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少城记忆银饰饰传承人吴爱龙靠谱吗?

湘西银匠村:6旬老银匠传承“非遗银饰技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苗人爱银饰,始于汉代,成于明朝,而以清朝尤甚。《炎微记闻》一书记载道:“以银若铜锡为钱,编次绕身为饰”。也正因此,苗人聚集地从来不乏银匠。湖南省凤凰县的山江镇黄茅坪村,乃是湘西苗族远近有名的“银匠村”
苗人爱银饰,始于汉代,成于明朝,而以清朝尤甚。《炎微记闻》一书记载道:&以银若铜锡为钱,编次绕身为饰&。也正因此,苗人聚集地从来不乏银匠。湖南省凤凰县的山江镇黄茅坪村,乃是湘西苗族远近有名的&银匠村&。
不善言谈的老银匠搬把木凳,独坐在敞开门的堂屋中,看着这些年苗寨的姑娘们欣然出嫁,不再遍身银光闪闪,取而代之以汉化的&三金&(金项链、金耳环、金戒指)彩礼。老银匠默默不言,只用手中的铁锥锤刻出一只银色的蝴蝶。一敲一打,岁月便静静从&叮当&声中流走。
纯度越高银子越软适合打造手镯项链戒指
麻茂廷的家,在一处幽静的山坳中。六月雨润,青苔湿滑。三岁小童在村前老树下玩耍,抬起稚嫩的脸庞脆声询问陌生来客:&你们是来找做银子的人吗?他是我爷爷!&
言罢,便撇下同伴,欢快地蹦跶着在前领路。堂屋内光线极为昏暗,透光的窗前独坐一位衣着朴素的长者,衔一根点燃的香烟,埋头镶嵌膝盖上的雕花银凤冠,指甲中灰黑的尘垢,是火塘淬炼留下的痕迹。
62岁的麻茂廷是一位典型的匠人,敏于工而讷于言。我们轻轻打了声招呼便坐在一旁,静静看他给凤冠挂上十多个精致的银铃铛。
凤凰古城内有很多这样的老银匠。银匠们坐在银号门前细细敲打洗磨着手中银器,仿佛有一个坚实的光罩,将银匠与周身人来人往的喧闹隔绝开来,银匠的世界只有银匠和银器。即便偶尔与人说话,眼睛也只瞅住手中,绝不停下未完成的活计&&这种心无旁骛的专注,便是匠心吧。
良久,麻茂廷放下已完成的凤冠。作为黄茅坪村的银匠世家,制银手艺传到他这里已是第五代。几十年来,他日复一日坐在堂屋窗前门口,与钉锤、火塘相伴半生。
他登上阁楼,取出重达七斤银块原料,沉甸甸的银块看上去像古代官银。这些银料产自郴州银矿,含银量99%以上,称为&足银&。纯度越高的银子越软,适合打造手镯、项链和戒指。看一块银料的好坏,得看上面的气孔,大小自然均匀。
优质银器和劣质银器最关键的区别取决于原料。从前银料难得,乡人打银器多用银元&袁大头&来化银,麻茂廷也经常向乡人收购银元。银元化成的银料称为&老银&,含银量50%-60%。老银硬度高,最适合做凤冠,要是用足银做凤冠,质地太软戴着戴着会变形。
银元早已成珍稀品难觅踪影,只有从前用银元化成的首饰再送来重打时方能再见老银,刚刚正在加工的那顶凤冠,所使用原料便是重新熔化的老银。
吹管将银器各部分融化粘合需把握火候
麻家厅堂虽大,却颇显空旷,中堂仅一桌四椅。两座火炉,左手边是生火做饭的灶台,右手边是生火锻造银器的土炉。
银匠的生火方式很是特别。在普遍使用汽油焊枪的当下,老匠人一壶煤油一根吹管足矣。杂乱的工作桌上,麻茂廷摆上煤油壶,壶嘴里塞着细棉绳拧成的火芯,点燃火芯火苗簇起。一根三十厘米的细长吹管斜斜含在口中,吹管尾部弯曲,对准火苗吹气,火苗便顺着吹管方向集中歪向一处。
一块木炭放置在厚重扎实的樟木板上,采用樟木,乃是取耐烧的特点。用手握住木板,不过分把钟,吹过来的火苗将木炭点燃。将引火木炭转移往一旁的炉床上,多加几块木炭,抽动灶下风箱燃起一炉旺火。
麻茂廷这套动作极为熟练利落,前后不过三分钟。
