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产过剩,为什么成都住房大量过剩价格却不断上涨

详解中国房地产的那些问题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By Mohican Macro Institute
  和中国经济现状冷暖难辨一样,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冷暖也同样让人糊涂。在这里,不妨首先大胆地假设,中国房地产已经存在泡沫,而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历史告诉我们,到泡沫爆破的时候,市中心的房价可能会掉价过半,而“城乡结合部”的房价甚至会剩下高峰时期的零头。在“底线思维”下,这是不容许发生的,或者说暂时不容许发生。
  房价过高已经引起了民众的不满,很多Netizens甚至巴不得房价崩盘,但这可能只是懦弱的表现,房价崩盘可能会导致整个经济体系陷入混沌,而在一个混沌的体系中,大概没几个人会受益。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但我们应该理性地对待现状和未来,麻木的抱怨是毫无意义的。新一届政府已经显示出强大的改革决心,而我们最应该做的是思考怎么从成功的改革中获益(没必要给最恶劣的结果买保险),相信中国的改革是存在曙光的。要分析上述问题,我们必须搞清楚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和问题。
  从野村证券最近两份分别关于“城镇化”和“房地产系统性风险”的报告可以归纳出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核心问题。
  一.中国三四线城市房地产投资严重过剩
  野村在报告中指出,三四线城市占中国在建房屋面积67%的事实,经常被人忽视,有些投资者甚至可能被一线城市的繁荣所误导。
  对于过剩问题,野村列举了两个实例:
  供应过剩和库存累积。我们估计按城市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至 2013 年 已达 37 平方米,而日本和英国的数字分别是 35 和 33 平方米。按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2017 年可能达到 51平方米。官方数据显示 2009年至 2013年住房库存增加了182%,而且土地交易数据表明未来几年住房供应还会迅速上升。
  媒体报道存在住房供应严重过剩问题的城市数量不断增加。2011年只有 2 个城市被诸多新闻报道称为“鬼城”。但现在已经有超过 10 个城市加入这一名单。
  虽然过去几年地方政府大搞“造城”运动,但实际上过去几年中国的城镇化速度已经明显放慢(下面继续再展开),这导致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2009年新增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 61 平方米,2013 年已上升到 113 平方米,按照目前趋势 2017年将达到 203平方米。新增需求越来越难以吸收这一潜在的庞大新增供应量。
  鉴于“三、四线城市占在建房屋面积的 67%,已售房屋面积的 69%,和住房投资额的 57%”,所以野村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个重大风险是部分三、四线城市的价格因库存累积而下跌。
  中国"人均"居住面积并不低的事实,其实也在大家的直观感知上得到体现―“有房没人住,有人没房住”。这里面理应存在两重含义:第一是财富分配问题(对于已售的房子来说),第二是资源配置问题(对于“鬼城”来说)。如何盘活这些存量将是核心问题(加速三四线城市的城镇化速度或也可以认为是“将错就错”之举),同时如果政策层面再显示出任何会刺激私营部门增加房地产投资的”错误“信号,房地产产能过剩的问题很可能变得覆水难收。
  在08年“四万亿”刺激以后,中国高经济增长的本质很可能是,为了扩张产能而扩张产能,也就是今天的投资是为了明天更多的投资服务,这无疑是结构性失衡的恶性循环。正如北大教授Pettis的分析,只有GDP增长中投资的增长(特别是房地产投资)长期令市场失望,中国经济转型才有希望―看起来,一季度的经济数据让人看到了希望。
  一季度房地产活动疲弱,相关数据均有所下滑。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8%,竣工面积同比下降4.9%,新开工面积同比大幅下滑25%。
  二,房价的疯狂更多只属于一二线城市
  上面提到,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可能面对严重的供应过剩问题,但不幸中的大幸可能是,与一二线城市相比,三四线城市的房价泡沫要小得多。最近评级机构惠誉的报告指出了这个问题:
  三四线城市并没有出现象大城市所经历的房价上涨。这是因为相对较弱的购买力水平和较稀少的人口。来自万德的数据显示,2013年11月,一线城市的平均销售价是三线城市的3.8倍,高于2012年1月的3.1倍。...
