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中国企业有什么商机

“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给企业带来的商机
“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给企业带来的商机
“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两大国家战略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商机,但商机中也有挑战和风险,企业应如何应对?
撰文&&&魏志强&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和《中国制造2025》是新一届政府制定的两大国家战略。前者由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提出,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负责撰写文件,2015年3月经国务院授权,三部委联合发布;后者由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两会”期间提出,工信部领衔撰写文件,50位院士、100多位专家参与研究和文件制定过程,2015年5月以国务院名义正式发布。这两大战略无疑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影响,同时也将改变中国和世界的经贸关系。两大战略由政府提出,但最终落在实地还是要靠企业,这就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商机。但是,机遇通常也伴随着挑战和风险,所以,企业如何走好“一带一路”、如何做强中国制造亟待深入讨论。
两大战略的经济逻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一个持续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GDP平均增速几近10%。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中国经济开始下行,但GDP增速仍然排在世界前列。2010年,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贸易国。一个国家的经济这样长时间高速增长,在世界经济史上绝无仅有,可谓“奇迹”。
这个奇迹有什么秘密?这要从经济学的一个等式,也是一个常识说起。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20世纪经济学的一大发现。它是一国一年内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X)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中国引进这个概念后,把政府支出(G)拆分到C、I之中,原等式则被改造如下:
GDP=C+I+X
等式右侧的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就是我们熟知的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其中任何一个变量增减都将引起GDP的变化。
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前,中国主要靠投资拉动GDP的增长,投资增速为年均20%以上,而消费增速则只有10%左右,结果是消费相对于投资的缺口越来越大,以至于无力消化投资形成的巨大产出。消费缺口如何弥补?从“三驾马车”来看,只有靠外需,即出口来弥补。于是,出口导向就成了中国经济的必然选择。正是靠投资和出口“双驱动”,中国实现了一段时期的高速增长,这也是中国经济奇迹的秘密所在。
投资和出口“双驱动”创造的经济奇迹在2008年被打断,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当时,受金融危机影响,外需急剧下降,出口产品出现大量过剩,企业顷刻间大难临头,倒闭潮随之而来,失业激增。面对突如其来的严峻情况,2009年,上届政府推出4万亿一揽子刺激方案,打了一场著名的GDP保卫战,目标是“保8”。政府对经济的强力刺激,暂时缓解了经济增速的颓势,可是到了2011年,经济增速从2010年的两位数10.6%又降到了一位数9.5%。之后,本届政府虽然微刺激不断,但仍然遏制不住经济下行。2012年GDP增速破8,2015年破7,2016年继续下行到6.7%。
经济增速不断下行,首先导致产能过剩问题凸显。2013年,《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说:“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消耗、高排放行业尤为突出。”
国际上一般认为,产能利用率在80%?85%是合理区间,75%以下为产能严重过剩。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测算,中国全部产业产能利用率不超过65%。
面对产能过剩问题,我们开出的药方一直是刺激总需求,主要是用投资拉动GDP增长。然而,其作用在不断递减,直至失效。虽然有时也想到了提振消费,但把消费提高到能够消化全部过剩产能的程度,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远水解不了近渴。
在“三驾马车”失灵的情况下,人们不得不把目光转到总供给。政府曾有针对性地提出“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意欲解决总供给的过剩问题。但结果却是产能过剩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有越演越烈之势。现在又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三去一降一补”为主要任务。但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产能过剩不能及时得到有效解决,随之而来的就是与其相伴的债务风险。产能过剩和债务风险就像两个毒瘤折磨着中国经济。解决这些问题,政府的“有形之手”本应让位于市场那只“无形之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用市场的办法出清,大批企业将倒闭,失业人数也将激增,这会导致社会不稳。
一方面过剩产能、债务风险必须解决,另一方面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又不能造成社会不稳。出路何在?
