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后哪家证券公司哪家比较好较好?

消费金融,顾名思义,是与消费有关的金融业务。我们的第一想法都是错的,比如题主问是不是只有捷信从事消费金融,或者只有那么十几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做消费金融业务,并不是这样的。按照一般对消费金融的分类,所有消费领域的金融服务都算消费金融,买房、买车、买手机、甚至吃饭,只要涉及到金融服务,都是消费金融。一般情况我们统计消费金融的时候都不包含房贷,车贷单算,那么剔除房贷和车贷的个人消费金融服务就是消费金融的总量了。中国目前的现状是,银行信用卡占据了消费金融市场的80%业务量,剩下20%才是各类金融公司。&br&&br&我们知道,信用卡的发卡量已经6亿张左右,剔除掉若干重复的人,中国有几亿人用信用卡消费,这些刷卡的、用信用卡分期的人都享受了消费金融的服务,这部分比例是最大的,目前占到了80%以上,未来几年也不会低于70%。所以银行才是最大的消费金融提供商。&br&&br&银行的资金成本最低,利率也最低,自然把最优质的消费金融客户抢走了。银行不提供服务的用户,就是其他金融机构争夺的对象,这些机构包括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等。在裸条事件发生以后我们都深刻发现一个问题,社会上真的有那么一群人愿意付出很高代价去借贷的,来支撑他们完成本来负担不了的消费,比如买一个2500元的VIVO新款手机,这个群体就是被银行风控拦在窗口外的人群,但这部分需求又是切实存在并且相当庞大的一个人群。所以诞生了以捷信为代表的专注于线下3C场景消费金融服务的公司,以及一众非持牌的模仿公司。中国在线下有相当庞杂的零售窗口,因为中国的市场从一线城市一直延伸到一千个地级市以及他们辖区内数量众多的乡镇甚至乡村。一线城市生活的白领有一个错觉,就是淘宝和京东可以搞定一切,但实际下沉到乡镇市场并不是这样的,实际销售数据也证实了这个逻辑。网上消费占比最大的3C领域,在整个3C市场中也只占了2成,线下仍有超过2万亿的市场规模,这么庞大的市场,给了捷信和他们的模仿者相当大的空间,并且养活了一大批地推的中介团队。&br&&br&同样的故事回到线上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线上消费场景分布太集中了,天猫、京东就能占到线上B2C渠道的将近3/4,淘宝是几乎唯一的C2C渠道,阿里和京东又都有一颗做金融的心,外人自然很难插手。但有意思的是,天猫和京东都没有消费金融牌照,于是他们都通过小贷牌照曲线进入这个领域,做了花呗和白条两个爆款分期产品。在消费金融领域,天猫和京东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有几乎完美的闭环消费场景和数据,包括真实的消费、地址、电话、支付信息、消费习惯等一系列价值连城的数据,在合适的风控模型之下可以非常好的整合数据、控制风险。但两者经营的思路又是两种,阿里做消费金融来赚钱,京东做消费金融来亏钱……京东为推广白条进行了大量的免费分期、甚至贴钱分期,这种烧钱的思路不知道来自于谁,但规模确实增长十分迅速。&br&&br&另外一些消费场景也是大家争夺的目标,比如教育、家装、旅游,都已经开始了非常激烈的线上和线下竞争。针对不同人群的竞争也早都开始了,比如专门针对相对封闭的校园诞生的分期乐、趣分期这种。但这些公司大都难以盈利,一方面建设一套行之有效的风控体系很难,另一方面是盲目的互联网占市场思维。风控体系里,最重要的一环是中国信用体系不健全,导致了很多人忽视信用骗贷,无牌公司还不能把失信行为反馈到征信系统中,网贷市场烧投资人的钱扩市场的同时催生了一大批专业骗贷人群,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消费金融,顾名思义,是与消费有关的金融业务。我们的第一想法都是错的,比如题主问是不是只有捷信从事消费金融,或者只有那么十几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做消费金融业务,并不是这样的。按照一般对消费金融的分类,所有消费领域的金融服务都算消费金融,买房…
1.身边同学都愿意付费下载音乐。&br&2.商场里的移动KTV越来越多。&br&3.家庭对智能设备的投入越来越多&br&4.对电子游戏的投入也越来越多,如王者荣耀,守望先锋。&br&5.三四线城市的影院越来越多。&br&6.以往的副食店慢慢转型为连锁便利店,以往的网吧慢慢转型为电竞化的网咖。&br&7.也都愿意为知识付费了。
1.身边同学都愿意付费下载音乐。 2.商场里的移动KTV越来越多。 3.家庭对智能设备的投入越来越多 4.对电子游戏的投入也越来越多,如王者荣耀,守望先锋。 5.三四线城市的影院越来越多。 6.以往的副食店慢慢转型为连锁便利店,以往的网吧慢慢转型为电竞化的网…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bf6b67a2e0d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bf6b67a2e0d_r.jpg&&&/figure&&p&指导 | 凯文&/p&&p&撰写 | 黄勇&/p&&p&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以及中产阶层和年轻一代的崛起,中国正经历着新一轮&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ifenxi.com/archives/tag/%25e6%25b6%%25b4%25b9%25e5%258d%%25ba%25a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消费升级&/a&。消费者追求更高的消费品质,更丰富便捷的消费体验,这给消费领域带来了新品类、新品牌和新渠道的机会。&/p&&p&在消费需求升级和技术能力的驱动下,零售业态的变革也初露端倪。&/p&&p&传统&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ifenxi.com/archives/tag/%25e7%%25e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电商&/a&的低价和品类丰富的吸引力下降,在消费体验层面的短板愈发明显,加上互联网流量红利消失,线上获客成本高企。人们重新关注线下,运用新技术对线下零售进行改造升级,提升运营效率。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全渠道零售,成为新的趋势。&/p&&p&作为一家专注于消费领域的投资机构,天图资本着重在创新消费、新型零售和消费金融三大方向布局,提出了 “天图消费50”长期投资目标,并已小有成果。具体策略上,天图偏好定位于大众消费市场、业务重点突出、成长性良好的品牌驱动型消费品企业,力求在企业步入成长期的拐点进入,并重视对企业的深度投资。&/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b65dfaaa4d3bdcba65992f0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b65dfaaa4d3bdcba65992f0_r.jpg&&&/figure&&p&在创新消费领域,天图投资了周黑鸭、美味不用等、微问诊、奈雪的茶等企业。其中,周黑鸭从小作坊成长为卤制品连锁上市公司,上演了丑小鸭变白天鹅的励志传奇。自2010年起,天图对周黑鸭进行了两轮累计8800万元的投资,按最新股价计算,天图持有股份市值约13亿元,7年回报超过13倍。天图2011年投资3250万元的雪榕生物(全国最大食用菌生产企业),也于2016年5月在创业板上市,所持股份的市值约1亿元。&/p&&p&在新型零售领域,天图的布局包括百果园、食行生鲜、每天惠等生鲜零售和连锁&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ifenxi.com/archives/tag/%25e4%25be%25bf%25e5%%25e5%25ba%259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便利店&/a&,以及蘑菇街、小红书、卷皮、快方送药等新型电商和O2O渠道。百果园是水果专营连锁业态的开创者,近两年发展迅速,2017年自营连锁店数量将拓展到3000家。而小红书和卷皮,分别是跨境电商和折扣电商领域的领头羊。&/p&&p&伴随着消费升级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消费金融也迎来增长机会,天图把投资视角从品牌类消费和服务延伸到了消费金融领域,参与了飞贷金融、51信用卡和京东金融的投资。&/p&&p&冯卫东是天图投资首席投资官,具有十多年的创业、管理咨询和风险投资跨领域经验,对于品牌战略深有研究,在消费领域投资经验尤为丰富。冯卫东认为,新一轮消费升级的驱动因素包括需求升级和技术升级,消费者更加追求品质和便利性,社区便利店、&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ifenxi.com/archives/tag/%25e7%25b2%25be%25e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精选&/a&零售和即时电商等业态将迎来机会。&/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cff30b7ab53511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cff30b7ab53511_r.jpg&&&/figure&&p&近期,爱分析对冯卫东进行专访,他在消费升级趋势、零售业态变化和消费行业投资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现精选部分内容与各位分享。&/p&&p&&strong&关于消费领域的宏观洞察&/strong&&/p&&p&&strong&爱分析:研究中国消费市场,合适的对标市场是哪个?&/strong&&/p&&p&&strong&冯卫东:&/strong&对标最多的是美国市场,主要是市场规模和人口规模最有可比性。在人口规模数亿级别的几个市场,日本的国土比较狭小,欧洲的社会体制、福利制度和跨国语言差异比较特殊,印度发展相对滞后,相对来说美国是最可比的。&/p&&p&当然,也要注意一些消费文化差异,不能说美国的汉堡消费量巨大,就认为中国汉堡也有巨大发展空间。&/p&&p&&strong&爱分析:美国的城市化进程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中产阶层比较稳定。对中国的城市化趋势是怎么看的?&/strong&&/p&&p&&strong&冯卫东:&/strong&人口往城市迁移是必然趋势,有各种规模经济性和聚集效应。除非将来有某种技术革命,把这个趋势逆转过来。中国城市化刚走到一半,当中还有一个城一代到城二代的切换,里面有巨大的消费升级的空间。城一代可能还有所谓的贫穷记忆,但城二代会少一点。&/p&&p&&strong&爱分析:关于消费下沉到乡村,天猫和京东都做得不太好,现在是投资消费下沉领域的合适时机吗?核心的难点会在哪里?