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记忆三线风云全集大三线小三线的区分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天津小三线人再辉煌 - 美篇
/&&&&天津小三线人再辉煌
扫码分享到微信
天津小三线人再辉煌
征稿启事& & & 《寻找天津小三线》感谢前辈和兄弟姐妹提供图文资料。& & & 《南方日报》的凯迪网络,征集三线题材稿件,经商,同意天津小三线人投稿。邮箱& & & & 计划将《寻找天津小三线》活动的文稿整理成册,欢迎大家投稿,请注明实名和电话。& & & & 投稿邮箱& & & &
历史永远尘记着小三线三代人艰难困苦,回望过去点点滴滴,小三线人每个人都有许多故事,今天陈强主任,张孑亭,韩大哥,热心将小三线人寻找出50年尘封了在內心底的心里话,终于有了对小三线军工人们的认可,不忘哪年代哪时代哪个大山沟,不忘初心。。。心灵试放的心灵伟大工程,天津小三线人再放辉煌。。。感恩陈强主任退二线进三线伟大历史记忆工程。。。谢谢群主张子亭搭建寻找小三线平台。。。谢谢安平大哥日夜操劳辛苦整理。。。谢谢天津小三线三代人的共同心声,让天津小三线世代相传永放光彩。。。祝福天津小三线人新年快乐。。。2017年怎么高兴就怎么活。。。活出人生精彩,什么是你的,你的健康才是你的,你活着才是你的哈。。。天龙
<ads :show-footer='true' :recommend-ads='{"type":1,"js":"帖子主题:怀念的我的第一故乡------三线厂
共&7346&个阅读者&
军号:1925768 工分:38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怀念的我的第一故乡------三线厂
怀念的我的第一故乡------三线厂 这要从中午和同事吃饭的时候说起。同事问我是哪里人以及一些家乡的情况,我如实给他唠叨了半天,结果听得的人家一头雾水。但是却把我的思绪带了起来。80年代上半页,我出生在山西巍峨的中条山(侯马)下一个叫做541-六分指(曾经代码7401)的地方,这名字听起来让人很奇怪。是啊,这是中国一个渐渐被遗忘的角落。地方不是很大,却是军事要地,解放军541厂总指挥部、541厂总医院、541厂个分指、总后勤部2395医院、214地质队、解放军3534 、3531军服厂、2304仓库都落户在这里,其他大大小小兵工厂还有好多家。我已经离开生活了十几年的那片山沟沟将近8年多了。说起三线厂,这个词已经渐渐被大家淡忘了,现在更是没几个人知道了,尤其是年轻人,殊不知当年在这个三个字下,有多少军工厂迁进了深山老林、又有多少人别离了都市。先说一下三线吧。六七十年代的时候,中苏关系恶化,大有开战的阵势,三线就是在这时候诞生的,说白了就是深山老林,隐蔽性强,战时不容易被发现。(所谓"三线"的范围,一般的概念是,由沿海、边疆地区向内地收缩划分三道线。一线指位于沿海和边疆的前线地区;三线指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西部省区及山西、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省区的后方地区,共13个省区;二线指介于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带。其中川、贵、云和陕、甘、宁、青俗称为大三线,一、二线的腹地俗称小三线。根据当时中央军委文件,从地理环境上划分的三线地区是:甘肃乌鞘岭以东、京广铁路以西、山西雁门关以南、广东韶关以北。这一地区位于我国腹地,离海岸线最近在700公里以上,距西面国土边界上千公里,加之四面分别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太行山、大别山、贺兰山、吕梁山等连绵山脉作天然屏障,在准备打仗的特定形势下,成为较理想的战略后方。)干什么呢?制造武器。541-六分指我的出生地就是众多三线厂中的一个。当年毛主席号召三线建设,我的爸爸妈妈就响应了一下,就来到了这里。现在出来上学又工作好多年了,经常给同学、朋友讲起,他们也都当故事听着,因为这样的生活里他们太远了。我就忽然萌生了这样的念头,趁现在还没忘记,把一些事情写下来,让大家在在茶余饭后多些可听的趣事,也让自己不会忘记,因为我不舍得忘记。分指是一特大号兵工厂之分厂的称谓。 之所以说是特大号,是因为这个被叫做541的总厂,建立时是直属当年的兵器工业部,在国企还论行政级别的当年,541的总头头要比县长高出N级来。而且各个分指星罗在中条山下的各个山沟里,所有十几个工厂造的是当年很有技术含量的坦克(T-55),六分指是负责发动机的。一条公路和铁路把各个分指串联起来和外界相通,周围都是大山。我就在这个城不城乡不乡的地方生活了十几年。那时这些大工厂的人们虽说身在比县城还偏远了几分的深山,却说着京味倍儿浓的普通话,有着与县城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与观念。如果说当时有差距的话,也是处在县城的人们,带着几分的羡慕仰望着我们的单元楼、免费的医疗、以及不要钱的水电还有抽水马桶(我敢打保票,80年代时县城压根儿就没有抽水马桶)。整个厂区沿山沟展开,分家属区和车间两部分,车间一般人是不让进的,所有厂区都被高密度树林覆盖,站在山顶上几乎看不到几座房子,全是大树。 