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浏览器支持html5电脑支不支持NVME的SSD,经过一番研

如何在NVMe SSD上安装Win7?手把手教你
我的图书馆
如何在NVMe SSD上安装Win7?手把手教你
NVMe固态硬盘已经成为DIY市场新的生力军,有望取代AHCI/SATA接棒普及重任。
不过它有两个问题美中不足,一是发热量较大,二是装系统比较复杂。随着NVMe SSD越来越受大家的关注,这两个问题也逐渐被放大。发热量大还好,厂商自会研究出对策,例如M.2 SSD散热片的出现。那么安装系统难的问题呢,初入NVMe SSD平时又不怎么关注DIY的玩家只能束手无策吗?
莫慌,现在总结了在NVMe SSD上安装Windows 7系统相对简单的技能。为什么不教大家安装Windows 10呢,是因为Windows 10系统已经集成了安装NVMe SSD所必需的USB3.0和WIN NVMe驱动程序,所以装系统相对简单,与SATA固态硬盘一般无二。
第一步:问题预判
首先我们需要判断自己的平台属性,提前预估在NVMe SSD上安装Win 7系统时需要哪些东西,或者有哪些步骤是可以跳过的,以免做无用功。
从图上不难看出,想要在NVMe SSD上安装Win 7主要有两个难点:
1.100/200系主板改用了XHCI主控,缺少USB3.0驱动,如不刷入该驱动则表现为进入安装界面后包括鼠标、键盘在内所有USB接口失效,即便PS/2接口的键鼠可用,无法读取U盘也是不能安装的;
2.Win 7缺少NVMe驱动,需要加载适用的的NVMe驱动,不加载则表现为在进入分区、安装界面时识别不到盘,无法安装。
第二步:准备工具
1:一个U盘启动盘;
2:UltraISO软件;
3:主板注入工具(微星、华硕、技嘉等都有相似的注入工具);
4. 适用于该SSD的NVMe驱动;
5:Windows 7 64位原版镜像。
第三步:操作流程
一、主板工具注入法
1.用UltraISO软件将下载好的Windows 7镜像系统映像到U盘。
2.使用主板厂商提供的注入工具,将USB3.0驱动以及NVMe驱动加载到U盘,这里以微星MSI Smart Tool为例。
微星主板详情页中找到这个软件并下载。
因为已经烧录好了系统引导U盘,接下来只需要用这款工具将USB3.0和NVMe的驱动加载进U盘即可。
经测试,微星、技嘉、华硕的类似工具均可为Win 7注入USB3.0和NVMe驱动,简单易上手成功率也比较高,而且某些工具还可以用于其他品牌主板,但这种方式仍有部分几率在安装时会蓝屏或安装失败。
二、手动注入NVMe驱动法
除了第一种工具加载NVMe驱动的方式,我们还可以自己寻找合适的驱动程序,比如通过产品官网,或者驱动类软件如驱动精灵、驱动人生,在Win 7系统下将NVMe SSD作为从盘,打上MS补丁后,让软件自动搜索到合适的NVMe驱动。
然后只需要把驱动文件放进U盘,在安装系统时选择加载驱动程序,在U盘文件中找到已经放入的NVMe驱动即可。
三、系统迁移法
与上一种方法类似,先把NVMe SSD作为从盘挂在用普通硬盘安装的Win 7系统下,然后通过软件给系统打上NVMe驱动,最后用Ghost将系统迁移至NVMe SSD。
1.Ultraiso 打开 Win10 ISO 写入U盘;
2.Ultraiso 打开 Win7 ISO 提取 INSTALL.WIM,新建wimmount、hotfix文件夹,补丁文件放入hotfix文件夹,INSTALL.WIM与hotfix、wimmount文件夹 放同一目录内执行以下命令:
Dism /Mount-WIM /WimFile:E:\install.wim /Index:4 /MountDir:E:\wimmount
Dism /Image:E:\wimmount /Add-Package /PackagePath:E:\hotfix
Dism /Unmount-WIM /MountDir:E:\wimmount /Commit
将NVMe 补丁集成到Win7 安装文件内。
3.将得到的Win7 install.wim 文件替换 U盘内的install.wim文件
4.选择UEFI启动U盘直接安装即可。
经测试,这种方法可行但相对比较复杂,有一定动手能力的玩家朋友不妨尝试一下。感谢ChipHell玩家seawinds为大家琢磨出这种解决方案,详细步骤请访问:
最后献上影驰铁甲战将240 M.2 PCI-E NVMe SSD在Win 7系统上的性能表现,如果大家有其他好的方式可以与我们交流联系,为喜欢Windows 7系统的小伙伴送去福音。
微信公众号搜索" 驱动之家 "加关注,每日最新的手机、电脑、汽车、智能硬件信息可以让你一手全掌握。推荐关注!【微信扫描下图可直接关注】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查看: 3215|回复: 9
软硬两手都要抓,老司机教你玩转NVME SSD
主题帖子积分
门户文章35
魔力币2985
本帖最后由 含笑三不沾 于
09:08 编辑
搞机多年,也写过不少文章,不过之前好多文章都是为了晒而晒,这次就换个套路,写点接地气的——下面,就让楼主就教大家如何玩转NVME SSD(高玩们可以无视了)。
一、认识NVME SSD
NVME,全称: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是一种新的硬盘传输标准,用于取代原有的AHCI。
NVMe的优势在于三点:更低的延时;更高的传输性能;更低的功耗控制。
要支持NVME,当然要满足3个要求:1.盘支持;2.主板支持;3.系统支持。
那么NVME SSD长什么样子呢?
