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cfcf系统检测我怎样解决微云违反协议议,可我什么都没干啊,无论登哪个号,都是只被封3天,换主机还是封3天

全球最新的免费资源发布区
成功申请EU.ORG免费域名支持DNS域名解析可修改NS
& 日 0:30 &
EU.ORG这个域名,我刚开始看到“暢想資源”博主发来的文章,还以为是一个顶级域名,类似.com.cn这样的,因为EU.ORG这个域名后缀实在太会让人产生“误解”了,我在百度Site了一下,发现百度正常收录EU.ORG免费域名。
EU.ORG这个网站是欧盟组织下的Paul Mockapetris这个人在1996年创建的,免费域名服务一直运行至今,相当地稳定,任何个人或组织都可以免费申请,到目前为止此域名没有任何限制,可以修改NS记录等。
本篇文章就来分享一下“暢想資源”博主申请和使用EU.ORG的过程,更多的免费域名,请看:
1、域名注册问题:
2、.ML域名注册:
3、CF和GA域名:
成功申请EU.ORG免费域名支持DNS域名解析可修改NS
一、申请域名前准备:注册联系人ID
1、EU.ORG官网:
1、官方首页:https://www.eu.org/
2、注册ID:https://eu.org/arf/contact/create/
3、域名申请:https://eu.org/form_n.html
2、打开申请页面可能会出现如下图的SSL认证错误,不用管它,直接点击确认就行了。
3、输入你的联系信息,要注意的是地址一定要至少写两行,以及要勾选「I accept …」的提示),最后点击「submit」(图片点击放大)。
4、这时记下它给你的这个「联系ID」(例如我的是「JH147-FREE」),然后去你的邮件内查收邮件并点击里面的链接,一般来说它会进入「垃圾邮件」 。。。(点击放大)
4、点击网页内的「Validate」,这样你的联系人ID就申请完成啦!
二、成功申请EU.ORG免费域名
1、打开EU.ORG域名申请页面,输入你的邮箱、想注册的域名,需要包括后缀eu.org,例如我输入arefly.eu.org,还有一些三级域名(例如地区后缀)。
2、EU.ORG提供的免费三级域名也非常不错,例如CN.eu.org,JP.eu.org,US.eu.org等都不错的,更多可以在这里查看:https://eu.org/opendomains.html
3、在申请页面下方需要输入你的联络信息,然后在「Administrative contact」及「Technical contact」内填上你刚刚申请的的联系人ID。(点击放大)
4、最后在「Technical information」内填上你的DNS信息,注意NS服务器需要预先指向你申请的域名,也就是需要先添加你的域名,否则下一步不会通过(IP不用填写)。
5、最要注意NS1是没有换行的地方的。。。并点击「Submit」(点击放大)
6、这里我用的是DNSPOD国际版,没有玩过DNSPOD国际版的朋友,可以在此注册申请:
7、等待一阵,最后显示类似下图的提示就说明可以进入下一步了,如果没有,请返回上一页检查填写的信息,例如DNS服务器有没有指向到你想申请的域名。
三、激活开通EU.ORG免费域名
1、完成上面的操作后,你还需要去注册邮箱接受一封邮件,存在垃圾邮件里的机会很大,并把与containing [01-w3-92404] 类似的文字拷贝下来
2、注意containing 和下面的[2013...] 是换行的,标题一定要这两个一起拷贝进去才行
3、回复这封邮件,一定要用你申请时填的邮箱,并把标题改为你刚刚拷贝的内容,留空内容(当然不留空也行)并发送
4、这个邮件等待回覆的时间可能有点长,请耐心等待回覆(大约需要一个小时)。 。 。
5、最后收到「(domain AREFLY.EU.ORG) accepted」类似的邮件就说明域名申请成功,现在你就可以通过管理你的免费域名啦,注意可能需要半天时间才能使DNS及WHOIS生效。(点击放大)
四、EU.ORG免费域名相关演示
1、我申请的免费域名:https://arefly.eu.org/,绑定在博客的VPS服务器上
2、Nicky Blog博主也在很早前申请过:https://blog.nicky1605.com/eu-org-domain-name-applications.html
五、EU.ORG免费域名使用小结
1、这是一个很好的免费域名(从它1996年就开始提供服务,到现在还没中断就可以看出),所以请大家不要在去糟蹋这个难得的稳定免费域名了。就像它官网所说的:
Please:1. don't register a lot of 2. don't register a domain if you don'3. don't register a domain merely to test the system and to delete it the next day.
2、从现在来看,这个域名对用户没有任何限制,并且申请也没有任何条件(除了有些麻烦),同时最重要的是也没禁止国内申请用户申请和使用。PS:它的官网居然是完全「纯文本」。 。
文章出自:&& 由部落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文章除注明出处外,皆为作者原创文章,可自由引用,但请注明来源。
您或许对下面这些文章有兴趣:&&&&&&&&&&&&&&&&&&&&本月吐槽辛苦排行榜
歡迎訪問我的網站 Arefly.com
TA的专栏:&&|&&
关于本文的作者
所属分类:
链接地址:
浏览前页:
浏览后页:
部落快速搜索栏
各类专题梳理
网站导航栏
免费资源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部落最新评论列表
部落本月最受关注的热点
(热度2℃) (热度1℃) (热度1℃) (热度1℃)
部落本月踩得最多的宝贝
(踩1,761次) (踩1,637次) (踩1,455次) (踩1,003次) (踩911次) (踩714次) (踩680次) (踩551次) (踩538次) (踩534次)
免费资源部落,是一个致力发布和推广来自世界各地的免费资源,包括多样实用的免费空间、各种优秀的免费软件、各样可用的免费网盘等个人博客网站。站长qi是一位很普通不过的人,长期关注网络空间、互联网、软件应用、程序开发与设计、网络应用等。免费资源部落成立的目的就是希望与更多人分享网络快乐与精彩!本站持续修改完善中,如遇不便还请谅解^_^ &&大连生活问答网
大连生活问答网
大连同城生活问答,大连互动问答平台,有问必答,快速解决问题
大连生活问答Cfcfcf系统检测我违反协议,可我什么都没干啊,无论登哪个号,换了主机也封号_百度知道
Cfcfcf系统检测我违反协议,可我什么都没干啊,无论登哪个号,换了主机也封号
Cfcfcf系统检测我违反协议,可我什么都没干啊,无论登哪个号,换了主机也封号求救啊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15(财富值+成长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成长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也是而且我直播打明显是系统问题
我那号封了没记录登录说异常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查看:10873|回复:5
交换机协议
CDP:思科发现协议(CDP:Cisco Discovery Protocol) 思科发现协议 CDP 基本上是用来获取相邻设备的协议地址以及发现这些设备的平台。CDP 也可为路由器的使用提供相关接口信息。CDP 是一种独立媒体协议,运行在所有思科本身制造的设备上,包括路由器、网桥、接入服务器和交换机。需要注意的是,CDP是工作在 Layer 2 的协议,默认情况下,每60秒以 01-00-0c-cc-cc-cc 为目的地址发送一次组播通告,当达到180秒的holdtime上限后仍未获得邻居设备的通告时,将清除邻居设备信息。
SNMP 中结合使用 CDP 管理信息基础 MIB,能使网络管理应用获知设备类型和相邻设备的 SNMP 代理地址,并向这些设备发送 SNMP 查询请求。Cisco 发现协议支持 CISCO-CDP-MIB。
  CDP 运行在所有的媒体上,从而支持子网访问协议 SNAP,包括局域网、帧中继和异步传输模式 ATM 物理媒体。CDP 只运行于数据链路层,因此,支持不同网络层协议的两个系统彼此相互了解。
  CDP 配置的每台设备发送周期性信息,如我们所知的广告到组播地址。每台设备至少广告一个地址,在该地址下,它可以接收 SNMP 信息。广告包括生存期,或保持时间等信息,这些信息指出了在取消之前接收设备应该保持 CDP 信息的时间长短。此外每台设备还要注意其它设备发出的周期性 CDP 信息,从中了解相邻设备信息并决定那些设备的媒体接口什么时候增长或降低。
  CDP 版本2,是目前该协议使用最普遍的版本,它具有更高的智能设备跟踪等性能。支持该性能的报告机制,提供快速差错跟踪功能,有利于缩短停机时间(Downtime)。报告差错信息可以发送到控制台或日志服务器(Logging Server),这些差错信息包括连接端口上不匹配(Unmatching)的本地 VLAN IDs(IEEE 802.1Q)以及连接设备间不匹配的端口双向状态。
  配置命令:cdp run
动态中继协议  (Dynamic Trunking Protocol),思科技术。
DTP,是 VLAN 组中思科的私有协议,主要用于协商两台设备间链路上的中继过程及中继封装 802.1Q 类型。DTP的用途是取代动态ISL(Dynamic ISL,DISL)。
  下列是DTP可以配置的几种不同的状态:
  * Access:使某个接口无条件进入Access模式,无DTP功能。
  * Trunk:使某个接口无条件进入trunk模式并进行trunk链路协商,无论其邻居接口处于何种模式。
  * Nonegotiate:指定DTP协商报文不允许在二层接口上发送。非协商状态,使接口成为永久的中继接口。由于接口不使用DTP信息帧进行通信,因此不会有协商发生。如果与非交换机设备相连的交换机接口存在DTP问题,那么在使用trunk之后可以使用nonegotiate,使得接口可以继续中继,但不会发送任何DTP信息。
  * Dynamic desirable:使某个接口既主动发送DTP报文,也允许对DTP报文进行响应,如果邻居接口是中继接口,并且被设置为on,desirable或auto,那么希望desirable状态下的这个接口成为中继接口。
  * Dynamic auto:使某个接口可以响应DTP报文,但不允许主动发送DTP报文。只有在相邻接口要求该接口成为中继接口时才会成为中继接口。这是所有交换机接口的默认配置。auto接口不会主动要求对方,如果两个接口都被配置成auto状态,那么这两个接口都不会成为中继端。这是以太网接口的默认状态。
  * On:无论对端配置如何,该接口始终为中继接口。使用on状态时,必须指明帧的标记方式,因为此状态下接口不与对端进行协商。
  * Off:该接口永远是非中继接口。 第一个问题是,中继电缆(trunk cable)两端最好都能理解它们是中继端口,否则它们将中继帧视为正常帧。终端工作站无法理解信息帧头里另外添加的标签信息,其驱动程序栈也无法识别该标签信息,从而导致锁定或当机。为解决这个问题,思科推出了用于交换机的协议以实现通信目的。推出的第一版本是 VTP,即 VLAN 中继协议,它与 ISL 共同工作。最新推出的版本,即动态中继协议 (DTP),也可与
共同工作。
  其次是创建 LAN 。一个交换机的配置 VLAN ,需要做很多工作并且容易引起较多矛盾,如在一台交换机上 VLAN 100 属于工程部,而在另一台交换机上 VLAN100 可能被配置成属于财务部。这就使在故障排除工作中引起混乱,也会破坏精心设计的 VLAN 安全模式。该问题可通过 VTP/DTP 解决。在某台交换机上创建或删除一个 VLAN ,该信息自动传播到相同管理控制区域下的所有交换机上,这些交换机就是一个 VTP 域。
