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期,海南省有很多烂尾楼

来自雪球&#xe6关注 海南地产往事
海南建省30年,经历了好几轮的房地产潮起潮落,也给很多“闯海人”带来了第一桶金。如今成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海南,还能再依赖房地产发展经济吗? 本文6177个字,大概8分钟读完。 金融八卦女频道每日为你送上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精彩内容,欢迎置顶关注,八妹等你 文/金融八卦女特约作者:笑天不古 1 1988年4月,海南省正式成立,这个中国的第二大海岛被推向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此前,海南只是隶属于广东省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 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岛当时就像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一样,因为特区之“特”,吸引了数十万热血青年从天南海北来到这里。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他们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几次人口迁徙潮一样,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闯海人”。
“闯海人” 时年25岁的潘石屹当时在深圳打工,过得极为压抑,甚至几度动摇,想回原来的单位——河北廊坊的石油部管道局上班,原单位的同事告诫他:要饭都不能走回头路。年轻的小潘咬咬牙,继续坚持了下去。 到海南建省后的第二年,潘石屹来到海南寻找发财的机会。机缘巧合之下,他在岛上承包了一个砖厂,管理着三百多个民工。 冯仑第一次踏上海南岛是1987年12月。当时,他是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小组办公室成员,来海南岛只是调研,“顺便来看一看”。虽然当时环境荒凉,但是岛上年轻人的希望和热情感染了他,冯仑动心了。1988年,冯仑受命来海南组建海南改革发展研究所,并任常务副所长。 1989年,冯仑回到北京,原单位解散,后来他到牟其中的南德集团工作,成为了牟的办公室主任,王功权和王启富也陆续到了南德集团。1991年,一行人因为“想创业”,再次回到了海南。因为海南岛是“当年唯一一个可以创办皮包公司的地方,在别的地方完全没有可能创业”。 冯仑和前同事易小迪,从南德过来的王功权、刘军、王启富一起几个人东拼西凑凑了3万元,作为注册公司的前期费用,新公司叫海南农业高技术联合开发投资公司,这就是万通的前身。(1993年通过产权改革,变为万通集团公司,冯仑任董事长。)注册完公司,他们兜里只剩几百元钱。半年后,潘石屹加入。后来被称为“万通六兄弟”的团队集结成型。
海南淘金“万通六兄弟”,从左至右依次为冯仑、易小迪、王功权、潘石屹 创业过程是曲折的,他们倒腾过“种衣剂”的农业项目,也做过香蕉苗的生意,但都没有赚到钱,最后还是回到房地产。 做地产几乎是一种宿命,“因为海南当时最吸引人的只有房地产项目”。 北京一家集团公司的老板看上了他们这几个人,与他们达成一项协议:给他们500万元资金,利息20%。这笔钱由对方派人监控,利润五五分成。可以说是“天上掉下来的陷饼”。
万通用这些钱买了金贸区九都别墅共8幢,价格是每平方米3000元,预付500万元,其余1000万通过中亚信托做按揭。之后,他们急于倒卖出去,可是没人要,便在手中呆了两个月。正当他们认为“麻烦快来了”的时候,形势急转。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掀起改革开放的新一轮高潮。热潮之下,海南岛真正的泡沫经济到来,房地产作为最大的泡沫,吸引了无数的资金。从1991年1月至1993年6月,17个月的时间里,海南上演了无数一夜暴富的神话。这些神话无一不与房地产联系在一起。
万通的神话就是从那8幢别墅开始。山西的老板韩九吉来了,万通出价每平方米4000元,内蒙的老板来了,万通加价到4100元。结果韩买了3幢,内蒙人买了2幢,另两幢以6000元一平方米也转手了。 万通的这个项目赚了300万元,这是这几个人共同的第一桶金。 他们没有把这些钱分了,也没有配好车。万通用这些钱做了几件事:为员工买房子并进行培训,然后继续在海口、三亚炒地皮。
