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家合法网络筹款平台宣传筹款,应该如何做?

网络筹款背后的套路:包装信息,还没治疗就说已花20万_凤凰资讯
网络筹款背后的套路:包装信息,还没治疗就说已花20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网络筹款背后的套路:包装信息,还没治疗就说已花20万 不缺席现场,不止于围观;与事实同行,让
原标题:网络筹款背后的套路:包装信息,还没治疗就说已花20万
不缺席现场,不止于围观;与事实同行,让新闻有度。齐鲁晚报今起推出融媒深度报道专栏《在场》,以事实为原点,关注人性,洞察社会。欢迎登录APP“情报站”提供新闻线索,与我们一起记录那些“冒着热气”的故事。
网络大病众筹募捐平台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兴救助方式,不少困难家庭因之受益,但作为新生事物,缺少规范化的引导和监管政策,一些募捐行为尚存在夸大甚至杜撰事实等“骗捐”行为。2016年底,“罗一笑”事件引爆了朋友圈,上万人的爱心涉嫌被“营销”,也让网络募捐走上风口浪尖。如何避免网络募捐成为社会爱心的“抽水机”,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问题。
大病筹款平台志愿者正在指导病人家属,并帮助他们将看病的资料上传至平台。
在省城省立医院附近的出租屋,志愿者将好心人捐赠的书籍转送给患病儿童。
连诊断报告都没有
就开始在网上募捐
1月24日,赵苗苗坐在齐鲁医院病房走廊内休息,当她打开微信朋友圈时,一则求助信息引起了她的注意。面对这条普通的大病筹款信息,赵苗苗向记者感叹,发起人“太着急了,孩子入院还没一周呢”。
作为一名网络大病众筹募捐平台的专职志愿者,赵苗苗给自己的定位很明确,就是要在线下科学引导、规范大病患者及其家属的筹款求助行为。“我见过一些不规范的,虽然也筹到了钱,解决了一时的困难,但总感觉心里别扭,是对社会爱心的不负责。”她说。
这次让赵苗苗有点生气的就是一条“不规范”的筹款信息。原来在1月中旬,赵苗苗在齐鲁医院血液科走访住院患者和家属时,遇到了病患家属王先生。王先生的女儿刚刚两岁,但白血病让这位可爱的小女孩不得不住进医院接受化疗。小女孩在病床隔离罩内与家长交流,不时翻动着手中的绘本,向王先生问这问那。
在交谈中,赵苗苗得知王先生想给女儿发起大病筹款,不知该如何操作,上传什么资料,这才请志愿者帮忙。不过王先生告诉赵苗苗,孩子刚入院一周,病情还不是很明朗,而且目前只有一张检查报告单。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赵苗苗建议王先生过段时间再发起筹款。她解释说,因为孩子刚住院,主治医生正在制定治疗方案,需要进行多少期化疗、花费多少钱还不是很确定,况且现在发起筹款的话,展示资料不多,连诊断报告都没有,影响筹款公信力和效果。
和王先生沟通后,双方还互加了微信。可是令赵苗苗没有想到的是,王先生没过多久在另外一家筹款平台上发起了筹款,目标金额高达三十万元。同时最让赵苗苗想不到的是,王先生在求助文章内竟写着“已花了二十万元”。
“这还没怎么开始治疗呢,就写花了这么多钱,显然不合情理。孩子得了白血病这件事是真的,也挺可怜的,家里困难向社会求助也属正常,可是也不能乱来啊。”赵苗苗无奈地说。
“对公打款”最透明
但少有问津
近年,像水滴筹、爱心筹、轻松筹等平台,越来越得到特困家庭的了解和认可。如果将募集善款的行为比作从社会爱心的“蓄水池”里抽水,那么这些筹款平台就好比是“爱心抽水机”,以前所未有的精准度和高效率抽取“爱心”。
然而,诚如志愿者赵苗苗所担心的,目前的一些平台在内容审核能力、善款使用监管等方面,尚存问题。诸如夸大病情、虚构病情、未确诊就筹款、利用病人的公开资料骗捐等现象,不仅损害了筹款平台的公信力,更对社会爱心这座“蓄水池”形成伤害和透支。
志愿者赵苗苗看到王先生的求助后,找到了他,再次劝他不要这么做。“你是第一次筹款,非常重要,不要伤害周边人的爱心。”虽然赵苗苗这么说,但是看着王先生已经筹到了两万多元,她又似乎不知该说什么了。“我期望每个环节都真实、准确,虽然我知道王先生想提现的话,还是需要上传诊断证明,但在这个最初的环节里出现没说实话的情况,是对爱心的伤害。”赵苗苗说。
