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他曾经年薪百万,却沦落到去开40平米的小店,他会成功吗?
【讯】他因为朋友的一句话而一头扎进零食行业,仅用10年时间就打造出了60亿的财富帝国,他却说所做的不是买卖,而是研究人的需求,他就是良品铺子的创始人杨红春。
1972年,杨红春出生于湖北荆州。荆州地处鄂中南,江汉平原腹地,境内有大大小小30多个湖泊,以总面积达3.5公顷的洪湖最为出名,当年的洪湖赤卫队就扎根于此。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守着洪湖,吃饭是不成问题的。不过,由于工农产品价格倒挂,要想手里有点活络钱,仅靠打渔还远远不够。
所以,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2年邓公南巡讲话以后,大批荆州人选择“孔雀东南飞”,纷纷涌到广东、上海等沿海城市淘金。
杨红春就是其中的一员。1997年6月,他从湖北工业大学美术系毕业,直接去了广东顺德的科龙电器。正是在科龙,杨红春的设计天分发挥了出来。很多时候,领导只是提了一个点子或者一个创意,杨红春却总是第一时间呈现在图纸上。
机会就是垂青于有准备之人,此后3年,他节节高升,先后做过广告部的科长、渠道部的副总经理,2000年,杨红春更是被委以重任,直接派往广西分公司担任总经理。
与别的一把手不同的是,杨红春从来没有把自己当做总经理,“一年365年,有300天泡在客户那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下面100多个销售经理都跟打鸡血一样,疯狂扑向市场。
当然杨红春提供的弹药也非常充足,“只要能搞定客户,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年底他更是从分公司利润中额外拿出5%给大伙发年终奖。能想到吗?偏远的广西分公司愣是超过了广东分公司,连续3年成为集团销售冠军。当然,杨红春的年薪也超过百万。
不过,让人大跌眼镜的是,2005年,就在杨红春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从科龙辞职了!是发展空间有限?还是待遇不成正比?都不是,只因为杨红春是个孝子,“在广东呆了8年,又外派5年,根本没有时间陪父母。”
回到老家后,有很多朋友给杨红春介绍工作,更有不少电器公司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但是都被杨红春回绝了,“在科龙,已经做到顶了,是时候换个活法了。”做电器销售代理?倒是驾轻就熟,但是很多时候,就要听电器公司的吆喝,杨红春不想受制于人。
这个时候,顾青出现了。顾青是谁?也是一个传奇人物,曾做过广东乐百氏集团的总裁助理、武汉分公司的总经理,在武汉呆了10多年,后来正是靠着武汉的鸭脖子,创立了久久丫品牌,6年时间开出1000多家连锁店。
论搞连锁,顾青属当之无愧的权威。不过,顾总却在一次聚会中感叹,“开专卖店诚然很好,但是前期投入太大,周期过长,没有巨额资本支撑,活下去都很难”,“如果能将全国各地最好吃的东西放在一起,起步不需要太多投入,或许将来也是个不错的生意。”
顾青也就无意中这么一说,杨红春却上了心,因为杨红春本身就是一枚资深吃货,什么米花糖、红薯干、鱼糕、红薯皮、甜米酒......反正上学那会,母亲做什么,杨红春就吃什么。
尤其在广西呆的那几年,他对山珍海味不感冒,倒是对广西各地的小吃情有独钟,隔三差五就要尝尝柳州的螺蛳粉、桂林的米粉、博白的桂圆。
当然,零食的核心顾客还是女性居多,尤其是年轻的妈妈,“既管着家里的钱包,又管着家人的胃。”但是,口味也很刁钻,“必须健康、营养、天然。”
所以当年5月,杨红春跑了20多个省,考察了150家食品店,“光机票就花了10多万,”最终敲定了大理话梅、临安核桃、琼海芒果干等50个非常有特色的品种。
于是,当年8月28日,一家40平米的店铺在武汉广场对面开张,取名“良品铺子”,寓意品质第一。
店面采用亮眼柠檬、彩橙、大红等颜色组合,核心标志是个小女孩头像,“身穿工作服,头戴工作帽,伸出小舌头,可爱模样十足。”
不过,光可爱还不行,必须实惠。为吸引顾客,杨红春带领4个员工在门口大声吆喝,“免费品尝”。湖北人们精啊,一看不要钱,呼啦啦来了200多,当天销售额仅为1300元,而免费品尝就吃掉1400元。
连续吃上一个星期,杨红春受不了了。但是顾客不傻啊,一旦没有免费,客流量马上下来,结果头一个月就亏了10万多,3个月以后,亏损达到50万。为了填补窟窿,杨红春不得不把自己在顺德的房子也给卖了。
是地理位置不好么?店铺就在武汉市中心。是品种太少?50款基本覆盖了日常零食的大多数。是产品不好吃?那可是杨红春一个一个亲口尝过的,不说万里挑一,怎么也是百里挑二。
杨红春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9月下旬,他把自己的困惑告诉久久丫的顾总。高手就是高手,说出的话也是一针见血,“一招鲜,吃遍天,久久丫能火,就是以卖鸭脖子闻名,良品铺子叫得响的产品是什么?”