那个时候,满大街都是买卖房产的人,操着全国各地的口音,凭几张房地产图纸就能卖出金山银山。 从1991年创业至1993年,海南房地产高潮期间,万通的资产达到了10亿元,“在海南我们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最关键的是,他们在泡沫破裂之前成功从海南“胜利大逃亡”。 1993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采取紧缩政策,促使经济“软着陆”。 经济整顿一开始,海南房地产热浪就应声而落,数千家开发商卷款逃离,遗留下大量荒芜的土地和空置商品房,遍地都是烂尾楼。
1993年国家紧缩银根,海南房地产业泡沫开始破灭 江湖上一直流传着潘石屹“5斤桔子换取规划局内部消息”,从而判断海口房地产市场处于极度危险的状态,进而决定撤出的说法。但关键因素或许还是来自北京政策层面的消息。 当时的万通二把手王功权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说:“为什么很多企业没有撤出来,而我们能够撤出来?一是冯仑的信息很充分,二是得益于我自己。开会讨论的时候,我非常坚决,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谁不执行就撤谁的职务!” 2 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也是在海南完成了他的原始积累。 他曾是一名文学青年,当过战地记者,出版过小说集,还到北京电影学院读完了导演专业。为了筹集拍电影的资金,选择“下海”经商。 张宝全最先到了深圳,但没有找到机会,于是继续往南,来到海南。 到海南不久,1992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了海口保税区,炒卖地皮之风兴起。 在海南,张宝全与工商银行下属的一家企业合作,开办了一个二级房地产开发公司,同岛上的其他地产公司一样,开始炒地皮——先找好买家,再利用银行的资金,找到上游的土地,转手卖出。风险很小,收益却不小。 在炒地皮的同时,他注意到大量的粮食和货物进出海南,便成立了一家海运公司,买了一些二手船,开展另外一项生意:海运。 正是这项不经意之间分散风险的投资,帮他从海南的房地产泡沫中幸存下来。 虽然成功从海南脱身,但却深深影响到他后来的做事风格:保守,不敢冒进。 吉利老板李书福也有过海南往事。1992年,他带着做电冰箱辛苦赚来的钱,杀向海南房地产,结果“几千万全赔了,人都回不来了”。对于这段经历,他不愿多提。正是这段炒房失败的惨痛经历,他意识到自己只能做实业,这才有了在汽车领域深耕,成功收购沃尔沃、以90亿美元买入奔驰母公司股份并成为最大股东的辉煌现在。 现在的上海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也曾在海南灰头土脸。 1992年,戴志康在海南组建了中国第一家公募基金公司——富岛基金公司,并担任总经理的职务。富岛基金第一次就募集6000万元,用于投资房地产和股票,年仅28岁的他在投资金融界声名鹊起。 好景不长,1993年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后,股票雪崩,海南泡沫破裂。戴志康不但赔光了利润,还搭上了6000万元本金,输了一亿多,赔得差不多快破产了。 直到2年后的327国债期货事件,戴志康才一把翻身,不仅还清债务,还积累了一笔财富。 出生于海南的冼笃信,则堪称另一个版本的传奇。他从极致的山顶巅峰跌落谷底,靠着旁人难以企及的韧性,卧薪尝胆,触底反弹。 冼笃信,一个吃不饱饭的海南农村孩子,从小就不安分,倒卖过木材,做过粉条生意,贩卖过沉香,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赚钱的脚步。 80年代,他通过海南岛上大热的“汽车贸易生意”,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赚了100万元,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 作为土生土长的海南人,冼笃信深入参与了海南的整个房地产泡沫过程。凭借自己当地的关系网,与金融结构和当地政府绑定在一起,用赚来的钱在海南四处买地,最多的时候,他手里握着约5000亩土地,当时总市值超过10亿元。 1994年,《福布斯》首次对中国富豪进行排名,冼笃信以5亿元总资产进入前10名,位居希望集团刘永好、东方集团张宏伟之后。这个出生在海南岛的小个子男人,在33岁的时候成为商界耀眼的明星。 期间,由于看重与政府的关系、义气用事、感情用事的冼笃信,错过了公司上市、变现部分资产、分散投资到北京上海的各种机会,在泡沫破灭之后,从云端跌落至凡间,巨额财富几乎被蒸发殆尽,连自己的奔驰车都变卖了。
