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糕点厂是厂办大集体改革方案吗?

“镇村捆绑”, 做大集体经济蛋糕_网易新闻
“镇村捆绑”, 做大集体经济蛋糕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黄浦江北岸,果香稻青。
办公室里,松江车墩镇长村党总支书记李新峰,正忙着盘算全村集体资产的收益:参与镇村集体资产“捆绑式”经营的两个项目,去年拿到16万元分红,要用于村民福利和村里的公益事业; 再过阵子,新参与投资的几个项目也快要拿到“利息”了。
李新峰口中的“捆绑式”经营,是车墩镇的创新之举,过去两年让全镇经营性农村集体资产净增了约2亿元。不断做大的集体资产“蛋糕”,在车墩镇镇长曹雷军看来,为来年镇农村集体资产联合社的首度分红打下了基础。
“一来放心,二来收益稳定。”提起镇村集体资产“捆绑式”经营,李新峰说,对经济基础薄弱的长村而言,受益颇多。水资源保护区、良田发展区的定位,让长村的集体经济一直没啥起色,村里仅有的几栋旧厂房简单翻修后招租,可位置偏僻,租金上不去。10年前,全村集体资产的家底只有三四百万元。
几年前,车墩镇探索镇村两级集体资产“捆绑式”经营,即镇资产公司主导地块改造项目时,吸纳各村的闲置资金进行投资。以原氨基酸厂改造项目为例,3600万元的总投资,镇资产公司出资一半,剩余的一半则由14个村和3家公司参股,长村拿出了60万元,“认购”了其中的4股。“这既解决了我们的资金来源,也让村里的集体资金有了更多的投资渠道。”车墩镇资产公司总经理陈芳告诉记者,目前由镇资产公司主导开发的8个项目中,5个项目都有各村的集体资产参股,约占到总投资额的35%。
项目竣工后,由资产公司负责统一招租,统一管理,出租后的净收益,根据股份进行分配,这成了各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原氨基酸厂项目改造完成后,连续4年共计分红1305万元,平均投资回报率达到8.78%。“当年投入60万元,4年里到手21.7万元分红,资产还在不断增值!”让李新峰更放心的是,参与“捆绑式”投资,项目在建、未赢利前,镇资产公司还将按照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平均值,每年向投资方支付利息,“比存在银行里合算多了”。
借力镇村集体资产“捆绑式”发展,这些年长村集体资产的盘子翻了几倍。去年底,得知镇资产公司要开发富琳地块、亚细亚二期两个项目时,长村当即拿出500万元集体资金,当起这两个项目的股东。
刚和一家韩资企业负责人签好厂房续租协议,陈芳转身算了笔账:3栋集体厂房提高租金后,年租金净增了43万元,三年就是129万元。不靠增加厂房面积,也不增加投入,依靠规范集体资产租赁经营,去年,车墩镇依靠规范租赁合同,集体资产收益净增了1200多万元。
拿出一份“红头文件”,陈芳说,这是全镇规范集体资产租赁经营的统一标准,也是一年净增1200万元租金收益的最大保障。“租期长,租金低,没有租金递增约定。”陈芳告诉记者,这是原来车墩镇集体资产租赁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大量的集体资产收益隐性流失。这份新出台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集体资产租赁经营的有关规定》,对“时间过长、价格过低”,乃至无期限的合同进行调整,并根据市场情况制定最低指导价,同时加强考核。通过合同的进一步规范管理,大大改善了过去集体资产租赁中的不合理状况。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全镇集体资产的排摸。”曹雷军告诉记者,在规范管理和做大集体资产蛋糕的同时,眼下正着手完善集体资产确权方案,并将在年底前公开镇、村、队三级集体资产账目,为今后的社员分红做好准备。
E-mail: (来源:解放日报)
本文来源:解放牛网-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做大集体经济“蛋糕”_恩施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
做大集体经济“蛋糕”
——宣恩县高罗镇立足资源优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探索
垂柳吐出新芽,樱桃花含苞待放,水面绿波荡漾,游步道向前伸展&&宣恩县高罗镇麻阳寨村集体鱼塘镶嵌在生机盎然的春色中,好一幅田园画卷。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麻阳寨村立足资源优势,创新思路,通过盘活村级资产,带领村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实现富民强村找到了一条好路子。
2015年前,麻阳寨村还是一个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的贫困村。全村12个村民小组,414户1846人。其中,贫困户有200多户,贫困人口占到村民人口的一半以上。
&我们麻阳寨说起来光鲜,是宣恩&粮仓&,但其实是&远看一块肉,走近光骨头&,而且还是全县的贫困村。&村书记黄良春脸上露出尴尬的笑容。他告诉记者,长期以来,村民多数以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劳动效率低下,经济收入微薄,一直无法摘掉穷帽子。
同时,村民自身经济困难,村里发展集体经济更是有心无力,基层组织&无钱办事&,村民服务跟不上、村里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又加剧了贫困的发生,全村整体脱贫工作更加艰难。
2014年村支&两委&换届后,摆在年轻一届村领导班子面前最紧迫的任务,仍然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可是,出路究竟在何方?