有些人提起NVME,首先想到的是M.2 SSD,其实,NVME只是一种协议,M.2接口的SSD不一定都支持NVME,反过来,支持NVME协议的接口包括但不限于M.2一种,另外还有PCI-E接口和U.2接口。
下图中,左侧的浦科特M8Se 512G采用M.2接口,支持NVME协议;中间的Intel SSD 520 240G则是乱入打酱油的,其采用SATA3.0接口,不支持NVME协议;右侧的Intel SSD PG采用U.2接口,支持NVME协议。
01.jpg (179.78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大家可以看看M.2/SATA/U.2接口的区别。
02.jpg (235.44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至于PCI-E接口的SSD长这个样子,下图为采用PCIE 3.0 X4接口的浦科特M8Se(本图来自网络)。
03.jpg (88.42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其实对于NVME SSD来说,M.2/U.2/PCIE三种接口,性能上基本没区别,但其他方面各有优劣——M.2的优势是体积小,小到ITX、笔记本电脑都能装下,缺点是热量集中,所以高负载时温度较高;U.2由于采用2.5吋规格,且多采用厚实的铝壳散热,故温度表现不错,缺点是非常小众化(大多数主板无U.2接口,需要转接),价格也偏高;PCIE的优点是散热好,通用性强,只要有PCI-E插槽,老主板也可以用NVME SSD(但需要修改BIOS),缺点是要占用一个PCIE插槽,如果是ITX主板,独显和SSD只能二选一了,另外,笔记本也没法用。
目前来说,M.2接口的NVME SSD最为常见,下面就让我们以浦科特M8Se 512G为例,来看看M.2 NVME SSD的情况吧。
盒子一袭蓝色。
04.jpg (199.85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背面主要是产品的相关参数。
05.jpg (300.86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放大看看,这里有一个产品的参考速度表,可以看出512G版本的读取速度能达到2450MB/s,写入速度能达到1000MB/s。
06.jpg (268.14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内部采用塑料壳子包装。
07.jpg (212.65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盘体采用金属外壳设计,可辅助散热。由于拆开会失去质保,故这里就不拆解了,通过查阅资料得知:M8Se采用MARVELL 88SS1093主控,采用东芝15NM SHP高效能TLC颗粒。
盘的附件非常简单,除了盘,就是一颗螺丝钉。
08.jpg (287.83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M.2接口特写。
09.jpg (238.33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盘体背面是这样子的。
10.jpg (304.9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另外要注意的是,有些无线网卡也采用M.2接口,但无线网卡的M.2和SSD的M.2是不通用的,如下图:
10-2.jpg (234.31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二、安装M.2 NVME SSD
M.2 NVME SSD的安装也非常简单,只要主板(笔记本亦可)上有相关接口,且支持NVME协议即可。
下图为MSI X370 GAMING PLUS主板,其提供了一条M.2 SSD接口,支持SATA和NVME两种协议的M.2 SSD,支持80/22110四种长度的M.2 SSD。
11.jpg (343.17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由于浦科特M8Se是2280长度,所以将其用螺丝固定在2280孔位即可。
12.jpg (327.11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除了正常安装到主板正面外,还有许多ITX主板受限于布局,在背面提供了M.2槽位,如下图的华硕Z170I PRO GAMING。
13.jpg (315.38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装起来和正面一样简单,一颗螺丝固定即可。
14.jpg (309.18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带散热片的M.2 SSD来说,其带散热片的厚度不能超过机箱铜柱的高度,否则盘会顶到机箱主板托盘。从下图可以看出,M8Se的厚度和机箱铜柱的厚度几乎一样,算是勉强能装,如果盘的厚度再稍微增加一点,就会出现冲突。
15.jpg (131.69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除了正面和背面,还有这种奇葩的位置,下图为华硕X99杜蕾斯的M.2槽位,采用了竖插模式,好处是省地方,而且也能利用机箱风道辅助SSD散热,坏处是盘的重心太高,总担心一巴掌把它给拍倒了。