经历房地产泡沫后的冼笃信 好在,冼笃信没有跳楼,也没有跳海。 他不断反思和反省,始终在耐心地等待机会。经过这么多年的卧薪尝胆,冼笃信的人生开始反弹。 冼笃信的手中还有项目,还有土地,以及作为海南本地人的关系网。他的人生下半场正在重启,还可以重来。 3 海南建省以来的第一次热潮,“淹死”了不少精英。 即便有人在当时成功逃离了海南泡沫,却又栽倒在其他跑道上。 1992年被评为海南十大房地产开发商的吴旭,从地产泡沫脱身后活跃在证券市场,后来成为证券市场著名庄股思达高科的庄家,十几亿资产化为灰烬。 股市隐形大鳄、泛亚系实际控制人范日旭,同样在海南,通过租房中介和“天才”般的运作海南出租车公司,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1990年从海南衣锦还乡,涉足资本市场,后来因涉嫌多项罪名被判10年。2017年出狱之后的他,开始研究起了佛教道教,不期望东山再起。
范日旭 昔日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诚成文化老板刘波,也在海南留下了一段“传奇”往事。他在海南房地产上挣到了第一桶金,成功从“小倒爷”转型为“儒商”,后来编撰出版了《传世藏书》,还与著名影星许晴有过一段情,最后因为债务远遁日本,2017年11月客死异国。 海南的房地产泡沫,在中国商业史上,留下了多姿多彩的一页,尤其称得上是房地产的“黄埔军校”。 据说,北京CBD一半的楼都是由这帮“闯海人”盖的。 当时的海南更像是一所速成学校,一个大熔炉,数十万热血青年经过在那里的锤炼和摔打,完成了市场经济的洗礼。海南成就了一大批像“万通六兄弟”这样充满智慧、敢于挑战传统的市场经济领袖,很多闯海者成为民营企业的领军人物。 就像“六兄弟”之一的易小迪说:“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是最好的地方,也是最坏的地方;有人在那里成功,有人在那里堕落;海南是个试验场,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尝试……” 海南地产泡沫的另一个遗产就是:全海南房地产公司倒闭一万多家,占全国0.6%总人口的海南省,留下了占全国10%的积压商品房。全省“烂尾楼”高达600多栋、1600多万平方米,闲置土地18834公顷,积压资金800亿元,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就高达300亿元。 一海之隔的广西北海,沉淀资金甚至高达200亿元,“烂尾楼”面积超过了三亚,被称为“中国的泡沫经济博物馆”。 从1999年开始,用了整整7年的时间,海南省处置积压房地产的工作才基本结束。截至2006年10月,全省累计处置闲置建设用23353.87公顷,占闲置总量的98.17%,处置积压商品房444.82万平方米,占积压总量的97.6%。 实际上,这并不是海南的第一次房地产泡沫。在海南建省成立的短暂三十年历程里,已经历了好几轮潮起潮落。 第一次,年,海南建省成为最大的经济特区 这是全国人民都耳熟能详的故事了,前文中已有介绍。 第二次,年,国际旅游岛
2010年1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大批炒房客蜂拥而至,房价随即疯涨。直至2013年泡沫破裂,海南楼市跌进连续4年的低谷期。 第三次,2018—?,自由贸易试验区 日,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将成为我国最大的自贸试验区,这意味着海南自贸港将获得比上海自贸区自由度更大的政策扶持,甚至开启中国从未放开过的博彩行业。 受此政策刺激,海南的房地产再次蠢蠢欲动。 不过很快,4月22日海南省住建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稳定房地产市场的通知》,核心是实施“全域限购”。海口、三亚、琼海区域购房,非海南户籍家庭购房,须提供至少5年的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而且只能在取得不动产产权证满5年后方可转让。
