/p&&p&电影票选座很简单,但刚进入这个领域时,你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p&&p&比如,我们刚开始就遭遇了部分取票机无法出票的问题,而原因竟然是受南方当地气候的影响,票纸会受潮变粘,导致无法正常打印,后来,我们便改进了票纸的材质,还建立一个取票机监控系统,保证全国数千台取票机正常运营。&/p&&p&类似这样落地的每一个细节,决定了能不能提供一个端到端的好的服务体验,这都是很苦逼的过程。&/p&&p&&b&总之,连接服务的本质是有没有改变体验、提升效率或者是创造出整个业务流程上真正的增量价值,并不是简单说,连接上就行了。&/b&&/p&&p&这是一个很慢的过程。&/p&&p&&b&(2)连接人&/b&&/p&&p&这里的连接人不是指像QQ里面那样跟人聊天或者是同陌生人约会那类连接,而是连接服务的提供者,连接那些能给我提供优质服务的每一个从业单元:比如美团外卖的商家和骑手,比如滴滴的司机和VIPKID的外教。&/p&&p&让这些从业单元,&b&在服务供给过程和产业链运转过程中,能够提升他们的效率,保证服务质量的供给,保证服务环节的完善。&/b&&/p&&p&只有这样的连接,才能产生巨大的网络效应,为用户、从业者提供巨大的价值。&/p&&p&&b&(3)连接需求&/b&&/p&&p&在连接人的过程中,其实你很自然会顺带想到连接需求,连接需求也是机会。&/p&&p&很简单,比如在猫眼电影里面,提供了选座服务,事实上很多用户还买了爆米花、饮料。在猫眼电影买票的同时,他实际上还希望享受有美食、饮料的观影体验,这就顺带连接了关联需求。&/p&&blockquote&&b&二、赋能&/b& &/blockquote&&p&“赋能”这个词现在用的比较多。我还是希望把这个词能够具体化,具体化到怎样去赋能。技术赋能、大数据赋能、营销赋能,是现在比较多的赋能方式。&/p&&p&&b&(1)技术赋能&/b&&/p&&p&我们有很多小伙伴已经在互联网、科技企业里面积累了技术能力,当进入到一个传统产业或是一个新行业里面,这些技术能力能不能和这个行业相互结合,产生出新的魅力?&/p&&p&比如,现在微信支付、支付宝都支持用户通过快速扫码乘地铁、坐公交,再比如,智能语音机器人客服等。&/p&&p&&b&(2)数据赋能&/b&&/p&&p&我讲一下猫眼的例子。&/p&&p&在猫眼电影进入电影行业之前,当时大家想看到票房数据是非常困难的,常常是等到第二天才会看到前一天产生了多少票房。当天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分布、不同影院的排片和票房情况,都没有数据。电影的片方、出品方,本质上都是在盲打,而不是在数据的基础上做决策。&/p&&p&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做了猫眼专业版。在猫眼专业版上,你可以看到每一部影片、每一个地区、甚至是每一个影院的实时票房数据,让影院、片方从业者,根据每秒钟变化的实时数据调整他们的发行策略、排片策略、营销策略。&/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5a5d3351cabe0b397a13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2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5a5d3351cabe0b397a13_r.jpg&&&/figure&&p&实际上猫眼专业版里看到的数据,只是文娱消费大数据的冰山一角。&b&数据背后持续提升的是对这个行业的认知能力,能够带给整个行业从业者的价值,是不断在被放大的。&/b&&/p&&p&也就是说,无形之中,猫眼就变成了电影行业的水电煤,和行业生态链每一个环节的业务伙伴们有了更多接触点。&/p&&p&&b&(3)营销赋能&/b&&/p&&p&今天,所有传统行业都面临这样的问题:要不要通过技术方式解决行业的营销痛点?敢不敢拥抱新的媒体和技术?&/p&&p&比如,现在电影产业的营销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还是比较传统,用路牌、海报、电视广告等。但是,我们今天的年轻人多在移动互联网上,这也是为什么猫眼能够帮助整个电影行业跟着年轻人一起走的原因。&/p&&p&猫眼的影院联名卡是一个典型的营销赋能的例子。其实影院一直有营销的需求,猫眼联合影院推出了影院联名卡,猫眼在过去与7000多家影院合作,推出影院联名卡,用户开卡量累积超过1200万,帮助影院展开会员运营、增强用户粘性。&/p&&p&猫眼也推出了热点通平台,通过平台数亿流量和数千家自媒体矩阵帮助片方发行方在移动互联网的新场景下做影片营销。猫眼也会购买和运作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产品与流量为电影营销赋能。&/p&&p&&b&通过数据赋能、营销赋能猫眼与电影产业链内影院、片方、发行方形成了一个产业共同体。&/b&&/p&&blockquote&&b&三、破界&/b&&/blockquote&&p&破界本质上是打破原有的界限和定律,不受限于你所处的行业领域和产业链环节。&/p&&p&&b&(1)产业链关系破界&/b&&/p&&p&&b&大部分传统企业在自己所处的产业链环节和产业领域定格之后,其实不太愿意走出去。&/b&这时候,就会面临赛道的局限性和产业格局的局限性。&/p&&p&能不能在产业链关系上破界、打破原来产业格局的限制,这其实决定了我们能不能成为一个更优秀、拥有更广阔成长空间的企业。&/p&&p&比如,猫眼最早是做电影票选座,大家想到猫眼,就是买电影票上猫眼。但从2014年起,猫眼就开始尝试做电影宣发。2016年口碑最好、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一部影片——《驴得水》,就是猫眼做的全案宣发。&/p&&p&到2017年,这条路就越走越顺了,2017年国庆档里影片《羞羞的铁拳》,连续20天保持票房第一名,总票房突破22个亿,这也是猫眼参与出品、主控宣发的一部电影,整个宣发策略制定、落地执行都由猫眼主导。&/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5a6f92f6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5a6f92f6_r.jpg&&&/figure&&p&现在,猫眼已经从原来一个纯互联网+电影票务企业,逐步走到了电影宣发环节,和电影行业主体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产业链破界。&/p&&p&&b&(2)价值链破界&/b&&/p&&p&猫眼其实以前是没有演出业务的,在2017年开始重塑演出业务。最开始就是在美团、点评和猫眼上卖演出票。大家一边做一边思考猫眼能够提供给演出行业的价值点主要在哪里?&/p&&p&一开始大家认为一定是卖票,后来我们发现,这张票是不是在猫眼上卖给消费者的,可能不是最重要的,让整个演出行业能够很好地通过猫眼平台体系,针对这些受众进行很好地营销,针对剧院进行效率提升,针对周边和粉丝人群产生增量价值,这都是猫眼演出能够带给行业的新价值,而不是只盯着卖票这一个环节。&/p&&p&正是这种思路的变化,猫眼演出业务在2017年比2016年有了二、三十倍的增长。价值创造的核心要素和要点发生了变化,不再拘泥于原来的价值创造点,而是找到了新环节上的突破。&/p&&p&这个突破常常不是产品思维能带给我们的。需要我们走到产业里面去,思考每一个产业链环节的痛点,思考产业的从业者到底需要什么,如何帮他们提升效率,如何在某一个环节里面创造别人不能创造的价值,如何和他们共生共赢。&/p&&p&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定义我们提供什么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突破原来给自己设定的界限。&/p&&p&&b&上一个移动互联网浪潮已经翻篇了。&/b&&/p&&p&所以,大家一定要有耐心,在等待下一个大的浪潮来临之前,在更难挖出水的地方,挖出泉。&/p&&p&在每一个行业里,我们最重要的还是要讲好中国故事,做好中国式创新。&/p&&p&&b&当我们能够讲好中国故事、满足中国消费者诉求的时候,我们会创造新的、不一样的体验,带来口碑和商业的共赢。&/b&&/p&
还记得5年前,互联网风口吵到最高的时候,做个APP或者开个公众号的成功率很高。那是产品经理很吃香,所谓的产品思维被吵到人尽皆知,仿佛不懂产品思维就OUT了。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现在互联网已经进入了下半场,各家产品比拼的重点也不再是产品思维了,而是…
