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才momo碰到黑客一个黑客,他说要把我家手机全部毁了,还让我们家一分钱没有,欠一屁股债,我该怎么办?

继恐怖的“蓝鲸游戏”后,又一款以引导自杀为目的的游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MOMO challenge。”

图中的恐怖形象就是传说中的MOMO,据说在WhatsApp中拨打一个固定号码,MOMO就会和你通话,同时黑客会入侵手机,通过摄像头获取你的隐私信息,并以此作为威胁,让通话者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

现在在视频网站上,可以看到大量视频博主制作的自己以身试法联系MOMO的视频。有人说MOMO只是纯属恶搞的都市传说,也有人说MOMO是内心阴暗的黑客报复社会的方式,在阿根廷已经造成了一位12岁小女孩的死亡。

但我们关注的,是由MOMO开始,那些隐藏在儿童向游戏中的阴暗MOD。

中国孩子是怎么知道MOMO的?答案竟然是《我的世界》

《我的世界》,是一款老少皆宜的沙盒游戏。简单自由的游戏模式加上轻松活泼的像素画风,使《我的世界》在全球范围内都很受儿童青少年欢迎。

但这样一款游戏,居然和MOMO扯上了联系。

人们发现,有人以MOMO为形象制造了《我的世界》MOD(玩家自制拓展包),虽然《我的世界》的像素画风并不能完全复制MOMO的恐怖形象,但上传MOD的用户明确的表示,这就是会杀人的MOMO。并且有很多人制作了以MOMO MOD为主角的视频,也会把MOMO的形象放置在视频封面上。

甚至有说法称,MOMO之所以在中国引起了大量关注和模仿者,就是因为《我的世界》中MOD无形中形成的传播。现在微软已经禁封了相关的MOD,各个平台也在陆续删除有MOMO出现的游戏视频。

但我们通过MOMO发现,《我的世界》中还充满了大量类似的阴暗恐怖MOD。例如恐怖电影《it》里的小丑、都市传说中的怪物Slender、恐怖游戏中“恐怖奶奶”……它们都是经常和MOMO进行“对战”的典型角色。

还有一些玩家会制造整体场景的恐怖MOD,复制《寂静岭》这类经典恐怖电影或伊藤润二恐怖漫画中的情景。

不仅仅是《我的世界》,在《乐高世界》《Roblox》等等看似儿童友好的沙盒游戏中,也存在着大量暴力恐怖的MOD。

全年龄向的游戏,可以出现R18的MOD吗?

虽然《我的世界》在画风上看起来像是小朋友会喜欢的游戏,但严格来说,《我的世界》在年龄分级上适用于10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也有大量的成年人玩家,所以有玩家推出这样的MOD也无可厚非。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的世界》中有大量儿童玩家,微软也在试图在儿童群体中大力推广这款游戏。像微软联手智能制造厂商Gameband+推出官方授权的儿童智能手环、将《我的世界》带入推广到瑞典成为13岁儿童必修课、包括推出《我的世界》编程教育版,都显示出了微软利用这款游戏攻坚“数字儿童”的决心。

而对于家长来说,《我的世界》往往是孩子口中同学们都在玩的游戏,而看似粗糙原始的画风,也很难让人联想到其中会有什么恐怖暴力的成本。实际上在像素风格画面的背后,很可能两位恐怖电影主角的对战。

而这种内容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至于这种现状出现的原因,可以归结于以下三点:

未按照规范转载者,虎嗅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有报道称,海外的MOMO游戏导致阿根廷一名12岁女孩自杀,中国的MOMO却被网友“玩坏了”。打开微博输入“MOMO死亡游戏”,各路网友与MOMO的QQ聊天记录铺天盖地而来。据了解,MOMO游戏会在线上寻找目标受众,然后发布死亡任务,如果目标不完成任务,则会利用黑客技术找出目标的私人电话、家庭住址,对其进行骚扰。为了一探究竟,记者就这个叫MOMO的游戏展开调查。

