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代理平安医生走路赚钱好医生,不知道前景怎么样。

平安好医生融资5亿刀,移动医疗还能火多久?
& 数读财经
分享到微信 平安好医生融资5亿刀,移动医疗还能火多久?DT财经 17:28:00 简介:回顾移动医疗短短几年的发展历程,质疑之声始终环绕左右,但有的投资人似乎不以为然,频频砸下重金,接连创造业内单笔融资纪录。最近一单平安好医生,A轮融资也破了纪录。
回顾移动医疗短短几年的发展历程,质疑之声始终环绕左右,但有的投资人似乎不以为然,频频砸下重金,接连创造业内单笔融资纪录。最近一单平安好医生,A轮融资也破了纪录。
平安好医生A轮破纪录,医疗投融资一直火
上线一年的平安好医生获得5亿美金的A轮融资,打破微医集团去年创下的3亿美元,成为全球范围内互联网医疗初创企业单笔最大融资。
实际上,医疗领域的创业项目一直以来受到投资人的欢迎。在蛋壳研究院的《2105年中国互联网医疗投融报告》中显示,5类大健康领域的投资项目中,医疗绝对是最火的,获投项目数量占到了所有项目的75%。
2105年大健康领域5大类别获投项目占比
(来源:蛋壳研究院)
而在更加细分的领域当中,医患沟通又是投资人最青睐的部分。
(来源:蛋壳研究院)
这和我国长期以来的医患矛盾有着巨大的关联,患者迫切需求一个能和医生建立良好沟通的渠道。平安好医生虽然做网络问诊不算早,但另辟蹊径投巨资聘用专职医生,建立了反应快、体验好的问诊平台。快速的抓住医患关系的痛点,解了很多患者的燃眉之急。
截止2015年,平台上已聚集了40000位签约医生,900位自营医生,其中签约三甲医生3000人,建立了国内规模最大的全职网络医生团队。注册用户3000万,APP日活用户峰值超过130万,日咨询峰值突破12万。根据平安2016年初发布的融资商业计划书,2015年平安好医生预计实现收入3.5亿。这个数字在业内绝对属于标杆企业。
除此之外,很多互联网医疗最要命的是没有支付方,所以现在流行抱保险的大腿。说起跟保险合作,没有谁能比平安好医生更有先天优势。
再加上平安集团坐拥现有的上亿优质用户,要钱有钱、要人有人,你说投资者不投它投谁?
移动医疗APP,估值随便就破100亿元
比起融资金额来,互联网医疗企业的估值更是吓人。在网上公布的一份行业估值排名中,背靠中国平安大树的平安好医生亿180亿元高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上一任记录创造者微医集团,起步较早的春雨医生以60亿估值居第三。
移动医疗企业估值排行榜
(来源:爱分析)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估值,还是依托于对市场的信心。艾媒咨询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显示,2017年,中国的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120.8亿元。如此之大的市场前景,投资人自然不惜重金。
(来源:艾媒咨询)
互联网医疗的融资起步虽晚,但成长飞快
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快速增长始于2014年,那是一个被业界看作行业井喷的年份,融资额高达14亿美元,甩了此前三年融资总额几条街。随后的2015年,一路伴随着唱衰的声音创下新高。当年公开融资事件有187起,投资总额超过18亿美元,增幅28%,获投公司共有169家。
中国互联网医疗创投资本投入资金总额年度对比
(来源:蛋壳研究院)
另外,业界项目早期的平均融资额度的逐年拉高,也促进总融资额的提升。天使轮融资金额从2013年的50万左右,提升到2015年的150万至200万之间,而A轮融资则从150万上下,飞升至800万以上。
2013年-2015年早期项目融资额变化
(来源:蛋壳研究院)
进入2016年之后,互联网医疗企业融资的脚步也并未减缓,除了平安好医生之外:
七乐康完成B轮融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
健客网获美元基金凯欣资本1亿美元A轮投资;
青苹果健康宣布完成千万美元B轮融资;
名医主刀宣布完成1.5亿元B轮融资。
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将成为互联网医疗飞速增长的第三个年头。
过去两年,移动医疗项目数量激增
