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物价有多便宜便宜?宝马车用中国一半就可以购买了?是不是税收严重?看了美国人介绍对比中美汽车得出结

专家:开征房地产税初衷应是老百姓买得起房_网易上海房产频道
专家:开征房地产税初衷应是老百姓买得起房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房地产税到底该不该尽快推出)
7月16日,在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从房地产下一步发展情况来看,中央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同时,从供给侧进一步发力,包括加快推进房地产税相关政策举措,实现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加快推进租售同权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的落实,更好地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促进长效机制建设,更好地实现“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这样一个基本定位。今年6月,自然资源部发布消息称,全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已实现全国联网,我国不动产登记体系进入全面运行阶段。业界认为,开征房地产税一大技术前提正是全国不动产信息全国联网。房地产税一直以来都是舆论的关注焦点,而“加快推进房地产税相关政策举措”的表述,迅速触及市场敏感神经。房地产税的正式推出,或在不日之后。房产税法稳妥推进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会议发言人张业遂表示,房地产税立法是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加快房地产税立法是党中央提出的重要任务,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和财政部牵头组织起草,目前正在加快进行起草完善法律草案、重要问题的论证、内部征求意见等方面的工作,争取早日完成提请常委会初次审议的准备工作。“房地产税总体思路就是‘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有了房地产税不一定出现泡沫,但没有房地产税经常会出现泡沫。”中研普华研究员黄相龙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房地产调控供给侧方面,国家统计局明确提到了房地产税的政策。但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设计、完善房地产税法,同时再进行论证和听取意见,因此房产税不太会立即就位,他估计,2018年下半年推出房产税的可能性不大。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教授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会各界已经对“加快推进房地产税相关政策举措”的表述做出了不同的反应,国家统计局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信息的权威统计机构,可以向公众提供关于国家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李俊海更赞同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期间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健全地方税体系、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这里需要强调:一定要记住推进前面还有‘稳妥’二字。稳妥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房地产税法草案’的公平性、可操作性,是合乎《物权法》《宪法》《税收基本管理法》的基本规定的税收法定的原则。”刘俊海表示,统计机关提供相关的具体信息,对于公众跟立法机关,群策群力,真正做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透明立法、开门立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推出房地产税法,不是一个政府部门的行政措施,而是立法举措,涉及广大公民财产权的保护问题涉以及法治政府的问题。“所以,推出房地产税立法,一定要慎之又慎,积极之外更要稳妥,不能‘萝卜急了不洗泥’。”刘俊海说。上海亿达律师事务所董毅智律师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则表示:“我认为房地产税的准备工作已经就位了。现在可能就涉及立法层面的事情,或许在明年两会期间出台相关的法律。”刘俊海进一步说,国土资源部的全国不动产基础信息统一联网,应该是开征房地产税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有很多,比如说估值能不能公证的问题,应该按照购房时的价格来估值、确定,比较公平。但是现在这些基本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一些国家是每年估值扣除,比较公平,而国内并没有这方面的共识。出台时机或未成熟“房地产税政策的出台符合预期,也不排除上海和重庆等地会在既有房产税的改革基础上率先升级为房地产税的政策,这是试点的思路。”黄相龙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董毅智同时认为:“房住不炒的问题,已经连续两到三年都在提,实际上中央就已经确定了这个方针。历史经验和经济规律不可能让房价无限期地这样涨下去。”刘俊海则认为,因为现在房产的形态不太一样,纯粹商品房有经济适用房、有房改房,还有小产权房,各类情况不太一样。并且有的地方经济发达房价贵、有的地方房价低,各地情况并不相同。“针对房地产市场,究竟是继续发展,还是踩个急刹车,我认为各界首先应该凝聚共识,消除分歧。”刘俊海说。针对如何落实 “房住不炒”的政策,刘俊海认为,虽然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但是做到这一点不该都是买房人来买单,地方政府也应该做贡献,开发商也应该有所作为。其次,可以考虑对一二线城市房产限价、使用指导价格。现在如果急于出台房地产税,使房产所有人通过卖房来交房产税,这是下策,还有很多其他调控的工具并没有盘活、使用。