&p&人到了三十岁,看上去表面光鲜,但如果没有精通一技之长,心里还是很虚的,因为不知道万一公司垮了自己还能不能维持现有的光鲜。&/p&&p&你要看看你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是不是piggyback了历史机遇,还是你个人的本事。&/p&&p&如果是前者,颇有投机的意味,存在系统性的风险。&/p&&p&日的《财经郎眼》中,郎咸平先生说了一句话说得挺好,大意是,一个人的成功,不是靠一个闪光点的,不是说你考上北大,你就成功了,也不是说炒比特币赚了多少钱,但是对年轻人来说的话,一个人的成功是要靠长期的积累。&/p&&p&鉴于中文是一种很神奇的语言,为了防止有人断章取义,举出很多个靠一个闪光点成功的案例来反驳,特别说明一下他这里的「是」并不是一种客观陈述来总结成功的规律(fact),而是代表他的主张(opinion),不能理解为英文的is. 而是对应should. 他这里说的是不建议一个人仅仅靠一个机遇成功,而是建议逐渐积累。&/p&&p&我们来说说几个老生常谈的民族品牌,联想、华为、小米。&/p&&h2&&b&联想和华为&/b&&/h2&&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a79ebc3c29d2730deac530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40& data-rawheight=&3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a79ebc3c29d2730deac530_r.jpg&&&/figure&&p&首先解释一下上个世纪90年代非常流行的「贸工技」和「技工贸」概念。&/p&&p&「贸工技」,就是贸易(外贸---流通环节)-工厂(生产环节)---技术研究(科研环节),简单来说就是市场流行或者需求什么,我就生产什么,技术研发的方向以市场需求来驱动,市场第一。&/p&&p&「技工贸」,是以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成果来推动生产和贸易领域的,工厂的生产环节和贸易的市场环节都是为了推广技术研发成果,技术第一。&/p&&p&简而言之,「贸工技」就根据市场反馈来快速调整产品策略,只需要整合技术就好了,而「技工贸」是产品研发,从零到一。&/p&&p&联想是以「技工贸」起家的,当年的汉卡、程控交换机、微机名噪一时,中学英文课本里给它做了个天大的广告,相信每个中国人对联想电脑都一种情结,但这么一手好牌被柳传志打得稀烂。&/p&&p&1994年,爆发了流传至今「柳倪之争」,联想公司的两大核心人物柳传志和倪光南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总工程师倪光南主张走技术路线,选择芯片为主攻方向;而总裁柳传志主张发挥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加大自主品牌产品的打造。1995年撤销了总工程师的职位,也中止了大批程控交换机项目,大批技术骨干离开了联想,硬生生把联想从一个一流品牌做成了三流品牌。&/p&&p&这也代表了中国企业“贸工技”和“技工贸”两条路线的争斗。&/p&&p&与此刚好相反的是华为。别看华为现在技术牛逼,但早年却是以「贸工技」起家的,当时的战略是「引进产品,国内推广」,只是一个代理商,但后来发现难以为继,于是逼迫自己从事技术研发,从此坚持不懈走上「技工贸」的路线。&/p&&p&时至今日,联想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已经沦落到出售北京研发大楼,而华为却成为了蜚声世界的民族品牌。&/p&&p&联想「贸工技」战略后是有过辉煌的,还一度收购了IBM的PC事业部,达到了历史的巅峰,但柳传志终究还是做了商人,平庸在了时代的潮流里。&/p&&p&华为一直在踏踏实实做着研发,在快速变化的市场里,以「技」作为支撑。以前是做网络通讯设备,但依托其强悍的研发实力,转型做手机也颇具竞争力里,因为华为有一大批博士、砖家为其提供研发支持,如雷贯耳的是「华为2012实验室」。&/p&&p&摩托罗拉、诺基亚的手机部门虽然都倒闭了,但靠着其早年坚实的研发专利,每年还能向苹果、华为、三星等收取不菲的专利费。比如华为每年给诺基亚1亿欧元的专利费,苹果要给2.5亿欧元的专利费。&/p&&p&如果哪天华为也倒闭了,照样也可以收专利费过得很滋润,但联想倒闭了,那就是真的倒闭了。&/p&&p&同样存在这种系统性危机的是蓝绿大厂。步步高系并不像一家科技公司,而是像一家类似宝洁可口可乐一样的快速消费品性质的公司,依靠其天才的市场营销能力都能做到市场份额业界数一数二,每次转型都很成功,全中国也仅此一家了,这是它的优点和长处,但其重心都放在营销上,产品本身并没有独一无二的技术实力,所以这并不是sustainable的。在如此快速变化的市场中每次都赢是要煞费苦心和运气的,而且消费者也是会成长的。&/p&&p&对我们职业发展的启示是,我们也要走华为式「技工贸」路线。我以前的文章说过,「技」并不单纯指工程技术,只要你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都可以称为「技」。你的职业发展是依托于你工作的「技」,而不是依靠某一两个面试机会。&/p&&p&而联想式「贸工技」的做法,则是偏向经营于历史机遇,并不是一个可持续的状态,会让人迷失。就像年大牛市,人人都赚钱,人人都以为自己是股神,觉得每天只要操作几把,人生就此发达,甚至萌生辞职炒股的念头,但2015年熊市一来,一切灰飞烟灭,当年的股神也泯然众人,如果辞职炒股更加后果不堪。&/p&&p&日本的电子产业全线溃败,是在市场营销上的失败,但在核心元器件上,索尼还是索尼,松下还是松下,东芝还是东芝。&/p&&p&但我们提倡「技工贸」并不代表排斥历史机遇,只是我们要去看支撑这些历史机遇背后的是什么。PC时代联想如日中天,并非联想的成功,而是硬件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整个PC行业的发展,而联想没有投入研发去做硬件,只是做了一个硬件的搬运工。&/p&&p&你刚毕业就进了一间好公司,薪水待遇不菲,但如果你只能苟活于这间公司,出去之后则再无立足之地,那么你今天所取得的一切全都依赖于校园招聘那一次历史机遇,公司的成功给了你一种自己个人很成功的假象,这也是有系统性风险的。&/p&&p&「技工贸」的人,不管市场怎么变,不管去哪里,不管他起点是高还是低,始终都是有竞争力的。&/p&&h2&&b&小米的布局&/b&&/h2&&p&雷军不差钱,小米从创立之初开始就不急着挣钱,价格卖得很便宜,产品也很好。&/p&&p&因为小米知道,踏踏实实做几年,总有一天会赚大钱。现在做的一系列周边,款款都是爆款。&/p&&p&产品、口碑、用户基数之间是一个正向循环,物美价廉,用户基数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再加上其口碑,以后不管卖什么都有人买,能不赚钱吗。&/p&&p&我从小米2一直追到小米5,家里清一色的小米设备,路由器、电视盒子、运动手环、耳机、充电宝、体重秤、音箱、家庭网关,笔记本。&/p&&p&有时候想刷路由器的固件来实现科学上网,但是想到刷了固件之后我无法用手机管理路由器了,还是算了。&/p&&p&我连刷固件都不愿意,那我还会考虑买别的品牌路由器吗? 家里的电器都是一水的小米,那我换手机还会考虑别的品牌吗?&/p&&p&所以,小米的这一套布局是非常有远见的,并不急着收割用户赚大钱,而是不断深化其护城河,是极具sustainability的。&/p&&p&这种护城河,锤子魅族做不到,华为和蓝绿大厂也做不到。&/p&&p&对我们个人的启示是,人生也需要布局,年轻的时候其实并不需要急着以工资作为选择工作的第一优先级,而要看到未来能够去哪里。&/p&&p&我高中同学,武汉理工毕业,英语不好也去不了外企,毕业去了武汉周边汽车城十堰一家做自动化设备的国企,拿着2000块钱一个月,我比他稍微好一点,拿了2700块钱一个月去了内地一家外企,当时候比起来还沾沾自喜。&/p&&p&后来我跳槽去了深圳,工资翻倍,和我那武汉理工的高中同学相比更有优越感。但几年过后,他说他去武汉一家做电气设备的世界五百强外企了,因为都是中国人面试,就只是要求用英语自我介绍了一下,我打探一下工资,发现已经远远超过我了,当时候那700块钱的差距,现在看来真是何其幼稚。&/p&&p&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在内地,我在沿海,我的工资也只是和他持平而已。&/p&&p&他虽然起点比我低,但拥有更多的「技」,始终有超越我的潜力。&/p&&p&我这里不是在说他当年有这个深谋远虑,只是当年条件限制,无奈选择而已,也没想到竟成为厚积薄发的基础。&/p&&p&实际上我们很难做到不追求挣钱,雷军不差钱,但我们差钱。但如果我们能够隐忍几年,追求未来的爆发,也未尝不可。如果让时间回到我刚毕业时,那我还真会认真考虑富士康的工作机会。&/p&&p&进一步分析,我们对于工资的看法也并不完全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有时候还想通过工资来证明些什么,比如事业成就、个人能力、攀比,过年回去可以在精神上征服当年的学霸同学,肉体上征服当年的班花。&/p&&p&但随着工资收入的增加,经济价值带来的边际效益实际是急剧下降的,比如从5000到1万,生活水平可以有极大的改善,但从1到1.5万,改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了,从2万到3万,基本就没什么感觉了,至少觉得多一万,自己有更高的价值,干得更开心。&/p&&p&当经济价值带来的效益在你所有考虑里所占权重很低时,不妨长远布局,以未来发展作为首要考虑。&/p&&p&比如你老爸老妈不差钱,你出去工作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那你何须为了几千块的工资涨幅去跳槽,应该果断去追求能够让你离创业更近的行业和公司,比如去餐厅当个餐厅经理也可以,工资多少都无所谓,反正你以后都是要当老板的。&/p&&p&如果你房子车子也都买了,近几年家庭经济压力也不是太大,那也何须为了一点小钱放弃长远呢。&/p&&p&从大公司的非核心岗位,跳槽到小公司的核心岗位,哪怕降薪也未尝不可,但实际上这样做的人很少,还是和过不了薪水这一关。&/p&&p&你要相信,不管你处在这个行业的什么类型的公司,你在未来始终都是有机会进入这个行业里最优秀的公司的。&/p&&h2&&b&女性职业发展的看法&/b&&/h2&&p&女性由于要考虑婚姻家庭,往往事业和家庭很难兼顾。&/p&&p&但好的一方面是,由于另外一半也可以挣钱,工作的经济价值其实可以放在次要考虑地位,这样目光就可以放长远很多。&/p&&p&&b&结婚前的考虑优先级&/b&&/p&&p&1)公司知名度&/p&&p&2)核心岗位&/p&&p&3)通用行业&/p&&p&4)薪水&/p&&p&之所以把公司知名度放在第一,是考虑到进入一个知名的公司,容易建立一个优质的圈子来遇见优秀的另一半。