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名片系统的销售效率可以世界杯期间为了保证服务效率么?

加推人工智能名片,让公司销售业绩增长80%的秘诀
本网7月31日讯
小程序+社交电商在2017年末的快速崛起,本质上是依赖了微信10亿月活的流量红利和社交属性。营销专家认为,除了在ToC领域中的落地,小程序借助微信生态可能还会为很多ToB公司带来新机会。例如在地产、保险、汽车、金融等领域,这类产品的客单价通常较高,顾客的决策时间也比较长,需要销售的反复沟通,促成交易的完成。然而,受制于以往电话营销和面销的局限性,在漫长的沟通期内,往往客户由于竞品、价格、沟通等种种原因造成流失,使销售人员的前期努力付诸东流。据了解,中国有8000万的销售人员,他们均面临的问题主要有获客难、签单转化率低和前期沟通成本高等问题。以实际场景为例,一个保险销售人员的微信通讯录中可能有50个群,以每个群有500个人计算,他可以通过在群中发送自己的名片或产品信息,但是他并不知道这25000人中谁对自己的产品更有兴趣,因此无法针对性的推广自己的产品,导致前期锁定客户的工作盲目且低效。加推的商业逻辑就是从解决这一问题开始,公司首先开发了小程序名片,让使用加推SCRM账号的销售人员可以在日常的场景,比如陌生拜访、商务会议、行业展会、微信群等,分享链接。小程序名片的链接中除了包含公司名称、职务和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外,还能通过文字、语音和图片等形式来展现销售人员的工作背景、公司业务、产品等更丰富的信息。同时,小程序中的AI雷达可以帮助销售人员监测到谁点开了我的链接、点开了几次,而通过在小程序页面中的埋点还能了解到别人停留在页面的位置等。因此同样面对50个群,加推可以帮助销售人员完成最初的海量筛选,销售可以通过如意推AI雷达反馈的数据了解到谁对自己更有兴趣,便能更有针对性的去联系潜在客户。值得一提的是,销售人员可以通过加推的小程序直接发送信息触达客户,发送的信息会以“服务通知”的形式出现在客户微信对话框的信息流中。以名片为载体,不止是名片。在加推系统后台,与其他SCRM系统类似,销售人员可以在后台不断跟进客户状态,在与客户接触后能通过自定义标签来描述客户的性格、特点等。数据最终会沉淀在系统中,公司老板可以实时监控销售人员与客户的业务进展,销售人员在离职后,丰富的客户信息不会随之流失。加推的小程序商城功能,注册了加推账号的公司可以在商城中上线自己的产品,客户可以通过商城直接下单并完成交易,让销售人员的工作在小程序中实现闭环,更帮助企业实现了流量和销售渠道的拓展。此外,加推的小程序名片受众主要为销售人员,该类人群的需求非常精准,可以大大降低获客成本和提高成交概率。加推的B2S2C和商城服务如果能真正的提高销售人员的效率,则未来有很大想象空间。
声明:凡本网注明转载自其他媒体的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Copyright & 2009 - 2017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浙新办[2001]19号浙ICP备号
地址:温州公园路日报大厦2110室
值班电话:0
瓯网客服: 加推人工智能名片打破教育营销困局,全面提升销售效率
发表于 16:56|
来源互联网|
作者互联网
摘要: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掌握知识买单,人工智能名片是如何帮助教育行业打破教育营销市场困局,全面提升销售效率的,让我们一探究竟。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掌握知识买单,人工智能名片是如何帮助教育行业打破教育营销市场困局,全面提升销售效率的,让我们一探究竟。
从学位房争夺战,到培训班多龄化,再到《逻辑思维》、《十点读书》等知识类平台的火爆,都在反映着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学习的渴望和重视。教育市场的空前活跃,对于招生从业者而言,似乎是最好的时代,但,也是最坏的时代。
加推搭建新模型,破解推广难题
推广作为招生的第一个步骤,是大多数教育机构的首要工作。一方面,学校需要通过不同渠道、不同平台触达更多的客户;另一方面,竞争越来越大,推广也面临着诸多难题。
一般来说,教育机构推广的平台主要有2个,一个是线下推广,另一个是线上推广。线下以地推为例,辐射半径有限、精力消耗大、宣传资料被浪费、信息传达不够全面是现在主要存在的问题;线上推广,据相关人士介绍,组建一支800人左右的招生老师团队,配合本地的广播、电视台、互联网搜索等渠道的推广,费用投入大概在500万上下,成本开销非常大,在推广的中后期,也存在跟进难、沟通成本高等问题。
加推凭借对教育推广痛点的敏锐洞察,推出了加推小程序名片,这是一款基于微信小程序开发的名片,在名片上深度集成了:名片展示、商城、动态、官网4大模块,等于将自我介绍、课程介绍单、官博、官网全部整合在了一起,每传递一次名片,就将节省一本宣传册的制作费用,多次传播,将节省一大笔物料费;招生老师出去宣传,也不需要耗时、耗力搬运宣传册,只需要一部手机、一张加推名片就搞定了。
从信息传递层面来看,这4大板块分门别类、全方位的传达学校的信息,学员了解起来更容易;从便利性来看,学员省去了各平台跳转搜索的繁琐,降低了客户流失率。
在拥有10亿月活用户的微信端,校方可以通过这张名片触达更多的用户,发掘更多的学员。比如可以将加推小程序名片嵌入公众号推文中、发到微信群和朋友圈中,不受地域的限制,就能实现品牌和产品的一键触达;还可以结合多场景进行推广,将名片的小程序码印制到宣传海报、放到付费广告上,客户只需扫码,进入名片,就可以一站式了解学校信息。
在招生的过程中,老师主动联系学员推荐课程,发现很多学员都会有戒备心理。对于这个问题,也可以通过加推名片解决。比如,前期学校可以在名片上,开通低价体验课或开设免费试听课的团购活动,吸引学员主动关注名片,进来的学员精准率很高,通过名片的强背书,将大大提升转化效率。
加推核心功能,直击招生3大痛点
推广环节花了很多的精力和财力吸引学员关注,如果最后没有成交,那么前面投入的精力、财力都将全部浪费掉。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招生难,主要是以下几个环节出了问题:
1、很多学员在面对海量的教学机构信息时,没有耐心看完学校所有信息;
2、招生老师没有很好的把握客户成交时机;
3、代理招生率低的原因难辨。
而加推名片的好处在于,可以通过个性化的方式,呈现校方想要传递的信息,比如,招生老师可以通过卖萌、逗趣等轻松的形式介绍学校及学校资源,轻阅读的方式能将信息更快的传递给意向学员,在海量严肃的招生信息中,也不失为学校快速脱颖而出的法宝。
在以往的传播途径上,信息分发出去以后,只能被动的等待学员来咨询,也许客户在还没具体了解到学校信息的时候,就已经流失了。加推名片后台有AI雷达系统,能实时追踪客户浏览轨迹,客户什么时候查看了你的名片,客户对什么课程感兴趣都一目了然,招生老师可以及时与学员沟通,把握成交时机。
学校的招生代理方可能会同时代理多个学校的招生项目,在与学员沟通的时候,不仅准确的传达信息非常重要,服务环节也能直接影响学员对相关教育机构的判断。通过加推名片,代理方可以非常准确、完整的传递学校信息。加推名片后台的BOSS雷达系统,可以实时分析代理的销售主动性、互动性、推广积极性等,对于一些获客能力差的代理,校方可以及时沟通,给出调整建议,以便提高招生率。
以前,机构总是先有教育,再有营销,起步慢导致营销观念落后、水平较低,限制了教育机构的发展空间。在市场竞争、生源争夺激烈的情况下,加推从流量到转化,给教育行业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帮助教育营销行业打破现有市场困局,全面提升销售效率。
【免责声明:CSDN本栏目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SDN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与CSDN联系,我们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CSDN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向CSDN吐槽
微信号:CSDNnews
相关热门文章你们公司在怎么做销售?做SEO、做百度竞价,还是花钱买流量?现如今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线上获客成本居高不下,企业的利润不断被压缩。一般的企业已经很难承担,最终也只能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造成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日益弱化。另外,在企业里,销售活动相比其他如OA、人力、财务等对于移动端的依赖性更强,工作也很繁琐杂乱。许多销售人员手头客户一般有不少客户,每天都接到很多客户电话,很容易遗忘客户信息,不记得具体谈到哪里一步了。客户汇款后,销售人员要在QQ、微信上跟财务留言,遇到财务也在忙可能半天之后才收到回复,财务审过了还要找行政把费用做到记录表里,比较繁琐。因此,销售人员需要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整理信息,而不需要每天专门抽出成段时间做信息整理。总结起来,渠道营销成本太高、客户维护管理难、口碑营销又难以把控,企业急需更有效、且简便易用的营销和获客手段。与此同时,微信活跃用户已经达到10.4亿,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利用微信巨大的流量挖掘客户,而不再依赖昂贵的关键字搜索。
在这种背景下,如意推人工智能名片应运而生。它是由超级官网、智能名片、分销商城、CRM管理系统、营销裂变系统组成。如果你是一位商务人士,你值得拥有这样一个产品!1、AI智能名片客户可能拒绝销售人员推荐的产品,也可能没有时间听取销售人员的产品介绍,但不会拒绝销售人员发放的名片。AI智能名片就是将电子名片与企业营销小程序捆绑在一起,是客户与产品之间的桥梁,是小程序推广的钥匙。AI名片:个性化形象展示、一键拨打电话、一键保存通讯录、一键分享、点击留存、及时会话。2、内容管理企业内容管理系统(CMS)是如意推十分重要的版块,由企业官网、产品商城和互动营销三大模块构成。企业官网以视频、图片、文字等方式,展示公司形象、品牌形象、公司介绍、业务介绍、案例展示、联系方式等,是一个体现企业实力、企业品牌的移动端官网入口。产品商城提供产品展示、产品广告、营销活动、在线互动、在线支付、售后服务等功能;互动营销通过活动发布、案例展示、视频介绍、营销红包等功能,以增强用户粘性。
3、销售管理销售管理是帮助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更加的精准营销、促成交易,主要是以客户信息管理、员工管理、智能分析三大功能,是企业销售人员开拓市场、成交客户的核心板块。
可以说,如意推人工智能名片几乎能解决销售环节中的所有问题,包括:帮助销售快速建立与客户的连接信任;帮助企业实现自动化营销拓客;帮助企业精简管理体系,提高运营效率;帮助企业提升企业市场营销销售能力,获取客户;实时访问、留言回复,帮助销售洞察客户;帮助销售有针对性地对客户进行跟进;帮助销售预测客户成交率;帮助企业实现全体员工工作流量变现。(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crawl.nosdn.127.net/5b33e1afe3dfdef4b39fc7b.png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_新浪网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从地方到中央,习近平一直心系长江;西至三江源,东到崇明岛,他的足迹遍及大江上下。清新福建,闽水泱泱。早在2001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便提出,福建“要注意从国家发展的全局找准自己的位置,将正在建设的海峡西岸繁荣带既与海峡东岸相对应相衔接,又与相邻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活跃地区相连接相贯通”。
  原标题:20%国土面积支撑起超45%的经济总量 这里靠什么?
