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建房有有老式的压水机留住在家里老人去世的房子好不好 房子大门朝西房子后面有条沟前面是大路压水机在后面右边好不好

老费... 邀您来去哪儿攻略体验更流畅,还能赢积分换大奖马上下载游记详情一个有历史,有故事的地方,英国、爱尔兰春天里的行走(四)&#xe05月28日是我们离开巴斯去索尔兹伯里的日子。我们在国内时,就在网上提前预定了10点30分发车的火车票,火车站就在酒店的马路对面。早上我们非常从容的慢悠悠的享受了酒店里超豪华的美味早餐。然后退房到车站等候火车。我们最初的计划是在索尔兹伯里看完巨石阵以后,乘车到英国南部的海滨城市普尔,到在普尔工作的弟弟家小住几日,然后从那里回伦敦,回国。昨天接到弟弟的电话,告诉我们:因公司的重要工作,他需要出差几天,不能在家里接待我们了。因此我们修改了行程,准备离开salisbury后先去英国的南边城市温彻斯特,然后去参观温莎城堡,从温莎去机场回国。在等车的时候,顺便把从索尔兹伯里到温彻斯特的火车票买了。&#xe0巴斯火车站买票的售票员是不是纯种白人,肤色有些偏黑。英文也不是纯正的伦敦口音。索尔兹伯里到温彻斯特两张票的价格是31.6英镑。我给了他50英镑一张的整钱。他把2张乘车票2张座位票和找回的零钱一起扔出了售票窗口。我们先核对了车票是否有误。再核对找回的钱,发现他只找给我们8.4英镑。而且没有机器打印的票据明细。于是找他质疑,他迟疑了一下,什么都没说,就又给了我们10英镑。我们知道,其实他早就知道少给了我们10英镑。为了证明我们的猜测,我坚持让他把机器打印的收据明细给我,最后他没办法,也给了我。我仔细看了收据明细,上面打印的就是收入40英镑,票款31.6英镑,找零8.4英镑。明白了吧。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质疑,那么他在下班结账的时候,可以直接把这10英镑揣到自己腰包里。而且没人知道。我就奇了怪了,英国人穷疯了吗。售票处没有监控探头吗。这点小钱也敢挣,是欺负我们英文不好吗,是不是觉得我们老糊涂了呢,这样的英国人,你们知道不知道这样会被中国人看不起的吗。对面站台上停着一趟我们从布里斯托尔到巴斯乘坐的那种自带动力的机车。这种机车中国国内还没有。最近中国中土集团承建了尼日利亚的地铁项目,采购的车就是这种车型。这是我们将要乘坐的车,有三节车厢。我们的座位在A车厢,49和53号座位。面对面。&10:34分发车,途径Bradford-On-Avon,&Trowbridge,&Westbury,&Warminster。大约在11点31分到达Salisbury&站。我们预定的Milford&Hall&Hotel&&&Spa&酒店坐落在这座古城市中心的北部,距离火车站其实并不太远,只是因为不太熟悉路,拖带着行李,就打了个车。车费6.6英镑,给了司机7英镑不找零。Milford&Hall&Hotel&&&Spa酒店建在一座乔治亚时期(Georgian)的大宅内,经过了精心扩建,完美地结合了传统英式好客服务和现代化设施。酒店订单上规定的入住时间是下午2点以后,因为下午要去看巨石阵,就着急过来了。到达酒店的时间还不到中午12点,我们计划,如果入住不了就先存行李,先去巨石阵,不过热情的酒店前台服务员很快给我们安排了房间,并且顺利入住。这是一家非常舒适的4星级酒店。很安静。距离市中心也不太远。可以步行到达。酒店的服务人员特别好,知道我们下午要去巨石阵,主动给我们指路,告诉我们到哪里上车。而且告诉我们可以先不用交费,等退房的时候再结算。&#xe0中国人用&鸡肋&形容那些让人觉得丢了可惜,得到后又没多大用处的事物。这里典故源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曹操攻取汉中,久攻不下,进退两难。一天晚上,小校进帐问当天的口令,曹操正在喝鸡汤,看到碗里有块鸡肋,就随口说出:&鸡肋&。杨修知道后立即命人收拾行装,准备撤退。夏侯敦不解,问之,杨修回答说:&鸡肋者,弃之可惜,食之无味。这是丞相考虑到当前形势,进不能胜,退又恐人耻笑。但不久丞相必然退兵&曹操得知后大惊,就杀了杨修,强行进兵,结果大败而归。其实最初在确定英国爱尔兰行程的时候,一直在为去不去看巨石阵而纠结。一些曾经去过那里的亲戚和朋友都告诉我巨石阵没什么可看的,就是荒原里的一堆大石头而已。可又觉得巨石阵是英国旅游的著名景点,是英伦三岛上最著名、最神秘的史前遗迹。我们万里之遥来到英国,错过了这个著名的地方,多少会留下些遗憾。最终还是决定拿出一天的时间专门去看看。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行程。酒店前台的服务员非常热情,在帮助我们办理入住手续的时候,知道我们下午去看巨石阵,就告诉我们一定去坐巨石阵的双层旅游巴士。在火车站和市中心的NEW&CANAL&街都有发车站。我们在酒店吃过午饭,稍作休息,就出发了。图片上的这条街叫做CASTLE&ST&.&从酒店出来顺着这条大街一直向南,就到市中心了。这个画着巨石阵宣传画的橘黄色的双层巴士,就是我们要坐的开往巨石阵的车。尽管酒店服务员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其实我们是半信半疑的。因为在网上我曾经看到有中国朋友介绍,从巴士总站有3路公交车可以开往巨石阵。心想,公交车是否可以便宜点呢。于是我们先去了位于城市中心的公交总站。在公交总站看到有两位司乘工作人员正站在路边说话,于是我们就过去问去巨石阵的3路公交车站在哪里。他们告诉我们,现在已经没有去巨石阵的普通公交车了,如果想去看巨石阵必须做那个旅游大巴专线车。其中的一位工作人员,主动提出带我们去车站。告诉我们旅游专线的车票是每人28英镑。位于NEW&CANAL大街上的旅游专线大巴车站已经等了好几位游客了。排在我们前面的是一对来自曼彻斯特的退休老夫妇。曼彻斯特是英国的一个老工业城市。这对老夫妇看上去非常朴实,一看就是特别传统的英国产业工人。让我们特别吃惊的是,这对老人也是第一次来到Salisbury旅游。第一次去看巨石阵,而且从来都没有出过国。中国人往往羡慕西方人的生活,以为人人都有钱去周游世界,其实真的不是,我们在英国曾经与好多普通人聊过,能够经常去旅游的人真的不多。你看这对老夫妇都退休了,才有机会去看巨石阵。而Salisbury距离他们居住的城市Manchester真的没多远,也就几个小时的车程。所以,我们有理由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足和幸福。车来了,这对英国老夫妇已经在附近的游客服务中心提前买好票了,可以直接上车。我们则交给司机56英镑,拿到两张票。起初我们以为这仅仅是车费,后来才明白,28英镑里包含了18.2英镑的巨石阵景区门票,老塞勒姆遗址门票5英镑。剩下的车票钱只有4.8英镑。如果我要再告诉你巨石阵景区其实距离市中心的距离非常远,大约要乘车1小时,你就会说这个钱其实比公交车还便宜呢。等人都坐好了。旅游大巴一路向北。路边是非常漂亮的英国田野风光。大约1小时后,大巴车驶入了巨石阵景区的停车场。当游客下车时,有工作人员发给每人一张景区入门票和语音导览器,&有中文,呵呵。这就是巨石阵景区的入口。景区门口那些自驾车来的游客排着长队等待买票。我们这些坐旅游专线车来的游客可以走快速通道直接进入。看到这里也可以买年票,成人的年票价格是52英镑。我们有的奇怪,这样的地方谁会反复来呢。除非你是导游。呵呵。进入景区你其实还是看不到那个著名的巨石阵,还要换乘这个免费的摆渡车。车很多,坐满了就走。坐上摆渡车,再向原野深处走大约7--8分钟。等车停下,你就会看到人潮涌动的远方,就是那个神秘的巨石阵了。巨石阵的英文单词是Stonehenge&。Stone&这个词的意思大家都知道,是石头的意思。henge这个词的意思在英文里就是围栏的意思。所以巨石阵又称索尔兹伯里石环、环状列石、太阳神庙、史前石桌、斯通亨治石栏、stonehenge斯托肯立石圈等名,是欧洲著名的史前时代文化遗址。巨石阵占地大约11公顷,主要是由许多整块的蓝砂岩组成,每块约重50吨。这些石柱排成圆形,最高的石柱高达10米,不少横架在两根竖直的石柱上。从现存的遗址看,这个环形石柱群被直径达120米的土堤围绕着,其石高6米,单块重30吨~50吨,石柱上面是厚重的石楣梁,紧密相连,形成柱廊形状;石环外侧土墙的东部有一巨大的石拱门,整个结构呈马蹄形。石环内有5座门状石塔,总高约7米,呈向心圆状排列。巨石阵(Stonehenge)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阳,在同一条线上;另外,其中还有两块石头的连线指向冬至日落的方向。经过多年的考古研究,英国考古学家认定巨石阵的准确建造年代距今已经有4300年的历史了,也就是说建于公元前2300年左右。尽管巨石阵在Salisbury平原上存在了好几千年,但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间里并不为世人所知,直到公元1130年,英国的一位神父在一次外出时,偶然发现了巨石阵,从此这座由巨大的石头构成的奇特古迹,才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那么生活在这里的古人们为什么要在这里建造如此规模的巨石阵呢。来自世界的科学家进行了很多的研究,也有很多的猜测。推测1:古代祭祀场所1997年,英国科学家在一次实验中发现,巨石阵具有令人惊异的声学特性。科学家们在一些巨石中放入先进的录音器材进行实验,发现组成巨石阵的巨大扁平石块能非常精确地放射巨石阵内部的回声,并将其集中于巨石阵的中心,形成共鸣效应。科学家们推测,巨石阵很可能是古代祭祀的主要场所。早在17世纪,英国古董学家奥波雷就认为,巨石阵是罗马统治时期德鲁伊教的祭祀场所。相传德鲁伊教在英国索尔兹伯里平原上建造了巨石阵,目的是用来献祭太阳神,从此在巨石阵的故事里出现了德鲁伊教。德鲁伊教是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散居在不列颠、爱尔兰等地的凯尔特人信仰的一种宗教。据说德鲁伊教的形式和教义非常神秘,凯撒远征高鲁时说,德鲁伊教士精通物理、化学,他们在树林中居住,甚至用活人献祭。在英国除了索尔兹伯里巨石阵外,还有900多座圆形巨石阵,这些巨石阵分布在英国不同的地区。其似圆形形态好像是以黄金分割比例排列。推测2:显赫家族墓地关于神秘的巨石阵,人们仍旧继续做着各种各样的推测和解释。2003年,考古学家在巨石阵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座古墓,墓中出土的陪葬品有100多件,包括金、银、铜等装饰品,陪葬品的数量要比同年代墓葬多达10倍,经专家考证,墓中的主人地位非常显赫,他就是阿彻。阿彻大约生活在公元前2300年,而这个阶段恰好是巨石阵形成的时期,考古人员发现,阿彻墓中的陪葬品大部分来自阿尔卑斯山,从阿彻遗留下的牙齿形状和损坏的程度检测来看,他的童年是在阿尔卑斯山区度过的,他很有可能是来自瑞士或者是奥地利一带。如果是阿彻建造了巨石阵,那么被视为英国古老象征的史前巨石阵将会是一名外来人的作品。