这是今年3月以来,短短一个多月,海南省第4次加码楼市调控政策。而将时间线放长来看,最近一年来,海南省已接连发布了14次房地产调控政策。 4 现在的海南,早已不是历史上的海南,那个孤悬海外的瘴疠之地,罪臣贬官的流放之所。 作为仅次于宝岛台湾的第二大岛屿,海南具有独特的优势。 海南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成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的条件;是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博鳌论坛每年定期举办;也是国家的热带现代农业基地;作为最大的经济特区,还有国家不断出台各种政策的支持……… 如今,商界大佬们正以更大的势能和布局,重返海南。 2007年,经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拿下三亚海棠湾的一块土地,开发中国第一座七星级酒店。2008年初,张宝全再次拿下三亚湾的一块土地,建造了三亚湾红树林度假酒店,客房总量超过5000间。 张宝全率先抢占了海南五湾中的海棠湾、三亚湾、亚龙湾、清水湾,奠定了在海南发展的基础。 潘石屹早在2001年就重返海南。他的SOHO中国在博鳌镇获得1000亩土地,用于建造高档休闲别墅,启动了名为“博鳌蓝色海岸”的项目。 2009年,冯仑的万通公司也回到海南,启动了占地2200亩、总投资超过50亿元的三亚奥林匹克湾项目。只不过,这个项目最终由于各种客观因素折戟沉沙,但还是可见冯仑对海南的前景和信心。 目前,中国最大的几家地产公司,恒大、万科、融创、雅居乐、中海、保利、碧桂园等房企均在海南进行了战略布局。其中,许家印的恒大在海南区域共有16个项目,土地总面积达1709.1万平方米,是海南岛的“大地主”之一。特别是许家印投资1600亿元打造的海南海花岛项目,拥有12000亩超大体量,业态规模空前、包罗万象,气势恢宏。 大型房地产公司在海南跑马圈地的背后,存在着违法填海造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违规调整和侵蚀海岸线、过度依赖地产开发等乱象。 在对海南的第二轮巡视中,巡视组指出的问题就有: “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突出。有的对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信访件处置不力,在项目建设中存在未批先建、“跳跃式”上马工程及规避环评等问题;有的传导责任不到位,对环保工作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监督机制;有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用海管理和海岸带保护亟待加强;有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薄弱,非法采砂屡禁不止。” 2017年中央环保督查组向海南反馈:“房地产企业指到哪儿,政府规划跟到哪儿,鼓了钱袋,毁了生态。” 在此情况下,一些不利于生态保护的项目纷纷被停工,尤其是全省的人工岛建设几乎都处于停滞的状态。海口灯塔酒店项目、中弘如意岛、海航南海明珠、文昌清澜半岛、万宁日月岛、三亚凤凰岛及莲花岛等均在此次环保督察后进入“双暂停”(暂停建设、暂停营业)状态,也包括赫赫有名的恒大海花岛。 经历了上个世纪末泡沫破裂的惨痛教训,以及近年来的跌宕起伏之后,房地产已经成为海南发展过程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海南到了必须“跟房地产决裂”的时候。 在改革开放40周年、建省30周年、新一轮深化改革开放的时间节点,面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如此的政策利好,海南到了必须要改变依托房地产增长的经济模式,否则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开放的自由贸易港,都无从谈起。 房地产不能承托起海南腾飞的翅膀。对于中国而言,同样如此。 30年之前,南下海南闯荡的那些热血青年,一些人已年近花甲,大部分都已过知天命之年,他们的人生开始进入下半场,过去的青春,激情,成功,或者失败,只能通过回忆进行缅怀。 但对于海南这个中国最年轻的省份来说,它的青春年华才刚刚开始。 — THE
END — 【作者】笑天不古,金融八卦女特约作者,就职于某大型央企,四处漂泊为稻粱谋。爱好科幻、历史和财经 金融八卦女APP,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700万人的选择。点击阅读原文,这里有更大的视界,金融八卦女等你。评论内容不能为空!