“转移一批”成了不二选择。但中国的过剩产能往哪儿转?在当时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重返亚太并推进TPP、TTIP谈判的情况下,中国选择的是“西进”。“一带一路”正是在这个国内和国外背景下产生的。
“一带一路”的要义是把中国的富余产能转移到国外,以此寻求投资和消费的再平衡。这是一个新的“三驾马车”框架。虽然它还是以投资为主,但投资方向已从国内转移到国外,产能也形成在投资所在国。中国今后将更加注重资本输出,更加注重在全球市场进行资源配置。显然,这是一个重新架构中国与世界经贸关系的国家战略。
但是,这样一个扩张总需求的宏大战略需要一个有国际竞争力的供给体系来支撑,中国的供给体系做得到吗?解决这个问题正是“中国制造2025”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制造2025”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述,其目标就是要加快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转变,解决总供给的能力、质量和效率问题。
如果说2008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开始下行的转折点,那么,2015年就是寻求总需求和总供给实现再平衡的关键年,这一年同时出台了“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两大国家战略。
商机在哪里
从区域经济看,“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它的一端是发展中的东亚经济圈,另一端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沿线共有65个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总人口和经济总量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未来10年,‘一带一路’的国家整个出口将会占世界1/3。”国务院参事汤敏预测说,“这里将成为真正的经济增长第三极。”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沿线国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从《“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对“五通”的描述来看,设施联通即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重点是交通基础设施、口岸基础设施、航空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以及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等,以此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亚太地区亟须消除基础设施的瓶颈发展经济,而基础设施建设正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也是核心抓手。“一带一路”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很广,既包括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管道、电力,也包括电信、互联网、物联网等。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是中国企业重要的投资方向。
据亚洲开发银行2009年一份报告分析,“在年,亚洲各国国内总体需要在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大约8万亿美元。此外还要在特定区域内基础设施项目上投资2900亿美元。大体是在11年间每年需要7500亿美元投资”。
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说,预计未来10年中国对外投资将达1.25万亿美元。
这样一个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对中国而言是一个恰逢其时的机会。目前,中国正在艰难地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首当其冲。中国的过剩产能主要在钢铁、水泥、建材、煤炭、装备等工业品领域,这些产能相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言,正是他们所缺的、需要的产能。“我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调研发现,中国产能过剩的设备,对它们而言都是先进的,因此,国内市场可以沿着‘一带一路’进行资源的全球配置。”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说。
中国的过剩产能在“一带一路”上找到了用武之地。这一互补性的产能合作,在沿线国家获得所需产能的同时,中国也将实现投资与消费的再平衡。新的平衡依赖于资本输出、产能转移,而不是以往的以商品出口为主的经贸方式。
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强大的装备制造业进行支撑,而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规模已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2025”重点突破的十大领域也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业。因此,中国有足够的供给能力,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展现的市场空间,为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大显身手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为装备制造企业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商机。