是啊,样样通,样样松。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臂。“必须做减法,推出拳头产品。”全国做零食的百年老店倒是很多,谈合作,人家都很热情,但是一听是家新店铺,而且采购量不大,就不搭茬了。
直到2007年国庆前夕,杨红春来到河北黄烨。
黄烨盐碱地多,当地不产别的,就产脆冬枣,据说有3000多年的历史,“冬枣口感脆甜,维C含量是普通水果的50-3000倍,被誉为百果之王。”
但脆冬枣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成熟期只有一个月,即便是冷藏,保质期也只有两周,过时即腐烂。所以,商家根本不敢多进,很难形成规模。
天天食品的杜国良就是其中一位,他渴望把当地的冬枣生意做大,甚至愿意高价收购高品质的冬枣,但是就是一直过不了保质期那关。
一个缺销路,一个缺产品,二人马上不谋而合。
但摆在眼前的困境是,怎么才能延长冬枣的保质期,又不破坏其口感呢?杨红春首先想到从欧洲引进低温脱水工艺。
但是脱水后的冬枣就像是被油锅炸过了一样,吃一口非常油腻。那就必须脱油,“确保吃起来不腻。”为保证冬枣的营养不流失,杨红春采用了低温脱油,“完全不添加防腐剂,既保留了大部分营养,又极大延长了脆冬枣的保质期。”
此后,为保证口感,杨红春又在冬枣的水分控制方面做了200多次试验,最后证明,水分控制在18%到25%之间,口感最佳。
2007年“十·一”黄金周,脆冬枣终于上线。这回,由于脆冬枣太好吃了,“吃完还想吃”,很快,店里就挤满了回头客,更多的是买了送人,结果一个月后,账面就出现了盈利。
然而,也有顾客挑毛病,“冬枣大小不一,有的个头大,有的个头小。”杨红春一听急了,立马提升冬枣的等级,“个头必须比1级栆大。”
“我的妈呀,那每棵树只有20%的栆可用。”杜国良一听就懵了。“那就合伙吧,分散风险,”此后,杨红春干脆划拨一笔专门的资金,让采购人员和杜国良一起囤积冬枣,一来减少杜国良的资金压力,二来保证脆冬枣的品质。
后来,又有女性顾客说冬枣一包太大,“半个月都吃不了,再放就潮了。”于是,杨红春就把大包装变为小包装,散包装变为袋包装,后来索性听从了营养师的建议,每袋为160克,“一天吃一包维生素就够了。”
为倾听到顾客的声音,杨红春还专门成立品控部,品控部的员工不能坐在办公室,而要各店铺转悠,“根据顾客的需求,随时对产品进行改进。”比如辣椒作为一种调味品,不同的省市所需调配的辣味是不一样的,“湖北人喜欢酱辣,湖南人喜欢鲜辣,江西人喜欢酸辣,成都人偏好麻辣。”
顾客一多,杨红春顺势推出会员卡折扣,“银卡会员可享受9.8折,金卡会员享受9.5折,钻卡会员享受9.2折。”很多会员觉得找零麻烦,杨红春给出的方案是可以凑整,“不愿凑整,零钱可以直接存进会员卡,随时购物,随时使用。”
如此好吃的产品,如此贴心的服务,脆冬枣立马成了良品铺子的一款爆品,当年就给杨红春带来3000万的营收。
正如杨红春所说,人的味觉有九味,”吃了辣的东西就会去吃一点比较涩和润的东西,酸的吃多了要吃一点脆的。”随后,内蒙古的瓜子,新疆的葡萄干等500多种产品进入了良品铺子。
此时,杨红春所要做的就是扩张再扩张。
2008年,良品铺子在湖北、江西等地已有88家分店。但仅凭一己之力很难做到全国,此后,杨红春就推出了加盟制。
不过,很快问题就来了。2009年春天,九江的一家加盟商因为招不到人,马上撂挑子不干了,前期的10万元投入都打了水漂。当年5月,孝感的加盟商不服从管理,到处串货,干扰了武汉直营店的经营。“问题很严重,整改刻不容缓,”杨红春决定痛下杀手。
第一,采取全托管加盟模式。
加盟商只需有门店实体,缴纳一定的加盟费和首次进货的货款,其余的全部由总部负责,“从门店装修到人员招聘”,“从促销活动、商品定价到商品配送等等”。