Copyright (C)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美房网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举报邮箱:海南烂尾楼处置成为难题 三年泡沫十年难消除_产经动态_财经纵横_新浪网
海南烂尾楼处置成为难题 三年泡沫十年难消除
http://finance.sina.com.cn 日&10:26 经济参考报
  三年泡沫十年难消
  编者按:
  城市中的烂尾楼无疑是城市脸上的伤疤,如何处理这些烂尾楼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海南在处理烂尾楼的过程中,采取“购、改、拆”相结合的处置方式分类处置
,并大力开发岛外市场,取得了明显效果。这说明,消除“泡沫”用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比单纯用行政手段效率要高得多。
  到过海南的人往往会对那里林立在繁华街道两旁的烂尾楼印象深刻,同时也会心生疑惑:既然全国的房地产行业那么热,风景如画的海南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烂尾楼没人要?
  带着疑问,记者对海南省积压房地产(除烂尾楼之外,包括闲置建设用地和积压商品房)的情况展开了调查。
  规划滞后为积压房地产处置工作留下“后遗症”
  海口市规划局局长许西茂告诉记者,海南的大多数积压房地产都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产物,距今已有10多年的历史,这些工程原有的设计及功能结构与现行市场要求和人居环境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规划滞后的问题成为今天积压房地产处置工作的“后遗症”。
  海口市规划局负责积压房地产处置工作的吴超科长介绍说,一些积压房地产厨房和狭小,功能结构不符合现行市场需求,小区配套设施也不够完善,对这些积压房地产的处置难度很大。建好的商品房销售不出去,那些类似的烂尾楼就更没有开发商接手了。
  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队企业监测处处长吴健指出,在建设高潮涌现时,海南没有出台相应的规划方案,开发商不顾市场需求,盲目进行项目开发,对产品的设计未能考虑社会实际,在结构和数量上均以炒作转卖获取暴利为目的,这为目前积压房地产的处置工作增添了很大的难度。
  海南兆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琼辉在谈到烂尾楼续建问题时也表示,部分停缓建工程十多年前的设计实在无法满足目前的开发需求――架构被“框死了”,所以开发商们更乐意开发新的房地产项目,毕竟公司要以营利为最终目的。
  债权债务纠纷使积压房地产处置工作步履维艰
  陈琼辉告诉记者,有些停缓建项目债权债务关系十分复杂,这是房地产商不愿卷入烂尾楼处置工作的另一个原因。
  海口市房产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期,海口市房地产经济运行不够规范,炒买炒卖现象极为普遍,不但有开发商将尚未竣工的商品房进行炒卖,也有中间商炒卖房地产的现象,致使房地产项目债权债务关系多样化。债权人通过申请对在建房地产项目司法查封的方式保护自身权益,同时也阻碍了当今积压房地产项目的处置工作。
  根据海口市房屋档案记载,存在司法查封的房屋多达3575宗。根据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供的数据,海南省全省法院系统涉闲置土地、停缓建工程的诉讼、执行案件544件,查封土地34213.1亩。截至今年6月,尚未执结的涉闲置土地案件19件,土地1061.87亩,涉停缓建工程11件。这些还不包括外省法院所受理的案件。
  据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金融研究处处长吴鹤立介绍,涉及金融机构的债权债务纠纷,处理起来比较复杂,前后用10年左右的时间也比较正常。海南积压房地产处置工作的难度可见一斑。