董毅智也认为,房价的调控需要综合政策,房地产税只是一种财税的调节手段。房价的调节需要地方与中央调控相结合。黄相龙则表示,房地产税由于能增加住房持有者成本,因此可以一定程度上遏制肆无忌惮的炒房者,抑制住房投资性需求,降低住房空置率,同时也能发挥一定的收入再分配功能。而且房地产税还能充实地方财政收入,逐步培育成地方主体税种,健全地方税体系。为落实“房住不炒”,打破房地产“只涨不跌”的市场预期,关键要加快形成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长效机制和住房制度,而且立法速度应加快。“开征房地产税法的初衷应该是为了老百姓买得起房子。我认为房产税现在开征条件并不不成熟,因为现在房地产市场信心极其脆弱,可以说拿个针眼儿一捅,这个泡沫马上就崩爆了。”刘俊海进一步对法人(www.farennews.com)记者强调。“所以我希望还是要尽快实现‘软着陆、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法,要精工出细活,立法也要发扬工匠精神。”刘俊海说,现在社会各界对房产税法征收的税目、税率,还存在着各种争议。“此外,房地产业占据了大量低成本信贷资金,这样间接推高了其他企业的融资成本,造成了其余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也是导致房产税加速落实的原因。”黄相龙对记者说如是说。黄相龙进一步表示,应优化税制结构,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兼顾税收调控和筹集财政收入功能,逐步优化税制结构,深入推进增值税改革,构建更加公平简洁的税收制度,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实施,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还要推进健全地方税体系改革。考虑税种属性,区分税基流动性特征,合理确定地方税种,适当下放税权,逐步培育地方主体税种,保持地方财力稳定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国际经验可与国情相结合“目前国际上房地产税制度有几个共性。”黄相龙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比如所有的工商业住房和个人住房都会按照它的评估值来征税,所有国家的房地产税制度安排中都有一些税收优惠。在参照国际经验的同时,也要按照中国的国情出发来合理设计房地产税制度。比如我国房地产税会合并整合相关的一些税种,合理降低房地产在建设交易环节的一些税费负担等。这样可使房地产税制度设计能够更加合理、更加公平,既能够起到筹集财政收入的作用,又能够起到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积极效应。刘俊海认为,我们的立法既要立足中国国情,也要借鉴国际惯例。国际惯例包括国外成功的立法、判例和学说一定要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也就是既要与国际惯例接轨,也要从中国国情出发。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是要建成民富国强的社会,要轻徭薄赋、放水养鱼、藏富于民、国不与民争利。董毅智同时认为,经济规律是没法打破的,历史上挑战过房地产泡沫的可能只有美国和日本。大家都看得到日本当时跌到60%~70%,美国在2008年左右次贷危机的时候,遭遇金融危机,房产价格跌20%~30%,都是非常明显的。关于房地产税的颁布,刘俊海认为应克服的首要困难是正式的税收比例,以及征税的客体。房产究竟如何估值,价值如何确定?是按照购买房产的价格,还是按照现在高房价的价格,抑或是取个中间价格,这些都是操作性的问题。另外,就是房产税的缴纳方式问题,是由房产所有者积极主动缴纳,还是过户时缴纳,以及收缴机关认可度问题,这些都是实际存在的困难。此外,如何让政府和纳税人共同接受独立第三方对房地产的价值进行评估,如何接受评估报告的结论,这些都是面临的不可逾越的困难。“我个人认为,就立法的推进进度,还是应该回到年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稳妥地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刘俊海说,只要往前推进,加大立法调研力度,也是稳妥推进立法。房产税法在推出之前,一定要通盘考虑,这样才能保持税收立法的严肃性、稳定性以及可预性。黄相龙则对《法人》记者强调,由于房地产税不仅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也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利益,还涉及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私有财产的保护。如果房地产税颁布,必须克服困难:
第一,对房产值增量征税。房产税只是对房产原值征税,课税力度不够。随着物价的上涨,房屋的增值空间较大。如果只是对买入时的原值征税,造成了税收的流失。新房产税应完善评估系统,对评估值征税,使税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房屋的实值相吻合。实施以市场价值为税基的税收政策,把房子因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物价上涨的预期利润收归国有,避免税收流失。第二,对第二套以上的房子征税。第一套自用非经营性用房是人们的必需品,不应对其进行征税。而对那些购买第二套及其以上房产的房产者,不论他们是以增值为目的还是通过炒房盈利,都应对其进行征税,以实现调节分配的目的。“很多人买第二套房子闲置,其实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对那些买不起房的人来说是不公平的。立法机关应努力完善房产税,确保房地产市场的公平。”黄相龙对《法人》记者如是说。
本文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李立娟
责任编辑:蔡自晶_NO2012
咨询热线:转6
免费接送 买房一站式服务
意向楼盘: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编辑推荐楼盘
每日成交前十
1 暂无优惠
2 暂无优惠
3 暂无优惠
4 暂无优惠
5 暂无优惠
6 暂无优惠
7 暂无优惠
8 暂无优惠
9 暂无优惠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合资模式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了什么?