大江奔流,时代潮涌。7月20日,“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活动在云南丽江启动。我们随采访团沿江而下,水陆结合,开启“长江万里行”。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看长江,也是看中国。长江经济带含“金”量十足,它覆盖中国11个省市、110个地级以上城市,以约20%的国土面积支撑起超过全国45%的经济总量,涵养了40%以上的中国人口。
从“长江第一湾”畔的丽江出发,察看昆明滇池水质,感受长沙智能制造潮流,领略宝山城市与产业之变,触摸舟山海洋经济脉动,品味丽水山与水的活力……近一个月来,我们深入长江经济带各地区采访,用鲜活的笔触、镜头、声音,充分展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擘画长江经济带发展宏伟蓝图的魄力,反映长江经济带转型发展的活力,记录母亲河奔腾向前、多姿多彩的魅力,赞颂沿岸人民利用和保护长江的努力。近一个月来,《浙江日报》在重要版面开设“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专栏,浓墨重彩推出图文报道;浙江新闻客户端和浙江在线网站专题集纳;“涌金楼”微信公众号也开设相关专栏,推出系列观察,与读者互动;报、网、端、微共发稿件百余篇。
讲好长江故事,唱响长江之歌。一路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让我们更加坚信:母亲河长江必将青春永驻、永葆生机,成为天蓝水碧、繁荣富裕的黄金经济带!
四川宜宾&|&7月26日
出宜宾大约20公里,长江南岸便是李庄。抗战时期,李庄敞开胸怀,为上万名知识分子及大学生提供了“一张安静的书桌”,成为抗战时期大后方四大文化中心之一。如今的李庄正依托独具特色的抗战文化,全力打造宜宾特色文化展示区,谋划建设文创基地、博物馆以及相关配套休闲旅游设施等。古镇的抗战文化记忆,更凝练成常传常新的“李庄精神”。建设长江经济带,在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的同时,长江文化的发掘也应当引起重视,“长江经济带发展,文化一定会起到非常独特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重庆两江新区&|&7月28日
作为重庆创新驱动的“领头羊”,按照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两江新区在党的十九大后重点谋划布局了重庆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抢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如今的两江新区已是全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全球重要的手机制造业基地。在这里,可以充分感受中国内陆地区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蓬勃发展的时代脉动。两江新区在产业体系构造上,已经为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作了全面布局,未来可期!
湖北宜昌&|&7月31日
长江上最美的一段,公认是三峡。而三峡工程则是全球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看防洪:三峡工程是长江防洪的关键骨干工程,为长江中下游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安澜环境。截至2017年底,三峡工程累计拦洪运用44次,总蓄洪量1322亿立方米。看发电:三峡电站装机占全国水电比重6.8%,输电范围覆盖大半个中国。看航运:三峡水库蓄水极大地改善了长江重庆至宜昌间航运,库区航道年通过能力由1800万吨提高到1亿吨以上。如今的三峡工程,已将发展重点更多地放在对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上。
云南昆明&|&7月21日
曾经是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如今清波荡漾,滇池的变化倾注了国家和云南省、昆明市20多年的心血。“九五”以来,国家连续4个五年规划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纳入重点流域治理规划。多年来,云南及昆明先后开展多项工程治理滇池,累计投入资金达500亿元。久久为功,今年起,昆明打响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战”,力争到2020年,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质稳定达到Ⅳ类。想找回“烟雨空蒙山海际”般的美丽世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有句话说得好——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贵州遵义&|&7月22日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核桃坝村曾是一个“顿顿红苕包谷饭,吃水要翻几匹山”的穷山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今,核桃坝村艰辛探索,走出了一条种茶致富之路。如今,村里建起了标准化厂房和先进的茶叶生产线,集赏茶、采茶、制茶、品茶于一体,依托茶叶飘香、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引来众多游客。如今每月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次,去年旅游收入达1200万元。核桃坝村是湄潭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产业强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的缩影。据悉,湄潭有60万亩茶园,是贵州茶业第一县,也是全国第二产茶县。
湖南长沙&|&8月3日
近年来,长沙致力于创建国家智能制造中心,随着试点示范、万企“上云”、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等一系列工作的推进,智能制造“长沙模式”不断升级。加上公示项目,长沙已获批的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和专项项目总量达27个,在中部六省中独占鳌头。位于长沙的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投入20亿元为智能网联汽车建起了巨型“实验工厂”。靠测试场地租赁很难实现盈亏平衡,但园区更看重“筑巢引凤”,打造产业平台和服务平台,以吸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或许,正是凭着这股魄力和韧劲,撑起了长沙智能制造的崭新未来。
安徽芜湖&|&8月8日
芜湖,这座工业重镇正展现出全新的面貌:在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车新品迭出;在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新能源飞机加速研发;在中车浦镇庞巴迪运输系统有限公司,新型跨座式单轨项目进入测试流程;在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研发制造瞄准传统产业绿色改造……近年来,芜湖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及机器人、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逐渐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去年,芜湖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2.4%,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达25.9%。
江苏南京&|&8月9日
南京江北新区是长江经济带与东部沿海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在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一大批科研机构和产业项目扎根于此。截至去年底,园区注册企业1055家,孵化3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带动行业企业实现经济效益超200亿元。“创新不是单一的个体行为,我们一直在推动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发展、深度融合。”江北新区将各种创新元素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系统研究、统筹谋划,不断健全科技服务共享体系,用资本助推科技成果转化,让金融撬动科技创新项目孵化。正是创新,让南京这座六朝古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上海宝山&|&8月11日
宝山,这个曾以重工业闻名的地方,如今已华丽转型为“钢花、浪花、樱花、文艺之花”全面绽放的现代化滨江新城区。黑变绿,城市底色的变化折射产业转型之变——重变轻。曾经的老仓库、老堆场、老厂房,已成为聚集机器人、大数据、卫星应用、新材料等“四新”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创新之地,每6分钟诞生1家新企业。宝山的发展是上海工贸转型的一个缩影。唱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宝山这个老工业区探索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为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提供了借鉴。
江西九江&|&8月6日
长江江西段152公里岸线均在九江,而瑞昌则是长江入赣第一站。55岁的瑞昌码头镇居民朱巨宝目睹了几十年来瑞昌岸线之变:曾经污水横流、尘土飞扬,如今成为人们的休闲好去处。九江正着力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严厉打击非法采砂、非法捕捞、非法采矿等行为;实施小化工企业“三年出清计划”,转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更大力度推进沿江园区生态化改造,共投入4.6亿元,新增绿化面积77万平方米,推动232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九派浔阳郡,分明似画图。”在九江,“最美岸线”还复来。
浙江丽水&|&8月15日
在丽水古堰画乡,旅游与艺术交融、观光与度假结合、创新与创业并进,让人流连忘返;在花园小镇“丽水山耕”旅游地商品体验店,作为全国首个地级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的运营模式,让人印象深刻;在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下南山村,古村落保护性开发利用的“下南山经验”,让人眼前一亮……坚定不移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丽水的生态环境质量、农民收入增幅等指标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协同推进。
浙江舟山&|&8月14日
舟山,因岛而名、因港而兴,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桥头堡。这里拥有良好的深水岸线资源,集聚诸多国家战略,拥有巨大政策红利。这里依托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江海联运,加强与长江沿线港口合作,推动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互动,让长江实现了“向海”的梦想;这里依托浙江自贸区,探索以油品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舟山正在长江经济带和海洋强国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清晰地展示了一座海岛城市的美好未来。
[记者感言]
这是一次关于水的采访。顺着长江一路向东,我见到了金沙江、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湘江……关于水,最难忘的瞬间是在贵州小城——赤水。那天晚饭后,我沿着赤水河边的景观长廊散步。河里,家长带着孩子游泳;岸边,年轻人健步快走,老人牵狗悠闲漫步……这种人与水的亲近让我感动。是啊,对于普通人而言,只要真正接触河流、亲近河流,就一定能够激发出对一条自由奔腾的河流的挚爱;激发公众参与、汇聚公众挚爱,才是一条河流保护与发展的根本途径。
当丽水松阳黄家大院里响起《长江之歌》的时候,全场百余位记者无不感慨。
回望来时路,我有幸与采访团一同走过长江经济带,每日且观且学,每晚且思且记,枕着长江水声入眠。有时明明已是精疲力尽,第二天看到各地的发展亮点,转眼又精神百倍。
在湖南,我触摸到长沙一颗跳动的智能制造之心;在湖北,我被武汉光谷对标硅谷的决心和实力深深折服;在安徽,我遍览工业重镇芜湖,发现这里俨然已是高端制造的“小巨人”……
