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老人偷偷跑出附近养老院有哪几个参加什么活动?

真乐迷!德国老人偷偷跑出养老院参加摇滚音乐节|音乐节|养老院|瓦肯_新浪新闻
真乐迷!德国老人偷偷跑出养老院参加摇滚音乐节
真乐迷!德国老人偷偷跑出养老院参加摇滚音乐节
原标题:真乐迷!德国老人偷偷跑出养老院参加摇滚音乐节  中新网8月7日电 据外媒报道,谁说老人不能玩摇滚?重金属摇滚乐迷的盛宴、著名的“瓦肯音乐节”(Wacken Open Air)日前在德国石荷州小村庄瓦肯举行。为了参加音乐节,德国两名老人偷偷从养老院跑了出来,还因此引发一场寻人行动。  据报道,住在德国石荷州迪特马尔申县一家养老院的两名老爷子,偷偷从养老院跑了出来,去大约40公里外的瓦肯,参加了“瓦肯音乐节”。养老院发现老人“失踪”后,赶忙报警寻人。  当地警方称,他们在当地时间4号凌晨3点找到这两名老人,之后在当天早上6点半左右让老人搭出租车返回养老院。  据信,老人是靠步行和公共交通工具到达的瓦肯,不过不清楚他们什么时候抵达瓦肯,也不知道他们在音乐节上呆了多久。  警方称,这两名老人“绝对喜欢这个节日”,得知得回养老院,他们看起来很失落,但最后还是自愿返回了。责任编辑:张艾京
新媒体实验室
Copyright (C)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养老你准备好了吗?看看国外老年人如何养老 - 简书
养老你准备好了吗?看看国外老年人如何养老
一、资金来源国外老年人的养老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国家养老金、自身的积蓄和财产性收入、社会捐赠和救助。
国家养老金制度是发达国家普通百姓的主要养老资金来源。目前,绝大多数国家的养老金制度实行的是待遇确定型和现收现付筹资模式,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的税收收入,从雇主及雇员的工薪税收中取得资金,再加上每年资金的市场运营收益纳入养老金的账户支出。二、发展趋势国外养老呈现居家养老和社区服务相结合的发展趋势,居家和社会化服务的有机结合,使老年人既能继续留在熟悉的环境中,又能得到适当的生活和精神照顾,免除后顾之忧。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接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的比例在80%左右。该种模式适合子女无暇照顾,有一定自理能力且不愿意离开原有熟悉环境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服务的居家养老融合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和集中院舍养老之长,在享受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专业服务的同时,不必使老年人脱离原有的居住环境和社会关系,也方便子女在闲暇时照顾老人,老人的情感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更容易被老年人接受。同时,居家养老能够充分整合利用家庭、社区的资源,使养老成本大大降低。目前,居家养老已经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三、国外养老方式分享
美国:成熟体系成就社区养老美国养老主要为老年公寓半托式养老机构和社区互助的居家养老,老人真正进入养老机构的只有20%左右,其他主要以家庭养老为主。目前,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养老居住建筑和服务设施类型,全面覆盖身体状况从健康到虚弱,生活自理程度从独立居家生活到需要辅助生活的各阶段老年人。根据个体情况,老人可以选择活跃老人社区、独立生活社区、协助生活机构/社区、专业理疗养老院等。有的社区为老人提供了多种可参与的活动内容,形成上百个由社区居民自行运营的俱乐部和活动项目,使老人老有所乐。养老中心的经费是主办者向美国联邦政府申请,经审查合格后联邦政府给予一定的资助,同时,中心可以接受社会的捐赠,这种捐赠经联邦税务局按程序核定无误后可以在税前列支。至于收费,没有具体的标准,完全是按每个托保人的经济状况而定。美国养老社区机构作为一个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在法律上有一套鼓励、监督机制,以保证养老机构的高质量服务。该鼓励监督机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套完整和不断发展的评估体系,和相对独立的监察员体制。英国:在“老年宜居城市”倡导社区照顾英国出现了一些“老年宜居城市”,如贝克斯希尔、海斯汀、伊斯特邦等,这些度假城市风景如画,吸引退休的老年人纷纷迁入安度晚年,城市中老龄人口已占20%—50%。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及已经形成的“老年宜居城市”,英国政府采用了“社区照顾”的模式。