  (蓝线代表一线城市。红线代表二线,绿线代表三线)
  这可能是个好消息,因为和日本不一样,中国只有国有土地能自由交易,同时对中国主要大城市房价的过分关注,可能高估了中国高房价问题的严重性和广泛性,与当年日本大量私营投资者在“城乡结合部”囤地不一样,在中国或许几乎只有地方政府在这么做。
  根据国际经验,大城市因为存在巨大的资源吸引力,存在一定的房地产泡沫是正常的,可持续的,而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泡沫则会严重冲击当地的产业,因为三四线城市一般没有高附加值的产业支持这么高的房价。野村在报告中也提到了地方政府依赖“造城”运动而导致的中国特色“荷兰病”(因为买地收入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这些相似之处令我们相信,城市扩张主导的城镇化模式可能会让中国出现类似荷兰病的某些症状。这种模式推动了两类群体的发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因为地方政府对信贷需求旺盛但面临软预算约束),房地产开发企业(从土地和房地产价格上涨中受益)。这两类群体挤占了其他行业的资源。例如,2008-13年期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总额累计增长253%,同期工业企业的债务总额仅增长98%(图22)。2008-12年间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债务总额累计增加153%,2013 年增幅可能达到19%。这种不公平竞争导致了巨大的利润差异。在 2006-12年间,142家房地产上市企业的利润总额增长高达 581%,且每年均有增长。同期,其他非金融类企业的利润总额仅增长了64%,而且7年中还两度出现负增长(图23)。
  上述问题意味着,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在“底线思维”下化解系统性风险,推进城镇化大概应该区别对待。一二线城市的房价虽然有点高,但从某种意义上是有基本面支持的,而且如果下跌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风险,所以要稳定一二线城市房价(最近已经有传言中国政府或已特许放开部分房价下跌的大城市的限购措施)。三四线城市的房价涨幅有限,而盘活存量盘活“新城”可能才是关键问题,要容忍房价下跌(比如说容忍奉化房地产开发商兴润的破产),才能促进需求,而这也是避免三四线城市产业空心化,缩窄大城市和小城市间竞争差异,化解大城市病的长久之计。
  三,房地产对中国经济有多重要
  中国经济增长对房地产的依赖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与房地产相关的金融活动也成为中国整个金融体系的基础,野村在报告中量化了一些数据:
  1. 对GDP的影响:2013年房地产直接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6%(图25)。此外,房地产行业与其他制造业和服务业高度相关,如建筑、钢铁、水泥、化工、交通运输、租赁等。我们估计,2013 年约7%的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投资间接相关。因此,2013 年固定资产投资中有约33%与房地产行业直接和间接相关,从而贡献了GDP的16%。这意味着如果房地产投资下降10%的话,如果其它因素保持不变,固定资产投资和GDP的增速将可能分别下降3.3 和1.6个百分点。
  2.影响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投资资金很大程度上来自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而后者严重依赖于土地出让金收入。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约占总投资的一半。制造业投资占比约为33%。我们预计,钢铁、水泥和建材可能占制造业投资的10% 。
  3.影响信贷和金融稳定:2013年,房地产贷款余额(含按揭贷款和开发贷款)的比例从2005年的14%上升到了20%。在新增贷款中,房地产贷款占比甚至更高,2013年达到了26%。此外,我们认为,房地产企业是影子银行领域的主要借款人,不过其实际借款规模尚不清楚。
  4.影响政府总收入:2013年政府总收入达到人民币17万亿元(占GDP的29%), 其中包括11万亿元税收收入和4.1万亿元土地出让金收入;其中39%与房地产市场相关。具体来说,土地出让金收入占政府总收入的23%。2013年房地产相关税收占税收收入的23%,占政府总收入的15%。相对于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更加依赖于土地出让收入,因此其财政状况愈加令人担忧。