  走出去:开发岛外市场
  处置积压房地产,必须解决现有商品房以及即将复工的烂尾楼的消化问题。海口市规划局处置积压房地产办公室吴超告诉记者,2004年海口市现房成交量为124万平方米,目前该市尚未消化的现房有105万平方米,另有200多万平方米商品房即将竣工,供给远远大于需求。这给400多万平方米停缓建工程的复工带来巨大的压力。
  海口市房管局市场科科长何梁才说,购买海南房产的客户主要分岛内客户和岛外客户,前者主要是二次置业和刚成家的年轻人,购房数量占销售量的60%左右。2004年海口积压房地产有35%左右是省外购房者购买的,省外购房者已经成为消化海口市积压房地产的一支生力军。然而,目前的购买能力还远远不能解决海南积压房地产的消化问题。
  海南地产界普遍认为,岛内市场的开发空间已经不大――毕竟整个海南的人口不过800万,且全省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7736元,拓展岛外市场才是今后的出路。
  但由于海南“软环境”尚有欠缺,部分岛外人士的购房热情遭到了挫折。来自黑龙江的张先生是一位退休工人,目前他在海甸岛租了一套房子:“这里无论是买房还是租格都不高,气候也不错,就是医疗问题不好解决。我们单位有医保,但海南没有跟内地联网,医药费不能报销。”
  吴健认为,海南要大力打造“信用岛”“安全岛”和“健康岛”的品牌,在文化、教育、卫生、交通、安全等各个方面建立配套设施,提高水平,为购房者营造一个宁静与舒适的生活环境。海口市副市长王路也提出,海口要发挥环境优势,抓住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机遇,完善医疗、教育、生活等配套设施,把海口建成理想的第二居住地,引进岛外需求。
  转变:优惠政策到强制分类处置
  1999年下半年,为帮助海南摆脱房地产泡沫经济的桎梏,国务院在海南推行《处置海南省积压房地产试点方案》,要求“将积压商品住宅转为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和政策性安置住房”,并为海南处置积压房地产工作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由于处置工作的难度远远超过当初的设想,中央给予海南的优惠政策不得不一再延长,尤其是对积压房地产的销售“实行免征营业税、契税”的政策,原定截止于2000年底,后来延期至2002年底,第三次延期至2004年底,如今又延期至2006年底。
  然而,由于剩下的烂尾楼都是积压房地产“硬骨头中的硬骨头”,要么是债权债务关系复杂,要么是设计规划不合乎现行需求,仅凭借中央的优惠政策已无法彻底解决问题。因此,海口市调整停缓建工程处置的工作思路,从依靠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到由政府主导进行强制处置的轨道上来,采取“购、改、拆”相结合的处置方式对停缓建工程进行分类处置。
  签续建承诺书 避烂尾楼再“烂尾”
  吴健指出,目前处置积压房地产所用的资金大部分来自银行,开发商自有资金不足增加了处置积压房的难度,也给处置工作带来新的风险,可能导致新烂尾楼的出现。
  为防范开发商资金不足带来的风险,2002年海口市采取预售款交由房产局统管的办法,曾收到一定成效。但在《行政许可法》实施后,这一办法被迫取消,资金风险再次凸显。今年6月14日,开发鑫马大厦的投资商将预售款席卷而逃,致使鑫马大厦再次成为烂尾楼,同时购房者们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避免项目无限期停工或复工后又产生新的停缓建工程,海口市对停缓建工程采取签订续建承诺书的新举措,这项工作于今年7月下旬启动,截至目前,已有5个项目签订了续建承诺书,明确了复工和竣工时间,并预交了承诺保证金。
  海口市规划局要求,所有的停缓建工程项目业主都要与职能部门签订续建承诺书,并预交履约保证金。若项目未按期复工,由市规划局没收保证金总额的30%;时间过半工程量未过半的,则再没收保证金总额的30%;未能按期竣工的,除没收全部保证金外,市规划局有权以不低于评估结果的价格将项目拍卖转让给新的开发商续建;对不签订承诺书的项目,将转为代理处置。