    根据网警文章的描述,MOMO是一个类似曾经引起巨大轰动的“蓝鲸”一般的自杀游戏,它会突然从屏幕里跳出来,挑衅你参加一项挑战。目前已有一名阿根廷12岁女孩死亡,警方认为与这个游戏有关。

    而大家也确实表示不会参与,因为对于这个叫MOMO的游戏,大家的第一反应不是别的,是MOMO游戏中的恐怖形象看起来实在太吓人了,看了之后完全没有参与的胆量。

    按照现有的说法,此类游戏是通过WhatsApp上的号码,让别人主动添加它,然后它会发回一些暴力威胁信息,教唆玩家做一些可怕的挑战,甚至泄露个人资料。

    现在在视频网站上,可以看到大量视频博主制作的自己联系MOMO的视频。有人说MOMO只是纯属恶搞的都市传说,也有人说MOMO是内心阴暗的黑客报复社会的方式。但目前,在越来越多的网友甚至是未成年人眼中,MOMO竟成了恶搞游戏或者一个玩笑。

    查阅网上资料不难发现,网上抛出的聊天记录几乎都是对MOMO的调侃和嘲讽,类似“凌晨三点我等你”的挑逗类信息被晒到网上。

    记者通过微博以及一些问答平台私信了几个“调戏”MOMO的网友。一名网友称聊的是假的MOMO,截图是从朋友那偷的,只是为了好玩。一名网友表明现在很多QQ里的MOMO都是网友假扮的。MOMO游戏被很多网友娱乐化解读,甚至还被做成表情包进行传播。

    不过,在采访中,也有网友反映,自己真的被MOMO盯上了,称在半夜收到QQ好友申请,“对方话没有很多,不断地问我是否接受死亡挑战。我就问对方MOMO是啥,能吃不之类的闲扯了一通,最后对方就把我拉黑了。我在生活中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人,也没有在社交媒体上发过轻生的言论”。根据这名网友提供的MOMO的联系方式,记者在QQ上联系了头像为MOMO的人,但对方只是发来“自杀”的表情包,再询问任何讯息均未得到回复。

    记者在查看相关话题时发现,网友没有严肃对待,也没有流露出对这个游戏太多担心,反而以各种方式在恶搞MOMO。

    MOMO有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挪用了日本一个叫Link Factory的人头鸟身的姑获鸟作为自己在社交网络上的头像,突出的眼球和诡异的表情让人第一眼看上去就觉得十分诡异。但记者注意到,天马行空的网友似乎没有被这个形象给吓到,纷纷发挥自己创意为姑获鸟加上美瞳、口红、蝴蝶结、猫耳朵等对其进行美化,称“其实她好好打扮,还不错”。这些网友戏称,“在外国,MOMO逼你自杀。在中国,网友逼MOMO自杀。在外国,已经有人报警抓MOMO。在中国,MOMO报警抓骗钱的沙雕网友”。

    “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MOMO也只是个雕塑,不存在什么诅咒,希望广大青少年不要尝试,防止上当。”一名网友在微博中说。这名网友对记者说,“可以多多注意孩子的心理状况,是否有自残等伤害自我的行为,手机通讯录是否和某个陌生号码频繁交流,但现在网上出现的MOMO大部分都是网友假扮的”。

    还有一名网友称自己的弟弟曾经在一个游戏群里与MOMO交流过,但因为弟弟英语极差,看不懂,一边翻译一边回复,对方嫌太慢把他删了,自己在发现后也让弟弟从群中退出。还有一些网友对假扮MOMO和自作聪明去调戏MOMO的人表示“不作死就不会死了”。

