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前景发展在早期吗?

区块链+金融:还是早期探索 做透仍需时间|区块链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区块链+金融:还是早期探索 做透仍需时间
区块链+金融:还是早期探索 做透仍需时间
  区块链+金融:还是早期探索 做透仍需时间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随着“区块链+”产业不断推进,区块链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前景备受资本市场瞩目,区块链技术在各个场景的应用也逐渐落地。
  在日前结束的博鳌论坛上,区块链再次成为讨论热点,各方专家就“区块链和金融的结合”展开了观点交锋。其中,中欧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盛松成发表的“区块链不该与金融结合”“区块链实际可应用场景不多”等观点引发行业热议。
  除了币圈,区块链技术还能应用于哪些场景?区块链技术与金融结合是否可行?近日,在“互联网+”数字峰会智慧金融分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区块链主管卿苏德、腾讯区块链业务总经理蔡弋戈针对区块链技术的场景应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分享。
  假若某一车企按照贸易合同需要给其一级轮胎供应商1000万元款项,而该车企想在半年后再还这1000万元,最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在蔡弋戈看来,通过区块链技术,这样的难题很快就能解决:该轮胎供应商在记录1000万元应收账款后,可通过腾讯区块链平台让该车企为其做线上确权。确权完成后,平台将这1000万元应收账款转化为同等金额的数字债权凭证。
  在该供应链条上的每一级供应商,只要参与过这1000万元款项的拆分,都能基于核心企业的债权拿到相应数字凭证。最为关键的是,凭证到手之后,每一级供应商都能随时随地找到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实现融资。这是腾讯所设想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区块链的浪潮之下,供应链金融领域成为腾讯团队杀入区块链领域的切口,覆盖的则是我国的小微企业。
  近年来,我国小微企业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信贷覆盖率却不如人意。蔡弋戈表示,2016年核心企业应收账款体量在12万亿元左右,保理融资消化5000亿元,该市场未开发空间超过95%。小微企业体量大,资金紧缺,供应链条上的小微企业面临着自有资金缺乏、融资渠道狭窄的痛点。核心企业也存在账期压力大、供应商链条难管理的难题。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最大的原因在于信用。”蔡弋戈认为,小微企业主体信用不够,导致银行不敢放款,金融机构则缺少抓手,难以服务客户、不足以支撑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区块链天生具备多中心的特性,在解决信用问题方面具有很好的抓手,“通过区块链技术打造平台以赋能小微企业,腾讯定位致力于连接企业资金端来降低成本,打造普惠金融。通过区块链实现债券凭证不改变,过程可追溯。”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首次将区块链定为战略发展方向。卿苏德认为,区块链正在加速重构数字经济生态,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物权交割到现今信息社会下数字资产交易,区块链技术都大有可为。
  卿苏德介绍,目前,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场景应用中已有不少体现,和的跨境支付就是其中之一。“跨境支付虽然是点对点的支付,但由于各国账号系统不一样,账务系统架构也不一样,因而要拆分成前后依赖、串行处理等多个流程,衍生出很多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卿苏德表示,相比较于传统模式的跨境支付,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速度更快。
  同时,区块链对非标商品进行溯源跟踪,再将传统的风险管控工具植入,实现资产穿透式管理,提升金融风险管控能力的功能也在京东白条、百度天风2017汽车贷等业务上有所体现。
  “基于区块链的金融应用,目前大多都是概念验证性产品,没有大规模的商用。”针对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现状,卿苏德认为,区块链还处于技术早期发展阶段,大家都在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区块链系统当中存在的数字资产易丢失、信息保密机制不健全等局限,与现有的商业模式并不完全匹配。
  卿苏德举例,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撤销的特点导致如果转账地址填错,会直接造成永久损失且无法撤销;如果丢失密钥也一样会造成永久损失无法挽回。而现实中如果你银行卡丢了或者密码忘记了,还能到银行营业点处理,卡里的钱还在。另外,强制交易双方必须公开交易账本的特性也存在暴露隐私的问题。
  除此之外,“谈到区块链,我们常常会提出一些很厉害和高大上的技术概念,但是场景在哪里?”蔡弋戈表示,现在的许多区块链团队都在炒概念,并没有想到落地的场景,技术如果不落实到场景中就没有意义。“我们认为应该是由场景来推动技术发展”,蔡弋戈说,这是更自然的行为。
  蔡弋戈坦言,腾讯区块链团队目前还在进行前期探索,团队内部对区块链没有盈利KPI考核,主要着力点是研究区块链技术在场景中的应用,团队将圈定一些有价值的场景,做深做透以树立标杆。
  “我觉得不要太理想化地去看待区块链,区块链不是万能的,但是也不可小看其能力。” 蔡弋戈认为,传统行业接入区块链更重要的是要想清楚通过区块链技术解决什么痛点,创造什么新的价值。“这是一个概念消化的过程,再到思考的过程,再到运用的过程”,他说,不能盲目追求热点技术,“为了用技术而用技术”。记者 张均斌 实习生 莫昕楠
责任编辑:何凯玲
文章关键词:
图文直播间
视频直播间区块链的发展无迹可循?看互联网发展历程带来的3点启示