16.jpg (146.66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还好这板子附带了一个铁架子,用于固定盘体,有木有一柱擎天的感觉?
17.jpg (123.5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三、如何给M.2 NVME SSD装系统
啰嗦了半天,接着进行我们的重头戏,如何给M.2 NVME SSD装系统?
尽管给M.2 NVME SSD装系统和给SATA SSD装系统有点区别,但只要你搞懂套路,其实也一样简单。
拿到盘的第一件事,当然是分区,这个无论SATA还是NVME,都是一样的,不过为了更好的发挥NVME SSD的性能,这里建议大家采用GUID(GPT)格式分区,因为该格式支持UEFI启动,速度更快。
分区软件建议采用Disk Genius(磁盘精灵),该软件支持MBR和GPT格式间的转换,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
至于使用环境,个人建议在已有的WIN10系统下,将NVME SSD挂从盘,进行分区操作。当然,也可以在U盘PE系统下进行分区,但前提是,你的PE必须基于WIN10打造,否则是认不出NVME SSD的。
下图,M8Se出厂默认是MBR格式,我们用磁盘精灵将其转换为GPT格式。
19.jpg (160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然后开始分区,鼠标定位到M8Se上,右键,出现如下窗口。
这里要说一下,GPT格式分区相对MBR分区,会多出俩小分区——一个是ESP分区,另一个是MSR分区,ESP分区就是EFI system partition,简写为ESP,望文生义,不难理解,要支持EFI,就得有ESP分区,该分区用于加载EFI系统的引导区,其在 Windows 操作系统下一般是不可见的;至于MSR分区,意思就是Microsoft保留分区,是每个 在GUID 分区表 (GPT) 上的 Windows操作系统(windows7以上)都要求的分区。
20.jpg (170.09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点击确定后,开始分配主分区大小,本人给第一个分区分配了100G(因为挂从盘,所以是E盘,如果挂主盘,就是C盘)。顺便说一下,有些人喜欢给一块SSD只分一个区,也有些人喜欢分多个区,这个凭个人喜好,本人喜欢分两个区,这样重装系统就不用备份第二个分区的一些资料(大型游戏等)了。
21.jpg (161.79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剩下的容量全部分给第二个分区(F盘)。当然给SSD分区这个步骤这里也可以不做,等到安装系统时,也是可以用系统自带的工具分区的,这两者并无多大区别。
22.jpg (164.13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正如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给NVME SSD安装操作系统也有多种方法,下面就让我挑几种说说吧:
1.方法一:直接安装法
其实在WIN7+MBR时代,用PE+GHOST镜像的方法装系统,要比直接安装系统速度更快,然而到了WIN10+GPT时代,用PE+GHOST的方法装系统,就有点麻烦了,一是大多数PE没有集成NVME驱动,不认NVME SSD,二是GPT格式的SSD,无法使用GHOST镜像还原的系统,故此,直接安装反倒更加省事。
直接安装既可以用光盘,也可以用U盘,鉴于目前光驱快要退出历史舞台,我们还是以U盘为例吧:
用到的软件:1.WIN10镜像文件(也就是下图中的ISO文件,建议去微软官网下载最新版);2.UltraISO,中文名软碟通。
用到的硬件:一枚大于4G的U盘和一台电脑。
23.jpg (42.51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接下来就是制作启动U盘,其实就是把系统镜像文件“刻录”到U盘中。
第一步,点击文件-打开。
24.jpg (228.83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定位到提前下载好的WIN10镜像文件,并打开。
25.jpg (101.04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然后点击启动-写入倒硬盘映像。
26.jpg (247.22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写入完成。其实对于UEFI启动模式来说,也可以不用UltraISO刻录,直接将WIN10的ISO文件解压缩,并复制到U盘,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但我们为何要多此一举用UltraISO呢?这是因为UltraISO可以隐藏启动分区,这样U盘剩余的空间会以一个空U盘盘符的形式显示,这样你可以尽情的使用剩余空间,而不用担心你所存的文件和启动文件混在一起。
27.jpg (256.92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写入完成后,重启电脑,然后进入BIOS的启动项,将之前刻录好的U盘设置为第一分区。
这里顺便解释下为何本人要斜着拍照,因为这样会尽可能的消除摩尔纹,当然,坏处是对大家的颈椎略微有点影响,还请大家担待。