考古学家们推测,几千年前的维赛克斯人和阿彻都有可能参加了巨石阵的建造,但从他们分别生活的时代可以看出,巨石阵的建造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推测3:古代的康复治疗中心2008年,英国考古学家杰弗里&温莱特和蒂莫西&达维尔认为,巨石阵无异于&新石器时代的卢尔德&。卢尔德是法国圣地,因被认为具有神奇的治疗功能而名噪一时。墓葬用品散落在巨石阵及其岩石碎屑周围,代表一种避邪之物,表明巨石阵在古代的作用首先是一处朝圣地。同时,巨石阵一带发现了数量非比寻常的骨骼,上面均留有重病或重伤的迹象。对遗骸牙齿分析的结果表明,其中一半人来于巨石阵以外地区。考古学家根据这次发掘结果推测,人们来到此地的原因或许是认为这里的石头具有治病&神力&。达维尔猜测,人们当时怀着一种悲伤、绝望的心情来到巨石阵。生病或受伤的古人来到那里,冀望&神石&能帮助他们康复。新的考古发现表明了巨石阵曾经是史前朝圣者的康复中心,验证了它在史前社会的重要性。推测4,古代的天文观测台本世纪初,英国天文学家洛基尔进一步指出,如果站在巨石阵的中央观察,那么第93号石头正好指向立夏(5月6日)和立秋(8月8日)这两天日落的位置,第91号和石头则正好指向立春(2月5日)和立冬(11月8日)这两天日出的位置。因此,洛基尔认为,早在建造巨石阵的时代,人们就已经把一年分为8个节令了,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洛基尔的研究引起了天文学家和考古学家们的浓厚兴趣。他们联想,巨石阵大概是远古时代人们为观测天象而建造的,它很可能就是一座非常非常古老的&天文台&。20世纪60年代初,一位名叫纽汉的学者宣称,他找到了指向春分日日出方位的标志,并指出91、92、93、94号石头构成了一个矩形,矩形的长边正好指身月出的最南端和月落的最北端。后来,英国天文学家霍金斯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了大量计算,用巨石阵来预测月食。巨石阵里还有56个围成圈的坑穴,坑内有许多人的头骨、骨针和燧石等。霍金斯认为,古人就是用这些坑穴来预告月食。后来天文学家霍伊尔更认为巨石阵能预报日食。在二十一世纪初,又有人提出一种观点,认为巨石阵既可能是用来祭祀的宗教活动场所,又是墓葬场所,同时也可能还是观测天象的天文场所。这就好像在中国已经发掘出的不少古墓那样,其中也都发现了古代的星图。更奇怪的是,曾有学者用当前最先进的仪器设备,检测出巨石竟能发出超声波。古人在刀耕火种的时代怎么会知道超声波呢?难道是外星人遥远的史前时代光顾了英格兰?究竟是天文台,还是宗教活动场所,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这还是个未解之谜。呵呵。在从前,巨石阵是容许游客进入近距离观赏的。不知什么时候起,在巨石阵的外围拦起了一道绳索,游客已经无法靠近了。我们环绕着绳索的外围走了一整圈,从不同角度欣赏了巨石阵的全貌。说句实在话,尽管巨石阵在英国人心里很神秘,但给我们的感觉,巨石阵给人的视觉冲击和心里震撼远远赶不上埃及的古老的神庙。古埃及的那些巨大的神庙同样建造于4--5千年前,如果你有机会去那里参观游览,无论从建筑规模,建筑结构,建筑的复杂程度,建筑的艺术表现力,艺术美感,雕刻的精美和神庙所承载和传递的古老埃及的文化和文明,都远远超过了巨石阵。古埃及那些由巨大石块建起来的神庙,都可以近距离的触摸,那种触感带给游客的历史感和心里震撼也远远超过了巨石阵。朋友们说的没错。巨石阵对于那些经常走世界,见多识广的中国游客来说,的确有点像&鸡肋&。巨石阵景区范围很大,周边有一些小型的土堆。类似于中国的墓葬,英国的考古学家对周边的这些地方继续了多年的考古挖掘,有了不少的考古发现。这些考古发现,都展出在入口处的博物馆里。考古学家们研究发现,巨石阵的建造持续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这两张图片复原了公元前2500年和公元前2200年的巨石阵的样子。考古工作者推断,巨石阵至少已有几千年以上的历史。考古证明,巨石阵的修建是分几个不同阶段完成的。大约在公元前3100年,开始了巨石阵的第一阶段的修建。人们先挖了一道环形旱沟,在沟的外侧斜置了一块石块,在环沟内侧,修建了一些土坛,坛中有56个土坑。蓝砂岩摆成的两个圆圈,是巨石阵的雏形。在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1900年,人们修建了通往石柱群中央部位的道路,又建成了规模庞大的巨石阵,形成了夏至观日出的轴线。人们以巨石作柱,上卧一巨石作楣,构成直径30米左右的圆圈。圆圈内是呈马蹄形的巨石牌坊。其后的500年间,人们不厌其烦地多次重新排列这些巨石的位置,形成了今天大致能看出的格局。巨石阵的主体由几十块巨大的石柱组成,这些石柱排成几个完整的同心圆(在古代这是一个象征&完美&的符号),巨石阵的外围是直径约90米的环形土沟与土岗,内侧紧挨着的是56个圆形坑,由于这一些坑是由英国考古学家约翰&奥布里发现的,因此又叫&奥布里&坑。在当地出现的第一块石头是位于圆圈&洞口&位置上的一块重约5吨的沙岩(又被称为&种石&)。在此石出现200年之后,若干石柱才从英格兰西部的威尔士运来,矗立在中央,并形成两个一大一小的圆周。考古学家称之为&巨石阵&的二期建筑。再后来,&种石&被挪走,&巨石阵&进入了建筑的第三阶段&&人们运来了180块大沙岩,与原来的青石柱重新排列成圆形和马蹄形结构。事实上从现有的遗迹上,人们也可窥见&巨石阵&第三阶段的基本风貌。据估算,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建造&巨石阵&需要至少3000万小时的人工,相当于1万人工作整整1年。最不可思议的是石阵中心的巨石,这些巨石最高的有8米,平均重量近30吨,然而人们惊奇的发现,有不少重达7吨的巨石是横架在两根竖着的石柱上的。来自世界的考古学家和科学家又研究了古人建造巨石阵的方法,做了很多的科学实验。甚至还有一位中国辽宁阜新的退休工人王金甲2006年宣布,他找到了巨石如何架起的关键因素。考古学家的研究发现,人类在巨石阵地区生存的时间要比之前预想的早几千年。科学家在距离巨石阵一英里处发现了人类居住的证据,时间要追溯到公元前7500年,比之前研究证实的时间还要早5000年。博物馆外复原了曾经生活在这里古人的生活场景博物馆里展出了很多在巨石阵周边的考古发现,对于了解巨石阵建造的过程和历史很有帮助,如果你对那段历史有兴趣。不妨多花些时间好好研究一下。加载更多&#xe0旧塞勒姆(Old&Sarum)其实是位于Salisbury&北部的一处遗址。也是Salisbury&这个城市的前身。这里最早有人类居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3000年,比巨石阵开始建造的年代还要早。大约在公元前500年以后,这里被罗马人Romans占领,罗马人开发了这里。后来有撒克逊人Saxons和诺尔曼Normans人先后生活在这里。诺曼人在这里建起了漂亮的城堡和皇家宫殿。但是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只有这些辉煌建筑倒塌以后留下的残垣断壁。是什么原因导致古人们放弃了这里,而在更南边的埃文河畔重新建立了一个新的城市Salisbury呢。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水。旧塞勒姆的地势比较高,古人们靠井水提供水源。这在人口不多的时候没有问题。后来城市再发展,特别是有了军队的驻扎,井水已经满足不了需求,于是旧塞勒姆更南边的埃文河畔就成为建设新城市的更好选择。第二个重要的原因是Salisbury大教堂的修建。旧塞勒姆的地势较高,站在城市的废墟之上,整个Salisbury的美丽的城市风光尽收眼底。其中最醒目的,最漂亮的就是那个有着整个英国最高尖塔的Salisbury大教堂。前面多次说过,教堂是西方人的文化中心,也是墓地。当大教堂建成后,教堂周围逐步成为城市的中心,这里就慢慢荒废了。更另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尽管这里仅仅是一处遗址,却有着无比美丽的英式田园风景。从巨石阵回城的路上,旧塞勒姆是观光巴士的一站,如果你有兴趣参观就下车,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会把你引导到遗址。站在废墟之上,环顾四周,绿茵环绕,野花盛开。草地上是悠闲的羊群,这是我们在英国的十几天里少见的漂亮的英式田园风光喜爱这片大好春色的不仅仅是我们,还有很多本地人。他们携家带口,开着私家车来到这里,在开满鲜花的草地上支起帐篷。与家人和朋友享受着春日里温暖阳光下的幸福和快乐。孩子们在草地上玩耍。还有的家长带着孩子练习骑马。那个画面特别温馨。天上不时有小型的飞机飞过。我们观察了一下,那是一家跳伞俱乐部在训练。参观旧塞勒姆的票价不到5英镑。如果你有观光巴士的车票就不需要单独购票。也许你会关心,参观完旧塞勒姆怎么回去呀。别着急,无论你在这里玩了多久都没关系,回到公路上,就可以看到回城的公交车站。大概有3趟车从这里回城,你可以搭乘任何一辆公交车,凭巨石阵观光巴士车票不需要在另行购票。旧塞勒姆其实距离Salisbury非常近,大约10多分钟的车程就可以回到城市中心。下车后,回酒店的路上正好有个TESCO超市。买了冷冻的鲜贝,虾肉,鱿鱼,还有新鲜的三文鱼和蓝莓,一共才花了不到11英镑。加载更多&#xe0这就是我们昨天在旧塞勒姆曾经远眺过的Salisbury大教堂。大家都知道英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数座教堂。那么这个漂亮的Salisbury大教堂有什么看点和与众不同呢。Salisbury大教堂始建于1219年。教堂的大厅和祭坛完成于1258年。这个教堂尖塔的高度有123米,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建造技术。完成于1310年。是现在英国境内最高的教堂尖塔。礼拜堂有着非常漂亮的哥特式浮雕。堪称是中世纪美术的杰作。大教堂里还有1386年制作的全欧洲最古老的时钟。最神奇的是这个时钟直到今日依然能够正常工作。英国著名女雕刻家Sophie&Ryder(索菲亚&莱德)的最著名的代表作在这里展示。Sophie&Ryder1963年出生于英国伦敦,她从小就表现出艺术天赋,并前往英国皇家美术院学习综合艺术,后来受到老师的鼓励开始进行雕塑的创作,她使用石雕、泥塑、铁丝缠绕等方式进行创作,他创作出大量雕塑作品,最受欢迎的要数她的作品&兔夫人&,一个有着兔头女性身体的形象,之后她又创作出牛头或者马头的男性形象来陪伴在兔夫人的身旁,她的创作追求用动物去探索人类的情感。Salisbury大教堂回廊里展出了Sophie&Ryder&创作的200个形态不同的兔子。上面的这些东西都是Salisbury大教堂的看点和与众不同之处。可我们到这里来可不是仅仅看这些的。那么我们最想看到的东西是什么呢。Salisbury大教堂有一个非常漂亮,造型独特的中庭回廊Cloister&。Salisbury大教堂的中庭回廊Cloister&是英国国内所有教堂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回廊的草坪的中央是两棵枝叶繁茂的千年古树。