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利润是什么包括

& 会计利润公式的计算方法 会计利润公式包含的内容会计利润公式的计算方法 会计利润公式包含的内容桃李满天下摘要:如果你是一名会计师在会计利润公式中还不知道具体指的是那些,那接下来这篇文章就告诉大家会计利润公式中包含了哪些。快来看看吧!(1)会计利润公式的活期存款
客户凭存折或银行卡及预留密码可在银行营业时间内通过银行柜面或通过银行自助设施随时存取现金。
活期存款通常1元起存,一些银行的客户可凭存折或银行卡在全国各网点通存通兑。
①计息金额
存款的计息起点为元,元以下角分不计利息。利息金额算至分位,分以下尾数四舍五入。分段计息算至厘位,合计利息后分以下四舍五入。除活期存款在每季结息日时将利息计入本金作为下季的本金计算复利外,其他存款不论存期多长,一律不计复利。
②计息时间
从日起,我国对活期存款实行按季度结息,每季度末月的20日为结息日,次日付息。
③计息方式
除活期和定期整存整取两种存款外,国内银行的通知存款、协定存款、定活两便、存本取息、零存整取、整存零取6个存款种类,只要不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同期限档次存款利率上限,计、结息规则由各银行自己把握。
银行除仍可沿用普遍使用的每年360天(每月30天)计息期外,也可选择将计息期全部化为实际天数计算利息,即每年为365天(润年为366天),每月为当月公历的实际天数。
上述6种存款具体采用何种计息方式由各银行决定,储户只能选择银行,不能选择计息方式。
中国人民银行将计结息方式选择权下放到银行,意味着对于同一存款种类,各家银行之间将会出现计息方式的差异,从而使储户的最终利息收入并不相同。
人民币存款计息的通用公式:
利息=本金×实际天数×日利率
人民币存款利率的换算公式:
日利率(‰0)=年利率(%)÷360,月利率(‰)=年利率(%)÷12
积数计息法:按实际天数每日累计帐户余额,以累计积数乘以日利率计算利息。目前,各家银行多使用积数计息法计算活期存款利息。
计算公式为:利息=累计计息积数×日利率
其中,累计计息积数=每日余额合计数
(2)会计利润公式的定期存款
整存整取最为常见,是定期存款的典型代表。
①存款利率
定期存款利率视期限长短而定。
②到期支取的定期存款计息
案例:某客户在日存入一笔12345.67元的一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假定年利率为3.00%,一年后存款到期时,他从银行取回的全部金额是多少?
③逾期支取的定期存款计息
超过原定存期的部分,除约定自动转存外,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存款利率计付利息,并全部计入本金。
案例:某客户日存入10000元,定期整存整取六个月,假定利率为2.70%,到期日为日,支取日为日。假定日,活期储蓄存款利率为0.72%。
④提前支取的定期存款计息
支取部分按活期存款利率计付利息,提前支取部分的利息同本金一并支取。
⑤会计利润公式的存期内遇有利率调整,仍按存单开户日挂牌公告的相应定期存款利率计息。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会计利润公式包含的内容和知识,如果还不知道的小伙伴们就请仔细的阅读这篇文章吧。在以后的工作中对你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各位小伙伴们还想了解关于这方面的相关内容的话,详情请登录大众点评学习频道进行查看哦!快来第一个点赞吧~写评论发布热搜好文52岁的她 又活成了世上最美的女人<span class="num" data-v-668b4年拍60国美女,日本很保守,中国最热情<span class="num" data-v-668b朱茵、陈红绝色照片,原图居然长这样?<span class="num" data-v-668b俄罗斯姑娘把整个大自然穿在了身上...太美了!<span class="num" data-v-668b英国人拍下的中国照片 惊艳了世界!<span class="num" data-v-668b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用户举报热线: | 单位:上海汉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安化路492号会计利润与税收利润的区别?_百度知道
会计利润与税收利润的区别?