资金迅猛增长的一个原因,是2012年后获投项目的数量的增速几乎每年呈翻倍的趋势。天使轮、A轮投资项目数量大幅增加的同时,前几年的铺垫开始显现成效,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医疗企业趋于成熟,迎来了更多的D轮和E轮投资。
互联网医疗不同融资阶段项目数量变化对比
(来源:蛋壳研究院)
北京融资事件最多,但真有钱的还是上海
2015年的互联网医疗融资交易涉及11个省市。其中,集中了大批医疗创业企业的北京共有80起融资事件,占比47%,排名第一。
但是,北京的融资额仅占19%,排名位列第三,融资额最高的城市上海占比达23%,排名第二的浙江占比20%。
(图片来源:蛋壳研究院)
移动医疗目前处于粗放竞争期
尽管融资不少、估值很高,但互联网医疗行业仍处于初步发展期,与用户规模庞大的游戏、电商相比,移动医疗的现有用户少得可怜,不过这也预示了其巨大的增长空间。与此同时,多方割据也让行业的整体垄断不强,与出行、金融这种已经相对成熟的行业相比,移动医疗的圈子里,更有半路杀出&程咬金&的可能。
在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看来:
未来互联网医疗机会存在于基因技术发展带来的医学技术革命、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可穿戴设备技术的进一步开发,以及慢性病检测、管理平台及服务,专业科别的专业服务。在过去的几年中,颠覆性的技术几乎没有,但是在不远的未来,基因技术带来的医学技术革命会出现。
在行业研究者的眼中,中国移动医疗健康行业在经历了爆发式发展后,可能会迎来以下新的发展形势:
打造差异化产品,针对特定人群的移动医疗健康细分市场会迎来新一轮爆发式发展。
商业保险企业入场,优化移动医疗健康行业生态链。借鉴美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商业运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启迪我国移动医疗健康服务方探索雇主+药企+商业保险的新支付方式。
盈利僵局或由团体市场打破:面对目前较高产品同质化现象,移动医疗健康行业可能会掀起一轮横向整合、并购风潮。
移动医疗健康行业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加强与一线医院、社区医院等医疗服务机构的合作,优化医疗医院配置。
编辑:盛倩倩
第一财经APP第一财经日报微博第一财经微信服务号第一财经微信订阅号专访平安好医生:我们如何打破高流量、低收益的移动医疗魔咒?
平安好医生并不是一个在孤独奔跑的独角兽,它在奔跑中,拉动了一个产业链。
文丨鱼多多
对于押注大金融资产和大医疗健康赛道的平安集团来说,“平安好医生”是战略落地的关键一环。
不难发现,医疗产业虽然也分寻医、求药等诸多环节,但各个环节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但互联网的特点是各个击破,一个环节再一个环节去对其进行改造,这对医疗产业来讲却是弊端。仅以医药电商而言,将药品放上货架进行销售并没有门槛,但销售过程与用户只是买卖关系,并没有提供增值价值,无法提升用户粘性。
在寻医环节也是如此,运营者仅对患者提供咨询解答服务,或干脆只是健康常识内容的输出,对于患者来说价值是有限的。同时从需求角度看,用户买药的动因来自于病情本身,如果运营者不涉足复杂而难搞的病情阶段,仅去做简单而直接的药品销售,这种商业模式难以为继。
基于此,平安好医生在设计商业模式时,是将寻医问诊和买药送药等医疗产业环节结合起来,走生态化医药电商之路。同时在市场中也有一种说法——从医疗产业的规模来看,一般的创业公司做不到这一点,平安好医生背靠实力强大的平安集团,具备最多的条件来走这条道路。
其董事长王涛描述了平安好医生的未来模式:让平安好医生连接用户、医生、保险公司、医保、医院、诊所、检验检测机构、新兴智能设备及各类健康服务提供商,构建互联网健康管理+医疗生态圈,打通疾病预防、疾病医疗、疾病支付、病后疗养的各个环节,由此拓宽移动医疗领域的服务场景和收入来源。一句话,这并不是一个在孤独奔跑的独角兽,它在奔跑中,拉动了一个产业链。
闭环一体化有巨大商业价值
平安好医生总裁特助邓远德告诉《四百味》,平安好医生要打造中国最大的一站式医疗健康生态系统,用户是核心竞争力,增加用户粘性,做好用户体验是发展重点。“医疗是刚需低频行为,而互联网的定律是高频做入口,低频做利润,因此,平安好医生在平台上增加了很多高频健康管理模块,如为了满足用户医疗健康内容消费需求,平安好医生布局了健康直播、健康头条两大内容平台业务,设立中医养生栏目,邀请专家进行健康直播。”