用火是银器锻造必不可少的环节。将银料在&银窝&(坩埚)中化开浇筑到模具中需用火,软化银条捶打成型需用火,焊接糅合需用火,乃至最后明矾煮银亦需用火。用吹管将银器各部分融化粘合的过程,是为&吹烧&。
火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银器质量。木炭有栗炭和脬炭之分。栗炭的火性强、温度高、熔解快速,制作过程不易掌握火候;脬炭火性温和、温度低、耗时多、不耐烧,但容易掌握火候。
吹烧焊接是制作复杂银器大大小小30道工序中最难掌握的环节。&做银子很容易上手,谁都可以做,但好手艺需多年经验才能练成。&麻茂廷说,焊接时火候过大会造成局部熔化导致银器被毁此前做工全部报废,火候过小则焊接不牢靠,容易被损坏。
他随手从一旁的首饰盒里拿出一串耳环。耳环上不足两厘米长的细小银吊链上十数个小环,每个长宽仅1毫米多,环环相扣,每个小环的接口都用吹烧方式封闭熔合, 自然得完全看不出焊接痕迹。要在如此精细的小环上作业,非耐心细致的工匠决不能完成。而麻茂廷常年制作微小银饰,视力竟还上佳,实在让人惊讶。
一厘米厚的银条,拉成半毫米细的丝
我们全程观看麻茂廷制作一只绞丝银手镯。用银丝编织、堆垒、掐花、攒焊,做成各种平面或立体的图案纹饰,统称为花丝工艺。手艺越高超的银匠拉成的银丝越纤细。
麻茂廷从一根长方银条上凿取一段银料,用火钳置于炉床木炭中加热,待其软化夹取出来在圆柱形盖铁皮的木砧上用铁锤敲打,如此反复数十次。一旁的木架台上搁着五六块抽丝铁板。铁板上圆孔大小不一,直径依次从2.8毫米到0.25毫米不等。麻茂廷将加热软化的银丝一头削尖,从抽丝板孔中穿出,用铁钳夹住尖头,从孔中抽出银丝使其细长。
制作银器是力气活。银丝难以通过不到一毫米的小孔时,麻茂廷索性跳上木架台,站在上方紧握铁钳用力拔出雪亮银丝。半个小时来回往返,一段一厘米见方的银条拉成直径不到半毫米、长达两米的银丝。人们用&抽丝剥茧&形容做事细致,亲眼看到银条的&抽丝&过程,方知这如丝线般的银丝手工制作过程如此不易。上世纪90年代后,银器制作使用工业机械拉丝,一块银料进入机器成丝出来不过数分钟,再精细复杂的花纹不过转眼瞬间,哪知道手工锻造一个简单的手镯所需的汗水。
银器制作本无甚特别技巧,唯手熟尔。匠师之为匠师,比他人胜出的是经年累月的熟练度与手感,只能自己在一锤一凿中积累,丝毫无机巧捷径可达。麻茂廷只需瞟一眼客人手腕就知所定制的手镯大小。
我们一度很焦虑,麻茂廷从未测量客人的手腕大小,甚至未仔细打量过,会不会有偏差。两小时后,所做成的手镯竟恰恰合适,不多不少。如果说非要有诀窍,麻茂廷想了想,就是&感觉&。选原料如何看成色?&感觉,不足银的一看就知道。&凿刻新图案怎知何处凸起何处凹陷?&感觉,一上手就知轻重。&
做好手镯,麻茂廷将烟头掐灭在火炉灰烬中,又端起椅子到老屋大堂门前,就着门外的光线,在浇灌好银片的松脂木台上雕刻起一只新的蝴蝶,叮叮当当,叮叮当当,清脆声响回荡在静谧雨天。
&做得快做得漂亮&的老银匠
麻茂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手工银饰技艺传承人。他学制银时仅二十来岁。&破四旧&时期,银器制作被视作&四旧&而被禁止,很长一段时间,乡民既不戴银器也不做银器。
直到1977年,他所在的公社召集附近的十多名老银匠,在一间老房里重开旧业,作为公社大队的副业,银匠们能挣工分,麻茂廷的父亲便是被召集的银匠之一。那时,年轻的麻茂廷是作坊的保管员和出纳员,空闲时,便也拿起锤子跟着敲敲打打。