VTP(VLAN Trunking Protocol):是VLAN中继协议,也被称为干道协议。它是思科私有协议。作用是十几台交换机在企业网中,配置VLAN工作量大,可以使用VTP协议,把一台交换机配置成VTP Server, 其余交换机配置成VTP Client,这样他们可以自动学习到server 上的VLAN 信息。
原理概述  它是一个第二层的通信协议,主要用于管理在同一个域的网络范围内VLANs的建立、删除和。在一台VTP Server 上配置一个新的VLAN时,该VLAN的配置信息将自动传播到本域内的其他所有。这些交换机会自动地接收这些配置信息,使其VLAN的配置与VTP Server保持一致,从而减少在多台设备上配置同一个VLAN信息的工作量,而且保持了VLAN配置的统一性。
  VTP通过网络(ISL帧或cisco私有DTP帧)保持VLAN配置统一性。VTP在系统级管理增加,删除,调整的VLAN,自动地将信息向网络中其它的交换机广播。此外,VTP减小了那些可能导致安全问题的配置。便于管理,只要在vtp server做相应设置,vtp client会自动学习vtp server上的vlan信息
  * 当使用多重名字VLAN能变成交叉--连接。
  * 当它们是地映射在一个和其它,VLAN能变成内部断开。
  VTP有三种工作模式:VTP Server、VTP Client 和 VTP Transparent。新交换机出厂时的默认配置是预配置为VLAN1,VTP 模式为服务器。 一般,一个内的整个网络只设一个VTP Server。VTP Server维护该VTP域中所有VLAN 信息列表,VTP Server可以建立、删除或修改VLAN。VTP Client虽然也维护所有VLAN信息列表,但其VLAN的配置信息是从VTP Server学到的,VTP Client不能建立、删除或修改VLAN。VTP Transparent相当于是一项独立的交换机,它不参与VTP工作,不从VTP Server学习VLAN的配置信息,而只拥有本设备上自己维护的VLAN信息。VTP Transparent可以建立、删除和修改本机上的 VLAN信息。
VTP的用途  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在整个园区网或者企业网中的一组的交换机中保持VLAN数据库的同步,以保证所有交换机都能从中读取相关的VLAN信息进行正确的数据转发,然而对于大型网络来说,可能有成百上千台交换机,而一台交换机上都可能存在几十乃至数百个VLAN,如果仅凭手工配置的话是一个非常大的工作量,并且也不利于日后维护——每一次添加修改或删除VLAN都需要在所有的交换机上部署。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引入了VTP(VLAN Trunking Protocol)。
分类  VTP模式有3种 服务器模式(Server)客户机模式(Client)透明模式(Transparent)服务器模式(Server)  提供VTP消息:包括VLAN ID和名字信息
  学习相同域名的VTP消息
  转发相同域名的VTP消息
  可以添加、删除和更改VLAN VLAN信息写入NVRAM客户机模式(Client)  请求VTP消息
  学习相同域名的VTP消息
  转发相同域名的VTP消息
  不可以添加、删除和更改VLAN VLAN信息不会写入NVRAM透明模式(Transparent)  不提供VTP消息
  不学习VTP消息
  转发VTP消息
  可以添加、删除和更改VLAN,只在本地有效 VLAN信息写入NVRAM
  新交换机出厂时的默认配置是预配置为VLAN1,VTP 模式为服务器。
  当交换机是在VTP Server或透明的模式,能在交换机配置VLAN。当交换机配置在VTP Server或透明的模式,使用CLI、控制台菜单、MIB(当使用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修改VLAN配置。
  一个配置为VTP Server模式的交换机向邻近的交换机广播VLAN配置,通过它的Trunk从邻近的交换机学习新的VLAN配置。在Server模式下可以通过MIB,CLI,或者控制台模式添加、删除和修改VLAN。
  例如:增加了一个VLAN,VTP将广播这个新的VLAN,Server和Client机的Trunk准备接收信息。
  在交换机自动转到VTP的Client模式后,它会传送广播信息并从广播中学习新的信息。但是,不能通过MIB、CLI、或者控制台来增加、删除、修改VLAN。VTP Client端不能保持VLAN信息在非易失存储器中。当启动时,它会通过Trunk网络端口接受广播信息,学习配置信息。
  在VTP透明的模式,交换不做广播或从VLAN配置。当一个交换机是在VTP透明的模式,能通过控制台、CLI、MIB来修改、增加、删除VLAN。
  为使每一个VLAN能够使用,必须使VTP知道。并且包含在Trunk port 的准许列表中,一个快速以太网ISL Trunk自动为VLAN传输数据,并且从一个交换机到另一个交换机。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交换在VTP Server模式接收广播包含128多个VLAN,交换自动地转换向VTP Client模式。
  更改交换机从VTP Client模式向VTP透明的模式,交换机保持初始、唯一128VLAN并删除剩余的VLAN。
  传送VTP信息
  每个交换机用VTP广播Trunk端口的管理域,定义特定的VLAN边界,它的配置修订号,已知VLAN和特定。在一个VTP管理域登记后交换机才能工作。
  通过Trunk,VTP Server向其它交换机传输信息和接收更新。VTP Server也在NVRAM中保存本VTP管理域信息中 VLAN的列表。 VTP能通过统一的名字和内部的列表显示出管理域中的VLAN。
  VTP信息在全部Trunk连接上传输,包括ISL、IEEE802.10、LANE。VTP MIB为VTP提供SNMP工具,并允许浏览VTP参数配置。
  VTP建立共用的配置值和分布下列的共用的配置信息:
  * VLAN IDs(ISL)
  * 仿效LAN的名字(ATM LANE)
  * IEEE802.10 SAID值(FDDI)
  * VLAN中最大的传输单元(MTU)大小
  * 帧格式
用来确保配置的一致性,VTP的具体优点如下:
  。保持了VLAN的一致性
  。提供从一个交换机到另一个交换机在整个管理域中增加的方法
  VTP协议是思科的专用协议,大多数的Catalys交换机都支持该协议,VTP可以减少VLAN的相关管理任务。
  在VTP域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
  。VTP域:也称VLAN管理域,由一个以上共享VTP域名的相互连接的交换机组成的。也就是说VTP域是一组域名相同并通过相互连接的交换机
  。VTP通告:在交换机之间用来传递VLAN信息的数据包被成为VTP数据包。
  VTP通告包括:汇总通告,子集通告,通告请求。
  注意:
  若给VTP配置密码,那么本域内的所有交换机的VTP密码必须保持一致。
  创建VTP域命令 思科IOS系统
  switch(config)#vtp domain DOMAIN_NAME
  配置交换机的VTP模式
  三种模式server client transparent(透明模式)
  switch(config)# vtp mode server | client | transparent
  配置VTP口令
  switch (config) # vtp password PASSWORD
  配置VTP修剪
  switch (config) # vtp pruning
  配置VTP版本
  switch (config) # vtp version 2(默认是版本1)
  查看VTP配置信息
  switch# show vtp status
  有关思科OS系统,如下配置
  switch&〔enable〕set vtp mode server 其他配置参考此模式
  在三层交换机加了一块二层档板时,命令环境改变。
  比如原来需要在全局配置模式下输入vtp命令,而此时需要在vlan database模式下输入了。
VTP配置方法  进入Vlan //3640配置
  Switch#vlan database
  建立VTP域
  Switch(vlan)#vtp domain name
  修改交换机vtp的模式
  Switch(vlan)#vtp{client|server|transparent}
  配置vtp密码
  Switch(vlan)#vtp password ……
  配置VTP修剪
  switch (vlan) # vtp pruning
  查看VTP运行状态
  Switch#show vtp status
  查看交换机收到和发出广告的数目
  Switch#show vtp counters
VTP故障排查  很多时候按照常规配置完毕后,并不能学习到VLAN信息,通过show vtp status命来查看往前设备与VTP Server脚色的交换机对比,请重点排查以下点:
  SW#show vtp status
  VTP Version : 2 //VTP的版本是否一致,如果不一直需配置一下
  Configuration Revision : 0
  Maximum VLANs supported locally : 255
  Number of existing VLANs : 5
  VTP Operating Mode : Client //确认当前交换机的工作脚色
  VTP Domain Name : cisco //交换机所在域是否和Server模式的交换机一致
  VTP Pruning Mode : Disabled
  VTP V2 Mode : Disabled
  VTP Traps Generation : Disabled
  MD5 digest : 0xAA 0xB9 0x0C 0xCD 0xD7 0xE8 0xA6 0xE0 //交换机密码是否与Server模式的交换机一致,如果不一致请确认后重新配置
  Configuration last modified by 0.0.0.0 at 0-0-00 00:00:00
  确认以上信息一致后,再确认交换机之间的互联链路是否为Trunk模式,通过命令来查看:
  SW#show int trunk
  Port Mode Encapsulation Status Native vlan
on 802.1q trunking 1
  Port Vlans allowed on trunk
  Fa0/1 1-1005
  Port Vlans allowed and active in management domain
  Fa0/1 1
  Port Vlans in spanning tree forwarding state and not pruned
  Fa0/1 none
  如果异常请用以下命令来配置:
  SW#conf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SW(config)#int f0/1
  SW(config-if)#sw mo trunk
  SW(config-if)#exit
  SW(config)#
  至此,仍然不能学习到VLAN信息,请首先关闭互联的Trunk链路
  SW#conf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SW(config)#int f0/1
  SW(config-if)#shutdown
  清理VTP同步计数:
  Switch#clear vtp counters
  再打开互联的Trunk链路,即可正常学习到VLAN信息。
ISL & DISL