    记者联系到在一家游戏媒体从事内容工作的张凯(化名),他对记者详细叙述了MOMO游戏的来龙去脉。

    “说实话,MOMO这个事情能有这么大动静,我觉得很诧异。之前的‘蓝鲸事件’是确确实实发生了的真实存在的恶劣游戏,但MOMO不一样。”张凯说,他注意到MOMO游戏是在今年8月2日,当时看到国内许多媒体和自媒体所发的新闻,但基本内容一致,把MOMO游戏定性为类似“蓝鲸”的死亡挑战游戏。“直觉让我觉得很奇怪,然后我们就展开了分析”。

    MOMO的原型,是中国和日本古代传说中的“姑获鸟”。这种鬼怪是死去的孕妇化身,脱下羽毛成人,穿上羽毛成鸟,专门祸害小孩子。这与教唆孩子自杀的背景倒确实非常相称。

    张凯等人对比蓝鲸游戏和MOMO的游戏形式后发现,蓝鲸游戏的玩法是50天完成50件事,而MOMO只有一个凌晨三点给MOMO打电话,“然后呢?接下来发生最恐怖的事情就是会花掉话费吗?显然这缺少了很多东西,我们认为很奇怪,就继续一步步往前推。”张凯等人在凌晨三点给MOMO打电话,发现“什么事也没有,基本是没有接通”,整个事件走向让人哭笑不得,可能因为国内与国外存在一些信息差,“据我们的调查,7月11日MOMO游戏在YouTube上火了起来,但我们这里到8月15日完全没有预兆地莫名其妙的真正火起来。信息差主要来自外网上的内容和我国自媒体,这之间有一些间隔,或者说是滞后。其实,MOMO这事儿根本不可怕,因为它就只是一个雕像而已。如果要说可怕,那还得是网友们传谣言的能力可怕,听风是雨很糟糕”。

    “后来,有少数YouTube上的博主利用特效制作了一些吓人的视频,被以讹传讹,就变成恐怖游戏了。”张凯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网上那个流传很多的视频,内容制作者利用特效制作了MOMO的虚拟形象,所以他能打通电话,MOMO甚至会和他聊天,还会教唆他自杀,但这是他自导自演的恶作剧,因为这正是他自己所制作的视频栏目‘凌晨三点打电话’系列的一个视频,他本人也在视频下评论称‘到底有多少人认为这是真的,醒醒吧’”。

    对于有网友称QQ上的MOMO能够获取对方的真实信息一事,张凯向记者发来一张情况类似的QQ聊天记录截图,并对记者说:“除了一些黑客,也不排除国内有些人无聊假扮MOMO,自导自演恶作剧给大家看乐子。”

    “我只能说MOMO本身并不存在。假如,我是说假如,有不法分子假借MOMO名义去诱骗小孩子做危险的事情,那跟MOMO并没有关系,事实上MOMO在国内现在已经完全被娱乐化了,大家也没有当真。也许是经历了蓝鲸游戏以后,大家真的变理智了,但也要理性,不可以过分娱乐化,让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张凯说。

    对于MOMO游戏,在北京从事心理咨询以及康复工作的刘敏对记者说,她也注意到网上关于相关游戏的恶搞,“MOMO一定程度上是被神化了。我们更应该去关心那些抱着寻死的想法去玩这种游戏的人。但不难想象,那些被查出大量个人信息且自残自杀的人,或许是只能活在网络里而在现实里不合群的人,他们也许本身就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且可能心理健康状况也不佳。他们会自杀,只是想找个理由。这才是需要警惕的”。

    在刘敏看来,MOMO游戏和蓝鲸游戏本质上应该是相差不远的,其实这些游戏的对象就是那些对人生失去希望的人,给他们打一剂催化剂,同时以他们的隐私和亲人的安全为威胁,推他们走向死亡,“一个真的不想死的人听到有人说要伤害自己和自己的亲人,恐怕会立刻报警。网上也有一些花式辱骂MOMO的图,就是最简单的例子,但那些消极思想还是值得警惕,不可过分娱乐化,尤其要确定这个游戏在未成年人当中是否已经很流行,因为未成年人的心智还是很不成熟的,比较脆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omo碰到黑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