&/strong&&/p&&p&&strong&冯卫东:&/strong&要看到农村市场的一些特点,把握需求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比如,农村人口是在向城市流失的。因为农村人口比较分散,全方位服务供应的商业体系是不经济的,要找到一个经济效率可以支撑的平衡点。&/p&&p&&strong&爱分析:对消费品和零售的趋势观察,重点看一二线还是二三线城市?&/strong&&/p&&p&&strong&冯卫东:&/strong&消费品我们更多看一二线城市,零售方面各个层级都看。因为消费品是存在一定势能差的,低势能地区会追随高势能地区,代表着一定消费潮流时尚的东西,肯定是一线城市领先,然后慢慢扩散到二三线城市。但是零售追求效率,势能逻辑就不一定成立了,城市和农村都是可能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成功案例不少。&/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f74ffb7acbedef3435b3dab5a2b71738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f74ffb7acbedef3435b3dab5a2b71738_r.jpg&&&/figure&&p&&strong&关于零售业态的变化&/strong&&/p&&p&&strong&爱分析:现在大家重新关注线下,提出&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ifenxi.com/archives/tag/%25e6%%25e9%259b%25b6%25e5%2594%25a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新零售&/a&,背后有哪些变化?&/strong&&/p&&p&&strong&冯卫东:&/strong&零售的变迁一直在发生,以前电商兴起是网上零售,也是新零售。现在线下零售发生一些变化,背后有两大类驱动力量。第一是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第二是技术能力的变化。&/p&&p&消费者需求变化,很明显的特点是消费升级。收入增长带来一系列变化,比如消费者的时间机会成本更高了,更加追求便利。购买力更强了,但消费数量提升空间不大,对消费品质的追求更高了。收入增长也带来受教育程度、消费品位和鉴赏力的提升,包括多元文化的需求。还有代际文化上,新一代人追求和上一辈人消费不一样的东西,刻意跟父辈拉开差距,比如时尚类、服装类的消费。&/p&&p&技术能力带来的巨大变化,在传统电商时代就看到了,信息手段的提升让交易费用下降,支付手段的提升让支付更便捷。以前线下零售不发达的重要原因是IT化程度不够,IT化的成本很高,智能手机普及之前,装台电脑也是很大的硬件投入,还要培训员工使用电脑,上网也比较贵。现在通过智能手机普及,夫妻店也能方便地应用移动支付。&/p&&p&现在突然出了新零售这个风口,其实我们两年前就在投资新型连锁便利店这个业态。我们投资的每天惠连锁便利店在全国已经有5万家合作店,加盟店有3万家,还在高速增长。&/p&&p&&strong&爱分析:零售的业态从百货、商场到便利店,有哪些改变?&/strong&&/p&&p&&strong&冯卫东:&/strong&商场、超市受到冲击比较大,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需求升级,人们的时间变得宝贵了,要求便利。便利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送货上门的便利,一种是近距离购买的便利。&/p&&p&送货上门的业态,特别是生鲜电商,是传统电商解决不了的。传统电商的包裹到家方式配送成本和履单成本太高了。我们投资的食行生鲜,就采用了到楼的方式,冷柜自取,这种商业模式之下,履单成本比传统的到户低一半。这就带来完全不一样的零售逻辑,客单价可以比较低,频率可以比较高,可以做大众化的品类,比如蔬菜、叶菜占很大比重,这些别的生鲜电商做不了。&/p&&p&近距离便利,比如社区便利店,还有深圳广州出现社区蔬菜连锁店,服务半径很小。我们看到便利店在高速增长。&/p&&p&&strong&爱分析:传统超市能不能做到楼到户的生鲜零售?&/strong&&/p&&p&&strong&冯卫东:&/strong&顾客对便利和频次的需求在提升。超市大店模式的供应半径比较远,不符合便利权重比较大的需求。要么到楼,要么开社区店,但社区支撑不了大店,背后的供应链体系和选品逻辑也不同。如果用外送的方式,就会卡在中间,左手倒右手之后,会发现大店没必要开了。&/p&&p&&strong&爱分析:配送性质的多点模式能跑得通吗?&/strong&&/p&&p&&strong&冯卫东:&/strong&从配送到户的成本结构来看,很难跑通,超过10块钱一单。配送到楼可以做到5块钱一单,甚至差距还会加大,因为人工可能会继续上涨,配送到楼对人工的需求比较少,对冷链车等固定资产的投资需求更多。长期来看,肯定是人工贵,硬件便宜。&/p&&p&关于便利店业态的增长&/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62f9351faa992f8da1badfba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62f9351faa992f8da1badfba_r.jpg&&&/figure&&p&&strong&爱分析:新型便利店和传统7-11,会有区别吗?&/strong&&/p&&p&&strong&冯卫东:&/strong&有一些区别。根本上来说,7-11从日本发展起来,到中国是要被复制的,但是中国各地的地域文化和消费习惯差异比较大,对全国连锁店的管理,以及每个区域的本地化对供应链的要求,是更高的。&/p&&p&另外,因为发展顺序不同,7-11的定位档次比较高,一般开在人流量大的CBD或高档社区。未来的趋势是便利店会更加普及。&/p&&p&7-11很早就完成了IT化,这是可以借鉴的,但现在的IT化技术路径会跟7-11不一样,比如用智能手机加POS,或者一个扫码枪就解决了。&/p&&p&&strong&爱分析:便利店的增长更多是开新店,还是对原有的小卖店改造升级?&/strong&&/p&&p&&strong&冯卫东:&/strong&两种方式并行不悖。因为一定区域内适合便利店的店址是有限的,原来存在就说明经过一轮自然选择后选址是比较合适的。开新店的速度比较慢,转化老店的扩张速度比较快,转化老店面临的问题是改造速度比较慢,是由浅到深的。&/p&&p&&strong&爱分析:在改造老店方面有新的方法和思路吗?&/strong&&/p&&p&&strong&冯卫东:&/strong&需要给店主带来增量的利益,逐步引导。比如帮助引流,再从提供部分独特SKU入手,进一步提高收入和用户粘性,再慢慢切换供应链,有时候需要整合原来的供应链。要以渐进的方式去做,每一步都让合作伙伴得到利益,这样会比较顺利。&/p&&p&&strong&爱分析:便利店的扩张模式还是从解决店主需求角度切入,没有托管和加盟?&/strong&&/p&&p&&strong&冯卫东:&/strong&加盟之后放个牌子很简单,但如果没有运营上的改变,对便利店的改造升级没有帮助。改变店铺运营才是关键的,最终还是着眼于效率的提升。店主最紧迫的需求是增加收入,其次是降低成本。运用一些新的打法和互联网思维,收入提升空间比较大,可达50%,相比之下降低成本的空间是比较小的。&/p&&p&&strong&爱分析:理想情况下,单个便利店的净利率在什么水平?&/strong&&/p&&p&&strong&冯卫东:&/strong&在零售行业,规范化的情况下,5%的净利率就算很好了。像全球顶级的零售商沃尔玛、好市多等,净利率水平在2%左右。利润率高意味着卖得贵,对零售来说卖的便宜、提高效率是很重要的,因为它的周转率比较高,2%-5%的净利率对应的ROE等指标是非常高的。&/p&&p&&strong&爱分析:中商惠民从供应链角度切入便利服务,和经营便利店的公司区别大吗 ?&/strong&&/p&&p&&strong&冯卫东:&/strong&供应链技能和零售技能是两种不同的技能。供应链是不管选品的,管的是效率,包括采购、物流、仓储、配送。零售是要管选品的,要了解顾客的需求,怎么组合,怎么定价,怎么获取流量。&/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74ca39f5740aeb608ce0b49ac18bb000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74ca39f5740aeb608ce0b49ac18bb000_r.jpg&&&/figure&&p&&strong&爱分析:零售做大了,再把供应链拿出来开放,顺序会更好一点?&/strong&&/p&&p&&strong&冯卫东:&/strong&先从零售起步,正确地为顾客需求选品并组织供应链,这是第一推动力。现实中,这两者是互相制约的。供应链不发达的话,就算知道正确需求,去采购的交易费用也很高,不知道最优的供应在哪里,小量采购的成本高昂。零售太超前的话,就需要自己组织供应链,像百果园,在零售这块先发力了,但没有合适的供应链服务商,基本上要自建供应链。当然,干了重活累活,竞争壁垒也就高了。&/p&&p&&strong&关于精选模式和&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ifenxi.com/archives/tag/%25e4%25bc%259a%25e5%e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会员制&/a&&/strong&&/p&&p&&strong&爱分析:除了便利店以外,零售渠道还会有哪些创新的方向?&/strong&&/p&&p&&strong&冯卫东:&/strong&还有精选模式。精选模式降低了顾客的选择成本。以前我们是物质匮乏,顾客青睐无限丰富的选择,比如万能的淘宝。现在是针对特定人群和特定需求的优化,带来精选模式,比如华润OLE精选超市、名创优品,小红书、卷皮也是这个逻辑。&/p&&p&这种精选其实就是ALDI超市和Costco的逻辑,SKU比较少,ALDI只有七百多个,Costco只有三千多个,而沃尔玛标准店有15万个,京东可能有几千万个。通过精选,让消费者的选择成本降低,同时把需求集中在少数SKU,批量规模增加,降低生产成本和存货管理成本。&/p&&p&&strong&爱分析:亚马逊Prime和京东Plus进展都一般,只有好市多这种历史较长的公司才能构建会员制吗?&/strong&&/p&&p&&strong&冯卫东:&/strong&那倒不是,要看到它背后的逻辑。好市多是交会员费之后,价格非常便宜,商品毛利率只有百分之六七,加上会员费的综合毛利率10%左右,但它的利润大部分来自会员费。&/p&&p&在中国,会员制是可以借鉴的。由于特殊的增值税结构,会员服务费按6%的税率,商品差价是17%的税率,会员结构还可以降低税赋成本,同时也有更多空间返利给消费者。&/p&&p&当然,中国的消费者还不习惯为这种会员资格付费,还需要时间。会员制必须做到极致,交了会员费之后商品必须特别便宜,让顾客觉得会员费可以赚回来。&/p&&p&&strong&爱分析:有些业态会开大店,一家店里综合满足某类用户的所有需求,长期来看会是一种趋势吗?&/strong&&/p&&p&&strong&冯卫东:&/strong&消费者的时间更宝贵了,希望在一次出行中完成更多消费体验,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一种趋势。