▲“医疗健康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是必然的,医疗健康将是人工智能率先普及应用的几个领域之一,并有望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平安好医生董事长王涛
在王涛看来,医生直播是利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性,打破了时间、地点上的限制,用户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来获得健康知识,提高日常健康管理的科学性、专业性。
看得出来,平安好医生依然立足于移动医疗,而医生直播是他们延伸移动医疗特性的一个方式。虽然医生直播是一件绝无仅有的事,但或许恰恰是直播行业“局外人”的身份,平安好医生能够依靠自身移动医疗的专业性,将直播做专做精,出其不意地在这场混战中杀出一条血路。
据《四百味》了解,平安好医生会继续发力移动医疗的开放平台战略,构建内容消费、医疗服务、医药电商闭环一体化的开放平台。比如与贵州省广电合作,全职医生团队24小时在线,利用家庭终端向用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又比如平安好医生的合作医院达2000余家,其中三甲医院760家,合作诊所超过5000家,完成后续分诊转诊、线下首诊及复诊随访服务;在名医预约方面,汇集5000位三甲名医,可以实现全国名医一键呼叫。同时,合作药房达4000家,合作体检机构700个,体检机构覆盖全国160多个城市。平安好医生整合国内“名医、名企、名校、名院”资源,来打通移动医疗“医+药”的各个环节,闭环一体化的“平台模式”为平安好医生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空间。
做医药电商只是第一步
▲平安好医生总裁特助邓远德表示,要打造中国最大的一站式医疗健康生态系统,用户是核心竞争力,增加用户粘性,做好用户体验是发展重点。
通过切入问诊和健康服务来做医药电商,只是平安好医生迈出的第一步,往后的商业拓展空间还很广阔。
随着商品品类逐步完善,中西药品、营养保健、健康食品成为平安好医生健康商城中增长最快的版块。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客户人群,健康商城集中提升转化率,今年七月份相比去年同期转化率提升了十倍以上;通过会员营销,健康商城上的复购率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五倍多。这从侧面印证了平安好医生品牌的质量保障和打造“一站式健康医疗服务平台”策略是正确的。
医药电商有很多的弊端,比如北京的用户购买的是广州某药房产品,从付钱到快递发过来,就可能是三天后了,在解决及时性的用户需求方面体验就较差。还有些用户会对药房品牌格外在意,如果收到的药品来自不知名或不了解的药房,可能会引起担忧。
基于上述问题,平安好医生通过审核药房资质并进行平台化整合,以平安好医生品牌统一对外,既增加了品牌认知度,也促进了药房销售。
配送上,针对就医用药的即时性,平安好医生商城版块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3个城市推出一小时闪电送药服务,用户使用在线问诊后,医生开出电子处方,用户只需一键下单, 即可在一小时内收到药品。
“随着注册用户突破1.7亿,我们发现原有的‘健康管理+移动医疗’闭环服务模式还需要在垂直领域做精做深,所以平安好医生接下来还要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医疗付费服务;垂直类的医药电商业务会有更突出的发展;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也会有更多的增值服务;大健康管理方面,就医360、中医养生、体检、医美等更多的O2O服务正火热进行中。未来的就医场景一定是电子健康档案+云端医生+在线处方+药品直达。”邓远德说。
AI释放医生产能
不难发现,目前移动医疗BAT已入场、独角兽公司也出现了,创业公司也蜂拥而至,实际互联网医疗行业已完成了上半场的布局,那么移动医疗的下半场机遇在哪?