感怀长江,奔腾6397公里,直入大海。“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无论为人为事,都应有荡涤尘埃的胸怀、一往无前的勇气。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有幸行走在长江经济带,在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感受“一江水”的速度与热度。
在高校云集的南京看科技创新,在经济繁荣的上海看产城转型,在千岛之城的舟山看江海联运,在绿水青山的丽水看绿色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城市奋力拼搏,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现在,它们在长江的串联下,有了一个新的统一的团体身份——长江经济带,前景必将更加广阔。
握指成拳,这或许就是长江经济带最佳的状态。
  原标题:印象丨本报记者深情回眸11省市“漂流”记
长江,既孕育了灿烂而多元的中华文明,又滋养着绵延千年的华夏血脉。今天的长江,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精神引领之下,呈现出怎样的全新面貌?&&&&&& & 7月20日——8月17日,中宣部组织全国百余媒体记者参与了“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活动。本报记者跟随采访团一路“沿江而下、全程解码”,用近一个月的时间“走遍”长江经济带版图上的11省市,以全面立体的视角观察长江上、中、下游发展现状,以40余篇纸媒报道和丰富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呈现出一幅幅生态长江、经济长江、文化长江和民生长江的生动图景。&&&&&& & 回首此行,各省因地制宜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的举措历历在目。每个省市给他们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今天,本报两位特派记者以关键词形式深情回眸,快来围观吧——&&
云南——把好上游生态关
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石鼓镇,崇山峻岭间,白云皑皑,水声滔滔。长江金沙江段湍急的水流裹挟泥沙奔涌而下,沿途每逢转弯便会击打堤岸,腾起浪花。
在这里工作生活了半辈子的丽江市玉龙县石鼓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和朝明告诉我,直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砍树、取地、种田,仍是沿岸人民生产生活的基本模式,只可惜每逢夏季汛期,沿江农田就会被汹涌上涨的水势冲毁……人们正是在这些经验教训上开始反思,并逐渐把好上游生态关的。
为防止江岸松垮、水土流失加剧,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退田还林的工作从未停歇。村民们没有抱怨让出耕地,反而自愿申请加入植树造林的队伍。据不完全统计,如今金沙江段石鼓镇一带沿江种植用于固土固沙的柳树已超过350万株,沿线1500多亩良田不再受江水危及。不仅如此,成排林立的“功能林”还形成了一道夹江绮丽的景观,成为拉动当地旅游增收、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四川——整合上游港口群
行至四川,初现大江大河波澜壮阔的景象。一幅打造长江上游地区水运交通枢纽的图卷正在这里铺开。
在被描述为万里长江“零公里起点”的宜宾港,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轨道交通、新材料和现代港航物流等新兴产业正在加紧布局;紧邻其侧,在坐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被划入“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范畴的泸州港,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交通效用和自贸区集散功能的要求也分外强烈。相隔一百多公里的两大港口若想实现错位配套、避免资源内耗,并进而形成协同共生的局面,缓解上游发展对生态造成的压力,肩上的担子并不轻。
对此,泸州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罗了威曾直言——破题的关键,仍在强化顶层设计、提高战略引领……
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上游港口正一面加速追赶现代化建设,一面马不停蹄地谋划省级统筹。“路虽远,行则将至”,相信一个集约高效节能环保的上游港口群终将屹立于长江母亲河上。
贵州——“我是一个幸福的农民”
大山之中,山货如何做得更别致?销路如何更顺畅?老百姓的生态保护意识如何在致富的同时“不被落下”?
这些,都是近年来贵州思考的问题。循着这些问题,我在遵义市湄潭县湄江街道金花村请教了原先单一种茶,现在同时经营一间奶茶吧的当地村民徐学书。“从2015年起,湄江街道成为国家深化农村改革实验区,我们村民组作为试点,主抓环境改善。环境好了,村里游客也就逐渐多了。”与游客数量上涨成正比的,还有当地村民在基层干部带动下打造的新兴农旅业态,以及伴随人均收入增加,对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的重视。
在金花村,竖着一块“我是一个幸福的农民”的标志牌。绿油油的茶园中、青幽幽的大山前,小小一块标志牌,却仿佛倾诉着当地百姓对美丽家园建设的信心与希冀。
抓住生态资源这一带动富民增收的“绿色GDP”,将保护起来的青山绿水“兑现”成金山银山,这样的理念正在贵州越来越多的乡村生根、发芽。
重庆——给长江“美容”
在重庆,盛夏时节仍坚守户外,参与长江治理,给江面和沿江堤岸做“美容”的“美容师”不少,今年29岁的清漂工人刘波便是其中之一。“夏季每天要在船上待8个多小时,气温40摄氏度时,甲板上的温度甚至能升到70摄氏度。雨天漂浮物大幅增加,清捞江面漂浮物的强度和水上作业的危险性也会随之增加。”刘波如是讲述着自己的工作。
曾经摆在刘波面前的,并不只有这份工作。但看着家门口的江水越来越干净,听着远道而来的游客留下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赞美,这个年轻人坦言他收获了巨大的成就感。
小人物也能装下大故事。在重庆,忙于给长江“美容”的还有万州区林业科学研究所原所长任凭。十多年前,任凭便开始关注三峡库区消落带的问题,十多年来,他带领团队一直在反复论证中山杉在江堤消落带中可以生存,并适宜大规模种植……十多年一晃而过,今天,消落带内生态脆弱的难题有了“解药”,而这剂药恰恰是活跃在重庆城中的“长江美容师”们。
湖北——“钢城”复绿得民心
半个世纪前,来自全国各地支援武钢生产建设的人们不谈条件、不畏艰苦,在人多房少的特殊环境里,依江靠厂建起工棚……这便是武汉市青山区原工人村街棚户区的由来。
一张反映棚改前的老照片,记录了这里原先的模样——坑洼的水泥路紧挨着一座座低矮的砖房,房顶由铁皮与瓦片层层叠盖,相互遮蒙……“那时候居住环境比较恶劣,住时间长了容易生病。”今年69岁的矿棉厂退休工人贺镜平说。回溯往事时,老人眉头不禁紧锁,直到说起棚改后的新居,脸上才又浮现笑容。环境整治造福民生,不仅体现在棚改,也同样被写进青山区戴家湖的前后变迁——由湖变山,又由山变“坑”,最后变成生态公园的“坎坷历程”,正是近年来武汉下本金抓修复的成果。如今,去戴家湖度周末的武汉市民又多起来。去年底,戴家湖公园也凭借园林绿化与生态修复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而这一奖项授予的同时,也在提醒人们:环境就是民生。
湖南——“不在尘土飞扬中赚钱”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登岳阳楼,发出如此感慨。一千年过去,今天的湖南,在续写千古佳话的同时,治理沿江码头的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当记者随采访团到达江边靠近城陵矶港的天欣码头时,正参与组织工程人员拆卸、吊运、搬离混凝土生产线的熊辉已满头是汗。“拆除工期卡得很紧,两天左右的期限,生产线要全部搬离。”说话时,这位天欣集团副总经理兼天欣码头总经理身后的巨型水泥渠罐正被吊机吊起,移往驳船。视线中,码头的生产设施越清越少,打理出来准备复绿的空地逐渐增多,很难想象仅在数月之前,这里仍然每天进出近300台货车,往来码头的船舶24小时川流不息。
是什么促成了企业老板环保理念的转变?“不只因为一张整改通知书,我们也意识到不能再在尘土飞扬中赚钱。”熊辉说。这位企业老板感慨的背后,是湖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在抓“长江大保护”。
江西——告别“小散乱”筑起绿屏障
站在江西九江下辖的瑞昌市长江岸边梁公堤上远眺,江面开阔、百舸争流,岸边一排排白杨、竹叶柳等树林,成为江畔的一道最美绿色屏障。不远处,码头工业城同样被葱茏的绿色所包裹,一座充满活力的生态园区映入眼帘。
瑞昌码头建设曾存在“小、散、乱”现象,及非法抢建码头行为。为此,当地成立了沿江非法码头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从多家执法主体部门抽调专人组建长江综合保护机构,建立24小时日常巡查机制,开展非法码头专项整治行动。对手续不全的码头采取断航、断电、断路以及清除货物存量的“三断一清”措施予以关停。经过一年多的整治,切断了非法码头经营行为,为后续整治奠定了良好基础。
“经过努力,瑞昌港口管理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无序到有序转变,从行政管理到依法管理转变,从粗放经营到集约利用转变。”瑞昌市长江综合保护局局长吴永坚说。
安徽——码头书屋书香浓
安徽铜陵有一处建在滨江生态公园的码头书屋,81岁的当地人五海华每天都来看半天书。“以前这里一片荒凉,除了脏乱差的小码头什么都没有。”老人说,自从3年前这里建起了书屋,“环境太好了。”
面对浩荡长江,选一本书,品一杯茶,在竹风铃的清脆声响中静静地阅读,这种享受足以让人忘记外面的喧嚣。作为八百里皖江岸线首个由废弃码头改造而成的全民阅读点,滨江码头书屋的落成给城市平添缕缕书香。
在铜陵,像这样的公益性阅读点已建成40余个,分布在商场、公园、社区等人流密集处。书屋为读者免费提供热水、空调、无线WIFI等服务,还不定期开展读书沙龙、音乐会等文化活动,在丰富书屋文化生活的同时,吸引了更多市民爱上阅读。
江苏——扬子江畔澎湃新动能
在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入口处,有一个巨大的地球仪,上面标注出了印度、格鲁吉亚、马来西亚等国家。“我们的列车卖到哪里,我们就把哪里标注出来。”公司总工程师施青松介绍,企业形成了城轨车辆、城际动车组、高档铁路客车、重大核心部件、数字工业等产业板块,海外市场分布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
位于长江北岸的南京市浦口区,创新活力迸发。除了中车公司,还有一处发展势头迅猛的产业技术研创园,她位于江北新区核心区,已聚集英国ARM、展讯通信、新思科技、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省大数据管理中心等一大批重点龙头项目。
长江南侧,位于南京南站与禄口机场“金轴”之上的江宁开发区同样澎湃着发展的新动能,这里集聚了45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个项目,其中上市企业55家、世界500强企业61家,形成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浙江——开启江海联运直达新时代
今年4月,全国首艘江海直达船“江海直达1”号轮满载着2万吨铁矿砂,从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出发,成功跨越南京长江大桥,首靠安徽马鞍山,改变了我国江船不能出海、大型海船无法抵达南京以上港口的状况。
在浙江欣海船舶设计研究院,记者见到了江海直达船项目经理吕冰,这个“85后”带领着平均年龄33岁左右的设计团队,打造出国内第一艘针对特定海域、特定航线、特定船型的江海联运直达船,开启了我国航运业江海联运的新时代。“江海直达1”号采用轻量化设计、智能能效管理系统、高效舵设计等,较同类海进江(海船)船舶造价降低约10%,载重量增加约13%,能效提高约12%,真正实现了“宜江、适海、先进、经济”。
拥江携海,货畅其流,浙江,正迸发出无限活力。
上海——更优服务叠加更美自然
走进负责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技术开发的亿通公司本部大楼一楼演示厅,一面巨大的电子显示屏格外引人注目,这里实时更新着上海口岸的在线用户数以及货物和船舶申报数量,而其中很大一部分货物贸易来自于长江经济带。
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按照“一个平台、一次提交、结果反馈、数据共享”的理念,在口岸监管环节和国际贸易管理各主要环节,实现贸易和运输企业通过单一窗口向监管部门一次性提交申报,监管部门通过单一窗口向企业反馈办理结果和共享监管结果信息。
鹭鸟翩跹,在台风登陆前的黑白天地间宛如一幅灵动的水墨画,这是记者在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随处可见的画面。这里是过境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地以及越冬候鸟的重要栖息地,290种鸟曾在此出没。
更优的服务品质、更和谐的自然环境,现代与生态,在上海交相辉映。
本报记者 李睿哲 吴 琼
(新华日报出版部 新华夜归人)
  原标题:国产飞机量产探路人
2018年年底,中国商飞公司要向客户如约交付订单内的ARJ21新支线飞机。如今,飞机造得怎么样了?过去花了十数年才研制完成并实现交付的飞机,如何能快速实现量产?