  还有一个关键点是,中国家庭部门大约2/3的财富与房地产联系在一起,这意味着,房价的大幅下滑将冲击家庭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也会严重打击家庭消费,后者对中国经济转型无疑是致命的。
  因此虽然上面提到,只有中国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的增长长期令市场失望,中国的经济转型才有希望,但让房地产投资“急刹车”也是不可行的―不仅很可能爆发系统性风险,造成的失业问题也可能影响社会问题。通过财政支出保证现存的房地产行业活动量(比如说棚屋改造,保障性住房),坚持不发出任何刺激私营部门增加房地产投资的“错误”信号,通过引导信贷流向和市场预期让私营部门对房地产投资稳步降速,可能是最稳定的解决方案。
  四,城镇化的停滞
  上面提到,中央推进城镇化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或许是为了盘活三四线城市过剩的房地产供应,当然,城镇化本身有利于长期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好处也是不容置疑的。
  然而,与地方政府“造城”运动事与愿违的是,过去几年中国的城镇化速度不断下滑,野村在报告中指出:
  中国城镇化步伐在最近几年显著放缓。2013 年城镇化率仅上升1.16个百分点,是自1996年以来的最慢速度(因全球金融危机受到冲击的2008年除外)。最近三年城镇人口增速也有所下滑,从2010年的3.9%降至2013年的2.7%(2000-10年:4.0%)。
  中国城镇化速度放缓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中国已过了刘易斯转折点,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情况已经不再 ”和“政府主导的城市扩张面临制约因素 ”,然而从下图可以看出,中国的城镇化理应是还有很大潜力的。
  但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都应该体会得到,中国城镇化的最大障碍之一,可能并非是简单的房价和户籍因素,还包括本地人和地方政府对外地人缺乏认同感。外地人在城市里没有归属感,同时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业怠慢他们(地方政府缺乏接纳外地人的内在动力),这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多样化发展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是非常不利的。
  然而,可能大家也没有注意到,城市也已经不能没有外地人的存在,而如何让他们融入城市,应该才是城镇化的关键,而不是仅仅是资金和城市基础设施的问题。当然,如何盘活中小城市经济,让中小城市的发展更具内在活力(没人愿意留在找不到工作的城市),就是更复杂的问题了,但从李克强总理最近的表态中可以看到中央政府的一些思路:
  市场中蕴藏着巨大的活力,人民中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
  可能放权简政,纠正信贷资源配置的扭曲,就是催生经济内在活动的关键。
  从另一个角度说,三四线城市缺乏就业机会和经济活力,也可能是地方思想不开明的表现―只有生产因素(人力资源)能充分流动,经济才会有动力,深圳可能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中国很多地方政府地方保护主义都太强了,这对经济增长和城镇化来说都是不利的。
  中国经济依赖房地产,中国政府依赖房地产,然而高房价却又是推进城镇化和维持经济长远增长的重大阻碍。如何在有效地调控房价,从而促进城镇化计划的推进,利用城镇化的契机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向,可能才是最严峻的任务。
(责任编辑:UF043)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中国住房过剩,人均住房面积超100平米,为何房价还畸高?(转)_百度知道
中国住房过剩,人均住房面积超100平米,为何房价还畸高?(转)