王涛表示,医疗健康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是必然的,医疗健康将是人工智能率先普及应用的几个领域之一,并有望带来革命性的改变。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AI势必实现对医疗健康领域的全面渗透,而平安好医生对于人工智能的投入也将是全方位的。
中国有280万注册执业医生。每天有两千万门诊量,但是这两千万不是医疗需求全部,另外3500万去了药店,还有1500万人处于未管理的状态。那么医疗行业真正瓶颈在哪里?在医生那里。一个医学生,需要九年的学习、临床培训才能成为一个能够执业的医生。这意味着未来280万人的增长是被锁定的。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公司进入医疗做医患匹配,可以解决一部分医疗资源不平均带来的问题。
而平安好医生在医疗方面除了自雇一千名医生团队提供7×24小时实时在线15分钟问诊服务外,还选择用AI解决很多问题,未来几年会有超过30亿投入在这个领域。2017年是人工智能产业化元年,平安好医生布下了一颗重磅棋子。
这个产业链具体规划有:
一、打造具备三甲医院医生专业水平的智能辅助诊疗系统,有助于基层机构医生提升诊疗水平,在服务流打通的同时,还能形成大中城市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数据融合,让国民逐渐拥有“健康档案”,助力国家的家庭医生战略落地。而当线下医院医生为患者诊疗后,相关数据又会回流到平安好医生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形成完整数据链,好医生会为患者提供随诊、健康管理、康复服务,形成服务和数据闭环。
通过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平安好医生构建起线上线下一体化诊疗、用户日常健康管理的产品和服务体系,不断扩展服务场景,形成多源头的数据库,从而训练问诊机器人的自我学习能力。
二、平安好医生正着力推动三大端口建设,为用户提供多维度的服务:手机端,满足用户在线诊疗需求;电视端,与各地广电系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发挥广电家庭终端优势,面向家庭场景提供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深层次、多角度拓展广电智慧医疗养老服务。
三、平安好医生正在实施“现代华佗计划”,推动中医从中医典籍、中医诊疗、健康护理等全流程的标准化、智能化,并且组建了“现代华佗”专家委员会,包括国家级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中医体质学创建人、国医大师王琦等一批中医国医大师,以及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等多家国内知名中医研究机构,共同研发中医AI的“决策树”,让“现代华佗”所代表的人工智能贯穿于中医治未病、已病(中医术语:未病即健康,已病即生病,但中医讲求未病先防、已病早治)、中医保健、图像识别、健康管理四个层面。此外,在中成药剂研发上,平安好医生通过后台AI对于用户的精准画像,已经与固生堂等连锁中医药馆合作推出定制类中药膏方。
同时,平安好医生还在做医疗人工智能的重点布局和持续研究。“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AI势必实现对医疗健康领域的全面渗透,而平安好医生对于人工智能的投入也将是全方位的,其是基于医疗闭环服务产生的数据,来推进医疗AI的研发”邓远德说。
平安好医生CTO王齐说,未来医疗AI版图之争,不在于算法,而在于场景以及场景切入所产生的数据。AI机器人实现分级问诊的基础,在于要有海量数据进行学习和分析,而在过去几年里,平安好医生服务了上亿的医疗用户,积累了几亿条的互联网问诊、电子处方、用药等医疗大数据,这些大数据为平安好医生率先深入研发AI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以健康管理为入口,搭建“以临床诊断和经验样本为核心疾病诊断库、以药网和药病信息匹配为核心的药品库、以及以用户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信息库”能够帮助公司精算数据,开发新险种也是平安好医生一直在做的事。对于未来,平安好医生有三个愿景:希望每个家庭拥有一个家庭医生,希望每个人拥有一份完整电子健康档案,希望每个人拥有一份健康改善计划。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我想问怎样投诉中国平安好医生走步得钱怎么买不到东西,不管什么时候进去,都是卖光了_保险岛保险网
你好, 欢迎来到保险岛!
代理人专区
关注"保险岛"帐号:bxd365
我想问怎样投诉中国平安好医生走步得钱怎么买不到东西,不管什么时候进去,都是卖光了
我想问怎样投诉中国平安好医生走步得钱怎么买不到东西,不管什么时候进去,都是卖光了
百度知道平台 ' 客户咨询 ' 的提问
已有11条回复
回复问题数:13被点赞数:0
回复问题数:260被点赞数:0
回复问题数:417被点赞数:0
收集证据打12315投诉或搜索保监会投诉。
回复问题数:227被点赞数:0
建议您先咨询一下您的保险代理人!(95511)
回复问题数:271被点赞数:0
我建议您打平安的客服电话95511
回复问题数:473被点赞数:0
打电话95511问问
回复问题数:6被点赞数:0
你好!可以打售后服务人工咨询
回复问题数:42被点赞数:0
联系您身边的代理人或的95511咨询
回复问题数:1520被点赞数:0
找代理人,一是产品好,二是网络不给力
回复问题数:13被点赞数:0
可以打95511或联系业务员
共 11 条记录1
国寿1年从业经验
平安1年从业经验
华夏人寿1年从业经验
平安人寿1年从业经验
平安1年从业经验
平安1年从业经验
已成功提交您的答案
持续回复保险疑问,提升收录促展业!蓝鲸健康为医疗保健领域相关信息集纳与医药行业原创作品发布站点。医疗行业记者实名注册,精准搜索医疗行业资源,工具模块清晰,提供通讯录功能、新闻发布会信息、新闻线索等,满足记者工作社交全方位需求。
蓝鲸健康的文章
健康险帮平安好医生找到出路?