  编者按:本文来自白话区块链(hellobtc),作者:田师兄,机构投资者,有公众号“”。36氪经授权转载。  参与区块链领域和投资其它任何一个领域一样,核心要义在于通过发展自身认知,不断定位诸多复杂多变因素中的确定性。通过对确定性的把握,建立交易系统或投资策略来提升效率,控制敞口,下注高赔率,然后不断重复“认知时滞(指信息从发生到人们真正采取行动会存在的时间差)—共识扩散—认知变现”的过程。  本文通过比较互联网和区块链两次技术革命的本质及其发展路径,试图寻找到新的时代背景下市场参与者参与区块链的有效策略。  一 两次技术革命的比较  1、信息网络  周鸿祎称”骗子、假先知们一夜暴富背后:区块链是回归互联网本来意义的唯一希望”为写区块链最好的一篇文章,文中称“对这种新技术(指区块链)的期许并不在于取代我们现有的货币,而是取代我们当前对互联网的观念,同时将网络世界拉回到一个去中心化的平等体制”。  这个逻辑是有问题的。  首先互联网技术革命是一场信息技术的革命,它的目标是依赖于信息生产,信息处理手段的高度发展建立覆盖全球人群的信息网络。其基础架构是简单的TCP/IP协议,一开始的设计以及其底层协议也并不是中心化的。  因此互联网是信息的网络,它的主要性质是信息的生产和信息的传输。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信息本身就是互联网的血液,无需使用token。  2、价值网络  区块链技术的革命是一场关于价值网络的革命。它的目标是建立依赖于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网络。  从这个意义上看,它并不是要改变、更不是要取代互联网。因为价值的网络和信息的网络并非是相互排斥而不能共存的。这种网络可以用于价值的记录和传输,它当然可以是去中心化的,但它也可以是中心化的。无论是哪种形式,毫无疑问它都是价值的网络。  价值在其生态中流动,需要token来计价和传输,因此token就是区块链生态的血液。如果单纯从价值网络这个角度来说,所谓的比特币是区块链1.0,智能合约是区块链2.0,应用生态是区块链3.0的说法至少是不准确的。因为比特币本身就已经是一个流动、发展的生态和一个价值的网络。  二 估值逻辑的比较  互联网是信息的网络,所以对其价值的评估主要需要考虑的是信息的生产和信息的传输。时至今日,支撑大型互联网公司令人瞠目结舌的高估值背后的主要因子,如“海量用户”,“()”等均指向以上两个要素。  但作为应用的使用者,比如微信,那么你的用户资料,包括聊天记录都保存在了应用服务器上。这时你无法说这些数据的权属是完全属于你自己的。  然而使用区块链技术所构建的去中心化的价值网络有着与上述完全不同的特性。正确的逻辑应该是不要用互联网这个信息网络的估值思路去看待区块链这个价值网络。  因为即便区块链上出现了所谓杀手级的应用,由于零知识证明造成了数据所有权的改变,我们可以认为网络上的个人数据是属于用户自己的,它无需提交给应用方并存储于某个中心化的服务器上。试想如果GAFATA没有这些海量的用户和数据,市场还会不会给它们那么高的估值?  另外互联网作为信息网络,信息可以无成本的复制,其主要基调还是免费。到了今天,没有人为底层的TCP/IP协议付费,也没有人为收发邮件付费,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可以说绝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免费的。  而在去中心化的价值网络设计中,token是生态的血液。它可以按照我前一篇推文的描述(《从生产关系的跃迁浅谈token的估值要素》,设计为“三性合一”的属性。不但代表了生态的“权益”,还可以是功能的通证和支付的凭证。  随着生态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需要token来使用生态的服务,支付费用,或者获取收益,供需关系决定了token的价格将会上涨。Token的持有者(包括创始团队)就可以享受到其收益。  比如每个基于以太坊的DApp跑起来都需要支付服务费(gas fee),那么以太坊上面跑的应用更多,以太币的价格越高,估值也越高。所以万物通证所带来的去中心化激励模型,可以为区块链的底层协议赋予非常高的价值。  基于以上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由于网络性质的不同它们的估值逻辑是存在差异的。从目前的认知水平来看,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底层协议是免费的,值钱的是杀手级应用,而在区块链的世界里,底层协议会比应用更值钱。  三 两次技术革命发展阶段的比较  1、发展阶段的定位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未来学家、技术预测家George Gilder在90年代中期提出了著名的“吉尔德定律”。它预测了主干网的带宽增长速度,将会是摩尔定律所预测速度的三倍,即每半年带宽增加一倍。  这种趋势带来的效应就是:网络的传输速率会不断上升,而上网的代价则会不断下降,最终变为廉价的基础资源。在完成这种转变之后,网络本身便不再是主要带来盈利的东西;盈利则来自充分利用网络带宽资源、在网络之上完成的商业运作。  那么这时网络的价值会不再取决于网速等网络本身的属性,而是以用户数量的平方的速度增长。  由于在区块链领域尚未提出类似得到公认的价值规律,我们先假设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对其发展阶段作出初步的定位,即我们认为可以使用用户渗透率作为一个参考指标来近似的描述两种网络的发展阶段。  众所周知,区块链领域真正的杀手级应用尚未出现,交易就是现在唯一的刚需,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数字货币的用户渗透率约等于区块链的用户渗透率。  据G Hileman和M Rauchs2017年发表的研究《2017 Global BlockchainBenchmarking Study》中的数据,截止17年上半年世界上大约有290万-580万人在使用数字货币钱包。18年的数据暂时没有统计,师兄初步估计经过17年市场的爆发,这个数字应该增长了5-10倍,达到了万人。 而据“We Are Social”和“Hootsuite”披露的最新数据世界互联网用户人数在18年也突破了40亿大关,那么数字货币用户的渗透率大约为1%左右。  我在ITU的统计数据里(http://www.itu.int/ict/statistics)只找到了年数据,如下:  http://www.itu.int/en/ITU-D/Statistics/Pages/definitions/regions.aspx.html  如果参考互联网的用户渗透率,1%左右的渗透率大约对应互联网年的水平。1994年,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建议GOSIP放弃只使用OSI协议标准的原则,而采纳TCP/IP协议。人们开始通过Hut online在网上直接订购比萨饼。1995年SUN公司发布了JAVA。搜索引擎开始出现,域名注册不再免费,一些互联网公司开始上市,Netscape为其中的佼佼者,它成为了NASDAQ IPO价值第三高的公司。  当时的互联网仍然处于基础设施的建设阶段。在1992年,网站的数量还只有10个。但从1995年开始,互联网泡沫逐渐升温。就像今天的万物通证,每一个生意都要去爱西欧一样,当时也有大批网站成立,直至2000年左右互联网泡沫破裂,行业受到重挫后才在废墟上开始继续稳步发展。  如果从.com泡沫的出现和破灭来看,主要的时间就是在之间。Mosaic浏览器及World Wide Web的出现,令互联网开始引起公众注意。  1996年,对大部分美国的上市公司而言,一个公开的网站已成为必需品。初期人们只看见互联网具有免费出版及即时世界性资讯等特性,但逐渐人们开始适应了网上的双向通讯,并开启了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直接商务(电子商务)及全球性的即时群组通讯。这些概念迷住了不少年轻的人才,他们认为这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商业模式将会兴起,并期望成为首批以新模式赚到钱的人。  在泡沫形成的初期,3个主要科技行业因此而得益,包括互联网网络基建(如World Com),互联网工具软件(如Netscape,1995年12月IPO),及门户网站(如雅虎,1996年4月IPO)。  