&/p&&p&核心岗位是保证「技工贸」,工作有积累。&/p&&p&再考虑大量的女性已经在从事文书、助理类的工作,其实这些工作也是可以有「技」的,比如每天做文件,那你得把文件做得又快又好,提高效率,就要精通office软件(只要excel值得学)来批量处理工作,精通常见电脑软件问题处理(有问题自己去百度,不要总是求人),熟悉部门的业务流程,老板交代的任务要超水平发挥,这样就变成了老板得心应手的帮手,不出几年,部门有职位空缺那就是你顶上去了,因为新来的人还要跟你学呢。 只不过大多数助理只是抱怨自己工作多,但是没有想过怎么去倒逼自己学习来优化效率,如果你能做到你就是人才。&/p&&p&其实每一个做助理的人精通一下office是有好处的,我虽然不是做助理的但是我闭着眼睛都知道哪个菜单在哪里。我们办公室助理需要一个上午才能完成的工作我10分钟就搞定了。我的职业习惯是,如果一件事要做很久,那一定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这样倒逼我去不断去研究更好的办法。&/p&&p&其实了解一下电脑问题的解决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你的老板也是电脑小白,经常会听到老板说“我这个菜单怎么找不到了”,“我邮箱怎么收不到邮件了”,助理会说,我会找一下IT,我会默默的把这个问题百度一下,然后找到方法,就地解决。所以自己电脑出故障的时候,第一反应不要总是去找别人,而是直接输入百度就可以找到答案了,处理的问题多了,你自己也会有经验了。老板的任何电脑问题你第一时间能解决,老板还能离得开你吗。&/p&&p&&b&结婚后的考虑:&/b&&/p&&p&如果你是进取型,则可继续去做以前的工作,薪水也不是第一考虑,自己做得开心就好。&/p&&p&如果你是家庭型,则可凭借以前的工作经验,找一份轻松的工作,比如文员助理类的工作都可以,就有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家庭。&/p&&p&专业型的工作,其实是女性最理想的工作,比如研发、设计、财务、HR等,始终是一门技能,工作也压力不大,哪怕生完孩子回来,工作也不受影响。&/p&&h2&&b&后记&/b&&/h2&&p&我们选择「技工贸」的模式,包含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p&&p&宏观方面,选择核心的岗位。&/p&&p&微观方面,在本职工作内,做到精通这一领域。&/p&&p&我们选择小米式的布局,是放在更长远的职业规划中去,looking at the bigger picture, 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内,可以放弃一些经济考量因素去谋求未来更大的发展,要看到 At the end of the day, what matters the most?&/p&&p&小米是我非常看好的公司,这种商业逻辑是很健康和长远的。雷军先生如果看到这篇文章,请叫HR来联系我,工资待遇可以谈。&/p&&p&扩展阅读(提问前必看)&/p&&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我们应该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a& &/p&&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富士康为什么值得进?&/a& &/p&&p&tips:&/p&&p&我公众号的历史文章是可以通过关键字搜索的,里面很多求职、职业发展、英语学习的方法,如果要提问可以先搜索,或许能找到答案,搜索方法请参考这篇文章《&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I0NjYxMTgyOQ%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3a27d8c900a9eab9043e%26chksm%3De9bded2adeca643c3ddd60b1e9ce4a327e2ef8e1ef0466%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如何正确使用史蒂芬公众号&/a&》。&/p&&p&更多精彩,请关注芬哥微信公众号「史蒂芬的专栏」(ID:stehouse),聊点职场和英语,精华文章请点下面链接。&/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mp/homepage%3F__biz%3DMzI0NjYxMTgyOQ%3D%3D%26hid%3D1%26sn%3D941e8ccbc%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公众号精华文章&/a&&/p&&p&芬哥,湖南人士,曾在500强外企、大型跨国公司担任汽车项目负责人,现某知名美资消费品牌高级工程师。已经写了50万字关于工作上使用的英语以及真实的职场经验的文章。&/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4fc55fea65cae729d5e7e7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3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4fc55fea65cae729d5e7e7_r.jpg&&&/figure&
人到了三十岁,看上去表面光鲜,但如果没有精通一技之长,心里还是很虚的,因为不知道万一公司垮了自己还能不能维持现有的光鲜。你要看看你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是不是piggyback了历史机遇,还是你个人的本事。如果是前者,颇有投机的意味,存在系统性的风险。2…
&p&我恰好 MBA 和 PhD 都读了,简单讲四点。&/p&&p&&br&&/p&&p&&b&1. MBA 和 PhD 都有和现实脱节的问题&/b&&/p&&p&我读完 MBA 后从事投行和交易工作,无论是自己作为 MBA 亲历,还是后来培训 MBA 新人,都能看出,学校教授的多数内容偏理论,跟不上时代。实际从业用到的大部分知识主要还是入职密集培训获得,当然如果在学校学过相关概念上手会快些。实际上,一个聪明的人,即使是非经济金融专业,只要在入职培训时额外自己看书补课,也是够用的。非经济金融专业在投行做得成功的很多。顺便提下,学校教授和现实最接近的一般是会计和统计,这些在学校可以注意加强,以后工作会用到。现实脱节问题,在交易行业则比投资银行尤甚。新人入职,不仅需要教授大量新的知识,还需要重新洗脑改掉学校习得的一些错误或过时知识。&/p&&p&PhD 也有和现实脱节的问题,但如果不是搞纯理论研究,而是偏实际应用,会比 MBA 好不少。MBA 课程教授的内容普遍落后于行业,但 PhD 研究则一般领先工业界。虽然学术界充斥大量为刷论文而刷论文的情况,但至少你有主动权去做真正靠谱的研究,创造新的有用的知识,这是 MBA 课程很难做到的,MBA 课程主要是被训练,而不是创造。&/p&&p&从这一点上讲,我希望世界多一些优秀的 PhD 而不是优秀的 MBA,尤其优秀的 MBA 并不等于优秀的管理者、银行家、交易员……&/p&&p&&br&&/p&&p&&b&2. 你有什么职业规划?&/b&&/p&&p&如果以前从事别的行业,想进入全新的行业,比如投行或咨询行业,那么去读个 MBA 是个好选择。还有些情形有读 MBA 的传统,比如投行里 Analyst 升 Associate(现在越来越多直升了),比如在公司想竞争更高级的管理职位。出于这些职业考虑,适合读 MBA。&/p&&p&在金融业,也有很多职位需要 PhD。比如你想做投行的经济学家,那么最好读一个经济学博士。比如你想做交易,尤其是偏量化的工作,那么理工科 PhD 有极大加分。&/p&&p&&br&&/p&&p&&b&3. 你喜欢和擅长什么?&/b&&/p&&p&MBA 和 PhD 的课程设置和毕业要求是大不相同的,所需投入的时间也不一样,你可以想想自己更喜欢哪个。这点我不展开,主要说一点——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和擅长什么。知乎应该有不少「什么人适合做投资银行?」「什么人适合做交易?」「什么人适合做研究?」这样的问题,可以去看看。我回答过几个相关问题,供你参考。&/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Leon:研究数学是不是必须有天赋?&/a&&/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Leon:如何衡量自己是否适合做研究?&/a&&/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Leon:一个优秀的交易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a&&/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Leon:除了恐惧和欲望,还有什么可以激励自己长期地努力?&/a&&/p&&p&&br&&/p&&p&&b&4. 你想做出什么改变?&/b&&/p&&p&这个看上去务虚,其实最重要,等有空再写……&/p&&p&&br&&/p&&p&我和前高盛亚洲交易主管合伙的 FinTech 公司正在招聘分析师、Quant、宏观交易员、数据科学家、及自然语言处理工程师,详情点击链接:&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heros.b0.upaiyun.com/equalr/index.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招聘&/a&。&/p&&p&我做过一个 Live,有兴趣可以一看:&a href=&https://www.zhihu.com/lives/913792& class=&internal&&如何进摩根高盛工作?&/a&&/p&