但这种趋势已经体现为购物中心业态了,其他大店业态会集中在少数需要深度体验、比较和决策的领域,比如说家装家居。&/p&&p&&strong&爱分析:家装家居行业的增速很不错,为什么没有发展出新的渠道和品牌?&/strong&&/p&&p&&strong&冯卫东:&/strong&家装家居适合大店模式,造成创业的门槛比较高,创业者不太去涉足。即使有资本支持,但开始就是重资本,创始团队很容易股权稀释成为小股东,这也是一个障碍。需要有团队证明自己,让资本有信心。&/p&&p&家居产品品牌,一方面是缺少渠道,加上购买频次比较低,打造品牌难度大。很多企业是生产制造型的思维,不太懂打造品牌的逻辑。关于品牌经营,我们也看到一些创业者,希望把宜家的模式在中国进一步放大。&/p&&p&渠道丰富以后,对产品品牌的需求就更高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5e40a5b0bdc2e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5e40a5b0bdc2e_r.jpg&&&/figure&&p&&strong&关于电商发展新方向&/strong&&/p&&p&&strong&爱分析:电商发展这么多年,毛利和净利指标和传统零售比优势不明显。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strong&&/p&&p&&strong&冯卫东:&/strong&电商提供了到门便利,货架比较丰富,能够容纳更多选择。但是对于即时性消费,传统电商有点鞭长莫及,所以消费即时性要求比较强的生鲜、快消品类都不适合电商。新一代的电商,我们叫做即时电商,至少是在一小时内送到的。&/p&&p&流量红利消失了,就是因为消费者已经被满足了,不再关注电商的新品牌,很难低成本地获得流量。除非你真的能够足够差异化,引起消费者关注甚至口碑传播。&/p&&p&&strong&爱分析:怎么看微商这种渠道?&/strong&&/p&&p&&strong&冯卫东:&/strong&微商这种渠道跟其他电商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利用微信社交传播获取了一波流量红利,但最终还是要回到经营网上零售的核心能力上去。很多已经形成渠道品牌的商家不愿意采用微商模式,因为微商太依赖小商业者了。小商业者短期行为比较多,容易产生负面影响。&/p&&p&&strong&爱分析:网易严选等做的ODM和C2M模式有什么壁垒?&/strong&&/p&&p&&strong&冯卫东:&/strong&看起来每个单一点的壁垒都不高,但系统复杂性是有壁垒的,要把所有点都做好,没有明显短板。另外就是品牌的打造,要让消费者相信你。&/p&&p&很多产品,顾客对品牌不在意,但是对于渠道品牌很在意,觉得我在你这里选就够了,你会帮我把关。所以这类渠道品牌采取精选、严选的策略,对很多消费者不在意品牌的小家居生活品,是可行的。像无印良品、名创优品和卷皮,走的都是类似的道路。&/p&&p&&strong&爱分析:二手电商领域,国内跑得出来的公司还是在3C领域,其他领域短期内机会大吗?&/strong&&/p&&p&&strong&冯卫东:&/strong&短期内机会不大。从用户接受程度和交易费用来看,都挺有难度。二手市场,基本上价值量高的品类才可行,价值量越高越能承受交易费用。二手房是个巨大的市场,二手车也是个小风口,竞争很激烈。&/p&&p&另外就是比较标准化的,交易费用会低一些,3C其实是比较标准化的。&/p&&p&二手手机电商,分成回收和重新出售两端。个人C2C的交易费用更高,价值量又不高,加上背后的检测、保值手段,专业分工是比较合适的。我们投资的爱回收,在细分领域里已经遥遥领先,它的再销售不是以中国为主,而是第三世界国家。当然,一些二手良品也在国内销售。&/p&&p&再往下到服装等比较零碎的品类,交易费用太高,需求比较小众,看不到规模化的前景。&/p&&p&&strong&关于天图投资策略&/strong&&/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17de9bcb1f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17de9bcb1f_r.jpg&&&/figure&&p&&strong&爱分析:天图根据什么维度寻找消费品类投资机会?&/strong&&/p&&p&&strong&冯卫东:&/strong&我们会看消费结构,但更多看品类的替代和变迁。有些品类很大,但品质需要提升。比如家装领域,市场非常大,但是顾客满意度非常低。这就需要两方面的提升,一方面是利用新的技术管理手段,对质量本身进行提升;其次就是通过品牌化的管理运作,让顾客认品牌。越是信息不对称、消费金额大的品类,越依赖品牌。比如教育、医疗,对品牌都是非常看重的。当然打造品牌也需要时间,一旦打造出来,品牌效应是巨大的。&/p&&p&&strong&爱分析:除了家装以外,还有哪些品类?&/strong&&/p&&p&&strong&冯卫东:&/strong&品类其实非常多,比如食品、饮料领域,过去解决的还是从无到有和便利性的问题,但是品质都非常低。过去的奶茶,基本上都是用香精调制的。我们最近投资的奈雪的茶,就完全摒弃了以前的做法,真正用好茶、水果等天然食材。消费者喝了之后再去对比原来那些奶茶,马上就能区分出来,生意非常好。类似这种消费品类升级的情况非常多。&/p&&p&&strong&爱分析:从回报率来看,天图投资的品牌类消费品比服务类和渠道类高。未来三者的回报率对比会发生变化吗?&/strong&&/p&&p&&strong&冯卫东:&/strong&品牌消费品的盈利性比较好,但天花板会低一些。零售渠道类的利润比较薄,对运营效率管理要求高,天花板会很高。全球来看,很多首富都诞生在零售业。渠道包含的品牌消费品非常丰富,规模经济性更强,可以长得非常大。&/p&&p&&strong&爱分析:“天图消费50”投资组合构建进度如何?&/strong&&/p&&p&冯卫东:这是一个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奋斗目标,里面已经包括周黑鸭、百果园、51信用卡等,有的赛道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标的。相信在未来十年左右,“天图消费50”能构建起来。&/p&&br&&br&&b&爱分析是一家专注于创新企业研究和评价的互联网投研平台。爱分析以企业价值为研究内核,以独特的产品形态,对创新领域和标杆企业长期跟踪调研,服务于企业决策者、从业者及投资者用户群体。关注爱分析公众号ifenxicom,及时获取重要信息。 &br&&/b&&p&&u&&b&添加爱分析群小秘微信(ID:ifenxi502)即刻加入爱分析行业讨论群。&/b&&/u&&/p&
指导 | 凯文撰写 | 黄勇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以及中产阶层和年轻一代的崛起,中国正经历着新一轮。消费者追求更高的消费品质,更丰富便捷的消费体验,这给消费领域带来了新品类、新品牌和新渠道的机会。在消费需求升级和技术能力的驱动下,零…
&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0d51b9d7c1b3b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0d51b9d7c1b3b_r.jpg&&&/figure&&blockquote&&p&当移动互联网红利已近尾声,新的爆发趋势尚未明朗之时,盈利模式相对可期、具备现金流的消费升级类项目迎来了大爆发,大众新消费的时代已经到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以太首期行业论坛——“Up your life”消费升级行业论坛现场,以太资本发布了对于消费升级的行业研究。现在借知乎这个平台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还在迷茫中的创业者。创业者改变世界,我们帮助创业者改变世界。&/p&&p&有融资需求可将BP投递至我的邮箱&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 class=&internal&&&/a&&/p&&/blockquote&&br&&h2&----------------------------&b&消费升级有多火&/b&----------------------------&/h2&&p&在宏观经济下行、GDP增速步入“6时代”之际,消费成为经济的重要驱动元素。流量端与产业链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得以优化;人口结构转变与城镇化趋势释放了新世代、新群体的消费能力;功能消费向兴趣消费的结构性过渡方兴未艾,反应到互联网早期创投领域,“消费升级”主题正成为资本新宠。&/p&&p&以太旗下早期投资工具App“以太优选”数据显示,在与消费升级直接相关的实物电商、文娱、体育等领域,项目数量自2015年第三季度以来急剧上升,投资人关注度的增速明显上扬。&/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cf572a69c969cdaaa1d787b_b.jpg& data-rawwidth=&506& data-rawheight=&3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cf572a69c969cdaaa1d787b_r.jpg&&&/figure&&p&(注:选取以太平台上所有和消费升级相关的项目(实物电商、文化娱乐、体育类目),与平台总数进行比较。其中,&/p&&p&项目数量占比=相关项目数/同期项目总数;&/p&&p&投资人浏览占比=相关项目得到的投资人浏览动作/同期所有项目得到的投资人浏览动作;&/p&&p&发生路演占比=相关项目通过以太平台发生的路演次数/同期所有项目通过以太平台发生的路演总数。&/p&&p&此注释同样适用于表2、表3、表4)&/p&&p&为了进一步梳理对消费升级的资本趋势观察,我们对以太平台上实物电商、文娱、体育三个领域的数据进行分析,有如下发现:&/p&&p&1.实物电商相关创业项目数量和资本关注度并无显著变化,但静水流深,其细分领域新的气候正在生成:新品牌大批涌现,垂直电商从品类垂直向人群垂直演变,2016年文字内容导购类项目天使轮窗口接近闭合。&/p&&p&2.内容创业迎来竞争激烈的春天。各大平台流量已被先期布局者瓜分殆尽之际,仍有咪蒙、papi酱等自媒体大号在极短时间崛起。文娱领域创业者热情大增,资本方关切更盛,近1/5项目、近1/4浏览动作、超1/5路演发生在这一领域。&/p&&p&3.体育大年到来,助长互联网体育产业发展。项目数量实现了大跃升,但在整个创投领域占比仍较小,互联网+体育仍有广阔空间。&/p&&p&数据显示,以太优选里近百家机构对消费升级领域里的早期创投机会感兴趣,频繁约见项目并出手进行投资布局。流量(如何低价、快速地吸引、聚合、留住优质流量)和持续的变现能力(背后有坚实的供应链和用户运营能力做支撑)仍是资本考察项目的要点。&/p&&br&&br&&br&&h2&----------------------------&b&消费升级的机会何在&/b&---------------------------&/h2&&p&以太将消费升级划分为实物消费、精神消费两大类,每个类别下都对应有投资机会。因此,我们挑选出以太平台上关于实物电商、文化娱乐和体育三个类目的投融资数据进行解读,借此发现最新的创业、投资趋势。