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在线是什么知识水平方面6的媒体

4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拒绝访问 | china.globrand.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china.globrand.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3f6bc1b189d452f-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群媒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媒体?群媒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媒体?都市情怀百家号半年前有人在我的分答提了一个问题:谭老师,什么是群媒体呢?怎么区分群媒体和自媒体呢?记得那时我回答不是很好,现在在些再次试图给大家说说。目前,微信公众号数量已经突破1300万的规模,以微信公众号为基础,已经形成多个互联网知识型社群,这些带有媒介性质的社群正在大力介入信息发布、观点评论、议程设置和线下专业活动,因为人们把它叫做群媒体。群媒体是一种新的自媒体形态,也是一种新型的文化经济生态。群媒体源自山寨发布会,011年3月24日是山寨发布会成立的日子。刚开始,它只是北京的七八位IT记者建的一个互相通气、避免漏掉重要新闻的互助QQ群。因为记者们总是出席各种发布会,所以大家就把这个群称为“山寨发布会”。后来,越来越多的记者加入,大家在群里讨论业内新闻和八卦,发表观点和评论,当年这个群就突破了100人,现在已经达到了300人。全国顶尖的IT媒体记者基本上都覆盖到了,很多刚入行的记者也在不断加入。2013年元旦,云科技的一篇题为《“山寨发布会”的潜台词:大家都是狗屁》的文章提出如下倡议:“第一,把山寨发布会常规化,设立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凡是被主编毙掉的稿件和观点,都通过这个渠道发出来。第二,大家用自己的力量推荐这个账号,要新浪和腾讯推荐这个账号。第三,大公司要删稿,可以,给赞助,10万一次,这些钱用来赞助记者们想要进行的所在媒体不允许的采访和调查,剩余的年末分红。”一年过去了,这些倡议或多或少都得到了实现。山寨发布会的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逐渐积累起了人气,大公司的赞助也开始涌入。连续三年,山寨发布会举办了三届年会,颁发了诸多记者评出来的业界大奖。比如“金喷壶奖”,组委会解释说,这是专门授予为了自己的企业或自己所在行业,不惜牺牲形象,大力进行鼓吹、宣传、布道或攻击,并卓有成效地引导话题、制造现象的企业家的奖项,三届获奖者分别是刘强东、周鸿祎和马云。此外还有金拐奖、金蜘蛛奖、金忽悠奖、金键盘奖、年度公益奖等,既有恶搞、娱乐的成分,又不乏一定的行业认可度。近年来,有以下一串名字逐渐走红,山寨发布会、WeMedia联盟、微媒体联盟、速途网自媒体联盟、犀牛财经联盟、亲子生活自媒体联盟、牛微联盟,SocialAuto汽车行业自媒体联盟、地产自媒联盟、熊猫自媒体联盟等等。他们有一个共性,就是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来自风生水起的自媒体,或是垂直行业内的达人、或是一般人;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群媒体。刘滢在《从“自媒体”到“群媒体”——“山寨发布会”对于传统媒体转型的借鉴价值》一文中概括了群媒体低调服务的公益模式,在这个平台上已衍生出三种形式:1.基于社区的需求挖掘;2.传媒精英课程;3.创业新闻茶座。日前笔者参加了传媒内参组织的“媒体V课“第四期,他们邀请了新锐电视人与业内人士交流,这是一个低成本高水平大密度的业务交流。专业交流、业务培训将是群媒体一大特点。