当然,每家店可根据店铺规模、位置、周边人群特征等不同因素,灵活搭配不同的商品。
第二,提高质检门槛。
食品安全是大事,所有的零食要经过两次检验才能入库。第一关是感官检验,包括生产日期、色泽、味道、气味等。感官检验合格后,再进行第二关理化检验。质检部门的一把手,对所有产品准入有一票否决权,“就是找杨红春说情都没用。”
不过,别以为进店就万事大吉,店里所有的产品还要两个月轮检一次,“每年花在质量检验的费用都不低于10万元。”
第三,以销定产,自动补货。
为提高零食的周转速度,尽可能压缩中间环节,杨红春咬牙花2000多万,上马一套供应链系统,“货物卖掉之后,电脑自动补单。”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门店既不会断货,也不会出现压货,“产销周期一般控制在27天,”确保顾客吃到的零食更加新鲜。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2010年,来伊份强势崛起,零食市场竞争出现白热化。
怎么办?杨红春就把眼光瞄向了全世界,“全球配置产品。”他跑到了澳大利亚,美国、南美,把美国的长核桃、巴西的开心果等9个国家的特产收归门下。最狠的是,杨红春直接买断供应商,“必须按照提供的生产工艺和配方定制生产。”
很快,资金捉襟见肘。好在今日资本的徐总十分给力,关键时候,给杨红春送来了7000万,徐总的理由很简单,“一个传统企业走出了互联网的发展速度,非常了不起。”
有了大佬撑腰,杨红春线下线下同时发力,迅速驶入了快车道。2011年他开出了710家分店,并拥有37家网络渠道,注册会员突破3000万,“顾客在网上下单,可以快递到家,也可以就近到实体店提货。”
2015年的双十一,天猫在水立方举办购物狂欢派对,杨红春愣是拿下了奥体中心到水里方这段必经之路的广告资源,就连奥体中心的20辆电瓶车,也全部打上良品铺子的logo。
结果,这一年的双十一,给杨红春带来1.23亿营收。
如今,良品铺子拥有12大类产品、88个系列,近1300种零食,杨红春旗下拥有2100家门店,每年营收高达60亿。未来,良品大步向100亿进军。
良品铺子为什么一路能够活下来,杨红春给出了三点理由。
一是价值观对头。一直坚持品质第一,其他第二的经营理念。
二是比较理性。总在琢磨用户需要什么、还存在什么差距,怎么做的问题。
三是注重产品。每个产品去定义它的标准,基于用户的需求去设计结构和造型。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硕士博士圈(phdmaster)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方式欢迎各位备考生入群交流。
2019年管理类联考备考群:,
2019年MBA提前面试群:6311818。
2019年EMBA备考咨询群:。
上交大安泰MBA
清华五道口金融MBA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华中科技MBA项目
南京大学MBA项目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院校热度排行榜
管理类联考历年真题
管理类联考备考知识库
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1882号东华大学旭日楼400报告厅
徐汇区梅陇路130号华东理工大学逸夫楼演讲厅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用户名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还没有账号?