社区照顾,是指在社区中由社区各类人士合作,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照顾,以求在社区环境中改善居民的生活素质。这里“有需要的人士”,涵盖的面非常广,主要是指老弱病残者及儿童。目前,社区照顾被广泛应用于英国社会服务的各个领域。虽然英国社区照顾的对象并非仅仅是老年人,但是,在养老问题上最能体现其特色。就老年人而言,社区照顾已成为区别于传统养老的一种新型模式。英国有关社区照顾的法令明确指出,要在社区内对老年人提供服务和供养,以便他们尽可能过上独立的生活。其目标是在他们自己的家或“像家”似的环境中受到帮助。日本:商业养老院注重个性化,介护保险服务居家养老日本商业养老院注重个性化,日本政府将养老设施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短期居住型、长期居住型、疗养型、健康恢复型等,其中政府在全国建设了约3100处健康恢复型养老设施和约3700处老年疗养医疗设施。此外,不少企业建设个性化的商业养老院。看护型养老院主要供身体不便和患病老人入住,由养老院下属团队为入住者提供看护服务。住宅型养老院供身体状况正常的老人居住,当老人需要看护服务时,企业提供临时看护服务。健康型养老院类似宾馆,院方只负责打理老年人的日常家务。在日本,上述种类的商业养老院数量已超过2000家。日本从2000年开始实施介护保险制度,介护服务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居家介护服务和设施介护服务(“设施”类似于养老院)两种形式,从申请程序、认定标准到监管机制都有一整套体系。其中,居家介护服务包括上门访问,居家疗养管理指导,福利用具的租借等。设施介护服务有10余种,其中特别养护老年公寓、老人保健设施、介护疗养型老人设施这3种可以用介护保险。这些设施里,老人只需负担10%的介护服务费用。瑞典:居家养老渐成主流瑞典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居家养老、养老院养老和老人公寓养老。在瑞典,在养老院养老的一般是基本上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孤寡老人。虽然养老院硬件设施一应俱全,而且从吃饭到洗澡都有人照料,但由于缺少人情味,瑞典老人不到万不得已一般是不会住进养老院的。公寓养老是上世纪70年代在瑞典兴起的一种养老形式,类似于国内小型的干休所。不过,近年来,老人公寓养老已不再时兴,一些老人公寓被逐渐改造为普通公寓。瑞典政府目前大力推行的是更具人性化的居家养老形式,争取让所有的人在退休后尽可能地继续在自己原来的住宅里安度晚年。主管老人社会福利事务的部门,会根据老人需要,提供包括个人卫生、安全警报、看护、送饭、陪同散步等在内的全天候服务。德国:老年之家催热互助养老进入“专业护理老人院”是德国老人的普遍选择,这些养老院拥有世界一流的硬件设备和人员管理方式。德国政府推出护理支持金、护理假等,以便人们协调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德国政府从加强咨询、资助无障碍房屋改造、鼓励邻里间互助、支持老人合租房屋享受居家护理、注重护理人员培训等多方面着手,帮助老年人安享晚年。德国近年来兴起了一种名为“老年之家”的互助养老方式。在“老年之家”中,成员共同分担家务,互相帮助,一起参加社会活动。德国一些社会团体和地方政府探索出了包括“多代屋”在内的多种互助养老模式。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开发老年人潜力,还有助于促进代际交流。如里德林根的“乐龄合作社”,不仅老年人可以加入,年轻人也可以加入进来。参加者可以选择小时工资,也可以把服务小时存入合作社,用以日后获得同样时间的免费服务。这种做法既鼓励老人互助和自立,也吸引了年轻人参与其中,通过服务老人为自己未来的养老做准备。澳洲:护理分等级,费用不算贵澳洲对养老院的补贴数额很大,因此对养老院采取准入制——环境、房间、设施、注册护士、洗澡间、膳食等等各项都必须达到具体的要求。进入养老院的病人也有准入制,首先必须通过Aged Care Assessment(长者照顾评估组)的评估,在此评估中,确定你是Low/moderate/high/extra high care(低/中/高/特别护理),针对不同的水平,会有不同的看护模式。澳洲现行的养老金制度开始实行于1992年,得益于纳税人。法国:养老院费用高于月均税后收入西方国家的文化和中国有很大的差异,西方国家的老人在退休之后,只要他们有自主的生活能力,一般不会选择和儿女居住。在法国也是这样。当然,如果在失去一方配偶时,老人和孩子可以互相达成共识,怎样进行对老人的赡养。一旦老人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时,有几种选择方式,一种,子女可以请专业陪护去家里照顾老人,第二种就是在老人自己同意的情况下,住进养老院。另外有一种特殊情况,比如老人突然中风或者突发疾病后,医院的医生会通过对老人病情的考虑,直接送往老人院,因为在那里有更专业的照顾。