企业如何抓住商机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要把握住“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带来的发展机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首先,企业要规避外部风险,如政治、经济和法律风险等。一旦出现问题,企业要有化解和处理风险的能力。企业“走出去”进行国际产能合作不是不计成本的援助,所以一定要算清“经济账”。但在合作中也要注意如何让外国客户和消费者接受,这就还要深入了解国外的文化、宗教和风俗民情等。
其次,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企业应加强自身建设,正如习主席所说:“打铁还要自身硬”。在“一带一路”的建设和“中国制造2025”实践中,政府会发挥作用,但是,市场将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企业应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再次,企业“走出去”一定要注重打造全球品牌。随着企业全球竞争的加剧,品牌竞争已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焦点。Interbrand最佳全球品牌100强排行榜(2016)显示,中国只有华为和联想两个企业上榜,占排行榜上榜企业总数的2%。美国品牌有52个进入榜单,占上榜企业总数的52%,远高于中国;德日制造强国分别有10个品牌和6个品牌上榜,也比中国品牌上榜数量多。这说明中国企业在国际品牌建设上还需要花大力气。
2014年,国资委发布《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曾指出:“中央企业虽然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逐年增多,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一直存在,尤其是缺少在全球叫得响的知名品牌。中央企业要实现‘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的目标就必须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品牌。”
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实施“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中,打造一批世界著名的一流品牌,从而更好地造福中国和世界。
还有,我们现在要输出的产能是过剩产能,或称富余产能,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是优质富余产能,而非处在产业链低端的过剩产能。所以,处在产业链低端的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市场中没有竞争优势,这些企业应充分利用“中国制造2025”提供的发展机遇,尽快转型升级,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因此,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仅要看到商机,还要防范风险。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与投资建设,开拓了新的市场。事实证明,“一带一路”为中国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民营企业完成了积累,相比于原来势单力薄,现在民营企业‘走出去’是有基础、有实力的。而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现如今企业‘走出去’是服务国家总体战略,具备更多底气和信心。”中民投董事局主席董文标表示。红豆集团:遵守当地法规是企业受欢迎的前提去年,由红豆集团牵头创办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下称“西港特区”)项目获得“一带一路”建设案例奖。作为该特区的创始首批建设者,红豆集团首批派驻柬埔寨西港特区建设者邵建明说:“我们的初衷是要为‘走出去’企业搭建集群式投资贸易平台,帮助企业规避因法律、文化、语言等差异造成的‘水土不服’,防止以往中国企业在海外‘单打独斗’的风险。”“当下,西港特区迎来了‘一带一路’的大好机遇,也成为‘一带一路’上的示范性、标志性项目。”邵建明称,西港特区现已引入包括中国、美国、法国、意大利、韩国、越南等国家及地区的企业102家,目前整个特区产品出口量占整个柬埔寨全国的3.4%,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企业在西港特区之所以受到当地欢迎,很少产生矛盾纠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企业能自觉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合规操作,做‘良心企业’。”邵建明坦言。邵建明透露,为了使入区企业尽快适应柬埔寨的社会环境,只要有企业入驻,西港特区公司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企业发放《企业入区须知》手册,手册汇集了柬埔寨现有的政策、法律、行政等方面的信息,甚至涉及到民俗、宗教等内容,入区企业只要完全理解须知内容,就能对柬埔寨相关的政府行政法规有个初步了解。邵建明介绍,为了使入区企业尽快掌握柬埔寨有关法律法规,西港特区公司除了聘请法律顾问为企业提供咨询外,还定期邀请柬埔寨相关部门对必须要掌握的劳工法、海关管理条例、民政法规、环境保护法、税法等进行现场讲课培训,使企业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和掌握柬埔寨有关法律法规,依法经营。华立集团:“抱团取暖”存活率更高华立集团在泰国建设运营了当地有名的“工业唐人街”——泰中罗勇工业园,工业园已经成为在泰国投资的中资企业的重要落脚点。“2000年以前,企业对外投资审批环节较多,随着国家开放程度的提高,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对外投资审批环节大大简化,2亿美金以下的投资采取备案制度,不需要审批了。”华立集团CEO、党委书记肖琪经表示,这些政策大大促进了企业对外投资。