&#xe6b9;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中国公民的人均住房超过了100平米----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共有超过一千四百亿平米的住房一位参加人口统计的MBA告诉我,说他在这次人口普查中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我们社会的住房并不少,他调查的那个小区竟然达到人均100平米。我问他是如何统计的,他说就是按照实际住房面积(包括空房)与实际户口人数的平均。后来遇到鄂州市某区的一个调查员,她说如果按照实际住房面积与实际户口的平均统计,她调查的那个小区也是人平均住房面积超过了100平米。由于武汉市与鄂州市都不是高住房的城市,所以我推算中国的住房总面积应该超过了一千四百亿平米;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中国人实际拥有的住房面积超过了100平米。这就是将我们的所有住房(商品房、别墅、改制房、小产权房、公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宅基地住房、棚户区房、新农村建设住房等)面积相加,最后再用户口人数来除;最终估计能得到的结果是住房面积超过了人均100平米。 是啊!如果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房面积是多少,估计我们社会将会是多个版本;因为我们现在的住房复杂,而且根本就没有具体的住房数据。所以才有2005年我国人均住宅面积在20平方米有2个省份,人均住宅面积在22平方米有7个省份;人均住宅面积在24平方米有8个省份,人均住宅面积在26平方米有6个省份;人均住宅面积在28平方米有3个省份,人均住宅面积在30平方米以上的有5个省份。因为这些住房统计的是商品房,而其它各种住房根本就不在统计之列;所以才得出我国住房的刚性需求很大。3.org (濠滨论坛)9 }* n0 N+ L&#39; ^& M:c  我国住房的刚性需求的确很多,如大家知道“老深圳”人均住房高达388平方米;而非深户常住者人均住房仅10平方米。为什么老深圳人的人均住房面积大,就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小产权房;所以才出现这样一个大家惊讶的数据。如果我们把全国所有住房统计在一起,就会发现我们社会的居住水平相当高;几乎能引导全世界。这是由于我们在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一个又一个的新小区建起来了;而城里人和农民的原来住房依然存在,从而形成我们社会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实际是越来越大的现实情况。为什么我们社会这么多住房而依然住房困难,这就是我们中国特色造成的;一是现在的就业与住房不配套。也就是说你在A城市有住房,可能你实际却在B城市工作;如今的农民也是如此,农村的住房空着;却在城里买个二手房住。由于就业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社会的住房永远都难满足。二是我们今天社会的商品房与别墅绝大部分被境外人员买走,而且多套商品房的人比比皆是;如我认识一位台湾老板,他就在大陆各大城市都买了商品房。为了节约,有些城市的商品房被他改成了办事处。三是我们社会的富人拥有多套商品房的人也很多,如这次调查中就发现有的商品房户主竟然是还没有出生的孩子。因为我们社会商品房贷款严格,而现金结算的商品房根本没有身份证登记。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社会的商品房根本不是改善老百姓住房条件的途径;反而成为富人投资的途径。所以商品房再多,而老百姓却还是与商品房无缘。3论坛);p! C- O& G4{  看我们社会的经济高速增长与城镇化的速度加快,从而使我们社会的闲置住房越来越多;因为我们的实际住房面积早就超过了西方国家人均40平方米左右的水平。我们现在需要改善的是老百姓的住房条件,如棚户和老城区的老百姓住房;他们不是居住面积不够,而是居住条件相当差。正因为如此,我们社会住房建设空间并不是新建商品房;而是以改善老百姓住房条件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6 v: @1(濠滨论坛)9T% O&#39; p8 C# b&#39;Z  在实际住房条件上,我国的住房也是相当不合理;如全美住房人均标准在40平方米左右,但纽约却是28平方米;而我们却在城市的中心建立富人区,住房面积竟然超过人平均100平米;最后是老百姓不仅住房难,而且交通更难。因为这些富人都是小车族,所以使城市交通雪上加霜。我们比较世界上一些大城市如东京、新加坡、香港、纽约等人均住房面积远小于北京市现行的面积,就知道我们社会住房是什么样的状况;难道是这些地区的住房建设水平和消费水平低于北京吗?