ISL & DISL:思科交换链路内协议和动态 ISL 协议(ISL & DISL:Cisco Inter-Switch Link Protocol and Dynamic ISL Protocol) 交换链路内协议(ISL),是思科私有协议,主要用于维护交换机和间的通信流量等 VLAN 信息。
什么是ISL  VLAN是为解决以太网的广播问题和安全性而提出的一种协议。引入VLAN后,各VLAN内的主机跨交换机进行通信。为了标识各数据帧属于哪一个VLAN,需要对数据帧进行打标(tag)封装,即在以太网帧的基础上增加了VLAN头,用VLAN ID把用户划分为更小的工作组,限制不同工作组间的用户二层的访问,每个工作组就是一个。目前交换机支持的打标封装协议有和ISL。其中IEEE802.1Q是经过IEEE认证的对数据帧附加VLAN识别信息的协议,属于国际标准协议,适用于各个厂商生产的交换机;而ISL是Inter Switch Link的缩写,是Cisco系列交换机支持的一种与IEEE802.1Q类似的协议。两者互不兼容,ISL是Cisco独有的协议,只能用于Cisco网络设备之间的互联。工作原理  ISL 标签(Tagging)能与 802.1Q 干线执行相同任务,只是所采用的帧格式不同。ISL 干线(Trunks)是 Cisco 私有,即指两设备间(如交换机)的一条点对点连接线路。在“交换链路内协议”名称中即包含了这层含义。ISL 帧标签采用一种低延迟(Low-Latency)机制为单个物理路径上的多 VLANs 流量提供复用技术。ISL 主要用于实现交换机、以及各节点(如服务器所使用的)之间的连接操作。为支持 ISL 功能特征,每台连接设备都必须采用 ISL 配置。ISL 所配置的路由器支持 VLAN 内通信服务。非 ISL 配置的设备,则用于接收由 ISL 封装的以太帧(Ethernet Frames),通常情况下,非 ISL 配置的设备将这些接收的帧及其大小归因于协议差错。
  和 802.1Q 一样,ISL 作用于 OSI 模型第2层。所不同的是,ISL 协议头和协议尾封装了整个第2层的以太帧。正因为此,ISL 被认为是一种能在交换机间传送第2层任何类型的帧或上层协议的独立协议。ISL 所封装的帧可以是令牌环(Token Ring)或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它们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维持不变地实现传送。特征  ISL 具有以下特征:
  由执行(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
  不干涉客户机站;客户机不会看到 ISL 协议头
  ISL NICs 为交换机与交换机、路由器与交换机、交换机与服务器等之间的运行提供高效性能。
  动态交换链路内协议(DISL),也属于思科协议。它简化了两台相互连接的快速以太网设备上 ISL 干线的创建过程。快速以太信道技术为高性能中枢连接提供了两个全双工快速以太网链路是集中性。由于 DISL 中只允许将一个链路终端配置为干线,所以 DISL 实现了最小化 VLAN 干线。
  ISL 星际链路(Intersatellite link,ISL)
  交换机间链路(ISL)协议
  ISL(Interior Switching Link)协议用于实现交换机间的VLAN中继。它是一个信息包标记协议,在支持ISL接口上发送的帧由一个标准以太网帧及相关的VLAN信息组成。如下图所示,在支持ISL的接口上可以传送来自不同VLAN的数据。
  目前,除Catalyst 29xx 系列交换机之外的所有Cisco Catalyst 交换机都支持该协议。
路由选择信息协议(RIP)
路由信息协议(RIP)是一种在网关与主机之间交换路由选择信息的标准。RIP 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在国家性网络中如当前的因特网,拥有很多用于整个网络的路由选择协议。作为形成网络的每一个自治系统,都有属于自己的路由选择技术,不同的 AS 系统,路由选择技术也不同。
简介  (RIP/RIP2/RIPng: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作为一种内部网关协议或 IGP(内部网关协议),路由选择协议应用于 AS 系统。连接 AS 系统有专门的协议,其中最早的这样的协议是“EGP”(外部网关协议),目前仍然应用于因特网,这样的协议通常被视为内部 AS 路由选择协议。RIP 主要设计来利用同类技术与大小适度的网络一起工作。因此通过速度变化不大的接线连接,RIP 比较适用于简单的校园网和区域网,但并不适用于复杂网络的情况。
  RIP 2 由 RIP 而来,属于 RIP 协议的补充协议,主要用于扩大 RIP 2 信息装载的有用信息的数量,同时增加其安全性能。RIP 2 是一种基于 UDP 的协议。在 RIP2 下,每台主机通过路由选择进程发送和接受来自 UDP 端口520的数据包。RIP协议默认的路由更新周期是30S。
(1)仅和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如果两个路由器之间的通信不经过另外一个路由器,那么这两个路由器是相邻的。RIP协议规定,不相邻的路由器之间不交换信息。
(2)路由器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
(3)按固定时间交换路由信息,如,每隔30秒,然后路由器根据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适用  RIP 和 RIP 2 主要适用于 IPv4 网络,而 RIPng 主要适用于 IPv6 网络。本文主要阐述 RIP 及 RIP 2。
  RIPng:路由选择信息协议下一代(应用于IPv6)
  (RIPng:RIP for IPv6)RIPng与RIP 1和 RIP 2 两个版本不兼容。
  RIP协议的“距离”也称为“跳数”(hop count),因为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跳数就加1。RIP认为好的路由就是它通过的路由器的数目少,即“距离短”。RIP允许一条路径最多只能包含15个路由器。因此“距离”等于16时即相当于不可达。可见RIP只适用于小型互联网。应用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应用较早、使用较普遍的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IGP),适用于小型同类网络,是典型的距离向量(distance-vector)协议。文档见RFC1058、RFC1723。
  RIP通过广播UDP报文来交换路由信息,每30秒发送一次路由信息更新。RIP提供跳跃计数(hop count)作为尺度来衡量路由距离,跳跃计数是一个包到达目标所必须经过的的数目。如果到相同目标有二个不等速或不同带宽的路由器,但跳跃计数相同,则RIP认为两个路由是等距离的。RIP最多支持的跳数为15,即在源和目的网间所要经过的最多路由器的数目为15,跳数16表示不可达。RIP概述  -RFC 1058
  -RIP采用贝尔曼—福德(Bellman-Ford)算法
  -目前RIP有两个版本RIPv1和RIPv2。
  -RIP有以下一些主要特性:
  -RIP属于典型的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
  -RIP消息通过广播地址255.255.255.255进行发送,使用UDP 协议的520端口。
  -RIP以到目的网络的最小跳数作为路由选择度量标准,而不是在链路的带宽和延迟的基础上进行选择。
  -RIP是为小型网络设计的。它的跳数计数限制为15跳,16跳为不可到达。
  -RIP-1是一种有类路由协议,不支持不连续子网设计。RIP-2支持CIDR及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使其支持不连续子网设计。
  -RIP周期性进行完全路由更新,将路由表广播给邻居路由器,广播周期缺省为30秒。
  -RIP的协议管理距离为120。
  RIP是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的缩写,采用距离矢量算法,是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内部网关协议。在默认情况下,RIP使用一种非常简单的度量制度:距离就是通往目的站点所需经过的链路数,取值为1~15,数值16表示无穷大。RIP进程使用UDP的520端口来发送和接收RIP分组。RIP分组每隔30s以广播的形式发送一次,为了防止出现“广播风暴”,其后续的的分组将做随机延时后发送。在RIP中,如果一个路由在180s内未被刷,则相应的距离就被设定成无穷大,并从路由表中删除该表项。RIP分组分为两种:请求分组和响应分组。
  RIP-1被提出较早,其中有许多缺陷。为了改善RIP-1的不足,在RFC1388中提出了改进的RIP-2,并在RFC 1723和RFC 2453中进行了修订。RIP-2定义了一套有效的改进方案,新的RIP-2支持子网路由选择,支持CIDR,支持组播,并提供了验证机制。
  RIP-2的特性:
  RIP-2 是一种无类别路由协议(Classless Routing Protocol)。
  RIP-2协议报文中携带掩码信息,支持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和CIDR。
  RIP-2支持以组播方式发送路由更新报文,组播地址为224.0.0.9,减少网络与系统资源消耗。
  RIP-2支持对协议报文进行验证,并提供明文验证和MD5验证两种方式,增强安全性。
  RIP-2能够支持VLSM
  随着OSPF和IS-IS的出现,许多人认为RIP已经过时了。但事实上RIP也有它自己的优点。对于小型网络,RIP就所占带宽而言开销小,易于配置、管理和实现,并且RIP还在大量使用中。但RIP也有明显的不足,即当有多个网络时会出现环路问题。为了解决环路问题,IETF提出了水平分割法,在这个接口收到的路由信息不会再从该接口出去(split-Horizon)。分割范围解决了两个路由器之间的路由环路问题,但不能防止3个或多个路由器形成路由环路。触发更新是解决环路问题的另一方法,它要求路由器在链路发生变化时立即传输它的路由表。这加速了网络的聚合,但容易产生广播泛滥。总之,环路问题的解决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和带宽。若采用RIP协议,其网络内部所经过的链路数不能超过15,这使得RIP协议不适于大型网络。RIP的防环机制  1-记数无穷大(maximum hop count):定义最大跳数(最大为15跳),当跳数为16跳时,目标为不可达。
  2-水平分割(split horizon):从一个接口学习到的路由不会再广播回该接口。cisco可以对每个接口关闭水平分割功能。这个特点在( N B M A )非广播多路访问hub-and-spoke 环境下十分有用。
  3-毒性逆转(poison reverse):从一个接口学习的路由会发送回该接口,但是已经被毒化,跳数设置为16跳,不可达。
  4-触发更新(trigger update):一旦检测到路由崩溃,立即广播路由刷新报文,而不等到下一刷新周期。
  5-抑制计时器(holddown timer):防止路由表频繁翻动,增加了网络的稳定性。 
  以上防环路机制全部默认开启。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基于D-V算法的内部动态路由协议。它是第一个为所有主要厂商支持的标准IP选路协议,目前已成为路由器、主机路由信息传递的标准之一,适应于大多数的校园网和使用速率变化不大的连续的地区性网络。对于更复杂的环境,一般不应使用RIP。