厂里有自己的服务体系,市场、学校、商店、医院,等等,不用出去就能满足平时生活所需。六分指老老少少连职工带家属有近1000人. 每天早上6点正, 分布在厂家属区各个角落的大喇叭就兢兢业业地吹起了部队的起床号, 号声老少无欺地催着大家起床。到了上班的点儿, 喇叭里就会吹起集合号. 职工踩着号声进车间, 学生卡着号尾进教室。下班则是解散号, 只听号声一起, 从正对着厂大门的山坡上面望下去, 就能看见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出现在大门里, 走路的, 骑自行车的, 人头攒动, 行色匆匆, 最后就消失在了家属区里鳞次栉比的楼房里了。就说我吧,早上7点准时被广播吵醒,8点卡着号尾去学校。中午12:00伴随着广播狂奔回家吃饭。中午2:30又被吵醒(妈妈从来中午不让我出去撒野,必须睡觉),睡眼朦胧的走向学校,下午5:30放学的路上伴随着广播回家写作业。这就是我小学初中的全部时光,都是在厂里的大喇叭声下走过的。这号声与场景相映成辉,风雨无阻。每当号声过后就是音乐节目, “东方红”“社会主义好”“打靶归来”“泉水叮咚”“我爱你中国”等等等等,都是一些很有时代气息的歌曲,偶尔夹杂些当时比较流行的邓丽君之类的歌,音乐节目过后就是新闻,新闻是中央广播电台的。整个厂子颇有部队的感觉,但是又不像部队那样纪律严明,整齐划一。最刺激的就是山上冒着黑烟隆隆作响的坦克,有时震的子弟学校教室的玻璃都响,架桥,排雷,主战一应具全,整个山被蹂躏的都没个正形了,所以我们那的小孩子对坦克这东西都习以为常了。看看吧,这就是那个被叫做六分指的地方的情形,几乎每天这样。“你是哪里人?”也是个让我头疼的问题。户口本上如是写:出生地:山西,祖籍:山东。我长大的地方:山西。每次我说自己是山西人,别人问我山西话怎么说,我都不好意思说:“我不会,我只会普通话。”说自己是山东人,长这么大就回过3次,剩下的就是一问概不知。人家问我是城市里的吗?我说不是。哦,那就是农村的了?我也不是,我连地都不会种。到头来就是“里外不是人”,呵呵。山西话,说是不会的,但是再难的也听得懂。我们那里四面八方的人都有,东北的、北京的、上海的、山东的、河南河北的、湖南湖北的、江浙的、陕西的、山西的、四川的、云南的……基本上各个地方的人都有了,大家交流起来南腔北调的,所以就说普通话吧。是啊,我是哪里人呢?我说我是山西人?山西当地的人从没承认过我们是山西人,“这些一口普通话的厂里人”,大概是他们对我们的定义吧。接着上面的说吧,别看整个厂子每天的生活貌似很单一。其实不然。它的“夜生活”丰富的很。尤其是夏天,一到晚上,除了加班的,在家看电视的,大部分都出来乘凉,这下可热闹了。小孩子们最有意思,做游戏,“探险”就是去没路灯的地方瞎胡闹,打着手电筒捉知了。高年级的学生组织和车间的打篮球,排球,乒乓,赢的多数是学校的,小孩子们一边呐喊助威,当然是为学校助威。换句话说吧,有光亮的地方,不是跳舞的就是练气功的,棋牌室下棋打牌的。没灯的地方就是小年轻职工们“胡来”的,谈个情跳个霹雳什么的。总得闹腾到半夜整个厂才能安静下来,很有所谓“社会主义”气息 ,哈哈。唯一不让厂里闹腾的就是露天电影,只要有这个,厂区会很安静,内容主要是地雷战,桥,小兵张噶啊之类的,后来我大点了上初中的时候,就换成了早期的一些港片了。每到放电影的这一天孩子们都会兴奋不已,孩子们之间总会有一些准确的内部消息,所以一般放学的时候孩子们基本都知道今天放啥片子。地点是在厂里的广场上,一般都是三三两两的,大人带着孩子搬上板凳去占地方,银幕后面一般是小孩子们的天下,有跑到银幕前面做影子的,没做几个就被骂回到后面了。两部电影完后大家都带着困意和少许的兴奋,在口哨声和无数手电筒光束中散场了,有些孩子顶不住睡着了,就被老爹麻袋一样扛着回家了。怎么样,这“夜生活”够丰富的吧?接着再聊大院儿(这类型兵工厂都这么叫,为啥这么叫我也不清楚)生活。首先我又想到了孩子,因为那时候我还是个小孩。孩子们永远是最快乐的,但最快乐的还是儿童节。白衬衣,蓝裤子,纯白网球鞋,红领巾,哈哈,干干净净的一身标准中国式的小学生装。六一早晨穿上这些装备早早跑去学校,由几个比较有艺术细胞的老师挨个化好妆,红胭脂加口红,现在想想真是可笑,难看死了。完后,列队去厂里工会的职工大礼堂表演节目,观众当然就是众小孩们的家长了。折腾到中午,评三好学生,说起这个就郁闷,每年总是子弟学校老师的那几个孩子,有几个还很"笨",奖品嘛,不说大家也知道,笔啊本子啊什么的。最后各班级合影,完后就"各回各家,大米开花"了。在子弟学校整整上了6年小学每年都重复这些,只是有一年全校拉出去逛了一圈,去了一个机场,有幸近距离观赏了一次真正的米格战斗机。这第二个令孩子们兴奋的日子就是全厂职工代表大会。老师们去开会作报告了,放假!!!孩子们当然兴奋了。上午没啥意思,全厂除了那几个比较重要的车间上班外,基本都开会,所以厂子里很空旷无聊。下午就热闹了,厂里组织运动会,车间的,学校的,科室的,后勤的……,既激烈又搞笑,就像现场直播《夺标》一样,估计有很多人已经忘了这个电视节目,很搞笑。折腾到下午6点解散号时间,这第二热闹的一天就又拜拜了。 记得八几年的时候,还很小,我们那里闹地震慌,厂里组织大家在屋外楼下搭建地震棚,以防不测,结果地震没来,倒让孩子们热闹了好一阵子。再就是有年暑假,大队的解放军到太行山里拉练,就驻扎在我们学校里,这下好了,孩子总是拉帮结伙爬墙去“偷窥”那些在电影里才见过的枪炮,真是乌黑油亮。最喜欢“偷窥”的就是解放军叔叔在操场上拆装枪。