穷则变,变则通。
面对一个个现实困难,村支&两委&一班人深知压力巨大。同时,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集体经济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稳定的重要物质基础。
&找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精准脱贫的结合点,变&输血&向&造血&功能转变。&在县、镇领导帮助下,村支&两委&一班人经过外出考察取经和对村情的细致分析,决定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脱贫致富的一剂&良方&。
正确的方向,往往意味着成功的开始。随着思路的打开,目标的确定,村支&两委&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在村里的集体鱼塘上。
集体鱼塘位于八组小地名二虎堡的地方,占地15亩,曾以廉价租赁给个人从事养殖。由于承租人擅自改变用途,导致鱼塘泥层逐年变浅,水质受到损坏,不仅没发挥起效应,反而对周边良田造成影响。
2015年1月,村里正式收回鱼塘租赁权,决定实施村里的第一个集体经济项目&&鱼塘改造。
&我们的思路就是以集体鱼塘为依托,辐射周边田地发展樱桃产业,然后再发展现代生态观光农业,从而走符合麻阳寨实际的&互联网+农业+旅游&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黄良春介绍,为了确保村民利益最大化,村里实行控股管理,村集体控股51%,其余49%股份由村民自愿入股。村里已经完成了鱼塘的整修和消毒工作,二月底前完成鱼苗投放。
俗话说,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对于麻阳寨村人来说,随着以州公安局为牵头单位,州农商行、州邮政总公司、州公安局交警支队为成员单位的州扶贫队的到来,为其集体经济带来了活力。
2015年初,州公安局在得知村支&两委&正在着手开发鱼塘、发展樱桃产业,努力发展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时,工作队当场表示积极支持,并立即着手帮助该村解决树苗等问题。
&针对麻阳寨村的气候、土壤特点,州公安局从宜昌市为其引进了一种高端樱桃大树苗,1至2年后便可挂果,市场价每公斤40元以上,进入丰产期后亩产收入可达6000元。目前,已经按照流转土地集中种植和分散种植的方式,移栽4000余株,面积约100亩。&州公安局驻麻阳寨村第一书记熊红斌介绍。
熊红斌说,在建设过程当中,村里还紧扣市场需求,将鱼塘范围内区域按照现代生态观光农业的标准进行打造,游步道、休憩亭、垂钓台等设施正在逐步完善,总投资已完成25万元。
踏着春色,行走在麻阳寨村,刚整修的鱼塘散发着泥土的气息,沿游步道挺立的垂柳长势茁壮,一行行新移栽的樱桃树孕育着希望。
&村里15亩鱼塘每年可实现收益8万元左右,樱桃丰产后每年可实现收入近20万元。全年的收益,除留发展基金外,全部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用来硬化小组公路、修建蓄水池等,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打下基础,增强村民自身发展能力,为实现彻底脱贫打下坚实基础。&对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脱贫致富的蓝图,黄良春信心满满。
责任编辑:周淑芬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主管主办   联系电话:
恩施日报社承办    技术支持:   联系电话: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Copyright & 2018 www.enshi.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标识码:唇齿留香———闲话老重庆糖果糕点(图)_网易新闻
唇齿留香———闲话老重庆糖果糕点(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抗战时期重庆糖果店 杨耀健供图  杨耀健/渝北区
  老祖宗也好吃
  据考古发现,早在公元前战国时期,古代巴人除会酿酒外,已经发明以饴糖、蜜糖、糖霜制作蜜饯、果脯。到汉代,可制作发酵面团和有馅点心,即糖饼、包子一类的食品。宋代以甘蔗汁熬制“糖霜”,辅以糯米、果蔬、油料等,开始制作重糖高油、肥甜软糯、香酥松脆的糕点。到清末民初,形成独具特色的巴渝糕点,作坊林立,品种繁多。其中有白玉酥、癞头酥、荷油酥等起酥点心系列,以及合川桃片、江津米花糖、巴县木洞蜜饯、长寿薄脆等食品。