  RIP1作为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具有与D-V算法有关的所有限制,如慢收敛和易于产生路由环路和广播更新占用带宽过多等;RIP1作为一个有类别路由协议,更新消息中是不携带子网掩码,这意味着它在主网边界上自动聚合,不支持VLSM和CIDR;同样,RIP1作为一个古老协议,不提供认证功能,这可能会产生潜在的危险性。总之,简单性是RIP1广泛使用的原因之一,但简单性带来的一些问题,也是RIP故障处理中必须关注的。版本  RIP在不断地发展完善过程中,又出现了第二个版本:RIP2。与RIP1最大的不同是RIP2为一个无类别路由协议,其更新消息中携带子网掩码,它支持VLSM、CIDR、认证和多播。目前这两个版本都在广泛应用,两者之间的差别导致的问题在RIP故障处理时需要特别注意。RIP的信息类型  请求信息(可以是请求一条路由的信息),应答信息(一定是全部的路由)。
  RIP是最常使用的内部网关协议之一,是一种典型的基于距离矢量算法的动态路由协议。在不同的网络系统如Internet、AppleTalk、NOVELL等协议都实现了RIP。他们都采用相同的算法,只是在一些细节上做了小改动,适应不同网络系统的需要。
  RIP有RIP-1和RIP-2两个版本,需要注意的是,RIP-2不是RIP-1的替代,而是RIP-1功能的扩展。比如RIP-2更好地利用原来RIP-1分组种必须为零的域来增加功能,不仅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也支持路由对象标志。此外,RIP-2还支持明文认证和MD5密文认证,确保路由信息的正确。
  RIP通过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报文交换路由信息,使用跳数来衡量到达目的地的距离。由于在RIP中大于15的跳数被定义为无穷大,所以RIP一般用于采用同类技术的中等规模网络,如校园网及一个地区范围内的网络,RIP并非为复杂、大型的网络而设计。但由于RIP使用简单,配置灵活,使得他在今天的网络设备和互联网中被广泛使用。局限性  另外,RIP也有他的局限性。比如RIP支持站点的数量有限,这使得RIP只适用于较小的自治系统,不能支持超过15跳数的路由。再如,路由表更新信息将占用较大的网络带宽,因为RIP每隔一定时间就向外广播发送路由更新信息,在有许多节点的网络中,这将会消耗相当大的网络带宽。此外,RIP的收敛速度慢,因为一个更新要等30s,而宣布一条路有无效必须等180s,而且这还只是收链一条路有所需的时间,有可能要花好几个更新才能完全收敛于新拓扑,RIP的这些局限性显然削弱了网络的性能。
  RIP的管理距离是120。
  RIPV1与RIPV2的相同与不同。不同版本 RIPV1 RIPV2  1 有类路由 无类路由
  2 不支持VLSM 支持VLSM
  3 广播更新(255.255.255.255) 组播更新(224.0.0.9)
  4 自动汇总,不支持手动汇总 支持手动汇总
  5 不支持验证 支持验证
  6 产生CIDR 不产生CIDR相同  1 抑制计时器
  2 度量值(hop count)
  3 防环机制
  4 汇总(默认相同),在边界路由上汇总
  5 使用UDP的520端口
  6 负载均衡默认为4条。对大为6条。
  7 缺省每隔30秒更新一次路由表
  RIP的下一跳与METRIC的关系
  metric 下一跳不同  大 写进数据库中,等180秒后再写进路由表中 写进数据库中
  小 写进路由表中 替换原有的路由
  相同 不给于响应 负载均衡
  RIPV1发送RIPV1信息,接受RIPV1、V2信息。让RIPV1发送RIPV2:ip rip send version 2
  RIPV2收发RIPV2信息。Ip rip sen version 1 2RIP的不足之处  (1)过于简单,以跳数为依据计算度量值,经常得出非最优路由。例如:2跳64K专线,和3跳1000M光纤,显然多跳一下没什么不好。
  (2)度量值以16为限,不适合大的网络。解决路由环路问题,16跳在rip中被认为是无穷大,rip是一种域内路由算法自治路由算法,多用于园区网和企业网。
  (3)安全性差,接受来自任何设备的路由更新。无密码验证机制,默认接受任何地方任何设备的路由更行。不能防止恶意的rip欺骗。
  (4)不支持无类ip地址和VLSM&ripv1&。
  (5)收敛性差,时间经常大于5分钟。
  (6)消耗带宽很大。完整的复制路由表,把自己的路由表复制给所有邻居,尤其在低速广域网链路上更以显式的全量更新。
RIP工作原理  1 、初始化——RIP[1]初始化时,会从每个参与工作的接口上发送请求数据包。该请求数据包会向所有的RIP路由器请求一份完整的路由表。该请求通过LAN上的广播形式发送LAN或者在点到点链路发送到下一跳地址来完成。这是一个特殊的请求,向相邻设备请求完整的路由更新。
  2 、接收请求——RIP有两种类型的消息,响应和接收消息。请求数据包中的每个路由条目都会被处理,从而为路由建立度量以及路径。RIP采用跳数度量,值为1的意为着一个直连的,16,为网络不可达。路由器会把整个路由表作为接收消息的应答返回。
  3、接收到响应——路由器接收并处理响应,它会通过对路由表项进行添加,删除或者修改作出更新。
  4、 常规路由更新和定时——路由器以30秒一次地将整个路由表以应答消息地形式发送到邻居路由器。路由器收到新路由或者现有路由地更新信息时,会设置一个180秒地超时时间。如果180秒没有任何更新信息,路由的跳数设为16。路由器以度量值16宣告该路由,直到刷新计时器从路由表中删除该路由。刷新计时器的时间设为240秒,或者比过期计时器时间多60秒。Cisco还用了第三个计时器,称为抑制计时器。接收到一个度量更高的路由之后的180秒时间就是抑制计时器的时间,在此期间,路由器不会用它接收到的新信息对路由表进行更新,这样能够为网路的收敛提供一段额外的时间。
  5、 触发路由更新——当某个路由度量发生改变时,路由器只发送与改变有关的路由,并不发送完整的路由表。
RIP 常见问题1)什么是RIP?  RIP是一种距离矢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距离矢量算法(Distance Vector Routing Algorithm)是两个路由算法中的一个。另一类是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基本上,路由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根据目的地的远近(远近=经过路由器的数量)来决定最好的路径。2)RIP的作用是什么?  RIP让路由器之间互相传递路由信息。路由器通过RIP,能自动知道远程目的地,而不需要网络管理员给每台路由器添加静态路由信息。3)RIP是如何传递路由信息的?  RIP把自己所有的路由信息,通过Response包洪泛给邻居。4)RIP如何计算Metric的?  RIP用“跳数”来计算cost(metric),每经过一台路由器,“跳数”就增加1。RIP会通过“跳数”最小的路径传输数据包。
本帖最后由 mingshanxue 于
21:23 编辑
igrpIGRP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是一种动态距离向量协议,它由Cisco公司八十年代中期设计。使用组合用户配置尺度,包括延迟、带宽、可靠性和负载。缺省情况下,IGRP每90秒发送一次路由更新广播,在3个更新周期内(即270秒),没有从路由中的第一个接收到更新,则宣布路由不可访问。在7个更新周期即630秒后,Cisco IOS 从路由表中清除路由。简介IGRP  内部网关(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
  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RP)是一种在自治系统(AS:autonomous system)中提供路由选择功能的思科专有路由协议。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最常用的内部路由协议是(RIP)。尽管 RIP 对于实现小型或中型同机种互联网络的路由选择是非常有用的,但是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其受到的限制也越加明显。思科的实用性和 IGRP 的强大功能性,使igrp
得众多小型互联网络组织采用 IGRP 取代了 RIP。早在上世纪90年代,思科就推出了增强的 IGRP,进一步提高了 IGRP 的操作效率。
  IGRP 是一种距离向量(Distance Vector)(IGP)。采用数学上的距离标准计算路径大小,该标准就是距离向量。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通常与(Link-State Routing Protocols)相对,这主要在于: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是对互联网中的所有节点发送本地连接信息。
  为具有更大的灵活性,IGRP 支持多路径路由选择服务。在循环(Round Robin)方式下,两条同等带宽线路能运行单通信流,如果其中一根线路传输失败,系统会自动切换到另一根线路上。多路径可以是具有不同标准但仍然奏效的多路径线路。例如,一条线路比另一条线路优先3倍(即标准低3级),那么意味着这条路径可以使用3次。只有符合某特定最佳路径范围或在差量范围之内的路径才可以用作多路径。差量(Variance)是网络管理员可以设定的另一个值。
  IGRP度量标准的计算公式如下:度量标准=[K1*带宽+(K2*带宽)/(256-负载)+K3*延迟]*[K5/(可靠性+K4)],默认的常数值是K1=K3=1,K2=K4=K5=0。因此,IGRP的度量标准计算简化为:度量标准=带宽+延迟。
  IGRP使用复合度量值igrp
,在选择到目的地的路径方面,这种度量值比RIP单一度量值“跳数”更精确,度量值最小的为最佳路由。
  IGRP度量值中包含以下分量:
  带宽:路径中的最低带宽;
  延迟:路径上的累积接口延迟;
  可靠性:信源和目的地之间的上的负载,单位为bit/s(比特每秒);
  MTU:路径上的。
  补充内容
  有关命令
  任务 命令
  指定使用 router igrp autonomous-system1
  指定与该路由器相连的网络 network network
  指定与该路由器相邻的节点地址 neighbor ip-address
  IGRP的路由度量包括多宗因素,但一般情况下可以简化为带宽。注  1、autonomous-system可以随意建立,并非实际意义上的autonomous-system,但运行IGRP的路由器要想交换路由更新信息其autonomous-system需相同。
  cisco最新产品及IOS停止了对IGRP的支持 仅支持新的增强型内部网关路由协议(EIGRP)
  EIGRP和IGRP为cisco专有协议 但部分华为设备也支持此两种协议
  发布路由更新信息的周期是90秒
协议特性  igrp
  IGRP是一种距离向量型的内部网关协议(IGP)。 要求每个路由器以规则的时间间隔向其相邻的路由器发送其的全部或部分。随着路由信息在网络上扩散, 路由器就可以计算到所有节点的距离。 IGRP使用一组metric的组合(向量),网络延迟、带宽igrp
、可靠性和负载都被用于路由选择,网管可以为每种metric设置权值, IGRP可以用设置的或缺省的权值来自动计算最佳路由。 IGRP为其metric提供了较宽的值域。例如, 可靠性和负载可在1和255之间取值; 带宽值域为1200bps到10吉(千兆)bps;延迟可取值1到24。宽的值域可以提供满意的metric设置,更重要的是, metric各组件以用户定义的算法结合,因此,网管可以以直观的方式影响路由选择。