我恰好 MBA 和 PhD 都读了,简单讲四点。 1. MBA 和 PhD 都有和现实脱节的问题我读完 MBA 后从事投行和交易工作,无论是自己作为 MBA 亲历,还是后来培训 MBA 新人,都能看出,学校教授的多数内容偏理论,跟不上时代。实际从业用到的大部分知识主要还是入职…
&p&&b&除了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之外,大部分富人也并非从一出生起就是富人。&br&&/b&&/p&&p&&b&富人之所以是富人,肯定有区别于普通人的品质。&/b&&/p&&p&&br&&/p&&p&&b&工作原因,我会接触到大量的富人。富人是一种很有趣的生物,你想研究他,然后成为他。&/b&&/p&&p&&br&&/p&&p&&b&我一直好奇为什么富人会成为富人,他们之中会不会有一些共同特质,有没有哪些特质是我能学会的,总不能一辈子都做个失败人士吧。&/b&&/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bd7e7193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00& data-rawheight=&2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0&&&/figure&&p&&b&我发现他们普遍有一项能力特别强,就是善于寻找和整合资源。&/b&&/p&&p&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做的很多事情都是目的性不强,随心所欲,漫无目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c37c07f8aad00daf38b4c015f8ad8bb7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10& data-rawheight=&30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0&&&/figure&&p&&br&&/p&&p&&b&在《浣花洗剑录》里,白衣人败给紫衣侯后,&/b&选择经商来悟剑道,但亲爱的,那是古龙先生……瞎编的啊。&/p&&p&就连释迦摩尼大大,也是经历人间艰苦以后,才能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你不去纠结,不去体验,看个话剧就想解决职场问题,哪有这种便宜事,而且,你真的不是因为懒惰和逃避么?&/p&&p&&b&他们未必每次事情都能做对做成,但不管怎样,就算是做错,他们也能总结出经验和教训,这样下一次做对做成的机率,就更大了些。&/b&&/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bdbfba3e1abc9959ffbb03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bdbfba3e1abc9959ffbb03f_r.jpg&&&/figure&&p&&b&我发现那些成事的人,普遍都是胆子大,遇到机会,先拿下再说。困难当然是会有的,但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淹,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自身亦成长为强人。&/b&&/p&&p&&br&&/p&&p&就像《教父》里的老维多,以及深受《教父》启发而写出的《流星蝴蝶剑》里的老伯,都喜欢帮助别人,除了感情外,不失为一种投资;只是这个回报不一定是现在,也有可能是未来。&/p&&p&&b&从经济层面讲,今后社会上只有三类人:资源者,配置者,资本家/投资人。&/b&&/p&&p&&b&资源者:&/b&通过读书获得更高、更稀罕的的技能价值;要么通过爱思考、会做人、大量实践提高自己实践能力。还有天生稀罕资源,比如外貌、外表。&/p&&p&不得不承认,现如今外表上占优势的人在工作中也好生活中也好都占有一定的优势。或许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网红脸”整容风盛行。&/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d1ef68e7bdcd94cbaa6f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79& data-rawheight=&7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9&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d1ef68e7bdcd94cbaa6fb_r.jpg&&&/figure&&p&&b&配置者(企业主):&/b&这种人不是资源的直接拥有者,他们往往通过脑力去设计资源的配置,通过优化资源去赚钱,&b&企业家就属于这一类。&/b&从定义上来讲,&b&企业家是从事资源的组织、管理并承担经营风险的人。&/b&企业家的收入跟他配置的效率成正比,上不设限。但同时也要为自己的资源配置承担风险,下限就是破产。&/p&&p&&br&&/p&&p&&b&资本家/投资人(幕后掌握):&/b&这个社会的财富,看似是属于分散的“资源者”的,实际上却是归“配置者”享用的。&b&但在本质上,更多的是属于资本家的!&/b&&/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80ccf6e50d0c60bd5cb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43& data-rawheight=&5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80ccf6e50d0c60bd5cb8_r.jpg&&&/figure&&p&&b&我们需要明白的是:&/b&&/p&&p&第3种人赚的钱就比第2种人多,第2种人赚的钱比第1种人多。&/p&&p&因此,第1种人在努力进化到第2种人,而第2种人在拼命进化到第3种人。&/p&&p&&b&每个人都在玩命探索的方法,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b&&/p&&p&&b&原因就只有两点:你的头脑有多聪明?或者你积累的资本有多少?&/b&&/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aa675de4b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9& data-rawheight=&4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9&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aa675de4bd_r.jpg&&&/figure&&p&&b&善用资本,用资本赚钱。怎么用资本赚钱?&/b&&/p&&p&问你们个问题你们就明白了。如果你家开了个小饭店,每个月能赚1万,但是需要个厨师。你自己炒菜水平很高,如果自己当厨师,饭店每月净赚1万;&b&如果雇佣一个厨师,每月花8千,饭店净赚2千。你怎么选择?&/b&&/p&&p&&b&一句话:“不要自己炒菜,雇一个厨师”。&/b&如果能用资本去赚1块钱,也比用出售自己的体力赚100块钱&b&更符合金融思维。&/b&&/p&&p&另外,聪明和资本,如果你只具有其中一点,记得,要找只有另一点的人去合作,他们也在等着你!&/p&&p&&b&再另外,即使是具有同样特点的人,其财富也是有差别的。同样出卖自己劳动力或者具有同样资本的人,其付出的脑力、体力不一样,所获得的收益也是不同的。&/b&&/p&&p&&b&(更多详细内容可参考:&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src%3D11%26timestamp%3D%26ver%3D725%26signature%3D8xiTPc6Wt3%2AuVmJ3%2AcEIqjWsqc20kKFymlCmTqcgA7t9RFQSrDTaVvAmBcu4Rxqp3O6RGiIul8ET3HIoVfGHDxSza9iVbLA2xYgTXUnfJM5xaXYcLHFVJ5%2AmT2LbqSxQ%26new%3D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富人思维|和金钱做朋友&/a&)&/b&&/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dfc155e1a149faf9a2c8897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20& data-rawheight=&23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20&&&/figure&&p&&br&&/p&&p&&b&同样是面对金钱,有钱人容易操控钱,穷人更容易被钱操控。这里面暗含着一场金钱与心理的博弈战。&/b&&/p&&p&无数研究表明我们不断做出此类判断,将节约的钱看作是整个费用的一部分了,而不是看作具有一定消费力的实实在在的一笔钱。&b&这就叫作“相对思维”,在比较富裕的人群中特别多见。&/b&&/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cb093997dde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33&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cb093997ddef_r.jpg&&&/figure&&p&&b&金钱上的富翁,时间上的贫民”,时间有时对我们来说很宝贵。&/b&&/p&&p&&b&富人从不谈运气好坏、富人敢于负债、富人更会支配金钱。&/b&&/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24f79280a08dafe179f26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71& data-rawheight=&45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1&&&/figure&