后来部队走了以后,山上拉练用的战壕,沙盘什么的,就成了我们这些“娃娃兵”的了。直到现在(2005年冬)那些战壕的痕迹仍清晰可见。说了这么多,我一直都是以一个小孩的眼光在看原来的东西,因为自从上高中就去了外面上学很少回去了。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六分指也走到了她生命的尽头,改革开放,苏联解体,世界各国和平相处了,大家都不打仗了,留着这么多兵工厂自然就没什么用处了,于是军转民,生产汽车,瞎折腾了几年。在06年的时候,终因亏损严重宣布破产,被兵器工业部(就是原来的五机部)除名。当年数以千计的解放军工程兵来到人烟稀少,穷乡僻壤的中条山,开山劈地,建成的一座兵工厂走完了她37年的生命。六分指,曾分享过70 80年代的喜悦,90年代的迷茫,和新世纪的颓废,她只是众多三线厂中的一个缩影,像这样的厂子还有很多很多,现在不是冷战时期了,真的没办法,没事做。垂死挣扎的,破产的很多很多。现在最无奈的就是厂里的职工,年轻的都走了,另谋生路,留下的全是年老的职工,包括当年上过战场的一些复员老军人默默度过他们的晚年。进入21世纪的中国发展快速,可是这些老三线厂依然保留着七八十年代的样子,四四方方的苏式建筑,空荡高大的车间,参天的大树,老旧的公共设施,还有儿时经常爬的大山默默见证着这里的一切。当年的辉煌现在只存在于一张张泛黄的照片里。这就是我的第一故乡,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一个我不舍得忘记的地方。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怀念的我的第一故乡------三线厂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 工分:20
左箭头-小图标
541十七分指的,10岁随父母回京,但童年影响太深了!这些亲切的生活场景历历在目!顶楼主!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099419 工分:50
左箭头-小图标
我也是侯马人,在河北工作20多年。 不过我是侯马的老土地,你就是我们小时候说的“工人小娃”。541厂我知道,我好多高中同学就是541的。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840829 工分:20
左箭头-小图标
18楼& 特意注册来留言。真好啊,有些东西只有三线厂的才明白。每天听着喇叭里的广播及吹号,在厂子弟学校上学,可惜一切都已逝去。我是江西瑞昌491厂长大的。我曾经在你家491厂附近的铜岭钢铁厂生活了十一年,后来家里搬到铁路线城市-新余,我还认识你们厂的余杰,我们都是82届初中毕业的,看到491感觉挺亲切的,我们两厂离得那么近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21664 工分:4296
左箭头-小图标
三线厂长大的路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730580 工分:20
左箭头-小图标
特意注册来留言。真好啊,有些东西只有三线厂的才明白。每天听着喇叭里的广播及吹号,在厂子弟学校上学,可惜一切都已逝去。我是江西瑞昌491厂长大的。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675451 工分:10698
左箭头-小图标
我是贵州的,虽然我家不是军工厂里的,但是也算得上是三线企业了,我们是造纸厂,厂里有好多外地来的知情,特别是上海的挺多的,我同学就有上海的,但是在我们三年级的时候就回上海了。厂里的生活真实让人怀恋,现在厂子已经宣布破产了。到现在我家还在那里。我们厂子上面有两个军工厂,一个771,一个873,都是083系统的,但是效益也不怎么好。唉。。看到楼主的帖子,感慨良多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23039 工分:830
左箭头-小图标
我在湖北三线厂区生活了18年,上大学才去了外地。三线企业就是小社会,除了没有自己的火葬场和监狱,一切都是独立于地方。到出去上学,慢慢地才能听懂湖北方言,毕竟我从小就是说普通话。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54743 工分:73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所谓三线,一般是指由沿海、边疆地区向内地收缩划分三道线。一线指位于沿海和边疆的前线地区;三线
三线建设指长城以南 ,广东韶关以北,甘肃乌鞘岭以东,京广铁路以西。主要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西部省区及山西、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省区的后方地区;二线指介于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带。其中川、贵、云和陕、甘、宁、青俗称为大三线,一、二线的腹地俗称小三线。三线地区位于中国腹地,离海岸线最近的在700公里以上,距西面国土边界上千公里,四面分别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太行山、大别山、贺兰山、吕梁山等连绵山脉作天然屏障,在准备打仗的特定形势下,是较理想的战略后方。用今天的区域概念来说,三线地区实际就是除新疆、西藏之外的中国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66421 工分:50