不过一年多时间,父亲去世,他便接替父亲制作银器。算起来,麻茂廷学习制银不到两年。制银并没有多少技巧,靠的是经验和熟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埋头敲打,麻茂廷的名声在乡间响亮起来,&做得快做得漂亮&是他的口碑。直到2009年国家级非遗证书拿到手中。
名声在外的老银匠并不像一位有名头的人物。当他拿起钉锤生起火炉的时候,他一言不发,双眉紧锁,干净利落,那是一丝不苟的专注所带来的光芒。偶尔徒弟过来两人并无多话,师徒俩分头默默干着各自的活。
没想过什么商业运作,也没什么索求,谈不上宏伟蓝图,道不清银器历史,他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位有经验的老银匠。接的活计都是乡邻熟人介绍而来,老屋内陈设简单粗陋不讲究。如遇好友来访,相逢酌酒,便是快活。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黄秋霞]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非遗传承人吴爱龙是做什么的?_百度知道
非遗传承人吴爱龙是做什么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他是专门做银饰的,在行业内名气和口碑都不错,上次去湘西旅游见过他。
采纳率:100%
此人为苗族银饰品手工锻造技术传承人。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 详情 &
湘西凤凰苗族银饰:用手工传承民族文化历史
湘西凤凰苗族银饰:用手工传承民族文化历史
来源:长沙到凤凰旅游网 &&作者:长沙到凤凰旅游网&&
发表时间: 21:59:03 &&
&&& 湘西苗族银饰是苗族同胞最喜欢的传统民间工艺品,色泽洁白明亮,装饰系统全面。从佩戴形式来看,可分为头饰、颈饰、肩饰、胸饰、腰饰、脚饰、手饰等不同部位饰品,每一部位的组件有多种形式,都是通过苗族银匠师根据苗族群众的生活、生产活动精心设计而成,融格调、韵味、美意为一体,形成了高度的外观美和形式美,体现了苗族银饰文化价值和美学意境。&&&&&& 湘西苗族妇女特别喜爱银首饰,因为它是吉祥、光明、美丽,富有的象征。每当节庆之时,有的苗族妇女从头到脚全身缀满了银饰品,琳琅满目,熠熠生辉。湘西苗族银饰,以凤凰三江区、腊尔山区,花垣雅酉地区最具特色。&&&&&& 湘西苗族银饰介绍&&&&&&& 一、头饰&&&&&& 1、银帽&&&&&& 银帽,又名接龙帽,俗称“雀儿窠”,苗语叫“纠”。雪银1500克左右,工10多个,非富有人家不能制。一寨,几寨才能一顶,需用时,可借用。湘西州博物馆有藏。&&&&& 2、银花大平帽&&&&&& 银花大平帽,民国是期打制,呈圆形,直径60厘米,重470克。此帽为苗族姑娘春夏秋季未包头帕时戴于头上的装饰品。一般是集会喜庆之时使用。戴时短须在前,长须在后。其构造由三大件组成:前后为两块半圆形银皮合成圆形,中空用细丝螺旋构成圆顶形。三大部件可以拆开。帽顶焊有花、鸟、鱼、虾、龙、凤、蝴蝶等图样,并饰有湖绿和桃红丝线花束,如繁花绿叶铺满其冠,与银色辉映相衬,显得既美观又富有诗情画意。&&&&&& 3、插头银花&&&&& 插头银花,苗语称为“疏山”,J凤凰山江、腊尔山地区苗族妇女最喜爱的头饰之一。婚嫁、节庆、过年时才插戴。一般重40克。造形有关公大刀、菊花、梅花、桃子、棋盘花、蝴蝶、寿字等,上吊有湖绿桃红丝线花束。&&&&&& 4、插头银椿花&&&&&& 插头银椿花,苗语称“木比咬”,是苗族妇女插在首帕上的银饰,凤凰县山江、腊尔山、花垣县雅酉等地苗族妇女喜插戴,相邻的贵州松桃苗区也盛行。