&#xe6b9;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龙泉2007知道合伙人
财政类认证行家
知道合伙人
财政类行家
采纳数:88691
获赞数:236436
税收政策法规宣传志愿者 税收普法先进工作者
会计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会计利润也就是账面利润,是公司在损益表中披露的利润。是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计算出来的;会计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三大费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税收利润是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相关规定计算出来的,计算时以会计利润为基础,按照税法规定经过某些调整得来。请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
ming2011530知道合伙人
ming2011530
擅长:暂未定制
会计利润就是利润表上的利润,是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计算出来的;税收利润是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相关规定计算出来的,计算时以会计利润为基础,按照税法规定经过某些调整得来。请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
那我们做帐时,选择《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从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现在已扩大到所有企业范围。会计准则执行后,原来的《会计制度》就丧失法规效力了。相当于《会计准则》取代了《会计制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niliangyuan知道合伙人
niliangyuan
采纳数:4687
获赞数:16416
会计利润是会计术语,一般是指利润表内的利润总额。税收利润没有这个词,一般是企业所得税所用,指的是会计利润经过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准则是以财政部令形式下发的部门规章,具有法律效力,对全国所有的会计制度具有指导意义的准则,是可以作为判案依据的。会计制度是以财政部文件的形式下发,只是一个具体执行操作的文件,如果真的进入司法程序的话,是可以不作为法院判案依据的。会计制度一般是根据行业或规模具体化了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准则抵触无效。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海0阔天空知道合伙人
采纳数:49
获赞数:129
会计利润是按税法作账计算出的企业利润,下面那个是税后利润吧?就是交完所得税后的利润.
其他1条回答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欢迎来到理臣教育
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有什么联系区别
  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虽都是业绩评价指标,既存在明显的区别,又在作用、方法和数量上仍存在一定的联系。会计利润是事后利润。那么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有什么联系区别?跟着理臣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什么是利润?
  什么是利润?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即全部收入与全部费用的差额。它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会计利润是会计学上的概念,是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计算出来的,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利用可靠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谨慎性原则等反映企业在一定经营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即期末净资产与期初净资产的差额,是账面利润,是公司在利润表中披露的利润。会计利润是在各个领域中运用得较为广泛的会计指标之一,它直观地反映了企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差额,
  经济利润是经济学上的概念,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和经济成本之间的差额,即企业投资资本收益超过全部资本费用部分的价值。经济利润也被称为为超额利润或经济增加值。它一般适用于企业内部管理层,不对外界披露,它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发展前景。
  二、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联系
  对会计师而言:利润=总收益-总成本,其中,总收益包括企业日常业务活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实现的收入,以及企业非日常业务活动的取得的利得等,总成本包括实现日常业务活动取得的收入所发生的材料、人工等成本,业务税金和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以及企业非日常业务活动所产生的损失。会计利润在计算时只考虑可以可靠计量的实际发生的收入和成本。
  对经济学家来说,经济利润=总收益一经济成本,经济收入是指按照财产法计量,在期末和期初同样情况下,一定期间的最大花费。即:本期收入=期末财产-期初财产,经济成本不同于会计成本,经济成本不仅包括会计上实际支付的成本,而且还包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等隐性成本。
  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经济利润=总收益-经济成本=总收益-(会计成本+机会成本)=(总收益-会计成本)-机会成本=会计利润-机会成本
  由公式可以看出,经济利润还可以表述为公司或个人生产经营产生的会计利润减去机会成本后的利润。
  三、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区别
  会计师不确认隐性成本,不列入利润表的减项,是因为没有客观的办法计算隐性成本,会计准则要求所反映的业务是真实的、已经发生的并且是可以计量的,会计师不能做没有根据的估计。因此,经济利润就不同于会计利润,经济利润是企业投资资本收益超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部分的价值,经济利润在计算时考虑了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真实反映了股东财富的增加。经济学家弗雷德?马歇尔对经济利润的定义是“所有者或经理的利润在按现行利率扣除了资本利息后剩余的部分可称为经营收益或管理收益”,意思就是把股东投入的资本的机会成本按照现行利率来计算,在计算经济利润时再加以扣除,马歇尔说“公司在任何期间创造的价值,不但必须要考虑到会计账目中所记录的费用开支,而且要考虑到业务所占用资本的机会成本”。由此看来,用会计师的方法计算出来的会计利润很显然高估了实际利润。