左箭头-小图标
我来自541-6分指!在6厂破产时我们含着热泪唱着刘欢的《从头再来》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在外打拼多年,生活虽然安定下来却始终无法忘掉我们的故乡541―6分指... ...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04521 工分:1
左箭头-小图标
五分指人飘过 读的很有亲切感
二十四城记确实不错 对于我们这些三线长大的孩子来说 颇有感触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9446 头衔:龙城钝刀 工分:131375
/ 排名:9326
左箭头-小图标
我去过绛县,在南樊镇,路边就是541的一个厂区,很大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291655 工分:1
左箭头-小图标
兄弟,终于找到阁下的这篇原创文章了 哈哈 支持!-------------------------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华诞,关心541各分指三代三线人的命运,支持贾樟柯《24城记》.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8155 工分:12468
左箭头-小图标
我也是541的,来看看你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25768 工分:383
左箭头-小图标
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架桥坦克就产自541.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25768 工分:383
左箭头-小图标
楼上的你好啊没想到还真能碰见541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54234 工分:42
左箭头-小图标
我小时候是五分指的长大的 在山西绛县 10岁时回青岛了 总部我去过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63261 工分:216
左箭头-小图标
我们那地方云集了兵工部 航空部的很多的工厂,父辈贡献了一生,留下了自己的生命。后辈又在默默为国家的国防事业付出着。。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84340 工分:32169
左箭头-小图标
三线是指什么意思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675451 工分:10698
左箭头-小图标
呵呵,你的经历怎么和我一样呀,我是贵州的,我们那边是归083管,大山里面好多工厂,我从小就生活在那种环境里,其实说实话,现在的人们有很多都不能理解我们当时的生活.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63261 工分:216
左箭头-小图标
顶一下作者,,,我也是三线出来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21971 工分:29535
左箭头-小图标
呵呵作者也算是共和国一段特殊历史的亲历者了顶一下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22条记录]&分页:
&对怀念的我的第一故乡------三线厂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查看: 4489|回复: 9
矿坛里有没有在三线工作过的或者还在三线工作的?&&大家谈谈感想吧。
我在三线工作了28年,青春扔在了大山沟,到头来还是穷光蛋蛋。
辛苦,我有同学分在三线工厂,大部分都想办法出来了
邻居家有到贵州的,现在当地扎根了。
我工作了十年,往事不堪回首。经历了很多事情,有痛苦、有幸福、也有遗憾。有心情可以拿出大家分享。
我当年从外地调回来的时候,让我去一个单位,那个单位属五机部,后听说那个单位要外迁到贺兰山,不敢去了,比我原来的单位还远.那就是个大三线单位.
为国家无私奉献的青春。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现在的三线要么搬回城郊,要么破产,
献了青春献子孙
我在军工单位工作,有好多同事调到三线工作,在那够苦的。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军工记忆三线风云全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