  为了提供更多的灵活性,IGRP允许多路径路由。两条等带宽线路可以以循环(round-robin)方式支持一条通信流, 当一条线路断掉时自动切换到第二条线路。此外,即使各条路的metric不同也可以使用多路径路由。 例如,如果一条路径比另一条好三倍, 它将以三倍运行。只有具有一定范围内的最佳路径metric值的路由才用作多路径路由。稳定性  IGRP提供许多特性以增强其稳定性,包括hold-down、split horizon和poison-reverse。
  Hold-down用于阻止定期更新信息不适当地发布一条可能失效的路由信息。当一个路由器失效时, 相邻的路由器通过未收到定期的更新消息检测到该情况, 这些路由器就计算新的路由并发送路由更新信息把路由改变通知给它们相邻的路由器。 这一举动激发一系列触发的更新,这些触发的更新并不能立刻到达每一个网络设备,所以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 一个还未收到网络失效信息的设备给一个刚被通知网络失效的设备发送定期更新信息,说那条已断掉的路由还是好的,这样, 后者就会含有(还可能发布)错误的路由信息。Hold-down告诉路由器把可能影响路由的改变保持一段时间。 Hold-down时期通常只比整个网络更新某一路由改变所需时间多一点。
  Split horizon来源于下列承诺:把路由信息发回到其来源是无意igrp
义的。下图示意为规则。 路由器1(R1)首先发布到网络A的路由,路由器2(R2)没有必要在给R1的更新信息中含有该路由,因为R1离网络A更近。 split-horizon规则要求R2在给R1的更新信息中去掉该路由。 split-horizon规则可以帮助避免路由环。例如,假设R1到网络A的接口失效了,R2继续通知R1说它可以到达网络A(通过R1), 如果R1不够聪明,就可能用R2的路由取代已失效的直接连接,于是就产生了路由环。虽然Hold-down应该防止这类情况, IGRP也实现了split-horizon,因为它可提供更好的算法稳定性。
  Split-horizon应该防止相邻路由器间的路由环,而poison-reverse对于防止较大的路由环是必要的。 路由metric的持续增长通常意味着存在路由环,poison-reverse更新就被发送以删除该路由并置于hold-down状态。 在Cisco的IGRP实现中,如果路由metric以1.1或更大的比例增长就发送poison-reverse更新信息。计时器  GRP维护一组和含有时间间隔的变量。包括更新计时器、失效计时器、保持计时器和清空计时器。 更新计时器规定路由更新消息应该以什么频度发送,IGRP中此值缺省为90秒。失效计时器规定在没有特定路由的路由更新消息时, 在声明该路由失效前路由器应等待多久,IGRP中此值缺省为更新周期的三倍。保持时间变量规定hold-down周期, IGRP中此值缺省为更新周期加10秒。最后,清空计时器规定路由器清空路由表之前等待的时间,IGRP的缺省值为路由更新周期的七倍。
基本配置要求  指定使用RIP协议
  router igrp autonomous-system 1
  指定与该路由器相连的网络
  network network
  指定与该路由器相邻的节点地址
  neighbor ip-address
  注:1、autonomous-system可以随意建立,并非实际意义上的autonomous-system,但运行IGRP的路由器要想交换路由更新信息其autonomous-system需相同。具体步骤  1. 启动IGRP路由协议,在全局设置模式下;
  router igrp 自治域号
  同一自治域内的路由器才能交换路由信息。
  2. 本路由器参加动态路由的子网;
  net work 子网号
  IGRP只是将由net work指定的子网在各端口中进行传送以交换路由信息,如果不指定子网,则路由器不会将该子网广播给其它路由器。
  3. 指定某路由器所知的IGRP路由信息广播给那些与其相邻接的路由器;
  neighbor 邻接路由器的相邻端口IP地址。
  IGRP是一个广播型协议,为了使IGRP路由信息能在非中传输,必须使用该设置,以允许路由器间在非广播型网络中交换路由信息,广播型网络如以太网无须设置此项。以上为IGRP的基本设置,通过该设置,路由器已能完全通过IGRP进行路由信息交换其他设置。
  4. 不允许某个端口发送IGRP路由信息
  passive-interface 端口号
  一般地,在以太网上只有一台路由器时,IGRP广播没有任何意义,且浪费带宽,完全可以将其过滤掉。
  5. 负载平衡设置
  IGRP可以在两个进行IP通信的设备间同时启用四条线路,且任何一条路径断掉都不会影响其它路径的传输。
  当两条路径或多条路径的metric相同或在一定的范围内,就可以启动平衡功能。
配置示例水平分割示例(一)  IGRP可行的后续者关系示例 指定的尺度符合合格路由所需的条件,因此,例子中的路径可包含于路由表中,并用于负载均衡。
  路由合格与否,将按以下方式进行测试:
  假定路由器C1已经有到网络A的一条路由,尺度为m,且已从C2接收到有关网络A的更新信息,C2的最佳尺度为p,C1通过C2的尺度为n。
  如果下列两个条件满足,通过C2到网络A的路由将包含在C1的路由表中:
  如果m大于p。
  如果可变系数(由variance路由器配置命令指定的值)乘以m大于或等于n。
  对路由器C1的配置如下:
  router igrp 109
  variance 10水平分割示例(二)  下面是在串行链上使水平分割失效的简单例子。在此例子中,串行链连接到X.25网络上。
  interface serial 0
  encapsulation x25
  no ip split-horizon
  对于路由器A、B和C(与IP网络12.13.50.0,10.20.40.0和20.155.120.0相连接)的以太网接口全部缺省为水平分割有效,而与网络128.125.1.0和131.108.1.0相连接的串行接口全部缺省为水平分割无效。依照路由器接口配置的部分规范,下面的图示说明在正常情况下并没有为任何接口明确地配置ipsplit-horizon命令。
  在这个例子中,为使网络128.125.0.0通告到网络131.108.0.0,必须使水平分割无效,反之也一样。这些子网在路由器C的接口SO相交叠。如果在串行接口SO上水平分割有效,则不能为其中任何一个网络传回路由到帧中继网络。
  配置路由器A
  interface ethernet 1
  ip address 12.13.50.1
  interface serial 1
  ip address 128.125.1.2
  encapsulation
  配置路由器B
  interface ethernet 2
  ip address 20.155.120.1
  interface serial 2
  ip address 131.108.1.2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配置路由器C
  interface ethernet 0
  ip address 10.20.40.1
  interface serial 0
  ip address 128.124.1.1
  ip address 128.108.1.1 secondary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其他扩展Cisco IGRP的实现  IGRP使用组合用户配置尺度,包括延迟、带宽、可靠性和负载。
  IGRP也通告三种类型路由:内部、系统和外部。 内部路由是连接到路由器接口的网络中的子网之间的路由。如果连接到路由器的网络没有子网,则IGRP不通告内部路由。
  系统路由是自治系统内的路由。从直接连接,网络接口和其他采用IGRP的路由器或访问服务器所提供的系统路由信息中,Cisco IOS获取系统路由。系统路由不包括子网信息。
  外部路由是确认最近常访问网关(gateway of last resort)时,到自治系统外部网络的路由。Cisco IOS从IGRP提供的外部路由表中选择最近常访问网关。如果包没有更优路由且目的地不在所连接的网络上,软件使用最近常访问的网关(路由器)。如果自治系统连接了不止一个外部网络,不同路由器可以选择不同的外部路由器作为最近常访问网关。更新机制  缺省情况下,运行IGRP的路由器每90秒发送一次更新广播,如果在3个更新周期内 (即270秒),没有从路由中的第一个路由器接收到更新,则宣布路由不可访问。在7个更新周期(即630秒)后,Cisco IOS软件从路由表中清除路由。 IGRP使用快速更新(flash update)和抑制可逆更新(poison reverseupdate),加速路由算法的收敛。当通知其他路由器尺度改变时,在标准周期性更新时间段之前就会产生快速更新。
  发出抑制可逆更新以清除路由,并把此路由设置为阻塞(holddown),这使新的路由信息与某一时间周期相分离。抑制可逆更新避免了由路由距离增大而引起的大量环路。
EIGRPEIGRP: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 即 增强网关内部路由线路协议。也翻译为 加强型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EIGRP是Cisco公司的私有协议。Cisco公司是该协议的发明者和唯一具备该协议解释和修改权的厂商。 EIGRP结合了链路状态和距离矢量型路由选择协议的Cisco专用协议,采用弥散修正算法(DUAL)来实现快速收敛,可以不发送定期的路由更新信息以减少带宽的占用,支持Appletalk、IP、Novell和NetWare等多种网络层协议。
EIGRP路由协议简介  是Cisco的私有,它综合了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2者的优点,它的特点包括:1.快速收敛  链路状态包(Link-State Packet,LSP)的转发是不依靠路由计算的,所以大型网络可以较为快速的进行收敛.它只宣告链路和链路状态,而不宣告路由,所以即使链路发生了变化,不会引起该链路的路由被宣告.但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使用的是Dijkstra算法,该算法比较复杂,并且和其他路由协议单独计算路由相比较占CPU和内存资源,EIGRP采用弥散更新算法(diffusingcomputations ),通过多个路由器并行的进行路由计算,这样就可以在无环路产生的情况下快速的收敛.2.减少带宽占用  EIGRP不作周期性的更新,它只在路由的路径和度发生变化以后做部分更新.当路径信息改变以后,DUAL只发送那条路由信息改变了的更新,而不是发送整个路由表.和更新传输到一个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上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相比,DUAL只发送更新给需要该更新信息的路由器。在WAN低速链路上,EIGRP可能会占用大量带宽,默认只占用链路带宽50%,之后发布的IOS允许使用命令ip bandwidth-percent eigrp来修改这一默认值.3.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  EIGRP通过使用“协议相关模块”(即protocol-dependentmodule&PDM&),可以支持IPX,ApplleTalk,IP,IPv6和NovellNetware等协议.4.无缝连接数据链路层协议和拓扑结构  EIGRP不要求对OSI参考模型的层2协议做特别的配置.不像OSPF,OSPF对不同的层2协议要做不同配置,比如以太网和,EIGRP能够有效的工作在LAN和WAN中,而且EIGRP保证网络不会产生环路(loop-free);而且配置起来很简单;支持VLSM;它使用多播和单播,不使用广播,这样做节约了带宽;它使用和IGRP一样的度的算法,但是是32位长的;它可以做非等价的路径的负载平衡.