椿花下端为插杆,中间为蝴蝶、白鹤、虾子、梅花、螃蟹等物样,缀有绿丝线花束。逢年过节赶集做客,则将椿花插在头巾上。&&&&&& 5、银凤冠&&&&&& 银凤冠,是湘西17以下未出嫁苗族姑娘戴在前额的装饰品。一般重180余克,长37厘米。凤冠戴在疛上呈半弧形。构造为银皮一块宽约4厘米,长约37厘米。上缕空有多枝方孔古钱,莲花纹,梅花点,梅花朵及阴刻五个“”字。两头为对称的蝴蝶和一半圆圈。银皮上悬有造形栩栩如生的二龙抢宝、双凤戏菊和各种花草。银皮下端有九只展翅欲飞的凤,每只凤嘴含吊一根银细链,三条须,长5厘米。&&&&&& 6、儿童帽饰&&&&&& 湘西苗族儿童银饰主要是帽饰、手镯和胸饰,而帽饰最为丰富多彩,工艺精湛,造形逼真。如一件银饰狮子造形,重135克,银饰下为花瓣组成的八角圆形,瓣上钻星点和梅花,上有鲜活如此的蝴蝶、虾。螃蟹、鱼、花草等银制作。花草虫鱼上缀有红绿丝线花束。中间为一圆银片,上为一银狮。其狮造形逼真,周身钻满纹饰,口、耳、身、尾饰满银须,稍抖动,便毛须颤动,活灵活现。
&&&&&& 苗族银饰的形成和发展  苗族银饰是通过苗族银匠师精心设计、模具造型、锤炼、打压、拉丝、焊接,而后洗刷而成,具有极高的文化品位和经济价值。苗族银饰的产生和制作在苗族部落形成时就初具雏形。苗族人民原始的生活生产方式,如下地劳动没有遮阳挡雨器具,随手采来树叶、树条戴在头上遮阳挡雨,又把野花、贝壳挂到自己的衣上,苗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爱美的民族,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在那原始的时代,只能以野花、树叶、贝壳来装饰自己。当苗族先祖蚩尤发明冶炼和制作劳动工具和兵器时,苗族银饰就应运而生,虽然在当时仅仅只是一些粗糙的制品,但它反映了苗族人民的聪明和智慧。&&&& 随着部落战争不断发展和升级,蚩尤部落败北而被驱逐。为了生存,苗族部落进行了艰苦地迁徙,他们不忘先祖和故地,就在自己的衣饰和银饰上绣制打造苗族的图腾印记,便于寻根祭祖,寻找自己本民族的同胞兄弟,团结起来对抗外族部落的进攻。比如苗族妇女的凤冠头饰,就是苗族母系社会的图腾印记。凤代表女性,苗族把凤比作自己的母亲,苗族视母亲至高无上,所以把银饰凤图腾戴在自己的头上叫凤冠不是没有道理的。经过艰难地迁徙,苗族部落的一支最后定居于湘西的群山竣岭之中,得到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生活、生产场所。为了纪念祖宗,保存自己的宗教习俗,驱除邪恶,抵抗敌方袭击,必须团结一致,共同战斗,于是便产生了椎牛祭祖或吃牛合鼓的习俗。椎牛是为了祭祖、除怪、治病,合鼓是团结一致的象征,一鼓作气战胜敌人。在凤凰腊尔山、禾库,花垣的吉卫、雅酉一带,举行椎牛活动时,苗家妇女总少不了戴上一两根长长的胸链银饰,苗语称为习卡。卡为阻拦,习卡意为战胜鬼神和敌人,椎牛就少不了这根胸链银饰(据禾库地区银匠口述)。又如银饰中的银项圈,就是由苗族尊祖信鬼这一民俗法事需要而制成的。苗族人怕丑鬼、恶鬼夺去他们的灵魂和生命。为求得祖宗的护佑,通过苗法师的测算,要在苗族人的颈上套上银圈,套得越多就越牢实,这样才不会被丑鬼恶鬼轻易地夺去生命,后来就形成了苗族人戴项圈的习俗。苗族银匠师把项圈设计得精密细致,既适应苗族宗教习俗的需要,又体现苗族妇女美丽和家庭富有,一举两得。在苗族地区,戴银项圈并非苗族女性的专利,男性也戴银项圈。