电信业务审批[2009]字第146号&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90237号&京公网安备73号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马甸桥北城建开发大厦东座6层
&邮编100190
版权保护法律顾问:北京慧学律师事务所
转载须注明来源:MBA中国网
Copyright,mbachin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MBA中国网 版权所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再也回不来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再也回不来了单向街书店百家号说起童年,最后一批 80 后和第一批 90 后的心中,都有一个绕不开的共同情结。它陪伴了几代人成长,开创过前所未有的辉煌,给不少心灵留下了创伤,也造就了许多荧屏故事,种种经典形象:许多年以前,第一批 90 后苦苦守在电视机边,就是为了等待这行字的出现。在那个年代,这行字代表的是中国娱乐业最高端的配置、最华丽的资源、最优秀的品质和永远要追下去的番。在这一点上,90 后似乎可以在 00 后面前趾高气昂:你们的童年看的是《熊出没》和《喜羊羊》,而我们看的是美影厂。毫不夸张地说,这行字曾经是中国动画甚至亚洲动画的希望。只能说当时的人都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知道这行字意味着怎样一座高山,后来才明白,这是中国再难逾越的巅峰。“宫崎骏对中国的失望无以复加,我也如此。”这是吉卜力的创始人高畑勋在 2014 年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的原话。这两位日本动画大师的痛心疾首,和电视机前 90 后的心碎一模一样:为什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曾经的作品那么牛逼,以后却再也拍不出来了?在 1920 年代的上海,中国动画几乎和美国同时起步。万氏四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因为看了美国动画片《逃出墨水井》,对动画大感兴趣。1923 年,万氏兄弟在完全自学的条件下,制作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动画片《大闹画室》,这是一部由真人和动画合成的短片。1941 年,万籁鸣和万古蟾一同导演了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这部电影时长 80 分钟,绘制了 2 万张画稿,历时一年半的时间制作,比世界上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仅仅晚了 3 年。《铁扇公主》传到日本,造成了不小的轰动。日本人惊讶地发现,原来亚洲也可以像迪士尼一样做出自己的动画长片,大受刺激。当时,一个叫手冢治虫的年轻人也受到《铁扇公主》的激励,从此成了万籁鸣的小迷弟,后来他访问中国时还特意拜访万籁鸣,拉着万籁鸣的手激动地说:“我就是看了你的动画才走上动画道路的!”而直到 1957 年 4 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下设动画、木偶和剪纸 3 个制片部门,一个中国动画的传奇正在开启。当时的美影厂,人才济济、大师云集,随便翻翻作片的主创人员表,几乎就是各大美院教授和校长的花名册:除了万氏兄弟(《铁扇公主》《大闹天宫》),还有漫画家特伟(《小蝌蚪找妈妈》),编剧靳夕(《神笔马良》《阿凡提的故事》)、美术设计张光宇(《大闹天宫》),韩羽(《三个和尚》),程十发(《鹿铃》),张仃(《哪吒闹海》)……每个名字,在艺术圈里都是如雷贯耳。万籁鸣万古蟾这群艺术家,前无古人地探索出了属于中国的动画电影,从《大闹天宫》到《哪吒闹海》,从《九色鹿》到《雪孩子》,从《小蝌蚪找妈妈》到《山水情》,从《黑猫警长》到《魔方大厦》……他们创造的作品前所未有、独一无二,既有让我们惊艳的,也有让我们惊恐的。在细节上,艺术家们精益求精,硬是抠出了一种动画新风格。说起美影厂历史上的巅峰,公认是 1961 年的那部《大闹天宫》。这部电影,导演万籁鸣酝酿了 20 年,为了表现原汁原味的中国风格,摄制组画稿近 7 万张。《大闹天宫》的美术设计是著名艺术家张光宇,他曾经在 40 年代创作过一本政治讽刺连环漫画,名叫《西游漫记》,风格前卫又大胆。根据《西游漫记》中的形象,张光宇首先设计出 3 个不同版本的孙悟空:第一稿的孙悟空有点对眼,但确立了孙悟空鸡心形的面部装饰、大耳朵、帽子、豹皮裙的标准元素。第二稿的孙悟空猴味儿十足,头戴插着两簇鸡毛帽子,身穿竹编盔甲,像个山大王。不过色彩灰暗、线条繁琐。第三稿的孙悟空线条简洁、色彩明亮,很适合动画,但有些老气,不够可爱。