当时大量网站在相同的领域均有着相同的商业计划,就是通过网络效应来达到信息生产和传输的垄断。很显然,即便计划再好,每一领域的胜出者都只会有一个,因此大部分有着相同商业计划的公司将会失败。  实际上,许多领域甚至连支持一家独大的能力都没有。尽管如此,一小部分公司的创始人在.com股市泡沫的初期公司上市是还是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这些早期的成功使得泡沫更加活跃,繁荣期吸引了大量前所未有的个人投资,媒体报道了人们甚至辞掉工作专职炒股的现象。而这一切,和17年我们所看到ICO疯狂是何其相似。  2、发展阶段的结论  下图是1991年至2017年的网站数据和互联网用户数据:  我们从互联网发展的历史看到,在泡沫的初期,也就是94,95,96年,网站的增长速度是最疯狂的,甚至一度达到了2000%以上。然而,最终剩下的幸存者却寥寥无几,仅有亚马逊,雅虎等少数几个。  有人说99%的ICO最后都会归零,从这个角度类比,这甚至是一个过于乐观的估计了。抛开空气币,圈钱项目不谈,假设两次技术革命最终形成了类似的生态格局,那么可以说今天几乎99.99%的ICO项目最终都会归零。  拿着旧地图,找不到()。  我们当然不能绝对地说,2018年的区块链就是1996年的互联网。但仅就当前的用户渗透率和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来看,区块链领域和互联网在年之前的情况比较类似,仍然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  2018年初,我们观察到了一轮爱西欧泡沫的破灭、跑路、破发,归零逐渐成为常态。但由于用户渗透率太低,其影响仍然限制在一个非常小的范围以内。随着后期用户渗透率的必然性增加,我预计区块链领域的红利期仍有可能将继续,也有可能会看见疯狂的泡沫产生。  从以上对于技术发展阶段的定位我们发现,区块链目前还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其底层技术还面临着相对严峻的技术瓶颈。先不要说从大规模商用的角度看,处理速度,吞吐量都还有待突破,即便是底层的主链目前都还处于群雄混战的局面。  底层平台尚不高效稳定,上层应用更不可能真正成熟。  区块链技术拥有架构价值网络的优势,通过它也可以设计出带有激励模型的去中心化生态,的确有望为经济和社会带来重大变革,然而技术发展有其自身轨迹和生态要求,好比4G通讯技术普及之前即便你能做出iPhone也没有太大作用。  因此我的结论是在当前这个相对早期的阶段,仍将以底层技术发展为主,逐步完善并优化协议层,目前所有的应用都是不成熟不稳定的。换句话说,应用层尚不具备投资所需要的确定性。  去年年底,鲸准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区块链行业分析报告”,在其中对现阶段底层,技术扩展层和最上层的行业应用层生态进行了描绘。  我们看到目前底层公有链和私有链正在攻克性能和效率的问题,同时在进行生态布局。而中间层&协议层正在积极建设各个领域的基础设施,为上层应用提供服务和接口,比如分布式计算、代币交易等。上层应用虽然较多,但真正能构建去中心化价值网络的几乎没有,在这里就不作赘述了。  四 浅析区块链的参与策略  1、投身创业  在当前这个行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可以更多的关注底层协议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项目,谨慎选择应用类的项目。同时应该时刻关注技术发展的趋势,成熟程度以及市场渗透率的变化,因为技术和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出现真正的杀手级应用,而不是现在。  在具体的创业路径的选择上,完全没有必要为了去中心化而去中心化,为了价值网络而设计价值网络。因为如果我们假设两次技术革命发展路径类似这一前提是存在的,那么市场渗透率将会在未来5-10年的时间内长期保持非常高速(两位数甚至是三位数)的增长,只要是服务于这一大趋势的创业项目,哪怕是一个传统的互联网创业项目,也完全有可能分享行业高速发展的赛道红利。  围绕整个产业集群的高速发展,将会衍生出诸多服务。机会很多,而且没有必要炒作概念,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成熟技术,成熟模式做一些配套,会很容易落地。  2、项目参与  根据本文前面几个部分的分析,如果是希望借助区块链高速发展的机遇投资项目或者是token资产,鉴于技术,人才,发展阶段等制约,目前也是应该更多的看一些底层协议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项目。  曾经将乔布斯赶出了苹果的苹果公司前CEO斯利卡提出过一个互联网领域著名的“721”定律:“当某个领域发展成熟后,一般在全球容不三个以上的主要竞争者。老大(行业主导者)占据着60%-70%的市场份额,并且制定这个领域的游戏规则。老二有稳定20%-30%的市场份额,有时也会挑战老大并给老大一些颜色看看。剩下的市场参与者一共只能占到10%的市场份额,基本上唯老大马首是瞻。”  前文我们已经得出了99.99%的项目终将归零的结论,那么如果是长期投资于某些token或者项目的股权的投资者,应该依靠的绝对不是所谓的“信仰”,而是只参与最核心的头部资产。只有依靠头部效应,才能稍微提高一些自己的胜率。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期出现了项目方自建交易所的趋势。从表面上看自建交易所便于对筹码控盘,也许可以延缓项目的死亡速度,甚至可能在自己的交易所对自己的token操作出相对稳定的走势。  但师兄想提醒的是,这并不能改变我们只能下注于最核心的头部资产的这个结论。因为对任何一个项目而言,生态的建立绝非一日之功,短期之内token价格仅受资金和供需的驱动,近似等同于一个资金盘。而在任何一个资金盘上要控制筹码的价格不崩,有且仅有一个办法,就是加大力度驱使资金流入,并严格控制资金的流出。  因此可以推导出一个结论,就是即便是在自己的交易所里把token的价格做上去了,也绝不可能允许韭菜从容套现离场,一定会通过限制流动性来稳住筹码的价格。简单的说即便手上的筹码价格飙到天上去了也没用,因为你是退出不了的。相关的原理大家可以自行百度一下蒙代尔不可能三角。  3、token流通  除了构建自己的数字资产投资组合长期持有,有的加密货币爱好者喜欢在一些大的交易所里面低买高卖。虽然从长期来看,绝大多数token的价值会归零,然而理论上讲,这个方式也是可以赚到钱的。  抛开中心化交易所固有的政策,道德,技术等层面的风险,单纯从市场类型来看,既提供了过得去的流动性,又提供了相对其它市场更强的波动率,这使得加密货币市场成为了一个较为理想的二级市场交易场所。  在这个二级市场上,我们观察到两个较为明显的趋势,第一个是机构化的程度正在逐步提高,第二个是程序化交易的程度正在逐步提高。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在这里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类比。如果用A股,港股,美股来举例。A股的机构化程度较低,而港股的机构化程度较高。同样A股的程序化交易程度较低,而美股的程序化交易程度较高。  这两个趋势的出现说明加密货币市场当前的市场有效性不足,但其市场有效性正在逐步提高。因此从长期来看如果二级市场交易者想要持续生存,不应该单纯依赖于小道消息和直觉交易,而应尽快建立适合自身的量化交易系统,以有效控制风险。  师兄在这里只提示一点,价格不是二维的,是有深度的。无论是选择交易标的,还是交易场所,一定要规避没有价格深度的小币种以及小交易所。如果不能保持充分的流动性,宁可放弃。  五、当先锋,不当先烈  田师兄在之前的推文中常常引用狄更斯为《双城记》所写下经典开篇:“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每一天,我们都能看到形形色色,花样翻新的各类打着“区块链”旗号的骗局在发生。其中很多不但刷新了我的三观,更刷新了我对人类贪婪,愚蠢和疯狂的认知。我深刻感受到对于一个普通的投资者而言,先不要说赚钱,能够不被骗,不要一而再再而三的缴纳智商税,就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因此我将自己在这个领域的一些感悟汇总成此文,希望给身边创业,投资的朋友们一点启发,也算是随缘济世之举吧。