除了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之外,大部分富人也并非从一出生起就是富人。 富人之所以是富人,肯定有区别于普通人的品质。 工作原因,我会接触到大量的富人。富人是一种很有趣的生物,你想研究他,然后成为他。 我一直好奇为什么富人会成为富人,他们之中会…
&p&面试官结束面试后,马上会恢复自己的“员工身份”,大部分作为员工的面试官基本每周总有七八天在考虑要不要离职&/p&&p&所以你觉得有什么离职原因是他们不知道的?&/p&&p&离职原因,无非就是&/p&&blockquote&主动离职,原因无非就是钱少、活多、离家远、晋升遇到瓶颈、行业发展慢、工作环境差、领导同事不好相处,等&br&被动离职,原因无非就是公司倒闭、裁员、末位淘汰等&/blockquote&&p&以上任意一条都是可以被接受的&/p&&p&&br&&/p&&blockquote&2014年,诺基亚大量裁员,阿里巴巴、华为、腾讯、百度等公司直接在诺基亚楼下举办了针对诺基亚员工的定向招聘会,基本没有面试官会问离职原因,因为大家都知道是被裁员,但还是疯狂加薪抢人才&br&2014年,快播倒闭的时候,腾讯、迅雷等也是直接去抢人&br&同样是2014年,同组的一个产品由于末位淘汰离职腾讯去了头条,入职背调时,头条发现他是末位淘汰离开腾讯的,不过还是让他入职,3年之后已经独立负责头条的几条业务线了,而之前的小伙伴还是在搬砖中&/blockquote&&p&&br&&/p&&p&&b&按照楼上的很多说话,这些离职原因都是无法被接受的,但是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发展&/b&&/p&&p&&b&为什么了?因为面试无非就是想找到&/b&&/p&&ol&&li&能干好这个活的&/li&&li&能长时间干好这个活的&/li&&li&热爱干好这个活&/li&&li&与团队配合默契,面试官看着顺眼&/li&&li&能高性价比干活这个活的&/li&&/ol&&p&的候选人&/p&&p&&br&&/p&&p&&b&所以回头来看一下,面试官问“你离职的原因是什么”背后其实在问&/b&&/p&&ol&&li&你离职,你上一份工作做的怎么样?你能力如何?这份工作你能不能干好?……即你能不能干好这个工作&/li&&li&你离职,是因为你就爱跳槽么?稍微有点压力你就离职?没有安家生活不稳定经常换城市?……即确认一下你如果来我们这边是不是也会轻易的就提离职?&/li&&li&你离职,但是你热爱这个行业吗?热爱所做这个领域?……即你爱做这个工作么?&/li&&li&你离职,是因为你领导SB,团队成员SB,还是你自己是SB?……即你评判一个公司一个领导SB的标准是什么,你会不会觉得我SB?&/li&&li&你离职,你如果嫌弃工作低,发展不好,那你的能力,到底能输出什么样的价值?是你能力的问题,还是你们公司的薪酬体系、晋升体系有问题&/li&&/ol&&p&所以这个问题一下就复杂很多&/p&&p&&br&&/p&&p&&b&离职原因是什么不要紧,重点是结合&/b&&/p&&ol&&li&你之前的背景&/li&&li&你上一份工作情况&/li&&li&你现在面试的岗位&/li&&/ol&&p&给一个合理的解释&/p&&p&&br&&/p&&p&&b&情景1:大公司离职去大公司&/b&&/p&&p&&b&比如你说你嫌弃工资低,晋升慢,这个时候,你又是从腾讯跳到阿里了,这个不管你怎么解释你都没法自圆其说&/b&&/p&&p&因为阿里跟腾讯的晋升体系与薪酬体系都是非常完善的,你在腾讯工资低晋升慢,只能说你能力差……&/p&&p&那么离职原因合理的解释是,并不看好当前所做项目的前景,不看好的原因,1,2,3,……同时愿意来这里面试,也是因为看好这个项目,原因,1,2,3&/p&&p&因为面试官默认大公司的候选人,能力都是较强的,看问题也比较透彻,所以你离职原因,需要符合他对你的定义。你要是说,因为公司政治被排挤,流程冗长,那你还是出门左拐,去中关村找个创业公司工作吧。&/p&&p&&br&&/p&&p&&b&情景2:小公司离职去大公司&/b&&/p&&p&可能是想追求更好的发展,你离职原因也可以这么说,但是紧紧说,追求更好发展,等于没说&/p&&p&合理的的回答是:罗列你在小公司做的成绩,比如渠道运营,1年获得了XX万用户,但是现在增速降低;因为受限的原因是,公司的品牌(与更大量级的品牌合作受限)、公司内部资源的支持(无量级较大的兄弟产品的导流支持)、预算支持(预算大概是,对应的获客成本是,可预见的用户量级是),渠道资源等等……证明,当前公司这个庙宇已经容不下你了&/p&&p&如果你在小公司,十来个人,沟通基本靠吼的情况下,都不能把已有的资源榨干,都没有找到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方法论,你来大公司是想喝西北风么?&/p&&p&&br&&/p&&p&&b&情景3:&/b&&/p&&p&稍后有空再更新……&/p&&p&&br&&/p&&p&&b&我是章鱼,汇集微信、支付宝、微博、贴吧等资深产品及运营为大家提供最优质的求职咨询及包offer服务,个人微信zhangyu-6666 欢迎勾搭!!&/b&&/p&
面试官结束面试后,马上会恢复自己的“员工身份”,大部分作为员工的面试官基本每周总有七八天在考虑要不要离职所以你觉得有什么离职原因是他们不知道的?离职原因,无非就是主动离职,原因无非就是钱少、活多、离家远、晋升遇到瓶颈、行业发展慢、工作环境…
&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937cdae26a9d61ed1cb5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2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937cdae26a9d61ed1cb5_r.jpg&&&/figure&&p&&i&原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职问」 (ID:zhiwen_15)&/i&&/p&&p&提起咨询行业,同学们脑海中最先涌现的往往是一些知名的外资咨询,似乎只有它们才是最佳的职业选择,与此同时,却忽视了正在崛起中的本土咨询。&/p&&p&&br&&/p&&p&事实上,无论是 MBB 也好,RB 、LEK 也罢,这些咨询公司的门槛,对大多数同学而言都是难以企及的。而与之相比,&b&本土咨询中的一些精品公司,不仅门槛相对低一些,并且同样拥有较好的客户资源与广阔的发展前景。&/b&&/p&&p&&br&&/p&&p&无论是&b&未来想深耕咨询业的人士&/b&,还是希望&b&以咨询实习、工作经历作为未来申请 MBA 加分项的同学&/b&,一份好的内资咨询 Offer ,性价比之高,可以说是不弱于 Tier 2 咨询与四大咨询线的。&/p&&p&&br&&/p&&h2&&b&久谦:一家麦府风格的本土咨询&/b&&/h2&&p&&br&&/p&&p&&b&久谦咨询,是由前麦肯锡咨询顾问创建的成长型咨询公司,&/b&目前在北京、上海、成都设有办公室。&/p&&p&&br&&/p&&p&之前有人在知乎上提出过一个问题:久谦和四大某家的风险咨询 Offer ,选择哪个好。问题下方的回答,几乎一边倒地建议&b&“果断选择久谦”&/b&。&/p&&p&&br&&/p&&p&那么,作为一家国际上知名度弱于四大的内资咨询,久谦到底具备什么样的优势,使其可以在 Offer 比较战中明显胜出?&/p&&p&&br&&/p&&p&&b&- 麦肯锡背景,客户资源优质&/b&&/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a4d8ef066d9dba693e266c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71& data-rawheight=&6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a4d8ef066d9dba693e266cf_r.jpg&&&/figure&&p&&br&&/p&&p&&br&&/p&&p&&br&&/p&&p&在久谦的官网上,McKinsey Heritage 的字样在很显眼的位置上。得益于麦肯锡背景,这家公司不仅在&b&整体的工作风格上延续了麦肯锡的风格,其客户资源也是稳定且非常优质的。&/b&&/p&&p&&br&&/p&&blockquote&目前久谦的客户,大致分为 Corporate 和 PE、VC 两大类。其服务的公司,以500强及外资名企为主。而业界翘楚的私募基金,如红杉资本、华源文化,也是其比较稳定的客户。&/blockquote&&p&&br&&/p&&p&与此同时,久谦的互联网媒体和互联网金融在客户中口碑很好,目前服务对象也在持续拓展中。&/p&&p&&br&&/p&&p&&b&- 覆盖热门行业,紧随咨询大势&/b&&/p&&p&&br&&/p&&p&众所周知,“落地”是未来咨询业务发展的重要趋势,咨询业目前正由业务驱动转为技术驱动。