导演万籁鸣仍然不满意。最终,动画师严定宪综合提炼了三版设计中的优点,完成了《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最终造型:脸型上大下小,白色做底,中间有个大红鸡心,上面配两根绿色眉毛,像只大桃子;旁边两腮是棕色猴毛,嘴角两旁有湖蓝色的细弯线,表现出他的“尖嘴猴腮”。孙悟空身穿黄衣,头戴黄帽,颈配蓝巾、身跨黑围,下身着豹皮裙,腰系绿腰带,腿穿红裤,足蹬皂靴。这一身行头,的确神采奕奕。为了让孙悟空形象更生动,导演还特意请来“南猴王”郑法祥,让画师借鉴京剧中的猴王神韵。孙悟空那个标志性的手搭凉棚,就是从京剧中的动作转化而来的。在电影里,从孙悟空的出场,就带着浓浓的京剧感:花果山小猴从水里跳出来后,用两个月牙叉,将水帘叉开,好像拉开舞台幕布,美猴王从幕后蹦出,极具想象力。在和二郎神变身大战的情节中,孙悟空变身成了树上的小鸟,却还是习惯性地手搭凉棚,突出了他不守常规的滑稽个性。在《大闹天宫》的场景上,摄影师也动了很多脑筋。例如,天宫蟠桃园的场景来自于苏州园林和徽派建筑,创作者借鉴了江南的风火墙,使蟠桃园的外表既彰显了天庭的肃穆威严,又和内景的假山流水、花木叠石相映成趣。为了追求统一的美学风格,制作组还在故宫和碧云寺的汉白玉望柱上获得灵感,把戏里的云朵都改成了中国古代的如意头云纹。细心的观众会发现,片中天兵天将脚下的云彩、建筑上的云纹、转场的云雾、七仙女出场时幻化的云朵……甚至连天马的鬃毛和尾巴都是由如意云纹构成的。在视觉上,既丰富了立体感,又营造出多种变化,也突出了东方美感。在孙悟空这个人设上,导演万籁鸣也为他设计了丰富的心理层次:一定要包含猴、神、人三者的特点,缺一不可。孙悟空是神,他要有坚韧勇敢、威武不屈的英雄特质;孙悟空是猴,他兼具猴的顽皮机灵,经常把各路神仙耍得团团转;更重要的是,孙悟空也有鲜活的人性,当他看到花果山小猴儿们被天兵天将用火逼入山洞时,孙悟空第一次表现出焦虑、急躁、愤怒的复杂感情。正是这戏曲的幽默,别致的美学,与孙悟空人设和表现技法的完美结合,才造就了《大闹天宫》的经典。这部电影在当年的伦敦电影节上一举获得金奖,之后在 44 个国家连续放映,引起轰动。在审美上,美影厂独树一帜,追求真正的高级。并不是说,观众主要是儿童,动画片的内容就可以脱离现实,粗制滥造了。美影厂出品的动画,都以审美出众、制作精良著称。从建厂伊始,艺术家们就在表现形式和风格上大胆创新: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创作于 1958 年,由万古蟾导演。这部电影简短流畅,剧情跌宕起伏,最特别的是,用民间剪纸艺术配以戏曲音乐,有一种接地气的淳朴喜剧效果。1961 年,世界第一部水墨动画影片《小蝌蚪找妈妈》公映,被日本动画界称之为“奇迹”,用高畑勋的话说,“看的时候我都傻了,没想到竟然能做出这样的作品”。虽然影片时长仅有 15 分钟,却将中国传统的水墨丹青与电影技法融于一体,电影中的鱼虾蟹蛙等动物形象,都是取自国画大师齐白石的笔下,在今天看来依然非常惊艳。1988 年特伟导演的《山水情》,整体质量更上一层楼。恬淡悠远的画面中融入了道家思想,再辅以古琴的乐音,把中国山水的高远意境表达到了极致。电影中的人物和场景,也由著名国画大师吴山明和卓鹤君先生指导。只可惜像《广陵散》一样,《山水情》也成为了中国水墨动画片的绝唱。所谓水墨动画,并不是用水墨来制作的动画,只是让动画模仿出水墨的效果。除了背景是真正的水墨画,其余部分全部都是用颜色画上去的。水墨动画的创作过程非常繁琐,也非常有探索性,光是着色就需要反复渲染四五层,完全不符合“效率”的定义,简简单单的每一帧,都蕴含着动画师巨大的心血。做一部水墨动画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足够做四五部普通动画片了。1981 年的《九色鹿》,改编自佛教故事的《鹿王本生》。故事的核心是九色鹿的牺牲精神和佛教的善恶报应论,表现形式则取材于敦煌壁画。敦煌壁画中的《鹿王本生》《九色鹿》的画面大量还原了北魏敦煌壁画里的色调和风格,就连飞天仙女的造型、鹿的奔跑姿势、甚至是丝带纷飞的状态,都和壁画中如出一辙。怪不得现在回忆起来,依然觉得九色鹿飘逸又庄严、浪漫而神圣。除了古典绘画,美影厂也大胆尝试先锋的动画形式。1981 年的电影《三个和尚》,根据中国民间谚语 “三个和尚没水喝” 改编,由徐景达和马克宣导演,电影短小精炼,造型夸张,风格强烈。全片没有一句台词,但是戏剧冲突十分明显,主创们用各种工具的默契配合,来表现三个和尚的僵硬尴尬,让人觉得格外幽默,回味无穷,电影配乐更是经典。在探索风格和追求高级这件事上,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早早地就走在了时代最前面。那些创新背后的历史,那些形象蕴藏的寓意,即使孩子们目前还看不懂,创作者也绝不为此降低品质:等他们长大了,自然会明白这有多么重要。所有优秀的作品,在精神上都是“少儿不宜”。宫崎骏曾说过:好的作品应该是入口宽广,能被大众接受的,但是出口一定要高,要使人看完有精神的升华。这句话,美影厂早就做到了。