四个组件  1.Protocol-Dependent Module(PDM)
  2.可靠传输协议(Reliable Transport Protocol,RTP)
  3.邻居的发现/恢复
  4.弥散更新算法(Diffusing Update Algorithm,DUAL)
RTP-EIGRP的可靠传输协议  RTP负责EIGRP packet(下面有讲)的按顺序(可靠)的发送和接收,这个可靠的保障是通过Cisco私有的一个算法,reliable multicast实现的,使用224.0.0.10,每个邻居接收到这个可靠的组播包的时候就会以一个unicast作为确认按顺序的发送是通过packet里的2个序列号实现的,每个packet都包含发送方分配的1个序列号,发送方每发送1个packet,这个序列号就递增1.另外,发送方也会把最近从目标路由器接收到的packet的序列号放在这个要发送的packet里,在某些情况下,RTP也可以使用无需确认的不可靠的发送,并且使用这种不可靠发送的packet中不包含序列号.EIGRP第一次传输都采用组播形式,重传输都采用单播。
EIGRP-Metric计算方法  EIGRP选择一条主路由(最佳路由)和一条备份路由放在topology table(EIGRP到目的地支持最多6条链路).它支持几种路由类型:内部,外部(非EIGRP)和汇总路由.EIGRP使用混合度.
  i.EIGRP Metric的5个标准1.带宽  10的7次方除以源和目标之间最低的带宽乘以2562.延迟(delay)  接口的累积延迟乘以256,单位是10微秒3.可靠性(reliability)  根据keepalive而定的源和目的之间最不可靠的可靠度的值4.负载(loading)  根据包速率和接口配置带宽而定的源和目的之间最不差的负载的值5.最大传输单元(MTU)  路径中最小的MTU.MTU包含在EIGRP的路由更新里,但是一般不参与EIGRP度的运算ii. EIGRP Metric的计算  EIGRP度量值的计算公式为:256*{K1(10^7/带宽)+K2(10^7/带宽)/(256-负载)+K3(延迟)+K5/(可靠性+K4)}
  默认情况下,K1和K3是1,其他的K值都是0.
  所以通常情况下,度量值=256×(10^7/最小带宽+累积延时)
  通过配置权重(K值),可以修改EIGRP度量值计算方式。可以再EIGRP配置模式使用命令:Metric weight Tos K1 K2 K3 K4 K5 来修改K值,Tos 只有一个有效值0,否则将被忽略。
  EIGRP 要求两台路由器的K值必须相同才能成为邻居。另外,K2,K4,,K5最好不要设置,因为这些参数设置为非零之后,会导致计算度量值时会考虑借口的负载和可靠性,而负载和可靠性会随时间变化,这将导致EIGRP重新泛洪拓扑数据,还可能导致路由器不断地选择不同的路由,由此导致网络不稳定。
EIGRP Packet  EIGRP使用多种类型的packet,这些packet通过IP头部信息里的协议号88来标识:1. Hello packet  用来发现和恢复邻居,通过组播的方式发送,使用不可靠的发送.2. ACK(acknowledgement) packet  不包含数据(data)的Hello包,使用unicast的方式,不可靠的发送.3. Update packet  传播路由更新信息,不定期的,通过可靠的方式发送(比如网络链路发生变化).当只有一台路由器需要路由更新时,update通过unicast的方式发送;当有多个路由器需要路由更新的时候,通过组播的方式发送.4. Query(查询) & Reply(应答) packet  是DUAL finite state machine用来管理扩散计算用的,查询包可以是组播或应答包是通过unicast的方式发送,并且方式都是可靠的.5. Request(请求) packet  最初是打算提供给路由服务器(server)使用的,但是从来没实现过.
邻居发现/恢复协议  EIGRP的Update包是非周期性发送的,
  1.Hello包在一般的网络中(比如点到点,point-to-point)是每5秒组播1次(要随机减去1个很小的时间防止同步);
  2.在多点(multipoint)X.25,帧中继(Frame Relay,FR)和ATM接口(比如ATM SVC)和ISDN PRI接口上,Hello包的发送间隔是60
  在所有的情况中,Hello包是不需要确认的.可以在接口配置模式下修改该接口的Hello包默认的发送间隔,命令为
ip hello-interval eigrp
  当一个路由器收到从邻居发来的Hello包的时候,这个Hello包包含了一个holdown time,这个holdown time告诉这个路由器等待后续Hello包的最大时间.如果在超出这个holdown time之前没有收到后续Hello包,那么这个邻居就会被宣告为不可达,并通知DUAL这个邻居已丢失.默认hold time是3倍于Hello包发送间隔的, 更高链路-- 默认Hello间隔和保持时间是5s和15s T1或低于T1链路-- 分别是60s和180s可以在接口配置模式下修改这个默认的holdown time, 命令为
ip hold-time eigrp.
  EIGRP邻居信息都记录在邻居表(neighbor table)中,使用show ip eigrp neighbors命令查看IP EIGRP的邻居.
EIGRP对环路的解决
EIGRP LOOP
如果EIGRP不考虑环路的问题,那么当右图中连接路由3和4的线路断开后会因到不了network a而使路由1-3相互查询怎么去network a而产生环路。因此EIGRP对于环路的防止考虑两方面:
  1.水平分割(Split Horizon)
  永远不会在同一个接口下通告一条该接口学到的路由信息
  2.路由的毒性逆转(Poison reverse)
  接收路由信息的接口,再从该接口通告出刚才学到的路由为不可达
  触发条件:
  当两台路由器进行邻居初始化时,他们会互相以最大的metric值通告回刚才学到的路由信息(路由中毒)
  当拓扑发生改变时,会临时关闭水平分割和毒性逆转,重新学习拓扑
  发送查询请求时,会引起水平分割,比如当一个路由器查询一条未知网段去向时,他会想每一个邻居发送查询,处于该网段的继承者(successor)会返回查询给该路由器,而该路由器会反馈一个查询结果给其他邻居,不会再次告诉那个继承者要走这个网段应该要经过自己
路由重分发  在一些大型网络中,往往存在不同的自治区域需要互联的情况EIGRP重分发
。b比如在右图的情况下,AS号为1000的要与AS号为2000的两个EIGRP相互通信,只需要在中间路由器配置重分发,注意配置重分发也要避免路由环路。
  示例:
Router One
  router eigrp 2000 network 172.16.1.0 0.0.0.255
Router Two
  router eigrp 2000 redistribute eigrp 1000 route-map to-eigrp2000
  network 172.16.1.0 0.0.0.255--在AS=2000内定义邻居AS=1000去AS=2000的网段
  router eigrp 1000
  redistribute eigrp 2000 route-map to-eigrp1000--在AS=1000内定义邻居AS=2000去AS=1000的网段
  network 10.1.0.0 0.0.255.255
  route-map to-eigrp1000 deny 10
  match tag 1000
  route-map to-eigrp1000 permit 20
  set tag 2000
  route-map to-eigrp2000 deny 10
  match tag 2000
  route-map to-eigrp2000 permit 20
  set tag 1000
  --当AS=1000的网段被标上(tag)1000的标记,当AS=2000重分发进AS=1000时,被标上1000的路由信息将被拒绝,以防产生环路;反之在AS=2000上亦然。
Router Three
  router eigrp 1000network 10.1.0.0 0.0.255.255
  现在路由1和3之间就能互访了。
术语定义1.弥散更新算法简介  (弥散更新算法可以保证路由100%无环路loopfree)为了能够让DUAL正确的操作,低层协议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 一个节点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检测到新邻居的存在或和一个邻居的连接的丢失
  2. 在链路上传输的所有信息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按正确的顺序收到
  3. 所有的消息,包括链路cost的更改,链路故障,和新邻居的发现,都应该是在有限时间里,一个一个的依次处理Cisco的EIGRP使用邻居的发现/恢复和RTP来确保上述前提条件2.adjacency(邻接)  在刚启动的时候,路由器使用Hello包来发现邻居并标识自己用于邻居的识别.当邻居被发现以后,EIGRP会在它们之间形成一种邻接关系.邻接是指在这2个邻居之间形成一条交换路由信息的虚链路(virtual link).当邻接关系形成以后,它们之间就可以相互发送路由update,这些update包括路由器它所知道的所有的链路及其metric.对于每个路由,路由器都会基于它邻居宣告的距离(distance)和到达那个邻居的链路的cost来计算出一个距离3.Feasible Distance(FD,可行距离)  到达每个目标网络的最小的metric将作为那个目标网络的FD.比如,路由器可能有3条到达网络172.16.5.0的路由,metric分别为8,那么380672就成了FD.4. Feasible Condition(FC,可行条件)  邻居宣告到达目标网络的的距离小于本地路由器到达目标网络的FD AD & FD =& FC=ture.5.Feasible Successor(FS,可行后继路由)  如果一个邻居宣告到达目标网络的距离满足FC,那么这个邻居就成为FS.比如,路由器到达目标网络172.16.5.0的FD为380672,而他邻居所宣告到达目标网络的距离为355072,这个邻居路由器满足FC,它就成为FS;如果邻居路由器宣告到达目标网络的距离为380928,即不满足FC,那么这个邻居路由器就不能成为FS,FS和FC是避免环路的核心技术,FS也是downstream router(下游路由器),因为从FS到达目标网络的距离比本地路由器到达目标网络的FD要小,
  router eigrp 1000network 10.1.0.0 0.0.255.255
  现在路由1和3之间就能互访了。
术语定义1.弥散更新算法简介  (弥散更新算法可以保证路由100%无环路loopfree)为了能够让DUAL正确的操作,低层协议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 一个节点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检测到新邻居的存在或和一个邻居的连接的丢失
  2. 在链路上传输的所有信息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按正确的顺序收到
  3. 所有的消息,包括链路cost的更改,链路故障,和新邻居的发现,都应该是在有限时间里,一个一个的依次处理Cisco的EIGRP使用邻居的发现/恢复和RTP来确保上述前提条件2.adjacency(邻接)  在刚启动的时候,路由器使用Hello包来发现邻居并标识自己用于邻居的识别.当邻居被发现以后,EIGRP会在它们之间形成一种邻接关系.邻接是指在这2个邻居之间形成一条交换路由信息的虚链路(virtual link).当邻接关系形成以后,它们之间就可以相互发送路由update,这些update包括路由器它所知道的所有的链路及其metric.对于每个路由,路由器都会基于它邻居宣告的距离(distance)和到达那个邻居的链路的cost来计算出一个距离3.Feasible Distance(FD,可行距离)  到达每个目标网络的最小的metric将作为那个目标网络的FD.比如,路由器可能有3条到达网络172.16.5.0的路由,metric分别为8,那么380672就成了FD.4. Feasible Condition(FC,可行条件)  邻居宣告到达目标网络的的距离小于本地路由器到达目标网络的FD AD & FD =& FC=ture.5.Feasible Successor(FS,可行后继路由)  如果一个邻居宣告到达目标网络的距离满足FC,那么这个邻居就成为FS.比如,路由器到达目标网络172.16.5.0的FD为380672,而他邻居所宣告到达目标网络的距离为355072,这个邻居路由器满足FC,它就成为FS;如果邻居路由器宣告到达目标网络的距离为380928,即不满足FC,那么这个邻居路由器就不能成为FS,FS和FC是避免环路的核心技术,FS也是downstream router(下游路由器),因为从FS到达目标网络的距离比本地路由器到达目标网络的FD要小,存在一个或多个FS的目标网络被记录在拓扑表中。6.拓扑表(Topological Table)  拓扑表包括以下内容:
  目标网络的FD.