这个回廊比我们前面介绍过的伦敦的威斯敏斯特皇家教堂中庭回廊更漂亮。最最重要的是,1215年为了限制英国国王权力而制定人类历史上第一份宪法文件-----《大宪章》就保存在这个回廊里。这才是我们到这里来最想看到的先让我们用一点时间来了解一下《大宪章》。知道了这个大宪章的重要意义,你就会理解我们为啥那么渴望看到这个文件的原稿。1215年初,英国贵族为了反对约翰国王对外战争、随意增加税收、疯狂掠夺教会财产的行为,以国王没有履行自己保护臣民利益的义务,却要求得到比契约规定的更多的权利为由,武装反抗约翰的统治。日,在英国泰晤士河畔的贵族武装代表与国王约翰驻地中间的兰尼米得草地,开始了历史性的谈判。4天后,双方以兰顿起草的文件为基础,共同签署了一部文件。作为对国王权力的约束,尽管约翰国王对这份文件充满了仇恨和无奈,但是在大军压境、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极不情愿地和25名男爵以执行人的身份在这份文件上签了字。这部文件就是《大宪章》。它本身并无新意,只不过是把从威廉一世(1066年,法国诺曼底大公威廉为争夺王位征服英国)开始,日威廉一世把被征服的英格兰所有封建主召集到南部小镇索尔兹伯进行效忠宣誓(史称:索尔兹伯盟誓)的两百多年里国王和贵族约定俗成的契约关系,第一次转化为明确的法律文字。但是,《大宪章》出现却使英国人自&索尔兹伯里盟誓&以来的契约精神得到强化,它为以后的英国人提供了一种用和平谈判和相互妥协的方式解决政治问题的大智慧。《大宪章》虽然只有63款,但却奠定了英国宪政制度的最重要的基石,并成为对君主权力进行限制的永久见证。《大宪章》明确规定,国王在未征得贵族同意的情况下不得随意地收取贡赋;不经过同等人的合法裁决和法律的审判,国王不得逮捕和囚禁任何人;不得剥夺他们的财产,不得宣布他们不受法律保护,也不得将他们处死。《大宪章》同时还规定,如果国王违背他的诺言,贵族们有权拿起武器来反对国王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全体英国人都应站在反对暴政者一方。《大宪章》中最为精髓的两条原则是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对臣民财产及人身安全的保障权,以及臣民与君主的契约关系中臣民对君主的反抗权。这两条原则对后来英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保障个人财产,激发个人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民拥有反抗权,这使革命具有合法性,并最终改变了不合理的制度。更为重要的是,《大宪章》不仅仅是一个契约,它本身就是合法维权行动的标志。《大宪章》的签署确立了这样的一个原则:英国国王的权力并非是至高无上的,他只能在法律的限制之下行使权力,即王在法下,国王的权力不能超越法律。《大宪章》签署的年代是13世纪初(英国先后有四个不同版本的大宪章,最后确定的是1215年版本),当时的欧洲很多地方还处在城邦状态,君主政体刚刚开始在一些国家形成。然而,英国人却在此时,早早就有了一部《大宪章》来限制君主的权力,这为日后英国的崛起奠定了极为重要的基础。它的总体原则尽人皆知。那就是国王要服从法律,不能独断专行。如果国王要实行独裁统治,剥夺民众的财产,或者不经司法程序就关人、杀人,人们就有权起来反抗国王。比如,在1233年至1234年间就有一次捍卫宪章的大规模起义。所以自1215年以来,在历代君主都正式接受《大宪章》之后,独裁统治就不大可能出现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君主立宪。《大宪章》的意义在于:君主施行统治要以臣民利益为重,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事。所以,尽管在1215年之前就有君主要守法的思想,但却一直没有实践,1215年后这一观念变成了白纸黑字:统治者要服从法律&&《大宪章》制定的法律。《大宪章》有三个要点:其一,取消了国王为数众多的收入来源,限制政府敛取钱财。其二,司法方面,国王的判决要公平合理,人人平等,并且不可买卖。其三,关于地方政府,要解除郡长、地方法官等等的压迫,这样的压迫在宪章中多有涉及。《大宪章》的本质是:国王要服从法律。国王不能独裁专制,而要公平行使权力。宪章上最著名也是最重要的两个条款就概括了这一点,这两个条款写在英国的根本法典《法律全书》上,其内容是:第一条,国王要宣誓&我对任何人行以公正、不向任何人出卖公正、人人享有公正&。第二条,不可剥夺任何人的财产,逃犯、流放犯、入狱者、被判处死刑者等依据国家法律或其同胞的合法裁决而被判有罪的除外。这些条款都是防止独裁的根本依据。国王不能为所欲为,不经司法程序,无权剥夺他人财产,无权将人逮捕或砍头。在英国的宪法术语中,《大宪章》是基石,是通向民主政治的台阶。实际上,在宪章里有一项条款就涉及到了民主,条款中说:除非&一致同意&,否则不可以征税。这项规定马上得到了议会的认同。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大宪章》是民主的第一步,它使统治者受制于法律,开启了民主统治的先河,引导英国走上了民主的道路。(网络图片)我在爱尔兰圣三一学院凯尔斯经书的那片曾经介绍过。《大宪章》也是写在羊皮书上的。《大宪章》约含3550字拉丁文,如今世上仅存四份原件。其中,两份在大英图书馆,一份在英国林肯城堡,一份在英国索尔兹伯里大教堂。据说保存在Salisbury大教堂回廊里的这份羊皮书是四份原件中保存最好的一份。我们找到了展出《大宪章》展室的大门入口。不过我们的运气真的太差了。今天是星期日。展室的大门紧锁。我们只能透过大门的玻璃窗远远的眺望展出羊皮书的展厅。据说,如果你有机会参观,可以了解到整个文件的制作过程。这是Salisbury大教堂,也是英国人奉献给我们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和文化遗产。在这里有电影,动画和图形,展示了大宪章行成初期的历史人物和与约翰国王的斗争。有助于到这里的游客了解那段历史,更深刻理解大宪章产生的历史意义。今天的是2016年的12月6日,两天前,我们国家刚刚度过第三个宪法日。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为12月4日。日是中国首个国家宪法日。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其目的是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中国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当然也包括国家元首。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英国人在1215年制定的《大宪章》,了解了《大宪章》对于英国,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和法制的建设和发展重要意义。如果我们国家从日有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开始,就开始认真学法,普法,知法,尊法,守法,用法律约束所有国家公职人员,也许就没有了反右,就没有了文革,就没有了64,就没有了聂树斌的冤死和今天的平反。在建设法制国家的道路上,中国人与800年前的英国人有太大的差距,中国有太长的路要走。任重道远。所以。如果你有机会去英国,去Salisbury,一定去看看Salisbury大教堂的漂亮的回廊,还有保存在那里的珍贵的大宪章羊皮书。没能亲眼看到保存在大教堂里的著名的《大宪章》羊皮书的确有点遗憾。加载更多&#xe0我们已经买好了下午去温彻斯特的火车票,参观完大教堂我们步行回酒店取行李。前面已经介绍过,索尔兹伯里是13世纪随大教堂一起建立起来的城市,保存了很多历史非常悠久的古老建筑。大教堂周边的地区称为克鲁兹区(&The&Close)。除了大教堂,这个城市的其它一些旅游景点也都在这一地区。图片上的建筑是大教堂主教的官邸。这里可以拍照,但内部是不对游客开放的。埃文河从西面,南面环绕着城市,埃文河畔的风景美丽而静宁,河边成为来这个城市旅游的游客们最喜欢驻足的地方。&#xe0大主教官邸的北侧不远处是索尔兹伯里博物馆(THE&SALISBURY&MUSEUM).索尔兹伯里博物馆原名索尔兹伯里与南威尔特郡博物馆,2014年更名为索尔兹伯里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是由17世纪招待国王的迎宾馆&国王官邸&(&The&King's&House)改建而成,1610年和1613年这里曾经两次接待詹姆斯一世国王,也是英国一级保护建筑。博物馆以巨石阵、老萨勒姆文化和当地历史文物而闻名,博物馆里的陶器和玻璃制品的收藏都精美绝伦。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还有4000多幅油画作品。我们去的那天恰好周日,下午2点到5点开门。我们没机会进去。如果你有时间不妨进去看看。&#xe0从索尔兹伯里博物馆在向北,紧邻的建筑是叫做衣柜(Wardrobe)的步枪博物馆(Tthe&Rifles&Museum)。这个博物馆的建筑建于1254年,衣柜(Wardrobe)这个名字源于这里曾经是大主教的商店。现在这里是以女王的丈夫爱丁堡公爵的联队而著名的威尔特郡和伯克希尔郡联队的总部,兼做博物馆。&#xe0图片上的建筑叫做蒙佩森宅邸(&Mompesson&house&&&garden),坐落在索尔斯伯利大教堂北面,17世纪晚期当地议员Thomas&Mompesson先生买下了这块土地,于1701年建造了这栋豪宅。18世纪中期汤森德家族买下了蒙佩森宅邸,著名艺术家Barbara&Townsend小姐在其中居住了96年,直至去世。1952年国家旅游公司买下了蒙佩森宅邸,并向公众开放。这栋建筑体现了安妮女王时期的建筑风格,拥有华丽的灰色天顶、富有时代特色的家具、精美的雕花楼梯和宁静的庭院,被评为英国一级保护建筑。同样是因为周日的原因,我们没能进去。&#xe0周末很多博物馆关门了,但有一个风景只有周末才有,那就是索尔兹伯里城市中心广场上的周末自由市场。市场里主要售卖的商品是当地百姓自己制作的食品这种软糖我们在土耳其见过很多,不知道是不是本地生产的。还有很多家庭日用品和手工艺品。非常喜欢这些木雕,只是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实在拿不动这些分量很重的东西。这个设在城市中心广场的周末市场摊位不少,但总感觉人气太少,很少有游客在摊位前驻足,倒是广场上的那些杂耍吸引了不少游人。有些表演似乎挺专业的,只是我们真的看不懂他们要表达什么,还是仅仅为了吸引眼球。呵呵。由于时间的缘故,我们不敢在广场久留,回到酒店吃完午餐,拉着行李步行去火车站。加载更多&#xe0回到酒店取行李并吃过简单的午餐,拉着行李步行去火车站。从酒店到火车站其实并不远,昨天来的时候因为路不熟,而且着急下午赶着去巨石阵就花了7英镑打车过来了。今天时间不紧张,我们就改步行了,顺便再看看这个城市的街景。