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到底新疆大学怎么样啊

大家都知道,随着近些年来双一流高校和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提出,不少大学为了能够评上这两个头衔而不懈地在努力,如今双一流高校几乎是985大学的专属,39所985大学皆进入到了双一流高校(这里的双一流高校和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有区别的,双一流高校是学校整体按照世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而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则是大学中有一些学科是冲着世界一流水平进行建设的)名列,但是这里依然有几所发展势头强劲的211大学有幸进入到了双一流高校名列。

112所211大学里也只有新疆大学、云南大学和郑州大学入选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足见国家对它们的重视同时也说明了这三所大学发展潜力的巨大。

而在这三所高校里,云南大学的发展历史底蕴最为深厚,但同时它也是西南高校中常常被“忽略”和“严重低估”的211大学,其实和很多中东部211高校录取分数线相比的话,云南大学每年在全国不少省市区的实际录取分数线并不高,如果能考上这所实力和潜力都很大的高校的话,算是赚到了。

云南大学简称云大,云大自1922年开始建校距今已有96年的历史,而且云南大学在最新的全国校友会排名中位列第64位,整体综合排名还是不错的。云南大学有着非常辉煌的历史,民国时期的云南大学曾是全国高校的领头羊。1946年甚至在英国出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中云南大学被列入到了中国15所世界著名大学的行列。

如今的云南大学是教育部和云南省共建211高校,同时也是首批42所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名列的高校,不仅如此,云南大学的化学、微生物学等三个学科已经进入到了全球ES高校排名的1%,而且还是一所兼具本硕博三位一体培养的高校。

云南大学在建国初期的院系调整中很多王牌科系被分了出去,比如航空系并入到了北航和川大,法律政治专业并入到了西南政法大学,铁道专业并入到了北京铁道学院(今北京交通大学),经过肢解的云南大学伤了元气,自此再也没有能力重拾往日的辉煌了。

不过随着近些年的低调发展,云南大学已经有了很明显的进步,云南大学如今下辖包括会计学院、法学院、外语学院等在内的27个院系,在校生超过了2万人,除此之外云南的王牌专业民族学位列全国第一名,对于喜欢民族学的考生来说,报考云大不失是一个好的选择。

如今云大包含4个国家重点学科其中民族学和生态学已经列为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并且兼有7位两院院士和数十名高水平人才专家。

从以上很多方面来看,云大实力已经处在了一流211水平之列了,其实与其说云大是被严重低估了,还不如说它一直以低调的姿态示人,最后也祝愿这所曾经辉煌无比的高校,能够未来发展得越来越好,为云南和中国高教事业继续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2017年9月20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在最受关注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名单中,原985工程高校中36所进入A类,而云南大学、郑州大学、新疆大学则和上面刷下来的湖南大学、东北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起进入B类名单。

实际上这次公布的一流大学名单,和两个月前就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版本并没什么不同。

具体名单请点击:《权威发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

这则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正式名单,让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全部被刷屏,入选的弹冠相庆;没入选的扼腕叹息;一开始就没打算入选的吃瓜群众幸灾乐祸,活活一副众生相。

而其中最欣喜若狂的,则是郑州大学、新疆大学和云南大学这三所从近百所非985的211高校中杀出一条血路,挤进“一流大学”建设名单的高校。

虽然公认有照顾的成分,但这三所高校的情况也各有不同,总的来说,是云南大学占天时,新疆大学占地利,郑州大学占人和。

郑州大学能够入选“一流大学”建设名单,最关键的因素是河南全省人民的不懈努力。

在今年三月份的两会上,在报道参加人大会议的河南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府秘书长黄布毅发言,直接恳请国家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恳请支持国家实验室在河南的布局。

而当时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的,还有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院士。在河南主流媒体郑州晚报和大河网发布两会新闻时,特地直接用了《恳请国家支持河南“双一流”建设》的标题,在省内外造成了广泛的舆论传播。