在凤凰、花垣苗族地区都有男性戴银项圈的习俗,由此,我们不难了解,苗族银饰的形成是根据生产生活和宗教习俗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湘西苗族银饰的历史&&&&&& 苗人银饰始于何时,从考古文献资料中,大致有共识。苗族来源于黄帝时的“九黎”,尧、舜、禹时的“三苗”,而商周时的“荆蛮”则是三苗的遗裔,与苗族有同源关系。其中最为人所知的苗族领袖就是九黎的蚩尤、三苗的驩实的记述。&&&&&& 秦汉时期,苗族主要集中在洞庭右岸的武陵地区,又称武陵蛮或五溪蛮。隋唐时期,中央政府在边疆地区建立羁縻州,史上最着名的唐贞观三年,东谢首领谢元深率各支首领领进京朝贡。史书中记述:“东蛮谢元深入朝,冠鸟熊皮冠,以金络额,毛帔,以为行縢,着履”,对当时苗族服饰有清楚的描写。这时苗族妇女开始出现佩戴耳饰者。“妇人横布二幅,穿中贯其首,号曰通裙。美发髻,垂于后,竹筒三寸,斜穿其耳,贵者饰以珠珰”。珠珰质地为烧料或玻离一类,无疑这是千姿百态苗耳环的雏形。&&&&&& 宋元时期,苗族的穿戴型式,基本上仍与唐代一脉相承,但考诸当时苗人佩戴的饰物,最高若过铜质,这说明在唐宋以前,苗族并未有饰银的习俗。&&&&&& 明代的史籍中这才开始出现关于苗族佩戴银饰的记载。“富者以金银耳珥,多者至五六如连环”、“妇人盘髻,贯以长簪,衣用土锦,无襟,当服中孔,以首纳而服之”。可知,这时苗族人身上已出现了饰饰,甚至还用银饰为婚否的标示,“未娶者以银环饰耳,号曰马郎,婚则脱之。妇人染海、铜铃、栾珠、结缨络为饰,处子行歌于野以诱马郎”。&&&&& 清代是苗族银饰普及和流行化的时期,除了银饰种类增多,如银簪、银环、项围银圈、银钏等;在普遍化方面更是不分性别、老幼、贫富,都以佩戴为荣,由于追求银饰的数量愈多愈重,佩戴风气影响苗族银饰的设计款式及造型,更成为苗人日常生活重要的标志。&&&&& 粗犷豪放的苗族,有以多以大为美的习俗,强烈的夸富意识形成了苗族银饰的丰富多彩,银饰用于订情、避邪、祭祖等活动中,是苗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日苗人节日时姑娘身上衣服,有时缝缀着10公斤多的银饰,而是她们的身态就像羽毛一样的轻,银饰上的纹样,有古老的传说,有图腾崇拜,还有动物花卉,它记载着苗族文化的变迁,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丰富了民族文化的底蕴。&&&&&& 苗族银饰出现于明代,流行于清代,经历了由简单至复染,由简素至华美的过程,是中华民族具有高度标示性的产物。
  湘西苗族银饰的价值  苗族银饰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苗族银匠师精心设计制作而成的苗族银饰,其造型精美,各个部位协调一致,加上苗族妇女的精心打扮和合理布局,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独具观赏性的银饰,把苗族妇女衬托得更加美丽多姿,风情万种。苗族银饰质地坚硬、纯净无瑕、洁白如玉,体现了苗族人民的聪明能干、不怕艰苦、智慧精巧的精神品质。苗族人从不把这种精神当着金钱来交易,比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吴雪脑先生在他的作品中写到:“苗家姑娘出嫁是不兴讲彩礼的。”苗家的爱情是用歌声唱出来的,把身体当商品,在苗家被认为是一种耻辱。