只能说是我们社会的住房极端不合理而已。  如果我们从深圳市的人均住房就知道我们社会住房困难的根源,拥有深圳户口的“老深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了388平方米;而且住房自有率高达99%。此外深圳市常住人口的非户籍常住人口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仅为10平方米,而未纳入统计的非户籍流动人口居住水平不到6平方米。这应该是我们社会的真实写照,它不是总量少的问题;而是占有不公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在一个人平均100平米住房的社会;所以老百姓永远是不到25平米。如果按照这样来安排住房的话,估计我们全部国土都建住房还是不能够满足。8 b. N9 h2 s+ g
采纳率:62%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住房面积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为何中国房价自1998年始一直在上涨,没有崩盘?_凤凰财经
为何中国房价自1998年始一直在上涨,没有崩盘?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文/谢逸枫 作者授权 房价波动,按经济学原理是市场供求关系表现。事实上,中国房价一直以来都深受&政策市&&计划市&的无形之手控制,市场化排除在外,导致房价不断的上涨,暴涨。 许多唱空中国房地产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无一不失败,最后一次又一次的预测错误或者是落荒而逃。尽管使用房价收入、去库存周期、租金回报率、商品空置率去证明房地产存在巨大的泡沫,会崩盘、会暴跌,甚至采取日本、美国的大量案例去说明,中国房价存在严重的泡沫,一定会崩盘。 恰恰相反的是自1998年-2015年,除2008年房价负增长的小幅度回落外,房价一直都是上涨,甚至暴涨。结果到现在,中国的房价还没有暴跌,还没有崩盘,一二线城市暴涨,三四线城市也没有崩盘,仅仅是下降。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中国房地产是政策市、计划市,中国政府绝对不会容忍的,也不敢放任的。个中的原因,大家懂的。 首先让我带大家一起来看看,过去十八年,中国房价上涨、暴涨的因素究竟有那些值得我们去研究、注意的。根据影响的大小,就来一个排队。 其一是货币超发,即M2与信贷新增量宽松及加杠杆、低。 其二是土地管理法。即招、拍、挂,货币补偿市场安置与地价上涨、地王。 其三是收入翻倍增长与城市发展不平衡。即富人越来越多,集中于少部分主要城市。 其四是土地制度与保障房制度。住宅土地供应减速与保障房大跃进建设。即保障房占住宅指标过多与新增住宅土地减少及地方政府卖地管控模式。 其五是经济发展模式与增长模式的弊端。即投资型经济发展思想与房地产作为经济增长的火头、引擎器、驱动力,新型城镇化就是最好说明。 其六是高成本。即高税费、高利率、高人工、高补偿、高地价、高配建。 其七是政策市。即供不应求、需求旺盛,住宅供应与库存不足。 其八是投资渠道窄。即股市、债市、期货市、理财市、金市、汇市风险大,唯有楼市。 其九是贬值。即保值增值。 其十是分税制。即地方需要土地与房地产税费收入,需要还债。 其次是带大家认识下房价暴涨幕后的十大黑手。 第一是中国政治体制(政治业绩-监督不当、法律缺位)。 第二是中国经济体制-经济增长与发展模式、城乡二元户籍制、土地制度-高地价(国家土地、垄断土地供应、土地出让招、拍、挂)、财政制度-高税费(中央6:4地方)、住房制度(保障房制度不完善、高房租)、投资制度(投资渠道少)。 第三是央行-货币超发、通货膨胀[热钱疯狂]、、贬值。 第四是银行机构-高利率。第四是地方政府-政绩观、土地财政、房地产税费。 第五是代理公司、中介机构-高利率。链家约有2100亿元使用了杠杆成交,房天下大约2000亿元,我爱我家大约也有800亿元。  第六是场外配资机构-高利率(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自买自卖转按揭、首付贷、众筹、P2P)。 第七是外资投资机构-信托、基金、保险、证券。 第八是中国民间、香港。 第九是预售制、房地产项目资本金制。 第十是房企、买房人自己、城镇化、媒介、丈母娘、消费观、热钱。说明政(府)\产业\人\企业和房地产之间的特殊关系,导致各个渠道都想在房地产这块肥肉上狠狠赚一笔,从政(府)卖地,到中间开发商运作,银行\材料\建筑商的加入\再到最终的售楼销售,最后到把房子卖到购房者,期间经过了众多的中间环节和把控。