中国自主研制的ARJ21-700飞机的104架试飞飞机。文/殷立勤 图/中国商飞公司供图
日前,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飞公司”)见到了ARJ21事业部主任韩建宾——一个出生于1980年,目前正带着约680人团队开展批量生产的年轻人。这个攻关团队中,超过90%的人都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
2018年5月,上海史上首次对外发布了航空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是要在2020年实现航空制造业总产值500亿元。2017年,上海航空制造业总产值约为200亿元。这意味着,3年时间,上海航空制造业需要跨越式发展,需要很多“韩建宾”式的“带头年轻人”。
造一架飞机和批量造飞机,有什么不同
2017年5月,在从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到上海飞机制造厂(现改制为上飞公司)工作14年后,韩建宾成为上飞公司一个全新部门的一把手——ARJ21事业部主任兼ARJ21事业部总装车间主任。
从2017年8月开始,总装车间6架ARJ21新支线飞机“脉动式”生产已是常态。目前,保质保量完成订单,是韩建宾团队的首要工作。
这听上去没什么难的。ARJ21新支线飞机经过科学而复杂的研发试验以及试飞取证的严苛考验,已经走向成熟,再造更多的飞机到底有什么难的?依葫芦画瓢不就得了?
韩建宾告诉记者,造一架飞机和造一批飞机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前者是研发制造,后者是批量生产;前者重研究,后者重效率。准确来说,ARJ21新支线飞机的量产,实际上承担着国产商用飞机事业的探路者角色,就是要探索如何把飞机造出来、把批量生产体系建起来、把人才队伍带出来。
比如,在ARJ21新支线飞机的研发阶段,所有力量都投入到一架飞机上,慢工出细活,往往不计成本,一切以技术实现为目的。但在量产阶段,客户要求的节点和质量就是最高要求,所有的生产必须采用计划拉动,每一个岗位的技术工人都要定人定岗,所有操作都需要标准化,由此带来的质量技术控制以及管理转变都是翻天覆地的。
仅以飞机结构部件的对接为例,研发时,为了保证对接准确,往往推进推出好多次,技术人员和技能工人需要趴在对接面上,反复调整并标记准确每一个连接孔所在的位置。对接几个面需要耗费好几个月的时间。
但在实际量产环境下,如果要花上好几个月实现对接的话,就根本无法按时交付产品。为此,韩建宾团队进行了大量的批产工艺改进,增加了质量控制手段,并引入了自动化调姿、自动化制孔及先进的激光测量等工艺设备,在质量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提速,已经实现35天完成一架飞机的对接任务。
针对车间年轻人多的特点,韩建宾与团队制订了鼓励创新创造的办法,定期邀请技术、技能骨干提出工作中遇到的“槽点”,由专人负责收集、评估,再群策群力“对症下药”设立课题,由专人限时研究改进。
部门拿出专项经费激励创新,“对于老大难问题,设立揭榜攻关,一经采纳就奖”。课题完成后,经过评估小组验证,课题组还能拿到一笔按“提速效益”评估得出的奖金。
多劳多得、干好多得、干快多得
激励年轻人“多干活、干好活”是制造业实现保质保量发展的关键。在上飞公司,也是一样。由于我国的航空制造业曾出现过较长时间的人才断层,企业的内部人才管理、激励措施也存在改进的空间。
仅拿“多劳多得”这个社会上各类企业普遍使用的薪酬机制来说,从研制阶段转到量产就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过去按照技能人才的级别、年资发工资,未来要按照干多、干少来发工资。”在基层一线当工艺员、车间主任的韩建宾深谙“同工同酬”的道理,“年轻人有时会抱怨,干活儿的就那么几个人,反而有的‘老资历’比真正干活儿的挣得多。”
ARJ21事业部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分配制度改革,“要保质保量按时交机,就一定要改革”。韩建宾意识到,在这个90%以上由青年组成的大集体里,分配制度改革或许会遇到阻力,但绝大多数人一定会支持改革,“用改革释放的发展动力,才能驱动型号批产”。
想要打破延续了多年的制度,压力几乎全部都到了韩建宾肩上。有部分老员工表示不理解,也有核算的基础工时不科学等问题。
为此,在改革的最初两个月,韩建宾带头研究核算工时,每天工作到凌晨一两点,研究每一个工序的完成时间到底定多少合适。两个月里,他和团队拿出了近4000份工艺文件对应的工时文件,总共重新核算了6万多条工序所用工时。
按照“一线导向、多劳多得、干好多得、干快多得”的原则制订的方案出炉后,职工代表大会以超过95%的高支持率通过了新的绩效分配制度,彻底扭转了“吃大锅饭”的考核模式。方案试运行的结果是,一线和二线的整体生产力得到极大的释放,总体速率在一年内提升了近20倍,不少二线职工主动请缨到一线发挥价值,职工的干事创业热情日渐高涨。
“如果说造一架飞机靠的是激情、情怀,那么实施飞机持续稳定量产,就一定只能靠制度、靠规则,靠一套所有人都遵为准绳的管理体系。”如今,ARJ21新支线飞机已投入航线安全运营两周年并累计运载旅客超过10万人次,这更激励着韩建宾团队朝着将民机批量生产体系建起来的方向努力求索。
  原标题:上海,让开放成为一种思维方式(现场评论·我在长江·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
打造开放经济的新高地,仅仅扩大开放领域还不够,必须不断创造一流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船到上海,恰逢上海“扩大开放100条”行动方案刚刚满月。一个月落地实施74条,这就是“上海速度”。在与记者团的见面会上,上海市发改委主任马春雷特意强调,方案有100条,每一条都要真正管好一件事或一类事;名叫行动方案,正是要见行动。因江而生、向海而兴,上海用一以贯之的实干品格,呵护着“开放”这一城市精神。
有人梳理近代以来世界城市版图得出结论,威尼斯、伦敦、纽约等城市的兴起,均在于以“开放”形成了其核心竞争力。开放,同样能概括上海这些年的发展之路。从设立浦东新区到设立自由贸易区再到瞄准卓越全球城市,这里一直在以开放姿态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接下来,深化自贸试验区建设、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推进金融机构集聚和金融市场开放、扩大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开放……开放的卷轴将进一步铺展。以政策的确定性应对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以更高层次对外开放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上海正努力成为全国新一轮全面开放新高地。
扩大对外开放,必须推动内部改革。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这40年发展史沉淀下的一条经验。参观上海宝山国际邮轮码头,会被这个全球第四的邮轮码头的气势震撼。邮轮业的发展,已让宝山实现了从“钢花”到“浪花”的多点开花。但国际旅客来了,带来新的烦恼:靠岸处是浑浊黄水还是碧水蓝天,“印象分”迥异。要还江水澄澈,就要进一步整治生产岸线,推动沿江绿色发展。打造开放经济的新高地,仅仅扩大开放领域还不够,必须不断创造一流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用改革补上短板。
扩大对外开放,也要促进区域整合。这几年,上海一直在推动“长三角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的形成。整合区域内20000多套大型科学仪器,并研究以“创新券”通兑通用的方式,促进长三角的科研资源低成本互通有无。长三角一体化,上海为何如此积极?因为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单体城市的强健固然重要,城市群的崛起更为关键。全球城市不可能是全能城市,上海未来的发展注定离不开区域协同。当打出去是有力的拳头,展开来是各有所长的五指,区域一体化才是有成效的,这也应成为整个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方向所在。
从长江头到长江尾,长江流过三个地理阶梯,也清晰地展现了一个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中国。上海能对标世界一流,上中游又如何实现高层次开放?其实,开放是一种发展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靠山吃山,资源枯竭就会出现;因循守旧,发展就开辟不了新境界。能不能抓住自身比较优势?敢不敢在更高层面配置资源?这是转型升级的关键。今天,已经有长江上中游区域,从全国乃至全球视野反观自身的“绿肺”“绿心”意义,面对巨大的生态资源环境价值,不再抱着水缸喊渴,而是积极提炼核心竞争力,为发展拓展了新的可能性。
有个做了很多年的新媒体直播节目叫“上海这一刻”,其特点是瞄准几个地标24小时不间断直播。台风“摩羯”过境,手机打开“上海这一刻”,发现浦东的夜色依然华美。因改革开放而生的浦东,从一开始就备受关注,还在不断生长延伸,还在给中国增添新的惊叹号。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新时代的上海将书写更为精彩的下一刻。(何鼎鼎)
  原标题:服务长江“黄金水道”——舟山:江海联运货畅其流(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