责任编辑:zqn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发送评论,请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以下为热门自选股
代码|股票名称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善于沟通、协调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与团队精神。
 下载此文档
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856|
上传日期: 22:01:08|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关注微信公众号曾鸣:区块链是否是颠覆技术有待观察 未来发展或慢_凤凰科技
曾鸣:区块链是否是颠覆技术有待观察 未来发展或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曾鸣:区块链是否是颠覆技术有待观察 未来发展或慢 3月1日晚间消息,蓝港互动创始人王峰在‘3
原标题:曾鸣:区块链是否是颠覆技术有待观察 未来发展或慢
3月1日晚间消息,蓝港互动创始人王峰在‘3点钟火星财经区块链学习成长群’对话湖畔大学教育长曾鸣,主题为“你跟马云聊过区块链嘛”,整场对话将由十个问题构成。
一、阿里体系的区块链项目是如何运作的?
王峰:听说我要采访曾教授,我的很多好友建议我问下您:区块链会挑战BAT吗?最近拜读了网上您所有关于区块链的文章。您春节期间在3点钟社群回答大家一系列问题,加上最近的文章不断更新对区块链的看法,这样治学严谨的风格我很钦佩。我认为答案并不重要,而是回答的背后逻辑更为重要。
甚至我认为,区块链能否挑战BAT无需您回答,因为历史会回答。我决定避开这个问题,问以下十个问题:
图注:2017全球区块链企业专利排行榜TOP10
第一问,我看到一份“2017全球区块链企业专利排行榜”,前100名中,中国入榜企业占比49%。其中,阿里巴巴排名第一,美国银行排名第二。当我看到这样的消息时,我先是一惊。阿里巴巴是从什么时候开展区块链技术专利储备的?谁在负责这件事情?
曾鸣:大家晚上好,谢谢大家,我还是语音回答吧,速度快一些。谢谢王峰的邀请,也谢谢大家的热情。其实阿里巴巴区块链这个事情发展的确挺有意思的,还是蛮典型的就是阿里经常强调的。就是他down和波特曼的结合。就是说高层的管理人员需要对未来有一个紧密的关注。那我自己呢,是2013年开始就经常跑硅谷,每天差不多有半年的时间在硅谷。我们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呢,就是了解硅谷最新的技术变化以及他们对未来的影响。
那么早期最主要的关注点哪是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啊,看了很多这方面的公司。但是在2014年开始呢,也陆续的听到很多关于比特币区块链的这些讨论。特别是后面以太坊起来以后讨论的就更加热烈了。所以我2015年左右就开始跟蚂蚁金服的战略部的同事聊这个区块链可能对于蚂蚁金服,特别是对金融领域的一些冲击。
你们最近正好有一篇报道讲这个,蚂蚁金服的技术团队是怎么自下而上开始了区块链的探索。从2015年,内部的一个兴趣小组最早一个尝试性的公益项目,所以2016年主要是在蚂蚁金服,我和这个他们的战略部,像首席技术官他们都有过沟通,是讨论过一次比较完整的区块链技术,对未来的影响和蚂蚁的布局,那么2017年,应该是2017年底阿里的长期战略会讨论当中,也提到了区块链对于未来的重要性。
二、曾鸣:谈不上崇拜科技 我工作就是理解科技和商业之间的关系
王峰:第二问,陈伟星和我说过多次,教授内心向往科技,甚至崇拜科技,所以对区块链的技术趋势和业务场景也非常重视,这让我们更加冲动地想和您做“王峰十问”的对话,因为我们的栏目就是对话区块链,而这个行业里有一句话,叫做code is law,所以我们非常喜欢在对话中和嘉宾一起找到技术感觉。我看您1998年获得美国伊利诺斯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国际商务及战略学博士学位,我的一个小问题是,长于战略的您,在阿里巴巴这样拥有足够多优秀的技术和产品高层的企业里,是如何和他们相处的?哈哈。
曾鸣:这个问题挺有意思,我觉得。崇拜科技还谈不上吧,因为我自己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理解科技和商业之间的关系。当然一方面所有的商业大变革都是技术驱动的,所以像我们在这十几二十年之内,做商业的如果不了解技术的话,真的是完全不可能的。但同时呢,商业也是技术进步最重要的力量。这个没有商业的反馈,就不可能有对技术长期持续的投入。
你对什么话题感兴趣就能找到非常好的技术高手,通俗的跟你讲清楚这个技术的本质和背后的关键是什么,所以我是非常的幸运,就要从2000年开始了解的搜索。那时候跟阿里原来的CTO吴炯聊很多关于搜索到底是怎么回事,后来其实2007年我管中国雅虎如果超过一年,中国雅虎的总裁,虽然做的不太好。但是因为那一年也管技术也管产品。所以更是必须对这些基本概念,有一些深入的了解。
所以我觉得就说在现在这个环境下,创业也好商业管理也好就是的确需要对技术的本质,有很深刻的了解。但是对于技术背后可能带来的商业变化,其实这个角度思考的人相对少一些。这也是我这个春节看了那么多讨论以后。还是在受到很多启发动手写了几篇文章的原因,再举一个例子,比较熟悉的例子就是云计算,阿里巴巴为什么会那么坚定的在比较早的时候投入云计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看了很多的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书,电视怎么发明的,国家电网是怎么形成的,电网形成以后整个工业革命历史的变化。就意识到云计算本质上是数据时代的这个公共基础设施。所以啊,你要是要进入数据时代,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的话,没有云计算,这个最重要的基础设施虽然是不可能做到的。
三、区块链到底是不是颠覆性技术?曾鸣:还需要观察
王峰:第三问,蔡文胜有一个观点,很有意思:“互联网刚起步的时候,联想、海尔、中移动都是巨头,一样看不清互联网的变革,所以他们会错过互联网。现在互联网巨头一样也会忽略区块链的力量,虽然他们也会关注、也会做区块链技术,但不会彻底革命,这给了后来者机会。”您怎么看待这个观点?按照这个逻辑,我想问曾教授,今天的BAT在区块链产业的机遇面前,会不会像当年的联想、海尔、中移动等巨头那样与一个新时代擦肩而过呢?