于是有人额手称庆,无忌哥撰文《再玩自媒体你就low了!快抢占群媒体赚钱时代》。自个儿苦逼的天天写干货,以今时今日的自媒体红海,写那些10万+容易吗?于是他提出走共同富裕的目标:以资源共享+社群传播为模式,以分享、联接、良品为宗旨,打造“共享、共创、共推”的社群媒体。小伙伴们遵循这4条游戏规则,我把群媒体理解为自媒体的互助组或合作社。当然,有初级合作社,有高级合作社。然而,也有人泼冷水。黄丽媛在《群媒体:忌沦为传统媒体》一文中写道:以“帐号互推和抱团拉广告”思维建立的群媒体,是传统媒体思维的产物,解散仅是时间问题,原因有两点:第一,认为自媒体通过连接便会形成一个组织,这个组织通过分级管理、统一定价、统一服务,统一广告,殊不知这些自媒体人有的就是从这样的组织中走出来的,将他们再次捆绑于如此组织中,二次“出走”属情理之中;第二,虽然依仗集群效应,如是组织拥有更多话语权和影响力,但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大量广告和软文的充斥,让自媒体安身立命的“内容优势”一失再失,长此以往崩塌也属意料之中。黄丽媛认为,互联网思维指导下的群媒体应是另外一番样子,自媒体的内容创造者们,以高度自治的方式组成一个互相对等的网络,是K.K笔下典型的“蜂巢”式管理群系统,即以分布式运营和管理方式将每一个自媒体与形形色色的广告商、用户自动匹配,各成员根据内部规则以及其所处的局部环境状况而各自做出反应,最终形成有规模的自动化的互联网式“活系统”,具备三个特征:去中心、各成员高度自治、各成员之间以强关系形成高度连接。问题是这样的群媒体,群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比较松散的,不太容易形成强关系或强连接。笔者就曾组织过“非常道”自媒体联盟,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只是尝试过互助组这种形式,只是在公众号之间做一小小连接,互推一下。但由于参与各方差异较大,合作愿望和能力也不是很强,因此成效并不显著。不过,我把群媒体用于科研也有小小收获。我相信群媒体毕竟给我提供了一种新的玩法,一种新的思维,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都市情怀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都市情怀我们每个人都有。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一“拼”到底
全民拼音挑战赛
皮肤、表情、词库合作
车载、企业版、Linux版合作:天天都是10万+ 蜻蜓FM垄断媒体大咖的互联网音频路
10月8日,白俄罗斯女记者兼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
“8日晚上19点左右,有人给我打电话说你获得诺贝尔奖了,我听了哈哈大笑,其实一点都不吃惊。”,阿列克谢耶维奇书籍在中国的译者吕宁思,次日在其蜻蜓FM的独家节目《吕宁思时间》中,也对外分析了这位诺贝尔奖的获奖原由。
当然,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是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兼总编辑、皇牌节目《总编辑时间》主持人。在电视节目,译书著作之外,通过音频节目对外评述国内外大事,历史人文趣味经典,在蜻蜓FM上节目开播不到一个月,《吕宁思时间》这档节目的收藏订阅量就超过了3万。
吕宁思的同事,凤凰卫视当家评论员邱震海,则在蜻蜓FM开办了两档节目《邱震海新闻透视》、《邱震海军事观察》,从9月1日开播以来,两个节目每天的播放量,分别维持在80-90万左右。
也就是说,在微信自媒体人为难得10万+阅读量的文章欢呼雀跃的时候,邱震海等人在蜻蜓FM上的音频活跃收听量天天都远远超过10万+。当然,流量和渠道价值也正是这些大咖们选择蜻蜓FM主要原因之一。
作为互联网最大的音频平台,蜻蜓FM已经超过了2亿用户量,在传统的电视节目更加聚焦娱乐、电视剧等内容之时,一些高水准的电视台及纸媒大咖及主持人等,尤其在时事军事、财经商业、人文历史领域有专业建树的意见领袖,纷纷在其擅长的重度垂直领域尝试音频节目。