“进入泰国初期,我们发现只有两家中国企业办厂,碰到问题没人帮你解决。陌生市场企业需要抱团取暖,进入工业园的企业存活率比较高。”肖琪经介绍,2005年华立集团在泰国成立泰中罗勇工业园公司,旨在建设海外工业唐人街,形成中国企业在泰国的投资氛围和集聚效应,加强横向合作,控制风险,争取更多的投资优惠。肖琪经指出,为了降低中资企业在泰国的投资风险和投资成本,园区专门设立了一支包含中国员工和泰国员工的专业团队,为入驻的中资企业提供包括目标市场调研分析、产业政策咨询、法律法规解读、投资优惠政策争取、投资注册审批代办、税务及金融服务策划、劳动力招聘等在内的“一条龙”服务。&在企业成功入园并正常运营后,园区还会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做好跟踪服务。”肖琪经介绍,园区会不定期组织活动,协调入园企业互相学习与合作,交流在泰国投资的经验和教训,还会不定期邀请泰国海关、税务、劳工、电力等政府部门的官员与专家来园区与企业进行交流,现场解答或解决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中国企业借助工业园的交通区位、政策优惠以及基础设施等优势取得成功的同时,园区在招商时也充分考虑了泰方的技术需求,使得泰国在居民就业、人才培养、技术转移等方面受益良多。ofo小黄车:“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出现“中国商业模式”当下火爆无比的“小黄车”ofo正在实现将共享单车产品、服务和标准走向“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实现标准国际化。之前,ofo已与700Bike联手推出的新一代共享单车ofo Curve,其避震座垫、鼓刹、一体式护链器、PU实心胎等设计;与中国电信、华为合作共同研发基于新一代物联网NB-loT技术的共享单车智能解决方案,成为全球共享单车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共享单车企业ofo创始人戴威透露,目前,ofo的共享单车服务已走出国门,进入东南亚市场,在新加坡开始正式运营,在美国、英国开始试运营,受到海外用户的欢迎,成为新时代中国互联网创新模式走向世界的代表。戴威表示,随着中国加快制定和实施中国标准“走出去”工作专项规划,助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ofo将有望继续引领共享单车行业标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中国标准全球化贡献力量。中国的创新商业模式想在海外生根发芽,“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是非常好的土壤。阿里云:带动超十万家中国企业规模化出海&近日,阿里云副总裁喻思成在采访中透露,阿里云在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为核心的海外市场获得高速增长,过去一年业务规模增速超过400%,同时带动超过十万家中国企业规模化出海,未来三年内生态规模有望达到上万亿人民币。“‘一带一路’倡议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为相关国家带去资金、产品、基础设施等,更通过技术输出的方式,修好‘普惠道路’,为中国企业出海铺路搭桥,也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喻思成表示,伴随阿里云基础设施全球化布局,帮助超过十万家中国企业出海,参与全球竞争。喻思成还透露,截止目前,已有超过100家中国SaaS软件企业跟随阿里云的全球基础设施布局走向全球,软件和硬件出海成为新常态。这些软件企业可以利用阿里云的数据中心布局,大幅节省成本和时间,没有驻外机构也能快速开展海外业务。据了解,阿里云在“一带一路”沿线,设立了中国香港、新加坡、迪拜、欧洲等地数据中心,自主研发的大规模计算操作系统飞天也一同出海,将遍布全球百万级服务器连成一台超级计算机,以在线公共服务的方式为社会提供计算能力。链接:《网上丝绸之路大数据报告》发布 “中国制造”畅销“一带一路” 相关国家4月21日,阿里研究院联DT财经发布《网上丝绸之路大数据报告》,跨境电商串连起来的网上“一带一路”第一次以大数据的形式被描绘出来。全球速卖通是我国唯一一个覆盖“一带一路”全部国家和地区的跨境出口B2C零售平台,用户遍及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买家累计超过1亿人,而其中,“一带一路”国家消费者的占比到达了45.4%。报告显示,俄罗斯、乌克兰、以色列、白俄罗斯和波兰是购买力排名前五的国家,手机及零配件、时尚珠宝、女装是海外消费者最爱购买的“中国制造”,特别是近年来国产手机的快速发展,几大国产品牌已经在海外拥有了非常庞大的粉丝群体。作为最喜欢通过跨境电商从中国购买商品的国家,俄罗斯的剁手党们表现出十分强劲的购买能力。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也对俄罗斯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天猫国际数据显示,俄罗斯商品2016年的销售总额是2015年的34倍,而2016年通过飞猪平台购买机票前往俄罗斯的人数也增长到2014年的13.9倍。以饼干、速溶咖啡和袋装奶茶为代表的马来西来食品,2016年也在天猫国际上收获了成交额同比140倍的爆炸式增长。还有印度的地毯、斯里兰卡的红茶、阿联酋的椰枣和捷克的粉底液,都因为跨境电商的带动进入中国消费者的购车,过去很少出现在中国出境游客行程单上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爱沙尼亚等国家,也开始被更多中国游客考虑,飞猪数据显示,2016年前往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人次分别比2014年增加了98%和92%。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同世界分享“一带一路”商机
――访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
日08:10&&来源:
  图为迪拜哈翔清洁燃煤电站项目建设现场。