【摘要】合资之路对本土汽车制造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不仅仅体现在资金支持和效益提升等较为直观的方面,还体现在对技术革新、人才培养、管理经验等“软实力”的跨越式发展。
接近 去年我国乘用车市场共计销售2471.83万辆新车,其中中国品牌占比43.88%,在销量上,中国品牌乘用车正在逐渐拉近与合资品牌的距离。  讯 记者周叠瑶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乘用车市场共计销售2471.83万辆新车,其中中国品牌占比43.88%,在销量上,中国品牌乘用车正在逐渐拉近与合资品牌的距离。但与此同时,对合资的质疑之声也纷至沓来。“早搞自主研发,早好了”“技术没换来,市场却丢了”的声音也愈发强烈。那么,合资这么多年的发展给我们到底带来了什么?是否真的像舆论所说的一样赔了夫人又折兵呢?  双赢模式  1983年,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的成立拉开了我国合资车企的大幕,至今未见颓势。合资是合作,同时也充斥着博弈,在这过程中,很多层面上中方“占了大便宜”。首先是经济上的带动,几乎每个合资企业都是其所在地的纳税大户。以华晨宝马为例,在其前年发布的《2016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显示,2016年华晨宝马纳税额超过210亿元人民币,连续11年位列沈阳市纳税第一名。  除此之外,在资金支持方面,合资企业对本土车企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早期的合资企业是由海外品牌和我国国内大型汽车厂商共同成立的,而合资公司为本土汽车集团带来的财务收益也成为我国汽车企业上市的前提之一。目前,我国已经有包括上汽、广汽、东风、长安、华晨、一汽在内的多家汽车集团完成了上市,这些企业通过融资扩大了经营,增加了股东的资产流动性,同时也提升了管理水平。  我国加入WTO之后,宝马、戴姆勒、马自达等国际大车企纷纷选择在中国建厂。国际车企选择与中国企业合资,看中的是中国庞大的市场和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而对中国而言,海外车企带来的不仅是地方税收收入的增加,还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可见,合资模式至少在经济上是一种双赢模式。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8月2日,在丰台区右安门外大街,曹某驾驶机动车由翠林路东口至右外斜 ...
8月2日,在丰台区右安门外大街,曹某驾驶机动车由翠林路东口至右外斜 ...
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和大量 ...“不靠谱”让美国不靠谱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张
  特朗普一边高喊“打赢很容易!”一边驶向“贸易战之路”,而路的尽头是失业、亏损、政府税收损失和便宜商品减少等恶果。  特朗普吊起一个“贸易战大熔炉”,并说“贸易战带来的工作机会,趁热乎接住!”  (漫画均来自美国卡格尔漫画网站)  特朗普射出“增加钢铁进口关税”炮弹,得到的却是无法增加就业、盟友的报复、成本上升以及国内政治影响等回击。美国和国际舆论强烈批评特朗普挑起、升级贸易战  为了“美国优先”,为了“让美国再次伟大”,美国总统特朗普真是煞费苦心。频频举起贸易大棒,目的是迫使眼中的“对手”坐到谈判桌前,获取美国利益最大化。面对美国民众、企业,他语气坚定,承诺实现美国的繁荣;面对盟友、“对手”,他声色俱厉,要求实现美国的利益。然而,这个头顶“交易的艺术”光环的商人总统,似乎没有意识到,商业上或许行得通,在国际关系和国际贸易上却行不通。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在特朗普的带领下,美国与“不靠谱”开始形影相随。  贸易大战   能让制造业回归吗?  “买美国货,雇美国人!”这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一直反复强调的目标。振兴美国实体经济也被认为是美国一意孤行对全球挑起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随着美国在贸易战中不断加码,结果如何呢?  还记得因为贸易战宣布出走并引发特朗普愤怒的摩托车生产商哈雷吗?哈雷的季报显示,其二季度摩托车出货量下降11.3%。该公司2018年的运营利润率被迫从10.5%降至9%—10%。此外,据最新消息,位于堪萨斯州北部的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工厂即将关闭,迈出转移生产的第一步。哈雷目前正在泰国建立一家新的工厂,还计划把更多的产量转移到印度、巴西和泰国来节省成本。  哈雷当然不是唯一喊苦的美国企业。宝马、通用汽车、惠而浦等纷纷表达不满。  美国《财富》杂志称,宝马宣布将提高两款美产SUV的在华销售价格,这是特朗普贸易战造成影响的最新迹象。《金融时报》称,分析师表示,进口关税是“行业盈利的主要威胁”,并警告称,关税给宝马和戴姆勒造成的损失可能达到2019年利润的4%至5%。宝马、戴姆勒投入大量资金在美设厂,现在受到美国挑起的贸易战影响,具有讽刺意味。  通用汽车和家电巨头惠而浦也相继下调了业绩预期。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金融界开始有声音担忧企业的投资意愿和个人消费的萎缩。美国经济目前保持强劲,但贸易战有可能导致投资和消费的减退,从而扩大对企业业绩的打击,对实体经济投下阴影。  