&/p&&p&总体来看,消费升级是资本持续关注的领域,但当移动互联网红利已近尾声,新的爆发趋势尚未明朗之时,盈利模式相对可期、具备现金流的消费升级类项目迎来了大爆发,机会存在于从实物到精神消费的各个领域。&/p&&br&&br&&h2&一、 实物电商&/h2&&p&&b&1. 以太观察&/b&&/p&&p&以太平台数据显示,从2015年Q3开始,实物电商领域的创业项目数量、投资人浏览数、实际发生路演数量在平台整体项目中的占比并无明显变化,长期处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f5aec0e5c6c3deacf5db0_b.png& data-rawwidth=&484& data-rawheight=&3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f5aec0e5c6c3deacf5db0_r.jpg&&&/figure&&p&拆分到更为细分的领域上,我们观察到:&/p&&p&①&b&从去年Q4开始,品牌项目数量就开始持续增长&/b&。2015年Q3,品牌项目在实物电商所有项目中的占比仅为12%,2016年Q1则增长为41%。&/p&&p&②垂直电商正在发生很大变化:&b&资本的关注从品类垂直逐渐转向人群垂直&/b&。2016年Q1面向垂直人群的电商在以太平台上受到投资人的关注(浏览)较之2015年Q4环比增长了248%,较之2015年Q3增长了426%。一大批面向垂直人群的电商项目进入资本市场,覆盖了女性、艺术品爱好者、95后、中产阶级男性等各类人群。&/p&&p&③&b&以文字内容为切入点的电商在2015年Q3、Q4纷纷涌现&/b&,较多优质项目拿到天使投资。考虑到3-6个月的融资窗口期,可以预见今年天使轮窗口接近闭合,&b&类似项目融天使将会非常困难。&/b&&/p&&p&该领域在以太优选App上约见电商项目最活跃的前十五个基金(以下排名不分先后):&/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1d0d80b7d667ee4a9966d94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1d0d80b7d667ee4a9966d94_r.jpg&&&/figure&&p&&b&2. 行业机会&/b&&/p&&p&移动互联网飓风席卷了国民经济的每个角落,带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正重塑消费模式和行业格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网上零售额38773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2424亿元,增长31.6%。在这一领域,创投机会存在于更好满足具体人群的特定需求上。&/p&&p&(1) :&b&买更好&/b&&/p&&p&买到更好的产品,对消费者而言意味着在同一价格区间的可选择空间变大。要达到这一目的,可能的机会存在于:&/p&&p&①提升商品品质(品牌)。针对某个产品品类,通过技术等多种手段,提升品质和服务,打造品质更好更符合需求的升级的品牌。&/p&&p&②优化流通成本(供应链、销售)。组织更有效的供应链,如柔性供应链;销售环节整合资源,降低物流成本和流量成本,让原本高价的商品能以更低成本到达买家,增加选择空间。&/p&&p&(2) :&b&更好买&/b&&/p&&p&当消费者的可选择空间变大以后,实物消费领域创业者的机会还存在于如何解决降低消费门槛,让消费行为更容易发生这一环节。它包括:&/p&&p&①降低选择成本(内容、选品)。日常消费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随机、冲动消费,满足更多人群的突发、随机、不稳定、不知道买什么的消费欲望是所有导购类平台和生活方式导师类电商项目试图解决的问题,相关创业者在内容和选品方面找到合适切口仍有机会。&/p&&p&②优化购买渠道(海淘、物流)。由于语言、成本等问题,来自海外的产品的购物消费体验门槛并不低,跨境海淘类项目提升了买家的消费体验。新入场者如何更好解决购买渠道和物流层面的问题是生存的关键。&/p&&p&(3) &b&锁定垂直人群&/b&&/p&&p&从品类垂直向人群垂直延展,背后的逻辑是流量红利不再,获客成本日益升高,针对垂直人群可以实现更低的获客成本、更高的复购率,从而更具想象空间。&/p&&p&垂直人群中的高消费能力人群成为争夺的重点,这些群体的高频热门消费需求呈红海竞争态势。如果运营深度不够,即使获客成本相对较低,用户的生命周期可能也不长。对新玩家的考验是,如何找到合适的场景并深度挖掘垂直人群的需求与习惯。&/p&&br&&br&&h2&二、 文化娱乐&/h2&&p&&b&1.以太观察&/b&&/p&&p&以太平台数据显示,文化娱乐领域的项目在项目数量、投资人关注(浏览和路演)相关的数据自2015年Q1开始一路攀升。尤其是从15年Q3开始,投资人的关注度有明显增速提升。&/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fe99fdded1cf923fe0fd_b.jpg& data-rawwidth=&523& data-rawheight=&3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fe99fdded1cf923fe0fd_r.jpg&&&/figure&&p&拆分到更为细分的领域上,我们观察到:&/p&&p&①&b&内容生产类项目目前正受到资本市场热烈关注&/b&,截止到今年Q1,项目数量、投资人浏览、发生路演数量占比较2015年Q1同比增长300%以上;从内容产出形态来看,短视频、网剧、网络大电影、网红、动漫领域都有机会;资本将继续青睐具有持续生产优质内容(包括新的网红)的能力和高效打造超级IP、实现持续变现能力的标的。&/p&&p&②伴随内容生产者类型的不断丰富,对渠道需求提升,&b&从今年Q1开始涌现出一批新兴渠道服务提供者&/b&;移动直播领域竞争激烈,并不宽广的赛道已成红海竞争态势,天使期或A轮的玩家难有机会;&/p&&p&③&b&提高生产效率的第三方工具受到的资本关注度伴随提升&/b&,今年Q1对比去年Q3单个项目发生的平均路演数量增长50%(Q4受到假期影响,不做比较);&/p&&p&该领域在以太优选App上约见文娱项目最活跃的前十五个基金(以下排名不分先后):&/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a632ecadfac2e8f25dbdfd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a632ecadfac2e8f25dbdfd_r.jpg&&&/figure&&p&&b&2.行业机会&/b&&/p&&p&文化娱乐类产业的盈利模式基本是围绕内容植入广告、与平台分成和IP延展。本质上涉及到把内容生产出来、把内容传递给大众、引导大众产生消费这三步。&/p&&p&(1)&b& 内容生产环节&/b&&/p&&p&围绕内容生产环节的机会有:&/p&&p&①生产内容需要故事创意带来的创意交易类平台;&/p&&p&②内容生产需要从业者带来了人员撮合匹配生意;&/p&&p&③产业需要明星、偶像而产生的艺人经纪类公司。这三类机会对团队资源的依赖度都较高。&/p&&p&④生产出的内容形态看,在短视频、网剧、网络大电影、网红、动漫领域都有机会。公众号类自媒体已成红海竞争格局,但仍然有如咪蒙、papi酱等自媒体大号在几个月时间里成了新的流量收割机。资本将继续青睐具有持续生产优质内容(包括新的网红)的能力和高效打造超级IP、实现持续变现能力的标的。&/p&&p&(2)&b& 内容分发环节&/b&&/p&&p&各类形态内容的分发平台都有大玩家激烈角逐,一些视频分发平台也变身内容生产方。移动直播对资本和流量的持续获取能力要求极高。目前已有玩家包含了从上市巨头到C轮以后成熟公司,并不宽广的赛道已成红海竞争态势,天使期或A轮的玩家难有机会。&/p&&p&围绕内容分发环节的机会有:&/p&&p&&b&对产业链更全面布局&/b&。开发一个IP,游戏、IP、电影、周边包括乐园等多渠道同期分发推进,形成全产业链开发。&/p&&p&(3) &b&内容消费环节&/b&&/p&&p&随着内容生产型项目的增多,变现能力成为挑战,IP孵化、运营及衍生变现服务依然有机会。就内容产业而言,生产不是目的,是引导消费、实现商业变现的手段。&b&创业团队可涉足&/b&&b&IP孵化、社群运营、衍生变现服务&/b&&b&等领域&/b&,充分挖掘优秀内容的流量红利。&/p&&br&&br&&h2&三、 体育&/h2&&p&&b&1.以太观察&/b&&/p&&p&根据以太平台数据,体育类项目数量占比、投资人关注度占比以及路演占比的增长都很明显(尤其是路演发生占比,去年Q3开始增速明显提升。)近三个季度体育类项目资本关注度急剧上升,新的创业项目也在不断涌现,呈现供需两旺的格局。&/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886d0cc4_b.jpg& data-rawwidth=&489& data-rawheight=&2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886d0cc4_r.jpg&&&/figure&&br&&p&拆分到更为细分的领域上,我们观察到:&/p&&p&①&b&去年上半年运动健身类应用布局者众,后来者为打开市场选择从垂直人群入手&/b&。钓鱼、单车、摩托车等相对垂直的爱好者群体成为了2015年Q3以后新入场玩家锁定的用户群体。&/p&&p&②&b&体育赛事、电竞等领域的发展催生了对赛事数据的分析预测类需求&/b&,2016年Q1电竞、体育赛事等领域出现了基于数据进行延展的平台。
&/p&&p&③产业大热、行业发展让体育行业从业者数量增加、机构类型丰富,&b&服务于产业链某一环节或机构的第三方服务类工具应用出现&/b&,项目数量在整个体育大类中居第二位。&/p&&p&④大热赛事IP门槛太高,&b&创业者着手布局业余、小众类IP&/b&,这一领域创业者仍有可挖掘空间。&/p&&p&该领域在以太优选App上约见体育项目最活跃的前十五个基金(以下排名不分先后):&/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8ccddb8b31b6ddcff1466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8ccddb8b31b6ddcff1466b_r.jpg&&&/figure&&br&&p&&b&2.行业机会&/b&&/p&&p&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国内的体育产业尚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但在政策、资本和消费需求的驱动下,未来十年体育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期。在互联网创投领域,机会存在于体育赛事、电子竞技、第三方服务、运动健身等多个细分方向。&/p&&p&(1) &b&体育赛事&/b&&/p&&p&按赛事参与者专业度可分为职业与非职业两类赛事。&/p&&p&大型专业类赛事相关的内容版权争夺已是巨头的战场,进入门槛高,一般的互联网创业团队在这个领域毫无机会。互联网创业团队为从竞争激烈的红海找到蓝海间隙,&b&专攻业余赛事&/b&,可以预见未来有更多的赛事IP出现。