曾鸣:对,这是一个任何人肯定会问的问题。特别是区块链这样一个大的技术变革。但是这中间呢,就说这个问题的回答,当然抛开有远见管理是不是看到这些问题不谈。因为像我们在这个前面有讲到,其实像阿里也好,腾讯也好就百度也好,其实在区块链上已经有足够的布局。所以我们必须回答个更本质的问题,就是区块链本身是不是一个颠覆性的技术。
当然这有点像循环定义。因为所谓颠覆性的技术一般的定义就是能够对现有技术进行根本性的挑战,可以改变行业格局的技术变革。但是至少我们从技术本身来看他是不是颠覆性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这个问题。所以直接的回答这个问题就是看区块链是不是颠覆性的技术,那么如果是足够颠覆性的技术会出现像BAT这样的啊,大的领先企业,如果不是,就很难出现可以跟这个跟BAT等量齐驱的企业。
这次来就带来一个更大的难题就如何判断区块链是不是颠覆性的技术,我自己觉得在这个阶段还是很难下一个比较有把握的判断的,还是需要时间去观察的。当然肯定有更加坚定的信仰者会觉得它一定是个颠覆性的技术。但是我觉得这个肯定还是要看一下。我举个例子吧,就比如说移动互联网的发生,移动互联网刚刚起来的时候。当时我其实想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移动互联网是不是个颠覆性的技术,还是一个相对来说这个延续性的技术。
那么,如果是颠覆性的技术的话,像阿里这样的企业要应对,面临的挑战要这样大的多,如果不是的话,那我们就会幸运的多。所以当时对这个问题是非常谨慎的。但事后看,如果我们比如说从零分到一百分打一个,技术是不是颠覆性的话,那移动互联网也许是六十分左右,就是他一方面对行业格局,有一些变化。比如说出现了类似今日头条,快手这样的就要真的是在纯移动互联网的框架下才会出现了一企业。
曾鸣:但是在另一方面,比如说有一在一个移动支付等方面滴这个顺利的发展。其实BAT,或者至少阿里跟腾讯都比较顺利的转到了移动互联网上,他的颠覆性其实没有那么强。但是反过来,我们看问题的另一面,就智能手机对传统手机是不是个颠覆性的技术,那这个答案是非常非常清楚的。这基本上在两三年之内iPhone出来之后,这个传统的手机就是雪崩似的,就就没有了。所以即使是同一个技术,对于不同的人是否是颠覆性答案也是不一样的。
四、曾鸣:区块链到底能在哪些领域落地?
第四问,春节期间,有人问您:“区块链的大应用机会,会在哪些领域率先出现?”我猜,很多人希望您能给出他们想要的答案,比如量子链帅初认为游戏、数字内容、金融、物联网身份识别等领域机会最大。遗憾的是,当时您没有给出明确答案,而是说要有坚定信仰的创业者去摸索。有人说“链圈一天,人间一年”,转眼10天过去了,对这个问题您有哪些新的思考吗?可否分享一下?