苹果公司刚刚成为首家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科技公司。但是,就连苹果也开始喊疼。据彭博新闻社网站报道,苹果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报告称:“关税可能增加公司产品的成本,使产品更加昂贵,从而降低产品的竞争力,围绕国际贸易争端和保护主义措施的政治不确定性,也可能对消费者信心产生负面影响。”  “买美国货”难以实现,“雇美国人”更成为“镜花水月”。  美国化学委员会首席执行官卡尔文·杜利预测,25%的关税将“给美国的化学品制造商带来毁灭性影响”。多家美国企业警告,如果局势得不到缓解,可能会对经济造成影响,导致就业岗位减少。  在贸易战的硝烟中,美国洛杉矶市长埃里克·加塞蒂紧急率团到访亚洲。原因很简单。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报道,随着白宫扬言要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更高的关税,美国诸多港口经理正准备迎接发货取消和失业的可能性。而洛杉矶港和长滩港估计为整个南加州提供了近100万个就业岗位。  这还是开头。根据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数据,如果美国真的对全球开征25%的汽车关税,19.5万美国工人将在1—3年内失业,而在其他国家采取反制行为的情况下,情况则会更糟:美国将损失约62.4万的工作岗位。  物价上涨  能让民众满意吗?  “美国消费者已经开始感受到成本上升的刺痛。”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称。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高级副主席埃琳·恩尼斯说:“大约半数来自中国的商品需要面对更高的关税。增加的成本会被传导给美国消费者,将影响大多数美国人的钱包。”英国《泰晤士报》网站报道称。  从可口可乐到房车,从玩具到服装,涨价风暴已经雷声阵阵。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称,可口可乐已经提高了碳酸饮料的价格,因为最近对进口铝实施的10%关税使可口可乐罐的生产成本更高。首席执行官詹姆斯奎西承认,涨价是“破坏性的”,但却是必要的。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刚刚享受了一轮销售旺季的房车制造商温纳贝戈工业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哈佩说,由于近期一些产品的价格上涨,公司开始考虑提价。尽管该公司不愿透露自己的提价幅度,但表示为了削减成本,已作出改动,比如修改房车地板设计等。  玩具也即将成为“重灾区”。在拟加征关税的2000亿美元输美商品中,包括儿童玩具122亿美元。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玩具消费市场,中国则是全球最大的玩具生产基地。据广东省玩具协会提供的数据,2017年中国玩具28.8%的产品出口到美国,而美国玩具市场80%产品由中国制造。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表示,这2000亿美元的中国产日用消费品占比太大,而且可替代性非常有限。若真对此加税,美国大多数消费者都能立刻感受到,“只要一宣布,美国日用消费品等价格都要上涨”。  英国科学新闻网站报道引用美国服装鞋袜业联合会主席里克·黑尔芬拜因的话表示,特朗普对美国进口的中国产品征收关税,导致中方对美国出口的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相当于对美国劳动者、消费者及美国经济征收巨额“特朗普税”。  诺贝尔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施蒂格利茨也认为,特朗普准备与中国全面开打贸易战的举动会导致“税收无处不在”,大幅增加的成本要由老百姓去承担,而美国最贫困阶层会因此遭受最沉重的打击。  “这些惩罚性关税将传递给美国消费者,并抵消最近几个月美国经济取得的所有积极成果。为了泄愤而害自己,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例子了。”美国全国零售商联合会首席执行官马修·谢伊如是说。  削减逆差  能让美国更繁荣吗?  削减美国贸易逆差是特朗普挂在嘴边的承诺之一,这也是特朗普政府挑起贸易战的重要理由。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宏观研究部副主任陈晨晨指出,特朗普上台以来,历次贸易谈判中,从未放弃过自己1980年代以来根深蒂固的政策立场——通过把握交易底线和精明谈判,把属于美国的工作、产业、市场机遇、贸易利益统统拿回来。他要用绝对的利益取代规则,用绝对的美国优先取代全球考量。特朗普最想企及的“公平贸易”,是最为低阶的、以最大程度的美国利益为核心的贸易。与以往的美国政府相比,眼下主导美国权力核心贸易政策思维的,是商业世界里的“零和经验”。  然而,几乎所有的分析都认为,他不可能兑现这个承诺。  美国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美国贸易逆差达到了463亿美元,比上个月剧增7.3%,为4个月以来首次扩大;而且,这个逆差数据也是19个月来最大的数据。也就是说,现在的美国贸易逆差,比特朗普上台时还要高,而且达到了最高。  不知道特朗普是否会感到一丝尴尬。但是,无论是媒体还是专家都并不觉得意外。  