加拿大:鼓励私营老年公寓或养老院的设立加拿大是个高福利养老的国家,他们养老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加拿大养老金计划,简称CPP;老年保障金,简称OAS;个人方面的积蓄,投资回报和个人储蓄养老计划,简称RRSP。除了养老金计划之外,加拿大政府筹资兴建的老年公寓或老年社区,也保障了老年人的生活。加拿大老年公寓大部分都是一家一户的户型,租金约为住客总收入的30%。凡59岁以上能够自理的老人,都有资格向所在省、市政府的Housing Connection机构提交申请。对于不能自理的残疾人,政府会另外提供护理院,这些护理会一般都是由公立医院进行操作管理,也是一人一单室,食宿条件非常好。尽管政府提供的老年公寓一直在扩建,且费用低廉,但由于人口老龄化严重,很多老人需要等候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入住,为此,政府非常鼓励更多私营老年公寓或养老院的设立。四、国外养老模式和经验为我国提供借鉴国外的养老模式和经验为我国提供了很多可资借鉴之处:一是我国基本属于“现收现付”式的养老金筹资模式,目前一些地区已经出现入不敷出、空账运行的局面,应当尽早改革完善,并进一步扩大国家社会保障基金的规模。二是家庭养老虽然已经难以为继,但居家养老仍应作为优先发展方向,关键是要把与之配套的社会化服务尽快发展起来。三是把针对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的全托式养老院作为一项社会福利政策,按照“政府兜底保基本、社会优质走高端”的原则,尽快发展起来,以解决家庭和社会的后顾之忧,也是我国计划生育国策后续应有的配套政策。四是养老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全球的问题,其中蕴含着巨大商机,应当抢抓商机、发展产业,在服务好国内的同时,参与国际竞争,输出中国特色的产品和服务。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东省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从2014年开始我国老龄人口突破2.5亿,老龄人口数量比例严重超超标,我国逐步已进入老龄社会。 据统计,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
对手之反傻联盟VS呆萌部落第二期辩论赛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人口老龄化加重,越来越多的家庭呈现出4&2&1模式,本次辩论赛讨论关于养老的话题,老了谁来养? 本期辩题:当我们的父母老了,是送往养老院生活还是同自己生活? 正方:送往养老院
参赛分队:呆萌部落
队长:33...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人口老龄化加重,越来越多的家庭呈现出4&2&1模式,本次辩论赛讨论关于养老的话题,老了谁来养? 本期辩题:当我们的父母老了,是送往养老院生活还是同自己生活? 正方:送往养老院
参赛分队:呆萌部落
队长:33呆萌的云云 反方:居家养老好
近年来,居家养老深为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挪威等国老人所青睐,已成为一种成功的养老模式。 所谓居家养老,是居家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方式,即老人住在家中,由社会来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它与家庭养老的区别在于,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主体是依托社区而建立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而...
工地旁仅存的一棵老槐树,上面的叶子全都掉光了,几只麻雀在树枝上叽喳地叫着,似在惋惜昔日的绿叶,哀叹不得不离开这里,飞向温暖的南方。
阿幸从未觉得秋天这样凄凉,白日这样灰暗,夜晚这样漫长。熄灯后,听着那些千篇一律的下流小调和有些人重复了无数遍自认为是光荣的往事,大卫有些不...
公交车上,最后一排的我,遇到了一个大概十岁的小男孩。
默默的在自己的座位上翻手机,小男孩试探的微笑,我淡淡的回应,双眼看向窗外的时候,一个稚嫩的声音突然说:姐姐,我叫你阿姨还是姐姐好,我叫你姐姐吧?小男孩礼貌的向我搭话,我有些惊奇。
到了二十多的年纪,叫我姐姐心里虽...
免费推广?还有这种操作? 以商家的名义,获取免费推广 艾伦是玛丽的朋友,他知道一些新奇的产品和事物。一天,他兴奋的电话玛丽,他说入驻了一个免费的电商平台。“真是难以置信”,他说,“当你入驻这个电商网购平台,你简直无法相信”。 艾伦继续说,“成功入驻网购平台,成为商家,免费推...
近日,Quora 社交网站(相当于国外的知乎)上一个题为“聪明有什么坏处?”(&When does intelligence become a curse?& )的问题收到了 100 多个回复,其内容都说明了这一点。很多智商超群的人参与了这个话题,他们分享了聪明带来的坏处,...