曾鸣:当时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太大太难了,如果谁能回答这个问题的话,那基本上就拿这可以看见未来的水晶球啦,这几个需要持续观察和思考不断修正答案的问题。而且很多经验比我更丰富的人回答起来可能更靠谱,当然这十几天天天被大家逼着问这样的问题。脑子比较活跃,也的确是开了很多东西啊,也在想什么样的应用可能会率先出线。
我觉得第一个领域呢,是区块链的技术优势非常明确的领域,那么区块链重要的优势就是透明不可更改的分布式的账本,那么这个在有些传统领域,其实今天还是非常落后的。很适合用这个技术一步到位的把这些传统业务搬上线,这是互联网这么多年都还没有覆盖到的领域。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国际贸易中的承兑汇票。承兑汇票这个可能都有大几十年近百年的历史吧。
承兑汇票还是在那边现在还是手工操作,大家感觉很牛的这些国际大银行基本上都有近千人的团队。在手工对账,承兑汇票。所以像这样的啊,业务啊,区块链肯定是能够迅速的提高效率改变这个行业的。有很多这种类似的例子,比如说跨国海运。这个提货单就基本上每个环节的单据都还是原始的纸质单据,所以这些领域区块链肯定能有巨大的价值,但是挑战是因为传统供应链里面滴每一个环节利益纠结比较大,就是这个速度不会太快。
那么第二个方面,我自己觉得很很期待的一个领域。这个在互联网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都出现过。就是在上一代技术浪潮中炒的特别热的概念,往往由于技术还没到,其实并没有做到或者达到他潜在的预期。那么区块链另外一个很大的优势,从智能合约这个角度来说,就是在点对点的这个层面上。有可能形成更加高效的网状的协同。所以在过去几年很热门的一些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在区块链有可能得到发扬光大。
比如说众筹,其实众筹今天的应用,远远没有我们当初对它想象的那么好。怎么还有一个,共享经济。其实在很多场合讲过现在的所谓共享经济完全不是共享经济,只是物理资产的分割碎片化使用。就真正的共享,至少要有一个点对点的网络来支持,然后还有一个更让人兴奋的是共创,是真正是协同创造新的思想服务等等。
所以这些领域里面我觉得会特别特别有趣,我其实说某种意义上也是股权众筹的一个一个又一次爆发吧,只不过是说有些很多领域里面的准备还不够,或者是说本身的项目价值还不够支撑一些人这样一个大发展。但是基本思路,大家能看到就是符合众筹共享,点对点的协同的这些领域里面啊,区块链这个商业模式的优势可能会比较大。
那么第三个领域,我觉得肯定会有一些比较让人兴奋的创新的应用。这个才是未来大家想象中的区块链的价值所在,当然这个新的应用,可能要在第二浪当中,有更多的技术积累跟商业的探索,最后才能够出现集大成者。就像我写的第一篇文章里面讲到的。谷歌实际上是在浏览器雅虎之后,这些出现推动了海量内容的这个创造之后,才真正出现的纯互联网的创新商业模式。所以区块链最新的应用应该是在相比来说更远一点的第二浪才会出现。
而这种全新的应用呢,肯定会和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是紧密结合的,包括云计算,所谓边缘计算的发展跟这个都有紧密的关系,比如说最近推出的天猫和菜鸟商品溯源的这个服务。其实就是一物一码与记录。这基本上是每个商品有一个独立的ID,然后全网所有的流通都能被完整的记录下来,这个跟物联网的技术,还有算法技术的发展的支撑是都有关系的。
五、曾鸣:区块链落地会很慢 伟大前景发展会更慢
王峰:我看了您最近关于区块链类比互联网的观点,您认为互联网从1993年Mosaic(比网景公司出品的Netscape更早的浏览器产品)作为起点开始,到今天的商业化完全成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我有些观点,想跟您商榷。过去我们都特别同意要想面对未来,首先要回顾历史。我也总结了下,工业革命从蒸汽机发明到钢铁业大规模发展和铁路大范围连接,经历了近百年。此后进入了电气时代,经历了80多年进入到信息革命。而互联网的历史也就是25年,其中移动互联网的历史还不到10年,就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每次技术创新到商业繁荣的时间周期越来越短。
您认为用过去的技术革命周期,来预测全新的区块链是否还适用?区块链还有多少年才能进入到成熟期?我昨天听肖风博士说,区块链不依赖摩尔定律,可以更快、更自由地发展。这跟您的观点是否相悖?对此您作何评论?
曾鸣:这个问题的确问得很好,我当时写这段话的时候就知道肯定会引起争议。但是争议并不重要,本来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只是让大家更多的从时间的长轴来看看这个问题,不管你认为他是90年、93年、98年,我还有朋友说是85年的,就是相当于邮件刚刚出现的时候啊。所以大家对于这个事情的不同判断,本身背后的逻辑就可以逼着大家去思考。去关注它的本质在现阶段做到了什么下一步更有可能有什么发展。
那么第二个呢,直接回答这个王峰你这个类比呢,我觉得是不太准确的。对一个就是我同意互联网时代,整个的变革。相对于工业时代。发展肯定是大大加快了。就工业革命,整体上大概两百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前后后,最主要的变化大概五六十年。互联网,你可以说整体是加快了很多。就PC互联网大概十几二十年,移动互联网十年左右。但是在整个互联网时代这个范畴来看。很多事情可能已经是很短的演化了,再短可能会很难了。
比如说移动互联网就差不多到今年正好十年。然后AI就是所谓的深度学习从06年开始得到比较多的运用。今年差不多也就是十年多一点,比特币九年。以太坊,应该是15年上线的,到今年也就是3年多。虽然并没有这个真正有突破性的进展。就是说整个生态还没有确认就是一个创造巨大价值的生态。所以我觉得如果拿互联网和工业革命对比,当然是快的,但是那互联网自己内部来对比的话,比特币,或者说区块链十年不算是一个过分的说法。
然后回过头说,肖风博士是区块链的专家。他最近的讲演没来得及细看,但扫了一下,是非常精彩的。我觉得他从这个角度讲就说没有摩尔定律,从这个角度讲呢,说区块链可能和这个互联网发展的规律不太一样,这一点我是认同的。但是我可能得出来的结论可能反而跟他相反。就是区块链的第一浪的发展可能会挺快。但是区块链的第二浪的发展,可能会比大家想象的慢。
现在可能会慢很多。为什么这么讲呢,就回答,我刚才讲到的就是区块链下一步可能的三个领域的大发展。就第一个领域可能发展会很快。就是记账,global这个成本的大幅下降,使得原来没有在线的很多商业可以快速的上线这块的发展,应该会很快。因为看得很清楚,没有什么技术跟商业壁垒,只是一些必须要的组织转型跟这个供应链迁移的这个时间。
这个可能会和大部分人的判断,很不一样。但是我自己最近这段时间的密集思考。觉得这个事情虽然这个潜力巨大,但这个挑战的程度的确可能被大大低估了。所以一家之言供大家参考一下,可能大家需要调整一下预期和心态。
然后但是,第二个真正的大家想象的区块链大伟大的前景,我自己觉得可能发展会更慢。这就是我为什么在那个第二篇文章里面讲到的共识不是信用,区块链技术能保证的所谓共识,离真正的信用还差非常非常的远,大家要真正用设计的方法创造商业制度,是一件超出绝大部分人想象的挑战。所以这个可能会很慢很慢。
六、区块链技术在信息确认有优势 但难的是商业信誉建设
王峰:我注意到教授最近写了很多文章,而且越写越深,学术氛围跃然笔尖,不是专业人士未必很快可以理解,我确实看得出您的用心思考和追问。比如,您最近撰写的“共识不等于信用”一文,就针对区块链行业里常常挂在嘴边的观点就提出了疑问。
您提到,Permissionless trust(很多科技界人士常用更简单的Trustless)是个非常误导的概念。记录的真实性仅仅只是“trust/信用”的最低要求。所以,区块链技术本身目前能实现的共识,在推动社会协同方面的价值是非常有限的,还需要巨大的创新。当然,这也是大家强调Token的原因所在。比特币的成功和矿工奖励机制的设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需要通过利益机制的设计,让大家愿意主动合作。但这本身是个非常复杂的经济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的难题,和区块链的技术没有必然的关系?