美影厂的许多作品,都需要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细细体会。其中的许多奥义,更是没想讲给孩子听,只有成人才能够读懂。比如 1941 年万氏兄弟的《铁扇公主》和 1938 年迪士尼的《白雪公主》,虽然都是公主,内在却千差万别。《铁扇公主》创作于抗日战争期间,影片中原有一句字幕:“人民大众起来争取最后的胜利”,在后来放映的时候被强行剪去了。事实上,这部影片是号召中国人团结起来,抗击象征日本侵略者的牛魔王的。再比如《大闹天宫》出品的年份是 1961 年,正是时代革命的前夕,电影中战无不胜孙悟空,造的是天庭的反,夺的是玉帝的权,其中意味更不用言说。1979 年的动画片《哪吒闹海》,表面是中国传统故事,内核完全是一个现代悲剧史诗。这部电影的价值观是先进的,它代表了对传统、对父权、对封建的反抗,一种理想主义革命者式的反抗。哪吒和孙悟空,他们都曾经是愤怒的反叛者。但在愤怒与反叛的程度上,哪吒比孙悟空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先前越是反叛,结局就越是憋闷,从这个意义上说,《哪吒闹海》简直是出东方式的莎士比亚悲剧了。电影里,龙王为百姓布雨,百姓给龙王献祭,而李靖作为陈塘关总兵,是这里面的中间人。这套体制运转不变,多年以来,大家早已习惯。直到哪吒出现,打破了这一切。哪吒在海边救下了被献祭的童男童女,还把龙宫三太子扒皮抽筋,他企图以一己之力,打破这一整套吃人的旧系统。而哪吒的父亲李靖不但不站在儿子的这一边,甚至还要亲自杀了哪吒,给龙王谢罪。电影最经典的一幕,就是一袭白衣的哪吒在阴沉的乌云下挥剑自刎,割肉还母,剔骨还父。他一路披荆斩棘,但到最后,还是选择了自我毁灭,哪吒的刚烈和决绝深深震撼了很多人。这种深沉的悲壮意境,在此后的中国动画中也再没有出现过。中国的传统是孝,是顺,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但是哪吒认为真理大于孝道,在中国三纲五常的伦理体系中,这就是赤裸裸的大逆不道,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弑父行为,而哪吒正是触及了这块反骨,才能深深地震撼人心。哪吒这个形象虽然很早就有,但这种价值观,这种人设不是我们的文化中固有的。虽然哪吒最后复活,在莲花中重生,但是却没有了第一代革命者那样的精气神,沦为失去灵魂的精致人偶。哪吒的结局,和孙悟空一样,以成功被体制化告终。多年以后,当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哪吒早已成为捍卫体制的一员,以怒斥的白面示人,阻挡下一个悲情英雄的革命。从美影厂成立至今,已经整整 60 年了,总共制作过 356 部动画作品。在计划经济年代,美影厂实行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政策,每年只要完成中国电影放映公司的收购任务即可。一年营收基本维持在 100 万元左右,足以支撑全厂职工的正常开支。由于不计成本的投入,有保障的利润,统一发行的市场和渠道,还有国家政策的支持,美影厂的艺术家们不缺时间,不缺档期,不缺播出平台,他们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动画制作人,只需要考虑如何拍出好的动画就好了。这也是吉卜力工作室艳羡的:社会主义的他们,实现了艺术至上的动画。而文革的风暴,让美影厂的创作停滞了 10 年,美影厂最核心的创作能力被荒废了。改革开放后,大量外国影片引进中国,商品经济占了上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经济转轨的大时代里,被推向了市场,接受大浪淘沙的洗礼。可在这股潮流中,美影厂却因为追求利润,反而迷失了初心,再也不见那些喷涌而出的佳作,2000 年后慢慢走向沉寂无声,那行飘逸闪耀的楷体大字,逐渐黯淡无光,我们也很少再看到了。从此,在吉卜力工作室心目中,一座雄伟的高山倒掉了,而中国动画也成为反面教材,警醒着一代日本动画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在计划经济时代辉煌一时,在市场经济时代逐渐陨落。其兴盛衰落都和国家的政策、体制密切相关。现在的孩子们觉得中国动画片不好看,是因为曾经好看的动画片,再也不会出现了,而且他们也再难想象,敦煌壁画有多么飘逸庄严,水墨艺术是如何有趣灵动。第一批 90 后的确生活在中国动画最好的年代,这是我们的荣幸。相关来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单向街书店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每一个独立而又丰富的灵魂,都有处可栖。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曾经占据常州半个城的“常州庄氏”今何在?