包括麦肯锡、德勤、埃森哲在内的顶尖咨询,都已经成立了新部门来满足未来出现的 Digital 咨询、IT 咨询需求。&/p&&p&&br&&/p&&p&而久谦作为领先的内资咨询,也一直将大数据作为重要的业务发展方向。&br&&/p&&p&&br&&/p&&p&久谦的业务线,可以看做是一个2X6矩阵,即分为&b&传统组和大数据组两个主要业务组,覆盖互联网、金融、消费品、Health care 等六大行业。&/b&&/p&&p&&br&&/p&&p&传统组与其他咨询类似,而大数据组具体有三个部门:商业组、datascience 组和工程师组。其中正常的商业组,和传统咨询里相似,但要求更丰富的技能和数据能力,即通过对数理模型的理解可以分析得出 insight ;Data Science 组,主要负责数据的获取、建模和高级的算法;至于工程师组,则是负责建立模型和架构,并进行分析 。&/p&&p&&br&&/p&&p&&b&- 比肩 Tier 2的薪资,晋升透明&/b&&/p&&p&&br&&/p&&p&咨询行业的工作强度大,这点是有行业共识的,熬夜加班和时时出差基本上是咨询顾问的日常。&b&久谦的工作强度,总体上与等外资 Tier 2 咨询公司基本持平。&/b& 正常上班时间为10-11点,如果是比较轻松的项目,下班时间为晚9-10点,忙碌的项目则为凌晨3-4点。&/p&&p&&br&&/p&&p&总体而言,与 PE、VC 的项目组相比,Corporate Strategy 项目组相对轻松一些。但具体的工作强度还是取决于个人所在的项目组,及在组中承担的角色。&/p&&p&&br&&/p&&p&&br&&/p&&p&此外,久谦的薪资水平也基本与外资 Tier 2 持平:应届生起薪一般可以达到&b&13-14K/月(高于埃森哲、四大咨询线),年底奖金1~2个月薪水。&/b&&/p&&p&&br&&/p&&p&至于晋升制度,在久谦,&b&每半年会有一次考核(对应一次调薪机会),涨薪情况取决于&/b&考核结果和日常工作表现,最差会被 consult to leave ( CTL ),而非升职的话最多会涨20%,升职则按新级别计薪,涨幅高于20% 。整体来看,升职和加薪的进程都是比较透明且可预期的。&/p&&p&&br&&/p&&h2&&b&久谦招聘流程全解析&/b&&/h2&&p&&br&&/p&&p&久谦会在每年的7月份进行校招,需要申请者在5月份之前投递简历。除此之外,久谦还会在全年不定期根据人员流动进行补招。&/p&&p&&br&&/p&&p&&b&总的招聘流程:CV筛选——Free Talk——笔试——Founder-Par 面——Leader 面&/b&&/p&&p&&br&&/p&&p&&b&CV 筛选&/b&:无网申,直接投递简历到久谦HR邮箱 &/p&&p&&br&&/p&&p&&b&Free talk&/b&:主要涉及 why consulting 这类问题,有50%的可能性是英文面试&/p&&p&&br&&/p&&p&&b&笔试&/b&:难度较大,逻辑填空题1小时,价值观题目3小时,在网上可以找到参考资料&/p&&p&&br&&/p&&p&&b&Founder-Par面&/b&:Founder 会根据申请者的简历来测试其 interest 在哪里,&b&通过率为40%左右&/b&;合伙人则会主要考察申请者气场、此前的经历是否与业务相吻合,而且可能会考察 case&/p&&p&&br&&/p&&p&&b&Leader 面&/b&:可能会问项目中的角色,或是提问更接近真实项目的案例&/p&&p&&br&&/p&&h2&&b&无咨询实习,可以进久谦吗?&/b& &/h2&&p&&br&&/p&&p&学历、实习、校园经历、英文、证书是久谦在招聘过程中最为看重的几点。&/p&&p&&br&&/p&&p&&b&- 学历&/b&&/p&&p&不同于国内一些更小的咨询公司,久谦对于候选人的学历、院校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具体来说,其在国内的 target school 主要有清北复交、浙大、同济、南大等;其对于留学生的要求,则集中于美国 Top 40学校,而且在人员构成中,MBA 占比也是很大的,master in science 更有优势。&/p&&p&&br&&/p&&p&&b&- 实习经历&/b&&/p&&p&久谦对于应届生和社招人员的经历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对于应届生来说,此前没有咨询实习,但其他方面比较强,也是有机会进入久谦的,当然,有咨询相关实习更有优势。而对于社招人员,则要求有与业务相关的工作、项目经历。&/p&&p&&br&&/p&&p&&b&- 英文&/b&&/p&&p&久谦对于申请者英文水平的要求比较高,在招聘过程中,也非常注重对申请者英文水平的考察,其中,Free talk 中50%为英文,笔试则是全英文的(道德题可以中文作答),而面试则70%-80%都需要用英文交流。&/p&&p&&br&&/p&&p&&b&- 证书&/b&&/p&&p&不同组别对于证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其中金融组比较看重 CFA 与 CPA ,大数据组则希望候选者学过统计、编程软件。其他组别则对证书要求不高。&/p&&p&&br&&/p&&p&&b&- 校园经历&/b&&/p&&p&在久谦的考察过程中,校园经历并不是很重要,最多占比5%&/p&&p&&br&&/p&&h2&&b&想读 MBA ,想去金融机构,&/b&&/h2&&h2&&b&久谦的加分有多少?&/b&&/h2&&p&&br&&/p&&p&久谦作为新兴的内资咨询,虽然在国内和国际上的知名度要稍逊于顶尖外资咨询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但无论从是&b&对咨询特质、技能的培养,还是从个人的发展来看&/b&,一份久谦的实习或是全职工作经历,都是比较好的加分项。&/p&&p&&br&&/p&&p&对于想要长久在咨询业发展的同学来说,久谦的实习经历和全职经历可以作为之后&b&跳槽顶尖外资咨询的跳板&/b&,尤其对于咨询新人而言,这段经历还可以为你打下咨询 networking 的基础;&/p&&p&&br&&/p&&p&对于想要之后就读 MBA 的同学来说,可以遵循&b&久谦——顶尖外资——MBA&/b& 申请这样的路径,根据前人的经验来看,这种稳扎稳打的求职路线,成功的可能性较大;&/p&&p&&br&&/p&&p&而对于不确定自身求职目标的同学来说,也可以在久谦的项目工作中与不同的公司或是金融机构打交道,幸运的话,还有很大的可能性在未来&b&跳槽到不错的500强甲方,或是 top 金融机构&/b&(当然,具体的求职可能性还是要取决于个人基础条件、决心,与机遇)。&/p&&p&&br&&/p&&p&Ref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zhihu.com/question/4047&/span&&span class=&invisible&&1693&/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br&&/p&&p&— End —&/p&&p&&br&&/p&&hr&&p&职问专注四大、法律、咨询、金融等行业,为职场新人提供资讯阅读、技能培训。如果你希望分享对本文的看法,或是有求职方面的难题,可以和职业发展咨询师Carry(微信号:zhiwencarry) 聊聊哦~&/p&&p&更多四大、咨询、法律、投行等求职干货分享欢迎围观微信公众号「职问」&/p&
原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职问」 (ID:zhiwen_15)提起咨询行业,同学们脑海中最先涌现的往往是一些知名的外资咨询,似乎只有它们才是最佳的职业选择,与此同时,却忽视了正在崛起中的本土咨询。 事实上,无论是 MBB 也好,RB 、LEK 也罢,这些咨询公司的门…
&p&其实我觉得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abde6aaaaba3e035& data-hash=&abde6aaaaba3e035& data-hovercard=&p$b$abde6aaaaba3e035&&@豆扑&/a& 的回答特别好,非常到位,我狗尾续貂,展开解释一下。&/p&&p&管理咨询服务的一般是企业的CXO,或者是N-1的领导。这些领导人经常会有很多重要的问题需要回答,但是手下人(因为能力、知识、时间或是利益冲突的原因)回答不了、回答不好、回答不全面、回答不严谨。&/p&&p&这些问题,要么动辄涉及上亿上十亿的投资,要么影响着现有的几亿几十亿的生意/利润,花几百上千万来为重大决策上个保险一般来说都是很值得的投资。&/p&&p&比较常见的,顶层管理者需要回答的战略性问题包括但不限于:&/p&&ul&&li&某某产品的市场到底有多大?增长率是怎样的?未来增长会集中在哪些客户群体/地理区域/价格区间/销售渠道?要想在这些快速增长的地方占据优势,需要哪些投资?需要企业建设哪些能力?&/li&&li&需不需要收购上/下游的某个/某些企业?如果收购了,能有多大的协同效应?怎么最大化协同效应?会有哪些潜在风险?怎么最小化潜在的风险?&/li&&li&现有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产品组合是不是适合当下和未来市场/技术/经济形势的变化?如果不适合,需要做哪些改变,为什么?&/li&&li&我的市场份额大量流失给竞争对手,我的手下找了100条理由,到底哪些是真的原因,哪些是借口?我需要做哪些改变来应对?&/li&&li&市场上出现了新技术/新趋势(e.g.区块链,数字化),我的手下对这些新技术/新趋势也一知半解,这些新技术/新趋势能不能应用在我的企业里?能够带来多大的价值?在未来3-5年里怎么实施,能最大化这些技术给我的价值?&/li&&li&公司的利润率相比竞争对手的财报一直偏低,但我手下的每个部门老总都说自己做的比竞争对手好,到底是价值链的哪个环节输给了对手?怎么能赶上/超越对手?&/li&&/ul&&p&这些问题,都是顶层管理者会经常思考,但是一般在现有组织中不能被很好回答的。&/p&&p&一是没有足够的知识/能力和人力去做足够深入和严谨的研究,二是由于各个部门/环节都不够中立,作出的回答会有失偏颇,大多数时候两种情况都存在。&/p&&p&这也是为什么,咨询公司总会说,能够给即使是最初级的员工很好的职业起点的原因——你从第一天开始需要解决的就是顶层管理者在思考的问题。&/p&