在吗?我发了一个微信给朋友。 ”在,有时间来我这吃饭啊!”等了几分钟左右收到回复。 记不清这是辞职后第几次收到这朋友的邀请了。 目前无业,按理讲自由支配时间应该很多啊,别人的情况不清楚,我的不是,没有工作看似自由,确切的讲我做的工作应该和父辈们在工地搬砖头运水泥的性质差不离...走进中国老人院
走进中国老人院
  德国的老人护理业陷入了困境。护理行业协会和联邦劳动署将首次到中国招募护理人员。第一个试点培训项目明年开始,首批150名中国护士有望在2014年初来到德国。然而德国与中国养老院的日常护理工作差别很大。
  "你想什么呐,赵奶奶?你认识我吗?不认识呵--,你吃饭了没有?"
  位于北京东郊的松堂敬老院的护士高雁华(音)正在对老人问寒问暖。住在这里的300多位老人大多已经卧病在床,许多人只是表情木然地盯着天花板。有些房间里放了七张床,一个紧挨着一个。高雁华介绍说:"咱们医院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老年痴呆。表现不一样,有的比较忧郁,不言语;躁动的比较多,又喊又叫。基本上(日夜)是颠倒的,白天睡觉,晚上开始喊叫、骂人。"
  在中国,传统上老人都住在家里由家人护理。对许多人来说,把老人送进养老院仍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然而,中国也迅速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对像松堂这样的老人院的需求不断增长。目前这里是北京少数提供全面护理的老人院之一。
多数中国老人在家中度过晚年
  万不得已的选择
  经常有大学生志愿者来到敬老院为老人们唱歌。这里的一张床位每月收费约2500元,伙食费和医药费不包括在内。对于一个普通收入的家庭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因此大多数老人都是在家中无法做到全天候护理的情况下才来到这里。88岁的王女士一年前摔了一跤,生活自理有困难,于是来到松堂。她说:"挺好,各方面都挺那什么的。(我)摔了之后,他们就商量着说要送医院,可大医院不收我这样摔了的。"
生命在于运动
  总体来看,中国对人口的老化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这里没有专业的老人护理工种。松堂敬老院有40名护士。"这些护士她们都是正规护校毕业的,而且也在三甲医院都实习过。护士的工作就是每天给老人发药、量体温量血压、如果有老人发烧,给他打针输液。再有就是做一些心理护理。"
  而帮老人吃饭、洗澡、上厕所这些工作则由护工来完成,她们是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工,大多来自相对贫困的农村地区。高雁华说,"她们24小时跟老人吃住在一起。工作很乏味很枯燥,也很辛苦。每个礼拜也没有休息。"
  护工每月的工资大概是2500元。与她们相比,护士们的工资要高得多,大约是护工的2到4倍。这些护士是否愿意为了更高的收入,远赴德国,去护理那里的老人?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回答。高雁华微笑着说,在中国并不愁找不到工作。此外,像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也在中国招募护士,因为受过良好培训的中国护士在其他国家也相当受欢迎。
  (来源:德国之声中文网)
推荐给朋友栏目类: |
解决老龄化困境 机器人进养老院
作者 :byb.cn
日期: 00:01
&&&&【 】(来源:北京晚报)很多国家目前正被同一个问题困扰——如何照顾越来越多的老人。一些国家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机器人,尝试由它们帮助护理老人,缓解孤独,为老年人世界增添温暖。老年人即使运动能力降低,也能借助机器人活动身体,参与社会生活;而护理人员减轻负担后,也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另类陪伴:澳养老院引进交流机器人
  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珀斯一家养老院近日引进一款机器人做护工照顾老人。这是继该款机器人在美国和欧洲养老院广泛使用后,又进入澳大利亚。据报道,这款机器人名为“佐拉”,身高57厘米,可以运动、跳舞、读书、讲笑话。此外,它还配有语音合成功能,可识别19种语言,护工可以用平板电脑给机器人输入预先编好的程序,能与老年人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这家养老院的负责人彭尼·弗莱特介绍说,养老院有许多老人的认知能力有不同形式的下降。为使他们得到最好的照顾,养老院经常为老人提供新鲜且不同的体验。该机器人由位于比利时的QBMT公司研制。公司联合创始人、总经理汤米·德布利克在珀斯的发布会上说,他们极其细心地为“佐拉”编程,使其具有与人类进行眨眼、眼神交流和点头等互动功能,很高兴看到机器人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作用。不过“佐拉”与专业护理员还有一定差距。