毗陵庄氏族谱 庄存与故居是喧闹都市中的传统建筑 庄存与画像   一个曾经占据半个城市、横跨历史400余年的庞大城市宗族,长期默默无闻于历史的&忽视&,却因为近期一位外国学者的研究才得以走进人们的视野。常州庄氏家族,这个被称为中国科举第一家族的家族,在常州留下的不仅仅是文化景观,还有对中国文化、思想的影响。   &老外&书中出现常州望族   近日,上海一家媒体刊发的一篇书评引发了学界关注。这篇书评题为《常州历史上空前绝会的时期:评艾尔曼》,作者郑子宁。   艾尔曼先生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东方研究博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教授。以常州清代庄氏家族为依托,他撰写的《经学、政治和宗族&&中华帝国晚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以下简称《经学》)等多部著作,在海内外学术圈影响至广。他的处女作《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获得了汉学界至高荣誉&费正清奖&,被《亚洲研究学刊》评价为:&中国的思想交流活动从来没有像这本著作被探究得如此详尽明晰。&   艾尔曼对常州产生兴趣,源于对经学的研究。他从康梁变法开始,追寻其维新变法的思想源头,于是找到了魏源和龚自珍,又找到魏、龚的老师刘逢禄、宋翔凤,最终找到了刘、宋的长辈、清代大学者庄存与。   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叶舟介绍,庄氏家族为学界所关注的是庄存与开创的清代今文经学常州学派,而常州学派与清末的维新变法运动有着思想史上的渊源。   龚自珍和魏源是常州学派的传承和弘扬者。再往后,康梁维新变法,康梁二人的思想就是将今文经学常州学派的一些思想观点与西方民主思想等相结合,以此为理论纲领,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戊戌变法运动。   可以说,庄存与开创的常州学派是维新变法思想运动的引子。   叶舟介绍,此前对常州学派的研究,基本上都限于文化学术,很多时候处于被&忽视&的状态。而艾尔曼的《经学》,是运用社会史的方法,从城市宗族入手,将庄氏宗族与常州学派联系在一起,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曾有学界这样认为:&如果没有艾尔曼的发现与大声疾呼,庄氏家族的荣耀将长久被封存在历史的桎梏中。人们论及常州学派,只会自觉地引用钱穆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的评价,&常州之学乃足以掩胁晚清百年来之风气,而震荡摇撼之&,却无暇思量这句话究竟意味着什么。&   庄氏家族曾占据常州半个城   毗陵庄氏是明清时期常州地区知名的文化家族,在全国也有相当的影响力。和多数江南大家出自(至少是自称)本地或北来士族高门不同,毗陵庄氏本是普通百姓,从安徽流寓金坛,随后入常州经商。经过数百年发展,毗陵庄氏通过巧妙的通婚和持续不懈的努力,完成向上的阶层流动,成功跻身江南顶级书香世家。毗陵庄氏明清时期共中举79人,中进士35人,在全国范围内罕有其匹,更有兄弟鼎甲、兄弟会魁、兄弟三进士、兄弟二进士、三代八进士、七世十九进士、同榜三进士等诸多盛事。甚至直到当代,毗陵庄氏仍然家风不坠,如庄逢甘、庄逢辰、庄逢源三兄弟并为院士。   这是怎样的一个家族?在常州还留下多少遗存?记者进行了探访。常州当地知名文史专家季全保介绍,庄氏家族在明清时期的常州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庄氏家族的房子,从城西到城东,几乎占据了常州半个古城。单单祠堂,就有20多个之多。   以庄存与故居为例,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后由庄氏后人扩建。乾隆十九年(1754年),庄存与弟弟庄培因考中状元,遂成&状元第&,原有仪门、旧有水码头、照壁及宝砚堂、启裕堂等房屋百间之多。   毗陵庄氏家族,以从金坛迁入常州的庄秀九为一世始祖。叶舟介绍,纵观庄氏家族,以中进士而发达,比如第四代中了进士,后到第八代有庄起元、庄廷臣同祖兄弟双双考中进士,分别搬到常州城内西门织机坊和东门太平仓,人称&西庄&和&东庄&。此后庄氏在科举中取得成功,基本都是这两个分支。而其他在科举上没有成绩的,基本上就湮没无闻。   今年63岁的庄锡连是庄氏后人,他曾在常州市文广新局、文化馆任职,现已退休。庄锡连说,小时候生活过的庞大家族房屋、大量牌匾、先人画像等让他至今记忆深刻。   