在英国已经多次乘坐火车了,对在英国乘火车,找站台,找车厢,找座位这一套对于已经轻车熟路。不过今天有些不同的是从索尔兹伯里到温彻斯特没有直达火车,尽管这段路程总花费时间不长,只有大约1小时,但必须在南安普敦换一次车,我们没有经验。到了车站,找到2号站台,尽管我们要乘坐的Portsmouth方向的火车比原定的13:32分的稍微有点晚点,13:40分我们顺利上了车,找到A&车厢49,53两个对面的座位。火车在Romsey有一个非常短暂的停留,14:04分就到达了我们的换乘车站南安普敦中心站(Southampton&Central)。原以为换乘需要找新的站台会很麻烦,没想到,去温彻斯特的火车与我们来的火车是同台换乘。就好像我们在北京同台换乘公交车,非常方便。既然说到南安普顿(Southampton)这个城市,就顺便介绍一下。Southampton位于英国南部特斯特(TEST)河与伊钦(ITCHEN)河口的汇合处,濒临英吉利(ENGLISH)海峡北侧的索伦特(SOLENT),距伦敦约100公里,有铁路与公路相连,是英国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是横渡大西洋的邮船码头。距法国的勒阿弗尔(LE&HAVRE)港约110n英里。有轮渡与海峡群岛、怀特(WIGHT)和勒阿弗尔港相通。中国人非常熟悉的1912年在其处女启航时触礁冰山而沉没的泰坦尼克号豪华邮轮,当年就是从Southampton&港起航的。这里还有一个著名的英国的常春藤大学南安普顿大学是很多中国留学生喜欢的报考的学校。我们没有时间参观这个城市,但你可以从火车上看到矗立在港口的各种大型吊装设备。也是一个非常繁忙的港口。14:15分我们再次坐上开往温彻斯特的火车,大约15分钟以后,我们就到达温彻斯特火车站。火车站距离我们预定Winchester&Royal&Hotel酒店并不远,有10分钟步行路程。我们已经提前看好了步行路线,走到一个岔路口的时候,有点犹豫,因为两条路都可以到达,不知那条路可以更近一点。站在路边犹豫。恰好一位老人从身边经过,我们决定问一下。没想到老人非常热情,坚持要带我们过去。看到老人年纪实在是太大了,而且腿脚似乎不太方便,实在不好意思让他带路,就婉言谢绝。没想到老人坚持要送我们。还告诉我们,前两天,有一个来自美国的年轻人也是在我们这个地方找不到路了,就是他给带过去。我们担心太麻烦他了,他对我们说,反正我也没事干。态度特别诚恳。好像我们让他带路,不是我们在麻烦他,而是我们给他的一个恩惠。让我们特别不好意思。在去酒店的路上,每到一个路口,老人都让我们停下,告诉我们如果要去哪里,怎么走。从哪个方向可以找到那个景点。看到酒店大门了。老人和我们分手时,我们赶快找出从中国带来的工艺剪纸送给老人。并告诉老人家怎么贴。老人家非常高兴。这段路程虽然非常短,但非常愉快。但随后入住酒店的经历,就不让我们那么愉快了。我们预定的Winchester&Royal&Hotel酒店,始建于14世纪,是一家拥有200年的酒店历史的4星级酒店。当初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这家酒店非常好的地理位置。距离火车站不远,距离市中心的大教堂有5分钟的步行路程。宽敞的客房设有舒适的休息区、私人浴室以及沏茶/咖啡设施。&屡获殊荣的Garden&Restaurant餐厅俯瞰带围墙的美丽花园,全天供应现代欧式美食。酒店每天早晨供应全套英式和欧陆式早餐。&应该说,这家酒店的早餐相当不错,在我们停留期间有一天恰好是英国的bank&holiday。那天的早餐更是品种丰富但我不得不说,这家酒店的服务真的不能恭维。在这里,我们见到了我们在世界各地旅行所遇见的最差的酒店前台服务员,不仅业务水平非常差,而且非常傲慢。对中国人有明显的歧视。本来酒店订单上规定的入住时间是14点,我们15点到酒店。当我们check&in的时候,前台的女服务员告诉我们暂时没有房间,需要等待15--20分钟。我们很理解,于是到大厅等待,20分钟后,我们去前台问,依然告诉我们还要等待20分钟,说等房间收拾好找我们。就这样我们等了1个多小时,在此其间,我两次去酒店前台催问,分别看到一对白人老夫妇和一对白人年轻夫妇直接办理了入住。酒店前台服务员不仅态度态度和蔼,而且有说有笑。等待了大约1个小时后,我再去催问,前台女服务员非常不高兴的说,我再打电话问问,问过后,告诉我们可以入住了,不过你要先缴费。我拿出信用卡给她刷,她输了一个125英镑告诉我先交1晚的房费。我对她说,我们预订的是住2晚,费用是224英镑。她查过计算机后,改了数字,我看到刷卡机上显示的是224英镑,给她确认了。非常奇怪的是明明我看到的是224英镑,收到的工商银行的短信通知就变成了2164.69元人民币。是按照9.66的汇率直接收成了人民币。而我自己当时在国内换汇的汇率不到9.2,仅仅是这一项操作就让我多支出了大约100元的人民币。入住后,因为要与下一个目的地温莎酒店邮件联系提前入住的事,可是酒店房间里承诺的免费wifi&上网跟本就接不通,一次次打电话给前台催问,永远告诉你:We&are&soluting&在解决之中。&最后一天,我们离开酒店去温莎的时候,我们到酒店前台交了钥匙,还问前台服务员是否还有问题,前台服务员告诉我们没事了可以离开了。于是我们就相互说了再见,拉着行李离开了酒店。等我们到了下一个目的地,却收到酒店的邮件,告诉我们,没有给酒店结账。我立刻给我的发卡行打电话,工行的客服告诉我,我已经做了2164.69元人民币的预授权,酒店随时有权力有能力把这笔钱划走,别理他。回国后,我把以上问题反映给Booking&网,酒店前台给Booking的客服的回复竟然是:用人民币结算是经过我同意的。关于网络问题除了我以外没有人反映网络问题,意思是我在说谎。这就是英国人的诚信,我在英国总共预定了9家酒店,其他8家都是用英镑结算的,凭什么我会同意你用人民币结算。不知是我们脑子进水了,还是你们的脑子让驴给踢了。如果我不是因为着急发邮件,我也可能不知道酒店的网络有问题。谁在说谎,显而易见。一个有着200年历史的老牌皇家酒店,竟然有如此不专业的服务,还有对中国老人的歧视。这让我们感到非常不能理解。这是我们在世界各地旅行遇到的服务最差的一家酒店。强烈不推荐中国游客去入住这家酒店。&#xe0如果我现在问你,英国的首都是那个城市,你准保脱口而出,伦敦呀,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吧。如果我再问你,那么伦敦之前呢,是那个城市呢。估计你就不一定知道了吧。呵呵,对了,温彻斯特(Winchester),就是我们现在准备开始游览的这个城市。在开始我们游览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个城市。温彻斯特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的汉普郡、南唐斯丘陵(South&Downs)地带边缘,是汉普郡的郡治,距离南安普顿市中心大约20公里。在公元6---8世纪的七王国时代,温彻斯特是维斯克斯王国的国都。那么,温彻斯特怎么成为英格兰的首都的呢。公元&43年罗马人在攻占不列颠,公元410年撤出所有军队。此后日耳曼部落盎格鲁,撒克逊(丹麦南部和荷兰)以及朱特人(日德兰半岛)入侵。盎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人将&土著&凯尔特人赶至威尔士及康沃尔地区,占据了不列颠,形成&七国时代&。公元829年,未赛克斯(Wessex)国王爱格伯特统一其他王国,称为&英格兰&,定都温彻斯特。公元842年和851年,丹麦维京人两次入侵英国,占领了包括伦敦在内英国北部和东部领土。公元&878年,丹麦人被爱格伯特的孙子阿尔弗烈德大帝(Alfred&the&Great)所击败,英国的国土被分为两部分,丹麦人拿走了英格兰的东部领土,包括伦敦。而阿尔弗烈德大帝则保持住了南部和西部地区的土地。通过和平谈判,阿尔弗烈德大帝于886年重新收复伦敦。阿尔弗烈德大帝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王,也是唯一冠以大帝(the&Great)名号的王。温彻斯特就是阿尔弗烈德大帝出生的地方,也是他的王座所在地。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帝王,温彻斯特人在城市最主要大街high&street&的东门入口处,为阿尔弗烈德大帝树立的铜像。后来,维京人的一支&&诺曼人在法国西北部侵占大量领土,因法国国王无力驱逐,在911年将维京人占领的土地封分给其首领,该地便称作&诺曼底&,即诺曼人的领地。1066年法国大封建主诺曼底公爵威廉趁英国发生内乱渡海入侵英格兰,在黑斯廷斯(Hastings)与盎格鲁萨克森国王哈罗德发生激战,由于哈罗德刚从与丹麦人的战争中回来无力对抗威廉,威廉最终取得胜利,建立了诺曼王朝,威廉成为英国历史上有名的征服者威廉William&the&Conquer。同年,诺尔曼征服者威廉1066年将英格兰首都从温彻斯特迁到伦敦。图片上我们看到的这条大街,就是这个城市的主街High&Street&,&大街上的那个铜像就是阿尔弗烈德大帝树立的铜像。至此,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这个城市的古老历史,更难得的是,即便是诺尔曼征服者威廉1066年将首都迁到伦敦之后,这里依然保持了相当一段时间的繁荣,接待来自各地的巡礼者。英国的工业革命也没有波及这里,你在这个城市了行走,看不到一个工厂,甚至看到所有现代化城市都少不了的高楼大厦,整个古城一直保留着中世纪的城市风貌。这里也是温彻斯特大学,南安普顿大学温彻斯特艺术学院,还有与伊顿公学齐名的英国顶尖男校温彻斯特公学(Bishop&of&Winchester)所在地。温彻斯特大教堂是英格兰最大的教堂之一,也是全欧洲拥有最长中殿的教堂。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还长眠于此地,因而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这里有着英国其他城市少有的宁静,安详和特别幽静的田园风光。这也是我们特别喜欢这个城市原因。我们游览先从西门开始。由于办理酒店入住等待了太长的时间,下午4点多了才从酒店出来。酒店距离西门不远,向南几步路就走到主街High&Street,从主街High&Street向西&一眼就看到了Westgate。图片左侧,你可以看到一座古老的城门,这就是温彻斯特的一个地标建筑西门Westgate,西门最早是由罗马人建成的城市一个城门,也是连接这个城市主干道High&Street到北边山区的要道。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建筑是12世纪重建的。位置与当年罗马人建城时的位置是相同的。但是12世纪重建的西门的大部分在公元13世纪法国人入侵的时候再一次被损坏了。到了公元14世纪时又进行了修复。在冷兵器时代,为了防御的需要,这个西门门洞里曾经安有厚重的橡木大门。现在没有了。&#xe0公元16世纪到18世纪,西门的一部分曾经作为关押债务人的监狱,有可怕的绞刑架,1777年一个死刑犯的尸体曾在此示众,现在这里是展出历史物品的博物馆---西门博物馆(Westgate&Museum)。