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多部门负责人谈如何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风险,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协委员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协委员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央广网百家号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今天举行记者会。杨伟民、胡晓炼、陈晓华、钱颖一、宁高宁五位政协委员就“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回答了记者提问。针对“稳中求进是否意味着经济增长趋缓不可避免”这一提问,杨伟民表示:“经济发展是有规律性可循的,在质的提升阶段,增长速度下行可能是一个必然趋势。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朝着高质量发展这个大方向持续努力,我觉得这就是稳中求进的要义所在。”胡晓炼、陈晓华、钱颖一、宁高宁四位委员还就金融监管、乡村产业振兴、改革开放、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央广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银监会化解金融风险 引领银行业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年,银监会亮剑金融风险攻坚战,准备充足“弹药”防范信用风险。理财业务监管办法适时发布,小微贷款考核“两增两控”,引领银行业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是银行业监管的头等大事。”3月2日,两会前夕,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局长肖远企在“银监会化解金融风险 引领银行业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银行业风险可控,运行稳健。但是,金融体系仍然处于风险易发高发期,风险隐患仍然不少。”
治乱象,补短板。银监会主要从降低企业负债率、抑制居民杠杆率、压缩同业投资、规范交叉金融产品、整治违法违规业务、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清理规范金融控股公司、有序处置高风险机构、遏制房地产泡沫化以及配合地方政府整顿隐性债务等方面入手,有序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银行业改革开放,推动银行业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亦是银行业防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银监会十位部门负责人集体亮相,就公司治理、信贷风险、普惠金融、民营银行、资管业务、对外开放、信托业回归本源等问题作出解答,全方位解读如何亮剑防范金融风险、提升服务实体质效的举措。
限期审核主要股东资格
银监会在年初发布2018年1号令《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
银监会法规部主任刘福寿表示,《办法》确定“三位一体”的商业银行股权穿透监管框架,对股东、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都提出要求,重点是解决隐形股东和股权代持等问题。
为落实《办法》,银监会还研究制定了《关于做好&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相关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规范商业银行股东报告事项的通知》两个配套文件。“这两个文件已经基本成熟,即将印发。”刘福寿称。
实施通知将对不完全符合《办法》规定的商业银行现有股东开展有序清理规范。在《办法》实施前未经批准单独或合计持有银行股份总额5%以上的股东,应该在办法施行之日起一定期限内通过商业银行向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提出股东资格申请。不符合条件的将责令限期改正或依法进行查处。
报告事项通知则明确持股1%以上、5%以下股东报告的程序和要求,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刘福寿还介绍,下一步,银监会将加强培训,指导商业银行加强股东管理强化源头风险控制,坚决制止股东对银行施加不当控制和谋取不当利益,并持续对股东履约情况进行评估,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将中小商业银行股东和股权作为公司治理的重点内容,纳入2018年现场检查计划。
刘福寿还透露,银监会已经启动《商业银行股权托管办法》的起草工作,探索通过股权托管制度,提高商业银行股权管理规范性和股权信息透明度。
理财业务监管办法适时发布
信用风险一直是银行业最主要的风险。肖远企介绍,1月末银行业拨备覆盖率超180%,资本充足率13.65%,拨备和资本合计约为21万亿元,抵御信用风险的“弹药”比较充足。
不过,肖远企指出,一些结构性、周期性和体制性因素,可能会造成不良贷款仍将持续暴露一段时间。一是大量的信贷资源沉积在产能过剩行业,甚至是“僵尸企业”,还有一些信贷资源过度集中于一些快速发展的跨行业大中型企业,这些都是威胁信贷资产质量的隐患。二是部分银行资产分类不真实、不准确,甚至还存在不良资产的隐藏、转移以及虚假出表等问题,信用风险防控能力也不充足。三是银行信用风险防控的外部环境还不够完善,如信用法制环境不健全,一些地方还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以及逃废银行债务等情况。对此,银监会坚持底线思维,把风险形势估计得严重一些,将抵御信用风险的弹药准备得更充足。
银监会信托部主任邓智毅介绍,通过《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银监发〔2017〕55号),银监会对银信通道业务严格规范,政策效果明显。截至今年1月末,政策实施两个月带来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比年初减少1959亿元,环比下降1.25%,银信通道业务减少1137亿元,环比下降1.34%,引导信托业回归本源。
对于资金空转、嵌套严重的同业、理财和表外业务,银监会开展“三三四十”专项检查。银监会创新部主任李文红介绍,截至2017年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29.5万亿元,比2016年少增5.1万亿元,同比增长1.7%,较上年同期下降22个百分点。同业理财规模和占比连续11个月环比“双降”,较年初减少3.4万亿元,下降51%。
李文红表示,这一趋势在今年也得到了延续。在统一资管产品标准规制工作方面,银监会起草了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办法,拟作为资管新规配套细则适时发布实施。希望商业银行积极研究制定理财业务战略转型规划,及早启动系统开发改造工作,抓紧推进理财业务规范治理,为新规出台后实现平稳过渡奠定基础。
小微贷款考核“两增两控”
一系列举措下,银行业运行稳健,对实体经济信贷供给力度加大。
银监会披露,1月末,银行业总资产为248万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各项贷款128万亿元,同比增长12.6%,高于同期资产增速。2月份初步数据显示,各项贷款比1月份增加8361亿元。
银监会大型银行部主任杨丽平介绍,五家大型银行总资产占据了商业银行半壁江山。在服务实体方面,通过事业部制将普惠金融服务实现条线型、垂直化改造,通过独立、专门的经营机制保障普惠金融投入。在五家大型银行普惠金融部挂牌后,新发放普惠金融贷款404万余笔,规模为3.19万亿元,户均贷款79万元。
民营银行也成为支持小微、创新服务的新生力量。银监会城市银行部主任凌敢介绍,17家民营银行目前已全部开业。截至2017年末,民营银行总资产3381.4亿元,同比增长85.22%,其中各项贷款余额1444.17亿元,增长76.38%。不良贷款率0.53%,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1.22个百分点。未来将坚持“穿透原则”要求,按照成熟一家、设立一家的原则推进民营银行工作。
李均锋表示,下一步要做实大中型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在推动落地上下功夫。地方法人银行也要渠道下伸、权力下放、业务下沉。改革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普惠金融业务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制度,用好普惠金融领域财税、货币政策。此外,今年银监会对银行的考核突出小额、分散,将原来小微贷款的“三个不低于”改为“两增两控”:总量明显增长,户数明显增加,贷款质量和综合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防范金融风险一直是银监会的重要监督方向,也是银行业需要重点完善的目标。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2018年第八场银行业例行发布会:银监会化解金融风险,引领银行业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银监会化解金融风险