  1服务主体不同。会计利润服务的对象是企业外部的使用者。设置会计利润的目的是为了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并为利润分配提供可靠依据。设置经济利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和加强管理,对企业面临的可供选择方案的风险收益进行预测,使企业管理决策更加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
  2.目的角度不同。会计利润是站在企业所有者角度的经营成果指标,经济利润是站在公司的角度,公司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主体。可以通过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两个渠道来筹集资本,对于公司而言无论是债权人还是股东都是“投资者”,当公司通过计算得出有经济利润时,说明投资这家公司就会获得“超额利润”,自然就会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公司。
  3.计量的范围不同。会计利润仅考虑与企业经营相关,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生产要素,而经济利润还考虑股权资本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机会成本,经济利润的计量还要涉及到生产要素以外更复杂的概念。
  4.计量依据不同。会计利润是以收人与费用相抵后计算出来的,因此会计利润依据的是权责发生制,经济利润需要在会计利润基础上扣除投资资本成本,而这项内容不是实际发生的,因此经济利润不都是依据权责发生制,经济收入是指期末和期初同样富有的情况下,一定期间的最大花费。即:本期收入=期末财产-期初财产。
  5.成本计量不同。会计成本只确认和计量债务成本,而对于股权资本则不作体现。经济成本不仅包括会计上实际支付的成本,而且还包括机会成本,即:企业为将资源从其他生产机会中吸引过来而必须向资源提供者支付的报酬。这些报酬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会计成本仅确认显性成本。隐性成本往往不被认识,经济成本是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二者之和,是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全部成本。
  6.应用范围不同。会计利润是企业一定时期内收入、成本、费用的综合反映,是在各个领域中运用的最为广泛的绩效类指标之一,经济利润则多应用于投资决策、绩效评价、收购重组、激励机制设计等方面。
  7.计量的程序不同。会计利润的计量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和方法将企业的经济业务从发生到利润的形成都规范地记录下来。而经济利润的计算则没有固定的程序和方法,会计利润的计算必须遵守统一的会计准则,而经济利润则不受准则的限制。
  8.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依据不同。会计利润是依据过去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并且可以以货币计量的事项,对于未知的没有发生的事项在会计上则不予确认和计量的。而经济利润既包括已发生的也包括尚未发生的经济事项。
  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之间的最主要区别就在于,经济利润考虑了机会成本,而会计利润只考虑了会计成本,这表明,经济学家与会计师分析经营活动之间的着眼点不同,经济学家主要关心企业如何生产以及如何对产品进行定价决策,因此,当他们衡量成本时就包括了机会成本。而会计师的工作是记录流入和流出企业的货币,结果,他们注重衡量会计成本,却忽略了机会成本。
  如果只考虑实际的投入产出形成的会计利润,而不考虑机会成本,经营活动有可能是不划算的。比如某人MBA毕业,投资10万元自主创业做生意,1年可以赚10万元利润,但如果他把10万元存入银行,利率是5%,每年利息收入为0.5万元,而他打工可以挣15万的工资,从机会成本角度来看,这1年其经济利润就是亏损5.5万元。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公司,如果公司的会计利润无法超过投资者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这家公司就是在损耗股东财富,股东就不如把钱投到其他地方。
  四、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在企业管理中的优劣势分析
  由于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所包括的总收入和总成本的内容和范围不一样,所以企业管理当局采用二者时得出的结论也会不一样,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由于他们的理念不一样,他们所关注的利润焦点也不一样,下面举例说明:
  A公司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其财务目标,并将利润作为其业绩评价的核心指标,A公司2008年实现净利润1600万,2008年年末的所有者权益总额为5000万元(其中普通股1000万股,面值1元),长期负债5000万元(年利率8%),假定该公司的长期负债水平在2008年度内未发生变动,该公司的加权资金成本率为20%,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则A公司的经济利润=(投资资本收益率一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投资资本总额=[净利润+利息*(1-所得税税率)一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投资资本总额=-100万元,每股净收益=净利润总额/普通股股数=.6元/股。
  B公司为求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将增加企业价值为其战略目标,并确定以经济利润作为其业绩评价的核心指标,2008年实现净利润1500万元,2008年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为600077元(其中普通股1000万股,面值1元)长期负债4000万元(年利率7.5%),假定该公司的长期负债水平在2008年度内未发生变动,该公司的加权资金成本率为15%,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则B公司的经济利润=(投资资本收益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投资资本总额=[净利润+利息*(1-所得税税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投资资本总额=225.20万元,每股净收益=净利润总额/普通股股数=.5元/股。
  A公司将会计利润作为企业财务战略的核心,而B公司以经济利润作为企业财务战略的核心,若以会计利润作为评价的标准,A公司(净利润1600万,每股净收益1.6元)优于B公司(净利润1500万,每股净收益1.5元),若以经济利润作为评价的标准,则A公司(经济利润100万)劣于B公司(经济利润225.20万),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由于采用的评价指标不同,得出的结论完全相反,这说明,有会计利润的企业未必创造价值。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提供关于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相关的内容,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知识可参加,或者登录理臣教育网!