&/p&&p&对于职业赛事,盈利模式通常为赞助、冠名等广告收入,但非职业赛事在盈利模式上易受质疑。长尾冷门赛事IP辐射人群有限,当观赏性难以匹敌专业赛事时,难以想象用户会为普通人的普通玩法买单。因此,&b&新入场者需要寻找到观赏性相对高、用户市场大、变现相对容易的赛事类项目。&/b&&/p&&p&(2) &b&电竞&/b&&/p&&p&电竞是基于赛事的生态体系,涉及到的环节有赛事、赛事转播、内容制作、艺人经纪、数据应用等。目前这个领域大型的电竞赛事主办权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游戏厂商在产业链条中有强大的话语权和议价能力。顶级大型赛事数量少,集中在少数几款游戏上。这些比赛门槛高、受众面广、影响力大,而中小型比赛鱼龙混杂,影响力有限。由于电子游戏本身发生在线上,同时段在线观战人数早已超越传统热门体育赛事。目前阶段受限点在于,目前电竞领域的核心受众相对年龄较小,消费能力尚待释放。&/p&&p&未来的机会可能存在于:&/p&&p&①游戏具有生命周期,新爆款会带来新机会。在这一领域,资本青睐有很强壁垒、市场规模大、用户粘性高,从而能实现商业变现的项目。&/p&&p&②基于电竞领域做衍生,比如服务相关人群,做比赛数据分析。&/p&&p&(3) &b&第三方服务&/b&&/p&&p&这类项目多为基于体育产业做衍生,服务相关人群或机构的工具类应用。比如球队组织和球队管理的软件,健身房、健身场馆使用的软件等。相关服务的出现契机在于体育类的市场发展逐渐繁盛,未来的机会也继续存在于体育行业发展带来的新需求中。&/p&&p&(4)&b& 运动健身&/b&&/p&&p&普通人健身需求能被满足与线下服务关联度很高,与互联网关系密切的有线下场馆整合、线上社区、健身O2O等领域。去年全民健身热潮中一些企业已成功布局,新入场者的机会存在于线下运营、健身器材和新的健身场馆品牌等方向。提升线下服务、深挖用户需求,烧钱和补贴行不通后,资本看好具备优秀线下运营能力的“重模式”团队。&/p&&br&&br&&h2&----------------------------&b&消费升级为什么火&/b&----------------------------&/h2&&p&“消费升级”项目自2015年以来在创投领域呈现供需两旺的格局有三个层次的原因:&br&&/p&&p&&b&1.从宏观经济发展看&/b&,通过国际横向对比可知,一国经济越发达,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高,国民经济增长也呈现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换的格局。我国经济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随着经济发展,普通居民的消费能力逐步得到释放。数据显示,美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到近八成,中国近年来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呈增长趋势,2015年为66.4%,较2014年提升15.4%个百分点,呈现出了从投资驱动走向消费驱动的趋势。反应到互联网创投领域,“消费升级”主题的爆发趋势也是题中之义。&/p&&p&&b&2.从消费需求角度看&/b&,经济相对下行期会爆发小额替代性消费热潮。近年来,国际经济持续深度调整,国内“三期叠加”阵痛不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国家GDP发展增速进入了“6时代”,在大的经济周期中,宏观经济处于增速下行期。在这一时段,相对大宗投资,普通居民更倾向于小额消费,“口红效应”显现,衣食住行娱乐等消费市场因此火爆。&/p&&p&&b&3.从资本角度看&/b&,消费领域一直是资本长期关注的方向,近半年来这一领域的受追捧程度大幅上升的原因在于:&/p&&p&①移动互联网风口已近尾声,寻找高回报项目难度上升,&b&具备良好现金流和稳定流量的消费领域成为投资者自然的选择;&/b&&/p&&p&②移动互联网对产业的改造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多的项目&b&推广渠道对互联网倚重上升&/b&,购买甚至消费过程(比如对于内容的消费)也转移到了互联网上,项目呈现更多元状态;&/p&&p&③流量端和供应链的优化释放出来较大的利润空间,让此类项目的&b&ROI提升&/b&;来自生产侧的优化比如供应链能够支撑C2B的过程;&/p&&p&④对于有收入、有利润的项目,资本市场的&b&退出渠道&/b&&b&比较多元化&/b&。&/p&&p&在宏观经济、资本和消费需求的推动下,“消费升级”趋势将引领2016年创投热潮。&/p&&br&&br&&blockquote&&p&以太资本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有融资需求的创业者小伙伴们,请发BP至&u&&/u&&/p&&br&&p&以太资本,覆盖&b&11284&/b&位早期投资人,专注为早期创业公司融资。帮助&b&560&/b&多家初创团队融资成功,融资总额逾&b&16亿&/b&美金。知乎、今日头条、河狸家、达达、蘑菇街、映客都曾在以太资本协助下融资成功。&br&&/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11c1c4ab782ccc3703fe9bf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5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11c1c4ab782ccc3703fe9bf_r.jpg&&&/figure&&/blockquote&
当移动互联网红利已近尾声,新的爆发趋势尚未明朗之时,盈利模式相对可期、具备现金流的消费升级类项目迎来了大爆发,大众新消费的时代已经到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以太首期行业论坛——“Up your life”消费升级行业论坛现场,以太资本发布了对于消费升…
&p&未来,将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p&&p&如果从服装行业来讲,实体和电商,哪一个会比较好做,个人的建议是实体+电商,或许在现在的局势看来,电商是潮流,但每当万物沉寂,必有强大的新生命在孕育,它会引领下一轮万物复苏。大萧条里必然藏着大机会。在这个充满着变数的时代,各种逆转都会随时发生。&/p&&p&比如,在PC时代,淘宝革了百货的命,京东革了电器卖场的命,天猫超市革了卖场的命!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它们却又被沦为了传统企业,而近期,关于实体店逆袭案例越来越多……&/p&&br&&p&&b&转折一:&i&90、00后消费大时代开启,实体店新机遇来临&/i&&/b&&/p&&p&舒适的家庭环境让中国年轻一代金钱概念偏弱,偏好超前消费,新兴事物接受能力强,更加适应移动互联消费模式,更加注重互动式的体验。&/p&&p&衣:追求品牌个性,高度互联网化。食:注重特色和体验,偏向快时尚消费,行:外观与质量并重,具有品牌意识,游:向往自由,消费能力有限但热爱旅游,娱:超强娱乐能力,乐于接受新型娱乐方式。&/p&&p&如今的90后、00后,消费的喜好及习惯已大大不同,正是当下实体店逆袭崛起的最好时机。&/p&&br&&p&&b&转折二:&i&马云一年六次加码实体商业&/i&&/b&&/p&&p&马云这次已经是铁了心加码实体商业,一年六次加码,从海淘超市,到O2O的生鲜超市,到开咖啡店,到联手鹏欣开体验式商场,再到买下肯德基。&/p&&p&提出新零售概念后,马云立马开出了家属于天猫的新零售实体店:就试试衣间,整个门店所占面积近2000平,天猫100个热销服饰、鞋、包、化妆品品牌,设计出来5大高颜值主题区。&/p&&p&去年年末又拿下区域级商超霸主的三江购物,最近正要和一兆韦德加深合作。或许,马云对实体商业的加码,仅仅只是开始。&/p&&br&&p&&b&转折三:&i&外卖模式让实体店大大增收&/i&&/b&&/p&&p&移动互联外卖模式正帮商家史无前例地增收,原本的店铺辐射范围大大扩大,业务量大增,甚至单店几倍增长。无论是路边小店,还是商场大牌,都站在同一起跑线,点击量就是口碑值。&/p&&p&如今甚至有的商家70%的利润来自移动外卖订单。而且,越来越多的商家,更加理性操作,不拼低价及折扣,而是通过外卖平台把线上流量导入到线下,反而增加了实体店的收益。&/p&&br&&p&&b&转折四:&i&商场爆发式增长,实体店发展的最好时期来临&/i&&/b&&/p&&p&万达这3年,开的场子都是50+个,更是与省政府合作拿下大单,不断深入三四线城市及消费力的县级市。譬如上海,2016年开业近30个商场,而今年预计开业的量达到了58家,这是商业地产全面爆发增长的时代。&/p&&p&政府爱扎堆运作商圈,如今商场越来越多,商家的选择余地就多,当然租金成本更有运作空间。&/p&&br&&p&&b&转折五:&i&副牌越来越多,好的品牌正集团化崛起&/i&&/b&&/p&&p&如今在中国,内资餐饮集团化已成实体店崛起新势力。比如外婆家的17家副牌,宴西湖、炉鱼、穿越、柴田西点、锅小二、uncle 5、三千尺面馆、动手吧、蒸年青、锅殿、你别走、哺哺拉面,推出的各具特色的餐饮副牌已打开市场,逐步赢得未来。&/p&&p&零售领域诸多快时尚品牌,比如Inditex(ZARA母公司)的9个副牌、H&M的6个副牌、针对细分市场的副牌也已打开局面,跨界合作赞更多人气,通过主品牌的渠道及影响力同样能获得更好发展契机。&/p&&br&&p&&b&转折六:&i&实体店场景革命已开启&/i&&/b&&/p&&p&还记得,台北那家性冷淡风亮瞎眼的吉野家吗?&/p&&p&还记得,麦当劳为了抹掉垃圾食品四个字,在广州整出的五星级料理吗?&/p&&p&还记得,拍出蔬菜森林及肉山的小肥羊吗?&/p&&p&还记得,黄晓明在北京开出的那家极致电影场景的餐厅吗?&/p&&p&还记得,刷出包子店新颜值,玩出情怀的桃园眷村和甘其食吗?&/p&&p&还记得,那家江南风+文艺范+小清新的KFC“Original+”概念餐厅吗?&/p&&p&在全球范围内,餐饮正在掀起一场绿色、场景、情怀、极简的新革命。&/p&&br&&p&&b&转折七:&i&国务院颁布“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i&&/b&&/p&&p&国家也在推动零售改革升级,新零售的时代扑面而来,是机会也是挑战。正引导传统销售场所向社交体验、家庭消费、时尚消费、文化消费中心等转变。培育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型市场主体。&/p&&p&以市场化方式盘活现有商业设施资源,减少公有产权商铺转租行为,有效降低商铺租金。放宽对临街店铺装潢装修限制,取消不必要的店内装修改造审批程序。同时,营造线上线下企业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p&&br&&p&&b&转折八:&i&电商死亡名单公布,实体商业迎来最佳崛起机遇&/i&&/b&&/p&&p&电商的成本越来越高。电商已经突飞猛进地发展了很多年,现在的电商成本之高已不低于实体店:人工11%、天猫扣点5.5%、推广成本15%、快递12%、售后2%、财务成本2%、水电房租2%,加上税务,如果没有50%以上的毛利率,电商根本没有办法持续经营。&/p&&p&不只是传统电商大户,垂直领域的电商更是在经历大逃亡,2016已有40多家电商倒闭。