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两次全自动高周波熔断机,A股还有救吗

A股一天仅仅交易13分钟 熔断机制到底保护了谁
  机构:A股熔断机制制度上存在不合理性5%阈值太低
  1、基本面仍存在1月上旬的大幅解禁压力及人民币汇率继续贬值的因素影响,使得A股市场从12月最后几天至今下跌。今早看资金面相对以往年初也偏紧,也许和贬值造成资金流动性压力增加,资金外流有关。
  2、时间截点上面度过了12月底的各种排名时间,机构的操作上会更加灵活。在相对排名的压力下,大家会不急于对看好的股票加仓,而是要等待趋势明朗后进行跟随操作,更加助长助跌,从今日下跌幅度看,机构的仓位不低。
  3、制度上存在不合理性:
  A、市场在5%到7%这段时间很短,比如有些优质的小股票跌停了,没有熔断机制的作用下,可能会有价值投资者抄底,但存在熔断机制时,买盘会考虑可能触及熔断机制,明日存在不确定性,所以买盘就不会急于抄底,宁愿等到明天,造成的结果就是当大盘跌到5%时,再向7%走是很容易的。在这种熔断制度下,相当于会将很多卖盘的压力一天一天往后推,大家都会想等卖的力量出清为止。可能会造成市场的进一步下跌。
  B、历史上的熔断机制触发的情况也不多,美国股市是实行t+0同时没有涨跌幅限制的,而A股是既有涨跌幅限制,又有熔断机制,同时又是t+1的。这种制度组合的合理性值得商榷。历次A股大跌时个股的联动性很强,这样就使得一旦触及5%熔断线后,制度上就掐掉了先跌停的股票翻身的机会。
  C、中国的熔断机制一级阈值和二级阈值之间距离太近,且一级阈值太低,中国跌5%以上的交易日占比全年并不少见。
  4、市场传言有保险公司集中抛售,三家己禁止买入,因严査举牌资金合规性,所以很多公司为避免麻烦把百分之五不到的都抛了。但该条原因的影响程度尚待进一步了解。或许是潜在的巨大风险。
  无论从基本面上(汇率,解禁),制度面(不合理性),传言层面(险资事件)。预计短期的波澜仍会延续,春季似乎要先砸个坑再启动新的行情,短期底部区间已经接近我们年度策略报告中的下限,待恐慌情绪逐渐避过,投资机会将现。(长城研究--宏观策略)
  无界财富COO刘忠岭:熔断机制和涨跌停板制度问题何在
  熔断机制和涨跌停板制度二者重合度高,没必要同时存在
  参考西方成熟国家经验,熔断机制确实是有必要的,但中国市场早就有涨跌停板制度,市场持续暴跌的话,很大比例的股票都会跌停,如月份的爆跌,几千只股跌停,实际上,涨跌停板制度就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熔断机制的作用。
  中国的监管层向来都具有父爱主义情节,涨跌停板制度就是其一。涨跌停板制度出台时名曰是保护中小投资者。但实际呢,市场上出现了一批批专门炒作涨跌停股票,赚中小投资者钱的投机者。涨跌停板制度在有些时候会助涨助跌,扭曲证券价值,妨碍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
  在股市大跌时,涨跌停板制度让市场流动性枯竭,反而会加剧下跌。比如在月份的大跌,市场出现恐慌的过程中,由于强制平仓和主动降杠杆等原因,导致股票大量跌停,市场流动性枯竭。在股票处于涨停板状态时,投资人尤其是中小投资人(即散户),很容易认为公司可能存在重大利好,或者存在庄家以资金优势拉抬股价的行为,这增加了散户跟风买入的吸引力。
  熔断机制和涨跌停板制度二者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复的,没必要同时存在,废除涨跌停板制度,只保留熔断机制比较合理。网上有人说&我们都结扎了还学美国戴套&,是有道理的。
  熔断机制5%和7%的触发线过低,可能会加速市场下跌
