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被斗米兼职靠谱吗骗了的商家吗

──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那个斗米吗?──不,是“斗米成仓、斗米之恩”的斗米。

几天前 58 刚刚发布了闲置交易平台“转转”,昨天,赶集这边又发布了兼职平台“斗米兼职”。(当然更准确的说法是,它们都属于 58 赶集集团。)

这是一个连接用人企业和求职者之间的第三方兼职平台(B2C)。用人企业在平台上发布招聘信息,求职者报名,到岗后完成结算与互评,后续还会引入金融、保险等服务。

至于“斗(三声)米”这个有点拗口的名字,你首先联想到的可能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然后感叹这么引经据典不太像 58 赶集的风格啊。但 58 赶集把它解释为“斗米成仓、斗米之恩”,形容兼职平台的功能(以及价位)倒是蛮贴切的。一个八卦是,doumi 这个域名还是姚劲波贡献出来的。

“我相信斗米会改变很多人就职的方式,也会改变很多企业用工的方式,如果做得好的话,真的能实现 Uber 一样的共享。”58 赶集 CEO 姚劲波说。

“斗米兼职”也是 58 赶集集团独立拆分出来的第一个业务,目前已完成 4000 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超 2.5 亿元)A 轮融资,由赵世勇担任 CEO。投资方包括 58 赶集集团、高榕资本、蓝湖资本 3 家机构以及吴宵光等 3 位知名个人投资者,其中领投方为高榕资本。

蓝领招聘一直是 58 赶集的重点业务。姚劲波称,58 赶集招聘频道每天的访问量过千万,兼职频道的访问量也有几百万,也做过审核认证等努力,但都没有改变这个频道鱼龙混杂的局面。

但这是个足够大的市场。根据 58 赶集的调查,目前国内兼职市场年规模约 5 千亿元。潜在兼职群体人数 5.5 亿,其中社会兼职群体人数超 5 亿,学生群体人数约 5 千万;潜在用工企业和商户数量在 4 千万以上。

兼职品类的希望现在被寄托在斗米身上。58 赶集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做这个项目并将它独立拆分,原来的兼职品牌“赶集职有”和“58 职达”已不再使用。“58 赶集除了在资金上,在资源上也会全力、唯一地坚持斗米兼职。 ”姚劲波说。

尽管产品模式和其他兼职类应用大同小异,但背靠 58 赶集集团,斗米最大的优势就是流量资源。58 赶集 CEO 杨浩涌的形容是,斗米相当于郭靖,58 赶集是洪七公或者王重阳把十年功力都打到斗米身上。

杨浩涌说,斗米前期的投入会比较大,企业和用户端都去要时间积累。之后会形成壁垒,也会延伸出更多商业模式,但前提是两端的用户量要足够大。姚劲波也表示,A 轮的 4000 万融资肯定是不够的,“4 个亿能把这个平台做成都是非常伟大的”。

斗米是 58 赶集合并后第一个独立分拆的项目,之后也会有其他项目分拆出来,大多和共享经济、O2O 相关。至于哪些业务放在集团内部做,哪些业务分拆出来,杨浩涌的说法是,“烧钱的才要分出来”。

我在斗米兼职被骗9000元,还要的回来吗?... 我在斗米兼职被骗9000元,还要的回来吗?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报警才是正道!别信回答帮你追回的!他们只想再骗你一次而已!

你好,这事多久时间了,

继58到家之后,去年新创办的O2O兼职平台“斗米兼职”也从58赶集分拆独立,由原58赶集集团高级副总裁赵世勇担任董事长兼CEO。目前,斗米已经完成了4000万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58赶集集团、高榕资本、蓝湖资本以及吴宵光等3位知名个人投资者。

其实,众多兼职产品相互之间的商业模式差异化并不是很大,与兼职猫、一米兼职、探鹿、淘兼职、口袋兼职等产品逻辑大致一样,斗米要做的事情也很简单,就是一个连接B端和C端的第三方兼职平台。具体来说,斗米一方面帮助B端用工企业发布兼职招聘信息,另一方面提供C端兼职群体寻找工作的对接服务。

近年来,各类垂直细分O2O领域涌现出数量庞大的创业公司,58赶集也加快了分拆运营的步伐。在互联网兼职领域,2014年到2015年之间,全国范围内涌现了几百个互联网兼职创业项目,先后有多家创业团队宣布拿到了融资,可以说兼职市场是一片红海。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下,斗米兼职作为58赶集拆分的一个新公司也加入了竞争的行列。

透过行业来看,已有的兼职产品可以大致分成三类,即信息平台,交易平台和趋社交平台,这三种模式不仅相互之间存在着差异化,而且产品本身也是各有利弊。

从招聘信息真实性、工资支付及时性和用户黏度三个维度作对比:

一、信息平台类。这类平台本身体量较轻,通过赚取大量信息为用户提供内容服务。这一类产品的弊端就是,因为平台模式较轻,多数产品只通过单纯的线上信息认证而不进行实地考察,这样一种简单的处理方式对兼职信息真实性是很难把握的,创业团队在甄别兼职信息中显得捉襟见肘,不能有效制约商家导致虚假信息泛滥,这些问题也一直为人诟病。