记者了解到,为了避免善款提现后被挪作他用,很多平台推出了“对公打款”,即将筹来的善款直接从平台账户汇至医院账户,大病患者的治疗费直接从善款里扣除。不过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使用“对公打款”不存在任何财务问题,但使用者非常少。在筹款志愿者王展印象中,只遇到过一例“对公打款”的。
“病患是一位老人,子女在老人身边照顾的时间少,我帮助老人发起筹款后,老人子女嫌麻烦,选择将善款直接打入医院账户。”王展说,“‘对公打款’的好处很多,不过很多发起人觉得把钱提出来比较好。”
为获得最大捐款额
平台“功利性”支招
“筹款项目通过审核上线后,要全力在朋友圈内转发,一定会感动亲戚、好友、同学、同事、老乡、同学的同事、好友的家人、同学的好友……不求人人出钱,但求人人信你,人人转发。”这是某大病筹款平台在其微信公众号上推出的“筹款秘籍”。
在这份“筹款秘籍”中,平台方不仅对筹款效果超过5万元的案例进行了总结,还提供了“最佳筹款扩散套路”。“秘籍”指出,充满积极求生的正能量、内容真实感人、非常努力又科学地扩散、积极互动是实现最佳筹款效果的技巧。“最佳套路”则提供了多种转发方法,还不忘提醒发起人:过多过散地转发,容易引起大家质疑,难分真假,反而影响效果。为了帮助发起人写求助文章,某平台在微信公众号中还提供了筹款小助手,声称“2分钟帮你写好求助文章”。
客观上讲,这些所谓秘籍、助手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助求助者获得较好的筹款效果,并且还起到了“筹款大数据”的作用。有筹款平台数据显示,晚饭左右开始转发效果最佳,而且晚上8点到11点是筹款高峰;初次求助或间隔3个月以上未求助过再发起的、十分努力转发的患者,更容易迅速筹款成功;及时更新病人的进展、即时回复表达感谢、通报资金用途,获得更多捐款的概率更大。
对于这些“筹款秘籍”,一些受访者认为“没啥”“可以理解”。不过,也有许多爱心人士感到“不适”。
爱心市民张女士表示,在手机看到大病筹款信息后,常在求助平台上捐款,这倒没什么,关键是平台方的这种“功利性”支招,就有点变味了,将本来很朴素、很单纯的求助进行“包装”或者“引诱”,以此来获得最大限度的捐款,过度地强调方式方法,反而将网络大病筹款最本质的东西遮掩了。
(齐鲁晚报· 记者许建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59278
播放数:159922
播放数:173605
播放数:5808920得了癌症做网络筹款,请问大家可以怎么做?是我叔叔_百度知道
得了癌症做网络筹款,请问大家可以怎么做?是我叔叔
我有更好的答案
通过微信筹款平台就可以做的,有一个经验还是比较丰富的,叫做百姓筹,筹款也快
采纳率:27%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网络筹款灰色地带谁来监管
原标题:是救命平台还是骗捐温床?网络筹款灰色地带谁来监管
一年时间,一家网络众筹公司发起了2.3万多例医疗个人求助项目,筹款总额超过1.8亿元,379万多人次参与捐款。
从5月20日起,网友“午后狂睡_Silent”在微博上连续发表《轻松筹?另类发家致富手段》系列文章,质疑在轻松筹网络平台上筹钱的病人往往夸大治疗费用,筹款的目标金额可以随意更改,病人在拿到善款后用途不明,且平台在每笔善款中抽取2%的手续费。
“午后狂睡_Silent”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部分在轻松筹上筹钱的病人实际是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卖惨骗捐”。
这不是轻松筹第一次受到质疑。这家在2014年年底由北京轻松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网络众筹平台,从开始做医疗个人救助就受到过公众质疑,其是否具有公开募捐资质、对于求助者的信息审核、所筹善款如何管理、求助者善款使用的后续监管等问题备受关注。
个人求助的法律边界在哪里