  许西茂表示,完全有信心在2006年底之前完成烂尾楼的处置工作,从此蜕去海口市脸上的一块疮疤,还海南人民乃至全国人民一个风景如画的旅游度假胜地。(来源:经济参考报)
相关网页共约篇。
【】【】【】【】【
】【】【】【】
 相关链接
 产经动态栏目 相关链接
 刘华 李生东 其他文章
 经济参考报其他文章
电话:010-4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您好, []|
全部 沪深 港股 基金 美股
海南再现烂尾楼 房地产泡沫破裂隐忧
  海南楼市正在遭遇寒潮。  近日,海南金手指地产公司宣布,8折销售其在海口和兴隆开发的住宅项目。这是今年以来海南第一家降价20%的地产商。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海南完成商品住宅投资184.99亿元,同比增长78.1%,销售增长121.7%。但6月份,海南房地产投资环比下降8.42%,商品住宅投资环比下降6.32%,商品房销售面积环比下降20.56%,商品房销售额环比下降29.18%。  这再次引发了各界对于海南房地产前景的担忧。  海南中行急售楼  一桩关于抵债烂尾楼资产的陈年老帐,引起了财政部、总行的高度关注。  7月13日,记者获得的一份权威部门书面材料称,“中行海南省分行在处置海南福地苑房地产开发公司金融不良资产时,违反资产处置操作规程,存在暗箱操作和国有资产流失的可能”。  据调查,日,海南中行向福地苑发放4500万元商业贷款,期限4年,用于“鸿联商务广场”建设。截至2009年底贷款余额4498.5万元,拖欠利息1762.4万元。  “鸿联商务广场”位于海口滨海大道123号,原为海南鸿联房地产公司开发,2004年转让给福地苑。截至2005年底福地苑已付款项总额的97%,但未完成工商登记过户。  2008年6月,海南中行拟将福地苑债权作价6200万元转让给海南太阳岛房地产有限公司,中总行同意减免全部表外利息1211.3万元。但因“鸿联商务广场”未过户到福地苑名下,重组未遂。直到2008年底才完成过户。  2009年6月,海南中行以法院强制执行超过2年未收回贷款款项为由,报经中总行核销了福地苑项下的贷款本金和利息,其中本金4498.5万元,拖欠利息为1446.1万元。随后,海南省高院执行局发布公开拍卖信息。  12月1日,海南中行与福地苑、海南义隆实业公司签订《债权债务重组合同书》,拟将福地苑债权作价6200万元转让给义隆公司。但此时,海南中行并未取消公开拍卖信息。  12月15日,海南泰达拍卖公司与浙江客户吴先生签定竞买意向并收取了保证金,当天被海南中行通知中止拍卖程序。一个月后,海南中行取得义隆公司2000万元的预付款。  据财政部海南特派办调查认定,上述操作存在超越权限减免息、处置程序不规范、筛选重组对象不透明、重组定价未按现实状况予以重估等四大问题。  该书面材料称,海南中行和福地苑、义隆公司债务重组合同,已经免除了福地苑项下的贷款利息1675.4万元(截至日)。根据《中国银行表外应收未收利息减免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海南中行超过800万元的利息减免,应该报经中总行审批,但该债务重组合同涉及的利息减免未经履行审批手续。  又如,海南中行与义隆公司的债务重组合同签定于日,而重组方案到12月15日才获得海南中行资产委员会议通过。  “重组方案未经批准就实施重组并签定合同,处置程序明显违规。”该书面材料称。  “这个重组合同正在履行中,义隆公司现已交纳4600万元,还有尾款1600万元未付。”海南中行代理行长王一林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称,该项目为已核销资产,海南中行在处置时不存在任何程序瑕疵。  王一林说,“总行6月12日专门派员来调查过,没有什么问题。”
[责任编辑:xcwang]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财经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财经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数码汽车科技财经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