其实我觉得
的回答特别好,非常到位,我狗尾续貂,展开解释一下。管理咨询服务的一般是企业的CXO,或者是N-1的领导。这些领导人经常会有很多重要的问题需要回答,但是手下人(因为能力、知识、时间或是利益冲突的原因)回答不了、回答不好、回答不全…
&p&毕业五年,足以让一个人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p&&p&从2012年底到2018,我硕士毕业也有五年了。这五年我经历自由职业、进国企、跳槽去私企、回归自由职业、创业,我做了同传,换了三家公司,翻译出版了八本书,也买了房。每当我为自己的一点点成绩感到欣慰,或者为前途而迷茫的时候,都能看到昔日的同学早就比我过得更好。&/p&&p&有人早早进体制,在新华社当记者,去了朝鲜,又去了夏威夷,写了三本书,经常上节目,嫁的也不错。有人定居美国,娶了娇妻。有人去哈佛牛津剑桥耶鲁读博士,有人留在澳洲去谷歌当了经理,有人在香港成为普华永道资深合伙人。有人在伦敦工作,开了公司,还有很多人在国内发了财,生了二胎。&/p&&p&那大概是2013年的一次北京同学聚会。都是我的初中同学,其中大多数人在金融机构工作。他们几乎全都在北京买了房,还有一个女生开着红色的宝马七系来的(这还是别人告诉我的,我自己根本认不清是几系)。最后大家散了,我搭别人顺风车搭了一乘,然后又在寒风中等公交,回到我那12平米的出租屋。&/p&&p&我一个学文科的人,金融不会,数学不会,开车也不会,而且连学的欲望都没有。毕业头两年,我觉得自己的人生失败极了,仿佛一手好牌就这样被自己打坏。论学历我不比他们差,论能力我也不弱。而我在英国学的口笔译,拿到了硕士学位,明明打算要做同传,却为了父母口中的稳定,不得已被逼进了一个月薪三千的国企,丝毫看不到有什么前途。难道一辈子就这样了么?那些年我时常痛恨自己的软弱。记得有一回被领导批评,我跑到公司一楼的角落里哭了半天,给我爸打电话说我要辞职,但最后还是没有。那时候的我,还没有勇气彻底跳出来做自由职业,也找不到更好的出路。由于无法适应体制,我只能把辞职的念头存了很久,但几乎没有教育行业之外的公司认为我的职业经历符合他们的要求,我的选择面变得比刚毕业时还窄了,甚至没有翻译岗位通知我去面试。拿到北京户口之后的半年,我终于跳槽到另一家更有活力的互联网公司当英文编辑。为了一个户口耽误两年真的值得吗?很难说。如果你打算在北京尽快结婚生子买房,那是值得的。&/p&&p&我真正辞职出来做自由翻译是工作三年半之后。直到最后一次辞职,我都没有学会中国的职场生存之道。我从来不懂得和领导邀功,太专注于自己手头的工作,容易给人留下一种“缺少团队精神”的印象。虽然领导对我很照顾,但太多琐碎的机械重复劳动让我形成了久坐的生活方式,不仅日益精神苦闷,还饱受颈椎病的折磨。&/p&&p&而裸辞之后,人生一下子就开阔了。好几位同行想找我和他们一起开公司,或者想和我新成立一个公司。我成立了自己的翻译工作室,收入又翻了两番。以前当编辑,年薪15万就已经算不错,不知道要熬多少年才能当上主编。这部分经历说来话长,有兴趣可以看我专栏文章《&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毕业五年,我如何凭一门外语让自己增收十倍&/a&》&/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4.zhimg.com/v2-fda8ee605e5e2c1a14c8f0a77f551cb3_ipico.jpg& data-image-width=&338& data-image-height=&300& class=&internal&&冬惊:毕业五年,我如何凭一门外语让自己增收十倍&/a&&p&这五年,我想明白了很多问题,更多事情是辞职创业以后想通的。如果总结一下,大概有这么几点。&/p&&p&第一,认清你自己&/p&&p&三年半的全职工作生涯,让我更清醒地认识到两件事,第一是我不愿意卷入复杂的人际关系,也只想把翻译作为终身事业,第二是像我这样一个编辑,如果不在互联网行业当上总监,想拿到每个月两万块钱的工资都是不可能的。我在公司虽有加薪,但一直没有升职,是因为做编辑升职本来就很慢,当主编基本上要30岁以后,而我对互联网产品的兴趣还是没有翻译大。对于一个文科生而言,体制内的机会当然也有很多,比如你去新华社当记者,去外交部做翻译,但前提是认清自己的性格,搞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从大三就不想上班,不喜欢体制,所以勉强在体制里混是不会开心的。认清自己的性格非常重要。如果没打算自己单干,就找好一个平台踏实工作、慢慢晋升,如果现在的生活不是你想要的,那么就要付出更多精力为今后的转型做准备。&/p&&p&第二,找准努力的方向&/p&&p&那些16岁就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并且努力去做的人,几乎都成功了。16岁时我想当翻译,用了一年时间把成绩从刚及格提升到了130多分,一年后以全班英语第一名的成绩转学到了外国语学校,半年后又在外语学校的班级考了英语第一。高中我就想出国,但是家庭条件不允许,所以本科毕业才走。很多朋友是自己攒钱出国读书的,创业的、搞艺术的也一样,都有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大家毕业的时候看似是站在一个起跑线上的,但是有头脑的人刚入学就开始努力了。我学姐从大学就开始跟着师兄师姐进同传箱,所以她高翻毕业一年就有上百场会议经验。那位普华永道的资深合伙人,初中就立志当律师,所以当我们还在跟父母撒娇的时候,她就以全市第三的成绩跑到上海读高中,然后去香港读了法学院,工作几年后又读了MBA。虽然她现在的职务不是律师,但是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小小年纪就知道自己要什么,而我们好多人在英语课上听她讲“I want to be a lawyer”的时候,还不知道lawyer是啥。&/p&&p&第三,不忘初心,曲线救国也无妨&/p&&p&一步步都走对是人生的幸运,但是一步没有走好也完全可以补救。Alex是我高中同学,也是我的老乡,和我一样是小时候从小地方转学到省会。他一直是一个很努力的人,没有读到国内前十的大学他一直有遗憾。大三下学期他去澳洲交换,申请到UCL硕士,毕业回国在北京著名的互联网公司当数据挖掘工程师,但仍觉得在北京发展没意思,又去澳洲国立大学读了一个硕士,毕业去了Dell当工程师, 三年后又去了谷歌——现在他的领英上面根本都不写在国内的经历了。他一直想去国外工作生活,大一就考了雅思,后来的决定也非常果断,因为他的目标是坚定的,所以计划外再好的东西他都可以放弃。&/p&&p&第四,要有前瞻性和投资眼光。人生大事可以推后,但逃避没有用。&/p&&p&事业有成和结婚生子矛盾吗?未必。有人就是在干事业的过程中遇到合适的人,解决了人生大事。事业的成功会增强一个人的自信,让他/她在择偶市场中更具魅力。对于女性来讲也是一样。到了更高的平台,才能遇到更优秀的人。买房这件事情更不应该逃避。早一点考虑绝对没有坏处。更重要的是想清楚要不要结婚生子,要不要买房,以及在哪里买房。这和事业一样重要,早一点考虑,选择面就更广。早一年买房,也许就能省几十万,或许比你一年上班赚的钱还多,还能省下很多连年搬家找房子的精力。这年头的85后90后靠自己买房攒首付已经越来越困难了,买了房不能证明自己多有本事,但这份安全感你在中国确实需要。有答案说借钱凑首付也要早买,这个真的是太对了。早几年我认识几位贫困山区出来的男生,他们毕业工作了五六年攒了点钱,又东拼西凑在北京付了首付,如今房子早就升值一倍还多,他们也还清了借的钱。而这笔钱如果存到现在肯定连首付都不够了。&/p&&p&第五,不要给人生设限,但可以更坦诚地接受别人的帮助&/p&&p&早些年我一直觉得要自己奋斗,工作之后好长一段时间连父母的帮助都不愿意接受,有一年冬天穷得眼看房租都付不起了也不找别人帮忙,努力做了好几份翻译、讲课的兼职,终于在一个月内凑齐了半年房租,平常有个头疼脑热也不和父母讲,为了恋爱自由还尽量和父母保持距离。后来我慢慢想明白,人再怎样独立,活在世界上也不可能不受父母的恩情,更不可能还清他们的付出。在一定时期逃离父母是为了获得独立,不给自己设限,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人生。但适当接受别人的帮助,往往也是一种良性互动。人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绝大多数人活在世界上还是需要朋友,需要人脉,需要亲情,需要家庭的支持。如果父母不是顽固到必须断绝关系,还是尽早与家人和解,用成绩证明自己,才能少在斗争中耗费精力,得到亲人的支持,走向更广阔的人生。&/p&&p&第六,真正的财务自由就是躺着也赚钱&/p&&p&有的答案说一定要跟对人,这点我同意。不管是给别人打工还是创业,都要跟对人。选对了平台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学的专业前途无量,做高管一样可以年薪百万,比很多人创业挣钱还多。对于想做点自己事情的人而言,品牌的价值非常大。只有品牌竖起来,才能躺着也赚钱——哪怕你是做微商、做代购。这就要看头脑、魄力和综合素质了。文科生的优势这时候就体现出来了。创业初期,不仅要有投资眼光,还要会写文案,有审美眼光。让赚钱的路子成为可以复制的,可以生产的,从作坊变成公司,再拥有分公司。