大概是我们到这里时间太晚了吧。博物馆的古老的木门紧闭着。&#xe0穿过西门,向南看,也就是你的左手方向,是一片古老的中世纪建筑群。叫做城堡遗址(Castle&Remains)。整个街道两侧都是中世纪时期保留下来的古老的建筑。&#xe0正对面就是存放有亚瑟王圆桌(&The&Round&Table)&的&The&Great&Hall&。The&Great&Hall&的傍边是温彻斯特地方法院。我们走到The&Great&Hall门口,想买票进去参观,门口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只有5分钟就关门了。你们别买票了。抓紧时间看看吧。大厅里的工作人员热情的指给我们看,墙上的巨大的圆盘就是著名的亚瑟王的圆桌。亚瑟王(King&Arthur)是英格兰传说中的国王,圆桌骑士团的首领,一位近乎神话般的传奇人物。他在罗马帝国瓦解之后,率领圆桌骑士团统一了不列颠群岛,被后人尊称为亚瑟王。关于亚瑟王的传奇故事,最初如何诞生,源自何处,现在都无从考证。亚瑟王究竟是不是以某位历史人物作为基础塑造出来的虚构角色也不得而知。&如果历史上确实存在亚瑟王这个人物,据推测,他所生活的年代大概是公元500年左右,其间是一段50年左右(符合所知的各亚瑟王版本)的时期。根据传说,&曾经统治英国的凯尔特民族在西元一世纪的时候被罗马帝国所统治,历经六世纪以后,日耳曼民族相继入侵,其势力渐趋衰微,终于被迫让出英国王位。传说中,亚瑟王就是在日耳曼民族入侵的这段时期里面,以凯尔特人的英雄身份登场。他率领各部落在名为巴顿山之役的交战中一举击溃属于日耳曼民族一支的萨克森人,被视为中世纪英国著名的传奇人物。温切斯特的亚瑟王圆桌(King&Arthur's&Round&Table)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70年代。这是一个直径18英尺的桌子,黑白相间,上方是亚瑟王的画像,圆桌上列出了25个骑士的名字。传说每年,亚瑟将骑士们聚集到Pentecost的卡美洛城堡。不同的故事传说中有不同数量的骑士,从12到150、以至1600人不等。与有主次和对立关系的长条桌不同,圆桌代表与会者具有平等的权利。最早描述圆桌的作者是维斯(Wace),他的不列颠传说(Roman&de&Brutus&of&Britain&Brut)是Geoffrey&of&Monmouth的不列颠王记(Historia&Regum&Britanniae)的细化,但即使是最早的作者们,包括Geoffrey和威尔士亚瑟传说(参见Mabinogion)将出众的战士归于亚瑟的领导。事实上,亚瑟王的传说的真实性至今无法考证,工作人员介绍说,这张桌子建造于亚瑟王死后700年,是一个中世纪华丽的仿制品。整个大厅并不大,如果你仔细观察大厅的墙面,墙面的装饰其实是反映城市历史的大事记。大厅玻璃上的装饰是各种骑士勋章的图案。没有搞清角落里铜像是维多利亚女王还是1554年曾经在温彻斯特大教堂举办过婚礼的玛丽一世女王。5分钟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我们来不及细看,就关门了。亚瑟王圆桌大厅前的城堡广场上,还有其他一些古城堡的遗迹。离开这里我们直奔国王大门(kinggate)和著名的温彻斯特大教堂。加载更多&#xe0从亚瑟王圆桌大厅出来,顺着SOUTHGATE&STREET&向南,&在你的左手边有一条特别幽静漂亮的小街,就是国王门街&Kinggate&ROAD.在这条小街的尽头,就是这个叫做Kinggate的城门。不知道历史上是否只有国王才有资格通过这个门,但这个门和我们看到的西门一样,是温彻斯特古城中环绕城堡的老城门中仅存的两处完整保留下来的历史遗迹。穿过国王门,就进入温彻斯特大教堂绿地。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两位当地的老人。当他们知道我们来自北京,问了我们一些特别有意思的问题。他们特别喜欢中国古瓷器,他们听说北京有一个巨大的古玩文物交易市场,是真的吗,叫什么名字,在什么位置。看来,我们遇到有钱人了。眼前的这个宏伟的大教堂就是温彻斯特大教堂,是英国最古老的教堂之一,盎格鲁-撒克逊时代英国最具影响力的教堂。教堂门前绿地上的士兵雕塑,从装束上看,应该是为纪念一战而建的。温彻斯特大教堂始建于1079年,曾是英国历史上很多重要活动的举办地,亨利二世之子幼王亨利曾在此地加冕。1554年即将继位的玛丽一世女王曾经在这里举办婚礼。这个教堂在历史上的地位,与现在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有些类似。温彻斯特大教堂是英格兰最大的教堂之一,也是全欧洲拥有最长中殿的教堂,长约160米。教堂内现存有多处诺曼时代的遗迹,以及简奥斯丁的墓碑。我们本来想买票进去参观。但不知道为什么大门关闭了。后来看到一个法国的旅行团进去了。我们就跟在团队的后面一起进去了。随后拿到工作人员发的简要的大教堂说明书,一看还是法语的。呵呵。不愧为曾经的皇家教堂。这个教堂的建筑的确宏伟。这座教堂内供奉著圣三一、圣彼得、圣保罗及圣斯威辛,而它亦是温彻斯特的主教座堂及温彻斯特主教辖区的中心。大教堂的原址为一座在642年时建立,名为&奥尔特敏斯特&(Old&Minster)的教堂。公元971年时,成为了修道士们的安身之所。公元九世纪的温彻斯特主教圣斯威辛(Saint&Swithun)就是葬在附近。诺曼人统治英格兰以后,他的坟墓就被搬至新的诺曼教堂。此外,诺曼人亦把前盎格鲁-撒克逊的统治者诸如埃德威格(Eadwig,941年-959年)及其妻的遗体迁至这座教堂的地下埋葬,直至今天仍然保存著。在1093年这座教堂曾经被拆毁。1202年时重新兴建,保留至今,这个教堂无疑有着诺曼式的风格。14世纪,工匠大师威廉&温福特(William&Wynford)继续这座教堂的内部设计&&&这些雕刻精美的木质屏风,是一般城市教堂极少见到的。大教堂里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看点,就是教堂的雕花玻璃。现在教堂窗上的玻璃并非原貌,而是在火灾之后用残留的玻璃碎片拼接而成。虽不见了当年的图案,却多了劫后余生的沧桑;尽管&画&貌已难再现,但从原有材料拼接而来的图案,仍旧给留下了对原汁原味的想象空间。我想这就是温彻斯特古城至今仍然保持了中世纪原貌,至今依然被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喜爱的重要原因吧,那就是当地人对历史的尊重,甚至是敬畏。即使只能拼出凌乱的几何图案,用在火灾中经历淬火的碎玻璃,也比用精美的新玻璃来得够味道。记得梁思成先生当年坚决反对北京市政府拆掉北京的老城墙和老城门,对当时的政府领导人说。历史早晚会证明我是对的。你们今天拆了,明天你们重建起来了也是假的。是呀,梁先生已经故去多年,历史已经证明梁先生的正确,再看今天政府化巨资重建起的永定门,怎么看,怎么都是假的。曾经多次说过,教堂是西方人的墓地,这里作为曾经几百年国都的皇家教堂,有多少著名历史人物安葬在这里,我说不清楚,但有一个人物中国人都很熟悉,就是我在巴斯介绍过的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曾经写下[艾玛】等世界名著的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1817年7月去世前,在这个距离大教堂不远的房子里,度过了她生命中最后6个月的时光。但现在这个房子是私人住宅,不能进去参观。游客们只能站在街上,隔着绿篱远远的眺望。在简&奥斯丁故居附近,我们还拍到了几座老城门。行走在古城整洁而幽静的小巷里,满眼都是古迹,到处都是历史。即便你能看到路边一两辆停在小巷里的汽车,但是小巷里步态从容的行人给游客的感觉是,这个快速发展的世界仿佛已经忘记了这里。古城的人们仿佛还活在中世纪的某个时代里。加载更多&#xe05月30日,星期一。我们到达温彻斯特第二天的早上,为了抓紧时间游览,我们起了个大早。昨天看好酒店的早餐时间7点,就想早点吃完早餐早点出去。7点钟来到餐厅,餐厅还没开始营业,问正在做准备的服务员,早餐时间不是7点吗,怎么不开始呢。服务员告诉我们因为今天是&Bank&Holiday,&是公共假期,所以早餐时间推迟到8点了。Bank&Holiday&,这是什么节日呢,Bank&这个词中文通常翻译为&银行&。英国人难道还专为银行设立了节日不成吗。来英国之前还真的不知道有这样一个节日。我上网查了一下,现在把查询结果与大家分享。所谓Bank&Holiday,&银行假日,&顾名思义,&即是银行放假不营业的日子。&现在已经是银行在这些日子里不准营业&(不是不愿意,&而是你愿意营业,政府都不准。&呵呵,有谁愿意节假日上班呢,银行的职员也有家呀。)之所以命名为Bank&Holidays,&是因为在这些日子里,&银行关门了,&因而没有任何商业活动。(英国之所以成为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不是没有原因的)。如果遇到某个Bank&Holiday正好是周末,那就在另外一周&(一般是接下来的一周)&里选一天补成Bank&Holiday.&呵呵。英国的国家法定假日跟中国有所不同,中国一般是传统佳节(如清明、端午、中秋、新年等)、或者国家的大型节日(如劳动节、国庆节等),而英国的统一叫做Bank&Holiday(银行公共假日),除了能叫出名字的几个大型节日,如新年、复活节、圣诞节以外,其他的都叫Bank&Holiday!&更加与众不同的是,英国的公共假日并不是统一的,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除了大型的几个传统假日一样外,每个地方都有自己不同的Bank&Holiday。英国Bank&Holiday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834年,最开始指的是银行的休息时间,1871年,银行家Sir&John&Lubbock正式提案设定Bank&Holiday为法定假日,意味着就是全国的休息日。至于提出这个建议的原因其实是跟英国的板球运动颇有渊源的。当年板球盛行,可是有许多城际间的板球比赛并不是在休息日举行的,这就让那些在工作银行里的板球迷们叫苦不迭。按照当时的规定,银行职员在非休息日的时候是不可以请假的,所以很多银行职员对此极为不满。正巧,约翰爵士(John&Lubbock)也是板球运动的超级Fans,当他得知银行职员的苦衷之后,马上向国会递交了申请并得到了通过,从那时开始,Bank&Holiday便走进了英国人的生活当中。而在Bank&Holiday期间,英国除了学校、公司会统一放假外,英国的大部分商业零售连锁店也是会关门休息的,这里也包括大型超市,因此了解英国的这些法定假日尤为重要,否则你有可能会饿肚子哦。我的体会是,以后在制定自己的旅行计划的时候,还真的要把当地人的节假日当做一个重要的考虑事项。在中国,大多数的银行只有在春节长假期间才会有短暂的三天停业,有些银行甚至不停业,仅仅是缩短了营业时间。商店一般周末和假期是不关门的。晚上通常会营业到8--9点,你想买任何东西都能买到。