5时45分,浙江舟山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装载着1.8万吨铁矿石的“展鹏7号”散货船,离港驶向江苏江阴;在舟山武港码头25万吨级卸船泊位,“吃”下8.2万多吨铁矿石的“黑德兰”散货船,于17时30分开往目的港上海罗泾码头……8月14日,舟山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大屏幕上,成百上千根不同颜色的线条,从世界各地射向舟山,然后又转向长江沿线各个城市。每根线条代表着一艘货船,它们满载货物从海外来到舟山港,再向长江流域“游动”。
奔流6300多公里后,滚滚长江水汇入东海。舟山,地处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海运大通道“T”形交汇处。江海联运,正是舟山为长江这条巨龙画上的“点睛之笔”。
“长江航运信息不对称,是个老问题。货主和航运企业对接方式比较传统,一艘船从舟山载货至江苏南京,返程时很可能是空船,白白浪费一趟运力。”舟山市港航管理局局长徐全昌介绍:“通过信息平台,货主、航企可以‘自由撮合’,从而提升运输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促进贸易便利化。”
目前,舟山已与安徽马鞍山等长江沿线港口实现了港口码头、港航企业以及“江出海”“海进江”货物信息等十大类数据的互联互通,累计交换江海联运数据上百万条。来自54个国家、国内137个地市的超过12万家用户访问信息平台。
如果说,信息平台是为了促进江海物流信息无缝对接,那么,打造江海直达船,则是让江海联运一路畅达,不再换乘。
今年4月10日,安徽马钢港务原料总厂码头,随着一声汽笛鸣响,我国首艘2万吨级江海联运直达船——“江海直达1号”自舟山到港,顺利靠泊,完成首航。
“大宗物资由海进江,首先在港口减载、换装。受制于船型、航道水运能力、长江大桥限高等因素,不得不在南京、张家港等地再次换乘更低吨位的江船。越往上,换乘次数越多,直接制约了长江沿线城市大宗物资运输效率。”“江海直达1号”设计团队成员、浙江欣海船舶设计院项目经理吕冰说:“长久以来,货主们都希望有这样一艘船,自宁波舟山港驶出后,能直抵长江各个港口。江海直达船,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而设计建造的。”
“江西新余钢铁集团,每年的铁矿石需求量在1000万吨以上,其中大部分是在港口通过铁路运输到钢厂。”徐全昌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单次运输时间减少20%,较过去‘海进江’船造价低10%,能耗降低12%,载货量提高13%。起航4个月来,‘江海直达1号’已运行19个航次,运输40万吨货物。以铁矿石为例,少中转一次,每吨就能减少运费10元。”
“目前,舟山直达武汉、重庆,干散货、集装箱、冷链运输、商品汽车滚装等船型正在紧锣密鼓研制。未来,我们能在江面上看到一支畅通无阻的江海直达船队。”浙江省海港委副主任陈伟说。
40万吨的“巴西号”,是目前世界最大吨位的矿砂船,一次满载相当于40列货运专列的运量。日前,这艘巨轮缓缓停靠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卸货,船上的铁矿石将从这里运往长江沿线各钢铁企业。
从过去“养在深闺人不识”,到如今建成生产泊位300余个、设计年通过能力4亿吨、每年近1万艘国际船只靠港,日益完善的港航基础设施与服务,正是舟山江海联运的底气所在。
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推动舟山至长江物流运输格局不断拓展。“海进江”的铁矿石、煤炭,昼夜不息地由宁波舟山港减载或换装到长江江苏、安徽段港口,最远可达武汉、城陵矶;“江出海”的水泥熟料、砂石料等干散货,则由长江沿线的铜陵、池州、芜湖等地,源源不断地运抵港口。
东海之滨,江海潮涌;黄金水道,货畅其流。舟山,面对的将是更加广阔、更具活力的市场。(记者&刘士安&郭舒然&孙超)
  原标题:[今日评说]长江经济带 浙江如何“画龙点睛”?
核心提示:2016年的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 交通更顺畅 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 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那么浙江如何在这条黄金经济带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呢?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8月15日讯(浙江卫视记者章伟烽 袁非焱报道)覆盖11个省市,人口和GDP均占全国约10%,长江经济带关系国家发展全局。
共饮一江水,携手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如何建成黄金经济带?浙江有何新举措,新经验?
本期做客嘉宾:浙江卫视评论员兰建平
如果把长江经济带比作是一条即将腾飞的巨龙,那么位于长三角南翼的浙江,其实它就是龙眼睛的位置。2016年的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那么浙江如何在这条黄金经济带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呢?今天,我们就先从通江达海的舟山说起。
舟山: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江海联运大平台
舟山老唐山港区的五期码头
在舟山港,像这样的靠港国际船只,每年有将近一万多艘。可在5年前,这个码头几乎无人问津。2016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抢抓建设机遇,舟山先后与武汉、马鞍山、重庆等主要港口城市签订合作协议,已经形成了一条贯串长江,以运输铁矿石、粮油、矿建材料为主的长江黄金水道。
舟山市港航管理局发展研究处处长梅磊落说:“通过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的建设,已经起到了长江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相连接的这么一个枢纽作用&。”
一起联动起来的还有更加精准的数据资源,在舟山江海联运数据中心的大屏上,不仅可以看到长江沿岸的船舶轨迹、航运交易等实时信息,还可以对“江出海”、“海进江”等数据进行实时查询。目前,这里已累计交换江海联运数据超过100万条。
舟山港航指挥中心工程师虞天昊表示:“&这些数据对于政府和企业做出智慧的决策提供了一个数据的支撑,下一步我们还会进一步有一个与长江各个港口的数据战略共享的一个行动和计划。”
在江海联运的基础上,舟山还在不断探索更为直接的运输方式。今年4月,中国首艘江海直达船“江海直达1号”开启首航的同时,“江海直达2号、3号”两艘船的建造,也已提上日程。
“以前我们这个船舶的建造行业里标准只有海船的标准和内河船的标准,而我们跟随江海直达1号船一起诞生的是一套针对特定航线的江海通航船舶的专门的标准。”“江海直达1号”船设计师吕冰说道。
目前,舟山市正在组建江海联运船队,通过搭建“海进江”配送平台,打造全程物流综合物流服务体系。预计到2020年,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的货物通过量将达到2.5亿吨。
付琳:兰老师,其实长期以来,这个海船不能入江&江船不能入海,其实它制约了长江沿线城市大宗物资运输的效率。那江海联运会给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带来哪些新的机遇?&& &
兰建平:通过舟山通江达海的区位条件和优势,解决江出海和海进江的问题。
把整个长江沿线从上游的重庆到中游的武汉,再到下游的南京等串联起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是国家赋予浙江重要的战略使命,承担着点睛长江黄金水道、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任。
付琳:那其实刚才片子当中,这个江海联运数据中心还有江海直达船,这一系列的创新之举,可以说就是充分地践行了绿色发展的理念了是吗?
兰建平:“江海直达1号”现在一天的运量相当于以前三天的运量,我们通过“江海直达1号”&这样一种运输新模式的开发和设计,新船型的构建、新物流方式的导入,使我们现在的整个运力提高了三倍。同时还注意到由于船的来往次数降低了,它的减排也就下降了。并且把武汉&重庆等长江重要的这种节点城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可以说黄金水道真正发挥了黄金价值。
付琳:那从沿海到沿江区域融合发展,除了港口一体化,陆海联动也是关键。
杭黄高铁进入冲刺阶段&&力争年内建成通车
在杭黄高铁富阳站施工现场,记者看到,站房主体已初具雏形,铁路轨道也已基本完成铺设。目前,施工人员正克服高温酷暑,抓紧建设生产生活附属用房。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副经理陈旭说:“现在是外立面装饰已经入场,准备进行外幕墙施工,室内是进行主体二次结构施工。整个项目计划是10月份装修完成。”
在淳安站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顶着烈日对站前高达37米的雨棚砼进行浇筑,整个配套工程预计九月底基本完成。
据了解,杭黄铁路东起杭州,西至黄山,全长265公里,计划今年年底前开通运营,届时从杭州到黄山仅需一个半小时左右。杭黄高铁的开通,不仅结束了杭州西部区县没有铁路的历史,还将串联起一条从名城、名湖到名山的黄金旅游线路。
付琳:杭黄高铁是皖南直接联系长三角地区的这个经济桥梁和交通纽带。这条高铁,能给沿线地区带来什么?
兰建平:生态更优美的背后,紧接着就是交通更顺畅。经济的发展、现代立体化的交通体系是基础。像杭黄高铁这样的交通基础设施,它联动的不仅仅是有形的空间,把产业的、人才的、信息的这种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一起融合到区域发展的一个空间过程当中,大大地强化了区域间的合作。
付琳:那如何更好地融入长江内路沿线的发展,我们还能够做些什么?