报名课程:
版权所有:(C)理臣教育 &
举报邮箱:
举报电话: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某企业税前会计利润为200万元,其中包括国债利息收入30万元,业务招待费开支超标准10万元,按33%税率计算的所得税为()
B.56.1万元
D.59.4万元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划线更正法
B.红字更正法
C.补充登记法
D.转账更正法
A.待摊费用
B.资本公积
C.实收资本
D.预提费用
A.委托代销
B.分期收款销售
C.预收货款销售
D.托收承付
A.会计科目
C.总分类帐
D.一级科目
A.经营收入
B.经营毛利
C.经营成果
D.经济效益税前会计利润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税前会计利润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税前会计利润(Pre-tax accounting profit)企业税前会计利润,指一定时期内,在减除有关所得税支出或加上有关所得税减免之前,企业上所报告的包括营业外收支的总收益或总亏损。
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
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的差异:
税前会计利润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所确认的收入与费用的差额,而应税利润(taxable income)则是根据税法规定所确认的收入总额与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即可扣除的费用)的差额,又称为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应纳的计税依据。我国国有企业自后缴纳所得税,同时,应税利润基本上与企业的税前会计利润一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会计和税收体制也进行了配套改革,应税利润与税前会计利润相分离已势在必行,1994年初《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件》的颁布,标志着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可以分离。
财务会计与税法规定由于目的不同,税前会计利润与难以一致。也不能强求一致。财务会计根据、及确定,其目的在于公允、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而税法规定根据国家政治权力的需要,依据“公平税负,促进竞争”的原则来确定,其目的在于保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所需的财政收入。
基于财务会计与税法规定的目的不同,税前会计利润与两者之间产生了差异,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
(3)引起的差异。
一般而言,会计处理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成果,最终表现为上的。时,再根据税法规定作账外调整,以计算出正确的,编制一张符合税法规定的申报表。
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
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及其差异:
税前会计利润是指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通过财务会计的程序确认的、在扣减当期所得税费用之前的收益。确认税前会计利润的目的是尽可能精确地计量企业的经营成果。与税前会计利润相对应的概念是所得,它是根据国家税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计算确定的收益,是企业申报纳税和国家税收机关核定企业的依据。
由于税前会计利润与所得确定的目的有所不同,使得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分为两类:一类是永久性差异,另一类是。永久性差异是由于税前会计利润与所得的计算口径不一致造成的。这种差异形成以后,在以后各期不能转回。如购买国库券的利息,在税前会计利润中作收入处理,而在所得中则不被作为收入。时间性差异是由于税前会计利润与所得确认和费用的时间不一致造成的。其特点是在以后各期可以转回,如企业在中对的方法与法规不一致时产生的差异。
(一)差异原因
虽然税前会计利润与所得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会计和税收是经济领域中的两个不同的分支,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规范不同的对象,我国会计改革后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与和税制改革后的一系列税收法规,都体现了会计与税收各自相对的与适当分离的原则。所以,税前会计利润与所得是两个不同领域内的概念,分别作为按照会计与税收两种不同规定计算的结果,就可能存在和出现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税前会计利润的确认和计算上,即企业按照会计核算的原则计算的应交前的(或亏损总额),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计算的一个时期应所得额之间,由于包括的内容和计算的时间不同而产生差异,由此而导致税收和会计上对应纳所得税的计算也出现差异。
(二)差异的表现形式
税前会计利润与所得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原则和税法的有关规定所包含的内容不同(即计算口径不同)和计算时期不同所造成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产生的差异,就其原因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两类。
(1)永久性差异。
永久性,指某一,税前会计利润(或亏损)与所得(或亏损)之间由于计算口径不同而产生的。这种在本期发生,将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当企业按照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所得包括的内容不同时,即所确认的收支口径不同时,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就会出现差异,这种差异包括两种情况:
①税前会计利润小于所得。例如:企业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产的损失等,按照原则的规定,应在计算税前会计利润时予以扣除。因为这些支出属于企业发生的的范畴,所以应体现在经营中。但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这些支出在计算时,不得从中扣除。在这种情况下,税前会计利润就会小于所得。产生这种永久性差异的事项还有:(计入的部分):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非金融机构的利息支出,不高于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准予在时扣除;按照的有关规定,无论是从金融机构还是从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无论利率的高低,均应按照实际发生数计入损益。