今年春节,我家附近的家乐福,物美,美廉美这些大超市都照常营业,即便是春节期间,你也不用担心买不到节日食品,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京东,苏宁,国美这样的大型网络购物平台,春节期间照样送货,我家春节期间电饭锅和加湿器坏了,在京东下个单,第二天就送到家了。生活在今天的中国,生活方便舒适,真的是百姓的福分。但是在国外,特别是欧洲国家,所有的法定节假日不仅银行关门,几乎所有的所有商场、小店统统关门。让你想吃也买不到。在中国,公共假期里大家都会去旅游景点,博物馆休闲游览,想不到的是英国假期里,很多博物馆也放假。你大老远的赶过去,结果吃了闭门羹。有些博物馆即便是工作日,关门的时间也特早,下午4-5点就关了,这些因素你在制定旅行计划时还真的要提前安排好。那么英国五月&(May)有那几天是Bank&Holiday呢。五月份有两个假日:日(星期一),Early&May&Bank&H&日(星期一),Spring&Bank&Holiday。简单的说就是春假。五月是英国最美的季节,万木萌芽、百花齐放,是旅游、踏春、户外运动的黄金时节,原来今天是让大家外出踏青的日子。其实赶上一个Bank&Holiday也不是坏事,因为是假期,虽然早餐的开饭时间晚了1小时,但早餐的品种和数量特别的丰富。还有一些平日里的很少看到的高档cheese,让我们吃得很满意。呵呵。考虑到午餐可能不会吃好,早餐又那么丰盛,就尽可能多吃了些。然后出门,开始踏青吧。谁让今天是Spring&Bank&Holiday呢。&#xe0不是说温彻斯特是古城吗,难道还有好的踏青的地方吗。呵呵,还真有。在古城的北面有三处幽静美丽的踏青场所,分别是温纳尔荒野Winnall&Moors,温纳尔荒野野生动物保护区和伊钦河谷(Itchen&Valley)这个叫做温纳尔荒野Winnall&Moors的区域,除了看不到什么人以外,其实并不荒凉。大片的绿地草场,巨大的树木盛开着我们叫不出名字的艳丽花朵这片铺有木栈道的区域属于湿地保护区。空气极其清新。难怪有当地人在这里跑步锻炼。空气实在是太好了。为了防止野生动物逃逸,每隔一段,木栈道上就有一个带机关的栅栏门。人可以过去,但野生动物的智力是无法打开的。游览完湿地保护区,考虑到伊钦河谷的距离有点远,就放弃了。这条非常美丽的小河就是这个城市的母亲河,叫做伊钦河&River&Itchen&。我们走过的每个英国城市几乎都有一条母亲河。伦敦的泰晤士河,布里斯托,巴斯和salisbury的埃文河。这条从温彻斯特北部山区流过的伊钦河,先在城市的北边形成一片非常漂亮的湿地保护区。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很多野鸭,甚至天鹅等野生动物。然后,伊钦河进入城区,从城市东门向南,然后向西,将古城拥抱在自己的怀抱里但今天吸引我们的不是那些野生动物,而是在河里进行皮划艇训练的孩子。小小年纪皮划艇已经划得非常有模有样了。都说体育项目要从儿童抓起。有妈妈做指导和这样纯净的自然环境,中国真的有差距呀。&#xe0离开湿地,回到城市。图片上的这个建筑属于温彻斯特艺术学院。温彻斯特艺术学院是英国最著名的艺术院校,已经有一百二十多年历史了。在1996年并入南安普敦大学之前,一直是一所独立的院校,在英国艺术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学校很多老师和学生的作品获得了国际承认和艺术协会、英国参议会的赞助。温彻斯特艺术学院设置的专业包括欧洲时尚和纺织品设计、欧洲美术、油画、版画复制、雕塑、纺织品艺术、纺织品和流行式样设计。你想不到的是有不少来自中国学生在这里就读。昨天晚上,我们参观完大教堂,回到酒店傍边的一家叫做&上海爸爸&的中餐厅吃晚餐。餐厅里我们就遇到了两位来自中国的女孩。一位来自上海,一位来自澳门,两个女孩就是温彻斯特艺术学院的学生。她们告诉我们,她们每个周末都会到这家餐馆吃一顿中餐,以缓解思乡之苦。因为经常去吃,给我们推荐了两道菜,是挺地道的中国味道。艺术学院的傍边就是清澈湍急的伊钦河。清晨的河边有当地人一边散步一边喂鸽子。&#xe0过了艺术学院向东,你就可以看到一条登山的小路。从那里可以登上&St&Giles&Hill&。山顶上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古城风光。盘山小路的两侧,都是有钱人的独栋别墅。信步走到山顶,眼前的景色让人豁然开朗。难怪那么多有钱人把自己的别墅建在山上。山顶的景色真的太漂亮了。这里不仅视野开阔,植物茂盛,大片草地上更是开满了不知名的野花。草地的开阔处有专门修建的观景平台。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古城的全貌。画面正中就是那个叫做High&Street&的城市主街。主街的中央是阿尔弗烈德大帝的铜像。温彻斯特大教堂在主街的左侧。画面右手的那片白房子就是温彻斯特艺术学院的校区。我们从山丘的南侧下山,准备去参观伍尔沃斯城堡。下山的路上,遇到两位迷路的老外,他们也想上山,可是找不到路。呵呵,这个我们当然有经验了。在异国他乡,我们居然成了老外的向导,有意思。加载更多从圣加尔山(St,Gilies&Hill)&上观景下来,我们去参观伍尔沃塞城堡Wolvesey&Castle&。城堡的入口在一条非常不起眼的小路的一头这个被叫做城堡的建筑群,现在是一片废墟遗址。但历史上这里从来也没有作为城堡使用过,而是非常华丽的主教宫殿据记载,Wolvesey&Castle&宫殿1107年开始动工修建,在经历了五十多年的修建与完善之后才竣工。最终由Henry&de&Blois-征服者威廉的孙子完成。在中世纪,宫殿里居住的人是温切斯特主教。城堡废墟的规模很大,通过城堡的遗留景点,你依旧能够想象出昔日里城堡的辉煌与壮观。据说,当年萨克逊王曾经下圣旨命令人们每年上缴300颗狼头到这里,至于狼头的作用,至今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这件事让这个城堡非常著名。城堡宫殿建成后,英国的历代国王到访这个城市的时候,都会幸临此地。1554年即将继位成为新一代女王的玛丽一世,在温彻斯特大教堂举行婚礼之前,就在这个宫殿里举办了盛大的宴会。由此,你尽可以发挥你的想象力,感受当年的奢华。不知什么原因,Wolvesey城堡及宫殿17世纪的八十年代被废弃。今天,已成为废墟的&Wolvesey&城堡及宫殿,奢华退去,壮观依存。这里是到温彻斯特旅游的游客们非常喜欢的一个景点。而且是免费的。我建议大家参观完废墟遗址不要急于离开。在城堡周边走走。Wolvesey城堡及宫殿周围的风景也非常秀丽。加载更多前面我们介绍过的伊钦河从城堡的东侧流过。清澈湍急的河水,绿树成荫的河边小路,都是这个小城最秀美的风景。请大家注意河水中的漂浮物,那可不是中国河水中漂浮的泡沫污染物。而是盛开在河水中的花朵。随着河水起伏着,摇荡着。很美。&#xe0再介绍一下与伊顿公学,哈罗公学齐名的英国私立中学中的名门学校----温彻斯特学院(Winchester&College),这个学校与Wolvesey城堡只有一街之隔。这个学校由温切斯特主教(Bishop&of&Winchester)威廉&威克姆于1382年创建,它开创了英国公学教育的历史。今天的温切斯特学院已经演变成为一所贵族男子寄宿学校。不过学校依然保持着自己悠久的传统与文化,提起温彻斯特学子,人们就不自觉的把他们和大学者联系在一起。的确,温彻斯特公学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学术性学校,它学术氛围浓郁,学术之风严谨,学生们温文尔雅。学校采用的是大学式的教育方法,教授的是剑桥大学Pre-U预备课程。A-level的考试对他们来说是小菜一碟,过去的毕业生一般皆能选读8门A-level课程,他们没在上面花太多的时间就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自从学校采用剑桥大学Pre-U预备课程以来,这个学校将近一半的毕业生成功入读剑桥、牛津、耶鲁、哈佛等顶级大学。英国人都知道,进入这些大学意味着未来的职业稳定,家庭收入的保障和社会地位。这所学校的校训是礼貌造就绅士。学校一成不变的传统就是学习,对知识的渴求,对世间万物存在意义的探求是他们的学习的动力和目的。学生在这里除了学习知识,还要培养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学校设有合气道,剑术,羽毛球,板球,篮球,高尔夫等体育项目,有机会参加任何一项活动的孩子都是值得称赞的。学校还积极鼓励还孩子们参加潜水、健身、探险、钓鱼、飞碟射击等各种社团活动,来填充课余生活。温切斯特公学至今保留着与牛津大学新学院的特殊关系:学校董事会(Governing&Body)的11位成员中,有3名位新学院指派,其中包括新学院的院长。在600多年的历史中温切斯特公学培养了众多杰出人士,包括了坎特伯雷大主教亨利&齐契利(Henry&Chichele)、哲学家托马斯布郎爵士(Sir&Thomas&Browne)、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George&Mallory)、历史学家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Arnold&Joseph&Toynbee)等人。&#xe0温彻斯特小城不大,由于有两个著名学校的存在,和优美的城市居住环境,让全英国的富人们趋之若鹜。下午我们遇见了一位当地人,他告诉我们温彻斯特的房价是非常高的。有点类似于北京的学区房。很多有钱人,为了孩子能够进入温彻斯特公学,在温彻斯特买房子。等孩子毕业了,考上了剑桥,牛津等名校,再把房子卖掉。一轮接一轮,让这里的房价变得越来越高。很像发生在我们自己周围朋友中的励志故事。一切为了孩子。看来全世界的家长都一样。呵呵。参观完城堡,我们沿着伊钦河河边的小路一路向北,步行回酒店。在伊钦河与High&Street&大街的交汇处路北,是这个小城的另一个著名的景点城市磨坊&City&Mill&。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磨坊。前面我曾经说过伊钦河水非常湍急,为磨坊提供了足够而且源源不断的动力。今天这个古老的磨坊依然在工作,并且被开辟成磨坊博物馆。在这里可以看到古人生产面粉的全过程。&#xe0从磨坊博物馆向西,就是贯穿整个城市的主街&High&Street&大街。这条大街最重要的标志就是矗立在中央的阿尔弗烈德大帝铜像。温彻斯特的主街High&Street是一条步行街,吃喝俱备。有英国大名鼎鼎的茶叶品牌Whittard,也有火红的保健品牌Holland&&&Barrett.&主街延伸到国王雕像的背后方向甚至有全英排行前五的最浪漫的餐厅Chesil&Rectory,它同时也是一家米其林餐厅。主街的街道两侧都是几百年历史的老房子。就是高高悬挂在老房子上的大钟,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这个房子是温彻斯特的游客服务中心修道院花园。温彻斯特的城市博物馆也在这条主街上,不过我们没有注意到我们沿着这条街上一直走到城市的西头。在街上的一家Sansbury&超市买了些我们喜欢吃的三文鱼,威士忌酒泡的海虹,西红柿等新鲜蔬菜,发面饼等,回酒店休息了。