二、交易平台类。这类模式提出“先行赔付”“先拿薪水后工作”等口号,这也恰恰反映了对劳动力严重欺诈行为。当然,商家采取措施是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但这样一来为自身的运营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先行赔付和先拿薪水只是停留在“看上去很美”阶段,并不具有可实施性,几乎所有创业团队背后都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而这样的行为需要的资金垫付不是这样的企业所负担的起的。

三、趋社交化平台类。这类模式明显的意图就是想解决兼职用户粘度不够的问题,想通过社交论坛等属性增加用户使用频率和留存,依靠用户讨论产生信息监督,甚至期望通过用户指南避免受骗,这些是明显的异想天开,兼职是一种短暂的封闭目的性强的需求,根本不能成为带动社交的发力点。社交行为不能落地,产品的社交功能就不会活跃,往这个方向发展只能是越走越难。

赵世勇认为,以上三种模式映射“雷区”应该是兼职行业很难避免的,因为兼职本身的特质就是长尾、弹性和碎片化的,这就很容易导致B端和C端相互之间产生矛盾。例如兼职招聘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服务过程工作是否安全,薪资结算是否及时等等,这些都是兼职用户随时能联想到的问题,并且从长远来看,这些行业痛点也将长期存在下去。

说到底,无论是哪一种兼职模式,招聘信息作为产品运转的动力将会起到关键性作用。目前,多数兼职产品对招聘信息采集的普遍做法就是,只要通过企业营业执照和负责人的身份或者电话信息认证即可,而这样一层简单的认证其实对兼职用户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赵世勇对虎嗅表示,斗米在这方面的做法有两个:其一,对招聘信息的采集进行技术和流程改进,用“反垃圾自动审核系统+人工终审以及斗米担保赔付”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其二,人力辅助查明消息来源,对平台即将录入的招聘信息,团队会与用工方进行实地沟通和咨询,并和企业签订相关的合作协议。

兼职用户关心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服务期间工作的安全性以及工资发放的及时性。在这笔者看来,互联网兼职平台仅靠信息服务是无法与本地中介相竞争的,兼职市场走向全流程闭环服务模式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斗米也将兼职O2O闭环交易融入到产品规划之中,涵盖从企业用工需求到寻找兼职人员、落地执行、工资结算、信用评价等多个环节。在规范雇佣双方各自双方行为上,斗米会与B端用工方签订相关协议,来规范用工方后续支付工资行为;在C端,斗米系统提供了考勤系统,可查看C端考勤情况,发放报酬是有凭据的。目前,斗米主要靠线下到现场执行考勤考核,未来可能通过定位技术实现考勤。

据相关报道,从去年8月成立到现在,斗米的月UV已超600万,线下服务团队覆盖13个城市,用户平均兼职2-4天,重复上岗率超过20%。现阶段斗米将招聘形式分为普通招聘、代招和包招三大类。斗米目前的营收来源主要是包工模式。收费上,斗米和行业做法一样:每场活动,收取企业10%到20%的服务费(包括线下督导费用)。

关于未来盈利想法,赵世勇表示,斗米要做的是深耕兼职招聘服务,围绕兼职招聘服务搭建大数据智能匹配平台,最终搭建包含人力资源服务、职业培训、健康体检、兼职信用平台、保险、消费等增值服务的人才共享生态圈。

对于斗米兼职来说,当前明显的优势就在于背后58赶集能为其带来大量的资源支持。赵世勇说,58赶集本来就在兼职工作、蓝领工作市场有着绝对的优势,作为获得“唯一支持”的斗米兼职,未来所能得到的不仅仅是资金方面的支持,58赶集也会把平台流量导流给斗米。据笔者观察,在当前58赶集兼职招聘信息分类中,点击前20条兼职信息都是直接导流到斗米平台上的。

但也不得不说,如今的兼职市场大有重现当年团购市场“百团大战”的势头,斗米也会遇到很多的挑战。以斗米兼职O2O闭环模式为例,其好处就是目标明确且体系完整,但弊端也相当明显。如若平台忽略了前期对用户量和自家服务平台口碑的积累,而过于盲目直奔闭环而去,也只能在形式上成立闭环模式;其次,C端兼职用户多为社会草根,对钱的敏感度特别高,能否适应网络提现还值得考虑,同时企业用工方能否认同线上支付行为也值得商榷。

此外,做兼职市场创业比拼的就是用户体量和商家数量,因此市场扩张速度的快慢也就成了能否领先市场一项很重要的因素。但是,为了加快市场扩张的步伐和确保招聘信息的真实性,必将耗费公司大量的资金、人力、资源等等,而这些阻力也将是斗米接下来需要考虑的问题。

斗米兼职最终要做的是搭建兼职领域“人才共享生态圈”,现在只能说,斗米给自己画了一个美好的开始,能否等到期许的未来还不得而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斗米兼职靠谱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