&/p&&p&电商的运营成本在大幅增加,但反观实体商业,降租早已是共识,这两年,连地标性的购物中心都在顺应趋势,给商家更多折让,不乏恒隆、华润、瑞安这样的顶级商场。&/p&&br&&p&&b&转折九:&i&实体书店的成功逆转,就在眼前&/i&&/b&&/p&&p&2016年是中国实体书店的转折年,实体书店正重新成为了一个时尚所在。诚品、方所、钟书阁、西西弗、猫的天空之城、MUJI书店、新华书集、言几又、大众书局、单向街、在一起、初见书房、字里行间,引领了这次变革。&/p&&p&新型实体书店们已重新赢回年轻一代。他们未必会在书店中买多少书,但他们可以在书店中喝咖啡聊天、购买文创商品,甚至将书店作为时尚地标来“朝圣”,更是城市的公共空间与文化沙龙所在地。&/p&&br&&p&&b&转折十:&i&线下商铺的展示价值愈加被本土商家看重&/i&&/b&&/p&&p&实体店的展示体验的价值越来越被看重,已成为品牌突破发展瓶颈的有利武器。有商家直接开出体验店,只为培养下一代品牌消费及情感沟通,甚至有商家直接组下店面打造体验式的线下试衣体验店。天猫大户、当当,都要开实体店,核心就是让消费者体验更多的新产品,以促进线上销售。&/p&&p&当当的书店首店长沙1200方,计划3年开1000家。说明对电商来说,线上客户增长很可能已达瓶颈,再不拼实体店市场,就真要落后了。&/p&&br&&p&&b&转折十一:&i&中国商业地产商竞争加剧!更多品牌发展商愿意为好品牌为人流降租金&/i&&/b&&/p&&p&中国商业地产,30多家外资商业地产发展商及40多家内资商业地产发展商已有成熟运作的商管团队,这十年更是群雄并起的时代。&/p&&p&2016年全国开了480家商场,今年则要爆量要开900多个。如今,越来越多的发展商在选择商家时,愿意用商家的人流带动效应及影响力换租金,以获得长远的商场成长空间及整体估值。&/p&&br&&p&&b&转折十二:&i&线上线下洗牌已接近尾声,日本的实体店崛起案例就在眼前&/i&&/b&&/p&&p&强调全球视野的大背景下,能学的标杆太多,已逆袭的也太多。日本也曾有过实体店衰退期,但几年的调整后,重新稳定崛起,当下的中国正如同当年的日本。&/p&&p&中国六年的实体店洗牌正接近尾声,关店的高潮期已过。诸多或转型或调整或国际收购后重发力。连中国百货都已逆袭崛起,红遍中国的百盛优客城市广场就是转折点。&/p&&p&&b&其实,日本也曾有过实体店衰退期,但几年的调整后,更强调人性化的细节服务,匠人品质打造家的延伸,更多贴心的基础设施,品质至上打造特有卖点,还有商场无敌的售后服务,目前已重新稳定崛起,当下的中国正如同当年的日本。&/b&&/p&&br&&p&&b&转折十三:&i&工匠精神、场景化、快时尚、情怀……越来越成为实体店崛起标签&/i&&/b&&/p&&p&移动互联的时代,消费者的消费喜好及追求,都体现在实打实的点击率上。今年实体店最热门的转型方向,就是日本式的工匠精神,或趣味或情怀的场景体验,满足大众需求的快时尚,以及细节及服务。&/p&&p&这些元素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实体店开发体系中去,如今已成逆袭标签。&/p&&br&&p&&b&转折十四:&i&政府推动创业潮,支撑实体店崛起&/i&&/b&&/p&&p&2015年中国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的企业达到1.16万户,平均每分钟诞生8家公司,这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创业潮了。而其中很大一部分选择了经营实体店起步。2016年创业浪潮会继续,因为本就是大势所趋。&/p&&p&如今开店的流程及政府审批在简化,营改增助力商家减负,有粉丝及影响力的实体店品牌更容易能获得各路资本支撑,协助做大。&/p&&p&很多零售高管及经理人在这轮创业浪潮下选择开店创业,甚至刚毕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都能众筹投资开咖啡馆。商业地产创业潮正默默改变竞争及游戏规则,颠覆中更见商机。&/p&&br&&p&&b&转折十五:&i&新中产时代,文化、创新、体验和情怀与价格同样重要&/i&&/b&&/p&&p&价格优势一直是电商逆袭实体店的核心,但如今中产的家庭越来越多,互联网链接全球,曾经刷黄金的中国大妈都开始组图出国游了,消费者早已潜移默化巨变。&/p&&p&这两年商业地产最热门的是大悦城、太古里、新光天地、诚品系列,之后华润在郑州万象城整出了“9 3/4 站台”,用文创、手作、潮服、潮饰、滑板、动漫、趣玩的小店吸引年轻人。&/p&&p&路劲又一城的黑桃皇后街让人心潮澎湃,福州阳光天地整出了个小清新气质1万方的乐境,连天虹都开出了家文艺范的商场深圳君商3019。&/p&&p&&b&如今的实体商业玩的就是人文、创新、体验及情怀,这才是当下消费者真正需要的&/b&。&/p&&br&&p&&b&转折十六:&i&开店开牛掰了也能当首富,ZARA老板掀起新一轮商业潮流&/i&&/b&&/p&&p&今年ZARA的老板,阿曼西奥·奥特加一度登顶全球首富,身价抵3个马云。Inditex旗下一打品牌靠着ZARA就足够吸金。告诉全球投资人的是,商业地产零售依然能赚大钱,你不行只是你太low。&/p&&p&万达投影院、儿童游乐场;绿地投海淘进口超市;复星投资德国快时尚Tom Tailor及马来西亚食之秘,看中的就是中国的消费潜力及未来成长性,有机会如阿曼西奥·奥特加般赚更多。&/p&&br&&p&&b&转折十七:&i&大批量关店背后,则是一打本土新品牌强势崛起&/i&&/b&&/p&&p&众所周知,某几个老品牌在2016年关了过10000家店。但要知道,&b&在关店的背后,则是更多新兴品牌正强势崛起&/b&。&/p&&p&零售这块,本土快时尚热风、UR、MJstyle在大举逆袭。本土的设计师品牌及新兴潮牌,同样吸引眼球,在不断挤占更多市场份额。&/p&&p&餐饮这块,这几年是本土快时尚餐厅及明星店崛起之年,外婆家、小南国、苏浙汇、盘古餐饮、57°湘、海底捞等十几家未来有机会成为百胜般的全球餐饮集团。&/p&&br&&p&&b&转折十八:&i&全球人气网商都在转型开实体店&/i&&/b&&/p&&p&去年亚马逊就开出了首家实体店,位于美国西雅图的购物中心University Village,占地约511方,摆放本图书,这是20年来的首次。也是未来人气电商的大势所趋。&/p&&p&如今,欧美几大靠电商崛起的人气电商都在转型开实体店。美国的Nasty Gal、ModCloth、Warby Parker和Bonobos都在线上积累完口碑及原始积累后在线下铺开实体体验店发展大战略。英伦诸多高街品牌电商同样如此。&/p&&br&&p&&b&转折十九:&i&同款同价的全新O2O商业模式削弱电商竞争力&/i&&/b&&/p&&p&&b&实体经济不是被电商打败的,而是败给了自己&/b&。传统的一打品牌,线上销售越好,线下关店越狠。价格优势就是关键因素,所以,只要做不到线上线下同价,实体商家就会被自己打败。&/p&&p&如今线上线下同款同价的成功案例越来越多。还是优衣库,如果说2014年优衣库在天猫的火爆促使一打快时尚进驻天猫,那2015年优衣库的线上线下同价的O2O模式,将在明年被更多实体店商家采纳,促使实体零售商业模式转型。&/p&&br&&p&&b&转折二十:&i&实体店的跨界新玩法,推动崛起&/i&&/b&&/p&&p&在乐购推出中国,家乐福势不如前,大润发开启关店模式的背景下,有一家中国本土超市——永辉,2016整整开了231家店,正全面开启逆袭模式,靠的就是跨界新玩法。&/p&&p&永辉目前孵化的8个创新项目:鲑鱼工坊、波龙工坊、盒牛工坊、麦子工坊、咏悦汇、生活厨房、健康生活有机馆、静候花开花艺馆。&/p&&p&永辉正打造“超市+餐厅”跨界混搭成吸客利,就连今日资本都以4.6亿投资了永辉旗下这家玩跨界的子公司。&/p&&br&&p&&b&转折二十一:&i&实体店的黑科技时代已至&/i&&/b&&/p&&p&亚马逊最新推出黑科技便利店,直接拿了就能走,不用排队,只需手机启动 Amazon Go APP,你拿的所有物品都会自动添加到你的虚拟购物车里,在顾客购物离店后,传感器会自动通知系统,对带走的商品自动计价后支付。
&/p&&p&阿迪达斯就和英特尔携手,推出了数子货架——虚拟鞋墙,通过设计一台带触控屏和3D渲染效果的设备,得以在有限的门店空间内显示2000多款鞋子,不仅可以选择,还能直接下单。&/p&&p&全球最大的美妆实体零售商丝芙兰也在北美门店使用了大量“黑科技”来增加店铺体验感。12个工坊区分别安装Wifi、USB接口、iPad等电子设备,可供消费者现场观看美妆教学视频,在短时间内找到心仪商品。还有丝芙兰独家传感器方便顾客自行体验18种香水气味。&/p&&br&&p&&b&转折二十二:&i&更多国际品牌进入中国的各大商场,加码实体商业竞争力&/i&&/b&&/p&&p&就拿国际快时尚品牌来说, 起步2002年,逐步改变国人价值观、积累口碑,年一大波来袭,逐步成颠覆行业式。真正大爆发是在年,快速下沉二三线城市,海量开店占领市场。&/p&&p&近几年进入的高竞争力的快时尚品牌,A&F、SPAO、Forever21、TOPSHOP、Old Navy正发力。全球诸多粉丝的bebe、&Other Stories、Urban Outfitters、Victoria's Secrect Pink、Miss Selfridge也正打算攻入大陆市场。&/p&&br&&p&&b&转折二十三:&i&实体店正改变,在激烈竞争下,不进则退&/i&&/b&&/p&&p&星巴克曾经一度被COSTA和一打主题咖啡馆逆袭过,但改变就在当下,设计全面变革,更情怀式更体验的主题店模式推出,渐渐重新获得认可。&/p&&p&名创优品你学不会,不仅仅是模仿和低价。目测其移动互联网营销、设计陈列商品选择、加盟模式、格局魄力才是核心竞争力。不到两年,已开出1100家门店,去年营收达50亿。&/p&&p&看看如今的永辉精品超市Bravo TH,陈列够颜值,严格物流管控下的价格优势,外场的食代广场众餐饮商家不掉价,万达、龙湖及正大都大爱,已逆袭一打老牌不上进的卖场。&/p&&br&&p&&b&转折二十四:&i&实体商业的运营新玩法,重新迎回消费者&/i&&/b&&/p&&p&&b&越来越多的商场,正开启颠覆体验的运营新玩法&/b&。去年秋天,上海K11开启了麦田模式。在这里,不仅有让人回味的艺术创新,还能找回曾经那最纯真的记忆、最淳朴的那种感受。&/p&&p&不只是外资商业地产商,内资的也学会了。最近,重庆万象城,就把江南搬进了购物中心,用黑瓦 · 白墙 · 青砖 · 木构演绎经典。&/p&&p&太多体验款的活动推出,正让如今的商场重新迎来当下新一代注重情怀的消费者。&/p&&br&&p&&b&转折二十五:&i&越来越多明星开实体店早已席卷行业&/i&&/b&&/p&&p&韩寒的很高兴遇见你餐厅、任泉开的四川香天下火锅、Angelabably开的baby cafe咖啡店、舒淇开的KIKI餐厅、高圆圆开的蜜桃餐厅、薛之谦开的上上谦串串香、周杰伦开的法式、日料、西北风餐厅……正颠覆餐饮行业。&/p&&p&陈冠希开的潮牌JUICE、五月天开的STAYREAL、周杰伦开的PHANTACI、罗志祥开的STAGE、林俊杰开的SMG、李晨及潘玮柏开的NPC、张震岳开的WNP...正颠覆传统潮流服装店。&/p&&p&这些年明星开的实体店正崛起商业地产界,上百位明星创业投资的店铺正在大陆强势崛起,成为商场重要聚客利器。&/p&&br&&p&&b&转折二十六:&i&娱乐业态大洗牌后,新兴品牌强势崛起&/i&&/b&&/p&&p&随着购物中心主力消费者转移至80、90后,消费习惯大不同,而以往被视为购物中心引流利器的KTV业态已基本出局,影院与电玩也早就不新。&b&如今新一代消费者,转而对体验业态开启了更为极致的追求&/b&。新科技的出现更是使得娱乐业态迎来大洗牌。