  所有的FD.
  每一个FS所宣告的到达目标网络的距离.
  本地路由器计算出的,经过每个FS到达目标网络的距离,即基于FS所宣告到达目标网络的距离和本地路由器到达那个FS的链路的cost.
  发现FS的网络相连的接口.7.邻居表(Neighbor Table)  每个路由器的RAM中都保存有关于邻居的地址和接口信息的表。8.后继路由(Successor)  又称成功者(Secessful),是到达远程网络的最佳路由。是EIGRP用于转发业务量的路由,它被存储在路由表中。
EIGRP路由协议优缺点(1)EIGRP路由协议主要优点  精确路由计算和多路由支持。EIGRP协议继承了IGRP协议的最大的优点是矢量路由权。EIGRP协议在路由计算中要对网络带宽、网络时延、信道占用率和信道可信度等因素作全面的综合考虑,所以EIGRP的路由计算更为准确,更能反映网络的实际情况。同时EIGRP协议支持多路由,使路由器可以按照不同的路径进行负载分担。
  较少带宽占用。使用EIGRP协议的对等路由器之间周期性的发送很小的hello报文,以此来保证从前发送报文的有效性。路由的发送使用增量发送方法,即每次只发送发生变化的路由。发送的路由更新报文采用可靠传输,如果没有收到确认信息则重新发送,直至确认。EIGRP还可以对发送的EIGRP报文进行控制,减少EIGRP报文对接口带宽的占用率,从而避免连续大量发送路由报文而影响正常数据业务的事情发生。
  快速收敛。路由计算的无环路和路由的收敛速度是路由计算的重要指标。EIGRP协议由于使用了DUAL算法,使得EIGRP协议在路由计算中不可能有环路路由产生,同时路由计算的收敛时间也有很好的保证。因为,DUAL算法使得EIGRP在路由计算时,只会对发生变化的路由进行重新计算;对一条路由,也只有此路由影响的路由器才会介入路由的重新计算。
  MD5认证。为确保路由获得的正确性,运行EIGRP协议进程的路由器之间可以配置MD5认证,对不符合认证的报文丢弃不理,从而确保路由获得的安全。
  路由聚合。EIGRP协议可以通过配置,对所有的EIGRP路由进行任意掩码长度的路由聚合,从而减少路由信息传输,节省带宽。
  实现负载分担。去往同一目的的路由表项,可根据接口的速率、连接质量和可靠性等属性,自动生成路由优先级,报文发送时可根据这些信息自动匹配接口的流量,达到几个接口负载分担的目的。
  配置简单。使用EIGRP协议组建网络,路由器配置非常简单,它没有复杂的区域设置,也无需针对不同网络接口类型实施不同的配置方法。使用EIGRP协议只需使用router eigrp命令在路由器上启动EIGRP 路由进程,然后再使用network 命令使能网络范围内的接口即可。(2)EIGRP路由协议主要缺点  没有区域概念。EIGRP没有区域的概念,而OSPF在大规模网络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划分区域来规划和限制网络规模。所以EIGRP适用于网络规模相对较小的网络,这也是矢量-距离路由算法(RIP协议就是使用这种算法)的局限所在。
  定时发送HELLO报文。运行EIGRP的路由器之间必须通过定时发送HELLO报文来维持邻居关系,这种邻居关系即使在拨号网络上,也需要定时发送HELLO报文,这样在按需拨号的网络上,无法定位这是有用的业务报文还是EIGRP发送的定时探询报文,从而可能误触发按需拨号网络发起连接,尤其在备份网络上,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一般运行EIGRP的路由器,在拨号备份端口还需配置Dialer list和Dialer group,以便过滤不必要的报文,或者运行TRIP协议,这样做增加路由器运行的开销。而OSPF可以提供对拨号网络按需拨号的支持,只用一种路由协议就可以满足各种专线或拨号网络应用的需求。
  基于分布式的DUAL算法。EIGRP的无环路计算和收敛速度是基于分布式的DUAL算法的,这种算法实际上是将不确定的路由信息散播(向邻居发query报文),得到所有邻居的确认后(reply报文)再收敛的过程,邻居在不确定该路由信息可靠性的情况下又会重复这种散播,因此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该路由信息一直处于活动状态(这种路由被称为活动路由栈),并且,如果在活动路由的这次DUAL计算过程中,出现到该路由的后继(successor)的测量发生变化的情况,就会进入多重计算,这些都会影响DUAL算法的收敛速度。而OSPF算法则没有这种问题,所以从收敛速度上看,虽然整体相近,但在某种特殊情况下,EIGRP还有不理想的情况。
  EIGRP是Cisco公司的私有协议。Cisco公司是该协议的发明者和唯一具备该协议解释和修改权的厂商。如果要支持EIGRP协议需向Cisco公司购买相应版权,并且Cisco公司修改该协议没有义务通知任何其他厂家和使用该协议的用户。而OSPF是开放的协议,是IETF组织公布的标准。世界上主要的网络设备厂商都支持该协议,所以它的互操作性和可靠性由于公开而得到保障,并且在众多的厂商支持下,该协议也会不断走向更加完善。
IGRP与EIGRP路由协议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内部路由选择协议)是Cisco特有的基于距离矢量的路由协议,虽然同样应用于规模较小的局域网络,但是,与RIP路由协议有所不同,IGRP使用IP层的端口号9进行报文交换,而RIP则是使用520端口进行报文交换。
  IGRP同样是一种动态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它由Cisco公司20世界80年代中期设计推出,使用跳数来确定到达一个网络的最佳路径,使用延迟、带宽、可靠性和负载来确定最优路由。默认状态下,IGRP每90秒钟发送一次路由更新广播,在3个更新周期(即270秒)内,如果没有从路由中的第一个路由器接受到更新,则宣布路由器不可访问。在7个周期(即630秒)后,Cisco IOS(网际操作系统)软件会从路由表中清除该路由。
  EIGRP结合了链路状态和距离矢量型路由选择协议的Cisco专用协议,采用弥散修正算法(DUAL)来实现快速收敛,可以不发送定期的路由更新信息以减少带宽的占用,支持Appletalk、IP、Novell和NetWare等多种网络层协议。自从EIGRP路由协议诞生后,IGRP路由协议便很少再被使用了。
基本配置  r1(config)#router eigrp 1
  r1(config-router)#net 192.168.1.0激活接口,下行等价命令
  r1(config-router)#net 192.168.1.1 0.0.0.255
  r1(config-router)#passive-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 不从F0/1发hello包
  neib 192.168.1.2 / lo 0单播
  variance &multiplier& 非等价负载均衡
  bandwidth &kbps& 带宽
  ip bandwidth-parcent AS 占用带宽
  key chain &name& MD5验证
  key &ID&
  key-string &string&
  ip authenticatian mode eigrp &AS& md5
  ip authentication key-chain eigrp &AS& &name-of-chain&
  show命令:
  show ip eigrp int / nei / top / tra/
  show ip pro
EIGRP metric 详解  1. EIGRP metric = (IGRP metric) * 256 IGRP metric is 24 bits in length. EIGRP metric is 32 bits in length.
  2. K1 :: Bandwidth = (10,000,000 / bandwidth on interface, kbps) * 256 56K .544M ,000,000 / 1544 = 6476) * 256 10M M 60
  3. K2 :: Loading
  4. K3 :: Delay sum of delays in the path, in tens of microseconds, mutliplied by 256 Delay = [(sum of the DLY, in microseconds) / 10] * 256 这里的DLY是从本地接口发出后,沿途所经所有源接口的DLY,举例:DLY=8000usec DLY=10000usec . . . DLY=20000usec . DLY=5000usec . . . . . . 12.0.0.0/24 . . |---lo0-( R1 )-s0/0------------------s0/0-( R2 )-lo0---| . . . . . . . . . . . . . . BW=1544Kbit BW=1544Kbit . . . . . . . BW=8000000Kbit BW=8000000Kbit . . . . 1.1.1.0/24 2.2.2.0/24 在R1 上 show ip route 得到的指向2.2.2.0/24 的路由的 metric 值为2,297,856 Bandwidth = (10,000,000 / 1544) * 256 = 6476 * 256 = 1,657,856 Delay = [(20000 + 5000)/10] * 256 = 2500 * 256 = 640,000 metric = K1*BW + K3*Delay = 1657856 + 256000 = 2,297,856 在R2 上 show ip route 得到的指向1.1.1.0/24 的路由的 metric 值为2,118,656 Bandwidth = (10,000,000 / 1544) * 256 = 6476 * 256 = 1,657,856 Delay = [(10000 + 8000) / 10] * 256 = 1800 * 256 = 460,800 metric = K1*BW + K3*Delay = 1657856 + 460800 = 2,118,656 - 通过观察上面2个路由的 metric 可以看出,虽然只是2台路由器2个loopback接口之间的路由,并且在链路带宽一致的情况下,得出的 metric 却是不同的。其原因就是EIGRP 在计算 metric 时所取的DLY 值是路由路径中所有链路的源端口的DLY 值,由于一条链路上的2端接口的DLY 值不同,才产生了2个方向上的不同的 metric 结果。事实上 bandwidth 的值并不是链路上的最小带宽,这个在很多书上的讲解都是错误的,在EIGRP 的 metric 计算中,bandwidth 只是一个性能参考值,并不反映真实带宽,它就是本地接口上显示的BW 值,可以通过接口命令 bandwidth 修改。例如: R2(config)#int s0/0R2(config-if)#bandwidth 1000R2(config-if)#do sh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R - RIP, M - mobile, B - BGP 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 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 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 i - IS-IS, su - IS-IS summary,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 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 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
  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
  1.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D 1.1.1.0 [90/3020800] via 10.1.1.1, 00:00:21, Serial0/0 2.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2.2.2.0 is directly connected, Loopback0 12.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12.1.1.0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0/0
  可以看到, 1.1.1.0 的 metric 已从2,118,656 变为3,020,800 5. K4 :: Reliability Can be observed at the result of show interface
  6. K5 :: MTU
  7. K1~K5 ---& B-L-D-R-M ---& BLack DReaM (这是我的一个记忆技巧)
  8. Formula with default K values (K1=1, K2=0, K3=1, K4=0, K5=0): metric = K1*BW + ((K2*BW)/(256-load)) + K3*delay = BW + delay
  9. If K5 is not equal to 0: metric = metric * [ K5/(reliability + K4) ]
  10.K values are carried in EIGRP hello packets.