记者探访发现,如今庄氏家族房屋遗存,一处位于常州市中心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庄存与故居。故居位于医院西南一处角落,掩映在周边高楼大厦之中,要不是经人指引,别人很难找到。庄存与故居是典型的江南院落,有着两进两间大院,目前已经修葺一新。   另外一处庄氏家族房屋则是位于市区杨柳巷和早科坊之间被称为&西庄&的&民元里1号&。经过修葺的&民元里1号&也是一座大型院落。进门处则是&庄氏塾馆&。   记者看到,现存的&西庄&院落里面,有修葺好的济美堂、传胪第(维祺堂)。这些修葺后的古建,有的在里面开设有书店等,成为文化产业的运营场所。   一个家族塑造了当地的文化景观和生态   庄锡连告诉记者,从家谱上来看,他属于&传胪第&这个分支的后人。&庄氏家族,学问成就、学以致用的精神、做人的家风,让我们后人印象深刻。&庄锡连说,他兄弟姐妹里面有4个人从事教育工作,他的母亲也是民国时期的教师,这与家族的渊源有很大关系。据他了解,庄氏后人,从事教育的人也很多。   &用常州话讲,庄家人很多在当地是&大先生&。&季全保说,小时候除了父母教育孩子读书要向庄家学习,平时邻里间遇到纠纷,总是找庄家的&大先生&来调解,而大先生的调解结果双方都很服气。   季全保介绍,庄氏族人在家乡先后主办或参与创办的学校有常州私立中学、正衡中学、芳晖女中、粹化女学、冠英小学堂、幼幼女学、涤氛蒙养院等学校,为常州早期新式教育作出重大贡献。在外地,许多在官的庄氏子弟重教兴学,为地方和国家培养人才,赢得极好的口碑。比如现在常州当地著名的觅渡桥小学,其前身就是庄家创办的冠英小学堂。   庄氏家族与常州当地其他家族很多都是姻亲。在毗陵庄氏族谱上,姻亲栏目里列出的名人有一长串:唐荆川、洪亮吉、恽南田、盛宣怀、吕思勉、赵翼、瞿秋白&&   &可以说,庄氏家族塑造了常州的文化景观和生态。&季全保说,常州号称千载读书地,明清庄氏家族为这个称号奠定了基础。   庄锡连告诉记者,由他的族人庄小虎发起、历时6年的毗陵庄氏族谱,于2008年编撰而成。担任该部族谱顾问的季全保告诉记者,这部族谱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家谱,还为研究庄氏家族提供了很多不可多得的资料。   中国科举第一家族,基本无贪官   《经学》的作者艾尔曼先生,亲自为这部族谱作序。在序言中,艾尔曼这样写道:明清时期,富饶的江南三角洲地区成为中国主要的粮仓,那里的文人学者成为日后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统治地位的艺术、文字和学术变革的主要发动者。宗族组织在长江三角洲引人瞩目的学术、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常州庄氏家族的崛起便是一个重要的例证。   叶舟告诉记者,艾尔曼在书中分析,庄存与是因为与和珅的政治斗争而最终转向学术。&在我看来,庄氏家族从庄存与开始逐渐从政治方面的追求转向学术,并发展出常州学派,政治斗争是一方面原因,应该还有其他更为复杂的因素。&叶舟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里面也体现出庄氏家族的一大特点,即他们家族通过科举考取进士数量之多,称之为&中国科举第一家族&毫不为过。   叶舟认为,庄氏家族另外一个特点是,明清时期庄氏出了200多位中上级官员,但是基本上无贪官,这也很少见。这与庄氏重视家风、家学渊源分不开。   叶舟说,常州周边市镇并不发达,因此庄氏家族中进士开始发达后,就迁居到常州城内,最后发展成为一个&城市宗族&。   叶舟说,庄氏家族的核心是&读书&,同时他们又是与时俱进的。在科举时代,读书是为入仕、做官,进入民国以后,随着科举的取消和时代社会的变迁发展,读书后的选择更多。特别是从民国开始,庄氏后人迁居上海、北京乃至海外都很多,取得更大的发展。叶舟告诉记者,对常州学派的研究,近来在学界也有&变热&的趋势。   63岁的庄氏后人庄锡连说,小时候生活过的庞大家族房屋、大量牌匾、先人画像等让他至今记忆深刻。毗陵庄氏明清时期共中举79人,中进士35人,在全国范围内罕有其匹。   专家说,庄氏家族的核心是&读书&,明清时期的庄氏出了200多位中上级官员,但基本上无贪官。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微信朋友圈
微信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曾组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