28.jpg (141.67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设置好启动顺序后,继续重启,出现了WIN10的安装界面。
29.jpg (79.3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往下点,出现输入序列号的界面,没有序列号的话,可以将其无视,并直接点下一步。
30.jpg (104.48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版本选择,果断选Pro版。
31.jpg (88.12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有升级和自定义两种安装方式,个人建议自定义(即全新安装),因为升级安装容易有这样那样的小问题。
32.jpg (111.34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选择要安装的分区,分区1是ESP分区,分区2是MSR分区,不能选,第三个分区才是我们想要的C盘。
33.jpg (112.51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开始安装了。
34.jpg (69.5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安装完,让你重启。
35.jpg (71.66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继续进到BIOS,这时要将第一UEFI启动顺序改为浦科特M8Se,之前第一启动项是U盘,但此刻U盘的使命完成了,所以需要将其改过来。
36.jpg (149.22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重启后,出现了熟悉的界面。
37.jpg (53.55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还要进行简单的设置。
38.jpg (71.18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给自己取个用户名,个人建议用英文,因为中文会有各种蛋疼的问题(譬如HTC VIVE VR头盔在中文用户名时无法配对等)。
39.jpg (72.71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成功进入桌面,剩下的设置及装驱动等事宜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40.jpg (64.36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2.方法二:PE安装法
用到的软件:1.解压后的WIN10文件(复制到U盘);2.UltraISO;3.基于WIN10基础的PE镜像文件。
用到的硬件:一枚大于4G的U盘和一台电脑。
该方法依然需要用UltraISO将文件刻录到U盘,不过区别是这次要刻录的镜像文件是PE文件(下图中的第三个文件),鉴于刻录方法和之前基本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41.jpg (46.31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制作好PE U盘后,重启,然后设置一下启动项,将U盘设为第一启动顺序。
42.jpg (133.33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然后进入PE系统,由于本人的这个PE基于WIN10核心而来,自带NVME驱动,所以直接识别出了浦科特M8Se(C盘和D盘)。
43.jpg (97.8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接着从U盘中复制如下文件(夹)到NVME SSD的C盘。
44.jpg (111.36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然后修改启动顺序,将SSD设置为第一UEFI启动项。
45.jpg (151.19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重启后,出现了熟悉的画面,剩下的和之前的步骤又一样了,这里就略过了。
46.jpg (91.34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安装完成后,重启。
47.jpg (75.99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这里再改回U盘为第一启动项。
48.jpg (154.05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进到PE系统后,将这4个文件删除,要不然,会不停的循环安装过程。
49.jpg (158.33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删完后,拔掉U盘,或者到BIOS里将SSD设为第一启动项,重启后,继续安装步骤。
50.jpg (71.71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3.方法三:克隆大法好
之前我说过,采用GPT格式的磁盘,再不能用GHOST简单粗暴的进行备份还原,但这就意味着没有其他办法了么?