《华盛顿邮报》网站报道指出,经济学家们认为特朗普把关注焦点放在减少贸易赤字上的做法是错误的。要真正减少贸易赤字,唯一的办法是让美国人少买。他们认为,美国人并没有在贸易上“吃亏”:美国人从国外得到更便宜的商品,而流向其他国家的美元大部分都以外国投资或购买美国债券的方式回归了美国。他们强调,特朗普政府对中国产品加税的做法不太可能减少贸易赤字,因为美国人还是会购买所有这些加税的商品,所以企业可能会采取两种解决方式:一种是购买加过税的商品,另一种是从其他国家购买。  美国全球发展中心客座研究员金伯莉·安·埃利奥特在美国世界政治评论网站发表的文章就指出,特朗普似乎没弄明白有关贸易政策的三个基本事实:首先贸易政策不能打败广泛的宏观经济力量;其次,贸易政策所带来的主要影响是重新布局经济;第三,贸易政策如今远比过去要复杂。  哈佛大学教授、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为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撰写的文章也认为,特朗普把进攻性贸易政策放在治理经济的核心位置,这种做法是有问题的。大部分经济学家一致认为,贸易政策的调整不大可能对就业或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给贸易松绑反而比操纵贸易更能促进美国的繁荣。  挥舞大棒  能让美国再次伟大吗?  “让美国再次伟大!”这是特朗普的竞选口号,也是特朗普的最终目的。然而,迄今为止,特朗普政府的各种做法却引起了广泛的质疑。  “特朗普正在剥夺使美国伟大的东西”,《华盛顿邮报》文章的题目简单直接。文章指出,二战以后,美国繁荣的基础是强大创新体系推动的科技突破。美国的创新政策曾在欧洲和亚洲被成功效仿,近年来也被中国效仿。如今,特朗普对华发动贸易战,目的是拖慢中国科技崛起,但其实误入歧途,注定失败。相反,美国应该做自己最擅长的——在国内创新并与世界其他国家贸易往来,如此才能常保美国繁荣。  《日本时报》网站近日刊登《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罗伯特·塞缪尔森的文章也指出,特朗普的竞选口号“让美国再次伟大”带来一种错觉:我们依然能够通过奉行孤立主义来实现繁荣。美国曾经“伟大”,但那是通过军事联盟和贸易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得以实现的。  曾经,美国是当之无愧的西方世界的领袖,一呼百应。然而,如今,西方盟友对美国的心态或许只能用“苦涩”来形容。  7月底,一场反对特朗普政府发动贸易战的国际会议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参加者都是美国最亲密的盟友:日本、韩国、加拿大、墨西哥以及欧盟国家。这些国家之所以抱团“抗美”,是因为美国今年5月开始针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是否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调查可能在8月完成,白宫极可能由此对所有进口汽车及配件加征25%的惩罚性关税。德国财经网强调,此次日内瓦聚会透出的信息是欧盟“对特朗普承诺的不信任”。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评论称,特朗普想要破坏世界秩序,那又怎样?各国会联合起来,保护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则。  美国前副国务卿理查德·阿米蒂奇在日本《读卖新闻》上撰文指出,特朗普在不给别人看底牌的情况下公开声称要进行交易。这种手法在商业上或许有效,在外交上却行不通。美国大部分对外关系因为特朗普明显缺乏信誉的外交而弱化,盟友对美国领导力的信赖正在下降。  《华盛顿邮报》网站文章直白地指出,特朗普看重的是他的自豪感、他对关注度的需求、他制造灾难的能力——如果他需要对西方联盟予以重重一击,以说服自己他比他的所有前任都聪明,那么他会毫不犹豫地这样做。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宏观研究部副主任陈晨晨则指出,在特朗普的政策思维中,“占尽美国便宜”的盟友并不值得信任,唯有通过精明的外交政策谈判,包括向盟国产品征税,才会“再次拥有出色的盟友”。  美国的形象已经受到了损害。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站的文章就直接称美国为“一个流氓无赖超级大国”,“积极主动、强势有力、彻头彻尾地寻求一己之利”。  威逼讹诈  能让美国成赢家吗?  “贸易战很简单。打赢很容易。”这是特朗普的判断。  “特朗普认为贸易是一场‘零和游戏’。他相信贸易战‘很容易打赢’。他对许多国家发起贸易战,目的是迫使他们坐到谈判桌前。”《华盛顿邮报》网站报道指出。  按照这个逻辑,特朗普政府最近打出了“组合拳”。美国国会刚刚通过的2019年“国防预算法案”,直接将中国定位于长期战略对手;特朗普政府命令美国商务部以“对美国国家安全存在显著风险”为由把44家中国企业和机构列入了出口限制名单,进行技术封锁;特朗普政府又在贸易上威胁要对中国2000亿的产品征收25%的进口关税。  但是,没有多少人相信美国能够轻松打赢贸易战。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引用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专家菲尔·莱维的话指出,提高对中国商品的税率与总统持续对中国施压的战略一致。在特朗普政府成员中,似乎有这样一种感受:只要你对中国的打击够狠,中国就会屈服。然而,莱维说:“并没有任何迹象证明这一点。”