互联网搞音频,打开率天天都是10万+
2015年年初,蜻蜓FM正式启动PUGC战略,即互联网音频专业主播发展战略,并联合创新工场等设立主播及节目孵化基金,仅“全球播主竞技大赛”就开出了1.6亿的现金奖金池。据蜻蜓FM一位项目负责人透露,许多的草根主播,在蜻蜓FM上的月收入,单通过流量分成就能得到数倍于本职工作的收入。
数月以来,前来蜻蜓FM开办专业节目的主播已经突破了一万多名。而尤其在媒体领域,不管是电视、纸媒、广播,还是新媒体的平台或者是优秀的媒体行家,均选择了蜻蜓FM作为独家的音频合作平台。
稍早前,原本已经退休的原国防大学教授、著名军事评论员张召忠,也加入了蜻蜓FM的PUGC阵营之中。在他开篇的第一期节目,张召忠分享了其加盟蜻蜓FM的初衷:“我一直想找一个地方好好讲点故事,把我这些年做学问的事好好唠叨唠叨。”
张召忠一在蜻蜓FM上开办了电台《张召忠开讲》就引来了国内蜂拥而至的军事迷,张召忠的原有电视粉丝,互联网粉丝自行组织成了他的“水军”在贴吧、微博、微信等平台奔走相告,目前,《张召忠开讲》日均播放量在70万左右。其中第二期节目上线当天,播放量高达183.8万。在蜻蜓FM相关负责人看来,对于一档周播节目来讲,这是相当可观的数据。
荧屏之外进军音频领域的意见领袖不只是吕宁思、邱震海和张召忠,央视评论员张鸿也早已在蜻蜓FM上将音频节目经营的风生水起。其中,每天早上7点,张鸿定位清晨新闻资讯的《鸿7点》节目准时与听众“见面”,而另外一档《鸿3观》,是一档每周撼动听众三观的全媒体资讯脱口秀,热侃一周热点。
文字红利向音频红利过度
在微信公众号日渐式微之时,微信的打开率也越来越低,传统的媒体与媒体人在微信的内容运营上的收获越来越小。在告别微博红利之后,微信的红利期也基本消失了,而新兴的音频平台由于有特定的收听场景,特定的收听需求,越来越多的媒体大咖与名家选择了这一途径,进行转型,或者内容延伸。
经济学博士、第一财经当家主持人马红漫在谈到他的音频节目时提到,“一开始做音频节目也只是抱着试试的态度,但有几次参加线下活动时,一些过来要合影的朋友说每天在听《老马日日评》,这才意识到这可能是个趋势。”
马红漫所说的《老马日日评》正是他在蜻蜓FM开设的一档日播财经脱口秀节目,这档节目在全民炒股论股的年中开播,一夜爆火。据蜻蜓FM运营总监郑毓海透露,从6月15日正式上线至今,《老马日日评》的累计播放量已达5500万,单日最高播放量161万。
据马红漫团队运营人员透露,节目上线后不久,他们推出了微信公众号财经马红漫,通过马红漫在老马日日评里的宣传,公众号粉丝数破万只用了4天时间。
与马红漫效应相伴而生的,是蜻蜓FM在财经领域的矩阵效应,著名经济学家李大霄、北京电视台财经评论员姚长盛、著名财经作家、《证券市场周刊》编委李德林,《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著名主持人艾诚,以及数十位自身股评人也先后加盟了蜻蜓FM。与此同时,FT中文网、彭博商业周刊、财新网、财经网、一财网、雪球财经、福布斯中文网、东方财富网、上海证券报、国联证券等众多财经媒体或机构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
在普通人的认知中,使用类似蜻蜓FM这样的音频应用无非就是听听小说、听听音乐、听听相声等,但蜻蜓FM在财经领域等深度耕耘确实令人匪夷所思,特别是他们还独家签约了吴晓波频道。
作者是《中国企业家》、《彭博商业周刊》前科技主笔
我的文章还将发布到百度百家、新浪科技、腾讯科技、网易科技、搜狐客户端、今日头条、一点资讯、虎嗅、钛媒体等数十家网站
我的一个微信公众号是“王长胜”ID:wangchangsheng110
我的另一个微信公众号是“科技观察”ID:kejiguancha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媒体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6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