中午回到酒店吃过午餐,经过短暂的休息调整,我们就又出发了&#xe0因为明天一早将要乘车赶往温莎城堡,在这个最后的下午,我们抓紧时间参观了两处历史悠久的古迹。一个是曾经的皇宫所在地Peninsula&Square,另一个是建于1130年的英国最古老的救济院&The&Hospital&of&St&Cross。翻译成现代词应该叫做贫民救助中心吧。Peninsula&Square&很近,也很好找,从我们在前面介绍过的西门出来,拐向&ROMEY&ROAD&方向,过了亚瑟王圆桌大厅Greet&Hall&再向前走一点,就在你左手侧。这个宽阔的广场就是Peninsula&Square。前面曾经介绍过的迁都伦敦的那位英国历史上有名的征服者威廉William&the&Conquer最早在这里建设了皇家城堡。后来亨利三世(1216&---72)对城堡进行了扩建。1645年的时候,应该国内战争期间,城堡被Oliver&Cromwell&领导的军队围困。当皇室宣布投降以后,1651年城堡的大部分被毁掉了。&#xe0广场上的这个建筑被叫做&King&&s&House&。1683年当时的国王查理二世(1660-85)在这里建立了一座可以俯瞰大教堂的宫殿。可惜的是宫殿还没建完,查理二世国王就去世了。在18世纪,这个未完工的King&s&House&被用来关押来自法国,西班牙和荷兰的战犯。1797年这里被Crown&租用,成为兵营。1894年King&s&House&毁于一场大火1899年--1904年&King&s&House&得以重建,建筑基本上保留了原设计的样子,但位置稍微变化了一些。从1856年到1986年,这里一直作为兵营使用。主要用于新兵训练营。在二战期间,曾经短期作为美军的驻地,用来准备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作战。现在这里的一部分建筑作为温彻斯特军事博物馆使用。还有一部分属于温彻斯特当地居民。我们去的时候,这个博物馆恰好开门,于是就进去简单参观了一下。因为着急赶往下一个景点,参观很仓促,拍了几张照片,也没记住什么。如果您对这些军事历史感兴趣,不妨有机会来温彻斯特游览时过来慢慢看看。加载更多&#xe0离开Peninsula&Square,我们赶往建于1130年的英国最古老的救济院&The&Hospital&of&St&Cross。前面我们介绍过的温彻斯特的那些有趣的历史遗迹,几乎都集中在老城区。唯独这个救济院或者叫做贫民院,在南边距离城市中心区较远的地方。沿着ST&CROSS&ROAD&向南步行了大约20分钟,感觉已经走了很远了。应该到了,可是我们依然没有看到,于是决定停下来问一下。温彻斯特其实是一个特别安静的城市,游人很少。找到一个可以问路的人也不容易。等了一会儿,一位约50多岁的中年人从这里经过,我们就上前问路。那个人很好,他说,请等几分钟,我到对面的商店里取点钱,一会带你们过去。我们担心打扰到人家,说,只要告诉我们走那条路,有多远就成了。他说,不打扰,我正好也要到那边去。我们站在路边一边等待,一边欣赏身边的房子。这条通往救济院的小路极美。路边的房子都被各种绿植和鲜花包裹着。据说,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曾在温彻斯特小住并写下了《秋颂》等著名诗篇&雾气洋溢,果实圆熟的秋,你和成熟的太阳成为友伴;你们密谋用累累的珠球,缀满茅檐下的葡萄藤蔓;使屋前的老树背负着苹果,让熟味透进果实的心中,使葫芦胀大,鼓起了榛子壳,好塞进甜核;又为了蜜蜂一次一次开放过迟的花朵,使它们以为日子将永远暖和,因为夏季早填满它们黏巢&&几分钟后,他果然回来了。告诉我们今天是&Bank&holiday,而且恰好是他55岁生日,他在那边和朋友们约了一个Party&,正好顺路。他告诉了我们,他在温彻斯特公学里工作。我们以为他是老师,他很大方的说,不是,只是一个保安。通过他的讲解,我们曾经介绍过的温彻斯特公学的很多情况,关于温彻斯特学区房的房价也是他告诉我们的。那么这里的房价有多贵呢。他告诉我,他妹妹的一个朋友,为了孩子到温彻斯特公学上学,最近花了56万英镑(当时的英镑与人民币的汇率在1:9.6左右,大约550万人民币左右吧)买了一个三室一厅的公寓,他说这个价格,他们这样的人买不起。我们点头称是。因为我们真的不敢告诉他,这个价格在北京是买不到三室一厅的学区房的。我们不愿意伤害了这位好心的英国人的自尊心。因为年纪相近,所以就聊了一些关于退休的事与朋友们分享。我们一路走来,发现在英国很多老年人都在工作。超市的收银员也有一些年纪很大了。原来,英国人的退休年岁是男的67岁,女的65岁。难怪,我们在英国会看到很多年纪比我们还大的人依然在工作。中国现在法定退休年龄男的60,女的55岁。如果你的职业是体力劳动或者从事有毒有害的岗位,就更早。大多数退休了老人,就不再工作了,拿着退休金,过着幸福悠闲的生活,很多人早上去公园锻炼,然后到早市或超市买买菜,下午读书,做家务,会朋友,晚上跳跳广场舞。如果你喜欢还可以上上老年大学,学学诗词,书法或绘画什么的。或者帮子女带带孩子。一年再出国玩个一两次。相比英国的很多老年人,我们其实很幸福。还有一个我们想不到的是,在英国很多老年人在继续工作的原因,是因为政府的养老金不足。根本无法满足退休生活的需要。很多中国人往往只看到了国外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环境优美,空气清洁,市场上物资丰富,如果你不亲身生活的在哪里,你根本无法了解到哪里普通百姓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就拿给我们带路的那个保安来说吧,已经55岁了,在他工作的城市买不起自己的房子。我们观察了一下,他去参加生日Party&,手里拿的食物非常简单,一听啤酒,几片面包,还有很少的一些其他零食。这就是英国最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尽管中国也不是十全十美,北京还有雾霾,看病医院里人满为患。还有很多生活和交通设施不太方便,作为生活在北京的中国老人,大多数都有自己的住房,退休金足以保证你衣食无忧。我们应该知足。应该好好享受我们今天的幸福安定的晚年生活。&#xe0那个好心的保安一直把我们带到救济院的门口才离开。分别前告诉我们,如果想回到老城区,一条路是沿着我们来的路一直走,还有一条路是沿着救济院东边的伊钦河走。我们其实很想给他一点礼物作为感谢,但当时手头实在是没有,给钱又担心伤害了好心人的自尊。只能祝他生日快乐,挥手告别。我们目送他从我们来的路往回走,知道他可能是故意绕路送我们的。因此很感动。在前面我说了很多英国人的不好和问题,其实在这个世界上,那里都有好人也有坏人。国家也一样,那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我们无论生活在那里,都要尽可能享受这个地方的好,看淡这个地方的问题。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幸福。对吧。这里就是英国最古老的救济院之一的&The&Hospital&of&St&Cross。救济院建于1130年,创始人是Henry大主教。他当时也是温彻斯特大教堂的主教,征服者威廉的孙子,&King&Stenhen国王的亲兄弟。建立这个救济院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那些生活处于困境的人提供食宿。其功能与现在中国城市里的救助中心差不多。碉楼的门洞是救济院的入口。参观救济院不免费。票价每人5英镑。我们买票的时候,门口买票的老人告诉我们,只有半小时就关门了。给你们半价吧。两个人5英镑。救济院的院子里有一些桌椅,还有一些人在这里吃东西。因为时间紧张,我们没有好好研究导游图,后来才知道,其实在这里参观有一个传统,如果你找工作人员要,就可以得到一份叫做&The&Dole&&的免费饮食。这是从Henry大主教创始时就保留下来的一个传统。最早的一份&The&Dole&&中包含一条面包和一杯红葡萄酒。后来慢慢简化为一杯啤酒和几片面包。但你必须向工作人员要。我们没有享受这个待遇,一来我们来的太晚了,就忙着参观了。二来,我们本来就买的半价票,估计要人家也不一定给了。呵呵。救济院里的确还保留着当年的一些老物件。这个车当年是用来拉煤的。餐厅。吊灯这里应该是当年的厨房吧。压水机和水池。当年做饭用的厨具。甚至还有葡萄酒桶。救济院里还有一个教堂。一个由大主教创建的救济院教堂一定是要有的。猜想是让受救济的人在填饱肚子后,别忘了向上帝感恩。救济院的这片回廊是私人领域,游客不能进入。当你参观完救济院后,千万别着急离开,救济院里还隐藏着一个极美的私家花园。花园里所有的花草和景观都经过精心设计和管理。只可惜我们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不得不匆匆离开。加载更多这段伊钦河水看上去没有那么湍急。河边有垂钓的当地人。我们过去看了一下。这片垂钓区属于私人领地。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垂钓的。&#xe0傍晚时分,我们离开救济院,选择沿伊钦河畔的乡间小路回老城区,顺便再欣赏一下温彻斯特古城外优美的英国乡村风光。绿草如茵的平原,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蜿蜒流淌的清泉,古拙威严的城堡、雕像,时隐时现的丛林绿篱,用花草精心装饰的乡间小屋&&阴霾的清晨,达西先生走出自己美丽的庄园,跨过起伏的山丘,在清晨的薄雾中走向伊丽莎白的家,对她说:我爱你!&上面这段话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里的故事情节。不要以为英国的乡村只是文人笔下夸大的想象,这样的乡村景色在英国几乎随处可见。救济院周边经典的英国乡村风光,美的有点让人窒息。如果你在这些地方走过,你就会理解英国人为什么对自己的乡村如此的热爱。多少年来,英国人一直坚持认为,他们不属于自己实际居住的城市,而是属于自己并不居住的乡村,他们仍然觉得真正的英国人是个乡下人。在英国人的脑子里,英国的灵魂只有在乡村才能找到归宿。如果在英国的乡间游历,便会发现许多保持着淳朴乡村景色的小镇遍布各地,除了一些重要的工业中心、大都市之外,整个英国至今还保持着一派田园风光,如同百年前,甚至千年前众多作家,诗人,画家所吟咏描画的模样。温彻斯特就是这样一个城市,这里的很多地方似乎和中世纪时期的一模一样。我们沿着伊钦河边的小路向老城区方向走。路边开满野花的草地上有牛群自然安详。英国作家杰里米&帕克斯曼认为,&在英国人的脑海里,英国的灵魂在乡村。&这位作者写过一本书,叫《英国人》,在对自己的国家有过深刻认识之后,他有资格这样说。帕克斯曼说:英国人坚持认为他们不属于近在咫尺的城市,而属于相对远离自己的乡村,真正的英国人是个乡下人。英国的贵族对于乡村生活的热爱,对整个民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个真正的英国绅士,一定是热爱乡村野趣的。最近在中国网上广泛流传着查尔斯王子放弃王位,花32年精心打造自己的花园王国,活成一位园林艺术家的故事。就是对杰里米&帕克斯曼上述这段话最精彩的注释。1980年查尔斯王子第一次踏入这个被称为英国最美的小镇格洛斯特时,就被这里美丽的自然风景深深吸引。