  重庆开埠,洋人带来西洋糖果点心,主要是自己食用。此后基督教英年会、青年会开设餐饮部,出售西点。1930年代,上海人杨子尧开设“沙利文”西餐馆,自办面包厂。“来鸿顺”西餐馆、“康元”食品厂陆续出现,聘请俄国、欧美西点师任教,批量生产蛋糕类的花式蛋糕、起酥类的叉烧酥和葱油酥、排点类的苹果排和李子排、松泡类的蛋夹子、面包类的果酱面包等。
  本埠作坊则兴起中式糕点,主要有酥皮类的冬瓜酥和佛手酥、糖皮类的麻饼和薄脆、甜酥类的桃酥和杏仁酥、糕食类的灯草糕和绿豆糕等。最具特色的本地产品当数杂糖类,品种有京果、明果、红元、黑白芝麻片、花生占、麻酥糖、牛皮糖等数十个品种,酥脆香甜,回味无穷。
  据老人回忆,那时逢年过节或探亲访友,所带礼物少不得糖果糕点。一般是两到四种的双数,分别以黄草纸包装,最上层复以红纸,印有厂家的商标及地址,用细麻绳捆扎成一叠,煞是好看。主人家的孩子躲在暗处,目不转睛盯着,只待长辈发话,便可大快朵颐。主人家待客,除传统的瓜子、花生外,也要上绿豆糕、芝麻片等佐茶。
  重庆人有口福
  抗战爆发,全国主流糖果糕点厂家相继迁渝,本埠市民大饱口福。1938年迁渝的汉口“振兴”、上海“冠生园”,均制作西点和附设西餐部。中国粮食公司在江北头塘建立粮秣厂,使用拆迁来渝的德国设备,日产饼干1000公斤,部分供军用,其余上市销售。“康元”、“汇罗”、“大三”、“中兴”、“大升”面包房每日供货。江浙帮“椿茂”、“大新”、“华丰”饼干厂等30余家,新增夹心、威化等品种。
  1940年,本埠生产的糖果已有硬糖、软糖、奶糖、夹心糖等11类,花色品种数百个,足可与香港和美、英糖果分庭抗礼。1942年,“新记花果园”推出裱花蛋糕,以其造型华丽,深受欢迎,市民生日必备。
  中式糕点方面,苏州帮、广东帮糕点商四处设店,老字号有“采芝斋”、“同义永”、“老稻香村”等18家,新增广式月饼、苏式月饼、萨其马、淋糖扭酥等。本埠“关东村”、“端诚”、“利群”、“杰罗”、“新新”等21家,主打本地传统糕点,新增灯草糕、云片糕、燕窝酥、回饼等品种。
  大店拥有厂房或车间,小店为前店后作坊。摊贩从不同渠道进货,在码头、汽车站摆摊设点。高峰期,重庆糖果糕点厂商达220家、大小零售商逾千家,产品辐射西南、西北,有的还进入敌占区,以货易货。
  斯时,在都邮街、邹容路、民国路、民族路、小什字、大梁子、较场口、青年路、民生路一带,糖果店星罗棋布。作家、美食家梁实秋在回忆录中写道,他到市中区去逛街,只觉得异香扑鼻,原来是有的糖果店故意用电扇往外鼓风,招徕顾客。
  建新厂旺市场
  抗战胜利后外地厂家迁回原籍。内战爆发后,国统区经济恶化,百业凋敝。到1949年,面粉厂倒闭过半,蔗糖收购停顿,糖果糕点业极度萎缩。
  解放初期,西南公安部接管了“国大”代表赖健君的“新记花果园”,成立第一家国营食品企业。1951年“冠生园”初划归市企业局,1952年5月,市政府收购“华山玉”。6月,又将先后接管的原中国粮食公司饼干厂、粮秣厂、“兴记大昌”糖果厂,合并组成重庆市合作社联合社食品厂。在开展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到1956年1月,全市80余家私营糖果厂一律姓“公”。市中区组建了两个国营公司,一为“大众”、一为“金星”,一个厂,名为“利农”食品厂。
  由国家全额投资,1953年新建江津糖果厂、荣昌“虹桥”食品厂,1954年建立了璧山县糖果糕点厂,1958年建立了“金星”食品厂、北碚“缙云”食品厂。
  改革开放以来,重庆糖果糕点业蓬勃发展,各区县新建了一大批国营、集体、乡镇、个体食品厂。国营企业“华山玉”、“冠生园”、“缙云”食品厂,陆续引进划波兰夹心糖,日本万能点心机,德国松化饼干、巧克力、太妃糖、莫古尔糖,意大利巧克力生产线,极大提升了质量和口感。花色品种达2500个,常年应市产品保持在500个以上。
本文来源:华龙网-重庆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兴国睦埠村:做大集体“蛋糕” 美村又富民兴国睦埠村:做大集体“蛋糕” 美村又富民观察你我他百家号客家新闻网 李玲一个贫穷落后的乡村,如何走出一条致富之路?兴国县龙口镇睦埠村给出的答案是“走集体经济”的道路。5月的睦埠村绿植遍地,踏上这片总面积5.72平方公里,村民不足3000人的土地,映入眼帘的是睦埠村百姓建设美好家园的优美画卷。仔细翻看村党支部民情日记,凝聚着党支部带领村民致富的许多故事。依托现有资源,龙口镇睦埠村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牢固树立“党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理念,采取“村级领办、明确路径、资源整合、搭建平台”的形式,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017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9万余元,预计2018年村级集体收入将达到30万元以上。“乡村有乡村的发展路子,土地就是我们‘生金’的法宝。”