兰建平:深刻领会总书记讲的,我们要经济更加协调这样的目标,把我们的基础做得更扎实,我们的内功练得更好。能够把新旧动能转换,真正落实到项目当中、企业当中、平台当中,使我们传统产业的链条、绿色产业的链条和循环经济的链条,沿着长江经济带,我们从下游向上游去发展,破除市场运行过程当中各种壁垒,能够使我们的运行更加规范,把浙江这种市场优势、把浙商这种经验优势能够向沿海沿江去延伸、向内陆去推动&。我们也注意到,比如说沪苏皖的合作也正在加大。像长三角一体化整个进程也正在加快,整个区域的协商合作也更加深入,领域也更加广。
付琳:确实&您刚才提到的紧密接轨大上海、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在浙江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实施方案当中,也是重点提到的一个方向。那么2017年&随着建设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获批,嘉兴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工作也按下了“加速键”。
嘉兴:接轨大上海&融合长三角
嘉善姚庄经济开发区&&弥富科技有限公司
火热八月,落户嘉善姚庄经济开发区还不到一年的上海企业----弥富科技,正马不停蹄地上马新生产线。而在另一幢厂房,4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这些新能源汽车零配件,都是为大众、通用、吉利等汽车大品牌量身定制。
弥富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乃军说:“计划今年能达到大概产值8000万元左右,明年的话计划达到1.2个亿,后年计划达到2个亿左右的产值。&”
与弥富科技一样,今年以来,已有9个来自上海的项目落户姚庄,总投资达31.4亿元。如今,5.8平方公里的工业核心区,已落户规上企业100多家,年产值近200亿元。其中,90%以上的外资项目来自上海,70%以上的三产项目从上海引进。
平湖&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园
这段时间,上海客商王云德忙得脚不沾地。企业落户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园以来,来自国外的客户络绎不绝,订单已经排到年底。而让王云德更惊喜的是,企业从上海搬到平湖后,短短三年间,生产成本降了10%,产值却增长了3倍。&&
浙江旭祥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云德表示:“我们落户在这个地方,跨省域感受到2个政策,上海的品牌,我们感受到浙江这边的政策优惠。”
眼下,已有24家上海企业落户平湖园,总投资72亿元,全部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40亿元。自2017年,启动创建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行动计划以来,嘉兴共有58个省级以上开发区(高新区)与上海重点平台签订了高质量合作协议,2000多家工业企业与上海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
付琳:嘉兴全面对接上海,兰老师您看,除了产业上在积极布局之外,其实实际上像教育、医疗、交通,也是在同步推进。对于长江经济带的建设是不是也有一定的启示呢?
兰建平:浙江和上海的合作是一个小样本,长三角放到长江经济带那就是一个大实践了。嘉兴是上海协同共建这个长三角一体化一个很好的尝试。我们这种经济的属性会得到更好的释放,这种行政的边界反而倒可能有所弱化了。政府是有边界的,市场是无疆界的。我们说共抓大保护,其实发展需要一个“共”字,长江经济带的建设,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一张蓝图绘到底,合作发展。让长三角的一体化成为长江经济带的一个龙头、一个火车头。
付琳:您觉得下一步,浙江在长江经济带建设当中的着力点应该是什么?
兰建平:总书记说过,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需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等五个关系,其中一点就是要正确把握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依靠浙江互联网+&数字经济发展的优势,引领整个长江经济带的新旧动能转换
画龙点睛,高质量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浙江值得期待。
来源:新蓝网·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
  原标题:丽水山耕 如何用四年时间做到了生态农业金名片
在保护绿水青山中求发展,丽水走出了特色发展道路。
嫩绿的青菜、油亮的辣椒……夏日清晨,来自龙泉市龙南乡的高山蔬菜携着露珠,进入冷链保鲜,直抵杭州华联超市的20余个蔬菜专柜。打着“丽水山耕”的品牌标识,这些高山蔬菜十分抢手。
从前,山区城市农产品品类多而散、主体多而小,形形色色的农业品牌难以在市场形成影响力和竞争力。4年前,丽水整合景宁惠明茶、庆元香菇、遂昌菊米、处州白莲等声名远播的农产精品,创建了中国首个地级市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
从“小打小闹”卖土产山货,到做大做强“丽水山耕”区域品牌,丽水人认准农旅融合这把“金钥匙”。在好山好水好空气养育之下的农产品,集体穿上了“丽水山耕”的区域品牌外衣,彰显着“生态精品农业”的真正内涵。
打造农业大品牌
15日下午4时许,丽水花园小镇“丽水山耕”旅游地商品体验店,尽管已经是快下班时间,仍有游客在购物,这些有着统一标志的农产品成为来丽水旅游最好的伴手礼。
“‘丽水山耕’这个漂亮的点子是怎么想出来的?” 丽水市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志龙全程参与了“丽水山耕”品牌的创立,面对记者们不约而同的疑问,他沉吟一番说道,“这不是想出来的,是逼出来的!丽水要发展,没有别的路好走,精品农业和农旅结合,这就必须要有一个大的品牌整合资源”。
“山”是丽水最大的自然特征,“耕”则是传统生产方式的体现。丽水九山半水半分田,在“好山好水好空气”的环境下以传统生态生产方式“耕作”而出的农产品,一定是“生态精品”“健康良品”。但农业企业“低小散”,农产品虽优但卖不出高价。
遂昌葫芦岗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根媛说,过去她也有自己的品牌,“可那时候说是品牌,其实也就是个名称罢了,顾客购买前经常疑虑重重,就怕不是正宗的土鸡蛋”。
与李根媛一样,丽水很多农产品合作社负责人都遇到过这个问题:没有品牌,顾客对产品不信赖。
“从田间的躬耕劳作,到乡民的淳朴心愿,无一不让人感受到,创建一个农产品大品牌对于丽水百姓的重要性。”刘志龙清楚地记得,浙大的专家应邀来丽水考察后,曾发出这样的感慨。
2013年,丽水市成立国有农投公司,对精品农业实行生态化规划、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电商化营销。次年,丽水市委托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进行品牌战略规划,于9月创建了公用品牌“丽水山耕”。
刘志龙解释,“丽水山耕”由丽水市生态农业协会注册后,委托国资公司丽水市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确保了“丽水山耕”既有政府背书的公信力,又有市场主体的灵活性。
生态农产品富农
行走在丽水你会发现,无论景区景点、民宿农家乐,还是高铁站、汽车站、高速服务区,都有着风格统一的旅游地商品购物网点,这里整齐地摆放着丽水的农特产品,产品包装盒上印有统一的“丽水山耕”标识。
原价60元一只的缙云麻鸭现如今卖到了118元一只,莲都区梅献山的有机茶卖到了每斤1880元的好价……丽水百味农业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小方告诉记者,通过对丽水生态农产品品牌价值的提炼挖掘,再经过会展传播、体验传播,“丽水山耕”品牌在上海、杭州、宁波等地刮起一股股生态旋风。也正因此,陈小方的“三年老姜”“生态莲子”等产品加入“丽水山耕”品牌后供不应求,价格也涨了好几倍。
丽水各地开始涌现“丽水山耕”生态农产品的升级版。去年以来, 景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想方设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增收优势,引导农民利用海拔600米以上山地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的特点,发展生态精品农业,实现优质优价。像畲族聚居村——三格村,因为发展高山蔬菜,去年以来人均增收3000多元。
近4年来,“丽水山耕”品牌富农成效已初步显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丽水市生态农业协会会员733家,建立合作基地1122个,品牌销售额累计达到101.58亿元,平均溢价超30%。
随着“丽水山耕”品牌的发展壮大,企业产品从原来的一枝独秀走向百花齐放。许多企业通过“丽水山耕”品牌统一管理,尤其是“基地直供、检测准入、全程追溯”为宗旨的经营模式,提升了企业效益。
农旅结合有情怀
如果说传统农业注重的是农产品的“种出来”和“卖出去”,那么在丽水,“农业”两个字则被赋予了更多情怀。
“这里只是一个给游客体验的窗口,要感受真正的精品农业,丽水还有很多可以体验的地方!”丽水花园小镇“丽水山耕”旅游地商品体验店旅游地商品体验中心董事长吴华波向在场的数十位记者吆喝起来。
吴华波提到的百兴菇业也正在我们此行的采访点中。地处莲都区碧湖镇的百兴菇业,前些年投入了2000多万元进行改造,光设计费就花了300万元。现在,厂区里可观光、采摘、DIY,还能品尝菌菇美食,临走时再选购加工产品,这里取名“蘑幻菇林”。食用菌如果仅卖原材料,附加值很低,但农旅融合后,则完全不同。
如今在丽水,像百兴菇业这样的点越来越多。丽水正筹划串点成线,推出一系列个性化十足的农业观光线路,让游客既能观景又能购物。
“过去我们农发公司推‘丽水山耕’,可能更多的是从现代农业发展角度出发。现在,品牌成了丽水市委、市政府工作的焦点和核心,被放置到‘全域旅游’乃至丽水经济社会发展高度予以推动。”
王井泉感慨道,现在大家都围着农产品如何转化成旅游地商品,将“丽水山耕”作为主抓手、大平台,开始主动上门对接,整个供应链系统便马上强大起来,加盟“丽水山耕”的主体增长迅速。
做好山的文章
既有如镜碧“水”,又有如岱青“山”,虽是天生“丽”质,但仍“耕”耘不辍……“丽水山耕”,是全国首个在地级市层面整合全域农业资源的大品牌。
“九山半水半分田”,山是丽水最大的自然特征,山地农耕是丽水农耕最主要的生产形式。缙云烧饼传说源起轩辕黄帝时期,1000多年前惠明和尚建寺植茶,800多年前吴三公开世界香菇之源……故而“丽水山耕”,展示的是丽水农耕文明的历史渊源。
而也就是这“九山”,造就了丽水水源清澈、空气清新、土质安全的原生态环境,孕育了景宁惠明茶、庆元香菇、遂昌菊米、处州白莲等丰富的物产,造就了丽水生态精品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丽水山耕”,呈现的是丽水绿色优质的精品农业。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城市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者越来越追求无污染、原生态农产品,这一现象折射出的是对传统农耕时代安全自然生活的向往,对重回淳朴、返璞归真的渴望。“丽水山耕”,更是对消费升级、绿色消费这一现实需求的回应。
而从区域统筹看,有了全市的农业大品牌,地方农业企业有了背书,得以在“母鸡带小鸡”的模式下茁壮成长;对整个丽水而言,这条把各类品牌资源攥成了一个拳头,统一推进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电商化、金融化,帮助农民提升产品议价能力的路子,显然是推进绿色发展,加快乡村振兴的最佳方式。
莲都以“古村+古创”的模式打造民宿综合体
空心村的“复活”
清山、绿水、瓯越吊脚楼,下南山村古民居群,位于莲都区碧湖镇下南山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郑氏聚居地。15日下午6时许,“大江奔流”采访团记者抵达下南村,沐浴在夕阳余晖中的古村,安宁祥和,有记者惊呼:“真是世外桃源一样的地方啊!”