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指出,美国对中国采取“301条款”,有时似乎意在迫使中国消除对美贸易顺差,有时似乎意在阻止“中国制造2025”计划,有时似乎意在纠正中国强制技术转让的做法。第一个目标很荒谬,第二个目标没有谈判余地,第三个目标很难实现。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网站文章则认为,在美国和中国的经济战中,特朗普采用了17世纪重商主义时代的古老武器——关税,而中国拿出的是21世纪的武器——人民币。中国选择的武器威力更强大,因为中国在全世界范围的投资活动规模庞大且增长迅速,受到人们热烈欢迎。  美国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以及他所代表的一批开明派美国学者,认为美国用贸易战等封杀手段遏制中国的崛起和科技发展的做法“注定会失败”。  美国媒体认为,特朗普政府或许运用了尼克松“疯子理论”。它是指对手因为怀疑美国总统不可预测、偶尔鲁莽、有可能发疯般危险而小心翼翼。但是,《华盛顿邮报》网站文章以“‘疯子理论’不会帮特朗普打赢贸易战”为题指出,从贸易战的边缘退回,对中美双方都好,但是,这需要双方的合作而不是冲突。自以为是的“疯子理论”需要让路给更冷静的头脑。
编辑: alan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不靠谱”让美国不靠谱
  特朗普一边高喊“打赢很容易!”一边驶向“贸易战之路”,而路的尽头是失业、亏损、政府税收损失和便宜商品减少等恶果。  特朗普吊起一个“贸易战大熔炉”,并说“贸易战带来的工作机会,趁热乎接住!”  (漫画均来自美国卡格尔漫画网站)  特朗普射出“增加钢铁进口关税”炮弹,得到的却是无法增加就业、盟友的报复、成本上升以及国内政治影响等回击。美国和国际舆论强烈批评特朗普挑起、升级贸易战  为了“美国优先”,为了“让美国再次伟大”,美国总统特朗普真是煞费苦心。频频举起贸易大棒,目的是迫使眼中的“对手”坐到谈判桌前,获取美国利益最大化。面对美国民众、企业,他语气坚定,承诺实现美国的繁荣;面对盟友、“对手”,他声色俱厉,要求实现美国的利益。然而,这个头顶“交易的艺术”光环的商人总统,似乎没有意识到,商业上或许行得通,在国际关系和国际贸易上却行不通。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在特朗普的带领下,美国与“不靠谱”开始形影相随。  贸易大战   能让制造业回归吗?  “买美国货,雇美国人!”这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一直反复强调的目标。振兴美国实体经济也被认为是美国一意孤行对全球挑起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随着美国在贸易战中不断加码,结果如何呢?  还记得因为贸易战宣布出走并引发特朗普愤怒的摩托车生产商哈雷吗?哈雷的季报显示,其二季度摩托车出货量下降11.3%。该公司2018年的运营利润率被迫从10.5%降至9%—10%。此外,据最新消息,位于堪萨斯州北部的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工厂即将关闭,迈出转移生产的第一步。哈雷目前正在泰国建立一家新的工厂,还计划把更多的产量转移到印度、巴西和泰国来节省成本。  哈雷当然不是唯一喊苦的美国企业。宝马、通用汽车、惠而浦等纷纷表达不满。  美国《财富》杂志称,宝马宣布将提高两款美产SUV的在华销售价格,这是特朗普贸易战造成影响的最新迹象。《金融时报》称,分析师表示,进口关税是“行业盈利的主要威胁”,并警告称,关税给宝马和戴姆勒造成的损失可能达到2019年利润的4%至5%。宝马、戴姆勒投入大量资金在美设厂,现在受到美国挑起的贸易战影响,具有讽刺意味。  通用汽车和家电巨头惠而浦也相继下调了业绩预期。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金融界开始有声音担忧企业的投资意愿和个人消费的萎缩。美国经济目前保持强劲,但贸易战有可能导致投资和消费的减退,从而扩大对企业业绩的打击,对实体经济投下阴影。  苹果公司刚刚成为首家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科技公司。但是,就连苹果也开始喊疼。据彭博新闻社网站报道,苹果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报告称:“关税可能增加公司产品的成本,使产品更加昂贵,从而降低产品的竞争力,围绕国际贸易争端和保护主义措施的政治不确定性,也可能对消费者信心产生负面影响。”  “买美国货”难以实现,“雇美国人”更成为“镜花水月”。  美国化学委员会首席执行官卡尔文·杜利预测,25%的关税将“给美国的化学品制造商带来毁灭性影响”。多家美国企业警告,如果局势得不到缓解,可能会对经济造成影响,导致就业岗位减少。  在贸易战的硝烟中,美国洛杉矶市长埃里克·加塞蒂紧急率团到访亚洲。原因很简单。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报道,随着白宫扬言要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更高的关税,美国诸多港口经理正准备迎接发货取消和失业的可能性。而洛杉矶港和长滩港估计为整个南加州提供了近100万个就业岗位。  这还是开头。根据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数据,如果美国真的对全球开征25%的汽车关税,19.5万美国工人将在1—3年内失业,而在其他国家采取反制行为的情况下,情况则会更糟:美国将损失约62.4万的工作岗位。  