一个人想实现财务自由其实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懂得利用自己的优势并且去开拓资源。从获得资讯的便捷程度来看,这真是最好的时代了。&/p&&p&我看到有的朋友在评论说这些离普通人太远,那我再举两个例子。一位我在英国留学时的室友,在国内专科毕业之后做化妆品行业,工作了七八年攒了一笔钱出国读硕士,后来和一位非常优秀的英国帅哥(IT工程师)结婚,自己也留在伦敦工作——她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那种英姿飒爽、敢想敢做的魄力。刚到英国的时候她根本没想过结婚的事情,一直抱着开放的心态去和各国友人打成一片,很巧的是还真的遇到了自己的缘分。还有一位89年出生的朋友,农村家庭,二本学计算机,但他对影视的兴趣更大,自学能力也很强,大学时候就把影视专业的书全看了,甚至还有影视专业的学生请他帮忙指导论文。毕业后他到北京打拼,父母也帮不上什么忙,完全凭自己的能力进了影视圈,还给央视写了剧本。一开始他做影视很辛苦,曾经在英语培训机构兼职,后来抓住机遇进了一家不错的影视公司,还在老家给父母买了房。&/p&&p&生活在中国,还是有很多打破阶级壁垒的机会,因为相比于资本主义已经成型的欧洲,中国的市场还在高速发展,人才的流动的机会也很多。没有必要用普通人三个字给自己设限,除了含着金勺出生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我父母也是工薪阶层,是全凭自己的努力把我们家从四线城市搬到省会,通过20多年的奋斗从大专学历变成正高职称,又资助我出去留学。他们不经商不当官,所以我也没有办法、没有资金、没有人脉一毕业就去开公司,真正有钱的人也没有必要累死累活去搞翻译。为什么我的第一条心得是认清自己?愿意过普通的生活,就要选择一条稳妥的路,不想当个普通人,那就努力变得不普通。&/p&
毕业五年,足以让一个人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2012年底到2018,我硕士毕业也有五年了。这五年我经历自由职业、进国企、跳槽去私企、回归自由职业、创业,我做了同传,换了三家公司,翻译出版了八本书,也买了房。每当我为自己的一点点成绩感到欣慰,…
&p&首要原因:基层的IT工作和学生生活最像。基层的文科生工作则会严重打击学生积极性。别的领域不熟悉,就拿数据分析举例子。&/p&&p&&br&&/p&&p&同一家公司有两个同学,一个是IT部数据组的数据专员小艾,一个是市场部的市场专员小文。某天,市场部领导给小文布置了一个任务:需要筹备一个会员促销活动,领导初步意向是会员消费满300减50。于是小文开始了他的忙碌,他做的事情,大概有下图这么多。请各位看官务必耐心看完,看完后立马能理解做营销的苦逼之处。&/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c102a1b43f5da6a9d4f47bad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68& data-rawheight=&5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c102a1b43f5da6a9d4f47bad_r.jpg&&&figcaption&真实的营销工作,就是这么繁琐&/figcaption&&/figure&&p&&br&&/p&&p&是滴,这就是市场部专员们最真实的生活状态。&b&大家想象中,做营销是一帮西装革履的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可实际上基本都是在四处跑腿、被领导批、改来改去中度过。&/b&特别是大公司,500强的市场部尤其严重。分工精细,每个人都在当螺丝钉。小公司可能还好好一点,人少,什么东西都自己动手弄一下,然而专业度吗就呵呵了。更可气的是,这种事一年还要发生好多次,什么父亲母亲情人节,都得来那么一回活动。每次活动,小文同学都是在这种打杂中熬过来的。呜呜呜,目标在哪里?成长在哪里?&/p&&p&&br&&/p&&p&那小艾呢,眼尖的同学可能注意到了,小文写了一个取数需求表,它大概长这样:&/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cdaba4249ebb6da880fc9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cdaba4249ebb6da880fc9_r.jpg&&&figcaption&规范的大企业才有需求表,小企业都是邮件或者一句话&/figcaption&&/figure&&p&&br&&/p&&p&这个需求单被派到小艾那里,小艾给了小文一个电话确认问题,之后就开始了他的工作,他的流程大概这样(如下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62506de7cdabc2416a23d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68& data-rawheight=&5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62506de7cdabc2416a23d_r.jpg&&&figcaption&负责跑数的表哥就是这么单纯,然而业务经常改需求,有可能要跑很多次&/figcaption&&/figure&&p&&br&&/p&&p&再对比下小文的工作图,大家感受下这两者之间巨大的差别。是不是秒懂了为什么做基层IT工作比基层文科工作有心里优势了?其实在很多大企业,500强,市场、运营部门薪酬并不低,然而这不足以让从业的基层文科生们形成心理优势,正在于此。&/p&&p&&br&&/p&&p&&b&没有技能提升的感觉,没有立马可见的进步,没有客观的衡量标准&/b&,使得文科生在文科类工作上发展的异常艰难。再加上事事都是领导说了算,更不禁使他们怀疑怀疑未来的发展前途:如果什么都是领导定,没有客观考核的话,我又怎么才能当上领导? &/p&&p&&br&&/p&&p&相比之下,做IT的同学则清晰多了。之前只会Excel,现在又会了SQL,明天学个python,没有项目做深度学习?没关系,kaggle上抄一抄,代码数据不会少。外加上圈子里同仁们不断的发《AI人才正在被疯抢》更使他们坚信自己的选择,一路coding吧,少年! &/p&&p&&br&&/p&&p&&b&这个模式是不是和我们在学校很像啊。&/b&我们从小就接受应试教育:课本编好了习题和标准答案,对着练习就行了,谁做的题目难谁就得分高,考试一人一桌没有交流,没有合作。家长和老师们都许诺我们:只要考的高就能上XX大学,就得能到XXX。&/p&&p&&br&&/p&&p&把课本换成:&/p&&p&《21天精通excel》&/p&&p&《21天精通SQL》&/p&&p&《21天精通python》&/p&&p&《21天精通深度学习》&/p&&p&《21天精通人工智能工业开发》&/p&&p&把老师和家长的承诺换成知乎《我是如何转行数据分析师》的文章,就构成了文科生转数据分析的最大动力。21*5=105天,先不管是不是真的能学会,105天埋头苦学,期末考试,哦不对,期末面试一举成功。这是很符合学生期望的一件事。&/p&&p&&br&&/p&&p&至于这种转型好不好?只能说冷暖自知。我刚入职场也是从数据分析起家,这么多年从基础岗位一路爬上来,深知这里的坑有多少。比如上边的小艾同学,他可能挂了个数据分析师的头衔,但做是数据分析吗?懂行的一眼就看出来,他只是在统计而已。虽然他跑出来了几个数,但这几个数说明什么问题?这几个数,又是这么和买300减50联系上的?小艾完全不知道。&/p&&p&&br&&/p&&p&&b&知道为什么跑数,才是分析的开始。&/b&如果一直这么做统计,可能过几个月小艾的热情就会消退,跑到知乎来发《做数据分析,却总被业务部门当提数机器,怎么办?》即使他发奋苦读《深度学习从入门到精通》,结果会发现那些精妙的模型在企业实际数据面前是多么脆弱。想跳槽,又被人嫌弃各种没有项目经验,只会跑数。&/p&&p&&br&&/p&&p&做过数据挖掘项目的同学都知道:一个项目65%时间在清理数据,30%时间在降低业务方期望值,剩下5%大概在认真搞模型。我在刚入行头两年,经常被各种垃圾数据、建模要求逼的发疯,结果到了客户那里,业务部门的大佬几句话就重新定义问题,帮我们解围。如此再三,搞得我自己都怀疑技术的价值了。&/p&&p&&br&&/p&&p&这里就不展开讲了,其中坑点太多太多。以至于在爬坑的时候,有的做技术的同学和业务方PK太多,PK到最后比业务方还专业,然后脱离技术走了管理路线。是滴,我就是这么发展的。总之一句话:&b&转行不容易,且行且珍惜。&/b&&/p&&p&&br&&/p&&p&分析能力的培养,可以参考这些例子:&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在业余时学数据分析?&/a&&/p&&p&我的脱坑历程,可以看这:&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商业分析能力是怎样炼成的?&/a&里边充满了数据分析从基层起步的各种吐槽,有兴趣可以了解。&/p&
首要原因:基层的IT工作和学生生活最像。基层的文科生工作则会严重打击学生积极性。别的领域不熟悉,就拿数据分析举例子。 同一家公司有两个同学,一个是IT部数据组的数据专员小艾,一个是市场部的市场专员小文。某天,市场部领导给小文布置了一个任务:需…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6521 人关注
503 条内容
120 人关注
105 人关注
143 条内容
3161 人关注
184 条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大起薪2017年8000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