81粉丝已发表141文章
移动医疗最要命的是没有支付方,所以现在流行抱保险的大腿,论跟保险合作,有谁能比平安好医生更有优势呢?人家跟平安是一个朋友圈的,不在乎项目贵一点,平安两个字就透着放心。
过去的2016年,对于平安好医生来说,有三个不得不提的事儿。成立仅一年就拿到5个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达到30亿美金,刷新了移动医疗领域的融资记录,一战成名;被爆料称营收已经超过10亿;下一步融资正在计划之中,将在恰当的时间宣布。这个中国平安旗下的O2O健康医疗服务平台,正在将平安‘掌门人’马明哲十年前的医疗梦变成现实。于是人人可以看到,平安好医生作为大健康产业的入口,从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医、药、信息“三网合一”的核心战略,希望构建一个医疗健康管理生态圈。这也正印证了平安好医生董事长兼CEO王涛在年末时说的,“我们希望自己是一个连接用户、保险公司、医保、医院、诊所、检验检测机构、新兴智能设备以及各类健康服务提供商的综合性平台。”产业思维布局,打通医疗服务+保险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于企业‘烧钱’抢占市场的行为已经见怪不怪了,我们可以看到滴滴打车、美团以及现在的摩拜单车,算是烧出来了。在医疗领域同样也是,春雨医生在烧钱,平安好医生也在烧钱。从2015年4月上线到2016年5月,平安好医生就拿到5亿美元的A轮融资,估值达30亿美元,仅仅6个月后,已经计划下一轮的融资。这也说明,一方面‘烧钱’的速度比我们想象中要快的多,一方面平安好医生的‘路子’受到资本的重视。有业内人士直言,并不看好平安好医生,原因是没什么医疗资源、医疗背景,用金融运作的方法来做医疗,更多的只是‘烧钱’,并没有真正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则向蓝鲸健康表示,不能单独来看平安好医生,而是要把它看作一个整体。平安好医生一直在用产业思维布局医疗,形成由传统平安健康险、线上平安好医生、线下万家诊所组成的平安健康版图,包括他收购医院也是这样。它的优势在于,一是保险资源;二是万家诊所计划建立起国内的诊所标准认证体系。无论是微医,春雨还是丁香园,做到一定的体量之后,还是需要用产业的思维来做下去。目前,大多互联网医疗公司,都是用需求思维来解决单点问题。有人认为,这样很难形成闭环,即使是一个细分领域,都要涉及到医、药、险,这就是完整的医疗服务,打不通这些,光凭需求,是走不通的。有句话叫做,格局很重要。对于平安好医生来说,最不缺少的可能就是格局了,背靠着平安集团这棵大树,承担着‘衣食住行’中‘医’的角色,或在一开始就希望打通保险和医疗服务之间的壁垒。就如同业内人士刘谦说调侃的那样,移动医疗最要命的是没有支付方,所以现在流行抱保险的大腿,论跟保险合作,有谁能比平安好医生更有优势呢?你看不懂它的估值,只能说明土豪的世界你不懂。对大PE、央企、险资或者金融机构,人家跟平安是一个朋友圈的,不在乎项目贵一点,平安两个字就透着放心。在年底动脉网举办的论坛上,平安一口气发布了四款新险,分别是:个人医师责任险、药瓶损害赔偿责任险、平安个人医患纠纷+职业病保险、平安医生停诊损失补偿保险,赚足了人们的眼球。另据平安方面透露,平安正加速对互联网医疗+保险生态圈的探索,以后会有更多的合作伙伴。保险控费,试水“中国特色HMO”王涛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平安集团之所以斥巨资搭建医疗资源,签约大量的全职医生,都是为了建立自身的核心医疗资源,为基于HMO模式的医疗控费作准备。那么,什么是HMO(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它对于平安医疗梦的保险控费与普及程度有没有影响呢?HMO(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的概念在美国并不新鲜,但在中国仅仅处于萌芽阶段。