物价上涨  能让民众满意吗?  “美国消费者已经开始感受到成本上升的刺痛。”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称。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高级副主席埃琳·恩尼斯说:“大约半数来自中国的商品需要面对更高的关税。增加的成本会被传导给美国消费者,将影响大多数美国人的钱包。”英国《泰晤士报》网站报道称。  从可口可乐到房车,从玩具到服装,涨价风暴已经雷声阵阵。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称,可口可乐已经提高了碳酸饮料的价格,因为最近对进口铝实施的10%关税使可口可乐罐的生产成本更高。首席执行官詹姆斯奎西承认,涨价是“破坏性的”,但却是必要的。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刚刚享受了一轮销售旺季的房车制造商温纳贝戈工业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哈佩说,由于近期一些产品的价格上涨,公司开始考虑提价。尽管该公司不愿透露自己的提价幅度,但表示为了削减成本,已作出改动,比如修改房车地板设计等。  玩具也即将成为“重灾区”。在拟加征关税的2000亿美元输美商品中,包括儿童玩具122亿美元。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玩具消费市场,中国则是全球最大的玩具生产基地。据广东省玩具协会提供的数据,2017年中国玩具28.8%的产品出口到美国,而美国玩具市场80%产品由中国制造。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表示,这2000亿美元的中国产日用消费品占比太大,而且可替代性非常有限。若真对此加税,美国大多数消费者都能立刻感受到,“只要一宣布,美国日用消费品等价格都要上涨”。  英国科学新闻网站报道引用美国服装鞋袜业联合会主席里克·黑尔芬拜因的话表示,特朗普对美国进口的中国产品征收关税,导致中方对美国出口的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相当于对美国劳动者、消费者及美国经济征收巨额“特朗普税”。  诺贝尔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施蒂格利茨也认为,特朗普准备与中国全面开打贸易战的举动会导致“税收无处不在”,大幅增加的成本要由老百姓去承担,而美国最贫困阶层会因此遭受最沉重的打击。  “这些惩罚性关税将传递给美国消费者,并抵消最近几个月美国经济取得的所有积极成果。为了泄愤而害自己,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例子了。”美国全国零售商联合会首席执行官马修·谢伊如是说。  削减逆差  能让美国更繁荣吗?  削减美国贸易逆差是特朗普挂在嘴边的承诺之一,这也是特朗普政府挑起贸易战的重要理由。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宏观研究部副主任陈晨晨指出,特朗普上台以来,历次贸易谈判中,从未放弃过自己1980年代以来根深蒂固的政策立场——通过把握交易底线和精明谈判,把属于美国的工作、产业、市场机遇、贸易利益统统拿回来。他要用绝对的利益取代规则,用绝对的美国优先取代全球考量。特朗普最想企及的“公平贸易”,是最为低阶的、以最大程度的美国利益为核心的贸易。与以往的美国政府相比,眼下主导美国权力核心贸易政策思维的,是商业世界里的“零和经验”。  然而,几乎所有的分析都认为,他不可能兑现这个承诺。  美国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美国贸易逆差达到了463亿美元,比上个月剧增7.3%,为4个月以来首次扩大;而且,这个逆差数据也是19个月来最大的数据。也就是说,现在的美国贸易逆差,比特朗普上台时还要高,而且达到了最高。  不知道特朗普是否会感到一丝尴尬。但是,无论是媒体还是专家都并不觉得意外。  《华盛顿邮报》网站报道指出,经济学家们认为特朗普把关注焦点放在减少贸易赤字上的做法是错误的。要真正减少贸易赤字,唯一的办法是让美国人少买。他们认为,美国人并没有在贸易上“吃亏”:美国人从国外得到更便宜的商品,而流向其他国家的美元大部分都以外国投资或购买美国债券的方式回归了美国。他们强调,特朗普政府对中国产品加税的做法不太可能减少贸易赤字,因为美国人还是会购买所有这些加税的商品,所以企业可能会采取两种解决方式:一种是购买加过税的商品,另一种是从其他国家购买。  美国全球发展中心客座研究员金伯莉·安·埃利奥特在美国世界政治评论网站发表的文章就指出,特朗普似乎没弄明白有关贸易政策的三个基本事实:首先贸易政策不能打败广泛的宏观经济力量;其次,贸易政策所带来的主要影响是重新布局经济;第三,贸易政策如今远比过去要复杂。  哈佛大学教授、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为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撰写的文章也认为,特朗普把进攻性贸易政策放在治理经济的核心位置,这种做法是有问题的。大部分经济学家一致认为,贸易政策的调整不大可能对就业或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给贸易松绑反而比操纵贸易更能促进美国的繁荣。  挥舞大棒  能让美国再次伟大吗?  “让美国再次伟大!”这是特朗普的竞选口号,也是特朗普的最终目的。然而,迄今为止,特朗普政府的各种做法却引起了广泛的质疑。  “特朗普正在剥夺使美国伟大的东西”,《华盛顿邮报》文章的题目简单直接。