&/p&&p&风靡多年的KTV慢慢地淡出了舞台,即将结束它的“黄金年代”。运动馆、主题乐园、VR、密室、海洋馆、大型游乐、飞行体验馆、动物园、演艺剧场、鬼屋已兴起,商场娱乐业态正经历大洗牌。&/p&&br&&p&&b&转折二十七:&i&三只松鼠开的实体店比电商更赚钱&/i&&/b&&/p&&p&&b&连靠电商崛起的三只松鼠都在默默发力实体店,而且已爆出实体店其实比电商更赚钱&/b&。目前安徽芜湖的这家店日均销售额最高达到了15万元,一周5万人进店。&/p&&p&一个300平方米的零食店,不强调买卖的功能,强调体验和互动,入店内便还能听到二次元歌手洛天依的投食歌,森林主题内装,店内还有1/3的区域设置了休闲座椅和吧台,还放置了大树、木屋等充满森林气息的元素,陈列产品主打线上店铺常见的坚果、肉铺等产品。跟其他零食店不同的是,每一个系列的包装都有一个小松鼠的故事。&/p&&p&目前三只松鼠计划2017年要开出100家实体店,正开启全新的线下体验式逆袭模式。&/p&&br&&p&&b&转折二十八:&i&国务院发力内需新战略&/i&&/b&&/p&&p&李克强总理强调很多次,2017年就是调结构,去库存,扩内需的一年。&b&推进保障体系,外需转内需、投资转消费成为发展核心,立志要构建起增加创新驱动和消费拉动力的增长新模式&/b&。&/p&&p&二胎政策、适度减税、新农村战略都是扩内需的思路,这样的政策在2016会越来越多,有利家庭消费蛋糕做大。&/p&&br&&p&&b&转折二十九:&i&政府已意识到电商正打击实体经济崛起&/i&&/b&&/p&&p&双11是巨额的亏损经济,恶性竞争导致中国零售走向无利润时代,生产作坊挤出优势工业,电商在毁灭消费、毁灭逛街本身所带来的额外消费,电商破坏传统商圈……&/p&&p&这是电商的错吗,真的不一定,这本就是全球发展大势,只是中国颠覆得更猛烈些,血拼得更狠些。但不可否认的是,电商对实体经济确实有冲击,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p&&p&线上假货比例远大于预期,最近今日视点就做了期节目,其中内容触目惊心。&/p&&br&&p&&b&转折三十:&i&政府已在限制代购,也许诺2017调低进口税&/i&&/b&&/p&&p&李克强总理最近在谈到实体经济崛起时,就提到了代购,这几年代购的高速增长与实体经济的微疲软形成反差。中国每年千亿元的代购规模已不容小视。&/p&&p&所以很明显的变化是代购政策正逐步加紧,法律制裁代购商家恶意偷税漏税事件越来越多,明年还会更细分更严格。&/p&&p&同时,进口政策在放开,克强总理就坦言未来5年内,中国会进口10万亿美元。商智库预测,为了内需的真正崛起,进口政策在2017年将进一步放开。&/p&&p&陈启宗今年年中就曾说过政府曾答应降低进口关税,奢侈商业遇寒与进口关税关系重大。然后紧接着就爆出LV大举关店,国人已习惯出国及代购买奢侈品,LV关的理所应当。如今,政府两会上已许诺要调低进口税。&/p&&p&如今,&b&太多实体店之所以还在徘徊,是因为他们还没有醒来。一直在拼价格、拼门面优势。未来那些同质化的产品将越来越没有竞争力,唯有那些能为用户提供独有体验的实体店,将脱颖而出&/b&。在这个大趋势下,很多电商也被倒逼着从线上走到线下,开设实体店为消费者提供一个体验的场所,弥补自己的短板。&/p&&p&这,就是“消费升级”的本质,如今的90后、00后,消费的喜好及习惯已大大不同,越来越多实体店玩出竞争力,选择颠覆出发展新路。&/p&&br&&p&来源:唯衣公号weyeeb&/p&&p&版权归原作者所有&/p&
未来,将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如果从服装行业来讲,实体和电商,哪一个会比较好做,个人的建议是实体+电商,或许在现在的局势看来,电商是潮流,但每当万物沉寂,必有强大的新生命在孕育,它会引领下一轮万物复苏。大萧条里必然藏着大机会。在这个充满着变…
&p&&u&文章基于6月10日3w咖啡活动上我的演讲,有改动。我的微信是huanghaivc,如果有关于消费升级的观点和讨论,欢迎加我微信分享。&/u&&/p&&p&消费升级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个讨论很多,甚至很多人提出了消费降级的一些观点。我一上来就想先表明我自己的观点,&strong&消费升级的本质其实是观念升级。&/strong&&/p&&p&观念升级其实指的就是消费者他对自己在消费过程当中的一些观念发生了变化,是升级在观念上,而不是升级在他付的钱上。只&strong&纠结于价格的高低,是完全误解了消费升级的本质。所谓消费降级概念,对理解趋势的本质也没有益处。&/strong&&/p&&p&消费者在观念上对于自己消费行为的判断,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才是我们在做投资的时候最重要去把握和关注的一些点。这个PPT我们要讲的就是一个观念升级的问题。&/p&&p&&strong&为何要对标日本?&/strong&&/p&&p&我选取的一个研究的对象,是我们投资的时候经常对标的对象,无非有两个国家,一个是日本,一个是美国,这是中国以外唯二的两个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大国。在消费这个层面上如此,不一定是在其他的行业也一样。对于这两个国家,我研究相对多,或者我收集的材料也都非常多。今天我会集中跟大家谈一谈在日本发生过的一些消费观念升级的趋势,对我们今天在中国投资和创业会有启发。&/p&&p&&strong&日本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早期,其实和现在中国特别类似&/strong&&strong&。&/strong&这是我选取它进行分享的核心原因。人均GDP的情况,在1978年左右的日本和今天的中国基本是一模一样的,这是第一个数据。在70年代的末期,日本经历了超过15年的超高速的经济增长,也就是10%以上的经济增长之后,回落到一个中速的GDP增长,5%、6%的增长,这件事情也是在今天中国发生的,从高速变成了一个中速。&/p&&figure&&img data-rawheight=&1022& src=&https://pic2.zhimg.com/v2-5bea12bd43a50f609cfcd_b.png& data-rawwidth=&18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3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5bea12bd43a50f609cfcd_r.jpg&&&/figure&&br&&p&还有一些事情,在七八十年代的日本,其实也是经历了六七十年代的大举拥抱西方文化和消费观念后,一个反思和一个本土化的过程。&/p&&p&我们会发现在过去十年也是中国洋品牌快速发展的十年,跟日本类似的问题,在于我们已经知道了全世界最好的这些品牌,这些消费的商品是怎么样的。我们会不会仅仅满足于此,会不会有下一个阶段的新的变化呢?我认为是的,我们看现在肯德基在中国在下降,或者增长非常缓慢,必胜客连续十个季度以上销售额同比下降(最近刚回升一点),哈根达斯也一直在关店。种种迹象表明,&strong&国外非常著名的品牌在中国辉煌的时候或者增长最快的时候已经过去了。&/strong&&/p&&p&我们看右边,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如果大家经常去日本,会发现无印良品是大家核心关注的,或者人尽皆知的品牌,他是1980年成立的。网易严选是去年成立的品牌,在消费升级的同样阶段,会发生同样的事情,中国在这个阶段出现了网易严选,不会在十年前出现网易严选,这都是有原因的,不是偶然的事情。&/p&&p&另一个例子也非常贴切,大创生活馆没有无印良品那么出名,但是在日本它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十元店的品牌,他卖的东西就是我们在右边看到的这个名创优品卖的东西。这个大创生活馆是70年代在日本成立并发展的一个品牌,而名创优品是两三年在中国出现的品牌,已经做到了非常惊人的年销售额。&/p&&p&所以我认为,日本70年代后期的消费环境,与当下中国存在较强可参考性。下面五个特点,是我在研究中总结的日本当时的五个核心“观念升级”。&/p&&br&&p&&strong&特征一:本土化&/strong&&/p&&p&&strong&第一件事情叫本土化,本土化是一个很重要的消费的概念。&/strong&当你在看日本历史的时候会发现六七十年代,包括奥运会,包括大阪的世博会,对西方文化全盘的接受,包括咖啡成为日本社会第一名的入侵的饮品。这件事情其实是发生在高速发展的六七十年代,同样,中国奥运会、世博会也是我们迅速的打开国门,看到国外所有的好东西。但回过头来,为什么大家在买了这么久国外的名牌之后,开始会反思,开始会认同本土的文化呢?中国和日本一样,都在自己消费审美上有非常强的自己的特色。&/p&&p&举一个例子,咖啡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饮品,为什么茶饮这两年特别火?茶是中国特有的概念,不是美国人带给我们的,茶是中国人自己有的。为什么喜茶这么火?有文章写喜茶坪效已经超过了星巴克,大家从传统当中,从我们的消费习惯当中,是有自己一些固有的特色和固有的一些口味的习惯。这些问题在前几年星巴克、肯德基或者哈根达斯最火的时候被掩盖了,因为这些事情还没有生根,还是在国外的大品牌的影响之下。但随着像喜茶,完全是中国本土品牌的崛起,我们认为会有更多这样的案例。这样的案例的背后,告诉我作为投资人的要求,我们要往中国本土的文化和中国本土的消费特性去寻找机会,这是第一个观念的升级。&/p&&p&&strong&特征二:个人化&/strong&&/p&&p&第二个观念的升级是所谓的个人化,什么叫个人化呢?很简单,很多消费在以前都是越大越好,家电、汽车这些都是典型的大件消费,家庭的消费。便利店、外卖这些事情其实很多程度上是个人化的一个消费,日本最大的连锁餐饮是哪家公司?日本最大的连锁餐饮是711。这件事情说明很多人为什么去711,为什么买他里面那些不见得多好吃的盒饭和便当?是因为他只有一个人在消费的时候,我如果去餐馆,那就实在浪费时间。我如果能够在便利店解决一顿饭的话,效率是最高的。&/p&&p&同时为什么自动售卖机在日本已经兴起了这么久,也是我刚才说的那个时间点,到今天中国突然火了,我们投消费的投资人,每天都在讨论自动售卖机的问题。&strong&因为自动售卖机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满足一个人的场景去消费,方便,同时也非常节约时间的一种做法。&/strong&我们不会说我们几个朋友一起聚会,还去自动售卖机。这些背后都是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所导致的一些机会——这第二个点,我们称为个人化。&/p&&p&&strong&特征三:消费者趋于成熟和理性&/strong&&/p&&p&第三个点我们称为消费者趋于成熟和理性。很多人一上来就会问我,既然讨论消费升级,会不会越买越贵越好?是不是轻奢的东西大家就买的起了,那奢侈品怎么样?设计师品牌怎么样?这些肯定都有市场需求。但我认为最核心的一个观念升级的变化是&strong&说大家对于好和坏的辨别会更加的清晰,大家越来越难被忽悠了。&/strong&&/p&&p&我们看像网易严选这样的品牌,他卖的其实是一点都不贵,他其实是把国外大牌的溢价降下来,小米、名创优品都是这种逻辑,很多好东西不是都那么贵,国外大牌的品牌溢价,能够赚出来的这一部分溢价,是会越来越被本土的创业公司打掉,因为消费者越来越成熟和理性,不会盲目相信这个是德国的,你这个是中国的,我一定会买德国的,虽然贵三倍。