  图为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现场。(本版图片由丝路基金提供)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响应,中国也拿出不少扎扎实实的举措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同世界分享“一带一路”商机。其中,旨在为“一带一路”发展进程中寻找投资机会并提供投融资服务的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丝路基金”)近年来成功参与了多个重要项目,日益受到海外各界关注。近日,记者来到丝路基金,实地了解公司成立3年多以来的运作情况。
  定位精准经营稳健
  最近一段时期,尽管世界经济复苏出现曙光,但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在此背景下,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了带动全球经济重拾增长的新希望。
  相关预测显示,未来10年,“一带一路”地理沿线各国GDP实际年均增速将达到4.7%,显著高于全球2.8%的年均增速。GDP总量将由目前的23万亿美元增加至近40万亿美元,占全球比重由目前的31.1%提升至38.2%,其创造的就业岗位将占全球新增就业的45%。
  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倡议发起的两大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丝路基金经常同时出现。而从专业角度来看,这两家机构的侧重点和运营方式却并不一样。前者,重点特色在于为相关项目提供间接融资,而后者则定位于中长期开发投资基金,通过以股权为主的多种投融资方式来撬动更多资金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建设。
  当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英蓝大厦的丝路基金办公地点时,简约干练的办公环境让人眼前一亮。
  “‘一带一路’相关各国多是发展中国家,普遍缺乏建设资金,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将宝贵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十分重要。丝路基金成立的初衷,就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对股权性质的、期限较长的资金有较大需求,而传统金融市场上能够提供可匹配的资金来源又不多,因此我们就是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中寻找机会,并提供投融资支持。”丝路基金董事长金琦对本报记者说。
  据金琦介绍,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者,丝路基金坚持重点关注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中兼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产业价值的中长期投资项目,坚持自身项目选择标准和投资合作原则,开展以股权为主,兼具多种投融资形式的投资实践,走出了一条稳健的市场化运营之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丝路基金目前的运营主要呈现三大特征:
  一是中长期投资为主,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丝路基金以股权和债权等方式,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油气开发、能源电力等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总额,占全部承诺投资额的70%左右。这些项目的建设为克服发展瓶颈、支持战略对接、促进形成网络效应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以股权投资为主,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目前,丝路基金签约承诺出资总额中,股权投资占比超过70%,已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体现出股权投资为主的资金使用特点。在一些中长期基础设施项目中,股权投资能够成倍数地带动各层级债权投资,可以为一些融资数额比较大的项目解决资本金不足的问题。粗略估算,目前丝路基金所参与项目涉及的总投资额已达到800亿美元。
  三是创新基金投资,优化金融合作和网络布局。除了综合使用股权、债权等不同形态资金为项目提供支持之外,丝路基金还探索通过投资参与基金、联合投资平台等,创新投融资支持方式,不断优化“一带一路”相关领域的金融合作和网络布局。
  成人达己成果丰硕
  丝路基金并不神秘,项目成果实实在在。目前,丝路基金已签约项目达到19个,承诺投资金额超过74亿美元,相关项目投资已覆盖了中蒙俄、中亚、南亚、西亚北非、中东欧等“一带一路”重点地区,项目投资支持的领域涵盖了能源电力、工程机械、石油化工、通信网络、海洋工程、船舶制造、金融合作等多个领域,业务跟踪和拓展的触角不断延伸,有力地发挥了股权投资的积极作用。
  在俄罗斯,丝路基金参与的亚马尔项目第一条生产线已于2017年底正式投产,该项目不仅对俄当地税收和国际收支做出贡献,项目配套的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濒北冰洋地区的整体开发,项目所产LNG产品运往亚太和欧洲市场将促进清洁能源的广泛使用。
  在巴基斯坦,丝路基金参与的卡洛特项目按计划推进,项目建成后将在巴基斯坦吉拉姆河流域实现3350兆瓦的水电项目开发目标,有助于缓解长期困扰巴基斯坦经济发展的电力供应瓶颈,促进巴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