漫步古村,拾阶而上,记者看到一家咖啡馆,简约时尚的陈设配上古宅特有的沧桑,别有一番风味。“以前的老屋变成现在这样,做梦也想不到。”上前一问,原来这里曾是下南山村民吴菊成的祖宅,坐在焕然一新的房子里,他跟记者讲起下南山村这些年的故事。
下南山村分为新村和老村,傍山而建,错落有致,被列为省市两级文保单位。“山路不好走,山风山水也经常破坏农房。”老吴告诉记者,这间咖啡馆曾是他家的老房子,从前这里是残墙破壁。
村子环境差,年轻人也都出去打工,村里的人越来越少。2005年,政府组织村民下山搬迁建房,下南山村成了空心村。人下了山,心里的结却没解开。“我们从小在村中长大,村子再破也是我们的家。”老吴说,搬下山后,每年都会来村里看看。眼看着,山上的老屋越来越破败,无人居住很快塌了大半。
转机发生在两年前。2016年,当地政企联合,引入工商资本,通过“保护+开发+利用”,以“古村+古创”的模式打造民宿综合体,在保护古村的同时赋予古村新的生命力。联众集团看中了这批老房子,当即跟村里签下30年合约,计划投资6000万元,要将老村子改造成个性化民宿酒店。
联众集团通过村集体,从村民手里租用房子使用权。按建筑面积计算租金,每5年涨一次。其他投资经营全部由联众集团负责。政府为支持古村修复和改造,投资为古村建造基础设施,完善了水电,铺平了道路。如今,这个曾经的空心村“复活”了。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古村落的修复计划让老吴打起了精神。如今,古旧民房的外表下,是五星级的内饰,老吴的旧房子摇身一变变成装潢精致的咖啡馆。项目开发还在继续,联众集团董事长余学兵说,未来计划打造20余种业态,100多个客房。
下南山成了“网红”民宿村,吸引了大量游客观光、创客入驻,还成为乡村振兴的“造血泵”。“每年,我有三笔收入,房子的租金、在这里当园丁的工资以及种杨梅的收入,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老吴笑着说。曾经的空心村因为古村落修复开发重新焕发了活力,下南山村汇聚了一大批返乡创业的青年,目前共有460余人回村工作。
小镇感受文艺风
8月15日下午的丽水,烈日当头。“大江奔流”采访团一行驱车来到丽水古堰画乡小镇。“真美啊!”松阴溪从桥下潺潺而过,千年古树植于道旁,走在通济古道上,现场的记者们纷纷拍照摄影。
这里是距今1500多年的通济堰堰首所在地,更是灌溉碧湖平原三万多亩良田的活力之源。“十几年前,这里也曾有过路面坑洼、满目违建的过去,环境整治以后,水干净了,环境美了,农家乐、民宿次第兴起,成为了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古堰画乡管委会副主任雷建华介绍道。
要从“古堰”到“画乡”,需乘船渡河。只见江水两岸芦苇摇曳,帆影偶现,野趣横生。“现在我们正行驶在瓯江之上。目前古堰画乡小镇92.8%段面的水质常年保持国家Ⅱ类水标准。景区拥有浙江省保存最完整的生态河川景观,沿江两岸滩、屿、岛、林等自然资源与堰、港、坝、村等人文资源相互映衬,使其成为丽水巴比松油画的发祥地和‘中国摄影之乡’的主要创作基地。”雷建华说。
说话间,“画乡”所在的大港头镇到了。
刚一上岸大伙儿便被岸边的风景吸引。两位年轻的美术生正在岸边写生作画,几个穿着汉服的姑娘正向往来的游人展示茶艺……一到“画乡”,文艺气息扑面而来。
“这里正在举行小镇文化节。”顺着雷建华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一墙由上百幅油画作品拼接而成的巨幅画作。雷建华介绍说,文化节期间,他们发动丽水本土艺术家、艺术爱好者、游客、学生等百余人一起来共同创作,汇成了一幅极具视觉震撼力的山水拼接画。“这几天,我们还陆续举行了油画展、音乐节、创意集市等活动,丰富小镇文化节的内涵。”
正是在这番好山好水和艺术气息的召唤下,越来越多的游客到古堰画乡游玩,带动小镇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不少小镇居民也抓住时机,在老街上开起了农家乐和民宿。
走在小镇上,记者碰到了香樟水桥的老板娘谢大姐。“过去我们只知道到外地去打工。2005年,当地政府号召我们搞农家乐,带我们去武义等地参观学习。3年前,村里又动员我们把农家乐升级成民宿,可不,我们又重新装潢设计了12间房,游客来了吃得好住得也好。”谢大姐告诉记者,她和丈夫、女儿一起经营农家乐和民宿,每年的收入能达到七八十万元。
据介绍,古堰画乡小镇核心区居民人均收入已从2005年的3000多元增至如今的3.5万元,增幅达10倍;小镇及周边农家乐、民宿等休闲业态经济收入更从2010年的190万元增至7200万元,增幅达38倍。( 记者 刘乐平 雷晓宇 通讯员 张靓)
  原标题:印象丨本报记者深情回眸11省市“漂流”记
长江,既孕育了灿烂而多元的中华文明,又滋养着绵延千年的华夏血脉。今天的长江,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精神引领之下,呈现出怎样的全新面貌?&&&&&& & 7月20日——8月17日,中宣部组织全国百余媒体记者参与了“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活动。本报记者跟随采访团一路“沿江而下、全程解码”,用近一个月的时间“走遍”长江经济带版图上的11省市,以全面立体的视角观察长江上、中、下游发展现状,以40余篇纸媒报道和丰富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呈现出一幅幅生态长江、经济长江、文化长江和民生长江的生动图景。&&&&&& & 回首此行,各省因地制宜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的举措历历在目。每个省市给他们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今天,本报两位特派记者以关键词形式深情回眸,快来围观吧——&&
云南——把好上游生态关
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石鼓镇,崇山峻岭间,白云皑皑,水声滔滔。长江金沙江段湍急的水流裹挟泥沙奔涌而下,沿途每逢转弯便会击打堤岸,腾起浪花。
在这里工作生活了半辈子的丽江市玉龙县石鼓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和朝明告诉我,直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砍树、取地、种田,仍是沿岸人民生产生活的基本模式,只可惜每逢夏季汛期,沿江农田就会被汹涌上涨的水势冲毁……人们正是在这些经验教训上开始反思,并逐渐把好上游生态关的。
为防止江岸松垮、水土流失加剧,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退田还林的工作从未停歇。村民们没有抱怨让出耕地,反而自愿申请加入植树造林的队伍。据不完全统计,如今金沙江段石鼓镇一带沿江种植用于固土固沙的柳树已超过350万株,沿线1500多亩良田不再受江水危及。不仅如此,成排林立的“功能林”还形成了一道夹江绮丽的景观,成为拉动当地旅游增收、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四川——整合上游港口群
行至四川,初现大江大河波澜壮阔的景象。一幅打造长江上游地区水运交通枢纽的图卷正在这里铺开。
在被描述为万里长江“零公里起点”的宜宾港,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轨道交通、新材料和现代港航物流等新兴产业正在加紧布局;紧邻其侧,在坐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被划入“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范畴的泸州港,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交通效用和自贸区集散功能的要求也分外强烈。相隔一百多公里的两大港口若想实现错位配套、避免资源内耗,并进而形成协同共生的局面,缓解上游发展对生态造成的压力,肩上的担子并不轻。
对此,泸州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罗了威曾直言——破题的关键,仍在强化顶层设计、提高战略引领……
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上游港口正一面加速追赶现代化建设,一面马不停蹄地谋划省级统筹。“路虽远,行则将至”,相信一个集约高效节能环保的上游港口群终将屹立于长江母亲河上。
贵州——“我是一个幸福的农民”
大山之中,山货如何做得更别致?销路如何更顺畅?老百姓的生态保护意识如何在致富的同时“不被落下”?