在全国两会上直接发声,为自己省份争取双一流名额,这在今年两会上河南是独一号。

在“双一流“名单制定的关键时间点,集中力量闹出这样大的舆论动静,背后恐怕有高人指点。

一句”恳请”背后到底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知道的人至少现在肯定不会说,我们可能要等十年二十年之后才能从某些人的回忆录里得知真相。

但这样一搞,等有潜在竞争关系的其他省份和高校想明白回过味来,会可能早就开完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郑大在最后的冲刺中硬生生超了自己一个身位。

他们输的并不冤枉,双一流高校和学科名单都并没有公布详细的评定标准,这就导致了从本质上来说,能不能进双一流并非学校教育质量的比较,而是一场校友和学校公关资源的比拼。

其他大学冲击双一流,背后是本校的校友人脉,而郑大背后,则站着一亿河南人。

郑州大学副校长张倩红参加今年两会时接受采访就曾表示:“河南省有129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276.5万人,从规模上看,我们是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省,但不是高等教育强省。”

河南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高考考生第一大省,之前没有985高校,仅有郑州大学一所211,按照上海软科2017年的最新高校排名是全国143位。

每年河南省的高考难度都在全国名列前茅,新浪高考按照年一本录取率平均排名,河南的一本录取率名列全国倒数第五,仅有7.53%,堪称每年百万高考考生的修罗场。

相比而言,河南西边的陕西、南边的湖北,东面的山东都有一所以上的985高校,眼看着邻省的学生和自己的分数线差几十分,更让河南人感觉极为不公平。

在网络上像《中国人,你对不起河南》这样的帖子出来一篇火一篇,然后被和谐一篇。河南人苦于这样的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久矣,他们是憋着一股气的。

河南和仅有一个211河北工业大学,校址还在天津的河北省一向号称难兄难弟,“高等教育沙漠”。

而河北在年初得到了雄安新区这一世纪利好,北京诸多高校及科研院所都将在雄安开设分舵,高等教育资源紧缺的局面在短期内就能得到明显缓解。

相比之下,河南显然不能指望像河北一样,莫名其妙地馅饼就砸在自己头上,只能靠自己的力量拼命发声争取。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当985/211工程被双一流建设取代,国内高校战略地位重新洗牌的关键时刻,河南适时地抓住了这个机会。

河南大学资格比郑州大学老,在省外的名气也不亚于郑州大学,因为某些历史原因在省内一直被郑大压制,在网上两校的学生也经常爆发争论互怼,多年前河大校长也曾公开说过:“中国的大学有娘娘、贵妃、答应之分,河南大学就是那个“答应””这种酸话。

但在这次争双一流时,两校却展现了惊人的团结,河大并不扯郑大后腿,反而公开发言时处处维护大局,堪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不仅郑大进入了一流大学名单,之前并不是211的河南大学生物学也进入了一流学科名单,两校携手进双一流,河南堪称此次名单中的最大赢家。

相形而下,其他省份多少平时官微秀恩爱的CP高校,在争双一流过程中却暗中互相使绊,都想压对方一头,最终是1+1小于2的双输局面,最终谁都没挤进去,他们输的并不冤枉。

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的“获奖感言”里,首先感谢习总书记,然后就是感谢一亿河南人民。很显然,他是很明白是谁把郑大捧进双一流的。

《努力服务区域发展 扎实推进一流建设》

郑大这次入选一流学科的三个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临床医学),在教育部最近一次学科评估(2012年)中都没进全国前20,显然在学科建设上还需要补不少的课。

郑州大学想要证明自己够得上双一流标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数据来源:教育部2012年学科评估)

“一带一路”南下桥头堡

在这次新晋的三所高校里,云南大学是在网络上被diss的最惨的。

按照上海软科2017年最新排名,云南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的综合排名是第121名,和郑州大学处于同一集团。