越来越多消费者会辨别,这是创业公司能够去利用的一些机会。消费者成熟了,所以创业公司才会有机会去把已经固有的成熟的,尤其是来自国外的品牌能够竞争下去。这是我们说的第三个点。&/p&&p&&strong&特征四:小确幸&/strong&&/p&&p&第四个点叫做小确幸。我们看日本发展历史看到的一些情况,所谓的观念升级,很多人会从好大喜功的消费观变成小确幸的消费观。这个说起来有些抽象,我刚才强调我们经济发展增长速度是在降慢的,一线城市,各位生活在北京,尤其买房压力比较大,所以消费者不会有那么多的空闲资金来挥霍,这个事情跟日本当时很像。年轻人没有安全感,需要通过房子等大件资产获得安全感。&strong&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各种固定的支出也是比较多的。&/strong&可以用来去改善你自己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的东西会越来越偏向于一些小确幸,也就是低价的小件的一些东西。&/p&&p&例如说为什么无印良品能火,为什么名创优品能火?无印良品是你可以购买,不用下特别大的决心。我要改善自己的生活,如果买一套几千块钱的名牌,这是一个很大的决心。买几十块钱的一套碗和碟,或者吃一顿好吃的美食,这样的小确幸,低消费,容易简单获得的东西,这个是能够更好地提升我的生活幸福感,同时我不需要去花太多的决心和花太多的钱。这些方向去做创业,说白了就是食品和家居杂货这两个方向,我们从投资角度愿意重点关注。&/p&&p&&strong&特征五:精神属性的加强&/strong&&/p&&p&第五点就是精神属性的一个加强。大家会越来越去重视这个商品除了它使用本身的体验以外,它背后的情感属性。无印良品背后的精神属性,是日本特有的“无为”文化。这是一个有精神温度的品牌,有超越产品质量本身的吸引力。&/p&&br&&p&&b&家居杂货行业如何收益于消费观念升级?&/b&&/p&&p&说了很多抽象观念,我举一个行业的例子,这个行业的例子就是所谓的家居杂货行业,包括哪些公司?我刚才说的无印良品、大创生活馆、名创优品、网易严选、淘宝心选,所有的方向都属于我说的家居杂货的行业。&br&&/p&&p&一个行业的发展,绝对会跟这个国家在当时那个阶段的观念变化有关系,为什么一个行业在中国最近两年突然就起来了这么多?大公司纷纷入场,为什么在七八十年代日本出现了一大批类似于无印良品这样一些企业?它是有原因的。这些趋势和这个行业本身的一些特点,能够比较好地结合,所以在当时那个环境下以及中国现在这个环境,符合这个特点的行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个人对家居这个行业非常看好,下面以无印良品为例,解释下为什么家居行业非常能受益于这一波的观念升级。&br&&/p&&p&&b&无印良品的启发: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优秀品牌的崛起&/b&&/p&&figure&&img data-rawheight=&722& src=&https://pic1.zhimg.com/v2-f42b1c63b0f24cd5c61e340_b.png& data-rawwidth=&13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8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f42b1c63b0f24cd5c61e340_r.jpg&&&/figure&&p&最后一页,我想用无印良品的一个案例来结束,80年代无印良品是一个创业公司,在创业的过程当中,他在日本是一个以性价比高而著称的品牌,而不是现在像他在中国一样,以一个比较贵,比较高端的姿态出现的品牌。他是性价比高的品牌,这就印证了我刚才说的几个点。&/p&&p&第一个点本土化,它是一个本土的品牌;第二它是一个在消费者趋于成熟而理性的阶段出现的以性价比为特征的,这是第二个点。第三,无印良品是小确幸生活方式的代表。第四,它在当时提出了一种非常具有本土化日式风格的品牌审美属性、精神属性,这种审美属性具有非常强的日本文化的特色,现在我们去做创业,是不是可能也要从别人不能提供的、具有文化精神属性的这种点去思考。&/p&&p&最后多说一句,无印良品是一个80年代成立,90年代快速发展的公司,八九十年代是日本的经济GDP增长一路下滑,中间甚至陷入到衰退的过程当中。但你会发现&strong&经济的衰退,大环境的压力,并没有影响一个优秀消费品牌的崛起。因为你真的做的是好的东西,你的价格也是合理的,无论在什么时候,消费者都会对你青睐有加。&/strong&我们对消费升级一直有非常强的信心,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p&
文章基于6月10日3w咖啡活动上我的演讲,有改动。我的微信是huanghaivc,如果有关于消费升级的观点和讨论,欢迎加我微信分享。消费升级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个讨论很多,甚至很多人提出了消费降级的一些观点。我一上来就想先表明我自己的观点,消费升级的本…
&p&&strong&感谢野草新消费的采访。&/strong&&/p&&br&&p&&strong&1. 消费产业为什么迎来升级?&/strong&&/p&&br&&p&&strong&▍&strong&消费者更加追求品质与个性&/strong&&/strong&&/p&&p&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在消费领域掀起一股创业投资热潮,产生了很多机会。我觉得所有的创业机会,可以分成几大类,第一类是模式创新。比如以前我们在路边叫车,现在变成了手机叫车。&strong&第二类是科技创新,&/strong&&strong&它比模式创新更加底层,更加基础。比如搜索算法,以前是不存在的。&/strong&第三类机会是产业效率提升,像找钢网这样的公司,在效率不足的地方去提升产业效率。&/p&&p&还有一个机会,我认为是消费升级真正的起因,那就是消费者观念的变化和对好产品的追求。&/p&&p&&strong&首先,应该把消费升级和买的更贵区别开来。&/strong&&/p&&p&很多人可能会把消费升级和买更贵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其实它并不是价格的升级。我非常喜欢网易严选这个平台,但它卖的东西很便宜,满足的是大家此前在街边10元店买一条毛巾或者拖鞋的消费习惯,它也属于消费升级。&/p&&p&&strong&同时,低价的商品稍微卖贵一点,会比高价的商品更有升级的空间。&/strong&比如周黑鸭的客单价在50块钱左右,以前街边摊卖的散装鸭脖子10多块钱能买到,那现在为什么你要来买?因为50块和10多块在现在的消费者决策当中,不再具有完全压倒性。&/p&&p&消费者会考虑它的品质和品牌,考虑好不好吃的问题,以及自己的消费能力。低价商品比以前贵一点,但他消费需求的减弱并不会很明显,反而能被品质升级和品牌升级等抵消。&/p&&p&&strong&其次,消费者观念变化主要体现在追求品质保障与个性化两个层面。&/strong&&/p&&p&&strong&第一,消费者开始更多的追求品质保障,&/strong&这是消费者底层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转变。品质,很简单,就是好的东西与合理价格的搭配。它是一种更合理的平衡,代表了消费者对于品质很强的判断能力。如果推出的产品满足了用户这种需求,用户会对它非常买账。需要注意的是,它应该和性价比区分开来,因为性价比强调的更多是极致的价格。&/p&&p&&strong&第二,个性化。&/strong&个性化有很多关键词,比如设计感、时尚化等。举个例子,峰瑞投了一个叫&strong&PARTICLE FEVER&/strong&(粒子狂热)的体育服装项目,它的亮点在于运动和时尚的结合。以前我们买运动裤,可能不会想到这个东西好不好看,单纯的买运动或者买时尚,现在通过将运动服装时尚化,就有了一个很清晰的个性。它不见得属于定制或者高端,但它肯定是个性化的。&/p&&p&当然,在每个人个性都不太一样的情况下,需要抽取出来一种很清晰的趋势,比如在运动服装上开两个洞是一种个性化,但可能不是社会的趋势。&strong&很多的人通常都想往同一个方向去表达个性时,他就会变的有社会整体趋势的概念,而不是单纯的标新立异。&/strong&&/p&&p&&strong&▍&strong&优质供应链与资本的转向&/strong&&/strong&&/p&&p&&strong&除了消费心理的转变,产业的变化也是推动消费升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strong&&/p&&p&以网易严选为例,在外贸最火的时候,做网易严选很难,&strong&因为优质的供应链都被无印良品、GUCCI等国外品牌商占领了。&/strong&供应商可能生产GUCCI的产品都生产不完,更没有额外的生产线和资金,来配合国内的品牌升级。&/p&&p&但到了现在,外贸不景气,出口增长变缓,国内成本上涨等因素,让很多外贸供应商的日子再也没以前好过了。当国内的品牌需要合作时,供应商的主动性和配合程度会比以前高得多,同时他们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拓展国内的品牌客户。&/p&&p&这其实说的是供给端的问题,而在当前,不难看出的是,需求和供给都在往消费升级的利好方向发展。&/p&&p&在资本层面来讲,我自己的理解是,&strong&做消费是一个长期生意,是一个能投30年的行业。这个行业不会因为今年热,明年就不热。&/strong&比如说,三只松鼠被&strong&IDG&/strong&投资的年份是2012年左右,当时市场上没有人讨论消费升级。就像大家说便利店是今年的风口,但其实&strong&7-11&/strong&是2004年进入中国的。&/p&&p&对峰瑞来说,我们倒没有感受到消费升级这个风口或者节点,&strong&因为&/strong&&strong&峰瑞资本在这个领域从开始专注、研究和深耕,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strong&不少人之前是投互联网的,现在可能没有合适的项目投了,就来投消费,对于他们来说会是一个节点。&/p&&p&&strong&同时,我们也认为,消费通常没有风口,因为消费项目的发展,不会像模式创新类项目发展的那么快,&/strong&消费永远是基于用户消费需求的改变,消费需求只能是渐变,但模式创新会是突变。&/p&&p&2
&strong&如何判断一个消费项目的优劣?&/strong&&/p&&p&&strong&▍&strong&&strong&选品类:未被巨头注意,有机会快速增长&/strong&&/strong&&/strong&&/p&&p&消费升级,升级的就是品质和个性。&/p&&p&回到做具体的投资选择,第一点很重要的就是品类分析,为什么重要?因为有一些品类注定没办法做的很大。那怎么找出有发展潜力的品类呢?举个例子,峰瑞资本对食品投资一直都非常大的热情,峰瑞资本投资过三只松鼠、关茶等品类,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家航空公司比较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