北京轻松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于亮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说,起初开发轻松筹的主要目的是为在朋友圈转发的众筹项目提供一个标准化的展示页面,更方便转发,对于捐款也有一个透明的展示,上面有筹款人的项目介绍、目标金额和已筹集金额、捐款人的名字以及捐款数额。
随着众筹项目的增多,轻松筹开发了自己的客户端,不再完全借助微信传播。打开轻松筹客户端,有“微爱通道”这一专门服务于大病救助项目的选项。与其他项目不同,在“微爱通道”筹款治病的项目均不允许公开展示,只能在朋友圈内传播。
于亮告诉记者,轻松筹上所有医疗救助项目的发起人均为个人,其目的是为了给自己或直系亲属治病,且信息只能在朋友圈内传播,属于个人求助行为,个人求助不在将于9月1日起实施的《慈善法》规制范围。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杨思斌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个人求助这种“法律不禁止、《慈善法》不调整”的行为,特别是通过网络进行的个人求助,如何规范确实值得关注。
杨思斌介绍说,《慈善法》规定的慈善募捐是以慈善组织为主体,为了慈善目的开展的募集财产活动,轻松筹进行的这种行为可以看作是民法意义上的赠予行为,但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中有一条是诚实信用,双方的赠予、接受行为必须为双方真实的意思,“也就是说,捐钱给你是救急救难的,如果善款没有用于这个目的,其赠予合同是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
杨思斌同时表示,如果轻松筹发起人编造身份或求助信息,可以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追究行政和刑事责任。
媒体和公众的另一质疑集中在轻松筹在所有善款中抽取2%的手续费是否过高。于亮解释说,不仅是个人求助医疗救助的项目,所有在轻松筹上筹款的项目,平台都会从筹集到的资金中抽取2%的手续费。这是为了支付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手续费用。同时,只有善款最终到达项目发起人账户上,轻松筹平台才从中扣取手续费。在此之前,所有善款均保存在轻松筹专门为大病救助项目开通的银行账户上。
聊城大学法学院教授杨道波认为,轻松筹作为商业平台,自然有获利的要求,收取2%的手续费也是正常现象,“轻松筹为病人提供了发布个人求助信息的平台,病人则是委托其发布信息。”
严谨的审核机制能否规避法律风险
截至今年2月,轻松筹平台上共发起了23464例大病求助项目,筹款数额达1.8亿多元。面对如此庞大的筹款数额,于亮坦言,轻松筹面临的最大法律风险就在于如何确保求助人的信息真实。
为了规避法律风险,轻松筹在审核上投入了很大人力,并制定了自己的审核流程,力求确保病人身份、病情信息真实。
记者在北京轻松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看到,共有100名左右审核人员,其中包括30名后台审核人员和70名电话客服人员。“每天大约有五六百个项目,我们都是一一人工审核。”一位审核人员说。
所有在轻松筹上发起“大病救助”项目的病人,必须上传本人手持身份证原件的照片,从而确认病人的身份。对于外界质疑的“身份证可以造假”的问题,于亮说,因为照片中要求是身份证原件,本身就比复印件造假难度高很多。假如身份证是PS的,将图片放大后就可以明显看到PS痕迹。
“身份证号和姓名是否对得上,可以直接在国家指定的接口查询。查一个人需要付费两元。”于亮说,轻松筹每年要付出40多万元的查询成本。
而那些本人不具备发起项目能力的病人,比如儿童、老人等,如果由其直系亲属发起项目,除了上传病人本人的身份证原件外,还需要病人的直系亲属上传户口本原件或结婚证等,以证明其与病人的关系。在对病情的审核上,轻松筹要求病人上传公立医院两年以内的病历和诊断证明。如果是民营医院的病历,则不允许发起筹款。病人自己描述的病情,都由工作人员与病历上的说明对比,看是否属实。