HMO通俗来理解,可以说是一种“闭环”。在这个HMO网络里,支付方和服务方有一定的约定折扣,为会员打包提供较为实惠又质量可控的医疗服务。会员通常被要求选择一名首诊医生作为守门人,如果需要由守门人转诊至HMO网络内的专科医生。在HMO网络内就医的价格比较低,用户自费部分也很低,如果出了这个网络,会员可能需要自掏腰包很大一部分花费。一个典型的HMO例子闭环就是融合保险和医院于一体的凯撒医疗。“HMO的宗旨之一是通过平时‘预防为主’的保健筛查,减低总体医疗费用。因此,在海外成熟国家的HMO体系中,首先强调的是健康管理,防患于未然,一旦生病,惯常的做法先找家庭医生,然后再求诊于医院。”王涛介绍称。除了搭建自有的医疗资源平台外,作为国内领先的保险公司而言,平安好医生希望真正为其实现有效控费。在健康险方面,去年8月,平安健康险完成2.5亿元增资,资本金超过8.16亿。10月,平安健康险与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正在签订战略协议,在健康险行业首次开启了管理式医疗(HMO)模式。平安健康险将通过支付、服务、风控等三大模式创新,拟实现客户防病、治病的主动管理。平安健康险还与平安健康云合作,在华山医院国际中心推出“高端健康险业务线上化直结”服务。华山医院国际医疗中心借助平安健康云的网络平台能力,基于HIS系统,实现商业保险与高端医疗服务的无缝对接。通过线上手段打通了医院与健康险之间的商业保险直接结算业务。不过,也有业内人士直言,基于保险公司与移动医疗机构在这方面的数据积累尚不健全,HMO模式在中国的开展并不会顺利。这一点,也得到了王涛的认可。此外,王涛表示,在中国,主要的医疗服务体系的支付是由政府医保完成的,跟商业保险的关系非常少,而商业保险也很难通过和医院体系的打通实现控费。未来,平安好医生会继续联手平安系险企在控费层面进行一些创新探索。
本文来自众说号,仅代表健康界众说自媒体观点。
本文来自众说号,仅代表健康界众说自媒体观点。
更多TA的文章
(C)2012&&北京华媒康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注册地址:北京&&联系电话: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专访平安好医生邓远德:1.5亿用户在我们这行不够多|平安好医生|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_新浪科技_新浪网
专访平安好医生邓远德:1.5亿用户在我们这行不够多
  新浪科技 周峰
  去年5月成为独角兽公司的平安好医生今年想通一件事,要做互联网医疗,还是得往平台方向上整。
  6月中旬,平安好医生总裁特助邓远德接受了新浪科技专访。其后几天,这家上线了两年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将要对外宣布已经获得1.5亿的用户量。也就是说,这个新晋的互联网平台已经覆盖了超过十分之一的中国人口。
  但即便如此,邓远德表示,1.5亿的用户量,对于建立一个商业模式来说远远太少。和资讯、社交、游戏这几个常见互联网领域之间的差异相比,医疗行业和它们之间的不同要大得多。
  比如说别的地方供大于求,医疗行业却是供少于求。再比方说看病不是高频需求,看一次病最多也只和医生交流几分钟,这和互联网商业模式对高频访问和高粘度的追求背道而驰。邓远德坦言,1.5亿用户规模下有45万日均问诊量,公司想要做到千亿美元级别,需求量不到百万、千万级别,目标没法实现。
  这在整个互联网行业都是个老大难问题。去年1月,还没从丁香园离职的在自媒体“小道消息”里面“凑”了300个字来吐槽各种没有意义的功能设置,核心问题是“低频应用怎么搞?”