其实还是有办法的,不过我们需要换一款软件:Acronis True Image,该软件支持对UEFI系统进行备份还原,功能比GHOST强大。
不过此种方法需要我们之前已经有一个系统,譬如你之前用的是128G的SSD,你现在换成了512G的,但你还想用原来的系统,你就可以直接采用此种方法(注:原来的盘是SATA盘,克隆到NVME盘,有一定几率无法正常使用)。
该软件使用起来也很方便,可直接在现有的系统下使用(目标盘挂为从盘)。
51.jpg (111.41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开始备份,如果是MBR格式的盘,直接备份C盘即可,如果是GPT分区,则还需要勾选那个FAT16分区(即ESP分区,引导文件存于其中)
52.jpg (163.2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选择一个备份文件的存放路径。
53.jpg (117.61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继续往下点。
54.jpg (107.8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备份完成。
55.jpg (119.18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然后开始恢复。
56.jpg (117.24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定位到刚才备份的那个文件(tib格式)。
57.jpg (125.13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继续往下点。
58.jpg (82.22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由于是GPT格式,所以主分区和ESP分区都要选上。
59.jpg (113.59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这一步是指定目标ESP分区位置。
60.jpg (101.33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指定目标主分区位置(即目标盘的C盘,由于挂从盘,故显示为E盘)
61.jpg (103.82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继续往下点。
62.jpg (114.11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恢复成功,重启后就能使用了。
63.jpg (139.92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四、如何对SSD进行简单测试
好多人拿到一枚SSD,想知道SSD的一些参数以及性能、温度等表现,这就需要用到一些软件对其进行测试。
譬如要查看SSD的信息,可以使用下图的CrystalDiskInfo,该软件能查看SSD的写入量、通电时间等参数,可以避免买到用过的二手货。
64.jpg (257.5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当然,娱乐大师鲁大娘也是可以的。
65.jpg (137.96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顺便跑个分,看看补齐SSD短板后的分数如何?
可以看出,整套平台相对于之前用SATA SSD的65W分飙升到67W分,可见想要跑高分,高性能NVME SSD是必须的。
66.jpg (146.74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总名次也从之前的309名来到280名。
67.jpg (171.03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当然,如果你嫌弃鲁大娘过于娱乐,不够专业,我们可以换软件测。
不过在测试之前,我们要在这里打个勾,否则会出现写入速度会相对实际速度减半的情况。
68.jpg (116.17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然后开始测试,AS SSD Benchmark测试,可以看出测试结果比产品盒子上标称的数据略低,但差距不是很大。
69.jpg (210.35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CrystalDiskMark测试。
70.jpg (233.18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TxBENCH测试。
71.jpg (192.19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测试。
72.jpg (217.21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如果想测试SSD的温度,则可以用CrystalDiskInfo+跑分软件组合的模式,譬如下图的CrystalDiskInfo+CrystalDiskMark,用CrystalDiskMark的目的是让SSD达到高负载状态,用CrystalDiskInfo的目的是记录SSD温度,M8Se出现的最高温度为60℃,由于其自带散热片,所以比那些动辄8、90度的裸SSD要好一些。
73.jpg (271.42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尽管茴香豆的茴字有4种写法,但本篇的这几种方法算是比较简单可行的方法,不过授人鱼不如授人渔,Po住更希望读者掌握的不是单纯的操作方法,而是一种思路,只有这样,遇到新的问题,才能让你产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只会生搬硬套,遇到新问题你将会束手无策。想当年楼主为了给Raid0下的磁盘安装win2003,研究了好几天,最终成功的解决了问题,靠的就是不停的思考和一股不服输的钻研精神。
以上就说这么多吧,希望本篇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大家!