只有纯正的感情才是高尚的,这就是苗家银饰的精神所在。&当代银品的昂贵,加上苗家银匠师的精湛工艺,使苗族银饰的价值一路飙升。随着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和交流层次日趋提升,苗族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也日趋凸显。各族同胞和外国朋友渴望了解湘西、了解苗族,把苗族文化推出大山,推向世界,正当好时。苗族银饰是美丽的,苗族银饰体现出的精神是高雅可贵的。作为苗族文化中极有分量的一部分,苗族银饰这一古老灿烂的文化奇葩一旦植入世界文化的沃土,必将闪耀出熠熠光辉。&&&&&& 苗族银饰折射出苗族人的曲折历史,同时体现了苗族人的智慧才干。正因为如此,我们对苗族银饰要加以保护和利用。不仅要保护发展今天现有的苗族文化银饰品,更重要的要把已失传和濒临失传的银饰品挖掘出来、保存下来。
凤凰旅游工具
凤凰旅游指南
全国到凤凰交通指南
凤凰旅游攻略
凤凰旅游购物您当前位置: >
10.11国宝档案:神秘湘西,披在身上的历
国宝档案视频和笔记:神秘湘西,披在身上的历史,苗服,银饰
本页提供日cctv4国宝档案视频和要点笔记,主题是神秘湘西&&披在身上的历史,主要介绍有关苗族的衣饰文化等内容。鉴宝档案提供国宝档案节目视频全集的在线观看、主要内容介绍(节目要点文字笔记)和图片预览等内容。
本期《国宝档案》节目特邀收藏鉴赏专家是:田茂军,龙文玉
苗族服饰样式繁多,历史悠久,被称为服饰史的活化石,而且苗族服饰还具有记录历史的作用,那些图案纹饰背后都有特殊的含义,因此苗服又被称为披在身上的历史。
苗族是一个悠久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他们对历史的记忆主要是通过服饰和其他艺术样式来传承。
苗服就起到了这样传承历史的作用,通过一些抽象的图案,比如水波纹,马蹄印,蝴蝶,组合纹样等。
水波纹代表长江,黄河,意思是跨越了千山万水,迁徙了很多地方,两边的装饰纹样叫弥埋图案,就是马蹄印,表示他们迁徙中间经过的路程的远古记忆。
在苗族博物馆,还有5件记载历史的苗服,馆长龙纹玉认为它们是披在身上的历史,穿在身上的文化。
苗族服饰色彩绚丽,种类繁多,是最能代表苗族特征的物品,同时还承担着传承历史文化的重任。
据史料记载,5000多年前,黄河中下游是各部族争夺之地,苗族首领蚩尤与黄帝进行争斗,发生了逐鹿之战,黄帝取胜,蚩尤被杀死,苗族向南逃亡,在这个过程中,苗族文字彻底失传了。
苗族先祖苦于没有文字,只好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符号来表达那段历史,每一个符号都有它独特的含义表达。
除了服饰,苗族银饰也是苗族人的标志,可以从侧面反映苗族的历史。
苗族银饰以大为美,以重为美,繁富为美,视觉上很有冲击力,一套银饰大约有二三十斤。
为什么要戴这么重的银饰呢?
专家介绍,苗族是不断迁徙的民族,在迁徙过程中,银子使他们最宝贵的财产,将银子做成首饰,便可以随时戴在身上带走。
国宝档案视频和笔记:神秘湘西,披在身上的历史,苗服,银饰
位收藏、古玩爱好者通过下方 [ 分享按钮 ] 分享了本文
扩展阅读:
怀玉 评论:
这些图案好抽象,感觉跟解释好牵强啊……
您可能会喜欢看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淘宝靠谱的银饰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