正是由于环节层层过滤,最终导致开发商的油水越来越少,拿地也越来越紧张,房价越来越高。 最后让我告诉你,房地产火爆与暴涨背后的逻辑关系,是如何运行的。 如果按照正常的经济学基本原理,目前中国房地产库存创历史新高,市场属于供大于求。在中央去库存的供给侧改革指导,房价应该是降价,不是疯狂的涨价。为什么没有按照正常的经济学逻辑降价反而涨价,原因在于非市场的、非正常的中国经济运行逻辑:即产业与金融、债务与政府、与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旦房地产不行了,必然爆发连锁反应危机。 2015年中国经济速6.9%已经跌到25年首次最低增长,首次进入经济增速6速度,未来五年相信中国经济必然冲出重围,打破困难局面,实现6.5%-7%的经济增长。不过,中国经济依然存在巨大严重的问题。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的重点工作,说到底还是因为整个经济系统和金融系统的风险马上要爆发了。 这揭示了中国经济的这种尴尬:过去24个月里,我们把美利坚曾经奏效的救世良方挨个体验了一遍: 1、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刺激需求。2、马歇尔计划的一带一路。3、克林顿的互联网加万众创新。4、弗里德曼的货币供给理论。5、里根的供给侧改革,还有熔断制。 最后又回到我们熟悉而且的房地产拉动经济上&&这就是我一直判断的中国经济重返房地产时代的最好证明。全国城市建成区有4.4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33%,可以看看这0.33%国土面积上产生了多少。现在房地产8万亿的销售额,哪个产业的营业额比房地产更高,、,或者其他任何一个产业,没有比房地产更多的。如果说它不是支柱产业,什么是支柱产业?  中国经济指标显示,中国经济已到了最风险、最危机时刻。其一是PPI连续经历48个月的断崖式下跌。其二是占GDP三分之一的外贸出口基本没有了,甚至成了负数。其三是大部分制造业工厂都关闭。其四是钢铁、化工、水泥等重化工业基本全军覆灭。其五是消费在勉强地支撑着,但这只是人们维持基本的生存所必需,随着经济的下滑,消费早晚也会下跌的。 经济严重下滑必然传导到金融系统,而金融系统的最大危机,不在股市,不在居民住房贷款,也不在企业贷款,而在地方政府债务。根据中国社科院的数据和估算,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大概是30万亿左右,这还只是审计数据,而不是财务意义上的数据,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只有天知道。这是一个黑洞,也是一颗定时炸弹,一旦处理不当,真有可能爆发系统性风险。除了政府信誉受损之外,整个银行系统都可能崩溃。 根据研究报告显示,这些地方债务90%以上是以政府财政收入信用,或以相应资产收益作为担保或抵押的形式存在,融资对象是银行、信托、证券、保险等机构。融资渠道包括融资平台贷款、信托融资、城投债等。在平台贷监管收紧后,一些地方变相融资的行为愈演愈烈,不少地方通过信托贷款、融资租赁、售后回租、发行理财产品、垫资施工等方式变相融资。 如何化解这些风险呢?当时决策者有几种设想: 第一种是央行直接出钱购买地方政府的债务,印钞票给银行。毫无疑问,这就是赤裸裸的量化宽松,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货币贬值,通货膨胀。 第二种方案是地方政府和银行商量,债务延期。但延期并不利于债务总量的控制,也许债务会越滚越大,这个方案也被否决。 第三种方案就是债务置换,发新债,还旧债,但是时限拉长,利息降低。
按英联的分析,现在走的就是第三种方案,2015年的债务置换还比较顺利,一些银行因为第一次跟地方政府过招,都比较听话。但随着债务置换规模越来越大,银行和地方政府的博弈也进一步升级。财政部要求2016年地方债置换与新增规模将达到6万亿,三季度前完成置换。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提前置换,可以全部置换。 但是,上市公司,它们也有利润和绩效考核啊。这时,银行反应过来了,你地方政府这是得寸进尺啊,你违约在先,还不了债务,现在还出个主意要换成利息更低,期限更长的,而且逐渐置换还不行,要求超额提前置换,那我银行肯定不干啊。于是,很多银行在跟地方政府博弈过程中,协商说,你不要置换了,还是给你延期吧,利息还是按照原来的。通过条款设计,恩威并用,让地方政府选择延期而非置换,银行其实想走的是第二种方案。 眼看房地产不行了,土地卖不出去了,财政税收逐年下滑,债务成本越来越高,银行又不想债务置换了,这时,地方政府快扛不住了,95%的省会直辖市是靠土地偿地方债的,一大半的债务要靠土地财政来偿还。