为控制善款的数额,轻松筹规定筹款时间最多为30天,且募集善款达到目标金额后,捐款通道立即关闭。
另外,为确保善款能够直接支付给发起人,轻松筹要求接收善款的银行卡必须是病人本人、病人直系亲属或医院账户的。该银行卡卡号在发起求助时就要填写,之后不得自行修改。
对于被举报的求助项目,审核人员会打电话向筹款人及其主治医师等核实情况,发现是假的,筹款全部原路退回。即便项目确定是真实的,如果举报人仍对项目存疑,也可以申请退款。于亮说,2015年,轻松筹大病救助这一块,退回的善款共计1600多万元。
善款使用监管空白亟待解决
于亮坦言,发起人在接受善款后,究竟把善款用到了何种用途、病人此后是否有医保报销,目前的监管上都是空白。
“午后狂睡_Silent”在微博中提到,一位尿毒症女士的丈夫为她在轻松筹上筹款60万后,因女士家人不愿捐肾,丈夫向女子提出离婚,之后善款去向不明,女士的病没有得到治疗。
于亮解释说,该女士的丈夫确实为她设立了一个目标金额为30万的筹款项目,最终筹到万元。筹款期间也确实发生了夫妻离婚的情况。轻松筹方面也接到了女方的举报。
之后,轻松筹工作人员联系了当地政府部门对情况进行了确认。随后要求男方必须修改提款银行卡卡号,将善款直接打到女方病人账户。因为男方多次拒绝修改,提款申请最终也没有通过,目前资金还在锁定中。
而对于其他剩余善款的用途问题,于亮说,平台对这一块确实无法控制,只能从道德上对当事人进行劝说。轻松筹提倡筹款人时常更新动态,包括善款到手后,保持更新病人病情、治疗情况等。“但这些只能提倡,并不能强制”。
“午后狂睡_Silent”还提出,在轻松筹上一位需要换髋关节的病人,设立的10万元目标金额过高,最后换关节只需要3万,而且病人医保还会报销85%的费用。
于亮说,这个案例有不属实的情况。轻松筹的工作人员也联系到了病人的主治医师。据该医生介绍,该病人的左右腿都需要换髋关节,费用约为10万元。同时,该病人实际筹款6天后,只筹到了1.2万余元,根据轻松筹平台以往的规律,发起众筹7天后,筹款金额几乎不会再增加。也就是说,该病人最后能够筹到的金额可能不会超过1.5万元。
至于如何确认病人有无医保报销,于亮说,在这一块确实无法监管,一般情况下,病人的医保报销都是在筹款之后才会发生,病人面临着急需用钱的问题,所以选择在轻松筹上筹款。至于事后有无医保报销,病人通常不会在求助信息上写,平台也没有能力去一一确认,更没有权力将报销的金额追回。
此外,对于文章中质疑的目标金额可以随意更改的问题,于亮也承认,在这点上确实考虑不周,起初自己制定这个规则的想法是,有些病人可能担心筹不到钱,一开始写的目标金额会很少,筹款可能不够用。这时候如果再发起一个项目,可能不如第一次的传播效果好。因此,发起人可以在页面上自己更改目标金额,更改过程会以动态的形式显示在页面上,所有人都可以看到目标金额的变化。
“我们现在也觉得这种改动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在下一个版本中将会作出改变。”于亮说。
而此前网络上关于筹款人经济条件的质疑,于亮说,平台之所以不要求筹款人必须有贫困证明,是因为很多家庭是“因病致贫”,如果限制了必须是低保人员才能申请求助,那么会有一大部分需要帮助的人被拒之门外。
杨道波也表示,轻松筹这类网络众筹平台,所要履行的法律义务主要在审核。如果审核过程没有问题,后续善款的使用以及病人有意隐瞒医保报销等信息的问题,实际上不在平台的监管范围内。
于亮对记者表示,他希望对这些问题存疑的捐款人能够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轻松筹公司将全力配合提供各种证据资料。
但维权成本往往高出捐款人的捐款数额,也成了此类问题走司法途径的绊脚石。
与慈善组织合作能否解决监管难题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天使云项目办主任朱爱晶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今年1月轻松筹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合作成立了“中国红十字会轻松筹微基金”,希望利用轻松筹便捷、高效的网络平台向社会筹款,用于基金会开展的一些大病救助项目。“目前这个平台计划在6月下旬上线试运行。”朱爱晶表示。