  丝路基金还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成立了能源基础设施联合投资平台,主要投资于包括“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电力电网、油气、新能源行业的绿地或棕地项目,对于促进第三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促进“一带一路”相关各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作为中国全资设立的金融机构,丝路基金更担负着为中国企业分享“一带一路”商机,通过国际市场提升产品链价值链的重要任务。意大利倍耐力公司是世界第五大轮胎制造商,品牌知名度广,技术能力强,尤其在高端轮胎产品领域市场份额领先。2015年,丝路基金通过股权加贷款方式,联手中国化工及几大中资银行组成中方财团,成功收购了倍耐力100%股权。“我国轮胎行业生产集中度低,研发能力、产品附加值远低于国际水平。丝路基金支持中国化工收购控股全球一流轮胎生产厂商,有助于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经验,整合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最终实现互利共赢。”丝路基金总经理王燕之说。截至2017年底,丝路基金通过投资倍耐力项目实现了良好的投资收益。
  “中国在自身建设资金并不非常宽裕的情况下,为打破互联互通瓶颈,带动国际社会更多资金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决定首先拿出数百亿美元资金投入,并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后再次宣布增资千亿元人民币,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多币种和可持续投融资支持。因此,国际社会不少有识之士也充分认识到,中国所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一句空洞口号、不是一张空头支票,而是实实在在的决心和行动,是为解决全球化进程中的实际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金琦表示。
  着眼长远聚焦共赢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正在为全球各界所重视。
  加拿大瑞尔森大学助理教授卡鲁呼吁,现在的供应链是全球性的,“一带一路”对每个国家都会有影响,加拿大应该研究这些影响,以便抓住将来的机会。俄罗斯卫星网报道指出,中国将建立长效机制,以充分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内的国际合作计划和协议,从而最终将成就一大批成功的案例。
  不久前,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通过运用金融搜索引擎作出的分析显示,包括霍尼韦尔、汇丰银行、西门子、力拓、施奈德电气等多家跨国公司高管都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为其提供了难得商机,在基础设施等领域带来了大量新机遇,显著提升了他们在有关地区的存在。
  对丝路基金而言,除了一个个具体项目的收获之外,加深与海内外同行的合作也为长期发展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据介绍,如今丝路基金已经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下属国际金融公司、欧洲投资银行、非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合银联体、香港金管局、澳门金管局等机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
  在这一过程中,成立仅3年多的丝路基金也收获了很多赞誉。“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的卡洛特水电站项目被评价为“教科书式的融资范例”,荣获《中国法律商务》颁发的“2017年度中国法律大奖”;意大利倍耐力项目获得了《亚洲金融》杂志颁发的“2015年最佳并购交易奖”,被认为是“对交易双方真正实现了增值的交易”;迪拜哈翔清洁燃煤电站项目分别获得国际项目融资评选的“中东及非洲2016年度电力交易”和IJ&Global评选的“中东及北非2016年度电力交易”……
  “我们坚持对标国际一流机构,在学习借鉴国际同业经验的同时练好内功,注重规范内部运作机制、提升专业化水平、打造专业廉洁的企业文化。”丝路基金监事会主席杨泽军表示,形成与“一带一路”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是丝路基金实现长期发展的必备功课,员工在入职时都严肃地签署防范利益冲突《承诺书》,公司为员工在制度规范、行为合规等方面提供专门培训。三年来,丝路基金员工在项目商务谈判和对外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精神,得到了合作伙伴的认可与肯定,一些国际合作伙伴与丝路基金建立起了良好的信任基础,合作项目也不断拓宽。
  专家指出,在微观上,“一带一路”建设加速将带动贸易、基建、投资、消费、能源等多个重要领域,有助于增加就业和收入;从宏观看,“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动实践和方法途径。在此背景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机构今后的表现将成为新时代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全新注脚,因而更加值得期待。(记者 王俊岭)
(责编:谭咪娜(实习生)、杨牧)
深度阅读 国际观察:单边主义不是美国经济的保护伞
美国政府似乎欲通过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来“平衡”中美贸易逆差,但美国政府错看了中美贸易关系的实质,导致逆差的根源在于美国自身,单边主义贸易工具不仅不是美国经济的保护伞,更会自伤。
商务部回应美可能公布301调查结果
针对美国可能公布对华301调查结果并采取限制措施,商务部22日回应表示,必将采取所有必要措施,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中方绝不会坐视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必将采取所有必要措施,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这位负责人说。我们希望美方能够认清中美经贸关系互利共赢的本质,不要做出损人害己的举动。
关注人民网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龄化带来的商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