那么,您可否进一步给我们以更通俗的例子科普一下您的观点?比如可以结合我们非常熟悉的淘宝、支付宝的业务场景吗?
曾鸣:我这篇文章写的的确有点偏学术。没有展开很多案例,可能大家感受不那么不那么直接。但是因为在淘宝和我们实际上天天应对的就是信用建设的问题。这干了十几年下来,对这个事情有多难,的确是有切身体会。这淘宝就是大家简单的讲觉得就这个在线市场把人忽悠过来。足够的买家足够多的卖家这个事情就成了。但实际上最难的活都是在后面就大家看不到的。这种信用的建设,比如说这个信息真实性的确认。有一个卖家说他是比如说保洁的这个正规商品,你怎么去确认这件事情。
那么信息的确认,区块链技术可以提供相当大的优势。但是更难的其实是商业信誉的一个建设。所以其实虽然没有区块链的技术,但是淘宝其实从一开始他的评价体系,就是一个点对点的基于交易的直接评价体系,所以你其实是能够看到每一个卖家买家对它的评价的。
比如说几个大可能不太有很多人没有经历过的,但是在有段时间。在淘宝很猖獗的一种这个恶劣行为,叫职业差评师。就是有人在意这个,装成这个买家,然后从卖家买了商品之后威胁卖家。如果你不把这个商品送给我。我就会给你打差评,那么就是一个典型的勒索。但是如果这个卖家,不服从这个勒索他可能就会得到一个差评就影响他未来的。这个销售。这个对大部分善良的买家来说可能根本想象不到会有这样的场景出现。但是在淘宝有非常多的这样的情况出现,这是需要我们去解决的问题。
就无论你用中性化的方式,还是用去中心化的方式。商业信用的问题都是需要一点点克服的。当时在淘宝我们花了很大的力气,设计了很多的机制,经过两年左右的实战和算法的演化,最后才基本上把差评师这个给打下去了。很多这样的事情!
七、目前这个阶段需自律和沟通 然后与政府共同探讨监管方向和政策
王峰:最近人民日报刊发整版文章《抓住区块链这个机遇》《做数字经济领跑者》,在前几天一早就被刷屏。很多业界人士,非常期待政府能够尽快明确监管方向,迎接下一个技术产业的新浪潮,让中国在互联网实现弯道超车后,迎来一个更伟大的新经济时代。如果让您这样有影响力的企业高层和知名学者来介绍区块链给政府高层,您会怎样做?
曾鸣:我换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吧,因为其实不用我来介绍区块链,很多人可以比我做的好得多。而且政府内部其实也有足够多的专家,对于区块链的理解肯定也是到位的。但是真正的监管政策的出台,其实是件很复杂的事情,所以需要更多人共同努力。
所以,我非常理解大家的心情,但是我觉得前面提到的,能不能尽快明确监管,这个本身可能就是有点错误的认知吧。或者我把话说的偏极端一点,大家可能不应该期待监管会很快就明确下来。换句话说,大家应该调整预期,来看下怎么做事情。
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做的其实是自律和沟通。用正面的行为来做示范效应,然后共同探讨监管的方向和具体的政策。我举个例子,就是大家今天看支付宝可能觉得是件太顺理成章的事情,也没啥大不了的事情。但是支付宝从2003年这个发布,到2011年中国关于第三方在线支付的法规出台,发第一张牌照,整整走了八年。可能大家今天已经不能理解到这个事情其实是一个很难的事。
但是在这个整个过程中,从03年开始。这一方面其实马云很理解这个事情的政策风险。当时内部启动这个项目的时候也承担了很大的这个风险。甚至就说这个政策上的风险,他已经做好准备去承担整个的风险。但是他在接下来的做的过程中,支付宝是非常积极主动和监管沟通的。当时定期给央行有汇报,就是我们做的任何重要的事情。同时,支付宝从很早开始所有的在途资金托管在工商银行还是哪个银行。
这我们所有的资金都是有托管行,定期向监管部门汇报整个资金的状况。所以当时虽然外面有很多的流言蜚语说支付宝,有这么大的这个在途资金,肯定是有滥用等等情况。但是因为监管从这个呃,实际的操作角度从第一天就就知道我们是完全透明的,整个过程都是自律的,有这样基础,可以和监管部门一起探索全新业务的发展,知道监管政策的明朗。
这不是阿里集团厉害,阿里集团那个时候还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公司,没有任何影响力。只是你愿不愿意承担这个责任,如果你真的是发心就是为了这个事情长远的好。你认为这个事情对社会总体有价值,有意义,你自然会用最严格的方式去要求自己推动整个大环境的变化。
八、公司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初心和愿景很重要
王峰:您被视为中国最好的企业战略家,不仅有系统的理论功底,更在过去15年对阿里巴巴的几次关键跃升,都有深入参与和观察。今天,已成为湖畔大学教育长的您,想必可以静下心来对中国企业战略有更广谱式地研究。伟大的机会造就伟大的企业,我想问的问题是,在您看来,一家企业面对区块链这种看起来具有极大颠覆性,但同时也具有极大不确定性的机会,他们应该采取什么战略?你自己分析一个巨大的灰犀牛时的思维模型又是怎样的?