村书记刘熙淮介绍,依托省林业厅定点帮扶的有利契机,村里2017年培育的30万株高产油茶苗不久前刚刚销售出去,这些种苗以每株0.1元的利润又为村集体增收了3万元。“除了供土地、供劳力获取收益,我们村也自主领办起了种植基地呢!”刘熙淮笑呵呵地指着不远处的阔叶树种苗基地,十几个村民正忙着在基地除草。“这是村‘两委’出资10万元领办的集体产业,链接带动了近20名贫困户,村民每天有70元的务工收入。”一旁的村会记刘瑞满算了这样一笔账:除去村民务工的收入,树种苗基地每亩可种植1.5万株,以每株1元的利润计算,2019年预计将给村集体经济创收近20万元。图为睦埠村村民在阔叶树种苗基地除草。上午9时,睦埠村富元组村民刘机莲忙完家里的事,徒步150米便来到向阳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帮忙把基地里成熟的蓝莓采摘入盒。这是村里2015年成立的400亩大型综合性时鲜水果采摘基地,围绕“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这一模式,以“就近务工、村集体持股分红”等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将2017年上级下拨的中管党费30万元以村委会为股东参与入股分红的形式注入基地,确保全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每户分红7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55岁的刘机莲是村里贫困户,丈夫因病丧失工作能力,儿子在外务工,留下两个读小学的孙儿,生活处处拮据。“基地就在家门口,开建后我就一直在这里务工,既能照顾家里,每天又能拿到70元的工资,一个月近两千的务工收入,生活好过多了!”合作社的成立,吸引了周边像刘机莲一样的20余户贫困户到基地务工。村民富不富,关键靠支部。睦埠村能借助扶贫产业,做大集体经济这块“蛋糕”,关键是村党支部的“车头”引领。“为集体做事,村民从来是积极响应,从不推三阻四。党支部一声召唤,会议室很快就坐满了党员,村里的义务劳动,不用半小时,数百人的队伍就能到齐。”村党支部的这一引领示范作用,老党员刘瑞森看在眼里。在村党支部的带领和全村2726名村民的努力下,睦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现“车厢”全面满载。图为修葺一新的睦埠小学。正午时分,睦埠小学显得格外热闹,崭新的教学楼、综合楼矗立在眼前,学生们在宽敞的校园里尽情奔跑。“要感谢村‘两委’,原来的睦埠小学就是晴不遮阳、阴不避雨的砖瓦房,现在好了,校园面貌焕然一新。”睦埠村老人刘瑞东边说边指了指家旁边的睦埠小学,年逾古稀的他见证了这座村小的蜕变。为改善村容村貌,睦埠村“两委”从2017年村级集体收入中拿出8万元对村小进行修建,实实在在的提高了村民的获得感。除了支持村里的公益事业,在关心关怀困难群众上,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资金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今年快60岁的庄仁香,前不久刚刚搬进村里的保障房,屋顶上由村集体出资1万余元帮忙搭建的雨棚令她万分感激。据刘熙淮介绍,2017年村党支部利用集体资金1.4万元救助了村里6户特困人员。图为睦埠村集体经济投入安装的太阳能路灯。“村集体有了经济收入,我们做事更有底气,村‘两委’除了定期帮扶困难群众,还完善各项公共设施,单太阳能路灯这一项就花去了6万元,这是其他村所办不到的。”刘熙淮指着村务公开栏说道。为更好地管理村级集体经济账目,睦埠村“两委”成立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使用监督管理理事会,加强收入资金管理使用,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规范运行。“用钱的前前后后都要向全体村民公开,让群众清楚每一分钱的来龙去脉,同时接受群众的监督。”村会计刘瑞满补充道。“现在村民生活比以前幸福多了,一排排齐整的太阳能路灯,一条条通到家门口的水泥硬化路,村民发展有了稳定产业,村集体也有了固定收入。”刘熙淮介绍说,如今,走在村里,道路干净整洁,文化广场、休闲娱乐设施齐全,随处都能感受到乡村的美好与和谐。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观察你我他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热热,轶事,社会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您访问的页面不见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厂办大集体改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