<p id="rate_4"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赞一个!&魔力币 + 5
" class="mtn mbn">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魔法师, 积分 557,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3 积分
.....SSD真多!你想用来开博物馆?
主题帖子积分
门户文章35
魔力币2985
.....SSD真多!你想用来开博物馆?
我这才几个,你看看高总的盘就知道了,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魔导师, 积分 328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9 积分
魔力币2321
楼主辛苦!通俗易懂外加实用,必须赞一个!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魔导师, 积分 28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636 积分
魔力币1400
这难道是公版的1080ti?? 分数好低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魔法师, 积分 37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3 积分
从头看到尾,竟然都看明白了!谢谢圣魔导师的帖子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魔法师, 积分 3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6 积分
M8SE新产品那么快就开始用上了。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魔法师, 积分 69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09 积分
硬件配置确实高,其实nvme安装win7 64位版完全可行,只要找到合适的win7版本&&比如安装镜像文件增加了usb和nvme以及支持UEFI启动的特殊版的iso镜像,安装win7非常简单
主题帖子积分
大魔法师, 积分 1009,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1 积分
我这才几个,你看看高总的盘就知道了,@gaojie20
好期待高总的x299!
三哥sm951 961 如何 Secure Erase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魔法师, 积分 29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3 积分
请教下现在win10安装原版镜像激活有没有新的办法
DDOS纪念勋章
DDOS纪念勋章
Powered by不花一分钱体验NVMe固态硬盘?真的可以做到不花一分钱体验NVMe固态硬盘?真的可以做到飞鸟勾百家号人人拥有一块固态硬盘已经不再是遥远的梦想了,不过要说NVMe固态硬盘,还不是所有人都能体验到,譬如说一些老电脑不能支持NVMe引导,还有一些朋友在等待固态硬盘降价,所以依然是持币观望。存储极客今天就告诉大家一个免费提前用上NVMe固态硬盘的方法:VMware虚拟机。VMWare是大名鼎鼎的虚拟机软件,在14.0版本中正式添加了对模拟NVMe固态硬盘的支持。在新建虚拟机向导中选择自定义高级选项,选择磁盘类型的时候就可以选择NVMe类型:接下来选择让VMWare直接访问主机物理磁盘,这样可以提升虚拟机中的磁盘性能。因为是模拟,所以存储极客这里使用了东芝Q200 SATA固态硬盘,把这块MLC闪存的SATA固态硬盘模拟成NVMe固态硬盘。东芝 Q200 240G固态硬盘 MLC闪存¥579领10元券在虚拟机内安装完Windows 10之后,在系统设备管理器中能看到VMware模拟出来的NVMe固态硬盘。