  这个问题放到平安好医生上,你就看到了一个很“奇特”的医疗平台:它不对接医患关系,雇了1000多个医生,把自己搞成了一个真正的“互联网医院”。去年用户都在拿它当“计步器”,搞起直播之后现在又变成了在线《养生堂》。
  不过直播效果不错,把看病过程中的科普需求在没病的时候解决了。一个直播,一个问诊,现在公司有了流量入口,有了1.5亿用户,接下来就要考虑怎么搭一个平台,满足健康方面的所有需求。
  用邓远德的话来说,本质上是黏度问题。
  A轮融资完成已过一年,平安好医生目前没有启动下一轮融资的计划。邓远德表示,公司目前的造血能力很强,希望能在未来五年内服务6到7亿用户。
  以下为邓远德专访,以口述方式整理:
  我丈母娘今年66岁,去年她在我家,有天突然问我:这个计步器怎么不灵了?然后拿出手机上的平安好医生给我看。我这才想起来创业之后一直没有告诉她我在做什么。
  她是怎么知道这个App的?广场舞。我家离湖边近,她跳完舞就去湖边散步,然后听了舞友们的“安利”拿来当计步器用。
  后来丈母娘回到老家,跟街坊邻居说“你这个东西太贵,我上网帮你买。”每天搞义工,拿手机教,跟一帮老太太说你看你用什么什么。
  我从来都没想到过老太太今天都能把手机用得那么溜,之前的老人机她都不会。有了智能机后,最开始只是用微信,我也不管她。但后来我看到她游戏都会装了。她们那个群体上了年纪,也突然对新事物感起了兴趣。
  没想到的不光是我。之前在白云山制药开会,他们总经理后来他用了我们的App,发现有17个好友都在上面,很多人年龄都挺大的。但他之前怀疑老年人应该不会用我们的东西,也不会看我们的医疗讲座,肯定看《养生堂》,都是去看电视的。
  其实回头看看我们做的直播,更像是电视的进化版。上海新华医院的乳腺外科主任韩宝山在我们这里做了几期直播,第一期没有任何推广,8万多人看,第二期往后每期都在10万人以上,每期都有4、5000人给他提问。
  他讲乳腺癌,能把病理、医理讲得非常通俗易懂。一来权威、不是毒鸡汤;二来不是长篇大论。我觉得有问题,立刻就能向医生提问,用户跟医生的互动很频繁,也建立了很强的信任感。在这个过程里,有45分钟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还能整理出来再做二次服务。
  这其实反映出了非常强大的科普需求。我们做过一些调研,发现中国老百姓对医疗、自己的身体和生理健康几乎一无所知,常识太少。别的领域我们现在都说“无知者无畏“,但在医疗行业,知道得越少越恐惧。所以当我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要么只信任三甲医院,要么准备扛。三甲医院人满为患,但大部分看的都是小毛病,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医疗健康知识太少。
  为什么一个看病的地方也做直播
  所以你问一个网上看病的地方为什么要做直播?因为我们发现用户其实对健康类内容的消费需求其实很旺盛。我们最开始切入这个行业的时候,靠的是问诊。经过两年时间做到每天45万人次的咨询量,而且上升很快。但对商业模式来说,这个量还是很少。我们希望有几百万、上千万人次的日需求量,几十万人次是满足不了成长成为千亿美元级别公司的战略目标的。
  今天中国每天线下门诊的问诊量是2000万人次。为什么中国老百姓的问诊需求这么大?我们算了一笔账,来看医疗方面的真正需求是什么。比如说我生病了,第一需求是什么?挂号?买药?我们发现其实都不是。用户身体不舒服,马上会提出问题,希望知道目前是一个怎样的状态。
  比如说我肚子疼,我起码想知道肚子疼的原因是什么:是消化有问题,还是有细菌或者病毒等等。完了我还要了解这个病症大概有那几种情况,在不同情况下是怎么发生的,病理 是什么样子,怎么去治疗,用什么药。在这个过程中,我需要知道病理、医理和药理。这其实是中国老百姓今天问诊中的最大需求,需要有一个专业人士给他明确的建议和指导。
  这其实也是上面反映出的科普需求,从生病不舒服往前看,我们在健康状态时就应该去了解更多专业的知识。可能我们有很多权威的医生,也有很好的线下资源,但是之前没有这样的平台。你总不能让一个用户在身体没问题的时候去读学术论文吧?更何况在今天这样碎片化消费时间的移动时代,用户也不可能去读完一篇2、3000字的官方文章,而且他的医疗知识也不够能让他读懂这个东西?那怎么做?我们就想到了直播。
  对用户来讲,直播是绝对的刚需。而我们这样也覆盖了用户健康状态下的需求,用户黏度更高,使用时间也变长。我们看视频、看直播的用户,2、30分钟很容易就过去了。但平常让他看科普文章,可能两三分钟就走了。