  贴心朋友:英国推出智能男仆机器人
  英国媒体报道,英国研究人员今年2月研发出了一款机器人,它既可作为家庭服务员,也可以作为老年人的贴心朋友。这款名为Care-O-bot 3的机器人是一款实用性极强的家用设备,由英国及其他欧盟国家的科学家们在“机器人学及老年人陪护”项目的支持下研发而成,目的是照顾那些不便走动以及孤单的老年人。
  该项目由英国南赫特福德郡大学的艾米瑞德博士主持研发,他们将一款“机器人男仆”同具有一系列功能的软件进行整合,从而研发出这款机器人。这款机器人不仅会做多种家务,而且能当“贴心朋友”,可以为独居的老人提供情感慰藉。
  这款机器人的LCD屏幕上带有不同的表情,当老人们完成一项任务时就会露出微笑,而当老人们忘记吃药或没能完成任务时,就会面露沮丧。它的弯曲手臂可以拿起饮料,有一个托盘结构,可以放置物体。它能够为主人打开门,迎接客人,或者为主人拿来饮料,操控它非常简单,使用手机软件便能指令机器人去做某些事情。
  健身教练:新加坡机器人带老人锻炼
  新加坡也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自今年10月开始,该国在全国20多所老年人活动中心部署名为“Robocoach”的健身机器人,希望在改善老年人健康的同时,也增加老年人接触高科技的机会。该项目由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主办,作为新加坡政府智能国家计划的一部分。这个智能国家计划耗资数十亿美元,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让新加坡生活和基础设施的不同方面现代化。
  “Robocoach”拥有可动的金属手臂,能作出各种伸展动作,它的头部是台平板计算机,可以显示各种表情和发声,也能记住一些简单指示。它配备了两个屏幕,一个位于头部,通过面部表情来传达情感,另外一个更大的屏幕在其胸前,显示相关锻炼的教学和动作分解视频。据报道,机器人教练可以演示15种动作,还可以识别人的声音,按照指令来进行演示。考虑到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机器人教练在为群组老年人进行演示的时候,会放慢节奏,确保每个人都可以跟得上。
  护理主力:日本研发出多功能机器人
  日本老龄人口日益增多,护理人员紧张,日本政府大力支持护理机器人的开发和推广,希望帮助照顾老年人的生活起居。日本人形机器人如此发达,某种程度上也是受老龄化问题的刺激。
  日本松下公司的Resyone看护机器人可以从一张床变成一个电动轮椅,能够单独完成多个护理人员的任务。和Resyone一样,日本人形机器人Robear也能将老人从床上抱到轮椅上,完成多个看护人员的工作。这款看护机器人目前仍处于测试阶段,它的设计者们都来自日本研究机构RIKEN。Robear或许能为空巢老人提供基本的照料,使老人得以方便活动。可它只能按指令行事,不懂得嘘寒问暖,也很难随机应变。
  日本今年年初又研发出了一款面向老年人的婴儿机器人,它类似一个人类婴儿,需要人去照顾它。当它感觉高兴的时候,它会像个真的婴儿一样笑起来,并且脸上的LED灯发出粉色的光;而当它不高兴的时候,脸上的LED则会发出蓝色光,代表眼泪。
  特殊护士:机器人进德国顶级养老院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越来越多的德国老人需要护理,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统计,到2020年大约320万左右的德国人需要护理。目前,德国政府已想出种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德国莱尔克斯机器人研究院给德国著名的奥古斯汀养老院提供了一种护理机器人,它可以检测老人的健康状况、带领老人去洗手间、抱起老人从床上移入座位,可以从另外一个房间取回一瓶药、记录老人用药记录、进行送餐、整理床单和脏餐盘,对于那些不希望麻烦别人而自己进食的老年人,护理机器人还能用小勺子把食物送到老年人的口中。
  近日,德国莱尔克斯机器人研究院还成功研制出一种可为老人及儿童提供看护服务的智能机器人。它能与空巢老人对话,开开玩笑、讲讲新奇的事情;能陪伴儿童玩玩游戏、讲故事。它既可以由被照看者直接控制也可由其家人进行远程控制。(张博 温玉顺)
赞助商链接鐪熶箰杩凤紒寰峰浗鑰佷汉鍋峰伔璺戝嚭鍏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人进养老院等于送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