曾鸣:没有,你这个题目让我得怎么回答,我觉得可能说的直接一点吧,再区块链目前这样一个变革的早期。我觉得还谈不上战略。这个时候活下来是硬道理,就要真的是跟着快速多变的环境尽快地往前跑,这个时候体感是很重要的,这个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思考啊,比较严谨的战略。
但我个人觉得呢,就是这个阶段真正影响一个企业或者一个组织未来能不能跑出来。最核心的因素是出新和愿景,也就是阿里讲了特别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就你到底相不相信这个事情。你有多大的理想,你愿意为未来牺牲多大的短期利益,就是这些。都很重要,或者说是最后决定输赢的本质的东西,有这些担任不一定赢,但是没有这些肯定走不远。
但是,你最后要的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支持,要符合这个趋势。所以为什么在这个意义上说,就是初心跟愿景很重要,是因为你是在根本上契合了这个大事,你才能够坚持下来,顺着这个大势才能走到最后,所以我想表达的,其实不是猛冲猛打而是坚持,就是说永不放弃,然后坚持正确的东西。最后证明你坚持的东西和大势是一致的。有一点有一点认命,但是也需要一个人的努力。
我是觉得还是时势造英雄,这机会成就一个大企业,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呢,实际上两个方面,一方面人是算计不过天的,就你在这个阶段太多的算计。可能跟多变的环境之间乏不匹配。
灰犀牛的这个问题,我不太记得他的完整的表述是怎么样的。但我理解会心流的这个事情啊,这个概念,其实不算新,虽然这个比喻很新。其实就是我们想的路径依赖。一个成功企业怎么走向衰落,核心的原因,都是因为,路径依赖都是因为过去的成功带来的相对的。
九、年轻人需学习快速提升自己 可能才能走过未来五年十年
王峰:您在最近一篇写区块链技术变革的文章中激情地写道,“今天,我们在做的是,在一个经济生态还没有诞生的时候,就需要把信任共识写进程序,这是怎样一件石破天惊的事情!我们在设计自己的制度和命运!”为什么您认为区块链在“设计”人类社会历史上靠共同演化出来的经济制度方面的挑战,也将是根本性的、革命性的?技术理想主义的区块链,直接面对的是人性。我们会遭遇怎样的挑战?您认为,青年人在迎接区块链产业新时代,应该有怎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曾鸣:大家可能会觉得我前面讲的是不是不够积极,对区块链的一些判断分析。似乎并不是那么乐观。我觉得这个这样一个冷静的思考,跟对区块链长期的认可是不矛盾的。我想在目前区块链的讨论中,像外面拔高到这个程度的可能也很少有。但是正是因为我觉得,它的确是在试图设计人类社会的经济制度。这事情一方面是了不起,提供了一个以前没有的工具。但是另外一方面它的难度的确是非常非常大的,这我们在淘宝碰到过很多。
我们在淘宝碰到过很多的制度设计、挑战。就比如说纠纷的处理,到底谁说了算,那么我们尝试过类似陪审团这样的机制,后来取得很大的成功。但是中间每一次在讨论这个机制当中都会发现它牵扯到的方方面面是非常多的。背后对于理论的要求也很高,现在经济学好社会学院好。很多的研究,其实本身也不够支撑。这些最前沿的实践。当然也包括很多技术出身的创业者可能对于这方面本来的基础知识了解不够,这下一步也会是个挑战。
所以就在这段时间里面就说主要制度设计制度演进。机制设计这些方面可能是现在去的讨论中相对比较少的一部分。所以也是试图帮助大家。补上这一块的一些想法。可以帮助大家在创业当中的有一个更根本和更全面的一个思考。
另外一点,这个倒真是灰犀牛了,就大家讲这个区块链的泡沫一定会来。一定会破灭啊,这个是肯定会有调整的。无非是什么时候来,甚至那个寒冬会多长,都很难实现预料?但是他这个事情基本上也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所以重要的不是在狂欢的时候,能够能够跑得多快,更多地是在低谷的时候你坚持住。其实马云有句话是讲得很精彩:他一直很强调阿里阿里人必须是非常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一方面有理想才能走得远,但是另外一方面你也必须非常非常的现实,真正面对当下的挑战,你才能够活得下来。所以啊,这次可能在区块链这一轮创业中也同样是适合长跑的人,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
就是非常现实的理想主义精神。这两个看起来矛盾,但是必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特殊的数字。对于在大创新时代。走过高潮和低谷都非常重要,那么另外我补充一点啊,从宏观上讲一个大的技术变革和商业变革的时候。一定会有泡沫。因为大家这个时候都是对未来的想象,重赏之下才有勇夫。才愿意有更多的人去冒着高风险尝试对未来。特别难的一些特别对未来特别有意义,但是又很难的挑战。
所以泡沫几乎是一个大的变革早期必然的一个现象。但是我觉得在宏观上泡沫几乎无可避免,跟在微观上是不是在这个泡沫当中推波助澜。或者你自己在这个泡沫当中能不能够保持足够的清醒和自律,这个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问题。所以这也是回答我前面讲的,就是说真正能够让你在这样的大变革当中走的远的,真的是初心、愿景和坚持。
当然这话可能有人觉得站着说话不腰疼,就说啊,因为现实的诱惑,可能非常非常的大,动不动。就是融个一亿美金几亿美金,价格实行谁听的可能也扛不住。所以啊,谈理想很容易啊,真正难的是。能不能够挡得住诱惑啊,耐得住寂寞,这个又回过头来又回到我们最初的这个讨论就是你的理想有多大,你的愿景有多大,这个世界很公平,你拿到了短期利益就很难拿到长期里。你要想拿到长期利益,你就必须放弃一些短期的利益。
所以我觉得对于真正相信比特币的人来说,特别是年轻一些的,没有经历过互联网九十年代末泡沫的这批人来说。更多的相信自己的直觉,想想自己的初心,相信自己对未来的判断。然后更多的去学习快速提升自己。可能才能够走过未来的五年、十年。
快问快答:
王峰:您认为中本聪是个什么样的人?
曾鸣:我认为中本聪非常了不起,是个天才,真正开创了一个时代。
王峰:您买过比特币吗?(多少,何时)
曾鸣:那我也不在这了。不多不少,不早不晚
王峰:您投资过区块链项目吗?
曾鸣:我没有投资过区块链项目。有两个核心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我自己认为,投资本身是件非常专业的事情,我没有时间精力也没有能力去做投资。所以不仅仅是区块链,我基本上没有做过其他项目的投资。
王峰:真的没有吗?
曾鸣:第二个呢,我觉得区块链项目,现在的投资特别像早期的风险投资。也是需要有特别的技能,和风格,那我个人的风格啊,属于常考型的。对于早期的项目啊,反过来特别不合适我。所以我个人目前没有投任何区块链的项目。但是他并不等于我不对区块链的项目看好。
王峰:您跟马云这么熟,你们私下讨论过区块链吗?他怎么看?
曾鸣:当然聊过,区块链的研究会继续。马总怎么看,等他自己说吧 一定比我讲要精彩的多!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网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150072
播放数:155901
播放数:198648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区块链技术发展前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