这些,都是近年来贵州思考的问题。循着这些问题,我在遵义市湄潭县湄江街道金花村请教了原先单一种茶,现在同时经营一间奶茶吧的当地村民徐学书。“从2015年起,湄江街道成为国家深化农村改革实验区,我们村民组作为试点,主抓环境改善。环境好了,村里游客也就逐渐多了。”与游客数量上涨成正比的,还有当地村民在基层干部带动下打造的新兴农旅业态,以及伴随人均收入增加,对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的重视。
在金花村,竖着一块“我是一个幸福的农民”的标志牌。绿油油的茶园中、青幽幽的大山前,小小一块标志牌,却仿佛倾诉着当地百姓对美丽家园建设的信心与希冀。
抓住生态资源这一带动富民增收的“绿色GDP”,将保护起来的青山绿水“兑现”成金山银山,这样的理念正在贵州越来越多的乡村生根、发芽。
重庆——给长江“美容”
在重庆,盛夏时节仍坚守户外,参与长江治理,给江面和沿江堤岸做“美容”的“美容师”不少,今年29岁的清漂工人刘波便是其中之一。“夏季每天要在船上待8个多小时,气温40摄氏度时,甲板上的温度甚至能升到70摄氏度。雨天漂浮物大幅增加,清捞江面漂浮物的强度和水上作业的危险性也会随之增加。”刘波如是讲述着自己的工作。
曾经摆在刘波面前的,并不只有这份工作。但看着家门口的江水越来越干净,听着远道而来的游客留下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赞美,这个年轻人坦言他收获了巨大的成就感。
小人物也能装下大故事。在重庆,忙于给长江“美容”的还有万州区林业科学研究所原所长任凭。十多年前,任凭便开始关注三峡库区消落带的问题,十多年来,他带领团队一直在反复论证中山杉在江堤消落带中可以生存,并适宜大规模种植……十多年一晃而过,今天,消落带内生态脆弱的难题有了“解药”,而这剂药恰恰是活跃在重庆城中的“长江美容师”们。
湖北——“钢城”复绿得民心
半个世纪前,来自全国各地支援武钢生产建设的人们不谈条件、不畏艰苦,在人多房少的特殊环境里,依江靠厂建起工棚……这便是武汉市青山区原工人村街棚户区的由来。
一张反映棚改前的老照片,记录了这里原先的模样——坑洼的水泥路紧挨着一座座低矮的砖房,房顶由铁皮与瓦片层层叠盖,相互遮蒙……“那时候居住环境比较恶劣,住时间长了容易生病。”今年69岁的矿棉厂退休工人贺镜平说。回溯往事时,老人眉头不禁紧锁,直到说起棚改后的新居,脸上才又浮现笑容。环境整治造福民生,不仅体现在棚改,也同样被写进青山区戴家湖的前后变迁——由湖变山,又由山变“坑”,最后变成生态公园的“坎坷历程”,正是近年来武汉下本金抓修复的成果。如今,去戴家湖度周末的武汉市民又多起来。去年底,戴家湖公园也凭借园林绿化与生态修复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而这一奖项授予的同时,也在提醒人们:环境就是民生。
湖南——“不在尘土飞扬中赚钱”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登岳阳楼,发出如此感慨。一千年过去,今天的湖南,在续写千古佳话的同时,治理沿江码头的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当记者随采访团到达江边靠近城陵矶港的天欣码头时,正参与组织工程人员拆卸、吊运、搬离混凝土生产线的熊辉已满头是汗。“拆除工期卡得很紧,两天左右的期限,生产线要全部搬离。”说话时,这位天欣集团副总经理兼天欣码头总经理身后的巨型水泥渠罐正被吊机吊起,移往驳船。视线中,码头的生产设施越清越少,打理出来准备复绿的空地逐渐增多,很难想象仅在数月之前,这里仍然每天进出近300台货车,往来码头的船舶24小时川流不息。
是什么促成了企业老板环保理念的转变?“不只因为一张整改通知书,我们也意识到不能再在尘土飞扬中赚钱。”熊辉说。这位企业老板感慨的背后,是湖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在抓“长江大保护”。
江西——告别“小散乱”筑起绿屏障
站在江西九江下辖的瑞昌市长江岸边梁公堤上远眺,江面开阔、百舸争流,岸边一排排白杨、竹叶柳等树林,成为江畔的一道最美绿色屏障。不远处,码头工业城同样被葱茏的绿色所包裹,一座充满活力的生态园区映入眼帘。
瑞昌码头建设曾存在“小、散、乱”现象,及非法抢建码头行为。为此,当地成立了沿江非法码头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从多家执法主体部门抽调专人组建长江综合保护机构,建立24小时日常巡查机制,开展非法码头专项整治行动。对手续不全的码头采取断航、断电、断路以及清除货物存量的“三断一清”措施予以关停。经过一年多的整治,切断了非法码头经营行为,为后续整治奠定了良好基础。
“经过努力,瑞昌港口管理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无序到有序转变,从行政管理到依法管理转变,从粗放经营到集约利用转变。”瑞昌市长江综合保护局局长吴永坚说。
安徽——码头书屋书香浓
安徽铜陵有一处建在滨江生态公园的码头书屋,81岁的当地人五海华每天都来看半天书。“以前这里一片荒凉,除了脏乱差的小码头什么都没有。”老人说,自从3年前这里建起了书屋,“环境太好了。”
面对浩荡长江,选一本书,品一杯茶,在竹风铃的清脆声响中静静地阅读,这种享受足以让人忘记外面的喧嚣。作为八百里皖江岸线首个由废弃码头改造而成的全民阅读点,滨江码头书屋的落成给城市平添缕缕书香。
在铜陵,像这样的公益性阅读点已建成40余个,分布在商场、公园、社区等人流密集处。书屋为读者免费提供热水、空调、无线WIFI等服务,还不定期开展读书沙龙、音乐会等文化活动,在丰富书屋文化生活的同时,吸引了更多市民爱上阅读。
江苏——扬子江畔澎湃新动能
在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入口处,有一个巨大的地球仪,上面标注出了印度、格鲁吉亚、马来西亚等国家。“我们的列车卖到哪里,我们就把哪里标注出来。”公司总工程师施青松介绍,企业形成了城轨车辆、城际动车组、高档铁路客车、重大核心部件、数字工业等产业板块,海外市场分布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
位于长江北岸的南京市浦口区,创新活力迸发。除了中车公司,还有一处发展势头迅猛的产业技术研创园,她位于江北新区核心区,已聚集英国ARM、展讯通信、新思科技、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省大数据管理中心等一大批重点龙头项目。
长江南侧,位于南京南站与禄口机场“金轴”之上的江宁开发区同样澎湃着发展的新动能,这里集聚了45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个项目,其中上市企业55家、世界500强企业61家,形成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浙江——开启江海联运直达新时代
今年4月,全国首艘江海直达船“江海直达1”号轮满载着2万吨铁矿砂,从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出发,成功跨越南京长江大桥,首靠安徽马鞍山,改变了我国江船不能出海、大型海船无法抵达南京以上港口的状况。
在浙江欣海船舶设计研究院,记者见到了江海直达船项目经理吕冰,这个“85后”带领着平均年龄33岁左右的设计团队,打造出国内第一艘针对特定海域、特定航线、特定船型的江海联运直达船,开启了我国航运业江海联运的新时代。“江海直达1”号采用轻量化设计、智能能效管理系统、高效舵设计等,较同类海进江(海船)船舶造价降低约10%,载重量增加约13%,能效提高约12%,真正实现了“宜江、适海、先进、经济”。
拥江携海,货畅其流,浙江,正迸发出无限活力。
上海——更优服务叠加更美自然
走进负责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技术开发的亿通公司本部大楼一楼演示厅,一面巨大的电子显示屏格外引人注目,这里实时更新着上海口岸的在线用户数以及货物和船舶申报数量,而其中很大一部分货物贸易来自于长江经济带。
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按照“一个平台、一次提交、结果反馈、数据共享”的理念,在口岸监管环节和国际贸易管理各主要环节,实现贸易和运输企业通过单一窗口向监管部门一次性提交申报,监管部门通过单一窗口向企业反馈办理结果和共享监管结果信息。
鹭鸟翩跹,在台风登陆前的黑白天地间宛如一幅灵动的水墨画,这是记者在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随处可见的画面。这里是过境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地以及越冬候鸟的重要栖息地,290种鸟曾在此出没。
更优的服务品质、更和谐的自然环境,现代与生态,在上海交相辉映。
本报记者 李睿哲 吴 琼
(新华日报出版部 新华夜归人)
  原标题:[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合力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
7月20日至8月16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组一行9人,先后两批次接力完成了全程采访报道活动。在28天的时间里,采访组车行云贵川,然后从重庆乘船沿江而下抵达上海,一路迎酷暑战高温,期间还多次经历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行程涉及11省市8000余公里,采访点220多个。这既是大家记者职业生涯一段难忘的经历,也是一次充满使命感、责任与担当的庄严之旅。
这是一次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采访。繁衍了光辉灿烂华夏文明的母亲河长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源泉所系、血脉所依、根魂所在。它的涨落荣枯,它的富庶进步,有说不完的故事,有写不完的思考。山区脱贫攻坚、上游生态保护、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一路上,我们走村庄、访农户、进企业、看港口,边走边采边发,发扬“走转改”精神,用文字、图文、视频直播融合报道的方式,记录并见证了长江沿线各省份经济社会发展的点滴变化。从长江头,到长江尾,我们一路走来,记录了江边的人和江边的事,每一个细节都直抵人心,每一个故事都激动人心,每一刻感动都催人奋进。我们欣喜地看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已成为沿江人民的共识,各省份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乐章已经奏响。
这是一次亲身参与长江大保护的采访。“做守护长江母亲河的志愿者,做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记录者,做长江生态大保护的监督者,做绿色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在采访启动的第一天,主题采访团联合发布的《感恩母亲河 共护长江水》倡议书,感染了更多人参与到保护长江的行动中来,为呵护母亲河鼓与呼。在云南丽江的石鼓码头,10家中央媒体以及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媒体的百余名记者共同栽下百棵雪松,为万里长江增添了一抹绿色;在沿途采访中,每位记者都自觉保护长江环境,自带手帕及洗漱用具,尽量避免用餐巾纸……以实际行动践行保护母亲河,我们既感到责无旁贷,又倍感骄傲和自豪!
对大家而言,这还是一次参与治国理政、推进实际工作的采访。主流媒体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新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更是长江大保护的推动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通过此次深入的采访,立足长江看全中国。通过我们的报道,帮助沿江各省份真正解开思想上的结,令“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入脑入心,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用沿江各省份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有益思考,启迪全国各地点燃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越走越铿锵,既是我们肩负的使命,也是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这是坚定宣誓,也是庄严承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把生态保护真正落到实处;如何摆脱传统发展模式和路径的巨大惯性,进一步加快沿江各省份新旧动能转换;如何统筹水、路、港、岸、产、城等多个方面,做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这篇大文章,长江经济带发展还有不少待解的难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思考,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坚定不移将一张蓝图绘到底,干部群众接力赛。
让我们携起手来,万众一心,合力唱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
唯愿一江碧水长流
7月20日至8月4日,作为“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活动的一员,我参加了从云南丽江至湖北武汉的半程采访活动。短短15天,采访紧锣密鼓,一路风雨兼程,既是个人职业生涯一段难得的经历,也给自己留下了无尽的回味和思考。
长江是美丽的。一路上,长江不仅展现了七彩云南的秀丽壮美,多彩贵州的钟灵毓秀,巴山蜀水的雄伟峻险,两湖流域的宽广富饶,更有沿江各省市大力推行退耕还林、发展生态农业、实行岸线复绿、开展防污治污和生态补偿等长江生态保护修复的生动实践。“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共同呵护一江碧水已成为沿江人民的共识。
长江是厚重的。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经济社会大系统,今天仍然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沿江各省市通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推动产业梯度转移、打通长江“黄金水道”、破除“化工围江”痼疾、加速新兴产业动能转换,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乐章已经奏响。
长江经济带集聚的人口和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均占全国40%以上,进出口总额约占全国40%,是我国经济中心所在、活力所在。15天的采访,记录的只是一个侧面。共护一江碧水,如何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街上发名片的技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