  首先,熔断机制的第一道门槛5%,是很容易触发的。在指数跌幅较大时,由于对熔断后市场停止交易的恐惧,可能会加速达到触发熔断的点。一旦触发5%的门槛,熔断休市,流动性瞬间枯竭,大量投资者尤其是散户担心无法卖出股票而在大跌时抓紧抛出股票。
  其次,第一次熔断门槛5%到第二次熔断门槛7%之间仅有2%的幅度,这个幅度太小,太容易达到。且一旦达到,在当天便停止交易直到休市。这会给人很强的对于第二次熔断的预期。若触及5%的熔断门槛,停止交易15分钟,然后开盘,很可能会短时间再次触发7%的熔断门槛,即导致5%+2%的跌幅。
  再次,由于A股的T+1制度,买入者与卖出者的态度是不同的,买入者在买入时往往比卖出者在卖出时更谨慎。试想下,在触发熔断的市场状况下,潜在的买入者多数会在即将触发熔断时和熔断开盘后趋于观望,因为买入股票后当天无法卖出,要第二天才能卖出。而卖出者则因担心无法卖出而趋向立即卖出股票,反正卖出也能当天买回来。这样也会加速熔断,尤其是二次熔断的产生。
  A股的熔断机制5%、7%的触发线,相较于美国标普500实施7%、13%和20%的三道槛,要窄很多。5%和7%的触发线是过低的,在有些时候会限制市场的流动性,对市场有损害。熔断机制是可以设的,但触发线最好参考西方成熟市场,设置高一些,以避免触发线过低带来的不利影响。
  投行:熔断机制或将微调
  德意志银行认为,未来数月决策者可能微调熔断机制,理由如下:
  1.现实操作当中,熔断机制限制了流动性从而可能放大市场波动
  2.在已有10%涨跌停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定5%/7%的熔断门槛,会加剧投资者对市场流动性枯竭的担忧
  3.沪深300指数成份股大多代表传统经济,未来宏观形势和决策者可能对股市交易产生更大影响
  熔断机制,微调还是取消?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发表博文称,熔断机制的本意是给市场冷静期,让投资者充分消化市场信息,从交易机制保持市场稳定。但熔断机制是否可以减缓市场波动结论不一。而在T+1市场实行熔断机制,交易数据显示的结果是加剧了流动性危机风险。此外,林采宜认为,在已实施涨跌停板制度的中国股市,实施熔断机制,会过多干预交易将影响市场效率。
  私募大佬但斌更是直接表示,建议取消熔断机制。其认为,否则流动性会消失,市场会出大问题。
  &两级熔断机制的制定是股灾里的一个仓促之举,既缺历史层面的调研,又缺实操层面的考虑。熔断机制本意是控制下跌,实际上则会把不跌停的股票硬打成跌停,原因就是磁吸效应,就是群体对流动性的恐慌。& 丹阳投资首席投资官康水跃向记者表示。
  康水跃认为,熔断机制的推出应该考虑到涨跌不对等这个现实问题。&决策层取消熔断机制是不可能的,但可以修改,建议修改为&跌幅阈值7%,涨幅阈值5%,跌幅触及5%不熔断,涨幅触及5%即熔断&。&其表示。
  市场分析人士老艾表示,而且任何制度都是双刃剑,无所谓好坏,就如同涨跌停和T+1制度一样,同样是有利有弊。任何制度最重要的就是要能保障公平,让机构和散户处于对等地位,虽然目前已改进了很多,但仍然没有完全实现!
  今天管理层又没有出手救市,由于过快触发熔断,想出手救市都来不及,反而还不如去年股灾时的表现。
  呼吁立即废除熔断,恢复交易!把交易还给市场!让市场自己作出选择!这才符合管理层减少行政干预,走向市场化的方向!
责编:武帅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2娆$啍鏂?悗 涓嬪懆浼氬彂鍔ㄤ竴娉㈡儕浜烘媺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后空翻三周落地两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