文章指出,二战以后,美国繁荣的基础是强大创新体系推动的科技突破。美国的创新政策曾在欧洲和亚洲被成功效仿,近年来也被中国效仿。如今,特朗普对华发动贸易战,目的是拖慢中国科技崛起,但其实误入歧途,注定失败。相反,美国应该做自己最擅长的——在国内创新并与世界其他国家贸易往来,如此才能常保美国繁荣。  《日本时报》网站近日刊登《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罗伯特·塞缪尔森的文章也指出,特朗普的竞选口号“让美国再次伟大”带来一种错觉:我们依然能够通过奉行孤立主义来实现繁荣。美国曾经“伟大”,但那是通过军事联盟和贸易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得以实现的。  曾经,美国是当之无愧的西方世界的领袖,一呼百应。然而,如今,西方盟友对美国的心态或许只能用“苦涩”来形容。  7月底,一场反对特朗普政府发动贸易战的国际会议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参加者都是美国最亲密的盟友:日本、韩国、加拿大、墨西哥以及欧盟国家。这些国家之所以抱团“抗美”,是因为美国今年5月开始针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是否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调查可能在8月完成,白宫极可能由此对所有进口汽车及配件加征25%的惩罚性关税。德国财经网强调,此次日内瓦聚会透出的信息是欧盟“对特朗普承诺的不信任”。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评论称,特朗普想要破坏世界秩序,那又怎样?各国会联合起来,保护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则。  美国前副国务卿理查德·阿米蒂奇在日本《读卖新闻》上撰文指出,特朗普在不给别人看底牌的情况下公开声称要进行交易。这种手法在商业上或许有效,在外交上却行不通。美国大部分对外关系因为特朗普明显缺乏信誉的外交而弱化,盟友对美国领导力的信赖正在下降。  《华盛顿邮报》网站文章直白地指出,特朗普看重的是他的自豪感、他对关注度的需求、他制造灾难的能力——如果他需要对西方联盟予以重重一击,以说服自己他比他的所有前任都聪明,那么他会毫不犹豫地这样做。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宏观研究部副主任陈晨晨则指出,在特朗普的政策思维中,“占尽美国便宜”的盟友并不值得信任,唯有通过精明的外交政策谈判,包括向盟国产品征税,才会“再次拥有出色的盟友”。  美国的形象已经受到了损害。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站的文章就直接称美国为“一个流氓无赖超级大国”,“积极主动、强势有力、彻头彻尾地寻求一己之利”。  威逼讹诈  能让美国成赢家吗?  “贸易战很简单。打赢很容易。”这是特朗普的判断。  “特朗普认为贸易是一场‘零和游戏’。他相信贸易战‘很容易打赢’。他对许多国家发起贸易战,目的是迫使他们坐到谈判桌前。”《华盛顿邮报》网站报道指出。  按照这个逻辑,特朗普政府最近打出了“组合拳”。美国国会刚刚通过的2019年“国防预算法案”,直接将中国定位于长期战略对手;特朗普政府命令美国商务部以“对美国国家安全存在显著风险”为由把44家中国企业和机构列入了出口限制名单,进行技术封锁;特朗普政府又在贸易上威胁要对中国2000亿的产品征收25%的进口关税。  但是,没有多少人相信美国能够轻松打赢贸易战。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引用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专家菲尔·莱维的话指出,提高对中国商品的税率与总统持续对中国施压的战略一致。在特朗普政府成员中,似乎有这样一种感受:只要你对中国的打击够狠,中国就会屈服。然而,莱维说:“并没有任何迹象证明这一点。”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指出,美国对中国采取“301条款”,有时似乎意在迫使中国消除对美贸易顺差,有时似乎意在阻止“中国制造2025”计划,有时似乎意在纠正中国强制技术转让的做法。第一个目标很荒谬,第二个目标没有谈判余地,第三个目标很难实现。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网站文章则认为,在美国和中国的经济战中,特朗普采用了17世纪重商主义时代的古老武器——关税,而中国拿出的是21世纪的武器——人民币。中国选择的武器威力更强大,因为中国在全世界范围的投资活动规模庞大且增长迅速,受到人们热烈欢迎。  美国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以及他所代表的一批开明派美国学者,认为美国用贸易战等封杀手段遏制中国的崛起和科技发展的做法“注定会失败”。  美国媒体认为,特朗普政府或许运用了尼克松“疯子理论”。它是指对手因为怀疑美国总统不可预测、偶尔鲁莽、有可能发疯般危险而小心翼翼。但是,《华盛顿邮报》网站文章以“‘疯子理论’不会帮特朗普打赢贸易战”为题指出,从贸易战的边缘退回,对中美双方都好,但是,这需要双方的合作而不是冲突。自以为是的“疯子理论”需要让路给更冷静的头脑。编辑: alan
新闻排行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物价比中国便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