  除了健康状态的需求,我们也解决了医疗状态下的需要。韩宝山给我讲过一个事,他说他在某某同行的垂直网站写了一篇文章,两个月才400多阅读。在这直播一期就有10万人观看。这些人自己和亲友未来有需求的时候,第一反应就会是韩老师是这个领域最好的专家。
  所以我们做直播,其实是希望打造医疗健康垂直内容消费的第一平台。中国今天没有这样的平台,也没有人去做这件事。但它有很强的社会效应。我们没有直接在里面做商业化,但可以通过更好的方式去满足科普需求。
  1.5亿用户还是远远不够
  你能看出来,医疗这个领域门槛还是很高的。它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一般创业者很难能真正切进去,因为医疗行业和别的互联网行业不同。比方说资讯,没有之前,信息生产方其实是过剩的,只是需求方没有一个好的平台跟生产方对接起来。所以门户做资讯,很快就能结合进去,内容方的议价能力也没有用户那么强。
  但中国的医疗行业整体供小于求。我一直在观察身边的人,去年春节我回老家,村里就一个卫生所,医生是县级市卫校毕业。一个村7个组,看病都要花很长时间到他那去。卫生所里也没多少药,都是感冒药,消炎药都很少。
  中国医疗行业最大的问题是医疗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均。我一个堂哥得了脑梗,乡村医院没有任何办法,要送到县里去。去乡里面要一个多小时,从乡到县城又要一个多小时,这里面还要加上观察时间,也会延误病情。
  虽然我们上线两年多,就积累了1.5亿的用户。但本来线下场景供应能力就不足,这时候再用上互联网,用户的需求就需要更多的资源去满足。中国有多少万医生,这个市场是恒定的。你就得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去提高效率和生产量本身,让一个医生每天至少服务5、600个用户。
  这个行业的特性决定了想要快比较难。它不像游戏,我只要运营得好就行,一夜之间就能成功。但不管怎么说,所有人都看好这个市场,不管是我们、资本市场,还是同行。
  大家都从不同的点去切入,有不同的业务判断,导致了切入角度各种各样。可能从问诊切,可能从挂号切,可能从专家资源去切等等。但最终肯定会发现,行业里最好的商业模式还是平台的模式。
  为什么?因为这个领域的用户需求,也就是疾病状态下的需求频次本来就低。去年全国门诊总诊疗次数是70.9亿人次(卫生部2016年年报),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就是每年5次。处理一个挂号也就是3-5分钟的时间,每个用户一年只在这使用25分钟,商业价值就很低。
  所以肯定会有一个平台,打通用户的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大部分时候我们还是处在健康状态,需要获得健康状态下的服务。而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有需要提供医疗服务。这样用户就离不开这个平台了。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能为用户的两种状态提供什么服务,支持我们的平台化?内容消费是其中一根柱子,然后是医疗服务,之后是药品交易,还有医疗保险。内容消费里面有刚才说的直播,还有科普文章用的头条;医疗服务有问诊;药品交易很明显;医疗保险这块我们有很多。
  这里面内容和问诊是流量入口。我刚才算了一笔账,每天2000万的问诊人次,证明每天至少有2000万人次有需求。这其中假设我们满足20%,就是最少400万人次。我们今天做到了45万,跟400万中间还有接近10倍的差距。
  用户流量进来了,有这么庞大的基础和需求,我就可以更好地满足他。比如说我问诊完后,该做物理处理做物理处理。需要挂号的我提供挂号服务给他。从问诊到电子处方,再到厂家送药的闭环服务。用户开始是问医生,消费内容,慢慢在不同状态下需要不同的服务。而未来两到三年,医药电商这个领域起码会是千亿级别的市场。
首先,要从长远角度出发,静下心来,改变培养机制,对选手进行长...
如果说锤子是国产品牌的文艺青年,那么一加就是一直在扮演理工男...
宣布“无限期休假”的Uber CEO卡兰尼克,终于正式辞去了CEO的职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安好医生怎么挣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