他买下海格洛夫庄园,并倾注了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花了三十几年的时间,将这片原本布满苔藓、满是荒芜的土地,改造成为一个450万平方米符合有机生长的生态园地,成为了大不列颠的艺术奇迹。这种热爱是与生俱来的,是深入骨髓的。现在,不仅是皇家贵族,乡村已成为很多英国人的灵魂和血脉。英国人觉得,英格兰的乡村,以某种方式表现了这个国家的所有的高贵和永恒,把乡村看作是英国留给现代生活的遗产。英国人更喜欢乡村及其文明的享受而非工业城市和全部产品,如今,充满了田野气息的乡村风光依旧遍布英国各地,这对于一个世界上最早进行工业革命,也曾经饱受环境污染之苦的国家,实在是一个惊人的奇迹。很庆幸选择这条小路回城。难怪英国人喜欢乡村,这样的乡村景色谁会不喜欢呢。很多年前中国作家林语堂先生曾经说:&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里装着美国的水电煤气管子,请个中国厨子,娶个日本太太,再找个法国情人。&意味着财富和地位的&英国的乡村&生活的确让人充满了罗曼蒂克的向往。住在乡下,是英国人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拥有自己的一小块世外桃源,每个人都愿意为此奋斗终生。如果说英国的灵魂在乡村,那么,中国的灵魂在哪里呢?&我想早晚有一天,住在乡下,拥有自己的一小块世外桃源,再加上中国人特有传统,房前房后,种瓜种豆,也会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理想和生活方式。反正我是很向往的。况且,中国广大的乡村还是很多中国人的根,是他们的老家,是很多人的乡愁和乡恋的地方呢。加载更多&#xe05月31日,今天是我们离开温彻斯特去温莎的日子。因为我们从伦敦回北京的飞机是6月1日下午的。我们计划中午达到温莎入住酒店后,用整个下午时间参观温莎城堡。早餐后,到酒店前台交了房间的钥匙和服务员互道了再见,然后拉着行李直接去了火车站。从温彻斯特到温莎距离并不太远,只有大约1小时24分钟的车程。但问题是,期间必须两次换车,才能到达。我们乘坐的Crosscounty&公司火车9:32正点从温彻斯特站发车,&9:49到达一个叫做Basingstoke&的车站,没有停车,继续前行,大约10:07分到达我们的第一个换乘站&Redding&Station&。原以为这次换乘也会像我们从Salisbury到温彻斯特一样,同站台换乘。下了车有点晕。原来Reading&Station&是一个特别大的火车站。好多站台。&好在我们已经学会了看电子站牌,很快找到了我们下一趟车的站台。只是带着行李上电梯,下电梯,找路,花费了一些时间。不过,车票的设计好像挺科学,下一趟车的发车时间是10:27分,中间预留了20分钟的换乘时间。不用太着急。10:27分我们又上车了。这段路程乘坐的时间不长,只用了11分钟就到了下一个换乘站Slough站。又要带着行李下车了。从Slough站去温莎的火车是一条专线,你不用担心上错车,因为很多人都会做这个车去温莎。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也有当地人。&#xe0我要提醒朋友们的是别看温莎这个城市很小,但却有两个火车站,一个叫做Windsor&&&Eton&Riverside&温莎和伊顿河边站(这个站靠近泰晤士河)。另一个车站叫做&温莎和伊顿中心站&Windsor&&&Eton&Central&Station。两个车站距离并不远,步行距离大约10多分钟。如果你乘火车从Paddington&(&Slough)&方向过来火车停到Windsor&&&Eton&Central&Station。如果你乘火车从woterloo&方向过来,火车停靠在Windsor&&&Eton&Riverside&Station。从Slough&站到温莎中心站特别近,大约只有6分钟的车程。&在火车慢慢驶入温莎的时候,透过火车的车窗可以远远的看到温莎城堡的样子。当温莎城堡缓缓进入我们的视野,同车的当地人立刻指给我们看,&快看,那就是温莎城堡&。当时的第一感觉是没有爱丁堡城堡高,但也挺壮观的。&#xe010:56分在温莎中心站下了火车。下车后,没有出站检票,直接就进入了一个非常繁华的商业街。路边是数不清的精品店和餐馆。很多游客在这个火车头前照相,我们因为着急找酒店就匆忙离开了。特别郁闷的是,此时的天正在下着雨。时大时小,好在我们随身带着一次性的雨衣。因为已经和酒店的主人约好入住的时间,不能让人家久等,于是就拉着行李冒着雨上了街。让我们特别温暖的是,当我们冒雨走在路上的时候,一辆小轿车在我们身边缓缓停下,一位带着孩子的中年妇女摇下车窗,问我们去哪里,是否需要她带我们一段路。我们因为距离酒店很近了,都可以看到了。于是谢绝了。不过还是很感动。这就是我说的。哪里都有好人。&#xe0我们预定的这家叫做Dee&Steve's&的酒店,准确的说英国是一家叫做住宿加早餐的民居。位于温莎小镇市中心附近一条僻静的小街里。100多年前这里是一个邮局,现在被改造成家庭式酒店。当时之所以预定这里,一是这个酒店距离火车站和温莎城堡都不远,步行距离在15分钟左右吧。另外一个原因是价格便宜,住宿加早餐只有80英镑。更难得的是酒店主人Dee&Steve's&的热情服务,让人感觉特别温暖。在我预订后不久就收到Dee的邮件,提醒我扣款的时候可以要发生0.5磅的银行服务费。这个酒店合同上的入住时间是下午5点半,退房时间是上午10点。我发邮件告诉她,我们需要提前到达存行李,并且需要第二天12点半以后才能离开。房东非常通情达理,让我们告诉他准确的火车的到达时间,并让他的老伴Steve等我们。我们在中午11点半到达,Steve果然在等我们,为我们安排好一切,让我们提前入住。与我们在温彻斯特入住的4星级酒店的服务形成天壤之别。我们预定的双床间在二层。房间不是很大,有一个小小的楼梯,需要自己搬行李。有一个小的可以洗澡的独立卫生间很干净。第二天早上服务阿姨Anny当着我们的面,亲手为我们烹制丰盛的英式早餐,坚决不让我们帮忙,随后又帮我们预定了12点半去机场的出租车。把一楼房门钥匙留给我们,让我们回来后自己烧开水喝。直到离开。非常温馨。80磅的房价,在温莎这个地方,这样的服务非常超值。如果你有机会来温莎不妨考虑到这里试试。温莎城堡Windsor&Castle是每一个来到温莎小镇的游客都会去游览的地方。伊丽莎白女王在英国境内有三处常驻的地方,一个是位于伦敦的白金汉宫,另一个是位于苏格兰爱丁堡的荷里路德宫,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女王通常在每年的夏天会在荷里路德宫度过,因此称为夏宫。还有一个就是这个温莎城堡。温莎城堡位于英国伦敦以西32公里的温莎镇,是英国王室的行宫之一。早在公元11世纪,征服者威廉一世为防范英国人民的反抗,在伦敦周围郊区,建造了9座相隔32公里左右的大型城堡,构成了一道可以互相支援的碉堡防线。温莎古堡是9座城堡中最大的一座,坐落在泰晤士河岸边一个山头上。温莎城堡建于1070年,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1110年,英王亨利一世在这里举行朝觐仪式,从此,温莎古堡正式成为宫廷的活动场所。直到今日女王仍然经常来这里,每年伊丽莎白女王住到这里的时候,城堡上就会升起皇家的旗帜。1992年大火烧毁了许多房间,现在大部分已整修完成了。我们来得时候看到依然有部分区域还在施工中。尽管天还下着雨,在酒店安顿好以后,简单吃了一些东西,就去参观城堡了。温莎城堡特别好找,就在温莎中央火车站的正东,看到城堡山路(Castle&Hill&)路口的维多利亚女王铜像就到了。穿过维多利亚女王铜像上坡。进大门。这个大门是参观温莎城堡的入口。也叫做亨利八世门。参观票的票价是每人20英镑。大概这里是女王的住所,有许多重量级的国宝储存和展示吧,特别提醒大家,在入门时会有一个比进入机场还有严格的安检。如果你穿西裤,皮带都要卸下来检查的。进入后别忘记去取一个免费的语音导览,有中文的。温莎城堡(Windsor&Castle),是目前世界上有人居住的城堡中最大的一个。城堡的地板面积大约有45,000平方公尺(484,000平方英呎)。古堡的整体建筑为花岗岩建筑群,精雕细琢,错落有致。诺曼门(Norman&Gate)&。也是进入城堡必经的一个门。这条通道好像是叫做长径(The&Long&Walk)。温莎城堡并不是一开始就像现在的规模和样子的。许多英国的国王与王后对城堡的建造与扩展有直接的影响,温莎城堡不仅是皇室的要塞、住所与行政官邸,有时甚至是监狱。城堡的历史也与英国的君主体制有着相当密切的关联。和平时期时期,温莎城堡会扩建出许多巨大且华丽的房间;战争时期,城堡则会加强防卫,这种模式直到今日仍然没有改变。城堡的设计随着时间、皇室的喜好、需求与财政改变与发展。尽管如此,城堡的许多特征仍然混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温莎城堡的中心仍然保持了一个人造的山丘。这里也是在温莎古堡中央的高岗上,耸立着一座12世纪建造的圆塔(The&Round&Tower),是古代的炮垒,现在城垣上还设有古炮。后经乔治四世在其上增建了巍峨的冠顶部分,使之成为古堡内的最高建筑。登上塔顶,可以欣赏到温莎镇的全景。古堡内还有一个大圆桌,传说5世纪时亚瑟王与他的12个圆桌骑士曾在这里环坐开会。如果你看过我们前面就会记得,我们在温彻斯特已经参观过一个亚瑟王的圆桌了。而且我们知道,亚瑟王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传说,温切斯特的亚瑟王圆桌(King&Arthur's&Round&Table)建于1270年代,是传说中的亚瑟王死后700年,中世纪华丽的一件仿制品。那么这里的亚瑟王的圆桌会是真的吗。圆塔(The&round&tower)并不是随时开放参观的。只是在每年的8月和9月两个月,女王居住在苏格兰爱丁堡的荷里路德宫期间开放。但你必须报名参加一个有导游的团队,在导游的带领下,进入参观。我们来的时候是5月末,就没有这个眼福了。整个温莎城堡可以分为上区、中区和下区。在城堡中须依照一定路线参观。这里是温莎城堡的上区The&Upper&Ward,庭院主要有13世纪的法庭、滑铁卢厅和圣乔治厅、女王交谊厅&(Queen's&Ballroom)等房间。参观这些厅要从&State&Apartment&的入口进入。国事厅里不容许拍照。(网络图片)这里主要是国家套房和王室私宅,以收藏皇家名画和珍宝著称。气势恢宏的国家套房中珍藏着伦勃朗(Rembrandt)、鲁宾斯(Rubens)、卡纳莱托(Canaletto)、庚斯博罗(Gainsborough)、凡&戴克(Anthony&van&Dyck)等大师的绘画作品,以及留传自中世纪的家具和装饰品,这里的每一间房都可谓是一座小型的艺术展室。我们在这里还看到很多来自中国的珍贵瓷器。现在多数的大厅都已对公众开放,但王室侍从厅仍不能参观,那里陈列着许多英国王室的珍贵文物,甚至还有慈禧太后赠送维多利亚女王的条幅。10月----次年3月左右,你还可以参观乔治四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听说你们在家里要做房子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