工资:按照税法的规定,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应按照(即计算时,允许扣除的工资标准,包括企业以各种形式支付给职工的基本工资、、各类补贴、津贴、奖金)扣除;按照的规定,按照应付给职工的实际工资计入成本、费用,这样,计税工资与实际应付工资之间也会存在。
捐赠:按照税法的规定,企业用于公益、非救济性的捐赠,在年度内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国家规定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的捐赠,以及非公益性、救济性的捐赠和不通过规定的组织直接向受赠人的捐赠不得扣除;按照的规定,无论是否属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也无论是否通过规定的组织捐赠,都可直接计入。
赞助支出:按照税法的规定,各种广告性的赞助支出可以在前扣除;按照的规定,无论是广告性质的支出还是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均可在当期计入。
业务招待费:按照税法的规定,企业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支出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业务招待费,由企业提供确实的记录或单据,经核准准予扣除;在中,业务招待费按实际发生数额列支,。
提取:按照税法的规定,企业按照财政部的规定,提取的坏账准备,准予在计算时扣除,按照的有关规定,坏账准备可以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比例计算提取,也可以按照其他方法和比例计算提取,按照其他方法计算提取的坏账准备与按照财务制度规定的方法和比例计算提取的都可以。
此外,企业发生的其他有关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在中应据实列支,但在时应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整。另外,实施细则中规定的某些的行为,如用货物对外投资,将货物用于非增值税等,在会计核算中不作为销售实现处理,但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应交纳。
②税前会计利润大于所得。例如:企业购买债券等取得利息收入,按照的规定,无论何种债券的利息收入均属于企业的一项收益,构成税前会计利润的组成内容。但是,出于鼓励企业购买国债等原因,税法可能规定企业的某些债券取得的利息收入(如购买国库券和特种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可以从所得额中扣除。在这种情况下,税前会计利润就会大于所得。产生这种永久性差异的事项还有:对外投资分回利润:按照税法的规定企业从其他单位分回的、已经交纳所得税的利润,其已交纳税额可以在计算本企业所得税时予以调整;按照会计核算的规定,企业从其他单位分回的已缴纳所得税的利润要并入本企业的利润总额。
来源于境外的所得:按照税法的规定,企业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在境外实际交纳的税款,按照规定可以从本期或以后各期的中按实扣除;按照的规定,企业取得的也应计入。
企业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这两种差异情况,均是由所确认收支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这种由于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由于计算口径不同而产生的差额即称为&永久性差异&,这种差异的产生不仅限于本,以后会计期也可能产生,而且这种差异产生以后,不能够在以后期间转回。
(2)差异。差异,指某一,由于有些和支出项目计入税前会计利润(或亏损),与计入所得(或亏损)的时间不一致,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或亏损)与纳税所得(或亏损)之的。时性发生于某一期间,但在以后的一期或若干期内将会转回。时性可分为应差额和可抵减时间性差额。其中,应纳税时间性,指在未来内将产生应纳金额的时性差额;可抵减时间性差额,指在未来期间内将产生可抵减所得税金额的时间性差额。
对于某些与支出,虽然企业在按计算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税法规定计算所得时采用的口径一致,但如果两者采用的计算时期不同,即确认的时间不同,也会使得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产生差异。例如:某企业的某项,按照的规定,其使用期限为20年,如果按直线法计算折旧,则年为5%;而国家出于鼓励投资,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就业增加,税源扩大等目的,在税收上规定企业对该项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假如:税收上规定该项的使用年限为10年,按直线法计算,则年为10%;如果该项的金额为10000元,则企业会计核算每年计提的折旧额为500元,按税法规定计算每年计提的折旧额为1000元。额的不同,使得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产生500元的差异额。如果该企业适用的税率为30%,则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500元差异,会导致出现150元(500×30%)的差异。这样,从一个看,该项由于会计核算和税收计算所采用使用年限和年的不同,从而使得按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和按税法规定计算的所得之间产生差异,并由此导致从中扣除的和当期应交所得税的计算之间产生差异。这种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由于计算时间不同所产生的差异即称为&时间性差异&.这种差异在某一时期产生以后,可以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转回。这500元的在未来内将产生可抵减应纳的金额,所以,它是可抵减差额。反之,如果,该企业的该项固定资产,按照的规定,其使用期限为10年,如果按直线法计算折旧,则年为10%;假如税收上规定该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为20年,按直线法计算,则年折旧率为5%。如果该项固定资产的金额为10000元,则企业会计核算每年计提的折旧额为1000元,按税法规定计算每年计提的折旧额为500元。计提折旧额的不同,使得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产生500元的差异额。如果该企业适用的税率为30%,则税前会计利润与所得之问的500元差异,会导致出现150元(500×30%)的差异。这500元的差额在未来内将产生应纳金额,所以,它是应时间性差额。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年度会计利润怎么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