发布时间 :
& 文章来源 : 宣传部
文章类型 :
银监会化解金融风险
引领银行业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8期(总第156期)
来源: 银监会&&& 日期:2018年3月2日
版权所有: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监会: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 推动银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银监会: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 推动银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经济日报百家号“银监会近年来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开展多个专项治理和综合治理,在防风险、治乱象、补短板、促改革、强服务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银行业资金脱实向虚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风险和合规意识持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断提升。”在3月2日召开的“银监会化解金融风险 引领银行业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如是表示。据介绍,今年1月份各项贷款增速延续去年下半年趋势,高于同期资产增速。对实体经济的信贷供给力度加大,新增贷款2.6万亿元,同比多增3255亿元,小微企业、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基础设施行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5.2%、43.8%和14.5%。特定目的载体投资增速在去年大幅下降的基础上,首次出现负增长。理财增速回落至1%,比去年同期下降26.6个百分点,同业理财继续收缩,余额较去年同期净减少3.6万亿元。信托贷款余额比去年末减少408亿元,是自2016年8月以来首次出现环比下降,同比多减3330亿元。委托贷款余额比去年末减少882亿元。党的十九大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首要战役,金融风险是当前最突出的重大风险之一。目前,我国金融体系仍然处于风险易发高发期,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仍不容忽视,相当多机构内控机制不健全,不良资产反弹压力较大,影子银行存量仍然较高,外部冲击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总体形势依然复杂。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是银行业监管的头等大事,要在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的同时,积极主动化解各类风险。主要从降低企业负债率、抑制居民杠杆率、压缩同业投资、规范交叉金融产品、整治违法违规业务、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清理规范金融控股公司、有序处置高风险机构、遏制房地产泡沫化以及配合地方政府整顿隐性债务等方面入手,深入整治市场乱象,有效控制风险引爆点,有序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持标本兼治,突出“质量”建设,大力弥补制度短板,建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要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压缩对产能过剩行业贷款,有序退出“僵尸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通道业务和融资中间环节,促进银企直接对接,继续加大减费让利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助力打好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金融扶贫资源更加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银监会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以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打好防控金融风险攻坚战,全面推进银行业改革开放,推动银行业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持。(责编:胡达闻)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经济日报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权威发布,解读经济,服务生活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专家谈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 需防范这些风险-中新网
专家谈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 需防范这些风险
日 18:28 来源:  
  客户端1月13日电(记者 李金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13日在第九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着眼今年,要切实应对好国际上三大不确定性和国内三大风险。
第九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记者 李金磊 摄
  1月13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经济时报社等主办的第九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新时代的中国经济”。
  李伟在演讲中表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质量的供给、高质量的需求、高质量的投入产出、高质量的收入分配、高质量的经济循环。
  “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李伟认为,高质量发展是一场耐力赛,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过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必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有序排除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效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冲击,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环境。
  “着眼今年,我们要切实应对好国际上三大不确定性和国内三大风险。” 李伟分析称。
  他指出,从国际看,一是贸易投资保护主义的影响;二是国际宏观政策调整的溢出效应。美国“缩表”和加息进程加快,欧洲也有望在今年开启“缩表”进程,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步伐可能提速,全球利率水平将有所提升,资产重新配置可能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特别是高债务的发展中国家压力将有所增加;三是国际地缘政治动荡的冲击。部分地区的稳定问题可能对全球经济更大范围的复苏形成冲击。
  从国内看,一是道德风险、刚性兑付和监管套利现象仍然存在,金融去杠杆的制度基础尚不牢固,金融机构仍有较强的规模扩张冲动,金融严监管任务还很重。
  二是近年来,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失衡的矛盾比较突出。2017年以来,一二线和部分三四线城市密集出台了限购、限价、限售、限贷等行政性措施,房价快速上涨的势头有所缓解。但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尚未建立,部分地区房价上涨压力仍不小。
  三是地方举债也需要进一步规范。下一步,必须坚持“逐步消化存量、坚决控制增量”、“开前门、堵后门”的原则,严格推进地方债务规范管理,落实债务处置主体责任,严肃问责机制,在统筹考虑在建项目和资金链风险的同时,切实防范化解地方债风险。(完)
【编辑:叶攀】
>相关新闻:
>经济新闻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解重大风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