甚至使用CrystalDiskInfo也能识别到NVMe固态硬盘的信息,只是毕竟是模拟出来的,有些信息错的离谱,比如温度显示成一万多度,健康状态只剩1%,当然这些都是虚拟出来的假象。不过接下来可能要让大家失望了,假的终归是假的,模拟出来的NVMe固态硬盘因为不能开启写入缓存等原因,性能跟真正的NVMe固态硬盘还是差了很多,相比Q200自身性能更是缩水不少,虚拟机的性能远不如物理机实在。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东芝Q200可是很强悍的哦,虽然它只是一块SATA接口固态硬盘,但是在PC Mark 8存储测试中能取得超过5000分的成绩,甚至超过一大批PCIE NVMe固态硬盘。纠结于NVMe固态硬盘太贵的朋友也不必闹心,东芝在今年CES消费电子展上发布的RC100迷你NVMe固态硬盘有望让大家以SATA的价格买到货真价实的NVMe体验。它不光有22*42mm的娇小身形,还使用了64层堆叠的3D闪存,一颗芯片就能融合主控和最高480GB存储容量。SATA接口固态硬盘的优势在于无敌的兼容性,早至十几年前的电脑都能够安装最新型号的固态硬盘。而NVMe接口固态硬盘的优势则是低延迟高带宽,如果说从机械硬盘到SATA固态硬盘是自行车变汽车,NVMe固态硬盘应该就属于豪华车范畴了。现在只差一款亲民定价高端性能的NVMe固态硬盘问世,SATA固态硬盘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飞鸟勾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走过拼过努力过,为了美好生活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责编:孙玉亮
1何为NVMe协议?&&&&进入2016年,我们见证了SATA的风光不再,唏嘘着MLC颗粒的走下神坛。同时,也欢呼着新一代、无延迟的NVMe协议的到来,以及由此而来的固态硬盘性能的极致提升,也承受着3D&TLC颗粒引发的颗粒革命的阵痛。&&&&固态硬盘的产业,正在向前进步;固态硬盘产品,也在不断进化。从高端到主流,再到入门级,越来越多的固态硬盘进入市场,如同沉寂已久的火山般突然迸发,并瞬间点燃了老旧的存储行业,来自全球各地的、各类科技厂商,都开始瞄准新诞生的固态硬盘市场,或创立品牌、或收购厂商、或授权企业,都想在固态硬盘的某个领域取得先机,抢占新兴市场,布局未来产业。&&&&正是由于众多厂商的涌入,多元化的品牌诞生,在繁荣行业的同时,也带来了整个产品选择的困难。今天,笔者就从NVMe协议出发,和大家聊聊那些靠谱的NVMe固态硬盘产品。何为NVMe协议?&&&&在笔者上一篇文章中,有关于NVMe协议的相关解释,在此便不再重新赘言,仅截取相关论述。&&&&NVMe,全称为Non-Volatile&Memory&Express,我们拆开翻译,Non-Volatile&Memory中文译名为非易失性存储器。&&&&熟悉存储的都知道,存储器根据断电后是否能够存储数据为标准分为易失性和非易失性,我们常用的优盘、闪存卡等存储产品就是非易失性存储器,当然固态硬盘产品也是非易失性存储器了。而此处的Express,就是类似于PCIe中那个e,指的是通道或是规范。NVMe协议&&&&一般常识性的理解,NVMe是一种基于非易失性存储器的传输规范,NVMe规范由包含90多家公司在内的工作小组所定制,Intel是主要领头人,小组成员包括美光、戴尔、三星、Marvell、NetAPP、EMC、IDT等公司。&&&&此规范目的在于充分利用PCI-E通道的低延时以及并行性,还有当代处理器、平台与应用的并行性,在可控制的存储成本下,极大的提升固态硬盘的读写性能,降低由于AHCI接口带来的高延时,彻底解放SATA时代固态硬盘的极致性能。&&&&就存储整个流程来说,NVMe不仅仅是逻辑上的协议接口,还是一种指令标准,一种指定协议,它的出现彻底颠覆了存储行业长期以来以ATA为核心底层的存储逻辑,掀起了一场实至名归的存储革命。产品:
2这些NVMe SSD真有料之浦科特M8Pe这些NVMe&真有料之测试&&&&解释完NVMe协议,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市面上有哪些NVMe,他们的性能究竟如何呢?&&&&通过某某商城搜索“NVMe&SSD”关键词,可以看到目前在国内热卖的NVMe协议的固态硬盘厂商为浦科特、三星、intel,而在结果页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大部分产品都是浦科特、intel以及三星旗下产品,那么他们的产品性能到底如何,产品用料又是哪些呢?我们接着来看。(基于intel的NVMe固态硬盘的售价实在感人,笔者无力入坑,因而无法测试。)通过某某商城搜索出来的热销NVMe品牌&&&&首先是搜索结果页第一名的浦科特,根据笔者了解浦科特在2016年之前并未发布过基于NVMe协议的固态硬产品,最新推出的M8Pe系列的NVMe固态硬盘也是在不久前问世。&&&&通过拆卸,我们可以知道此款京东热卖的M8Pe系列,在主控芯片采用的是Marvell设计的第一款支持NVMe协议的编号为88SS1093的PCIe&3.0传输规范的固态硬盘主控芯片。在相关工艺上,28nm制造工艺,Marvell第三代NANDEdge&LDPC纠错机制,支持NVMe1.1技术规范,并可以根据厂商需求设计传输速率为2GB/s或是4GB/s的定制化产品,除此之外还支持15nm&SLC/MLC/TLC以及3D&V-NAND。Marvell&88SS1093主控芯片&&&&在颗粒上,则是采用东芝原厂的编号为TH58TFT1JFLBAEG、15nm工艺的MLC闪存颗粒。东芝编号为TH58TFT1JFLBAEG&MLC闪存颗粒&&&&Marvell&88SS1093主控以及东芝15nm工艺MLC颗粒的搭配,可以说是当下市场上最为成熟、性能最为优异也是最强悍的“二人组”之一了。特别是在颗粒上,在TLC颗粒一统江湖的今天,东芝原厂15nm工艺的MLC颗粒更是稀罕物。产品:
3这些NVMe SSD真有料之三星950pro
这些NVMe&真有料之三星950pro&&&&&&&&接下来说说三星,作为业界最早开发和研究NVMe的厂商,三星早在固态硬盘发展之初就发布了第一代基于NVMe协议的950&PRO固态硬盘。&&&&鉴于三星家族的固态硬盘有着完整的体系,产品相关参数更是秘不外露,通过查询仅能得知内部核心元件为三星UBX主控(PCIe原生主控)、第二代3D&MLC闪存。那么,此款950pro的性能到底如何,是否真的“有料”呢?基于NVMe协议在低延迟上的改进和优化,我们通过Iometer随机读取性能测试&,来实际验证一下此款950PRO的真实性能。  Iometer是一个工作在单系统和集群系统上用来衡量和描述I/O子系统的工具。它可以被配置为模拟任何程序或者基准测试程序的磁盘和网络I/O的负载,或者用来产生整个综合的I/O负载。它也可以用来产生并测量单系统或者多系统(网络)的负载。&&&&队列深度32/4线程队列深度32/4线程&读取IOPS:队列深度32/4线程&写入IOPS:  在Iometer的队列深度32的随机存取测试中,三星950&PRO&SSD在随机读取4KB文件时为&IOPS值;随机写入4K文件时,IOPS值为。&&&&SATA3.0时代的SSD的随机读取IOPS值在10万级别,写入IOPS值少有9万级别。三星950&PRO&SSD的随机读取IOPS值达到35万级别,是SATA3.0&SSD的3.5倍左右;它的随机写入IOPS值达到11万级别,比SATA3.0&SSD高出一截。&&&&&得益于NVMe协议的几乎可以忽略的低延迟,在4K随机读取中,此款950pro的测试成绩能够到达35万级别以上;而在4K随机写入中则可以达到11万级别,从侧面可以验证950pro的超强性能。小结:&&&&无论是浦科特还是三星,或是笔者无力承担的intel,三者都是在固态硬盘行业摸爬滚打数载的领军企业,同时也是固态硬盘各项革命性技术研发普及的引路者,它们占领着新兴的NVMe固态硬盘市场也是情理之中的。
存储容量 接口类型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本城市下暂无经销商
4¥4895¥4496¥5497¥24998¥3999¥59810¥32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js判断是否支持webgl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