  11.Mismatched K values can cause a neighbor to be reset.
EIGRP常用排错命令  show run | begin router eigrp//查看配置文件中eigrp的配置命令
  show ip protocols//查看当前路由器运行的eigrp协议状态
  show ip route summary//查看eigrp路由汇总状态
  show ip eigrp neighbors//查看eigrp邻居状态
  show ip eigrp interface//查看各个运行eigrp的状态
  show ip eigrp interface detail//查看各个运行eigrp的详细状态
  show ip route eigrp//查看eigrp协议学习到的路由表
  show ip eigrp topology//查看eigrp的拓扑表
  show ip eigrp topology all-links//查看eigrp完整的拓扑表
  show ip eigrp topology 10.1.1.0 255.255.255.0//产看指定的某个网络参数信息
  debug eigrp packets//调试eigrp的查讯包
  debug eigrp fsm //调试eigrp的dual算法调试信息
EIGRP与OSPF的区别  1. EIGRP[1]是cisco专用的,而OSPF则是通用的协议。
  2. EIGRP是一个(有些资料说是混合型的),而OSPF是链路状态协议。
  3. EIGRP支持自动汇总功能,它可以在A.B.C类网络的边界实现自动汇总,同时也支持手动配置;而OSPF则不可以,汇总必须手动配置
  4. EIGRP的汇聚速度要比OSPF快,因为在它的拓扑图中保存了可选后继,直接后继找不到时可以直接通过可选后继转发。
  5. EIGRP的多播地址是224.0.0.10,OSPF是224.0.0.5和224.0.0.6。
  6. EIGRP的路径度量是复合型的,OSPF则是Cost型的(当然一般的cost还是根据bandwidth来计算的)
  7. 尽管EIGRP支持路由汇总功能,但是它没有分级(hierachical)路由的概念,不像OSPF那样对网络进行分级。
  8. 在邻居关系的建立上,EIGRP没有OSPF那么复杂的down-init-two way的过程,只要一个路由器看到邻居的hello包,它就与之建立邻接关系。
  9. 在汇总功能的实现上,EIGRP可以在任何路由器的任何接口实现,而OSPF则只能在ABR和ASBR上实现,而且它的路由汇总不是基于接口的。
  10. EIGRP支持不等路径度量值的负载均衡,而OSPF则只支持相等度量值的负载均衡。
  11. EIGRP使用DUAL算法计算最短路径,而且它采用了有限状态机(finite-state machine)来跟踪所有的路由信息包,保证无回路(loop-free)以及后继路由的选择。OSPF采用Diji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它不采用有限状态机。
  12. EIGRP邻接关系的确立只要两个参数相符合就行:K-value和AS number;而OSPF的邻接关系的建立需要多个参数符合:hello/dead timer ,authentication password,area id, stub flag等。
  13. 最后就是它们配置以及检查(show command)上的不同了,这方面不同点很多,就要慢慢体会了。如ospf 中的show ip ospf database对应eigrp中的show ip eigrp topology。
bgp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 ),用来连接Internet上独立系统的。它是Internet工程任务组制定的一个加强的、完善的、可伸缩的协议。BGP4支持CIDR寻址方案,该方案增加了Internet上的可用IP地址数量。BGP是为取代最初的外部网关协议EGP设计的,也被认为是一个路径矢量协议。
定义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是一种在自治系统之间动态交换路由信息的路由协议。一个自治系统的经典定义是在一个管理机构控制之下的一组路由器,它使用IGP和普通度量值向其他自治系统转发报文。
  在BGP中使用自治系统这个术语是为了强调这样一个事实:一个自治系统的管理对于其他自治系统而言是提供一个统一的内部选路计划,它为那些通过它可以到达的网络提供了一个一致的描述。
  BGP,,是自主网络系统中网关之间交换器路由信息的协议。边界网关协议常常应用于互联网的网关之间。路由表包含已知路由器的列表、路由器能够达到的地址以及到达每个路由器的路径的跳数。
  使用边界网关协议的主机一般也使用(TCP)。当网络检测到某台主机发出变化时,就会发送新的路由表。BGP-4,边界网关协议的最新版本,允许网络管理员在策略描述下配置跳数的规格。
扩展  BGP是一种不同自治系统的路由器之间进行通信的外部网关协议。BGP是所使用的老EGP的取代品。1267[LougheedandRekhter1991]对第3版的BGP进行了描述。
  RFC1268[RekhterandGross1991]描述了如何在中使用BGP。下面对于BGP的大部分描述都来自于这两个RFC文档。同时,1993年开发第4版的BGP(见RFC1467[Topolcic1993]),以支持。
  BGP系统与其他BGP系统之间交换网络可到达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数据到达这些网络所必须经过的自治系统AS中的所有路径。这些信息足以构造一幅自治系统连接图。然后,可以根据连接图删除选路环,制订。
  首先,将一个自治系统中的IP数据报分成本地流量和通过流量。在自治系统中,本地流量是起始或终止于该自治系统的流量。也就是说,其信源IP地址或信宿IP地址所指定的主机位于该自治系统中。其他的流量则称为通过流量。在Internet中使用BGP的一个目的就是减少通过流量。
  可以将自治系统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残桩自治系统(stubAS),它与其他自治系统只有单个连接。stubAS只有本地流量。2) 多接口自治系统(multihomedAS),它与其他自治系统有多个连接,但拒绝传送通过流量。3) 转送自治系统(transitAS),它与其他自治系统有多个连接,在一些策略准则之下,它可以传送本地流量和通过流量。
  这样,可以将Internet的总拓扑结构看成是由一些残桩自治系统、多接口自治系统以及转送自治系统的任意互连。残桩自治系统和多接口自治系统不需要使用BGP——它们通过运行EGP在自治系统之间交换可到达信息。
  BGP允许使用基于策略的选路。由自治系统管理员制订策略,并通过配置文件将策略指定给BGP。制订策略并不是协议的一部分,但指定策略允许BGP实现在存在多个可选路径时选择路径,并控制信息的重发送。选路策略与政治、安全或经济因素有关。
  BGP与和的不同之处在于BGP使用TCP作为其传输层协议。两个运行BGP的系统之间建立一条TCP连接,然后交换整个BGP路由表。从这个时候开始,在路由表发生变化时,再发送更新信号。
  BGP是一个距离矢量协议,但是与(通告到目的地址跳数的)RIP不同的是,BGP列举了到每个目的地址的路由(自治系统到达目的地址的序列号)。这样就排除了一些的问题。采用16bit数字表示自治系统标识。
  BGP通过定期发送keepalive报文给其邻站来检测TCP连接对端的链路或主机失败。两个报文之间的时间间隔建议值为30秒。应用层的keepalive报文与TCP的keepalive选项是独立的。
详解背景  路由包括两个基本的动作:确定最佳路径和信息群(通常称为)通过网络的传输。通过分组相对较简单,而路径的确定复杂。BGP就是当今网络中实现路径选择的一种协议。下面简述BGP的基本操作,并提供其协议组件的描述。
  BGP在TCP/IP网中实现域间路由。BGP是一种(EGP),即它在多个自治系统或域间执行路由、 与其它BGP系统交换路由和可达性信息。
  BGP设计用以代替其前身(现在已不用了)外部网关协议(EGP)作为全球因特网的标准外部网关路由协议。 BGP解决了EGP的严重问题,能更有效地适应因特网的飞速发展。
  下面是用BGP在AS间路由数据的示意图。bgp
BGP在多个RFC中规定:RFC1771 - 描述了BGP4,即BGP的当前版本。 RFC1654 - 描述了第一个BGP4规范。 RFC1105,RFC1163和RFC1267 - 描述了BGP4之前的BGP版本。操作  BGP执行三类路由:AS间路由、AS内部路由和贯穿AS路由。
  AS间路由发生在不同AS的两个或多个BGP路由器之间,这些系统的对等路由器使用BGP来维护一致的视图,AS间通信的BGP邻居必须处于相同的。因特网就是使用这种路由的实例,因为它由多个AS(或称管理域)构成,许多域为构成因特网的研究机构、公司和实体。BGP经常用于为因特网内提供最佳路径而做路由选择。
  AS内部路由发生在同一AS内的两个或多个BGP路由器间,同一AS内的对等路由器用BGP来维护一致的系统拓扑视图。BGP也用于决定哪个路由器作为外部AS的连接点。再次重申,因特网提供了AS间路由的实例。一个组织,如大学,可以利用BGP在其自己的(或称AS)内提供最佳路由。BGP协议既可以提供AS间也可以提供AS内部路由。
贯穿(pass-through)AS路由发生在通过不运行BGP的AS交换数据的两个或多个BGP对等路由器间。在贯穿AS环境中,BGP通信既不源自AS内,目的也不在该AS内的节点,BGP必须与AS内使用的路由协议交互以成功地通过该AS传输BGP通信,下图所示为贯穿AS环境:路由  与其它路由协议一样,BGP维护、发送路由更新信息且基于路由metric决定路由。BGP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交换其它BGP系统的网络可达信息,包括AS路径的列表信息,此信息可用于建立AS系统连接图,以消除路由环,及执行AS策略确定。
  每个BGP路由器维护到特定网络的所有可用路径构成的路由表,但是它并不清除路由表,它维持从对等路由器收到的路由信息直到收到增值(incremental)更新。
  BGP设备在初始数据交换和增值更新后交换路由信息。当路由器第一次连接到网络时,BGP路由器交换它们的整个BGP路由表,类似的,当路由表改变时,路由器发送路由表中改变的部分。BGP路由器并不周期性发送路由更新,且BGP路由更新只包含到某网络的最佳路径。
  BGP用单一的路由metric决定到给定网络的最佳路径。这一metric含有指定链路优先级的任意单元值,BGP的metric通常由网管赋给每条。赋给一条链路的值可以基于任意数目的尺度,包括途经的AS数目、稳定性、速率、延迟或代价等。类型  RFC1771中规定了四种BGP消息类型:初始(open)消息,更新消息、通知消息和keep-alive消息。
  初始消息在对等路由器间打开一个BGP通信会话,是建立后发送的第一个消息,初始消息由对等设备发送的keep-alive消息确认,且必须得到确认后才可以交换更新、通知和keep-alive消息。
  更新消息用于提供到其它BGP系统的路由更新,使路由器可以建立网络拓扑的一致视图。更新用TCP发送以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更新消息可以从路由表中清除一条或多条失效路由,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解决微云违反协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