为了让债务置换顺利推进,为了让整个风险地雷不被引爆,有高人出了一计:货币放水,拉高或稳定资产价格,营造债务置换的宽松环境。 接下来就是我们看到的,1月新增贷款2.51万亿,创历史新高,大部分进入地产和投资领域;紧接着房贷首付比例下降,交易税费下降;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一线城市房价大涨。 降低首付其实就相当于增加杠杆,为什么在宏观层面降杠杆、去产能、去库存的形势下,要让房地产提高杠杆呢?从周小川在G20上海财长会议上支持房产贷款提高杠杆的表态中,你听出了其言外之意吗?在整个银行贷款中,房贷是最优质的资产,坏账率最低,这说明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守信用的,他们宁可省吃俭用,整天吃方便面,都不愿意拖欠银行的欠款。 盘者想来想去,只有这块可以用来提高一下杠杆了,于是就各种救市措施纷纷出台。但我们应该看明白,这次救市,救的不是房地产,而是地方政府,是地方政府的30万亿债务,是政府的信誉和中国整个金融系统。 只有房产价格上升了,其他资产价格也跟着上升或保持稳定,抵押品的估价也上升了,政府的土地好卖了,财政税收也上升了,跟银行的议价能力就上升了,债务置换也就顺利了。很多地方政府的身家性命,都取决于房地产价格,房价一旦下跌,意味着土地价格和其他资产价格也一并下跌,土地卖不出去,抵押品价格下跌,这会导致政府信用违约,银行逼债。接下来的后果大家可以想象,地方政府一旦违约,将纷纷成为被告,信用扫地,这一现象政府愿意看到吗? 我一直强调,当前中国经济最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第一是产能严重过剩,即面临失业与企业破产、制造业的危机。 第二是房地产库存,即三四线城市库存与堰塞湖及金融。 第三是汇率,即人民币贬值与美联储加息危机。 第四高杠杆债务,即货币超发与地方债务及高杠杆危机。 第五是人口红利严重下降,即人口增长与人口老龄化危机。 第六是投资和出口已经严重透支,即经济驱动器、引擎力熄灭。
房地产是连接中国经济上的&产业、金融、人民币、债务&最关键的一环。而中国经济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房地产、债务、汇率。债务问题最核心的是地方政府、银行,房地产问题最核心的是银行和房地产公司。汇率问题最核心的就是人民币贬值与升值。 老谢告诉大家,为什么说房地产是解决中国经济最严重问题的最关键杀手锏?楼市和股市就两朵中国特色的奇葩,是中国印钞机器的发动机,是中国吸血、吸金的两大合法工具,其中绑架了太多的利益关系和政治因素,其发展本来就是畸形和变态的。 第一是房地产与产业,即房地产与产能过严重过剩。产能严重过剩即面临失业与企业破产、制造业的危机。市场表现在钢铁、、水泥、船舶、铝业等十大核心制造业,还有其他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最主要原因是需求不足与供应过剩,其中需求不足就是出口下降与房地产需求严重下降及政府基建投资不到位,说明房地产涉及到相关60个产业左右,直接影响到产能的需求,如果房地产下行了,肯定会导致产能过剩。因此,房地产业调整期时,加上制造业去产能、股市去杠杆,房地产业复苏关系到就业稳定、企业稳定。&
第二是房地产库存与金融。即三四线城市库存与堰塞湖。目前一线、强二线城市房地产不存在库存压力外,三四线城市存在严重的房地产过剩。如果不能有效化解房地产库存过剩,非常容易爆发中国经济&多米诺骨牌&现象,首当其冲的首先是房地产企业,死的最快就是毫无反击之力的、无抗跌风险的中小房企。再就是中型的房企、大房企。接着就是上市房企。然后是银行体系,然后因为银行系统的问题,必然导致系统性的金融危机问题。
第三是房地产与汇率,即人民币贬值、美元置换与美联储加息及汇率崩盘危机。RMB汇率下跌,引起国际经济震荡,导致中国出售美国国债。在石油国家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的情况下,如果中国再出售美国国债,那么必然引起美国国债的连锁反应。而美元出现下跌,导致中国的RMB汇率暂时稳定。
汇率问题不是大量的热钱外流,而是中国老百姓担心RMB贬值进行大量的美元置换,这才是中国政府担心的根本。如果存在银行的50万亿RMB存款其中有1/10进行置换,估计中国政府就坐不住了,就可能导致中国的外汇崩盘。因此,需要把老百姓的存款锁在笼子里面,最好的办法就是释放出来刺激经济增长。可是,什么产业有这样的功能,就是容器的最大限度。目前股市不行了,唯有房地产业,这才是承接货币之水的产业容器。 第四房地产与高杠杆债务,即货币超发与地方债务及高杠杆危机。中国的债务敞口到底多大,没有人清楚,有的说30万亿,有的说50万亿。但是目前中央政府允许的地方政府债务进行置换,实际上已经说明我们存在着严重的债务问题。