实际上本来是一手好牌的双一流建设拖拖拉拉了一年搞出这样一张既没啥道理可讲,不仅没换药连汤都没换的名单,很多人都是不满意的。

但群众和学生能意识到这是体制问题的还是少数,看见新上来几个暴发户就一顿无脑喷。从两个月前那张42所大名单出炉,郑云新三所大学就基本笼罩在相同的火力下。

某些从985被掉进双一流B类的高校羞于与郑云新一个档次,已经打算找石匠刻一块耻辱柱,把近几届校领导的名字都刻上去了。

虽然是一起被喷,但三校的心态和回应方式却有所不同。

郑大可能是得了便宜心里正美,不主动跟他们计较;新大可能是在新疆发微博需要报备审核,出来回应的人并不多,跳出来反驳的最厉害的就是云大的同学。

而本来是郑云新一起喷的反对者们,一见这边有反抗的就集中火力喷云大,因此这些天来云大吸引了无数的火力,活活给其余两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当了肉盾。

云大确实是西南地区高等教育的源头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源头。其间经历了时代的几轮变迁。

我并不想细谈云大到底为中国教育带来了多大的历史贡献,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校史考据实际上没多少意义,没法量化而且没人会真的为你半个世纪前多牛逼而给你让出一个双一流名额来。

云大能入选,真正原因就是四个字: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目前的关键国策,在宏观意义上来说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而云南作为一带一路中“一路”的起点,承载着连接东南亚的任务。

云南省教育厅厅长周荣今天发表的“获奖感言”《扎根云岭大地 服务国家区域战略布局》,一上来就是这样说的: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云南拥有面向“三亚”、肩挑“两洋”的独特区位优势,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合作交汇点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门户。”

但显然,连接东南亚的并非只有云南一个省份,按照这个意义来说广西显然也说得通。广西大学排名也是全国一百多位,但最终只收获了一个土木工程专业的一流学科。

至于为何同生态位的云南大学能压广西大学一头,率先挺进“一流高校”名单,我们只能根据一些公开信息来进行猜测:

“双一流建设”名单实际上并非教育部门完全主导,而是多个部委意见调和的结果。

按照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硕士生导师张端鸿博士的说法:

“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则认为教育主管部门不应该将大学排名或学科排名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主要指标,应当跳出就排名评价大学的路子,更多地考察代表性成果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贡献度,更多地跟踪毕业生的成就,更系统的评价高校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更加侧重考察高校在全球事务中的参与度和国际学生的吸引力。”

这和云大““立足云南、服务国家、辐射两亚、走向世界””的思路显然是更相似的。也许这就是云大为何能脱颖而出的原因。

少数民族地区+支持西部

新疆大学是这三所高校中基础最薄弱的,在上海软科全国高校排名中仅排名400开外,在211工程高校中也属于垫底水平。

这次双一流建设专业名单中,新疆共有两所大学的四个学科入选(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石河子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而像河北、内蒙古、广西、山西、江西、海南、贵州、西藏、青海、宁夏这些省份,都只有一个一流学科的独苗。相较而观,你就能明白国家对于新疆的教育工作扶持力度有多大了。

至于为何新大上了“一流大学”建设名单,而实力还略胜一筹的石河子大学却只有一个一流学科,原因可能是新大是自治区的嫡系,而石河子大学背后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大在新疆内部招生七成,师生少数民族较多,石河子大学在新疆外招生占七成,师生汉族为主。如果两者选一,自然是嫡系更有希望评上。

“双一流”建设名单五年一更新,没入选的高校现在就可以开始卧薪尝胆,上面三所高校的成功经验摆在这里,该怎么努力就看你们自己的。

想看更多精彩大学学业生活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大学声(collegesay)

大学声,由全球领先的学生学业发展平台ApplySquare(申请方)出品,专门服务于海内外大学生。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首先自身有一定的实力。

其次,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国家需要振兴边远落后地区的客观要求,必须给边远落后地区的院校更多政策支持。

入选双一流后,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将获得更多资金支持是明显的。

改变这些地区教育落后的现状。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疆大学怎么样啊 的文章

 

随机推荐