从今年年初开始,运行919大病救助慈善项目的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和轻松筹合作,“我们目前的合作模式是,由它们进行求助者的身份、病情信息核实,提供网上捐款平台,而后续善款使用的监督,我们利用慈善组织的现有力量来进行。”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兼常务副秘书长肖隆君介绍说。
杨思斌表示,轻松筹是提供个人求助信息展示、募集捐款的网络平台,尽管只是通过朋友圈进行一次次转发,但已突破了熟人的范围,具有一定的“针对不特定公众募捐”的特征,因此,轻松筹应当承担更多的善款使用监督责任。
“慈善法规定了民政部门对于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开展公开募捐行为的,拥有一定的行政处罚权力,慈善法实施后,具体可能还需要研究观察。”杨思斌认为,轻松筹在目前医疗保障还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发挥了一定的救急救难的作用,整个社会的慈善文化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应当引导公众通过合法登记认定、拥有公募资格的慈善组织捐款表达爱心。
[责任编辑:第C08版: 晨语
&&&&标题目录
&&&&&&&&&&&&&北京晨报网
网络筹款受质疑应有自证与官证
&& 一年时间,一家网络众筹公司发起了2.3万多例医疗个人求助项目,筹款总额超过1.8亿元,379万多人次参与捐款。网友“午后狂睡_Silent”表示,部分病人实际是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卖惨骗捐”。他质疑在轻松筹网络平台上筹钱的病人往往夸大治疗费用,筹款的目标金额可以随意更改,病人的善款用途不明,且平台从每笔善款中抽取2%的手续费。(5月30日《中国青年报》)&  网络众筹公司不具备募集资金的资质,发起筹款也就没有合法性可言。网络众筹公司有软件开发、应用软件服务等权利,不过,他们从开始做医疗个人救助,到推出网络众筹平台,都离合法经营太远。网络众筹公司研发的APP软件平台,可以转让、销售并从中获益,或免费或收费提供下载使用,却不能凭借这一平台实施善款筹集。有专家说,轻松筹有获利的要求,收取2%的手续费是正常现象。可他们没有权利经营该业务,收手续费显然不正常。&  网络众筹公司吸引病人和公众通过APP软件筹款、捐资,表面上是牵线搭桥,实际上是为自身利益着想。病人获得救助的目的达到了,这样的资金筹集方式和过程也不可靠不可取。即使公司不从筹集资金中收费,捐款人对资金去向的知情权得不到尊重,筹款的公信力受到质疑,也影响甚至制约慈善事业的业态,反向证明慈善乱象和监管失范。&  网络平台帮助病人在朋友圈转发求助信息,应该像微信软件一样,由当事人自己做,网络公司不应插手其中;如果是合法经营,应该通过变更营业范围等,将网络众筹公司变成慈善机构。&  根据规定,对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开展公开募捐行为,民政部门有行政处罚权。因此,民政部门应面对公众质疑进行调查和予以回应,社会慈善才能井然有序、有法可循,不会折损公众爱心。卞广春
版权所有 北京晨报 1998 - 2013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晨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1998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媒体素材
多媒体播放列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络筹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