中国的债务问题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和企业,尤其是制造业的企业和地方政府,目前明显处于高杠杆债务危机的利剑之下,而还债的关键就是房地产业,其中土地储备与土地收入及房地产税费收入。中国政府已经就债务问题推出了债务置换问题,但是债务置换目前因为银行系统的问题而无法有效执行下去。因此,地方政府在债务上就存在较多问题,如何解决呢?唯一可以解决的办法就是把房地产业做大做强,地方政府最核心的资产是土地。其中地价则是土地最值得关心的问题。由于土地制度与地方政府供地的控制,导致不断抬高土地资产价格。而抬高土地资产价格的关键就是房价要上涨,而且是迅猛地上涨,这样政府才能有效提高资产价格,才能和银行进行有效的债务置换。同时,消灭通货膨胀与防止货币流入其他非实体产业,这就是房地产&一业四用&的最好办法。 第五是房地产与人口红利严重下降,即人口增长拐点与人口老龄化危机。人口红利急剧下降已经深深影响到中国经济增长、需求的增长。虽然、无人飞机可以替代人工,但是短时期内无法大规模替代,因此必然导致劳动人口短时期内紧缺的问题。因此,虽然中国的市场出清必然导致大量人口失业,但是我们的劳动人口缺口很大,尤其是服务业,未来2-3年缺口会更大。最放的办法就是解决通过房地产作为桥梁过渡,放开户籍制度与计划生育制度,户籍限制取消与二孩政策就是最好的说明,而房地产不仅可以吸引人口,还可以增加居民,还可以解决落户的等问题。
第六是房地产与投资、出口已经严重透支,即经济驱动器、引擎力熄灭。目前看,需求侧的投资、出口已经到了极限,投资已经没有边际效应,而出口因为全球经济紧缩、RMB汇率等问题已经出现负增长。因此,需求侧的传统投资、出口、消费已经无力推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投资、出口。现在稳增长的关键还是房地产与政府基建,关键是可以起到拉动产业的作用。目前全球经济形势也必然影响中国经济,首先是美国经济可能出现衰退,其次是欧洲、日本经济不振,其必然影响中国的出口。再者,TTP/TTIP的实施,必然对中国的贸易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虽然看好中国经济必然从L型经济模式中走出来,必然不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但是中国经济依然存在巨大严重问题。
目前看,中央政府的供给侧改革是非常正确的方式和方法,但是因为中国的政府体系问题,供给侧改革结果到底如何,我们还需要拭目以待。虽然供给侧方案是国家政府进行经济改革的核心方案,但是其是长期的解决方案,在经济下滑严重的情况下,必须增加需求端的需求。其一是最核心当然是支柱产业的房地产,而房地产已经占据国家经济总额的40%以上。因此,在进行供给侧改革的时候,必须适当扩大总需求,尤其是房地产产业。其二是虽然实体经济存在流动性紧张问题,但是市面上流动性是非常宽裕的,同时又遇到资产配置荒等问题,导致很多企业、个人、家庭目前无法有效配置高收益资产,而房地产恰恰是满足众多高净值用户的资产配置需求,目前房地产热潮恰恰就是风口。其三是各种新的金融模式,如众筹、房地产中介金融等,也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这和之前的美国房地产贷款机构类似,起到了高杆杠的资金配置作用,使得根本无法首付的人群也能够买上房,但是杆杠比例已经达到10-20倍。 这九个原因就是房地产热潮的背后逻辑:政府需求、外汇管理要求、需要适当扩大总需求以及资产配置要求、金融资金需求导致了2016年初在去库存背景下的房地产热潮,虽然是和去库存背景相背离的,但是也是符合背后的逻辑关系的。这能够长期持续下去吗?短期看,肯定有效,但是10年之后呢,是不是还是要靠房地产去拉动经济增长?按照城镇化率与住房需求看,房地产依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解局北京(微信号:zhongnanhai1921)跟踪北京高层与政策动态,研究解读独家投资机会。 小报告(微信号:ifengxbg)是凤凰财经重磅打造的宏观经济分析解读栏目,最前瞻、最权威的分析助你把握投资大势。 凤凰财知道(微信号:icaizhidao)中国最权威的财经评论,每天都有热点财经新闻的犀辣点评!
[责任编辑:谭红朝 PF009]
责任编辑:谭红朝 PF009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31124
播放数:36428
播放数:39920
播放数:167245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住房过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